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

时间:2022-08-02 12:00:34 成语 我要投稿

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下面小编将为您介绍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希望你喜欢!

  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 1

  戏彩娱亲——比喻孝养父母。

  癣疥之疾——比喻无关紧要的小问题和小毛病。

  以汤止沸——用开水去制止水的沸腾。比喻处理问题方法不对,反而助长其气势。

  一字褒贬——一个字的褒扬或贬斥。泛指作文用字措辞严谨有分寸。

  因地制宜——因:随顺;制:制定;宜:适当。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于安思危——于: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玉友金昆——友、昆:指兄弟。对他人兄弟的美称。

  诛求无已——诛求:勒索;已:停止。指勒索诈取没完没了。

  策马飞舆——〖解释〗指驾马车疾行。

  当耳旁风——〖解释〗见“当耳边风”。当做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对所听的话不放在心上。

  东向而望,不见西墙——〖解释〗比喻主观片面,顾此失彼。

  端本澄源——〖解释〗犹正本清源。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而今而后——〖解释〗而:语助词。从今以后。

  奋笔疾书——〖解释〗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蜂房蚁穴——〖解释〗比喻各自占据一方。

  不能赞一词——赞一词:说一句话。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不舍昼夜——舍:放弃。不分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苍黄翻覆——苍:青色;苍黄:青色和黄色;反覆:反复无常。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

  常年累月——长年累月,形容经过的时间很长

  不知轻重——轻重:分量大小。不明事理,行事冒昧

  处堂燕鹊——比喻居安忘危的人

  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指年富力强,精力充沛

  国富民强——国家富足,人民强健

  户枢不蠹——枢:门上的转轴;蠹:蛀。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容易受侵蚀。也比喻人经常运动可以强身

  急功近利——急于谋求眼前的功利

  揽名责实——指观其名而考其实绩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户枢:门转轴;蠹:虫蛀。流动的水不会发臭,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到外物的侵蚀

  鲁鱼亥豕——把“鲁”字错成“鱼”字,把“亥”字错成“豕”字。指传写或刻印中的文字错误

  名正言顺——指名分正当,说话顺理成章。后多指说话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按甲寝兵——收拾起铠甲武器。比喻停止军事行动。

  按兵不动——按:止住。使军队暂不行动。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

  背城一战——背:背向。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比肩继踵——比:挨着;踵:脚跟。肩挨着肩,脚跟着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必不挠北——挠北:败北,作战失败。必定不会失败。

  髀肉复生——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博览群书——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薄唇轻言——形容多嘴,说话随便。

  不咎既往——咎:责怪。对以往的错误或罪责不再追究。

  不可胜数——胜:尽;计:核算。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

  不念旧恶——念:记在心上。不计较过去的怨仇。

  不偏不党——不偏向任何一方。

  不同凡响——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不相为谋——谋:商量。相互之间没法商量。指彼此观点不同,不宜共同谋划事情。

  不以人废言——废:废弃。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不赞一词——一句话也不说。

  不知甘苦——甘苦:甜和苦,多偏指苦。分不清是甜还是苦。形容做某事不容易或对前人的艰辛没有体会。

  不知肉味——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尝鼎一脔——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脔:切成块的肉。尝鼎里一片肉,就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

  惩恶劝善——惩:责罚;劝:勉励。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春秋笔法——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唇焦舌敝——焦:干;敝:破。嘴唇干,舌头破。形容说话太多,费尽唇舌。

  慈明无双——赞扬兄弟或平辈中之最负声望者。

  当耳边风——比喻对听到的话毫不在意。

  砥柱中流——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断烂朝报——断烂:形容陈腐杂乱;朝报:古代传抄皇帝诏令和官员奏章之类的文件。指陈旧、残缺,没有参考价值的历史记载。

  伐性之斧——伐:砍伐;性:性命,生机。砍毁人性的斧头。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

  反裘负刍——反裘:反穿皮衣;负:背;刍:柴草。反穿皮袄背柴。形容贫穷劳苦。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

