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区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全区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深入到南湖镇、三庄镇,先后察看了日照旅游文化城、东港环卫一体化调度中心、龙门崮景区威尼斯小镇项目以及两镇驻地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综合开发有关现场,听取了有关情况汇报,并进行了座谈讨论。调研组对全区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工作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按照“十二五”城镇化规划建设的总体部署,把城镇化作为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创新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全力加快小城镇规划建设,努力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目前,全区城镇化率已达到64.7%,分别比全市、全省、 全国高 14.9、12.3、12.2 个百分点。在“三大板块”规划建设、“突破三庄、带动西部”等战略决策的带动下,东部服务业、中部工业都有了较快发展,西部各镇在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社会事业、民生改善等方面都实现了质的提升和跨越。“一城六镇”总体框架初步拉开,2个镇分别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镇、省级中心镇。全区城镇化建设明显加快,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已步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一)注重规划引领,提升建设水平。区委、区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工作,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出台了《关于继续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意见》充分发挥规划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在去年提出“三大板块”发展布局的基础上,结合城镇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确立了“一城六镇”的总体框架,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高标准完成了海曲新城概念性规划,启动了新一轮建制镇总体规划暨驻地建设规划(2012-2030)、镇驻地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目前,除后村镇因机场规划、交通建设等原因尚未完成修编外,其他5个镇的规划已全部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在此基础上,推进了镇驻地重要地段、重要村庄详规修编,以及机场安置区、空港产业园和16个新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规划建设,为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注重城乡统筹,完善城镇功能。牢固树立“城乡统筹、全域发展”的理念,立足东港实际,坚持拉开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打造亮点,全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在城区,切实抓好城中村改造这项最大的民生工程,按照城市社区的标准和主城区村居布点规划,积极推进成片区、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截至去年底,全区累计拆除房屋2.1万户、278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楼房468.5万平方米;今年又重点推进了21个村居的拆迁改造,计划于“十二五”期间完成市区重要地段的城中村改造任务。在镇村,组织实施了51个小城镇建设重点项目,全面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规划了8个“万人集中居住区”,整村改造涉及村庄76个、2.98万户、9.2万口人,腾空建设用地1.2万亩。同时,坚持设施配套与项目建设并行,探索开展路、水、电等“乡政工程”,进一步增强了城镇承载功能。
(三)注重典型带动,增强示范作用。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扎实开展“小城镇建设示范行动”,重点推进了南湖、三庄的小城镇建设。目前,南湖镇投资1500万元,实施了镇驻地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及沿街建筑立面改造工程,铺设、整修供排水管道1.2万米,安装人行道板1.5万平方米,更换整修路沿石1万余米,升级改造绿化面积4.8万平方米;三庄镇结合“突破三庄、带动西部”发展战略,实施了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滨河新城开发、社会事业发展在内的驻地提升改造项目,投资4000余万元对三黄路、府西路、文化路、三杜路西段进行了改造提升。全区其他镇也按照新修编的城镇总体规划全面铺开小城镇建设,集中开展路、水、电、讯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和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进一步完善了城镇功能,优化了城镇环境,提升了城镇形象。
(四)注重塑造特色,做好结合文章。围绕巩固小城镇建设成果,注重做到了“三个结合”:一是与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依托各镇资源特点,充分挖掘优势产业,努力做到“一镇一特色”。目前,陈疃的蓝莓、后村的绿茶、西湖的黑木耳、三庄的核桃,都已成为当地的突出特色。河山镇按照“园区就是城区”的理念,将工业园区作为城镇来建设,镇南工业基地与高新区融为一体,实现了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二是与生态建设相结合。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统筹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小城镇的生态环境建设。在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基础上,对南湖、陈疃两镇石材业进行了集中治理,采取搬迁入园、转产转业等方式,着力消除石材加工业造成的污染。截至目前,全区191个石材加工业户已全部签订了搬迁入园或关停协议。三是坚持与民生改善相结合。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设施的投入力度,重点推进了8处城区学校、10处农村中小学及幼儿园的改造、区中医医院建设和部分河道综合治理,进一步满足了群众公共服务需求。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总体上看,我区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正处在提质加速的特殊阶段。