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计算机基础知识简述

时间:2021-03-13 14:54:54 电脑知识 我要投稿

计算机基础知识简述

  1、计算机工作原理:

计算机基础知识简述

  1)什么是计算机

  计算机(Computer)是一种能接收和存储信息,并按照存储在其内部的程序(这些程序是人们意志的体现)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然后把处理结果输出的高度自动化的电子设备。

  2)计算机工作原理——冯·诺依曼原理(又称为存储程序原理)

  (1)组成计算机的物理设备(硬件)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

  (2)所有程序和数据都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在存储器中;

  (3)计算机系统在程序控制下自动运行。

  2、计算机的发展:

  1)计算机的发展:

  计算机从诞生发展到今天,已经经历了四个阶段,现正向第五代过渡。见下表。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代次

  起止年份

  所用电子元器件

  数据处理方式

  运算速度

  应用领域

  第一代

  1946~1957

  电子管(真空管)

  汇编语言、代码程序

  几千~几万次/秒

  国防及高科技

  第二代

  1958~1964

  晶体管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几万~几十万次/秒

  工程设计、数据处理

  第三代

  1965~1970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结构化、模块化程序设计,实时控制

  几十万~几百万次/秒

  工业控制、数据处理

  第四代

  1970~今

  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分时、实时数据处理,计算机网络

  几百万~上亿条指令/秒

  工业、生活等各方面

  2)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Intel公司等采用先进的微电子技术将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到一块芯片中,称之为微处理器(MPU)。其发展大约经历了六个阶段,如下表。

  微机的六个发展阶段

  代次

  起止年份

  典型CPU

  数据位数

  主频

  第一代

  1971~1973

  Intel 4004、8008

  4位、8位

  1MHz

  第二代

  1973~1975

  Intel 8080

  8位

  2MHz

  第三代

  1975~1978

  Intel 8085

  8位

  2~5MHz

  第四代

  1978~1981

  Intel 8086

  16位

  >5MHz

  第五代

  1981~1993

  Intel 80386、80486

  32位

  >25MHz

  第六代

  1993~今

  Pentium系列

  64位

  60MHz~2GHz

  3)我国计算机的发展情况

  我国的计算机事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

  1952年我国的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在中科院数学所内成立。

  1960年,我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通用电子计算机107机问世。

  1964年,我国研制了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19机,用于我国第一颗氢弹研制工作的计算任务。

  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生产的计算机进入了集成电路计算机时期。

  1974年,我国设计的DJS-130机通过了鉴定并投入批量生产。

  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又研制成功了巨型机。

  1982年,我国独立研制成功了银河I型巨型计算机,运算速度为每秒1亿次。

  1997年6月研制成功的银河Ⅲ型巨型计算机,运算速度为每秒130亿次。这些机器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的计算机技术水平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999年,银河四代巨型机研制成功。

  2000年,我国自行研制成功高性能计算机“神威I”,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研制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国家。

  2005年4月18日,完全由我国科学界自行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首款六十四位高性能通用CPU芯片CPU———“龙芯二号”芯片正式发布。这款芯片性能经检测已达到英特尔“奔3”水平,比2002年9月28日发布的“龙芯一号”提高了10倍。

  3、计算机的特点:

  计算机是高度自动化的信息处理设备。主要特点有处理速度快、计算精度高、记忆能力强、可靠的逻辑判断能力、可靠性高、通用性强。

  1)处理速度快:计算机的运算速度用MIPS(每秒钟执行多少百万条指令)来衡量。

  2)计算精度高:数的精度主要由表示这个数的二进制码的位数决定。

  3)记忆能力强:存储器能存储大量的数据和计算机的程序。

  4)可靠的逻辑判断能力:具有可靠的逻辑判断能力是计算机的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计算机能实现信息处理自动化的重要原因。

  5)可靠性高,通用性强。

  4、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有主频、字长、内存容量、存取周期、运算速度及其他指标。

  1)主频(时钟频率):是指计算机CPU在单位时间内输出的脉冲数。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单位MHz。

  2)字长:是指计算机的运算部件能同时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字长决定运算精度。

  3)内存容量:是指内存贮器中能存贮的信息总字节数。通常以8个二进制位(bit)作为一个字节(Byte)。

  4)存取周期:存贮器连续二次独立的“读”或“写”操作所需的最短时间,单位来纳秒(ns,1ns=10-9s)。存储器完成一次“读”或“写”操作所需的时间称为存储器的访问时间(或读写时间)。

  5)运算速度: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单位为MIPS(每秒百万条指令)。影响运算速度的因素,主要是主频和存取周期,字长和存储容量也有影响。

  6)其他指标:机器的兼容性(包括数据和文件的兼容、程序兼容、系统兼容和设备兼容)、系统的可靠性(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系统的可维护性(平均修复时间MTTR)、机器允许配置的外部设备的最大数目、计算机系统的汉字处理能力、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网络功能等、性能/价格比是一个综合性评价计算机性能的指标。

  5、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多媒体化。

  历不名的软件不要运行,防止黑客的入侵。


【计算机基础知识简述】相关文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测评03-04

计算机操作基础知识05-08

计算机基础知识推荐05-02

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05-02

计算机基础知识运用05-01

计算机基础知识自学05-01

专升本计算机基础知识04-30

计算机基础知识试卷04-30

计算机基础知识题目04-30

计算机基础知识wps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