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农村环境调研报告

时间:2023-02-22 16:44:45 诗婕 其他报告 我要投稿

农村环境调研报告(精选20篇)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农村环境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村环境调研报告(精选20篇)

  农村环境调研报告 篇1

  为促进我县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按照《xx县人大常委会xx年工作要点》安排,3月下旬至xx上旬,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庞清明带领调研组,先后深入到xx、涧池、xx、xx、双河口等镇及村、社区、规模化养殖企业、搬迁安置点,xx、月河沿线,围绕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情况、环保设施建设情况、水质及水源地保护情况、大气污染防治情况、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情况,通过视察、暗访、座谈等形式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较为全面的掌握了近年来我县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是深入实施生态立县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从调研情况看,近年来,我县坚持生态立县、循环发展的工作理念,采取建管并重、综合治理等各项措施,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垃圾清运保洁实现全覆盖。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移民搬迁快速推进,我县农村生活垃圾清运保洁任务逐年加重,各级对农村生活垃圾清运保洁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断提高,积极探索了垃圾清运保洁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xx年率先在全市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清运保洁试点工作,在逐年扩面推广的基础上,xx年,我县再次修订完善了《xx县农村生活垃圾清运保洁工作方案》,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440万元用于农村生活垃圾清运保洁专项补助及绩效考核奖励,在全县全面推行“确保重点、覆盖一般、市场运作、政府监管”的运行机制,在80个重点保洁村,采取“农户收集、公司清运、集中处理”的保洁模式,在59个一般保洁村,采取“农户自我管理、公司定期清运”的保洁模式,实现了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清运保洁全覆盖。自xx年xx份以来xx镇与博元公益推行的“扶贫+环保+公路养护”模式,共投入经费50余万元,配备保洁员及公路养护员40名,实现了全镇“所有路段有人管、河道垃圾有人清、归集垃圾有人运”的良好局面。xx镇镇人代会作出《农村生活垃圾费收缴实施办法》的决定,有力促推了该镇农村垃圾费征收工作。xx镇中坝村从xx年开始,在全县农村率先实施了村级生活垃圾费收缴,每年收取卫生费10万元左右,对村内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收集、集中清运、分类处置,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村级垃圾清运保洁的长效机制。xx镇原大兴村将河道垃圾清捡分段承包贫困户管理,实现了河道无白色垃圾污染目标。在涧池镇的率先创新示范带动下,全县10个镇相继结合本镇实际,普遍推行了农村生活垃圾清运保洁公司化运作模式,运营机制逐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清运保洁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二)农村环保设施设备不断完善,近几年来,县政府及县环保、财政、住建、农林科技等部门,积极向上争取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相关项目资金8000余万元,且不断加快项目实施和设备采购,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相关设施建设、设备配置逐步完善。累计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3个、污水收集管网8400米、检查井210座;

  新建垃圾中转站24个、垃圾填埋场32个;

  配备垃圾转运车45辆、配套垃圾转运箱596个、垃圾桶2万余个。通过项目支持、合力共建,农村环保配套设施设备不断完善,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夯实了硬件基础。

  (三)水质及水源地保护进一步加强。围绕水污染防治,加强水源地保护,确保全县饮用水安全和“一江清水送北京”,县政府制定并组织实施了《xx县月河水质治理达标工作方案》。xx年以来,县镇两级财政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xx、月河沿线6镇15处集镇生活污水治理过渡性工程,生活污水向xx、月河直排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投入中央水污染专项资金1000万元,实施平梁至xx段污水管网建设,及时解决了平梁集镇至xx段沿线生活污水收集,并引入县城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达标排放;

  对全县近40户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开展专项整治,11户规模化养殖企业补办环评手续,配套建设畜禽粪便沼气处理设施,基本根治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问题;

  通过下达禁采令,联合执法,依法对月河沿岸24家采(洗)砂企业非法采(洗)砂行为进行了整治,盗采行为得到有效制止;

  通过政府举债投入专项基金500万元,实施月河河床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月河生态拦砂坝12道,促进了月河河床加快生态修复;

  对月河工业集中区15户涉水企业进行重点监管,督促新入驻企业严格按照环保“三同时”要求配备建设环保设施,规范了涉水企业排污行为;

  积极推进河长制,制定了《xx县境内河流河长制管理工作方案》,逐级签订了河长责任书,落实了“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工作要求,夯实11位河长、92位巡河长水质监管工作职责,切实促进了水质保护工作;

  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积极争取秦岭生态、水污染保护项目资金300余万元,建成xx水库水源地和大木坝水源一级保护区围网工程17公里,规范设置了水源地交通警示牌、界标牌、宣传牌,落实了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应急预案,同时严格按照加强水源地保护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将2个水源地列入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域,从源头上控制了污染产生,县城2个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全县医疗机构废弃物定期统一运往市医疗废物中心进行集中处置,各镇卫生院医源性废水处置系统于xx年底全部建成投用,确保了医源性废水不直排污水管网和河流。

  (四)大气污染防治取得新成效。

  一是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有效控制秸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严格落实镇村属地管理和三级网格管理责任制,将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细化到田、责任落实到人,对县内重点禁烧区域,实行宣传车巡回宣传、24小时轮守、集中收购、财政以奖代补、严格考核通报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疏堵措施,xx年夏季秸秆焚烧现象较上年同比下降90%以上,xx年县政府制定印发了《xx县“铁腕治霾.保卫蓝天”xx年工作方案》,秸秆禁烧工作以更加有效的措施在全县全面推行,并取得初步成效。

  二是不断深化燃煤污染治理,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加快清洁能源推广使用,加大“气化xx”推进力度,以工业园区企业为重点的锅炉“煤改气”扎实有效推进,冒黑烟污染大气现象基本杜绝。

  三是相关部门和各镇逐步将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管理纳入重点监管范围,对道路、施工场地、砂石及渣土车运输分别采取洒水、围挡、覆盖等抑尘措施。

  (五)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近年来,我县深入推进科学施肥,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开展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xx年化肥施用量4万吨,同比减少%,商品有机肥施用量达万吨,同比增加50%;

