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养老服务调研报告

时间:2023-07-03 13:25:02 其他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养老服务调研报告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养老服务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养老服务调研报告

养老服务调研报告1

  昨天,把这十几天的调研手记整理了一下,形成了《平湖市养老服务业的现状和问题与对策的调研报告》这个初稿,便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确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

  加强应对人口老龄化研究,加快建立健全养老社会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是中共平湖市委向我们提出的要求。今年,我们针对平湖市养老服务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些好的做法作了一番深入的调查。并对如何发展平湖市的养老服务业征求各方意见建议,提出建设性对策

  一、发展养老服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 平湖市人口状况分析

  据平湖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表明, 2010年11月1日零时,平湖全市共有常住人口67.18万人,其中,外来人口为20.32万人,占全市总常住人口的30.25%,平湖户籍的常住人口为46.86万人,占全市总常住人口的69.75%。人口普查显示,全市65岁及以上人口总量为6.70万人,比重为9.97%,与十年前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总量增加了1.76万人,增长35.63%,比重小幅上升了0.24个百分点;按照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7%这一国际上划分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我市人口老龄化进程继续发展。实际上,我市老龄化速度是被新居民的流入有所掩盖的。目前在我市流入人口中,15至59岁的人口达到了18.57万人,比重高达91.38%。这些青壮年人口的流入,在相对降低人口平均年龄的同时,还导致总人口这个分母变大,使我市老年人口所占比重相对降低,如果按照平湖本地户籍人口计算,则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4.26%。这说明我市老龄化进程在加快。

  据《平湖市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预测,到2020年,我市总人口将达到 万,老年人口将达到 万以上,约占人口总数的 %, 空巢老人数量将达到 万以上 ,2012年以后人口高龄化将迅速增大,由于家庭小型化,我市的独生子女赡养老人问题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老年人生活状况分析

  调查中,老年人普遍认为,人到老年,随着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已经不高了。大部份老人表示,现在的大部份老年人由于在年轻时都经历过解放前的苦难生活和解放初期的艰苦生活和三年自然灾害等困难时期,所以有90%以上的老人对现在的生活感到相当满意,在城市少数觉得不幸福或很不幸福的老人,一般都是空巢独居老人。在农村少数觉得不幸福或很不幸福的老人,一般都是子女不大孝顺或子女外出照顾不上的老人。特别是一些老年人由于病痛使平时的生活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生活无人照料,日常生活出现困难。精神寂寞,渴望与人交流。疾病缠身,看病难。一部分老人由于患有各种老年慢性病,他们最担心的是看病就医。还有一部份老人由于没有经济来源生活拮据,渴望社会救助。

  (三)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调查显示,老年人生活不便、精神寂寞、病痛折磨、与无助相伴,但许多老人怕给子女带来负担,拖累子女 工作、生活和事业,所以自己的困难又很少向子女倾诉,老人的冷暖往往只有自己知道。所以当调查时问到老年人是否希望提供养老服务时,大部份生活不便的老人都有急需养老服务的愿望,而空巢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尤为突出。调查同时发现,不同家庭状况、不同生活条件、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身体状况的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不同,有的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要一般性的家政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如孟秀新村一位姓钱的居民,今年76岁,老伴在五六年前过世,现在子女不在身边,属于空巢老人,也是当湖街道孟秀小区提供养老护理服务的对象之一,前几年政府为他安装了一键通电话。老钱虽是76岁的老人,但身体还不错,而且因为年轻时当过兵,当过工人,也在农村工作过,所以前几年他洗衣做饭都能自理。可老钱说,今年开始感到有些累了,他盼望小区里有个食堂,能为空巢老人提供一顿中饭。前几天天气泠了,老钱把棉被拿出来,他本来想通过小区养老护理服务中心的志愿者帮忙把被横头定一定,但后来想想别麻烦别人了,自已戴了副老花镜一针-针搞了好大功夫。老钱说,年纪大了,手脚慢了,眼晴花了,想做的事也力不从心了。谈到医疗卫生服务,老钱说,现在城里的医院无论人民医院还是社区医院,论服务态度,

  还不如乡村医生。老钱原来在农村,他说农村里老人生了病走勿出去,乡村医生随叫随到,城里可不行,要末自已去医院排队看病,要末叫救护车送去急诊。老年人有时病并不重但出不了门,子女又不在身边,如果打个电话医生能上门看病就轻松多了,但现在在城市医院还办不到。象老钱这种需要居家养老,需要部份生活照料服务和医疗服务需求的'老年人还不少。而还有一部份老人则需要社区(或其它社会组织)提供文化体育等精神慰藉服务;还有一些年纪偏大,平时行动不便,又怕给子女添麻烦的老人,他们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所以他们需要养老机构提供住养服务。从调研情况看,在现在的形势下,构筑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护理需求的养老服务业十分必要,也十分紧迫。

  二、平湖市养老服务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其实,平湖市的养老服务业已有几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了,过去,各乡镇都办有敬老院,解决了五保老人的衣食住医的问题,2007年,平湖市经过调查,当时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数达到87944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8.18%,人口老龄化比例位居嘉兴第二。为此,平湖市先后投资近3000万元,扩建和改造了各镇(街道)敬老院,进一步完善了敬老院设施,并建造了老年公寓二期。全市公益性养老床位已增加至1000多张,社会养老条件得到有效提升,但与8万多老年人的总量相差还甚远,同时,受传统观念影响,仍有许多空巢老人宁愿过着无人照顾的独居生活,也不愿搬进敬老院或老年公寓居住。针对这-情况,2008年,平湖市就出台了《平湖市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试点方案》,正式启动老年人居家养老试点情况调查汇报等前期各项工作。围绕立足家庭、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利用和融合社区已有的“星光老年之家”、社区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96345社区服务热线等服务资源,积极发挥各类志愿者的作用,采取“试点先行、分步推进”的方法,着手居家养老模式的探索和推进。当时主要为试点社区符合条件的困难残疾、孤寡、空巢及高龄老年人群体开展生活照料和家政服务、康复护理服务及精神慰藉服务等,并逐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另外,对持有低保证和特困残疾人证的困难残疾、孤寡、空巢及高龄老年人,及有较少社会保障60周岁以上的困难残疾、孤寡、空巢及高龄老年人等老年人群,将根据实际情况分别提供不同的无偿服务。对有社会保障的60周岁以上有服务需求的老年人,实行有偿的服务为主、低偿服务为辅的市场化服务。如新仓镇的新仓社区对政府购买服务对象分两类:60周岁以上低保的独居、纯老并且生活自理困难的特殊困难老人家庭为一类服务对象,每人每月给予300元的政府购买服务;60周岁以上人均各类补助低于600元或80周岁以上的有较少社会保障的独居、纯老并且生活自理困难家庭和70周岁以上的嘉兴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及残疾军人等特殊贡献老人为二类服务对象,每人每月给予150元的政府购买服务。农村社区:60周岁以上低保、低保边缘的特殊困难老人及特殊贡献老人中长期卧床不起的为一类服务对象,每人每月给予240元的政府购买服务;其他60周岁以上符合条件的特殊困难老人及特殊贡献老年人为二类服务对象,每人每月给予120元的政府购买服务。

  这种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方法适合不愿离家养老的老人。另外,与敬老院养老方式相比,居家养老节省了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成本较低,方式更灵活,并且也为40至50岁的下岗工人提供工作岗位,解决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

  但是,由于受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所限,目前,政府购买服务的覆盖面小,标准低,我市养老服务护理保障水平不高,养老服务业发展很不平衡,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我市养老护理服务业发展现状

  从调研情况看,目前平湖市养老护理服务业发展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敬老院养老护理服务。目前平湖市已建成敬老院9 所,约为1000多位"三无"、"五保"老人提供入住服务。保证了"三无"、"五保"老人的基本生活。从2009年市政府专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后,把推进敬老院的转型升级列入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加强了政策和财政支持力度。在前三年市级财政已安排600万元敬老院建设专项补助资金的基础上,从2009年起,继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进一步提升敬老院生活服务、文化服务等基础设施,优化服务功能。林埭镇敬老院在转型升级中于2012年把养老服务中心扩建项目列入镇政府为民实事项目。总投资130万元,新建了一幢楼900平方的养老服务中心。现有80个床位,已居住"三无"、"五保"老人53人。

  各乡镇敬老院在完成了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型升级后,在确保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

  养的前提下,将服务对象开始向低保老人、高龄老人以及社会老人延伸。同时扩大服务范围。把向社会其它老人提供包括日间托养、短期寄养、配送餐等服务,以及开放老年文体活动场所等功能,纳入敬老院服务领域。如林埭镇敬老院现有老人53人,其中3人是不符合政府养老条件,因为这三位老人子女在外,家庭经济还可以,所以他们每月出资550元给镇敬老院托管。今年林埭镇又拓展了老复退军人养老服务项目,对23名本辖区内70周岁以上在乡复退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以及“三属”和市劳模的人员及时落实能吃苦、敬老服务的专业人员提供生活照料服务。当湖街道老年福利服务中心(敬老院)设有标准双人房90间,单人房14间,夫妻套房10间,特别护理室6间,共设床位248张。中心内房间配有空调36 台,数字电视36台,床头呼叫对讲系统238个,老年健身器材15套,另有健身室、棋的牌室、乒乓室各1间。为搞好 养老护理服务, 当湖街道老年福利服务中心 配备护理员9名,聘有2名卫校毕业生担负专职护理和监控工作,24小时值班。现在集中供养老人30人,社会寄养老人53 人,社会寄养收费每月400元(床位费300元/月,护理费100元/月)。

  平湖市老年公寓现有床位310张,房内配有卫浴设施、呼叫对讲、电视、空调等设施,有专用食堂、洗衣房、开水房、浴室,寓内设有多功能厅、阅览室、电视室、健身房、谈心室、书画室、棋的牌室等活动场所,室外多处设有健身区,目前公寓入住老人183人。

  当湖街道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平湖市老年公寓,林埭镇敬老院将服务对象向高龄老人以及社会老人延伸后,解决了市区不少年纪大,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出现的衣食住医等护理问题。从调研中了解到,高龄老人和社会老人进入敬老院养老护理后,生活有人照料,这些老人的子女比较放心。

  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2008年,平湖市以当湖街道朝阳路和百花新村二个社区为试点,开展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服务。当湖街道作为平湖中心城区,老年人口不断增多,常住人口107000多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20100多人,占总人口的19%。从2008年开始,当湖街道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到现在, 当湖街道已建立了一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个村、24个社区都建起了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人数200人,其中一类对象58人,二类对象142人,安装“一键通”428户。农村享受居家养老服务人数18人。对于这些居家养老人员,社区的服务人员按照“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权益维护,文体娱乐”的内容,主要开展居室保洁,入户洗衣,帮助购菜,病弱护理,缝纫修补,家电维修,情感沟通,代买快餐,代缴费用,陪同老人散步等家政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方便。从2009年6月1日开始,朝阳路社区开始为一部分老年人提供盒饭,每份2.5元。这些盒饭由街道养老服务中心配送。当时,社区内7位居家养老服务对象,但没有一个申报购买盒饭。社区内要求提供盒饭的20多位老人,都不是居家养老人员。原因是,一类居家养老人员,认为每餐2.5元,价格高,而二类居家养老人员,认为伙食差。这样,社区只能向有需求的其他老年人提供伙食,每天二次,分中餐和晚餐,20多位老人都到服务站购买盒饭,然后拿到家里进餐。后来,一些老人因为口味问题,价格问题等等,陆续退出。到了2011年12月,因为人数少,而停止了盒饭供应。社区工作人员反映,如果伙食好,价格低,老人还是有需求的。 百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是嘉兴市示范站。社区有老年人927人,占了社区总人口的23%,独居老人57人,开通“一键通”的户有42户,有12个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而参加服务的人员7位。百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还建立了文化娱乐队,心理慰藉服务队,康复护理服务队,生活照料服务队,家政服务队,维修服务队,有75位志愿者参加,他们可随时为居家养老人员提供优质服务。2009年6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盒饭时,百花社区只有一人报名,大都是怕饭菜凉,费用大。所以,百花社区没有实施这一服务。 新仓镇于2010年7月正式开展了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先后投入50多万元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资金,先后建成新仓社区、红光、大利、双红、战斗、杨盛、新星、秦沙芦湾、友联10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并升级秦沙、杨盛两村为示范服务站。全镇共有政府购买服务对象61人,其中农村54人。社区一类人员3人 ,二类4人。安装一键通 72户 。2012年又新增重点优抚对象25人为政府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自2009年起,累计发放社区服务对象经费7.2万元,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经费11.88万元。 勤安村在探索农村老龄工作新思路上做好“三个提早”。建立“两个机制”,注重“三个建立”。

  “三个提早”,一是提早调查摸底。完善充分就业管理平台数据库,建立了老年人分组数据表、家庭基本情况、住宅电话、掌握全村老年人基本生活情况,为老龄工作开展提供有力数据。二是提早讨论落实。

  村老年协会积极向村党总支反映基层呼声,经过村两委班子讨论,最终确定思想素质好、服务热情高、有爱心的老同志负责,并组织刚进村班子的年轻人采取上门服务等形式,为高龄、空巢、独居、生活不能自理的困难老年人提供配送等服务。 三是提早细化服务。在明确方式和程序后,我们坚持边服务、边逐步深入:在村居家养老站成立棋的牌中心,每天保证8小时开放,在开放期间注重老年人文化素质修养和提高,在棋的牌室放置报纸、报刊和老年大学专刊等杂志,并为老年朋友免费提供茶水服务,棋的牌室开放至今,参加村棋的牌室活动近8000人次。

  建立“两个机制”,一是建立为老服务网络机制。由村党书记直接分管领导、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2名,由村老年协会起草出台《居家养老工作机制和工作人员制度》。二是健全为老服务工作机制。为确保养老工作的顺利开展,勤安村先后通过班子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通过了《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居家养老活动室制度》、《居家养老护理人员职责》、《工作人员职责》等制度,并实现制度上墙,保障工作开展老年人服务有所依据,实现老龄工作和居家养老长效运行管理。

  注重“三个建立”,一是建立完善日托室:免费提供茶水,播放音像视频、电视节目等。二是建立居家谈心室:组建一支有年轻党员、团员和村干部等人的谈心室,建立工作表,组织轮流值班,开展对老年人的心理辅导,加强生活沟通,化解日常家庭琐事和各类矛盾。三是建立老年棋的牌室:现共有6张棋的牌桌,每天保证8小时开放,并且免费提供茶水,休息躺椅10把。添置了健身器材,拥有可借阅图书3500册,乒乓球桌2张。

  勤安村通过这些年的运行,使村老年人服务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老年人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 调查表明,在居家养老服务形式上,各乡镇普遍采取专业服务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方法。曹桥街道在规范社区居家养老的各项服务内容后,各村先后成立了3支服务队伍:一是专业服务人员队伍,居家养老专业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结对。专业服务人员通过参加市、街道两级组织的居家养老技能培训。二是志愿者服务队。各村成立了居家养老志愿者队伍、开展结对帮扶服务。志愿者每到节假日都到被服务的老人家里,为她(他)们进行生活料理、精神慰籍、法律咨询、康复理疗等服务。及时掌握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在生活、就医、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居家养老志愿者服务人员还与80岁以上上老年人结对。三是是建立医疗保健服务队,由街道医院和村(居)卫生室的医务工作者组成,并利用自身的优势,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定期对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目前曹桥街道共有4616名60周岁以上老人参加健康体检,占全街道老人总数的78%。

