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观课报告

时间:2024-07-26 17:16:08 其他报告 我要投稿

观课报告(优秀)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观课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课报告(优秀)

观课报告1

  我观评的活动是吴燕老师执教的《老鼠嫁女儿》这一活动,做为工作在一线的老师,我觉得吴老师的活动有很多精彩之处值得我学习。在观看的同时我也在思考,如果换作是我,我会怎样来执教这样一节教育活动。通过自身教育经验的反思,结合本次研修培训关于观评课的学习收获,基于这节活动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评析:

  1、活动设计方面

  (1)活动目标及重难点定位合理、准确。

  吴老师执教的《老鼠嫁女儿》活动目标及重难点定位合理、准确,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契合大班语言领域的总目标。目标的准确定位为活动的有效开展起到了直接的支撑作用,也给活动有效开展打下良好的前提。

  (2)活动环节设计清晰、流畅,重难点突出。

  这节活动以一首喜庆的民乐乐曲导入,再利用课件创设情境把幼儿带入到《老鼠娶新娘》的故事中去,非常的自然、巧妙,不做作。在欣赏故事之后,老师又通过互动的方式和幼儿一同回忆、分析故事中的内容,让幼儿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的人性特点,这一环节是幼儿对于故事内容的迁移和提升,通过这一环节很好的.实现了“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这一活动目标。在重难点的学习上,吴老师以“朋友圈”的方式,让“事物相克相生循环往复”这一重难点变得简单易懂,这一环节的设计很好的突破了重难点,结尾部分的“抬花轿”对于兴致正浓的孩子们来说是一种水到渠成般的体验,延续了前面娶亲的故事,也满足了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和参与体验的欲望。

  (3)结尾环节稍显冗长,游戏设计不够合理。

  在结尾处,吴老师设计了游戏“抬花轿”,这个游戏是为了与前面的故事相呼应,因此点到即可,但从时间的分配上来看,这一有些冗长。另外,游戏的设计也不够合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很高,都想尝试,但老师用抛绣球的方式显然是达不到孩子的需求的,这两点值得商榷。

  (4)对于“扬长避短”这一活动目标的落实不够。

  吴老师在“朋友圈”环节,向幼儿简单说了“扬长避短”的含义,但我觉得解释得不够准确,而且也没有把这一目标深入的开展下去,只是一掠而过,有些敷衍了事。

  2、信息手段运用方面

  (1)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如音频、课件等服务于教学。

  活动中,吴老师巧妙的运用了多媒体手段,帮助活动更好的开展。例如:在导入环节的音频播放以及课件中会移动的花桥、掀开轿帘的新娘、突然蹿出的大黑猫等等,强烈的视听觉效果,给幼儿创设了极具想象力的情境,一下子把幼儿吸引到活动中。故事课件的运用,让幼儿在听的同时,能更直观的从画面中了解故事内容,帮助幼儿加深对故事情节的记忆,效果很好。同时,活动中,吴老师十分注重利用音乐来渲染气氛,音乐的选取也十分到位,如由喜庆的唢呐演奏开始导入,讲述故事时,用中国古典音乐《琵琶语》来衬托,结尾与前面的故事呼应,喜庆欢快的唢呐音乐又再次响起等等,这些音乐的利用很好导入,讲述故事时,用中国古典音乐《琵琶语》来衬托,结尾与前面的故事呼应,喜庆欢快的唢呐音乐又再次响起等等,这些音乐的利用很好的渲染了气氛,为课堂增彩不少。

  (2)在突破重难点方面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

  有一点让我觉得十分可惜的是,在讲完故事时,吴老师利用课件将故事中出现的新郎图片全部出示出来,如果这个时候,吴老师能利用课件和幼儿一起交流他们各自的长短处,并在课件上进行“事物相克相生循环往复”的演示,如用指向箭头循环表示,会把“理解事物相克相生循环往复”这一重难点前置突破,再在后面的环节予以巩固,幼儿会理解得更加透彻。

  3、教师专业素质方面

  (1)教师为幼儿创设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吴老师在活动过程中,教态自然、亲切,课堂气氛和谐融洽,这给幼儿创设了很好的学习环境,特别是语言活动要求幼儿敢于表达,而这种氛围有利于幼儿的表达,孩子们和老师亲切的交流,畅所欲言,一点也不拘束。

  (2)教师用自己自身的语言魅力感染着幼儿。

  语言活动中,对于教师的语言素养要求是比较高的,教师的语言素养高可以给孩子带来积极的示范作用,给幼儿以潜移转化、润物无声的影响。在这方面,能够看出来,吴老师的语言素养是比较高的,活动中,吴老师语速适中,不急不燥,在讲故事时,如行水流水般娓娓道来,其中也不乏音调、语速的变化,给人一种独特的语言美的享受。

  (3)教师能够关注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吴老师在活动中注意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如提问设计能够面向全体、照顾个体,让每个幼儿都能有表达的机会;幼儿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帮助幼儿规范语言,如帮助幼儿整理散乱的语言,用一个简单的词句予以概括,再比如交流让幼儿完整的说一句话——“我最强的方面是……”等等,从这些细节中,能够看出吴老师不仅局限于完成本活动的目标,她心中装着语言领域活动的大目标,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长远受益的,非常值得称赞。

  (4)与幼儿的互动回应还有欠缺之处。

  活动中,吴老师与幼儿互动频繁,但不是每次互动都是有效的,有时吴老师会有些操之过急,当幼儿没有回答到预期的答案时,吴老师没有及时追问,引发幼儿进一步思考,没能更好体现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4、幼儿学习效果方面

