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快速提升,物质文明的发展进步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全新的变化,同时也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并使之与实现“中国梦”的要求相适应,已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个重要课题。最近,石门县委宣传部与县文明办、县政协、县文广新局、县广播电视台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
石门县地处湘鄂边革命老区,总面积3973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区)、4个农林场,人口68万,其中,农村总人口57万余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关心农民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入手,把精神文明建设与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相结合,求实创新,锐意进取,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促进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保持了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目前,全县已涌现国家级文明镇1个,省级镇2个,市级文明乡镇2个,省市级文明村(社区)15个。
1、坚持以德育人,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一是通过抓宣传推进素质教育。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学习宣传活动。特别围绕“三德”教育,投资三万余元把文明公约、文明家庭格言、十不守守则、移风易俗规定等印制成精美的宣传招贴画向全县农户发放,以及在镇村主要驻地街道、生活小区设置了1000余块道德规范宣传牌等,较好的塑造了新时期石门农民诚实守信、文明开放的崭新形象。
利用乡村“道德讲堂”活动载体,从基本的文明礼仪知识普及入手,加强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如:石门县新铺乡“周日夜讲坛”,采取“人人当学员、个个当教员”的方式进行。每周星期天晚,以班子成员为主讲,邀请企业老板、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干部、老百姓等社会各界代表人士走进“周日夜讲坛”,自选讲题,讲解业务理论、工作方法和具体实践,提出问题共同探讨,并不断拓展讲坛的深度和广度,使机关公务员及全体职工在“讲坛”平台上共同交流共同提升基层行政能力,更好地为群众服好务,受到广大群众欢迎。二是通过抓典型推进素质教育。近年来,在尊老敬老、家庭美德建设、民俗改革、科技致富等方面选树典型
1000余人。仅今年以来,结合常德市首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推荐了石门县白云乡退休教师文非、石门县壶瓶山供电所所长覃道周、石门百货二楼梦洁商场总经理覃石清、石门县意尔康总经理覃玉华四人参评评选。推荐了石门县百货二楼梦洁商场总经理覃石清,作为“诚实守信”候选人参评中国好人榜评选,并入围6月份中国好人榜诚实守信好人。为了加大对典型的媒介宣传,在县内报纸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并选拔事迹突出的典型组成报告团在全县巡回报告,受教育干部群众达到十万余人次。典型宣传,带动了社会风气的好转,促进了农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农村孝敬老人、邻里互助、关心集体、富而思进、人心向上的人和事不断增多,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三是通过抓活动推进素质教育。近年来,县文明办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十星级文明家庭”的评选标准及规范化管理办法。在“家庭自评、小组互评、评委审核”的定星评选程序基础上,全县各乡镇各村建立了星级家庭创建档案。县文明委统一印发了十星级文明家庭标准,并实行动态管理,对不合格者收回标牌、证书,并撤销其荣誉称号,保证了星级家庭的先进性、代表性。我县皂市镇、白云乡坚持8年评选“十星级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活动,并印发光荣册,制作精美光盘,发至文明户,鼓励先进,带动后进,使评先树优活动近八年长盛不衰。如:石门县夹山镇为促进“平安夹山、幸福夹山”建设,在探索推进农村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开展了以“格言治家”的实践活动,以“格言”正家风,以家风正民风,以民风正社风,以社风正作风,使该镇社会管理提升到一个更新、更高、更好的水平。四是通过创品牌推进素质教育。各乡镇努力探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模式,取得了突出效果。如:罗坪乡推行的“支书读报”经验在全国推广;新铺乡推出的“周日夜讲坛”和夹山镇推出的“格言治家”都为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2、坚持以点带面,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近年来,我县不断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采取先县城、再集镇、后屋场以点带面,逐步在全县广泛开展文化活动,通过活动陶冶农民思想道德情操。一是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纳入乡镇建设的总体规划。加强对已有文化设施的管理,确保农民群众有文化活动场所。二是坚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今年以来,县电影放映站、县荆河戏剧团等单位为农民群众演出
