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4-11-15 09:40:08 炜玲 其他报告 我要投稿

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通用19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通用19篇)

  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 1

  一、数据统计

  学历方面:受访家长中,44.8%的家长学历在初中以下,高中的有37.1%,而大专以上的仅占8.1%。

  意识方面:自认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的只占xx%,而在获取辅导孩子能力、掌握教育方法的意识方面,高达34.6%的家长竟然回答“一点都不希望”,且希望得到帮助的家长不到10%。

  二、原因透析

  1、居村家长学习意识淡薄,难得看书看报,更何况儿童教育、心理辅导之类的书籍;

  2、居村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足够重视,家庭教育行为极为欠缺;

  3、居村家长自身生活方式的非健康因素干扰太多,给孩子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视;

  三、市民声音

  记者采访中发现,排除素质的原因,相当多的家长都会用“工作”说事,以此来作为自己缺失家庭教育的借口。

  四、专家评点

  顺德区容桂幸福陈占梅小学校长曾宪松:家长素质的高低是相对性的,不可否认居村的家长相对城区的`会稍为偏低一些,而且素质偏低的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度就明显低于素质高的家长,表现出参与教育的意识不强,有些家长甚至把孩子完全托管于学校,自己不闻不问。要改变这一点关键要强化家长的参与意识,家庭也是孩子的一所学校,家长更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要认识到教育孩子也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 2

  为贯彻中央号文件精神,了解农村家庭教育状况。市关工委家教组会同市教育局关工委于20xx年下半年到包河区大圩乡的慈云小学、晓星中心小学开展了调查访问。调查组得到了包河区关工委和大圩乡关工委以及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这次调查,采取听汇报、发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调查范围主要在两所小学的三、四、五年级部分学生和家长中进行。共发出调查问卷390份,收回有效卷371份(其中学生问卷195份,家长问卷176份)。学生和家长对问卷内容进行了逐项填写。先后三次召开座谈会,区、乡并工委、乡党委主要领导和分管教育的负责同志、学校领导、班主任和教师代表等40多人参加了座谈。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家庭基本情况

  1、家长的职业:农民占57.5%;干部和工人占38.8%;个体户占3.7%工人中大部分是在社区企业或从事临时建筑工,属农工兼顾,均居住农村。

  2、家长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占6.3%;中专文化占12.1%;初中占66%;小学文化占15.6%。家长的文化大部分是小学和初中,其中一部分未读初中。

  3、家庭经济收入:来自农业和农亲找工收入较低的占83.8%;收入较好的只占2.5%;经济困难的占12.5%;特别困难的占1.2%。

  4、家庭组成情况:原婚的占91.2%;再婚的占2.5%;单亲家庭占6.3%。

  5、家庭学习环境:参加问卷调查的家长,平进看书看报的占17.5%;畏导孩子学习的约占23.75%。农村家庭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能给孩子提供单独的学习场所、有桌椅、灯具、必须的学习用品及图书资料,并能在平时购买少量的课外书籍等占25%左右。这些并非全是家庭经济所限,大部分还是家长的认识和观念问题。

  二、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座谈会上反映的情况分析,当前农村家庭教育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家庭教育缺失,放任自由发展

  农村家长一门心思地扑在生产和创收上,每天起早摸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教育孩子,更谈不上什么家庭教育。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出现了许多“空巢家庭”。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亲属看管,多数是“看而不管”、“管而不教”或根本“管不住”,家庭教育几乎成了空白。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责任是送孩子上学,将他扶养成人,至于孩子学得怎样,全靠他自己的努力,听其自然,没有什么明确的要求。有的家长对老师说:“孩子听老师的,全靠您了,我们管不了,您要打要骂都行”。家长缺乏责任心。

  2、期望值过高,教育方法简单

  许多家长自身素质不高,他们不愿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愚昧无知的一代,不想让历史的`遗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现。家长对孩子的最大希望是读好书、上大学、干大事,有这种想法的家长占61.2%。因此,对孩子要求就是学习成绩好,考出高分,考上好大学,将来从事脑力劳动或较轻的体力劳动,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这些家长的教育方法,大多是简单粗暴,信奉“不打不成才”,孩子一旦有错,父母往往不问青红皂白,责骂、殴打一顿,惩罚完了还说:“管你,是为了你好。”他们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3、重文化知识学习,轻思想品德的培养

  在有些家长的观念里,家庭教育的内容就是学习,考出好成绩。“只要孩子的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的思想根深蒂固。有的家长不支持学校组织的社会活动,如开运动会家长不让孩子参加;组织慰问乡敬老院,有的家长也不让孩子去。这种只关注孩子学习的家教方式,给孩子的思想品德、生活自理能力、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4、新的“读书无用论”,在部分家长中有所抬头

  近年来,由于高中、大学的教育费用高,大、中专毕业生分配走向市场,找工作难的现象使部分农村家长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有的说,培养一名大学生,家庭要负担十多万元,农村上不起。毕业出来即使找到了一份工作,仅靠一点工资收入在城市安家落户也困难。所以只讲究“实惠”的家长,对子女的培养热情不高,对孩子的升学持无所谓的态度。有些收入较好的家长说:“我们现在农村不也生活得很好吗!”

  5、溺爱娇惯,缺少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农村学校不少班级里独生子女占一半,一家三代同堂住在一起的多。老师反映,条件好的家庭,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溺爱孙辈,爸爸妈妈放弃管教,形成了孩子任性、懒惰、挑食、自理能力差。有的学生一上学就向家长要钱买零食吃,家长“有求必应”。晓星小学六(2)学生曹某,父亲开私家车,家里经济条件好,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一不满足就不吃饭,甚至跑到楼顶上吓唬人。这个孩子,老师也不能讲,一讲他就到处跑。老师说:“小孩子太惯啦!”家长说“随他,跑不了。”老师也无可奈何。该校二(2)班有个学生,一直是家长喂着吃饭,上二年级了还不会用筷子,用勺子吃还撒一地。上述虽是个别的,但也反映家长不重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针对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为优化家庭教育环境,重视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们对农村家庭教育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优化家庭教育外部环境

  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真正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范畴。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广泛深入地开展争创“五好家庭”,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活动,评选表彰好家长、好母亲、好媳妇、好孩子,争创文明户,树立新形象。

  加强社会教育,以村或乡开设活动场所,添置设备;组织“五老”队伍,发挥“五老”作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思想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2、积极举办家长学校,构建终身学习教育体系

  为不断提高农村学生家长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子女的方法,要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在普及中求提高,在巩固中求发展,并将家庭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做到孩子入学,家长入校,伴随孩子升级升学,与孩子同时毕业,经考核发给毕业证书或结业证书。家长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要有保障。

  3、关注打工族子女的教育问题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以及外出打工人员的“留守孩子”,都是亟待关注的教育对象。地方政府和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如建立“留守孩子”档案,建立关爱帮扶机制,明确监管对象,设置亲情电话,开设心理健康绿色通道,开展人文关爱活动,切实做好教育和管理工作。与此同时,要教育外出打工的家长,外出挣钱不是最终目的,培养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当务之急,打工别忘了孩子。

  4、发挥农村家庭教育的优势

  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许多优势。农村家庭简朴的生活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品质,他们受生活的磨炼,意志坚强,比城里的孩子懂事早,成熟快,他们从小干农活、做家务,成了父母的好帮手。农村的田园风光使孩子在大自然中获得了身心健康,应该充分利用和发挥农村教育的自身优势,有意识地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 3

  当今社会,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产业结构加快调整,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沿海及各大城市纷纷崛起,这就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与此同时,开放的城市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农村生产力水平低、经济落后,使得年轻的劳动力难以在农村生存,因此诱发了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热潮。

  但这些农民工在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付出的却是远离子女的代价。在农民工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能力和条件将自己的子女安置在自己所在的城市,于此形成了新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基本属于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料并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据此,启东市妇联以汇龙镇爱新村为例,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进行了调研,情况如下;

  一、概况

  拥有3000多人口的爱新村,儿童约占总人口的30%左右,留守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20%,约有180人左右。在这些留守儿童中,与母亲住一起的25.6%,与父亲住一起的有15.8%,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住一起的有35.6%,与叔伯婶姨住一起的有12.9%,其余寄托在其他人那的有10.1%;在这些留守儿童中,一年之内见过父母1-2次的占56%,见过3次以上的占15%,一年内未见父母的有29%,目前,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呈继续增长趋势。

  二、存在问题

  以上数据说明了农村亲情的缺失、家庭教育出现真空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1.健康与成长方面:在生活中,留守儿童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在成长的最好阶段容易形成不良习惯,生活作息不规律,缺乏营养,很容易造成抵抗能力差,身体体质偏低等问题。

  2.学习与认知方面: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上的各种诱惑逐渐增多,网吧等娱乐场所对留守儿童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使得他们上课不专心,下课沉溺于网吧,自控能力差,容易形成不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心理与品行方面:父母的行为往往是孩子的坐标,留守儿童常年远离父母,生活中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又缺少正确的是非观念,极易养成冷漠、自私、孤僻、偏激等不良性格和习惯。

  4.人身安全方面: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生理和心理不成熟,缺少适当的约束和引导,他们极其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影响,遇到突发事件自救能力差,甚至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三、建议对策

  留守儿童群体是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时期的特殊产物,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家庭、社会和学校有着密切的关系。儿童是祖国的花朵,针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性工作,需要全社会来关注。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建议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着手:

  1.家庭。要慎重做出每个选择,家长要正确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慎重选择外出务工,要把家庭教育摆在当前最突出的位置上,家长要明白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而不是金钱;引导外出父母切实负起养育责任,尽量改善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积极引导家长处理好外出务工和关心孩子健康成长的关系,提高自身素质,注重沟通方式担负责任,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家长要认清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能力,切实转变教育方式方法,增加亲子间的良性互动。

  2.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有的放矢地教育学生,给留守儿童和家长更全面的辅导和帮助,鼓励他们积极融入团体中,形成良好的心态;开展教师帮扶留守学生活动,定期家访,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及时发现留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闪光点,了解家庭生活环境,消除不利因素;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家长和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学校应开展留守学生普查登记,建立留守学生个人档案,针对个人特点和需要,建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措施。

  3.社会。政府建立完善的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加大对农村娱乐场所的管理,努力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加大危害学生安全和学校工作秩序的打击力度;制定方便入学政策,为留守儿童到父母打工地入学提供方便。在城市农民工集中地开办农民工子女学校,提供优质的入学条件,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和关爱;村妇女儿童之家要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生活、劳动知识培训,让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社会各界多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完善家庭教育志愿队伍,成立留守儿童义务辅导站,从生活、学习、思想、安全上关心留守儿童。村干部实行包片负责,组织老教师做好代理家长工作。

  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是我们当前的一项艰巨任务,他们的健康成长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息息相关。希望各级组织、社会各界都能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共同努力,让祖国的花朵更加灿烂,让祖国的未来更加强大。

  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 4

  近年来,xx市认真贯彻落实《xx省家庭教育十五规划》和《xx市家庭教育工作规划》,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工作重视程度,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家庭教育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一、家庭教育工作现状

  xx市现辖15个乡镇(区),240个自然村,总人口73万,儿童为15万。现有家庭教育领导机构17个,家庭教育指导中心1个,家庭教育1个,家庭教育函授点15个;社区家长学校6所,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394所;创办家庭教育刊物5种;13篇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调查报告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家庭教育专兼职管理者、指导者达1581人;家庭教育知识普及率达到了85 %。

  二、具体做法和措施

  (一)领导重视、制度健全,确保家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首先,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各级党委政府议事日程。成立了由主管书记任组长、主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宣传部、市妇联、教育局、民政局、计生局等15个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市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安排全市家庭教育工作。同时,15个乡镇(区)分别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具体负责本地家庭教育工作开展。

  其次,将家庭教育工作责任目标层层分解到15个成员单位,使其明确目标任务,各负其责,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第三、建立健全例会制度、百分考核制度、定期通报制度、交流培训制度来规范家庭教育工作。市家教领导小组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家教例会,听取各成员单位以及家长学校负责人的工作汇报。为确保各项任务指标完成,我们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部门年终考核,对后进单位进行重点管理,责令限期整改,依此督促活动开展。另外,我们还通过召开家教推介会、经验交流会、座谈会、举办培训班等形式,推广家庭教育先进经验和做法,培养家教工作骨干力量,研讨家教工作新思路,截止目前,共举办各级各类家教培训班130期、家教经验交流会36次、举办家教座谈会354场次,使6.1万对家长受益。

  (二)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相结合,全方位开展家庭教育工作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是推动家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家庭教育工作中,我们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相结合的原则,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工作。

  1、在学校、幼儿园,将家庭教育工作渗透到德育教学之中。各中小学校围绕“我做合格小公民”,深入开展“今天我当家、看我露一手、给爸妈一个惊喜、道德行为表演、为孤寡老人送温暖、”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市妇联成功举办了“卓达杯”我做合格小公民优秀征文、演讲比赛,广大少年儿童在参与活动中思想道德素质得到了升华,自理能力得到了提高,涌现出了10名“十佳”小公民,105名“五小”行动标兵,364名道德实践好儿童,33个小公民示范基,15名个人、7个集体受到上级妇联表彰。另外,各中小学校还开设家长听课制、学校互访、校长接待日等制度,建立了家校联系卡,以举办“知心姐姐”报告会、家教知识专题讲座,开办 “心海导航、月牙报”等家庭教育刊物等形式,对家长广泛宣传家庭教育知识。在幼儿园,推行零岁方案,开展家长孩子亲子互动活动,开辟了幼儿活动室、建立了幼儿成长档案、家园联系卡,建立了亲子园。市幼儿园、通安幼儿园分别建立了占地400平米的亲子示范园,成为亲子教育的示范点。

  2、在家庭,大力实施家长素质工程。我市于20xx年启动了家长素质工程,围绕“如何对孩子实行早期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如何教孩子做现代人、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等知识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两年来共举办10期家长培训班,培训人员3000余人次。另外,在6.1万个0—18岁少年儿童家庭中开展了 “学习型家庭”读书活动,在市图书馆成立了读书俱乐部,鼓励家长阅读家教书目,撰写家教体会,“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活动期间,共收到读书心得386篇,在xx报 “家教论谈”专栏刊登20余篇,表彰先进家庭 100个。去年8月份,又举办了家教经验交流会,会上3名先进个人、5个先进集体做了典型发言。

