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成果报告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成果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成果报告1
一、【成果简介】
《神经病学》课程传统教学存在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弱,岗位胜任力不足;思政教育不足;学时少内容多,课程难等问题。
参赛团队针对课程痛点,结合深度学习和主动学习理论,全面贯彻以问题为导向,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经持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建成:以临床为核心,病例为基础,线上自主学习掌握基本理论,线下病例讨论培养临床思维,临床实践提升岗位胜任力,线上+线下+临床三位一体的医学教育新模式。
二、【课程教学目标】
提升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准医生的岗位胜任力;
培养医学生“生命至上、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鼓励学生与患者积极沟通,降低医患心理隔阂;
克服学习《神经病学》的畏难情绪,提升课程参与度。
三、【创新之处】
采用线上、线下、临床的.混合式教学策略;
应用CBL 、PBL、TBL等教学方法;
融合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技术和学情分析,因材施教。
四、【应用效果】
完善“线上+线下+临床”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并推广应用;
建成神经病学“基础理论+典型病例+疑难病例”慕课群,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医生因材施教,提供优质课程;
根据疾病类别建设不同疾病数据库,为后期课程建设、提高学生岗位胜任力提供病例资源。
教学成果报告2
一、【成果简介】
燃烧与发电厂、内燃机、航空发动机、火箭发动机等“国之重器”直接相关,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至关重要。本专业旨在培养能源动力工程领域的高端工程和科研人才。
组织“6+2教学资源”,虚实结合的实验技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引进国际高水平教学资源开阔视野,贯穿全课程的人文元素建立文化自信,实现思政内容与专业内容的协调,使用“共同构建法”引导学生进行自组织学习、主动构建案例,而学生的`创新成果又纳入课程内容,促进教学迭代优化。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三、【创新之处】
学情分析全面深入,思政课程融入巧妙落实方案设计:理工人文交融,认知均衡强化全阶段教学,融入整体培养过程
组织优质教学资源,全方位提供教学支持
教学设计思路:OCAS逆向设计法
以目标为导向,使用逆向设计法,从“教学目标”向“教学活动”各个环节逆序推进,形成OCAS(Object — Content— Activity— Strategy)教学设计流程:先确定教学目标和思政目标(Object),然后为之选取教学内容(Content),针对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Activity),围绕教学活动确定课堂讲授策略(Strategy)。
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系列案例构建法
四、【应用效果】
本教学成果的应用效果主要表现在:
形成积极创新氛围,学科竞赛成绩优异
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高,提升了参与各种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课程思政建设进度加快
教学成果报告3
一、【成果简介】
培养国际贸易拔尖人才是高等教育服务“一带一路”的关键,而拔尖人才的标准是具备流利的外语、高超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扎实的.经贸知识。课程适应新文科建设的需要,培养服务“一带一路”拔尖人才的目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复合型人才。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OBE理念贯穿全教学过程,以全英文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创新手段,分析国际生产和服务合作活动及其管理工作,使学生掌握国际经济合作理论及实践,深刻理解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熟悉
“一带一路”国际经济合作的知识与实践。
二、【教学目标】
突破既有课程内容窠臼,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深化教学内涵,在有限学时内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面向新文科建设,在全英文课程中讲好中国故事;
培养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的跨文化人才。
三、【创新之处】
针对教学痛点及问题,教学团队从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法改
进、教学评价改革三个方面开展了创新,拓展了“教”与“学”的维度,形成了全新的全英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重构“四融合”
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
四、【应用效果】
学生学习后,专业英语成绩提升明显,跨文化工作能力增强;通过“外引内培、以赛促教”等培养手段,本课程教师主持的“XX大学一流双语教学团队”已经成为我校一支能够驾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特色鲜明教研活跃的教学团队;
20xx年本课程的全英文MOOC被教育部在线教学国际平台吸纳为首批128门上线课程之一,面向全球推广,受到教育部高教司司长点名表扬。
教学成果报告4
前两天听了杨美珍老师的《怎样做好初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以下是我加入研修以来想法体会的总结,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研修茶座的指点下,取长补短,更新教学理念,累积教学经验,争取在科学教学领域可以有更长足的进步。只有教师的水平提高了,课上的生动了,才能真正的吸引住学生眼球,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因此我要求自己不仅要教好,更要做好自我学习,积极参加专业培训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理论和教研水平。
一、提高了对“校本研修”的认识、明确了“校本研修”的目的。
校本研修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得出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实际状况改善的英语校本研修活动总结研究活动。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发展,保证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校本研修的目的是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进修的真正主人。
二、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认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是迫在眉捷的任务。
目前,有一部分教师的认识还不到位,认为现有的知识足已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得教师轻视学习,对教师的继续教育持抵制态度,因此,提高教师对学习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不断学习之人,来完善和提高自我。
三、为教师提供最合适的培训管理模式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1)培训管理模式改革的具体目标。教师继续教育要在每一个教师需要的时候、方便的地点,以最好的方式方法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帮助教师不失时机地获得所需要的东西。
(2)采取协商式培训形式。这是指在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培训结果的分析与评估等方面由教学双方共同参与、协商进行、合作完成。协商式培训的基础在于:
①不同的人由于内在素质结构的不同而呈现出多元发展趋势。每一位教师都具有区别于他人的个人和专业发展需要,最适合一个人专业发展的环境可能完全不适合另一个人的发展。为此,继续教育应鼓励教师采用自己偏爱的学习形式,来实现自我选择的目标。当教师养成了自定目标和自选实现目标的活动方式的习惯时,他们的教育水平就会得到提高。
②教师具有自我教育能力。首先,他们能恰当选择学习目标。教师个体对自己的学习需要能作出最适当的判断,他们有能力自我导向,并自主学习。其次,当教师开始并设计了自己的学习活动后,他们的使命感增强,因而学习的效率高。再次,教师是根据个人的需求判断来选择自己的学习目标的,因而,这种学习动机是最强烈的,对教师的个体行为产生的影响是最大的。
