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会计学基础

时间:2022-10-20 14:35:35 知识测评 我要投稿

会计学基础

会计学基础1

1、下列哪一项不是会计的六要素之一:
  资本
  费用
  现金
  所有者权益

2、权责发生制原则主要强调的是:
  财务状况的切实性
  经营成果的计算
  资产的合理计价
  收入和费用的合理计价

3、现金流量表的现金是指  
  库存现金
  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和有价证券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有价证券

4、存货的归属以____为划分标准。   
  交货地点
  交货时间
  存放地点
  所有权

5、物价上涨时,能使企业计算出来的净利最大的存货计价方法是:
  个别计价法
  加权平均法
  先进先出法
  后进先出法

6、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是其  
  市场价值
  未来现金流入金额
  本利之和
  票面金额

7、3月8日签发的票据,120天到期,则到期日为 
  7月4日
  7月5日
  7月6日
  7月7日

8、无论是股票投资还是债券投资,取得时的入账成本应是其
  估计成本
  溢价成本
  折价成本
  实际成本

9、企业溢价购入长期债券,原因在于债券的利率( )当时的市场利率。
  高于
  低于
  等于
  不一定等于

10、累计折旧在性质上属于  
  费用
  资产的减项
  负债
  资本

11、下列各项无形资产中,除企业合并外不得作价入账的是
  商誉
  非专利技术
  土地使用权
  著作权

12、下列哪一项不是流动负债?
  短期借款
  应付账款
  应付票据
  应付债券

13、在我国,下列哪一项是应收票据中的票据:
  银行本票
  银行汇票
  股票
  银行承兑汇票

14、当公司的债券的票面利率与发行时的市场利率相同时,则债券的现值( )面值
  大于
  小于
  等于
  不可比

15、下列哪一项不是长期负债?
  应付债券
  应付票据
  长期借款
  长期应付款

16、企业盈余公积不应用于:
  增加资本(或股本)
  弥补亏损
  用于集体福利设施
  支付罚款

17、用于生产产品、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费用,应计入( )账户。
  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废品损失
  产品销售费用

18、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
  经营业务利润
  利润总额
  营业利润
  净利润

19、下列哪一个会计报表企业无须向外报送:
  资产负债表
  损益表
  利润分配表
  现金流量表

20、下列哪一项比率是反映企业资本结构的财务比率:
  资产负债率
  销售净利率
  流动比率
  存货周转率


关闭窗口

http://www.cnrencai.com/

会计学基础2

  在一学期的《会计学基础》学习后,总感觉我在会计的学习中缺少实践。常试问自己,

会计学基础

  学了那么久的会计,自己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有多少能运用了?回答总是,我还什么都不会操作,我学的都仅是入门理论罢了。正在我迷茫感叹之时,学校安排我们在学期结束后为期一周的会计实习。此次的会计模拟实践,目的就在于:一、巩固所学的会计核算基本理论知识,初步掌握会计核算操作的基本技能。二、检验和强化在课堂上所学的会计核算基本理论和方法。三、补充书本知识无法实现而实际工作中必须掌握的业务操作技能。四、加深对会计专业的进一步学习与理解,缩短会计专业的学生理论与时间的距离,为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会计实习是做浙江长征机械厂12月份的账。本次实习完成了

  (1)建账。

  (2)填置记账凭证。

  (3)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4)登记各种明细账。

  (5)编制科目汇总表,并登记总账。编制科目汇总表的方法是根据记账凭证,按相同科目的发生额分别将其借方、贷方加以汇总,定期(实习7天)编制,经试算平衡后,登记总帐。

  (6)对帐和结帐并编制试算平衡表。

  (7)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掌握会计核算的的基本操作技能:

  一、审核原始凭证,对反映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各种原始凭证,都能依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和相关经济法规进行认真的审核,对于合规的与不合规的、完备的和不完备的各种原始凭证能够进行相关的处理;

  二、编制记账凭证,能够依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收、付、转记账凭证,并能依据审核无误的记账编制汇总记账凭证;

  三、记账,能够依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及起所附的原始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各种明细账,依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或汇总记账凭证或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并能对账、进行账项调整、结账与更正错账;

  四、 编制会计报表,能够依据帐簿资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

  明确了实习的目的和目标之后,在宋浙清老师的指导下,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老师带领我们进入了第一流程:设置账簿。所谓设置账簿,就是首先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要求,首先设置: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资产类、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以及损益类等明细账。其次根据下发的会计模拟资料,仔细阅读、判断本资料中的经济业务涉及哪些账户,其中:总账账户有哪些,明细账账户是哪个;而后再根据各账户的性质分出其所属的`账户类别。再次按照上述分类,将所涉及的全部账户名称,贴口取纸填列到各类账簿中去,并把资料中所列期初余额,登记在相关账户借、贷方余额栏内。最后试算平衡,要求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等于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总账借贷方金额要与下设的相关明细账户借贷方余额合计数相等,试算平衡后方可进行本期业务登记,否则不能进行。

  在设置好账簿后,转接第二流程:登记账簿。登记账簿,首先登记必须使用兰黑墨水书写,冲账时可使用红色墨水,但字迹要清楚,不得跳行、空页,对发生的记账错误,采用错账更正法予以更正,不得随意涂改,挖补等。其次明细账要根据审核后的记账凭证逐笔序时予以登记;第三总账根据“记账凭证汇总表”,我们做了7天的登记,登记完毕要与其所属的明细帐户核对相符。

  第三流程:结账首先详细检查模拟资料中所列的经济事项,是否全部填制记账凭证,并据此记入账簿。有无错记账户、错记金额,如有应及时补正。其次在保证各项经济业务全部准确登记入账的基础上,结出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账和各类明细账的本期发生额与期末金额,为编制会计作好充分准备。

  最后流程:编制会计报表。首先在左上角填明编制单位、编制时间;其次根据总帐或有关明细帐资料按项目填列;还必须要使资产负债表要保证左方金额合计等于右方金额合计,否则重填;最后还要编制人要签名。

  尽管本次实习为时仅一周,但在实践的过程我实现了好多书本上无法获取的知识,积累了一定的会计实践,对会计也有了新的认识与感悟。

  我们先做的是出纳工作,出纳登帐的方法:出纳在每一笔经济业务发生的时候,先要取得相关原始凭证,然后根据相应的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帐凭证。再根据记帐凭证,登记其明细帐。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以及试算平衡表,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帐。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帐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等等年度报表。这也就是会计操作的一般顺序和基本流程。

  现金日记帐必须采用订本式帐簿,一般为三栏式帐页格式,由出纳人员,现在也就是由我根据现金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当计算当日的现金收人合计数、现金支出合计数和结余数,并将结余数与实际库存数核对,做到随时发生随时登记,日清月结,帐款相符。若有外币现金的企业,应当分别人民币和各种外币设置“现金日记帐”进行明细核算。

  银行存款日记帐也必须采用订本式帐簿,一般为三栏式帐页格式,也由我根据银行存款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的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结出余额。“银行存款日记帐”应定期与“银行对帐单”核对,至少每月核对一次。月度终了,企业帐面余额与银行对帐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则必须逐笔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并按应当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若有外币现金的企业,应当分别人民币和各种外币设置“银行存款日记帐”进行明细核算。

  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必须每日结出余额。结帐前,必须将本期内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全部登记人帐。结帐时,应当结出每个帐户的期末余额。需要结出当月发额的,应当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余额”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需要结出本年累计发生额的,应当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累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12月末的“本年累计”就是全年累计发生额。全年累计发生额下面应当通栏划双红线。年度终了结帐时,结出发生额和年末余额。年度终了,要把余额结转到下一个会计年度,并在摘要栏注明“结转下年”字样;在下一个会计年度新建有关会计帐簿的第一行余额栏内填写上年结转的余额,并在摘要栏注明“上年结转”字样。现在我们做的只是12月份的帐,所以只要在摘要拦里写“本月余额”即可,但还是要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

  每月按理是要对帐,如发现有未达帐项,应据以编制未达帐项调节表,以便检查双方的帐面余额。调节以后的帐面余额如果相等,表示双方所记帐目正确,否则,说明记帐有错误,应及时查明原因予以更正。此外,还应注意的是,调节帐面余额并不是要更改帐簿记录。

  在我们的会计实习中,由于初初涉及凭证,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账的书写,因此在书写中就分外的紧张和兴奋,而事情就不如人愿,越是紧张,反而越是会出错。这可能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目的颤抖”,俗称“穿针心理”吧,目的性越强就越不能成功。我们对于犯下的错误,非条件反射就用习惯思维来考虑问题,企图用胶带纸演示错误。然而会计是一门讲求真实的学科,最忌讳“可疑踪迹”。在种种的顾虑之后,我们才想起了用学过的划线更字法,红字更正法来解决问题。这样,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平时学的知识也被这么灵活调用了。往往在自己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过后,总结的经验是最易被人接受和记忆的,我们的知识也就更好地巩固了。使实际联系理论,理论指引实际,两者共同作用,发挥其价值——巩固知识,积累经验。

