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统计高中生恋爱现象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关键词:高中生 恋爱动机 心理疏导
1、问题的提出
如果你在课外活动时间随便走进一所高中的校园,你就会看到楼前楼后以及操场上成双成对的学生或穿行于体育活动学生的中间,或对面站在某处交谈,或在一起吃零食,甚至还有更胆大者搂抱在一起亲热…… 有些过分的行为曾经被老师或管理者进行过强制性的批评和教育,但效果似乎不怎么理想。如果让这种行为任其自然发展下去,势必会影响到学校的声誉、教学质量;如果对这种行为进行管理,又没有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因此,学校领导及老师对中学校园里的恋爱现象颇感忧虑和头痛。那么,高中生恋爱的动机是什么呢?又怎样进行疏导和干预呢?课题组就此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金昌市市区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475份,其中有效问卷461份,回收率95%。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问卷调查法 访谈法。
3、结果与分析
3.1、结果高中生恋爱的动机调查统计结果动机:(%)
异性吸引 安全需要 缓解压力 独立意识 自我认定 寻求刺激 长远打算
42.08 37.53 17.14 10.63 8.03 4.99 3.04
3.2、恋爱的动机分析从调查结果来看,
①高中生把异性之间的相互吸引等同于爱情者占42.08%,如“觉得他(她)好”、 “总希望看到她(他)”、“控制不了与他(她)的相处”等。这是把青春期异性的自然吸引当作爱情的典型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交往范围的扩大以及异性神秘感消失,这种“爱情”即告结束;
②青春期焦虑是高中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由于高中时期学习任务繁重,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心理压力和恐惧,为了缓解这种不良心理37.53%的高中生选择恋爱来寻求理解、安慰、保护、帮助,如“他(她)特别理解我”、“与他(她)在一起特开心”、“心情不好可以得到安慰”等。这些学生一旦安全的需要从别的途径得到满足,这段“爱情”就会终结;
③高中生由于学习、家庭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受挫而选择恋爱得以缓解或抚慰者占17.14%,如“与父母谈不拢,但他(她)理解我”、“班上我一无是处,他(她)却是我的抚慰者”等。这些恋爱者一旦外界的压力消失,“爱情”的原动力消失,“爱情”也随之消失;
④10.63%的学生随着独立意识增强,极力想表现自己的独立特性气魄和作风,进而得到他人的尊重,但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把他们当小孩看而处处受限,这时他们选择了恋爱来表明自己长大了,如“别人不听我的,但他(她)却言听计从”、“我就是想叫父母知道我自己的事自己做主”等。这种恋爱一旦使命完成,恋情即告结束;
⑤有8.03%的同学选择恋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耐”,如“高不可攀的某某,被我俘虏了”、“他(她)能行,我也不比他(她)差”等。这种自我认定(包括从众)一旦获得满足,“爱情”也就会夭折。
⑥4.99%的恋爱者是为了寻求刺激。这主要是受社会上庸俗文化的影响而追求低级趣味。这种人虽是少数,但对社会的危害和走上犯罪道路的可能性极大,尤其值得教育者重视。
⑦选择恋爱是为了长远打算者仅占3.04%。说明绝大多数高中生对恋爱持一种游戏的态度。因此,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自尊自爱、自强自立、开拓进取的教育;健康生活情趣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教育;青春期心理健康、友谊、恋爱、家庭观的教育和行为指导;坚强意志品格和承受挫折能力的培养训练。)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任重道远。
3.3、高中生恋爱的特点高中生恋爱具有接受自己的身体变化,接受自己的成长,感悟、经验、探索、实践、创造和总结的特性。它的过程是学习、摸索以及反复总结,获得温暖、美好、信任、尊严、坚强以及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成长。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这是接受自己的身体变化,接受自己成长的具体表现。
②高中生恋爱具有盲目性:许多中学生恋爱的事例中,男孩与女孩之间的恋爱多半具有摸索、探究、总结的特性,往往像自由电子一样盲目地与异性进行接触——碰撞——再接触——再碰撞……当然也就具有盲目性,同时又加进了自己的幻想和情绪冲动,更容易造成过度狂热,一旦这种狂热趋于降温或骤然降温,影响文化课程的学习是自不待言的,这一点在女孩子方面表现更为明显。但我们也不可断言对文化课程学习一时的影响而换来的是一种危害,更大的可能会使中学生获得成长的飞跃。
③高中生恋爱的偏激性:中学生恋爱在遇到波折——例如对方感情转移、争吵、分离等情况——时,易产生偏激行为——如殉情、恶性报复、离家出走、患忧郁症、甚至自暴自弃、自杀等,再加之中学生恋爱发于青春期,是心理的躁动时期,此时被一种朦胧的性爱意识所主导,由于中学生缺乏必要的性知识和理智,自我约束力也比较弱,有可能在一时的性冲动之下发生并非随心所愿的性关系,更难以承担这种关系造成的怀孕、堕胎的严重后果。这是中学生心理不成熟、情感不稳定、行为缺乏自控性有关。
④高中生恋爱的准成人性:高中的学生一般年龄都在15—18岁之间,他们处于准成人阶段,男女学生之间的来往、“练爱”,是成人恋爱的热身活动,这种恋爱是学生成长、成熟以及升华爱的标志。
4、结论
心理疏导与对策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高中生恋爱的发生并非一个简单的个人作用的过程,如果将所有责任推到当事人身上,并兴师问罪,效果必然是不理想的。而我国传统的“早恋”一词本身具有批判的意味,是成年人对中学生异***往产生恋情现象的反省式、演绎式、批判式的定性表述。这个概念将成年人的主观看法包含在内,忽视了恋爱的发展性、互动性、准爱情性特征,也忽视了社会、父母、学校自身的责任与义务。如果频繁地采用“早恋”一词,人们会习惯性地将恋爱的主要原因归结在中学生的身上,而没有一个真正的思考。
我们认为高中男女学生间互有好感是身体、心理、社会现象的正常表现,也是接受自己的身体变化,接受自己的成长,感悟、经验、探索、实践、创造和总结的必然过程。高中的学生一般年龄都在15—18岁之间,他们处于准成人阶段,男女学生之间的来往、“练爱”,都是学生成长、成熟以及升华爱的标志。因此,绝不能把男女学生的来往、“练爱”、“准恋爱”视为洪水猛兽。而应当根据其年龄特点,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循序渐进的青春期心理健康、友谊、恋爱、家庭观念的教育和行为指导,引导他们顺利渡过“狂风暴雨”的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