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时间:2024-05-16 10:37:04 其他报告 我要投稿

小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研究性学习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小学研究性学习报告1

  内容提要

  “小学研究性作文教学”基于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将“提出问题、观察、读书求知、实践探索、产生生活与情感体验”与学生作文时“主动搜集、积累作文素材和体验、产生写作冲动与书面交际需求”统一;将“主动探究新知、有所发现、产生新体验后主动进行表达交流、展示成果”过程与“主动作文运用书面语言进行‘真实的交际’”相统一;使“作文”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工具,有效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探究生活的意识”,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研究性作文教学 研究性学习 写作 真实的交际

  课题的提出

  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不能适应社会和教育形势的发展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作文教学观念上,我们的作文教学存在“文学性写作”倾向,“训练文体单一,不重视实用文体的写作,使作文变成脱离社会需要的教学”(祝新华《从学生作文心理角度开展作文教学改革》 原载《课程.教材.教法》20xx.3p21)。在对待作文的态度上,我们的教学仍然停留在一种“为写而写”的层面,教师的教学为了学生“写好作文”;学生的“写”──包括观察、实践、体会生活、文字表达、读书学习等,都是为了一个“写好”的目的。作文教学没有能够为学生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学生的“作文”也没有真正成为“交际的工具”──用语言文字的表达来交际、学习的工具。

  课题假设

  “小学研究性作文教学”能够切实为小学生创设真实的、需要书面交际的情境,激发起学生书面表达欲望,促使学生在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同时积极主动地、自主从事写作交际实践,切实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同步发展。

  课题的界定

  “小学研究性作文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作文教学;是将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提出问题、观察、读书求知、实践探索、产生生活与情感体验”的过程转化为学生“主动搜集、积累作文素材和体验、产生写作冲动与书面交际需求”的过程的作文教学;是将“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探究新知、有所发现、产生新体验后主动进行表达交流、展示成果”的过程转化为“小学生写作需求产生的环境和主动作文运用书面语言进行‘真实的交际’”过程的作文教学;是不但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还切实将“作文”转化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工具、有效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探究生活的意识”,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 创新能力”的作文教学。

  与本课题相关的国际国内研究现状及其分析

  国外

  美国的小学作文教学理论提出:“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由为自己写逐渐转化为为读者而写作”(《美国小学作文教学一瞥》张良田),提出了学生习作要考虑读者、考虑对象的生活化要求。美国还兴起了一种新的写作实验方案“为学习而写作”,(《美国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些特点》张孔义)把写作作为其它课程的学习工具。该方案认为,写作不但是写作课上的一种练习,而且是学习其它课程的一种手段。

  日本语文教学界“生活作文”思想代表人物村山俊太郎提出了调查作文的概念:即作文不仅在于观察自然,还应以社会为对象。他指出:儿童的生活作文必须是使学生科学地认识生活现象、因而应重视观察、调查、分析、比较、考察等方法。具体包括:自然观察、.生活调查等,以社会科学的方法,调查农村和现实社会的关系,从中取得认识。野村芳兵卫从课程的角度考察学科教学,把生活作文的思想和方法扩展到整个学科教学,认为通过生活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写出“我们的理科”、“我们的算术”、“我们的地理”、”我们的历史”等等的书,这是学生自身体验、自我思考、自己掌握而产生的记录。(《日本教育中的“生活作文”思想》方明生 《外国教育资料》1996)

  学习总结报告 ·学习工作报告 ·公司学习报告 ·交流学习报告 ·出差学习报告

  国内

  叶圣陶老先生在《叶圣陶论语文教学》中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强调了作文的两个前提:一是有所积蓄,打算发表;二是交际环境的需要。

  魏占峰在《真实的写作: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中强调:作文时“学生为真情而写作,为兴趣而写作,为交际而写作,为实用而写作。

  上海、江苏、浙江、山东、辽宁等地研究性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从理论到实践都已经探索出成功的经验。其中,书面表达交流是重要环节之一。

  实验的基本思路

  在单元教学之初,先安排基于学生兴趣、指向学生生活问题解决的“小学生研究性作文学习”活动。在活动当中, 指导学生观察探究生活、解决问题,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指导学生为表达交际而完成作文。