  大力推广新型农药,推进绿色防控,实现农药减量控害,xx年农药使用量吨,同比减少%。农药、化肥用量实现“零增长”,商品有机肥用量实现大幅增长,有效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我县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大户为重点,按照畜禽养殖项目建设“三同时”的要求,走“圈—沼—菜”种养结合循环发展之路,全县规模化养殖企业大部分都配建有沼气池及粪污沉淀池,并流转有一定面积的种植用地,用于消纳畜禽粪污,有效控制了农业面源污染。xx年,县政府印发实施了《xx县土壤污染防治方案》,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情况来看,我县在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面对农村环境治理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大,农村环境污染源点多、量大、面广的实际,以及中、省环保督察巡查交办的信访举报案件来看,我县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应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环保法的宣传有待加强。部分群众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没有认识到自己既是环境污染的制造者,也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部分监管干部对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缺乏紧迫感责任感,对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重视不够,缺乏有效手段。部分单位和企业在处理发展与环保的问题上,没有做到统筹兼顾,重发展、轻环保的问题依然存在。

  (二)投融资渠道单一,农村环境治理项目建设滞后。目前我县农村环境治理硬件设施短板不少,急需建设的项目多,主要依靠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和本级财政投入,资金缺口大,导致xx、月河沿线6镇两厂(场)及配套管网建设滞后,部分镇村无力配建垃圾转运站,部分镇村非标准化垃圾填埋场无力改造整治,全县垃圾清运车辆及配套收集箱配备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保持农村清运保洁全覆盖、常态化、标准化需要的资金量大,群众筹集部分落实不到位,仅靠财政预算资金难以提质增效。针对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基本属于公益性项目,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性不高,两厂(场)运营ppp合作模式尚未进入实质性阶段,群众环卫保洁自筹资金不到位,上级专项及本级财政资金有限等问题,如何解决多元化投资,加快项目建设,提升农村环卫保洁水平问题十分紧迫。

  (三)执法监管不到位,环境污染问题仍然突出。

  一是农村垃圾清运保洁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不高。公路沿线、搬迁安置小区、重要景区等区域三堆六乱现象仍然严重,清扫保洁还不及时,垃圾收集转运时效低;

  人为破坏环卫设施的行为时有发生。

  二是水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集镇居民生活垃圾污水随意向河道倾倒、排放现象依然存在;

  月河沿线豆制品加工小作坊生产废水直排问题时有发生;

  各镇现有污水处理设施运营不正常,难以实现全面收集、有效处理、达标排放;

  部分地方小河小沟污染严重;

  xx水源地保护区内存在居民未搬迁问题,越网垂钓现象时有发生,污染影响较难控制;

  月河沿线偷挖盗采砂石现象未能完全杜绝,网格化、“河长制”制度执行不力,基层巡河长水质监管职责履行不到位,xx、月河水质令人担忧;

  2106年安康市水质监测通报显示,月河三同出境断面水质在全市14大支流监测点位排名倒数第二,较上年呈变差趋势,出境断面水质达不到国家地表水ii类水体标准的要求;

  矿产开采及尾矿库造成的水污染不容忽视。

  三是污染大气现象有禁难止,影响空气质量。群众主动配合参与秸秆禁烧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露天焚烧秸秆落叶、垃圾现象时有发生;

  建筑工地抑尘措施监管不到位,运输砂石、渣土车没有实现全覆盖,沿途抛洒现象十分严重;

  个别企业生产仍存在冒黑烟的问题。监测显示今年1-xx我县、pm10平均浓度持续高位,空气质量指数在陕南各县区中排名靠后。

  四是农村面源污染不容忽视。部分畜禽养殖企业在禁养区和限养区内依河而建,配套治污设施简陋、容量小,畜禽粪便没有及时有效处置,就地排放河道的问题依然存在。五是农村医疗废弃物管理还存在短板。村卫生室医疗垃圾、医源性废水处理不到位,医疗废弃物处置还不够及时,未达到相关法律规定的`每两天收集一次的要求。

  (四)主体责任不清,农村环境综合监管力量薄弱。目前,我县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机制不够健全。部门之间、部门与各镇之间责任分工还不够明确,协调配合不够有力,治理措施还不够有效。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主要依靠政策宣传、行政推动,刚性执法手段运用较少。随着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任务的加重,各镇没有农村环境治理日常监管工作机构,未配备专职的监管工作人员,难以保证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监管工作正常有效开展。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法制宣传,提高环保意识。县政府及县环保、司法等部门要以“七五”普法为契机,把新《环保法》及配套法规作为我县“七五”普法的一项重要内容,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更为广泛、深入的法制宣传,切实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和文明意识,增强民众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二)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环保项目建设。要继续加大向上争取环保项目资金的力度;

  根据财力情况,逐年提高县本级财政对环境保护的预算资金投入;

  要大力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环保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ppp合作模式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广泛实施;

  要借鉴外县的好经验,积极探索推进农村垃圾清运保洁“全民缴费、有偿清运”制度,有效弥补清运保洁经费严重不足问题。要切实加快推进xx、月河沿线6镇两厂(场)及配套管网建设进度,对镇村新增规范化垃圾转运站、增配清运保洁设备作出项目清单,适时建设。

  (三)强化执法监管,整治环境污染突出问题。针对本次调研指出的执法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建议由县环保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再次梳理汇总,查明问题原因,列出整改清单,明确整改责任单位,督导限期整改到位。

  (四)强化责任落实,加强农村环境综合监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长效推进机制,各责任部门、各镇主要领导要把环境保护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真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位。部门之间,部门与镇之间要协调配合、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好“县、镇、村三级网路”的环境监管体系作用。要充实基层环保力量,保障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监管工作正常开展。严格执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对不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工作不力、弄虚作假、失职渎职的,要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农村环境调研报告 篇2

  一、基本情况

  xx市位于xx省西北部,xx河中下游,地处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全市行政区域面积1852平方公里,辖11镇3乡3个街道,90个行政村,34个社区,总人口31.4万人,二调耕地面积34.67万亩。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为农业投入品、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农作物秸秆和规模养殖场粪污。由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农业面源污染涉及范围广、随机性大、隐蔽性强,加之不易监测、难以量化、控制难度大,已逐渐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瓶颈。

  二、农业面源污染及农村环境整治的现状

  为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气静”的农村生态环境,我市坚持以“治污治水·洁净家园”五年攻坚行动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为抓手,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改造“10+n”和“七改一增两治理”行动计划,整合各部门专项资金,采用bt、bot、ppp等模式,拓宽环境治理投资渠道,全面启动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和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以及农作物秸秆、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大力开展生活垃圾治理设施建设,垃圾收运系统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我市着力健全垃圾收集处置系统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广西鸿生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启动日处理200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为减少原有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投入500万元对原垃圾填埋场进行封场处理。投资3500万元,完成xx市城乡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建设,建成垃圾压缩中转站14座(其中城区2座、乡镇12座),配置转运车10台、勾臂式垃圾车48台、可卸式垃圾箱600个。积极探索乡镇生活垃圾源头处理模式,投资66.88万元,采购“分散式生活垃圾处理站”设备2台,在石堡乡、葫市镇开展生活垃圾就地处理试点工作,采购垃圾箱125个、垃圾钩臂车9辆,并分配至各乡镇、村,进一步提升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能力。目前,我市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覆盖全市17个乡镇(街道)和79个行政村,乡(镇)覆盖率10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以上。