  (1)幼儿参与度高,积极投入

  纵观整个活动,幼儿的参与度很高,能够积极的投入到每一个环节当中,敢于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体现了语言活动的特点。

  (2)活动目标基本实现,重难点有所突破

  对于活动目标,本活动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如果第二个目标中“扬长避短”加以深入展开会更好。在重难点的学习上也有一定突破,幼儿通过学习基本明白了“事物相克相生循环往复”的道理。

  (3)积累了一定的语言能力

  在活动中,通过与老师的互动学习获得的经验以及在课堂上老师课堂语言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相信孩子们在语言能力方面有了新的积累。

  以上只是我对于本活动的一些粗浅认识,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行指教。

观课报告2

  远程研修、观课评课,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让我们“近咫尺”就能看到“跨千里”的课堂,在观课的过程中,我们同组教师讨论、研究、反思。短短六节课,成长却是一大步。在这六节课中,印象最深的,是部老师的那节《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对本节课的感想。

  一、关于课堂导入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好的导入对一节课来说意义重大。但是,导入也要有技巧,前面李倩老师的那节《俄罗斯》,用中俄两国联合军事巡演导入,并提出问题,中国为什么和俄罗斯合作?由于七年级学生社会时事知识储备很少,这样的问题太深奥,没法提起学生兴趣。部老师这节《黄土高原》以信天游《羊肚肚手巾三道道蓝》为背景音乐,配以展示黄土高原的各种图片,慷慨激昂,引人入胜。既让同学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又顺势引出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这一知识点。由此可见,导入一定要符合学生学情。

  二、关于课堂资源

  我认为,好的地理课并不只局限于课本,要整合各种资源,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部老师在讲解“探究各种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时,处理较巧妙。有些课堂用图片的形式,弊端是,缺乏动态,很难观察,有的课堂让学生实验,弊端是,造价高,不确定因素多,不适合班容量大的班级。部老师用的是实验小视频的方法,提前录制实验视频,课堂播放,让同学们观察并研究。既避免了图片的死板又解决了课堂实验的不好操作。是我们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所以,合适的多媒体资料对课堂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关于预习效果

  公开课前的预习准备阶段看似简单,实则很重要,学生有了充分的准备,才能在课堂上有发挥的空间。这节课部老师也有预习检测的环节,老师课前让同学们找了黄土高原的风情,但课上学生反映较平淡,没有展示出自己的风采。所以,我认为,老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可下发任务单,明确要求,让同学们尽量展示出自己准备的.内容,对课堂气氛也是很好的激发。

  四、关于教师语言

  地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讲的是全世界最有特点的国家地区。这就要求我们地理老师在上课时尽可能的把“美”的东西传达给学生。部老师普通话标准,教态自然,但缺乏感染力,使课堂气氛较平淡。所以,课堂语言要生动,不同的问题要有着不同的语调和表情处理,但要注意不要做作和故意,这就要求我们本身要热爱地理,热爱课堂,要对学生学情深刻的了解,要有很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而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平时的上课中锤炼的。听课、评课,虽说是听别人的,其实也是在反思自己的课。李升勇教授曾说,教师是世界上最美的职业。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活波可爱的孩子。所以不管哪一学科,我们要怀着对学生对课堂的爱,认真、踏实的上好每一节课。

观课报告3

  这天学习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这堂观摩课,感触颇多。这节课中,教师对教材和学情分析准确到位;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处理合理贴合学生的识知规律。课堂结构清晰明了、教学环节完整流畅。课堂教学采用了信息技术直观高效。教学语音富有激励性,生动准确。

  一、成功之处

  1、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自我梳理和归纳地理知识的潜力。

  2、使用多媒体,以超多的图片和地图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自己做自己说,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的潜力。

  4、经过教师整合,课堂教学有理有序重点突出化难为易。

  5、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本堂课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并能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活的联系。

  6、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条理生动富有激励性。

  7、智慧拼图游戏让学生在简单愉快中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8、采用激励性语言进行评价,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愉悦,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不足之处

  1、对于气候特点分析不到位,感觉比较模糊,表达也不够清晰。

  2、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较少,有些问题不能够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

  3、缺少板书,有失课堂重点的突出。

  4、教学方法单一,还能够采用多变的`教学方法。

  5、学生独立学习、发言不足,有待改善。

  6、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三、努力方向

  学习了这堂观摩课,收获颇多,同时反思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就应从以下几点加以改善:

  1、应进一步认真研究教材,挖掘课程资源。

  2、想方设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认真分析教材和学情,根据实际制定合理的课堂教学容量,使教学设计更加完美。

  4、多参加听评课活动,取长补短,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

观课报告4

  本节是初中力章节中的难点知识,《力和运动》这一章涉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平衡力、滑动摩擦力,具有知识量大,相互联系紧密和知识交叉的特点。郝老师在通研教材的前提下,以生为本、发挥学生主动性、知识导图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以“兵教兵”的方式进行知识回顾,利用学生自制导学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启发,对关键知识进行研讨,学生知识面很宽,极大拓展了学生学习视野,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学生小组活动和实例分析,使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从具体的教学环节来看

  从教学目标和教材理解来看:郝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运动和力知识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这一主线开展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参与活动、进行知识分析,通过学生上台讲解活动,综合运用各种不同层次、不同学力的学生展示知识点,做到了重点知识多次多角度出现,难点知识运用多种方式去突破。