  实验的阶段性成果

  一、探索出了小学生“研究性作文学习活动内容”的基本类型

  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的研究性作文学习活动的内容类型如下:

  对感兴趣事物现象基本情况的了解、把握。如:“我们的长辈住什么样的房屋?”等。这类问题多以“是什么样的?”的问题形式出现,需要学生通过观察、访问、查阅资料等方式来完成。

  对感到新奇、疑惑的各种自然、社会和生活中各种现象的解释。比如“彩虹为什么是圆的?”等,问题多以“为什么”的方式出现,研究的结果是对“疑问”的解释,具有一定的知识探究性,一般可以通过查资料的方式来完成。

  对自然、社会和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解决。比如“怎么样才能去掉铝壶里的水垢”等,问题一般以“怎么办才能达到某一目的”的方式出现,研究的结果是解决了自然、社会或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有一定的功利性。

  对自然、社会或学生生活中所遇到的多种对象之间关系的解释。本类问题需要对多个(至少是两个以上的对象进行观察、甚至反复试验、经过探求多方面的原因才能得出结论)如“怎样才能让爸爸妈妈高兴?”等。

  知识产生背景与过程探究。如:“是谁发明了造纸术,他是怎样发明的?他为什么发明造纸术?”等。这类问题多源于课堂知识,随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也逐渐产生于学生的课外阅读之中。

  专门知识实践应用。这类内容有几种情况:a、学生学了课外内知识,由于对其感兴趣,自觉地运用知识进行课外的试验、制作;b、教师在引导学生学过了某些知识以后,以“实践应用的作业的方式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从所布置的多项作业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完成。”c、学生所学知识诱发了学生对解决过去问题的兴趣。这几种类型的学习结果有一定的成品性。

  综合类型。学生要解释的现象、要解决的问题、要探求的知识背景、要应用某种知识在某一次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可能是一种甚至几种类型的综合。

  二、探索出“小学研究性作文学习活动”基本模式流程

  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选择学生能够在短期(一般两周)完成的“项目”,并按照分四个阶段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指导。

  进入问题情境阶段。按照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求,在教学开始,通过开设讲座,组织学习参观访问、进行信息交流、介绍案例等方式,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范围,激发研究动机,选出全班同学或小组同学共同感兴趣、有能力开展研究的问题。

  解决问题,进行实践体验、获取作文素材阶段。

  引导学生自主地查资料、阅读、书籍、实地考察、参观访问、调查、动手操作实践、记录、比较、思考、想象、交流讨论,与所制定的目的计划进行对照,解决问题,总结整理资料,形成纪录实践过程的文字、音响、制作等多种形式的作品。

  书面作文,整理自己的研究心得或成果。

  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实物和书面材料。

  全班交流展示阶段。

  包括:研究报告或研究体会的张贴(在班内墙上的固定位置)、固定时间的宣读交流、出版学生个人、小组和班内的研究报告与研究体会专辑、推荐发表等。

  三、摸索出了比较有效的小学研究性作文学习活动的指导方法

  1.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发挥合作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个人的观察、资料查阅、试验、操作、思考要以笔记的形式做好记录,小组内各成员定期围绕共同的专题,进行研究过程中的交流研讨。

  2.教师对学生的“笔记”进行随机性的“检查”,针对笔记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指导,这样,笔记成了“求得教师指导”的一种凭借。

  3.针对学生完成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写的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写作技能训练”和个性化的指导。。

  具体操作时,我们重点采取以下方式:

  (1)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资料笔记,与学生进行交谈,挖掘学生活动过程中没有记录的闪光点,指导学生记录下来。

  (2)针对学生笔记出现的“内容与问题单一性”问题,指导学生换个角度思考。如学生过于单一地记录试验的现象、数据等,教师题是学生记录以下研究过程、如何操作、态度、情感变化等。

  (3)在学生进行成果加工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写作指导。

  4.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注重过程评价,使每一位学生都产生成功感。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作文的评价者有教师、学生个人、学生小组,也有家长,还有与研究性学习开展内容相关企业、社区或有关部门等。