  (二)大力开展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污水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按照省委关于“坚守发展和生态保护两条底线,努力把xx河打造成为全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改革先河”的要求,我市从2014年起,采取bt、bot以及ppp等模式,大力实施城乡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工作。

  1.大力开展集镇污水治理设施建设,覆盖率达到100%。投资近1.8亿元,采用aao+mbr+紫外线杀毒工艺,建成大同、复兴、丙安、旺隆、元厚、葫市、长沙、官渡、长期等9个集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生活污水7300吨,出水水质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投资2200余万元,采取“生化+人工湿地”工艺,建成宝源、两河口、石堡、白云、丙安5个集镇人工生态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日处理生活污水1500吨,出水水质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引进了xx金水源水务有限公司对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第三方运行管理,确保了污水处理设施长期有效运转。全市17个乡镇(街道)集镇污水治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

  2.全面推进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农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和“治污治水·洁净家园”五年攻坚行动,整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清洁工程、清洁小流域治理和xx河流域环保专项资金以及财政“一事一议”资金,采取人工湿地工艺、一体化生活污水净化系统和一体化净化器+人工湿地等工艺,在农村居民聚居点、高速公路沿线、xx河沿线和景区沿线,大力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工作。已建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45套,在建农村污水治理设施8套。编制完成《xx市整体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项目实施方案(20xx—20xx年)》,计划实施污水、垃圾治理项目221个,总投资43386.78万元。其中,污水治理项目128个,总投资42136.78万元,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项目93个,总投资1250万元。力争用3年时间,利用人居环境改造资金着力改善全市100个行政村人居环境,重点打造精品型村庄18个、提升型村庄30个、普及型村庄52个,进步一完善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实现农村污水垃圾治理设施全覆盖。

  (三)着力控制化肥、农药施用,确保总量实现“零增长”

  通过开展科普宣传、强化日常监管、推广标准化生产等方式,不断提高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户绿色生产意识,20xx年,建成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通过评定,列入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大幅提升。

  1.推广绿色疫病防控技术,实现农药使用“负增长”。在水稻生产上推广使用太阳能杀虫灯、稻鱼共生、稻鸭共育模式和生物农药,在金钗石斛生产上推广应用农业、物理、生态调控配套生物农药,在蔬菜生产上推广太阳能杀虫灯配套生物农药,在果园管理上推广养鸡放鸭、糖醋液诱杀、人工捡拾处理等措施。同时,依托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实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品种农药,提高生物农药使用比例,达到农药减量控害和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2016年,全市农药使用量16.17吨(折百量,按纯度100%计算),化肥施用量控制在250公斤(折纯)/公顷以内,同比下降6.9%,实现负增长。

  2.大力推广科学用肥,实现化肥使用“零增长”。根据《xx省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方案》《xx省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技术方案》和《农村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技术规定(试行)》的要求,在全市范围内选取了涵盖种植型、工业型、生态型3种村庄类型的5个具有代表性的村庄15个点位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每年按照20万亩的总体目标,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施用有机肥,指导农民科学购肥、用肥,2016年全市化肥施用强度130.5公斤/公顷,全市化肥施用强度实现稳中有降。

  (四)严管严控,着力提高畜禽规模养殖粪污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1.规模养殖场畜禽污染处理实现全覆盖。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完成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定,通过市乡两级分级负责巡查、经营主体建立完善台账等方式,对规模化养殖场(小区)粪污处理进行常态化监管。目前,我市共有规模养殖场12家,年产生粪便26755吨左右,全部采用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和垫料平养等方法,通过将养殖粪污集中收集用于生产有机肥、堆肥、沼气池处理等方式,年综合利用25430吨以上,综合利用率达95.05%。

  2.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市结合生态市创建和森林防火工作要求,不断加大宣传和查处力度,严禁野外焚烧秸秆。通过免费发放腐熟剂等方式,推广秸秆腐熟还田还土技术,在避免造成环境污染的.同时,又改良与培肥了土壤。目前,我市还在积极与有关企业接触,洽谈生物质发电项目,进一步拓宽秸秆综合利用途径。2011-2016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均达到96%以上。

  (五)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农村综合环境得到大幅改善

  1.着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2009年至2016年,全市共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5439户。20xx年,我市按照脱贫攻坚有关要求,投资3.5亿元,集中开展了农村危旧房屋整治,共整治各类危旧房8215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对象2431户,新修建597户,全面消除农村群众住房难问题。

  2.着力开展小康房建设。按照《遵义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房行动计划20xx年度实施方案》要求,投资800万元,完成复兴镇凯旋村、两河口镇盘龙村、葫市镇小关子村200户小康房建设任务。

  3.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16年,我市投资9000万元,打造完成天台镇凤凰村、复兴镇张家湾、两河口盘龙村、大同镇民族村、丙安镇三佛村、宝源乡玉丰村等6个精品型村庄。20xx年,计划投资8400万元,实施整体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示范单元项目10个村庄,已在复兴镇凯旋村、旺隆镇富顺村等10个村全面开始实施,累计完成投资6831万元;

  计划投资13.76亿元,在葫市镇天堂村、官渡镇玉皇村等16个乡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造点150个(其中,精品型18个、提升型40个、普及型92个),已完成投资10.97亿元。

  三、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通过开展脱贫攻坚集中整治、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和财政一事一议项目等方式,在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有:

  (一)群众环保意识薄弱。群众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认识不到位,环保意识薄弱,未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监管、保障体系不健全。与城市系统、严密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相比,农村地区的监督管理相对滞后。加之农村面源污染点多面广、牵涉部门多,多数地方几乎是监管死角。

  (三)资金投入不足。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环境综合整治涉及农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加之我市群众居住分散,农业生产以户为主,建立完善处理系统和后续维护投入很高,地方财政难以承担。

  四、对策与建议

  (一)切实提高群众素质。在农村地区大力开展环保知识宣传,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切实提高其生态环保意识,为建设美丽乡村夯实思想基础。

