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审辩式思维能力的评估和测试

时间:2022-11-03 23:46:24 能力测评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审辩式思维能力的评估和测试

  1、传统题型的局限

  审辩式思维的“价值多元”和“反思精神”对传统的“非黑即白”的测评方式提出了挑战。上世纪八十年代,有关审辩式思维测验工具和测评理论的研究有了进展,有代表性的如《推理与交流评价》(Assessment of Reasoning and Communication,1986) 。保罗和埃德尔(Paul and Elder,2008)说明:传统标准化考试中的“多项选择考试在词语层面能够考查读者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但是,在真实的生活处境中几乎没有用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发展综合分析现代社会中复杂而细微差别的能力。” 标准化考试的题型,如多项选择和对与错,在审辩式思维测试的研究中受到了广泛的攻击,这是因为这种题型只能够考查一部分的认知能力,但单纯的形式逻辑论证,很多时候并没有任何知识进步的意义。审辩式思维还有思维品质这个维度,而在这个层面,标准化考试题型就存在着很大的局限。这些局限降低了考试的有效性。因此,传统标准化的对于基本能力的考试不能作为测试审辩式思维的唯一手段。

  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对与错”或“多项选择”的世界,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常常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真实的情况往往是,我们思考的结果落在了介于黑、白之间的灰色地带。因为是灰色的,所以思考才有进一步延展和深入的空间。而经过审慎思考得出的结论,往往也不是简单的“对”或“错”,而是对每个人而言的一个自适可行的(plausible)方案。其实,不预设标准答案的灰色思考是具有活力的思考,它的表达相应地需要一个开放的形式(open-ended),比如,学生的自建式答案(self-construct answer)。

  2、例题

  本文以《红枣女孩》(见附录)为例,设计一份测试审辩式思维能力的试题。测试前,教师做了创作背景的介绍,比如,作者,写作的时间,地点(在一个贫困山区的小学)和起因(作者想为每个孩子用文字画像)。在此基础上,学生阅读文章。然后完成下面的阅读报告:

  第一部分 分层思考(tiered-thinking)

  作者说:“妈妈有时力不从心,她每天只能给孩子们吃两顿饭。”

  我想到,

  所以我推测,

  妈妈说:“所有生命都了不起。咱们不会造汽车,但他们不会开花。”

  我想到,

  所以我推测,

  作者说:“烈日当头,女孩儿无处藏身,她咬牙坚持,就为了坐汽车的愿望能实现。”

  我想到,

  所以我推测,

  作者说:“没有一滴水,没洗过一次澡,女孩儿每天风浴,灵魂一尘不染。”

  我想到,

  所以我推测,

  女孩儿说:“我要去帮助她们,为她们补血。”

  我想到,

  所以我推测,

  第二部分 选择答案后回答问题

  1、妈妈希望红枣女孩儿:

  a. 变成小鸟,周游世界

  b. 坐上汽车,离开贫瘠的土地

  c. 能去造汽车

  d. 努力成长,变成果实,帮助别人

  后继问题:妈妈对红枣女孩的期待,你认为是合情合理的吗?如果你是女孩儿的母亲,你是鼓励女儿成为“会造汽车的女孩儿”还是“给会造汽车的女孩儿输血的女孩儿”?

  2、童话主要描写的是:

  a. 女孩儿贫穷窘迫的生活

  b. 女孩像“红枣”一样美丽和坚强

  c. 女孩儿经历了艰难,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d. 女孩儿没有改变自己的命运

  后继问题:作者为什么用童话的形式写作,你推测他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红枣女孩儿”的存在可不可以说明一种社会现象,它在社会学上的意义是什么?

  3、作者给女孩儿起名“红枣”最主要是因为:

  a. 红枣是纯洁美丽的象征

  b. 红枣生长在贫瘠的土地

  c. 红枣的生命力强

  d. 红枣的命运是奉献

  后继问题:如果由你续写“红枣女孩”的故事,你会写些什么?

  4、妈妈说:“如果所有生命都会飞,世界就乱了。坚守同样光荣。”下面哪个解释最能说明妈妈这句话的含义:

  a. 每个人都应该安分守己

  b. 我们应该认命

  c. 以自己的生命形式为自豪

  d. 生命应该享受自由

  后继问题:“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和“坚守同样光荣。”你怎样把这两种想法

  联系起来?

  5、如果你参加阅读后的讨论,你会选下面哪个作为你发言的题目:

  a. 我与“红枣女孩”有什么不同

  b. 贫困和不公的社会现象

  c. 有关理想和命运的思考

  d. 怎样帮助“红枣女孩”们

  后继问题:“红枣女孩”这个故事给你印象最深,引起你思考的是什么?

