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英语高级口译考试经验谈

时间:2021-06-19 18:46:58 笔试经验 我要投稿

英语高级口译考试经验谈

  高级口译结束了,如愿拿到了证书,撰文一篇,说说自己在准备过程中的得失,同时也算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写点小经验什么的,嘿嘿,再闷骚一次吧。

英语高级口译考试经验谈

  高级口译是什么?有人说如果不准备从事口译这一行,考这个证和考托福、GRE没有区别——无非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英语水平。不过据我看来,高级口译(以下就简称高口了,行话,不还有“寄托”嘛)的名气远不如那两个已经在英语的金字塔上称霸了N年的“寄”和“托”大哥,但是高口有一个特点,它的最终结果不以分数衡量——只有过于不过,也即成功与失败的差别。

  鄙人考的这个高口,全称《上海市英语高级口译岗位资格证书》,是个职业资格认证,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几个知名的翻译资格考试之一。注意,这是个岗位资格证书,所以有了上述的过于不过之分。高口不等于同声传译,几年前官方已经明确表示把同声传译从考试里拿出来。很多人听到口译,最先想到的就是同传。其实口译分好多种,同传只是其中一种。曾经有人说一流口译员应该作同传,但又有人站出来说一流译员应该作交传。我觉得这种争论没多大意义,同传和交传各有特色,前者对反应能力要求高,目的是在第一时间同步把发言人的意思转述给听众,意思达到既可,译语的质量要求不高;而交传则注重准确性,考验速记能力和短时记忆,再有一个小区别:同声传译员都是坐在小屋子里,交替传译员则坐在台上(一般都是这样子的吧,呵呵),想象一下,某个大人物bulabula一阵子,台下听众抬起头看着你,等你把译文讲出来——这就是交传。

  高口考什么?

  考试分为两个阶段,笔试和口试,两次考试加起来,从听力、阅读、翻译、口译方面全面考察考生的英语综合实力。笔试就是做一份卷子,题目结构和一般英语考试貌似差别不大。笔试分Section1、2两卷,都有听力、阅读、翻译三部分,但这三部分的难度很有挑战性,Section2比Section1难,而Section1的难度已经超过《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好几倍(我说的是C类)。S1的听力有spot dictation和听力选择题(这个不难),而SD无论语速还是内容难度都比上面说的竞赛难,只听一遍不说,每个空还要填至少三个单词,有时还是一整句话,阅读没什么好说的(除了文章都是直接选自英美刊物,如TIME、Economist、Guardian,比较不容易看懂),再就是翻译,S1、S2分别是英译汉和汉译英。

  补充一下,S2比S1难在:note-taking and gap-filling,更变态,先不给你题目,只给一张白纸,两三分钟的一篇文章读完,这时候再发题(文章的缩微版,留着空隙),你要根据自己在白纸上记录的笔记来填空。至今想起这部分还是心有余悸,真不是省油的灯啊!还有限时间的听译(像我这种写字慢的很不占便宜),阅读则由选择题改为笔答。其实文本的难度倒在其次,关键是时间限制,高级口译从头到尾考的就是一个速度,笔试里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听力阅读加翻译,口试则更不用说了。

  忽然意识到,人家写高口通过经验的没怎么花笔墨去解释考题的特点,我竟然先费了这些劲来说这个。总之还是方便没接触过的同学也能看懂吧。

  有同学跟我说,高口的笔试就是专八的难度。如果有实力拿到300分中的180分,及格了,可以报名参加口试。及格貌似是个不高的标准,但分数平摊到各个题目上去,就不这么容易了。如果你状态不佳,在每部分题目上都磕磕绊绊,七扣八扣就挂了。

  过了笔试,恭喜,如果你想参加本次的口试,从笔试结束的那一天起,你有一个半月的时间把自己训练成一个交传译员。一个半月,那是怎样的四十五天啊!

