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听专家报告有感
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听专家报告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听专家报告有感1
聆听了佟柠老师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和评价》以及唐江澎校长的《新课改一个学校在变化》的报告之后,我对新课改、对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他们在报告中谈到了如何基于课程标准来确定教学目标,如何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正确地、可操作的教学目标的叙写,以及如何关注学生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几个方面,都让我的思想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礼。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照抄式、割裂式的确定教学目标,形式上的互动合作讨论,看似像样的课堂教学评价……听完今天的`报告,一切便显得苍白无力,缺乏实际意义上的实效,也同时折射出了我的教学的尴尬:一切都只是为了教师的教,真正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太少太少。
1、关注学生,提高有效课堂,从正确地叙写教学目标入手。
就像唐江澎校长所说的: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把教学目标写清楚,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制定可观察、可操作的具体目标,以及学生要达到目标的最低标准。是呀,回顾以往的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上,大多都是照抄名师名家的,或是根据教学用书上的目标分解出自认为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目标导向性不强,造成课堂教学低效,却反把责任归结在学生身上,现在想想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唐江澎校长用一个生动形象的实例来突出了正确叙写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目标所起的导向作用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这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做到:切实通过日教研、周教研等活动共同来学习和探索怎样确定合理准确地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真正起到有效地指导课堂的作用,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脚踏实地的去做,去实践、去探索。
2、关注学生,促进学习评价,利用评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多考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性,提升学生对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的理解和认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并认可所有学习者在所有领域的学习成就。在基于课程标准基础之上,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提问、选择论述、表现性任务等)来提高课堂的真正的实效。这样的评价方式只要我们能够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去摸索、去探究,我们终将会朝着理想化的有效课堂方向迈进。
听专家报告有感2
传统的数学教学关注的是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往往是在课堂中通过对课本中相对独立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来学习数学的。由于儿童自身的生活经验和逻辑推理能力的不足,这样的教学既难达到学习知识的目标,又难达到社会化的目标。这反映了以往人们对数学认识的局限性。事实上,数学既是认知的`,又是社会的。因此,我们应该将课堂中的教学放归到社会中,放归到学生的活动和实践中,让学生在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中去理解数学、体验数学、获得数学、应用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只有建立在真实的社会和自然的情境之中,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之上,才能赋予它具体的意义,也才能显示出它应有的价值。
课末小结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画龙点睛的课末小结,对于帮助学生总结重点、理清知识脉络、加深记忆、巩固知识、活跃思维、发展兴趣具有重要作用。好的课末小结,是为实现课时教学目标服务的,否则就失去了课末小结的意义。要有浓缩的“提炼”艺术,在设计过程中,应抓住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做到少而精,简明扼要,前呼后应,形成对照,使学生豁然开朗。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它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环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某一现象,发现某些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反思,或者在教师之间进行讨论,并将新的理解和借鉴运用到数学实践中去,形成良性循环,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教师只有不断改善教学行为,才能为教学研究提供准确的第一手材料,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课后回顾对照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实际课堂教学,选取自己认为最有价值、影响最深的改进意见以日记的形式予以记录,并分析改进的原因、理念和措施,为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计划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总之,要教好小学数学,是要多方思考的。在内容上应该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使数学成为生活数学和社会数学;在功能上应该重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使数学成为人文数学;在教法上应该加强学生的操作与实践活动,使数学成为做的数学和实践数学。简言之,小学数学应该是学生自己的数学。