  从调研了解到,现在,平湖市建有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站)64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站)42个,村(社区)建站率分别达到了67.4%和93.3%。

  基本建成市、镇(街 道)、村(社区)三级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体系,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城乡全覆盖。

  3.医疗卫生服务。近年来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方面,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平湖城乡医疗保险已全覆盖; 农村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按照国家和省医疗卫生部门的统一部署,平湖市加快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医保的步伐,大力发展社区特色医疗服务和村级医疗服务站; 使城乡居民特别是老年居民能在家门口得到基本医疗服务。这几年,平湖市每年为全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体检; 这一服务让城乡居民特别是老年居民得到了服务。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还开设了老年专科,有专家专科医生对老年人的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病进行诊疗,同时在重症监护室设有医、护为一体的护工。为那些失能老年人提供养、医、护服务。

  4.精神慰藉服务和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从调查了解到,针对老人经常感到孤独寂寞,渴望与人交流,渴望参与社会活动,精神文化生活严重匮乏等问题,全市涉老部门和老龄工作组织及各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当湖街道朝阳路社区,百花社区内都设有谈心聊天室,棋的牌室,老年电大,卫生室,图书阅览室等,这些适合老年人的活动场所,让居家养老的人员有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社区卫生服务室,也为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平时为他们量血压等健康检查。曹桥街道还利用广播、网络、《曹桥报》等媒体,加大对《老年保障法》的宣传力度。经常开展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组织各村(社区)开展维护和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活动。2012年5月份,曹桥街道老龄委又组织了一次老年桥牌邀请赛,8支代表队40多人参加了比赛。重阳节期间,街道老龄委组织了一次老年健身走活动。

  勤安村还组织了首届村级老年运动会, 100多名老年人分别参加了立定投篮、飞镖等五个项目的比赛,村级老年运动会不仅为老年人强身健体搭建平台,还丰富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同时,曹桥街道进一步完善了法律援助为中心为主体的老年人法律援助网络,做好老年人来信来访接待工作,严肃查处各类虚保、不赡养老年人的案件。营造了敬老爱老良好氛围 。

养老服务调研报告2

  一、我市老年人口和养老服务机构现状及工作成效

  (一)我市老年人口的基本状况

  按照国际标准,一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即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志。我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至20年底全国老年人口达1.9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4.9%。我市1991年有老年人口36.25万,占总人口比例的10.09%,标志着我市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年底,我市户籍老年人口达87.264万,占全市户籍人口的16.06%,较1991年增长了1.41倍,年平均增长率为7.32%。目前我市有空巢老人23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6.36%;失能老人19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1.77%。在全国31个省会城市中我市老龄化程度排第9位,在云南16个州(市)中排第1位,是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的城市,具有高龄化、空巢化的特点,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

  (二)我市养老服务机构现状

  我市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老年人活动中心4所,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19所,总计拥有床位数1.6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18张,已建成投入运营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72个,市级层面成立了市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协会、市养老产业协会,全市95%的城市社区和85%的农村社区(村)均成立了老年人协会。

  (三)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及成效

  1、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情况

  根据省、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相关要求,我市于20年启动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工作,当年省下达我市建设任务为60个,20年为80个,到目前为止已有72个建成并投入使用。

  建设方式及规模。

  我市因建盖较早的城市老旧小区难以找到800平米的场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新建、改扩建、租赁场地整合资源等方式进行建设,有的中心功能较为齐全,有的采取多点建设弥补或达到功能相对齐全。

  服务内容。

  目前根据我市不同社区老年人的需求,在个别“中心”四项基本服务已得到拓展,如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点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增加了情感关怀、养老机构外展、小家庭结对等服务。

  服务对象及方式。

  服务对象为本辖区内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具体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分为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无偿服务的对象为具有本辖区户籍的城市“三无”和农村“五保”老年人;低偿服务对象为具有本辖区户籍老年群体中的高龄老年人、特殊群体的老年人;有偿服务对象为有经济来源并有服务需求的老年人。

  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情况

  我市积极探索不同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方式,按管理主体和经费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类。一是由政府全额负担运营经费的,如区长寿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立于20年,与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合用,结合“4050”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招聘工作人员,成立至今已为12.9万人次提供服务,每年投入65万元用于政府购买服务。二是由集体经济承担运营经费的,如区中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立于20年3月,新建小区预留用地建盖,每天为150余位老人提供用餐服务、为80余人提供康体娱乐活动。三是社会力量兴办、民营经济补贴。区916社区养老示范基地,成立于20年4月,由爱心企业家免费提供场地,成立至今已为3.6万人次提供服务,爱心企业每年提供运营经费120万元。四是大型工矿社区,由单位与社区共建的,如市新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立于20年,与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合用,与单位离退休人员工作相结合,成立至今已为3万人次提供服务,至今投入运营经费70万元用于政府购买服务。五是市妇联探索的“三工”协作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即市由妇女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义务工作者三者结合,由市妇联组织牵头,引入南鑫家政服务公司提供社会工作者服务,招募志愿者参与,共同为社区居家养老提供服务和帮助。

  3.取得的工作成效

  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至今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年的`“星光计划”,即20之后的2-3年,通过发行福利彩票筹集的福利金,约40-50亿元用于资助城市社区的老年人福利服务设施、活动场所和农村乡镇敬老院的建设;第二阶段是20年的“163”计划,即给予每个社区5万元启动资金,建立“1个”老年服务中心,针对社区内的特困老人、残疾老人、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和患病老人,开展温情、援助、医疗、教育、康乐和维权“6项”服务,实行领导、标准和标识“3个”统一;第三阶段是当前开展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即建立健全县(市)区、乡镇(街道)和社区(村)三级服务网络,城市街道和社区基本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全覆盖,80%以上的城市社区和2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

  目前已逐步探索出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资源为依托,社会力量参与的新路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在西南地区处于中上水平。通过实地走访与了解,截止20年3月,我市72个建成投入运营的“中心”,获得省、市、区三级财政拨付建设补助资金累计达4900万元(具体补助标准见表五),其中申请省级财政补助2300多万元、市级财政配套投入1600多万元、县(市)区级财政配套投入1000万元左右,为近万人次老年人提供了服务。

养老服务调研报告3

  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根据县老龄委今年工作安排,县老龄办会同县民政局对全县老龄服务体系建设和老龄事业发展,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调研实况汇总如下。

  一、全县老年工作及成效:

  xx年6月底,统计全县60岁以上老年人53352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13.1%。其中,城市“三无”老年人248人,农村五保老年人5481人,老年优抚对象2500人,城乡空巢老年人约占10%。全县共有农村敬老院43所,床位2327张,五保集中供应率达37%,老年人拥有床位率达千分之四十三。95.7%的老年人选择的是传统的家庭式养老,形成以传统的家庭养老为主、福利机构养老为辅的为老服务格局。

  (一)老龄工作形成

  1、老龄工作组织健全。按《老年法》要求,县老龄工作委员会和县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成人员健全。分管副县长任老龄委主任,县民政局长任老龄委副主任兼县老龄办主任,建立了成员单位的协商机制,共同研究加强和发展老龄工作的具体措施。全县24个乡镇全部建立老龄工作委员会,明确了县直16个成员单位办公室主任和24个乡镇民政办主任为老龄工作联络员。182个村、6个社区居委会均有1名副书记分管老龄工作;56个基层老年协会均有1名主要村干担任会长或秘书长。形成老龄工作组织机制健全,打造了一支热爱老龄事业的工作队伍,为推动我县老龄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老龄事业规划。县委、县政府把老龄事业纳入全县“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统筹谋划,将养老产业列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先后出台了《岳西县人民政府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岳西县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岳西县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计划通过政府卖单、招商引资、社会参与等多种方式,构建立足岳西、面向周边的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蓝图,正在打造我国中东部地区重要的养老基地。

  3、涉老法规普法宣传。全县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教育工作,把其列入“六五”普法和年度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强化全社会维护老年人权益的法制观念,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县先后多次出台了老龄工作政策文件,县政府、人大先后多次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视察和专项督查。将每年10月定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月,在岳西周刊、岳西网、岳西电视台开辟专栏或专版进行广泛宣传。两年来,共翻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4080份,张贴宣传标语1880余幅,张挂《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画图380幅,各级广播电台共播出稿件128篇,报道老龄工作先进典型16篇,大力宣传报道老年人奉献社会、发挥余热的先进事迹,广泛开展“好婆婆”、“好儿媳”、“ 敬老十大孝星”、“ 敬老文明号”评比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着力营造了“健康老龄化”的社会环境,为促进家庭和睦、代际和顺、社会稳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将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县民生工程考核,并研究出台了《岳西县人民政府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大力推进机构养老建设步伐,自xx年实施民生工程敬老院建设以来,我县共新(改、扩)建农村敬老院27所,新增床位1700张,建筑面积约4.3万平方米,用地面积约12.6万平方米,共投资4250万元,其中争取上级资金780.3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3469.7万元。统一为院民配置了床、衣柜、桌子、被条、脸盆等生活用品;根据敬老院床位建制数按比例配置院民用液晶电视机、冰箱、消毒柜、洗衣机、太阳能等家用电器;为敬老院添置会议娱乐室桌椅、办公桌椅、档案柜、电话机以及餐厨用品,使敬老院建设成为“美好乡村”建设中一大靓点,极大的改善了我县集中供养的五保供养对象居住环境,提高了我县五保供养集中供养率。xx年,我县将拿出1—2个基础较好的乡镇敬老院部分床位对社会开放,积极进行社会化养老服务新模式探索,努力搭建符合我县实际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新型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三)老年社会保障体系

  围绕“老有所养”的工作要求,基本建立起了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基本住房为重点,以最低生活保障、慈善救助、商业养老保险为补充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1、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社会养老保险等3种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已覆盖全县所有的老龄人口。截止xx年6月份,全县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达23.3万人,基本实现全覆盖,领取待遇人数达4.5万人,共发放养老金 225万元,发放率100%;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人数达5104人,近2年来,累计为1550位离退休职工发放养老金8800万元。逐步建立了随工资增长、物价上涨等因素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的正常机制,有效保障了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的基本生活;全县共有373家企业13704名职工参加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12235人,参保缴费率达90%,且保障标准自xx年1月起,从月人均1358元提高到1512元。截止xx年6月份,累计为2959名企业离退休职工月发放412万元退休金。基本形成以满足基本生活为前提的养老保险格局。

  2、基本医疗保障。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城乡医疗救助、大病医疗救助、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各项老年医疗优惠政策为补充的多层次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已基本形成,实现了医疗保险全面覆盖。通过城乡医疗救助和创新建立 “一站式”服务平台,近2年来,为3.2万人次城乡困难老年人实施了医疗救助,兑现医疗救助金305.3万元,老年人救助比例分别占30%和34%以上;地方离休干部、军队离休干部全部纳入公费医疗,实行全额报销;县医院、中医院和24个乡镇卫生院分别开设老干部病房、老年优先窗口,对因患大病、重病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老年人予以优先救助;城乡老年人分别参加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槛费用实行分类减免,城镇老年职工、老年居民医疗保障实行全覆盖,农村老年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96 %以上,老年人看病难问题得到了解决。

  建立了以县医院、中医院、乡镇卫生院为主体、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82个村卫生室为支撑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积极为全县老年人提供优质医疗保健服务。积极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为全县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并定期随访,建立健康档案,及时发现健康风险因素,促进老年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积极做好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工作。县医院和中医院均开设了老干部病床和老年家庭病床,专门为患有慢性病、老年病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优质、方便、收费合理的医疗服务。将县医院、中医院作为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健康体检定点单位,特别要求各科室医护人员对老年人优先发证、优先检查、优先服务。全县各级医疗机构定期组织专家和医护人员开展送医送药下乡活动,重点为贫困老人、低保老人、五保老人和优抚老人提供医疗服务。

  3、老年人社会救助加大了力度。将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全部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范围。xx年,全县城市低保保障人次达32621人次,其中保障老年人达8904人次,占总人次的27.3%,月人均补差由xx年的279元增加到现在的300元;农村低保对象24653人,其中老年人5361人,占总数的22%,人均供养月标准达到了132元,比xx年提高了27.7%。将248名城市“三无”老年人和5481名农村五保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五保集中供养标准由xx年的每人每年1776元提高到291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1443元提高到1700元。全面推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助制度和独生子女死亡失独家庭特别扶助制度,xx年,兑现全县2201名奖励扶助对象奖励扶助资金214.2万元,兑现330名特扶对象特扶资金51万元。另外,县还将散居五保户等特殊困难老人优先纳入危改工程,并提高补偿标准,为危房老人优先安排保障住房,切实提高困难老人的居住安全。

  4、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一是逐步落实优待政策。通过办理发放《老年人优待证》,让老年人凭证享受重点优惠服务,至xx年6月底全县共发放老年优待证5366份,落实高龄老人生活补贴政策,对百岁以上老年人每年给予1200元高龄生活补贴。二是重视办理涉老案件。县司法部门充分发挥司法救助功能,对涉老案件实行“三优先”制度,设立“维护妇女、儿童、老人合法权益”合议庭,加大审理和执行力度,为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减免诉讼和执行费用;一些基层法庭还开通“绿色诉讼通道”,实行“电话预约立案”、“假日法庭”等便民措施,在推出涉老案件上门服务的同时,加大调解力度,成立案件速调组,邀请老年人的亲戚朋友参与庭审调解,调解成功率达95%,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24个、法律援助联络点188个,先后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援助1000多人次,办理老年人法律民事代理案件200余件。

  (四)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丰富

  1、服务设施建设改善。为解决老年人“老有所乐”问题,我县在充分利用现有老年人活动场所的同时,通过民生工程、政策扶持和自筹等多种形式,不断建设和改善老年人服务设施。修建了24个乡镇文化站,80个社区(村)开辟了居民活动广场、活动器材室和图书室。县城有花果山、竹篙尖公园等老年娱乐活动场所,极大满足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和体育健身需求;创新推出了“时间储蓄、互帮互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按就近便利原则,使老年人享受无偿、有偿、低偿的社区“时间储蓄”养老服务。xx年投资1500多万元新建了县社会(儿童)福利中心,工程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设床位100张,目前,主体工程即将完工。县大别山老年颐养中心建设工作也正在抓紧筹备,一期工程的详规编制工作年底将全面完成。

  2、老年文体娱乐活动开展。全县319个关工委组织活动开展活跃,充分发挥了老同志老有所长的优势,积极引导老同志奉献余热,献计献策,“夕阳红”作用发挥显著,仅xx年就先后为青年和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1000余场次,受教育群体达5万多人次;县老年大学开设有书法、绘画、文史、二胡、英语、保健、太极拳、音乐、舞蹈等课程22门,这些课程设置适合老年人特点,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学员由过去的不足30人增加到现在的500多人;创新成立了老年人文艺队、诗词学会、钓鱼协会、书画协会、秧歌队、腰鼓队等30多个文体组织,广大老年人积极参与,促进了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几年来,全县共举行大型文艺活动50次,如文艺晚会、文体表演、声乐比赛和老年人书画、摄影展各,参加这些文艺活动的老年人有1800人次。活动的开展,对于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基层老年文体活动深入开展。另外,县直单位和乡镇先后组织100多次由老党员、老职工、老村干、老居民参加的县内外参观学习活动,使他们开阔了眼界,共沐改革发展春风,受到老年人普遍欢迎。

