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校本教研结题报告

时间:2024-05-16 11:03:48 其他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校本教研结题报告模板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校本教研结题报告模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校本教研结题报告模板

校本教研结题报告模板1

  一、课题研究背景

  校本教研现象由来已久,最早的教育家孔子、苏格拉底就具有这种基于自身办学、基于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思、研究的最初理念,进而提出了有名的教学思想和原则等,后来许多伟大的教育家也对学校教育教学都提出了研究与思考的思想。

  在我国,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尤其是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实行,人们开始对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教师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目前此项研究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内容是:研究其内涵和特点、理念和原则、制度、内容和方式等方面。

  首先它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调查显示:将近3年的新课程改革试验取得了显著成效的同时,新问题、新困惑也层出不穷,诸如,教师所面临的困难、课程资源匮乏、评价制度滞后、课堂教学改革不尽人意等等,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仅靠专家的指导是不够的。实践证明:开展校本教研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

  其次它是素质教育的需求。陈至立在20xx年6月由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推进素质教育步履艰难,基础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和影响,在一些地方就像有的同志形容的‘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由此可见,重视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的素质教育就成为新时期课程改革的一项艰巨任务。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必须基于自己学校的现实,寻找自身的办学出路和办学特色,这就热切呼唤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不可避免地,教师的校本教研能力发展就迫在眉睫。

  它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近年来的有关研究报告在总结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时明确提出:“无论怎样强调教学质量亦即教师质量的重要性都不会过分”,并且还指出,“违背教师意愿”或“没有教师的协助及其积极参与”,任何改革都不能成功。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世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的实践智慧”成为我们日益关注的话题,而教师的校本教研能力发展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智慧提升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主要内容:

  1、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意义与价值;

  2、以校为本教研活动的运行机制、运作模式,尤其是科组有效运作机制的研究;

  3、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4、校本教研队伍的建设;

  5、小学校本教研制度的专业支持与条件保障;

  6、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评价指标和监控、管理机制。

  研究本项目的科学意义

  1.近年来,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践智慧成为我们日益关注的话题,对教师校本教研能力发展的研究对于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实践智慧具有理论借鉴意义。

  2.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xx年9月试行以来,已有3年了,20xx年将全面启动新课程。对其试行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迫切需要找到切实有效、可行的途径去解决,实践和经验证明:校本教研必不可少。本课题对教师的校本教研能力发展作一探讨,并尝试提出教师校本教研能力发展的策略,为今后学校、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提供借鉴意义。这是本文所力图实现的实践价值。

  三、课题研究操作的方法和步骤:

  基本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本质上就是应用教育科学理论来解决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真实问题,因此,它是本项目中比较适宜于教师的一种研究方法。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应当在持续的教学实践中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使“研究的意识”贯穿于日常的具体教学生涯中。我们认为,行动研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1)主要用于问题诊断过程和课题立项阶段的多角度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

  (2)主要用于研究过程阶段的试验研究日志及教学反思录、试验课的课堂观察记录、师生互动情景的数码照片记录、教学录像片段记录、教师和学生的个案研究等。

  研究实施的几个步骤:

  1、筹备阶段 (20xx年12月—20xx年元月 ):广泛宣传,制定方案,召开开题会,教师学习,访谈,确定试点学校,初步实施等。

  2. 项目实施阶段(20xx年元月—20xx年10月)队伍建设,科组运作,专题研讨 , 现场交流、外出学习参观,检查总结评比等。

  3.项目评估、总结阶段 (20xx年10月—20xx年12月):对项目进行评估,完成项目研究总报告以及成果的集结和资料的整理等。

  四、 课题的实施和成果

  几年来,在课题组的指导下,实验学校的各个科组和每位教师都积极地投入到研究中去。在此期间,探索出了一套保障新课程实施的、适应本校教师专业发展实际需要的、富有时代特点的校本教研制度,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通过研究与实践,建立起有效的科组运行机制,使科组活动能够具有研究和学习能力,并且成为每个教师发展的舞台;形成了完整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评价体系和监控、管理机制;完成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建设了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

  (一)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有序和高效地开展。

  1、规划到位。教研室从全县角度,客观分析我县教研现状,制订全县校本教研三年中期规划,提出对各实验校、各校学科组的具体要求,并设计了教师个人发展规划,以规划引领各校校本教研工作。学校各科组根据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需求,让教师主动构建个人成长历程,激发内在成长动力。教研室要求实验校全体专任教师人人制定一份详实的《个人成长计划》,此计划既是学校“教师成长档案”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更是指导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依据。《教师个人成长计划》是以一学年为周期,要求教师从师德、教育、教学、教研、教育管理、基本功等方面拟定自己的发展目标、确定互助伙伴,并制定达标措施。

