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的实验报告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化学的实验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化学的实验报告1
实验一:酸碱中和滴定
实验目的:
1.了解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学习酸碱中和滴定法的基本操作和原理;
3.掌握常见酸和碱的浓度计算方法。
实验原理:
酸和碱是化学反应中最常见的两种物质,它们在水中溶解时会释放出H+和OH-离子,称为酸性氢离子和碱性氢氧根离子。
当酸和碱按摩尔比配合时,它们会中和,生成水和相应的盐:
H+ + OH- → H2O
为了检测酸和碱的浓度,可以使用酸碱滴定法。滴定操作是基于酸和碱反应中的等值点,当酸和碱物质按正确的摩尔配比加入后,pH值将在特定范围内变化,因此可以计算出酸和碱物质的浓度。
实验步骤:
1.取一定体积的酸溶液,转移至滴定瓶中;
2.加入几滴表现剂,常见的是酚酞和甲基橙;
3.记录红色或橙色溶液下降的滴数;
4.重复以上步骤以获得数据的一致性;
5.反复滴加碱溶液,直到颜色指示器发生显著变化;
6.记录耗费的碱溶液体积;
7.根据滴定过程计算出酸溶液的摩尔浓度。
实验结果:
样品:HCl
转移酸溶液V1 = 25 mL
NaOH溶液浓度:c(NaOH) = 0.1000 mol/L
第一次滴定:
乙酸:滴加NaOH 11.20 mL,浓度为0.1000 mol/L
硫酸:滴加NaOH 31.10 mL,浓度为0.1000 mol/L
盐酸:滴加NaOH 21.10 mL,浓度为0.1000 mol/L
平均值:21.47 mL
实验二:固体试样的定性分析
实验目的:
1.使用滤纸检测离子的存在,了解离子检测的基本原理;
2.通过强酸和强碱,学习如何根据化学反应进行离子检测;
3.加深对化学键的理解,学习离子的`物理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
1.将试样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和稀硝酸;
2.加热并观察产生气体的性质;
3.用滤纸检测氧离子、氯离子和硝酸盐离子;
4.用滤纸检测铁离子和钡离子;
5.用滤纸检测硫酸盐离子。
实验结果:
样品:不知名实验试样
试管中加入的稀盐酸和稀硝酸
1.反应产生气体,表明存在碳酸盐;
2.用滤纸检测:氧离子和硝酸盐离子呈现出红色,说明存在铁离子;
3.用滤纸检测:无法检测到钡离子。
实验三:电解水
实验目的:
1.知道电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2.使用电位计测量电位和电动势;
3.了解电解质的性质。
实验步骤:
1.将两个电极(铂和银)站立于水中,每个电极与电导计相连;
2.水在两个极之间导电;
3.记录电导计测得的电势(电势差)。
实验结果:
铂电极的电位为0.70 V
银电极的电位为0.80 V
总电势差为1.50 V
实验结论:
电解水的电导率来源于离子的运动,它们是水分解生成H+和OH-离子时的中间产物。根据电位差,我们可以确定反应的热力学方向和电位。对于电解水,我们得到了电动势的空间位置,因此我们可以使用相似的方法确定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性质。
化学的实验报告2
实验名称:
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探究
实验日期:
20xx年xx月xx日
实验指导教师:
xx教授
实验目的:
1.探究并掌握不同氧化态氮的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试验并比较磷酸盐的酸碱性和溶解性。
3.了解硅酸盐的主要性质及制备过程。
实验原理:
1.氮族元素化合物性质:氮元素具有多种氧化态,包括—3、+1、+2、+3、+4、+5等,其化合物如铵盐、硝酸盐等在加热条件下易发生分解反应,且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2.磷酸盐性质:磷酸盐在水中能够水解,表现出不同的酸碱性。此外,焦磷酸根离子具有配位性,能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
3.硅酸盐性质:硅酸盐与酸反应能生成硅酸胶体,这是硅酸盐的一个重要化学性质。
实验仪器与试剂:
仪器:酒精灯、蒸发皿、试管、烧杯、表面皿、pH试纸、水浴锅等。
试剂:(NH4)2SO4、(NH4)2Cr2O7、NaNO2、H2SO4、KI、KMnO4、Zn片、浓硝酸、稀硝酸、Na3PO4、Na2HPO4、NaH2PO4、AgNO3、CaCl2、CuSO4、焦磷酸钠溶液、Na2SiO3、HCl等。
实验操作步骤:
1.铵盐的热分解:
取少量(NH4)2SO4和(NH4)2Cr2O7置于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并记录现象。
2.硝酸盐的反应:
将NaNO2与H2SO4混合,观察气体生成及颜色变化。
将KI与H2SO4及NaNO2混合,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使用KMnO4与NaNO2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3.硝酸与金属的反应:
分别将锌片与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观察气体生成及反应剧烈程度。
4.磷酸盐的酸碱性和溶解性:
使用pH试纸测定Na3PO4、Na2HPO4、NaH2PO4溶液的pH值。
将上述磷酸盐溶液分别与AgNO3和CaCl2反应,观察沉淀生成情况。
5.硅酸水凝胶的制备:
将Na2SiO3溶液与HCl溶液混合,观察胶体生成情况。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1.铵盐的热分解:观察到白色固体逐渐分解,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试管壁上有白色附着物生成,为NH4Cl的结晶。
2.硝酸盐的.反应:NaNO2与H2SO4反应生成无色气体,随后气体渐变为红棕色;KI与H2SO4及NaNO2混合后溶液变为棕色;KMnO4与NaNO2反应后溶液紫红色褪去。
3.硝酸与金属的反应:锌片与浓硝酸反应剧烈,生成红棕色气体;与稀硝酸反应相对较慢,生成无色气体。
4.磷酸盐的酸碱性和溶解性:Na3PO4呈强碱性,Na2HPO4呈弱碱性,NaH2PO4呈弱酸性;磷酸盐与AgNO3和CaCl2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
5.硅酸水凝胶的制备:Na2SiO3与HCl反应生成透明的胶体,处于半凝固状态。
结果讨论与误差分析:
1.铵盐分解: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一致,说明铵盐在加热条件下易分解生成氨气和相应的酸。
2.硝酸盐反应:实验中观察到的气体颜色变化与理论相符,但需注意实验中可能存在气体扩散不完全导致的颜色变化差异。