  从教学过程来看,利用概念导图引入,对本章知识进行了全面梳理。让学生带领全班学生进行全面复习,对每个知识点又让学生参与,进行了知识点的固点性拓展,是非常有实效的复习方式。面向全体、注重差异,学生参与面广;突出学生主体性和教学互动性。注重探究,教学方法多样熟练、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师不仅能自己熟练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并且学生也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学习;应用数字资源改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

  从课堂容量来看,教师设计的课堂容量丰富充实,复习基础知识到点到面。习题例题设计合理,特别是让学生对本章知识进行自拟复习提纲,自己进行讨论,既激发了学习热情,又拓展了学生知识面,通过观课也能明显看出在该环节学生参与积极性特别高。本节课能很好的完成本节课既定的教学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基本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各有收获。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参与度高,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体验,课堂气氛活跃有序。能推动学生在学科思维、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某一方面得到有效发展,加强学科知识与生活联系,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始终有序指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负责、开拓、创新的个性特征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的结合。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态度,树立将科学转化为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全面育人的新课标精神。

  教学建议:

  1、本节课教师对知识注意较高,但是对情感教育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2.课堂节奏比较快,尽管容量很大,但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反馈不够全面,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假期研修期间我观摩了北京八中刘子然老师的一节《电路设计》课,感觉受益匪浅。刘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新理念,很好的,很新颖也很别致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物理教学中,电学是一个较难的内容,中考占的比重很大。也是学生形成两极分化的节点。尤其是电路图的识别及实物电路的连接,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说它是重点,是因为它是学习电学的.基础,说它是难点,是因为学生在学习初期对于电路的识别与实物连接感受有很大偏差。这些原因就造成了学习上的困难,而刘老师这节课利用实验验证、练习等手段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刘老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下了功夫,内容设计有梯度。他所设计准备阶段是对串并联知识的复习,面试环节是基础,而实习环节则是提升。另外刘老师还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每一道题都是让学生自己板书展示,无论对错。在教学中,尤其是电路设计教学中,学生的错误展示其实对学生也是一种教育。他可以让学生了解在哪里出问题,怎样改正,强化了知识的正确运用。另一个学生则实验验证,这个环节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了学生对电路的认知。学生对电路的认知水平直接决定了他的学习任务的完成。在面试环节完成后,刘老师适时进行了各种情况的总结,这样便于记忆和掌握。

  在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学生应该再进一步提升。尤其是班内学生程度参差不齐,如何让学困生吃好,让中等程度的学生和优秀生提升也是体现了因人施教的特点。所以在实习环节,刘老师巧妙设计题目,让学生得到了提升。并且物理知识的学习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最后闯关环节,刘老师将电路与现实生活联系,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知道,物理不仅仅是有趣的也是有用的。新理念在“润物无声”中得到了贯彻。

  在物理学习中,既要自主学习,又要团队合作。自主学习是将学生的知识重构,是学生进行思考的有效环节,而团队合作与交流则是思想的碰撞。在合作中,知识在发现在重构,这样反复的过程中,学生即建构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还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呢,通过这样的训练,体验了成功的快乐,也磨练了大家的毅力,同时对身在现实生活有了正确认识。这些都是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完成的。

观课报告5

  今年暑假教师远程研修,分别观摩了章丘中学孟君霞老师的《欧洲殖民扩张》,潍坊实验中学孙晓蕾老师的第12、13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阳谷第三中学陈香君《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乳山第一中学郑乐赓20xx年优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观看完四位优秀教师的课程资源,我充分感受到教与学的的多样化,以及教与学的乐趣,受益匪浅。他们标准的普通话,严谨规范的设计,动听的声音以及渊博的知识等等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感想:

  1、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1)四位教师都能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创造性地利用黑板、白板、等常规媒体,同时积极利用音像、网络以及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

  (2)所利用的`教学资源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学科认知发展水平,具有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教学资源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语言真实。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3)丰富的课程资源,较好地开拓了教和学的渠道,更新了教和学的方式,使化学教学更加真实、生动、开放和灵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2、课堂气氛营造

  (1)在教学中,四位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采用直接讲解、间接渗透、学生相互交流等方式,创设了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面向全体,注重差异,学生参与面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努力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如: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动手、观察能力。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师生交往是多向式、交互式的,既有师生的交往,又有生生的交往,这种师生与生生间的多向交往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

  (2)课堂教学中,教师尤其注意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习方式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歌曲、视频、游戏激趣,利用成功体验激趣,直观教学激趣等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2)教学中开展了小组活动,活动中,小组成员对共同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感性材料,通过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与一系列积极的思维活动,总结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小组活动不仅为每个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创造机会,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完美的一件东西,也会有瑕疵。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虽然都能体现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1)讨论应该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但学生思考时间较少,应该尽量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师生双边活动中,还应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设计讨论题要有一定的难度、要有讨论的必要性,。

  (3)小组合作学习要有意义,要落到实处,不能形式化,体现全员参与,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参与情况。

  (4)练习题选择的原则应该是对教学目标的检测。

  (5)板书设计的必要性:在一堂课中,板书是一堂课内容的总结,板书设计对教学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突出重点、加深印象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观课就像照镜子。参加这次观课活动,也使我更加理性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从中受到很大启发。通过这次观课,让我认识到,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仅停留在创设教学情境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的精神,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大胆的尝试.,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要采取宽容的态度,注重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体,注重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评价。今后,我将通过持续的教学观察与反思,加深对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认识,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果。积极融入教学团队,参与分享与交流,提炼适合个人特点的教学信念,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成为一个不断进取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历史教师。

