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农村经营报告

时间:2024-07-22 21:49:53 金磊 其他报告 我要投稿

农村经营报告(精选16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农村经营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经营报告(精选16篇)

  农村经营报告 1

  在前段时间对无照经营的调查摸底工作中,笔者对农村工商所辖区无照经营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了解,现对无照经营的现状,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浅议如下:

  一、现状

  农村工商所辖区的无照经营户主要在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的街道、集贸市场、居民区。无照经营较集中的行业有:小百货、小饮食、副食、理发等,经营范围多数要求必须经过前置许可审批,呈现出规模小、成本低、营业额少、零星分布的特点,无照经营的现象十分普遍。无照经营户占经营户总数的比例相当大,有的乡镇,无照户的数量甚至超过了有照户,而且有扩大蔓延的趋势,可谓问题严重,形势堪忧。

  二、原因

  通过对无照经营户的深入调查了解和行业特点、人员结构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

  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淡薄,自觉申办营业执照的意识不强。大部分无照经营户没有认识到无照经营是一种违法行为,认为自己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养家糊口视为天经地义的事,完全是个人行为,用不着国家和政府来管,不必办理营业执照,只要交齐“皇粮国税”(税收)就行了,谁也管不着。由于意识上存在偏差,根本就没有把营业执照当成一回事,更谈不上自觉主动地申办了。

  (二)

  小本买卖,老年人经营户较多,增加了办照的难度。在乡镇很多无照经营户营业额少,规模小,而且一般是从事小百货,小副食经营的老年人,或者是利用自己门面做点小买卖的非正规“生意人”,他们有自己的主业,摆摊设点只是副业,要求他们办理营业执照,难度相当大。

  (三)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干扰行政执法,影响办照率提高。乡镇一级与农村和农民紧密相连,传统的宗族思想根深蒂固,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工商部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面临着来自农村宗族势力和守旧势力的严重干扰,阻力重重,查处取缔无照经营困难很大。由于违法经营行为得不到及时查处和打击,造成群起而效仿的局面,无照经营现象愈发蔓延。

  (四)工商部门力量单薄,人手不够,加上工作任务繁重,经费没有保障,致使出现监管不到位的.情况。现在农村所人员严重不足,一个所管辖几个乡镇,线长面广,而农村经营户大多较分散,凭几个人的力量显然不够。加之工商部门虽然实行了条管,但经费基本还是自收自支,没有保障,为了保证工资发放和正常运转,必须把收费放在首位,对无照经营的监管只是“兼管”,监管执法出现漏洞在所难免。

  (五)有的前置许可部门不按法定时限颁发许可证,有的对乡镇一级的经营户疏于管理,出现监管死角,还有的甚至只收钱不发证,致使工商部门无法办理颁发营业执照。

  三、对策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认为要使无照经营现象减少甚至基本杜绝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大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广大经营者的法制观念。只有增强经营者守法经营的意识,在全社会形成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浓厚氛围,主动地申办营业执照才能成为广大经营者的自觉行为,无照经营较普遍的状况才能根本上改变。

  (二)取消个体工商户管理费的收取,在财政上对工商部门的经费开支提供全额保障。只有真正实现了“吃皇粮”,工商部门才能真正转变职能,转移工作重点,把主要精力放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上来,才能对无照经营现象进行有效查处和打击。

  (三)

  在办照上实行最低营业额“起办点”制度,即达到了规定的最低营业额才要求办理营业执照,没有达到最低营业额的可视为试营业,试营业的期限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个体户的发展情况而定。

  (四)全力争取地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以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五)

  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坚决按行政许可程序办事,不能从部门利益出发,为无照经营乱开口子,提供便利条件,对违反程序乱办事和不按法律规定时限办事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责任,从管理体制上着手铲除无照经营滋生的土壤。

  农村经营报告 2

  农村信用社扎根农村,服务“三农”,是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主力。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关系到农民增收,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20xx年2月10~24日,笔者在河南省许昌市就县域金融服务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许昌市地处中原,农业人口367万(占全市总人口的83。9%),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在传统农业地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发现:当前农村信用社经营已出现转机;如果能够妥善处理一些深层次矛盾,农村信用社将能够走上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一、农村信用社经营已出现转机

  20xx年以来,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农村信用社以小额信贷为突破口,转变经营观念,调整经营思路,严格内部控制制度,强化风险防范,经过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其经营终于走出了低谷,呈现出良性发展的势头。

  通过“一户一证、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大力推广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到20xx年12月底,全市农村信用社共发放农户小额贷款证(卡)16,379户,评定信用村49个,评定信用镇1个,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05,169次,累计投放小额信用贷款24,381万元,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18,239万元。通过“一次核定、两年有效、限额授信、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全面推行“农户联保贷款”。在自愿的基础上,5~10家农户或个体私营户组成联保小组,相互进行贷款担保,大大降低了信用社贷款的风险,推动了信用社贷款的投放。20xx年,全市已建立农户联保小组25,000个,累计投放“小额农户联保贷款”156,960次,共发放贷款10,833万元。

  大力开展“一联、三送、两促进”活动(即每个信贷员联系100家农户,为农民送资金、送技术、送信息,促进农民增收、促进信用社增效)。20xx年,全市农村信用社共联系农户113,693户,为农户送资金26,563万元、送信息84,569次,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和热烈拥护。

  小额信贷业务的开展,使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业务保持了高速增长势头。在国有商业银行退出县域经济的大环境下,农村信用社在对农信贷投入中发挥了主导性作用。据统计,在许昌市20xx年对农业的新增贷款中,农村信用社贷款所占的比重高达99%!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投入,加快了禹州市中药材园区、襄城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等“一园九区”的建设步伐,推动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发放小额贷款的工作量比较大,但利差大、风险小。把工作重点转到发放小额贷款上,降低了农村信用社新增贷款的风险,提高了贷款资产质量。据统计,许昌市辖区内农村信用社发放小额贷款的不良资产率只有1%。即便出现信用风险,经过努力,其本息大部分还能最终收回,贷款损失率很低。工作重点的转变还带来了经济效益的提高。1999年,全市96家信用社中(6个联社、91个法人社),共有71家信用社经营出现亏损,累计亏损9029万元;盈利信用社只有25家,共盈利212万元。但到20xx年底,全市100家信用社(6家联社、94家法人社)中已有74家实现了盈利,共盈利1041万元,较1999年增加819万元。而亏损信用社家数已下降到26家,亏损额也下降到2615万元,较1999年减少6414万元。预计20xx年,全辖区赢利农村信用社将增加到82家,亏损信用社下降到18家。盈亏轧差后,全辖区农村信用社预计亏损额降将进一步下降到650万,比上年减少约60%。