  3、在社会,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几年来,我们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文明工程创建”活动之中。一方面,在全市上下开展了“好摇篮示范户、五好文明家庭、明星家长、优秀家长”评选活动,涌现出了廉州镇东街幼儿园郭立红、北街幼儿园园长周彦欣等130名先进典型,在她们的影响带动下,全市呈现出了“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我们把《婚姻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列入家长学校的重要内容,举办法律知识讲座48期,开展大型法律咨询5次,发放法律宣传资料6万多份,使5万名家长从中受益。

  (三)协调联动,齐抓共管,为家庭教育工作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家庭教育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几年来社会各部门协调联动,齐抓共管,使我市家庭教育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

  妇联、教育部门联合在中小学校、幼儿园组建了394所家长学校,成立了家园(校)共建委员会、母亲会、家庭教育工作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定期组织人员深入家长学校进行督导检查,坚持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使80%的家长学校达到有场地、有人员、有牌子、有教材、有计划、有安排的“六有”标准。去年4月份,围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意见》和学生行为规范开展家庭教育问卷调查,并针对反映出的问题,开展家教知识专题讲座15场,使3000名家长树立了“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现代家教观念。另外,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培训家庭教育骨干600人次,确保了每个家长学校有1至2名教师受到专业培训。

  卫生、民政、计生部门充分利用新婚夫妇学校、孕妇学校、早期教育,进行 “三优知识”普及。几年来,共组织有关生理、心理方面的专家深入15个乡镇(区)开展优生优育知识咨询90多次,接待咨询人员1.4万人次,免费发放三优知识宣传资料9万余份。对2.25万对新婚夫妇和2万对准爸爸、准妈妈进行了“三优知识、胎教知识、早期教育”等知识培训,切实从源头做好家教工作。

  新闻宣传部门,通过开辟专栏、进行专题采访等形式加大家教知识、家教典型的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三八节、母亲节等重大节日,录制家庭教育专题片,截止目前对15名先进典型进行了。另外在电视台制作“家教在线”节目14期,广泛宣传现代家教观念,节目自开播以来,受到孩子和家长的一致欢迎。

  三、当前家庭教育工作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家教理论研究的空缺和家教专业人才队伍的缺乏,是制约家教工作向纵深发展的瓶颈。就我市而言,将家教问题作为专门课题研究的专业人才不多,且还是利用业余时间,作为个人爱好对家庭教育问题进行研究。没有政府的支持和强力推动,很难在家教领域深层次研究上出成果,即使有也难以在成果转化和普及上出成效。

  2、传统的、简单的、说教式的家教方式难以适应信息时代发展要求。随着信息网络传媒的迅速兴起,给儿童学习和娱乐开辟新的途径,同时也给社会和家长带来巨大挑战。善于捕捉信息,从网上吸纳新知识的少年儿童很难再接纳传统中的谆谆告诫。父母科技网络知识的普及滞后于子女,子女也往往视父母啰嗦,甚至无知而不愿与父母沟通,从而产生代沟,父母普遍感觉现在的孩子不好教。

  3、家教经费的投入力度不够,也是家教工作面临的困难之一。政府没有专门的经费用于家庭教育工作,社会有关部门从事这项工作,也是从有限的经费中挤出一点做些力所能的工作,很难从更深层次上去考虑和推动这项工作。

  四、今后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设想

  1、充分运用现代传媒,变堵为疏,是做好家教工作的当务之急。家长和学校面临的最大敌人是互联网对孩子的冲击,迷恋网上游戏、网上不良信息对少年儿童的影响日益显现。“不准未成年人进电子游戏室”简单的以堵的方式只会取得一时效果,不会产生长久的效应。变堵为疏,不如研发建立更多的健康、活泼的互联网站,为孩子们提供绿色健康的网络空间。组织专家、学者和孩子、家长在网上交流,开展网上谈心活动。各学校运用现有设备,建设公益性网吧,同学们可以在学校自由上网,捕捉促进身心健康的信息。同时家长也要顺应时代的要求,络知识。中央省电视台、广播电台儿童频道、教育频道不定期开设家教讲座,用全国最优秀的师资,最新的研究成果普及家教新知识,基层组织家长收看,共享最好的资源,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2、挖掘和培养家教师资本土队伍,变用为培,是做好农村家教工作的根本。家教工作要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对经济还不发达的广大农村而言,克服过去临渴掘井的被动局面,善于发现、挖掘家教本土人才,如将教子成才好家长吸纳为家教师资队伍,以身说法,增强家教知识更有说服力。

  3、切实转变家长观念,变长为友,是增强家庭教育效果的最好方法。长期的“家长制”和不平等影响了家长和孩子的沟通,“蹲下来和孩子交流”,变“家长”为“朋友”,变从属关系为平等关系是广大家长迫切需要建立的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就业的社会压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重智轻德,不注重孩子全面发展的现象将更加突出。因此,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素质迫在眉睫。

  4、加大投入,建设阵地,延伸儿童道德建设的第二课堂。各中小学校要在为学生灌输知识的同时,延伸第二课堂,开辟实践、体验的第二课堂——校外活动基地。依托阵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校外活动,吸引孩子们学习知识、陶冶情操、愉悦身心。

  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 5

  通过调查发现,家长的教养态度存在着较大差异。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家长教养态度是重视型的,孩子的自理能力就强;家长教养态度是放任型的,孩子的自理能力一般;而家长教养态度是保护型,孩子的自理能力最差。家长的教养态度和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存在着较强的对应关系。

  具体情况分析:影响幼儿自理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园教育不一致,要求不统一。

  在幼儿园,老师从小班开始就注重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但家长的教养态度不正确,使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能巩固。有的孩子一回到家就把幼儿园学的本领都还给了老师,在家里从不自己做事情,如孩子们在幼儿园自己叠被、整理书包,在家里却由家长代劳。造成幼儿的两面性。

  2、家长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不重视。

  部分家长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认为这些琐事,大人随手就可以做的,何必让孩子劳神;还有的认为孩子还太小,长大了自然就会做了,一切代劳也是理所当然;这样使孩子产生一种依赖心理,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特别上心,而对自理能力、劳动等就不太重视,存在这种心态的家长比例不在少数,这也算是一种社会风气造成的。

  3、家长教育方法不当,需要指导。

  生活自理也是经过训练才学会的,需要老师和家长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去训练他们,但一部分家长缺少教育的方法策略,不知该怎样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培养,没有教给孩子劳动技能。需要专业指导。

  4、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过度包办代替。

  由于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长舍不得孩子吃苦受累,一切事情都给想到了,准备好了,照顾到了。家长越是把一切困难都从孩子面前挪开,越会使孩子形成严重的依赖心理,一旦遇到困难,孩子就会束手无策,不会独立应付和自己解决。不利于责任心和义务感的培养。

  5、孩子做事家长不放手,剥夺了孩子锻炼机会。分以下三种情况:

  (1)不放心。一部分家长不放心孩子自己动手,吃饭慢了怕饿着,穿衣慢了怕冻着,自己洗脸怕洗不干净,孩子做家务担心伤到或弄坏东西。所以一切事情都不肯放手,使孩子很少有机会锻炼。

  (2)怕麻烦。一部分家长怕麻烦,开始时孩子的劳动效果也许会不太理想,甚至会出现帮倒忙的现象。家长嫌麻烦,干脆自己做,剥夺了孩子锻炼机会。

  (3)赶时间。有些家长工作忙,时间紧,他们没有时间等孩子自己慢慢自理,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因此孩子所有生活上的事项都在他们匆忙中被包办了。这种做法剥夺幼儿早日获得自理能力的机会。

  经过调查有25%的幼儿本来已经学会做的事,但由于家长这个不准动,那个不让摸,家长过多的限制和包办,无意中剥夺了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

  6、长辈溺爱,家庭成员未形成统一战线。

  传统家庭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单亲家庭和核心家庭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发展水平较差。原因一是在传统家庭中,祖辈因为隔代亲的影响重养轻教,什么都包办代替,有的父母想让孩子自己动手,但长辈舍不得,就出来打圆场,进行阻拦,两代人教育观念、方法不一致使孩子养成任性、娇气、依赖心理,从而影响自理能力的发展。原因二是在传统家庭中,有较多的成人围绕一个孩子转,孩子的事情都可以由家长代劳,长久下来,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不会做,等待家长帮忙成为他们的习惯。

  7、不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另外一种现象是,家庭环境相对较差的孩子比家庭环境较优越的孩子爱劳动,自理能力强,应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句古话。

  8、孩子过分依赖。

  有的孩子任性倔强,有些自己能做的事或已学会的事在父母面前就是不肯做。

  采取措施: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教育观念,有效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我们准备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指导和实践:

  1、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形成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如果光靠幼儿园的培养,不充分挖掘家庭的教育资源,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将是纸上谈兵,因为孩子的成长有赖于家庭和幼儿园保持教育的一致,双方互相配合、支持,取得协调,才是有利于孩子良好发展的教育合力。因此教师要了解幼儿家庭的不同文化背景,指导家长的教育。教师要与家长经常沟通,将一些教育方法介绍给家长,以取得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形成“同步式”家园共育。通过填写“家园同步小能手交流册”的形式进行。如在交流册中分别设计有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家长以及孩子本人填写的内容,及时交流幼儿自理劳动方面的情况,使教师了解每个幼儿最近的生活自理和家务劳动情况。使家长了解幼儿园开展的自理活动情况和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自理情况等,以便及时帮助孩子适应集体活动的需求。

  2、加强家园联系,转变家长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观念。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47条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庭配合,因此我们将定期组织家园活动,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召开家长会,与家长共同商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家访,在家园通平台开辟专栏,进行家教经验交流,帮助家长提高重视劳动教育的意识,掌握教幼儿动手的技巧和方法,使家长乐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帮助并付诸实施,使孩子在园和在家表现一致,配合幼儿园共同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3、指导家长掌握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内容与方法。

  指导家长有意识地、有目的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1)给孩子一个机会去尝试。当孩子对做某件事有兴趣时,家长要及时引导,大胆放手,抓住学习的敏感期,让孩子在实践中培养自理能力。

  (2)给孩子一段时间去学习。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学习过程,即使孩子出现帮倒忙的现象,家长也要容忍孩子从不会到会的渐进过程。

  (3)教孩子一个方法去锻炼。家长要用合适的方式教给孩子自我服务的技巧,使孩子能够胜任劳动。如用送玩具回家的游戏引导孩子整理图书,用图谱的方式教孩子洗脸。这些方式直观有趣,孩子很喜欢。

  (4)给孩子一个要求去贯彻。提出的要求要能让孩子胜任,在要求和任务提出后,家庭成员要形成统一战线,坚持贯彻到底。

  (5)给孩子良好的物质空间,主动学习。为孩子创设适合他们的空间,如腾出家具的`低矮部分放置孩子的物品。家庭空间中的一部分要以孩子为本,为孩子所需,为孩子所用。让孩子在合适的空间中充分发挥自主劳动的积极性。

  (6)给孩子良好的心理空间,享受劳动。要让孩子感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快乐的,运用鼓励、表扬、奖励等方式激励孩子,帮助孩子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功感。

  4、根据不同类型的家长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

  对教养态度是重视型的家长,请他们总结自己的有效经验方法,并借助此类家长积极的力量影响班内其他家长,带动其他家庭形成正确的育儿观;对教养态度是放任型及保护型的家长,经常与其沟通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还可以多讲一些成功地家教案例,并通过吸引其参加班级的家教论坛、亲子活动等影响家长,慢慢转变家长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

  5、做好祖辈家长工作,取得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1)通过孩子的父母来影响祖辈的教育。

  比如放一些育儿杂志在书架上,与老人一块儿读读,或开诚布公的和老人谈谈孩子的教育问题,使祖辈家长逐步意识到:孩子总有一天要独立的面对一切,所以从小要让孩子独立去思考解决一些事,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起一个辅助作用,可以提出两个以上的方案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家长越是把一切困难都从孩子面前挪开,越会使孩子形成严重的依赖心理,一旦遇到困难,孩子就会束手无策,不会独立应付和自己解决。

  (2)通过家园联谊活动,使家长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影响。

  教师努力创造条件吸引幼儿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活动中来,让家长在活动中亲自观察了解自己的孩子,从而教育自己的孩子。

  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 6

  一、调研的目的和意义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起步最早、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塑造了一个人个性、品德、修养、爱好、才能等,对促进少年儿童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状况如何,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质量,也决定着未来国民的整体素质。本次对本地区的学生家庭教育情况的调研,将有助于家校的相互配合,提高对学生教育教学的管理水平。

  二、地区现状分析

  我校地处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石炭井沟口办事处,距离城区较远,学校服务范围4平方公里,人口9千人,本地主要经营果园和农产品,经济产品比较单一,被规划为防护林带。随着城市化进展的加速,本地区人口逐渐减少,有75%居住的是老人,还有一些是租地种粮和租果园的,隔代教育、单亲家庭是这一地区家庭的特点。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调查对象主要为小学二至九年级学生的家长,发出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7份。

  四、结果与分析

  对问卷所得资料进行了定性分析,再结合访谈所得的材料得出以下结论:

  (一)从家长的学历来看:父母亲的文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而父母亲的学历层次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状况。调查表明,我校学生父母亲的学历情况是:父母亲是大专文化以上学历的约占其总数1.55%;父母亲是高中文化学历的约占其总数5.1%。父母亲是初中以下文化学历的约占其总数83.35%。

  (二)从家庭的经济收入来看: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家庭收入不容乐观,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约占68.65%,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差的约占26.74%,家庭经济状况很差的约占4.61%。

  (三)从家长的教育观念来看:几乎所有的家长关注的是孩子的品德教育,其次是身体健康,再次是智力开发。家长的教育观念有所转变,但是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重视程度,从“投资让孩子课余参加培训”来看,小学家长比较重视“唱歌、跳舞、美术”等,而初中学生家长比较重视“文化课补习”,从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满意看,小学学生家长满意程度较高,而初中学生家长满意程度较低。

  (四)从家长的教育内容来看:还是重视书本知识,课外阅读书籍极少,但从“您孩子经常做的家务”来看,几乎所有的学生在“扫地倒垃圾、洗衣服、做饭”方面做得比较好。

  (五)从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来看:大部分家庭民主氛围较浓,从“您孩子成绩不理想时采取的教育手段”来看,大多数家长都是“谈心”,“责骂、打罚”较少。从“您教育孩子最大的烦恼”来看,“孩子个性强,不听话”较多,其次是“没时间”。可以看出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有很大改善。