  分形同气——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密切。

  否极泰来——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纲举目张——纲:鱼网上的总绳;举:提起。把大绳子一提起来,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文章条理分明。

  骨腾肉飞——腾:跳跃。形容奔弛迅速。也形容神魂飘荡。

  国泰民安——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黑白分明——比喻事非界限很清楚。也形容字迹、画面清楚。

  涣然冰释——涣然:流散的样子;释:消散。象冰遇热消融一般。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

  厚貌深情——外貌厚道,内心不可捉摸。

  挥汗成雨——挥:洒,泼。用手抹汗,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形容人多。

  竭泽而渔——掏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

  金友玉昆——友、昆:指兄弟。对他人兄弟的美称。

  举例发凡——发凡:揭示全书的通例。指分类举例,说明全书的体例。

  橘化为枳——比喻人由于环境的影响而变坏。

  乐不思蜀——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袂云汗雨——形容行人之多。

  临难铸兵——临到危难时,方才铸造兵器。比喻平时不作准备,临时才想办法。

  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乱臣贼子——乱臣:叛乱之臣;贼子:忤逆之子。旧指不守君臣、父子之道的人。后泛指心怀异志的人。

  民富国强——人民富裕,国家强盛。

  千虑一得——即使愚笨的人,在很多次考虑中也总会有些可取的地方。多用来表示自谦。

  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泣不成声——哭得噎住了,出不来声音。形容非常伤心。

  皮里春秋——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千虑一失——失:错误。指聪明人的考虑,也会有不周到的地方。

  秋风过耳——象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比喻与己无关,毫不再意。

  穷鸟入怀——穷鸟:困窘的鸟;怀:投入怀抱。比喻处境困难而投靠别人。

  三豕涉河——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

  舌敝唇焦——敝:破碎;焦:干枯。说话说得舌头都破了,嘴唇都干了。形容费尽了唇舌。

  身在江湖,心存魏阙——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

  舍本逐末——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贪小失大——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比喻只谋求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的利益。

  亡戟得矛——比喻得到的和失去的相当,或有失有得。

  同病相怜——怜:怜悯,同情。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兔起凫举——凫:野鸭。象兔敢奔跑,象野鸭急飞。比喻行动迅速。

  习俗移性——风俗习惯可以改变人的习性。

  五色无主——五色:指人脸上的神采;无主:无法主宰。形容恐惧而神色不定。

  掩耳盗铃——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哑然失笑——失笑:忍不住地笑起来。禁不住笑出声来。

  殃及池鱼——比喻无缘无故地遭受祸害。

  一窍不通——窍:洞,指心窍。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鹰视狼步——象鹰那样看东西,象狼那样走路。形容为人阴险狠毒。

  知我罪我——形容别人对自己的毁誉。

  视死如归——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翼翼小心——形容恭敬小心,丝毫不敢疏忽懈怠。

  一辞莫赞——赞:赞美。没有一句妥贴的赞美话能表达。形容诗文写得极好。

  版筑饭牛——〖解释〗版筑,造土墙;饭牛,喂牛。后以之为贤臣出身微贱之典。

  拜赐之师——用以讽刺为复仇而又失败的出兵。

  变容改俗——指改变风貌习俗。

  兵不接刃——作战时兵器没接触。指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

  不教之教——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熏陶。

  殚智竭力——殚:竭尽。用尽智能和力量。

  登高望远——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负老携幼——背着老人,带着孩子。形容百姓全体出动,流离失所的悲惨情景。

  焦沙烂石——将沙烧焦,石烧烂。形容天气非常酷热。

  老成练达——练达:指阅历多而通达人情。形容人稳重老练,通达事理。

  名垂竹帛——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末路穷途——穷途:处境困窘。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

  人不聊生——聊:依赖,凭借。指老百姓无法生活下去。

  首当其冲——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瘦骨嶙峋——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