300余台次,放映电影620余场,发放科技书籍340册,计生服务200多人次,免费写(赠送)春联2000副,送医、送科技下乡180余次。三是开展全县农村文艺团体摸底调查。我县的民族风情独特浓郁,民俗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文化活动开展频繁。石门县文化馆工作人员深入各乡镇区,对各民间文艺演出团体进行了摸底调查,统计出全县共有民间业余文艺团体101家,从业人员1000余人。四是积极指导各乡农民自制节目内容质量,努力提高农民文艺团体整体水平。县文广新局组织专业人员深入20个乡镇区对各民间团体加强业务指导;组织文艺工作者进一步收集整理、创新创作了反映“现代石门”、“活力石门”、“生态石门”等建设成果的剧本30多件,提供给各参赛团体排练演出。在县文艺工作者的用心指导下,我县罗坪乡被评为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五是文化舞台农民唱主角,彰显新农民新风采。连续两年全县举办的“百团大赛”和广场健身舞大赛共带动全县101支农民艺术团体参加,演员均来自乡镇农民,他们用本土的剧种、说本土的话、唱本土的事、展示本土的变化,达到了文化育人、农民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的目的。六是提炼乡镇文化内涵,打造文化品牌。部分县政协委员深入各乡镇开展了特色文化乡镇建设专题调研视察活动,明确了十个特色文化名乡、名镇的目标任务:罗坪乡山歌文化建设、维新镇楹联文化建设、所街乡土司历史文化建设、蒙泉镇管乐文化建设、夹山镇禅茶文化建设、皂市镇史前文化建设、子良、南北镇边境文化建设。
3、坚持以城带乡,农村环境面貌彻底改观。一是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全面加强了农村路、水、电、气等的公共建设。仅2012年,完成畅通工程73公路,新农村公共交通线路基本全线开通,完成64个村的电网升级改造,新解决8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经过近几年的持续建设,我县投入资金10亿多元,全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整体提升。二是开展农户人居环境整治。在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厨的同时,建设农村垃圾填埋场126个,建设垃圾围、垃圾箱1000多个,配备农村专(兼)职保洁员400余人。三是开展村镇容貌综合整治。各乡镇成立了环境容貌综合治理办公室和执法中队,层层落实责任目标,并把综合整治列入了百分考核。县综治办采用明查、暗查、联查、复查、抽查等多种形式,每月对各镇村容貌治理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并予以通报,确保农村容貌有人抓有人管。四是组织镇村生态文明联创。以镇村共同整治为手段,以镇村环境美化为目标,在全县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的联创活动。通过整合项目、加大投入,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推进镇村同治联创。通过努力,我县太平镇被评为全国第三批文明村镇、全国生态环境优美乡镇;维新镇被评为移民新镇、特色文化旅游乡镇、县级示范乡镇。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1、精神文明建设的覆盖程度不均衡。由于全县镇与镇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村与村之间自然条件、经济条件、认识程度不一致等原因,造成抓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不一样。有些经济基础好的村精神文明的重视程度要好,村民的文化生活相对丰富,软硬件设施明显较强,反之有些经济基础差的村对精神文明的重视程度、村民的文化生活及文化设施等相对较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
2、部分镇村干部对精神文明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农村干部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任期内注重短期效应,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软任务,做起来难度大,见效慢,不能立竿见影,不如抓物质文明,摸得着,看得见,体现政绩明显,于是对精神文明建设号召多,落实少。
3、农村文化设施跟不上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有的镇特别是自然村,由于受经济条件制约,硬件建设投入少,文化阵地少,设施老化,无法发挥作用,一些乡村的文化活动场所形同虚设,没有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逐步富裕起来的农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提高,在无处可去可乐的情况下,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乘虚而入,侵蚀人们的思想。有些封建迷信活动也打着弘扬民俗文化的幌子借机敛财、贻害百姓。
4、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缺乏必要的规划、措施和手段。一方面部分农民的不良生活习惯如随地吐痰、便溺、乱倒垃圾、不遵守交通规则等,与现代文明要求形成鲜明的反差,另一方面是教育引导农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整体素质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手段。
5、一些镇村的社会风气有待进一步改善。个别镇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现象等有所抬头,丧葬复古现象也很严重,有请阴阳道士念经超度的,有邀流行乐队、地方戏班演出的,弄得烟熏火燎,吵得四邻不安。个别子女为赡养费斤斤计较,为照顾老人互相推诿,闹得兄弟反目,妯娌失和,老人寒心。
三、 措施与对策
