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学校体育场馆合作运营策划书
一段时间的工作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告一段落了,我们的工作又将翻开新的一页,迎来新的任务和目标,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策划书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策划书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校体育场馆合作运营策划书,欢迎大家分享。
学校体育场馆合作运营策划书1
1、吉林省高校体育场馆开放运营的意义
吉林省高校体育场馆开放运营是市场经济体制在高校体育改革领域发挥影响的重要体现,其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开展。在对人们参与体育健身运动的场所进行调查后发现,当前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在很大程度上缺少足够的正规体育场馆作为支撑。在这种背景下实现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运营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专业化的体育健身场馆保障,能够更好地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高校履行社会责任。高校作为承担我国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存在,其自身同时肩负着强大的社会责任,推动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开放运营正是高校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能够通过为人们提供更加优美的健身环境、更加专业的健身场地、更加科学的健身指导来推动人们参与体育健身的兴趣提升,从而促进人们形成强烈的终身体育意识。促进高校体育改革。通过实现吉林省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运营,高校能够充分提高体育场馆设施的利用效率。通过开放运营高校体育场馆能够更加充分地实现社会联动,体育专业学生通过有组织地进行对社会体育运动开展的指导,从而提高体育人才的实践能力,对于更好开展高校体育改革有重大促进作用。虽然高校体育场馆开放运营有如此优越性,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高校体育场馆开放运营的科学有序开展。
2、吉林省高校体育场馆开放运营面临的问题
2.1高校管理者思想保守
即使高校体育场馆开放运营有诸多好处,当前仍有大量高校管理者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从意识里排斥这种与市场接轨的行为,因而高校体育场馆开放运营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由于高校管理者思想保守甚至缺乏社会责任感而造成的先天阻碍。调查显示,吉林省高校体育场馆大多数能够实现有偿对外开放或无偿对外开放,仅有少部分场馆不开放,这部分不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的高校往往在领导者层面上存在对开放运营认识不足的问题。
2.2开放运营管理困难
造成高校领导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思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高校体育场馆开放运营时由于社会人群的参与给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开放运营后的高校体育场馆,由于人流量较大,场馆清洁、设施维护等方面均需要高校投人更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在如何兼顾高校体育教学对体育场馆的使用和对外开放体育场馆上有时也会出现矛盾,进一步加剧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的难度。在管理方面最大的隐患是安全问题,由于管理困难再加上大部分管理人员年龄过大专业素养不足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的问题,高校体育场馆开放运营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2.3开放运营增加场馆修护成本
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运营本意可以通过开拓社会资源,从而缓解由于政府拨款不足给体育场馆日常维护带来的问题,然而随着开放运营,社会人群的增加必然加速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老化速度,增加体育场馆维护维修的花费,在这一情况下,通过开放运营所获得的收益与维护体育场馆增加的资本之间是否能够实现平衡也是影响高校体育场馆能够实现可持续开放运营的重要影响因素。另外,通过开放运营所得收益不可能完全用于高校体育场馆维护,在挪作他用时体育场馆的维修费用自然又成问题。
3、改进吉林省高校体育场馆开放运营策略
3.1加强吉林省高校体育场馆开放运营经营管理方式改革
促进经营管理方式改革是增加吉林省高校体育场馆开放运营收益的重要保障,调查发现,占休省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主体主要有学校体育部门、学校非体育部门、社会集体、社会个人等,相对应的',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方式也会有高校自主管理、社会集体承包管理、个人经营管理、租赁管理、联营管理等管理方式。因此,高校在选择高校体育场馆开放运营的经营管理方式时必须要正确认识本校实际,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科学的管理方式,才能真正实现高校体育场馆开放运营的有序开展。
3.2完善经营管理规章制度
只有通过制度管人、管事、管权才能真正实现科学有效的开放运营,当前高校体育场馆开放运营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职权不清、制度不完善,因此必须要通过完善经营管理规章制度来为开放体育场馆运营提供制度保障。在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时必须要充分考虑社会行为主体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和地位,建立有针对性更科学的管理体制机制。落实管理责任到人,委派专人负责体育场馆开放运营,加强对体育场馆的监控、维修、养护等工作。