  与此同时,随着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制度、风险防范制度也不断趋于完善,风险意识、经营意识不断加强,原来那种忽视经济核算、忽视利润指标的粗放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已初步得到扭转。可以说,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活动已出现了转机。

  二、困扰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深层次矛盾

  农村信用社经营出现转机,决不意味着其未来的发展道路就是平坦的。当前,尚有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在困扰着农村信用社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矛盾主要是:

  (一)不良贷款比率偏高、历史包袱沉重。据统计,到20xx年底,许昌市辖区内农村信用社共有不良贷款190,630万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51。49%。这一比例不仅远远超过国际银行界通行的标准,也大大高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水平。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与农业银行脱离代管关系时,农业银行有意识地转嫁风险贷款;城市信用社、农村基金会并入信用社时,也把部分不良资产带入了农村信用社;90年代初“上项目热”和“开发区热”时,农村信用社受地方行政干预,为了配合“大局”而发放贷款;企业恶意逃废、悬空信用社贷款;以及经营不善等。不仅如此,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国家曾规定要对居民储蓄存款实行保值补贴,但贷款利率却没有相应提高。“国家出政策、金融机构买单”的结果,就是保值补贴成了农村信用社的沉重包袱,据统计,仅保值储蓄一项,农村信用社就多增加利息支出7,198万元。在不良资产和政策性包袱的重压下,农村信用社长期处在严重资不抵债的艰难境地。由于不能获得投资回报,广大农民不愿意向农村信用社投资入股。再加上地方政府受财力所限,难以大量投入,农村信用社的资本金得不到补充,法人治理结构得不到改善、科学的管理体制不能建立起来,真正的经济核算更是难以得到贯彻。信用社的持续发展能力因此而受到严重影响。

  (二)管理缺乏灵活性,自主经营受到压抑。对农村信用社而言,人民银行目前承担着监管者和托管者的双重角色。做为监管者,人民银行审查农村信用社高管人员的任职资格、督促其建立内控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检查其经营的合规性和会计报表的真实性。作为托管者(行业主管部门),人民银行又指导农村信用社开展业务(如转向发放小额信用贷款等)。但这两种职能是相互冲突的。为了减轻监管方面的压力,人民银行就具有了抑制农村信用社活力的倾向。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编制乃至服务网点的调整,均须人民银行层层审批,费时费力,不利于信用社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金融服务。就具体业务而言,许多特色农业(如花卉、药材)的生产周期超过1年,但小额信贷通常规定贷款期限不超过1年,难以完全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三)县域资金大量外流,经营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的退出,为农村信用社开展经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但也带来了资金大量流出的问题。由于收缩放款,国有商业银行的县级分支机构只得把大量闲置资金上存,再加上邮政储蓄的吸存,就形成了县域经济资金大量外流的局面。据统计,近5年来,许昌下辖各县(市)资金流出规模平均每年增加41,547万元。特别是1999年以来,资金流出量每年都在增加,20xx年和20xx年的增量甚至达到7。9亿元和6亿元的高水平。由于资金大量外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不得不严重依赖政策性贷款的支持。据统计,20xx年全市农村信用社净投放的农业贷款(56,312万元)中,将近60%(32500万元)为上级下发的政策性贷款。不仅如此,社会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诚信观念不强,信用体系不健全、企业变相逃废债务乃至执法不严的问题,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赢了官司却输了钱”的现象。

  (四)管理水平低,员工素质难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由于农村信用社的特殊性质,在计划经济时期,很少有正规大学的毕业生分配到农村信用社工作。当有可能通过“双向择业”引进所需人才的时候,农村信用社则因经济效益差、工资福利水平低而难以招募到业务发展所急需的人才。这样就形成了农村信用社员工素质偏低的局面。据统计,许昌市辖区内6个信用联社、100个法人社24,549名正式员工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只有22人,具有大专学历的员工仅有402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函授和自学性质,其专业方向与其所从事的工作无直接关系)。相关专业知识的缺乏和经济实力的薄弱,直接制约了农村信用社对现代技术的采用。目前,农村信用社大部分还是手工操作,这不仅导致效率低下,还使先进的管理技术和风险控制方法难以得到应用,从而导致管理上出现盲区和潜在漏洞。

  (五)规模小,创新能力差,服务水平落后。虽然信用社共同出资成立了县信用联社,并由信用联社对各信用社行使管理职能,但农村信用社是基本的经营核算单位,更是独立的企业法人。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范围通常只覆盖一个乡(镇)。过小的辖区、偏低的员工素质决定了各信用社乃至信用联社的创新能力很差,难以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因此,在防范金融风险、制定内部管理制度、确定操作规程、引入现代管理技术、乃至加强相互协调和合作等方面,信用社都严重依赖外部力量(如人民银行等)的帮助和推动。目前,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农村信用社防范、控制信用风险的制度已经初步建立,但对于如何防范来自利率波动等方面的风险,农村信用社则没有相应的.整体化思路。另外,由于经营网点覆盖范围过小,农村信用社的汇兑业务必须通过层层代理才能实现。一笔汇兑业务,由农村信用社办理,通常需要3天,而国有商业银行当天甚至几分钟之内就能办妥。汇路不通畅、汇票签发难已成为制约其对公服务的突出因素。

  三、对策性建议

  当前,伴随着金融组织结构和经营战略的大调整,农村信用社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只有解决了上述深层次矛盾,农村信用社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三农”、服务于社员。

  (一)明确农村信用社的商业化发展方向,适时推进对农村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造。目前,我们仍把农村信用社定位为“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但实际情况却是:(1)从资本金构成看,由于农村信用社存在大量不良资产,农民和经济实体并不愿意入股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的资本金多来自政府投资和职工入股;(2)从监管角度看,农村信用社所适用的,也是商业银行的监管标准(如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资本充足性分析、流动性分析、收益分析等);(3)从历史经验看,产生巨额不良资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忽视了经济核算的极端重要性;(4)从国际经验看,财务上的可持续性是小额信贷机构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而所谓财务上的可持续性,就是指小额信贷机构的经营收入(包括政府补贴)在弥补经营成本之后还有适当盈余。因此,应当明确农村信用社的商业化发展方向。在对其历史负担进行适当处理之后,通过股份制改造,把农村信用联社改组为商业性的小型金融机构,同时取消各信用社的法人资格,变两级法人为一级法人。