  会计本来就是烦琐的工作。在实习期间,我曾觉得整天要对着那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而心生烦闷、厌倦,以致于登账登得错漏百出。愈错愈烦,愈烦愈错,这只会导致“雪上加霜”。反之,只要你用心地做,反而会左右逢源。越做越觉乐趣,越做越起劲。梁启超说过:凡职业都具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干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因此,做账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做任何事都一样,需要有恒心、细心和毅力,终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在本次实习中,指导老师宋浙清老师也十分强调账目真实的重要性,一再提醒我们要仔细认真。使我对会计也有了新的认识,在会计工作中要学会坚持原则,细心谨慎,不折不扣执行规章制度作为一项准则,认真处理每一笔业务。 针对我们年轻人的特点,有健康的身体,青春的活力,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有开拓创新的潜能,有满腔的热情和朝气蓬勃的心态,

  应趁机学习更多的专业会计知识,有属于自己的会计思考思路。且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要认真学习《会计法》、《会计基本制度》、《财务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在工作中要,管好帐、报好表,为上级决策提供真实、准确的决策依据。

  此次的实习为我们深入社会,体验专业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让我们在实际的社会活动中感受会计,了解在社会中生存所应该具备的各种能力。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我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师请教,认真学习会计理论,学习会计法律,法规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会计技能。在此实习中,我还深深地意识到了自己的学习得更加努力,理论要学会靠近实际操作,只有扎实掌握知识,才能更好地运用于实际。不断充实自己的会计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会计学基础3

  【摘要】会计学基础课程是会计学及相关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会计专业课程。目前我国会计学基础课程存在定位不准、教材结构和内容不恰当、教学组织不合理等问题。本文提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会计学基础课程进行改革:立足会计本质,重新进行课程定位;结合科学技术发展,借鉴国外教材先进经验,明确教材基本内容;理论与实验教学同步等。

  【关键词】 会计学基础课程 问题 改进

  一、会计学基础课程定位存在的问题

  美国会计教育变革委员会1992年6月发布的《原则公告第2号——会计的初始课程》认为:“会计初始课程的首要目的是让学生们把会计作为一种产生和传递信息以支持经济决策的手段来学习,会计初始课程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应当有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虽然这些学生不一定会在会计或其直接相关的学科进行进一步的专业学习。该课程应当帮助学生进行财务分析、为个人决策或组织决策获取必要的信息以及加深对商业、政府和其他组织的了解。”根据这一定位,国外从基础课程开始就把重点放在会计和决策的关系上,力求帮助学生成为决策者,认为会计是为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并参与决策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信息,强调让学生以决策者而非会计人员的身份学会利用会计信息的技能。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查尔斯·T·亨格瑞等编写的《会计学》(第三版)序言中指出:“我们的主要目的是介绍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并试图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决策的能力,帮助学生成为决策者。”

  反观国内的会计学基础课程,除了少数借鉴吸收了国外的观点外,大部分不是让初学者从整体上和管理、决策的角度了解会计,而是定位于会计技术层面,关注从会计人员的角度来解释会计,这样忽略了会计的本质。诚然,会计工作要靠会计人员来完成,但是会计并不仅仅是会计人员的会计,会计是要为企业服务的,要为决策、管理服务的。不管“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还是“会计是一种信息系统”,它都强调会计是参与企业经济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重要手段。

  二、会计学基础课程教材存在的问题

  1、教材总体结构不符合会计人才培养需要

  现有的许多教材,虽然名为《会计学原理》、《会计学概论》、《基础会计学》、《初级会计学》等,但总体结构还是围绕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术,即会计的初级阶段——簿记展开。这些教材无一例外地主要包括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核算的方法,主要经营过程的核算、账户的分类,凭证、账簿、报表,会计核算形式等内容。这种教材结构在历史上对培养会计人才的作用是显著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学的进步,会计已不再仅仅只包含会计核算,会计的基础知识并不完全等同于会计的初级阶段所包含的内容,对会计本质的认识已更加清楚,会计的内涵已大大扩展。会计的讲授、会计教材的编写不能停留在会计核算层面上,必须立足于会计学发展才能符合当今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

  2、教材部分内容不能适应当今经济发展需要

  许多会计学基础课程教材多年来除了因会计法律法规的变化而出现的相应内容调整外,其余没有多少变动,大多是在传统手工会计系统下形成的。教材的编著或修订很少考虑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影响,或者一些教材虽然包含了相应内容,但这部分内容往往以一种“补丁”式的安排,是独立存在的,与其他内容缺乏有机联系。

  例如,许多教材仍按照传统手工会计核算将会计核算形式划分为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等,并告诉学生为了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节省人力、物力,各企事业单位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计或选用合适的`核算形式,然后在专门的一章介绍计算机会计时再分析计算机会计核算形式的特点。这种安排一方面是以传统手工会计系统下的会计核算形式为主,强调手工记账的核算形式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将会计核算形式的整体内容割裂开来,不利于学生对会计核算形式的整体把握。 3、教材内容没有涵盖会计学科相关基础知识

  从目前会计学基础教材包含的内容来看,它实际上属于“财务会计基础”或“基础财务会计”,绝大部分教材没有将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方法包含进去。国外会计基础教材一般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内容结合在一起,涵盖了会计学最重要的分支。例如由查尔斯·T·亨格瑞等编写的《会计学》(第三版)涵盖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所有基础知识。彭尼·安斯沃思编著的《会计学导论》(第三版)中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全面知识与应用方法综合在一起,真实、充分地反映了企业的运作方式与经营活动,试图帮助学生理解会计信息的产生和利用以及会计如何发挥在企业决策和战略管理方面的作用。

  而国内许多教材编著者认为如果包含管理会计的内容,势必造成与后续管理会计课程的重复。试问现在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课程的内容难道就没有重复了吗?这其实不应该叫做重复。首先会计是一个整体,不应该为了不重复而将会计整体、系统的内容人为地划分开来;其次既然会计是一个整体,前后课程之间肯定是有机联系的,必定承前才能启后,相关专业课程共同构成了现代会计学科的理论支柱。不同课程之间必要的交叉是正常的、必须的,是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的需要,是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需要,并且还可以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教学计划,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取舍。

  三、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组织存在的问题

  由于目前会计学基础课程主要包含会计核算的内容,是服务于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的会计课程,这就造成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重点精力放在会计核算的相关内容上,如会计科目的设置,记账方法的运用等。基于这种定位的学习使学生从头到尾都陷入了会计技术方法的“汪洋大海”,不仅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不能形成对使用财务报表和会计信息的全局观或整体观,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会计产生了恐惧感,对会计的兴趣大大降低。

  四、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改进

  1、立足会计本质,重新进行课程定位

  对于初学会计的学生而言,这门课程是一颗“启明星”,是开启他们会计兴趣的“钥匙”,因此必须重新定位会计基础课程,结合对会计本质的认识重新编写会计学基础教材。课程要立足于会计是为企业服务的观念来重新设计,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会计,要让学生知道会计并不仅仅只是编分录、记账,还有管理、决策、控制的职能。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之初便建立起对会计的基本印象,培养学生对会计的认同感和学习热情。

  2、结合科学技术发展,借鉴国外教材先进经验,明确教材基本内容

  在会计学基础课程教材编写上,要借鉴国外教材经验,重新设计总体结构,明确基本内容。会计学基础课程应是一门导论或概论性质的课程,应向学生介绍会计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及作用,既要包括会计专业和职业的基本情况介绍,又要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基本知识。另外还可以将一些新兴领域如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知识纳入教材,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会计、认识会计。

  在教材编写中,还要清楚认识到信息技术革命在21世纪对以处理经济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统会计系统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和影响。在教材内容的组织上,应认识到随着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产生于手工记账的一些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地位受到了挑战,要有意识地弱化那些极易被现代会计信息系统替代的内容,例如账簿组织、记账程序等,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分析会计循环、会计实务、会计信息的生成和列报。

  3、理论与实验教学同步,保证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效果

  会计学基础课程集理论与实务与一体,对没有任何会计实践经验、会计知识近乎空白的学生而言,这门课程的内容较抽象、难懂,因此在教学组织中要理论与实验教学并重。通过理论教学让学生了解会计知识体系的整体结构及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对会计整体的感性认识。

  【参考文献】

  [1] 彭尼·安斯沃思等著,宋建波等译:会计学导论(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2] 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及对策[J].会计研究,20xx(2).

