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金融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长期以来,人民银行和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多渠道、多方式支持扶贫开发事业,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扶贫政策,在定点帮扶、金融扶贫合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扶贫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贷款需求难以满足的状况仍没有根本改变,开展金融扶贫大有可为。市扶贫开发局和人行六盘水中心支行共同就农户小额信贷额度、中小企业(合作社)融资需求、涉农金融机构惠农措施、农村金融网点布置、探索创新贷款小产品的运作模式等五个方面开展金融服务扶贫开发调研,了解到我市当前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困难和矛盾。当前,我市急需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建立完善农村金融诚信体系、风险担保机制,引导金融资本进入农村领域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促进“三农”发展和扶贫攻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服务 “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x〕17号)和《中国人民银行 财政部 银监会 证监会 保监会 扶贫办 共青团中央关于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银发〔201x〕65号)文件精神,全面推动金融扶贫工作,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贫困农户增收,实现同步小康,6月初,市扶贫开发局和人民银行六盘水中心支行联合先后到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分别从农户小额信贷额度、中小企业(合作社)融资需求、涉农金融机构惠农措施、农村金融网点布置、探索创新贷款小产品的运作模式等五个方面开展金融服务扶贫开发调研,与开展农村信贷工作的部门、涉农金融机构进行座谈、采取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走访了贫困农户30户、家庭农场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涉农中小企业6家。并学习了金融服务扶贫开发的花溪农商行有关经验。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金融扶贫调研掌握的情况
(一)全市概况
六盘水市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国家“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以煤炭采掘工业为基础,冶金、电力、建材、矿山机械工业综合发展的能源型重工业城市。居住有汉、彝、苗、布依等20多个民族,2013年农业人口251.86万人,占总人口325.41万人77.40%。辖钟山区、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四个县级行政区,98个乡(镇、办),1019个行政村和150个居民委员会。
(二)贫困情况
全市四个县区中,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钟山区为省定扶贫开发重点县。六枝特区、水城县属于国家“11+3”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钟山区以“天窗县”也纳入了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大湾镇纳入乌蒙山片区)。全市有扶贫开发重点乡镇68个(其中:一类6个,二类40个,三类22个)、贫困村615个(其中:一类370个,二类136个,三类109个),贫困村占全市行政村的60.35%。201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34元,201x年建档立卡识别出农村贫困人口64.8161万人,贫困发生率24.55%。其中:六枝特区有13.1556万人,盘县有27.6365万人,水城县有22.2543万人,钟山区有1.7697万人。
(三)农村金融现况