3.3加强开放运营营销手段
加强吉林省高校体育场馆开放运营的营销手段以拓宽经营渠道,从而实现更好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发展。高校体育场馆拓宽经营渠道,不仅承担社会人群的健身需求,同时举办各种体育比赛、社会活动甚至各种学习培训班等,通过多种形式的经营增加体育场馆开放运营盈利性和学校知名度,从而为高校体育科学发展提供助力。
学校体育场馆合作运营策划书2
一、指导思想
紧密结合学校的办学宗旨,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实施《全民健身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建设和管理,在改善体育基础设施设备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并协调各部门组织开展好学校的各项体育常规工作。使学校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1、以竞赛活动为抓手,增强全校师生强身健体的锻炼意识,协调好学校工会抓好群体工作,进一步发扬我校武术传统特色。
2、体育学科要继续加强学习、研究,规范体育课堂教学。
3、抓好各校级运动队的训练,在区级比赛中能出尖子选手
4、面对场地缺乏情况,重视体育课程的功能开发,增强体育课程的趣味性,规范体锻课活动,加强课间游戏设计开发,控制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体育教研活动,规范体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学校体育教研组要再次组织体育教师认真学习《体育课程标准》,结合我校学生及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认真制订好各年级教学计划,按体育教学常规的要求,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
2、本学期在学校场地有限的情况下,每位体育老师要依据学科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克服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切忌放羊式教学。在教学设计上,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思维,重视体育课程的功能开发,研究现有场地的体育课活动设计,确保体育活动的有效性。
3、加强科研意识,在学科教学中继续渗透学生好习惯践行课题研究的内容。每位老师要做好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认真撰写论文。
4、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为切入口,建立检查评估制度,以切实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为目标力争使全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稳步上升。
5、加强学科的常规检查,本学期体育老师在室内上课的时间增多了如何上好室内课,课前要充分设计好合理有效的教学内容,要利用现有的场地互相协调好,确保正常的教学,同时还要加强师生课堂安全意识,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二)、加强学科建设,争创品牌亮点
1、加强体育学科组的建设,目标要明确,措施要到位。如何争创学科的亮点、创建优势项目是本学期学科工作的一个重点。
2、体育组现有的资源要合理有效的重组整合,争取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三)、抓好群体工作,丰富学校文体生活
1、加强课间操的日常管理。继续抓好课间操的进出场(快、静、齐)及做操质量,护导老师、班主任、广播操检查评分员,体育老师都要准时到岗,并在学生精神面貌、出勤人数、动作质量等方面做好检查督促工作。
2、组织开展好学生的体锻活动,任课老师要与体育老师密切配合,按体锻活动表有组织的进行课外活动,保证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
3、组织开展好每月小型体育竞赛活动(因场地原因,本学期组织竞赛的方式会做相应的调整,具体见体育组的通知)学校坚持以全面增强学生体质,保证学生有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为出发点,在开足体育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贯彻小型多样,单项分散的原则,按季节气候的不同,每月安排各种体育竞赛活动。活动要常搞常新,让学生有新鲜感,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坚持锻炼的好习惯,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力争通过各种竞赛活动,活跃学校文体生活,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锻炼氛围。
4、抓好日常业余训练,体育组要组织安排好校队训练工作,学期初,认真制订好训练计划,合理安排时间,体育老师要协调好各部门工作,经常、积极、主动和班主任、家长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并做好运动员的思想工作,使运动员的训练时间得到保证。训练时要根据学校场地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内容和训练时间,确保运动能力稳步提高。争取出尖子选手。
5、实施全民健身活动,学校工会要认真组织好教工的文体活动,抓好每天教师早操的质量,体育组要协助工会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以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增强教职工的体质。
(四)、做好场地器材管理,体育资料整理工作
1、体育器材室配备专人负责管理,负责协调好器材的使用、保管及器材室的卫生工作,每天出借的体育器材要执行登记归还制度。
2、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做好体育竞赛活动资料的搜集,以及在12月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的输入上传工作。
(五)、开展大课间活动。开展好体育大课间活动,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使其更好地完成学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体育场馆合作运营策划书3