会计学基础4

  摘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型学习资源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配合教师进行“翻转课堂”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微课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微型教学视频是其核心内容。论文针对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阐述和探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应用于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思路,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对教育的积极影响功能,摒弃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提升会计学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翻转课堂;会计学基础;微课

  一会计学基础教学现状

  会计学基础课程是经管类专业通开的学科基础课,是会计、审计等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该课程一般面向思维活跃、精力充沛的大一新生开课。新生普遍缺乏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对企业的工作流程、经济业务往来等没有直观和感性认识。会计是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一部分,而会计学基础作为一门专业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知识结构体系完整、理论抽象、概念众多、核算复杂。对于初次接触会计专业知识的新生而言,入门很难,困难很多,导致学生对课前预习缺乏兴趣,课堂关注度不高。如果教师不改变传统的纯理论化教学方式和手段,很难满足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拓展知识的需要。

  (一)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会计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其实践性很强。会计学基础授课突出的是对“三基”的教学,即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及会计基本技能。其中会计基本技能的形成是在会计理论学习和掌握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学习实现的。学生需要在对现代企业的具体经营状况了解和和熟悉的基础上,才能够按照会计核算的要求完成对经济业务的职业判断和业务处理,形成会计核算技能。很多高校的会计学基础教学由于受课时、学生学习态度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弱化实践性教学的作用,导致学生的会计技能训练达不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不能满足社会实际工作需求。

  (二)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式落后

  会计学基础的课程教学任务一般由教师执行,学生通过教师讲解被动地接受知识。虽然现在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等已普及,高校普遍也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但是很多高校在教育教学上的信息技术应用程度并不高,教师往往由于操作技能不足等原因,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率很低,教师上课还仅局限于运用PPT教学,把考试的重难点、教学纲要等换一种形式呈现给学生。会计学基础课堂教学也采用了案例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但教学方法仍不够丰富、灵活,教学效果有限。单一落后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对学生掌握会计实务知识没有实际的推动作用,也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内容弱

  会计学基础课程实践性强,教学活动也应突出实践性。但是,一方面,课堂教学本身的灵活性不足,而教学考核也往往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缺乏灵活的考核方式;此外,以闭卷考试为主的单一性考核方式决定了往往以知识点考核为准,忽略了课程本身综合性和实践性为主的特点。因此,教师需要丰富课程资源,为解决学生课堂遗留问题提供途径

  二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课应用于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思路

  (一)微课设计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满足个性化需求

  微课的设计要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在教学设计上采用符合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手段,才能够设计出新颖、有创新性的微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翻转课堂注重在课外进行知识的传授,在课内进行知识的内化。微课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课要更加注重学生的预习环节。将理论性的知识制作成“图文信息”,将技能训练的内容以案例或小故事的`形式制作成“视频”,抽象难懂的会计知识以这样的形式呈现,必然大大提高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加专注于课堂。微课视频时间一般控制在五至十分钟左右,时间的限制能够让学生产生适度的紧张感。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微课使课程的教、学不再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也会大为改观。

  (二)微课设计要尽可能模拟会计工作的环境,建构“情境”教学

  “情境”,即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取决于其对社会的认知及工作经验背景,微课设计需考虑情境的创设,为意义建构提供合适的实务操作背景。高校的会计教学通常是在封闭隔离的教室进行学习,脱离会计工作的实务环境。学生对于会计的认知主要来源于教师的课堂讲授,而不是工作经验。高校会计学基础课程的微课要符合学生知识诉求,最大限度向学生还原工作场景,使学生对会计操作有感性、真实、系统的认识。高校教师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与学的模式,微课设计要根据学科及课程特点确立教学活动、学习任务,通过创设情境设计在线视频资源。所以,教师进行微课设计时应尽可能还原会计工作环境,缩小理论学习和实践的差距,为学生技能的形成构建尽可能真实的虚拟工作环境。

  (三)微课设计要以问题为导向,有利于学生知识内化

  翻转课堂最为主要的步骤是内化,它是决定整个教学体系水平层次的重要内容。通过答疑、汇报、评价,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内化知识点。“微课”作为“翻转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课堂前的知识传递效果,影响课堂内教学活动的设计。微课教学开展是以问题为核心,在设计制作上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教学目标及课程内容分析,将“完整的知识碎片化”,选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知识点,结合新生的认知特点,借助直观性和趣味性表现方式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度,让学生能够沿着设计者的思路提前进入课程学习和思考,使课堂学习不再被动,而是积极主动地完成知识的内化,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四)微课设计要支持多途径、多场所、多媒介的学习使用

  会计学基础的各知识点具有环环相扣的特点,学生会因为个体原因理解慢或听课的疏漏等对已讲授过的知识仍不理解,对后续知识的学习形成障碍。现代科技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多样化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技术平台,教学方式的创新能够弥补传统教学单一的学习途径和有限的学习场所。微课可以不受局限于课堂。教师将微课视频提前上传网络,学生既能够借助互联网的智能教学平台也可以利用手机、平板等移动智能技术接受相关学习信息及资源,方便快捷地实现知识传递和内化,使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让课堂真正做到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满足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的需要。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课应用于会计学基础课程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准备工作量大

  微课程应用于教学,教学活动的各要素都要积极参与,该教学模式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工作量都太大。对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要求重构会计学基础知识体系、整合会计学基础课程资源,需要“量身定制”微课教学视频,这些是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资源保证。对于学生,教师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将课堂知识进行了极大地扩展,而且视频形式的教学也扩充了会计学基础课程知识的容量,观看教师上传的微课视频时间虽短,但是要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课件、练习、测验等数字资源的任务,实现知识积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此外,学生在课前的学习教师是难以掌控的,虽然学习要求能够引导学生学习微课,教师也能够通过学习结果或课堂检查学生课前的学习情况,但这都会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教师准备的与微课配套的微练习也要注意把握难度,练习数量、难度要适中,否则,学生在预习与学习过程中会逐渐丧失信心,失去兴趣。

  (二)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急需改变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颖而有效的学习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其首要条件是学生必须预习,即提前进入学习,为参与课堂的各项教学活动积极做准备。然而,学生长期以来按照传授式的课堂教学流程,习惯了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思维不够灵活。会计学基础这种专业性很强的理论课,对学习自觉性差的同学来讲自主学习比较吃力。“翻转课堂”本意传达的是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目的是提升人们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如果学生不去改变学习方式方法,只是机械地参与训练,学习效果堪忧。

  (三)教师的教学能力面临新的挑战

  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是“翻转课堂”实施的关键,微课中课堂教学视频的录制、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以及师生互动平台的搭建等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制作教学视频、构建个性化与协作化学习环境都离不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支持,这些都对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提出了挑战,会计学基础课程授课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能力,以保障“翻转课堂”在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推进和开展。

  参考文献:

  [1]蔡丽.微课在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探索[J].财会金融,20l4,(1l):272-273.

  [2]李爱红.翻转课堂的微课程改革在实训课程教学中的实证研究:以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为例[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6):61-63.

  [3]杨瑞玲.基于“翻转课堂”下“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经贸实践20xx,(1):320.

  [4]侯彦丽.微课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xx.

  [5]左晓敏.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以《所得税会计与纳税筹划》课程为例[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xx,(10):281-283.

  [6]吴丹红.基于微课的基础会计教学构想[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xx,(10):281-283.

  [7]甄红线,张密娇.会计学微课的建设与实施路径:应对高校课堂“低头族”的新思路[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2):238-240.

  [8]韩鑫.基于“翻转课堂”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4):94-95.

  [9]钱俊丽.“微课”在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xx.

会计学基础5

  摘要:社会在不断发展与进步。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因为社会变革、技术进步而不断催生新的职业阶层,同时也不断淘汰那些部位社会所需的旧的职业阶层。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为主导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爆发,随后,欧洲、日本等国家纷纷加入新一轮科技革命,于是,科技革命浪潮席卷全球。会计这一新的职业也正是在这种浪潮下得以产生。

  关键词:社会变革、技术进步、科技革命、新职业

  一、产生的根本原因

  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开始爆发“知识经济”,之后,欧洲、日本等国家不甘落后,纷纷加入了这次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由于新技术的诞生,它们的生命力和竞争力相比于旧的技术而言就更为的强大;因此,一些传统的产业和行业受到了空前的打击。比如,当时非常流行的随身听,就因为MP3的普及而逐渐退出市场;与之相关,用磁带、CD销售音乐的方式也在经受冲击,传统的音乐销售渠道逐渐萎缩;数码技术应用到摄像领域,导致传统的胶片摄影技术、相关产品制造等被淘汰。

  二、会计产生的直接原因

  上个世纪90年代初,随着新技术的逐渐普及,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新老企业之间的竞争如火如荼。上个世纪90年代初,全世界的大部分国家纷纷实行市场经济,于是乎,一大批新兴企业如潮水般的诞生,这些新兴的企业具有市场操作灵活、产品创新快以及价格低的优势;面对着这样的竞争对手,很多老牌的国有企业纷纷。只有一些老牌的企业抓住机会,实施改革和重组,才得以延续。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大部分企业采取股份制有限公司;公司上市根本在于融资,而为了获得投资者的信任,那么就必须向全社会公开自己公司的运行财务报表,于是,会计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了。

  三、信任:企业存在与发展的前提条件

  投资者与被投资者之间最大的分歧莫过于相互间的信任。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复杂社会,人与人之间早已经没有什么信任可言的了。而企业上市融资,首要的问题就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问题。而会计的出现,就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会计可以速度处理企业的财务,形成一份财务报表,并向社会公布;与此同时,有投资意愿的人们,就可以通过公布的财务报表来了解这家公司的基本运行情况。以此,来决定自己是否要投资这家企业。