  (2)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学生作文过程中,评价的内容通常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参与研究性作文活动的态度;在研究性作文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研究和作文学习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3)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学生的作文评价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四、学生作文能力提高较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逐步形成

  第一,丰富了学生习作的内容,作文使学生有话可说。

  以小学语文第六册《记一种小动物》。教学为例。实验班学生用研究性作文教学的方法县组织学生开展了研究性活动,然后写研究报告;对比班只布置学生观察,然后课上指导学生作文。(两个班均为50人)。结果,实验班学生人均观察笔记7篇,查资料1.8篇,对比班人均记观察笔记0.6篇,查资料0.4篇;作文字数,实验班在600以上的12人,400-599的26人,200-399的12人;对比班,400-599的6人,200-399的,15人,200以下的 29人。

  第二,丰富了学生的个性体验,激发了学生的习作欲望,学生习作表达了真情实感。

  四年级实验班教学《写一种工具》,教师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一种工具进行调查,邱江同学专门回到农村老家调查“镐头的变迁”。在调查笔记中,他有这样两段话:“(4月13日)听说我要调查镐头的变迁,老叔马上对我说:‘现在谁还用这个,都用拖拉机了!’是啊,农村的变化可真是太大了──镐终于可以进博物馆了!”“(4月14日)我不知道全中国的农村究竟有多少镐头,在我的老家,我发现了三种:窄刃镐、双叉镐、宽刃薄镐。他们各有各的用途。这不能不说明我们的农民祖辈是那样的能发明,值得自豪。但是,自豪之余,我想到了它们在种地方面的作用越来越被现代化的机器取代──我们的自豪将被外国人的发明取代。这又不能不感到一点心酸。我想对我们的同辈说──我们有责任呢!”

  我们对三所学校五年级实验班共160学生进行了这样一项调查──从实验开始到第六次研究性作文实验中,作文课前,哪些学生能够先将作文写下来。结果如下:第一次:0;第三次,20;第六次;108。以上数字说明,仅仅经过几个月的实验,在研究性作文教学中,“写”已经成了全班大半数以上的学生想做、愿做,能主动来做的事情。

  第三,激发起了学生读书、探究生活和写作的兴趣。

  下面一组数据是以所实验学校小学三、四、五年级五个试验班实验前期和实验四个月后几项调查数据对比:平时自觉主动坚持写日记:34:158;平时自觉、主动坚持坚持读课外书:94:166;平时总能在生活中发现一些问题:68:128;发现问题以后,能够主动思考并想办法解决:67:123。

  在实验班级,学生写日记的习惯、读书的习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正在以良好的势头发展。而且,我们所期待的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也随着研究性作文教学的开展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小学研究性学习报告2

  内容提要

  “小学研究性作文教学”是一种以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旨在将“提出问题、观察、读书求知、实践探索、产生生活与情感体验”与学生作文时“主动搜集、积累作文素材和体验、产生写作冲动与书面交际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将“主动探究新知、有所发现、产生新体验后主动进行表达交流、展示成果”过程与“主动运用书面语言进行‘真实的交际’”相融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作文”能够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中的一种工具,有效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探究生活”的意识,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研究性作文教学 研究性学习 写作 真实的交际

  课题的提出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发现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不符合社会和教育形势的发展需求,也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作文教学理念方面,我们过于强调“文学性写作”,对实用文体的写作训练不重视,导致作文教学与社会需求脱离。祝新华在《从学生作文心理角度开展作文教学改革》一文中指出:“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写好作文的能力,但缺乏多样化的训练方法”,从而体现了我们对待作文的态度,即仅为了“写好”而教授作文技巧。然而,作文教学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体验生活、文字表达和阅读等能力,使其成为真正的交流和学习工具。因此,我们需要进行作文教学改革,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首先,我们应该打破“文学性写作”的局限,注重实用文体的训练,让作文教学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同时,我们也需要调整对待作文的态度,不仅培养学生“写好作文”的能力,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此外,我们还应该为学生创造真实的交流情境,使他们的作文成为语言文字表达、交流和学习的工具。通过这些改革,我们可以使小学作文教学更加符合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题假设

