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观察报告精华【15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十分的重要,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的观察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的观察报告1
观察时间:
12月13—23日
观察地点:
中一班
观察对象:
琪琪
观察目的:
观察幼儿生活行为方面,改善幼儿健康的生活态度
儿童表现及行为:
最近在不经意中发现琪琪小朋友常有不健康的生活行为:经常抢占别人的东西,活动中总是喜欢自由走动或与同伴交谈。交谈资料以“奥特曼”为主要资料,如果谈得兴趣盎然时,拳脚相交。但平时他喜欢帮忙老师做事——分碗筷,摆椅子,搬桌子等,但是总是一马当先,和同伴争执。
分析: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喜欢做事是他的本质,他喜欢做事,他并不明白做某件事的行为是对还是错的,总是期望得到同伴和老师们对他的这种行为作出评价和认同、赞赏。同时期望在一些行为上得到老师和同伴的注意和信任。
措施:
纠正不健康的生活行为:在我与他交谈后,让他明白一些他人物品与自我物品区别的道理。我向家长反馈了他的状况,请家长在家中多留意幼儿的.行为,推荐家长说理育儿。在活动中,我把他调到前面,可随时注意到他的行为,继续观察他的表现,在必要时可立刻制止他,适宜时表扬他。活动后,我经常与他聊天,说说家里,说说幼儿园的好朋友,引导他多看一些有益的电视,谈谈智慧树等少儿电视里的资料。
幼儿的观察报告2
案例背景
小可,四岁半,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她还有一个大她七岁的姐姐和一个仅有半岁的弟弟。父母忙着辅导姐姐的学习,照顾弟弟。小可则由已经七十多岁的爷爷接送照管。小可两岁半就上幼儿园,比同班的小朋友小一岁。
案例描述
每一天早上入园时教师和小可打招呼,她面无表情,从不回应,只顾低头走进活动室。教师点名时,她从不答到,也不抬头看教师,没有任何响应。活动中,她从不主动回答问题,教师叫她时,她不抬头,也不说话。她在幼儿园仅有的交流只限于她和旁边的小伙伴小声地说话,但当她发现有人看到她时,她便立即停止说话,趴在桌子上。
今日早上,小可妈妈打电话给班主任教师说昨日有小朋友把小可的衣服脱了,话语间显得很生气。但事实是昨日午时天气太热了,班上有小朋友已经穿短袖马裤了,小可还穿的是厚T恤加毛马甲。新来的教师不了解情况,中午让孩子减衣服时,小可不会脱,旁边的一位小朋友帮小可把毛马甲脱掉了。
案例分析
1、客观因素:过早上幼儿园,和班级中大她一岁的小朋友相比,小可语言、与人交往本事发展就慢一点,孩子交流的不主动构成了孩子的自卑心理。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导致孩子在给妈妈讲述脱衣服事件时不清楚,只反复强调了别的小朋友脱了她的衣服,而没有说为什么要脱掉衣服,这才造成了妈妈对教师的误解。
2、家庭因素:家中缺少积极交流的环境。父母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姐姐的学业和小弟弟的照顾上,对小可的关爱太少。在家庭中,孩子不能引起家长的注意和重视,构成了孩子的失落与自卑的心理。虽然小可有爷爷照顾,但爷爷年龄大,以自我的冷暖为孩子穿衣,孩子穿的比其他孩子厚。老人比较爱安静,和孩子交流的机会不多。和孩子最亲近的家人对孩子的关爱和言语上交流较少,构成孩子人际交往中的不自信和自卑心理。
3、幼儿园因素:孩子交流中的不响应,使之成为了语言交流中的被忽视者。教师对孩子缺少长期的关注与引导。
措施与方法
1、作为教师,积极接纳孩子的表现,帮忙孩子构成心理上的安全感,增强孩子与人交流的自信。班级教师应从心理上真正关爱孩子,细心询问孩子的需要,能够请小可坐到自我的旁边,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他人的事情,让孩子真正感受到自我是被重视的.且受人喜欢的。
2、活动中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孩子的表现。哪怕是一个抬头看的小举动。教师能够抓住机会大肆表扬:“教师刚才在点名时,小可都抬头看我了,教师心里真高兴,下次真期待小可能大胆地说一声‘到’”。另外,多引导小可和性格外向的孩子合作交流,发挥小伙伴的引导作用,并为孩子开辟必须的说话空间,多鼓励,让孩子明白教师喜欢她大胆地表达。
3、和孩子一齐阅读诸如《丽塔和鳄鱼迷路了》的绘本,让幼儿认识到其实安静也没有错,但大声说话,积极地与人交流是一件十分重要和开心的事情。
4、积极与父母沟通交流,让孩子体验到交流的欢乐,克服心理的自卑和失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经过家访等多种形式,让孩子的父母明白,虽然小可不像小弟弟那样需要手把手照顾,也不需要像姐姐那样有繁多的作业需要检查,但她也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有时间尽量多接接孩子,陪孩子做做游戏,询问孩子的需要,请孩子来做父母的小帮手,让孩子感受到自我是被重视的,也是真正有用的家庭成员,从而逐步增强孩子的自信。
案例反思
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待像小可那样的孩子,作为孩子最亲近的教师和家人,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只一味强调让孩子多说话。我们应当多一份接纳和包容,让孩子明白爱安静其实并没有错,但大胆主动地与人交流也是一件十分重要和开心的事情;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她是受重视的真正有用的一员;不期望朝令夕改,只求越来越好。用情感化,用爱引导,让孩子的人生因我们的努力而更加精彩!