  四、会计的职能

  (1)划分资本与收益

  企业规模日益扩大,投资者与经营者日益分离并更加关心投入资本的报酬。因此,必须将业主的投资与投资报酬收益进行严格的区分,使得会计人员必须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同时也要求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恰当配比,更使收益表成为对外披露的重要报表之一。

  (2)成本会计

  重工业的发展与生产规模的扩大使企业的制造费用激增,成为产品成本一个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同时,伴随着企业生产的日益复杂化,制造程序与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也相应复杂。这些变化都对成本会计制度的出现提供了契机。最终,以存货的计价作为突破口,形成了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

  (3)财务报表审计制度

  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日益明显。作为不参加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所有者,必然关心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因此要求管理当局定期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但是又由于管理当局与所有者之间微妙的利益对立关系,同时也由于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所有者(可能并不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对管理当局提供的财务报表不可能完全信任,所以希望能够由客观、中立的会计师进行验证,以增加财务报表的可信程度。这就形成了财务报表审计制度。

  (4)会计的控制

  会计控制则是是企业更快的适应市场竞争环境变化,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以及参与企业经营决策。

  (5)会计的反映

  会计的反映是通过一定的会计方法,遵照会认财务会计准则的要求,正确地、全面地、及时地、系统地将一个会计实体单位所发生的财务会计事项表现出来,并通过科学的分类方法,将不同性质的会计事项分门别类的、集中的表现出来,以达到揭示会计事项本质之目的。同时,通过这个过程进行信息筛选,去伪存真,将虚伪假冒及失真之信息揭示出来,清除出去、为整个优化信息的过程奠定基础,确保财务会计信号的真实,可靠,为决策提供非但是有用之信息,而且是足以确保决策正确无误之信息。

  五、会计的作用

  (1)公司经营管理部门:随着生产过程日趋复杂,产品生产过程的环节越来越多,降低生产成本更趋复杂,牵涉的部门与环节也越来越多。这时,仅凭管理人员的大脑记忆和简单判断,很难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企业必须依靠会计信息系统,将生产各环节所发生的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进而确定每一环节或每一步骤最佳成本水平,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2)公司的外部利益集团①:股份制公司的成立一般都有大大小小的股东,这些股东要想了解自己所投资的公司经营状况,就必须要通过会计所绘制的财务报表,从中他们可以清晰的了解到自己公司的运营状况;同时,一家企业想要扩大经营,就必须筹备资金研发新产品或是扩大公司的规模,在一般情况下,企业的`法人都会通过银行贷款来获得资金,而银行为什么会贷款给企业,它们的主要依据就是会计绘制的财务报表,通过报表,银行可以很快的知道自己的这笔贷款到期时能否收回。

  (3)政府管理部门:任何一个社会,政府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都程度不同地发挥着调节市场的作用。但是,无论政府管理部门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有多大,任何有关社会经济决策的制定,都应该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而科学、合理的决策,不仅要求有较为科学的理论,还要求决策制定者充分了解、掌握社会经济活动的运行情况。其中,相当一部们运行情况可通过会计信息系统获取。比如,政府对中大型企业的发展问题,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政府就必须要对中大型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了解;政府管理部门在制定或修改公用事业的收费率时,也主要依靠财务报表信息。

  六、会计: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

  会计这一职业从诞生开始,就不断的发展。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都存在于企业的内部,其中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都是面向公司管理当局,为他们更有效地管理企业提供各种信息;财务会计则是以外部信息使用者为导向,向外部使用者提供反映企业管理者经营管理业绩的信息。

  (1)为外部信息使用者服务的财务会计:会计是因为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而产生的,它主要用来向那些不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外部所有者报告企业的经营情况。

  (2)保证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审计:公司管理当局向外界提供反映其管理业绩的财务会计信息,而依赖、使用这些信息的那些外部人士,如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零售商等,都是无法了解公司的内部信息,因而,也就难以确定公司管理当局所提供的信息是否可靠。为了限制管理当局在提供信息过程中可能的欺骗行为,保证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上市公司在财务会计信息加工完成之后,还必须经过专门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会计信息的可① 我们将那些存在于企业外部与企业在利益上有着一定联系的各种单位与个人,统称为外部利益集团。

  靠性程度进行检查,确保上市公司对外所提供的财务报表信息真实、可靠,值得信任。这就是审计的由来。审计①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检查确定管理当局所报告的信息是否可靠。

  (3)管理会计:在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时代,作为一家企业的掌舵者,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经验加直觉式的管理,必然会将企业带入困境甚至破产的局面。管理当局的有效管理,应当以充足、有效的信息为基础,而正是这一需求,导致管理会计的出现。

  (4)资本市场风险与财务管理:企业筹集相应数量的货币资金,需要耗费一定的代价;企业在保有与使用货币资金时,同样需要考虑成本问题。如果将货币视为一种特殊商品,提供货币的市场就是资本市场,企业在取得、保有、使用资本这一特殊商品上,也应考虑成本与效益问题,这就是财务管理学科所关注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峰,潘琰,林斌.会计学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① 审计通常分为社会审计、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这里所称的是注册会计师审计。

会计学基础6

  1、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核算是监督的前提;

  核算和监督是相辅相成、密切相连、不可分割的。

  现代会计职能除基本职能外还有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和评价等职能

  会计职能的发展也可以看成是会计发展的一个标志和里程碑

  2.会计对象:指企业单位的资金运动,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3.会计的本质:是对一定单位的经济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并通过所提供的会计资料,作出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

  4、我国会计四个基本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国际会计准则只有两个基本假设:权责发生制假设、持续经营假设

  5.企业会计静态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静态等式是最基本的等式

  动态等式:收入-费用=利润

  6.企业会计核算基础:权责发生制原则(两个凡是,是否属于本期为标准确定);收付实现制(是否支付或收到为标准)

  7.会计计量的五种方法: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法,其他适度、谨慎、有条件的采用;会计核算方法体系是会计方法体系中最基本的体系

  8.会计循环的工作过程:凭证—账簿—会计报表

  9、会计核算方法口决(7种):会计核算方法七,设置科目属第一;复式记账最神秘,填审凭证不容易;登记账薄要仔细,成本计算讲效益;财产清查对账实,编制报表工作齐。

  10、会计核算一般要求:12个;8+4;其他一般原则(4)是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会计信息质量原则(8)是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明晰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及时性原则;

  11.会计科目必须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和使用,单位在不影响会计核算的要求和会计指标的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会计报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12、会计科目与会计帐户的区别:会计科目没有结构,只有名字,会计帐户有自己的结构。

  13、并不是所有资产类科目都是借方科目。成本类科目属于资产负债表科目;

  14、盘存类账户肯定是资产类账户,但是资产类账户不一定是盘存类账户;

  15、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是暂记类账户,一般在年末要进行强制性结转。待处理账户余额为:借记损失;贷记溢余。可设置“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益”两个明细科目。小企业不设置该科目。

  16、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是备抵附加调整账户,备抵时是节约差异,附加时是超支差异;

  17、利润分配是本年利润的权益备抵账户;制造费用是集合分配类账户;

  18、待摊费用、预提费用是跨期摊配类账户,记忆口决:

  待摊预提都跨期,权责发生来摊提。先花货币是待摊,后掏腰包是预提。

  支付待摊借方记,贷方资金来放弃。摊销需从贷方转,借走费用进损益。

  预提费用贷方提,四费借方来对应。付费借方减预提,现金银行别忘记。

  19、债权结算账户包括: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余额一般在借方。

  20.收入、费用结转的对方账户为本年利润账户。本年利润余额在借方为亏损,余额在贷方为盈余。年末转入利润分配账户;利润分配账户只有未分配利润明细有余额,其他明细无余额;

  21.成本计算的账户包括:生产成本、物资采购、在建工程。

  22.备抵调整账户的特点:抵减账户的余额方向与被调整账户的余额方向必定相反,

  23、.账户的基本结构划分为:借方、贷方、余额;账户的余额一般在它的增加额方向

  24、在借贷记账法下:借增贷减是资产,权益与它正相反;成本资产总相同,细细牢记莫忘记;损益账户要分辨,收入费有不一般;收入增加贷方记,减少借方来结转;费用增加借方记,减少贷方来结转;

  25、.余额平衡法公式: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

  (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原理)

  26、.编制余额试算表:余额部分,账内有错;余额相等,一般没错。

  27、余额相等,也有错误的情况有:一项业务在有关账户全部重记,全部漏记,或多记、少记,且余额一致;某项业务记错帐户,而方向无错;某项业务借贷颠倒;记账某账户的错误金额一多一少,恰好相互抵消。

  28.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会计分录包括三要素:借贷方向、会计科目、金额;

  计入管理费用税金有:车船使用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车船房土印)

  计入在建工程的税金有: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

  不通过”应交税金“核算的税金有:印花税、耕地占用税

  可能计入“主营业务税金及及附加”的税金有:营业税、资源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

  计入管理费用的准备有: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准备有: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入投资收益的准备有: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总市价低与总成本差额)、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金额=年末应收账款余额X计提比例-期初坏账准备贷方余额+期初坏账准备借方余额(结果大于0计提,小于0冲销);