一、沈阳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的外部性分析
(一)高校体育场馆的外部性
西方经济学家马歇尔在他所著的《经济学原理》中首次提出“外部性经济”这一概念,其学生庇古在其研究的基础上,将“外部性经济”这一概念发展成了外部性理论。外部性是指某一个体的经济行为以市场以外的方式影响了其他个体,却没有位置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外部性的存在,使得人们进行经济决策时所依据的价格,无法准确反映经济交易的全部的边际收益或边际成本,由此将导致价格信号失真。而依据失真的价格信号所做出的经济决策,将使资源配置无法达到有效状态,从而导致市场失灵。当外部性存在时,作为经济主体决策基础的边际私人成本或收益将会偏离时间的边际社会成本或收益,从而导致经济主体基于自身利益而做出的决策与社会的要求相背离,进而使资源配置的效率受到影响[1]。外部性有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当存在负的外部性时,产品的供给是过剩的,当存在正的外部性时,产品的供给是不足的。
本文所指的高校体育场馆的外部性主要是指高校体育场馆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的,未能通过市场机制反映出来的积极影响或消极影响[2]。
(二)沈阳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的外部性分析
首先,推动“以馆养馆”和“全民健身”。为了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每年国家向高校投入大量教育资金帮助高校发展,但是这些资金远远不能满足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资金不足依旧是限制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沈阳高校体育场馆闲置率一直很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高校体育教师也没有机会在高校体育场馆中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因此,沈阳高校体育场馆存在很大的开发空间,可以在闲暇时间对社会体育爱好者开放使用,为周边社区举行大型比赛提供运动场地。另外可以在节假日利用师资开办各类的体育运动班,如羽毛球、网球、篮球等项目。学校可以按比例分成,这样学校不但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实现以馆养馆,还可以促进社区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提高教师的经济收入,可谓一举三得。
其次,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沈阳高校体育场馆不仅能满足学校师生的健身需要,而且能够满足高校周边社区群众的体育锻炼需要,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城市功能中包括体育功能,而城市体育功能的主要载体正是高校体育场馆,高校体育场馆的良好运行与发展能够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同时,高校体育场馆一方面能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扩展沈阳这座城市的发展空间,促进城市功能布局的合理调整。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周边区域交通状况,协调校园与城市间的关系。
再次,促进高校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高校体育场馆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提供了所需的训练场地和空间,保障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正常训练。通过在沈阳高校体育场馆中科学和系统的训练,学生们的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能够得到质的提高,使比赛成绩实现飞跃,促进沈阳高校竞技体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高校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也为沈阳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更优秀的后备力量,保证沈阳竞技体育事业长盛不衰。
最后,促进服务业的发展。高校体育场馆是体育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有效的运营使用可以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促进竞赛表演、健身娱乐市场的蓬勃发展。高校体育场馆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可以为体育场馆周边地区服务业带来广大客源,如促进交通、旅游、餐饮、服务、商业等行业的发展,可为沈阳地区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二、全运会沈阳赛区高校体育场馆分布情况
第十二届全运会已于在辽宁举办,省会沈阳市是这次体育盛会的主赛区,柔道、跆拳道、举重等22个比赛项目落户沈阳。为了办好第十二届全运会,沈阳赛区财政拨款改建、新建了近40个体育场馆,地点主要集中在浑南新区、东陵区、沈北新区三个地区。高校体育场馆承办全运会比赛项目在历届全运会中已经屡见不鲜,并且成功的完成了全运会的承办任务,在十二运中沈阳市的7所高校承办了8个全运会比赛项目[3]。
沈阳市高校新建、改建的体育场馆为:沈阳医学院体育馆、沈阳农业大学体育场、沈阳工业大学体育馆、沈阳大学体育馆、辽宁大学体育馆、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沈阳农业大学禾丰体育馆、东北大学刘长春体育馆8个体育场馆。承办项目包括排球(女A组)、七人制橄榄球、举重、柔道、武术套路、击剑、跆拳道、艺术体操8个项目。
三、高校体育场馆赛后运营模式及弊端
(一)体育场馆由体育系(部)管理