  (二)加大资金投入。各部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充分发挥财政资的支持和杠杆作用;

  积极引进第三方投资、社会资本运营的ppp模式,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资本和经营主体参与;统筹整合项目和资金,按照“渠道不变、整合使用、各计其功”的原则,避免分散投入、重复实施等现象,实现项目效果的最大化。

  (三)建立完善农村环保监管网络。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结合“河长制”组织体系,建立专职机构、兼职人员、志愿者相互补充,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全覆盖监管体系,实现从被动应付到主动监管的转变。

  为切实提高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水平,建议上级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基层更大的支持:一是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和规模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夯实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二是规划建设区域性的农膜和化肥、农药、饲料等农业生产投入品包装物回收系统,提高农村生产垃圾处理利用率。三是建立农药、兽药、动物疫苗等有毒有害物质专业回收处置机构,避免对农村环境和群众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农村环境调研报告 篇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农村沼气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是炊能革命、有机肥革命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受到了我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

  一、我县农村沼气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沼气池建设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和建设生态县的重要内容来抓,把沼气池建设、庭院经济和文明生态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农村沼气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我县已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61个,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9处,年产沼气10.77万立方米,折标煤76.9吨。

  沼气建设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直接导致了农产品品质下降,人体健康受到危害,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降低。沼液、沼渣肥效高,病虫病菌少,能有效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一个户用沼气池年产沼液沼渣25~30吨,可满足2~3亩无公害瓜菜的用肥需要,减少20%以上的农药和化肥施用量。用沼液喷洒作物叶面,可灭菌杀虫,肥壮秧苗,粮食能增产15%~20%,蔬菜能增产30%~40%。同时,农村沼气将畜牧业与种植业发展链接起来,形成了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村循环经济基本模式,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多渠道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沼气建设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生活用能,保护了生态环境。三溪乡井南村是沼气建设示范村,建有沼气池26个,村民照明、做饭、洗澡都用上了沼气。他们说:“有了沼气池,不仅可以节省电费,还带动了养猪业发展,保护了生态环境。”据专家调查测算,一个沼气池年产气量可替代燃烧薪柴1.5吨左右,相当于3.5亩薪炭林或6亩林地的年生长量,同时还可减少两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发展农村沼气,解决了农民“没有柴烧就砍树”的问题,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沼气建设改善了村容村貌,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在建沼气池过程中,政府引导农民把沼气池建设与改厕、改圈、改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禽畜圈养,畜厕分离,有效地治理了农村的脏、乱、差,改善了村容村貌。以前村里猪粪猪尿横流,臭气熏天,但现在村里路面干净,人和禽畜的粪便排入沼气池密封起来,空气清新了很多,蚊子、苍蝇也减少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成效明显,但在建设及推广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1、认识程度不够。有些干部对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责任心和紧迫感不强;沼气知识普及不够,部分农户对沼气建设的好处还不太了解,持等待观望态度;七十年代建的旧式沼气池因应用技术科技含量不高,技术不够成熟,质量差,现已无法使用或者说有的在当时就是效果不好,在群众头脑中的不良印象一时还难以消除。

  2、自然条件不好。建一个沼气池需要二、三十个平方米的空地,而我县的村庄大都是依山而建,空间较少,比较拥挤,缺少建沼气池所需的场地;乡村外出人口多,家庭人口简单,饲养牲畜又不多,难以保证沼液量。

  3、后续服务不到位。一方面,新建沼气池农户缺乏经验,管理维护意识较差,故障池不能得到及时维修,导致少数农户使用情况不理想。另一方面,沼气服务机构不健全,配套物资供应不上,存在配套环节上的死角。

  4、技工素质不高。我县参加过市能源部门培训的沼气技术人员只有2人,而且还没有职业资格证书,技术力量相当薄弱,再加上有些农民技工的责任心不强,从而出现个别沼气池建设质量不过关,如管道安装不规范、不产气、漏气等现象。

  5、建设资金不足。虽然现在国家对沼气国债项目的补助力度较大,但我县曾在XX年对国债沼气项目进行可行性调查,调查显示我县沼气工程上国债项目的条件无法具备,所以争取不到中央的补助,只能靠群众自筹资金和少许的县补助,农户感到建设成本太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沼气的建设和推广。

  三、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面向社会广泛宣传实施农村沼气工程的目的、意义和内容。通过组织干部群众参观、召开现场会、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沼气建设知识,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基层干部群众建设沼气工程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加强领导,扎实推进。把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纳入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特别是要作为解决农村生产生活用能、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水质、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列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推动、农民为主、自建自用”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通过示范点、示范村的建设,辐射、带动沼气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3、多方筹资,加大投入。在充分发挥农户自主投入主体作用的同时,采取“五个一点”的办法筹集沼气发展资金,即积极创造条件上国债项目,向中央财政争取一点、从公益生态林保护资金及新农村建设资金中划出一点、各级财政安排一点、各有关部门投入一点、发动和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捐助一点,建立起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同时,各级政府应在政策、资金和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提高农村沼气建设的规模和水平。

  4、配套建设,综合利用。农村户用沼气要积极推动“一池三改”,在建设沼气池的同时,对圈舍、厕所和厨房进行改造,并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和农业产业结构,采取“猪—沼—果”、“四位一体”等能源生态建设模式,引导农户将沼气建设与种养业发展结合起来。在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要积极实施“一池三建”,将大中型沼气池与原料预处理设施、沼气利用设施和沼肥利用设施结合建设,并尽可能将养殖业、沼气工程和周边农田、鱼塘等进行统一筹划、系统安排。通过各种配套建设,同时实现解决环境污染、生产清洁优质能源、环境治理和综合利用等目标,节约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高沼气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5、健全体系,提高服务。建立相应机构和沼气服务站,面向农户提供“一条龙”式服务,帮助搞好沼气池的设计、建设、安装,沼气配件的维修、供应,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服务推广等工作。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将品德高尚、技术过硬的农村泥瓦工吸收到沼气建设队伍中,并有针对性地加强技术培训,切实提高技术水平。同时,做好沼气技术入户工作,在项目村定期开办培训班,向农民群众讲解沼气知识,使其逐步掌握沼气技术,确保沼气池的使用率。