观课报告6

  因学校安排, 3月28日--31日。我有幸参加了宁夏银川市组织的“绿色课堂杯”全国高中数学优质课大赛现场观摩交流会,在这4天时间里,共聆听了专家孔凡哲教授3个半小时的“绿色课堂”学术报告.观摩了9节示范课,9个参赛选手的自评,现场教师提问交流,专家点评.听了高慧敏教授的长达1个半小时的讲座,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从中可以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让我收获颇丰,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先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1、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创设教学情景。

  新课程标准要求孩子的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这些课中,教师都重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从情景中引入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例如在重庆育才中学马黄萍老师的《计数原理》中,从前不久马航失联客机事件入手,整节课都以这一事件为背景,让学生深切理解了分类,分步计数原理及其应用,并请学生以失联客机事件为背景编两类计数原理应用题。让学生切身感受身边的数学问题,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在昆明年轻教师陈荣玻老师课堂中,通过学生观看《子午书卷》栏目中报道的距今20xx多年但出土时却保存完好的女尸的情况,猜测;估数引出课题;这些教学情景的创设,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情景和机会。

  2、体现新课标的精神,重视营造愉快课堂。

  通过这几节课我看出每位名师都在向我们传递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看到每位名师都体现了这点――重视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来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接受者,施与者和容纳者;而是现在课堂中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体现主动性学习,重视学生的能力的培养。

  智慧之花开在孩子们的手上。我们老师重视孩子的动手操作,重视孩子的手脑结合,俗话说:心灵手巧。要想真正的学好知识就是要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那么动手操作就是孩子们最好的学习活动。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知识。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感觉到整个课堂体现的特点:一是将课堂交给学生,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主人翁思想,这样就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建立了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人;二是老师无批评、责怪的语言,更多的是鼓励和表扬,整个课堂让人感觉轻松、活泼;三是老师的教学理念新颖,注重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思维方法;四是老师教学语言幽默风趣,能迅速激发学生听课激情,提高听课注意力,使学生能积极发言;五是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空间,在科学的引导下让学生畅所欲言,发挥想象,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六是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新、奇、贵、曲折,喜闻乐见。几位教师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最重要的是他们都能想方设法的借学生的口说老师想说的话,真正做到了知识的迁移。教学过程的推动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双方智慧的体现。这些名师就是把自己和学生的智慧充分地挖掘,放大,施展,从而使他们的课生机勃勃。

  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优质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不仅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蕴含着数学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主动地参与探究解决问题。这些名师不但关注学生,把握数学的解题方法,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

观课报告7

  今天是美术研修的最后一天了,十天的时间转瞬即逝,回想第一天参加研修,一切都是那么迷茫!还记得第一次阅读到别人的文章、第一次发评论成功时的喜悦。慢慢熟悉了,十天以来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进入自己的研修主页,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它的变化。我仔细阅读每一位老师对我作业的点评,认真观看各位专家的讲座视频,反思自己的美术教学,写下心得体会。

  本次研修阅读了很多老师的优秀文章,深受启发与鼓舞。我写了十篇作业,发了100多条评论,每一个字都是自己敲出来的,文章虽然写的不是特别精彩,但确实是自己的真实感受。这里面既包含我上班四年的美术教学总结,也包括我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作为美术老师,应该明确自己的定位,就像刚才听的《初中美术教师教学研究和专业成长》视频里讲的那样:“我们是美术教育工作者,不是画家,我们要思考美术课程到底能给学生怎样的帮助······”我们确实应该明确美术教学的意义所在,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审美能力这些经常挂到嘴边的话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一定要落到实处。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心境。让学生拥有发现美的眼睛,感受美的心境是我们每一位美术老师的义务与责任。在今后的美术课上,我们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培养创新能力;珍惜每一次展示的机会,无论是绘画课还是制作课,让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善于表达的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

  下面是我的一个美术教案,希望各位老师予以点评、指导:

  装饰色彩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系列内容,学习装饰色彩,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和艺术中的装饰色彩;欣赏我国民间艺术作品,学习民间艺术中装饰色彩的特点和表现方法,感受装饰色彩的美感。学习和掌握装饰色彩的用色方法,灵活运用装饰色彩创作装饰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全面了解装饰画及民间艺术中装饰色彩的特点,了解装饰色彩在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学习和掌握装饰色彩的用色方法,运用装饰色彩创作装饰画,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装饰色彩的美感,欣赏民间艺术,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装饰色彩在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应用,了解装饰画在造型手法和用色方法上的特点,运用装饰色彩创作装饰画。

  教学难点:装饰画的造型突出夸张变形,色彩鲜艳、对比强烈。

  学习资料:优秀装饰画作品资料(课件),油画棒及水彩等涂色材料,黑白装饰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回顾已学装饰画知识:

  欣赏具有装饰风格的大师作品:

  让学生对装饰画及主要表现形式有较为全面地了解。

  【设计意图】:感悟大师绘画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全面而深入地了解装饰画,为下一步学习装饰色彩奠定基础

  三、导入新课:

  1、对比欣赏《公鸡》:分析装饰色彩与写实色彩的不同

  学生思考:装饰色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教师小结:装饰色彩与写实色彩的主要区别:

  ①写实色彩

  从客观真实的角度来观察、分析和再现色彩关系,把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做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研究、来表现的。

  ②装饰色彩

  以固有色为基础,研究色彩的.平面性与装饰性。装饰色彩一般排除自然界中光源色与环境色的影响,把自然界中的色彩关系综合、概括、抽象出来,利用色彩的浓淡、冷暖、明暗、互补等对比手法进行色彩的艺术创造。装饰色彩可以不再是物体本身的自然颜色,而是人们根据审美需要,对色彩进行多种艺术处理和加工,装饰色彩是人们对自然色彩的再创造,是人们主观赋予物体的一种抽象色彩。