  3、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每年定期向老同志通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组织老干部参观考察城建工程、园区建设和特色农业发展,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岳西实际,县直有关部门组织过去从事卫生、农业、科技、文化工作的离退休老同志,先后到乡镇开展送科技下乡行动;组织老年居民积极参与县城文明创建和美好乡村创建工作,引导支持老年人进行文艺创作,一批激情饱满、喜闻乐见、贴近群众生活的业余作品应运而生,为他们发挥余热提供平台。至xx年全县关心下一代“五老”志愿者已达3330人,他们在结对帮教青少年、关爱留守儿童、义务监督网吧和游戏室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社会和学生家长的广泛欢迎。有的老年人还投身到以老助老志愿服务、环境卫生监督、邻里纠纷调解、社情民意收集等服务或活动中,赢得了广泛赞誉和社会尊重。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调研,我县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不断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和老年群众过上幸福晚年生活的梦想相比,我县的养老服务工作还相对滞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的养老模式不适应时代发展了。由于受传统的“养儿防老”思想影响,许多老年人把毕生积蓄用在子女身上,而子女成家后,精心构筑自己的“新巢”,不断“啃老”,导致一些老年人生活拮据。特别是部分农村老年人既不属于“五保”对象,也不是“低保”对象,但自身收入低,子女不尽孝,又不敢或不愿声张,生活过的极为艰难。加之劳务经济的兴起,使得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大量存在,这些老年人口难以得到较好的生活照料或无法得到照料。同时,我县已大量出现“421”家庭(即一对夫妻要照料四位老人和一个子女),家庭养老的模式不适应时代发展了,子女即使在主观上有十分孝敬老人的愿望,客观上却无照料老人的条件和能力。

  (二)对老龄化形势的认识不足。xx年底我国老龄人口数量达到了1.9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3%,预计到xx年,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将达14.8%。同时,高龄老人、失能老人和城乡空巢老人数量将急剧增加,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特征日益凸显。但当前,社会有关方面对老龄化面临的形势尚未给予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没有充分意识到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与养老设施的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已日益凸现,没有将养老服务工作提到家庭、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来加以重视,有关建设用地、用水、用电、交通以及税收扶持等养老优惠政策尚未得到真正落实。

  (三)养老服务体系不完善。一是各部门在推进养老服务工作上没有形成合力;二是养老服务队伍缺乏,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服务质量非常有限,根本无法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同时,由于护理工作责任重,收入不高等原因,即使有护理专业知识的人也不愿干护理工作,老年护理人员严重不足。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不高、投入有限、社会参与不足、缺乏有效的激励扶持政策等因素造成的;三是社会力量参与养老和社区养老尚未起步。有的村居(社区)即使有老年人活动场所,但仅停留在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地,离主动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服务、精神慰藉、文化教育等全方位的养老服务还有较大的差距。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在我县还是空白,主要是因投入大,回报迟缓,目前尚未出现不图回报而热衷于养老事业的企业家和有识之士,而且由于县级财政困难,有关鼓励、扶持、优惠政策滞后等问题,民间资本不能有效引导到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上。

  (四)保障水平需提升。自从实行新农保、新农合、城乡低保、大病医疗救助以来,农村老人的养老和医疗问题得到了较大改善,但由于这些政策只能保基本,不能保需求,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医疗问题依然还存在一定问题,特别是一些贫困老人和失地农民的养老、医疗等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由于当前经济下行,县级财政困难,难以拿出更多的经费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医疗等需求,子女晚辈培育负担也仍牵涉和影响着许多困难老人的生活,xx年,我县农民纯收入为5020元,基本只能解决家庭温饱和子女上学等需求,低收入成为农民养老和医疗的头号问题。

  另外,我县养老服务基础设施主要是以政府投资为主的乡镇敬老院、县社会(儿童)福利中心等养老机构,社会力量加入养老服务业还是空白,远远不能满足全县孤寡、失能、空巢老人养老的需求,还需继续加大福利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我国养老三大模式中的社会养老为空白,全县上下还没有认识到社区在现行社会管理中承载的巨大能量,导致社区老年人活动场所、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即使部分社区(如城关地区的6个社区)存在空余用房,但由于社区经费困难,往往将原本可用于公益性用房的场所进行出租,不能满足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托老服务需求。

  三、今后老年工作对策

  经调研探讨分析后,根据我县《老龄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十二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今后老年工作对策:

  (一)进一步强化领导,加强宣传,积极营造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氛围

  进一步加强对老龄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老龄工作机构,明确各级老龄工作委员会工作责任,实行目标管理,加强协调沟通,确保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优待全面落实,社会服务不断改善,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确保各项老龄工作政策落到实处。

  进一步加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力度,将其列入 “六五”普法和年度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报纸、网络、电视、政务、村(居)务公开栏等,开辟《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专栏、专版,积极营造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把握宣传重点,因地制宜地继续组织开展“好儿媳”、“敬老模范”、“ 敬老孝星”“ 敬老文明号”等形式多样的评比、宣传活动,用身边事、身边人来教育、激励子女和其他义务人履行赡养义务。同时,对不履行赡养义务的人和事,要开展批评、教育,对虐待老年人的行为将坚决依法予以打击,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加大对为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的组织、个人的宣传力度,在全县形成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新风尚。

  (二)进一步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度,夯实基础服务设施

  1、强化公办养老机构示范效应。将县社会(儿童)福利中心建成集孤老供养、孤儿养育、优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养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增加老年人、残疾人养护、托管和康复服务等项目,集生活照料、医疗康复、老年大学、文体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带动各类社会福利机构发展,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扶持农村敬老院升级转型为农村养老服务中心,在为“五保”老人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为其他老人提供服务。

  2、加大社会办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落实税费优惠、财政补助、贷款贴息以及用地、用水、用电、用气等优惠政策,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民间组织、慈善机构及个人等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参股(土地参股)、租赁等方式,兴办老年公寓、老人护理院、托老所、养老院等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兴办老年生活照顾、精神慰藉、家政服务、心理咨询、康复服务、简单就医、水电维修、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业。发挥岳西县生态、气候、旅游、健康食品等养生健身资源优势,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将岳西县打造成武汉、合肥等周边大中城市的高端养老基地,将养老服务业培育成岳西的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

  3、强化社区养老服务功能。重点将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的社区建设规划,并充分考虑社区养老功能,加大建设力度,完善配套设施,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建立培训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三无”老人、高龄老人、其他老人提供专业化的免费、低偿和有偿服务,满足社区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4、建设农村养老多元化模式。增加对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着力解决农村老年人日间生活照料、情感交流、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养老服务问题。组织、动员、引导农村热心公益事业人士、爱心人士无偿提供空置、富余房屋,或利用闲置村部、学校、厂房等进行改扩建,或动员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等出资选择合适场地建设老年人照料中心,配备相应休息室、娱乐活动室、健身康复室等。逐步建立资金补贴制度,对照料中心运行费用给予补助,探索建立适合养老服务运行的长效运营机制,着力解决运营资金瓶颈问题。

养老服务调研报告4

  此次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本区养老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养老服务收费情况、养老服务的亮点和特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一步改善养老服务及加强收费管理的意见建议等,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养老服务行业基本情况

  (一)机构数量。通过摸底调查,我区现有养老服务机构xx家,其中,xx家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分别是xx镇养老服务中心、xx镇养老服务中心、xx镇养老服务中心、xx街道养老服务中心、xx镇养老服务中心、xx街道xx养老服务中心、xx镇xx养老服务中心、xx街道养老服务中心、xx镇养老服务中心、xx养老服务中心、xx养老服务中心、xx街道养老服务中心、xx街道观前养老服务中心、xx镇养老服务中心、xx村养老服务中心、xx镇养老服务中心、xx街道养老服务中心。x家公建民营养老服务机构,分别是xx照护中心、xx养老服务有限公司、xx养老院。x家民营养老服务机构,分别是xx养老护理中心、xx养老护理中心。

  (二)收费情况。经调研各家养老服服务中心根据入住老人身体状况来进行收费,其中完全能自理xxxx元/月/人;半失能老人xxxx元/月/人;完全失能老人xxxx元/月/人。

  二、养老服务的亮点和特色

  (一)进行适老化改造提升。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全区xx户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围绕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住环境改善、智能监测跟进、辅助器具适配等五个方面,通过一户一评一调查,设计一户一档一方案,同步推进、高效施工,截至目前,已完成改造xx户,改造完成率达xxx%,进一步保障老年人居家养老安全,提升居家生活品质。

  (二)加强智慧养老平台建设。正在积极推进养老领域数字化改革,依托xx市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开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业务。对有养老服务需求的老年人可随时随地预约家政护理服务,操作方便快捷,订单全程跟踪,保障服务质量。截止目前,我区已完成3个养老服务机构智慧化建设,xx区xx养照护中心获得xx省第二批智慧养老示范单位,xx区xx街道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获得xx省第三批智慧养老示范单位。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社区设施配套存在不足,群众无法感受到社区带来的生活方式的转变。二是部分养老机构仍然存在着设施设备短缺、内部管理滞后、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缺乏专业型护理人才,制约着兜底保障功能的充分发挥。

  四、进一步改善养老服务及加强收费管理的'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改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

  1.降低养老服务机构准入门槛。整合社会资源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取消申办养老服务机构不合理前置审批,鼓励民营企业家投资养老服务业,大力营造民营养老机构与公办养老机构公平竞争、协调发展的政策导向。构建以居家为基础、渔村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服务优良、运行规范、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2.是深化居家养老政府埋单政策。发挥公办机构对海岛养老服务的托底功能,对高龄、独居等困难老人,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拓宽居家养老渠道,探索鼓励渔农村圈子养老、同居式养老、AA制养老等自助服务模式。利用渔农村闲置住宅,通过改造成为家庭化、小型化养老机构,为周边老年人提供助餐、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居家服务。鼓励并扶持社会组织参与建设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组织志愿者开展养老服务。推行老年人活动场所、农家书屋、学校操场等公共资源向老年人开放,充分利用乡村文化礼堂、乡村戏台组织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发展老年人居家网络信息服务,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建设居家服务网络平台,提供紧急呼叫、健康咨询等适合留居老年人的服务项目。

  (二)建立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养老机构服务收费管理机制

  1.民办养老机构服务收费标准由市场形成。民办营利性养老机构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均由经营者自主确定,政府有关部门不得进行不当干预;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服务收费标准由经营者合理确定,政府有关部门可结合对非营利机构监管需要,对财务收支状况、收费项目和调价频次进行必要监督。

  2.政府投资兴办养老机构区分服务对象实行不同收费政策。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主要发挥保基本作用,着力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其中,“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或者其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和扶养能力)老年人入住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实行免费政策;对其他经济困难的孤寡、失独、高龄老年人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等提供养老服务,其床位费、护理费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伙食费等服务收费项目按照非营利原则据实收取。

  3.积极探索公建民营等方式运营的养老机构收费管理模式。以公建民营方式运行的养老机构,应采用招投标、委托运营等竞争性方式确定运营方,具体服务收费标准由运营方依据委托协议等合理确定。鼓励政府通过向民办养老机构购买服务的方式承担保障对象养老服务,相关收费政策由各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

养老服务调研报告5

  xx市作为全省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之一,如何加快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市政协将这一问题作为常委会重点调研课题,今年6-8月,由市政协主席黄加忠挂帅,副主席徐德华带队,市政协社法委牵头,各区县(市)政协参加,并邀请部分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参与,就这一课题进行了认真深入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人口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截至xx年末,我市共有人口484.2万,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75.96万,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5.6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65岁以上老年人54.5万,占总人口的11.25%;70-79岁老年人23.3万,占总人口的4.81%;80-89岁以上老年人10.9万,占总人口的2.25%;90-99岁老年人2.34万,占总人口的0.48%。全市有百岁老人187人。根据目前60岁以上的人口占该国家或地区总人口的10%以上称为老年型国家或老年型地区的国际标准,我市在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总的来看,我市人口老龄化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增长快。近三年来,全市老年人口以每年3.2%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20年,将达91.72万人,约占总人口17%以上。二是高龄化。至xx年底,我市70岁以上高龄老人36.56万人,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48.1%;到2020年全市7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将超过45万人。三是空巢化。xx作为劳务输出大市,众多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老年人口空巢率不断提高,空巢化现象日益突出。目前全市有60岁以上空巢老人25.68万,占到全市老年人口的33.9%。四是失能严重。目前全市有失能半失能老人19.06万,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25%。

  针对我市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及民政等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搞好统筹协调,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业稳步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养老事业发展政策保障机制逐步建立

  一是逐步建立健全各项保障政策。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xx-xx年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了养老服务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各区县(市)党委、政府也相应出台了老龄工作的政策、措施。各级、各部门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努力抓好老龄工作各项政策的落实,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构建老龄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全市老龄事业健康稳步发展。

  二是逐年增加项目建设投入。xx—xx年,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投入12925万元,其中上级投入8571万元,主要用于支持福利中心(福利院)、敬老院、居家养老示范点、农村幸福院、老年公寓、光荣院建设,用于民营养老机构培训及运营补贴(省下拨资金)、百岁老人生活费、老年机构活动经费、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等。近几年来,南县每年投入300多万元资金用于敬老院的建设和运转,特别是县福利院,两年共向上争取资金1.2亿元,建成了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环境优美、集医疗与养老于一体的高标准公办养老机构。

  三是逐一健全工作机构。全市7个区县(市)均成立了老龄工作委员会,有老龄专职干部12人,其中6个县(区)配备了老龄办主任。

  (二)养老服务机构逐步增加

  据统计,截止xx年7月底,全市共有养老服务机构245所。其中公办养老机构3所、床位440张,乡镇敬老院119所和村级“五保之家”93个、床位10792张。全市有民办养老机构30所,床位2533张。另外,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59个,示范性日间照料中心4个,农村幸福院258个,设置床位1708张。我市养老床位总数已达到15473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20张。全市养老服务机构的硬件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一些地方还配套建设了老年学校、老年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健身房和门球场等活动场所。部分社区建立了老年医疗、康复中心,为社区老年人开展护理、保健服务。

  (三)养老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一是实施贫困老年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全市有享受城镇低保老年人27691人,月人均救助水平270元;享受农村低保老年人41170人,月人均救助水平120元。二是注重对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通过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推广老年健康教育,对高龄老人和百岁老人每年开展一次免费体检,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市中心医院、市中医院、市人民医院和各区县(市)中心医院都设立了老年病门诊、病房和家庭病床,积极为老年病患者开展救治和护理服务。三是保障五保户基本生活。全市有五保户42879人,五保供养对象占全市农业人口的1.1%,其中:集中供养10593人,占五保户总人数的25.4%,年人均供养水平达5900元;分散供养32286人,年人均供养水平达2900元。四是对高龄老人给予了更多关怀。各区县(市)对10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每人每月发长寿补贴400元。五是城镇、农村养老保险逐步建立和扩大。我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全面覆盖,已建立统一规范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以土地保障、家庭赡养、政府经办为一体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形成了养老保险与低保补助、特困救助、临时性生活救助等救助制度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