  农村环境调研报告 篇4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共同打造宜居、和谐、幸福的新渡,xx年6月份,镇人大向镇域市镇人大代表发出调研通知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调查问卷》,要求每位市镇人大代表走访5户以上村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7月5日前由各村人大代表工作室召集人集中收集驻室代表的走访、调查问卷,并进行问卷答复汇总,写出调查报告交镇人大办公室。xx年7月11日镇人大主席团组织了部分市镇人大代表,并邀请镇环境保护和规划建设管理分局、镇综合执法办公室、农业办等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通过座谈、听汇报、实地察看等方式对全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了调研。

  一、调研方式

  (一)问卷调查

  全镇84名镇级人大代表、驻镇18名市级人大代表,除少数代表外出务工等特殊原因没有参与问卷调查,市镇人大代表有94人参与问卷走访调查,问卷设计共24项。发出问卷470张,收回问卷470张。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得知本镇村民对目前我镇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看法:目前我镇环境卫生整治存在不少死角,有待于加大力度解决。

  (二)听汇报、代表座谈。

  (三)集中乘车到大关镇小关村参观学习,到本镇老梅村实地察看。

  二、目前我镇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当前我镇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着,镇政府召开动员会、下发文件,要求每10天报一次进度,9月底完成专项整治任务。截止目前,已组织上千人上路清扫、清理垃圾480吨,陈旧卫生死角580处、草堆、柴垛500处,投入铲车、汽车180台次,拆除乱搭乱建80处,整治乱摆摊点、占道经营420处,清理牛皮癣280处,空中悬挂物、横幅170处,有效的改善了我镇农村环境。但陈旧垃圾、违章建筑、改水改厕、环境卫生、亮化绿化、长效机制建立等还存在不小差距。

  三、新渡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

  (一)村民思想认识不够,环境卫生意识急需加强

  村民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普遍比较差,村民不但垃圾乱丢、杂物乱放,而且对村中的“脏、乱、差”长期视而不见,这种观念和陋习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二)农村基础条件差

  一是农村长期来缺乏环境卫生方面的宣传教育。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推进过程中难免会发现“上边热、下边冷”的现象,部分村干部和村民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够积极主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自我要求过低,对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缺乏足够认识,从而造成了在整治过程中的群众性、基础性工作难以深层次推进。

  二是村庄布局规划滞后。我镇部分村庄布局规划不尽合理,整体布局散乱,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给农村综合整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三是乱堆乱放、垃圾成山等历史遗留问题普遍存在。大部分村普遍存在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现象,且不同程度存在乱倒建筑、生活垃圾现象,这些问题也影响了我镇环境卫生的整治效果。

  (三)综合整治经费得不到保障

  环境整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很大的投入,而我镇农村环境治理资金远不能满足建设要求,因此在落实配套整治资金过程中存在很大难处。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中转、处理以及运输等多个环节尚未步入正常轨道。而垃圾清运、保洁,环卫设施建设及维护,环卫设备购买、更新及日常维护等等仅靠一次性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

  (四)长效管理机制不完善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非一项一劳永逸的工作,必须建立健全一个统一管理机制。

  一是缺乏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总体规划。长期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没有对农村的环境卫生的总体规划进行统筹,农村环境保护条件不充分,工作很难全面、协调、有序地开展。

  二是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力量薄弱。

  三是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未深入。受人力、资金等条件限制,保护农村环境的宣传教育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

  四、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一)提高村民思想认识,加强宣传教育

  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成效,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党委、政府要把农村环境卫生问题当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事来抓,要认识到农村环境卫生差不仅会影响农村的村容村貌,而且有可能造成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危害生态环境。要改变农民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需要长期的宣传、教育、引导和管理。

  第一,进行经常性地宣传教育。可以以发放宣传单、流动广播、树立宣传栏等形式,进村入户,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目的、意义、措施方法的宣传教育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和健康知识的常态化宣传普及,引导群众自觉保护环境,增强卫生观念,使环卫知识真正深入人心。

  第二,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拓宽宣传途径。可以从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细化出以“讲文明,爱卫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的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将其纳入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日常课程安排中去,让学生充当环境卫生整治的宣传者和实践者,让他们从小树立环境卫生良好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通过他们进而带动父母长辈自觉参与到全镇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来。

  第三,以典型促发展。可以在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的工作经验、工作成效、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加以宣传推广,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树立和推广典型,促使我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科学规划,加快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

  科学的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长远成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村庄建设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长远成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规划不合理,势必影响农村的后序建设与发展。

  第一,要高度重视镇村规划工作,真正实现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进行农村村镇建设规划,结合当地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综合考虑道路、水沟、公共场所、公益事业设施、绿化美化等多种因素,标准要高、要实用、要注重体现人文特色和生态特色。

  第二,在美丽乡村和布点村庄建设规划时,要综合考虑道路、水沟、公共场所、公益事业设施、绿化美化等多种因素,派专业人员进行建设指导,使村庄建设科学合理,整洁美观。

  第三,尊重村民意愿,号召全民参与,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效性。村庄的整治与规划必须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使整治规划成为广大村民的共同认识。在整治规划与方案中,要广泛了解村民的需要。农民是村庄整治工程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在推进村庄整治工程的过程中,没有村民们的广泛参与是难以正常进行的,只有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设计出村庄整治的最好规划与方案。

  (三)拓宽资金渠道,建立整治投入机制

  在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方面,长效管理要想顺利进行,除了要有完备的长效管理制度,重要的是要有长效管理的资金来源。为此建议:

  第一,政府主导。政府对实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项目资金支持补助,以填补资金运转难的空缺。

  第二,部门帮扶。尤其是环境、农业、林业等职能部门,要积极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和垃圾处理工作,提供项目、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帮助联系村解决环境“脏、乱、差”的.问题。

  第三,村民参与。要想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与村民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就必须让村民加入到整治的全过程中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卫生保洁费制度,使村民形成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保障长效管理走得更远。

  (四)健全长效机制,确保整治成果。

  机制既是活力、动力的源泉,又是约束的保证。建立和落实长效工作机制是搞好农村环境卫生的关键,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点多线长面广,是一项高难度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动态性和反弹性的特点,仅靠紧一阵子是根本搞不好的,必须结合实际,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才能确保工作“不断线”,持续深入有效开展。

  第一,继续强化领导机构管理。现有环境卫生整治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配备好专职人员,明确工作职责,统一指导和管理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开展。制定年度整治计划,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农村环境卫生大扫除,引导村民自觉对门前占道及乱堆乱放现象进行清理、保洁。