  (二)采取措施,解除农村信用社沉重的历史包袱。前面已经提到,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和不良资产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据统计,在许昌市,仅支持“上项目热”和“开发区热”、城市信用社和基金会归并、农行转嫁所产生的不良贷款就达168,431万元,占不良贷款余额的88。36%。对于国有银行因政策、体制原因而形成的历史包袱,国家已采取了剥离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政策性、体制性不良资产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要求其自行消化,就会人为形成一个对农村信用社极不公平的外部环境。进一步讲,完全靠扩大存贷款利差、用信用社的盈利消化这些历史负担,不仅需要较长时日(甚至还会出现信用社的微薄利润不足以偿付不良资产的巨额利息,最终导致历史欠账越滚越大的现象),而且其实质是把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转嫁到农民头上,这和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是直接相悖的。

  (三)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1)适当放宽对贷款利率上浮的限制。小额信贷方式灵活多样,手续简便,但其交易成本相对较高,适当提高贷款利率上浮界限,可以使小额信贷在弥补经营成本之后,仍能保持一定的盈利,从而增强其自主发展的能力;

  (2)多渠道拓宽信用社的资金。具体措施包括:使支农再贷款规模与资金流出量相挂钩,建立起支农再贷款持续增长的机制;减免农村信用社的储蓄利息税;允许农村信用社适当提高储蓄存款利率;允许条件较好的农村信用社进入资金市场等;

  (3)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具体包括:适当减免农村信用社的营业税和所得税,放宽对核销贷款损失的限制等;

  (4)适当增加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自主权。在强化管理、严控风险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农村信用社在用人、网点设置方面的自主权;增加其在利率、贷款期限的自主权。

  (四)成立省(市)级的行业协会,切实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业务指导,提升农村信用社的业务水平。新的行业协会将承担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的业务指导职能,具体负责全省(市)范围内农村信用社(或小型金融机构)的人员培训和提高、与省(市)外乃至国外同行的交流、推广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方法、制定行业经营管理规范、政策调研和业务指导等事项。

  (五)进一步净化农村信用环境。要加快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贷款担保机构;加大打击逃废债务行为的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守信光荣、欠贷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

  农村经营报告 3

  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我镇对基层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现将自查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

  我镇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为组长,经发办、财政所及农业服务中心为成员的自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确保按时完成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自查。

  二、明确检查范围和内容

  1、检查的范围: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服务协调工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乡镇农经人员机构情况。

  2、检查的内容:

  (1)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服务协调工作: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情况、指导体系建设情况、扶持政策落实情况、培训情况、合作社建设情况。

  (2)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是否有专门机构和专职岗位承担土地承包和流转管理、流转合同示范文本使用、土地承包及流转档案管理等情况。是否有经营权证书(县政府盖章、填写规范、要素齐全)、土地流转合同(是否改变土地用途、流转期限是否超二轮承包期)。(3)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农民负担监管长效机制建设情况、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监管制度建设情况、财政奖补实施情况。

  (4)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和会计处理程序规范情况、会计委托代理情况、民主理财和民主监督机制建立情况、机构和财会人员情况、审计监督情况。

  (5)乡镇农经人员机构情况:农经工作有无承担机构、人员编制在行政机关还是在事业单位、人员兼职情况。

  三、自查情况

  1、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服务协调工作

  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把宣传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载体,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上重要位置,扎实推进。按照培育主导产业、开发特色产品,推广先进技术、强化产销服务,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总体要求,严格标准,加快发展,做到宣传先行,辅导跟进,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见效一个。在组建主体上,坚持以农民为主体,鼓励和引导农村能人、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龙头企业等利用自身优势牵头领办合作社。市、县两级也出台了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各级财政都在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合作社内部管理较为完善,合作社制定统一的生产规范,在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的同时,并为社员提供技术培训服务。财务会计制度等现已较为完善,遵照财政部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建立成员账户,并且将盈余的60%以上分配给成员。合作社的总体运作基本都符合《农民专业合社法》的有关要求。

  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发展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首先促进了标准化生产,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其次带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市场谈判地位,有效增加收入,最后拓宽农业社会化服务渠道,成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力量,提高农民素质,培养了新型农民。

  2、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

  从全镇调查的情况看,我镇农村土地流转,在农户间流转居多,以转包方式为主的耕地流转户最多。自农村土地二轮延包以来,我镇共签订了4300份承包合同,合同内容填写规范,手续完备,土地流转严格遵守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没有出现乡、村组包办代替或载留流转收益现象。但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土地

  责任制到户时,多数村民小组原始资料不齐全,内容不完整,农户三面地界不够明确,尤其是林山四至无明显的标志性界线。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管理人员的变动,土地承包档案遗失等现象普遍存在,给解决由地界所引发的纠纷带来了难度。

  3、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近年以来,我镇高度重视农民负担监管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减负惠农政策落实力度,进一步加强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没有发生影响较大的涉农事件,农民负担总体形势平稳,农民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全镇减负惠农政策落实监管工作总体效果良好。我镇严格遵照上级政策,进一步规范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实施办法,严格了议事程序、标准、范围等,引导农民在民主自愿的基础上出资出劳建设村内道路、农田水利等公益事业,并加强对筹集资金、劳务和专项补助资金的管理;防止将一事一议演变成固定的收费项目,成为加重农民负担的借口,促使其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和科学化轨道。

  4、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

  根据《**农业局关于开展农村经营管理作自查的通知》文件的精神,我们立即组织相关业务骨干成立小组,加强对全镇范围内农村“三资”管理自查工作的督促检查,要求各村对照检查内容,逐条逐项进行自查。通过自查情况看,我镇的村级财务管理已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逐步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强化民主监督,全面实行村账镇管,每个村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和民主监督小组。

  (2)镇村分别有专门的办公人员和场所,配有会计档案室、会计资料保管妥当。

  (3)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

  (4)加强票据管理。为加强财务管理,防止财务混乱,明确了村集体所有收入,一律使用村级专用票据。

  (5)提高村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每年定期参加镇区举办的会计培训班。

  (6)实行民主理财,做好财务公开。财务公开坚持每个季度公开一次,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增加透明度。

  (7)加强村干部离任审计,确保农村“三资”管理更加规范。通过此次自查,能够在全镇各村能够建立起权责明确、产权明晰、管理科学、监督有力、公开透明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农村集体“三资”安全和保值增值,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有效预防农村腐败现象发生,促进全镇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5、乡镇农经人员机构情况

  我镇农经工作具体由镇财政所承担,财政所人员担任农经会计,同时办理汽车摩托车、家电下乡业务。

  农村经营报告 4

  为了加强政协委员与提案办理单位的交流沟通,督促提案的办理落实,根据市政协工作安排,9月初,市政协副主席白生瑞带领市政协提案委员会、提案者、部分政协委员和市政府督查室等部门负责人,赴市农业局及宝塔区南泥湾等镇就115号提案《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杜绝耕地闲置荒芜现象发生的建议》进行了专题调研督办,现就调研督办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和市政府《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精神,把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作为深化农村改革,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按照“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总体思路,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有序流转。据统计,截至20xx年6月底,全市共流转土地55.82万亩,流转率12.9%。

