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查阅了内蒙古银监局相关材料,发现内蒙古银行业不良率历来相对较高,且持续上升。今年一季度末,不良贷款率3.6%,二季度末,不良贷款率4.03%。
“我觉得地域特征比较强,内蒙古不良率这么高,与煤炭、矿业等不景气有很大关系。”民生证券银行业研究员廖志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如此分析。
16家上市银行三季报勾勒了银行业的发展轮廓,而近期多个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公布的三季度数据,则呈现出国内银行区域经营之“地貌”。
截至今年9月末,16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9080亿元,但绝大多数银行不良贷款率低于2%。同时,受累于整体经济下滑,除交行外,国有大行的净利润增速在1%以内,除平安外,股份行的净利润增速在1%至10%之间;城商行的净利润增速则超过10%。
地方银行业自然也无法摆脱经济不景气带来的负面效应。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整理了多地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净利润等主要指标情况,发现多地不良率超2%、部分地区净利润下降近10%。
多地不良率超2%
记者发现,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运行情况与地区经济发展、经济结构等密切相关,地区差异明显。
以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为例,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资产总额也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的资产总额相对较低。其中,广东(不含深圳)、浙江均突破10万亿,山东也将近10万亿,而其他地区均不足5万亿。不过,多地资产总额增速较快,同比增长大多超过10%。
而在贷款质量方面,一些地区由于资产规模“基数”大,不良贷款绝对值自然也相应增加。其中,浙江、山东的不良贷款余额超过千亿,分别为1778亿、1219.3亿(未查询到广东银监局公布该项数据)。
此外,多地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也有所上升,包括内蒙古、浙江、江西、山东、宁波等多地不良贷款率超过2%。相对来说,同样因为基数因素,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占比较大,不良贷款率也较高。
以宁波为例,截至9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不良贷款余额380.00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45%。分机构看,大型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00.99 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86%;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79.5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58%;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35.90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98%;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内蒙古不良贷款率为4.28%。不过,内蒙古银监局称,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全区银行业不良贷款有所上升,但信贷风险总体处于可控范围。
记者查阅了内蒙古银监局相关材料,发现内蒙古不良率历来相对较高,且持续上升。今年一季度末,不良贷款率3.6%,二季度末,不良贷款率4.03%。
“我觉得地域特征比较强,内蒙古不良率这么高,与煤炭、矿业等不景气有很大关系。”民生证券银行业研究员廖志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如此分析。
部分地区净利润下降近10%
“不良率上升对利润影响较大。”廖志明称。
记者梳理数据发现,仅7个地区公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净利润情况,除青海外(青海银行业实现税后净利润为87.73亿元,同比增长13.35%),其他地区银行业净利润同比均出现下降。其中,广东、山东、陕西等地银行业净利润同比下降将近10%。
广东银行业实现税后利润941.31亿元,同比下降9.97%;山东银行业实现净利润822.8亿元,同比下降9.99%;陕西银行业实现利润378.48亿元,同比下降9.78%。
其他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厦门银行业累计实现税后利润118.66亿元,同比下降3.48%;重庆银行业税后净利润本年累计454.31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1.29亿元;河北银行业累计实现净利润532.08亿元,同比减少19.54亿元。
重庆、河北公布了该地银行业净利润的更多信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两个地区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净利润同比均出现下降,或可侧面反映全国的情况。
重庆银监局公开信息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重庆商业银行合计税后净利润本年累计364.38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4.16亿元。其中,大型商业银行税后净利润本年累计173.30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1.62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税后净利润本年累计89.60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 28.59亿元;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其他类金融机构等税后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均有所增加。
而据地方媒体报道,河北银监局分析称,前三季度,分机构类别看,城商行、农合机构、邮储银行实现同比增盈。政策性银行、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净利润同比下滑。辖内个别城商行和农合机构风险抵补压力仍然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