四、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使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上课形式多样(如分小组合作学习、小老师执教、学生自己出题:推断题复习)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不要把自己限制在七尺讲台上,(起立时打量每个学生,没做好上课准备的督促他立即做好准备)(讲课过程尤其是让学生动手的过程中走到每位学生身边)在课堂上不要把矛盾激化,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会很严厉,但在课堂上我尽量克制自己不生气,因为停下来批评学生,会打断其他学生听课或思考的思路,会让自己的情绪从波峰瞬间跌到波谷,会让自己和违纪学生的`关系恶化(不能严厉批评没答出问题的学生,做其他作业的、书没打开的或找不到书、睡觉的、讲话的),有时有的学生确实会让你很生气,这时我们一定要让自己的情绪冷却,作为成人,我们要比学生更理智,碰到这些突发事件时,一定要理智,要化干戈为玉帛,要保护自己,也不要伤害学生(有些话你当时可能觉的说了痛快,但可能会让学生记恨你一辈子:你妈扫大街,你以后连大街都没得扫),不要动不动就对违纪的学生说“滚出去”,真滚出去了,您就非常担心了。要扫请自己上课的障碍,我认为首先要熟悉学生,要做后进生的思想工作,知道哪些学生比较调皮,提前就找他谈话,(我看你很机灵,怎么成绩上不去呢,是不是上课没有认真听讲,好好学,有困难及时找我),做了几次思想工作后,一般的学生肯定会给你面子,即使有时他管不住自己上课又违纪了,你严厉一些批评他,他可能都不会跟你急。仔细研究这些学生,你会发现他们大多挺可怜的,在家里得不到爱,在学生他甚至可以用违反纪律的行为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多一些关爱和鼓励,可能会改变他的一生,每位老师都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这是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有力保障。
最后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教师。
教学成果报告5
物理实验开放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一、成果产生的背景与意义;大学物理实验是工科大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一门基础课;传统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内容陈旧,与现实生产、;为了适应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大学物理实验也必须进;我国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进入;二、大学物理实验开放式教学的优势;大学物理开放式教学模式是以实现个性化教学,提高学;力培养,在为学生的
物理实验开放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
一、成果产生的背景与意义
大学物理实验是工科大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一门基础课程,大学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系统性专业实验的开端,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多元化人才的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内容陈旧,与现实生产、生活及现代科学技术缺乏必要联系,难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实验资源有限,给学生没有更多的选择性,不能适应不同专业方向不同兴趣的学生的需求,不能满足多元化的人才培养需要;教学方法陈旧,注意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忽视实验过程中学生非智力品质的形成和培养。实验评价体系中重实验结果轻实验过程。
为了适应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大学物理实验也必须进行改革。由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变为开放式教学。开放式教学不仅是实验管理形式上的开放,而是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的开放,是指根据多元人才培养模式设置多种层次的实验教学目标、要求有相应的课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发展需要进行组合与选择。
我国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进入80 年代以来,由于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和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兴起,我国高校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尝试.但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部分高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仍存在一些弊端。首先,大学物理实验课的授课形式过于单一,学生做的大部分实验完全是照葫芦画瓢,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而进行的有效训练太少; 其次,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得实验学生人数增多而实验仪器设备不足的矛盾日趋显著;再次,大学物理实验课课时过少,上课时间安排的过于刻板,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要解决以上问题,实验教学模式必须有所改革,实验项目及实验内容也必须变革,而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正是实验教 学改革的可行之道.
二、大学物理实验开放式教学的优势
大学物理开放式教学模式是以实现个性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目标,并通过开放式教学体系的构建推动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以满足学生求知、探索和创新的欲望,侧重创新精神与能
力培养,在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个性发展创造一个较好的外部环境的同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20 世纪中叶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为大学物理实验开放式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不可避免地具有了后现代主义所批判的权威性、同一性、确定性和封闭性等种种弊端,不仅束缚了学生好奇、疑问、怀疑的本性,漠视了任何对真理的认识都是螺旋上升的过程,也不利于对现行教育体系进行改革,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而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旨在突破这些弊端,构建开放的物理实验教学系统.在这样的开放系统里面,不仅重视知识的开放性,更重视“人”的作用和“人”的发展,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与学生“双边”关系的建立. 教学不再是线性式的独白,而是师生、生生普遍交往互动下的、持续的、建设性的对话,从而在重视学生的认知结构的特点和功能的同时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潜能. 另外,开放式实验教学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开放式实验教学还从单纯注重物理实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转为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大多是以知识为本位,以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掌握为重点,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功能,来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而在人本主义影响下的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内在思维和情感的体验,更加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使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世界,对国家和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大学物理实验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拟定了一套认为切实可行的大学物理实验开放式教学方案并付诸实施.