  瘦骨伶仃——形容人或动物瘦得皮包骨的样子。亦作“瘦骨零丁”。

  数不胜数——数:计算。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

  司马昭之心——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四书五经——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宋画吴冶——用以作为精巧神妙之物的代称。

  溯流穷源——溯:逆流而上。往河流上游寻找发源的地方。比喻寻求事物的根源。

  兔死凫举——象兔敢奔跑,象野鸭急飞。比喻行动迅速。

  蜂合豕突——〖解释〗如群蜂聚集,似野猪奔突。比喻众人杂沓会合,横冲直撞。

  画龙不成反为狗——〖解释〗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同“画虎不成反类狗”。

  塞耳盗钟——〖解释〗比喻自欺欺人,硬要掩盖掩盖不了的事情。

  慎始敬终——〖解释〗敬:慎。自始自终都谨慎。

  泰来否往——〖解释〗否、泰:《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否:卦不顺利;泰:卦顺利;极:尽头。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托之空言——〖解释〗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

  无立锥之地——〖解释〗没有立锥子的地方。比喻连极小的地方也没有。后常形容贫穷。

  纤介之失——〖解释〗纤介:细微。很小的过失。

  相与为一——〖解释〗相与:相互。相互结合成为一体。

  修旧起废——〖解释〗原指修诗书,兴礼乐。后引申为把旧有的修理好。把废置的利用起来。

  一字师——〖解释〗指订正一字之误读,即可为师。亦指更换诗文中一、二字的老师。

  移风平俗——〖解释〗转变风气,改变习俗。

  以狸致鼠——〖解释〗狸:猫。捉老鼠用猫作诱饵。比喻事情不能成功。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解释〗用猫招引老鼠,用冰作绳索。比喻事情不能成功。

  茵席之臣——〖解释〗茵席:铺垫的东西,褥垫、草席。指侍奉于皇帝左右的近臣。

  众口熏天——〖解释〗指群言可以动天。比喻舆论力量大。

  哀矜勿喜——哀矜:怜悯。指对遭受灾祸的人要怜悯,不要幸灾乐祸

  二竖为灾——竖:小子;二竖:指病魔。比喻疾病缠身

  二五耦——耦:两人耕地,比喻朋比为奸。比喻狼狈为奸

  耦俱无猜——耦:两者;猜:猜忌。两方面都不至于猜忌

  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 2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列举几个

  1、纸上谈兵——赵括(战国赵):形容只会按照书本生搬硬套,不能联系实际。

  2、老马识途——管仲(春秋):比喻做事很有经验

  3、围魏救赵——孙膑

  4、负荆请罪——廉颇(战国赵):比喻诚心诚意地承认错误

  5、完壁归赵——蔺相如

  6、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7、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8、三令五申——孙武

  9、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10、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11、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12、暗箭伤人(春秋郑):比喻在别人没有防备的时候,用不正当的手段害人。

  13、朝秦暮楚:战国时代秦楚相争频繁,各诸侯国视利害所重,时而助秦,时而事楚。因而形成了一个形容在列强争夺势力范围的条件下,各集团和人们的态度动摇多变,反复无常的成语。

  14、图穷匕见: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赢政,演出悲壮的一幕。荆轲告别太子丹时,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到了秦国,荆轲以重金收买秦王宠臣,得见秦王。荆轲假称要向秦王赢政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赢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大惊,猛地挣脱。荆轲被秦的武士所杀。

  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 3

  东施效颦

  说春秋时候,越国有个名叫西施的姑娘,她非常美丽、漂亮,一举一动也很动人。他有心口疼的疾病,犯病时总是用手按住胸口,紧皱眉头。因为人们喜欢她,所以她这副病态,在人们眼里也妩媚可爱,楚楚动人。 西施的邻村有个丑姑娘叫东施,总是想方设法打扮自己。有一次在路上碰到西施,见西施手捂胸口,紧皱眉头,显得异常美丽。她想难怪人们说她漂亮,原来是做出这种样子。如果我也做这个姿势,肯定就变漂亮了。于是她模仿西施的病态。结果人们见了原来就丑的她,现在变成这种疯疯癫癫的样子,象见了鬼一样,赶紧把门关上。