  3、例题说明

  a. 主题的争议性

  审辩式思维活动是一种“刺激-约束”(stimulus-bound)现象。在一个测试环境中,特定题目的特征会影响被试者能否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思考能力。因此,文本的主题和内容最好潜在地存在着对抗性、争议性,文本涉及到的问题最好能引起读者进行判断,做出选择的兴趣。本篇《红枣女孩》涉及到的问题,比如,贫困,命运,理想,个人奋斗和社会公平等等,是适合青少年思考的问题。我曾经让几个美国的中学生和大学生阅读这篇童话,中学生的反映主要是感动,看到贫困问题,希望采取一些措施,改变这种状况。而大学生则是激烈地抨击这篇文章通过女孩妈妈给予的一个非常错误的导向,即,不应该对一个孩子说,你不要想着将来去“做汽车”,你只能想为会做汽车的人服务,给他们“输血”,这就是你的命运。显然,从文字中,大学生们不仅看到了社会的不公,同时也看到了我们自己对自己的不公。这篇童话虽短,但它能够提供讨论的话题和思考的空间,并且在内容上具有较大的张力。

  b. 问题的类型

  阅读理解问题的类型有两种:

  a.瘦问题(skinny question),问“什么”。只要回答“是……”就可以。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只要读懂文字就能回答。

  b.胖问题(fat question),问“为什么”。需要运用解释、分析、推理、联想和评估等策略才能回答。

  第一部分试题采用分层思考(tiered-thinking),把瘦、胖问题放在一起,引导思考一步步走向深入。比如第一题:

  作者说:“红枣妈妈有时力不从心,她每天只能给孩子们吃两顿饭。”

  学生可以回答:

  我想到,红枣妈妈一定很辛苦,但她的孩子们每天还是吃不上三顿饭。

  所以我推测,中国有的乡村的贫困问题还很严重。贫困家庭的生活很艰难,孩子常常吃不饱,缺少营养。贫困问题,尤其是贫困家庭中儿童的教育和成长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

  “我想到……”是一个瘦问题,看懂原句就可以回答,不需要进行太多的思考。“所以我推测……”是一个胖问题,学生需要联系文本以外的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即用更多的相关信息来进行分析、推理和评价。不仅如此,回答这样的问题,还需要有一定的洞察力和社会关怀。这是审辩式思维所包含的内容。

  好的思维训练不是给出正确的答案,让学生去背诵,而是用提问的方式交给学生一个学习策略,就是逐层加深进行思考。先能回答“瘦问题”,瘦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步,然后一步步回答更多的“胖问题”。

  c. 多项选择及后继提问

  阅读理解,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应该没有对、错之分,但应有高、下之异。评估标准是学生表现出来的思考的深度、广度和公正性。比如以上选择题中的每个选项,都不能说是错误的答案,只是读者思考的层次不同,比如第三题,如果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她选择a、b、或c都是可以的,但如果是五年级或中学生,就希望他/她能看到“命运”这个更深的层次。因此,多项选择题可以给予选项不同的分数,比如,按照理解的层次,有的答案可以得1分,有的得2分,有的得满分。根据分数,给学生做出有针对性的思维能力的评价,比如,对于得1分的人,应该具体指出他/她需要发展哪方面的思维能力。

  在每个多项选择题后面加一个“后继问题”,是给被试者一个机会,说明做出这个选择的根据,并且引导他/她做进一步深入的思考。比如,红枣女孩的理想应该是自己去造汽车,还是给造汽车的人“补血”? 思考这个问题时,希望受测者联想到已有的一些说法,比如,“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甘做螺丝钉”等所反映的对待理想和命运的不同的态度,结合这些信息和经验,受测者会提出自适可行的结论。

  在“后继问题”之外,还可以下面的提问形式,给学生布置讨论或写作的题目:

  1) 文本中的哪段叙述使你产生思考和联想,你联想到什么,是类似主题的书籍或文艺创作,还是个人的经验或其他?

  2) 从文本中,问自己一个“胖问题”,然后回答。

  3) 如果阅读的是小说中的一个章节,那么预测一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为什么你做这个预测?