  2、组织到位。建立起以学校、教研组、教师组成的三级教研网络,形成一个校长亲自抓、科研处负责、教研组抓落实的校本教研的管理网络。这个网络运行畅通。

  3、制度到位。

  首先,为规范各校的校本培训,教研室先后出台了《扶风县校本教研室制度建设制度汇编》小册子,内容包括:学校校本教研管理章程、学校校本教研管理制度、学校校本教研活动制度、学校校本教研学习制度、学校校本教研培训制度、学校校本教研检查制度,对校本教研的活动进行宏观上的指导。其次,各实验学校制定各项教学常规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师徒结对制度、教师外出学习汇报制度等,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活动质量。

  4、人员到位。

  值得一提的是县教研室教研员的包片抓校、蹲点制度。为搞好校本教研,县教研室全部致力于教研工作,从领导到教研员,根据各自的责任权限和他们的特长,他们分别参与到基层学校相应的教研组,支持教研组长工作。向组长全面分析学校的教学状况,引导他们既能看到教学上的优势,又能明确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教研组长以及科组成员一起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指导教研组长根据目标一步步地探讨实践。平时要求每一位蹲点的教研人员还必须参与教研组的活动,与组员同学习、同讨论、同研究。坚持随堂听课评课制度,每学期结束时,还要帮助教研组总结教改经验,以巩固研究成果,激励教师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在科组自评、成果展示的基础上,评出优秀教研组。这样做的目的,有助于加强教研室对各实验学校教研组活动的宏观调控和微观指导,及时发现和总结成功经验,推广先进教研组经验,创设良好的教研环境氛围。

  在各实验校,实施教研活动组长负责制、集体备课备课组长负责制。即各教研组的活动由组长负责,备课组的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负责,学校领导各联系一个组,指导并参与各个组的教研活动。

  5、激励到位。

  各校制订了针对教研组的考核内容,主要从教研组的思想建设、活动情况、承担公开课的情况、科研成果、“学生的得奖情况、资料的积累、教研组活动记录、学习内容、公开课教案、科研论文等方面进行考核,还有加上平时教学常规检查的情况和行政人员对教研组活动的评价,这些方面对教研组进行考核。这样做到了过程性考评与终结性考评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考评相结合。县教研室每年对各校教研组工作进行总评,评出优秀教研组,并对其进行奖励。

  (二)、创新教研活动形式,引导教师自主发展。

  课堂案例式教研

  案例式教研分为自研式汇报课、出外学习课堂实录、多人同上一堂课。

  ※自研式汇报课:

  每个学期每位教师在校内上一节研讨课,要求执教教师在课堂上要有自己的研究思想,体现研究的价值,凸现自己的研究特点。

  ※出外学习课堂实录:

  教师出外学习自身教育理念得到提升,回校之后针对教学实录谈自己的感想,引发其它教师的共鸣,形成共同参与并提高的局面。

  ※多人同上一堂课:

  两三位教师上同一个内容,按照各自对教材的解读进行40分钟的个性化课堂教学演绎;这样一种课堂教学形式给教师们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除了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对教材的正确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积极调控等之外,更需要临场的教学机智的发挥和对课堂教学中精彩生成的把握。多人同上一节课这样的教研形式对教师业务成长有真切的帮助,让教师在自己的实践中,在向别人学习的过程中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营造了一个有效、务实、探索的教研氛围。

  通过多种途径的案例式教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研讨、亲身体验,让新的理念在研讨中得到内化,认识在研讨中得到升华。

  ※边教边悟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其专业发展的实践和能力。教师在个人反思或集体反思的过程中,可拓宽专业视野,激发不断追求超越的动机。课题组在学校教师中开展 “边教边悟”活动,要求老师们把自己平日里所教、所悟和所感写下来,教中悟,悟中学,学而后教。通过边教边悟,营造了学习研究的氛围,提升了教师们的理论水平。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终生的、整体的、全面的、个别而又持续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的反思和合理的规划。

  ※经验分享

  教师经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实践,有了各自的实践体验,就需要进行经验总结。总结之后也需要我们给一个平台给他们进行经验的分享。因此我校每学期在教研组内都有一次经验分享,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把自己的特色进行展示。