全市涉农金融机构有农行、邮储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商业银行服务机构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以及人民保险等商业性保险机构。
农行在5个乡镇设立有办理存取款业务的网点,在全市874个村设有取款设施,其中六枝有187个、盘县451个、水城288个、钟山60个(全部设完),预计201x年底前完成村覆盖,开办有担保、抵押及质押、小额信用贷款;农村信用社在全市所有乡镇设立有办理存取款及贷款业务的网点,在全市423个村设有取款设施,其中六枝有64个、盘县159个、水城152个、钟山65个(全部设完),预计201x年底前完成村覆盖,开办有担保、抵押及质押、小额信用贷款,已完成农户建挡43万户(占总农户59万户73%),授信发证28万户(占总农户59万户47.5%),授信金额75亿;邮储银行在县城设立有办理存取款及贷款业务的支行,在45个乡镇设立有办理存取款业务的代理网点,在全市8个村设有取款设施,其中六枝有6个、盘县2个,开办有担保、抵押及质押、小额信用贷款;村镇银行在盘县、钟山、水城县城设立有办理存取款及贷款业务的机构,在1个乡镇设立有办理存取款及贷款业务的服务机构,开办有担保、抵押及质押贷款;农发行在县城设立有办理存取款及贷款业务的机构,开办有担保、抵押及质押贷款;工行在3个乡镇设立有办理存取款业务的机构,在盘县3个村设有取款设施;贵州银行在3个乡镇设立有办理存取款及贷款业务的机构,在盘县3个村设有取款设施;人民保险在全市88个乡镇设立有办理保险的机构,开展了能繁母猪、森林、烤烟等3个政策性农业险种。
2013年全市涉农贷款余额313.21亿元,比年初增加55.61亿元,增速21.59%,大于各项贷款增速3.59个百分点;农户贷款余额78.03亿元,比年初增加15.81亿元,增速25.41%,大于各项贷款增速7.59个百分点。近几年来,有关机构严格按照人行涉农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增速不低于各项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的“两个不低于”要求,不仅涉农贷款持续达到“两个不低于”, 农户贷款也持续实现“两个不低于”,全市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持续保持远大于其它行业水平。
(四)花溪农商行经验
以“小”为先、立足小字做文章。
一是开发“小”产品。针对农民需求,开发“小康卡”系列产品发放农户信用贷款,无需抵押担保,信用贷款占比达到81.2%。产品便于操作,贷款额度根据信用一次性核定,随到随贷,柜面直接放贷,周转循环使用。涵盖面广,涵盖农民生产、生活,农民应急、养老、危房改造、购房等。实用性强,“金额可高可低、期限可长可短、押品可有可无、利率可上可下”,最小500元;期限最短1个月,最长3年;利率根据信用水平差别确定。
二是创建“小”队伍,延伸服务渠道。服务进村入社区,建立驻村服务办。在所有172个行政村均设驻村金融服务办公室,配备专职服务人员,与“村支两委”配合,建立服务人员公示、服务承诺公示、贷款流程公示等,把贷款利率、额度、流程等送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户选择适合自身发展信贷产品。成立“自行车金融服务队”,组织128名客户经理实施定点包户。携带办公电脑、照相机、无线网卡等骑车进村入户,了解农户需求、采集基本信息、掌握农户信用,评级授信办理业务,扫清服务盲区。
三是抓牢“小”客户,成就大市场。创建农村信用体系,对辖内所有农户建档、评级、授信,创建信用乡镇、村组,对信用乡镇农户实施利率优惠政策,贷款平均年利率比市场利率低近3个百分点,每年为农户节约融资成本约4000万元。设置惠农贷款服务窗口,在民族乡镇增设“少数民族语言服务窗口”,发放支农联系卡,悬挂“限时办贷”流程公示牌,农户贷款从受理申请到发放最快1个工作日完成。在赶集、农忙时,增开柜台,开展现场服务,灵活安排营业时间,上午提前至7点,下午推迟到8点关门。实施“村村通”工程,在行政村增设小额取款POS机200余台,实现POS终端村村覆盖。加快ATM自助机具下村安装,向农民提供小额存、取、汇等服务,农民不出村,即可享受到便利金融服务。
二、主要成绩及作法
(一)扶贫贷款发放量大
1、我市在全省率先重新启动小额就业贷款发放工作
我市2009年以来累计发放小额就业贷款8.26亿。其中:妇联与农行、农村信用社合作发放小额妇联创业贷款6.9亿,收贷收息率达99%),收贷收息率达95%;团委与农村信用社合作发放小额青年扶贫贷款,累计发放2000多万元,收贷收息率达95%以上;市残联与农村信用社合作在全省率先发放残疾人小额扶贫贷款,以盘县为试点县,累计发放2000多万元收贷收息率达95%以上。
2、发放大量小额扶贫贷款