( 1) 构建物理实验开放式教学平台,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 建立了4 个层次的分级实验教学体系,开设了基础性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4 个实验层次.在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4 个层次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强调: 坚持培养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 坚持锻炼学生正确读数与正确处理有效数据相结合的能力; 坚持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 各层必须做到实验按难易程度进行编排,根据我系的具体情况,自编部分实验教材,依照认知规律,对学生进行阶梯式的强化训练,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对于基础性实验,在着重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基本实验能力的培养.基本的实验能力包括: ①通过阅读实验教材和对照实物做实验前充分的准备. ②通过阅读
仪器说明书,正确使用常用仪器. ③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拟定合格的实验报告. ④通过拟定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科技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学生的实验能力达到一定要求后,再开设各种类的综合设计性实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和能力,预约选做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自己设计实验方 案,在实验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完成实验.
( 2) 构建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和成绩管理系统.
学生通过网上选课选择感兴趣的实验和适合自己的实验时间到实验室完成规定数量的实验.学生预约好实验后,必须在实验前设计好预习报告,并由指导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给出成绩.进行实验前,学生可以自由进入实验室预习熟悉仪器设备,由专门的实验教师负责解答学生预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实验时,指导教师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只讲解实验重点、难点和注意事项,具体操作由学生自己动手解决. 若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指导教师应予以启发式指导. 学生实验操作结束后,教师当场给出学生实际操作成绩,实验报告上交后,经教师评阅最后给出实验报告成绩. 如果实验失败,学生可以立即重做或另选时间重做.
(3) 实验室的全方位开放.
开放实验室,不仅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开放的,而且在实验内容和仪器设备等方面也是开放的,在教学时间上由实验教师来保证开放时间,一般每周开放8 ~ 10 学时,在开放期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安排实验时间.仪器设备的开放是指实验室所有的仪器设备都供学生选用,用来实现自己的设计方案.但由于实验室仪器设备种类数量繁多,要同时把所有仪器设备对学生开放,是不现实更是不可取的 所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向实验教师提前预约,由实验教师进行统筹安排,争取使多类仪器得到充分利用,尽量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使实验室用房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学生要做到在事先预约好的时间内使用仪器设备,并且做好使用记录,以确保实验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
[1].项目开放:课余开放是项目开放形式的一种,其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补充,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对实验室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于教师的实验工作也是很有帮助的。开发实验室虽然能为学生创造广阔的学习空间,但在实验中对于设备、器材的维护都是靠学生自觉,教师需在思想上给予引导,让学生规范操作,爱护设施。
[2].时间开放:教师指定物理实验教学安排时应遵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
对各个必修或选修的实验项目在不同的时间段来开展教学指导。这样一来实验室的各个时间都可以做不同的实验,学生利用预约则可以在规定范围内完成自己需要进行的实验项目。这种自由主张的实验方法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让学生占据整个实验教学的主导。实验室教学中运行时间开放模式可以让学生掌握足够的实验时间,根据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做好实验设计。对于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改进,让学生能够统筹安排自己的学习流程。
[3].综合开放:其包含了实验教学各方面的内容,如:实验内容、实验设备、实验目的等,都可以采取开放式的模式,这样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很有帮助的。综合开放模式是物理学科常用的实验教学模式,其不仅充分显现了各类科目知识,还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这种模式下进行实验,对于学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若学生某方面能力缺乏则会影响到综合实验模式的效果。
[4].研究性实验,挖掘学生潜能:研究性实验以学生自带课题的研究性实验为主,不属于教学计划实验范围,实验者主要为对物理科技制作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或者准备参加各种物理竞赛的学生,可以为这部分学生提供深化实践的必要条件和方法指导,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类学生多为基础好、能力强、思维活跃的优秀学生,他们的实践活动在增强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实验室教师技术水平的提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他们的实践活动也是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来源渠道之一。
(4) 关注大学物理实验开放式教学效果,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大学物理实验开放式教学体系的实践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而进行的,所以实验教师应时刻关注开放式教学模式所带来的教学效果,并根据教学效果中所存在的问题对开放式教学体系进行适时调整,不断完善. 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改进了大学物理实验的考核标准,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核方案,既考实验理论,又要求动手实际操作.在考核中将学生选做实验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取得的实验效果作为其评价成绩的标准之一,实践证明这种形式考试的结果,能够相对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够促进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
(5) 积极开展实验室对外服务业务.
在实验室开放的过程中,损耗仪器设备的增补,以及教师进行有尝劳动后薪水的发放等等,这些都是在实施物理实验开放式教学中实际存在的经济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学校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资源,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科研
工作的前提下,通过仪器设备和实验场地对外( 包括工厂、企业、生产单位等) 有偿使用,适当收费,实现实验室对外服务功能. 这样既把基础实验室从单纯的教学场所转变为教学、科研、技术服务相结合的多功能的实体,又解决了实验材料消耗和工作人员的补贴问题.