  五、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责任观念仍然落后

  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了学校,教育孩子就属于学校的事了,培养和教育好孩子是学校的应尽之责。近些年,很多家长忙于生计,将孩子交到学校之后就不闻不问了。特别是到了高年级,有些家长从来不到学校或向老师了解子女在校学习情况,连家长会也不来参加,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个班级,老师是谁,对孩子学习情况就更不清楚了。家长不关心在校子女的表现,有些家长还习惯替子女说话,庇护孩子的缺点和错误。部分家长与学校缺乏配合和协调,致使学校教育成效减弱。

  (二)家长不主动与学校的`联系

  被调查的老师均表示,目前家长与学校联系的较少,很多家长不主动与老师联系,以了解孩子的学习思想状况。目前家长与学校的联系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一学期一次的家长会,有些家长还不一定到,来的家长大多数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二是班主任老师电话联系,有的以没时间为理由拒绝来学校。三是教师不定期对部分学生进行家访,多数学生家中没有家长在家。

  (三)家庭缺失家教知识不足

  从我校学生家庭结构变化看,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多元化,独生子女家庭成为家庭的主流格局,还出现了较多的流动家庭、空巢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多种类型的家庭,家庭的缺失给家庭教育带来了困惑。“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良好夙愿仍旧是每一名学生家长的共同心声,当家长发现孩子做错事情,学习成绩不理想时会严肃批评教育,但总感现在的孩子不服管、不听话,所掌握的家教知识不足,远远满足不了目前家庭教育的需要。

  六、建议和对策

  (一)家庭层面

  社会在发展,竞争在加剧,家长应把子女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每一位家长都要认识到做父母的责任,要认识到科学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业成功的重要性,不要过分依赖学校,要提高自身的素养,起到一个榜样示范作用,并且积极主动寻求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点,培养身体健康,人格健全,习惯良好的好孩子。

  (二)学校层面

  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转变教师的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素养。改变家长会形式,制定家长学校章程和考核办法,落实好家长学校的任务。积极开展家庭教育研究,家庭教育研究指导要跟上形式的发展。要创新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密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三)社会层面

  政府应加强社区家庭教育的管理、研究和考核,举办家庭教育学校,落实家庭教育经费,配备家庭教育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进一步加强家庭、学校、社区的合力,形成时时处处教育的网络格局。

  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 7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起步最早、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塑造了一个人个性、品德、修养、爱好、才能等,对促进少年儿童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次对我市的家庭教育及家长学校的开展进行情况调研,将有助于抵御社会的不良风气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从根本上提高青少年的自身素质。

  一、主要做法

  (一)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一是切实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领导。市妇联作为家庭教育工作牵头单位,每年召开一次家庭教育工作会议,对全市家庭教育工作进行总结部署;每年召开一次家庭教育讲师团会议,对家庭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梳理;每年开展各类家庭教育道德实践活动,今年,我们开展了一场以智慧应对逆反为主题的家庭教育知识专题讲座、"关注女童安全保护儿童权益创建平安家庭"为主题的儿童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等,对家庭教育知识进行宣传和普及。

  二是家教工作者合力推动。根据家庭教育工作需要,我们整合资源,发挥三支家教工作者队伍作用。一是发挥市级家庭教育讲师团作用。吸收了社会各界人士组成家教讲师团,广大讲师团成员根据自身特长,制作课件,在全市开展举办讲座,成为我市家庭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二是各学校都把办好家长学校纳入学校的整体计划,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由校长或分管副校长担任家长学校的校长,学校领导与家庭教育和家长学校德育处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一起,采用集中宣讲与个案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共同研究推动学校的家教工作。三是发挥家教志愿者作用。在农村、社区,通过组织德高望重的"五老"人员、妇女干部、优秀家长担任家教志愿者的方式,为广大家长提供咨询指导服务。部分老同志年届七旬,热心公益,无私奉献,令人敬佩。

  (二)注重宣传,形式多样

  一)是发挥家长学校主阵地作用。我们在原有家长学校创办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我县家庭教育阵地网络,尽量使家教知识辐射到每个年龄段的的学生家长。截至目前我市中小学家长学校数135所,幼儿园家长学校数23所,中等职业学校家长学校数1所,机关家长学校数1所,企事业单位家长数1所,孕妇学校数1所,新婚夫妇学校数数1所,人口学校数280所,各家长学校都制定了详细的授课计划,健全了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家庭教育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并通过举办家庭教育报告会、专题讲座、巡回大讲堂、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委员会活动等形式,开展品德教育、感恩教育、文明礼仪、法制宣传等教育。

  二)是发挥时间节点的作用。在节假日来临之际,各家长学校通过向家长发放《致家长的一封公开信》、《告家长书》,与学生签订《假期安全文明承诺书》,发送假期安全短信,加强对孩子的学习、安全和社会实践教育,提醒家长要尽好监管责任,让孩子过一个平安、快乐、有意义的假期;我们还利用"三五"、"六一"、"七一"、"十一"等节庆,开展主题活动;在母亲节、父亲节、老人节、教师节等节日,开家庭教育和家长学校展感恩教育活动。同时,我们还将家庭教育工作与学习型家庭、平安家庭、绿色家庭、和谐家庭等各类特色家庭创建相结合,让广大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增进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

  (二)关爱弱势,好事办实

  一是实施贫困家庭关爱行动。今年春节期间我们与慈善协会联合对韩城市15户贫困家庭发放慰问品及慰问金,活动共计捐助慰问金3000余元,捐物100余件。在每年的六一期间,由市妇联领导班子带头,市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企业、社会爱心人士纷纷开展慰问活动,各镇办也根据各地实际开展慰问活动,送钱送物送温暖,让困难儿童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我们还开展了"家政、月嫂培训班",许多妇女通过培训已经拿到了上岗证书,解决了她们在生活上的困难。我市自实施"春蕾计划"以来,累计捐助资金十万余元,救助贫困女童350余人。其中,有90多名贫困女童已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二是实施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活动。2月下旬,我们与市教育局联合在全市开展了以"关注女童安全保护儿童权益创建平安家庭"为主题的儿童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此次活动,我们以留守流动儿童集中的龙门镇西塬小学、新城办第五小学为重点集中开展安全知识宣传互动活动。此次活动共发放宣传册400余本,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家长们对儿童安全知识普及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科学性的认识。

  二、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我市家庭教育工作仍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

  家庭教育和家长学校

  (一)家庭教育工作方面

  1.是对家庭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指导不够。近年来,虽然省上经常会有家庭教育讲师的培训,也定期召开讲师团成员会议,分析研究存在问题。但是,随着新时期家庭教育工作的新变化、儿童身心发展的新特点以及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新需求,如何使我们的家庭教育工作更能贴近家长和儿童的需求,成了新时期家庭教育工作亟需思考的问题。但我市家教工作者也有部分是兼职,对家教工作参与热情应该说也高,在本校本地讲课还是可以的,但要成为专家还有一定距离,我们希望能多培养几个专家型的,哪里有需要就可以到哪里去宣讲。希望省妇联能创造机会和条件,组织各地专家进行培训交流。

  2.是家庭教育工作发展仍不平衡。由于城乡家庭教育观念、信息资源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城乡家庭教育发展仍不平衡。在城镇,各种教育资源相对集中,为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且家长对家教工作普遍较重视,家庭教育知识普及率较高;在农村,特别是较为偏远的贫困山区,由于生活条件、隔代带养、亲戚寄养以及家长自身素质的影响,家教知识的宣传普及仍是薄弱环节。此外,各年龄段家教工作开展也不平衡,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开展活动多,中学家长学校开展活动较少,需进一步加强。

  3.是家庭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有待加强。一些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对孩子重智轻德、重知轻能现象较重,对子女过分溺爱和过分期望现象较重,一些家长还忽视自身品行的修养,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了负面影响等,家庭教育的盲目性、随意家庭教育和家长学校性比较大。此外,外来流动人口家庭、单亲家庭、隔代抚养等特殊情况家庭的子女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怀,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和关爱帮扶工作。

  4.是假期儿童安全问题仍需进一步关注。近年来,每年寒暑假时,儿童坠楼、坠阳台、溺水事件频频发生,事件大部分都是家长缺少对孩子的安全知识的教育,特别在城区,孩子一个人留守在家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儿童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二)家长学校建设方面

  目前我市家长学校办学体制不完善,家长学校都是校中校,设在学校和幼儿园内,由学校、幼儿园负责管理,管理不正规,家庭教育水平较低。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由于目前家长学校校中校的办学模式有自身的弊端。这样的体制,就是在平时召开家长会,老师把学生的情况告诉家长,学校、幼儿园偶尔搞一次讲座,家长也不一定参加,学校、幼儿园对家长也无可奈何,且家长的受教育面也不广,比如:幼儿园的家长学校面对幼儿的家长,小学的家长面对小学的家长,中学的家长面对的是中学的家长,虽然有针对性,但也有缺失,如准爸爸、准妈妈、03岁小孩的`父母,爷爷、奶奶等。

  2.是家庭教育责任观念仍然落后。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了学校,教育孩子就属于学校的事了,培养和教育好孩子是学校的应尽之责。近些年,很多家长忙于生计,将孩子交到学校之后就不闻不问了。特别是到了高年级,有些家长从来不到学校或向老师了解子女在校学家庭教育和家长学校习情况,连家长会也不来参加,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个班级,老师是谁,对孩子学习情况就更不清楚了。家长不关心在校子女的表现,有些家长还习惯替子女说话,庇护孩子的缺点和错误。部分家长与学校缺乏配合和协调,致使学校教育成效减弱。

  3.是家庭缺失家教知识不足。从我市学生家庭结构变化看,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多元化,独生子女家庭成为家庭的主流格局,还出现了较多的流动家庭、空巢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多种类型的家庭,家庭的缺失给家庭教育带来了困惑。"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良好夙愿仍旧是每一名学生家长的共同心声,当家长发现孩子做错事情,学习成绩不理想时会严肃批评教育,但总感现在的孩子不服管、不听话,所掌握的家教知识不足,远远满足不了目前家庭教育的需要。

  三、家庭教育及家长学校开办中的需求和建议:

  1.是加强培训,提升家教工作者水平。要进一步加大对家庭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力度,让教育者先受教育,及时进行知识更新、理念更新、方法更新。建议省妇联成立家庭教育培训指导中心,能定期组织培训、进行交流,提高广大家庭教育工作者的能力水平。我们市里也要及时跟进,运用各种形式,层层抓好培训,提高家庭教育工作者的业务能力、指导水平和服务质量。

  2.是因材施教,增强家庭教育工作针对性。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对每一位家长来说,都存在着如何通过学习,实现从"自然家长"到"合格家长"过渡与提升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帮助和引导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亲子观和育人观,明确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家庭教育和家长学校"以德育人",教孩子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另一方面,基于家庭情况的千差万别,启动面向社会的咨询服务和个案服务,定期组织专家开展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的现场咨询,针对家庭在教育实践中出现的困惑和问题,提供具体帮助;推行个案辅导,安排和组织专家,接受家长和孩子的个别问询,对家庭教育进行具体指导等。

  3.是加大宣传,扩大家庭教育覆盖面。要继续大力推动家庭教育知识的社会化传播,通过加强宣传、举办讲座、开展培训、组织活动等多种形式,传播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新知识,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关注和推动解决儿童保护工作的特殊问题,尤其是问题家庭、流动人口子女、下岗失业人员子女、单亲特困家庭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和孤儿的权益保护问题。依靠农村(社区)家庭教育志愿者力量,帮助那些特殊群体摆脱困境,重新融入健康和谐的群体之中。

  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 8

  关于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对农村未成年人成长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本次调查通过深刻分析和客观评价我镇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并针对当前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更合理的途径方法和对策建议,从而将加强农村家庭教育,促进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转化成为xxxx镇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内在推动力。

  一、调查实施概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全镇居住的居民,调查方式主要是实地考察、深度访谈、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等。调查结果:走访了120名农村妇女,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20份,回收率为100%。被调查的120名农村妇女中,已婚妇女90人,未婚22人,离婚或丧偶的8人。年龄结构,20岁以下的8人,2130岁的22人,3140岁的42人,4150岁以上的48人。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的48人,占40%;初中的66人,占55%;高中(职高、中专、技校)的6人,占5 %;大专的0人,;本科以上的0人。

  二、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特点

  从调查情况看,xxxx镇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主要呈以下特点:

  (一)农村家长重视家庭教育程度提高,但仍过分依赖学校教育

  实地调查反映,95%的农村女性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很重要,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重视儿童的全面发展都给予一致肯定。71%的农村妇女表明愿意不惜一切投入,培养子女成才。问卷调查中显示,67.61%的农村女性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业问题(成绩差、听课困难、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重视孩子情绪问题(暴躁易怒、焦虑、抑郁、自卑等)、交际问题(内向冷漠、不善交际、经常与人发生矛盾等)以及行为问题(违反校规等)的比例分别为11.83%、13.80%和6.76%。很多农村家庭父亲和母亲分头负责儿童的生活、学习和教育。而且父母共同管理儿童学习教育比例最高达77.55%,说明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以及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与核心的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家庭教育观念被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所认同,多数家庭民主和谐,父母协力、协商共同承担家庭教育责任。

  但实地调查也发现,农村学生家长教育观念落后,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严重不足,农村学生家长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子女教育负有责任,并能较好地担当起这一责任的农村家庭只占15%。85%的农村家庭认为孩子的教育责任在老师、在学校,与己无关,他们只负责从经济上、生活上满足子女的需要,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孩子出了问题就怪学校和老师,一味感叹孩子没遇上好老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有的家长和代理监护人甚至认为:孩子在学校,家长出钱学校管,自己还操什么心?这种教育理念与思想认识,大大增加了学校对这部分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更有一部分父母或代理监护人教育理念差,认为只要吃好喝好就行,儿孙自有儿孙福,认为只要能挣钱,读书也没什么用,不读书照样可以赚钱,大学生不是还找不到工作吗?这些观念势必影响孩子,产生学习无用的情绪;在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中,由于学校单方施教,往往收效甚微。

