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一个历史系小硕这样求职:屡败屡战再接再厉
本人是南京大学小硕,学的专业也很冷———历史系专门史(国际关系史)。记得曾经有人在学校的BBS上问专门史专业的毕业生找工作怎么样,我决定将自己的经历写下来,算不上典型,但至少是个案吧。
去年10月,国家某部委来学校招人,自此,我的求职序幕就拉开了。一直到今年3月初,总算是尘埃落定。期间整整4个月。
说实话,虽说升入三年级后也知道该找工作了,但心里总没有太在意。偶尔在宿舍里谈论起毕业后做什么工作,好像大家都信心十足,对很多工作都不屑一顾,说起来,都是“这种工作你也做啊?”“那么点工资我宁愿自己一个人打工”———一副不知天高地厚的语气。 【您现在阅读的文章来自“中国人才指南网”,请记住我们的永久域名:www.cnrencai.com 】
国家某部委今年来得比较早,据说是与其他部委(外经贸部、外交部等特殊部门)争夺人才。招聘的领导没有来系里,而是直接在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招聘了一天。大概是星期六晚上,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了这个消息,并说该部委的人星期一要到系里。星期天,我匆忙做了一份简历———后来证明我的这一举动是正确的,班里的其他人在星期一接到通知时完全措手不及,绝大多数人都没有简历,空着手就到系里了。相比之下,我则是有备而来,所以给招聘者的印象也就深刻些。后来,两个招聘的领导还专门让我去他们住的宾馆谈了一下。
之后是江苏省某省属机关、南京市某市属机关来学校招聘。因为有了应聘国家某部委的经历,所以简历已修正得完美一点了,心里底气也足了些。后来江苏某省属机关通知我面试,并发给我表格让我参加考试。可惜的是,今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和江苏省公务员考试是同一天,最后我还是选择了国家某部委,参加了国家公务员考试。这期间,我陆续参加了南京的几场招聘会,作为历史系这种冷门专业的毕业生,其间滋味一言难尽。
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JOB网页不断有新的招聘信息。我按地址寄了几份简历,还参加了一场广州日报集团的招聘会。广州日报的招聘程序相对简单一些,就是递上你的简历,然后当场半小时(也可能是一小时)写一篇文章,题目是“大学期间你感到最困难的事”,写完交上就等通知吧。听同学讲,南方日报则根据简历要初选,然后再是笔试,据说题目还比较难,题量大,科目是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等。
后来,我通过了广州日报集团的初试,但面试没通过,我感觉虽败犹荣,能通过初试对我而言已是意外的收获。曾经在北大BBS上看到有人问南方日报和广州日报哪个更好一些,南方日报的考试虽然我没有参加,但根据自己广州日报面试的经历和同学讲的南方日报的面试经历,我自己还是觉得广州日报更好一些,至少面试对你很尊重(广州日报是一对一的面试,大约半小时左右;南方日报是一对多,十几人坐一圈让每人自我介绍就完了)。当然这纯属我个人看法,毕竟我连南方日报的面试资格都没取得。
12月14日,我去了上海——这是我第一次去上海,是求职的第一次,也是我长这么大的第一次。不过,从那时到现在我已来往上海六次了——都是为了求职。第一次去上海是为了参加上海的公务员考试,顺带参加了12月15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的一个毕业生招聘会。坐公交、乘地铁,花十块钱买了门票和招聘信息材料,进门后挤来挤去,最后只投了一份简历,惟一投出的这份简历后来也无消息。
12月16日,我参加了上海的公务员考试。上午考完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后感觉一塌糊涂,题量太大(比国家公务员考试多了30个题),心想肯定没有什么希望了,但还是坚持把下午的申论考完。申论感觉考得还可以。考完试当天就赶回了南京,心里失落的很,但还是安慰自己:“权当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一次模拟考试了,12月21日还有一次机会!”