  2、赏析作品:《老子出关》、《耱地》,分析画面主要内容及色彩特点。

  3、民间艺术品欣赏:了解民间艺术中装饰色彩的特点和表现方法

  4、讲授装饰色彩及涂色方法:

  装饰色彩是提取自然形象中的色彩,进行夸张和对比,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给人以质朴、真挚的感受。

  民间的装饰色彩常用补色的对比关系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

  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规律:原色搭配、纯度高、对比强烈

  学生活动:从色相环中找对比色

  注意无彩色的灵活运用:平衡、稳定画面

  【设计意图】:学习装饰色彩知识,了解装饰色彩的基本概念以及民间装饰画的常用色彩,为学生灵活运用装饰色彩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学生涂色:

  学习民间艺术的装饰色彩,为黑白装饰画作品涂色,完成一幅色彩既鲜艳又和谐的装饰画作品。

  要求:色彩鲜艳、明快,对比强烈,画面整体和谐

  教师巡视辅导,及时解决学生涂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五、学生作品展评并总结:

  “炫彩世界”----装饰画作品展

  六、课后拓展:

  留心观察生活中的装饰色彩,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装饰画作品。

观课报告8

  一环扣一环,从生活入手,百分数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有较多的感性认识,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上,走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发展。从学生感兴趣的踢足球入手,自然而然的引出百分数,认识到百分数的重要性。在生活中体会不同形式百分数的意义,感受百分数的写法,会写会读理解了百分数在具体情境中的意义,最后课堂的结尾,对于男女同学谁赢了,又能用百分数来解决,留下悬念,便于课后继续探讨。

  整节课上,于老师没有说: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作百分数的概念,也没有一个一个教百分数怎么读,怎么写,具体情境中的意义是什么,而是通过学生之口,原本机械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但是整堂课又包含了所有的知识点,该掌握的都掌握了,这就要归功于于老师的精心设计和循序善诱。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性体现教学的严谨性。

  课堂的价值除了要关注知识,还要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兴趣的培养、好奇心的`呵护等。于老师的课堂做到了这一点,除了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点,百分数的认识,还学会了从生活出发解决问题,询问别人来丰富自己。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不仅学生学得有价值学得高兴,而且老师同样会收获幸福和愉悦。

观课报告9

  一、活动主题

  初中化学课堂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二、活动背景与目的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究,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提出的要求之一。新课程实施己有多年,在课堂开展探究式教学已深人人心,但在在如何让课堂探究活动更有效时,还有不少问题需要探讨。

  本次主题教研活动的目的是,力图借助全县教师智慧,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研讨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探究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促使化学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探究教学的有效性,为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三、活动安排

  1、会前准备

  (1)实践反思与文献学习

  研讨会前一周全体初中化学教师对“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探究活动的有效性”进行实践反思与文献学习,并形成初步观点。

  (2)确定研究课并进行集体备课

  研讨活动确定两个课例,分别由两位教师上研究课。上课教师制定预案并于研讨会前3日通过xx发布;全体初中化学教师阅读思考,找出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修改、补充完善的'意见和建议(书面发至邮箱xxxxxxxx@163.com),上课教师根据讨论的意见修改完善教学设计。

  (3)研究确定观课工具

  由教研室负责根据研究主题研究制定“初中化学课堂探究有效性观察视角与观察点”作为观课记录的参照。

  2、课前会议

  研讨会当日8:20召开课前会议,上课教师说课,观课教师进行观察分工。

  3、课堂观察

  研讨会当日第2节、第3节参会教师观课。

  4、课后会议

  (1)会前准备

  研讨会当日第4节课后,观课教师对观课材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根据分工写出主题性观课报告(会后在xx发布)。

  (2)研讨

  观课者根据课堂观察,根据分工从不同的视角报告课堂观察的结果,并根据会前的学习与反思结合课堂观察围绕研究主题展开讨论,形成研究结论。

  5、成果展示

  活动结束后,根据研讨情况,由教研室撰写“初中化学课堂探究活动有效性”的研究报告,专题研究报告与观课教师的观课报告于会后一周内在xx发布,供全县化学教师交流学习。

  四、活动要求

  1、全体化学教师会前要作好充分准备,包括所选课例的教学设计构思和初中化学课堂探究活动探效性的研究。

  2、上课教师要按时写好教学设计,以便及时在网上发布。

  3、参加活动教师会后2天内上报最终反思报告(上课教师)和观课报告书面材料,以便及时发布。

观课报告10

  《威尼斯的小艇》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异国风情。通过听孙老师执教的《威尼斯的小艇》一课,受益匪浅。我觉得孙老师的课堂精彩,重点突出,方法得当,学生学习效果好。从中学到了不少教学经验。

  一、抓关键词句,“深文浅教”