  二、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总体规划不够完善,监管机制尚未健全

  目前,市县两级缺少发展养老服务机构的整体规划。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养老服务机构布局不太合理,发展不平衡。养老服务机构的种类、数量、规模等标准不明确。特别是没有土地使用规划,使得需要建养老机构的地方建不了,想投资建的也不能建。如桃江县有民营企业想在县城周边建一所规模较大、功能齐全的养老院,但因土地无规划而批不了。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机制、制度建设、服务标准、评估体系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如对养老机构,民政机关虽然有养老机构登记审批权,但对不进行登记许可的机构(如部分家庭式养老服务中心)并没有有效的管理手段。除此之外,全市对养老服务业普遍缺少准入标准和量化的综合评价体系,既无法从源头上进行监管,也无法对其跟踪管理,对其服务质量等也没有判定标准。

  (二)服务体系基础薄弱,养老服务供给不足

  我市在居家养老为基础、依托社区(村)提供养老服务方面还比较薄弱。一是社区(村)养老服务中心(站)大部分形同摆设。目前,全市农村幸福院、家庭式养老服务及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各类养老服务站点只有400多个。由于这些站点投入资金有限,场地狭窄,房屋设施陈旧,消防设施跟不上。有的位置偏远,行走不便,许多老年人难以到这些中心(站点)参加活动,这些中心(站点)的日常服务管理工作主要依靠社区(村)干部,而社区(村)承担了过多行政职能,工作任务重,加之经费紧张等问题,制约了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功能的发挥。在服务项目上只有少数地方提供就餐、娱乐休闲等最基本服务,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多元需求,所以社区和农村的绝大部分养老服务中心(站)、农村福利院难以正常运转。二是居家养老服务手段落后。从河南安阳、xxxx的经验来看,构建多元的养老服务体系,均以强大的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为支撑。而我市至今为止仅仅只是依靠人社平台,建立了基本的数据台账,功能单一,仅能掌握基础情况,而无法通过平台及时掌握和了解老年人的动态需求,提供适合的服务产品。同时,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偏窄(65岁以上、家庭生活在保障线以下、失能半失能老人),标准偏低(每人每月20元),制约了居家养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三是服务产业发展缓慢。全市提供老年人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的.企业为数不多,提供的老年服务产品较少,服务内容单一,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服务标准的要求。

  (三)投入主体单一,养老服务机构发展不平衡

  目前,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主要靠各级政府,特别是依靠福利彩票公益金和项目资金的争取。由于我市财政比较困难,投入仍然偏低。同时,市场资源整合不够,也制约了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一是床位总量不够。我市目前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20张,距省政府提出的到2020年全省每千名老人达到35张床位的目标还相差较远。乡镇敬老院的五保户集中供养率25.24%,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5—40%)。二是乡镇敬老院运转困难。目前,全市只有赫山、桃江、南县和高新区将敬老院工作人员工资和办公费纳入了财政预算。其他地方由于工作经费无保障,运转相当困难。三是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缓慢。因举办养老服务机构基础设施投入大,风险高,回报率低。特别是缺乏建设补贴、运营补贴、护理员培训补贴,以奖代补等扶持政策,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目前,全市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稀少,发展不平衡,安化、南县、大通湖区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还是空白。四是养老护理员待遇偏低。目前,我市养老护理人员不足,招聘困难,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缺乏专业护理知识。工作苦累脏、社会地位低、工资待遇低(普遍在月工资600—1000元),队伍不稳定,直接影响了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影响我市养老服务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认识缺乏紧迫感,工作驱动力不够

  在个人层面,受传统以家庭为主养老观念的束缚,绝大部分老年人不愿到养老机构去,子女们也不愿送老人到养老机构养老。在社会层面,由于对养老的责任主体缺乏明晰的认识,没有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没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南县福利院一期100个床位运营3年后,通过多方宣传,入住率才达到73%。

  在政府和部门层面对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认识还不足,起点不高,发展不平衡。

  (二)政策扶持落实乏力,相关优惠难到位

  xx年来,国务院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在土地、资金、补贴等方面相继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但有关政策都属于指导性文件,操作性不强。目前,我市在统筹规划、土地供应、资金扶持等方面还没有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部分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到位。省政府相继出台了“民办公助”、“公建民营”、税收减免等政策优惠原则和鼓励办法,但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对政策的研究和贯彻落实力度不够,社会关注度不高,制约了我市民间力量对养老服务业的参与。

  (三)综合协调力量薄弱,工作协同不够

  养老服务工作量大、面宽,关系全市70多万老年人的切身利益,涉及到民政、国土、财政、规划、公安消防、科教文卫等诸多部门,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部门进行全面统筹协调。但实际中,虽然各级设立有老龄委,但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开展老年服务工作仍是民政、老龄部门热,其他部门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强。特别是承担具体综合协调职能的老龄办仅仅作为民政部门内设科室,只有1-2名工作人员,人员严重不足,没有足够的权力和能力对各部门相关工作进行综合协调,与老龄服务工作的要求及不匹配。

  四、关于加强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养老是关系千家万户的社会公益事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修订完善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养老服务业体系建设、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要根据我市人口年龄结构状况,把握老龄化趋势,根据省政府提出的养老服务业发展目标和任务,市县两级要尽快制定“十三五”期间老龄事业发展规划。规划中要明确各类养老事业的项目、地点、面积、功能等。特别是要根据(湘政发〔xx〕22号)文件提出的“凡新建城区和新建居住(小)区的,必须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列入土地出让合同,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的要求,做好新建成区和新居住(小)区的养老服务设施土地规划。要整合原有文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议市政府对《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具体的操作细则。重点建立养老公共服务财政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将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工作经费及其在编工作人员的工资纳入财政预算,解决公办养老机构资金运转问题;要提高敬老院建设的补助资金,要明确规定市县两级对民营养老机构的建设补贴、运营补贴、护理人员培训补贴等补贴标准。(见附件:湘政发〔xx〕22号文件摘要)

  (二)夯实服务基础,着力发展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 一是搭建服务平台。可借鉴xxxx模式的先进经验,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社区建立智能化管理服务平台,实施“菜单式”服务,开发“亲情呼叫系统”,扩展“一键通”服务模式、“电子保姆”等高科技服务项目。首先,在中心城区建立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试点,试点成功后再逐步推广,力争到2020年,全市城市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数量达到省政府提出的目标。二是逐步完善养老服务功能。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先进的交通设施建设,进而提升社会养老服务能力。鼓励创办家庭护理院、托老所、日间照料中心,探索成立老年服务公司,切实将社区互助与提供有偿服务结合起来。抓住国家、省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在资金上扶持的机会,加大社区养老服务的建设。要拓展养老服务载体,丰富养老服务内容,努力形成较为完善的、便捷实用的社区老人服务网络。三是积极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不断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托底措施。将所有农村“三无”老人全部纳入五保供养范围。加快建设农村五保供养机构,老年福利中心(站),农村福利院、农村五保户之家和养老服务示范点等养老服务设施。重点做好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低收入特困老人、五保老人的救助工作。

  探索以房养老和以地养老的办法,将家庭养老、土地保障与社会养老三者相结合,建立一种开放型的养老保障制度。

  (三)整合社会资源,完善养老服务机制

  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社会参与、多方筹资,市场运作、循序渐进的办事原则。一是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建养老机构。综合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财政贴息、购买服务等多元资金投入和经营运作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到2020年,全市动员社会力量举办一批符合xx实际,适合各层次养老服务需要的养老机构。二是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卫生管理部门要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对养老机构符合建立医疗卫生机构的要纳入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医疗机构要积极支持和发展养老服务,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开设老年病科,增强老年病床数量,做好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三是积极推进金融业与养老服务业互动发展。鼓励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通过信贷、股权、债权等方式投资养老服务业,支持金融保险业大力开发有利于提高民众养老水平的金融保险产品,完善相关服务,切实加强金融业与养老服务业的有机结合。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一是要建设一支专业的服务队伍。完善强化职能管理机制,在设立专门编制、配备专职人员和事业经费上给予倾斜;建立服务准入、竞争及监管机制,通过招标竞争选择符合条件的专业公司企业加盟服务队伍。按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机构建设,着力开展职业资格培训,提高养老护理人员持证上岗比例,建立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二是建设一支公益性服务队伍。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配强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配齐专职管理人员,设置公益性社工岗位;制定岗位专业标准和操作规范,合理设置管护人员的工资报酬和社会保障。三是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志愿服务队伍。倡导社会各界志愿者与养老服务机构开展结对活动,组织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学校师生定期定点开展义工活动,为养老服务机构老人或居家老人提供生活、文化、精神等方面的服务,建立起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社会福利服务群体。

养老服务调研报告6

  中主要的一种是老年化,这个是我们该去关注的一个问题,1999年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进入新世纪后,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据老龄委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63亿,超过总人口的12%,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问题日益突出。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是破解我国日趋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切实提高广大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的重要出路;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优良传统,尊重老年人情感和心理需求的人性化选择;是促进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和代际和谐,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扩大就业渠道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鉴于此项工作的重要性,xx镇社会事务管理科在镇域内进行了居家养老服务情况的调研,如下:

  调研方:甘肃省的村子

  调研地区:29个村、5个社区

  调研时间:20xx年12月

  研究目的:

  1、了解老年人的真正需求

  2、理清政策思路与具体要求

  3、了解目前居家养老政策对老年人的帮助程度

  4、加快完善和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抽样调查、重点访谈

  文献研究:通过对《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北京市民政局与财政局《关于深入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北京特殊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办法》、《北京市特殊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办法(试行)实施细则》、《北京市特殊老年人自理能力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进行了深刻的研究与解读。

  抽样调查:本次调研运用了分层抽样方法对xx镇47个村、5个社区全部享受居家养老补贴进行抽样,最后选取了总数的80%作为调研样本。

  重点访谈:对镇与村(社区)负责居家养老的工作人员和服务商等,进行了深度访谈。

  调研结果:

  一、居家养老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1、范围逐步扩大。

  2、各级行政体系很完善。

  3、目标人群多样化。

  4、服务种类向多样化方向发展,涉及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5、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人数在迅速增加。

  二、目前居家养老的中心任务主要是由政府出资为80岁以上老人购买服务。

  三、符合条件的老人获得的是由与政府签约的服务商提供的服务,而非现金。

  四、行政执行程序

  由村(社区)居家养老工作人员到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再到区老龄委,分级上报审批。

  五、资金的结算程序

  老年人到服务商处消费后登记,服务商将每月消费总数报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然后逐级上报,由市老龄办审核批准后,再分级下拨资金。最后由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服务商按季度结算。

  六、老年人基本情况及需求

  1、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目前本镇享受居家养老补贴的老年人有1000多位,约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1%,

  其中不能完全自理的.约占72%。

  2、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情况

  3、老人有服务券可享受的服务情况

  目前提供的服务主要有老年餐桌、家政清洁、理发、洗浴、家电维修、生活照料、老年用品换购等。老年人普遍认为目前的服务项目较少,服务范围较窄。

  4、老年人可享受的服务补贴金额

  虽然北京市的养老补贴金额在50-250元之间,但符合100元以上条件的老人相对较少。

  5、服务券对老年人的帮助程度

  老年人认为目前的补贴额度偏低一些,认为不太够与太少的老年人占67%左右。

  6、老年人对目前居家养老服务政策的满意程度

  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政策的整体评价是比较满意的,其中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老人约占13%。

  七、服务商情况介绍

  老年餐桌13家、理发店4家、浴池3家、康爱乐家政等。

  八、存在的问题

  1、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商严重缺乏

  目前的服务商主要由家政公司、饭店、理发店、浴池等商家承担。这些服务商通常不是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引发以下几个细节问题:

  (1)服务不能针对老年人的身心特点与需求。如:老年餐桌的饭菜偏咸、偏油,不适合老年人清淡的口味需求。家政公司的服务员更换频繁,老年人适应不了。

  (2)对承担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积极性不是很高。由于资金是一季度一结算,非现金及时支付,周转起来不划算,大部分企业会觉的麻烦不愿意承担这项工作。

  (3)没有意识到居家养老服务是由国家为老年人提供的一项特殊福利,只有老年人才能消费并登记,往往老年人的子女或亲戚以老人名义消费时他们采取了默认的态度,没有尽到监督的责任。

  2、服务商的数量少、涉及范围小,老人使用起来不方便。引发的细节问题有:(1)由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农村与城市老人的生活仍有一定差距,本地大部分老人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在使用养老券过程中最迫切需要的还是换购物品和医疗服务,他们认为这样比较经济实惠,对日常生活有很大帮助,其他服务相比之下就不是很重要了。

  (2)老人安全问题及经济问题

  目前提供的这些服务都是老人欠缺的,但由于受服务商的局限性,老人在享受服务的时候不方便。例如:拿50元服务券让老人自己去餐桌就餐,那么他可以吃三到四天,若是叫服务员送餐价钱就比较高了,50元最多只能吃2-3顿。由于居住地距离老年餐桌较远,出于经济考虑就只能自己到餐桌去就餐,非常不方便。

  3、服务商受政府控制,服务成本高,收费比同行业也高,老人使用起来不经济实惠。存在的问题是:

  (1)对于特困老人来说,目前的补贴标准仍然不够,并且服务收费标准过高,所以每月100元的养老券对于家庭困难的老人帮助不大.。

  4、老年人家庭生活环境不容乐观

  老年人多与子女同住,但高龄老人的子女也都进入或即将进入老年,照顾老人越来越乏力。有些空巢或是独居的老人就更加难过了,子女都不在身边,基本生活和安全都是问题。

  5、老年人服务多元化问题

  有些家里经济条件还不错的老人,不愿意使用这项服务,觉得局限性太多、资金额度也不大,使用反而影响他正常的生活。例如:他家本身有子女或是保姆照顾,且离老年餐桌、购物等服务网点都较远,最方便使用的还是自己子女和保姆。在这种情况下,老人会认为自己本身不需要服务,为了迎合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每月还得考虑要接受什么服务,影响了原来正常的生活,还不如不享受这项服务。

  九、建议

  1、强化专业队伍培育,提高服务水平。政府鼓励与支持专业性连锁性的的居家养老服务商产生。

  2、打破由政府主导的模式,扩大社会参与热情。适当引入一些市场化的运作模式,进而使服务快速覆盖到更多老年人。

  3、增加服务商,扩大服务范围,使养老服务多元化发展。

  4、鼓励和扶持本地区开发属于自己的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如:培养居家养老护理员、社区医院等。

  5、加强社会公德宣传,营造敬老爱老氛围,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

  6、对特困老人适当提高资助额度,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质量。

  7、简化现在的一些行政执行程序,让一线工作人员有更多时间去发展服务商和监督服务质量。

  居家养老是一项贴民心、暖人心的夕阳工程,是老龄工作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对居家养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站在新的起点,我们要一如既往地把居家养老为老服务工作作为全镇的民生工作来抓,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探索创新居家养老的新模式,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要。