接下来的一周我忙得脚打后脑勺。从上海回到学校后,星期一,我参加了南京农业大学招聘辅导员的笔试,星期四又第二次去了上海参加一个面试,当天回到南京,第二天参加南京农业大学的面试———这是我参加的最最正规的第一次面试,虽然前面有过几次面试,但都是简单地面对面随便聊聊。这次面试对我是一个很大的锻炼,我自己感觉发挥的还不错。星期六,我参加了国家公务员考试,考完后也没有多少把握,但比上海考试的感觉略好一些。考完试的当晚就与班里的其他两个同学一起乘火车去了北京。国家某部委通知说两天后也就是星期一要面试。这一周我忙得团团转,有几个面试通知因为时间冲突只好放弃了。
到了北京后,刚好遇上北京几年来罕见的一场大雪。在国家某部委招待所里住下,第二天上午参加了国家某部委的笔试,13个题目任选一个,3个小时。我选的是布什主义评价,很俗的题目,写完也没太大感觉。事后才知道自己只得了一个“良”,这也就决定了我这次面试的失败,因为后来隔天的面试其实是在赶时间,三十几个人一上午,每人也就面试3分钟左右,而且问的问题也是很简单的———自我介绍一下,再是结合简历提两个问题,诸如你为什么想来这里工作等———这能看出一个人的水平?
当天下午就知道了结果,尽管面试后我没什么感觉,我也告诉自己一定要抱最坏的打算,但经过几次选择,跑了这么远的路我当然还是希望能够通过。可现实还是重重地打击了我一下,我被淘汰了!我现在还记得,当时刚接手机时心里紧张得要命,心跳急剧加速,听到对方委婉地告诉我“你很优秀,但由于名额有限……”,随后我的心一沉,脑子在一瞬间一片空白。晚上,回我住的地方,刚坐下一会儿,忍了一天的眼泪实在忍不住流了出来……这是我找工作以来的第一次流泪,也是最后一次。北京就这么轻描淡写地把我拒绝了。
从北京回到南京后,打电话问南京农业大学,对方告知说录取名单里没有我,又打电话给其他几个前几日说等消息的单位,比如青岛海洋大学、杭州商学院等,竟连连碰壁,那几天心情简直郁闷透了。
郁闷归郁闷,工作还是要继续找的,继续和几个室友一起上网查信息———各高校就业网、各省市人事人才信息网……继续复印、邮寄简历。然后又第三次去了上海———在2003年元旦过后的第一个周。
寒假我没有回家,一来太晚了,火车票不好买,其实这更多地是个借口,真正的原因是工作没找到,总感觉回家“无颜见江东父老”,毕业论文也还没有一点头绪,索性在学校里呆着。
大概是正月初十,我去杭州体检。为了省钱,买的是慢车车票,而且没有座位。在火车上站了8个多小时,一路上站都没地方站,好不容易熬到凌晨近5时下火车。一下火车两腿发软,头重脚轻,还好时间尚早,晃晃悠悠地进了候车室,一坐下就睡了过去。被冻醒时已是近7时,连忙坐公交车去杭州市中医院。结果还是预料中的被淘汰———面试加笔试成绩的前六名可以参加体检,取前三名,而我排第六名。但我还是来了———明知不会有希望。
也许是上天可怜,本学期开学后,我的工作终于有了眉目,在跑了第四次、第五次上海之后,总算签了上海的一所规模不大的学校做学生工作。陆续也有其他消息:南京农业大学又愿意接收我;山东省一家省属单位要到学校考查我;杭州那家不接受我的单位把我推荐到同一级别的另一单位去了。
最后我想说一下几点求职感悟:
第一,现在有很多人反对扩招,我想说的是,扩招也许会有很多问题,但不扩招更没有出路。其实很多人找到的工作与专业并没有多大关系,高等教育除了给受教育者提供知识的培养之外,还有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的熏陶。而后者相比之下更为重要。高知识、高能力、高人格的人才现在还是供不应求。因此,学生在上大学时除了学知识之外,更要重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第二,求职过程中,信息是很重要的,其实也不仅是求职,无论做什么,信息都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后来我可以多次参加不同单位的面试,首先因为我掌握了信息。如何获取信息当然是关键,很感谢南大,不仅宿舍里可以上网,而且都是免费的,也非常感谢我的室友们,他们发现了什么好的招聘信息都主动让我分享。
第三,给自己信心,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受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也许会不止一次。郁闷、埋怨、牢骚是会有的,但都无济于事。自己可以选择的只能是屡败屡战,总结教训,吸取经验,再接再厉。我很喜欢那句话,“不管怎样,试一试,不试连个失败的机会都没有!”
http://www.cnren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