大多数高校对体育场馆的管理采取这种管理模式,在管理运行中方便了学校的教学管理,但是也产生了很多弊端。体育教学系(部)是教学单位,其主要职能是负责高校的体育教学、训练。体育场馆需要专业化的团队来管理,它不仅要求具有专业体育场馆管理知识和经验的管理层人才,还需要具有认真负责的保安、保洁和专业的体育器材维修工人。体育教学系(部)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全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教师大多具有专业的体育运动技术,但是对体育场馆管理知识缺乏了解,不适合做体育场馆专业化团队的管理人才。另一方面,体育教学系(部)的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繁重,很难做到“教学和场馆管理兼顾”,很有可能是两头都在抓,而结果两头都没有抓好。在体育系(部)管理场馆的学校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使用多、养护少、体育场馆设施日见损坏”。
(二)成立场馆管理中心,走专业化管理道路
成立场馆管理中心是借鉴国外体育场馆管理经验的结果。场馆管理中心的主要职能是专门负责全校场馆的日常运营使用与维修,实现体育教学与场馆管理的分离,使体育系(部)能够解放出来,专门负责学校的体育教学与训练。我国体育院校采用场馆中心模式管理学校场馆的越来越多。
主要原因如下,一方面体育院校拥有大量高质量的场馆,管理不善将会导致场馆的闲置浪费,成立场馆中心有利于场馆的科学高效管理。另一方面,体育学院拥有很多全民健身、体育产业等方面专家,他们在场馆管理方面具有专业的知识,在场馆对外开放管理方面为学校提供了很多宝贵意见。通过场馆中心模式对学校场馆进行管理,使学校场馆管理的井井有条,场馆得到及时维护,国有资产得到有效的保值,使体育教学部得到解放,可以使体育教师专心于体育教学的管理。
(三)混合式管理
混合式管理模式是对体育系部模式和场馆中心模式的综合。即是一部分场馆主要用于教学,归体育系(部)管理,一部分场馆主要用于经营,归校办产业部门管理。混合式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体育场馆闲置浪费的问题,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例如遇到教学场馆维修改造情况下,经营性场馆需要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但是因为学校场馆由两个管理中枢来进行管理,很难做到及时的协调和沟通,容易影响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另外,混合式管理会导致场馆资源整合差,经营场馆“人满为患”,教学场馆“人丁稀少”,不符合场馆管理专业化的要求。
四、基于外部性理论的沈阳高校体育场馆赛后运行模式探索
(一)造福全校师生,推动全民健身发展
为了保证全运会的顺利召开,我省投入大量资金在高校中建设全运场馆。全运会结束以后,这些场馆便留给高校使用,造福全校师生。沈阳高校拥有了这批高质量的大型场馆,使高校师生能够在舒适的运动环境下进行体育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课余锻炼是对课堂体育教学的合理补充,拥有了这批高质量的高校体育场馆以后,学生们可以不再拘泥于每周一节的体育课,充分地满足了学生的锻炼欲望和锻炼需求,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体质健康。在成立场馆中心以后,沈阳高校全运会场馆还可以适当对外开放,不但可以实现沈阳居民健身的社会价值,而且还可以解决沈阳高校体育场馆在全运会后的资源浪费的问题,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二)打造品牌体育赛事,推动服务业发展
全运会后沈阳高校体育场馆在满足学校体育教学和全民健身的情况下,可以引进和创立自己的品牌体育赛事,打造赛事的主场。例如沈阳农业大学橄榄球场是辽宁省数一数二的.高质量橄榄球场,在全运会以后可以将辽宁省橄榄球队引进到自己的场地,作为省队的主场和训练基地。同时,也可以申请举办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大型橄榄球体育赛事,这样不仅推动辽宁省橄榄球项目的发展,而且提升了高校场馆自身的知名度,可谓一举两得。
通过引进和举办品牌体育赛事,可以吸引企业与赞助商投资与引进商业赛事,使体育产业和服务业结合,形成一条龙服务,这样可以为高校体育场馆周围的辐射区域带来大量的消费群体,从而促进交通、旅游、餐饮、服务、商业等行业的发展。例如高校体育场馆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包括运动员、裁判员、工作人员、观众在内,通常会有近万人甚至十几万人汇聚高校体育场馆,而要解决这么多人的吃、住、行、游览的需要,就应有充足的饭店、宾馆、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服务业。此外,还可以加强多角度宣传和强化群众健身意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此促进沈阳市服务业的发展。
(三)培养专业管理人才,提高场馆设施经营管理的专业水平
专业管理人才是沈阳高校全运会场馆赛后开发与利用的关键,只有具备了一支专业化的高水平管理队伍,沈阳高校体育场馆赛后的充分利用才能得到保证。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师缺乏管理高校体育场馆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不利于高校体育场馆的赛后合理利用和维护。
因此,培养专业管理人才,建立专业管理团队是提高高校场馆运营效率的关键,培养专业管理人才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是聘请场馆管理专业毕业的专业管理人才。二是将本校的管理人才派到国内外场馆管理运营效率高的高校学习专业化的管理方法。专业化和科学化的场馆管理队伍是沈阳赛后高校体育场馆得到充分利用的根本保证,它既可以满足高校体育场馆体育教学的需求,又可以满足周边市民全民健身的迫切需求[4]。
(四)推行企业管理模式,开展综合经营服务
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是在满足学校正常体育工作的基础上,为缓解社会体育场馆短缺的矛盾,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弥补体育经费而采取的一种收费开放体育场馆的行为。在保证学校体育教学的前提下,走企业管理模式道路,实现高校场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通过合建、合营等方式将社会力量吸引到沈阳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中来,既减轻了学校建设、运营和养护场馆的成本,又提高了全运会后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效率,还可以集团化引进高水平的国际体育赛事和体育明星,逐步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的知名度,增加经营的效益[5]。