  (三)积极开展各类专题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大赛活动

  为配合宝鸡市教育局开展的“强师兴教”工程活动的进一步展开,我县教研室每年组织开展一届“教学新秀能手”大赛活动。按照市上赛教要求的几个环节,组织一系列教育教学大比武、大练兵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一般情况下,我县的大赛安排在每学年的下学期进行。步骤为: 10月份,全县性说课比赛,由教师的说课和听者提建议构成;11月份,分科组的精品课大赛,以课题研究和专题研讨为主;12月份,思课活动,由教师的反思和答辩组成;来年1月份,个人和科组分别总结。最后评选出县级“教学新秀能手”,来年推荐上市参赛。

  教研活动专题化

  专题化主要是指每次活动再不是随意地指派几位老师上几堂公开课,然后大家评议评议完事,而是代之以有明确的研讨主题,而且这个主题还必须是这门学科教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或突出问题,特别是要求通过研讨,能总结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得出相关结论。

  各实验校教研组每学期都有专题研究的任务,在一学期贯穿始终。我们将一个学期的研究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专题,每个小专题落实到教研活动,成为教研活动的一项主题。如全县小学语文科组20xx学年的研究专题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在这个研究任务之下又分为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型模式研究、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研究、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方式研究。

  “五个一”工程

  为了使青年教师尤其是新教师迅速成才,各实验校应积极开展教学练兵活动,努力实施“五个一”工程。“五个一”是对同一教学内容从备课、说课、上课到思课、评议一气呵成,其中前四项由同一教师完成,评议由科组成员完成。每个教研组每周推出一至二位教师,轮流进行,其余教师参与听课评课。这项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教师对“课”的设计实施、评价有一个完整的体验,与教学实际衔接紧密,对提高教师对“课”的驾驭能力有明显实效,也有益于及时发现教学上存在的问题。这项工作的实施,为年轻教师尤其是新教师的成长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建立良性运作机制,建设学习型教研组。

  1.加强教研组建设

  教研组是教学研究组织,它的任务是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一个学习型的教研组在推动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要求教研组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开展课例研究。制定教研组长学习制度。每月固定教研组长学习的时间。教研组学习制度,每周安排有各教研组的科组活动时间,科组活动的内容分为思想和业务学习两方面。建立异校交流制度。每个学期和省内外知名学校的教研组至少交流一次。

  2.开设科组大讲坛活动

  为了进一步加强科组成员的凝聚力,使科组内形成互相研讨争鸣的学习氛围,使科组内的老师主动热情的参与科组活动中来,各实验校开设了科组大讲坛活动。科组成员就共同关注的问题确立一个主题,大家围绕这个主题开展相应的活动,通过交流百家争鸣各取所需,通过汇总解决共同的疑惑等。在科组充分活动后,利用全体教师共同学习的时间,科组可以推举出几个主讲人就这个主题进行演讲,其他成员进行补充说明,台上台下可以互动,质疑问难。集体的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会被调动起来,组员参与的主动性大大提高,教师的潜能程度的得到发挥,团队整体水平大大提高。科组大讲坛由“个人活动”转变为“团体活动”,发挥了团队精神,实现了个体发展和集体发展的有机统一,科组讲坛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了质的飞跃。

  3.建立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建立一个面向学科各个成员的教育资源系统势在必行。建立扶风教研网,在网上创立科组主页,具体分设五个大类: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外出培训、学习心得和教学反思。平台是论坛。具体操作是每次活动,先由组织者发主贴,上面分别有活动的通知、主题、意图,然后是执教老师跟贴发教案、说课稿或者是教后反思,接下来是所有参与活动的老师跟贴进行评议,甚至可以是针对有些老师评议的讨论。教师还可以将优秀的CAI课件放在网上,实现网上资源共享,教师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可以方便地查阅自己在教学中所需的学习资料和参考资料,必要时还可以进行下载,这样能大大地拓宽获取知识的空间,扩展信息来源。

  (五)、专业引领,不断提升教师的各种能力。

  1.专业引领 我们深知,没有专业引领的研究活动,教师的研究很难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或者至少耗费比较多的时间。因此,除了教师个人的学习钻研之外,我们一方面创立校本教研制度十余种,对各校的研究进行引导规范,另一方面,要求各校要以建构校本培训为平台,积极倡导研修与实践相结合,反思与借鉴相结合的理念,充分利用学校每个周三下午教师政治业务学校时间,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例如各实验学校05学年下学期的教师培训分为三个大的主题:2、3月份为校本教研时间,4、5月份为科研理论学习时间,6月份为发展性评价学习时间。时间为每周三下午两个小时。几年来,我们不但邀请了省内外有名的学者教授前来授课,还积极挖掘我室教研人员、各校教学名师的特长和潜能,让他们介绍自己成长的历程和教学的经验等,我们不仅仅从理论上引导教师,还展示教师中个性化的和创造性的工作。