3.硝酸与金属反应:不同浓度的硝酸与金属反应产物不同,浓硝酸表现出更强的氧化性。实验中应注意控制反应条件,避免剧烈反应带来的安全隐患。
4.磷酸盐性质:实验结果验证了磷酸盐的不同酸碱性及溶解性,但需注意实验条件对结果的影响,如溶液浓度、温度等。
5.硅酸水凝胶制备:实验成功制备了硅酸水凝胶,但需注意胶体生成过程中的搅拌速度和反应时间对胶体质量的影响。
化学的实验报告3
一、前言
现有制造电池、蓄电池的原理是电化学反应。电极是不同种元素、不同种化合物构成,产生电流不需要磁场的参与。
目前有磁性材料作电极的铁镍蓄电池(注1),但铁镍蓄电池放电时没有外加磁场的参与。
通过数次实验证明,在磁场中是可以发生电化学反应的。本实验报告是研究电化学反应发生在磁场中,电极是用同种元素、同种化合物。
《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不同于燃料电池、磁流体发电。
二、实验方法和观察结果
1、所用器材及材料
(1):长方形塑料容器一个。约长100毫米、宽40毫米、高50毫米。
(2):磁体一块,上面有一根棉线,棉线是作为挂在墙上的钉子上用。还有铁氧体磁体30*23毫米二块、稀土磁体12*5毫米二块、稀土磁体18*5毫米一块。
(3):塑料瓶一个,内装硫酸亚铁,分析纯。
(4):铁片两片。(对铁片要进行除锈处理,用砂纸除锈、或用刀片除锈、或用酸清洗。)用的罐头铁皮,长110毫米、宽20毫米。表面用砂纸处理。
2、电流表,0至200微安。
用微安表,由于要让指针能向左右移动,用表头上的调0螺丝将指针向右的方向调节一定位置。即通电前指针在50微安的位置作为0,或者不调节。
3、"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是直流电源,本实验由于要使用电流表,一般的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是按照电流流动方向来设计的,(也有随电流流动方向改变,电流表指针可以左右偏转的电流表。本实验报告示意图就是画的随电流流动方向改变,电流表指针可以向左或向右偏转的电流表)。因此本演示所讲的是电流流动方向,电流由"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的正极流向"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的负极,通过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可以判断出"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的正极、负极。
4、手拿磁体,靠近塑料瓶,明显感到有吸引力,这是由于塑料瓶中装了硫酸亚铁,说明硫酸亚铁是铁磁性物质。
5、将塑料瓶中的硫酸亚铁倒一些在纸上,压碎硫酸亚铁晶体,用磁体靠近硫酸亚铁,这时有一部分硫酸亚铁被吸引在磁体上,进一步说明硫酸亚铁是铁磁性物质。
6、将磁体用棉线挂在墙上一个钉子上让磁体悬空垂直不动,用装有硫酸亚铁的塑料瓶靠近磁体,当还未接触到悬空磁体时,可以看到悬空磁体已开始运动,此事更进一步说明硫酸亚铁是铁磁性物质。(注:用另一个塑料瓶装入硫酸亚铁饱和溶液产生的现象同样)
7、通过步骤4、5、6我们得到这样的共识,硫酸亚铁是铁磁性物质。
8、将塑料瓶中的硫酸亚铁适量倒在烧杯中,加入蒸溜水溶解硫酸亚铁。可以用饱和的硫酸亚铁溶液,然后倒入一个长方形的塑料容器中。实验是用的饱和硫酸亚铁溶液。装入长方形容器中的液面高度为40毫米。
9、将铁片分别放在塑料容器中的硫酸亚铁溶液两端中,但要留大部分在溶液之上,以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由于两个电极是用的同种金属铁,没有电流的产生。
10、然后,在塑料容器的外面,将铁氧体磁体放在某一片铁片的附近,让此铁片处在磁埸中。用电流表测量两片铁片之间的电流,可以看到有电流的产生。(如果用单方向移动的电流表,注意电流表的正极应接在放磁体的那一端),测量出电流强度为70微安。为什么同种金属作电极在酸、碱、盐溶液中有电流的产生?电位差是怎样形成的?我是这样看这个问题的:由于某一片铁片处在磁埸中,此铁片也就成为磁体,因此,在此铁片的表面吸引了大量的带正电荷的铁离子,而在另一片铁片的表面的带正电荷的铁离子的数量少于处在磁埸中的铁片的带正电荷的铁离子数量,这两片铁片之间有电位差的存在,当用导线接通时,电流由铁离子多的这一端流向铁离子少的那一端,(电子由铁离子少的那一端铁片即电源的负极流向铁离子多的那一端铁片即电源的正极)这样就有电流产生。可以用化学上氧化-还原反应定律来看这个问题。处在磁埸这一端的铁片的表面由于有大量带正电荷的铁离子聚集在表面,而没有处在磁埸的那一端的铁片的表面的带正电荷的铁离子数量没有处在磁埸中的一端多,当接通电路后,处在磁埸这一端的铁片表面上的.铁离子得到电子(还原)变为铁原子沉淀在铁片表面,而没有处在磁埸那一端的铁片失去电子(氧化)变为铁离子进入硫酸亚铁溶液中。因为在外接的电流表显示,有电流的流动,可以证明有电子的转移,而电子流动方向是由电源的负极流向电源的正极,负极铁片上铁原子失去电子后,就变成了铁离子,进入了硫酸亚铁溶液中。下图所示。
11、确定"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的正、负极,确认正极是处在磁体的位置这一端。这是通过电流表指针移动方向来确定的。
12、改变电流表指针移动方向的实验,移动铁氧体磁体实验,将第10步骤中的磁体从某一片上移开(某一片铁片可以退磁处理,如放在交变磁埸中退磁,产生的电流要大一些)然后放到另一片铁片附近,同样有电流的产生,注意这时正极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电流表的指针移动方向产生了变化。
如果用稀土磁体,由于产生的电流强度较大,电流表就没有必要调整0为50毫安处。而用改变接线的方式来让电流表移动。
改变磁体位置:如果用磁体直接吸引铁片电极没有浸在液体中的部份的方式来改变磁体位置,铁片电极不退磁处理也行。
下图所示磁体位置改变,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改变。证明电流流动方向改变,《磁场中电化学反应》成立。电流流动方向说明了磁体在电极的正极位置。
三、实验结果讨论
此演示实验产生的电流是微不足道的,我认为此演示的重点不在于产生电流的强度的大小,而重点是演示出产生电流流动的方向随磁体的位置变动而发生方向性的改变,这就是说此电源的正极是随磁体在电源的那一极而正极就在磁体的那一极。因此,可以证明,"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是成立的,此电化学反应是随磁体位置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可逆的电化学反应。请特别注意"可逆"二字,这是本物理现象的重点所在。
通过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证实:物理学上原电池的定律在恒定磁场中是不适用的(原电池两极是用不同种金属,而本实验两极是用相同的金属)。
通过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证实:物理学上的洛仑兹力(洛伦兹力)定律应修正,洛仑兹力对磁性运动电荷是吸引力,而不是偏转力。并且洛仑兹力要做功。