  (二)农村家庭教育方法逐渐更新,但科学家教任重道远

  问卷调查中,52.6%和32.3%的农村女性家长选择私下赞赏、公开表扬方式鼓励儿童的进步。孩子做错事时,61.5%的农村女性家长选择心平气和的方式指出孩子的错误。与孩子沟通交流上,60.5%和30.4%的被调查者觉得自己与儿女的关系非常好或比较好;64.5%的女性家长表示自己能够很好或较好地与孩子沟通;47.94%和47.17%女性家长明确自己的'孩子经常或偶尔告诉父母他(她)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走访调查发现,孩子有事瞒着家长时,多数家长采取引导而不是强迫孩子交待的方法。孩子与家长意见相悖,一时难以确定对错,45%的家长会采取冷处理。孩子有吸烟、喝酒、沉迷网络游戏和上网聊天等不良行为,部分家长能按照问题的性质采取不同的纠正措施。这说明,广大农村家庭教育方法逐渐在改善,但调查也反映,农村家庭教育方式传统简单,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

  一是教育方式简单粗暴。部分农村家长认为棍棒下面出孝子,信奉棍棒教育,觉得孩子是打出来的,父母打孩子天经地义,对孩子动辄打骂、训斥、体罚等。问卷调查显示,在教育孩子做错事情的方式上,有32.41%的被调查者选择教育方式是责骂或打孩子;3.77%的被调查者采取禁止孩子参加喜欢的活动或拿走孩子喜欢的物品等惩罚方式,甚至有2.76%农村家长认为,小孩子都会犯错误,做错就做错了,由他去。被调查的家长中,对孩子采取物质奖励的占8.86%。而且,考试取得名次或完成某件事情,均以物质奖励;直接用金钱奖赏的家长占2.08%。在与小孩之间的沟通问题上,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所需要的是服从,根本没有与孩子沟通的意愿。 24.21%的农村女性家长表示沟通的时间很少,6.49%的农村妇女反映自己与孩子双方虽有沟通的想法,但沟通过程中,总是因无法克制的情绪而中断与孩子交谈;有2.91%的农村妇女直接表态自己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或很难与孩子沟通。农村家长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长此以往,孩子容易变得胆小、退缩、冷漠,或以攻击和敌意对待他人。

  二是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实地调查反映,大部分家长整天忙于农活或打工挣钱,没有更多的精力来教育孩子,更谈不上有闲暇时间与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沟通,基本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有些农村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不管不问,甚至有些家长连孩子的确切年龄和所在年级都不知道。有的家长过分纵容子女,对于子女不正确的言行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管教不严、一味纵容,认为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就是对孩子的爱,特别是留守儿童代理监护人中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这方面显得更为突出。由此可见,教育方式传统简单,缺乏先进家教理念和科学家教知识,放任自流的教育方式仍是我镇广大农村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提高广大农村家庭科学育儿的家庭教育水平任重道远。

  (三)农村家庭对孩子的支持能力欠缺,家长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一方面,农村家长素质普遍偏低。被调查的农村妇女中,小学及以下的48人,占40%;初中的66人,占55%;高中(职高、中专、技校)的6人,占5 %;大专的0人,;本科以上的0人。农村妇女承担社会、家庭双重角色,大部分时间被挤占,很少有时间来充实提高自己,有部分小学文化的人渐渐退化到了半文盲的状态。现在读书真难,孩子的作业拿回家,我根本看不懂是农村家长普遍存在的现状。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镇广大农村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家长所受的教育少,文化底蕴差,因而无法对子女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导。

  另一方面,农村家庭缺乏教育氛围。目前,由于农村经济相对滞后,大部分农村家庭条件差,家庭收入只能是解决衣食问题,家长们根本无能力投资家庭教育设施建设,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好的条件,因此,虽然广大农民的住房及经济条件提高很快,但有书房或书桌的学生并不算很多。同时,农村中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少,农村女性家长农闲时大多用于聊天,或沉迷搓麻将、打扑克,很少看得见书籍,父母亲平时不看书读报的占绝大多数。

  教育孩子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家长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品德素质对孩子影响是综合的,相互渗透,缺一不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许多农村家长认识不到知识和文化对子女成长的意义,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子女的教育责任、义务,忽视家庭教育。许多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知识,无法担当起家庭教育的责任,还有一些家长采取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甚至在无意识中对孩子进行错误的教育和导向,直接影响了农村家庭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作为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根据自己的条件,扬长避短,加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

  三、解决农村家庭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社会、家长、学校共同关注农村家庭教育问题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把农村家庭教育作为重要任务来抓。要认真做好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督查工作,使家庭教育工作管理规范化。

  政府应该适当加大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投入,设立农村家庭教育基金,应付必要的农村家庭教育支出,确保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正常运行。政府要尽最大可能挖掘农村教育资源,大力创建有益孩子身心的娱乐活动场所。尽最大努力发挥农村的家庭教育功能,使农村家庭教育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家长要想方设法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创设丰富的信息环境来帮助孩子扩大视野,培养其探索的兴趣和习惯以及陶冶情操。家长可以利用电视机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节目,指导孩子收看;可以带孩子到具有教育意义的场所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可以为孩子选购有关书籍,订阅报刊杂志,并坚持与孩子一起阅读、欣赏。

  (二)办好家长学校,切实提高家长素质

  农村中小学应注重宣传发动,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学校章程,规划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教学管理,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切实提高农村学生家长整体素质。

  学校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将提高家长素质当成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忌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学校要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出提高农村学生家长素质的长远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要根据家长的实际需要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定期组织家长来校学习,提高家长素质和教育素养。家长学校的授课形式应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家庭教育论坛等形式。家庭教育论坛内容既包括知识讲座也包括家长发言、提问,使家长、教师形式互动,在互动中交流经验,提高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要将提高家长素质和提高家长实施家庭教育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侧重培养家长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知识和家庭教育方法,最终实现提高农村家庭教育质量的目的。

  (三)家长要了解自己的孩子,与孩子建立心连心的沟通。

  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必须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长处,并尽可能的积极的引导。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避免用专横的态度对孩子进行体罚,让孩子去接触社会生活影响,包括社会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甚至是敌对作用的影响,父母应该指导他们去跟不好的影响进行斗争,从而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另一方面,给孩子的自由空间应该是有限的,不能一味地去溺爱孩子,所谓一切为了孩子、盲目地去爱自己的子女,结果是害了自己的子女。

  (四)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增加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

  家长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即使在农忙时,也不要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使孩子有一个学习的小天地,每个孩子应该拥有一个书桌。其次,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经常查看孩子的作业。对孩子经常犯的错误进行细致的讲解。在学习之余,家长还可以订阅一些有益智力的书,培养孩子对读书的乐趣,增长孩子的知识面。

  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 9

  20xx年9月,xx县教育局下发书面调查表、分四大组进行实地考察调研等方式,对全县11个学区及县局直属学校(幼儿园)的家长学校办学等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我县家长学校建设的总体情况

  上世纪90年代,xx县实验小学与桥头镇第六小学在全县率先创立了示范性家长学校以来,县教育部门、团县委、关工委、关协、妇联等部门单位密切配合,深入研究指导,全县各级家长学校蓬勃开展,中小学、幼儿园纷纷创设了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家长学校。近年来,县实验小学被评为省级先进家长学校,桥头镇第六小学荣鹰省示范性家长学校称号,外国语实验小学等10所学校列入市示范性家长学校行列,县级示范性家长12所(含市级)。全县现有中小学292所(至20xx年3月),创立了家长学校83所,创立率达28.4%,省、市级示范性家长学校(含先进家长学校)12所,所占比例为4%。在调研中发现,我县的家长学校建设形势逼人,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必将会有新的大开展。

  二、家长学校建设的主要做法

  1、部门联合社会参与,形成了家长学校的办学合力。一是各级政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领导的重视,特别是各级妇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等部门密切配合与指导学校开展教育活动。二是充分发挥“五老〞的作用,为各类家长学校上课与指导工作,充实和丰富了家长学校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三是积极配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安排,20xx年在瓯北、上塘、乌牛等学区组织家长参与“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知识巡回报告会,社会反响强烈,教育效果显著。

  2、建立完善的办学机制与办学开展规划。领导机构健全,各项制度完善,根底工作扎实,各类资料完备。如桥头六小的家长学校制订的家长学校办学“九五〞开展规划与“十五〞开展规划比较超前,原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到桥头参观市场经济与农村集镇的农民培训及扫盲工作时,看到一所农村完小有家长学校开展规划时,很是赞赏。xx二中制订的家长学校办学章程具有可操作性,县机关幼儿园的网上家长学校得到了广阔家长的首肯,内容丰富且具有互动性,做到了学校与家庭互动,全社会共享。

  3、办学形式灵活多样,办学内涵不断开展。在家长学校的办学层次上,把学校传统的“大课堂讲课〞方式走向社区与家庭,把教育的触角向社区与家庭延伸,选择切合学生、家长和本校实际的各种授课方式。如桥头二小的家长教育学校以班建班,以级段建组,进行分层次开展家长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晚上与双休日的时间进行上课并请全国人大代表王碎奶、省市县人大代表邹永芳结合市场经济与桥头的开展及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来教育家长如何培养开拓型的现代化人才,很受家长的欢迎。xx县实验中学充分利用校园的播送系统对家长进行的上大课与以班为班的分班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家长教育活动,效率高,灵活性强。根据我县20xx年下半年开展的家长学校建设调查与不完全统计显示,一学期中参加家长学校教育工作的教师为1786人,上课班级数为1075个教学班,参加学习培训的学员数为34544人次,半年中家长学校总上课540次,总上课时数为1219节。

  4、教育模式综合化,管理评价相融化。鉴于家长教育学校的起源才近二十年,它的创立还比较年轻,应该说是新的教育综合产物,现在不管是党政部门还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建立社区实验区教育工作都十分重视,是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局部,社区教育在新课程综合改革中是不可或缺的局部,而家长学校的建设正好是社区教育重要方式与教育的载体和教育途径。因此,我县中小学(幼儿园)中,不少家长学校都建章立制,把家长学校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有专人分管,并把家长学校的教育与管理工作融入到相关的中心工作之中。许多中小学把家庭教育工作与“学校毒品预防教育星级评估〞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创立“平安校园〞与家长学校教育工作结合起来,把“法制教育〞与家长学校教育结合起来,罗浮中学等学校把法制教育与家长学校教育工作密切结合,特别是在20xx年省、市、县“四·五〞普法验收检查中,他们所开展教育的成功经验与做法,所取得的教育的效果与成绩得到了省政协副主席和温州市委陈爱华副书记的高度评价。

  一些山区学校由于地域分散,家长又少,不易集中,坚持家访制度,利用村干部配合学校开展家访,深入了解学生家庭背景、生活状况,然后组织相同类型的家长座谈,以面对面座谈互动的形式进行教育活动。

  三、主要存在问题

  1、经费短缺导致局部家长学校已是名存实亡。一是家长学校由于没有经费保障,工作开展难以深入持久。二是学校层面的家长学校靠挤占教学经费维持。从调研中得知,大局部中小学家长学校只能从有限的教学经费中挤出资金来维持运作,较重视的学校苦于无米之炊难开展,不重视的就应付了事。导致大局部存在严重的“以会代课〞现象,流于形式;教学内容欠缺研究,针对性、系统性、实效性不强。

  2、职责不明确,管理出现灰色地带。由于家长学校的职权不清晰,主管关系未理顺,导致家长学校缺少标准统一的评估、约束标准,对其机构组成、教学场地、教学方案的实施等软硬件缺少具体、量化的评价标准,更多时候检查工作只

  是核实一块家长学校的牌子,更有甚者的是有些家长学校连一块牌子都没有。办得好的没受表扬,办得差的也一样过关,这就直接造成了校方的不重视和家长学校公信力的低落。

  3、师资队伍素质参差。目前家长学校师资队伍的.组成大体有两种:

  一种是由关工委老同志、离退休老教师、局部妇联、共青团等相关部门的热心人士以及极少数专家组成的结构松散的组织。哪个学校需要上家长课了,便被临时请去为家长们作讲座。由于其组织形式上的松散、不稳定,很难有目标、有组织、有系统地对这支队伍进行培训和提高,也不便于学校进行选择,这就对其开展造成了限制。另一种是由以班主任为主的学校教师组成的兼职队伍。这支队伍主要是满足本校自身的需要,由于个别教师自身家庭教育知识比较欠缺,加上他们的特殊身份,往往会使家教课从内容到形式都变成另一场家长会,偏离了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

  4、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和家教水平良莠不齐。调查中了解到,不管是沿江经济兴旺地区,或是山区欠兴旺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家长不理解学校、学校难教育家长的情况。有的家长认为自己付了钱给学校,就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有的家长工作忙,难请假参加家长学校举办的活动;有的家长那么自认为对家教的认识已经很足够了,对学校的课程不感兴趣。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家长学校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社会对家长学校效果的评价褒贬不一。

  四、设想与规划

  1、以政府支持、多方筹措为途径,尽快切实解决经费问题。首先,各级政府应划拨一定的专项经费扶持家长学校,尤其是要建立具有组织、协调功能的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或社区教育示范实验区。其次,要与当地物价部门联系,做好工作,取得家长学校收费政策许可,允许家长学校有限制地收取一定费用。家长学校是成人教育培训机构,不应纳入义务教育“一费制〞的限制范围。结合家长需求强烈的现实,在政府无法包办的情况下,应考虑允许家长学校在家长自愿的前提下,收取一定的授课费用;或者按照市场运作模式,让家长学校以法人身份参与到成人教育市场的竞争中。通过“三点式〞的方法来解决局部经费短缺问题既“政府拨一点款、家长交一点费、学校出一点〞这样“三个一点〞来解决经费问题。

  2、重新完善管理机制,保障家长学校健康、持续开展。

  一是明确领导和工作架构。明确妇联牵头、教育部门唱主角的领导架构,以学校家长学校为主渠道、社区家长学校为辅助的工作阵地格局,由妇联和教育行政部门协调,共同制定家长学校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制定细化、量化的考核和评估标准,标准管理。

  二是定期进行联合检查和考核评估。按照“把家庭教育纳入学校德育评估体系〞的要求,对家长学校领导班子、辅导员队伍、教学大纲、教材更新、教学效果等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价。

  三是建立动态鼓励机制。建立家长学校与教师的职责考核奖惩制度,明确职责,每年进行考核测评,奖励和推介优秀家长学校、优秀教师和家长,对未合格家长学校,加强重点督查与指导,对确不符合示范点条件的家长学校予以摘牌。

  3、整合社会资源,组建高素质、高水平的专、兼职家长学校教师队伍。

  一是挑选热爱家教事业,综合素质较高,既有专业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人员,组成市、区(市)家教讲师团网络。该网络由县家教指导中心统一协调,师资可在县内流动,课程统一公布提供选择,县家教指导中心负责组织编撰地方教材,并指导核编校本教材,实现全县范围的资源共享。

  二是建立网上家长学校和社区、媒体等阵地,由讲师团成员广为传播家教知识,为家长答疑解难,让更多家长受惠。

  4、努力构建社会、学校、社区三结合的家庭教育宣传网络。

  一是在宣传导向上注重与宣传媒体合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气氛。在报刊杂志开设家庭教育专栏,在电视台、播送电台制作播放家庭教育专题节目。

  二是抓好优秀家长学校的宣传表彰。三是做好宣传入社区工作,充分利用社区家长学校贴近群众的有利条件,以墙报、宣传栏等形式配合社会、学校进行宣传。

  5、做好县家长学校“十一五〞教育开展规划,并要付诸实施,及时督查、评价、总结、表彰。为新时期的新农村建设效劳!