  第二,强化考核,实行滚动式管理。要对村建立年度目标责任制、督促协调机制、动态管理制度。严格进行考核评比,镇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对各村采取不定期的明查暗访、跟踪互查。经过考评考核验收达到合格要求的村,由政府给予适当奖励补助。

  对未达到合格要求的村责令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教育谈话。

  第三,设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意见箱”。在镇主干道或者各村垃圾集中处理地段安放意见箱,广集民智,向村民取经,并对能提出实用性意见的村民进行嘉奖表彰,在无形中营造“爱护家园,全民参与”的氛围。

  农村环境调研报告 篇5

  农村环境整治事关农业的持续发展、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的和谐稳定,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在12月31日发布的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协调推进并尽快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探索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县政协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县农村环境开展调研,并到全省农村环境整治示范县攸县进行了学习考察。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我县农村环境的状况

  近年,省委、省政府开展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各级政府组织力量对农村环境卫生进行了集中整治和连片推进,农村环境面貌大为改观。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治理,为改善农村环境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基数的增加,农村综合开发日益扩大,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日趋严重,农村环境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仍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生活污染越来越多。

  历来我县农村以群居的形式发展,农村建设缺乏规划,环保基础设施严重缺乏,环保意识淡薄,生活污水乱流乱排,到处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生活垃圾乱堆、乱丢、乱倒、乱放,农药瓶、塑料袋、泡沫、煤渣、烂衣烂鞋等生活废弃物随处可见,遍地开花,不少垃圾堆放在道路两旁、田边地头、水塘沟边,有的还成了垃圾山、垃圾河。另外,由于农村天地广阔、管理松散,城市生活、建筑、工业、医疗垃圾往往也向农村转移,更加快了垃圾围乡围村现象的形成。我县农村每年约产生生活污水约万吨,生活垃圾近3万吨,大部分得不到有效处理,严重影响农村环境卫生。

  (二)面源污染越来越大。

  农村面源染主要来自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物资使用不科学和处置不妥当。据统计我县化肥使用量为65582吨(226公斤/亩),农膜的使用量为1178吨,农药使用量为801吨,一般来讲,化肥、农药只有少部分利用,而其他的部分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给农村空气、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带来不小危害;不少农膜及各种塑料废弃物,没有及时收集处理,散落在田间地头,破坏了土壤结构,影响了农作物的品质。农村小规模和散养的畜禽粪尿大多直排或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导致水体环境污染,过去清澈的溪水已不存在,“70年代淘米洗菜,80代年勉强灌溉,90年代垃圾覆盖”已成为了真实现状。据统计,我县规模化养殖业已有28家,喂一头猪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10个人的污物排放量,养一头牛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35个人的物污排放量,一只鸡、鸭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3个人的污物排放量。另外,秸杆焚烧是一个新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我县每年要产生60多万吨的秸杆,至少有一半以上就在田间地头焚烧,产生大量烟雾浮尘,不仅浪费了资源,破坏了土壤结构,还污染了农村和城区的空气和环境,还影响了公共交通安全。

  (三)企业污染越来越重。

  全县现有的乡镇企业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排放总量极大,据统计so2(二氧化硫)年排放量487吨,cod(化学需氧量)年排放总量3328吨,远远大于环境承载能力。少数企业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不惜以身试法,有的虽有治污设施,但长期闲置,没有正常运行,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有的企业甚至私设排污口,偷排现象严重;不少锅炉、窑炉、生活大灶烟尘超标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村的环境质量。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和根源

  我县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因环保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大,人们对“什么是环保,为什么要环境,怎样才能环境”缺乏充分的认识和认知,导致部分领导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政绩,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没有把环境和生态优先考虑,没有将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在处理环境与经济关系时,片面强调眼前和局部利益;广大群众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有些根本就没有环保意识,没有想过环境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部分群众往往会对涉及自身利益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或投诉,而对自身破坏或影响环境的行为缺乏自我约束。

  (二)传统习惯难以改变。

  我县农村生产技术较落后,科学文化水平不高,几千年来农民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譬如缺少科学种田的指导,滥用化肥、农药;生活垃圾随处扔、污水随便排;稻草、秸秆一烧了之等等,这种淡薄和落后的环保意识在人们身上根深蒂固,难以根治。

  (三)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目前,全县338个村(居)中除几个城中村和乡镇镇区村省市县乡财政安排了少量环境治理资金,其它大部分村几乎没有投入,村中缺乏基本的环保设施,也没有环卫人员。近年组织实施的一些示范村由于治理资金不足,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没能配套建设,后续管理跟不上,也出现了脏乱差反弹现象。

  (四)科技推广尚欠到位。

  因科技在农村中没得到根本的重视,尤其在农业生产中,测土配方施肥,合里使用农药、除草剂,作物病虫防治,畜禽养殖场合理设置和规范运营、水产养殖与农村饮水安全等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科技普及不到位。

  (五)监管体系还不健全。

  农村环境治理的范围广,涉及部门多,目前我县农村环境治理缺乏统一管理,出现多头管、重复建设、存在死角的现象。

  三、农村环境整治的建议

  面对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开展城乡同治,统筹城乡发展。

  (一)要形成统一认识,以强大的合力组织整治。

  环境整治不像项目建设那样创造财富、不像城市建设那样立竿见影,但事关未来发展、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必须要有高度的认识和强大的合力组织实施。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

  形成治理共识,环境整治涉及范围广、人口多、投入大、任务重,全面开展难度非常之大。但当前开展城乡环境整治逐渐成社会的热点和各级政府工作的重心,因此,我们要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站在为民谋福祉、谋健康的高度,用抓项目建设、生态建设的力度抓环境整治工作,上下齐心,统一认识,全县“一盘棋”推动环境整治工作的实施。

  二是组建高规格班子。

  环境整治牵涉的职能部门多,为统一指挥调度,县委、县政府要组建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高规格领导小组,设立常设办公室(或与“三创办”合并设立城乡环境同治办),由一名处级干部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全县环境整治工作的组织实施。

  三是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在县委、县政府的组织下,各单位和各乡镇要迅速将行动统一到工作安排上来,全县动员,全民参与,全力投入,下定决心,坚决打赢环境整治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二)要深化宣教形式,以浓厚的氛围推动整治。

  环境综合整治,政府是主导,群众是主体。要以营造环境保护氛围,提高环保意识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环境整治宣教力度。

  一是注重宣教媒介立体化。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宣传资料等媒体,制作丰富多彩的视频、画册、读本等广泛宣传和普及环保知识,让广大民众明白“什么是环保,为什么要环保,怎样才能环保”。