  (一)流转形式灵活。土地流转形式,主要以转包、出租、互换为主。其中转包35.5万亩,占总流转面积63.6%;出租16万亩,占总流转面积28.7%;互换2.7万亩,占总流转面积4.8%;转让0.3万亩,占总流转面积0.5%;股份合作0.9万亩,占总流转面积1.6%;其他形式0.4万亩,占总流转面积0.7%。

  (二)流转模式多样。以农户为主体双方自愿协商流转,占流转总面积的79.9%;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平台组织流转,占流转总面积的12.2%;以企业为主体规模化租赁流转,占流转总面积的4.8%;流转入其他主体的,占总流转面积的2.8%。

  (三)流转措施得力。市政府于20xx年3月正式下发《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延政发[20xx]19号)文件,明确了我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各县区也出台相应激励政策,通过直接补贴奖励流转户、补贴扶持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出台扶持主导产业政策、奖励引导新型经营主体等措施,促进土地流转。志丹、甘泉、黄龙等县根据市政府的文件精神结合各自的实际,出台了较为详细、具体的补贴、奖励措施,加快了土地流转工作。

  (四)宣传工作到位。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介,宣传中、省、市农村土地承包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相关法律法规,让农民充分了解土地流转的有关政策,消除心理疑虑,切实做到自愿流转,放心流转。

  (五)流转服务体系较健全。依托县、乡农经站、农综站,成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健全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和管理网络。据统计,全市60%的乡镇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各县区也成立了土地流转仲裁委员会,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发布、政策咨询、合同签订、价格指导、调解土地流转纠纷、化解矛盾等服务,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制定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文本》,从流转的期限、价格、兑付方式、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进行规范,分别由县乡农村土地流转服务部门统一管理,做到管有人、存有地、查有序。

  (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初具规模。重视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农户稳步扩大经营规模,发展家庭农场,引导土地流向农业经营主体,有效解决土地“非粮化”“非农化”的问题。截止6月底,全市农业部门认定家庭农场634家,创建各类农民合作社2829个,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8家。

  通过土地流转,有力地推进了我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20xx年苹果面积达到350万亩,预计苹果产量285万吨。蔬菜播种面积4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26.2万亩,预计蔬菜产量125万吨。累计启动建设市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00个,带动发展县级园区78个,覆盖36个重点镇、百个新型农村社区。共引进新品种513个、新技术281项,累计培训农民19.8万人次,实现农业总产值19.6亿元,园区农民人均收入普遍高于当地平均水平20%以上。20xx年上半年,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89亿元,增长3.7%,较第一季度增长0.8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省第一;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22元,高出全省530元,增长9%左右,高出全国增速约2.3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流转规模较小,发展缓慢

  受地理环境影响,我市集中连片、平坦开阔适宜发展现代农业的地方有限,农民不能完全使用农业机械,依靠人力耕作较多,致使我市农村土地流转规模不大。加之缺乏对农民利益的保护机制,流转业主一旦经营上出现问题或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常常会给参与流转的农户造成经济损失,加之没有有效的补偿办法,风险全部由农民承担,导致农民对流转土地存在很多顾虑。

  (二)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尚不健全。缺乏信息发布、查询土地流转信息的网络平台,供求双方信息沟通不畅;指导体系服务平台不健全,人员编制不足、经费少、工作开展受制约,虽然目前有的县乡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机构,但除了吴起、子长以外都是挂靠农经或农综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流转速度。

  (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目前,我市农村的养老、医疗、社会救助、低保保障体系基本健全,但总体来说保障水平不高,不能彻底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农民仍然把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影响了我市土地流转速度。

  (四)流转合同不够规范。没有真正的建立起规范的土地流转工作机制和合同签订、签证工作程序,容易引发矛盾纠纷。目前的土地流转大多是农民与业主间的自愿自发行为,由于政府及部门主动介入少,农民对土地流转环节了解不足,合同签定随意性大,加之条款不完善、不到位,缺乏监管,极易埋下纠纷隐患。流转方式以转包、租赁为主,合作制、股份制占比少。农民分享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成果的分配机制和分享土地价值增长的市场价格机制均不够完善,农民的长期权益难以保障。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财政奖励和资金扶持力度。进一步制定出台具体的财政扶持政策,设立土地流转专项资金,用于对从事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业的家庭农场、经营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落实以奖代补政策和土地流转补贴。加强金融信贷支持;完善保险政策,增强家庭农场防范自然和经营风险能力。

  (二)鼓励创新土地流转形式。积极探索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的有效实现形式,允许通过健全担保机制,稳步放开家庭承包方式获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经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同意允许流入方质押流转合同,以拓宽农业生产经营者的融资渠道。鼓励农民在自愿基础上开展互换并地、分家不分地。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土地出让金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鼓励进城农户长期流出土地,使留在农村的劳动力种更多的地。

  (三)强化机构队伍建设。建议以农经站为依托逐级成立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指导中心,赋予其集体土地资产管理监督,土地流转信息、价格、法律指导公益职能,并在有关政策中予以明确。同时,建立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土地流转市场价格评估体系和产权交易平台,为农村经营制度创新、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保障,为承包农户、规模经营主体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沟通、价格评估等服务。要把土地流转合同签订、鉴证、管理纳入农村集体土地监管的日常工作,制定简便快捷科学的工作机制,实现规范化合同文本普及使用和流转合同的全面监管。

  (四)在确权基础上,加快流转步伐。年底前我市将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它将有效解决二轮土地承包期间存在的地块、面积不准、四址不清、证实不符等问题,从而打消农民不愿流转土地的后顾之忧。充分运用确权的机遇,通过土地质量极差补偿机制,鼓励农民开展土地置换,引导农民放心流转土地,杜绝耕地闲置荒芜,加快流转步伐,解决土地“零碎化”,扩大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

  农村经营报告 5

  受区政府委托,20xx年6月3日至4日,区自然资源局组织各乡、涉农街道到焦作市,学习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相关经验和做法。调研组先后到焦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马村分局学习交流座谈,学习收获对我区做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焦作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基本情况

  焦作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准备工作始于20xx年初,截至目前,焦作市共出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2块,其中:地块一,位于武陟县北郭乡益庄村村北1.07公顷(16.05亩)土地,以140.38万元的成交价,被焦作市益瑞合金材料有限公司拍得。