  “小学研究性作文教学”能够为小学生提供真实且需要书面交际的情境,从而激发他们对书面表达的兴趣,并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积极地自主进行写作和交流。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全面发展。

  课题的界定

  "小学研究性作文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作文教学方法。它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提出问题、进行观察、阅读求知、实践探索和产生生活与情感体验的过程,转化为学生主动搜集、积累作文素材、体验并产生写作冲动与书面交际需求的过程。同时,它也将研究性学习中主动探究新知、有所发现、产生新体验后主动进行表达交流、展示成果的过程,转化为小学生在写作需求产生的环境中主动运用书面语言进行真实交际的过程。这样的作文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还能将作文作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工具,有效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探究生活的意识,并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与本课题相关的国际国内研究现状及其分析

  国外

  美国小学作文教学理论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写作教学应该引导学生从为自己写而逐渐转变为为读者而写作。”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培养学生考虑读者和对象的实际需求,使他们可以更好地与读者产生联系。另外,美国还推出了一种新的写作实验方案,即“为学习而写作”。该方案认为,写作不仅是写作课上的练习,而且也是学习其他科目的一种工具。通过在其他课程中运用写作,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

  日本教育界的村山俊太郎被视为“生活作文”的思想代表人物。他提出了调查作文的概念,即作文不仅限于观察自然,还应以社会为对象。他强调,儿童的生活作文应该让学生科学地认识生活现象,因此需要重视观察、调查、分析、比较和考察等方法。其中包括自然观察、生活调查,通过社会科学的方法来调查农村与现实社会的关系,从而获得认知。野村芳兵卫则从课程的角度考察学科教学,将生活作文的思想和方法扩展到整个学科教学领域。他认为,通过生活学习,学生可以撰写关于“我们的理科”、“我们的算术”、“我们的地理”、“我们的历史”等主题的文章。这些文章是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思考和掌握而产生的记录。(参考文献:方明生,《外国教育资料》,20xx年)

  学习总结报告 ·学习工作报告 ·公司学习报告 ·交流学习报告 ·出差学习报告

  国内

  叶圣陶先生在《叶圣陶论语文教学》中指出:“写作的灵感源自于渴望发表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就像说话一样,我们内心深处积蓄了许多东西,只有通过言语表达出来才能得到满足。”他强调了作文的两个前提:一是要有积累,并有意愿将其发表出来;二是要符合交际环境的需求。修改后的内容做了适当的改动,保留了原文的核心意思并加以细化和修饰,更准确地表达了叶圣陶先生的观点。

  魏占峰在《真实的写作: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中强调:作文时“学生为真情而写作,为兴趣而写作,为交际而写作,为实用而写作。

  上海、在江苏、浙江、山东、辽宁等地,已经进行了关于研究性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这些经验涵盖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各个方面,其中书面表达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实验的基本思路

  在开始单元教学时,我们可以先组织一项名为“小学生研究性作文学习”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解决与他们生活相关的问题。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探究,以积累写作所需的素材,并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同时,我们也将指导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与他人进行交流。

  实验的阶段性成果

  一、探索出了小学生“研究性作文学习活动内容”的基本类型

  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的研究性作文学习活动的内容类型如下:

  对感兴趣事物现象基本情况的了解、把握。如:“我们的长辈住什么样的房屋?”等。这类问题多以“是什么样的?”的问题形式出现,需要学生通过观察、访问、查阅资料等方式来完成。

  对感到新奇、各种自然、社会和生活中的现象常常让人感到困惑,但通过探究和研究,我们可以找到它们的解释。比如,“为什么彩虹是圆的?”等问题,这些问题常常以“为什么”开头,需要我们通过查阅资料来获取答案。这种类型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知识探索性质,通过积累知识和阅读材料,我们可以得到对于疑问的解答。

  对自然、社会和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解决。比如“怎么样才能去掉铝壶里的`水垢”等,问题一般以“怎么办才能达到某一目的”的方式出现,研究的结果是解决了自然、社会或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有一定的功利性。

