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调查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工作,省市区各级政府都把生态环保工作作为重大的战略任务加以落实。为促进我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加快创新型和谐社会示范区建设步伐,区人大常委会决定对我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一次专题审议。根据工作安排,今年4月,由丁乃江副主任带队,城建环保工委牵头,通过座谈、走访等形式,对我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查组先后听取了区文明办、建设局、农业局、发改局、各街道等单位的有关工作情况及部分村、部分区人大代表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还通过视察等活动实地考察了部分环保生态项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
近年来,围绕“环境立区”战略,区管委会、政府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制订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生态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和污染整治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一)加强了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形成了领导重视,目标明确,认识统一,各项责任落实到位的良好工作局面。
20**年专门成立了以张耕主任(区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区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生态区建设的领导,同时设立生态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建设(环保)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生态区建设的日常具体工作;20**年又专门成立污染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区污染减排工作的统筹安排。区政府每年以签订年度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将各项具体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街道、部门,使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发动,形成了“层层发动,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区政府及职能部门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和宣传手段,多角度、深层次地宣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各级领导对生态环保的责任意识,增强了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生态观念,为生态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是通过《天堂硅谷》等宣传媒体及大型公益广告牌、墙报等宣传专栏,把生态环保理念引入社会各个层次,提高全民生态环保意识。二是深入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工地”等“多绿工程”创建活动和“安静小区”、“环保模范企业”的创建,精心组织开展“六?五”世界环境日、科普宣传周、环境警示教育等活动;三是加强环保培训和宣传力度,先后针对生态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创建、 iso14000国家示范区、绿色gdp与循环经济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专题讲座、培训,进一步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关于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情况调查报告关于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三)编制了生态规划系列,完善了我区生态环保工作完善的规划体系。
在全面制定《杭州高新区(滨江)生态建设规划》基础上,先后拟定近、中、远三个阶段的建设目标,为我区生态环保工作提供了宏观的、科学超前的规划保障。特别是在各XX市控规、详规及重点区域城市设计中把生态环保规划作为重要内容,编制了《白马湖生态创意城规划》、《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沿江景观生态规划》、《水系综合整治和保护开发规划》和《地下空间规划》等生态环境、景观控制保护规划,完善了路网、河网、给排水网、人防、交通、绿化、电力、燃气等环境基础设施配套规划,有效形成了专项规划与区域规划的点面结合和生态景观功能的呼应效果。
(四)加大了生态环保投入,完善了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点、线、面”的网络构架。
近年来,区政府在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加大环境保护设施的投入。一是加强污水管网系统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区域截污纳管力度。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5亿元,先后建成雨水管网230公里,污水管网145公里,污水提升泵5座,日处理10万吨污水预处理厂1座,先后集中精力对高教园区、西兴工业园区、联庄社区、之江社区、中兴社区、浦沿沿江化工企业、农民多层住宅等大型区域进行专项截污纳管整治,同时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先后完成了西兴街道七甲闸村、星民村,长河街道傅家峙村、张家村、汤家桥村,浦沿街道浦联村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建成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建成日焚烧垃圾600吨绿能发电厂1座,垃圾中转站3座,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先后投资130万元建成大气自动监测点一个;投资400万元建成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等综合监控管理系统;完成了68家重点企业在线监控设施的安装和标准化排污口建设。二是实施“生态工程大项目带动”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碧水工程”方面,实施了饮用水源保护工程和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投资4000余万元顺利完成了电化集团、龙山化工、油脂化工等“三化厂”截污纳管工程;投资1440万元,取缔沿江采沙码头8个,拆除区域内沿钱塘江全部15个排污口;关停水质较差的长河水厂,实行全区统一供水“一张网”,水厂一期工程将于20**年建成使用;完成新浦河、永久河、建设河、四季河、时代河、铁路河、花园徐直河、槐河、长二河、陈家河、西兴直河等河道的综合整治和水生态系统的恢复,今年又计划新开工16条河道综合保护整治。三是加大城市心肺景观功能投入。着力建设了 “一环、六带”的网络状绿地系统,江滨绿地、道路绿地、河道绿地、生态公园、广场绿地及居住片区公园等集中绿地建设基本普及,沿江景观带一期工程建成,白马湖区域保护和建设完成整体规划,古镇老街和民居故居的保护有条不紊地开展,沿路沿河的生态廊道随着城市道路建设和河道整治快速推进。目前,全区已建成各类生态公园12处,累计新增绿地468余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33.4平方米。“蓝天工程”方面,通过创建和巩固烟尘控制区,基本消除了冒黑烟现象。通过开展“禁燃区”工作,保证了我区清洁燃料的使用率达到92%以上。“清静工程”方面,通过出台一系列管理办法,以及有效的整治措施,声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三是加强生态农业建设,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环境。完成了杭州都市(精品)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东江围垦中低产田改造等生态农业项目。申报立项了浦沿街道东冠社区的园林绿化建设项目,杭州之江园林绿化艺术有限公司的优良园林植物种子园、采穗圃基地建设项目和杭州滨江精品农业科技示范工程项目。以“无公害”为重点,积极推广示范群体质量栽培等新技术10多项,推广应用新设施、新设备、新材料20多种,较好地巩固了各类示范点建设成果,同时积极引导组织区内食品企业开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全区累计通过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数20个。