四、取得的开放成果及其实施价值
多元化开放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实践能力培养的系统化取代知识培养的系统性,突出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增设开放性实验。为了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内容上减少了验证性,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内容。根据新的实验教学体系要求,在教学方法上运用了问题指导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教学法、自主实验教学法等。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建立了物理创新实验室,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放实验室,近年来80多名学生(包括物理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在实验室完成或参与科技创新项目、SRTP项目、节能减排项目。实验教学与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相结合。近年来,实验教学中心的老师们进行了多项课题的深入研究并自制了几种教学仪器。这些仪器技术含量高、性能可靠、实用性强,有的在技术上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称赞(例如自制声悬浮演示仪、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仪等)。
在20xx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哈电杯”荣获二等奖一项;在20xx年全国高校第十届物理演示教学仪器获三等奖一项;20xx年山东省第二届大学生物理科技创新大赛,荣获省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五项,三等奖三项,其中四名老师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20xx年山东省第三届大学生物理科技创新大赛,荣获省一等奖四项,二等奖六项,其中八名老师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四名老师荣获20xx年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P)优秀指导教师;智能太阳能车,声悬浮与声速测量仪成功申请国家专利;论文:《声悬浮与声速测量仪的设计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量装置的改进》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
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陈旧,单一,实验项目多为验证性,并且实验教学以教师为主,学生只是简单地去验证某一理论,实验室开放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在实验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的实验教学若仍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在总学时有限的情况下,让学生完成一些创新性、设计性和;以“加强基础,重视应用,开拓思维,培养能力,提高;成果的推广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原来物理实验开放教;
学时有限的情况下,让学生完成一些创新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难度非常大;开放实验室,同时以学科竞赛为目标,能给学生以选择、创造、表现、提高的机会,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它可以提供一个发挥个人潜能的实验环境,并适应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学生的个性要求。
以“加强基础,重视应用,开拓思维,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质及创新能力为目标,物理实验开放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可以在所有的实验教学中推广应用,可以以学科竞赛为手段,推动实验室的开放,实验项目的开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提高实验室仪器的使用率,推动实验仪器的改进,促进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开发。
成果的推广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原来物理实验开放教学只是局限在某一个实验室,某一个实验项目,现在已经推广到本实验教学中心的所有实验室,所做的实验研究项目在山东省物理科技创新竞赛,全国高校节能减排大赛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进一步创新实验开放教学模式,促进实验教学的多元化开放,使成果推广应用取得更大的效果。
教学成果报告6
一、【成果简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数学类公共基础课,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统计思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提供数学理论基础。而概率论思想与现代统计分析方法则是教学难点。获奖教师课程组遵循以学生为中心、问题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构建了“整合教学内容、融合教学模式、结合教学育人、混合教学形态”的“四合”创新举措,实现了概率统计与专业教育、特色育人、实践创新紧密联系的“三联”目标。
二、【创新之处】
“立体重构”整合教学内容,形成多维度知识结构
“概率统计+程序设计”融合教学模式,实现多课程互融共促
“概率统计+课程思政”结合教学育人,深化特色思政建设
“线混+BOPPPS”混合教学形态,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三、【应用效果】
本教学成果的应用效果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效果全面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教师教研水平明显提高、课程建设示范作用突出。
本课程经过几年“四合三联”创新的探索和实践,实现了从传统课堂向智慧课堂、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灌输课堂向实践课堂、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的转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引导活跃度不高、参与感不强的学生,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改革创新需要进一步提炼、深挖、扩展,发挥国家级一流课程的优势,以“唤醒—赋能—成长—成才”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成果报告7
一、【成果简介】