  由焦作市马村区安阳城乡庙前村、谷堆后村共同申请,经焦作市人民政府批准入市,决定以网上挂牌方式出让一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并委托焦作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具体承办。具体地块位于马村区安阳城办事处庙前村、谷堆后村,面积约11.3186公顷(合169.78亩),起挂价格为2751万元,土地为工业用地50年使用年限。5月29日,该地块以2751万元被焦作市浩瑞建材有限公司拍得,是河南省首宗入市交易的城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二、焦作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主要做法

  (一)制定完善入市制度,推动依法入市

  为了更好的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行为,焦作市印发了《焦作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工作实施方案》《焦作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管理办法(试行)》《焦作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拍卖挂牌出让交易规则(试行)》等文件,规范了全市入市交易程序,强化了过程和环节控制,对入市主体、入市地块、入市程序、交易细则、监督管控以及收益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既简化程序、提高了服务便捷性,也保障了入市合法合规。

  (二)严格规范入市程序,保障农民权益

  焦作市明确入市范围为国土空间规划(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确定为工业、商业等经营性用途的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主体为依法取得法人资格的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

  未取得法人资格的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可授权/委托其组建的资产公司,或者委托授权其他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代理实施入市。入市前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由村民自己决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是否入市、怎样入市,形成决议后,逐级向上申请,从根本上保障了农民权益。交易结果需在本集体经济组织事务公示栏公式,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保障农民受益的方法:一是逐年支付租金;

  二是一次性支付土地收益;

  三是作价入股,每年持股分红;

  四是租金保底加分红,每年收租金,定期分红。

  三、焦作市相关经验、实例对的借鉴意义

  (一)新《土地管理法》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提供了法律依据

  新《土地管理法》自20xx年1月1日起施行。新《土地管理法》关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条款修改主要体现在四点:一是规定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确定为工业、商业等经营性用途,并经依法登记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所有权人可以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交由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明确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合法化;

  二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出租等应当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规定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民主化决策程序;

  三是通过出让等方式取得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转让、互换、出资、赠与或者抵押;

  四是集体建设用地的使用者应当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二)简化程序,促进乡镇招商引资项目加速落地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省去了转为国有建设用地的征收环节,市、县两级自然资源部门审批,市(县)人民政府核准,节约了审批时限,更有利用各类项目加速落地,避免项目未批先建,造成违法用地行为。

  (三)降低征地用地成本,减轻财政压力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不涉及缴纳社保费等税费,征地用地成本显著降低。同时,出让起始价、出让底价等不得低于宗地实际取得的各项客观成本费用之和,每宗土地出让均可实现正收益,可有效避免以往工业用地供地过程中成本大于收益等情况的出现。

  (四)拓展财政收入渠道,增加财政收入

  按照焦作市试点的经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区财政可依法取得工业用地出让收益5%的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下一步,焦作市正在谋划农村集体商业用地的出让,预计县(区)政府可获取出让收益的20%作为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

  (五)有效盘活农村建设用地,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民获利,企业降低用地成本,为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增农民收入、缓解农村就业压力、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仍在探索阶段,目前焦作市的.试点仍局限于工业、商业用地,全国首批试点区域河南长垣县、xx大足区在住宅用地入市探索中走在全国前列,但可复制性待进一步了解学习。在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过程中,仍需注重以下工作推进:

  (一)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乡镇规划

  符合国土空间规划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首要条件。受上级国土空间规划政策的影响,我区各乡国土空间规划尚未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启用前,该项工作可依照各乡现有的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覆盖的范围来实施。下一步,将加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力度,同时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预留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相关条件,在规划中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二)上级政策支持

  向三门峡市政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上级政府、部门申请政策支持,出台符合三门峡市、实际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管理办法等政策,为入市提供政策支持。

  (三)完善乡街道基准地价

  基准地价是影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地价的重要因素。目前,的基准地价尚未覆盖全区广大农村,可能掣肘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下一步,将完善各乡基准地价。

  (四)摸底调查

  摸清底数,掌握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基础数据,为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区自然资源局将协同各乡镇、街道,结合农村集体土地不动产登记发证、全国第三次调查数据、正在编制的国土空间规划等,对辖区内符合条件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行全面摸底排查,摸清所有规划为工业、商业等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建立统计台账,形成目录清单,为下一步全面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做好准备。

  农村经营报告 6

  3月18日,市长陶xx主持召开市长办公会议,xx市农村信用社经营改革情况的汇报,并就有关工作进行了研究。现纪要如下:

  一、会议认为,市农村信用社自去年启动产权制度改革以来,不断加强管理创新,加大改革力度,各项业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去年年底,各项存款增幅在全省农村信用社系统排第3位,各项贷款增幅在全省农村信用社系统排第1位;今年元至2月份,农村信用社正确理解国家xx观调控政策,积极调整发展思路,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存贷款市场份额在全市金融系统均排前3位。这些成绩的取得,既坚定了市政府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决心,也坚定了农村信用社广大干部职工对农村信用社改革成功的信心。

  二、会议指出,市农村信用社今年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管理、服务力度,外树形象,内强管理,加快发展,重点抓好市场营销、服务质量、风险防控、贷款投放、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力争各项业务在去年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再上新台阶。

  三、会议就有关工作明确如下意见:

  (一)xx开发区、xx开发区、各街办及市直部门的相关贷款一并征地置换。具体安排如下:xx区用于置换的地块位于花湖开发区葫芦湖以北、xx大道西侧,面积约190亩;xx区用于置换的地块位于xx湖xx大道以西、高新六路以南,面积约200亩;梁子湖区用于置换的`地块位于xx湖新区xx大道以北、xx大道以西、行政服务中心以东,面积约230亩;市直部门、各开发区、各街办集中置换的地块位于xx镇银山村和余山下村,面积约370亩。上述土地的征地工作要同时加快推进。

  (二)市直各有关部门要迅速启动征地程序。征地确权工作专班由市国土资源局黄如辉、市规划局李全、市房产局汪祖明、市城投公司赵德荣、市国资局瞿贵芳、市农村信用社张金军组成,专班成员要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加快推进征地工作。

  (三)鉴于我市今年用地指标不足,会议明确由严国本副市长出面商请省信用联社与我市共同向省政府请示,专项报批市农村信用社征用1000亩土地的指标。

  (四)关于xx湖新区的土地征用问题,由严国本副市长商请省信用联社领导分别与省联发投公司领导进行沟通,争取支持。

  四、会议要求,市农村信用社要按照《xx市深化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倒排日期,明确任务,对土地置换、房产土地确权、引进投资者等工作要同时统筹推进,提高工作效率;各区政府要从大局出发,全力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对已确定的置换地块,要严格控违,禁止周围村民抢种抢建,办理征地手续时,要积极配合,做好村民拆迁的协调工作;市财政、国土、规划、房产、城投等部门要采取超常规操作模式,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加快工作进程,尽量缩短时间,确保土地权证在6月底前办完;市人行、银监分局要对农村信用社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工作给予全力指导,积极帮助引进投资者,同时要向上级部门争取政策支持,确保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农村经营报告 7