1、建立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设管理和运行机制。首先要完善领导机制,解决好谁来抓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建立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把工作责任落实到人。改进工作方式,强化服务意识,从组织和制度上保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增加实效。二是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解决好抓落实的问题。搞好村级组织建设,特别是党支部、村委会的建设,使之成为能够带领农民进市场、勤劳致富,进行三个文明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三要发挥群众组织作用,解决好合力抓的问题。充分发挥村委会、民兵、妇联、共青团组织以及其他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形成在村党支部领导下的各基层组织协调运行,民主管理新体制。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做好农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用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健康、进步的文化生活占领农村意识形态阵地,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2、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用好乡村学校、乡村学校少年宫这些教育阵地,针对当前价值取向错位、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是非观念模糊等问题,编印通俗易懂的德育教材,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观、移风易俗和行为养成教育,要引导他们讲给家长听,要求家长做,从而促进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3、加强镇村环境建设,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分阶段实施、按能力建新、有重点改旧、全方位整治”的要求,加强农村规划、建设和管理。把集中整治与加强管理结合起来,注重日常维护,巩固整治成效。通过行之有效的乡规民约来规范村民的行为,改变农村公共卫生无章可循、无人监管的状况。要加大执法力度,对于违章搭建、破坏公共设施等行为,不仅要进行舆论谴责,而且要严格予以惩处。建立保洁队伍,除了做好日常保洁工作之外,还要定期组织村民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大扫除,清理卫生死角。县综治办要继续加大检查力度,并把检查结果列入千分计奖考核。
4、深化民俗改革,树立农村文明新风。加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工作。要严格区分合法宗教信仰和非法迷信活动的界限,坚决禁止有组织、大规模、集体性的封建迷信活动,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在殡葬改革方面,要针对某些地方仍有存在的葬仪铺排的现象,健全管理规范、加大执行力度、完善服务设施,防止变相回潮。在婚丧嫁娶方面,要继续通过村级红白理事会来加强引导,通过修改完善有关村规民约来加强群众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进一步树立农村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神事不办的新风尚。
5、加快文化设施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要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形成以乡镇文体站为龙头、村文化活动室为基础的农村文化网络。要切实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努力做到有场所、有设备、有管理、有活动、有效益、有吸引力。重点抓好影剧院,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中心、文化夜校的建设。村级文体设施建设要结合农村三个一工程,按照“三室”(图书室、广播室、综合活动室)、“一台”(农村小戏台)、“一校”(现代文化夜校)的要求,建设综合性、多功能的群众文化活动场所。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把设施建设作为“民心工程”落到实处。
6、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充分利用农民夜校、各类职业技术学院、农技推广服务站等教育培训资源,鼓励支持企业、合作经济组织、民营机构等组织参与农民教育培训,形成多渠道对农民培训的机制。依托产业发展,重点对农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前的定向、订单培训。充分利用各种科技智力资源,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引导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努力培养造就一批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
7、继续开展星级系列评选活动。文明户是文明村镇的基础,创建文明村镇要从创文明户抓起。只有抓好文明户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才能进村、入户、到人,才能落到实处。要继续认真开展星级系列创建活动,组织各村镇继续把这项活动扎实开展好。要以明星镇村为旗帜,树典型,带全面,不断扩大先进面,推动农村整体创建水平不断提高。要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先进,鼓励上进,对农村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要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并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
【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农村饮水安全情况的调研报告12-28
农村基本情况调研报告03-06
县基层政权建设情况调研报告07-29
2017农村老年教育理念情况调研报告12-29
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精选7篇)03-06
农村居民消费情况调研报告02-10
关于县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08-21
县交通管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07-18
农村调研报告12-22
县工业发展调研报告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