养老服务调研报告7

  重阳节是我国第一个法定的老年节,之所以设置这个节日是基于中国已转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实,以及呼吁全社会关注老年人养老等问题。今年重阳节期间,我深入街办辖区,就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调研,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街办在居家养老方面取得的成绩

  自XX年以来,我街办积极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初步呈现出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1、辖区情况基本摸清。成立了街办社会事务办公室,主抓居家养老工作,同时街办还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有我任组长,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对辖区内老年人的家庭状况、身体状况、居住状况、

  2、基础设施初步建立。去年街办投入巨资,对破败的车库及附属设施进行改造,建设了xx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面积达xxx平方米。设有男、女休息室,阅览室,诊疗,娱乐室,心理咨询室并配有教为健全的体育健身器材,居家养老服务站集老年日托、配餐送餐、文体活动、休闲娱乐、康复保健于一体吸引老人从家中走进社区,得到区有关领导的好评,并拟申报市级居家养老示范点。

  3、保障水平促步迈进。xx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因天宁路以北旧城改造而拆除,街办不等不靠,而是想方设法在异地重建上做文章。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请示经区政府xxxx第xx次常务会通过,区发改委在今年重阳节前夕印发了《关于xx区幸福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立项的批复》。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为xxxx平方米,比原地扩大6倍,现在用地已落实,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是我区乃全市居家养老建设的示点。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调研情况来看,我街办居家养老服务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社会认知不到位。社会各方对加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总体认识尚未提高到一定高度,孝老敬老的意识日渐淡化,行政推动和宣传尚欠力度。调查发现,有些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概念不甚了解,其中有的更对社区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闻所未闻。老年人“花钱买服务”的生活理念不强,对政府提供的无偿服务接受快,对有偿、低偿服务接受慢,有时还存在质疑心理。一位基层工作人员向我道出苦衷:“我们能做好无偿服务,难做好有偿、低偿服务。”一些人对养老服务工作存在偏见,大多年纪轻和文化程度较高的人不愿意从事此项工作,认为伺候老人的工作脏,收入低,地位不高。有的人员在参加家政培训后,宁愿当孩子保姆,不愿从事居家养老服务。

  2、人员配备不能完全到位。xx居家养老服务中站的服务人员主要以下岗失业人员、低龄老人为主,普遍老化,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基本没有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的专业技能,服务水平和质量打了折扣。服务人员只能应付一般的生活料理和家政服务,居家养老服务档次不高,功能不全。居家养老服务中站存在专职管理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的窘境。 3、服务质量不能完全到位。xx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因场地、人员等因素制约,设施相对匮乏,活动开展不经常,服务内容单一,接受服务的人群只有本社区居民,其他几个社区缺乏服务用房,有的连居委会正常办公用房都非常紧缺,加上今年各社区都接收了2-3名网格员,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更显得提襟见肘,这已经成为社区进一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普遍难题。一些新建小区对幼儿园、会所等均进行了配套,但老年活动场所的建设和规划大多缺乏。有的即使预留了场地,在小区建成后便改为他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仅为“三无”、80岁以上、重点优抚人员,许多处于边缘的老人还不能享受此项服务。

  4、运作机制不到位。目前,我区设立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只有我街办一家,别的镇街都没有涉足,其他社会力量没有涉及这个领域,因为采取的不是市场化运作模式,导致资金投入主体单一、数量不足。xx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仅仅在吃、医、娱等基本生活方面提供服务,缺乏更高层次的消费项目,老年人很难从市场上买到满意的服务品种。同时因为采用的不是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所以很难维持它的长久性。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XX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亿,占总人口的%。目前我国各级养老机构的床位仅400万个,近2亿老龄人口“抢”400万张床位,平均每50个老人才能“摊”到一个床位。据调查,有90%的老年人在养老方式上首选居家养老模式。在高度发达的美国有95%的老人过着居家养老生活,英国只有占2%的老人住在养老院里。居家养老,逐渐替代传统家庭养老而成为主流养老方式。在居家养老服务事业上,政府、社会、社区、家庭均应释放最大的诚意和人情温暖,要让老人们生活得更有意义、更有尊严。我觉到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应该在以下六个方面予以加强。

  1、强化宣传,推进服务意识自觉化。要在扩大宣传的广度、增强宣传的深度上下功夫,尽快形成“政府热心、部门齐心、群众关心”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新格局。一是完善宣传网络。居家养老服务的宣传不仅仅是街办的独角戏,要建立健全民政、老龄委等涉老部门单位共同参与配合的宣传体系,完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宣传网络,做到集中宣传和经常性宣传相结合,切实提高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率,尽快形成有利于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社会环境。二是塑造先进典型。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先进镇街评比活动,大力宣传各地居家养老服务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在典型选取、典型塑造、典型宣传上下功夫。每年“五一”表彰大会、各级劳模评选等要增加一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者的身影,扎实推动城镇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深入开展。三是创新宣传手段。我国自汉代以后就有了“举孝廉”的做法,孝顺父母的人经推荐可直接入朝为官。现阶段,要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宣传,从法律层面启发人们增强养老、助老的自觉性。要积极引导老年人树立新的养老消费观念,扩大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创造条件。在五好家庭和优秀共产党员的评比中,要把敬老养老助老列为考核内容,各级部门务必把好入围关口。

  2、打造队伍,推进服务人才专业化。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队伍,是居家养老服务成败的关键。

  一是打造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护理员队伍。这支队伍应具备家政服务、康复服务等专业知识,能满足老人多方面的服务需求。可以由卫校学生、社区下岗待业人员、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护工等组成,由政府为他们提供公益性岗位,并适当给予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等补贴。对这支队伍要定期进行专业培训,采取持证上岗的办法,保证为老服务的质量。

  二是打造社区专职的管理人员队伍。通过公开招考、招聘和定向培养,吸收一批学历较高、年轻优秀的人才充实到居家养老服务的队伍中来。要逐步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工资标准,建议采用XX年我区招聘镇敬老院院长、会计的做法,提高其待遇。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愿意从事居家养老服务事业。

  三是打造社区志愿者队伍。对社区党员,可将其纳入党员志愿者活动,作为社区党员必须完成的活动内容并列入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转正的“必修课“。对在校学生,可采取将为居家养老服务纳入学生社会实践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明确规定一定的时间量。对社区低龄老人,可采用“时间银行”的办法,进行“劳务储蓄”,通过对社区高龄和困难老人服务以换取将来别人为自己的服务。

  3、细化政策,推进服务支撑长期化。

  一是保证建设用地。根据老年人口数量,在城市建设规划中,要予以优先规划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点,预留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面积。新建小区应将居家养老服务用房统一纳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内容。鼓励通过整合、置换或转变用途等方式,将闲置的企业、学校、小旅馆、小招待所等设施资源改造用于居家养老服务。

  二是实行收费优惠。政府主办和特许经营的供水、供电、供气、通信、有线(数)电视等经营单位,对居家养老服务站一律按居民收费标准执行,电话、网络、电视安装实行半价优惠。公办居家养老服务站的'收费标准要按补偿成本原则确定,报同级发改、财政、民政部门核准。

  三是适当减免税费。对新设立的以居家养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服务结构,应参照发展现代服务业、社会福利事业、老龄事业和就业再就业等有关税费扶持政策执行。要按规定减免征收福利性、非营利性城镇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营业税,符合条件的免征企业所得税。要通过税收优惠,发展龙头服务企业,促进开展连锁经营,提高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化水平。

  4、加大投入,推进服务资金多元化。应以财政投入为主,辅以社会资助和民间资本投入,加大对城镇居家养老服务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

  一是增加财力投入。各级政府要根据经济发展和老年人口增长的实际情况,安排适当的老龄工作经费,并将其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证。要明确将财政收入增长的一定比例,用于持续加大城镇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投入。

  二是推动社会共建。建议通过发展民间资本,吸引各商家加盟等办法,鼓励社会各类资本多形式、多渠道地参与城镇居家养老服务,不断满足老人多层次的服务需求。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建立准入制度、项目管理制度,以“购买服务”、“合同外包”、“委托”等多种形式进行鼓励和支持。加强同国内知名城镇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联盟,投资设施、提供的奖项可以冠名,充分利用其资源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对社会组织兴办或者运营的,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政府补贴等多种方式予以支持。

  三是挖掘慈善资源。积极宣传《公益事业捐赠法》,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实施性意见,鼓励和发动有能力的团体和个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捐资。每年都要从福利彩票公益金、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发展居家养老服务。

  5、整合资源,推进服务平台一体化。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协同”的工作思路,致力使街办、社区单位以及个人等为老服务资源在社区各尽其能、优势互补、合理配置。

  一是优化政府敬老资源。要建立完善的街道、社区运作平台和支持系统,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尽快整合基层民政、劳动、卫生以及教育、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对社区老人实行免费开放,最大程度地发挥现有设施的功效。

  二是整合社会服务资源。要完善部门结对帮扶制度,鼓励辖区内的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结对共建,提供适当的资金、场地、设施等,并定期开展法律咨询和援助、保健知识讲座、健康体检等活动。积极挖掘社区为老服务资源,开展项目化签约承诺制服务,向资质高、信誉好的社会服务机构购买老人日常必需的送餐、理发、洗浴等服务,拓宽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面。构建信息服务平台,将签约单位的各类服务信息在平台上公开,架设起社区老人与服务单位的需求对接平台,为社区老人提供适需服务。

养老服务调研报告8

  养老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组成部分之一,是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建立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是我县养老服务业必然趋势。现就我县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作如下报告:

  ——人口老龄化趋势逐年增加。我县辖9个乡镇,94个行政(社区),全县现有60周岁以上老人22139人(其中80周岁以上老人有3367人,90周岁以上有217人,100周岁以上有21人)。占全县总人口12.79%,我县已完全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超过国际60岁以上占10%的规定),预计“十三五”末老龄化将达16%以上。

  ——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初步改善。近年来,我县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和项目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县共建有敬老院40个,床位593张。其中,县级福利院1个,床位120张;乡镇敬老院7个,床位164张;村级五保村32个,床位309张,现实际入住五保老人369人,入住率为67%,集中供养率为37.3%。我县从经费落实、工作人员培训等方面提高管理水平,养老服务机构功能进一步完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老年人福祉得到明显提高。2012年我县出台高龄补贴政策,对80岁以上100岁以下的高龄老人进行生活补贴,每月补贴费为80和120元,对100-109岁的长寿老人,每月补助费为500元,110-119岁长寿老人每月补助费为1000元。每年重阳节、春节都对长寿老人进行慰问,并发放300-500元的慰问金。

  ——老年服务日常工作逐步强化。通过广泛深入地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____自治区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在全社会营造敬老、助老、爱老的良好氛围。通过发放老年证,让70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全县还建立了36个农村基层老年人协会,为他们提供健康娱乐活动和场所,促进了老人的身心健康,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近年来,我县养老服务业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存在着与人口老龄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因此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社会认识程度不够,存在养老误区。目前,我县养老服务机构入住主要是农村五保户、城镇“三无”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全县仍以家庭养老为主,绝大多数老人尚未形成选择机构养老或社区生活照料的自觉意识,因此入住率不高。

  ——养老服务供需结构不合理。从我县养老机构床位数供给情况看,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仅30张,达不到区政府的目标要求。由于资金缺乏,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功能不完善,服务设施功能不配套、服务质量不均衡。目前,全县还没有一所功能完善的养老服务机构,大部分乡镇、村没有老年活动场所,现有老年活动室大多与会议室、党员活动室等场所一室多用。从需求情况看,因老龄化发展迅速,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却日益弱化,老人服务需求与日俱增。因此,我县目前的养老服务的供需矛盾还很突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单一。目前,我县社区养老服务还没有启动,服务网络结构单一,服务设施不完善,不规范,仅仅限于生活服务和日常照料,在饮食、卫生、医疗方面远远满足不了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只靠社会养老机构一只“手”要做好养老服务这块工作难度还很大。全县还没有一家民办养老机构,很难使社会化养老业有快速的发展。

  ——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滞后 。我县各乡镇养老院、养老机构的管理人员都是临聘人员,专业化水平比较偏低,服务人员均未取得相关执业资格证书,缺少真正了解老年人有效需求的人才,不能很好地为老年人在医疗、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方面服务。

  ——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我县的'养老保险工作虽然在积极推进,但还没有很好的与五保供养、城乡低保等制度有效衔接、配套。老年人的医疗保障体系也还不完善,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医疗保健服务等方面没有有效开展,老年人健康档案尚未建立,老年服务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按照区政府要求:今后的重点是发展居家养老服务,而我县目前还没有一家正式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文化娱乐场地严重不足,设施不够健全,资金普遍缺乏,影响了老年人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

  我国是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又是一个急剧快速老龄化的国家。全国60岁以上人口为2.1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5.5%,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19.3%。而我县目前60岁以上老人达12.79%,到2020年将达到16.49%。针对我县养老服务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全力营造社会养老的浓厚氛围。一是成立相应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和

  办公室。统筹社会养老服务发展的组织协调、检查指导、总结经验等工作,充分发挥我县荣获中国“长寿之乡”的大好时机,结合巴马国际长寿旅游圈大开发的机遇,适时制定我县养老服务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把__大桥头一带和__打造成__长寿养生基地),制定老龄工作考评机制,将老龄工作纳入县直各单位和各乡镇的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年终考评体系。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与发展养老服务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的宣传活动,与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在全社会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良好社会风尚,大力营造社会养老、敬老的浓厚氛围。

  (二)整体制定养老专业规划,把__和__天湖列入养老养生渡假区。

  (三)完善相关政策,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加大社会筹集和财政投入力度,鼓励社会组织、民间组织进行社会养老服务。一是推进公办示范性养老机构建设。利用我县生态扶贫移民搬迁试点建设为契机,采取新建、改扩建、购置等方式,在城区建一所公办示范性养老机构,委托各类专业化、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负责运营管理。要加大对农村敬老院的改造力度,整合现有学校、医院等资源,努力将农村敬老院改造成功能、设施完善的养老服务中心,同时利用国有资源兴办的农村敬老院,依法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在满足优抚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城镇“三无”老人和低收入高龄、失能老人服务需求的同时,面向全体老年人,开展延伸性服务、有偿服务、上门服务等,也可以借鉴“幸福大院”“互助幸福院”等模式,倡导邻里互助、老年人之间互助。二是大力支持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通过土地指标倾斜、税费优惠、资金补贴、信贷支持等政策,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民间组织、慈善机构以及个人等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兴办养老机构。

  (四)健全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引导和支持建立以企业、机构为主体,社区为纽带,满足老年人各种服务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鼓励和支持社会投资兴办以老年人为对象的老年生活照顾、精神慰藉、家政服务、心理咨询、康复服务、简单就医、水电维修、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业,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

  (五)加强监督管理,注重养老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健全行业管理制度。研究制定适合我县实际的《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等,明确服务内容、服务要求、服务形式,推动养老服务和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管工作,建立健全行业准入、投诉受理以及推出机制,提高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二是注重养老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等职能部门要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依托职业学校和养老机构建立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加强老年护理人员专业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参加养老护理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从业人员按规定给予相关补贴。对在养老机构就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执行与医疗机构、福利机构相同的执业资格、注册考核政策。在养老机构和社区开放公益性岗位,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从事养老服务。