  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脍炙人口

  春秋时,有父子二人,他们同是孔子的弟子。父亲曾皙喜欢吃羊枣(一种野生果子,俗名叫牛奶柿);儿子曾参是个孝子,父亲死后,竟不忍心再吃羊枣。这件事情在当时曾被儒家子弟大为传颂。

  到了战国时期,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对这件事不能理解,于是就去向老师孟子请教。

  公孙丑问:老师,脍炙(脍,细切的肉;炙,烤肉)和羊枣,哪一样好吃?

  孟子说:当然是脍炙好吃啊,这世上没有哪一个人不爱吃脍炙的!

  公孙丑又问:既然脍炙好吃,那么曾参和他父亲肯定也都爱吃,为什么曾参不戒吃脍炙,而只戒吃羊枣呢?

  孟子回答说:脍炙是大家都爱吃的(原文是:‘脍炙,所同也’);羊枣的滋味确实比不上它,但羊枣却是曾皙特别爱吃的东西,所以曾参只戒吃羊枣。就好比对长辈只忌讳叫名字,不忌讳称姓一样,姓有相同的,名字却是自己所独有的。

  孟子的一席话,使公孙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脍炙人口这个成语就是从孟子所说的脍炙,所同也引申出来的,原意是指人人都爱吃的美食,后来人们常用它来比喻人人赞美的事物和传诵的诗文。

  三令五申

  春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军事家名叫孙武,他写出了《孙子兵法》这部重要的军事巨著。他带着这部著作到吴国去见吴王,吴王看过以后,对孙武还不完全相信,便说:是不是可以用少量的军队来试试你的兵法?孙武说:可以。吴王又问:用妇女试试可以吗?孙武也答应了。

  于是,吴王召集了一百八十名宫女,请孙武训练。孙武将这些宫女分为两队,用吴王宠爱的两个妃子为队长。队伍站好后,孙武就问:你们知道怎样向左转、向右转吗?宫女们回答:知道。随后孙武搬出杀人的刑具,即三令五申之,即三番五次地说明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说完便击鼓发出向右行的命令。宫女们从来没有受过军事训练,听到命令后不但没有执行,反而大笑起来。孙武严肃地说道:解释不明,交代不清,是将官的过错。于是,他又将刚才的一番话详尽地向她们解释了一番。然后,他再次击鼓,发出向左行进的命令。宫女们仍然只是笑而不执行命令。孙武便命令行刑士兵将两个队长推出去斩首。

  吴王忙派人前去讲情。可是,孙武说: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说完就将两个队长斩首了。宫女们严肃起来,所有动作都能按照号令认真去做了。