  企业因多交等原因收到增值税计入“营业外收入”,因多交等原因收到返还所得税冲“所得税”,因多交等原因返还的消费税、营业税冲减“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结转一般纳税人应交增值税项目,月末转入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转入借方转出多交增值税,转入贷方转出未交增值税)

  本期应交增值税=本期销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冲减进项税额转出)

  计提城建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X城建税率;计提教育费附加=(增+消+营)X教育费征收率

  (主营业务收入的税费计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的税费计入其他业务支出-配比原则)

  计算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X25%(企业所得税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税法确认收入—税法确认扣除项目(直接法)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利润总额)+调增项目—调减项目(间接法)

  企业所得税调增项目=税法规定不得扣除项目(比如税收滞纳金、罚款)

  企业所得税调减项目=税法规定减免收入(比如国债利息收入)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29.总分类帐户是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用来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分类核算的账户,如:应收帐款、原材料、固定资产、预提费用等!会计科目代码4-2-2-2

  30、总分类帐户与明细帐分类帐户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统驭控制、补充说明的关系!平行登记(依据相同、方向相同、期间相同、金额相等),明细账户发生额、余额之和等于总账发生额或余额之和;但是总账余额是借方,所属明细账余额不一定全部是借方;总分类核算只提供金额核算指标,但明细分类核算既要提供金额核算指标又要提供实物数量指标

  31.会计凭证按其填制方法和用途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业务量小的公司可以选择通用凭证。

  32.银行存款与现金之间的收付转换,只填制付款凭证。

  33.收付凭证左上角只填:现金或银行存款。

  34.记账凭证的审核内容:记帐凭证是否附有原始凭证,内容是否相等;记帐凭证中的项目是否填制完整,有关人员签章是否齐全;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的名称及金额是否正确。

  35.账户按用途分类:序时账、分类账、备查账;账户按外表分类:订本式、活页式、卡片式

  备查账不是正式账簿,不是每个企业都要设置的;三栏式明细账格式,适用于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短期借款、实收资本、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只对金额核算的科目。数量金额式适用于存货,如材料、库存商品。多栏式适用于制造费用、成本、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等横线登记式:适用于材料采购、备用金等

  36.账簿登记簿不允许跳行、隔页,如果发生,不得涂改,应在空页、空行划对角红线,加盖作废字样,记账人员签章。订本账不许撕毁,不许抽换。

  37.划线更正法适用于记账凭证正确,在记账或结账过程中发现账簿记录中文字或数字有错误。补充登记法适用于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科目虽无错误,但所填金额小于应填金额。

  38.账账核对,指总账与日记账,总账与明细账,会计账与实物保管账之间的核对。

  38.月结划通栏单红线,年结划通栏双线,有余额要结转下年。

  39.财产清查制度有实地盘存制(以存计销制),永续盘存制(账面盘存制)两种。

  40.永续盘存制指通过设置存货明细分类账,根据会计凭证逐日逐笔连续反映各项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情况的一种核算方法。永续盘存制的优点:可以随时提供各项存货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加强对存货的管理。

  41.技术推算法是利用技术方法,通过技术推算确定财产物资实存数量的一种方法适用于不能逐个清点的存货类实物资产,可以逐个清点的固定资产和存货适用于实地盘点法

  42.银行对账—未达账项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两种方法:

  补记式余额调节法(加收减付补对方)、剔除式余额调节法(加付减收剔自已);补记式余额调节法调节后的余额是企业可以动用的存款金额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是一种对帐记录的工作表,并不是调整账面记录的原始凭证;如果余额相等,则一般没错;否则一定有错。

  43.财产清查:现金盘盈:查无原因计入营业外收入,现金盘亏:查无原因计入管理费用;

  存货盘盈:按成本加进项税额转入部分,冲减管理费用;存货盘亏:有责任人计入其他应收款,余下由管理原因计入“管理费用”由自然灾害原因计入“营业外支出”;

  固定资产盘亏按固定资产净值计入“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盘盈按市场价扣除暂估折旧后的净值计入“营业外收入”

  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计入“营业外收入”,无法收回的坏账损失冲减“坏账准备”(备抵法下)

  44、财务会计报告=财务报表+相关资料(比如财务情况说明书);

  财务报表=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报注;

  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会计报表附表(小企业可以不编报现金流量表)

  会计报表附表=股东权益增加变动表+利润分配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等)

  财务会计报表>财务报表>会计报表

  44、资产负债表编制包括直接填列、计算填列、分析填列、净额填列

  计算填列包括总账计算填列和明细账计算填列;总账计算填列有货币资产、存货、未分配利润;明细账计算填列有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四个具有双重性质账户;

  口决为:两收合一收,两付一付,借贷分开走;

  应收账款项目=应收借方+预收借方-坏账准备;应付账款项目=应付贷方+预付贷方;

  预收账款项目=应收贷方+预收贷方;预付账款项目=应付借方+预付借方

  45、利润表采用多步式利润表的结构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46、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会计报表。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现金流量等概念为基础编制的。按收付实现制为标准编制

  现金流量表包括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表包括正表和补充资料两部分;正表按直接法编制(主营业务收入为起点),补充资料第一项按间接法编制(以净利润为起点);

  具体编制方法有工作底稿法和T形账户法

  47、会计档案分为四类:会计凭证类、会计账簿类、财务报告类、其他类(2个银行、3个清册)

  48、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1年,期满之后,应当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其中永久是年报、2个清册(档案保管、销毁清册)

  49、定期会计档案分为5类(3、5、10、15、25)最短期限3年,最长25年;3年期限是月、季报;5年是2个银行加固定资产卡片;15年是凭证类、账本、加移交清册;25年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第一天算起。(X年1月1日)

  50、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本单位查阅(会计主管批准),外单位查阅(单位负责人批准),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不得销毁。

  第一章总论

  一、会计概述

  (一)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三)会计的对象

  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

  (一)会计主体

  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它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二)持续经营

  (三)会计分期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四)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

  单位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单位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三、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一)会计要素

  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统称为企业的六大会计要素。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即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即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二)企业会计等式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企业的资产来源于所有者的投入资本和债权人的借入资金及其在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效益,分别归属于所有者和债权人。归属于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权益;归属于债权人的部分形成债权人权益(即企业的负债)。资产来源于权益(包括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资产与权益必然相等。

  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经济业务的四种情况:

  资产权益同增

  资产权益同减

  第二章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一般要求

  一、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视同现金和银行存款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存款等。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如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二)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财物是财产、物资的简称,企业的财物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且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库存商品等流动资产,以及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设施、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

  (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债权是企业收取款项的权利,一般包括各种应收和预付款项等。债务则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企业需要以资产或劳务等偿付的现时义务,一般包括各项借款、应付和预收款项,以及应交款项等。

  (四)资本的增减

  资本是投资者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资金。

  (五)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以及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外的支出和损失。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

  收入、费用、成本、支出都是计算和判断企业经营成果及盘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六)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第三章会计科目和账户

  一、会计科目

  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

  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前者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后者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对于明细科目较多的总账科目,可在总分类科目与明细科目之间设置二级或多级科目。

  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五大类。

  (三)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1)合法性原则,

  (2)相关性原则,

  (3)实用性原则。

  二、账户

  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账户的分类

  同会计科目的分类相对应,账户也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总分类账户是指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用于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总账账户或总账。根据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可将其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五类。

  明细分类账户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用来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明细账。总账账户称为一级账户,总账以下的账户称为明细账户。

  (三)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分为左方、右方两个方向,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登记减少。至于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取决于所记录经济业务和账户的性质。登记本期增加的金额称为本期增加发生额;登记本期减少的金额,称为本期减少发生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称为余额。余额按照表示的时间不同,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其基本关系如下:

  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账户的基本结构具体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所依据记账凭证编号、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

  第四章复式记账

  一、复式记账法

  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法主要是借贷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分别作为账户的左方和右方。至于“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及结构。

  (三)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

  资产类账户的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期初期末余额均在借方;权益类账户的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期初期末余额均在贷方。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费用(成本)类账户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相同,收入类账户结构与权益类账户相同。

  (四)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五)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来源:

  (1)发生额试算平衡法。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2)余额试算平衡法。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三、会计分录

  指对某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

  (二)会计分录的分类

  按照所涉及账户的多少,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简单会计分录指只涉及一个账户借方和另一个账户贷方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复合会计分录指由两个以上(不含两个)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一贷多借或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三)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

  (1)确定经济业涉及的科目及性质

  (2)确定是增加,还是减少;

  (3)确定账户的方向

  (4)确定借贷方金额

  四、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一)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来源:

  总分类账户对明细分类账户具有统驭控制作用;明细分类账户对总分类账户具有补充说明作用。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在总金额上应当相等。

  第五章会计凭证

  一、会计凭证的概念、意义和种类

  (一)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二)会计凭证的意义

  (1)记录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

  (2)明确经济责任,强化内部控制;

  (3)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运行。

  (三)会计凭证的种类

  会计凭证按照编制的程序和用途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二、原始凭证

  (一)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文字凭据。(购销合同、各种申请单、银行对账单、债权债务对单等不能作为原始凭证)