  二是注重宣教内容多样化。

  要科学归纳宣传的内容,突出宣传的重点,如将环境整治的政策、环保带来的效果、环境污染的影响、垃圾分类处理、文明习惯等内容制成内容丰富的宣传资料,向广大居民广泛宣传,让广大居民积极投身到环境整治行动中来;要结合县城建设、新农村建设、三创工作,引导农民群众正确处理好政府扶持和自身努力的关系,发动群众积极投工投劳搞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要通过正反典型案例向居民、群众说明“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垛、畜禽乱跑”对生活环境的危害,增强居民群众爱护生活环境的自觉性,促进广大居民观念由“要我环保”向“我要环保”转变。

  三是注重宣教形式广泛化。

  要积极搭建参与平台,充分发挥工共妇、义工、协会等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组织企业、学校、居民广泛参与以城乡环境治理为主题的活动,引导群众积极投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形成全民参与、携手共建的社会氛围。

  (三)要强化工作举措,以有力的措施开展整治。

  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用科学的理念、创造性的工作,持之以恒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才能组织开展,推动深入,达到效果。

  一是抓住治理重点。

  要加强饮用水源的保护,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立水源保护牌,切实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力度,消除养殖废水污染,实施雨污分流,确保饮水安全。

  垃圾的治理要出台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方案,制定对现有垃圾和今后产生垃圾的处理措施,如攸县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乡集运、县处理”处置流程,每家设“四筐三桶”,户处建焚烧池,能回收的垃圾就回收,可以焚烧的焚烧,有机垃圾田土中填埋转化有机肥,剩下不多的收集处理。同时,进一步加快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和保洁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城乡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体系,形成垃圾清运处理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污水的治理要坚持区域统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技术可靠、经济适用的原则,加快城乡污水处理厂、村级污水集中处理池、人工湿地、沼气池等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配套完善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有序推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要加强日常运行管理,严格执行相关规范和标准,提高企业污水收集处理率,减少废水废气废料排放,确保达标排放;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科技支撑体系,积极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加强农药、化肥控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继续实施生态绿化攻坚,加快路边、水边、山边生态建设,美化居住环境。陋习的破除要加强文明礼仪宣传教育,着力破除随地吐痰、乱扔乱放、乱写乱贴等顽症陋习,营造“洁、齐、美”的城乡环境。

  二是着力多元投入。

  城乡环境整治是一项只有投入、惠泽于民的民生工程,要拓宽筹资渠道,形成多元投入路径,逐步建立政府保障、项目带动、居民尽责、社会参与的投入长效机制,保障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持续开展。财政预算投入就是县乡两级财政要加大环境整治投入力度,有计划地用于“三清四化五普六改”和垃圾池、垃圾站、垃圾车、污水管网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治理有基本的资金保障。县财政还要建立“以奖促治”的`管理机制,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争资立项投入就是县乡两级政府要整合项目,如:新农村建设、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废水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农村饮用水的安全和保护和小城镇建设等方面的资金,聚集资金,集中整治,整体推进;职能部门要抓住国家加大对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资金投入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争资立项力度,争取更多地项目资金,用于乡村环保规划编制、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活垃圾处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生态文明创建等工程建设,确保农村环保投入稳定。投资捐助投入就是拓宽融资渠道,用积极有效的政策吸引和鼓励民营企业、个体私营业主投资、捐资支持城镇、乡村建设,带动环境配套设施建设。制定奖励政策,鼓励在外的工商业主、民营企业家以及有良好社会影响的代表人士联系,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关系争取外援,推动农村环境治理。

  三是严格监督考核。

  加强督查监管,建立健全舆论监督制度,报刊、电视台、网站设立城乡环境治理曝光栏目,对治理不扎实、整改不到位和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推进整治的开展。严格考核考评,将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实行年终考核与日常考核、单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做到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并依据考核结果严格奖惩,对治理工作开展得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公开表彰,并作为年度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对治理工作中不履行职责、失职渎职和治理效果差的单位和个人通报批评,并严肃追究责任。乡镇参照考核办法实行到村考核,考核结果全镇公开,村考核到组,组评比到户,形成后进赶先进,先进更先进的竞争氛围。

  (四)要建立长效机制,以科学的模式持续整治。

  环境整治是一项多部门、多人员的全局性系统工程,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长期性、艰巨性工作,因此,要建立长效机制,加强考核监管,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坚持认识的高度。

  明确一把手负总责、具体要求抓,落实年度目标考核“一票否决”,筑牢打攻坚战、持久战的思想基础,确保人力、物力、财力,促进全县环境保护工作的平衡发展。

  二是坚持管理的密度

  把管理内容具体化、管理指标区域化、管理责任网格化,推进治理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真正形成城乡环境治理联动机制,推进无缝隙管理。

  三是坚持发展的速度。

  把整治工作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国际宜居城市建设等结合起来,统筹思考、协调推进,逐步实现城乡环境治理的全覆盖。

  四是坚持问责的力度。

  建立健全城乡环境整治的领导机制、考核机制、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能和干部职责,探索建立问责制,强化督促检查,做到奖惩分明。职能部门要加大日常环境监督执法力度,对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违反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不正常运转治理设施、超标排污、违规采矿造成生态破坏等违法行为,要坚决严厉查处,决不姑息迁就。

  五是坚持健全的制度。

  按照城市和市容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和条例规定,健全和完善政策和规章、制度,推进依法治理步伐。相关部门和乡镇要大力推广农村环境保洁,实行“户分类、村收集、乡处理”和“组保洁、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办法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建立农村生活垃圾,道路、水塘、河道保洁制度;要积极探索自我管理的保洁机制,增强居民的自主保护环境能力,促进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农村环境调研报告 篇6

  目前,镇党委、政府在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将农村规划布局、村容村貌、环境整治摆在了十分重要位置,要求大力加强环境整治和保护工作,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并以多种形式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部分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但由于经费、人员及村民素质等因素制约着多项工作的总体推进。

  一、当前农村环境整治面临的问题

  (一)农村生活垃圾不断增加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垃圾种类、数量也持续增多,大部分未经处理及垃圾分类,就随意丢弃、倾倒,成为鼠、蟑、蚊、蝇等病媒生物孳生地及细菌、疾病的传染源,给当地村民带来很大的健康隐患。20xx年4月起,镇农村垃圾清运由县执法局统一招标的第三方公司承包,但该公司对我镇农村垃圾没有及时清理,导致垃圾堆放过多、异味重,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低