  (六)多措并举,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一是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建立“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与五保供养、城乡低保制度的衔接、配套,确保将城乡符合低保条件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并认真落实各类措施。二是建立完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开设老年专科和病房。大力建设医疗保健站和康复护理中心,向老年人提供优质低价的服务。落实老年人就医优先、优惠的政策。逐步完善以医疗卫生部门为指导,以医疗卫生设施为支撑,以医务工作者为主的县、乡(镇)、村(社区)老年医疗预防保健体系。三是建立完善老年文体教育体系。广泛开展老年文化活动,加大老年文化宣传工作力度,利用“重阳节”等老年人节日,组织老年人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加快老年协会、老年体育协会、老年活动中心等组织建设,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四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推动养老服务业深入发展。对于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县财政对其设备购置和运行要进行补贴。五是建立农村敬老院运行经费及五保老人保障标准增长机制。全力推动养老服务业规模壮大、水平提升。

养老服务调研报告9

  前阶段,县政协城建和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在分管副主席的带领下,就“大力推进我县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现状与问题

  据调查,截至xx年末,我县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指户籍人口数)已达14468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9.9%(全国14.3%、全省17.87%、全市19.71%)。我县人口老龄化现象呈现了六个明显的特征:一是高龄老年人口多,其中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计19862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13.72%;二是农村老龄化高于城镇,全县农村老年人口总数已达87562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60.52%;三是山区老龄化程度普遍较高,富盛、稽东、王坛、平水等山区乡镇的老龄化程度普遍在21%以上,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在人口迁移和流动等因素推动下,山区乡镇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还会进一步提高;四是“纯老年人家庭”现象突出,全县目前有纯老年人家庭的老年人口数23480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16.22%;五是老龄化程度呈逐年增高态势,xx-xx年我县老龄化比例分别为17.48%、18.03%、18.96%和19.90%;六是百岁老人逐年增加,到xx年末,全县百岁以上老年人为22人。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工作,大力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从土地保障、资金补助、人才培养、税费减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目前已基本构建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新格局。全县现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床位1551张(其中民办养老机构床位数355张);民办养老机构6家,在谈民办养老机构项目5只,其中3只可在近期落地;建成居家养老照料服务中心56家;18家镇街敬老院逐步升级为镇(街道)社会福利中心。然而,伴随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家庭人”逐渐成为“社会人”,养老问题的实质是养老需求和社会保障系统之间的矛盾。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大背景下,我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观念认识不够到位

  目前,制约着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思想认识和观念差异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农村传统的养老观念尚未改变,大部分农村老人习惯独居或空巢生活,子女们也不愿意老人参加社会化养老;二是社会上对“孝”的理解存在一定误区,尤其是在农村,认为有子有女的老人进敬老院会被人认为是子女不孝顺;三是合力共建的认识有待提高,一些部门和单位对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认识还不足;四是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的氛围还不浓,仍有些家庭的子女不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忽视甚至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仍时有发生。

  (二)设施投入仍显滞后

  虽然近几年我县在社会养老服务设施上有一定的投入,但与现实的老年人口数量和实际养老服务需求相比仍显滞后。一是养老机构床位总体不足,床位布局存在结构性矛盾,资源配置失衡,如一些农村养老服务机构规模小、环境差、功能不齐全,入住率不高,而设施条件和服务质量较好的养老服务机构则床位紧张,如县社会福利中心“一床难求”现象十分突出;二是民办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发展滞后,由于政府的优惠扶持政策出台时间不长,养老机构没有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而且投入养老机构建设风险大、回报低、供地难等因素,影响了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机构建设的积极性。

  (三)服务队伍专业性差

  目前,我县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主要为社区管理人员和社会“4050”人员,专业化水平普遍较低,绝大部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缺乏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慰籍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具备养老服务护理员的专业资质和执业资格,养老服务的延伸、服务质量的提高缺乏后劲。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我县的公办养老院和民办养老院,除县福利中心外,均没有专业的护理人才,养老服务偏重于日常生活照料,诸如医疗、康复等服务项目都不能有效实现。

  (四)机制要素缺乏保障

  一是土地资源制约,特别是发展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由于没有可用土地,社会投资者们空有资金和规划,项目着地难;二是城市社区老年活动用房资源制约,老城区内部分小区老旧,空间拥挤,连社区管理用房都不够用,更不要谈社区配套用房和老年活动用房,新建小区在规划时虽然有按3‰比例配备社区工作服务用房的.要求,但存在入住率低的小区用房面积较大且地方偏僻,而入住率高、人口密集的小区用房面积小、分布散等问题,不能有效整合和利用;三是机构人员制约,存在着老龄工作人手紧张,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责任主体不够清晰等问题。

  (五)志愿者队伍形成难

  要做好养老服务工作,光靠政府部门和镇(街道)社区是不够的,还要借助于各种社会力量,尤其是庞大的志愿者队伍。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发动面不广,社会义工人数偏少,载体不多,参与度不高,也一定程度影响了全社会合力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工作。

  二、对策与建议

  今年9月13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xx〕35号),这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指导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面对养老服务事业的新情况、新要求、新任务,如何使我县老年人服务这项“夕阳红事业”成为现代服务业中的“朝阳性产业”,是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而有深远意义的课题。为此,建议如下:

  (一)要进一步确立养老服务事业优先发展地位

  一是要加大领导推进力度,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要增强老龄意识和解决老龄问题的忧患意识,正视我县老龄工作及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破解发展中的问题与矛盾,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组织领导机制效果得以体现,合力得以形成;二是要加大规划落实力度,将养老服务产业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突破口和拉动消费的增长点,编制规划,落实规划,确保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三是要加大责任考核力度,将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纳入各镇街(开发区)社会事业发展考核体系,将机构建设、资金投入、新增养老床位、规范化水平等指标,列入政府每年为民办实事内容,明确责任,加强考核。

  (二)要进一步创新与优化发展模式

  一是要重基础,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和社区养老服务,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加强“星光老年之家”建设,丰富其功能,同时增强敬老院的日间照料和短期托养功能,探索集就餐、休闲、娱乐、康复、精神慰籍等功能于一体的托养模式,使老人足不出户就近享受服务,像办幼儿园一样来办好“托老所”;二是要打品牌,优化机构养老结构,要以发展护理型养老机构为重点,鼓励养老机构增添护理型床位、改造院内医疗护理康复设施、设置标准化医务室,同时,镇级社会福利中心在优先保障“三无五保”、低保、失能老人入住的前提下,要加大向社会人员开放的力度;三是要强管理,拓展服务领域,结合我县“一键通”等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信息服务系统,提供紧急救援、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等服务,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三)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要加大资源供给政策扶持,对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事业,要在经费投入、规费减免、建设运行补贴、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特别是土地保障等方面予以扶持,将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纳入城市建设、社区建设和住房建设规划,并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二是要支持发展新型养老模式,积极研究对新型养老模式的政策支持措施,重点支持发展养医结合型、康复护理型、居家照料型养老服务机构;三是要坚持适度普惠型福利政策,增加政府购买养老服务项目,扩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惠及人群,完善高龄、贫困、独居、失能老人等特殊困难家庭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四是要鼓励从事养老服务工作,要明确服务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标准,规范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加大一线中高级护理员补贴力度,提高养老服务人员待遇。

  (四)要进一步健全投入增长机制

  一是要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将养老服务项目纳入公共财政预算,逐年提高福彩和慈善资金对养老服务的投入;二是要积极探索鼓励社会投入机制,通过以奖代补、购买服务、贷款贴息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提高社会投入占比,形成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三是要发挥资金导向作用,明确财政资金投入导向,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日常运行补贴标准,鼓励兴建非营利普惠型养老机构,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要实用适用,避免铺张豪华,并充分发挥托底作用,重点为“三无”老人、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免费或低廉的供养、护理服务;四是要建立养老服务激励机制,增加政府扶持的养老服务公益性岗位,设立护理员最低工资标准;五是要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加强政府、机构、老人和亲属之间的互动,畅通表达利益诉求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渠道,并强化公众监督。

  (五)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要健全职能管理队伍,在县级建立“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的基础上,镇街(开发区)配备好专职人员,负责辖区内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规划、功能定位、业务培训和运行管理;二是要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利用职校技校等资源,开设养老护理专业和相关课程,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同时加强对培训机构的指导和支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要培育老年人互助服务队伍,树立“积极老龄化”的理念,鼓励、发动和组织城乡低龄健康老人以多种方式参加“老友助老”活动;四是要扩大志愿者队伍,组建我县养老服务社会义工组织,开展安全服务、生活服务和精神慰藉服务,提供更多的让政协委员等社会热心人士参与做“养老义工”的平台,倡导敬老、爱老、养老、优老氛围。与此同时,要形成子女为关心老人的第一责任人,“人人都会老,人人要敬老”的社会共识,共同推动我县养老服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养老服务调研报告10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直是我区民生事业发展的重点之一,近几年,区委、区政府投入了一定的财力、物力力求从各方面建立层次分明、特点突出的养老服务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缺点和不足。xx年8月,以我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为题,深入到各街道、社区及相关养老机构做如下调研。

  一、xx区老年人口基本情况

  我区辖1个乡,7个街道办事处,13个行政村,33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2.5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约35800人,约占户籍人口的11%,60-69周岁的老年人18616人,占老年人口的52% ,70-79周岁的老年人12530人,占老年人口的35%,80-89周岁的老年人4178人,占老年人口的11.7% ;90岁以上高龄老人222人,占老年人总数0.62%。全区失能老人420余人,空巢老人543人,共占老人人口比例3%。据测算,全区老年人口以大约以每年3.54%左右的速度递增。

  二、我区养老服务工作现状

  (一)城市养老服务现状。

  1、居家养老服务情况。目前,xx区城市各社区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活动主要是养老服务志愿者活动,全区现有33支志愿者服务队共计478余人为城市孤寡老人、弱势群体提供一系列的居家入户服务及社区支援服务,仅xx年就开展各项服务活动500余次。开展的服务活动包括治安巡防、医疗急救、家庭防盗、法律服务、家政服务、文化娱乐等,其中,做的较好的服务活动为家政服务和文化娱乐活动,志愿者每周都要定期到孤寡老人和行动不便家人又疏于照顾的老人家中开展志愿服务,除了为老人打扫家居卫生、洗衣做饭、购买日用品等常规服务外,还会根据实际情况帮助老人交各种生活杂费、理发,在重大节日表演一些简单的文化节目让老人体会到节日的气氛,不致感觉孤单。除志愿者服务外,各街道办事处也有一些具有自己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例如二马路街道办事处开展的“六卡”服务中的睦邻卡、党员活动卡就是为了密切联系辖区孤寡老人、弱势群体,为其提供便民、利民服务而设计的,这项服务活动自开展以来得到了辖区居民的一直认可,并为孤寡老人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让他们充分体会到了党的温暖和社会大家庭的关爱。

  2、社区养老服务现状。我区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开展情况除了上面提到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外,还包括了社区日间照料室、文体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的建设与应用。

  xx年,我区新打造了千米社区南山社区、福悦湾社区、社保社区,这三个社区在社区养老服务上不同程度的有了新的突破。其中南山社区日间照料室、图书室面积分别增加到100平方米,日间照料室新增床位3张,图书室新增各类为老服务图书上千册,工作人员还专门配置了老花镜、扩大镜,方便老年人阅读;福悦湾社区日间照料室面积达到150平方米,分三个房间一个是休闲娱乐室,配置了彩电、沙发、茶几、报纸、老年人阅读的杂志,一个是保健室,配置了保健椅、足疗仪,一个是休息室,配置了六张床,40平方米的老年活动室配有6套沙发及手工制作桌,专供老年人写字、绘画使用,文体活动室100平方米,弥补了该社区没有室内活动室的空白;社保社区除配有日间照料室、图书室及文体活动室外还另建有30平方米的配餐室和40平方米的小食堂。目前,我区共有10个社区建立了日间照料室,为在社区活动的老年人提供了日间休息和午间用餐的服务场所。有8个社区建立了老年活动中心及图书阅览室,为老年人提供文化体育活动场地。社区帮助建立的老年人文化体育活动队伍有近20个,除了定期组织老年人开展活动外,还组织他们参加市区各项大型文化体育活动,并多次获得好评。

  3、养老机构建设情况。目前,我区持证营业的养老机构仅有14家可提供770张床位。包括12家城市民办老年公寓(一个瘫痪公寓),一个是由xx区政府xx年新建的xx区养老服务中心,该中心位于双鸭山市xx区矿建路中段东侧,由原东升小学教学楼改造,总占地面积1.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绿地面积2000平方米,主体3层,房间75间,每个房间30平方米,共有床位105张,设有棋牌室、阅览室、医务室、保健房、多功能厅、教育培训室等附属设施,是我区首家集医疗、康复、养老、休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型养老服务机构。一个是安邦乡政府建立的安邦乡敬老院。位于生态园路,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拥有床位70个,有入住老人34人。

  (二)农村养老现状

  我区安邦乡共有人口2.149万人,60周岁以上老人有1852人,约占全乡总人口的8.6%。其中,60—69周岁老人有1198人,占乡老年人总数的64.7%,70—79周岁的老人有476人,占乡老年人总数的25.7%,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有189人,占乡老年人总数的10.2%。我区农村养老服务方式比较单一,除了在安邦乡敬老院集中供养一些五保户、“三无”老人外,多数老年人采取的养老方式是家庭式养老。各村屯的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建立情况也不理想,对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的照顾工作基本由村委会承担。

  (三)制定落实养老服务政策及投入情况。

  近年来,我区制定了《关于建设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民办养老机构清理整顿的通知》、《关于加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对省市下发的养老服务有关政策也基本进行了落实,每年在养老服务工作中投入的经费达到了10万元以上,对老年人室外活动场所的绿化及环境卫生进行了治理;打造社区日间照料室10个,购置床铺60余套;购买、修补老年人活动器材50余套。

  三、养老服务中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一)财政投入少,资金来源单一,养老服务经费严重不足。

  养老服务的资金来源通常有五个方面:一是财政拨款,二是彩票公益金的资助,三是社会捐助,四是市场化运作,五是家庭投入(购买服务)。近几年来,我区养老服务经费的投入仅依靠着政府投入支撑,其他几方面的投入基本没有,这就导致了经费严重不足,养老服务工作发展缓慢。

  (二)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与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形成巨大反差。

  各社区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虽然承诺的服务内容和项目较多,但实际上真正提供给老年人的服务项目,主要是文体活动和一些家政服务,单一的方式与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为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服务的专门服务机构基本没有,为老人提供卫生洗涤和买菜做饭的服务属于稀缺项目,大多数老年人希望社区设立为老人服务的专门机构就近提供服务。

  (三)社区没有配置职业化和专业化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严重滞后。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逐渐增大,从事老龄工作的社区工作人员队伍理应按照老年人口增长的速度进行扩充。事实上,所有社区均没有专设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为老服务基本由社区工作人员兼任。社区作为基层自治组织,本来工作人员就少,工作繁琐,很难抽出更多的人力和精力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开展较好的城市社区,基本上都是把下岗职工(以女工为主)的“40、50”人员组织起来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她们只能做一些简单的生活照料类的护理工作,对一些对要求专业性较强的服务项目无法胜任。