  为了节省时间,也为了真正检验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这节课孙老师采用了直接检查课文脉络的方法,先引导学生结合图理解“纵横交叉”了解威尼斯的地形特点,在引导学生了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小艇。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把自己学习的感受和文本结合起来,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课堂可以看出,几个学生的发言各有侧重,各有千秋,感悟较好,说明学生真正学懂了课文,受到了强烈的美的熏陶。威尼斯异国他乡的独特地理风貌,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虽然课前查阅过资料,但学生缺乏直观感受,完全有必要出示该水上城市的奇特风光,通过课件展示,激发情感,并让学生通过观看威尼斯风光“游览”威尼斯水城谈感受,有些段落让学生自己体会,并配上悠扬、深沉的音乐,因此有些段落入情入境,感悟较好。教学中,孙老师还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学小艇的样子这一部分,老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激起学生强烈的表现欲。学生纷纷动口、动脑,在读一读,想一想中感受到小艇的'独特美,读起来轻松,背起来愉快。最后,引导学生领会到了三个比喻句的表达效果以及表达的情感。“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一部分,孙老师让学生通过品词析句、体验去感受、去领会,学生个个兴趣盎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领略到小艇的独特,以及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以及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对比阅读,领会写法

  课的最后引导学生对比阅读,领会写法的不同。孙老师就是这样,通过一个个“点”,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滋味、语文的味道。在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之后,老师注重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在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和这样表达的作用、效果,主要抓住了四个点:一是比喻的作用及表达效果;二是关联词语的作用及表达效果;三是人物活动与景物相结合的表达效果;四是人物活动与风情相结合的表达效果。然后,围绕这四个点展开教学,既能领会这些表达方法的好处,又能使学生对课文的思想内容与情感有了深层体悟,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滋味,语文的魅力。学写景色,老师先让学生欣赏威尼斯美丽的风光,在学生通过小练笔写写威尼斯的景色,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可改进的地方:

  1、在实际教学时,因顾及时间,还有一些环节没有落实。还在思考哪些环节还能再大胆地放手,这样的话,后面的教学会更加完整。

  2、第二自然段,作者抓住小艇的三个特点,用了三个比喻句,把小艇的三个特点比喻得栩栩如生。课堂上,孙老师虽然落实了训练点,即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领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的方法。但学生只有感受,一部分学生并不能自觉地把这种方法内化,从课后部分孩子的仿写看出,依然有同学没有完全掌握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总体来看,孙老师的讲述语言精当明了,师生交流汇报默契,课件出示的问题关键性强,板书内容紧密配合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合乎小学生的认知特征。孙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值得我学习。

观课报告11

  这次观摩一师一优课,不仅给了我们小学英语教师提供了学习和提高的机会,更让我清楚地认识到,不光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无论是说、唱、画,还是课堂上所表现出的教育机智,都让我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优课当中体现出来的亮点值得我好好学习并反思。

  首先,每位老师都是采取的全英教学。各个教师出色的口语表达让我记忆深刻。标准的发音、富有亲和力的表情和声音,即使彼此第一次见面也能很好的拉近师生距离。而且每位老师都会在自己的课中设置一个精彩的热身导入环节,比如:flash动画(加上动作,边唱边做),闪卡抢答,chant等,老师的课堂操控力和渲染力很强,将这些活动都做得很好,课堂气氛很快被调动起来。

  其次,教学活动的设计丰富多彩有效,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袁海霞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她讲授的主题是《Weather》,主要是学习天气的词汇。在操练环节,她设计了“小小预报员”活动,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网络资源,通过自主学习、教师示范、同伴交流等,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功感。然后让学生练习,再进行分小组比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掌握住了天气的词汇,达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第三,训练方式与任务型教学相结合。各位老师的训练方式都多种多样,尤其是张晨曦老师的《Can you play the guitar ?》,设计了全班活动,师生互动,小组活动,双人活动,个人活动等。并且任务型教学贯穿课堂始终,Job interview活动让学生在阅读广告之后向全班同学进行调查,询问谁能胜任所招聘的工作,练习运用所学目标语言,它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语言第四,创设情景与情感教学。杨雪老师的课给我的印象最深。她讲授的四年级下册的《What time is it ?》。

  通过这次远程研修,我收获很多,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这次观课,让我近一步开阔了眼界,明白了教学上应该努力的方向。不断地改进自己的课堂,做学生喜欢的老师,上学生喜欢的英语课。为自己加油:Come on!

观课报告12

  高效课堂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什么样的数学课堂才是高效的数学课堂?通过对小学数学课的具体数据的分析,从提问技巧、学生参与、师生互动三个维度进行观察和分析,以期进一步增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有效性提问技巧是否在一堂课中师生问答的频率越高,效果就越好呢?怎样才是有效的课堂提问呢?

  对于我这样一个没有教学经历的学生来说,这是我亟待想得到答案的问题。所以,带着这两个问题,我走进了南通市城乡结合部的一所小学,走进真正的课堂。在这次观察记录中,我主要采用结构式观察的方法记录了:课堂提问技巧分析;教师问题在学生座位中的分布情况;以及教师对学生所答问题的回应。本文就是在这三份报告的基础上加工提炼而成的。

  一、提问技巧分析

  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主要形式,也是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及时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课堂提问有哪些技巧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为此,我们利用下面的“课堂提问技巧分析表”对这堂课的所有问题进行了逐条记录与分析:

  统计下来,我们发现:教师的提问比较关注学生推理能力和创造思维的养成,这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学生的回答类型基本与教师的问题类型对应,学生的推理能力相对较高,说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但在创新能力方面相对缺乏,还不能灵活运用之前学过的知识做到活学活用,有部分同学仍然停留在机械记忆的阶段。

  另外,我发现这一堂课教师总共提问了41次,其中重复之前提问的次数是24次,也就是说,教师提出的非重复性问题的次数是17次。那么,教师重复之前提问的次数为何占如此大的比重呢?