本课程秉承“德育为先、学生中心、研学融合、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基于“建构性教学观”,渗透“互联网+”思维,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开展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
二、【课程痛点】
传统物理教学痛点
课程示例
三、【创新之处】
四、【应用效果】
教学效果好,学生学业成绩优良,高阶能力有效提升。
教师教学能力显著提升,教师教学竞赛成绩优异,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课程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成果丰硕。
课程创新成果推广效果好。
教学成果报告8
一、【成果简介】
参赛团队以“新文科”建设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高阶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课程重建:
一是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知·能·用”教学内容,以“明·思·辨”为脉络的“文学丝路”思政内容,搭建满足差异性、多元性、高阶性需求的资源库;
二是创建以能力为导向的“趣研·创研·专研”能力提升活动体系;
三是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双层评价体系,实现以评促学;
四是建构以能力为导向的.“ABC”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数字人文的研究方法,运用ArcGIS软件制作文学地图,丰富教学内容、带动教学活动、深化能力培养。
二、【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培养学生思辨意识和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深度阅读,降低畏难情绪。
三、【创新之处】
本课改革以“新文科”建设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学“痛点”问题出发,以高阶能力培养为目标,实施课程重建:
一是以能力为导向构建分阶、分层、分类的教学内容与资源;二是以能力为导向创建能力提升活动体系;
三是以能力为导向建立双层评价体系,实现以评促学;
四是以能力为导向建构“ABC”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数字人文研究方法,深化能力培养。
四、【应用效果】
教学团队以本课改革的内容先后多次开设校内公开课;以“教学创新”“小组活动设计”为主题,在校内外举办讲座及教学沙龙;
多篇学生作业在写作比赛获奖,并在学术期刊和文学网站发表了相关作品,广受赞誉;
X教学班活动小组在创研活动中将文本改编为小型手游,兼顾原创性与趣味性,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热情。
教学成果报告9
一、【成果简介】
本课程以器官捐献与器官移植为基础,理论实践融入立德树人,器官移植专家领衔授课,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创新评价形式,培养学生知识、能力与素养,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解决了通识课程普遍存在的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性过强、授课形式及考核方式单一、教学资源共享性差等难点、痛点问题。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对世界器官移植与捐献的现状及发展态势的介绍,结合中国自身国情和特点,展开深入讨论和辩论。讲课内容与时俱进,具有鲜明时代特色。
本课程将引导学生改进和加深对我国人体的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现状认识,重点突出医学、社会与伦理之间的密切联系,提高本科生的`综合素养、健康意识和国民意识,为构建学校“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四位一体(KAQ2.0)的人才培养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之处】
交叉融合之美: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理论实践结合:知识性与探索性的平衡;
教学思政贯通:智力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融合。
四、【应用效果】
教学创新深受学生喜爱,校内反响热烈;
教学创新启迪学生思考,育人树人铸魂;
教学创新成果推广应用,社会辐射广泛;
教学创新凝练论文教材,成绩硕果初显;
教学成果报告10
20xx年9月尝试进行“作文与整合”实验,20xx年9月开展“小学学科作文研究”实验,20xx年9月开展“写中学”优化教与学方式实验。从一个结合到所有学科的整合,从语文老师到各科老师的参与,从小学实验到中学大学的延伸,从作文教改到学习方式的优化,学科作文教学在课程整合、打通文理、学习方式的转变等方面进行了科学探索,成为新的作文教学体系,填补国内中小学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空白,在全国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传统作文教学重视纯技术性、操作性的训练,作文教学以文本为中心,只强调内容具体,主题突出,却忽视学生的感受体会,忽视学生学习生活,让学生戴着脚镣跳舞。据作文网调查:害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的原因:55.736%人认为是因为不知道应该写什么,9.938%的人认为是写作文没有方法。这一问题的现实表现:作文内容虚假空洞,假话套话空话连篇,模式化文章大行其道。
学生的生活包括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其中学生90%的时间在学习,只有10%的时间和社会接触。而在和社会的接触中,因为缺乏必要的指导及相关的认知心理准备,往往对事物知觉缺乏目的,没有系统,把握不了重点,深入不到细节,感知的时间不能持久,而感知的信息进入大脑后,又缺乏或者不能作必要的分析、处理、建构、叠印,导致感知的信息模糊、消失、错误,结果感而不知、感而少知、感而错知,形成不了知识经验或者作文的材料。因此关注90%的学习生活不仅必要,而且省时省力,事半功倍。
这是研究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在学习中作文,学生有话说,作文有内容。
一直以来,作文都围绕考试进行,考什么训练什么,以至于迷失了作文训练的意义,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练,至于为什么写,写作的价值何在,却一直茫然而困惑。为了考试有个好分数,按照考试要求,模式化操练,生搬硬套,虚情假意,背范文,套格式,练技巧,结果,一遇到实际的写作需求,却不会动笔,写不出文章。实际上,作文是学生思想认识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训练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认识事物、表达事物的过程。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取决于各科学习的积累,学生对社会的观察、理解、思考,大多来自学科学习所得,学科内容也是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的间接反映,是某一社会侧面的抽象和浓缩,学习的过程正是间接认识社会生活的过程,因此写学习生活,提升学习效率,不仅必要,而且理应如此。
这是研究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在作文中学习,学生愿意说,作文有意义。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方法:
20xx年10月,深圳市福田区里举办大型的科技节活动,活动内容很多,其中有一项是科技小论文比赛。要求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小问题、小困惑入手,查找资料,寻求解决方法,制定出解决方案,动手实验,并写下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了完成任务,我开始查找资料,了解科技小论文的写法,发现相关的指导用书。为此,我采用了最简单的办法:直接参考学生的自然课本,模仿课本上的“课文”,指导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结果发现:自然课本里有丰富的作文素材和范例。教材建议学生观察动物、观察植物,完成各种小制作、小实验,还设计了多样的探究活动。
由此,我开始思考语文之外的其他学科与作文教学的关系。当初参加“作文三级训练”、“多媒体组合作文训练”,为了写好游戏作文,曾经亲自带学生在操场上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并让老师拍摄整个过程,然后让学生看录像,指导学生写文章。为了让学生写好植物,我曾经带学生到植物园,指导学生观察,要求学生做好观察记录,引导学生收集、分析材料,完成作文。其实这些活动,在学科教学中都有,为什么不可以整合学科教师的智慧,充分挖掘学习生活资源?于是,我邀请学科教师,开始走作文和学科整合之路。
2.1作文与某个学科整合:主要从语文教师的角度思考改革作文教学,立足作文内容的资源开发,帮助学生解决无米之炊。这个阶段的主要是作文与音乐课的整合,音乐课和作文课连堂教学。
在“作文与某个学科的整合”阶段,改革的总体理念是:
第一,整合学科内容,确定共同目标。音乐老师和语文老师组成合作教学的团队,共同设计教学。第一节课由音乐老师带领学生欣赏音乐,再现音乐中的情景,要求学生用完整的话表达自己的领悟、感受,用自己的行为表现音乐的内涵。在作文指导课上,既强调对学科特征的继承,又强调了学科中一些要素的交叉与融合。两种课堂互相调节,相互适应,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第二,创设情景,训练表达技能。在“音乐欣赏课”上,师生一起聆听音乐,交流感受,再现情景,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内涵,相互间的沟通、碰撞,彼此间的会意、共享,音乐在流淌,情感在升华,认识不断深入,为习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第三,习作指导,老师让学生回忆并描写真实的情景和真实的故事、真实的体验,确保音乐学习和表达能力的共同提高。
2.2作文与所有学科的整合:有了作文与音乐课整合的成功尝试后,逐步开始作文与所有学科的整合,倡导学科教师配合作文教学,开创新的作文教学之路:梳理作文和学科的关系,找出作文和学科教学的结合点,确定作文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点,从自然、美术、体育、音乐、思品等教材中筛选出适合作文训练的内容,确立了各年段的作文训练系列,初步形成作文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流程:
第一,语文教师与学科教师共同备课,明确共同的目标。
第二,要求学生在学科教学的情景中学会说出自己的体验,强化表达能力的训练。
第三,指导学生作文,让学生回忆、描述课堂教学情景。
第四,出示作文导图,指导学生确定思路,完成作文。
第五,弱化指导,强化评价,在写中学会写,在评价中教写。
“作文与学科”整合结题后,我们意识到作文教学不仅是语文老师的责任,作文能力的培养需要所有学科老师的参与,为了常态开展这一作文教改实验,20xx年9月提出“学科作文”,开始“小学学科作文教学研究”,倡导在学习中作文,在作文中学习,由语文老师主导的作文教学改革,逐步走向语文老师和学科老师共同参与的作文教学实验,学科老师明确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想象力、思维力,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提供作文素材,个别学科老师走上作文教学舞台,指导学生完成学科作文。
这个阶段,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2.3明确学科作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教学改革首先要解决改革者的思想认识,理顺改革者相互间的关系。学科作文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作文教学理念,从大语文、大学科、大作文的角度探索学科和作文的关系,倡导所有学科教师密切配合,立足学科特点,发挥学科老师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为此,我们明确了学科作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和非语文老师的责任,确定各自的任务及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语文老师和非语文老师相互配合,促进学科教学和作文教学共同提高,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2.4形成学科作文教学的基本课型。学科作文教学从提高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出发,从学习内容、学习情景、学习体验入手,其基本课型包括:
2.4.1课堂实录型:
其基本流程是:语文教师通过全面浏览各学科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活动性强、和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情景性比较突出的学习内容,和学科教师共同备课,从作文教学和学科学习的目标入手,沟通整合,确定共同的训练点。第二步:语文教师深入学科课堂,了解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况,扑捉课堂生动有趣的画面,分享学生学习的快乐。第三步:语文教师从课堂教学画面入手,引导学生回顾课堂学习过程,分享课堂学习感受,交流课堂学习体验和收获,确立作文素材,进行作文训练。如,数学老师教“时分秒”,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写“小闹钟”。
2.4.2内容整合型:
其教学流程是:根据教材中作文训练要求和学段作文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作文实际,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确定作文和学科整合的内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总结内容、描述学习情景,把学习和写作融为一体。如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写思品课上的活动、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2.4.3学科主导型:
学科老师结合讲课内容,指导学生观察、体验,写出课堂实录、科学观察、音乐美术欣赏等类的文章,以此作为教学训练的一种方式,评估学生学习的情况,了解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种课型完全由学科教师实施,需要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自觉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指导学生完成作文,运用作文来促进学科学习。如科学老师教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花”,写观察日记;指导学生养蚕,写养蚕日记。