幼儿的观察报告3
案例描述:今天中午饭后,我又让小朋友先折纸,按照规定折完的小朋友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看。小朋友好像很愿意这样去做,他们纷纷拿了正方形的纸之后,就坐在位置上,或跪在椅子前面折了起来。有些小朋友自己会折的,就在那里专心致志地折着,有些小朋友不会折,就跑到别人的座位边,去求别人帮助教一教。不一会儿就有小朋友拿着折好的作品来给我看,告诉我他会折了。我看了他们的作品之后,有些看作品还成型就算通过了,有些我让他当着我的面展开后重新折一遍。但是,我发现其实他们不会折,也许是其他小朋友帮他完成的。今天折的是知了,我看见浩浩前两天已经会折了,浩浩妈妈来的时候,我还告诉她浩浩已经会折了。但是浩浩妈妈却告诉我说,浩浩其实不会折。我觉得还挺惊讶,于是把浩浩叫过来又让他当着我的面折一遍。我真的发现浩浩在一些小细节上面确实还没有掌握。
我的反思:
折纸活动进行了一段时间,最近小朋友好像对折纸更加感兴趣了。但是如果他们一直局限于一些原来的`折纸内容,不求进步,可能他们的折纸兴趣会慢慢消退。所以我在想一直要要让他们有新的内容学会。所以,我一般是对孩子的折纸内容一个个地进行过关,学会一项,再进行下一项,这样才能扎扎实实地学下去。
本来以为小朋友告诉我说自己会了,应该就真的已经会了,但是从今天的表现来看,可能孩子的所谓会了还是有含有水分的。所以我应该更加细致地确认他会了,才算通过。
所以,今天中午接下来,我让浩浩又一次折了,发现不会的地方也及时帮他教会了。
我庆幸自己细心的问了浩浩的妈妈,如果不问的话,想当然地认为浩浩会了,会使他产生随便应付的心理,而且对他后面再学习也没有好处。
所以以后,对于孩子的表现,我还是要多观察,再观察。要以实事求是的方法来下定义,要做到眼见为实,才能对孩子更负责,对自己更负责,对教育更负责,也才能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更有促进作用。
幼儿的观察报告4
幼儿的行为表现和教师的回应过程:
区角活动时,杨晨曦和何梓炀一起玩搭积木,杨晨曦不答应:“你很笨的,什么都不会,我才愿意和你一起玩!”说完还冲着杨晨曦瞪眼。杨晨曦委屈极了。陈樽岳走过来拉了拉杨晨曦的手说:” 何梓炀你怎么这么骄傲,这样说别人是没有礼貌的老师说每一个孩子都有优点的,晨曦吃饭就比棒!而且他很有爱心,经常帮老师做事情,我愿意和他做朋友!”说完陈樽岳拉着杨晨曦走了,留下何梓炀站在积木旁边发愣。
评析与反思:
5岁的以后,儿童的个性特征有了较明显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对儿童的评价必须适当客观公正任何过高,过低或其他不恰当的评价都是对孩子有害的,设计情景,给幼儿以表现自己的能力,特长的机会,让孩子们通过竞赛,如叠被子比赛、跳绳比赛、折纸比赛等,看到自己别人好的、强的.一面,从而增进对自我的积极体验,增进对自己的认识,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特别是要帮助那些做事不积极主动,总是跟在别人后面,经常被别人忽视的孩子。给予机会展示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感到自己在同伴中是很有地位的。同时也让那些过分自信的幼儿摆脱以自我为中心,学会正确地评价他人,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虚心向他人学习。
幼儿的观察报告5
幼儿观察记录:帮忙幼儿多开口说话
观察幼儿:张璐
观察时间:20xx.10.12
观察目的:帮忙幼儿多开口说话
观察过程:张璐是九月底来我们班的,性格很内向,在班上很少和教师小朋友说话。
观察一:
有一天,吃完饭,我让吃完饭的小朋友端着椅子坐到操场上,只见她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在一旁的卞琦小朋友就对她说:“你怎样不出去啊?”张璐看了一眼卞琦,不做声,把头低下去。
观察二:
午时快放学了,我拿出已学的字卡让小朋友来认,我先出示一张字卡对小朋友说,看哪位小朋友还认识这个字宝宝?”我一说完小朋友都很踊跃的把自我的小手举起来了,张璐想举又不敢举的`小手,我看着她说:“张璐,你能告诉教师这个字宝宝怎样读吗?她缓缓地站起来,小眼睛一眨一眨地看着我不说话,我微笑地对她说:“不要怕,教师明白你是最棒的!”只见她小声地读:“紫色的紫”我让小朋友为她鼓掌,表扬了她。
措施:
1、创造条件,让她多开口说话。
2、多鼓励她,并多开设一些谈话活动。
效果:
经过这一个月的观察,张璐的性格活泼开朗了许多,发现眼神里有了光彩,有时候还能看见她高兴的笑容,有时候点她回答问题,也不会向以前那么小声地回答我,和教师小朋友交流比以前明显多。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更加多对她引导,让她欢乐成长!