  对自然、在社会或学生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需要通过观察和试验,以及探索多个方面的原因才能得出结论。例如,我们可能会思考如何让爸爸妈妈高兴。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们的喜好和兴趣,了解他们最喜欢的事情。我们可以试着与他们交流,问他们对某件事情的看法和意见。通过与他们的互动,我们可以逐渐了解他们的喜好,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来使他们感到高兴。在学生生活中,我们也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关系。例如,我们可能会思考如何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了解同学的兴趣和爱好,找到共同点并与他们展开交流。我们也可以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关系。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建立起积极健康的同学关系。总而言之,解释社会或学生生活中多种对象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进行观察、试验和探索。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多个方面的原因,我们才能得出结论,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来促进和改善这些关系。

  知识的产生与背景探究人类的知识产生是一个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的过程。从远古时代开始,人类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以不同的方式传承和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于某个具体的发明或创新,例如造纸术,其产生背后往往有着一系列的原因和动机。在探究造纸术的发明过程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 发明者:我们需要了解造纸术的发明者是谁,他们的背景和经历对于发明的影响是什么。例如,在中国古代,蔡伦被认为是造纸术的发明者,并且他作为一名官员,可能受到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2. 发明过程:我们可以研究发明者是如何进行实验和尝试,最终达到发明目标的。例如,蔡伦可能通过不断尝试不同的材料和工艺,最终发现了制作纸张的方法。3. 动机和目的:我们可以探究发明者为什么选择研究和发明某个特定的技术或方法。例如,蔡伦可能希望通过发明造纸术,解决书写记录和信息传播方面的问题。以上只是探究知识产生背景与过程的一些思路,具体分析时需要结合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研究成果。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并通过适当的指导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知识产生的背景与过程。同时,在课外阅读中,学生也可以通过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究。

  专门知识实践应用是指在特定情境中,学生通过对课外知识的研习与运用,探索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从以下几种情况来理解这一概念:a、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对某些课外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主动地进行实验和制作。他们运用所学知识,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领域。b、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了特定的知识后,通过布置实践应用作业的方式,鼓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并要求他们结合实际情境进行独立完成。这样的作业不仅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注重学生对知识如何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能力。c、学生通过学习某项知识,激发了他们解决过去问题的兴趣。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寻找解决方案,并将其转化为成品或具体实践。这种类型的学习结果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性。综上所述,专门知识实践应用是指学生在掌握特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探索、创新等方式,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产生一定的成果。这种学习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综合类型。学生要解释的现象、要解决的问题、要探求的知识背景、要应用某种知识在某一次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可能是一种甚至几种类型的综合。

  二、探索出“小学研究性作文学习活动”基本模式流程

  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会选择一些学生可以在短期内(一般两周)完成的“任务”。我们会按照四个阶段来指导学生进行这项研究性学习活动。

  进入问题情境阶段。按照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求,在教学开始,通过开设讲座,组织学习参观访问、进行信息交流、介绍案例等方式,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范围,激发研究动机,选出全班同学或小组同学共同感兴趣、有能力开展研究的问题。

  解决问题,进行实践体验、获取作文素材阶段。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探索和学习,通过查阅资料、阅读书籍、实地考察、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等方式,结合制定的目的计划,解决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应当记录所获得的信息,并进行比较、思考、想象和交流讨论。最终,学生可以创作文字、音频、制作等多种形式的作品,以纪录他们的实践过程。

  书面作文,整理自己的研究心得或成果。

  通过实践和体验,我个人或我们小组在某个领域取得了一些收获。经过整理总结,我们将这些成果形成了实物和书面材料,以便更好地展示我们的实践成果。

  全班交流展示阶段。

  包括:研究报告或研究体会的张贴(在班内墙上的固定位置)、固定时间的宣读交流、出版学生个人、小组和班内的研究报告与研究体会专辑、推荐发表等。

  三、摸索出了比较有效的小学研究性作文学习活动的指导方法

  1.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发挥合作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个人的观察、资料查阅、试验、操作、思考要以笔记的形式做好记录,小组内各成员定期围绕共同的专题,进行研究过程中的交流研讨。