通过实验证实,产生电流与磁场有关,电流流流动的方向与磁体的位置有关。电极的两极是用的同种金属,当负极消耗后又补充到正极,由于两极是同种金属,所以总体来说,电极没有发生消耗。这是与以往的电池的区别所在。而且,正极与负极可以随磁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这也是与以往的电池区别所在。
《磁场中电化学反应》电源的正极与负极可以循环使用。
产生的电能大小所用的计算公式应是法拉弟电解定律,法拉第电解第一定律指出,在电解过程中,电极上析出产物的质量,和电解中通入电流的量成正比,法拉第电解第二定律指出:各电极上析出产物的量,与各该物质的当量成正比。法拉第常数是1克当量的任何物质产生(或所需)的电量为96493库仑。而移动磁体或移动电极所消耗的功应等于移动磁体或移动电极所用的力乘以移动磁体或移动电极的距离。
四、进一步实验的方向
1、在多大的铁片面积下,产生多大的电流?具体数字还要进一步实验,从目前实验来看,铁片面积及磁场强度大的条件下,产生的电流强度大。如铁片浸入硫酸亚铁溶液20毫米时要比浸入10毫米时的电流强度大。
2、产生电流与磁场有关,还要作进一步的定量实验及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如用稀土磁体比铁氧体磁体的电流强度大,在实验中,最大电流强度为200微安。可以超过200微安,由于电流表有限,没有让实验电流超过200微安。
3、产生的电流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A-T(电流-时间),还要通过进一步实验画出。
4、电解液的浓度及用什么样电解液较好?还需进一步实验。
五、新学科
由于《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在书本及因特网上查不到现成的资料,可以说是一门新学科,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此文起抛砖引玉之用。我希望与有识之士共同进行进一步的实验。
我的观点是,一项新实验,需要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不同的地点重复实验成功才行。
参考文献
注1、《蓄电池的使用和维护》一书中讲到碱性铁镍蓄电池的内容。
1979年北京第2版,统一书号:15045总20xx-有514湖南省邮电管理局《蓄电池的使用和维护》编写组,人民邮电出版社
作者:重庆桐君阁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刘武青&
化学的实验报告4
实验目的:
结晶出最伟大的心灵
实验材料以及步骤:
一、材料:
酒精灯、玻璃棒、烧杯、铁架台;乐于助人的心灵、贪生怕死的灵魂、同甘共苦的心灵。
二、步骤:
1、溶解(选择的前提)
将上述材料加入到烧杯中并用水溶解,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生活的启示:生活中我们在进行着一次次的选择,用我们的头脑溶解这些材料,我们以此来判断选择。
2、过滤(选择的途径)
用玻璃棒引流,把上面的溶液经玻璃棒引流到另备的烧杯中,滤去杂质后会发现:材料中的“贪生怕死的灵魂”最先被淘汰。
生活的启示:生活中,我们中的一些人经不住社会上生与死的考验,最先被淘汰的便是那些贪生怕死的人,终于,这些人失去了自己本应有的职业,失去了自己早年崇高的理想。
那么,让我们接着看一下什么才是人生最伟大的灵魂。
3、蒸发(结晶的前提)
把上述溶液注入到蒸发器皿,垫上石棉网,小心用酒精灯加热,随着水分的散失,溶液变得混浊,一个伟大的结果将要出现。
生活的启示:经历了生活的种种磨难,一场伟大的革命将要爆发,那就是:谁才是真正的最伟大的'心灵将要出台。
4、结晶(实验之目的)
把发热的蒸发器皿取下来,待余热把水分蒸发光,我们看到的是晶莹的固体——乐于助人的心灵与同甘共苦的心灵。
生活的启示:经历社会的选择,最后胜利的是拥有乐于助人心灵的人。
我们努力在改变着我们的命运,拥有一把无所不摧的剑是重要的;而今日我们终于得到了这把金光闪闪的剑——乐于助人的心灵。
让我们用这把剑创造生活、创造未来。
化学的实验报告5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温度的关系,以及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实验原理:
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溶质的最大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在温度变化的情况下,溶液中的溶质溶解度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通过绘制溶解度曲线,可以有效地探究温度变化对于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的影响。
实验步骤:
1、准备试剂和仪器
2、将标准试管加入一定量的饱和溶液
3、在恒定温度下观察溶解度的变化
4、利用数据软件处理数据,绘制出溶解度曲线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可以绘制出溶解度曲线,得到下述结论:
1、在恒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随着溶解时间的增加而改变。
2、随着温度的升高,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
实验结论:
本次实验通过观察测量和数据处理,探究了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变化的关系。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得到的溶解度曲线反映出在恒定温度下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同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也会逐渐降低。这也验证了我们在化学课上学习的溶解度与温度变化的原理,同时对于实际生活中的溶液制备和处理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实验注意事项:
1、在实验过程中要确保试剂和仪器的`洁净,不要有杂质干扰实验结果。
2、在调节温度时要逐渐升温,防止温度变化过快引起的不均匀现象。
3、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环境的安全,避免热液喷溅造成的伤害。
4、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仪器和试剂,确保实验环境的整洁与安全。
总结:
本次实验围绕着化学中溶解度与温度变化的原理展开,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出了质量分数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溶解度曲线的规律。同时实验过程中也强调了安全与环保的问题,对于日后的实验操作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化学的实验报告6
实验题目:溴乙烷的合成
实验目的:
1、学习从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
2、巩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
实验原理:
主要的副反应:
反应装置示意图:
(注:在此画上合成的装置图)
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
实验步骤
现象记录
1、加料:
将9.0ml水加入100ml圆底烧瓶,在冷却和不断振荡下,慢慢地加入19.0ml浓硫酸。冷至室温后,再加入10ml95%乙醇,然后在搅拌下加入13.0g研细的溴化钠,再投入2-3粒沸石。
放热,烧瓶烫手。
2、装配装置,反应:
装配好蒸馏装置。为防止产品挥发损失,在接受器中加入5ml40%nahso3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具小咀)的末端刚好浸没在接受器的水溶液中。用小火加热石棉网上的烧瓶,瓶中物质开始冒泡,控制火焰大小,使油状物质逐渐蒸馏出去,约30分钟后慢慢加大火焰,直到无油滴蒸出为止。
加热开始,瓶中出现白雾状hbr。稍后,瓶中白雾状hbr增多。瓶中原来不溶的固体逐渐溶解,因溴的生成,溶液呈橙黄色。
3、产物粗分:
将接受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后,将下层的粗制溴乙烷放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将锥形瓶浸于冰水浴中冷却,逐滴往瓶中加入浓硫酸,同时振荡,直到溴乙烷变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层分出(约需4ml浓硫酸)。用干燥的分液漏斗仔细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层,将溴乙烷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ml蒸馏瓶中。
接受器中液体为浑浊液。分离后的溴乙烷层为澄清液。
4、溴乙烷的精制
配蒸馏装置,加2-3粒沸石,用水浴加热,蒸馏溴乙烷。收集37-40℃的馏分。收集产品的接受器要用冰水浴冷却。无色液体,样品+瓶重=30.3g,其中,瓶重20.5g,样品重9.8g。
5、计算产率。
理论产量:0.126×109=13.7g
产率:9.8/13、7=71.5%
结果与讨论:
(1)溶液中的橙黄色可能为副产物中的溴引起。
(2)最后一步蒸馏溴乙烷时,温度偏高,致使溴乙烷逸失,产量因而偏低,以后实验应严格操作。
化学实验报告篇实验名称
用实验证明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
实验目的`
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含量越高
一、实验器材:
药品水槽、集气瓶(250ml)两个、玻片两片、饮料管(或玻璃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水,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二、实验步骤
1.检查仪器、药品。
2.做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各项准备工作。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大于空
3.用饮料管向集气瓶中吹气,用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排水法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小于空气中体,用玻璃片盖好
4.将另一集气瓶放置在桌面上,用玻璃片盖好。
5.用燃烧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内。
6.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实验结果。
7.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化学的实验报告7
实验名称:
排水集气法。
实验原理:
氧气的'不易容于水。
仪器药品:
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导气管,试管,集气瓶,酒精灯,水槽。
实验步骤:
①检————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装————装入药品,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
③夹————用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并使管口略向下倾斜,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
④点————点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排出管内空气。
⑤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⑥取————将导管从水槽内取出。
⑦灭————熄灭酒精灯。
实验名称:
排空气法。
实验原理: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仪器药品:
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导气管,集气瓶,试管。
实验步骤:
把集气瓶口向上放置,然后把通气体的导管放入瓶中,此时还要在瓶口盖上毛玻璃片,当收集满的时候把导管拿去,然后盖好毛玻璃片即可。
化学的实验报告8
一、实验目的
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盐酸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
溶液)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
二、实验原理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的酸(或碱)溶液跟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溶液的浓度。计算公式:c(NaOH)?
c(HCl)?V(HCl)c(NaOH)?V(NaOH)
或c(HCl)?。
V(NaOH)V(HCl)
三、实验用品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0、1000mol/L盐酸(标准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液)、酚酞(变色范围8、2~10)
1、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
2、酸碱中和滴定选用酚酞作指示剂,但其滴定终点的变色点并不是pH=7,这样对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有没有影响?