  在前段时间对无照经营的调查中,笔者对农村工商领域的无照经营有了深入的了解。现在,无证经营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如下:

  一、现状

  农村工商领域的无照经营户主要分布在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的街道、集贸市场和居民区。无照经营集中在小百货、小餐馆、副食、理发等。大部分业务范围需要预许可,呈现规模小、成本低、营业额小、零星配送的特点。无照经营非常普遍。无照户占业户总数的比例很大。在一些乡镇,无照户甚至超过持证户,有扩大蔓延的趋势。可以说问题严重,情况堪忧。

  二、原因

  通过对无照经营户的深入调查了解和行业特点及人员结构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从业人员法律观念淡薄,申请营业执照意识不强。大多数无照经营户并没有意识到无证经营是一种违法行为。他们认为通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来养家糊口是理所当然的。完全是个人行为,不需要国家和政府管理,不需要办理营业执照。他们所要做的就是缴纳“国粮税”(tax),谁也管不了。因为意识上的偏差,我们根本就没把营业执照当一回事,更别说主动申请了。

  (二)小企业、老年经营户较多,增加了办照片的难度。在乡镇,很多无照经营户营业额小,规模小,一般都是老年人在搞小百货,小副食品,或者是非正式的“商人”,用自己的门面做小生意。他们有自己的主业,摆摊只是副业。他们申请营业执照非常困难。

  (三)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干扰行政执法,影响许可率提高的。乡镇一级与农村和农民联系紧密,传统宗族思想根深蒂固,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工商部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面临着农村宗族势力和旧式势力的严重干扰,障碍重重。查处取缔无照经营非常困难。由于未能及时查处和打击非法经营活动,无证经营现象越来越普遍。

  (4)工商部门力量薄弱,人力不足,工作任务重,资金不足,监管不力。目前,农村人才严重短缺。一个村管辖的几个镇,线长面广,而农村的业户大多比较分散。光靠几个人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另外,工商部门虽然有执行规定,但资金基本是自收自支,没有保障。为了保证工资发放和正常运营,必须把费用放在第一位,对无照经营的监管只是“兼管”,监管和执法上的漏洞不可避免。

  (5)有的预许可部门未按法定期限发放许可证,有的忽视对乡镇一级经营户的.管理,导致监管死胡同,有的甚至只收钱不发许可证,导致工商部门无法发放营业执照。

  第三、对策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减少甚至基本消除无证经营现象:

  (一)加大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广大经营者的法制观念。只有增强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氛围,才能使积极申请营业执照成为广大经营者的自觉行为,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无证经营相对普遍的状况。

  (二)取消对个体工商户征收管理费,为工商部门的支出提供充分的财政保障。只有真正实现“食为皇”,工商部门才能真正转变职能,转变工作重点,以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为重点,切实查处和打击无证经营现象。

  (3)许可证实行最低营业额“起点”制度,即达到规定的最低营业额后才需要营业执照,未达到最低营业额的可视为试营业,试营业期限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个体户发展情况确定。

  农村经营报告 8

  xxx区农业经营管理服务中心作为xxx区农村发展局下属事业单位,主要承担xxx区农村土地规模流转规范管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承包地实测确权颁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农民负担监管等几项重点工作。按照《xxx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开展全市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检查的通知》(x农办【20××】77号文件)要求,对照省市检查内容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年6月,我区共13个乡镇(街道办)、218个村、2559个社、农户186006户、农业人口468331人、耕地面积354268亩。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服务协调工作:

  1、合作社发展情况

  截止20××年6月底,全区经工商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25个;其中:省级示范合作社6个,市级龙头合作社3个,市级示范合作社16个,区级示范合作社7个;专业合作社拥有成员17468名,联系带动农户92995户,占66.9%,流转土地面积53800亩,涉及蔬菜、畜禽、水果、粮油、中药材、服务业等产业;实现销售总收入75313万元,合作社成员户均纯收入4.96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收1.09万元,高出非成员25%。

  2、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情况

  认真组织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财会人员,乡镇合作社指导管理人员学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xxx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办法》,开展法律宣传活动16次,印发学习、宣传资料15000份,向农民群众宣讲法律法规20000人次。

  3、指导体系建设情况

  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服务工作由区农发局经信科、农村经营管理服务中心负责,与工商、技监、税务、科技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专业辅导员队伍,配备辅导员22名,落实工作经费5万元,对示范合作社、重点扶持合作社进行专人指导服务。

  4、扶持政策落实情况

  区委、区政府印发了《关于鼓励现代生态高效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xxx委发[20××]5号)文件,“对运作规范、示范带动能力强、利益联结紧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获省(含龙头合作社)、市、区级示范合作社称号的,分别给予8万元、5万元、3万元资金奖励。”“鼓励申报有机、良好、绿色食品认证,对新获得认证的分别给予8万元、5万元、5万元资金奖励。”20××年安排财政扶持资金78万元,金融机构积极为合作社提供信贷支持,明学川芎专业合作社等获得信贷资金300万元。

  5、培训情况

  积极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工作,增强对合作社指导、管理和服务能力,同时落实专项培训经费2万元。20××年培训专合组织辅导员44人次,合作社管理人员120人次,合作社财会人员200人次。

  6、标准化建设情况

  近年来,按照省市要求,加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完善内部利益联结机制,风险防范机制,促进合作社达标升级,规范发展。全区合作社农民成员比例达到80%以上,健全组织机构90个,占全区合作社的72%;统一采供投入品和销售成员产品超过80%的合作社65个,占全区合作社的52%;制定并执行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的合作社80个,占64%;合作社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46290亩,标准化养殖基地12.5万平方米;执行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的80个,占全区合作社的64%,合作社财会人员160人,其中专职财会人员86人;按交易量(额)分配可分配盈余达60%以上的合作社80个,占全区合作社的64%,合作社成员人均比非成员增加纯收入1850元;获得“市级示范社”称号的22个,占18%,其中有6个合作社获得“省级示范社”称号,7个合作社获得“区级示范社”称号。通过规范管理,促进全区合作社健康发展。

  三、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

  (一)、农村土地承包情况

  全区20××年底承包耕地面积328048亩,98年开展了第二轮农村土地延包工作。到20××年底止共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136119份。建立了“农村土地管理可视化平台”,基本实现了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的信息化管理。

