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办学经验调研报告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优]办学经验调研报告3篇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办学经验调研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办学经验调研报告1
一、精英学校目前现状
精英学校是一所民办学校,目前有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学生。(幼儿园已单列,单门独院)
1、学生人数
小学共5个年级(三年级缺),有196人。
初中共3个年级有300人。
高中共3个年级有800人。
全校共计中小学生1296人。
2、教师人数
小学10人,初中20人,高中40人,职工10人,全校共有教师80人。
3、收费情况
精英学校学年收费约441.2万元(其中:(1)学杂费小学36.2万,初中86.4万,高中275.4万共计398万(2)住宿费按600人计算约31.2万(3)资料、补课等收费约12万)
4、开支情况
(1)教师工资一年约开支205万元(其中小学20万,初中50万、高中120万、职工15万)
(2)其它开支
学校一学年其它开支约188万元(其中:水电18万,教师养老保险60万,抄本资料20万,教师培训5万、招生费用15万,办公
费用30万,生活招待费用10万,学生学杂费减免30万)
精英学校一学年初步核算可获利润:441.2–393=48.2万元。
二、精英学校调整后的办学体制
精英学校调整为“民助公办”性质的学校,实行教育系统承包,签约20年。撤销高中,创办小学、初中一贯制的一流学校。
1、必要性
一方面:目前,一是城区人口不断增多(小区建设扩展、经营人口增多、项目引进、工业区建设),学生就学压力增大(农庄小学、实验小学学生近3000人,班额达80多人,一初突破4000人,班额达90人),二是家长、社会对基础教育的优质资源的需求日趋强烈(过去二中办初中就是典型例子),现在人们在窗口学校附近购房、租房陪读现象较普遍,三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形势需要均衡发展,城区学校均有提升办学品位的'责任和义务,以满足人们读书的需求。
另一方面:目前,精英学校教育资源闲置,有着较大的开发利用空间。
2、可行性
一是精英学校现有校园面积近50亩,教室55个,可容纳学生3000多人,办公室7个,功能室7个,学生宿舍楼2栋,可容纳1100人,学生食堂可容纳700人同时就餐,教工宿舍可容纳40人,体育设施较为齐全。
二是,目前精英学校教师来源广泛,成分复杂,学校管理难以到位,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难、招生难、巩固难,致使学校无吸引力。学
校体制改革是必然趋势。
三是精英学校区位优势明显,学校地处开发区,教师、学生生活较为方便。小区开发,外来居住人口不断增多。
四是改制后,教育局可整合教育资源,配齐配足教师,加强学校管理,提升办学水平,满足中小学生就读需求。
五是改制后,精英学校社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1)较好解决了人们读书的需求。
(2)实行“民助公办”较好取得经济效益。
(3)充分利用城区现有教育资源,避免学校建设重复投入。
三、调整后的精英学校设想
1、办学规模:调整后精英学校保留小学、初中,实行九年一贯制,小学控制在600人左右,即六个年级每个年级两个班,每班50人,初中控制在1800人左右,即三个年级每个年级12个班,每班50人。调整后可分两期实施,前期小学各年级实行单班教学,初中各年级规模减半。后期根据形势发展扩大规模。
2、干部配备:教育局主持,面向全县或社会,公开选聘校长,由校在全县公办教师中组阁校级领导、中层干部。
3、教师配备:按省委职工编制标准,选调小学教师28人,初中教师108人,按学科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分期分批调整到位。教师来源可在全县中小学范围内,公开选拔,部分思想素质好,教学水平高,社会影响大、学科带头人,引领学校教育、教学、教研工作,也可从当年高中签约的来孝昌资教老师中培养使用。
办学经验调研报告2
为贯彻中央提出的“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要求,进一步推动XX远程教育的发展,近期,省政府研究室对XX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省电大)的办学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建立广播电视大学是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一项创举
1978年2月6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亲自批准了当时教育部和中央广播事业局《关于筹办电视大学的请示报告》,决定创办中国广播电视大学,为构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远程教育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已形成学科齐全、功能完备、特色突出、面向基层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在教学方面,构建起一个由中央电大、44所省级电大、956所州(市)级分校、1875个县级工作站和3000多个教学班(点)组成的,遍及全国城乡的集教学、管理与支持服务系统于一体的远程教育体系;在师资方面,建立起一支由8.5万名教学、管理、技术和科研人员组成的'教职员工队伍;在办学条件方面,积累了固定资产238亿元,搭建起覆盖全国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技术支持体系;在人才培养方面,累计为全社会培养高等教育毕业生600多万人,培训非学历教育人才4000多万人次,培训中小学教师和校长300多万人次,并为数以千万计的农民提供了农村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电大创建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地区办学的成功实践,电大已成为国家公共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发展公共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二、XX广播电视大学为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