全市1998年以来累放小额扶贫贷款9.72亿元,覆盖农户21.85万户。其中:农行累放小额扶贫贷款4.31亿元,扶持贫困农户14.4万户;六枝、盘县、水城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小额扶贫到户贷款4.95亿元,扶持贫困农户6.9万户;妇联、团委等与金融机构合作发放扶贫贴息贷款,累计发放巾帼致富贷款4028万元,4957户;累计发放青年致富贷款622.10万元,650户。
3、农户贷款持续高速增长。
主要为农户脱贫致富的农户贷款增速,持续远远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二)成绩突出
我市个别部门与涉农商业银行合作发放小额贷款成绩显著,其中以盘县的金融扶贫工作成效最突出。调查中了解到:盘县妇联与农行盘县支行发放小额妇联创业贷款收贷收息率达100%,获得全国妇联表彰。农行盘县支行与盘县扶贫局合作发放小额扶贫贷款模式收贷收息率达95%以上,获得当时省委书记钱运录批示,成为全省小额扶贫贷款的旗帜,也被农行总行评为全国先进。盘县联社与盘县扶贫局合作发放小额扶贫贷款模式收贷收息率达95%以上,效果显著。盘县联社与盘县残联合作在全省率先发放残疾人小额扶贫贷款累计发放2000多万元收贷收息率达95%以上。盘县妇联与盘县联社合作发放小额妇女创业贷款收贷收息率达95%以上。盘县团委与盘县联社合作发放小额青年扶贫贷款收贷收息率达95%以上。
(三)小额信贷发放及回收的主要做法
扶贫部门与农行和农村信用社均合作面对农村贫困农户发放小额信贷,贷款程序采取每户贫困农户1年内可申请不超过2万元(含)贷款规模的到户贷款贴息资金,对通过能人(大户)带动贫困户共同致富的项目,每户1年内可申请不超过5万元(含)贷款规模的到户贷款贴息资金,由农户或项目业主向承贷机构申请贷款,县、乡扶贫部门审查核对贷款农户或项目业主是否符合申请贴息的条件,贴息方式采取到户贷款贴息资金可直接或通过金融机构间接补贴给贫困农户两种方式(目前我市采用通过金融机构间接补贴),项目贷款贴息资金直接补贴给项目实施单位。
妇联和团委主要是利用社保资金向金融机构担保抵押,为小额扶贫贷款和就业贷款提供贴息。
三、调查发现的问题
(一)农户对小额贷款的需求较大、金融授信额度偏小。
通过对种植户和家庭农场的走访调查情况来看,一般专业种养殖户对资金的需求为10—20万元,家庭农场对资金的需求基本在20—40万元的阶段。当前,农户和家庭农场主要通过信用贷款的方式获得资金需求,受信金额平均为3—10万元。如六枝特区大用镇骂冗村白辉正,全家种植皂角树1200亩,养殖乌鸡2500羽,投入资金40余万元,在当地农场信用社获得信用贷款10万元,得到财政扶贫补助资金10万元,但也不能满足他扩大规模的需求。大用镇大用村的村民唐有才的家庭农场,种植大棚葡萄200余亩,他的贷款需求在20万元,贷款期限为2—3年。但他得到的信用贷款为8万元,贷款期限为1年,由于他投资的项目资金回收慢、投入大,从授信的资金额度和期限都不能满足唐有才的项目投资需要。
(二)涉农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大、融资难。
如六枝特区宏奇制药厂,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的药物达40个品种,由于受资金制约,只能生产4个品种,每年的销售收入为2000余万元,每年税收300多万元。现在的缺口资金2000万元,但由于退城进园,相关机构迟迟未办理厂方产权手续,导致企业缺乏抵押担保手续,无法进行融资。据了解,按照农行的要求,只能用房产手续进行抵押才能贷款,企业的订单、设备等都不能抵押贷款。再加上特区政府“进园退城”的有关优惠承诺未兑现,使得企业举步维艰。类似融资难的企业在农业产业园区普遍存在。
(三)涉农金融机构的服务方式基于传统、缺乏创新。
通过调查和了解,我市涉农金融机构的服务措施主要有:一是贷款服务,对有资金需求的农户和龙头企业进行贷款,解决种养殖、加工、市场开拓的资金缺口问题;二是存取款服务,通过不断增设金融服务网点,方便群众存取款;三是涉农保险服务,涉农保险只开展了能繁母猪、烤烟、森林险等几个政策性保险,农商保险没有开展。从开展的情况来看,主要体现在:服务产品不创新、服务方式不灵活、服务范围不够广。
(四)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窄、网点少。
自然条件较好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乡镇小城镇,金融需求相对旺盛,有金融机构网点分布。据调查,全市50%乡镇只有一个金融机构,另45%乡镇有二个金融机构的,有贷款服务功能的金融机构也只有一个,还有15%乡镇只有一个服务时间为每周1-2天的金融机构。以六枝特区郎岱镇为例,全镇有5个行政村,除了镇上有金融服务网点以外,每个村都有POS机,其中青菜塘村开超市的农户赵道珍,分别安装有农行和农村信用社的POS机,周围农户可取1000元以下的现金,方便群众取低保、涉农补贴等,降低了取款成本。但是,存款和贷款手续还是要到3公里外的镇上的金融网点办理。据了解,在全市行政村安装POS机的以农行和农村信用联社两家金融机构为主,邮储银行和工行有少量布点,除了六枝特区有14个村因无固定和移动电话网络没安装取款设施外,全市1019个行政村中安装POS机的有1005个行政村,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98.63%,其中农业银行覆盖874个行政村,农村信用联社覆盖423个行政村。虽然我市每个乡镇都有能够存、取、贷的金融服务网点,但有些村距离乡镇很远,有不少村组距离乡镇金融网点达10公里以上,如:盘县普古乡厂上村11组距集镇金融服务点20公里以上,金融服务网点的设置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增设。