  2.课题研究 学校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以科研带动教研,以教研促进教学。各实验校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教研组为研究基地,提高教师搞好专题研究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各校在学校总课题的带领下,每个科组都有自己的专题研究。每个专题都有一群成员在实践、在研究,从而在全校形成了全员参与,分工协作的教科研景观。专题研究的开展在教育科研上,以科研促教研,使科研贴近课堂、贴近师生、贴近学校,从而带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带动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3.积极把握研讨的机会。各校积极承办各种研讨活动。在承办研讨活动中,给青年教师提供锻炼舞台,让他们展示自我,提升自我。我们要求教师空课时间主动参与各项活动,主动与兄弟学校的同行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几年来,全县各实验校共承办各种研讨活动二十多场次,接待来自八方的朋友,这既是对他们的展示、提升,也是对他们的指导鼓励和鞭策。

  (六)、课题研究取得的相关成果:

  ●部分论文发表和获奖。论文《以校本教研推进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在宝鸡市校本教研工作暨先进教研组表彰会上公开交流,并在《宝鸡教研》上公开发表。

  ●完成了一套可供全县教师使用的校本教材《小组合作学习》。这套书已经在我县使用4年多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校本丛书已经编辑成册。这套书有汇集学生获得市级以上作品的《绿意盎然》;有汇集教师发表获奖文章等的《绿苑涛声》和图文并茂的体现学校多年来办学特色的《绿满校园》,成为我校绿色文化的沉淀。

  ●体现我县校本教研成果的《不待扬鞭自奋蹄》,设有“课题研究、制度建设、边教边悟、教育反思、成长笔记和教子有方”栏目,充分体现了我县各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实践过程。《我持彩练当空舞》则收集整理了我县教师在开展校本教研研究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这本册子从“成长笔记、团队奋斗、读书人生、师徒对话”等方面详细介绍校本教研机制研究的实践和成果。

  ●建立扶风教研网,为教师提供教研的平台,收集教师的研究成果,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此网站的点击量和排行正在逐步上升。

  ●教师队伍:我县自05年起参加宝鸡市“强师兴教”工程的宝鸡市教学新秀能手大赛,连续三年,已有80多名教师获得市级教学新秀能手殊荣。 他们在我县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领头作用越来越明显。

  五、开展校本教研的几点体会

  1、在本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最难、也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就是使教师养成不断学习和思考的习惯。除去工学矛盾不谈,学习资料的不足、不系统,缺乏针对性,也是严重困扰的问题,所以我们会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购置相关书籍光碟等,为教师配置电脑,为教师尽可能的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开展一些专题研究,引导教师逐步成为研究者。

  2、部分教师一时很难接受新的观念,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采取同伴互助、专家引导培训、个别谈心等的方式和教师一起学习和进步。

  3、教师面临着复杂的教学情境,诸如不断出现的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内容和新的教学方法,而这些理念、内容和方法的落实,需要教师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研究。因此,研究和实践合一,在实践中开展研究,在研究中不断反思,改善自身的行为,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4、“校本教研”就是教师与新课程的对话、教师与自身的对话、教师与教师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对话双方互相倾听和言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对话”中,实现了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在“对话”中形成了一种“共享”,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由此可见,“校本教研”不仅仅是一种制度、一种方法,一种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合作和精神交流,通过“平等对话文化”获得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善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校本教研结题报告模板2

  一、课题研究背景

  长久以来,学校内部的教研活动已经存在很久。追溯至孔子和苏格拉底等早期教育家,他们就通过自身的办学经验、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思索,并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教学理念和原则。此后,许多卓越的教育家也对学校内的教育教学展开了深入研究和思考。

  在我国,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持续进行,特别是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实施,人们开始更加关注以学校为中心的教学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目前,相关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内容主要包括:对学校内涵和特点、理念和原则、制度、教学内容和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首先,校本教研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必需品。针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虽然近三年来的新课程改革试验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困惑。例如,教师们面临的困难、缺乏课程资源、评价制度滞后、课堂教学改革进展不如人意等等。这些问题仅依靠专家的指导是不足够解决的。实践证明,开展校本教研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其次,素质教育的需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根据陈至立在20xx年6月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指出:“推进素质教育并不容易,基础教育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困扰,在一些地方素质教育声势浩大,但实际推行起来却遇到了困难。”这表明,重视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的素质教育成为了新时期课程改革中一个艰巨的任务。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必须根据自身现状,探索适合自己的办学方式和特色,这就迫切需要以学校为中心的教学研究,同时也迫切需要发展教师的校本教研能力。