幼儿的观察报告6
xx幼儿园是一所以情感教育为特色的幼儿园,他们把育人的目标定位为——培养一个大气的孩子,幼儿园见习报告。第二次来到xx,不免有更亲近、更熟悉的感受。这次来到xx主要是在家庭教育方面进行观摩学习。
首先,想谈谈我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如今的父母文化水平普遍有了较大的提高,他们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越加关注,加上社会上许多早教、特长班等的火热宣传,非学前专业的父母对于如何在家庭中教育子女有各自的困惑、思考与策略,所以家园结合可以为家庭教育提供更有利有效的方法,更宽领域的交流平台,更专业化的指导。作为幼儿教师,在开展这方面的家长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次见习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
这次的家教沙龙活动首先以托班的一堂公开课开场,教师用木偶剧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告知幼儿分享可以带来快乐的收获,并在活动中尝试让幼儿体验通过分享草莓所带来的快乐,实习报告《幼儿园见习报告》。纵观整个集体教育活动,活动的.形式非常吸引孩子,教师的表述、引导很到位,孩子的配合也比较积极。可是始终令我感到疑惑的是难道通过一节课就能养成孩子的分享意识了吗?即使孩子在课堂上表现出了分享行为,那这种行为又能持续多久呢?孩子分享行为的表现会不会受到当时周围环境的影响呢?由此,没有真正理解这堂公开课所起到的作用。在紧接着的家教沙龙活动中,我逐渐了解之前的一堂公开课或许是为了更好的告诉家长在家庭教育活动中可注意运用多种情境与方法。
第一次接触家园结合的家庭教育活动,感觉上整个家教沙龙活动的形式、氛围还不错,活动主要以一位老师有层次地引导,家长在活动中自由地表述各自家庭中孩子对某一行为发展程度、自己的教育策略、教育理念、对幼儿园活动开展的意见等等。首先,很多家长会讲述自己孩子在分享行为的发展情况,家长间的交流,可以让家长对同年龄段的孩子就某一行为的发展水平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可以衡量自己孩子的程度,把握家庭教育中的阶段性重点。其次,在介绍各自对孩子在家庭中培养分享行为的不同方法是父母之间的经验交流是一个取长补短的好机会,掌握的好方法多了,途径多了,孩子的家庭教育也就更有效了。相反,一些不好的方法,父母也可以及时地避免。第三,父母交流中的集中困惑往往是幼儿园活动中所需要弥补的重点,家长与老师通过交流可以更好的明确孩子需要发展的方向,互相得到更好的配合。第四,每次讨论末都会有幼儿园专业教师阐述对问题的看法,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可以为家长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避免盲目性,一些心理、保育方面的知识是家长更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在家庭教育中更具有针对性、科学化。可以说,家长与家长间、家长与老师间的讨论都是促进家庭教育方面非常有效的途径。
作为幼儿教师,一般承担整个活动的组织、引导环节,就像那位老师她在活动前预设了一系列提问,而且各个相关,从孩子在家庭中的分享行为表现,到分享行为对于孩子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再到评述观摩分享行为集体活动的方法,引向家长在家庭中对于孩子在分享行为培养时的方法,接着提供一些专业的、常用的分享行为教育方法,展开对家庭教育更多的环节中的迁移。可见,幼儿教师对整个活动各个环节的把握、相关教育方法经验的总结,都必须事先统筹妥当,在讨论中对于家长的不同的教育理念与方法需要作出判断,能够充分地体现出自身的专业性。因而,这是需要我们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积累一定的经验后才能达到的。
幼儿的观察报告7
餐后活动时,有几个小朋友在玩小火车的游戏。可无沦他们怎样拨弄小火车的开关,小火车就是不动。承走来对我说:“老师,小火车坏了。”“是吗?它怎么啦?哪生病了呀?”“我也不知道,反正它就是不会走了。”我用和蔼的眼神看厂看他:“我们一起来当医生吧。找一找它哪里生病了。”承看了看小火车说:“我找不到它哪儿生病了!”我用鼓励的口气对他说:“慢慢来,我们一起找找!”“我不找,我就是找不到广!”承急躁地说。面对他的急躁,我没有把结果直接给他,而足期待他能自己找到问题。“哎,不好玩,我不找r。”当他要放弃时,我拿来两节5号电池给他,“看老师这里有什么?”“电池!哦,是不是小火车没有电了?”“你去试一试吧厂我鼓励他自己装上去,但当承把电池装上去后,打开开关,小火车还是一动不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当然,他是没有弄清楚电池是有正极与负极之分。同样的,我所做的仍是给予他充足的时间,鼓励其进行探索,相信他能行。另外,我还鼓励其他幼儿帮助承一起来解决问题。通过多次的摆弄、尝试,他们似乎明白了其中的秘密。原来在安装电池时,必须看清楚“+”和“-”,电池上有“+”、“-”的标记,小火车的电池盖上也有“+”、“-”的'标记,只要按电池盖上的标记相应地放好电池,小火车就会动了。由此看出:期待,也是对孩子很好的鼓励。
学生精彩的表现与教师热切的期待是密不可分的,期待是过程,精彩是结果。我相信,我们的期待一定会让孩子这么想:老师对我这么有信心,我有什么理由让他们失望呢!
幼儿的观察报告8
自然角之劫
六月的一天,游戏时间结束,小朋友们收拾好玩具了。保育老师在整理桌子的时候大叫一声:“啊?谁干的?”看着她愠怒的脸色,我连忙过去一看:桌面上撒满泥土,旁边窗台上的自然角植物东倒西歪,还有一个花盆是反扣在台面上的。玩具柜里塑料小动物身上也撒满了土,柜底还有揉碎的叶子和草片。显然,小动物们和自然角遭遇了一场“浩劫”。清理这些玩具、泥土对于保育老师来说是多么大的一场麻烦,尤其在开饭之前这短暂而又繁忙的时间里发生这样的事件,她是有多么的着急上火!但是,当我转过头来,看到孩子们怯怯的眼神、紧张凝固的空气,我提醒自己这时候应该冷静。我请小朋友们安静地听故事,同时迅速地帮助保育老师将桌面和地面清理干净。但我知道,事情刚刚开始。
找出真相
小朋友们吃完饭,我端着一筐撒满了土的小动物玩具坐在小朋友中间。如果这个时候我用审问的语气发问,一定会有小朋友来汇报“元凶”是谁。但这样做会使那个孩子立刻在众目睽睽之下无所遁逃,在小朋友眼中成为“坏孩子”。我想,还是让真相慢慢浮出水面吧!我说道:“小动物的身上都沾满了土,今天和它们做过游戏的小朋友帮它们去洗洗澡吧!”立刻有三四个孩子站起来端着塑料筐走到水池边。洗玩具的时候,源源说:“老师,它们身上不是土,是雪!”嗯?我一时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黑黑的是雪?”“是涵涵说玩下雪的游戏!”一边的涵涵早已红了脸,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了!