XX广播电视大学建校29年来,形成了人网(省校、分校、工作站教学管理系统)、天网(数字化卫星电视教育网)、地网(计算机宽带网和双向视频传输网)三网合一,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多维平台和功能完备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初步构建了求学者不受时空限制,以方便的时间、地点和个人喜爱的方式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举办了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多种形式的岗位培训,已向社会输送了20余万名毕业生,非学历教育培训200万余人(次)。到20xx年底,我省电大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层次、多规格、多功能、多形式办学,为社会尤其是基层,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其中高等学历毕业生已经超过20万人,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累计超过200万人次。特别是1999年至20xx年的XX年间,在实施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中,全省电大开放教育累计招生近11万人,相当于同期我省成人高校招生总数的32.7%,成为发展大众化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翼。
伴随改革开放的30年,省电大对开放式的远程教育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为建设我省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平台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是探索了适应不同人员学习需求,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的新模式。长期以来,省电大始终坚持面向基层、面向行业、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山区的办学方针,努力满足各类社会成员在职学习的不同需求。全省在校生中,有超过3/4的学生来自基层,超过90%的学生是21岁以上的在职人员,还有专门面向残疾人及其他高等教育弱势群体的教育班(点)。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
二是探索了综合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多层次远程教育的新路子。省电大注重多种媒体技术的有效整合,搭建起天地网结合、三级互动的平台,营造了方便、灵活、开放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实现了由以广播电视手段为主向以网络技术手段为主的教育技术转变。利用多种媒体技术的开放教育已成为我省电大教学的主流和方向,电大系统也成为远程教育的骨干力量。目前,我省电大形成了以省校为龙头,36所州市和行业分校、66个县级工作站、111个教学点为基地,覆盖全省城乡的三级办学系统网络。通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开设了适合农村、山区、边疆、民族地区急需的种植类、养殖类、管理类及符合当地实际和产业发展方向的专业,为调整省内高等教育区域布局、弥补全省普通高等教育资源匮乏、加快高等教育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开展多层次远程教育方面走出了新的路子。
三是探索了有效保障远程教育质量,适合于XX教学特点的新机制。经过多年实践,我省电大形成了适合XX特点的“12345混合型教学模式”和“一个中心三个加强的闭环控制教学管理模式”,作为全国电大系统的亮点之一,这些模式受到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的充分肯定;省电大还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完善了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使用、学生考试、评分标准等“五统一”的教学管理,建立起教学过程控制、学习
办学经验调研报告3
长期以来分散办学的格局使有限的教育资源严重浪费,农村教育非常薄弱。为了彻底扭转全县基础教育落后的局面,20xx年XX月方山县委、政府提出了“抓基础,调结构,办寄宿,抓质量”的教育改革思路,把创办寄宿学校作为发展农村教育的战略举措。经过7年的发展,真正实现了规模办学,彻底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教育质量显著提高,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农村集中办学的成果
第一,教师队伍得到优化。一是教师队伍结构得到改善。集中办学后,科学用人机制发挥了效用。选拔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担任科任教师。二是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提高。农村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均为100%。三是教师培训得到加强。通过集中教学研究,邀请各级名师专家指导讲座,城乡结队帮扶等。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第二,学校管理体现特色。实行集中办学后,各学校因地制宜地创新了学校特色管理模式,寄宿制学校通过特色德育引领,靠特色环境熏陶,靠特色教育吸引,靠特色办学发展,增强了学校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第三,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创办寄宿制学校后,教师的生活、工作环境得到改善,克服了复式教学顾此失彼的弊端,实行单科教学,开全开足所有科目,教研活动有声有色,专业特长得到发挥,学生视野得到拓宽,知识更加扎实,学习成绩普遍提高。