  (二)原始凭证的种类

  1.按照来源不同分类

  (1)外来原始凭证。外来原始凭证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从其他单位或个人直接取得的原始凭证。

  (2)自制原始凭证。自制原始凭证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业务的部门和人员,在执行或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填制的、仅供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

  2.按照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分类

  (1)一次凭证。一次凭证指一次填制完成、只记录一笔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一次凭证是一次有效的凭证。

  (2)累计凭证。累计凭证指在一定时期内多次记录发生的同类型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

  (3)汇总凭证。汇总凭证指对一定时期内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相同的若干张原始凭证,按照一定标准综合填制的原始凭证。

  3.按照格式不同分类

  (1)通用凭证。通用凭证指由有关部门统一印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具有统一格式和使用方法的原始凭证。

  (2)专用凭证。专用凭证指由单位自行印制、仅在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

  (三)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1)原始凭证名称;

  (2)填制原始凭证的日期;

  (3)接受原始凭证的单位名称;

  (4)经济业务内容(含数量、单价、金额等);

  (5)填制单位签章;

  (6)有关人员签章;

  (7)凭证附件。

  (四)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1)记录要真实。

  (2)内容要完整。

  (3)手续要完备。

  (4)书写要清楚。

  (5)编号要连续。如果原始凭证已预先印定编号,在写坏作废时,应加盖“作废”戳记,妥善保管,不得撕毁。

  (6)不得涂改、刮擦、挖补。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或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出具单位印章。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7)填制要及时。

  (五)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

  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主要包括: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和及时性。

  经审核的原始凭证应根据不同情况处理:

  (1)对于完全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应及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入账;

  (2)对于真实、合法、合理但内容不够完整、填写有错误的原始凭证,应退回给有关经办人员,由其负责将有关凭证补充完整、更正错误或重开后,再办理正式会计手续;

  (3)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三、记账凭证

  (一)记账凭证又称记账凭单,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它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二)记账凭证的种类

  1.按内容分类

  (1)收款凭证。收款凭证是指用于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收款业务的会计凭证。

  (2)付款凭证。付款凭证是指用于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付款业务的会计凭证。

  (3)转账凭证。转账凭证是指用于记录不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业务的会计凭证。

  2.按照填列方式分类

  (1)复式凭证。复式凭证是指将每一笔经济业务事项所涉及的全部会计科目及其发生额均在同一张记账凭证中反映的一种凭证。

  (2)单式凭证。单式凭证是指每一张记账凭证只填列经济业务事项所涉及的一个会计科目及其金额的记账凭证。填列借方科目的称为借项凭证,填列贷方科目的称为贷项凭证。

  (三)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

  (1)记账凭证的名称;

  (2)填制记账凭证的日期;

  (3)记账凭证的编号;

  (4)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摘要;

  (5)经济业务事项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及其记账方向;

  (6)经济业务事项的金额;

  (7)记账标记;

  (8)所附原始凭证张数;

  (9)会计主管、记账、审核、出纳、制单等有关人员签章。

  (四)记账凭证的编制要求

  1.基本要求

  (1)记账凭证各项内容必须完整。来源:(2)记账凭证应连续编号。一笔经济业务需要填制两张以上记账凭证的,可以采用分数编号法编号。

  (3)记账凭证可以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填制,或根据若干张同类原始凭证汇总编制,也可以根据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但不得将不同内容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总填制在一张记账凭证上。

  (4)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

  (5)填制记账凭证时若发生错误,应当重新填制。已登记入账的记账凭证在当年内发现填写错误时,可以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内容相同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注明“注销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同时再用蓝字重新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注明“订正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如果会计科目没有错误,只是金额错误,也可将正确数字与错误数字之间的差额另编一张调整的记账凭证,调增金额用蓝字,调减金额用红字。发现以前年度记账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用蓝字填制一张更正的记账凭证。

  (6)如有空行,应当自金额栏最后一笔金额数字下的空行处至合计数上的空行处划线注销。

  2.收款凭证的编制要求

  收款凭证左上角的“借方科目”按收款的性质填写“现金”或“银行存款”;

  3.付款凭证的编制要求

  付款凭证左上角由“贷方科目”按收款的性质填写“现金”或“银行存款”。

  对于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经济业务,一般只编制付款凭证,不编收款凭证。

  4.转账凭证的编制要求

  (五)记账凭证的审核内容

  记账凭证的审核内容主要包括:内容是否真实;项目是否齐全;科目是否正确;金额是否正确;书写是否正确。

  出纳人员在办理收款或付款业务后,应在凭证上加盖“收讫”或“付讫”的戳记,以避免重收重付。

  四、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一)会计凭证的传递

  会计凭证的传递是指从会计凭证的取得或填制时起至归档保管过程中,在单位内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传送程序。

  会计凭证的传递要能够满足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使传递程序合理有效,同时尽量节约传递时间,减少传递的工作量。

  (二)会计凭证的保管来源:中国财考网-会计证考试第六章会计账簿

  一、会计账簿的概念和种类

  (一)会计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账页组成的,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和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账簿。

  设置和登记账簿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是连接会计凭证与会计报表的中间环节,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会计账簿与账户的关系

  账户存在于账簿之中,账簿中的每一账页就是账户的存在形式和载体,没有账簿,账户就无法存在;账簿序时、分类地记载经济业务,是在个别账户中完成的。因此,账簿只是一个外在形式,账户才是它的真实内容。账簿与账户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三)会计账簿的分类

  1.按用途分类

  (1)序时账簿。

  序时账簿又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账簿。在我国,大多数单位一般只设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2)分类账簿。

  总账、明细账。分类账簿提供的核算信息是编制会计报表的主要依据。

  (3)备查账簿。备查账簿简称备查簿

  2.按账页格式分类

  (1)两栏式账簿。两栏式账簿是指只有借方和贷方两个基本金额栏目的账簿。

  (2)三栏式账簿。三栏式账簿是设有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基本栏目的账簿。

  (3)多栏式账簿

  (4)数量金额式账簿。数量金额式账簿的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栏目内,都分设数量、单价和金额三小栏,借以反映财产物资的实物数量和价值量。原材料、库存商品、产成品等明细账一般都采用数量金额式账簿。

  3.按外型特征分类

  (1)订本账。适用于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

  (2)活页账。各种明细分类账一般采用活页账形式。

  (3)卡片账。对固定资产的核算采用卡片账形式。

  二、会计账簿的内容、启用与记账规则

  (一)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

  (1)封面,主要标明账簿的名称。

  (2)扉页,主要列明科目索引、账簿启用和经管人员一览表。

  (3)账页,是账簿用来记录经济业务事项的载体,包括账户的名称、登记账户的日期栏、凭证种类和号数栏、摘要栏、金额栏、总页次、分户页次等基本内容。

  (二)会计账簿的记账规则

  (1)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上面要留有适当空格,不要写满格,一般应占格距的1/2.

  (2)登记账簿要用蓝黑墨水或者碳素墨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银行的复写账簿除外)或者铅笔书写。

  (3)下列情况,可以用红色墨水记账:

  ①按照红字冲账的记账凭证,冲销错误记录;

  ②在不设借贷等栏的多栏式账页中,登记减少数;

  ③在三栏式账户的余额栏前,如未印明余额方向的,在余额栏内登记负数余额;

  ④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可以用红字登记的其他会计记录。

  (4)各种账簿应按页次顺序连续登记,不得跳行、隔页。如果发生跳行、隔页,应当将空行、空页划线注销,或者注明“此行空白”、“此页空白”字样,并由记账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5)凡需要结出余额的账户,结出余额后,应当在“借或贷”等栏内写明“借”或者“贷”等字样。没有余额的账户,应在“借或贷”栏内写“平”字,并在“余额”栏用“”表示。

  (6)每一账页登记完毕结转下页时,应当结出本页合计数及余额,写在本页最后一行和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过次页”和“承前页”字样;也可以将本页合计数及金额只写在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承前页”字样。

  对需要结计本月发生额的账户,结计“过次页”的本页合计数应当为自本月初起至本页末止的发生额合计数;对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账户,结计“过次页”的本页合计数应当为自年初起至本页末止的累计数;对既不需要结计本月发生额,也不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账户,可以只将每页末的余额结转次页。

  三、会计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一)日记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1.现金日记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2.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二)总分类账可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也可以根据经过汇总的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等登记。

  (三)明细分类账是根据二级账户或明细账户开设账页,格式有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

  数量金额式:原材料、库存商品

  多栏式:借方多栏式(物资采购、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

  贷方多栏式(应交税金、主营业务收入)

  借贷多栏式(本年利润)

  四、对账

  (一)账证核对

  账证核对是指核对会计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之间的核对

  (二)账账核对

  账账核对是指核对不同会计账簿之间的账簿记录是否相符。

  包括:

  (1)总分类账簿有关账户的余额核对;(2)总分类账簿与所属明细分类账簿核对;

  (3)总分类账簿与序时账簿核对;(4)明细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

  (三)账实核对

  账实核对是指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等账面余额与实有数额之间的核对。

  包括:

  (1)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数额是否相符;