  后来,人们用三令五申来表示三番五次地命令、告诫。申,申明。

  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 4

  按强助弱 二竖为灾 众口熏天 移风平俗 茵席之臣 哀矜勿喜

  民富国强 千虑一得 路人皆知 袂云汗雨 临难铸兵 乱臣贼子

  乐不思蜀 刻舟求剑 举例发凡 竭泽而渔 金友玉昆 橘化为枳

  老成练达 名垂竹帛 负老携幼 殚智竭力 登高望远 焦沙烂石

  诛求无已 当耳旁风 因地制宜 以汤止沸 一字褒贬 于安思危

  哑然失笑 殃及池鱼 五色无主 兔起凫举 习俗移性 掩耳盗铃

  戏彩娱亲 癣疥之疾 溯流穷源 四书五经 宋画吴冶 兔死凫举

  慈明无双 当耳边风 春秋笔法 尝鼎一脔 惩恶劝善 唇焦舌敝

  处堂燕鹊 春秋鼎盛 常年累月 不舍昼夜 苍黄翻覆 不知轻重

  蜂合豕突 塞耳盗钟 奋笔疾书 端本澄源 而今而后 蜂房蚁穴

  相与为一 修旧起废 托之空言 慎始敬终 泰来否往 纤介之失

  不知甘苦 不知肉味 不相为谋 不偏不党 不同凡响 不赞一词

  厚貌深情 挥汗成雨 黑白分明 骨腾肉飞 国泰民安 涣然冰释

  鲁鱼亥豕 名正言顺 急功近利 国富民强 户枢不蠹 揽名责实

  必不挠北 髀肉复生 背城一战 按甲寝兵 按兵不动 比肩继踵

  否极泰来 纲举目张 伐性之斧 砥柱中流 断烂朝报 反裘负刍

  秋风过耳 穷鸟入怀 皮里春秋 七擒七纵 泣不成声 千虑一失

  瘦骨伶仃 数不胜数 首当其冲 末路穷途 人不聊生 瘦骨嶙峋

  亡戟得矛 同病相怜 舍本逐末 三豕涉河 舌敝唇焦 贪小失大

  不可胜数 不念旧恶 薄唇轻言 拨乱反正 博览群书 不咎既往

  中流砥柱 翼翼小心 知我罪我 一窍不通 鹰视狼步 视死如归

  不教之教 名垂竹帛 变容改俗 一辞莫赞版筑饭牛 拜赐之师

  兵不接刃

  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 5

  不舍昼夜 苍黄翻覆 常年累月 不知轻重 处堂燕鹊 春秋鼎盛

  国富民强 户枢不蠹 急功近利 揽名责实 鲁鱼亥豕 名正言顺

  按甲寝兵 按兵不动 背城一战 比肩继踵 必不挠北 髀肉复生

  拨乱反正 博览群书 薄唇轻言 不咎既往 不可胜数 不念旧恶

  不偏不党 不同凡响 不相为谋 不赞一词 不知甘苦 不知肉味

  尝鼎一脔 惩恶劝善 春秋笔法 唇焦舌敝 慈明无双 当耳边风

  砥柱中流 断烂朝报 伐性之斧 反裘负刍 否极泰来 纲举目张

  骨腾肉飞 国泰民安 黑白分明 涣然冰释 厚貌深情 挥汗成雨

  竭泽而渔 金友玉昆 举例发凡 橘化为枳 乐不思蜀 刻舟求剑

  袂云汗雨 临难铸兵 路人皆知 乱臣贼子 民富国强 千虑一得

  七擒七纵 泣不成声 皮里春秋 千虑一失 秋风过耳 穷鸟入怀

  三豕涉河 舌敝唇焦 舍本逐末 贪小失大 亡戟得矛 同病相怜

  兔起凫举 习俗移性 五色无主 掩耳盗铃 哑然失笑 殃及池鱼

  一窍不通 鹰视狼步 知我罪我 视死如归 中流砥柱 翼翼小心

  一辞莫赞 版筑饭牛 拜赐之师 变容改俗 兵不接刃 不教之教

  殚智竭力 登高望远 负老携幼 焦沙烂石 老成练达 名垂竹帛

  末路穷途 人不聊生 首当其冲 瘦骨嶙峋 瘦骨伶仃 数不胜数

  四书五经 宋画吴冶 溯流穷源 兔死凫举 戏彩娱亲 癣疥之疾

  以汤止沸 一字褒贬 因地制宜 于安思危 诛求无已 当耳旁风

  端本澄源 而今而后 奋笔疾书 蜂房蚁穴 蜂合豕突 塞耳盗钟

  慎始敬终 泰来否往 托之空言 纤介之失 相与为一 修旧起废

  移风平俗 茵席之臣 众口熏天 哀矜勿喜 按强助弱 二竖为灾

  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 6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囊萤映雪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车胤(yin)传》,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相关文章:

带有春秋的成语06-11

出自杜甫的成语精选02-28

出自史记的成语07-25

出自诗经的成语11-08

出自典故的成语04-20

出自墨子的成语01-14

出自《庄子》的成语07-18

成语解释:鸟尽弓藏(春秋)02-19

出自李白的成语大全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