第四,义务教育彰显公平。实行集中办学后,农村义务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缩短了城与乡、校与校之间教育差距,提高了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保证了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一是学生寄宿后,在生活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己洗漱、穿衣、整理用品,学会了与同学和谐相处与交往,生活自理、交往能力明显增强。二是孩子寄宿后,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妇女劳动力。三是撤并学校以后,农民不必再为改善办学条件集资和投工投劳,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
第六,新农村建设得到深化。寄宿制小学的创办和移民并村的.同步实施,特别是学生进入寄宿制小学所在的乡镇读书,带动了家庭向沿川乡镇的迁移和聚集,有效地推进了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提高了农村义务教育水平。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图书陈旧,盲目使用多媒体设施设备、以应试教育为主。 学校教师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方面的图书、报刊、杂志资料严重不足,现存图书陈旧,借阅率很低。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和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施,有的教师一节课不在黑板子上板书一个字,纯属“为用而用”,并非“需用而用”。
思想观念落后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迫于家长社会对升学率的需求与高分的认可,为了迎合他们的心理需求,所有学校不得不表面上喊素质教育,实际上还是只能以应试教育为主;各校对艺术、体育、安全教育课不重视。
(二)现行的编制标准不能满足现实需求
目前,大部分农村学校教师不足,这些学校班级人数一般在30——40人左右,按1:21,标准只能配备的1.5人要把该班级所有课程的教学任务承担起来,法体现单班单科教学;炊事人员按1:50的比例配备,不仅是人员不足而且“厨艺”很难讲“技术”二字;没有专职的教辅人员,造成学校图书、仪器等资源难以合理利用。
(三)农村教师的待遇低,社会环境差,队伍不稳定
农村教师工资待遇低,奖金、福利更是少的可怜,工资总额远低于富裕地区工资水平。受区位的影响,特别是非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农村学校,各方面的条件落后,工作生活环境差。受“进城热”的影响,许多农村教师上班之日起就不能安心工作,想方设法拉关系、走后门进县城。
(四)后勤服务条件跟不上发展的需求
没有校医、学生医疗室和医疗设施设备。接送学生成为家长的负担,因为乡村沟道不通客运车辆,学校没有校车,大部分家长只能使用无牌证三轮、摩托车接送学生,安全隐患极大。食宿条件差,住宿、就餐人均占地面积少;玩耍设施设备几乎没有。
三、几点建议
(一)均衡调配教师资源,完善农村学校教师补充机制,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
结合学校工作的实际需求,增加、均衡教职工编制,均衡配备教师,取消复式教学,全部实行单班单科教学。加大培训力度,强化教师基本素质的提高,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手段、设施设备,端正教育理念,开全开足课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结合实际需要优先倾斜、足额配备农村学校所需教职工,认真落实国家政策,确保农村教师工资和国家规定各类福利待遇足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结合实际设立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特殊的岗位津贴,根据山区的边远程度,兑现山区补助。
(二)设立校内医疗机构,配备设施和专业医生、护士。
针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寄宿”的特殊性,涉及到学生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医疗卫生工作至关重要,所以结农村医疗改革设立医疗所,配备专业医生和护士各一名、相关配套设备。
(三)充实后勤生活设施设备,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舒心环境,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游戏和锻炼条件。
对于封闭式管理的寄宿制学校学生而言,学校不仅仅是学习的场所,更重要的是生活的场所,于小学生从心理、生理特点讲,更需要的是玩耍,所以一定要充实后勤生活设施设备。
1、开发自身资源,充分利用寄宿制小学现有的图书室、阅览室、科技室、电视播放室等阵地,因地制宜,创办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午和晚上的时间,组织学生读书、看电视、唱歌,举办演讲、跳绳、拔河、文艺表演、诗歌朗诵等比赛活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避免学生厌校、厌学现象发生。
2、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定期召开家长大会,吸收家长意见和建议,大力宣传国家政策法规。逐步更换、添置教学设施,改善办学条件。结合实际,逐步提高学生伙食标准。
【办学经验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办学经验调研报告01-30
办学调研报告03-19
民办学校调研报告12-14
幼儿园规范办学行为经验报告(通用15篇)04-16
村委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10-22
关于乡镇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01-06
调研的报告02-07
民办学校办学申请报告01-27
办学自查自纠报告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