  4) 分析文本中的主要人物的行为依据,分析为什么他/她会这样选择,这样做,这样想。

  4、多样化的测评形式

  采用开放形式的测试题,其优势是能够比较敏锐地反映被试者思维品质的特征,局限是评估的主观因素会降低考试的可靠性,而标准不统一,还会降低考试的效率。然而,测试的目的不只是甄别和遴选,测试也应该是为了记录一个人在学业某一方面的进步和成长的过程。目前,研究者开始试验,把新开发的测评工具用于审辩式思维的测试中,比如,档案式评估(portfolio assessment),这就是一份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成长记录。从这份记录中,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了解教与学的情况,了解学生目前的水平,潜能的发展,薄弱的环节和努力的方向等等。评估不仅是为了让教师了解学生,也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使评估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一个部分。这种强调自省的学习和测评方式非常符合审辩式思维的精神。

  审辩式思维的测评需要采取多样化的考查方式。比如,美国大学和职业预备评估(the College and Work Readiness Assessment)设计的考试就是在90分钟内写一篇文章。考生可以获得有关考题的各种文字材料,在阅读,整理,分析这些文字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推论,然后系统地阐述个人所持的理据和得出的结论。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河流城市研究项目所做的一个实验,是给中学生提供具有启发式的、真实世界中的问题,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科学工作的程序来完成任务,比如,从生成假说,检验,分析结果,进行推理到得出结论。这项测试全程采用互动的方式,并在一个虚拟的情景中进行。

  总之,审辩式思维测试的是学生解释、分析、推理、辩论的质量,而不在于其观点本身是否“正确”。审辩式思维的测试应该没有对、错之分,但却有高、下之异。通过学生提供的答案,教师可以发现其思考的过程——心路历程和思想历程,评价学生在这些历程中操控文本所提供信息的能力,评价学生凭借已有知识、经验和信息完成测试任务的能力。

  附录:

  红枣女孩

  郑渊洁

  当女孩儿第一次睁开眼睛看世界时,她发现自己的妈妈是一颗枣树。女孩儿看到了自己的姊妹和她一样牵挂在妈妈身上,每位女孩儿都是一朵小小的枣花,在蓝天下用笑容彰显美丽。妈妈对自己的每个孩子都悉心呵护,她不遗余力地从贫瘠的土地汲取营养,再通过自己的躯干将营养传输给每一个女儿,促使她们女大十八变。妈妈有时力不从心,她每天只能给孩子们吃两顿饭。

  一天,女孩儿问妈妈:“世界上的生命都是我这个样子吗?”

  妈妈说:“不都是你这个样子。还有很多种,比如有的生命会飞,刚才落在你身边的 叫鸟。”

  女孩儿:“我为什么不会飞?”

  妈妈:“如果所有生命都会飞,世界就乱了。坚守同样光荣。”

  女孩儿:“还有别的生命吗?”

  妈妈:“有的生命会造汽车。”

  女孩儿:“什么是汽车?”

  妈妈:“现在从远处开过来那东西就是汽车。”

  女孩儿:“能造汽车的生命很了不起吧?”

  妈妈:“所有生命都了不起。咱们不会造汽车,但他们不会开花。”

  女孩儿:“我想坐汽车。”

  妈妈:“那你就要克服很多困难,坚持成长。等你成为果实时,就会坐上汽车周游世界。”

  妈妈所说的困难,女孩儿很快就领教了。烈日当头,女孩儿无处藏身,她咬牙坚持,就为了坐汽车的愿望能实现。没有一滴水,没洗过一次澡,女孩儿每天风浴,灵魂一尘不染。

  一些姊妹坚持不住,从妈妈身上逃脱,女孩儿目睹她们化为腐朽。

  女孩儿在贫困、干旱和酷日下凝聚生命,由青变红,成为一颗魅力四射的红枣女孩儿。

  这天,一辆汽车开到枣树下。

  妈妈对女孩儿说:“祝贺你,你坐汽车的时候到了。”

  女孩儿说:“您怎么知道?”

  妈妈说:“因为你红了。”

  女孩儿说:“我的红皮肤很好看吧?”

  妈妈:“那是血的颜色。”

  女孩儿:“血是什么?”

  妈妈:“造汽车的生命离不开血。如果没有血,他们就造不出汽车了。”

  女孩儿急了:“他们会缺血吗?”

  妈妈:“会。”

  女孩儿:“那怎么办?”

  妈妈:“你可以为他们补血,你是红枣女孩儿,你的颜色就是血的颜色。你愿意吗?”

  女孩儿:“我愿意。”

  妈妈:“会造汽车的生命中也有女孩儿,她们会失血,她们最需要你的帮助。”

  女孩儿:“我要去帮助她们,为她们补血。”

  女孩儿坐着汽车离开了贫瘠的土地,用自己的生命去给别的生命补充血液。

http://www.cnrencai.com/

【审辩式思维能力的评估和测试】相关文章:

直觉思维能力测试08-08

发散思维能力测试11-14

经典的逻辑思维能力测试题01-26

面试中的逻辑思维能力测试题03-26

自我评估式面试试题08-03

初次创业怎样评估和应对风险07-22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和教案优秀05-31

初次创业,该如何评估和预测风险?10-14

和利时软件测试笔试题分享08-07

成人高考民法预测试题和答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