  教师自身的发展需求也是十分重要的。最近几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报告总结了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并明确指出:“无论怎样强调教学质量和教师质量的重要性都不为过”。报告还强调,“如果违背了教师的意愿”或“没有得到教师的协助和积极参与”,任何一项改革都将难以成功。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全球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我们越来越关注“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角色,并且越来越重视教师的实践智慧。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实践智慧提升中,校本教研能力的发展被认为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因此,这个话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主要内容:

  1、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意义与价值;

  2、以校为本教研活动的运行机制、运作模式,尤其是科组有效运作机制的研究;

  3、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4、校本教研队伍的建设;

  5、小学校本教研制度的专业支持与条件保障;

  6、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评价指标和监控、管理机制。

  研究本项目的科学意义

  1.近年来,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实践智慧备受关注,研究教师校本教研能力的发展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提高其实践智慧水平。

  2.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xx年9月试行以来,已有3年了,20xx年将全面启动新课程。对其试行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迫切需要找到切实有效、可行的途径去解决,实践和经验证明:校本教研必不可少。本课题对教师的校本教研能力发展作一探讨,并尝试提出教师校本教研能力发展的策略,为今后学校、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提供借鉴意义。这是本文所力图实现的实践价值。

  三、课题研究操作的方法和步骤:

  基本研究方法是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本质上就是通过实际观察和收集数据来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和实际问题,因此在本项目中非常适合教师使用。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应该在持续的教学实践中发展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将"研究意识"贯穿于日常教学生活中。我们认为,实地调查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

  (1)在问题诊断过程和课题确定阶段,可以使用多角度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2)在研究过程中,可以使用实验研究日志和教学反思记录、试验课堂的观察记录、师生互动情景的数码照片记录、教学录像片段记录、教师和学生个案研究等方法。

  研究实施的几个步骤:

  1、筹备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元月):广泛宣传,制定方案,召开开题会,教师学习,访谈,确定试点学校,初步实施等。

  2.项目实施阶段(20xx年元月—20xx年10月)的团队建设包括人员配备、科组协同运作、专题研讨会、现场交流、外出学习参观以及检查总结评比等环节。在这个阶段,我们将注重团队成员间的合作与沟通,以提高项目执行的效率和质量。同时,通过专题研讨会和现场交流,我们将促进知识分享和经验积累,不断优化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流程。外出学习参观活动将为团队成员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学习机会,以推动个人能力的提升和团队整体素质的提高。最后,通过检查总结和评比,我们将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全面回顾和评估,以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

  3.项目评估、总结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对项目进行评估,完成项目研究总报告以及成果的集结和资料的整理等。

  四、课题的实施和成果

  几年来,在课题组的指导下,实验学校的各个科组和每位教师都积极地投入到研究中去。在此期间,探索出了一套保障新课程实施的、适应本校教师专业发展实际需要的、富有时代特点的校本教研制度,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通过研究与实践,建立起有效的科组运行机制,使科组活动能够具有研究和学习能力,并且成为每个教师发展的舞台;形成了完整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评价体系和监控、管理机制;完成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建设了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

  (一)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有序和高效地开展。

  1、规划到位。教研室从全县角度,客观分析我县教研现状,制订全县校本教研三年中期规划,提出对各实验校、各校学科组的具体要求,并设计了教师个人发展规划,以规划引领各校校本教研工作。学校各科组根据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需求,让教师主动构建个人成长历程,激发内在成长动力。教研室要求实验校全体专任教师人人制定一份详实的《个人成长计划》,此计划既是学校“教师成长档案”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更是指导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依据。《教师个人成长计划》是以一学年为周期,要求教师从师德、教育、教学、教研、教育管理、基本功等方面拟定自己的发展目标、确定互助伙伴,并制定达标措施。