  (2)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是否相符;

  (3)各项财产物资明细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是否相符;

  (4)有关债权债务明细账账面余额与对方单位的账面记录是否相符。

  五、错账更正方法

  账簿记录发生错误,不准涂改、挖补、刮擦或者用药水消除字迹,不准重新抄写,必须按下列方法更正:

  (一)划线更正法

  在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文字或数字错误,而记账凭证没有错误,采用划线更正法。更正时,可在错误的文字或数字上划一条红线,在红线的上方填写正确的文字或数字,并由记账及相关人员在更正处盖章。对于错误的数字,应全部划红线更正,不得只更正其中的错误数字。对于文字错误,可只划去错误的部分。

  (二)红字更正法

  记账后在当年内发现记账凭证所记的会计科目错误,或者会计科目无误而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从而引起记账错误,采用红字更正法。更正方法是:记账凭证会计科目错误时,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以示注销原记账凭证,然后用蓝字填写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并据以记账;记账凭证会计科目无误而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时,按多记的金额用红字编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应借、应贷科目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以冲销多记的金额,并据以记账。

  (三)补充登记法

  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填写的会计科目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时,采用补充登记法。更正方法是:按少记的金额用蓝字编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应借、应贷科目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以补充少记的金额,并据以记账。

  六、结账

  “本月合计”字样,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

  自年初至11月末止的“本年累计”下通栏画单红线。只在12月末的“本年累计”下通栏划双红线。和“本年合计”下通栏划双红线。

  第七章账务处理程序

  一、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其主要区别,即各自的特点主要现在登记总账依据和方法不同

  (一)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它是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总分类账可以较详细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其缺点是: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较大。该财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的单位。

  (二)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定期根据记账凭证分类编制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再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便于了解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其缺点是:按每一贷方科目编制汇总转账凭证,不利于会计核算的日常分工,当转账凭证较多时,编制汇总转账凭证的工作量较大。该财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三)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又称记账凭证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它是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再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并可做到试算平衡,简明易懂,方便易学。其缺点是:科目汇总表不能反映账户对应关系,不便于查对账目。它适用于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第八章财产清查

  (一)、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的盘点或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二)财产清查的种类

  (1)按财产清查的范围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

  (2)按财产清查的时间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企业在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前,应当全面清查财产、核实债务。

  二、财产清查的方法

  (一)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

  (1)现金的清查。采用实地盘点的方法来确定库存现金的实存数,然后再与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核对,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及盈亏情况。

  (2)银行存款的清查。通过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进行核对,查明银行存款的实有数额。

  (二)实物的清查方法

  (1)实地盘点法,是指在财产物资存放现场逐一清点数量或用计量仪器确定其实存数的一种方法。

  (2)技术推算法,是指利用技术方法推算财产物资实存数的方法。

  (3)抽样盘点法。

  (三)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

  往来款项的清查一般采用发函询证的方法进行核对,即对账单法。

  (二)财产清查结果处理的步骤

  1.审批之前的处理

  根据“清查结果报告表”、“盘点报告表”等已经查实的数据资料,编制记账凭证,记入有关账簿,使账簿记录与实际盘存数相符。2.审批之后的处理

  1)现金:盘盈:营业外收入盘亏:由过人赔偿:其它应收款,其余管理费用

  2)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与对账单的金额往往不一致原因:一是单位与开户双记或其中一方记账有错。二是存在未达账。

  3)存货:盘盈:冲减管理费用盘亏:正常:管理费用非常:营业外支出由保险过失人赔偿:其它应收款

  第九章财务会计报告

  一、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一)财务会计报告是指单位根据经过审核的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并对外提供的反映单位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

  (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

  会计报表:基本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附表(利润分配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

  会计报表附注:文字、数字、图表、财务情况说明书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

  年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

  (2)会计报表附注;

  (3)财务情况说明书。

  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通常仅指会计报表,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三)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

  二、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意义

  1.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如月末、季末、年末等)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它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编制而成的。

  2.资产负债表的意义

  通过编制资产负债表,可以反映企业资产的构成及其状况,可以反映企业某一日期的负债总额及其结构,可以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情况,了解企业现有的投资者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的份额。

  (二)资产负债表的格式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主要有账户式和报告式两种。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结构。

  账户式资产负债表分左右两方,左方为资产项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大小排列;右方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一般按求偿权先后顺序排列。

  三、利润表

  (一)利润表的概念和意义

  1.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2.利润表的意义

  通过利润表可以从总体上了解企业收入、成本和费用、净利润(或亏损)的实现及构成情况;可以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及利润的未来发展趋势,了解投资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

  (二)利润表的格式

  利润表的格式主要有多步式利润表和单步式利润表两种。我国企业的利润表采用多步式。

  四步式报表(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第十章会计档案

  一、会计档案(1)会计凭证;(2)会计账簿;(3)财务会计报告;(4)其他会计资料

  二、会计档案的归档

  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本单位会计机构保管1年。期满之后,应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的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

  三、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

  定期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5类。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为最低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

  月季度财务会计报告:3年银行对账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固定资产卡片(报废清理后):5年

  会计凭证、总账、明细账、日记账、辅助账、会计移交清册:15年现金、银行日记账:25年

  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决算)、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永久

  四、会计档案的查阅和复制

  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制,并办理登记手续。查阅或者复制会计档案的人员,严禁在会计档案上涂画、拆封和抽换。

  五、会计档案的销毁

  销毁会计档案时,应由单位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国家机关由同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员监销;财政部门的会计档案由同级审计部门派员监销。

  对于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和涉及到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应单独抽出立卷,由档案部门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

会计学基础7

  实验地点:

  实验时间: 年 月 —— 月

  一、实验目的

  掌握会计业务处理的基本方法、程序,掌握建账方法和流程。能够根据给出的经济业务分析会计分录,完成会计凭证的编号,对会计凭证的错误要根据规定进行更改。能够根据深刻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对登记错误的账簿采用正确而的方法进行更改。能够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理论基础,借贷记账规则进行失算平衡,编制科目汇总表,为了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要进行对账。要做到账实相符。进行账账核对、账证核对、能够按照规定将各项账簿记录定期结算的账务工作,结账的目的是编制会计包表。能够依据科目汇总及其他会计资料编制跨级表白(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能够依据国家规定对会计凭证进行行管理保管。要定期对会

  二、实验工具、材料

  (1) 账、证、表

  计凭证装订成册。

  (2)其他工具

  (3)辅助工具书(可选)《会计基础》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各一套; 会计学模拟实验指导书一本;

  1建账:根据指导书的`要求开设宏达机械厂xx年12月的总分类账,明细账及日记账。

  2审核原始凭证:对原始凭证的进行审核,确认凭证是否无误。 3填制记账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 4编制科目汇总表:根据各种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 5登记总分类账: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6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7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根据收付款凭证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8编制会计报表:根据总账和明细账及资料所给的期初余额编制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

  加强我对会计基础各方面的知识记忆。会计实训主要是提高我们会计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水平,在这过程中,从做分录,填制凭证,我们学会了很多东西,例如看懂了并理解了账户期初余额表和各种支票的填写。在填写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细心”如原始凭证金额会计实训,让我对会计账务处理整个流程的操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大小写,日期,用途,出票人,收款人都不能写错,否则就会作废。在曾老师的教导下我们学会了如何建账,及结算方式,学习了增加修改会计科目,设置项目大类,并录入期初余额进行试算平衡等等。

  当然在实训过程中我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如:分录的编制不够熟练,同时不够细心,经常看错数字数字填写,不是多了就是少了。导致核算结果出现错误,试算不平衡,最后当即发现寻找出错点及时给予改正。

  通过这学期对会计实训的学习,让我深刻的认识到在会计实践工作中,学会会计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找出了自身的不足,对今后学习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且对会计核算有了更感性的认识,掌握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和会计操作的基本技能;即将会计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宽开阔了我们视野,增进我们对企业实践运作情况的认识,而且为我们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会计学基础8

  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3.会计对象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三个过程。

  (1)企业的资金投入包括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前者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后者形成企业的负债。

  (2)企业的资金运用是指资金投入企业后,在供应、生产和销售等环节不断循环与周转。

  (3)企业的资金退出包括偿还各项债务、缴纳各项税费、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这部分资金将离开企业,退出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

  4.会计目标也称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即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

  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5.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1)会计核算职能,又称会计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2)会计监督职能,又称会计控制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检查。会计监督是一个过程,它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3)拓展职能: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

  6.会计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基金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7.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由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专门方法构成。

  8.一般认为,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1)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2)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将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3)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4)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5)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9.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是以权利或责任的发生与否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凡属本期的收入,不管其款项是否收到,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凡属本期应当负担的费用,不管其款项是否付出,都应作为本期的费用。反之,凡不应归属本期的收入,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凡不应归属本期的费用,即使款项已经付出,也不能作为本期的费用。

  10.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是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或费用的发生。凡属本期收到的收入和支出的费用,不管其是否应归属本期,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反之,凡本期未收到的收入和未支付的费用,即使应归属本期收入和费用,也不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11.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1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基本规范,是使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1)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情况作出评价,对未来的情况作出预测。