在集团化经营的过程中,可以发展会展产业、组织展会、文艺明星演唱会、各类群众体育项目学习班、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户外广告、企业冠名权、房屋出租等多元化经营模式。
学校体育场馆合作运营策划书4
渭南市体育中心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办法
为充分发挥体育场馆的体育服务功能,制定了渭南市体育中心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办法,以下是办法的详细内容。
渭南市体育中心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我市中心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充分发挥体育场馆的体育服务功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开展体育活动的需求,促进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国家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办法》以及《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渭南市体育中心场馆运营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渭南市体育中心的体育场馆。渭南市体育中心具有体育场馆整体经营权,负责场馆和设施的运营、管理和维护,为公众开展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机构。
第三条、在坚持公益属性和体育服务功能,保障运动队训练、体育赛事活动、全民健身等体育事业任务的前提下,按照市场化和规范化运营原则,充分挖掘场馆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经营和服务,发展体育及相关产业,提高综合利用水平,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第四条市体育局对体育中心体育场馆运营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开展指导和检查,市体育中心负责具体运营。
第二章运营内容与方式
第五条按照以体为本、多元经营的要求,突出体育功能,强化公共服务,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全面提升运营效能。
发展体育旅游、体育会展、体育商贸、康体休闲、文化演艺等多元业态,建设体育服务综合体和体育产业集群。
第六条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发展需要、消费特点和趋势,统筹规划运营定位、服务项目和经营内容,提高综合服务功能。根据运营实际需要,充分利用场馆闲置空间,依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合理开展适用性改造,完善场地和服务设施。
第七条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符合行业发展规律、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能够充分发挥场馆效能的运营模式。积极推进场馆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营机制创新,推动场馆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引入和运用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场馆活力。采取参股、合作、委托等方式,引入企业、社会组织等多种主体,以混合所有制等形式参与场馆运营。通过连锁等模式扩大品牌输出、管理输出和资本输出,提升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水平。
第八条以体育本体经营为主,做好专业技术服务,开展场地开放、健身服务、竞赛表演、体育培训、运动指导、健康管理等体育经营服务。
第九条在保障专业训练、比赛等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对社会开放。按国家要求每周开放时间一般不少于35小时,全年开放时间一般不少于330天。国家法定节假日、全民健身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每天开放时间不得少于8小时。因场馆类型、气候条件、承担专业训练和竞赛任务等原因,不能按照本办法规定对外开放的,可由是体育中心视具体情况自行制定开放时间要求,向公众公示。
第十条突出体育赛事和群体活动的承载功能,全年举办的活动中非体育类活动次数不得超过总活动次数的40%。自主举办具有自主品牌的群众性体育赛事,承接职业联赛,引进国内外知名体育赛事。
第十一条应当完善配套服务,优化消费环境,提供与健身、竞赛、培训等功能相适应的`商业服务,不得经营含有奢侈和低俗内容的商品和服务。
场馆主体部分,包括场地和看台等,除进行广告等无形资产开发外,不得占用进行商业开发。场馆主体部分附属设施,包括除主体部分以外的室内附属用房等,可在不影响设施原有功能的前提下,适度进行商业开发。
场馆配套设施,包括按规划建设的、与体育场馆或场馆群相配套的室内外非体育设施和用房,可结合城市发展需要,根据规划和功能定位进行多元开发。
第十二条充分挖掘利用资源,采用多种方式加强无形资产开发,扩大无形资产价值和经营效益。涉及冠名、广告等无形资产开发的,应当符合工商、市容、广告、安全等相关规定,禁止发布和变相发布国家工商和广告法律法规中明确禁止的广告内容。
第十三条加强品牌建设,拓宽营销渠道,宣传普及健身知识,引入新型消费和服务模式,培育健身消费市场。
健全信息服务系统,建立客户维护体系,逐步建立网络服务平台,提供多样化、人性化服务,提升客户体验。
第十四条利用体育场馆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依法办理审批手续,严格按照项目开放标准和要求开展经营活动。
第三章经营管理
第十五条市体育中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对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
结合运营需要,配备专业运营团队,合理设置内设部门和岗位,完善运行管理体系,健全管理制度,建立激励约束和绩效考核机制。
第十六条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完善员工培训体系,建立符合场馆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依法规范用工,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第十七条制定服务规范,明确服务标准和流程,配备专职服务人员,提供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服务。