午睡的时候,我坐在涵涵的床边,一边拍着他,一边和他说悄悄话:“你们今天和小动物玩的是什么游戏啊?听起来很有趣呢!”涵涵害羞地说:“老师,对不起,那些土是我撒的。”“哦。你已经帮它们清理干净了!能告诉我为什么撒吗?涵涵嗫嚅着:“我只是想让小动物们看看下雪!”多浪漫的想法啊!我轻轻地在他的耳边说:“小动物都很感谢你呢!它们和你一样都喜欢下雪的日子,看飘落的雪花。”
下雪天是每个孩子都喜爱的天气。大自然馈赠的洁白礼物让世界焕然一新,这神奇的变化让幼儿心灵受到震撼。每当天空中飘落雪花时,都在孩子心里种下了一个温柔的梦。
灵光乍现
下午起床吃完点心,大家围坐在一起。我觉得应该对上午发生的事情给予一定的解释和引导,因为从班级常规和幼儿习惯培养方面来说,将土洒在玩具筐里的行为的确不合适。我对孩子们说:“今天上午,小朋友们玩游戏的时候,有几个小朋友和塑料小动物们一起玩。他们很喜欢这些小动物,还想带着它们一起看看下雪!可是现在是夏天,能不能看到飘落的雪花呀?”“不能。”“但是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把花盆里的土当成雪花,从天空中洒下来。让小动物们看到下雪。他们是不是很有爱心啊?”“是!”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但是这样的办法合适吗?”“合适!”“不合适!”孩子们七嘴八舌议论开来。“请觉得不合适的小朋友说说你的理由。”彤彤站起来说:“雪花是白色的,泥土是黑色的,根本就不像下雪。而且泥土很脏。也许小动物们觉得不是下雪,是在下土。”她刚说完,小朋友们叽叽喳喳闹开了:“土不像雪,白糖才像雪呢!”“还有什么东西像雪呢?”“碎纸片!”“盐。”“面粉。”面粉?听到这个答案,我灵光乍现:能不能用面粉来玩下雪的游戏呢?当即就请保育老师到厨房要了一点面粉来。小朋友们看着我抓起白白的面粉从天空中洒下来,惊喜万分!这时源源说:“老师,下雪的时候雪花是飘啊飘啊的,不是直接掉下来的。”我一听有道理。看来要让这白白的雪从天空中美美地飘落下来,还得要想出新的办法。怎么办?我想到了小时候在外婆家用来过滤面粉的细筛子。现代家庭细筛子可能难得一觅,但是漏勺却是有的。当晚,我就给家长发短信,请他们找找家中缝隙最小的漏勺,明天一早给孩子带来。
达成所愿
第二天,我准备了更多的面粉,用黑色的KT板裁成方形当土地。小朋友们用从家中带来的漏勺舀出面粉,轻轻拍打漏勺的边缘,面粉就从漏勺细小的缝隙里飘飘洒洒落到黑色“土地”上的小动物身上了!孩子们看到这样美丽的画面不禁激动地大声叫喊着:“下雪啦!下雪啦!下雪啦!”随着白色的面粉渐渐飘落,小天地里落满了雪。孩子们嬉笑着:“雪太大了!我下的是鹅毛大雪!”“老师我这里已经造成雪灾啦!哈哈哈哈哈!”“快看,我的小兔子快要被大雪压死了!”涵涵把玩具兔子从“雪地”里拿起来,惊奇地叫道:“呀,还有一只小兔子!”大家循声看过去,发现落满面粉的KT板上,小兔子移走后,留下了清晰的黑色轮廓印记。小朋友们对这个奇妙的现象充满兴趣,纷纷尝试。大家小心翼翼地把小天地里的小动物们移走,雪地上留下了各种印记。“小猫咪的影子出来啦!”“小熊的影子出来啊!”“小狗的影子出来啦!”“老师,我发现这就是一幅漂亮的黑白的画呀!”教室里一片快乐的笑声。
意外收获
伴随着孩子们各种新奇的发现,我忽然意识到这不就是一节欣赏雪、玩雪的美术活动吗?于是我设计了一节中班的美术活动“下雪了”。在玩下雪游戏这样一个有趣的情境中,孩子们运用漏勺洒面粉,创作出非常漂亮的面粉漏印画作品。后来,这个活动参加区好课评比,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案例反思
孩子爱搞“破坏”是其创造性萌芽的一种体现,是对这个世界的积极探索。我们应呵护孩子这种天性。心理学家指出,孩子创造力的发展最需要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能做的,就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能想的`,就让他自己想,鼓励幼儿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保持和发展其良好的兴趣,引发他们动脑去思考,支持他们动手去实践是我们幼儿教师的职责。
一切果必有因。孩子的每一件行为背后一定有自己的道理和原因。而这样的理由和原因就是智慧的种子、兴趣的源泉。每一颗智慧的种子都需要我们去灌溉、培育。你选择的道路,决定了你的心离孩子有多远。
经常思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三个词的含义,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对照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做得如何。一名智慧的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捕捉教育契机,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着手,让幼儿凭借已有的知识去理解和重构新的经验。
“我和孩子一起共成长”,在努力帮助孩子们实践自己的想法的同时,我也获得了很多启迪和灵感,我的收获源于孩子们的智慧。
幼儿的观察报告9
星期五区域活动前,我找亮亮小朋友和我合作玩掷骰子游戏,并把这新游戏介绍给大伙。玩法为:两人玩。每人手持一支笔、一张记录纸(白纸),一个纸制的六面体骰子。骰子的每一面都有一个数字(1~6)或为1~6的圆点、数量1~6不等的物品图,准备好这些,游戏开始。甲乙两人以“石头、剪子、布”定出胜负,由胜者先掷骰子,用笔在白纸上记录刚刚掷出来的骰子朝上面的数字,如是“6”,就在纸上写下数字“6”,接着由另一方掷骰子,同样在自己的白纸上记录掷出来的数字,如:“4”,那么6和4比大小,掷出数字6的人就在该数字后面打一个“√”,游戏继续下去,直至游戏结束,看谁纸上的“√”多,谁就获胜,到老师这儿领一份奖品“一个小红花贴纸”。
