有人说当代是“她”的世纪,是女性崛起的时代。职业女性们在各行各业都有出色表现,淋漓尽致地发挥着温柔、细腻、善解人意等女性特质,头顶半边天,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才干,创造着财富;但是,国内第三方教育数据机构麦可思对包括我省在内的省份抽样调查却显示,性别差异悄悄影响着男女的职业选择、薪酬和涨幅,甚至在薪酬方面有“好女不如男”的情况。
大学毕业生薪资水平呈现“重男轻女”
麦可思对包括我省在内的全国2012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情况和2009届毕业生毕业三年后的情况连续跟踪调查显示,就业率本科男生占优势,高职男女生无差异;职业、行业选择男女生大不同;同岗不同酬,男生薪资及涨幅均占优势。
调查数据显示,本科男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占优势,其中2012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男生比女生高1.5个百分点,高职男女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无差异。在职业、行业选择上,男女生大不同。其中,2012届就业量较大的职业类、行业类中,在计算机与数据处理、机械/仪器仪表、建筑工程职业类,建筑业、电子电气仪器设备及电脑制造业、机械五金制造业行业类中男生占比明显高于女生;财务/审计/税务/统计、行政/后勤职业类,教育业、零售商业行业类中女生占比明显高于男生。职业、行业中男女生占比有差异,一方面与职业行业本身的特征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职业行业相关专业毕业的男女生实际占比有关。
调查还显示,大学毕业生同岗不同酬,男生薪资及涨幅均占优势。其中2012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销售职业类的月收入男生(本科:3784元,高职:3133元)高于女生(本科:3359元,高职:2785元);财务/审计/税务/统计职业类的月收入男生(本科:3684元,高职:2781元)也高于女生(本科:3052元,高职:2238元)。可见,即使是在女生就业比例较高的职业类上,男生薪资仍高于女生。2009届毕业三年后销售职业类的月收入涨幅男生(本科:158%,高职:126%)高于女生(本科:147%,高职:118%);财务/审计/税务/统计职业类的月收入涨幅男生(本科:108%,高职:108%)高于女生(本科:105%,高职:91%)。
30岁成分水岭 薪资差距与层级地位相关
2月22日兰州举办的一场大型招聘会上,记者采访了准备跳槽的应聘者刘静,她前年毕业以后和同班男同学同时应聘到一家通讯公司,然而在一次聊天中,她发现自己连续几个月的工资都比男同学低。单位给她的说法是,男同学按要求加过几次班,还有出差补助。刘静说:“我也可以加班、出差,但是单位根本就没有给我机会,毕业一年以后,我和同学的月工资收入就相差了500元左右,这实在是让我无法接受。”记者了解到,毕业生在试用期结束后,男性和女性的工资待遇就会出现细微的差距,女性毕业生的薪资略低于男生,但相差并不是很大。从工作的第二年开始,各个行业均不同程度出现男女同工不同酬的情况。
张女士是兰州一家私企的普通员工,她将怀孕的消息告诉老板后,公司对她的工作进行了调整。“原先基本工资两千多元加业务抽成,现在按天算,每天50元。”据了解,张女士这样的遭遇在兰州并不罕见,女性在职场上经常受到“隐性歧视”。张燕来自农村,大学毕业后留在兰州工作,凭借顽强不屈的个性很快在公司脱颖而出,成为部门经理。但因福得祸,“女强人”的别扭称呼,女同事的嫉妒,工作压力等,让她难以招架。当部门经理七八年后,张燕已经32岁,却没有一点升迁迹象,虽然她还是公司中层当中唯一的女性,但与她同期升职的男同事职位早已经高于她,薪资待遇也远远高出了她。后来一位高管向她透露,本来几年前就有升她职的打算,但是后来考虑她已经30岁了,马上面临结婚生子,怕她升职以后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家庭上。
男女毕业生工作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薪资差距逐渐拉开,尤其是30岁以后,这与职场的层级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据了解,目前超过七成以上的单位中男性的层级普遍高于女性,近九成的单位中“一把手”为男性。
女白领 究竟谁在歧视你?
长期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省人力资源市场尚春平分析说:“社会普遍认为女性是有退路的,事业上遇到困难或不如意的时候,就可以退回到家庭和抚养孩子上,但是男人就没有这个选择,男人是没有退路的。试想,谁会把筹码压在有退路的人身上了。所以企业更容易倾向于提升男员工。在职业发展咨询中,这个年龄群的女性遇到的矛盾,通常是工作与家庭的矛盾。”
女人不能太强,这可能就是社会心态对职场女性的另一个误会。王川梅从事的是人们普遍称之为“猎头”的工作,她的经验是:通常事业很成功的女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很强势、富有男性气质、也许会为事业而舍弃婚姻家庭生活的人;另一种把个人生活和事业平衡得非常好的女人,有一个支持她、体贴体谅她的老公和家庭,能有平和的心态。她说:“我们曾经把两个分别代表以上两种气质的女应聘者介绍给企业客户,客户就会担心前者与团队、下属的相处不和谐,这两位不同气质的女应聘者能力相当的情况下,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能有平和心态、有平衡能力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