  (四)养老服务机构供需失衡。

  我区老年人对入住养老服务机构的床位需求约为3000个左右,目前,持证营业的养老机构仅有5个,拥有床位299个,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导致无证营业的养老机构伺机而起,因为这些养老机构伙食差、管理不到位、安全隐患大,近年来,发生多起老人和养老机构的纠纷案件,甚至因安全隐患处理不到位,出现因火灾致人死亡的案件。

  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多方面争取资金,加大对养老服务工作的投入力度。

  一方面,虽然各级政府对养老服务的投入每年都在增加,但增长的幅度与投入的'金额仍然偏低,应该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以此来表示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这样有利于带动其他方面的资金自然融入。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寻求各方支持来筹措资金,大中型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体私营业者,甚至每一个家庭都可以成为筹措资金的渠道,应可能的汇集各方面力量来推动养老服务工作的向前发展。

  (二)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以社区为平台,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功能。

  应采取区、街道、社区与民间服务实体三级管理、四级运作的方式由上到下形成一个完整的养老服务体系,应给予区政府一定的招人自主权,招聘专人在各级相关部门负责养老服务工作,区一级的民政局专门成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发挥组织协调、督办指导作用,负责对全区居家养老工作的领导。各街道设立养老服务站,作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主管单位和实施部门,街道下属的社区设具体的养老工作站、医疗服务站等,从应届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和具有一定技能和业务素质的下岗职工中通过考试方式录取若干业务骨干,负责具体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心理关爱、文化生活等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多个类型的养老服务。

  以上是我区养老服务工作的基本情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不断提升老龄事业发展的整体水平,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趋执的发展,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增强广大老年人获得感,力争把我区的养老服务工作抓出成效、抓出特色,为xx区乃至双鸭山市的民生事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养老服务调研报告11

  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日渐突出。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解决养老保障问题,国家、省、市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老龄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我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

  一、我县社会养老服务的基本情况

  我县老年人口基数大,空巢、独居、失能老人逐年增多,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等特征日益显现,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十分紧迫。我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是:

  一是政策框架基本形成。2011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实现我省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决定》,2012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13年县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政策体系和组织领导。

  二是基本模式初步确立。即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着眼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优先保障孤老优抚对象及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等困难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兼顾全体老年人改善和提高养老服务条件的要求。2010年开始对全县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

  三是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逐步推进。我县为了解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问题,进行了不断努力和尝试,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在龙腾路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在历市镇杨梅村长乐三南大道西侧选址兴建老年公寓,并取得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四是老年福利养老机构建设明显加强。我县自2002年8月实行敬老院、光荣院、福利院“三院”集中合一以来,对全县五保人员、孤老优抚对象、城镇“三无”人员实行集中供养,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使敬老院成为集休闲、养老、保健、娱乐为一体,设施较齐全的花园式示范养老机构。针对部分不愿意离开本乡镇故土的五保人员,2013年初,全县启动了镇敬老院建设,目前,大部分镇敬老院已建好,有的镇正在装修。各镇敬老院建成后,将使全县五保人员符合入院供养条件的做到“愿住尽住”。

  二、我县社会养老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全县还没有一所社会自费收养老年人的服务机构

  至今为止,我县还没有一所社会自费收养老年人的服务机构,兴建老年公寓曾被列为县政府民生工程之一,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制约,至今还没有人愿意到我县投资兴建老年公寓。民办养老机构的最大门槛在于政策扶持,由于受土地使用、建设规划、税收减免、水电使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严重制约了民办养老机构的建设和发展。

  (二)社区服务和社区照顾发展缓慢

  目前,我县实行的“居家养老”试点,能够提供上门护理服务所覆盖的老年人比例很小,服

  务也仅限于生活照料层面,鲜能给予老人精神慰藉,而且从业人员严重缺乏,更少有专业培训,服务质量不高。社区养老服务建设覆盖面小。目前,我县为困难老人养老服务补贴政策,以及居家养老服务护理人员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还不完善,缺乏相关对居家养老、日间照料、紧急援助、社区服务和机构服务等养老服务的制度和标准。

  (三)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缺失

  当前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外出务工,导致赡养脱离,养儿难以防老,农村空巢老人现象更加严重,生活照料缺失问题普遍存在。受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落后、各种入住门槛限制和“养儿防老”传统观念等因素影响,而我县社会敬老院主要面向全县“五保”老人,导致农村病残、失能、空巢老人缺少有效照顾。随着农村家庭结构日益小型化和空巢化,农村老年人口对社会化和专业化照料与护理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

  三、对做好我县社会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建议

  (一)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

  根据我县经济和社会统筹发展的要求,将养老服务事业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全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目标并组织实施。进一步加强对养老服务的组织领导和宏观管理,健全和完善县、镇(街)、村(居)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和工作体系,把养老服务事业发展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协作,努力形成加快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整体合力,认真抓好落实,抓出成效。

  (二)全面提升公办养老机构服务水平

  通过新建、改(扩)建,不断完善公办养老机构基础设施,着力培植一批由政府主办的福利型、保障型、示范型养老机构,为促进民办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发挥引领作用。重点保障城镇“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以及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残疾等困难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稳步推进公办养老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积极拓展服务功能,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三)不断加快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

  把促进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作为加快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通过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税费优惠、政府购买服务、规范服务标准等措施,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租赁等方式,兴办老年公寓、养老院、老年人和残疾人康复护理院等养老服务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促进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健康、快速发展。

  (四)积极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

  一是积极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要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将居家养老服务纳入现代服务业的建设内容,构建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逐步使居家老年人获得就近、便捷、周到的服务。二是进一步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加快建设和整合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培育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中介组织,建立和健全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稳步推进老年公寓建设。要多渠道、多形式进行大张旗鼓宣传,以吸引外商投资兴建老年公寓。同时,要把老年公寓建成集养老、托老、医疗护理、康复保健、临终关怀为一体,收费档次不一样的新型养老服务机构,以适应不同群体的人员选择居住。四是积极探索公建民营养老服务模式。把促进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作为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鼓励民间资金以多种方式进入养老服务业,积极探索和推行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养老服务模式。在没有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建老年公寓的情况下,建议将县综合福利中心(县水亨水库)的一栋房屋以承包、合作、租赁等方式出让使用权和经营权,用于接收全县自费收养老年人,以解决老年人养老需求。对五保人员、城镇“三无”人员和孤老重点优抚对象自愿要求入住公建民营或民办养老机构的,应和入住公办养老机构同等对待,由政府埋单或补贴,惠泽老人。

  (五)进一步加强社会养老服务机构人才队伍建设

  动员、组织和扶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要鼓励和扶持那些有一定规模、服务信誉优良、从业人员素质较高的中介服务机构参与养老服务。采取政府资助、民间运作的办法,政府在启动时给予一定的资金资助,在相关政策上给予一定的优惠。在社区(村)的老年服务中心(站)除安排专业服务人员提供服务外,要充分发挥老年协会的作用,组织义工和志愿者为需要服务的高龄困难老人提供养护服务。要组建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和进行专业人员培训,对养老服务机构人员由政府购买一定数量的公益性岗位。

养老服务调研报告12

  为深入了解我市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探究加快发展我市养老服务业的有效途径,市政协第三调研组对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老龄人口及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

  (一)我市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关于人口老龄化,国际上通行的标准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20xx年底,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83.86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5.92%(以全市总人口526.68万人计算),我市已步入老龄化社会。

  我市人口老龄化呈现四个特点:一是人口快速老龄化。20xx年,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69.55万人,到了20xx年就达到83.86万,年平均增加2.86万人。二是老年人口高龄化。我市现80岁以上老人7.87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9.38%。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和医疗卫生保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不断延长,高龄老人还会逐渐增多。三是老年家庭空巢化。年轻人婚后与父母分开住,或转移大城市,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打工等,使得老年家庭空巢化问题突出。四是群体结构多元化。老年人口文化层次越来越高,老年人需求越来越广泛。

  (二)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面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市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业,以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为重点,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我市现有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628个,其中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及老年人小饭桌25个,农村互助幸福院及养老服务站603个。公办养老机构44个(包括敬老院16个、光荣院和复退军人休疗中心9个、公办老年公寓4个、县级养老服务中心10个、县级社会福利中心5个),民办养老机构13个。养老床位数已达到18604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25.9张。

  1.政策扶持,促进养老机构快速发展。根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35号)文件精神,我市在土地使用、信贷支持、补助贴息和政府采购等方面出台系列政策,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或设施的扶持改造。其中对民办养老机构的运营补贴,根据养老机构的等级和供养人员的不同,给予30元-80元/人月(共九档)的补助。

  2.统筹城乡,推动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协调发展。在城市,主要是兴建老年服务中心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小饭桌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培育老年社会组织,推进日托服务、餐饮服务、文体活动服务和志愿者服务、互助服务,不断丰富养老服务内容。在农村,主要是依托敬老院和互助幸福院对农村留守老人和空巢老人进行日常生活、文体娱乐和精神慰藉的照护服务,先后投资2.8亿元建设农村中心敬老院11个,区域敬老院4个,养老床位5300张,集中供养农村五保户1500多人。

  3.多方参与,加快养老服务业建设步伐。积极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等多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建老年公寓、养老院、爱心护理院等,促进各类为老服务设施协调发展;遵循管办分离原则,引入社会力量,推进公办养老机构的社会化运作;通过购买服务、安排公益性岗位、互帮互助、有偿服务等形式,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服务;通过政府赞助经费、提供形式,鼓励和引导家政行业、医护机构、大专院校等专业性技术人才组织开展为老志愿者服务活动。

  二、我市养老服务业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对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整个社会对老龄化面临的严峻形势尚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还没有把发展老年服务业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有关政策落实缺乏刚性措施,有的养老优惠政策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真正落实。群众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关注度还不够高,养老观念有待转变。

  (二)政策落实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20xx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发展养老服务业在城市规划、土地供应、税收优惠、融资补贴、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随后,省、市也相继出台系列鼓励政策,但由于这些政策涉及规划、国土、税务、财政、水电气等多个部门,没有有效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政策难以落实。例如,在土地供需紧张的现实情况下,给民办养老机构用地实行划拨或者优先供地是很难的。对一些老旧小区来讲,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建设养老服务设施也是不可能达到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相关扶持政策效果不佳,都制约着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三)财政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目前我市各级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资金,基本上来源于中、省项目资助资金和市级福利彩票公益金,市、县财政均未列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经费。由于上级项目资金投入较少,各级财政配套资金难以落实,致使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困难。

  (四)养老服务组织和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服务组织数量较少。目前从事社区养老服务的组织主要以社区居委会、志愿者组织和一些家政服务公司为主,专门从事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和企业较少。二是服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低。目前为老服务人员数量偏少,素质较低,服务方式单一,服务功能不全,作用发挥不够等情况在养老机构普遍存在,甚至还有打骂体罚老人的现象。为老服务专业化水平不高,大多数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还局限于低层次的日常生活护理和家政服务,缺乏专业的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高层次服务。

  三、促进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重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是新时期党中央采取的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填补服务业发展短板、拉动消费、扩大就业等一举多得之策。要增强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机构,把发展养老服务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通盘考虑,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尊老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明确养老服务保障措施。一是完善政策措施。制定出台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具体实施办法,健全和完善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协调机构,明确各成员单位在选点规划、用地审批、产权登记、运营补贴奖励、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职责;制定出台促进我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及失能、困难老人养老补贴的具体办法,使各项扶持措施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二是建立考评机制。发挥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协调机构的作用,加强督促协调,确定各成员单位在推动养老服务设施改造、项目建设(用地保障、评审申报、资金配套、规划许可、医养结合、专业服务人员教育和培训、职称评定、以及融资和运营风险评估、保险)等方面的职责和责任,发挥党委政府养老服务保底作用。

  (三)完善为老服务基础设施。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列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投资预算,加大财政资金在养老机构建设项目方面的投资比例;增加民办养老机构建设项目政府补助资金,提升项目建设资助标准和运营资助标准。二是解决养老服务项目建设用地难问题。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开辟养老服务设施,解决老旧小区建设用地难问题。对新建社区在规划层面,严格按标准要求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加快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餐桌等基础设施建设。

  (四)发展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按照就近方便、小型多样的原则,建立以社会为主体、社区为纽带,满足老年人各种服务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推行居家养老服务长效化,完善支持政策,整合部门资源,强化家庭养老功能,形成多层次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推行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功能,推行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化发展、集约化运作,提升专业服务水平。推行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加强养老信息建设。利用社会义工和志愿者组织,不断拓宽新的扶老助老渠道。

  (五)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一是发挥敬老院的功能,在保证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的前提下,支持供养机构改善设施条件并向社会开放。二是加强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充分利用农村闲置院落、校舍等场所,通过改扩建等途径,建设农村互助幸福院,使其成为提供农村养老服务的阵地和平台。建立完善失能老人养老服务和护理补贴制度,将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纳入到基本公共养老服务的范畴,明确政府、社会、家庭的责任。建立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失能老人照护服务的购买力问题。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建立农村老年人失能风险源头预防与事中干预服务机制。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协助政府相关部门落实好现有的福利救助政策。

  (六)加强为老服务组织建设。一是鼓励和扶持养老服务类社会组织发展。降低养老服务类社会组织的登记门槛,设立养老服务类社会组织专项补助基金,推动我市养老服务类社会组织快速健康发展。二是积极培育志愿者服务队伍。动员、组织、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慈善组织、在校学生和广大市民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各种公益性服务,鼓励各行业以各种形式参加为老服务,壮大志愿者为老服务队伍,发挥志愿者为老服务作用。政府要建立为老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志愿者服务组织、志愿者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七)提升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一是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设立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点,系统培养为老服务专业人才。同时聘请专家、教授现场教学或依托职业院校远程教育等途径,加强对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和养老护理员的培训,逐步形成结构合理、技术达标、爱岗敬业、高中初级相匹配的养老服务队伍,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人才需求。二是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待遇。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建议按公益岗位对待,享受公益岗位从业人员的待遇。三是提高养老机构为老服务层次。加快为老服务人才培养,提高为老服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不断提高为老服务水平。民政部门要建立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估制度,定期对养老机构的人员配备、设施设备条件、管理水平、服务质量、服务对象满意度、社会信誉等进行综合评估,定期向社会公布并受其监督。对一些有打骂体罚,甚至有虐待老人行为的,加大处罚力度,触犯法律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确保老人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养老环境。

  (八)创新养老服务发展模式。一是建立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建立为老服务热线、居家呼叫系统、社区服务便民网等便捷的求助和服务信息沟通渠道,便于老人进行日常咨询和紧急求助。二是大力发展养老产业。鼓励相关行业拓展适合老年人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健康服务、精神慰藉、法律服务和信息服务,加强残障老人专业化服务工作。支持企业开发康复辅具、食品药品、服装服饰等老年产品,引导商业机构设立老年用品专区。健全市场规范和行业标准,确保养老服务和产品质量,营造安全、便利、诚信的消费环境。

养老服务调研报告13

  社会老龄化的到来,对当前农村养老服务提出了严峻挑战,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事业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县日前就此作了专题调研,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基本情况

  目前,**县有60岁以上老人15.57万人,占总人口的14.92%;其中65岁以上的老人11.62万人,占总人口的11.13%,按国际通行标准已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根据对该县60岁以上老人抽样调查,希望入住老年公寓的人数占老年人总数的10.4%左右,迫切需求的有5%左右,按此测算,全县约需1.6万个养老床位。