  经过与一些学生的.交流,我主要总结出以下几点: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高度集中;教师要确认学生对教师刚才发出的信息是否已经理解;只有在学生理解、懂得的基础上,教师才会作深一步的教学,否则,教师会重新分析,直到学生都听懂了为止。这说明教师可以很好地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二、座位表分析

  通过座位表记录每位学生与教师的语言沟通,可以反映出一节课当中语言流动的分布情况和分布类型,从中可以比较直观地反映出互动的频率、教师的偏好、学生的参与程度等课堂状态,也是师生互动的有效途径之一。下面就是我这次见习过程中的座位表记录:

  注:A.男生,B.女生;阿拉伯数字表示回答问题的次数

  从表中可以看出,全班总共有60位同学,并且男女生比例相等。其中,教师对男生的提问次数是20次,对女生提问的次数是21次,对男女生提问的比例也是比较均衡的。存在的问题是:教室相对拥挤,再加上听课的人多,教师的活动范围也就比较小,只能在前面几排走动,尤其是对最后一排和中间位置的学生关注得比较少。这很容易会引起他们上课听讲时精力不集中,从而延误了接受新知识的时间。但总体来讲,这堂课老师在座位的安排以及提问的分配上做的还是比较好的。

  在记录的同时,我还发现一个现象:当教师提问:比较圆规画的圆和硬币画的圆有什么区别?同学之间可以讨论时,学生们几乎一致选择的都是与同桌讨论,与前后的同学基本上没什么交流。其中,有的组可以讨论激烈,很快举手回答。但有的组之间的交流比较少,只是在听别的组怎么讲,然后附和他们的答案,而自己却并没有独立思考。对于这种现象,教师并没有采取任何的措施使学生之间得到更好得交流。这很可能使班级两级分化的现象更加得严重,不利于班级的整体发展。

  三、教师对学生所答问题回应方式

  在实际教学中,不仅应着重考虑创设数学情境,提出问题,还应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的多样性,并灵活运用之,方可确保其教学改革实验的成功,因为它从另一方面解决了如何吸引学生的兴趣,确保学生至始至终参与课堂、参与思维。

  注:V=口头回应(verbal response);NV=非口头回应(non- verbal response)

  +=积极回应(indicated positive response)0=不作任何回应(indicated no response)

  -=消极回应(indicated negative response)

  根据表中的记录,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在这一堂数学课中基本上采用了口头回应和积极回应的方式,仅有个别同学错得太离谱,教师也用委婉的口吻告诉他们不足之处何在。因为小学生心理还是较稚嫩、欠成熟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比较弱。所以,教师针对他们这一心理结构特征,在作出总结评价的时候,若方法不当,评价过激,极可能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学生怕回答问题,怕讲错的心理特点,时间一长就会很少有人敢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就会变得沉闷,养成学生不爱思考问题的惰性。所以,在总结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要以激励为主,适当指出不足为辅,要经常用:“这位同学回答问题的思路还不错,这很好,但是某某地方还有一点小小的不足,总体还是不错的”这类话来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四、教学效果综合评价

  上面,我们从提问、座位表和回应三个角度对这堂课进行了剖析,那么,这堂课的整体效果又如何呢?为此,我们利用下面的“教学效果综合评价参照表”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从表中可以看到,这堂课的综合效果还是不错的。如教师的讲授过程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积极引导,善于分析,循序渐进,及时反馈等。存在的问题是:难度偏易,学生主动探究不够等。

  五、结束语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语言互动是课堂教学中的最基本的形式,课堂教学的各项任务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完成的。经过以上的记录我们可以发现,该教师在一堂课上总共提问41次,平均一分钟一次提问,节奏适中,且师生互动的频率密度也适中,能让大多数学生都参与到课堂的叫教学活动中来,因此教学也收到了比较良好的结果。可见,教师在课堂上若只是一味地提问,学生被动地回答只能是一种形式上的交互,有时尽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频繁发生,但由于缺乏对问题方式、节奏良好的设计,这样就会大大降低提问的有效性,反而造成了低效率。因此,教师提问的频率不宜过密,对于需要重复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问,这样可以不断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我们可以发现,教师提出的有效问题,可以使学生回答问题时所使用的语言更加复杂,回答的兴趣和积极性都有很大提高,回答也会更有创意。因此,教师在课前设计问题时要考虑通过提问让学生得到什么,思考和认识什么,形成何种能力或品质。好的问题必须与教学目的相适应,必须明确、规范、具体。学生接到信息后才能积极投入到捕捉正确答案的思维活动中去,最终作出正确的答案。同时,教师还要把握问题类型的比例。如果着重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师可以提一些事实性的问题,如果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运用能力,那么提一些综合性的抽象问题就更合适。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真实问题,减少呈现性问题,把学习活动置于一个模拟或真实情境中,使学生自主地从情境中和互动中形成知识,运用知识。

  以上是笔者对一堂小学数学课的观察报告,虽然我最终没有给出文章开头的两个问题给出明确的答案,但至少我明白了,教师要上好一堂课需要考虑的因素真的非常多,对任何一方面的忽视,都有可能造成教学的失误。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多的是对学生的一种责任。

观课报告13

  本次研修,我认真地观看了一师一优课活动中六位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受益匪浅。其中范振华老师执教的《桂林山水》一课给我印象最深。

  《桂林山水》一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奇特、秀丽、险峻和漓江水的平静、清澈、碧绿的特点,进行了具体而生动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真挚情感。这是一篇文质兼美、写景抒情的好范文。如何挖掘文章中的美,让学生深刻地感爱美呢?范振华老师的教学让我耳目一新。