3、滴定管和量筒读数时有什么区别?
四、数据记录与处理
五、问题讨论
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是什么?
化学的实验报告9
一、实验题目:
固态酒精的制取
二、实验目的:
通过化学方法实现酒精的固化,便于携带使用
三、实验原理:
固体酒精即让酒精从液体变成固体,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其主要成分仍是酒精,化学性质不变.其原理为:用一种可凝固的物质来承载酒精,包容其中,使其具有一定形状和硬度.硬脂酸与氢氧化钠混合后将发生下列反应: CHCOOH+NaOH → 1735
CHCOONa+HO 17352
四、实验仪器试剂:
250ml烧杯三个1000ml烧杯一个蒸馏水热水硬脂酸氢氧化钠乙醇模版
五、实验操作:
1.在一个容器中先装入75g水,加热至60℃至80℃,加入125g酒精,再加入90g硬脂酸,搅拌均匀。
2.在另一个容器中加入75g水,加入20g氢氧化钠溶解,将配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盛有酒精、硬脂酸和石蜡混合物的容器,再加入125g酒精,搅拌,趁热灌入成形的模具中,冷却后即可得固体酒精燃料。
六、讨论:
1、不同固化剂制得的固体霜精的比较:
以醋酸钙为固化剂操作温度较低,在40~50 C即可.但制得的固体酒精放置后易软化变形,最终变成糊状物.因此储存性能较差.不宜久置。
以硝化纤维为固化剂操作温度也在4O~50 c,但尚需用乙酸乙酯和丙酮溶解硝化纤维.致使成本提高.制得的固体酒精燃烧时可能发生爆炸,故安全性较差。
以乙基羧基乙基纤维素为固化剂虽制备工艺并不复杂,但该固化剂来源困难,价格较高,不易推广使用。
使用硬脂酸和氢氧化钠作固化剂原料来源丰富,成本较低,且产品性能优良。
2加料方式的影晌:
(1)将氢氧化钠同时加入酒精中.然后加热搅拌.这种加料方式较为简单,但由于固化的酒精包在固体硬脂酸和固体氢氧化钠的周围,阻止了两种固体的溶解的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因而延长了反应时间和增加了能耗。
(2)将硬脂酸在酒精中加热溶解,再加入固体氢氧化钠,因先后两次加热溶解,较为复杂耗时,且反应完全,生产周期较长。
(3)将硬脂酸和氢氧化钠分别在两份酒精中加热溶解,然后趁热混合,这样反应所用的时间较短,而且产品的质量也较好.3 、温度的影响:见下表:
可见在温度很低时由于硬脂酸不能完全溶解,因此无法制得固体酒精;在30度时硬脂酸可以溶解,但需要较长的时间.且两液混合后立刻生成固体酒精,由于固化速度太快,致使生成的.产品均匀性差;在6O度时,两液混合后并不立该产生固化,因此可以使溶液混合的非常均匀,混合后在自然冷却的过程中,酒精不断地固化,最后得到均匀一致的固体酒精;虽然在70度时所制得的产品外观亦很好,但该温度接近酒精溶液的沸点.酒精挥发速度太快,因此不宜选用该温度。因此,一般选用60度为固化温度。
4 、硬脂酸与NaOH配比的影响:
从表中数据不难看出.随着NaOH比例的增加燃烧残渣量也不断增大.因此,NaOH的量不宜过量很多.我们取3:0.46也就是硬脂酸:NaOH为6.5:1,这时酒精的凝固程度较好.产品透明度高,燃烧残渣少,燃烧热值高。
5 、硬脂酸加入量的影响:
硬脂酸加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固体酒精的凝固性能.硬脂酸的添加量对酒精凝固性能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表,且可以看出,在硬脂酸含量达到6.5以上时,就可以使制成的固体酒精在燃烧时仍然保持固体状态.这样大大提高了固体酒精在使用时的安全性,同时可以降低成本。
6、火焰颜色的影响:
酒精在燃烧时火焰基本无色,而固体酒精由于加人了NaOH,钠离子的存在使燃烧时的火焰为黄色。若加入铜离子,燃烧时火焰变为蓝色。因此添加不同离子到固体酒精中去得到不同颜色的火焰。
化学的实验报告10
无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规律以及它们的性质、结构和应用。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知识的必要手段。本文将介绍大一无机化学实验报告大全,希望对学习无机化学的同学有所帮助。
1. 碳酸盐的鉴定实验报告
本实验是通过观察和鉴定碳酸盐溶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来确定其化学成分。通过使用盐酸、硫酸、氯化钡、氯化铵等试剂,可以得到不同的沉淀和反应,从而鉴定出具体的物质。
2. 化学计量实验报告
本实验是通过测量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质量变化的实验,确定化学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实验中使用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根据反应过程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比例求得化学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
3.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
本实验是通过滴定法测定化学物质的浓度并计算化学反应的量。实验使用醋酸和氢氧化钠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在滴定中使用了酚酞指示剂,通过记录滴定过程中的体积等数据计算反应的物质浓度和化学反应的量。
4. 离子反应实验报告
本实验通过溶液中阴离子与阳离子的反应,加深对离子反应的`认识。实验使用了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钡、氯化铵等化学试剂,根据溶液中阴离子与阳离子的反应结果,确定溶液中的化学成分。
5. 气体制备实验报告
本实验是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制备气体。实验中使用了氢氧化钠和醋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气体,并通过实验室的设备和操作掌握了制备气体的方法和技巧。
6. 在线电解实验报告
本实验是通过在线电解的方式将化学反应直接转化为电能,进而产生化学的变化。在实验中使用了两个不同的电极,将电解质溶液与电极连接并通电,从而实现化学反应的在线电解。
以上是大一无机化学实验报告大全的一些实验内容,每个实验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重要性。通过这些实验,学习者不仅能够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技巧,还能够通过化学实验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无机化学原理的认识。
化学的实验报告11
一、实验的目的
是研究酸碱的化学性质。我们通过实验观察酸碱溶液的颜色变化,判断酸碱溶液的性质,并掌握酸碱反应的基本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实验材料
盐酸、氢氧化钠、苏打粉、红、蓝、紫三种嗜水性指示剂、酸碱试纸、试管、滴管、量筒等。
三、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三只试管,加入适量的盐酸、氢氧化钠、苏打粉,分别标明为试管1、2、3。
第二步:分别滴加红、蓝、紫三种指示剂,观察颜色的变化。红色指示剂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在碱性溶液中会变为黄色。蓝色指示剂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呈蓝色。紫色指示剂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呈紫色。