由于是新游戏,加上有贴纸的诱惑,因此人气挺旺的,这一次有诗媛、亮亮、雅雅、子剑、光光等8名幼儿进入,平常冷清的数学区由于操作材料的更新顿时热闹起来。我从游戏的合作者慢慢变成了观察者,从孩子们的记录情况来看,能力不一的孩子记录方式不一,针对杂乱无章的幼儿,发现这张纸很不够用,一会就记录慢了,需要换纸了。我提问:“你这么记录,这张纸很快就会记不下了,想想看,怎样记录方便又看起来清楚呢?”我继续观察着,突然发现能干的幼儿了,于是我把晞晞的记录纸给大伙看,并说:“晞晞把这张纸分成了三大竖格,写数字时一个对着一个,看起来真清楚。”亮亮和雅雅一看就学会这么记了,过了一会儿,亮亮的记录方式又递进了一层,他往大竖格里添上了几条横线,这不就成了一个一个小方格,成为了表格式的记录,哗!亮亮真可谓举一反三哦,我不禁为他喝彩。个别孩子也就依样画葫了。
记录方式的'演变图:
1.游戏开始时的记录
2.能力强的幼儿(晞晞等)的记录方式
3.游戏末的记录
孩子们从刚开始的杂乱无序的记录到有序记录再到表格式的记录,记录下了他们的游戏情况,也记录了他们探索、学习的过程。他们在游戏中探索学习,并在解决问题中发展自己的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我做好幼儿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观察者,适时启发他们,发挥同伴同化的功效来,让个别幼儿对数字6的错误书写在同伴的影响下纠正过来。巧妙借助幼儿同伴的记录纸示范,远比老师灌输式的知识传授效果佳,给了幼儿充足的时间去探索、体验、发现,在实践中满足了他们的探究欲,初步发展了他们的统计能力。
骰子游戏还有好多种玩法,上面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相信我班的那些鬼精灵一定会发现更多、更好玩、更有趣的玩法来。
幼儿的观察报告10
病假后,我去上班,孩子们见到我问这问那,我一下子被“包围”了。清漪说:“老师,你怎么这么长时间不来啊!”家麒问:“老师,你生啥病了啊?”吕家欢偷偷地在我耳边说:“老师,我好想你啊!”“老师,你病了在家想我们吗?”……看到孩子们对我的关心和亲热,这一刻我感到好温暖,这群小东西还真的有点懂事啦。
这时,梅天润眨巴眨巴小眼睛说:“看,老师像被记者采访。”
对,何不来个“记者采访”?于是,我说:“你们想了解我吗?今天请你们做小记者,来采访老师吧,只要你们想知道关于老师的一切,我都告诉你们,好吗?”这样一来,孩子们可来劲了。
梅天润小朋友第一个采访我:“你为什么会生病呢?”
“我啊,平时缺少运动和锻炼,累了不注意休息就病了。”
接着,采访我的孩子一个又一个。
“你在家做饭吗?吃点什么菜?”
“你吃过晚饭做点什么呢?”
“你夜里睡觉做梦吗?有没梦到过我?”
“你小时候上过幼儿园吗?尿过床吗?”
“你有男朋友吗?”
“老师要读书吗?”
孩子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问得我还真有点招架不住。不过,面对孩子们的采访,我真过足了“明星”的瘾头,我一一给予回答,直到他们满意为止。
有时,孩子也是我们的老师,会给我们很多的启发和灵感。我们和孩子都是平等的、独立的个体,孩子有权利了解老师,这样我们的`心和孩子才能贴得更紧,我们也才能和孩子的世界走得更近。同时,也让孩子在了解老师的行踪,观察老师的行为,思考老师的言论中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幼儿的观察报告11
【摘要】
本研究围绕《大班幼儿合作意识培养》课题研究,采用观察法对大班幼儿在游戏与学习中合作情况进行观察、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孩子们开始合作时的意识指数较低,后经过指导意识指数较高。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为我们《大班幼儿合作意识培养研究》此课题打下基础,更好地了解了幼儿的基本情况。
【前言】
合作能力在当今社会是一个人很重要的素质之一,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学会合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注重培养孩子合作意识是我们幼儿园教育中必不可缺的一项内容,对孩子今后取得成功相当重要。《纲要》中也指出:要让幼儿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因此,本着《纲要》精神,我申报了课题《大班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研究》,目的是想通过对客体的研究与实施,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习惯。本研究是对大班幼儿合作习惯的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打基础。
【方法与步骤】
1.被试
本研究我选择了我园大班全体幼儿,被试共22人(男幼儿11人,女幼儿11人),平均年龄约为5岁。
2.研究方法与内容
根据我们已掌握的儿童合作情况,参考相关的研究资料,采用观察法对幼儿在游戏与学习中合作情况进行观察、记录与分析。
在本研究中,我融观察于游戏及学习中,在游戏与学习中随机观察。观察中我制定了详细的观察目标,并进行了分类:在项目上分为:是否合作游戏;是否分享玩具;是否帮助同伴。在程度上区分为:能、基本能、很少能、不能。在此基础上,对幼儿合作的情况进行了观察记录,主要观察了幼儿合作意识指导前与指导后的不同情况。