  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 10

  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的全国“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城乡广泛开展,这是贯彻中央20xx年8号文件,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有力举措;也是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的良好平台,这次实践活动成为家庭教育工作的新亮点,有力地促进家庭教育工作的提高和发展。

  一、“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现实性。“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是加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促进素质教育,坚持“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国民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二)科学性。“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体现了育人工程的基本途径,反映了家庭教育育人工程的主体性,突出了对广大家长的素质要求;同时也把家庭,特别是家长的教育作为育人工程的前提。从而营造了学习型家庭的良好氛围,达到两代人学习,两代人提高,两代人双赢的效果。

  (三)社会性。“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主题鲜明、要求明确。这项活动不是一般的创先达标活动,标准不是高不可攀,它是以家庭和做人基本准则为依据,普通家长和孩子都能做得到的要求制定活动计划,从而促进社会群体的进步,这一活动抓住宣传、教育、实践三个环节,能够得到广大家庭的积极参与。

  (四)创新性。“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家庭教育工作又一创新。这一活动与“六个一”工程、“五小”活动结合在一起,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还为家长学校增添了活力,使家长学校不再流于形式。同时,拓宽了企业家长学校、新市民家长学校、流动人口家庭学校的空间。

  (五)指导性。家庭教育工作经过20多年努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在知识健全、理念更新、宣传普及等方面都有了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引起关注:社会的炒作、商业化的运作、家庭教育误区也还困扰着家庭教育。“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无疑是一个适合广大家长教育实践的良好平台,对指导家长科学教子,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差距

  “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由于我国的地区、城乡、职业等诸多生存状况不同,也造成了明显的差异,制约着这项活动的发展,表现出这项活动的不平衡性和间断性。

  (一)认识差距。“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在一些地区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的问题,缺乏广泛宣传。不少群众、不少家长还不甚或不了解“双合格”的活动要求。有些地方这项实践活动还仅限于妇联组织实施落实。党委、政府部门还没有将这项活动与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学习型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缺乏应有的重视。

  (二)城乡差距。“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在城市开展较为广泛,在农村却不尽人意。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约有六成家长外出打工,这些为父母者,迫于生计基本上或完成放弃对孩子的教育,而祖父母大都受文化局限,只能给儿童衣食上照顾。一些农村除贫困外,受到重男轻女和读书无用论影响,使儿童、特别是女童辍学,家庭教育出现弱化或虚化现象。由于农村基层干部的压缩,有些农村村一级妇联组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家庭教育实践活动成了空中楼阁。

  (三)实践差距。“教无定法”家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工程,因人因家庭而异,它只能有普遍的认知规律,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近来,由于媒体的炒作,家庭教育有简单化、教条化的趋势。如媒体炒作“哈佛女孩”、“高考状元”,把成才和家庭教育成功局限于升名牌大学。我们不能用特定教育方法去指导所有的家庭,成为教育儿童一成不变的模式。

  (四)理论差距。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教育理论呈多元化态势,也不乏商业运作,有意作秀,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状况,出现了一些值得探讨的理论“瞎教育不如不教育”、天津“郝氏协议书”等等。这里在有的仅仅是自我感知,家庭教育理论目前还存在着“老方法不灵,新方法不明”的特征,要让家长有普遍的认同感就要建立科学的理论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断章取义,使家长处于难辩真伪,无所适从的境地。

  (五)家长差距。在市场经济发展大潮中,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出现了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流动人口儿童家庭、特困儿童家庭等,这些家庭在一些地区约占儿童家庭总数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这些家庭比一般家庭的儿童更需要关爱,一些单亲家庭缺少父爱或母爱,一些特困家庭忙于生计,儿童缺少基本的教育条件。一些失去双亲的家庭,有的与祖父母生活,生活拮据;有的与叔叔等亲戚生活,受到歧视等等,更谈不上家庭教育。

  一些独生子女家庭对独生子女教育特点缺乏足够重视,这些捧出来的儿童往往感情脆弱,经不起挫折。

  (六)两种教育差距。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应对,始终对家庭教育的`形成新的挑战。应该说: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不是对立的两种教育,素质教育更侧重人的德与才的培养,而应试教育注重识记、理解力的培养、缺乏一定的创新性。目前,儿童学习没有彻底减负,过重的升学负担使家庭教育和素质教育显得苍白无力。

  三、开展“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点尝试

  我们运用科学的“双合格”教育实践活动家长、儿童测试表,提高两代人素质。《测试表》中内容以自评为主。在检测中,找出不足,接受评比。测试表中的要求覆盖了家庭教育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提出了“双合格”的基本要求,其中绝大部分内容是家长、儿童能够做到的,因此,它不是一般的评优创先条件,而是做合格家长、合格小公民的基本条件。我们通过在广大家庭中运用推广,使这项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

  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 11

  一、数据统计

  寄望方面:有43.2%的居村家长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对孩子的思想建设、内心感受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比较忽视;关注度方面:在校表现的关注占20.5%,能否自觉完成作业占19.5%,而关注品德表现及校园生活感受的只占13%。

  对错犯错方面:能采取说服教育为主要方式的占57.3%,而采取“不理他”“关在家里”“罚站”等消极方法的有22.7%。

  二、原因透析

  1、理念失衡。

  一方面期望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另一方面把才能局限于孩子的书本知识或成绩表现;

  2、方式失策。

  基于对孩子的期望,在面对孩子错误的时候,认为严厉、高压才会对孩子有更大的触动。

  三、市民声音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未能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管我上班多么辛苦,我都会和我爱人轮流对孩子的作业每天都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其学习中的问题和错误。(会打孩子吗)会,教育过程中肯定有时候对他的表现不满意而采取一些武力,但这也是为他好啊。”梁军如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他却希望读小学的孩子会有更好的发展,考上好学校从而有个好工作。罗庆在回答记者关于对孩子的希望时也表达着相似的观点,“每次考试我都要求孩子要进到前五名,否则肯定会有些惩罚。”对于孩子的素质教育,许多居村家长对此并不理解,认为那是一种浪费时间的“玩耍”,还不如将书本的知识再好好学习。

  四、专家评点

  珠江少年杂志社主编苏颖:过于关注孩子成绩表现,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中国父母最爱孩子,但这种爱很多时候都只表现在给予孩子好的生活物质,忽略了孩子道德品质上的培养,以及情感的交流。还有,大多家长都只把孩子看成是自家所有物,无论自家孩子多优秀,都觉得比不上别家孩子。孩子要长大,长大后就成为一个社会人,要服务于社会,要是家长能把孩子放到社会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成长,让孩子走出家门,多接触社会,这样的教育方式或许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益。

  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 12

  一、调查背景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的重要保证,这次调查,采取听汇报、发问卷等形式。此次共发出调查问卷51份,收回有效卷49份。学生和家长对问卷内容进行了逐项填写。

  二、调查目的

  目前,农村中很多家庭已相对地富了起来,家长们也能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但他们只是一味地把孩子送家教班、特长班把教育责任全权“委派”给老师,自己不注重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有的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知识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甚至违背小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长。为了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同时引起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对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视,以便采取各种办法,协调好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使学生受到全面的教育,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调查步骤

  这次调查,主要使用问卷调查法。对学生专项调查的要点是:

  1、你觉得父母对你的哪方面最关心?

  2、你觉得爸爸妈妈和自己是平等的吗

  3、你觉得爸爸妈妈说的话都是对的吗

  4、你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吗?

  通过回收调查表,谈话纪录,综合起来分析,探求共性原因,完成调查报告。

  四、调查对象

  1、家长的职业:农民占57.5%;干部和工人占38.8%;个体户占3.7%,工人中大部分是在从事临时建筑工,属农工兼顾,均居住农村。

  2、家长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占6.3%;中专文化占12.1%;初中占66%;小学文化占15.6%。家长的文化大部分是小学和初中,其中一部分未读初中。

  3、家庭经济收入:来自农业和农亲找工收入较低的占83.8%;收入较好的只占2.5%;经济困难的占12.5%;特别困难的占1.2%。

  4、家庭组成情况:原婚的占91.2%;再婚的占2.5%;单亲家庭占6.3%。

  5、家庭学习环境:参加问卷调查的家长,平时看书看报的占17.5%;指导孩子学习的约占23.75%。农村家庭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能给孩子提供单独的学习场所、有桌椅、灯具、必须的学习用品及图书资料,并能在平时购买少量的课外书籍等占25%左右。这些并非全是家庭经济所限,大部分还是家长的认识和观念问题。

  五、调查结果

  由本次调查的情况来看,当前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还存在很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溺爱。 在本次调查中,家长“溺爱”孩子成为家庭教育的最大误区,有50%的家长认为爱孩子就是满足孩子的需要,对孩子有求必应。他们为子女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从情感上他们愿意为孩子奉献一切。现今很大一部分家长在自己成长过程中,都曾承受过物质的匮乏,他们今天不想再让自己的子女遭受自己童年的困境。于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号率先在每个家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些家长实质上并不懂得爱孩子,他们不知道爱孩子不仅仅是奉献和满足,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和生存的能力,忽视了父母永远是“教育者”这一角色,忽视了他们对孩子应有的教导职责。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在课堂上无法理解“简朴”和“珍惜”的含义,无法理解“家贫出孝子、执绔出富家”的千年古训。将来走入社会,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面对困难挑战自我的能力将会受到严重挫伤。

  二是粗暴 。很多父母都将自己摆在家庭的绝对权威地位。孩子一不小心弄坏了家里的一件小东西,家长会大发雷霆;一次考试失误,家长会毫不留情,痛骂斥责;如果在外闯了祸,那可更不得了,一顿臭骂自然少不了,拳脚相加也会接踵而至。从调查中显示,有30%的家长都会凭借自己的家长“权威”,过分干涉孩子的生活,如不准到同学家去玩等。在许多家长眼中,孩子永远都只是自己的附属品,他们不愿意或不善于让孩子取得和自己平等地位,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权利和人格。许多孩子由于家长的粗暴无知,有的放弃了心爱的体育活动而埋头于书山题海,被迫“一心只读圣贤书”;有的很爱好画画,却被家长逼着告别了自己的兴趣这些家长把严格要求理解为不断地批评、训斥和逼迫孩子。这不能不说是家长的过错。为此,国家总督学柳斌曾痛心疾首地指出:孩子为了观察蚯蚓而换来家长一巴掌,我觉得这一巴掌可能就打掉了一个未来的科学家。

  三是放任。 社会在进步,教育在发展,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学生自主发展的洪流中,部分家长片面地认为:自主发展就是让孩子自己发展、随意发展,他们认为“树大自然直”,往往对孩子的品行、爱好、兴趣以及社会交流不闻不问,缺乏必要的辅导和教育。有的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太高,孩子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父母感到十分失望,从而丧失了对孩子的信心,于是索性就放任自然,随他去了。

  四是望子成龙 。这种类型的家长往往对孩子期望度过高,要求过严。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教育孩子莫做人上人,莫做人外人,要做人中人。做人中人,就是要在平凡的生活中体验人生的价值,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如果有太多太多的孩子只想当科学家、董事长、总经理、博士那么,可以想像,他们美好的梦想在现实面前将会形成怎样的一种落差。

  五是严他宽己。 从调查中显示,有80%的家长对孩子要求严格,对自己要求放松,不能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从来做不到。许多家长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一边却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边给孩子讲“孔融让梨”,一边却争先恐后地挤车抢座;一边教孩子尊重父母,一边自己却不尽赡养父母的职责和义务;一边给孩子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大道理,一边自己却从不摸书本,经常沉溺于扑克麻将桌上;一边告诫孩子要好好听老师的话,一边却又背后对老师评头论足,甚至破口漫骂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学习、生活懒散,多半没有上进心和求知欲望。

  六是重智轻能。 作为一个社会人,既要懂得知识,也要掌握技能。授人以鱼,仅够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得益。从本次调查中得知,至少有80%的家长认为:孩子只要搞好学习就行了。他们往往忽视了对孩子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孩子的生活技能、学习技能、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交际能力等少得可怜。这样的孩子步入社会后,很难有大的发展。

  六、对策

  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知水平,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能力,是全社会的事,其中与教育部门联系尤为密切。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教书育人,还要承担起协调校内外教育力量的重任。当前可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开办家长学校,定时定人办好家长培训班,让家长接受当前的先进教育意识、教育动态,这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是学校开设家长接待日,每月定时专门接待来访家长,与家长们在某些教育问题上进行交流、沟通,达成共识。 三是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以及在家的表现,与家长在教育学生上达成一致,从而因材施教。 四是设“家长联系卡”,定期或不定期地送到家长手中,并请家长反馈信息,使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好学生,为祖国培养全能型的一代新人。

  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 13

  未成年人是青少年时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阶段。由于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不成熟的特点,对他们的教育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学校和家庭关注的热点与难点问题。教育培养好未成年人,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共同的努力,其中家庭教育是重要的一个方面。为了如实了解我市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的现状,讨论家庭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从宏观上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促进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我们下发了《xxxxx市关于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以我市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市四所中学、6所小学五、六年级的30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下发调查问卷3000份,收回问卷2988份(问卷由学生本人填写),收回率为99.6%。通过调查,对我市家庭教育状况有了较为全面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一、家庭教育现状与特点