  **县现有养老机构21家,共有床位1000个,床位数占老年人口的0.64%左右。21家养老机构均为公办,其中农村敬老院20家,有床位930个;县城老年公寓1家,有床位70个。养老机构共有工作人员103人,其中农村敬老院 91人,县城老年公寓12人。乡镇敬老院、县城老年公寓入住分别达到86%、100 %,县城老年公寓床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

  **养老机构收费一般不高,县城老年公寓对生活能够自理的每月收取420元,生活不能自理的收取670元;农村敬老院供养标准为每人每年2000元,由县财政统一拨付。这些收费标准,均由该县物价部门核定。

  二、面临问题

  一是硬件条件急需改善。以**县为例,该县农村敬老院大都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不少附属用房严重损坏,许多设施年久失修。自20xx年省“关爱工程”实施以来,该县农村敬老院环境得到一定改善,但由于基数较大,急需改造的房屋仍有500多间。同时,养老机构规模普遍较小,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影响了“自我造血”和做大做强。

  二是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由于农村养老机构的单位性质和经费来源不够明确,工作人员待遇偏低,所以难以吸引有专业管理和护理知识的高层次人才。在**县农村敬老院91名工作人员中,真正从事服务工作的50人左右,入住老人与工作人员比例为16:1,且这些工作人员大都来自农村,文化程度较低,存在管理不规范、服务粗放的问题。

  三是服务内容明显滞后。多数养老机构服务项目少,一般只能满足老人吃、住、照料的生存需要,不能满足老人们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多方面需要,难以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对老人缺少吸引力。

  四是政策扶持难以落实。上级出台的优惠政策,比如《关于对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实行政策扶持的'意见》(苏政发[20xx]96号)等,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不能及时落实到位,比如民办养老机构很难获得划拨用地、地价优惠,而且无法享受低息、无息贷款,甚至商业贷款,严重影响了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等社会福利事业的积极性。

  三、几点建议

  1、强化各级政府的责任意识。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政府义不容辞。建议将各级政府发展养老等社会福利事业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增加刚性指标。同时,认真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坚决消除“中梗阻”现象。

  2、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加快农村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建议明确农村养老机构事业单位性质,提高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待遇,并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吸引高层次管理、护理人才,扩大养老产业从业人员队伍。加强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实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持证上岗,逐步实现养老服务人员职业化、专业化。

  3、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议进一步细化优惠政策,在建设用地、财政、税费、金融、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社会力量采取独资、合资、民办公助等形式创办养老服务机构,支持社会力量以合资、入股、购买等形式参与公有养老机构的改建和扩建。

  4、构建经费保障体系。建议将养老服务经费列入各级政府预算,为养老服务发展提供稳定、持续的财力支撑,并随财政增长作相应调整。

  5、整合养老服务资源。建议整合民政、卫生、教育等部门相关资源,将农村养老机构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农村医疗大病救助体系,鼓励有条件的职业教育机构设立养老管理与服务、老年护理、老年社会学和老年产品开发等专业,为养老事业培养专业人才。

养老服务调研报告14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根据《XX市20xx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市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XX人,占9.27%。同20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9个百分点。按照国际标准,我市早已迈入老龄化社会,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日益繁重。

  一、XX、XX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做法

  XX、XX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按照机构养老创品牌、居家养老创特色、社区养老辟新径、社会养老促发展的思路,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本地区特色、适合本地区市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路子。

  (一)政府推动、细化规划

  市政府成立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政府推动、部门联动、政策促动、典型带动”的四轮驱动工作机制;将养老服务业发展放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视野中谋篇部局,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民生工程项目,相继出台了促进老龄事业发展及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xx规划”,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二)项目运作、完善体系

  坚持“公办”、“民办”两手抓,强力推进各类养老机构建设,多层次、全方位发展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网络不断健全,构建适度普惠的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强化“兜底”保障功能,全面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着力推进福利院、敬老院、光荣院“三院”建设,新建和改(扩)建相结合,扩大床位规模,并向社会开放多余床位。二是满足多层次需求,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坚持市场化运作,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合资全作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兴办养老服务业。通过招商引资,建成高标准的养老场所,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三是提升规范化水平,积极打造示范养老机构。提升软硬件条件,强化示范养老机构辐射延伸功能,推进养老机构规范化。

  (三)资源整合、建设载体

  积极整合资源,加强载体建设中,着重发展居家养老。一是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坚持组织领导、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硬件设施、资金保障“五到位”,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建立了居家养老组织协调机构和生活服务平台。二是打造居家养老服务载体。建立养老服务信息系统,整合公安、劳动、民政等部门信息资源,逐步完善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与通讯服务商合作,建立专业化的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网络,提高居家老人的应急保障和服务能力。

  (四)创新引领、解危救难

  整合各项政策资源,打好救助、福利、慈善等各项民生政策组合拳,切实保障社会困难特殊群体的基本权益。一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实施分类保障,加强政策衔接。二是提高保障待遇。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发放高龄老人生活津贴,建立健全边缘困难群众的长效帮扶机制。

  (五)培育队伍、强化服务

  坚持“培养、选拔、使用、激励”并重原则,在养老服务领域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以专业人员为主体,慈善义工、社工和志愿者广泛参与的人才队伍。大力开展老年文化娱乐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老年法律援助,提升老年群体的幸福指数。

  二、我市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的几点思考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加剧,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数量还将持续增长,照料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刻不容缓。学习先进地区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就加快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以下思考:

  (一)对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中长期规划

  我市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各项养老服务事业取得长足发放,20xx年,养老服务机构达79家,床位7600张。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与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统筹规划,体系建设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社区养老服务和养老机构标准低,床位不足,设施简陋、功能单一;政府投入不足,民间投资规模有限;服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行业发展缺乏后劲等。我市应当对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中长期规划,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老龄化发展水平相协调,惠及全体老年人口,服务水平较高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二)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平台和服务热线电话

  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主要由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三个有机部分组成。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居家养老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方式,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居家养老相对投入较入、覆盖人群广、社会影响好。建议建立养老服务网络平台和服务热线电话。网络平台起到服务者和老人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作用,服务热线电话可提供便民服务和养老服务,居民通过拨打服务热线即可联系卫生保洁、家政服务、电器维修、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可通过“一键式”终端获得救援。

  (三)加强专业养老服务机构示范点建设

  加大财政投入,建设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示范点,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通过政策扶持、市场运作,鼓励社会资金建设一批标准、高要求、高起点的示范老年公寓,解决各类层次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

  (四)提升社区养老的支撑作用

  建设一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完善社区养老服务配套设施,使之具备生活服务、文化娱乐、老年教育、保健康复等基本养老服务功能,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

  (五)提高老年人生活保障能力

  实施发放高龄老人生活津贴制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对城市“三无”老人发放服务卷;在低保、医保及困难救助方面,对老年人给予倾斜。

养老服务调研报告15

  是我国进入老龄社会较早的城市之一,XX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提前XX年左右。以铜梁为例:据统计,我县共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15.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8.4%,比全市高1.2个百分点,比全国高4.7个百分点。老年人每年以6%的速度持续增长,已提前XX年达到全国老龄化水平。全县有空巢老人8万余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52%。老龄人口总体呈现出规模大、增速快、空巢老人多的特点。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家庭小型化、空巢化以及年轻一代面临的巨大社会竞争,单纯由政府提供机构养老已不能满足养老需求,实施养老服务社会化已成为大势所趋。

  一、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基本内涵

  养老服务是指为满足老年人物质、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为其提供的服务。养老服务社会化主要是指服务对象和服务提供主体的社会化转变,不再是原来单一的政府福利供给方式,它是养老事业的发展方向。主要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投资主体多元化。打破由政府和福利机构包办养老事业的格局,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投资兴办社会化、市场化的养老机构,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投资,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服务对象公众化。改变传统养老模式主要由福利机构向“三无”老人、“五保”老人等特殊人群提供养老服务的局面,面向全社会老人并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情况,实行有偿、减负或无偿等多种服务。

  (三)运营模式多样化。改变以往养老福利机构全部由政府投资、政府管理的模式,引入政府投资建设,委托专业化管理,政府不投资建设而补贴部份入住老人费用;民间投资建设,按照市场化模式运营等多种运营模式。

  (四)服务形式多样化。通过拓展养老机构社区服务等服务项目,增加如托管、心理咨询、康复治疗等各种养老服务,为家庭提供支持。

  (五)服务参与公共化。养老服务网络的构建,除了政府的主导和非营利组织的运作外,广大志愿者的参与也是一个重要的系统支持,特别是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可以通过互帮互助为老年人提供便利,而且还有利于加强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我县实施养老社会化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全面落实各项养老政策。我县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把社会养老工作摆在民政工作的突出位置,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抓好五保供养、高龄补贴等政策的落实。全县现有五保户2599人,城市三无人员1754人。自XX年10月起,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由原240元/人·月调整为270元/人·月,城市三无人员供养标准由原370元/人·月调整为415元/人·月,均达到市政府规定的供养标准。全县1686名9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按时领取了高龄生活补贴,其中,90—99周岁老人每人每月200元,百岁老人每人每月400元,补贴标准居全市前列。

  (二)统筹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XX年,筹集资金1500万元修建铜梁县福利中心,采取慈善损赠、市级支持、自筹等方式,筹集资金940余万元,新建了土桥、二坪、安溪、白羊、蒲吕、围龙敬老院;XX年,投资690万元,新建少云、安居和石鱼3所敬老院,扩建高楼敬老院;目前公办养老机构74所,共有床位2400张。同时,鼓励发展民办养老机构。目前民办养老机构共6所,有床位800张,入住率达90%。我县还建成老年大学1所、老年活动中心1所。

  (三)顺利推进社区养老。XX年以来,我县相继建成巴川街道正街、和平、龙山、东方4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所,为老年人提供文体娱乐、培训和免费体检等服务。XX年,又在8个镇街各选定1个社区或村作为全县社区养老示范点建设,建成10个星光老年之家和12个社区综合服务站,为老年人开展健康娱乐活动提供了阵地保障,为XX年前实现全县50%的村、100%的社区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站做好示范、引领。

  (四)多举措提高服务质量。一是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管理。敬老院实施“268”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敬老院的组织建设和日常管理。对民办老年公寓实施“两规范一标准”(即: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每年对全县老年公寓和敬老院进行全面检查,加强对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管,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二是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每年选送部分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到市局进行培训,县民政局每年采取参观见学、集中培训、岗位练兵等形式对养老机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三是提高从业人员待遇。XX年以来,两次提高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待遇。从XX年7月1日起,按院民50人以上、20人-50人(不含)、20人以下(不含)的院长,每月工资分别由1200元、1000元、1000元提高到1470元、1365元、1260元,敬老院炊事员、护理员由900元提高到1155元。今后,建立与最低工资标准联动机制,从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我县最低工资标准生效之月起,以上四类人员分别按最低工资标准的1.4倍、1.3倍、1.2倍、1.1倍调整工资待遇。四是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全县组织志愿者队伍500余名联系了306名空巢老人,在农村实行了邻里亲友结对帮扶空巢老人的制度,定期看望、生活照料、解决纠纷等,极大地发挥了社会的关爱,提高了老人对社会的认可度。

  三、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规政策滞后,配套政策难落实。当前对养老服务机构管理的法规如《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等等大都是1998年至XX年期间制订发布的。自XX年国家提出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思路以后,从上到下相继出台了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去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扶持发展社会办养老机构的意见》(渝办发〔〕252号)。在实际执行中,由于涉及的单位多,没有详细的实施细则,兑现优惠政策的难度比较大,主要表现在落实土地难、享受补助难、审批时间长,严重制约了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

  (二)布局规划随意,投资回报周期长。地方政府对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缺乏统一整体的规划,没有具体的网点布局,民办养老机构在设点、数量、规模等方面的随意性比较大,致使民办养老机构的建设与发展比较零星,没有统一的标准。另外,养老服务业初期投入较大、服务成本较高、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经营风险较大,致使投资者思想顾虑较大,投资积极性不高。据测算,新建养老机构平均每个床位要投入3万元(不含土地费),办一个100张以上床位的养老机构投资要300万以上。目前的补助标准是:新建100张床位以上且符合条件的每张给予4000元的补助,租房新建且租期在5年以上办50张以上床位的每张给予1000元的补贴,补助标准很低。

  (三)服务内容单一,从业人员水平低。目前,社会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仍侧重于生活起居、日常护理,而对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法律维权等其它项目的服务重视不够,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从业人员大多以临时招聘为主,未经专业培训,边干边学,同时因为待遇不高、劳动强度大、社会偏见等原因,专业的养老服务从业人才引不起、留不住,从业人员流动频繁,工作稳定性不高。

  四、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对策建议

  (一)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一是要制定科学系统的养老服务体系总体规划。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站在养老产业化的高度,以适度普惠为目标,建立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基本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总体规划。要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刚性指标,统盘考虑,同步实施。二是要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根据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规划好养老机构、养老设施的整体布局,在土地划拨、建设标准设置等方面进行宏观考虑,项目设施要纳入地方城乡建设总体规划,项目用地要纳入土地使用总体规划,多方筹措资金,保证项目如期实施。三是要细化各项指标,分步实施。政府要积极承担养老事业的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职能,建立养老事业考核激励机制,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年度考核指标。

  (二)政策层面给予足够支持。要结合实际,制定出台操作性很强的相关配套政策,不断丰富和扩大养老服务社会化的政策体系。可以考虑制定为民办养老机构服务人员购买公益性岗位、提高床位补助费。对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机构,要帮助落实优惠政策,在审批、各种手续办理等方面建立绿色通道,对有关手续费用给予减免。

  (三)拓宽投资渠道。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资金投入上对养老服务机构配套设施予以倾斜,逐年增加对养老服务事业的投入,重点建设一批基础性、示范性的社会养老机构。同时,积极动员民间力量,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以投资、承包、租赁、托管、股份制等形式参与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解决社会养老投资难的问题。

  (四) 积极鼓励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是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过渡的一种养老方式,是今后老龄化社会的一种主要养老方式。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充分发挥社区在居家养老中的基础性作用。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可由所在街道解决活动场所,市、区(县)两级财政补助必要的开办资金。同时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并募捐,用于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带动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以适应居家养老服务发展需要。二是完善社区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要服务平台,其基本功能要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需求。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社区老年娱乐活动中心,提供菜单式的服务;要整合现有养老资源向社区延伸,开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接收附近社区的老年人;结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新、扩、改建,探索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型的养老机构,既满足社会对托老机构的需求,又实现医疗机构非卫生渠道的床位扩张和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完善。三是推进农村老年公寓建设。政府要予以鼓励和支持,出台具体扶持政策,在土地、规划、消防以及财力方面制定相关规定,在土地方面,对符合条件的可以划拨方式供地;在规划方面,对发展养老设施等社会公共事业在审批上予以支持;在财政方面,对村办老年公寓给予资金补助,以推动农村老年公寓的建设。

【养老服务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04-06

养老的调研报告11-10

养老调研报告07-16

养老的调研报告15篇11-10

农村养老调研报告02-07

养老保险实践调研报告05-23

农民养老保险调研报告03-13

银行服务调研报告12-02

家政服务调研报告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