以上是我聆听专家们上课及报告有感。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深深地感到还有很多知识有待我们去学习、去探索、去研究。我们要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的要求,不断努力学习,在学习中教学,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为小学教育事业献出我们应有的力量。我坚信,只要我们善于用“心”去教,就一定会有收获。
听专家报告有感3
周六,教育局安排我们去z一小听朱乐平教授做报告。对朱教授并不太了解,晚上,在网上搜索到朱教授的简介,才知道,这可是全国小学数学权威专家,心里,充满期待。为了可以占到一个好位置,我们五点半就从平邑出发,提前一个小时就到了会场,坐在会场的前排。
第一次见到这样的专家,他穿着一个马夹,给人的感觉非常朴素。没有说太多,就开始讲课——《认识分数》。课给人的感觉平淡,质朴,如其人。没有激烈的讨论,没有欢呼雀跃的气氛,就连课件,也没有一个好看的背景或者图片。可是,我们却看到学生学得专心,思考的认真,一节课安安静静,学生从不知到半懂,再到理解,认识分数,学生到最后竟然会做分数的加减乘除。安静的课堂,却充满着智慧,让我们好像听到竹子拔节的声音。
又听了《圆的认识》,下午的报告,一天不知不觉过去,却不想离开,朱教授的话,似一股股清泉,注入我们的心中。回家的路上,还在回味,只感觉,收获了满满的一筐,所以写下来,不想忘,亦分享。
等一等,花儿才会开放
朱教授告诉学生,回答问题只要说出两件事:结论是什么,为什么?他说,数学是一个永远要弄清为什么的科学。出示的每一个问题,他都不说话,学生安静地看着。逐渐,有三两个学生举手。朱教授仍然不说话。慢慢地,举手的多起来,他才开始找学生回答。如此反复。其实,一开始我是看不懂,朱教授为什么这样教,为什么每一个数学题既没有情景的引入,学生在回答时也没有所谓合理的引导,只是这样让学生自己去想,去说。朱教授告诉我们,数学,需要安静,要让学生安静地思考。数学,需要等一等,因为大部分的学生的反应没有那么快。我在想,我平时的课堂里,有三两个举手的,我有时就急着让他们回答,而那时或许是因为时间来不及,急着往下进行新课;而有时竟是觉得学生反应那么快,值得去表扬,所以也快速地让他们起来回答,以显示人家反应快呢。现在想来,朱教授的课,才是数学课,我们的课堂,太浮躁了。
所以,我要等一等,也许,等一等,花儿就会开放。
读一读,记忆才会更深
朱教授每出示一个数学名词,或者定义,他都让学生读一读。在我们看来,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教学手段。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可能曾经用过,又曾经被反对过,然后不再去读。而我们是不是坚持,取决上级的策略,取决于评课专家的指点。可是,今天终于明白,数学需要读,小学数学,更需要读。数学语言,只有在数学课上才会被说起,生活中,不会有人用数学语言交流,比方说,我们不会把35路公交车,说成十位上是3,个位上是5的公交车。
所以,数学课上,我们必须让学生多读一读,说一说,才能让学生的记忆更深刻。我们的课堂,太粗糙了。
摸一摸,却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从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朱教授用了再平常的.不过的折纸的方法,我们也用。朱教授让学生折完,让学生一定要摸一摸,感觉一下二分之一,每折一次,出现新的分数,他都会让学生摸一摸。我觉得,摸也是很正常的教学手段,我们讲课的时候也用,但是我们用的时候,更多的感觉是为了让学生动手而动手,没有体会到,让学生摸了对分数的认识会有什么作用。直到我们看到学生在最后用分数写出很多算式,并且学生会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时,我们才发现,正是因为每一次重复进行的摸一摸,才让学生感觉到每个分数是多大,才会出现学生连二分之一除以四分之一都可以直接算出答案。从认识分数,到可以计算出分数的除法,关键就在这一摸。
所以,才明白,摸一摸,学生的收获却很多。我们的课堂,太肤浅了。
问一问,孩子心里怎么想
朱教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学生在做“一根黄瓜的长度是2”一题时,括号里填的是厘米。老师们都会想,学生对厘米和分米的概念不清。可是当朱教授做访谈时却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学生说黄瓜本来就是2厘米呀。原来,学生平时见到的黄瓜,都是切好放在盘子里的,怎么会有2分米一根的呢?
是啊,太多时候,是我们想当然了,老师总是由着自己设计着学生的学习,设计着学生的所谓“错误”,而我们缺少对学生的了解。我们确实应该靠近学生,问一问,学生心里怎么想。我们,又太自以为是了。
听了朱教授的课,我们好像突然之间明白了很多,懂得了很多。听了朱教授的课,我才知道,什么叫大师的风范,什么是大气的课堂。而听了朱教授的报告,我才懂得,怎样才是一个好老师。我们从一开始就立志做一名好教师,可是我们究竟做到了什么程度?好教师,要让你的学生用心思考,好教师,要有好问题,好教师,眼里不只是有好学生,还要有差生,而且,是要教他们,不是骂他们。好教师,还要多读书,让自己更具知识和智慧,好教师,要学会积淀,要有一颗愿意在教学中成长的心。
教师的成长,我们还在路上。
【听专家报告有感】相关文章:
听教育专家讲座心得06-06
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11-15
听教育专家讲座心得体会06-25
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精华】09-16
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精选25篇)04-28
听法治报告会有感11-22
听教育专家讲座心得体会12篇02-18
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5篇[通用]10-21
听语文专家讲座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