【讨论与分析】
1.讨论与分析
首先是指导前孩子们合作的指数不高,不愿意与人合作,喜欢独自占有玩具或学习材料。从观察记录中看到22个孩子中只有六个人能在观察的三项中都表现为能,占总数的27.2%,有两项以上表现为能的也只有8人,占总数的36.3%。可见当今孩子们合作的状况,更使我们认识到了做合作课题研究的重要性。
其次是受同伴影响。本次观察采取分组观察法,我们发现了这样的情况:每组中若有1-2个程度好的幼儿,本组中其他幼儿的表现也较平常好,这也充分说明了幼儿易受同伴的影响。
再次是孩子的合作习惯与家长的教养方式有很大关系。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里几代人的娇生惯养,使许多孩子形成了不良的习惯和性格,如蛮横、自私、狭隘。在幼儿园里,幼儿都要一起玩、生活,不免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发生争执,这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孩子的蛮横、不讲理,而发生争执时又不会谦让,导致孩子经常的哭闹、告状。 从各种事例中可看出,有很多幼儿的自我中心意识都非常的.强烈,遇事都为自己考虑的多,不会谦让和合作。尽管他们现在还小,但有很多不良习惯都是在小时候形成的,因此从小对幼儿进行合作的教育非常有必要。
2.意义
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合作的好,他们拼摆积木的速度也就快,他们干什么也就得心应手,拼摆中间他们会互相谦让。还发现越是合作的不好,他们就会乱抢别人手中的积木块。看到合作不好孩子愁眉苦脸的样子,我们的心里也很难受,这与教师平时是否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很大关系,这也增强了我们对课题研究的信心。
时代在发展,需要会交往、会合作的人才,合作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合作也能使人各显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我们教师也本着对孩子的未来负责的态度,肩负起研究课题的重任。
3.小结
通过本阶段对大班幼儿观察与分析,我们一致认为,大班幼儿合作意识有待提高,我也需要有计划、有目标,一步步悉心培养,以此逐步提高孩子的合作意识。一是多为幼儿设计能体现合作的游戏,让幼儿游戏中感受合作的好处。遇到幼儿发生争执时,教师要及时解决,让幼儿明白什么时候该如何做。二是帮助家长改变自己的教养方式,密切配合幼儿园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行为习惯。
幼儿的观察报告12
像往常一样,我挨个给午睡刚起床的小女孩梳头。当轮到茂容时,她对我说:“我不要你给我梳头。”“为什么呀?”我很纳闷。她用那双清澈的大眼睛看着我,欲言又止。
班上许多小女孩刚人园时都是理的短发,很少有扎小辫的。有的孩子为了亲近老师,硬是让妈妈给自己扎上了小辫,也不管好看不好看。有的实在扎不上,也挤到老师跟前让老师用梳子在头上梳理两下,才高兴地离去。为什么茂容不让我给她梳头呢?难道是我这两天表现得有些严厉,让她不敢跟我接触?但这些天无论是在盥洗室还是户外游戏,趁我不备“偷袭”我或挠我痒痒的就是她了。我感到有些奇怪而又不服气地把她拉到我怀里:“你为什么不让我给你梳头?”她的眼神有些躲闪,是十自我还是担心说出的话伤害我?我装着难过的样子说:“你今天要是不说,我会伤心死的,是不是你不喜欢我了?”她看了看我,咂了两下嘴,还是很难开口的样子。我又说:“你看你头发乱糟糟的.,要是不梳的话,别的小朋友会不跟你玩的。”没想到她却一本正经地说:“我待会儿让邵老师给我梳呀。”看来,还是我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让孩子对我有意见了。让我最难受的是不知道自己到底哪儿做得不好。
我借机上寝室,嘱咐邵老师问问孩子原因。过了一会儿,邵老师笑着悄悄说:“你知道茂容刚才说你什么?”我摇摇头。“她说你梳的头不好看,我梳的头好看。我问她为什么,她说邵老师家有个小姐姐,喻老师家没有。”
听完之后我不禁感到惭愧,说到梳头的技术,我虽一头长发,但的确没有邵老师的手巧,经常给孩子们变换发型。我感谢孩子如此给我面子,如此不愿伤我自尊心。我惊奇于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一点儿也不亚于成年人。看来,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成不变,都应该有创新精神。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不断地感受到有新鲜的东西充实着他们的生活;只有这样,你才会进一步受到孩子们的爱戴。
幼儿的观察报告13
一、观察背景:
笑笑是一个活泼好动、情绪外显的小朋友,她乐意并且能够主动与人交往,对周围环境中发生的事反应敏捷,非常愿意去尝试并接受新的事物,但注意力却较容易分散。
今天笑笑、雯雯、琦琦、小宇这四个小朋友选择了娃娃家的区域游戏,在老师的引导下,小朋友们在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角色后开始游戏。笑笑对超市里的小推车产生了兴趣,把桃子放到了小推车里,和琦琦一起推着小推车来到雯雯家做客。
二、观察目的:
观察游戏中的笑笑在角色意识及社会性互动方面的表现。
三、实况描述:
雯雯拿着勺子给宝宝喂饭,一边喂一边说“吃饭”。笑笑听到后说“我来吃饭,我要吃饭”,说着走过去取食物。取完食物后又走到雯雯那,雯雯说“我当妈妈”。笑笑听到后拿着食物走回去,用一只手拎起桃子,一边说“小宝宝,吃饭啦”一边把桃子放到小推车上。之后她试着松了几次手,但桃子都朝后倒去。接着笑笑把桃子拎起来放到地上,一边拿出推车里的奶粉罐,一边说“这有一个奶粉,挡住。”接着她跪在地上,说“小宝宝,我来喂你吃早饭吧”。边说边把奶粉罐往旁边放了放,又迅速拿起来往杯子里倒,说“弄点粉”。接着她试着把桃子往上抬了几次,可桃子还是陷在小推车里,笑笑就把勺子送到了桃子额头的位置,假装喂她吃饭。
小宇用小茶杯给宝宝喂水,笑笑走过去对小宇说“我要水,她要喝水了”。笑笑伸手去拿小茶杯,小宇就迅速地把茶杯拿走了。笑笑拿起茶杯下面的调色盘,举在手上晃动着,踮起脚尖,咧着嘴、大声地说“老师,我找到这个了,这是涂颜料的。”接着笑笑转过身去,发现了小椅子,随手扔下调色盘,捧起小椅子说,“嘿,我想要这样”,她用手拍了拍小椅子,接着站在了椅子上。
雯雯一边搅动勺子一边说,“这里面有奶粉”,笑笑听到后从小宇手里把酸奶杯拿了过来说“我要,我要,是我放在这里的”。笑笑拿到酸奶杯后走到桃子那,趴在小推车上,把手伸到推车里面往桃子的嘴里送饭。笑笑说“看,小宝宝吃完了”,琦琦说“啊,这么快”。“嗯,这么快,小宝宝又吃完了”笑笑边说边起身走到后面,又玩起了小椅子。
四、行为分析:
笑笑在游戏中已经表现出一定的角色意识,知道作为妈妈要给宝宝喂饭。但是,笑笑在游戏中的兴趣和注意力不稳定,较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三分钟的观察中,她多次转变了游戏主题,从一开始给桃子喂饭,到发现调色盘并与教师分享信息,再到玩小椅子,接着又回到喂饭的游戏情节上,反映出笑笑在游戏中有一定的目的`性但是角色意识不强。
观察中发现笑笑满足于摆弄操作材料,经常忘记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身份。很长一段时间内,笑笑把桃子一个人放在小推车里,自己去做其他的事情了,没有能够很好地完成自己作为妈妈这一角色的相关任务。喜欢模仿是该年龄段幼儿的特性,笑笑看到周围同伴的游戏行为便很快去模仿,所以她频繁地更换游戏材料。同时该年龄段幼儿的生活经验较为缺乏,整个观察过程中,我发现在她照顾宝宝的游戏情节中只是不断重复喂饭的动作,游戏表现出内容简单、情节单一、零散的特点。
笑笑的游戏水平处于平行游戏阶段,独自操作材料,和同伴一起玩时也是各玩各的,专心于自己的游戏,有时也出现了一些简单的对话,但都是围绕模仿的材料开展的。例如:琦琦和笑笑之间围绕宝宝吃饭的对话情景,笑笑说“看,宝宝吃完了”,琦琦说 “啊,这么快”,笑笑说“嗯,这么快,小宝宝又吃完了”。随即琦琦就走开了,笑笑也开始了自己的新游戏。
在游戏中笑笑以自己的需要为中心,想要什么就立即从物品所有者手里拿走,虽然有协商和交换意识,却不能够理解他人的想法和需要。例如:雯雯边搅动勺子边说“这里有奶粉”,笑笑听到后想起了自己的酸奶杯,便直接从小宇的手里把杯子拿了过来,说“我要,我要,是我放在这里的”,没有考虑到小宇的需要也不知道要经过他的同意。
在给桃子喂饭的环节中,笑笑表现出了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她在发现桃子坐不稳时,尝试把奶粉罐拿出来,当她把桃子再放进去的时候,发现桃子陷进去了,然后她又尝试着把桃子往上提了几次,没有成功后便放弃了,而没有能够借助老师和同伴的力量来解决问题。但是在之后喂饭的环节中,有了上次的失败经验,她改变了方法,把勺子伸到小推车里面去给桃子喂饭。笑笑能够通过不断观察、尝试并愿意做出调整来解决问题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
五、支持策略:
1.丰富幼儿的生活和游戏经验
角色游戏是孩子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生活经验的游戏。在此类游戏中要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笑笑在扮演妈妈的过程中,只知道几个简单的游戏行为,其实作为妈妈还有很多的角色任务,例如安抚宝宝,给宝宝做饭、换衣服等。教师可以通过谈话引导幼儿有意识地观察爸爸、妈妈的行为,同时为幼儿创造更多参与生活实践活动的机会,让他们通过直接感知和实际操作来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
2.教师适时介入指导游戏
小班幼儿对成人的依赖性强,他们喜欢游戏又不太会游戏,有时他们迫切需要教师的具体指导和帮助。当教师扮演角色,成为他们游戏的伙伴时,幼儿会格外开心;当教师以角色身份提出意见时,他们也更容易接受。笑笑在游戏过程中频繁地转换游戏主题,角色扮演活动持续时间较短、情节不够丰富。教师可以在游戏情节无法继续发展时,直接参与到游戏中。例如,教师可以提出“我的宝宝哭了”这样一个新的游戏情节,引导幼儿想办法来安抚宝宝的情绪,从而帮助他们调动和积累有关妈妈这一角色的经验。
3.调整区域材料投放,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在幼儿缺乏相应的游戏经验时,教师对区域游戏材料也需进行调整,例如增加一些与该扮演角色相关的典型角色标志,在娃娃家中可以给笑笑增加一条围裙来强化她的角色意识,激发游戏兴趣。由于小班幼儿的表征能力较差,当茶杯被小宇拿走的时候,笑笑没有能够赋予调色盘以一定的象征意义,而是将兴趣点转移到调色盘上,并终止了角色游戏行为。所以教师要对游戏区域中已有的操作材料进行筛选,提供更加形象、逼真的材料,尽可能地减少无关刺激对幼儿游戏兴趣的影响。同时需要增加同类游戏材料投放的数量,以满足平行游戏阶段幼儿对相同或类似玩具的需求,从而避免因材料的缺失而限制游戏发展的问题。
4.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