(五)贷款服务的运作模式较单一,授信评级体系不完善。
我市农村主要有以下几种借贷方式。一是信用贷款。现在只有农村信用社在开展,是我市目前农民贷款的主要方式,由信用社进村入户对农户的资产和发展现状确定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农户只需身份证和信用贷款证就可以办理贷款手续;但是,基于抵押物和现金流的建档立卡评级授信属于普惠金融政策,贫困农户在级别评定和授信额度上很低,甚至被排除在外,表现为贫困户授信评级体系不完善。二是担保贷款。主要采取担保公司和国家公职人员进行担保贷款,担保贷款是当前涉农企业的融资渠道之一。如盘县平关胜境农业科技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蔬菜大棚400余个,现在正在扩建农业旅游观光园,由盘县地方担保公司为其担保在平关信用社贷款2500万元;三是抵押贷款。通过有效的财产抵押进行贷款,是当前涉农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但农村房屋、土地、林业等财产尚未开展法律确权与评估,农户无法进行抵押贷款;四是联户贷款。这是当前农行和邮政储蓄银行主要采取的对农贷款的方式之一,一般是3户联保或者是5户联保,每户贷款额度在5万元左右。
除了以上几种贷款模式外,也有银行围绕产业化扶贫创新贷款模式,如盘县邮政储蓄银行采取“公司+农户”的贷款模式,由农户贷款,公司担保,农户按照公司的要求实施种植,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和收购,解决了农户缺资金的问题,实现公司与农户的双赢。
三、原因分析
(一)农村贷款担保体系缺失或不完善。
一是农户贷款难。由于农村只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宅基地使用证、林权证,没有出台宅基地所有权确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抵押实施办法,农户在生产发展和消费时无法用自己“拥有”的财产进行有效抵押进行贷款;二是在农村的农业实体经济融资难。由于农业产业的投资大、回收周期长、风险高,在农村的库房、管理房、生产车间等建筑难以办理产权进行抵押融资,生产设备抵押银行监管难、成本高,因此,在农村的农业市场经营主体得到扩大再生产的资金比较困难。
(二)农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抑制支农信贷增长。
一方面,农业是受自然灾害影响最大的行业,一旦受灾农业贷款就很难按时收回;另一方面,农产品市场瞬息万变,大部分农民市场信息不灵,农户单一的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突出,导致生产经营具有较大的市场风险,也使农业贷款的安全性降低。在农业经济发展受到自然条件和市场双重约束、具有相当高的不稳定性情况下,由于我们尚未建立起对支农信贷的风险补偿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支农信贷资金的持续快速增长。
(三)农业保险发展不充分。
我国农业保险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种植业保险主要包括“农作物保险”、“收获期农作物保险”、“森林保险”、“经济林、园林苗圃保险”等;二是养殖业保险,主要包括“牲畜保险”、“家畜保险、家禽保险”、“水产养殖保险”、“其他养殖保险”等险种。调查中,我市仅人保财险公司开展了农业类保险,保险种类也仅开展了能繁母猪险、森林保险、烤烟三个品种。其中:六枝、盘县开展的是能繁母猪险、烤烟两个险种,水城县开展的是能繁母猪险、森林保险两个险种。
《农业法》规定“农业保险必须自愿加入,任何人不得强制”。农业保险相关法规至今尚未出台,加上缺乏必要的引导和宣传,调查中,仅3户农户知晓能繁母猪险,占调查农户总数的10%,其他农户甚至不知道农业保险是什么。目前,我市农险业务范围比较单一,承保比例相对较低,覆盖面窄,惠及群众少,我市的农业保险目前开展种类少,覆盖面窄,除了政策性农险外没有开展商业性的农险。
(四)农村金融信用环境不完善,导致金融机构产生“惧贷”心理。