  家庭教育的关键是家长要更新观念,具备现代家教知识。而开办家长学校,则可以帮助家长提高这方面的素质。目前,我市现有家长学校1159所,其中中、学校幼儿园家长学校631所,社区家长学校115所,农村中心户家长学校413所;家庭教育机构网络健全,市、市(县)、区、镇、村、社区都成立了家庭教育领导小组,每所家长学校都设有家教研究会,并有计划地开展各种家庭教育活动,基本做到有师资、有教案,每季活动一次。为提高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质量,提高家长理性、科学的教子水平和能力,不断扩大家庭教育指导的覆盖面和家庭教育知识的知晓率,我们与市计生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依托农村计划生育中心户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指导意见》,在社区、学校、农村中心户建立家长学校,广泛利用家长学校这块阵地,提高家长自身素质,更新家庭教育理念,引导他们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做好我市家庭教育工作。

  二、问题与原因

  从调查中反映出以下问题:

  1、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仍然存在,影响了家庭教育效果。简单、粗暴式家庭教育方式还普遍存在,调查中显示:33%的学生不希望父母用打骂的方式教育自己,甚至的有父母对孩子说,“如果这次考试成绩不好,就将你赶出家门”,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孩子是不会接受的。

  2、父母自身素质有待于提高。家长的人格和言行是一种最有力的教育手段,它对子女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特别是家长的道德品质不仅是子女学习的内容,也是子女学习的直接榜样,家长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子女的健康成长。对父母是否满意一栏中,满意占60%,基本满意占38%,不满意占2%,父母经常不回家、回家晚、不关心自己是学生对父母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有30%的'学生看不惯父母打仗、骂人的行为。

  3、家长注意孩子思想品德培养的同时更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现在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考试分数最终决定升学的因素,使得家长更加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调查中,一方面对于“学习成绩”、“思想品德”、“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种选择中,95%的学生选择的是父母注重对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只有1%的学生选择父母注重他们的学习成绩。父母更注重培养孩子思想品德的占4%。而另一方面“在你记忆中父母对你伤害最深的一句话是什么”中,回答“不好好学习,长大就没出息”“学习成绩这么差,你还能干什么”占91%,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上一度出现的重智轻德倾向并非出于家庭或家长的本意,而是与应试教育中的某些弊端有紧密关联。

  4、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包办较多,孩子自主自立较少,应该给孩子一定的空间。父母为孩子安排好一切,对孩子宠爱有加,娇生惯养,形成孩子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善待他人,追求享受,不能吃苦等思想品格方面的缺陷。调查中最不希望父母为你做什么一栏中:“不希望父母过分爱我”、“不希望父母太过分关心我”占55%。“不希望父母让自己做一些自己不爱做的事”占40%,“不希望父母为我做我做会的事”占5%。

  5、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正确的家庭教育。有的父母离婚后,在生活、学习上很少关心他们,教育不好,他们就会走极端,成为问题孩子,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家庭的温暖。调查中显示,“我不希望父母离婚,好让他们多给我一点关爱”、“我希望父母能够给我一个完整的家,让他们一起来爱我,不要不管我”占3%,单亲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关心、照顾。

  三、对策与建议

  1、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担负起家庭教育的职责,充分认识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是一项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一定要深刻领会《意见》的精神实质,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自觉性。

  2、要继续办好各类家长学校,加大管理工作力度,对家长学校进行分类管理,以学校、社区、农村中心户为依托,办好家长学校,将家庭教育纳入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之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家长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家长的素质。定期监测评估,使家长学校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轨道,保证家长学校持续、稳定地发展,为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创造条件。

  3、要加强家庭教育方面的调查研究。各级妇联和家庭教育学会要组织家庭教育理事和社会热心人士,认真研究当前家庭教育的特点和趋势,针对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和理论研讨,将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运用到家庭教育工作实践中去,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使家庭教育工作更贴近家长的需要,为指导和推动家庭教育提供依据。

  4、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家庭教育,营造社会氛围。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通过与电台共同制作家庭教育专题节目、网上论坛、报刊发表专版等形式,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使全社会都来重视家庭教育,

  5、政府要加大改革力度,使教育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但不是取消考试制度。人文关怀孩子的成长,只有这样,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目标才能一致,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才能为国家造就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各类有用人才。

  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 14

  20xx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明确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针对深泽县家庭教育状况,现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谈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家庭教育状况对人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这方面,古今中外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很多。名人成功家教举例:我国历史上几千年流传下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岳母刺字”“孟母三迁其居”的故事,就是古代我国人民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对子女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子女成才成名的典范。我国著名体操明星李小双,两次荣获奥运会冠军。但在金牌的道路上,他经历了许多常人难于承受的伤痛和失败。李小双在回顾自己前进道路时说,妈妈永远是我的精神支柱,因为妈妈总是勉励我面对挫折,接受失败。妈妈常说只要有耕耘,总会有收获。妈妈的鼓励,成为他前进的动力,这就是家庭的熏陶和家教的力量。

  失败家教调查: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教育的因素,也有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失误。其中有30名青少年的犯罪,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问题。具体分析有6种不同的状况。

  1、忽视、放纵。对子女不管不教,强调工作忙,认为对孩子只要能吃饱穿暖就成,其他任其放纵。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在调查的30名犯罪人员中,这种情况比例最大,共11人,占36.7%。

  2、重智轻德。只关心孩子学业成绩而不问其思想行为表现。结果儿子做了坏事,父母后悔莫及。这种情况有两人。

  3、有爱无教。对孩子溺爱娇养,有求以应。以至孩子一旦不能满足,就走上犯罪道路。这种情况比例也不少,占30%。

  4、破裂家庭。由于父母离异,孩子从小就没有受到家庭完整的关爱,养成性情冷漠、怪癖、自暴自弃。这种情况也有一定比例,占13.3%。

  5、粗暴施教。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哲学,对子女动辄打骂,棍棒相加,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终致走上流浪社会干坏事的灾难后果。这种情况有两人。

  6、父母行为不正。有的是沉迷私彩,嗜酒滥赌;或生活上爱贪小便宜,手脚不干净对孩子带来极坏影响,终致酿成苦果。这种情况也有两人。

  以上正反两方面的事例,都突出地说明了家庭教育状况如何,对一个人的成长,尤其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的特性及功能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那么重要性取决于家庭教育本身的特性。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构成教育系统工程的三大主柱。家庭教育相对于其他方面的教育来说,具有基础性、长期性、个体性和感化性的四个特点。可通俗概括为“四个最”即最早、最长、最个性化、最纯洁无私。

  家庭是人们接受品德教育最早的地方。一个婴儿从母胎分离出来后,就开始在接受家庭的教育。甚至在出生之前就已经在接受父母的熏陶,也就是时下人们所提倡的胎教和0岁教育。一个孩子,他(她)最早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他(她)观察和认识世界就是从观察和认识自己的父母及家庭成员开始。家,既是儿童生命的摇篮,也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所具有的早期性,是家庭教育有别于其他教育的一个特点。

  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影响可说是终身的。其他方面的教育有一个年龄段的划分,如学校教育的小学阶段,一般是6至12岁;中学阶段是13至18岁;大学阶段是19岁至22岁。而家庭教育是没有时间划分的。虽然一个人的幼儿时期主要接受家庭抚养和教育,但在他(她)上学以至走上社会独立生活后,仍然无时不在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的长期性、终身性,是家庭教育有别于其他教育的又一个特点。

  由于每个家庭和家长在社会职业、经济收入、生活水平、受教育程度等存在的千差万别,必然反映到家庭教育上的.千差万别。然而,不论什么家庭出身的孩子,其婴幼儿时期都是一张白纸。在青少年时期可塑性也很大。因此,为人父母应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从自身和家庭的实际出发,为孩子的成长画上美好的图画。最纯洁无私,也是最富感染力。家庭教育建立在父母和家庭成员最纯洁无私的关爱基础上,具有亲情感化和潜移默化的特点。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对他(她)影响最大最关键的是什么?应该说那是因人而异的。有的是严父或慈母或其他成员对他影响最大;有的是某个阶段的学校教育或某个老师或同学对他影响最大。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最富有感染力的,也是人的一生最难忘的。

  家庭教育所具有的最早、最长、最个性化和最富感染力的特点是其他方面的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些教育家、文学家和诗人把家和家庭教育形容为“儿童生命和成长的摇篮”、“奠定孩子品德的基石”、“人生道路上的宁静港湾”、“沙漠中的一泓甘泉”、“能遮风挡雨的一把伞”等等;一些优秀家庭教育的家长更有亲切的体会,认为家庭教育“为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给孩子一笔做人的精神财富”、“给孩子一个人生的支点”等等,这些都突出和形象地说明了家庭教育具有特殊功能和重要作用。

  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 15

  为准确掌握我市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情况,市妇联历时3个月在炎陵县、芦淞区深入农村开展调查研究,发放调查问卷500余份,访谈留守儿童家庭200余户。

  一、基本现状

  调查显示,我市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情况较之过去有转变,具体体现在:

  1、家教观念深入人心。98%的受访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很重要,78%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和健康状况非常关心,66%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获得大专以上的文化,58%的家长更关注孩子的品格修养,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2、家教行为趋于理性。79%的家长在孩子犯错时,选择给孩子讲道理。与孩子的意见不一致时,76%的家长会选择讨论沟通,而不是一味地强制孩子服从。82%的家长热衷于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有过广播电视、报刊阅读、亲友探讨等学习经历。

  3、亲子关系逐步改善。在被调查的家庭中,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的占95%,虽然长年在外,但75%的父母能够保证每周至少一次跟孩子联系,57%的留守儿童愿意向父母倾诉烦恼和困惑,55%的孩子理解、支持父母外出务工。

  4、学教困难有所缓解。63%的受访留守儿童很喜欢上学,67%的孩子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满意,仅15%的孩子觉得父母外出务工对学习有不好的影响。在日常的生活中,他们的生活、学习管教也较以前有了大的改观,73%的留守家庭会督促孩子的学习。

  二、存在的问题

  1、家长培训渠道不畅。调查显示,农村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父亲占79.6%,母亲占67.8%。他们的`家庭教育经验有38%是来自长辈的经验,35%是自己从小的体验。因此,他们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积极性非常高,91%的家长有培训的需求,但只有13%的家长有过相关的学习机会。

  2、留守儿童学习压力大。跟孩子的家庭话题,58%的家长选择了学习和健康,过于集中的关注给留守儿童的学习带来压力。数据显示,68%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成绩“优秀”或者“良好”,但是43%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满意,另有26.6%的学生认为“自己成绩未达到父母的期望”,家长和孩子对成绩的认可度有较大差距,体现了孩子们在学习方面的不自信。

  3、情感缺失现象依然存在。调查中,44%的父母因“太忙,没时间,顾不上”等原因只能跟孩子保持电话沟通。但留守儿童对这种沟通并不满意,63%的留守儿童希望能跟父母生活在一起,59%的孩子希望父母至少每天联系一次,48%的孩子承认父母不在,缺乏保护,胆小怕事。

  三、市妇联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情况

  1、开展送“家教下乡”活动。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依托“亲子教育”讲座和“爱〃家”大讲坛,先后在株洲县、醴陵市、芦淞区、云龙区举办家教讲座30余次,受益家长达2万余人次。

  2、组织城乡家庭结对帮扶。为让农村留守儿童能感受到家庭温暖和社会关爱,启动了“爱心父母”大招募,促成千余名社会爱心人士与农村留守儿童结对,向他们捐赠书籍等学习用品和衣物等生活用品,有些爱心家长与结对儿童保持经常联系,缓解留守儿童对亲情的渴望。

  3、情系留守儿童送温暖。通过“春蕾助学”行动资助700余名农村贫困儿童、留守流动儿童完成学业。联合恒源祥开展“情系留守儿童送温暖”活动,为留守儿童捐赠冬衣冬靴,编织爱心织毛衣。投入20万元创办了10个“农村留守儿童之家”,配备了儿童图书和体育器材;投入40余万元创办了3个城区“春蕾爱心屋”,为留守流动儿童提供免费的艺术特长培训。

  四、建议与对策

  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牵涉面较广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建议如下:

  1、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责任。建议各级党委政府着眼未来,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一是整合教育、民政、劳动等政府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相互协作,整章建制,做到依规办事。二是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群众团体的作用,支持他们依据章程开展关爱活动和志愿服务,做到有人管事。三是适当倾斜技能培训、贫困助学、社会救助等资金安排,把普及家庭教育工作经费纳入公共财政,做到有钱做事。

  2、家庭要成为关爱留守儿童的“第一阵地”。各级妇联要继续深化以家庭为载体的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开展“送家教进农村、进社区、进厂矿、进企业、进机关”活动,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引导家长和监护人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当好孩子的“启蒙老师”,关注孩子的心智成长。

  3、学校要成为留守儿童的“家外家”。推广和完善寄宿制学校建设,解决当前留守儿童“家里管不好,学校不好管”的难题;开设学生心理疏导课程,帮助留守儿童化解心理问题;鼓励教师对留守儿童倾注更多的关心关爱,鼓励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以友情弥补亲情。

  4、社会要肩负起留守儿童的“监管职责”。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组织动员巾帼志愿者、妇女干部、退休干部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也能让留守儿童享受到爱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鼓励社会力量创办“留守儿童托管”机构,让孩子放学放假有地方玩、有人管;推行“假期培养”模式,让留守儿童在假期拥有“知识充电站”和“快乐加油站”,实现“离校不离教”。

  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 16

  家庭教育工作是妇联工作的传统领域,为了如实了解xx区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区妇联通过听取情况汇报、实地察看活动场所、召开座谈会、查阅相关资料等形式,详细了解我区家庭教育现状,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区位于xx偏北,总面积1278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5个街道和龙岭工业园,总人口85.77万,其中0—17岁人口15.6万人。占18.88%。全区已在民政局登记注册的家庭教育机构有38家,全区家长学校的创建率达到70%。

  二、主要经验

  xx区妇联在上级妇联和区委区政府的重视支持指导下,发挥妇联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营造氛围,让家庭教育工作深植社会,影响家庭。xx区家庭教育工作一直受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已形成妇联牵头、协调,教育、民政、卫生等职能部门职责明确、齐抓共管和关工委等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共同促进的良好局面。

  (二)强化建设,充分发挥家长学校阵地作用。家长学校是家庭教育的重要阵地,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家长学校主阵地建设,现全区共以学校、社区为单位成立了87所家长学校,其中6所市级示范家长学校,15所区级示范家长学校。