第三步:用酸碱试纸测试试管中溶液的酸碱性质。酸碱试纸会根据试管中溶液的酸碱性质变化颜色。蓝色的酸碱试纸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则呈红色。红色的酸碱试纸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则呈蓝色。
四、实验结果:
试管1中加入盐酸,红、蓝、紫三种指示剂变为红色,说明盐酸是酸性溶液,用酸碱试纸测试后,试纸变为红色,正好与指示剂变化的颜色一致,表明我们的实验结果是正确的。
试管2中加入氢氧化钠,红、蓝、紫三种指示剂变为紫色,说明氢氧化钠是碱性溶液。酸碱试纸测试后,试纸变为蓝色,也正好与指示剂变化的颜色一致,表明我们的实验结果是正确的。
试管3中加入苏打粉,红、蓝、紫三种指示剂变为蓝色,说明苏打粉是碱性溶液。酸碱试纸测试后,试纸也变为蓝色,与指示剂的'变化颜色一致,表明我们的实验结果是正确的。
五、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酸、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清晰的观察到了酸、碱溶液的颜色变化和指示剂颜色变化,掌握了酸碱试纸的测试方法及其变化颜色与溶液酸碱性质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通过实验的结果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盐酸是一种酸性溶液,其酸性物质将红、蓝、紫三种嗜水性指示剂变为红色。
2、氢氧化钠是一种碱性溶液,其酸性物质将红、蓝、紫三种嗜水性指示剂变为紫色。
3、苏打粉是一种碱性溶液,其酸性物质将红、蓝、紫三种嗜水性指示剂变为蓝色。
总之,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酸、碱的基本概念,了解了酸、碱溶液的颜色变化和指示剂颜色变化,掌握了酸碱试纸的测试方法及其变化颜色与溶液酸碱性质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化学的实验报告12
一、实验目的。
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意义,通常是涉及到某种化学原理或理论,需要验证或探究该原理或理论是否成立。
二、实验原理。
介绍本次实验所用到的化学原理和理论,以及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和原理。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
列出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药品,包括名称、规格和来源。
四、实验步骤。
详细介绍实验的操作步骤,包括量取药品、装配实验器材、进行反应等。
五、实验结果。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结果,包括实验现象、颜色的变化、温度的变化等。
六、实验分析。
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包括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对产物的鉴定和分析等。
七、实验结论。
总结本次实验的结果,得出结论并说明其意义。
八、实验注意事项。
列出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注意事项,包括安全注意事项、仪器和药品的保管和维护等。
九、参考文献。
列出实验过程中所参考的书籍、期刊和网络资源等。
以上是化学实验报告常见的内容和组成部分,写好一份实验报告需要认真仔细地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且要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和结论,严格按照实验流程和格式撰写实验报告。
化学的实验报告13
班级: 姓名:座号
【实验名称】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仪器和试剂】
金属钠、镁条、铝片、砂纸、滤纸、水、酚酞溶液、镊子、烧杯、试管、剪刀、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 对比实验1
(1)切取绿豆般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一只250mL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将金属钠投入烧杯中。
现象: 。 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 (2)将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向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
现象: 。 然后加热试管,现象: 。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对比实验2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和一小块铝片,再向试管中各加入2mol/L盐酸2mL。
现象: 。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结论:
【问题讨论】
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有哪些?
2.元素金属性强弱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班级: 姓名:座号
【实验名称】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快慢之分;
2.通过实验探究温度、催化剂、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仪器和试剂】
4%的过氧化氢溶液、12%的过氧化氢溶液、0.2mol/L氯化铁溶液、二氧化锰粉末、热水、滴管、烧杯、试管。 【实验过程】
【问题讨论】对比实验3中加入的FeCl3溶液有什么作用?
班级: 姓名:座号
【实验名称】探究化学反应的限度 【实验目的.】
1.通过对FeCl3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的探究,认识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2.通过实验使学生树立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观念,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 【实验仪器和试剂】
试管、滴管、0.1mol/L氯化铁溶液、0.1mol/LKI溶液、CCl4、KSCN溶液。 【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
(1)取一支小试管,向其中加入5mL0.1mol/LKI溶液,再滴加0.1mol/L氯化铁溶液5~6滴。
现象: 。 (2)向试管中继续加入适量CCl4,充分振荡后静置。
现象: 。 (3)取试管中上层清液,放入另一支小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加3~4滴KSCN溶液。 现象: 。 2.实验结论
。 【问题讨论】
1.实验步骤(2)和实验步骤(3)即I2的检验与Fe的检验顺序可否交换?为什么?