通过与各县涉农金融机构的座谈了解到,农村经济组织贷款不良率明显高于城市(农村经济组织贷款不良率在6—20%,城市经济组织3—8%);农户贷款不良率明显高于城市居民(农户贷款不良率8—15%,明显高于城市居民贷款不良率2-7%);部分扶贫贷款不良率较高,如六枝联社扶贫贷款不良率12.05﹪,水城联社扶贫贷款不良率达30﹪;部分批次不良率达60—70﹪,到201x年5月末已发放贷款中经大力清收等,仍有2354.9万元未收回,占2005—2012年以来发放总额10619.3万元的22.18﹪。例如:农行六枝支行扶贫贷款有24.9%未收回,水城支行有35.1%未收回。
造成涉农商业银行大量逾期未还贷款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农业是受自然灾害影响最大的行业,农产品市场又瞬息万变,农民信息不灵,农户单一的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突出,导致生产经营具有较大的市场风险,抗风险能力差,风险高,生产规模小,赢利能力弱,导致贷款不良率高。
二是诚信环境差,诚信度不高。调查中,农行、信用社、邮储银行等都反映诚信环境差,一些农户缺乏诚信意识,恶意拖欠,拒不还款,影响诚信环境。
三是个别乡镇及村干部利用信贷审批漏洞贷款。如水城信用联社、农行都反映水城县有部分乡镇及村干部利用农户名义贷款,加上当时金融机构审核不严格,从而造成农民“被贷了款”,金融机构后期无法收贷,形成不良贷款。
四是金融机构和实施乡镇对扶贫贷款政策宣传不到位,造成农户把扶贫贷款误认为是政府发放的补助款,造成农户不还款。例如:在2010年之前乡镇扶贫站与信用社共同审核发放的扶贫贷款等。
(五)政策性贷款贴息资金不到位
2010年以来,全市共发放小额贴息贷款36889.8万元,其中:2010年发放17634.5万元,2011年发放11678.7万元,2012年发放6477.6万元,2013年发放1099万元。201x年没下达新的任务。应贴息1983.17万元,其中:2010年应贴息1195.47万元,2011年应贴息500.7万元,2012年应贴息307万元,2013年180万元。省实际下达我市贴息资金1334万元,完成省下达任务贴息992.65万元。造成贴息资金不到位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上级资金未如数到位,形成缺口。如,盘县2012年发放小额贷款4090万元,贴息资金需204.5万,但到位资金只有150万,差50多万。二是政府部门与银行机构工作协调不到位,影响贴息资金的发放。如,水城县2012—2013年度的小额贴息资金150万元,县扶贫部门和县信用社一直有意见分歧,经县政府及市级扶贫部门多次协调仍然不能兑现贴息。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领导,完善金融协调机制,统筹推进金融扶贫工作。
成立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人行六盘水市中支、市扶贫开发局、财政局、团市委、市农委及相关金融机构等为成员的市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定期不定期召集协调会议,统一协调推进全市金融扶贫工作。各县区特区比照市级模式,成立县级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协调推进县级金融扶贫工作。
(二)探索解决农民和龙头企业贷款难问题。
一是鼓励各商业银行在农村开展信用贷款和联户贷款。当前,只有农村信用社开展信用贷款,而且贷款不良率在各类贷款中处于最低水平,同时也是农户方便、快捷获取贷款的有效方式;联户贷款目前只有农行和邮政储蓄银行有选择性地在农村开展,贷款不良率也低于其他各类贷款。因此,有关部门应出台配套和激励政策,鼓励各商业银行在农村开展信用贷款和联户贷款,进一步解决农户的资金需求;二是推动商业银行创新涉农金融新产品。抓紧出台林权、农机具、企业生产设备、厂房、仓单和应收账款质押等金融新产品新政策开展信贷业务;三是银、企、农三结合,发放“企业担保”贷款。对以“公司+农户”方式生产经营农户的贷款需求,可以研究试行“企业担保”贷款,借助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作关系,由企业出面为农户提供担保,银、企、农三方共同签订相关协议、合同后,农户即可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取得贷款;四是组建农户贷款担保机构,完善农户贷款担保体系。采取县乡村三级担保方式,出资建立农户贷款担保基金,存入当地农村金融机构,为农户贷款提供担保。同时,农户也可自愿成立相应的农户贷款担保协会等组织,设立基金为协会成员贷款提供担保;五是成立政策性担保公司,解决农户和农业龙头企业融资难题。在这方面,水城县和盘县已经有了很好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水城县通过“四台一会”(融资平台、担保平台、管理平台、公示平台、信用协会)进行担保融资,目前,已向企业和农户发放贷款5393万元,正在审批1.8056亿元;盘县成立地方担保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担保进行融资,如为盘县胜境农业科技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保,合作社得到融资2500万元,建设蔬菜大棚400余个,发展休闲和观光农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进一步优化金融发展环境。