  口试绝不是口语(口语只是热身部分),口试以面试形式进行,两位考官(一般是一男一女,我怎么就碰到两个女的呢?),面前两台录音机,一台放题目,另一台录你的声音,供以后有争议的时候参考(一般用不着的吧),两段英语,两段汉语,各一百词/字左右,每段分两小段播放,每段后各有45~55秒暂停时间供口译,你有一张白纸作笔记用,仅此而已。口试能较准确译出80%的内容,就算你合格了。真正的交传可能没这么快的语速,而且也不会规限定如此短的时间,其实言外就是:如果你能挺过口试,进行实战交传问题不大。

  你问我口试的内容是什么?回答是,什么都可能考到。那准备什么呢?什么都要准备。

  再说一遍,笔试相当于专八水平,而能过口试的,大约只占笔试通过者的十分之一。偌大一栋楼作为考场,几乎见不到笑着出来的考生。这就是含金量。

  值得一提的是,高级口译考的是真才实学,所谓考试技巧只占很小的比重,如果你想比较有自信的去参加考试,那么要有相当雄厚的基本功作后盾:词汇起码在8000~10000(熟练掌握),听力达到只要没有生词就一定一遍听懂(这个很现实,因为没有第二次机会),头脑中储备相当数量的翻译句式和规律。说得再玄点,你还必须是一个了解欧美政治、经济、文化,同时又对中国的社会风情、生活百态有深入感知的博学者。

  所以,高级口译不是短期内练成的,一年的时间只是个备考时间,前期大量的知识积累必不可少,比我早半年过高口的武文亮学长,总是谦称自己运气好,弄得我也真有点相信,但后来聊天时,其言谈间透出的知识容量,让我脊柱发麻,实在可怕。

  在我决定向高口进军时,网络上对其恐怖程度的描述让我看了很没自信,在开始啃那些资料时,根本没想过成功通过这回事,但其间的转机,真的不是运气。

  先说说我用的资料们:

  基本教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高级口译教程》、《高级听力教程》、《高级翻译教程》,丛书的另外两本用不着。配套的磁带很贵,还不如下载自制的mp3音频。

  辅助教材:新东方的《中高级口译考试词汇必备》、《高级口译笔试备考精要》、《高级口译口试备考精要》,《历年真题集》。

  再说说说我的起点水平:

  词汇已经远低于六级要求,N长时间没看过英文报纸,听力更是久不打理长满了杂草。唯一的优势在于,我的英式发音渐渐趋于成熟,而且多年嗜好欧美电影,也储备了一些零散的背景知识。

  鉴于基本功严重匮乏,就从基本功练起吧。

  我的计划是这样的:立即开始恶补单词,同时把听力水平能提多高提多高。因为这二者都是要花时间的。我没有时间。我还要学习诊断学、医学影像学(本学期的两大临床桥梁学科),还有一堆杂七杂八的学科事务,我们的生活节律本来就是每天上课后泡在自习室,没有专门的休闲时光,只有珍贵的自习室。怎么办?只能硬从专业里拿出时间了,至于后果,我顾不了那么多。每天早晨课前大约有半个多小时,可以练听力,走在去教室的路上也可以,晚上九点以后开始背单词,其间穿插着做《高级听力教程》的练习,检验听力的效果。

  刚接触笔记这个东西,真是头疼,毫无经验头绪,教材上介绍的那点根本不足指点迷津。一方面听力基本功还未明显提高,另一方面练习题寸步难行。那个叫绝望啊。后来知道一种叫“影子练习”的东东(其实是同声传译的基本练习),就是一边放音频,在滞后半句乃至一句话后同步跟读听过的内容,以求训练短期记忆。由于我用的听力原声是CNN的新闻,所以一开始就在用快语速作影子练习,坚持了一个月后,明显感觉有了自信,至少敢做听译练习了(注意只是敢而已)。很多过来人都说,及早养成属于自己的一套笔记体系很重要,我因为迫于词汇和听力的压力,这期间一直没有专门训练笔记法,也确实没有更多的时间了,呵呵。

  期末到来,暂时放下高口,备战考试。结果,考试全面溃败,最重要的诊断学得分最不体面。寒假来了,据笔试还有四十余天。我知道该做什么。回到家后,愤愤不满于现状,决定发彪改变一下。但家里毕竟是家里,很多人都说假期带书回家根本看不了,这句话绝对是过来人说的,我的硬盘里还装着几部没看的电影,于是一看不可收拾,偶尔看看单词。家母每进房间来,只是摇头。