2.若本实验步骤(1)采用5mL0.1mol/LKI溶液与5mL0.1mol/L氯化铁溶液充分混合反应,推测反应后溶液中可能存在的微粒?为什么?
3+
班级: 姓名:座号
【实验名称】探究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实验目的】
1.了解化学反应中往往有热量变化;
2.知道化学反应中往往会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 【实验仪器和试剂】
试管、剪刀、砂纸、塑料薄膜袋、2mol/L盐酸、氯化铵晶体、氢氧化钙固体、镁条。 【实验过程】 实验1
步骤:向一支试管中放入用砂纸打磨光亮的镁条,再加入5mL2mol/L盐酸,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现象:。 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 。 结论: 。 实验2
步骤:向完好的塑料薄膜袋中加入约7g氢氧化钙固体,再加入氯化铵晶体,排除袋内的空气,扎紧袋口,再将固体混合均匀,使之充分反应。
现象: 。 有关化学方程式: 。 结论: 。 【问题讨论】
实验1.2中反应物能量总和与生成物能量总和的相对大小有什么关系?
班级: 姓名:座号
【实验名称】探究铜锌原电池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2.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实验仪器和试剂】
锌片、铜片、稀硫酸、导线、灵敏电流计、烧杯。 【实验过程】
化学的实验报告14
一、前言
现有制造电池、蓄电池的原理是电化学反应。电极是不同种元素、不同种化合物构成,产生电流不需要磁场的参与。
目前有磁性材料作电极的铁镍蓄电池(注1),但铁镍蓄电池放电时没有外加磁场的参与。
通过数次实验证明,在磁场中是可以发生电化学反应的。本实验报告是研究电化学反应发生在磁场中,电极是用同种元素、同种化合物。
《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不同于燃料电池、磁流体发电。
二、实验方法和观察结果
1、所用器材及材料
(1):长方形塑料容器一个。约长100毫米、宽40毫米、高50毫米。
(2):磁体一块,上面有一根棉线,棉线是作为挂在墙上的钉子上用。还有铁氧体磁体Phi;30*23毫米二块、稀土磁体Phi;12*5毫米二块、稀土磁体Phi;18*5毫米一块。
(3):塑料瓶一个,内装硫酸亚铁,分析纯。
(4):铁片两片。(对铁片要进行除锈处理,用砂纸除锈、或用刀片除锈、或用酸清洗。)用的罐头铁皮,长110毫米、宽20毫米。表面用砂纸处理。
2、 电流表,0至200微安。
用微安表,由于要让指针能向左右移动,用表头上的调0螺丝将指针向右的方向调节一定位置。即通电前指针在50微安的位置作为0,或者不调节。
3、 " 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是直流电源,本实验由于要使用电流表,一般的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是按照电流流动方向来设计的,(也有随电流流动方向改变,电流表指针可以左右偏转的电流表。本实验报告示意图就是画的随电流流动方向改变,电流表指针可以向左或向右偏转的电流表)。因此本演示所讲的是电流流动方向,电流由"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的正极流向"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的负极,通过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可以判断出"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的正极、负极。
4、 手拿磁体,靠近塑料瓶,明显感到有吸引力,这是由于塑料瓶中装了硫酸亚铁,说明硫酸亚铁是铁磁性物质。
5、 将塑料瓶中的硫酸亚铁倒一些在纸上,压碎硫酸亚铁晶体,用磁体靠近硫酸亚铁,这时有一部分硫酸亚铁被吸引在磁体上,进一步说明硫酸亚铁是铁磁性物质。
6、 将磁体用棉线挂在墙上一个钉子上让磁体悬空垂直不动,用装有硫酸亚铁的塑料瓶靠近磁体,当还未接触到悬空磁体时,可以看到悬空磁体已开始运动,此事更进一步说明硫酸亚铁是铁磁性物质。(注:用另一个塑料瓶装入硫酸亚铁饱和溶液产生的现象同样)
7、 通过步骤4、5、6我们得到这样的共识,硫酸亚铁是铁磁性物质。
8、 将塑料瓶中的硫酸亚铁适量倒在烧杯中,加入蒸溜水溶解硫酸亚铁。可以用饱和的硫酸亚铁溶液,然后倒入一个长方形的塑料容器中。实验是用的饱和硫酸亚铁溶液。装入长方形容器中的液面高度为40毫米。
9、 将铁片分别放在塑料容器中的硫酸亚铁溶液两端中,但要留大部分在溶液之上,以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由于两个电极是用的同种金属铁,没有电流的产生。
10、 然后,在塑料容器的外面,将铁氧体磁体放在某一片铁片的附近,让此铁片处在磁埸中。用电流表测量两片铁片之间的电流,可以看到有电流的产生。(如果用单方向移动的电流表,注意电流表的正极应接在放磁体的那一端),测量出电流强度为70微安。为什么同种金属作电极在酸、碱、盐溶液中有电流的产生?电位差是怎样形成的?我是这样看这个问题的:由于某一片铁片处在磁埸中,此铁片也就成为磁体,因此,在此铁片的表面吸引了大量的带正电荷的'铁离子,而在另一片铁片的表面的带正电荷的铁离子的数量少于处在磁埸中的铁片的带正电荷的铁离子数量,这两片铁片之间有电位差的存在,当用导线接通时,电流由铁离子多的这一端流向铁离子少的那一端,(电子由铁离子少的那一端铁片即电源的负极流向铁离子多的那一端铁片即电源的正极)这样就有电流产生。可以用化学上氧化-还原反应定律来看这个问题。处在磁埸这一端的铁片的表面由于有大量带正电荷的铁离子聚集在表面, 而没有处在磁埸的那一端的铁片的表面的带正电荷的铁离子数量没有处在磁埸中的一端多,当接通电路后,处在磁埸这一端的铁片表面上的铁离子得到电子(还原)变为铁原子沉淀在铁片表面,而没有处在磁埸那一端的铁片失去电子(氧化)变为铁离子进入硫酸亚铁溶液中。因为在外接的电流表显示,有电流的流动,可以证明有电子的转移,而电子流动方向是由电源的负极流向电源的正极,负极铁片上铁原子失去电子后,就变成了铁离子,进入了硫酸亚铁溶液中。下图所示。