  2、建立起以学校、教研组、教师组成的三级教研网络,形成一个校长亲自推动,科研处负责协调,教研组抓实施的'校本教研管理机制。这个网络运行高效畅通。

  3、制度到位。

  首先,为规范各校的校本培训,教研室先后出台了《扶风县校本教研室制度建设制度汇编》小册子,内容包括:学校校本教研管理章程、学校校本教研管理制度、学校校本教研活动制度、学校校本教研学习制度、学校校本教研培训制度、学校校本教研检查制度,对校本教研的活动进行宏观上的指导。其次,各实验学校制定各项教学常规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师徒结对制度、教师外出学习汇报制度等,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活动质量。

  4、人员到位。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县教研室实行了包片抓校、蹲点制度来推动校本教研工作。教研室所有成员,从领导到教研员,都积极参与教研工作,并根据各自的责任权限和专长,分别加入到基层学校的教研组中,为组长提供支持。我们致力于向组长全面分析学校的教学状况,帮助他们发现教学上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与教研组成员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指导他们逐步探讨实践。在平时,我们要求每位蹲点的教研人员必须积极参与教研组的活动,与组员一同学习、讨论和研究。我们坚持随堂听课评课的制度,并在每个学期结束时,协助教研组总结教改经验,巩固研究成果,激励教师们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此外,在科组自评和成果展示的基础上,我们还评选出优秀教研组。通过这样的做法,我们能够加强教研室对各实验学校教研组活动的宏观调控和微观指导,及时发现和总结成功经验,并推广先进教研组的经验,营造良好的教研环境氛围。

  在各实验校,我们将实施教研活动组长负责制和集体备课备课组长负责制,以促进教师们的教学研究和专业成长。每个教研组的活动都由组长负责,确保教研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在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过程中,备课组长将承担领导责任,确保备课的高效率和质量。为了确保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学校领导会给予每个组指导,并积极参与各个组的教研活动。这样的安排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5、激励到位。

  各校为了评估教研组的工作,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对教研组思想建设、活动情况、公开课承担情况、科研成果、学生获奖情况、资料积累、教研组活动记录、学习内容、公开课教案和科研论文等方面进行考核。同时,也考察了平时教学常规检查的情况以及行政人员对教研组活动的评价。通过综合定性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过程性考评与终结性考评的统一。县教研室每年还会对各校的教研组工作进行总评,并评选出优秀教研组进行奖励。

  (二)、创新教研活动形式,引导教师自主发展。

  课堂案例式教研

  案例式教研分为自研式汇报课、出外学习课堂实录、多人同上一堂课。

  ※自研式汇报课:

  每个学期,学校规定每位教师都要上一节研讨课。在这节课上,教师需要展示自己的研究思想,并突出研究的价值和自己的研究特点。

  ※出外学习课堂实录:

  教师出外学习自身教育理念得到提升,回校之后针对教学实录谈自己的感想,引发其它教师的共鸣,形成共同参与并提高的局面。

  ※多人同上一堂课:

  两三位教师上同一个内容,按照各自对教材的解读进行40分钟的个性化课堂教学演绎;这样一种课堂教学形式给教师们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除了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对教材的正确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积极调控等之外,更需要临场的教学机智的发挥和对课堂教学中精彩生成的把握。多人同上一节课这样的教研形式对教师业务成长有真切的帮助,让教师在自己的实践中,在向别人学习的过程中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营造了一个有效、务实、探索的教研氛围。

  通过多种途径的案例式教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研讨、亲身体验,让新的理念在研讨中得到内化,认识在研讨中得到升华。

  ※边教边悟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其专业发展的实践和能力。教师在个人反思或集体反思的过程中,可拓宽专业视野,激发不断追求超越的动机。课题组在学校教师中开展“边教边悟”活动,要求老师们把自己平日里所教、所悟和所感写下来,教中悟,悟中学,学而后教。通过边教边悟,营造了学习研究的氛围,提升了教师们的理论水平。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终生的、整体的、全面的、个别而又持续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的反思和合理的规划。

  ※经验分享

  教师经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实践,有了各自的实践体验,就需要进行经验总结。总结之后也需要我们给一个平台给他们进行经验的分享。因此我校每学期在教研组内都有一次经验分享,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把自己的特色进行展示。

  (三)积极开展各类专题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大赛活动

  为了推动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我县教研室每年都会组织一届“教学新秀能手”大赛活动,与宝鸡市教育局的“强师兴教”工程活动相呼应。根据市上赛教的要求,我们安排了一系列环节,通过举办教育教学大比武和大练兵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一般情况下,我们将大赛安排在每个学年的下学期进行。具体步骤如下:10月份,我们举办全县性说课比赛,教师们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并接受听课者的建议和意见;11月份,我们分科组织精品课大赛,重点围绕课题研究和专题研讨展开;12月份,我们组织思课活动,教师们进行课堂反思并进行答辩;来年1月份,个人和科组各自进行总结。最后,我们评选出县级“教学新秀能手”,并在第二年推荐他们参加市级比赛。