  (二)、耕地流转情况

  在区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大力推进“三个集中”,加速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一定成效。到20××年5月底,全区累计流转农用地面积9.957万亩,占农用地总面积的24.89%,涉及农户45146户,占承包农户总数32.08%;累计流转耕地面积9.26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6.15%,截至目前,全区新增50亩以上规模流转面积1.13万亩。通过以发展优质粮油、特色蔬菜、花卉苗木为载体的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新建了以大园区小业主为模式的斑竹园镇花香果居柚香风情园1100亩;以项目投入为模式的香都田园观光休闲农业示范园2500余亩;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模式的马家石坝现代农业示范园800余亩。目前具有示范带动强或规模在千亩以上的业主有:马家石坝蔬菜合作社、马家无土轻型草坪和彩叶苗木快繁基地,新繁瑞联水稻专业合作社,新繁天兆实业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军屯静平土地股份合作社等。

  (三)、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情况

  07年,我区成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其主要职责是指导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协调和处理流转纠纷。20××年以来,由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引发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较多,20××年发生土地承包纠纷10余起,土地流转纠纷1起。

  四、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近年来,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的要求,我区农负办以维护农民利益,确保农村社会稳定为出发点,从完善机制、加强监管、督促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开展重点领域涉农收费专项治理、加强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监管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对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的监管,减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1、健全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机制

  我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政策措施落实。区、镇两级成立党政一把手为组长、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机构,健全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分工负责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良好工作局面,确保将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同时,建立和完善信访接待制度,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及时受理涉及农民负担的来信来访,加强农民来信来访的调查处理工作,尽量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预防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发生,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安定团结。

  2、认真落实减轻农民负担“五项制度”

  我区区镇两级涉农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把日常监督管理同开展定期检查集合起来,全面推行了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农村公费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和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等五项制度。近年来,根据区农负办检查情况看,全区13个镇(街道办)未发生一例面向农民的乱收费、乱罚款和乱集资摊派行为,涉农收费和价格、财政支农惠农政策等都纳入村务公开栏进行了公示,农民应得的补贴、补助都以一折通的形式全部发放到农户手中,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高涨,农村社会保持稳定态势。

  同时,近年来,根据省市切实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突出问题及开展涉农收费专项治理的要求,我区与各涉农职能部门密切配合,采取职能部门自查及农负办抽查的方式及时开展了专项检查和治理。

  3、加强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监管,积极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

  我区切实加强对村级范围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检查指导,严格按照我区出台的《xxx市xxx区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来规范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

  按照x农改办【20××】4号文件精神,我区今年开始启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我区农负办按照职责分工主要做好筹资筹劳标准、筹资筹劳程序的规范审核工作并配合财政、统筹等部门做好项目的检查、审核、验收工作。由于村级经济实力的.增强及村级公共服务专项资金的使用,村组道路的修建、村内沟渠的疏淘等公益事业多数以镇或村社集体资金及公共服务专项资金解决,而农户并未实际筹资筹劳,现部分乡镇想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获得财政奖补,在具体操作上存在政策、专帐核算等问题,现该项工作正在汇报、研究、落实过程中。

  五、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

  “三资”管理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我区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按照农业部和省、市主管部门的要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监察、民政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指导、监督和管理,不断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农村集体三资基本情况:

  截止20××年3月底,我区13个镇、街道办218个村(含涉农社区)集体资产总额达到40909.3万元,其中货币资金18563.24万元,固定资产15064.19万元,集体资产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资源总面积618006.6亩,其中集体所有农用地总面积467432.25亩,集体所有建设用地面积149480.4亩。

  2、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建设情况:

  我区按照上级的要求,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上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上世纪x十年年代,分别在当时的木兰镇和龙安镇试点农村会计专业化和会计档案化;2000年,在大丰镇试点财务双代管;2005年,根据市委、市政府25号文件《建立村组代理会计核算中心,全面推行会计委派制度》,我区13个镇、街道办依托财政所建立了村组代理会计核算中心,全面推行会计委派制度。区农经中心按照农业部、财政部和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积极配合财政等部门,在坚持三权不变是前提,代理服务是基础,强化监管是目的的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从落实经费,保障村组代理会计核算中心工作正常开展;加强核算中心和村组“三资”管理制度建设,强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切实提高会计委托代理服务质量;加强培训学习,提高核算中心工作人员和村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入手,认真完善和落实代理服务工作的各项工作制度,强化对各镇、街道办核算中心建设的监督、管理和指导,使我区的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逐步迈上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截止20××年三月底,我区13个镇、街道办218个村(含涉农社区)的账务纳入了村组代理会计核算中心代管,核算中心全部采用电算化管理,使用统一的村组代理会计核算软件,按照新编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核算,同时,规范了会计档案管理。村上则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对各村组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核算中心按季(社上半年一次)将规范的财务公开表交村组,由村组按照规定的程序定期公布财务,接受群众监督,镇上按季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财务公开检查。经过近几年的运行,我区农村财务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3、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方式创新:

  根据农业部、省、市相关文件精神,我区部分镇的村组从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出发,积极探索以清产核资、股份量化、股权流动为突破口,构建“产权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集体资产管理运营机制。截止20××年三月底,我区有4个村、26个组已完成产权制度改革,量化资产总额2659万元,股东总数5342人,累计股金分红82万元。

  4、开展审计的村:

  按照农业部及省市的相关要求,我区区、镇两级农经部门从切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加强对农村财务的监督和管理,强化审计监督,采取定期审计、重点审计和专项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切实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监督。去年,根据省市农业主管部门《关于开展村委会换届期间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意见》,区农发局高度重视,结合我区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开展的实际,及时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安排部署,全区13个镇、街道办218个村(含涉农社区)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对换届期间村干部经济责任进行了专项审计,审计资金总额达到25408.88万元,从审计结果来看,我区大部分村(社区)都能按照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认真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较为健全,财务审批制度较为规范,全区未发现违法违纪和贪污现象。专项审计的开展,确保了我区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顺利进行,维护了农村社会的进一步稳定。

  5、村(组)财会人员基本情况:

  截止20××年3月底,我区13个镇、街道办村组代理会计核算中心的专职财会人员共35人,加上218个村(含涉农社区)从事村(组)财务管理的报账员,全区共有从事村(组)财务管理工作的财会人员253人。每年,区级相关部门和镇农经部门采取各种形式对镇、村两级财会人员进行政治思想和业务知识方面的培训,逐步提高农村财会人员的财务管理水平。