  一、设境激趣,触发美“感人之心,莫先乎情”。课始,教师精心设计导语,并适时配上绚丽多姿的画面,创设情景。教师以饱满的精神,亲切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灵,以“师情”动“生情”,以“师情”激“生情”,师生的情感融洽地交织在一起,学生沉醉其间,为桂林山水的奇秀之所动、所感,油然产生美的遐想,心驻神往,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二、潜心品读,体验美儿童的心灵最敏感,他们能准确捕捉到教师语言中“情”的信息,进而领悟“情”中之“理”。因此,教师以美的语言作为美的品德的载体,深入学生幼小心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朗读的方式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审美情趣。例如:在读“波澜壮阔”一词时,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幅浩渺无边的大海图,引导学生用雄壮、浑厚的重音朗读,让他们感染到大海喧闹的动态美;在读“水平如镜”这词时,则要求学生用轻柔的声音读西湖的水,让他们感染到那种无声无息的恬静的美。课文语言的.音韵美,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加上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到审美的愉悦。

  三、读中感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在教学中,老师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中有思考,读中有感悟。学生对读书的思考和感悟往往还停留在表层,在教学中老师不断引导和点拨,应该说这节课中,文本的朗读是充分的扎实的,主要包括朗读整篇课文或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朗读。首先让学生充分练读后根据自己的感悟,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语句读给老师同学听,师生共同评议。学生有了充分的自由,变得爱读,想读,带着情感和体会理解课文内容,读出文章的味道,语感也便随之产生了,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作为审美的主体,通过感官与心智去感受、去体验。

  四、抒情表达,人们在欣赏各种美的事物而产生美感时,总是有赖于直观的形象,只有通过生动具体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它内在的本质,从而得到情感的愉快。在教学时,教师以图像为主来展示形象美,欣赏景美。例,教师在讲解中根据课文描述演示录像,如,有的山形像一位老人伸展双臂,满脸笑容地欢迎八方游客;有的像大象贪婪地吮吸着清凉甘甜的江水;有的像一只高大的骆驼眺望远方;还有的像初生的新笋充满生机......这些形象生动的画面充分突出了桂林山的特点,让学生头脑中构成-幅幅栩栩如生的美丽图画,引人入情入景。

  语言训练能使学生深深感受到祖国山河秀丽多姿,从而产生炽热的爱国之情。在本节课中,教师不仅是教学的设计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同时又是参与讨论的学习者,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并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相学相长的教学效果。

观课报告14

  观课时间:3月12日

  观课题目:乡下人家

  观课教师:

  授课教师:

  大家好!今天心情激动,因为可以走进王璐老师的语文课堂,欣赏其常态语文课堂风采。今天的语文课堂不但引发大家思维的碰撞,更给了大家智慧的启迪。

  1、变换座位。王老师把传统的.“秧田式”讲授型座位变换成便于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圆桌式”小组座位。

  2、明确合作目标,让学生会学。合作前,葛老师利用投影展示“合作要求”:选取自己喜欢的“画面”,画出相关语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3、亮出“量规”,让学生想学。“量规”本是过程性学习评价的主要工具,将其纳进课堂,我们只能简单视其为“要求”。王老师提出了“量规”:倾听用心有礼;交流有条有理;汇报有声有色。规范了学生学习行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4、媒体参与,让学生乐学。在学生汇报交流过程中,王老师时不时使用媒体展示句子与图画,帮助学生理解重点与难点。

观课报告15

  《伯牙绝弦》是小学六年级唯一的一篇文言文,故事感人至深,文章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它是知音难觅的人生写照,是人们在孤独中寻求温暖的见证,是心存美好的心灵呼唤。

  听了张老师的这一节课,感触很深,张老师通过优美生动的语言,恰似一曲“高山流水”,向同学们娓娓道来。文言文的教学对于老师同学都是难教难学,张老师通过重点词“知音”,重点句“伯牙破琴绝弦”的深入理解上,学生理解了课文,了解了中国的古文化。

  张老师的这堂课,从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开始,引导学生就故事的结尾“伯牙破琴绝弦”展开思考,理解其含义,抓住“善”字,告诉学生翻译文言文要学会变通,用熟悉的表达方式把意思表述清楚。然后花了一定时间对课文进行熟读,了解故事的大概,在这基础上,引出问题,从而探索课文。

  古文教学,我觉得朗读是一大特点,因此,教学中,张老师注重了朗读教学。理解课文首先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是对难读的三句话:“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进行了指导,目的是为了学生在朗读古文时能注意停顿恰当,读出古文的韵味来。在理解课文时把理解与朗读相结合,在感悟文章的每一句话的同时,也注重了指导朗读。文章的前半部分,要读出称赞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幸福;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带着对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在教学尾声之时通过播放《高山流水》音乐,让典雅流畅的琴音款款地浸润学生的'心灵,再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试着背诵课文,会更好地增强课文的表现力,让文言文那优美的韵味深深地植根在学生心中。

  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延伸:“既然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中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琴声里还会有哪些场景?能照样子说上几个动人的场景吗?”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善哉,(????)!”感悟朗读,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心灵相通,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

  张老师引导学生读出了古文的韵味,在理解课文时,通过诵读、体验、对话、联想,走进这场悲剧,理解这个寓言,聆听这声叹息,见证这种寻求,向往这份美好……这真是一节精彩的语文课!

【观课报告】相关文章:

观课报告05-18

观课报告(精选)05-18

音乐课的观课报告03-13

观课报告集锦03-20

语文观课报告03-10

研修观课报告06-22

[必备]观课报告05-19

观课报告(合集)05-19

数学观课报告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