开展顾客服务满意度评价,及时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可以参与服务质量认证。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应当做好基础信息统计,加强健身人群、培训人数等数据统计和分析,动态调整经营策略和服务方式。
第十八条保证场馆及设施符合消防、卫生、安全、环保等要求,配备安全保护设施和人员,在醒目位置标明设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场馆设施安全正常使用。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应急救护措施和突发公共事件预防预警及应急处置预案,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培训和演习。
投保有关责任保险,提供意外伤害险购买服务并尽到提示购买义务。
第十九条所属房产出租、出借的,经营内容应当符合本办法规定和场馆运营规划,不得出租、出借给存在社会负面影响、易损害体育场馆社会形象的经营业态,且须符合国家和当地的相关规定。
体育场馆主体部分因举办公益性活动或者大型文化活动等特殊情况临时出租的,时间单次一般不得超过10日;出租期间,不得进行改变功能的改造。租用期满应立即恢复原状,不得影响该场馆的功能、用途。
第二十条开展无形资产开发、房屋出租等经营,应引入第三方评估,并采用公开招标或竞争性谈判等方式确定合作对象和价格等内容。
加强合同管理,规范合同签订、履行、变更和终止,相关协议涉及到本办法有明确规定事项的,需在合同中约定。
加强合同履行监管,及时制止擅自变更经营业态、擅自转租等行为,必要时按法定程序中止或解除合同。
第二十一条将运营经费纳入预算管理,并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财务规范,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体系,规范预算、收支和专项资金使用。
第二十二条应加强能源管理,采取节能措施,降低单位能耗,节约运营成本。
引入环卫、安保、工程、绿化等专业服务机构,提升场馆区域范围内物业管理和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配备全面视频监控,实行动态管理,场地等重要场所监控录像保留时间不低于30日。
第二十三条公示服务内容、开放时间、收费项目和价格、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措施等内容。除不可抗力外,因维修、保养、安全、训练、赛事等原因,不能向社会开放或调整开放时间的,提前7日向公众公示。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接受市体育局对体育中心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工作的监督,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体育场馆运营监督管理责任制,并将工作监督和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加大对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工作的指导力度,提供必要的培训等服务。
第二十五条市体育局应当建立健全财政资金补贴体育场馆开放服务的长效机制和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具体办法,保障体育场馆正常运行。
市体育局制定本级体育场馆运营目标和公共服务规范,开展运营目标考核和综合评价,并将运营目标完成情况和综合评价结果与预算资金安排、财政补贴或奖励、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经费安排、人员考核与晋升等挂钩。
第二十六条体育中心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和出借的,应当从经济效益、经营业态、形象信誉、安全风险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并按照国家和当地国有资产管理规定,根据资产总额的相应权限要求进行报批或备案。
第二十七条体育中心将场馆的名称、地址、服务项目等内容报市体育局备案,并于下一年度1月31日前向市体育局报告以下事项:
(一)场馆设施总体使用情况;
(二)主要经营内容和服务项目调整情况;
(三)对外开放时间及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情况;
(四)体育赛事活动及非体育类活动举办情况;
(五)商业经营开发情况;
(六)场馆无形资产开发情况。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中心将建立体育场馆社会组织,发挥行业组织在制定行业标准、强化行业自律、维护行业权益方面的作用。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自2月1日起施行。
学校体育场馆合作运营策划书5
一、自贡南湖体育中心现状
四川省第11届运动会是在自贡在举办的,当时政府投资4个多亿,新建了体育中心2个,改建体育场(馆)7个,维修相关单位的体育场(馆)有12个,这细措施都极大程度地改善了当时自贡地区体育设施的状况,为全民健身、体育训练、体育比赛等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南湖体育中心位于自贡南湖新区,包括有体育场及球类中心两部分,建筑总面积达到31674.7m2,休闲广场中有景观用房3栋,总建筑面积401m2,经营用房332m2,川南国际网球中心位于体育场南侧,北邻汇北路,东邻紫荆路,占地面积约70亩,建筑总面积为3068.53平方米。设置有10多个网球场地,其中心网球场可容纳近700人;壁球馆2个;停车场及周边停车位共197个,是南湖城区唯一一个大型的综合公共体育设施及全民健身场所。
二、南湖体育中心目前存在问题分析
自贡缺乏举办举办国际、国内大型体育比赛,和举办大型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条件。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也更小。如何开发利用好体育中心的设施,使其长久的发挥效益,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更值得探讨。目前,南湖体育中心的场馆在建设规划初期没有充分考虑其功能的有效使用,有不合理的地方,造成了闲置与浪费。表现为:体育设施资源总体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使用率不高;管理体制与制度的不完善,经济效益不高。因此,要进一步地把南湖体育中心的场馆开发好、利用好、整合好。