  专题化主要是指每次活动再不是随意地指派几位老师上几堂公开课,然后大家评议评议完事,而是代之以有明确的研讨主题,而且这个主题还必须是这门学科教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或突出问题,特别是要求通过研讨,能总结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得出相关结论。

  各实验校教研组每学期都有专题研究的任务,在一学期贯穿始终。我们将一个学期的研究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专题,每个小专题落实到教研活动,成为教研活动的一项主题。如全县小学语文科组20xx学年的研究专题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在这个研究任务之下又分为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型模式研究、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研究、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方式研究。

  “五个一”工程

  为了加快青年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成长速度,各实验学校应积极开展教学练兵活动,并努力实施“五个一”工程。所谓“五个一”,是指在同一教学内容方面,从备课、说课、上课到思考课堂效果和评议,一气呵成。其中,前四项由同一位教师负责完成,评议则由科组成员参与完成。每个教研组每周推选一至两位教师轮流进行教学练兵演示,其余教师则参与观摩听课及评课。这样的活动开展有利于教师们对于课堂设计和评价的全面体验,紧密衔接教学实践,明显提高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并且有助于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项工作的实施为年轻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建立良性运作机制,建设学习型教研组。

  1.加强教研组建设

  教研组是学校内的一支专门负责教学研究工作的团队,旨在促进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提高教学质量。一个积极向上、学习型的教研组对于推动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至关重要。为确保教研组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例研究,我们制定了以下几项措施:1.设立教研组长学习制度:每月安排固定的时间,供教研组长进行学习交流。教研组长将参加专题培训、读书研讨等活动,以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领导才能。2.建立教研组学习制度:每周安排科组活动时间,包括思想和业务学习两个方面。其中,思想学习主要是通过集体研讨、心得交流等形式,引导教师深入思考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原则;业务学习主要注重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实践经验分享,以及教材解析等内容。3.推行异校交流制度:每个学期至少安排教研组与省内外知名学校的教研组进行一次交流活动。通过参观观摩、互访交流等方式,促进不同学校之间的经验共享和合作发展。我们相信,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教研组将能够更好地开展课例研究,并为学校教学工作的提升和教师专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开设科组大讲坛活动

  为了增强科组成员的凝聚力,营造一种互相学习、争鸣和研讨的氛围,激发老师们积极主动参与科组活动的热情,各实验校纷纷开展科组大讲坛活动。科组成员将共同关注的问题确定为主题,并围绕该主题展开相关的活动。通过交流、辩论和汇总解答共同的疑惑等方式,每个科组成员都能获得所需的知识和经验。在充分活动后,利用全体教师共同学习的时间,科组可以推选几位主讲人,就该主题进行演讲,其他成员则进行补充说明。台上与台下的互动让参与者能够提出质疑和难题。这样的活动激发了每位成员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主动参与度,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教师们的潜能,整体提升了团队水平。科组大讲坛由单纯的“个人活动”转变为“团体活动”,展现出团队精神,实现了个体与集体发展的有机统一。科组讲坛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质的飞跃。

  3.建立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建立一个面向学科各个成员的教育资源系统势在必行。建立扶风教研网,在网上创立科组主页,具体分设五个大类: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外出培训、学习心得和教学反思。平台是论坛。具体操作是每次活动,先由组织者发主贴,上面分别有活动的通知、主题、意图,然后是执教老师跟贴发教案、说课稿或者是教后反思,接下来是所有参与活动的老师跟贴进行评议,甚至可以是针对有些老师评议的讨论。教师还可以将优秀的CAI课件放在网上,实现网上资源共享,教师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可以方便地查阅自己在教学中所需的学习资料和参考资料,必要时还可以进行下载,这样能大大地拓宽获取知识的空间,扩展信息来源。

  (五)、专业引领,不断提升教师的各种能力。

  1.专业引领我们深知,没有专业引领的研究活动,教师的研究很难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或者至少耗费比较多的时间。因此,除了教师个人的学习钻研之外,我们一方面创立校本教研制度十余种,对各校的研究进行引导规范,另一方面,要求各校要以建构校本培训为平台,积极倡导研修与实践相结合,反思与借鉴相结合的理念,充分利用学校每个周三下午教师政治业务学校时间,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例如各实验学校05学年下学期的教师培训分为三个大的主题:2、3月份为校本教研时间,4、5月份为科研理论学习时间,6月份为发展性评价学习时间。时间为每周三下午两个小时。几年来,我们不但邀请了省内外有名的学者教授前来授课,还积极挖掘我室教研人员、各校教学名师的特长和潜能,让他们介绍自己成长的历程和教学的经验等,我们不仅仅从理论上引导教师,还展示教师中个性化的和创造性的工作。