20xx年11月课题顺利结题,出版《学科作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但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学科作文处于学科和作文的夹缝地带,面临着理应如此却难以如此的尴尬。
20xx年1月,美国《科学》刊载有关写作的实验,科学家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写文章这样的提取练习是强大的学习方法。在学科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通过写作,可以提升学习效率,形成综合性思维,为此,我们提出“写中学”,把写作作为一种学科学习的方式,运用于学科教学中,立足学科老师的角度,思考作文教学的改革。目前实验还在进一步探索中,在这个阶段,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2.5确定学科写作的指导策略:学科作文从学生生活入手,关注学生学习内容、学习情景、学习感受和学习收获,指导学生在学科学习中作文,把遇到的问题写成文章,把课堂笔记整理成文章,把师生互动写成文章,把做作业的过程写成文章,把学习中的困惑、疑虑、思考、体验以及和学习相关的内容写成文章,丰富作文素材,提高表达欲望,真正做到有话可写,有话愿写,有话能写。
2.6探索学科写作的评价原则、方式标准及评分等级。学科作文评价应遵循鼓励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学科作文的评价方式包括:自评、他评、互评。学科作文的评价标准是:立足学科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依据表达的清楚、多样性、教育性、可靠性,把文章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并确定了每一个等级的对应标准。通过评价,引导学生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学会准确条理表达。
三、成果的主要内容:
学科作文教学从学科整合入手,打破学科界限,打通文理,倡导在学习中作文,在作文中学习,让作文有内容、有意义。学科作文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3.1首次提出“学科作文”,开创学科老师教作文的新局面
学科作文以训练学生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为重点,以学科知识、学习情景、学习收获为内容,挖掘学习生活中的素材,关注学生心灵成长历程,让学生自觉用文字自由表达他们在学习各学科知识过程中的见闻、心得。这一概念立足学生的综合素养,着眼于学科老师共同的训练目标,从学习生活入手,既考虑作文写什么,又明确了学生作文的本质,为课题的深入开展确立了基本方向。学科作文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学科老师可以借助作文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用作文指导教学,自觉开展学科作文教学。
3.2梳理了作文和学习的关系、作文和学科的关系
作文是学习的一部分,包括作文知识、作文能力、事物认识。学习为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学习为作文提供能力准备,作文提高学生的元认知策略,作文提高学科学习效率。
作文和各学科关系密切。作文的过程是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过程,是形成一定价值观的过程,学科学习训练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思维力、想象力,也提供丰富的情感体验、生活情境、思想认识,在数学、科学、音乐、美术、体育、思品及综合实践的学习中,学生获得和自我、他人、社会的互动,思维能力和表达力提高,作文成为可能,同时立足学科生活的写作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学科概念,提升学科认识,巩固学科内容,提高学科学习效率。
3.3理出学科学习中的作文训练点
从学科教材中找出比较适合开展作文训练的内容,形成作文与学科整合训练系列,既立足学科教材,又吻合作文基本能力要求。
3.4确立语文老师和学科老师的关系
语文老师是学科作文教学的主导者,要对学科作文教学进行整体有效把握,从提高学生作文兴趣,形成学科作文理念、学会挖掘学科作文素材、掌握各类学科作文的写作方法,全面有效训练学生,确保学科作文教学落到实处。要关心学科学习,训练积累素材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语文教师是学科作文教学的组织者,要了解学生的作文心态和作文能力,制定恰当的作文训练计划,选择恰当的作文训练策略,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科作文训练活动。语文老师还是学科作文教学的指导者,指导学生选材、构思、修改。
非语文教师要参与学科作文教学,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包括:表演、游戏、比赛、辩论,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把书本和生活进行无缝对接,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记录生活感受。非语文老师是学科作文的参与者、配合者、能力训练者。
3.5总结出学科写作的基本策略
3.5.1把学习问题变成作文。围绕着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展开,根据所学内容,提出自己的疑惑,围绕着一个个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并认真记录解决问题的过程及问题的答案。
3.5.2把课堂笔记变成作文: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训练学生整理课堂笔记,运用KWL法,把课堂笔记变成作文:按照知道(know)、想知道(want to know)和学到的(learned)的范式,整理课堂笔记,在什么时间、地点、学了什么内容,怎么学的,老师说了什么,同学怎么做的,学会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等,形成记叙学习内容、情景、收获的叙事文章。这是基本的学科作文样式,也是刚学写学科作文的入门格式。
3.5.3把课堂情景变成作文:定格课堂的精彩瞬间,如讨论、游戏、活动、比赛、表演、辩论、演讲、实验、制作等,写明起因、经过、结果,写清自己感受、体验、收获,再现课堂生活,回味课堂,表达看法,总结收获。
3.5.4把课后作业变成作文:学习了新的知识点,为了巩固、迁移,老师都会布置练习,学生根据练习过程中的思考、收获、体验写成文章,复习学习内容,整理学习思路,提高学习效率。如科学观察记录,数学日记,各学科的知识性童话、知识性说明文等。
3.6学科作文教学的实施模式
学科作文教学在推进中首先要明确学科老师和语文老师的各自职责,教育管理者可以借助学科作文诊断课堂,了解施教者的教学情况,包括目标设定、教学组织、方法运用、教材处理、重难点的讲解等;可以借助学科写作规范管理,沟通学校和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同时,要规范、科学的评价学生的学科写作,在写中学会写,在评价中指导写。
四、效果与反思:
在“作文与学科整合”阶段,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发现:90%以上的学生觉得通过学科学习再写作文有东西写,69%以上的学生认为写得比平时的好,100%的学生写作速度和作文字数有提高。在六年级作文片段测试中,我们设计了一个片段描述的练习,要求写出课桌椅的三个特征,从“脸”、“手脚”、“肚子”三方面进行描述,参与片段作文调查的总人数有249人,优秀人数是87人,两个实验班分别为22人、20人,优秀率为41.5%、43.8%,其他三个平行班优秀率分别为31.25%、25.49%、33.33%,实验班高于平行班十二个百分点。学生作文的兴趣有了提高,学生不再为写什么而苦恼。