  (3)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这主要包括两层含义:①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②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5)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6)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7)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8)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13.会计准则具有严密和完整的体系。我国已颁布的会计准则有《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会计学基础9

  会计基础知识点:结账

  (一)结账的概念

  结账是一项将账簿记录定期结算清楚的账务工作。

  在一定时期结束时(如月末、季末或年末),为了编制财务报表,需要进行结账,具体包括月结、季结和年结。

  结账的内容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结清各种损益类账户,并据以计算确定本期利润;二是结出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合计和期末余额。

  (二)结账的程序

  1.结账前,将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并保证其正确性。对于发现的错误,应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更正。

  2.在本期经济业务全面入账的基础上,根据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调整有关账项,合理确定应计入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3.将各损益类账户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平所有损益类账户。

  4.结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余额,并转入下期。

  (三)结账的方法

  1.总账

  总账账户平时只需结出月末余额。

  年终结账时,为了总括地反映全年各项资金运动情况的全貌,核对账目,要将所有总账账户结出全年发生额和年末余额,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合计”字样,并在合计数下通栏划双红线。

  2.对不需按月结计本期发生额的账户,每次记账以后,都要随时结出余额,每月最后一笔余额是月末余额,即月末余额就是本月最后一笔经济业务记录的同一行内余额。

  月末结账时,只需要在最后一笔经济业务记录之下通栏划单红线,不需要再次结计余额。

  3.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需要按月结计发生额的收入、费用等明细账,每月结账时,要在最后一笔经济业务记录下面通栏划单红线,结出本月发生额和余额,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

  4.对于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明细账户,每月结账时,应在“本月合计”行下结出自年初起至本月末止的累计发生额,登记在月份发生额下面,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累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

  12月末的“本年累计”就是全年累计发生额,全年累计发生额下通栏划双红线。

  5.结转下年:

  年度终了结账时,有余额的账户,应将其余额结转下年,并在摘要栏注明“结转下年”字样;

  在下一会计年度新建有关账户的第一行余额栏内填写上年结转的余额,并在摘要栏注明“上年结转”字样,使年末有余额账户的余额如实地在账户中加以反映,以免混淆有余额的账户和无余额的账户。

  会计基础知识点:对账、财务报表

  对账就是核对账目,是对账簿记录所进行的核对工作。对账一般可以分为账证核对、账账核对和账实核对。

  (一)账证核对

  将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核对,核对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时间、凭证字号、内容、金额等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做到账证相符。

  (二)账账核对(多选)

  账账核对是指核对不同会计账簿之间的账簿记录是否相符。

  1.总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

  全部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的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2.总分类账簿与所属明细分类账簿核对

  总分类账各账户的期末余额应与其所属的各明细分类账的期末余额之和核对相符。

  (1)总分类账户的期初余额=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的期初余额之和

  (2)总分类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之和

  (3)总分类账户的本期贷方发生额=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的本期贷方发生额之和

  (4)总分类账户的期末余额=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之和

  3.总分类账簿与序时账簿核对

  检查现金总账和银行存款总账的期末余额,与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期末余额是否相符。

  4.会计部门与财产物资保管和使用部门的明细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判断)

  会计部门有关实物资产的明细账与财产物资保管部门或使用部门的明细账定期核对,以检查其余额是否相符。

  (三)账实核对(多选)

  账实核对是指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等账面余额与实有数额之间的核对。

  (1)库存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实际库存数逐日核对是否相符;

  (2)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定期核对是否相符;

  (3)各项财产物资明细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定期核对是否相符;(判断)

  (4)有关债权债务明细账账面余额与对方单位的账面记录核对是否相符等。(判断)

  一、财务报表的概念与分类

  (一)财务报表的概念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组成部分:

  (二)财务报表的分类

  二、财务报表编制的`基本要求

  (一)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

  (二)按正确的会计基础编制

  除现金流量表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编制外,企业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编制财务报表。

  (三)各项目之间的金额不得相互抵销

  (四)项目列报遵守重要性原则

  (五)至少按年编制财务报表

  (六)保持各个会计期间财务报表项目列报的一致性

  (七)至少应当提供所有列报项目上一个可比会计期间的比较数据

  (八)应当在财务报表的显著位置披露编报企业的名称等重要信息

  1.编报企业的名称;

  2.资产负债表日或财务报表涵盖的会计期间;

  3.人民币金额单位;

  4.财务报表是合并财务报表的,应当予以标明。

  三、财务报表编制前的准备工作

  1.严格审核会计账簿的记录和有关资料;

  (1)检查相关的会计核算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

  (2)检查是否存在因会计差错、会计政策变更等原因需要调整前期或本期相关项目的情况等。

  2.进行全面财产清查、核实债务,并按规定程序报批,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3.按规定的结账日进行结账,结出有关会计账簿的余额和发生额,并核对各会计账簿之间的余额;

会计学基础10

  第一章 总论

  1、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 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 会计还有反映经济状况、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过程、分析经济效益、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的六大职能。

  4、 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 会计核算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1、 六大会计要素:

  资产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所有者权益是指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利润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时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 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 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5、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 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 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益同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会计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及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

  收入-费用=利润(第二会计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

  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 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扩展的会计等式,)

  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

  1、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 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 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 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

  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 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6、 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业务的日期、凭证号数、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

  7、 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哪方增加,哪方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和记录的经济业务,账户余额一般在增加方。

  8、会计科目和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名称、开设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载体和具体运用。无科目,账户无依据,无自由式户,科目无作用;科目无结构,账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实际工作中,科目和账户不加以严格区分,相互通用。

  9、会计核算的对象是资金运动。会计主体,是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可以使企业、销售部门、分公司母公司。

  10、会计信息质量特征(8个),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11、责权发生制:凡是本期的收入或费用,不论款项是否实际收到或付出,都作为本期的,不是本期的收到或付出也不作为本期的帐。

  12、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实际收到或付出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的标准。

  第四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账户即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及其结果进行分类记录、反应的工具。核算经济业务、储存会计信息、

  1、 账户的基本结构:账户名称、会计事项发生日期、摘要、凭证号数、金额。

  2、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核算的项目,并以此为依据设置账户。其与账户的关系:共同点,反映经济内容相同;异同,结构,会计科目只表明经济内容,账户不仅有经济内容还有一定格式,反映增减。

  3、 会计科目表 五大类

  负债:预收账款

  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成本类: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损益之收入类:...;费用类:主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管理财务费用、财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

  4、 复式记账按照记账符号不同,分为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

  5、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借贷哪方登记增加与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及结构。

  6、 资产 、成本、费用 增加为借,减少为贷,负债 、利润 (收入 )增加为贷,减少为借。

  7、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8、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9、 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余额试算平衡法试算不平衡,肯定有错;试算平衡,不一定正确(重记、漏记、借贷方向错误、科目错误)。

  10、 会计分录指对某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三要素:账户<科目>名称、金额、借贷方向)。会计分录分为简单分录(一借一贷)和复合分录(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多借多贷)

  11、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要求:同依据、同方向、同期间、同金额

  12、 总账(总括记录业务)对明细账具有统驭控制作用,明细账(详细记录业务)对总账具有补充说明作用

  总分类账户金额=所属明细分类账户金额合计

  13、 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

  14、 应交所得税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以所得税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等于净利润

  第五章 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1、企业经营过程中主要经济业务包括:资金筹集业务、供应过程业务、生产过程业务、销售过程业务,财务成果形成与分配业务。

  2、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

  3、短期借款:一年内的借款,其应付利息记作公司的财务费用

  4、长期借款:

  5、资金在企业经营业务过程的不同阶段,其运动方式和表现形态是不同的。企业经营过程划分为:供应、生产、销售过程。

  6、固定资产的特征:为经营管理而持有不为出售;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有形资产;单位价值较高20xx以上。

  7、固定资产实际成本:买价、运费、保险费、包装费、安装成本。

  8、外购设备

  9、实际采购成本:

  10、采购原材料

  11、计划成本核算

  12、生产费用

  13、职工薪酬

  13、完工产品生产成本=期初产品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期末在产品成本

  14、销售收入的确认条件5点:书p104

  15、增值销项税额=销售货物不含税价*增值税税率

  16、主营业务收入核算

  17、主营业务成本核算

  18、营业税金及附加的核算

  19、其他业务收支的核算

  20、其他业务成本核算:

  21、所谓财务成果,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时间内所实现的最终经营成果,也就是企业所实现的利润或亏损总额。

  22、利润或亏损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3、营业利润

  25、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26、营业利润形成核算:

  27、投资收益核算:

  28、净利润形成过程核算书

  29、利润分配业务核算:(顺序: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分配利润或股利)

【会计学基础】相关文章:

基础会计学习心得02-01

自考《基础会计学》试题及答案09-12

基础会计学自考模拟试题07-21

MPAcc考研:会计学基础试题02-18

基础会计学心得体会05-23

基础会计学习心得(13篇)04-24

基础会计学习心得 13篇04-24

基础会计学习心得11篇04-17

基础会计学习心得12篇04-17

基础会计学习心得13篇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