一是完善农村金融信用和法律保障体系。以政府为主导,进一步建立与完善信用评定、失信惩戒等激励约束机制。广泛开展诚信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实行信用奖惩制度。全面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创建评审活动,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同时,严厉打击逃废银行债务和金融犯罪的行为,以维护公平正义,优化金融环境。二是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农业作为弱势产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 “三农”业务收益难以完全覆盖风险。出台财税方面的扶持政策,设立农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金融机构贷款坏账予以补贴核销对冲;设立涉农贷款贴息资金,对贷款农产品加工类企业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三是建立激励机制。从地方财政及支农、扶贫资金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建立激励基金,用于专项奖励支农、支持扶贫工作做得好的金融机构及个人,以鼓励金融机构做好支农、支持扶贫工作。
(四)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拓展农业保险产品。
以目前开展的能繁母猪保险、烤烟保险等政策性保险做法为借鉴,对农业产业项目推行强制性政策性保险,由政府对规定保险险种提供50%以上保费补贴,各地也可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特点、自然灾害特点和市场对保险的需求,尝试组建政府主导、财政适当补贴的农业政策性保险机构,推动农村保险业的发展,更好地保护农民利益。
(五)努力改善农村金融信用环境,保证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
构建统一的农村信用等级评定体系,共享信用评定结果,降低信用评定成本,积极改善农村信用环境。继续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和信用企业创建活动,建立覆盖所有农户和农村企业的征信体系,改善农村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切实防范信用风险。要支持涉农金融机构通过法律途径清收不良贷款,加大农村金融债权案件执行力度,提高执行率,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
(六)建立金融扶贫工作试点县、乡、村,推动金融服务扶贫示范。
建议选择六枝特区或盘县作为我市金融服务扶贫开发的试点县,选取其中一个县或一个乡进行金融服务的覆盖性试点工作,把金融网点建设、小额扶贫信贷惠农措施、风险保障机制、激励机制、信用体系建设和农业保险推广等工作全面建立起来,用好用活有关政策,综合用好政策性贷款。灵活运用好“民贸、民品贴息贷款”、“小额就业贷款”、“残疾人康复贷款”和“扶贫贷款”等政策性贷款,使各类贷款各自发挥应有作用,最大限度做好贷款工作。探索建立一条符合我市农村金融发展的道路。
【金融扶贫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12-18
扶贫调研报告09-19
金融调研报告02-24
个人扶贫调研报告03-15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02-09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09-02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01-03
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01-11
精准扶贫调研的报告01-09
教育扶贫的调研报告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