  (三)积极探索,不断延伸拓展家庭教育工作领域。家庭教育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不断充实家庭教育工作的内容,推进系统工程建设,才能提高家庭教育工作的影响力和实效。

  一是载体创新。20xx年6月与区教育局联合成立xx区家庭教育讲师团,聘请多位xx家庭教育专家担任讲师团成员,有计划地“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讲座。至此,xx区家庭教育工作有了正规的长效的科学的载体平台。

  二是课题创新。坚持指导全区家庭教育研究工作,从家校联合培养儿童良好习惯入手,带动家长形成科学的教子观。召开xx区讲师团成员工作会议,研究NLP亲子沟通,美国效能父母(PET),正面管教等国内外最先进的亲子教育资源和理念,部署“十三五”课题研究相关事宜和精品课程征集事宜,组织评审,计划评出3堂优秀精品课程予以表彰奖励并推广。

  三是领域创新。20xx年我区妇联率先在全市成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免费专业调解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员都是由持证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或擅长社工工作的爱心志愿者组成,他们在调解的过程中,用专业的角度审视和分析,不和谐的婚姻对孩子的影响及其严重,夫妻和睦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区妇联商同益阳海威家庭教育机构,爱心企业xxx有限公司主办《和谐婚姻,幸福家庭》公益课堂,时间一年,50堂讲座。开设“亲密之旅”幸福婚姻系列课程,解密“是什么决定孩子的一生”,课程专注的是以健康、正向、积极的改变,带来夫妻关系的良性发展,给孩子爱的源泉成长的港湾。 四是活动创新。开展了“传唱优秀童谣、做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与共和国同行”经典诵读展演赛、益阳首届亲子教育宝宝潜能交流会等活动。联手教育局安排重点学校重点年级将孝德家庭教育纳入学校德育规划中,安排主题教育课及主题活动。开展“最美孝心少年“推选活动,今年x月份,xx区启动了在全区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动,活动期间,组委会到全区各个学校、山村,寻找挖掘最美孝心少年。历时4个月,经推荐、评选和审议三个阶段,最终确定了12名20xx年度xx区“最美孝心少年。特别邀请了中国婚姻家庭咨询师协会孙启亮秘书长主讲了《婚姻家庭与子女教育》专题讲座,举办专业性父母成长营活动,学习“如何做一名合格父母”,举办xx亲子工作坊《家庭如何塑造人》讲座,告诉父母在原生家庭的探索之旅中找到答案,并从家庭如何塑造人当中找到最好的家庭教育方法。

  (四)关注民生,推动特殊家庭子女关爱服务。在推进

  家庭教育工作中,我们还十分关注“留守儿童”和“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为“留守孩子”和流动人口子女的健康成长营造健康、祥和、安全的生存环境。xx桥镇xx学校成立了全市首个“留守儿童之家”。xx镇xx村、xx艺术实验学校被定为市级“留守流动儿童示范家庭教育指导中心”。xx实验学校、文心幼儿园、世纪之鹰儿童服务中心被定为市级“留守流动儿童示范家长学校”。

  三、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工作的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尚不健全。

  由于妇联是家庭教育的主体,妇联人手少、行政手段运用难,如何指挥、调动家庭教育成员单位的积极性难度并不小,如何整合家庭教育各个力量,发挥家庭教育各成员单位的积极作用是今后需要思考并解决的一个管理体制问题。

  (二)家庭教育主体层面存在多方面问题。一是家庭教育观念落后。从调研情况看,我区家长尤其是农村家长的教育理念还有待进一步端正,主要表现为:重视知识学习,忽视品德教育,期望过高,限制过严,过分依赖学校,忽视自身的言传身教。二是科学家庭教育缺失,从我区家庭结构变化看,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多元化,出现了流动家庭、空巢家庭、单亲家庭,特别是留守儿童增多,这部分家庭的孩子的家庭教育方面缺失,依赖学校教育。

  (三)从家庭教育社会层面亦存在多方面问题。由于地域和经济的影响,我区家庭教育工作仍存在一定问题,一是家庭教育研究比较薄弱,家教的理论研究指导跟不上形势发展。二是各学校之间、城区和农村之间家庭教育工作发展不平衡。三是家庭教育经费缺失,直接影响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

  四、对策建议

  网络覆盖,触角延伸,搭建家庭教育大格局。着力完善各级家庭教育协调机构的建立,继续推进家庭教育模式,城区社区家长学校创建率达90%,农村家长学校创建率达80%,每年讲座等活动不少于5次。完善全区家庭教育工作协调委员会,加强对我区家庭教育工作组织协调,明确各相关部门工作职责,推进家庭教育工作良性发展,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家教阵地组织建设、标准评估、检查指导等制度,实现全区家庭教育组织网络全覆盖,家庭教育阵地触角多处延伸,搭建家庭教育大格局。

  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 17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不同的家庭形态、不同的教养态度、不同的家长素质,对于形成孩子最初的人格、体格和智慧以至孩子一生的成长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科学的家庭教育环境的建立,有助于抵御社会的不良风气对少年儿童的影响,从根本上提高少年儿童的自身素质。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调查法、辅以访谈法。访谈了学校负责家长学校工作的学校领导、教师,并对部分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农村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程度调查

  我们对56位家长进行了专项调查,其要点有:

  (1)你平时管孩子吗?怎样管?

  (2)你们是怎样起示范作用的?

  (3)当孩子做出成绩时,或做不正确的事情时,你们怎么做?

  (4)你认为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是否重要?

  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不重要12(人)37(人)7(人) 由表可见,在56名学生家长中,认为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不多,仅占21.5%,由此可以看出,有一小部分家长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他们认为家庭应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是儿童心智发展的基础。据了解,认为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家长,其子女在学校各方面表现也都是非常不错的。表中显示认为家庭教育比较重要的家长占66.7%,占大多数,他们认为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孩子的品格形成主要取决于家庭的早期教育,孩子成长的道路很长,很艰巨,需要家庭的正确教育和引导。此表还可看出,认为家庭教育不重要的占12.8%,这一小部分家长认识不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孩子从生下来到上幼儿园这段时期还不懂事,家长没法教育。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进入学校,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责任,这种错误的想法及做法,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或造成严重的后果。在访谈中还了解到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承担更重要的责任,父母参与家庭教育不平衡。

  二、原因分析

  从调查的情况中可以看出农村家庭教育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社会原因

  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家庭教育是隐性的,非正规的。在现今高考体制影响下,很多人把教育等同于分数,分数高于一切;对教育狭义理解,简化了教育的内涵,突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的意义。社会上的一些主要舆论讨论的是学校教育如何重要,择校的意义重大,而对于如何实施家庭教育,在家庭中家长应该怎样去教育孩子的问题,却是很少有人或无人谈起。这种不健康的舆论促使家长重视学校教育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当然,我们不否认学校教育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教育作用,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学生成长历程中家庭教育对其的影响。有人曾对那些学业优秀、心理健康、全面发展的学生进行调查,从调查中发现这些学生都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他们的父母对他们的成长都起着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

  2、家长原因

  (1)农村不少家长自身文化素质较低,所受的教育程度不高。由于历史原因、经济条件、农村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好多学生父母读书不多,文化程度较低,很多家长对学校教育缺乏了解,对孩子表达爱的方式单一,“在表示对孩子的'爱意时,往往不关心他们想些什么。”有相当一部分家庭教育承担者缺少进行家庭教育的能力;有些家长对子女教育束手无策,只能听之任之。而对于学校组织的家长学校培训,又不愿参加;参加的也只是为了应付,目的性不强。

  (2)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近几年,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们最大的愿望。但在谈到培养孩子的问题上,很多家长认为当孩子进入学校后,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责任。孩子成绩的好坏,靠的是老师。很多家长到学校,与教师讲的最多的就是:“老师,我们孩子全靠你啦!”言下之意,孩子的成绩好坏,责任在教师。尤其是受高考体制的影响,把教育等同于分数,分数高于一切。很多家长本身就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受应试教育影响分数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永远的烙印。他们把教育简单化,他们把学校看作是教育的唯一阵地,他们认识不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岂不知,孩子品格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家庭的早期教育,孩子生活、学习习惯的形成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孩子成长的道路很长,很艰巨,需要家庭的正确教育和引导。思想上的认识、定位严重影响了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正确理解,忽视了家庭教育的作用。

  另一方面,现在农村家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百般疼爱,舍不得骂,更舍不得打,很多事情都由着孩子去做,往往使孩子形成了很多不良习惯。孩子的独立性很差,而依赖性却很强。也有一部分家长比较重视家庭教育,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受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的阻力。因为有了他们“坚强的后盾”,家长的教育往往力不从心,家庭教育的作用也明显打了折扣。

  (3)部分家长的思想认识落后。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经济发展了,改革的浪潮推出了一些缺少文化的有钱人。一些短视的家长认识不到知识的重要性。见到那些屠户、包工头、摊贩纷纷富了起来,于是认为不读书也有饭吃,甚至发财。只要有“本事”照样赚大钱。加上近几年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这种现象造成一部分家长认识上的偏差,认为读书没有出路。其次,重男轻女的陈旧思想在农村相当一部分家长身上依然存在。

  (4)农村经济相对滞后与家庭分裂。近十年,农村中有超过60%的劳动力外出务工,离婚率上升,无形中使农村家庭教育形成真空。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和爷爷奶奶或代理家长抚养。

  三、对策思考

  1、强化措施,努力提高家长素质。

  提高家长素质是搞好家庭教育工作的重点。

  (1)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家教工作的重要性,加大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的力度,使家长切实掌握科学的家教知识,学习成功的家教经验,增强家庭教育能力,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2)帮助广大家长走出家教存在的四个误区,即:过渡溺爱、过高期望、过多保护和过重压力,树立正确的教子观、成才观。促进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重视思想教育,帮助孩子分辨是非,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鼓励孩子尽量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适应性;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创造条件,引导孩子自觉地磨炼自己,经得起成功的喜悦,抗得住失败的烦恼,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严爱结合,以身作则,家长以自己的良好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营造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教育氛围。

  (3)教育家长担负起教育监护孩子的责任。家长忙是事实,但再忙也不能忘了一件最忙的事——教育子女。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关心他们,了解他们,孩子还小,可塑性很强,能否健康成长,关键在于家长的正确教育。因此,家长要担负起教育监护的责任。

  (4)开展特色活动,扩大家教工作的辐射面和影响力。要经常组织一些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丰富多彩、新颖活泼、健康向上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家教工作的生机和活动,吸引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亲子互动,创造一个家家参与,人人争先的良好局面,在参与中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创建和谐家庭。

  2、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家庭教育社会化网络。必须各方面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一是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共同学习、交流、探讨有关家庭教育知识,经验的路子。不定期的召开家长座谈会,通报学生在校及在家的学习、思想和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做到正确引导。二是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组织的作用,推动家庭教育社会化。

  总之,我们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会促使家庭教育趋向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

  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 18

  当今社会,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产业结构加快调整,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沿海及各大城市纷纷崛起,这就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与此同时,开放的城市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农村生产力水平低、经济落后,使得年轻的劳动力难以在农村生存,因此诱发了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热潮。

  但这些农民工在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付出的却是远离子女的代价。在农民工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能力和条件将自己的子女安置在自己所在的城市,于此形成了新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基本属于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料并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据此,启东市妇联以汇龙镇爱新村为例,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进行了调研,情况如下;

  一、概况

  拥有3000多人口的爱新村,儿童约占总人口的30%左右,留守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20%,约有180人左右。在这些留守儿童中,与母亲住一起的25.6%,与父亲住一起的有15.8%,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住一起的有35.6%,与叔伯婶姨住一起的有12.9%,其余寄托在其他人那的有10.1%;在这些留守儿童中,一年之内见过父母1-2次的占56%,见过3次以上的占15%,一年内未见父母的有29%,目前,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呈继续增长趋势。

  二、存在问题

  以上数据说明了农村亲情的缺失、家庭教育出现真空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1.健康与成长方面:在生活中,留守儿童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在成长的最好阶段容易形成不良习惯,生活作息不规律,缺乏营养,很容易造成抵抗能力差,身体体质偏低等问题。

  2.学习与认知方面: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上的各种诱惑逐渐增多,网吧等娱乐场所对留守儿童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使得他们上课不专心,下课沉溺于网吧,自控能力差,容易形成不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心理与品行方面:父母的行为往往是孩子的坐标,留守儿童常年远离父母,生活中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又缺少正确的是非观念,极易养成冷漠、自私、孤僻、偏激等不良性格和习惯。

  4.人身安全方面: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生理和心理不成熟,缺少适当的约束和引导,他们极其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影响,遇到突发事件自救能力差,甚至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三、建议对策

  留守儿童群体是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时期的特殊产物,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家庭、社会和学校有着密切的关系。儿童是祖国的花朵,针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性工作,需要全社会来关注。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建议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着手:

  1.家庭。要慎重做出每个选择,家长要正确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慎重选择外出务工,要把家庭教育摆在当前最突出的位置上,家长要明白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而不是金钱;引导外出父母切实负起养育责任,尽量改善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积极引导家长处理好外出务工和关心孩子健康成长的关系,提高自身素质,注重沟通方式担负责任,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家长要认清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能力,切实转变教育方式方法,增加亲子间的良性互动。

  2.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有的放矢地教育学生,给留守儿童和家长更全面的辅导和帮助,鼓励他们积极融入团体中,形成良好的心态;开展教师帮扶留守学生活动,定期家访,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及时发现留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闪光点,了解家庭生活环境,消除不利因素;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家长和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学校应开展留守学生普查登记,建立留守学生个人档案,针对个人特点和需要,建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措施。

  3.社会。政府建立完善的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加大对农村娱乐场所的管理,努力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加大危害学生安全和学校工作秩序的打击力度;制定方便入学政策,为留守儿童到父母打工地入学提供方便。在城市农民工集中地开办农民工子女学校,提供优质的入学条件,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和关爱;村妇女儿童之家要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生活、劳动知识培训,让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社会各界多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完善家庭教育志愿队伍,成立留守儿童义务辅导站,从生活、学习、思想、安全上关心留守儿童。村干部实行包片负责,组织老教师做好代理家长工作。

  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是我们当前的一项艰巨任务,他们的健康成长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息息相关。希望各级组织、社会各界都能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共同努力,让祖国的花朵更加灿烂,让祖国的未来更加强大。