小班幼儿具有自我中心性的特点,往往以自己的需要为中心,笑笑虽然知道要运用协商、交换等方式来获得他人的物品,但是每次在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需要时,就已经把手伸过去拿物品了,不懂得应该征求别人的同意。《指南》中指出教师要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因此,教师要通过帮助幼儿回忆游戏情景,学习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做出一定的判断。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游戏中较好的行为表现拍成照片展示出来引导幼儿学习,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交往技能。交往能力是在不断的交往实践中发展起来的,除了要营造良好的班级交往氛围,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还要帮助他们学会更多简单的交往语言,例如“请你帮我”“请你借给我”“谢谢你”等等,来丰富幼儿的交流语言,让角色游戏更加生动、有趣。
幼儿的观察报告14
这天早上,小三班的王老师带着孩子“开火车”出来做操,我看见小小突然离开队伍跑到小花坛边,伸手在开放的一朵月季花上摘下了一片花瓣。我立即来到小小跟前抱住了小小,其实我并不是要批评小小,只是想跟他交流一下。没想到还没等我开口,小小扔掉手里的花瓣,绷着脸、怒目圆睁,发起了脾气,什么都不说,只是发出愤怒的“哼”、“哼”声,从我手中挣脱掉,跑到班级的队伍里。我一下子笑了:这个孩子,已经认识到自己摘花的行为是错误的,但是明白做错了也不能这样发脾气啊。我早就听他班上的老师说,小小是一个个性有个性、个性倔强、个性爱发脾气,还是个只能夸不能批评的孩子。
老师分析小小的这些个性跟家长对孩子的溺爱有关。
确实是这样,有一天早上,我亲眼看到:小小的奶奶送小小来到班上,当老师跟小小的奶奶交流小小的《个体成长档案》带回家被小小画的乱七八糟的事情时,小小的奶奶当着小小的面,立刻对老师说:“不是小小画的呀,老师千万不要批评小小啊,是奶奶画的。”小小奶奶又拉着小小的手说:“不是我们小小画的,我们小小是好孩子,是奶奶不好,都是奶奶不好。老师不会批评小小的,老师要批评就批评奶奶吧!”我和老师都叹着气、摇着头:维护孩子也不能当着孩子的面撒谎啊!老师每次跟小小的家长交流小小的表现,想跟家长达成教育的共识时,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小小做完操,我来到小小跟前,努力的试探着想接近小小,想跟小小能进行好的沟通。小小一看我又开始发脾气了,这次脾气发得比上一次更厉害,脸使劲憋着,眼泪都要出来了,双手叉着腰,一边跺着脚嘴里一边发出愤怒的`“哼”、“哼”的声音。我依然笑着说:“小小,徐老师跟你说说话好不好?”小小一下子哭出来了,对着我就踢了一脚。
挨了一个三岁多的孩子的一脚,我不觉得有丝毫的怨气。
我只是担忧:这样的孩子如果一向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中长大,如果教师和家长都任由孩子的个性和性格如此发展,孩子的将来会怎样呢?家园共育中教师究竟怎样与家长达成教育的共识呢?应对家长对孩子过度的溺爱,教师应采取怎样的策略改变家长的错误观念呢?
我反思:我这天的做法是不是也太性急了。对这样的孩子,我是不是不就应直截了当。是不是就应找一个适宜的时机,比如在孩子喜欢我的时候,孩子高兴的时候,我再悄悄地跟孩子交流,说不定会有效呢!
即使家长工作做不通,教师也不能放下对孩子的教育啊?俗话说“不打不成交”,这一脚踢得我有了“今后多多跟小小接触”的想法。
幼儿的观察报告15
本学期,幼儿升入中班后,比原来活跃了许多,再加上活动空间大了,孩子们在班里经常跑来跑去,或者学奥特曼互相打着玩。
xx就是这些孩子中比较典型的一个,他喜欢和老师在一起,但是他经常会与周围小朋友发生矛盾,也常常有小朋友跑来向老师告状,说xx打了他等等之类的话。
在我观察了xx之后发现,其实并不是xx爱打人,而是他处理问题的方法不恰当。例如:早上活动区时xx在建筑去玩搭积木,他搭了一个特别漂亮的游乐场,而这时洋洋正巧坐在xx搭的建筑物旁穿鞋,不小心挡住了xx的搭建,于是xx就推了洋洋一把,结果手重了,洋洋哭着向我告状说xx打他了。我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我走过去把xx叫了下来,对他说:“xx,你为什么打他啊?”xx说:“我没打他,他碰到我的楼房了。”我又问他:“你是不是想让他让开一些啊?”xx点点头,我又告诉他:“你想想,如果你不用手推洋洋,还能怎么告诉他啊?”xx想了想,对我说:“请你让一下行吗?”我笑了,摸着xx的头说:“对啊!你要是这么对洋洋说,他不就不会给你告状了吗?”xx点点头,对我说:“老师,我改了。”
中班幼儿的`行为问题增多,更多的是源于中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缺乏。作为老师,要不断观察幼儿的社会交往情况,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使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不断改善,从而减少行为冲突问题发生,保证幼儿顺利进入“社会化”。
【幼儿的观察报告】相关文章:
幼儿的观察报告05-18
幼儿观察报告03-13
幼儿的观察报告03-18
幼儿的观察报告【推荐】05-18
(精品)幼儿的观察报告05-18
幼儿的观察报告(经典15篇)05-18
幼儿园中班观察报告03-09
幼儿的观察报告(通用20篇)03-29
课堂观察报告范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