11、 确定"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的正、负极,确认正极是处在磁体的位置这一端。这是通过电流表指针移动方向来确定的。
12、 改变电流表指针移动方向的实验,移动铁氧体磁体实验,将第10步骤中的磁体从某一片上移开(某一片铁片可以退磁处理,如放在交变磁埸中退磁,产生的电流要大一些)然后放到另一片铁片附近,同样有电流的产生,注意这时正极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电流表的指针移动方向产生了变化。
如果用稀土磁体,由于产生的电流强度较大,电流表就没有必要调整0为50毫安处。而用改变接线的方式来让电流表移动。
改变磁体位置:如果用磁体直接吸引铁片电极没有浸在液体中的部份的方式来改变磁体位置,铁片电极不退磁处理也行。
下图所示磁体位置改变,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改变。证明电流流动方向改变,《磁场中电化学反应》成立。电流流动方向说明了磁体在电极的正极位置。
三、实验结果讨论
此演示实验产生的电流是微不足道的,我认为此演示的重点不在于产生电流的强度的大小,而重点是演示出产生电流流动的方向随磁体的位置变动而发生方向性的改变,这就是说此电源的正极是随磁体在电源的那一极而正极就在磁体的那一极。因此,可以证明,"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是成立的,此电化学反应是随磁体位置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可逆的电化学反应。请特别注意"可逆"二字,这是本物理现象的重点所在。
通过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证实:物理学上原电池的定律在恒定磁场中是不适用的(原电池两极是用不同种金属,而本实验两极是用相同的金属)。
通过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证实:物理学上的洛仑兹力(洛伦兹力)定律应修正,洛仑兹力对磁性运动电荷是吸引力,而不是偏转力。并且洛仑兹力要做功。
通过实验证实,产生电流与磁场有关,电流流流动的方向与磁体的位置有关。电极的两极是用的同种金属,当负极消耗后又补充到正极,由于两极是同种金属,所以总体来说,电极没有发生消耗。这是与以往的电池的区别所在。而且,正极与负极可以随磁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这也是与以往的电池区别所在。
《磁场中电化学反应》电源的正极与负极可以循环使用。
产生的电能大小所用的计算公式应是法拉弟电解定律,法拉第电解第一定律指出,在电解过程中,电极上析出产物的质量,和电解中通入电流的量成正比,法拉第电解第二定律指出:各电极上析出产物的量,与各该物质的当量成正比。法拉第常数是1克当量的任何物质产生(或所需) 的电量为96493库仑。而移动磁体或移动电极所消耗的功应等于移动磁体或移动电极所用的力乘以移动磁体或移动电极的距离。
四、进一步实验的方向
1、 在多大的铁片面积下,产生多大的电流?具体数字还要进一步实验,从目前实验来看,铁片面积及磁场强度大的条件下,产生的电流强度大。如铁片浸入硫酸亚铁溶液20毫米时要比浸入10毫米时的电流强度大。
2、 产生电流与磁场有关,还要作进一步的定量实验及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如用稀土磁体比铁氧体磁体的电流强度大,在实验中,最大电流强度为200微安。可以超过200微安,由于电流表有限,没有让实验电流超过200微安。
3、 产生的电流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A-T(电流-时间),还要通过进一步实验画出。
4、 电解液的浓度及用什么样电解液较好?还需进一步实验。
五、新学科
由于《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在书本及因特网上查不到现成的资料,可以说是一门新学科,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此文起抛砖引玉之用。我希望与有识之士共同进行进一步的实验。
我的观点是,一项新实验,需要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不同的地点重复实验成功才行。
化学的实验报告15
(一) 标题
报告标题应简明扼要,切题、准确,尽量避免使用口号式的题目。一般采用简明的句式,直接陈述研究的对象、范围、目的和方法等内容。
(二) 摘要
通常摘要应包括以下内容:研究目的、方法和原理、实验结果和结论、主要实验步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
(三) 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
实验原理部分应着重讲解实验背景、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和实验步骤等内容。
实验方法部分应着重讲解实验操作、实验仪器、实验物品、实验环境等内容。
(四) 实验结果和分析
实验结果应围绕着实验目的进行描述,详细说明实验现象,支持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提出结论。
(五) 实验总结和展望
实验总结应针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和回顾,指出实验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提出对策和建议。
实验展望应对实验结果和结论作出展望,并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应包括实验中所引用到的文献和资料等,一般应列出作者、书名、出版年份、出版地点等。
【化学的实验报告】相关文章:
化学实验报告01-09
化学实验报告02-20
化学实验报告范文(经典)07-20
(精)化学实验报告11-15
化学实验报告[优选]07-29
化学实验报告范文10-30
高二化学实验报告03-26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12-01
化学实验报告精选15篇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