  2.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需要加强教师的科研意识,通过科研来推动教研,以教研促进教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实验校可以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将教研组作为研究基地,增强教师对专题研究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学校总课题的指导下,每个科组都可以开展自己的专题研究。每个专题都有一支成员团队进行实践和研究,从而实现全员参与、分工合作的教科研景观。通过开展专题研究,可以使科研与教研相结合,让科研更贴近课堂、师生和学校,从而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升整体教师队伍素质。

  3.积极把握研讨的机会,各所学校积极承办各种研讨活动。我们鼓励青年教师参与这些活动,提供给他们一个锻炼和展示自我的舞台,以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在空课时间主动参与各项活动,并与兄弟学校的同行进行交流,相互学习。过去几年里,全县各实验校共承办了二十多场研讨活动,并接待了来自各地的朋友。这些活动不仅是对教师们的展示和提升,同时也起到了指导、鼓励和激励的作用。通过这些机会,教师们得以展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还能从其他学校的同行中获取新的启发和灵感。我们坚信,通过积极参与研讨活动,教师们将能够不断提升自身水平,为学校的发展和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一起努力,创造更多的研讨机会,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和学习,共同推动教育的进步。

  (六)、课题研究取得的相关成果:

  部分研究成果与荣誉。我参与的研究项目《基于校本教研的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在宝鸡市举办的校本教研工作暨先进教研组表彰会上公开交流,并在《宝鸡教研》杂志上正式发表。

  完成了一套可供全县教师使用的校本教材《小组合作学习》。这套书已经在我县使用4年多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校本丛书已经编辑成册。这套书有汇集学生获得市级以上作品的《绿意盎然》;有汇集教师发表获奖文章等的《绿苑涛声》和图文并茂的体现学校多年来办学特色的《绿满校园》,成为我校绿色文化的沉淀。

  体现我县校本教研成果的《不待扬鞭自奋蹄》,设有“课题研究、制度建设、边教边悟、教育反思、成长笔记和教子有方”栏目,充分体现了我县各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实践过程。《我持彩练当空舞》则收集整理了我县教师在开展校本教研研究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这本册子从“成长笔记、团队奋斗、读书人生、师徒对话”等方面详细介绍校本教研机制研究的实践和成果。

  建立扶风教研网,为教师提供教研的平台,收集教师的研究成果,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此网站的点击量和排行正在逐步上升。

  教师队伍:我县自20xx年起积极参与宝鸡市教学新秀能手大赛,连续三年培养了80多位杰出教师,并获得市级教学新秀能手殊荣。他们在我们县基础教育改革中发挥的领导作用越来越显著。

  五、开展校本教研的几点体会

  1、在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最具挑战性且至关重要的工作是培养教师们建立持续学习和思考的习惯。除了克服工学矛盾以外,我们还面临着学习资料不足、不系统、缺乏针对性的问题,这给我们带来了严重困扰。因此,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将采购相关书籍、光盘等资源,为教师配备电脑,并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开展一些专题研究,引导教师逐步成为研究者。

  2、部分教师对于新的观念接受起来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同伴互助、专家引导培训以及个别谈心等方式,与教师们一起共同学习和进步。

  3、教师面临着繁杂多变的教学环境,包括不断涌现的新的教学理念、思想、内容和方法。为了落实这些理念和方法,教师需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的研究。因此,将研究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来开展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行为,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4、"校本教研"指的是教师与新课程的互动、教师自我对话、教师间的交流、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在这些对话中,双方相互倾听和表达,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实现了思想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这种对话构建了一种"共享"的关系,共享知识、经验、智慧以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校本教研"不仅仅是一种体制、方法或过程,更是一种平等合作和精神交流的文化,通过"平等对话文化"来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并提升专业水平。

【校本教研结题报告】相关文章:

校本研修课题结题报告(通用6篇)11-30

课题结题报告01-31

课题的结题报告02-15

结题报告格式01-26

小课题结题报告03-07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03-06

【经典】课题研究结题报告01-17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03-25

课题结题报告模板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