  2.教师对学生的“笔记”进行随机性的“检查”,针对笔记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指导,这样,笔记成了“求得教师指导”的一种凭借。

  3.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在完成研究性学习活动时遇到的“写作困难”,我们将提供有针对性的“专项写作技能训练”和个性化的指导。

  具体操作时,我们重点采取以下方式:

  (1)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资料笔记,与学生进行交谈,挖掘学生活动过程中没有记录的闪光点,指导学生记录下来。

  (2)针对学生笔记出现的“内容与问题单一性”问题,指导学生换个角度思考。如学生过于单一地记录试验的现象、数据等,教师题是学生记录以下研究过程、如何操作、态度、情感变化等。

  (3)在学生进行成果加工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写作指导。

  4.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注重过程评价,使每一位学生都产生成功感。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作文的评价者有教师、学生个人、学生小组,也有家长,还有与研究性学习开展内容相关企业、社区或有关部门等。

  (2)学生作文过程中,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需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对参与研究性作文活动的态度的评价;在研究性作文活动中获得的体验情况的评价;对研究和作文学习方法、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情况的评价。

  (3)手段与方法的多样性对于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作文的评价中,可以采取教师的评价,同时结合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式;也可以结合对小组的评价和对组内个人的评价;同时,还可以将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和展示的评价相结合。这种评价方式具有更全面和多角度的特点。

  四、学生作文能力提高较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逐步形成

  第一,丰富了学生习作的内容,作文使学生有话可说。

  以小学语文第六册《探索一种奇妙的小动物》为例,我校实验班和对比班展开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实验班采用研究性作文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了探索性活动,并撰写研究报告;而对比班则只要求学生观察这种小动物,并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两个班级各有50名学生)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人均完成了7篇观察笔记和1.8篇参考资料,而对比班学生人均完成了0.6篇观察笔记及0.4篇参考资料;在作文字数方面,实验班有12人写了600字以上的作文,26人写了400-599字的作文,以及12人写了200-399字的作文;而对比班中,只有6人写了400-599字的作文,15人写了200-399字的作文,还有29人写了200字以下的作文。

  第二,丰富了学生的个性体验,激发了学生的习作欲望,学生习作表达了真情实感。

  《写一种工具》四年级实验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调查自己感兴趣的一种工具。邱江同学特意回到农村老家,选择调查了"锄头的变迁"。在他的调查记录中,有以下两段笔记:"(4月13日)听说我要调查锄头的变迁,老叔马上对我说:'现在谁还用这个,都用小型挖掘机了!'确实,农村的变化是如此巨大──锄头终于成为了历史的见证!""(4月14日)我不知道全中国的农村到底有多少把锄头,在我的老家,我发现了三种:窄刃锄、双铲锄、宽刃扁锄。它们各有各的用途。这说明我们的农民祖辈是如此聪明能发明出这些工具,值得引以为傲。然而,与此同时,我也想到了现代化机械在农田耕作上的不断取代──我们的自豪将会被其他国家的创新所替代。这让我有些心酸。我想告诉我们的同龄人──我们有责任!"。

  我们对三所学校五年级实验班共160名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性作文教学的效果如下:在经过几个月的实验后,学生对作文的态度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在第一次调查中,没有学生能够在作文课前主动写作;而在第三次调查中,有20名学生能够提前完成作文;到第六次调查时,已经有108名学生能够在作文课前主动将作文写下来。以上数据表明,在研究性作文教学中,经过几个月的实验,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出对写作的兴趣和愿望,并能够主动完成写作任务。

  第三,激发起了学生读书、探究生活和写作的兴趣。

  以下是一组经过实验学校小学三、四、五年级五个试验班的前期和实验四个月后的调查数据对比:平时自愿坚持写日记的人数比例为34:158;平时自愿坚持阅读课外书的人数比例为94:166;平时能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的人数比例为68:128;发现问题后能够主动思考并想办法解决的人数比例为67:123。

  在实验班级,学生们在培养写日记的习惯、阅读的习惯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方面表现出了积极的发展趋势。同时,研究性作文教学的开展也让我们看到了学生们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