  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 19

  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既是青少年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前提。为了总结家庭教育工作的新进展和新经验,研究家庭教育的新现象和新问题,霸州市教育局家教管理服务中心于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在霸州市区10所中小学所辖范围内,开展了规模较大的家庭教育状况的专题调研,以期进一步了解目前我市家庭教育的状况,讨论家庭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本次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结合观察、访问和座谈等形式,主要围绕青少年家庭的结构情况、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方法以及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方如何有机结合等方面展开,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余份,比较全面、详实地了解了我区青少年家庭教育的现状。

  一、调研结果:

  (一)家庭基本情况

  1.家庭成员构成情况。家庭成员是指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家长、孩子以及家庭其他成员。家庭成员结构决定孩子在家庭中生活和受教育的位置。据初步调查统计,我市城区95%的家庭是比较正常和稳定的,问题家庭(包括离异家庭、缺损家庭、不良家庭)数约占被调查家庭总数的4%。绝大多数被调查家庭为独生子女家庭。

  2.家长职业状况和文化水平。家长的职业状况也是家庭环境的一个基本要素。霸州市属新建市,市区大部地区还是农村,既城中村占大部分。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农民、个体工商户大约占60%,工人大约占20%,失业及下岗者大约占5%,机关干部知识分子大约占15%。家长的文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而学历层次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状况。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家长学历大专文化以上的约占10%;高中初中生文化学历的约占75%。初中学历一下的大约占15%。这个比例大致同上述家长的职业层次一致,说明了家长的学历同其职业相对应。

  (二)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

  家庭教育观念反映教育者对教育孩子的基本态度以及对家庭教育方法和措施的认知程度。应该说,家庭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具体实施。当然,家庭教育观念与家庭教育方法之间还有着一定的距离,会因人因时或因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别。

  1.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中国人历来重视教育自己的孩子,努力培养后代构成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表明,目前我很少有人把教育孩子看作是法律的限制规定,而认为是作为家长天经地义的道德义务。在认识层面上,几乎人人都认为教育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在教育目标上,”望子成龙”,希望孩子尽快成才,能够自仍然是当今家庭教育的主旋律。当然也有极少数家长对孩子处于漠不关心的态度。

  2.家庭教育的方向。重视培养孩子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共识。教师和家长在学校、家庭、社会要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然而,由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决定着这三方面教育有着不同的方式方法和重点。在选择家庭教育的重点方面,大多数的家长选择的是品德和能力。对孩子品德的重视,是目前整个社会及家庭的一致要求。过去那种家庭只顾孩子的学业而不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的倾向得到了认识和扭转。在这里,至少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上出现的重智轻德倾向并非出于家庭或家长的本意,而是与应试教育中的某些弊端有紧密关联。

  3.家庭教育的期望值。热心于对孩子的智力投资,希望孩子尽快成才,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社会期望。这些社会期望主要表现为学历期望和职业期望两种形式。总的看来,父母亲对孩子的期望的平均值都大大高于现实,其共同点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将来能超越自己的现在水平,处于社会的较高层次。同时也存在部分家长希望孩子能自己取得温饱即可的思想。

  4.家庭教育的方法。我们主要是从作为教育者的家长和作为被教育者的孩子两方面展开问卷调查的。关于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近年来也有了较大的改进。其中,很多家庭开始采用较为科学民主的方式。过去是训斥和打骂的多,说理引导的少;而今通过家长们的揣摩和学习,情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一方面,在孩子犯错误时,约30%的家长能采取循循善诱,说理的教育方式;说理为主有时也训斥和轻微打骂的占70%,说明大多数家庭中仍存在打骂的教育方式,同时半数家庭中的青少年基本默认了此种受教育的方式,虽然约95%的青少年希望家长用讲道理的方式教育自己;80%的家长在孩子有大错的情况下打孩子,表明了家长教育方式上的”望子成龙”和”独生宝贝”的矛盾心态,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最实在”的方式-”打”;而主要靠训斥和打骂的约占10%以上;采取严重体罚方式的仍是极少数。另一方面调查显示,60%的青少年在家长打骂时表示顺从家长的意愿,尚有约15%的青少年采取反抗和逃跑来抗议的打骂。而事实上大多数的家庭通过教育,取得了成效;20%家庭反映孩子不听话打骂,没有作用或者是由于方法不当而起到了负作用。

  (三)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当前家庭教育中的不良教育方式。调查表明,当前在部分家庭中尤其是问题家庭的家长因为在处理不好生活问题的`同时也不能正确地对待教育孩子的问题,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呈现出以下七种不良教育方式:

  一是恶性循环型:父母本身行为不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的品行习惯。

  二是冷落受气型:由于家庭破裂,孩子受冷落或成了出气筒,从而易被社会上的恶习所吸引,自暴自弃或逆反攻击别人。

  三是简单粗暴型:由于父母文化素质低,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遇到孩子犯错时,多采取打骂,使子女无所适从,容易流浪社会,出现各种行为问题。

  四是娇惯溺爱型:由于无止境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容易使孩子形成贪婪、懒惰、自私、任性的性格,适应社会能力差,依赖性强,易受坏人引诱,以至走上邪路不能自拔。

  五是放任型:有些家长忙于工作、挣钱,认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有些家长因处理不好生活问题,都忽视了孩子的教育;还有的父母看到自己管教方法不奏效,无计可施而放任自流。

  六是矛盾型:父母间或与祖父母间,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态度不一致,一方管,一方护,孩子利用这种护短心理,说谎,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七是心理虐待型:目前打骂虐待孩子的少了,但由于心理卫生知识的缺乏,心理虐待现象极为严重。一是剥夺孩子正常的心理需要,如交友、游戏、自尊等。一切以大人的想法出发,望子成龙心切,逼着孩子学这学那,或盲目地与其他孩子攀比,并常以讽刺挖苦孩子为刺激手段;二是负性心理刺激过强,对孩子猜疑,甚至查看孩子日记、跟踪等,在他们眼里孩子总是不够好。孩子好的行为不能得到及时的鼓励,久而久之孩子破罐破摔或逆反,成了问题青少年。

  2.有心无力,家长教育能力极度缺乏。我们通常认为简单粗暴和放任的教育方式是不良的教育方式,而说服教育是良好的教育方式。从调查来看,采取简单粗暴教育方式的平均10%,而平均有70%的父母是采取说服教育的方式。如果说服教育可以奏效,应该有相当多的孩子不至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也就是说,父母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会影响教育效果,但并不决定教育效果,决定教育效果的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能力,即帮助孩子和改变孩子不良行为的能力。即使采用说服教育的方式,如果不讲究方式方法,不能说服孩子,同样会使孩子反感。因此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父母教育能力就非常重要。在本次调查中,通过一些座谈我们看到,父母教育能力的缺乏还表现在了解孩子的能力、协调与孩子关系的能力、评价孩子的能力、保护孩子的能力等等诸多方面。

  在了解孩子的能力方面:对孩子不了解便无从教育,而有的家长直到孩子出了事才知道孩子做了些什么。正是父母缺乏了解孩子的能力,不能“对症下药”,没有使教育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在协调与孩子关系的能力方面:在家庭中,父母不会协调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利用长者权威凌驾于孩子之上的情况存在,这对处于青春期、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的十几岁的未成年人来说实在难以接受。

  在评价孩子的能力方面:许多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对孩子没有一个客观的评价,眼睛只盯着他们身上的问题,只看到孩子的毛病,整天指责孩子的不是,而看不到哪怕是一点儿的优点和可以利用的积极因素。久而久之,孩子所受的劣性刺激太多了,而得不到良性的激励,逆反心理油然而生,身上的问题更是被强化,甚至”破罐破摔”,直到触犯法律。在保护孩子的能力方面:保护未成年的孩子是父母的天职,在这方面父母能力的欠缺,很容易使孩子到社会上寻求保护,被坏人教唆。父母的失职,把孩子推进了”黑暗社会”。

  父母教育能力的缺乏,可以说是家庭教育失败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长期困扰大多数家长的问题之一。

  3.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方面的问题。自1991年《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颁布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方面也相应的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在法律法规的具体实施上存在相当的困难。如当今社会各种传媒过多的上演各种暴力行为以及出版不健康的书刊、杂志,开放无证网吧等非法游戏场所,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家长普遍反映强烈;而教育、公安部门等维权组织在目前都只能以说服教育为主,无法采取变更监护权等具体措施,这些都是法律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困难和障碍。

  二、调研启示

  在获得以上资料和数据基础上,我们还得到如下几点启发:

  (一)家庭教育动力充足,但家长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有待改进

  目前的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培养好独生子女。由于改革开放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给家庭教育的智力投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新生一代的年轻父母,学历层次和文化水准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往往还善于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以求得最佳的效果。诚然,能够教育加之愿意教育构成了家庭教育的强大动力,但并不等于说他们就具备了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和全部知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最有效和最佳的途径就是间接教育孩子的父母,塑造孩子的家庭环境。教育家长尽可能做到以下几点:

  尊重和理解是开启“心灵的钥匙”。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很快,对家长的信赖程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减弱,更多的是追求朋友间的信任,这就要求家长多以朋友的身份,同感的心态去关爱孩子,说孩子关注的内容,谈孩子流行的话题,在浅移默化中引导孩子,反对简单说教,更不允许简单粗暴的打骂。

  建立青少年积极愉快的情绪生活。家长应鼓励孩子多与同龄人,特别是与异性友好交往,学会互相关心,体贴的处世之道。注意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多利用周末或节假日与孩子轻松相处,巧妙谈心,做孩子的“心理医生”,了解他们的心理困惑,帮助他们解决新的问题。

  关爱而不是溺爱。家长不能助长他们在生活上的过分追求,更不能让其感到生活上的高消费是好成绩的回报。父母的爱应该靠给孩子温馨的、做人的真谛、自我锻炼的环境、克服困难的勇气、正当高尚的人生观来体现。

  变”堵”为”输”,引导孩子合理发泄不良情绪。家长应了解青少年由于发育尚未成熟,情绪不稳定,遇到挫折发泄时常常不能自控的心态,为他们创设合理发泄的渠道,防止不当的发泄。可以采取尽情倾诉、引导情绪转移、音乐抚慰等方式。

  注意自身形象,增加孩子的信任感。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直接影响受教育结果。有益的做法是家长一方面要加强个人素质和修养,注重日常生活的表率作用,另一方面真诚关注,切忌以旁观者的身份滥施同情,导致不良后果。

  (二)对问题家庭青少年的关注刻不容缓

  1.加大宣传问题家庭青少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现代家庭教育的新观念、新方法的力度。绝大多数问题家庭的家长之所以不能教育好孩子,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和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教育孩子,因此,我们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加大问题家庭青少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现代家庭教育的新观念、新方法的宣传力度,从而改变问题家庭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问题家庭家长家庭教育的意识,从根本上改变问题家庭青少年的家庭教育问题。

  2.建立问题家庭青少年档案。对每一个问题家庭青少年建立档案,加强对他们学习、生活、心理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并详细记载。并对问题家庭青少年按不同的家庭问题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类别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制定的教育措施分两类:一类是制定问题家庭家长的教育措施,一类是制定问题家族青少年的教育措施,采取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教育。

  3.开办家长学校。开办家长学校,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聘请专业人士和有丰富家教经验的家长为教师,对家长进行定期培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这个培训不只是单纯的讲课,而是要在每一次的培训后让参加培训的家长进行一次交流分享,把他们在教育子女中遇到的问题,错误和经验都讲出来,哪怕是几句话、几分钟,让大家共同从教育孩子的实践中学习、借鉴、总结、研究,从而不断提高他们教育子女的能力。

  4.创办”爱心门诊”。针对青少年心理问题较严重这一情况,我们应在每一个学校创办”爱心门诊”,本着对青少年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理解这一理念,对青少年进行心理辅导,用爱心抚慰青少年心灵的创伤,为他们解决心理上的困惑,生活上的困难。同时,对家长进行个案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在教育子女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加强全社会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社会性网络很有必要。

  目前,教育体制改革正在深入发展。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横向联合起来,拓宽蕴藏于社会各方面的教育资源,才能更快更好地培养跨世纪一代”四有”新人。

  1、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这个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质量。调查表明,凡是品学兼优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默契的;而表现较差的或变坏的学生,大多数由于家庭教育不良和与学校教育脱节造成的。调查表明,优秀生的家庭教育状况都比较好,而失足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则不然,因此,认真做好学校和家庭的联系十分必要。首先是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家长们的施教手段,并将孩子在校情况向学生家长进行通报,通过家长和老师对教育方式方法的共同探讨,可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更有针对性、及时性,使两方面教育形成合力,提高整体教育效益。其次,成立了沟通学校和家庭联系的专门组织机构—家校委员会,并逐渐建立和完善了家校联系制度。家校委员会成员除了学校领导、各年级德育骨干外,其余成员则是来自于社会不同阶层的、从事不同职业的家长代表。通过家校委员会,让学校及时了解家长的意见,学生在校外倾向性问题。对改进学校教育,尤其是学生品德教育,有了更强的针对性,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实践证明,家校委员会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调站、指挥部,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育人的功能,第三,开办家长学校。在家长学校里,家长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老师,通过讲座、辅导、座谈和交流,可以获得平时无法得到的各种知识和信息,以及教育好孩子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2.充分发挥社区在指导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教育专家指出,社区指导家庭教育能弥补许多教育中存在的空白,它针对家庭教育问题提出要求,配合学校和家长所在单位,对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干预、教育和指导,为增强家庭教育的科学性、计划性和艺术性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强教育效果。建立比较完善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机构:”一个中心”、”两条线”、”两个系统”。”一个中心”即”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两条线”即教育局和街道办事处,”两个系统”即教育管理系统和家庭研究系统。开展各类型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培训家庭教育骨干,组织家教讲座。同时,成立”社区家教志愿者队伍,特别成立学龄前散居儿童家教志愿者队伍,社区志愿者结合社区实际,利用人员熟、工作便利的有利条件,深入开展各种具有特色的社会指导活动。如举办家长座谈会,让家长畅谈社区志愿者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转变隔辈人教育观念,丰富年轻家长科学育儿的知识。

【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学校家庭教育调研报告06-20

(优秀)学校家庭教育调研报告07-28

小学生家庭教育调研报告09-14

家庭教育和家长学校工作调研报告03-27

支教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05-15

村委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10-22

关于乡镇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01-06

调研报告[精选]06-20

调研报告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