三、自贡南湖体育中心开发利用方案
1.“以体为主”致力场馆多元化经营(1)体育场馆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其优势,通过体育比赛等,充分挖掘体育场馆表演的市场潜力,积极开拓体育竞赛表演市场,比如开展太极拳表演或比赛等,因为太极拳不仅是我国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还集哲学、美学、艺术以及医学等于一身,极具文化内涵与美学思想,能给人美的享受,且在自贡习练和喜好太极拳的市民大有人在。(2)南湖体育中心场馆是自贡市的一个标志性建筑,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整合体育场馆的设施,与周围的娱乐、休闲和餐饮产业等形成互动,实现多元化经营,打造具有自贡特色的“场馆经济圈”,并将南湖体育中心打造为自贡市的CSD,增设临时性的体育休闲项目,如投篮机,室外人工攀岩等,用体育场馆本身来提升地区的人文价值。
2.完善体育场馆的配套服务和设施体育场馆的经济效益与项目种类的多样性有着直接关系。南湖体育中心在今后的运营中,应遵循体育产业的发展规律,除提供体育健身外,还应该向有康复理疗、桑拿、美容以及餐饮、服装等领域等延伸。种类齐全,项目繁多,为来消费的群体提供方便,就会形成“体育健身娱乐”一条龙服务的消费市场。
3.加强对场馆的运营管理,充分利用场馆设施,提高使用率加强对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有利于推动自贡地区个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如推行健身气功俱乐部及会所等模式的发展;加大引进职业体育赛事的.力度,如中超足球的低级别联赛、四川省网球职业联赛等,将南湖体育中心作为个运动队的训练场地,视情况收取一定的场地管理维护费用,这样既保障了各运动队的训练质量,又会为场馆带来大量的客流以及相关的第三产业,推动体育场馆产业链的发展,并最终带动地方经济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随着《关于加强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创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意见》的出台,我们要积极推动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创新,在满足人民群众体育文化需求、发展体育产业和民生改善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改变“等、靠、要”的管理理念,向着“经营多元化、灵活化”的模式发展,增强体育场馆复合经营能力,拓展服务领域,延伸配套服务,提高场馆的利用率,促进场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加经济效益,形成多功能的场馆经营体系,实现最佳运营效益,提高自贡市的公共体育服务水平。
学校体育场馆合作运营策划书6
第一,工作指导。
由于我校属于民办高中学校,没有太多政府政策的财政支持,学校很多方面的教育投入都需要大量资金。而现今几年来,学校经营状况不佳,考虑在暑假、寒假以前将学校体育场馆外租以获得一定的收入,支持学校各方面运行。然而,在具体的学校体育场馆运营工作当中也丝毫不能懈怠、马虎。要以保证学校优质环境为核心,与资质的企业、公司合作,保证体育场馆运营的正常、顺利。
第二,运营工作开展步骤。
1,与当地教育部门取得一定沟通,说明学校开放体育场馆运营的初衷、宗旨。去当地教育领导进行交流,并协商制定获得一些书面许可。
2,通过市、县电视台、报纸、杂志发布运营信息,做到信息发布的准确、真实、有效。与当地有资质的相关企业、公司取得合作,协商制定一个合情合理的合作方案。
3,组织系统精干的运营工作队伍,打理学校体育场馆的日常运营工作。
4,努力做好老师、学生的'思想工作,让老师、学生懂得学校发展现状,理解学校发展境遇。
5,改善、修缮学校体育场馆的各项设施,以应对运营实际需要。
第三,做好善后工作。
1,每个暑假、寒假开展运营工作之前,必须要好充分工作准备,包括:信息发布、人员到位、场馆设施检查等。
2,抓好开展运营工作期间的安保工作,原则上每个场馆配备1名保安队长、5名资深保安员工。
3,做好运营工作结束之后的场馆清洁、打扫工作。
学校体育场馆合作运营策划书7
摘要:高校体育场馆是高校进行体育教育的硬件基础,也是学生运动健身的主要场所,高校体育馆运营管理关乎高校的体育教育事业,需要引起各个相关部门的重视。本文就高校体育场馆进行研究,分析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重要性及其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使高校体育场馆能更好的发挥服务大众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发展对策
我国高校的体育场馆数量众多,规模较大,基础设施比较齐全,主要为高校的体育教学服务,同时满足了在校师生的体育锻炼与健身需求。由于社会的发展与学校对外开放的加强,高校呈现市场化与社会化的趋势,高校体育场馆对外有偿开放能实现自身资源的高效利用,为全民健身出一份力,而且能为高校带来经济与社会的双重效益。
一、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意义
1、提高资源利用率
高校体育场馆在投入使用之后,必然会产生成本费用和一定的设施维护费用,因此高校的体育场馆开放程度不够,利用率不高。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能够把体育赛事等活动纳入到体育场馆的日常运营中,到体育场馆健身锻炼的人数增加,能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
2、创造效益
借助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在对外开放加强的情况下,高校周边的居民与企事业单位工作者可以利用高校的体育设施资源锻炼健身,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创造社会效益;同时体育场馆的有偿使用也能为高校带来维护设施的收益,解决了体育场馆运营的经费问题。
3、服务功能最大化
在体育场馆投入使用的维护经费得到解决,并且配有专业化的运营管理人员后,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能够提升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能力,为在校师生与社会人员提供优质服务,最大程度地发挥体育场馆的服务功能。