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先进地区相比,我们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城乡之间、东中西之间发展不均衡。去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适时实施了“突破三庄、带动西部”战略,以东带西,促进了西部各镇的快速发展。但由于西部各镇基础差、底子薄,与东、中部有较大差距。小城镇建设质量、管理水平不高,社会化服务水平低,尚未形成一定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二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欠账较多,规划实施连续性不够,“骑路建设”、“马路经济带”等现象普遍存在。三是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各项保障措施还存在一定制约。首先是资金制约。财政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投入明显不足,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社会融资难度大。其次是土地制约。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土地资源供应不足,缺口仍然很大,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第三是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措施还相对滞后,限制了城镇化的快速推进。
三、几点建议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聚集功能。当前我们面临加快推进城镇化的重大机遇,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牢牢抓住机遇,推动全区城镇化建设实现快速科学发展。
(一)统筹规划,科学实施,充分发挥规划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按照新型城镇“宜居、宜业、宜游、宜文”的总要求,我区要紧紧围绕“一城六镇”总体框架,着力构建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体系。加快推进镇驻地改造和集中居住区建设,继续抓好51个小城镇建设项目,增强小城镇的吸引力、集聚力和承载力。要着眼构建覆盖城乡的新型城镇化体系,按照未来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走向和现实需要,突出顶层设计,着眼推动可持续发展,科学制定和完善新型城镇化总体发展规划,明晰中心城区、城镇驻地和新型社区建设定位和发展目标,引领新型城镇化高品位、高层次发展。
(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快具有产业支撑能力的新型工业和特色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增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按照“三大板块”发展战略和“六大产业片区”规划建设的要求,加快中部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为实现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以产业兴城镇,以城镇促产业的发展目标奠定扎实基础。要培育壮大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根据各镇的区位、产业和经济结构特点,继续把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支柱产业摆到小城镇建设突出位置,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加快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工程。
(三) 统筹城乡,优化布局,加快新型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逐步完善,是增强城镇发展后劲和活力的根本。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完善基础设施,成为目前城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要进一步加强城镇路网建设。要以城区为枢纽,以集镇为节点,以新型农村社区为网点,建立起干支衔接、畅通快捷的综合交通体系。当前,要着重推进222、613省道改建、两河路西延工程,高标准完善山海路西延配套设施,建立起快捷、方便、安全的城乡综合交通体系。要高度重视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生态环境建设,加大财政投入,争取政策支持,推动“乡政工程”试点,进一步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处理模式,努力实现经济与生态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要进一步加大公共基础和服务设施配套力度。重视城市社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医疗卫生保健、福利院、敬老院、文化娱乐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高民生幸福指数。
(四)创新机制,加强监管,完善新型城镇化建设各项保障措施。投融资体制、土地制度、社会保障、户籍制度、监督管理是目前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瓶颈”,创新推进这些保障体制机制,是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逐步完善各级财政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投入增长机制,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土地交易等政策,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鼓励农村利用旧村拆迁腾出的土地,采取入股的形式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现代农业,使土地变资本、变股份。要创新土地保障机制,建议各级依据国家和省出台的土地政策,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争取更多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用地指标,提高政府对土地的调控能力。要加大投入,将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纳入城镇医疗、养老保障、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现社会保障均衡化。要建立完善现代城镇管理的长效机制,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创新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坚持建管并举,把城市硬件设施建设管理纳入城镇管理的范畴,以提高硬件设施建设水平。要以文明城镇创建活动为载体,加大对城镇居民政策法规、公民道德和文明常识的宣传力度,增强公民文明观念,不断提升城镇居民的文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