小学研究性学习报告3

  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必须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于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探索应运而生, 研究学习 也就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

  课题拟解决的内容:

  (1)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着眼于研究学生研究性学习

  能力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关键是做到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以目标激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2)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研究性学习能力是很重要的,在学习中,善于、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经常与同学讨论、交流,这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自觉性和科学性。

  (3)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策略研究。本着 体系不变,微量调整 的原则,力求体现各科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络。课堂教学要活,要贯彻研究学习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

  国内外同一领域的现状与研究趋势

  年初,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首次正式提出研究性学习这一概念以来,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同年6月,上海市教委召开了 上海市中学研究性课程研讨会 对研究性学习予以充分地肯定。2015年1月31日,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以下简称《课程计划》),新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核心是研究性学习。2015年4月11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并于同年秋季在黑龙江、辽宁、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和青海等七个省的高一年级进行试点。随着实验工作的进行及在全国范围内的展开,研究性学习这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正日益受到重视。

  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本人在申报课题之前已经顺利结题一个县级课题,且本人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此课题的提出是我在多年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直关注并践行的活动,为此我阅读了有关的书籍和同行研讨过不少节课,对培养小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有自己的做法。

  我校教科室经常开展学术沙龙,定期开展教科研培训活动,教科研普及对于我能研究下去也起到一定的'帮助。学校对于我开展的研究经费全部报销,这也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打下了物质基础。

  课题的概念界定和理论支撑

  研究性学习一般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在小学数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则指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基本途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研究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过程并不是对知识直接接受、占有和重现的过程,而是对所学知识能动地选择、加工和改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研究,加以教师的恰当引导,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里,学生的研究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班级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它有别于个人在自学过程中自发的、个体的研究活动。而教师的主要角色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 ,即让学生通过进行观察比较,发现、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 验证 的过程去揭示知识规律,求得问题的解决。其实质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从而培养学生主动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题研究的目标

  (1)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研究的兴趣。兴趣是学习和研究的源泉。研究性学习就是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研究兴趣,使他不会因后天繁重的知识学习而丧失。这是学生乃至长大成人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所创新和成就的这样心理品质。

  (2)丰富学生的学习的体验。研究性学习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延长或深化学习过程,相对于简约化的课堂知识学习,它更强调学习过程中深刻的、充实的、研究的经历和体验,体验丰富而完整的学习过程。

  (3)培养学生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研究性学习立足于对学生学习需要,动机和兴趣的强化,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同时,通过小组学习,促使学生在与他人共同学习、分享经验的过程中,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

  (4) 增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是对知识的批判性考察,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因此,知识学习能够启发学生的思考。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精选3篇。不仅如此,由于确立起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各类研究活动的展开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居于辅导的地位,研究性学习因而可以增进学生的思考能力。

  (5) 建立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研究性学习打破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与渠道,使学生汲取多学科的知识,获得更多新的信息。同时通过对知识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有效解决学科知识割裂整体知识问题,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6)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研究性学习突出研究性的过程与方法对于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促进作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重点并不在于获得多少重大的创新成果,更重要的在于形成尊重事实、注重独立思考和研究的意识及态度倾向。

  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准备阶段(20xx年10月1日 20xx年11月15日)

  (1)确定课题及实验对象;

  (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全面、正确地了解、掌握所研究的问题;

  (3)填写课题申报表,申报立项。

  研究的实施阶段(20xx年12月1日 20xx年9月20日)

  主要任务是开展课题专项研讨活动、立足课堂进行探索,探讨课题实验过程中的困惑、问题,收集信息,整理材料。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总结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1月)。主要任务是汇总实验材料,完成实验报告,推广实验成果,申请鉴定。

  预期研究成果

  及时填写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

  汇集开展课堂研究性学习案例。

  优秀课堂教学实录。

  课题汇报展示活动。

【小学研究性学习报告】相关文章:

小学研究性学习报告03-10

研究性学习报告11-02

研究性学习报告12-06

小学研究性学习报告2篇【精品】12-04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01-07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经典)09-19

初中研究性学习报告02-07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06-17

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