  那天,当我在妈面前抱怨高口的难度,我如何如何找不到方法,她(头都没抬)只轻蔑的说了一句:“汝未习耳。”

  我忽然醒了,这么长时间以来,我毁在自制力上的事情还不够多吗?而今又到了关口,我难道还想熊一回?自古以来,缺乏自制力者,常遭到无情的嘲弄,有时来自旁观者,有时是命运。不爽是吧!郁闷是吧!对不起,请在自己身上找原因。高口笔试倒数三十五天,我闷骚地把校内状态改成:No vocation, and no destiny

  重新开始吧!清点一下目前的储备:两本单词书已经全部过了一遍,加上期间穿插学点《翻译教程》的内容,多少有了些翻译的固定思维,看着文本(汉译英)能视译个大概,开始有那种感觉了。但是,词汇仍然匮乏,阅读的基本功忽略了(本来应该在平时看些外刊的,在学校实在没这个精力了,还是提醒一下,如果可能,一定要加强阅读,找找看外刊的感觉),最缺憾的是,我连试卷的样子还没见过呢。

  反正是回家了,要空间有空间,要网速有网速,一切安排自己说了算。听力(基本功+模拟练习)、阅读(从网上看《时代周刊》和《经济学人》+模拟练习)、翻译(尽快完成教程的学习,同时做真题),把一天的'时间切成若干块,同步进行。

  早晨起来,拿VOA、CNN、BBC,新闻听力作为基本功练习素材,确实不错,一举多得,既练听力,又了解时事,还扩充背景知识(不像四六级听力那些连篇废话)。我一般是第一遍放松泛听,第二遍进入状态竖起耳朵尽力听懂,同时做着影子练习,然后看原文,查生词。我专门建了个文件夹,专门盛那些我不了解的背景知识(比如石油价格上涨的原因、美国两大党的立场、到底什么是中产阶级等等等等),专门建个word文档,整理文本里的生词和一些称谓(比如基地组织是Al Qaeda,呵呵),知识急剧膨胀。

  有时为了强化短时记忆,做一阵子新闻的听写,从半句开始,再到一句,很困难,也很费时,但提高很快。总之,一上午基本就是在练听力,完了接着做模拟练习,就是那个spot dictation和note-taking and gap-filling,以及听译,全是按规定时间,掌握速度。刚开始的时候,自信又遭受严重打击,我对缩写、符号等笔记法基本元件的运用很生疏,而且凌乱,有时即便记下了也看不出来,总之,这个时候,听力、词汇、记忆力、笔记的水平任何一环有缺陷都没法得分,何况我几项都不行呢。

  外刊内容很深刻,也很难懂,一遍下来不知所云,毕竟缺少感觉,词汇量也不够,更要命的是,人家在文章里的话题是写给本国人看的,很多具有文化特征的调侃和引用我看着根本没感觉,直到上网搜才多少有所启发(所以说平时多看很重要),做题的时候,选择题基本能应付(毕竟一直以来阅读题都是这样的),但正确率不高(看不懂啊),而S2里要把答案写成句子就要命了,弄得我直接不敢做了,先对着答案学习学习再说吧。阅读里的生词我也是整理下来的,用复制粘贴键还是很方便的,这比听力的生词更重要。

  常常这时候再做两篇真题的翻译,因为真题翻译较短,不是很耗精力(听力、阅读的模拟练习由于时间的催促,做完一次是很累的),此时差不多已是华灯初放。晚上拿出《翻译教程》,认真学习。文章不短,仔细分析完一篇后两眼发黑。

  就这样,经过痛苦的适应,笔试的复习节奏慢慢形成,书越翻越旧,《听力教程》已经较为熟悉,《翻译教程》虽然只过了一遍,但还是有不小收获,各类题材的东西心里都有些应对的储备了。两个文档都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攒到了近二十页。听力提高明显,三大新闻听力基本一遍可听懂90%以上,如果做影子练习会减少一点。

  该回学校了,据笔试还有两周。这学期的课程相当令人崩溃:从周一到周五,每天白天七节课,无比均匀,我的高口啊!只能晚上拿出时间继续准备,每天九点以后回宿舍,打开笔记本电脑,继续备考。此时主要精力就在习题上了,目的是保持一个听力和阅读的状态。翻译还是硬功夫,要从根本上加强。