在小学学科作文教学研究阶段,课题组确定四年级一个实验班,一个对照班,选用“学习习惯与应试技能自我测查表”进行实验数据分析。测查学习习惯与方法、阅读习惯与技能、对学习的态度、记笔记与写作文五个方面情况。20xx年9月、20xx年10月,课题组委托深圳馨泉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心理测评部对实验班、对照班进行前测和后测,结果显示:
第一,实验班和对照班起步基础基本一样,经过两年的课题实验,实验班在学习态度低于对照班两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对作文的兴趣明显高于对照班;学习习惯和应试技能高于对照班十个百分点;达到作文和学习的双丰收。和课题提出的目标相一致。
第二,实验班20xx年比20xx年的数据百分比整体提升了33%,其中在阅读习惯与技能方面比20xx年提高了8%,在学习态度方面提高了11%,在记笔记和写作文方面提高了14%。实验班进步最大,对照班两次数据没有区别。
第三,实验班学生作文能力得到了整体提升,作文能力最差的学生和作文能力好的学生差距拉近,学生的作文水平差距在缩小。
这一实验结果和课题组在实验课后的即时问卷基本一致。课题组于20xx年5月12日、27日,6月9日对三、四、六年级的思品作文课、体育作文课进行问卷调查,这些即时问卷对象涉及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和同一学科内容的不同年级,问卷结果基本相同:不管是思品作文的三年级还是四年级,或者上体育作文的五年级和上思品作文的三年级、四年级,或者三四六年级不同的年龄阶段,问卷得到的数据大致相同,说明问卷的可信度比较高,得到的数据具有说服力,而且具有普遍性。其中四三班开始学科作文的教改实验近一年,其他两个班刚开始,但问卷数据也比较接近。可见问卷适合已经开展学科作文教学实验的班级,也适合刚开始实验的班级,问卷结果也具有趋同性,揭示出一些比较普遍的现象:(1)学生普遍喜欢这种作文指导形式,上课的内容具有吸引力,学科作文课让学生有话可写。学生不再害怕作文。(2)加深学习内容的记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3)学科作文拓宽了学生的习作视野,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实验班学生作文刊发、获奖260多人次,出版《小学生学科作文》、电子作文集20多本,教师刊发研究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学科作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写中学——让学习更有效的学科写作教学》。
小学学科作文教学实验开展后,得到人教网、创新作文网、深圳习网、深圳大学文学院、深圳市读书月组委会的大力支持。20xx年4-6月,课题组先后联合创新作文网、深圳习网、深圳市读书月组委会举办全国中小学学科作文大赛,吸引全国各地学生参赛,共收集近10万篇参赛文章。人民教育出版社网以人教网研的形式推出“人教网学科作文网络实践共同体”,专题介绍学科作文教学,吸引北京、江苏、江西、重庆等地老师加盟,北京十一学校、杭州天长小学等名校加入课题实验。深圳大学文学院设立“学科作文研究中心”。
课题研究产生广泛影响:《深圳教育报》《特区教育》《特区报》《南方日报》、《当代教育家》、新浪网、人民网、网易等教育报刊及媒体相继报道学科作文研究成果。20xx年12月课题荣获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唯一一等奖,20xx年获第八届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xx年3月《小学语文教学》刊发文章《我的“学科作文”行动研究》,20xx年7-8期,《小学语文教师》以新作文教学体系为专题,系统介绍了学科作文的理念和探索,20xx年1月,《语文教学通讯》以封面人物的形式,刊发文章《从学科作文到“写中学”》
朱永新、李希贵、潘新和、李白坚等教授都赞赏学科作文教学的理论创新与探索成果。吴立岗称学科作文是“作文教学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存在的问题及努力的方向:
1.整合课程的理念需进一步强化
教师们习惯从自身学科出发进行教学,教学的开放意识和开放态势尚处于初级阶段,对课程整合的构架及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缺乏清醒认识,习惯于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习惯耕耘教材,习惯于机械的训练和死记硬背的高分策略。
2.学科间的沟通存在一定的困难
学科教师所应该承担的教育、训练任务落不到实处,尤其是小学阶段,除了语、数、英的教学正常外,其他学科的教学流于形式,学科老师各自为政,影响学科作文的开展。
教学成果报告11
一、【成果简介】
助产士的教育和培养事关国计民生,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鉴于传统的助产教学中存在的知识体系陈旧、教学方法老套、人文关怀缺失的痛点问题,课程组首先打破传统课程框架,以核心胜任力为导向重构适合助产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及知识体系。
其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引入“课前循证—课堂授课—仿真模拟—临床实践—科研创新—新的循证医学证据”闭环教学设计,整合信息技术,利用智慧产房下虚拟仿真教学等方法将二维知识进行三维重
建,引导学生尊重自然,敬畏生命。
最后采用多元化全过程的考核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
二、【课程教学目标】
夯实专业基础,整合助产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并灵活应用,完成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正确评估、辅助、陪伴孕妇分娩,并给予人文关怀;鼓励学生坚定职业信仰,秉承“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携手孕妇家庭敬畏生命。
三、【创新之处】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核心胜任力培养为目标重组学生知识结构,为高知识储备打下基础;融合闭环教学设计与信息技术,采用多元化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及医学创新思维;强化课程思政和人文艺术学科学习的结合,培养学生的临床高关怀性。
四、【应用效果】
实现了“三高”型助产人员的'培养目标,分别解决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层面的三个痛点问题;学生在团队教师指导下发表了相关学术论文、并有多项发明专利正在孵化;教学团队成员参与的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已经顺利立项并积极参与省级教改研究课题申报;出版国家规范化教材或专著七部(主编或参编);申报并授权专利八项,其中发明专利四项;发表教学论文十余篇。
课程团队成员积极参加各级教学比赛并斩获重要奖项。
本课程的创新理念和实践目前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本省市的兄弟院校广泛开展交流并得到一致认可和好评。
【教学成果报告】相关文章:
教学创新大赛教学创新成果报告05-30
教学成果报告(精选11篇)12-30
成果的调研报告12-26
成果的调研报告(优)01-28
成果自查报告10-29
经营成果报告范文01-03
社会实践成果报告02-27
社会实践成果报告06-20
成果的调研报告常用3篇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