  农村经营报告 9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特色农业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本报告旨在分析当前农村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二、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农产品种类丰富:各地依托当地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发展了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如绿色蔬菜、优质水果、特色畜禽等。

  农产品品质提升: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产品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农业品牌建设:许多地区开始注重农业品牌建设,通过品牌化经营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

  三、存在问题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部分农村地区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了特色农业的发展。

  农业技术人才缺乏:农村技术人才短缺,导致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受到限制。

  农产品市场销售渠道不畅:部分农产品市场销售渠道不畅,导致农产品销售困难,影响农民收入。

  四、未来发展方向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经营能力,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五、结论

  特色农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和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推动特色农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农村经营报告 10

  一、引言

  乡村旅游作为新兴产业,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本报告将分析当前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我国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乡村旅游形式多样:乡村旅游涵盖了农家乐、民宿、观光采摘等多种形式,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乡村旅游效益显著: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和增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

  三、存在问题

  乡村旅游规划滞后:部分农村地区缺乏科学的乡村旅游规划,导致乡村旅游发展无序、资源浪费。

  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不高:部分乡村旅游服务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不高,影响了游客的满意度。

  乡村旅游环保意识不强:部分游客和经营者缺乏环保意识,导致乡村旅游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四、未来发展方向

  加强乡村旅游规划:制定科学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避免资源浪费和无序竞争。

  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完善乡村旅游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游客和经营者的环保意识,实现乡村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五、结论

  乡村旅游作为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加强规划、提升服务质量和加强环保宣传教育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农村经营报告 11

  一、引言

  本报告旨在分析我村近一年来的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情况。通过对农作物种植结构、农产品销售、农业技术应用及农民收入增长等方面的调研,总结我村农业经营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农业发展现状

  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我村已逐步实现由传统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的转型,增加了果树、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提高了农业产值。

  农产品销售情况:我村通过建设农产品销售平台和拓宽销售渠道,成功将农产品销往城市及周边地区,实现了产销对接,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

  农业技术应用:我村积极引进和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如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生物防治等,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三、农民增收情况

  农民收入增长:随着农业产值的提高和销售渠道的'拓宽,我村农民人均收入实现稳步增长,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农民就业情况:我村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和乡村旅游等产业,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效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四、问题与对策

  问题: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对策: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

  问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农业生产效率。 对策: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五、结论

  本报告通过对我村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分析,认为我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销售、农业技术应用及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工作。

  农村经营报告 12

  一、引言

  本报告旨在分析我村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的相互促进关系。通过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产品设计、旅游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调研,总结我村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并探讨如何通过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

  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旅游资源丰富:我村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如山水风光、古村落、民俗文化等,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旅游产品设计多样:我村根据市场需求和游客喜好,设计开发了多种乡村旅游产品,如农家乐、民俗体验、生态旅游等,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旅游市场营销有效:我村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旅游市场营销活动,提高了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相互促进关系

  乡村旅游带动农民增收: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

  乡村旅游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乡村旅游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向旅游业的转型,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乡村旅游改善农村环境: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农村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了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文明建设。

  四、问题与对策

  问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对策: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游客满意度。

  问题: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对策:加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提高乡村旅游接待能力。

  五、结论

  本报告通过对我村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调研分析,认为乡村旅游在我村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和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我们将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福祉。

  农村经营报告 13

  一、引言

  在当前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的背景下,农村经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本报告旨在探讨绿色生态农业的崛起与发展,分析其在农村经营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二、绿色生态农业的崛起

  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环保、安全的食品需求日益增长。绿色生态农业以其无污染、无公害、高品质的特点,赢得了市场的青睐。

  政策支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可持续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

  三、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

  技术创新: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例如,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浪费。

  品牌建设: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注册地理标志、申请绿色食品认证等方式,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产业链延伸:拓展农产品加工、物流、销售等产业链环节,实现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四、策略建议

  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体系,为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和市场意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五、结论

  绿色生态农业的崛起与发展为农村经营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应抓住这一机遇,加强政策引导和市场监管,提高农民素质和市场意识,推动绿色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

  农村经营报告 14

  一、引言

  乡村旅游作为农村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将分析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探讨其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二、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增加农民收入:乡村旅游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促进文化传承:乡村旅游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增强乡村的文化软实力。

  推动产业融合: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格局。

  三、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发展现状: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迅速,成为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各地纷纷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度假。

  存在问题:然而,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不高、产品同质化严重等,制约了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四、策略建议

  完善基础设施: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乡村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旅游接待能力。

  提升服务质量: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同时,鼓励农民参与乡村旅游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创新旅游产品:注重挖掘乡村文化的内涵和特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通过差异化、个性化、品质化的产品策略,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五、结论

  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我们应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创新旅游产品等方面的工作,推动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农村经营报告 15

  一、引言

  本报告旨在概述本乡村特色农业在过去一年中的发展情况,包括主要种植品种、市场销售情况、农业技术应用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二、主要种植品种与市场销售

  种植品种:本乡村主要种植品种包括有机蔬菜、特色水果和优质茶叶。通过引进新品种和改良种植技术,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市场销售:农产品主要通过线上电商平台和线下批发市场进行销售。线上销售占比逐年上升,拓宽了销售渠道,提高了农产品的知名度。

  三、农业技术应用

  智能化管理:采用智能灌溉、智能施肥等现代农业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病虫害防治:推广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障农产品安全。

  四、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市场竞争激烈;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严重,人才短缺。

  机遇: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政策环境有利;消费者对健康、安全、优质的农产品需求增加。

  五、结论与建议

  本乡村特色农业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需面对诸多挑战。建议加大农业技术投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农村经营报告 16

  一、引言

  本报告旨在分析本乡村旅游业在过去一年中的发展状况,包括旅游资源、游客接待量、旅游收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二、旅游资源与游客接待

  旅游资源:本乡村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遗址和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通过整合和优化资源,提高了旅游吸引力。

  游客接待:过去一年,本乡村共接待游客XX万人次,同比增长XX%。游客主要来自周边城市和外地游客。

  三、旅游收入与经济效益

  旅游收入:全年旅游收入达到XX万元,同比增长XX%。其中,门票收入、餐饮住宿收入和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均有显著增长。

  经济效益: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促进了就业和创业。

  四、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问题: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旅游产品开发不足,缺乏特色和创新。

  改进措施: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旅游产品开发,注重特色和创新;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旅游知名度。

  五、结论与展望

  本乡村旅游业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推动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农村经营报告】相关文章:

农村经营报告02-26

农村经营报告(15篇)02-26

农村调研报告12-22

农村整治报告02-04

农村案件报告12-27

农村实习报告01-31

农村合作报告01-27

农村贫困报告11-05

农村统计报告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