  这个时候,我已经能较熟练的进行各类听力题目,笔记大部分时候状态还是不错的,写下来有个样,看着也舒服。由于不断接触翻译,各方面的词汇逐渐达到了不同程度的熟练。经过一遍又一遍逐渐加速的复习,《1000词》已经几乎完全掌握。

  3月13日晚,出发,目的地,上海。有沈老同学的接应,安顿较为顺利,住在考点东华大学对面的一个Motel268连锁酒店(268元一晚!没办法,只能找到这个价的地方),3月14晚,休息妥当,强化复习,过一遍文档里的单词以及翻译总结的要领。

  3月15日上午,东华大学。

  其实整套题感觉并不好,听力因为紧张,正确率低于平时,而且在NG和听译的笔记时因紧张而凌乱,答题时很多都已经认不出来了。阅读则更失败,时间没掌握好,S1部分勉强应付,S2的笔答则剩一篇完全看不懂,只能在临交卷时胡猜八猜,算是把空给填起来了。(阅读上一直下的功夫不够,是个遗憾),英译汉自我感觉良好,汉译英却让我抓狂了,什么“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信言不美”,半文半古,真是够狠的,我那个叫搜肠刮肚啊!!!最让我受不了的是,据交卷还有十分钟时,右前方已经有一个小哥自信地放下笔,然后悠闲的等着,高人!真是高人啊!

  三个小时完毕,迅速离开,无比愤恨。

  回来之后,越想越玄,这分数减巴减巴很可能就到180以下了,反正覆水难收,眼下除了准备口试外,别的什么也做不了。

  是的,笔试一结束,无论结果如何,只要你还想考这次的口试,那就立即开始准备。这是经验之谈,因为等三个星期之后笔试成绩出来再作定夺的话,已经太晚了。

  那就开始吧。有了准备笔试阶段的储备,按理说在知识容量上应该就是做点补充,但实际上,口试的难度不在于知识储备,而在于你对大量储备的灵活运用能力。明明要求50秒甚至更短的时间作口译,如果你楞是需要一分钟,那就败定了。所以,口试的备考,一方面继续扩充词汇和口译技巧(注意,此处改为口译了),另一方面就是无休止地进行演练,各种题材都要有相当多的涉猎,无论你喜不喜欢,擅不擅长(考到医药卫生类的我就阿弥陀佛了,呵呵),发音的好坏,语速的快慢,笔记的水平,乃至心理素质都成了新的要素。

  备考用的核心是《口译教程》,这是重中之重,其题材之广泛、思路之清晰绝对是权威的,也不排除里面几篇文章是笔译风格的,像散文。有人说必须把《教程》全背下来,这是基本功;也有通过者说熟悉重点的句式就可以,我是觉得这取决于每个人在这方面的思维方式,有人是在大量储备成段的文本后才有所悟,也有人是触类旁通,喜欢不断联系(我偏向于这一种),但《教程》的重要性是没有人质疑的(每年的考题里还有一小段直接取自这本书呢,明白了吧)。说白了,即便你背不下来,也必须对这本书非常熟悉,除了笔记法之外,这本书全都囊括了。

  我在一开始的步伐有点慢,可能是笔试太消耗我了,有点思维疲劳,但还是同时进行着教程和新东方的那本书。最开始的模拟演练又是伤自信心的时候,几篇踉踉跄跄的下来,我已经感受到为什么人们抱怨口试如此之难了,当音频放完一段,“叮!” 一声,此时大脑和嘴巴就要立即开始协调高速运转了,这里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一个单词、一次口误、一点漏听,或者没作好笔记,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解决的途径只有一个:练!

  笔试成绩如期出水——205.5分,通过了。此时还获知老校的那位方贤弟也参加此次笔试并通过了,于是相约一同去口试。

【英语高级口译考试经验谈】相关文章:

高级口译考试辅导的例题03-05

商务英语BEC考试高级听力备考经验谈01-11

高级口译笔试经验06-21

关于办理英语高级口译资格证书的通知12-29

高级口译笔试高分经验12-30

英语考试口译阅读破解攻略02-16

商务英语高级考试真题02-24

剑桥商务英语高级考试习题02-13

英语口译中的演讲技巧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