(五)制定了生态环保政策措施,优化和提升了全区产业结构。
坚决实施“一优先两严格三一律”政策(即:优先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产业;严格按照产业导向目录、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对于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功能标准的项目一律不引进、对于不符合清洁生产和节约能源的项目一律不批准、对于污染治理难度大的企业一律实行关停并转)和新项目“六个坚决不批”政策(即不符合规划的项目坚决不批、不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项目坚决不批、不符合清洁生产要求的'项目坚决不批、不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项目坚决不批、不符合总量控制要求的项目坚决不批、不符合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项目坚决不批),坚决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确保建设项目环评率和“三同时”执行率100%。三年来累计否决有污染的招商引资和技改扩建项目100个,从源头上杜绝了新污染源的产生,为我区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各项资源的保障。
近年来,我区的生态和环保工作领导重视,上下齐心,措施扎实,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首批通过了省级生态区基本达标验收;在市政府对15单位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验收中,取得了全市第一名,并在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大会上被授予优胜单位;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超过80%;内河水质得到明显提升,基本消除了劣五类水体;区内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连续下降,提前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十一五”污染减排指标。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全社会共识有待进一步强化。
生态区建设和环境保护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涉及各个部门和所有街道,涉及全民,从我区情况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全民意识还有一定距离,少数成员单位重视程度还不够,配合意识还不强,表现在投入渠道相对单一,缺乏多渠道投入机制,个别单位仅从局部经济利益出发,不愿在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收集、河道综合治理等区域环境改造的生态细胞工程建设中投入资金,有的还抱有观望、等待的态度,存在 “给钱就做,不给钱就先放放”的思想,从而影响了生态工程的建设进度;一些传统小企业和危化品经营单位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环保的问题仍然存在;广大群众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缺乏理性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主动性、自觉性有待加强。
(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生活垃圾处理基础设施与实际需要有相当的距离,如街道垃圾中转站建设滞后,总体运载量难以满足垃圾运载需求;南部城市环保基础设施落后,污水收集管网、排污设施建设滞后,长河、浦沿两个泵站由于征迁等原因拖了几年尚未开工建设,导致污水无法收集、处理、排放,给我区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三)环境污染治理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入。
从源头上杜绝污染,提升环境竞争力是高新区环境治理工作的目标,按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淘汰落后污染产业”的要求,目前还有一定的距离,以“三化厂”为首的化工企业彻底搬迁关停还需一年多时间,浦沿区块的传统小企业和危化品经营单位当前还无法全部进行关停改造,发生各类污染事故的风险依然很高。一些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需要加快解决,如农村多层住宅的排污垃圾配套处理问题、河道疏浚整治等问题,群众反映比较集中。
三、几点建议
(一)围绕全面建成省级生态区的目标,进一步统一思想,营造生态环境共建共享的社会氛围。
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深刻认识生态区建设的科学内涵,认真研究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重要内容。生态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担负起决策、指导、协调、监督等各项职能,各成员单位和街道要紧密合作,主动参与,进一步明确责任,形成政府统一领导、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良好局面。要利用各种媒体,采用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全社会的思想认识,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参与生态区建设和环境保护,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实施大项目带动,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区政府要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程的资金筹措、管理、监控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进一步加大对环保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要加快排污管网的建设,特别是加快南部排污管网建设。要依托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建设的契机,带动白马湖区域乃至整个南部区域的生态环保建设。一是要高起点规划,把环境基地设施建设规划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完善;二是要加快建设进度,要坚持环保基础设施优先的理念,与城市建设同步实施;三是要查漏补缺,配制相应生态环保设施,如加快街道垃圾中转站建设,使总体运载量满足垃圾清理的需求。
(三)加强重点环节的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切实解决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
如农村多层住宅的排污垃圾配套处理问题、部分区域排污管网严重不适应人口增长需要问题、河道疏浚整治、污染企业整治问题等等,要切实明确目标,提出措施,落实责任,坚决推进。
(四)完善保障机制,提高生态环保管理水平。
生态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艰巨,投资额大,需要政府、集体、个人各方主体的共同参与。要加大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要根据我区的实际,研究制定运用企业化、产业化、市场化等资金运作方式,建立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投入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投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加强生态环保管理能力建设,充实生态建设和环保管理力量,加强队伍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重视环保执法现代化建设,改善执法条件,提高装备水平,以更好地适应我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需求。
【关于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通用6篇)06-02
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自查报告04-16
生态文明构建感言范文03-31
关于环境保护的调查报告09-13
河南力推自创区建设09-12
家庭文明建设调研报告03-31
生态文明的论文的参考文献04-11
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05-29
区环境保护局关于脱贫攻坚评估自查报告范文04-30
环境保护调查报告15篇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