二、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现状
1、设施建设情况
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基本上呈现数量众多、面积大、趋于智能化的特点,科技水平较高,器材质量也越来越好。但与全国的大学生数量进行对比,人均体育设施占有比重尚有不足,类型多样但层次比例不均衡,体育馆较多而体育场或者综合体育场相对较少,这一情况在近年来得到改善,体育场馆数量与规模快速增长。
2、服务面较窄
当下大部分高校的体育场馆对社会的开放程度不够,只服务于学校的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双休以及节假日的利用率比较低,对外的有偿服务面较窄,学校的场馆资源与基础设施以及教师资源都没能充分开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同时闭塞、独立的情况使得与外界的联系匮乏,社会赛事与体育活动不能在高校开展,相关的赞助与资助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体育场馆自身的发展。
3、管理滞后
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机制缺乏,一般由体育教师管理或者学校后勤组织管理,缺乏专业化的培训,类似于物业管理,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滞后。具备体育基础知识与管理知识的运营管理人才欠缺,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水平低。
三、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发展对策
1、转变观念
封闭保守的观念已经很难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立足,观念的转变相当迫切。高校的管理部门要重视市场经济发展形势下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与商业化。将其作为一种亟待开发的资源,实现其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加大对外有偿开放的同时,吸引社会投资,在互惠的基础上完善体育场馆的建设与运营,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师生与社会。就社会人员而言,人们对健康生活品质的追求愈发强烈,但较好的运动健身场馆价格过高,便宜的设施条件过差,体育场所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高校可以利用基础设施条件与价格优势,打开社会市场,实现资源共享,创造社会与经济价值。
2、加强体育场馆的开发力度
高校体育场馆有其自身的资源优势,加强体育场馆的开发力度,提高利用率是各界比较关注的问题。体育场馆的开发不能过于单一,综合性质的体育场馆拥有较高的竞争力。比如学生热衷的体育项目或者大众化的体育项目设施建设,体育设施能够高效利用,对于体育场馆的不足能起到缓解作用。体育运营不能只着眼于学校的体育教育,在能满足基础的体育教育与健身运动要求的同时,多样化的场馆功能能进一步吸引外界的目光,比如大型的文艺汇演、展览或者高品质的体育赛事,由于体育场馆自身的规模较大,与一般社会场所相比能容纳更多的人,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大会或者运动会也可以在高校的体育场馆开展。至于其附属项目经营,比如餐饮、商场等也可以进行尝试,在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情况下,类型多样的经营方式能更好地利用场馆资源,提高体育场馆的综合利用率。
3、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体育教师或者学校后勤人员管理体育场馆,无法满足体育场馆的管理运营要求,因而引进专业化的.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人才势在必行。对于学校本身的体育场馆管理人员,可以组织相关培训,强化管理技能与服务意识,使其朝着社会化的管理与市场经营方向发展。对于场馆的专业化管理人才,既熟悉体育运动又懂得市场竞争的人才引入至关重要。要实行相关的分工,经营管理者要做好场馆的管理与对外的营销,将体育场馆推向社会;技术人员则要负责场馆的设备维护和操作。在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也不可或缺,在制度的规范下,对相关人员能进行高效管理。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人员一方面可以从内部选拔产生,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另一方面可以由外部引入,为运营管理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两种渠道并存应用,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把权利与责任结合起来,可以实现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的科学合理管理。
四、结语
本文就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现状进行分析,对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高校的体育场馆在满足于自身基础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师生体育锻炼的同时,要转变保守闭塞的观念,着眼于社会的发展与时代进步,在市场经济体系下实行对外开放,采用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在有偿开放的前提下创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高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为高校师生与社会大众做好服务工作,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实现高校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体育场馆合作运营策划书】相关文章:
合作运营合同02-18
京东商城运营策划书11-17
抖音运营合作的协议11-21
市场运营合作协议09-09
合作运营协议书07-28
平台运营合作协议11-15
共同运营合作协议04-09
代运营合作协议02-17
代运营合作协议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