  目前我镇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率约占总户数xx%建成无害化厕所约占总户数xx%,宝塘村220户和五丰村173户“厕所革命”正在推进,大部分村民生活污水都是顺着自制排水沟流到田里,处于无序排放的状态,造成土地污染日趋严重,地下饮用水安全难以保障。

  (三)农村环境整治设施、人员配套不齐全

  农村住房大多着力于主体工程建设,而对道路、绿化、排污、卫生等附属设施大多没有同步建设、及时配套,部分村级卫生队伍不健全,公共卫生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甚至部分村建立的公共卫生设施也因打扫不及时、管理不当、资金缺乏等造成设施设备经久失修,长期未纳入使用。

  二、主要原因分析

  (一)村民环保意识不强

  农村生产技术落后,信息资源匮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不少村民对环境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缺乏必要的环卫知识指导,尚未养成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习惯,相关部门宣传教育未能全面进村入户,达到家喻户晓的效果,导致农民参与环境整治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二)环境整治投入不够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及环境整治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村级卫生队伍、环卫人员等需加强,在加上缺乏有效投融资机制和政策,导致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工作开展难度较大。

  (三)环境监管力量不足

  镇村两级分别建立了环境整治领导小组,设立相关负责人,但因农村具有范围广、地势多样、人员分散等特点,宣传教育及监控管理等难以全面普及和随时管控。

  三、加快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的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环卫队伍建设

  各级党组织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之一,因地制宜制定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和农村清洁工程实施方案,制定和完善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加强乡村环卫队伍建设,积极发动群众主动参与环境整治工作,逐步建立适应农村环保工作需要的监管体系和环境卫生保洁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同时,建议县执法局加强对第三方公司的管理,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更好地服务。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环保意识

  充分利用海报、广播、宣传单、微信微博等,通过坝坝会、入户走访等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无害化处理等措施,调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和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强农业生产指导,抓好项目资源整合

  积极向村民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帮助解决农村产业布局不合理、农药等化学物质使用过多等问题,有效减轻水源污染及土地污染。同时,将农村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文明村镇建设、“厕所革命”、村卫生室建设等有机结合,抓好环境整治试点示范,从而产生集聚效应。

  (四)多渠道整合资金,加大环境整治力度

  将农村环保和环境整治项目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逐年提高生产总值的比重,建立农村环保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可适当通过村集体和农民自筹的方式增加农村环境整治资金,设立“村卫生保洁基金”,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并公开透明资金使用方向。

  农村环境调研报告 篇7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扎实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加强村庄规划布局,引导农村社区建设,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建设,把村容整洁摆在了十分重要位置,明确要求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始终把土地整治工作与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土地置换安置小区建设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抓手,注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村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一些试点示范村镇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也有不少乡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其城管局所驻的镇村也不例外,村有4259人,1065户,16个村民小组卫生脏、乱、差较为突出的小组有:河边、学堂下、胡屋坪、老安置地、新屋、老屋、火车站及邱屋、杨屋等。虽然工作队进驻后与镇、村一起不定期进行装运,但由于经费、人员等问题的困扰及村民素质的问题有待提高等客观因素制约着多项工作的总体推进。“三送”工作队就此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现报告如下:

  一、当前农村环境卫生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生活污染不断加剧。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之生活污水和垃圾数量也持续增多。现场观察到,农民生活污水和垃圾,大部分未经处理,就随意倾倒、随意排放,日积月累,垃圾越堆越多,污染越来越重,局部地区沟渠淤塞,污水横流。本村河边小组(老一中对面)有一个村委的简易垃圾池,周边300多户的生活垃圾全部倾倒在河边,大雨来时直接被大水冲走,由于车子进不去,给周边的村民带来很大的.健康隐患。

  (二)公共设施配套不齐全。

  大多数村只注意农民住房主体工程建设,而对新村道路、供电、供水、排污、卫生、绿化、美化、亮化、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附属设施大多没有同步建设、及时配套。

  (三)管理机制缺失。

  一是部分村级卫生队伍不健全,环卫设施不配套;二是大部分村缺乏公共卫生管理机构,环境卫生长期处于无人抓、无人管、放任自流状态;三是没有形成村环境卫生工作机制,收集、处理垃圾(污水)的责任没有落实到位。

  (四)饮用水安全难以保障。

  目前村自来水水源大多为地表水,极易受到各类污染源的侵蚀,水质差,且大部分无处理设备;不少地方供水能力不足,严重影响农民生活用水。村处于城乡结合部,部分村民还未安装自来水,问题比较突出的如老屋小组黄日春等25户,要求安装自来水问题多次与工作队联系,但由于目前火车站的自来水压力不够,只能等到206国道改建后,新增自来水新管线方能解决。

  二、主要原因分析

  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环境污染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长期累积所致,其根源在于发展不足或发展不当。

  一是重视不够。长期以来,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使得环境整治的重心几乎全部放在了城市,对农村环保工作重视不够,广大农民的生存环境权益未能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相比,农村污染防治工作,既无全面系统的措施,也无强有力的管理手段,使得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基础十分薄弱,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技术支撑、监督考核等方面亟需进一步加强。

  二是投入不足。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欠帐较多,加上缺乏有效的公共服务投融资机制和政策,导致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虽然每年村有5000元的环卫经费,但到现在一直未到位,每次的垃圾装运都要村委及“三送”工作队先行垫付。

  三是意识不强。不少群众对环境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缺乏必要的环卫知识作指导,尚未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相关部门环卫宣传教育力度不大,未能达到进村入户、家喻户晓,导致农民参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统筹城乡发展的主体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加快推进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几点建议

  目前我统筹城乡发展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已经成为影响各地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突出问题,应引起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为此建议:

  (一)将农村清洁工程列为市政府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造福百姓的基础工程。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实现村容整洁势在必行。建议各级党委、政府以统筹城乡发展和苏区振兴发展为契机,进一步重视抓好农村的环境卫生整治,将农村清洁工程纳入各级政府的民生工程,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推进机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改善农民人居环境。

  (二)坚持规划先行,研究制定农村环境保护规划。

  要科学编制乡镇、村庄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建设村镇基础设施,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区域共建共享。要以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基础,认真编制农村环保规划和垃圾处理等专项规划,明确农村环境整治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推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向农村覆盖延伸。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农村环境整治投入力度。

  在积极争取国家、省项目资金支持的同时,市、县政府应从城市建设维护费和土地出让金中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乡(镇)、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中转补助;市、乡财政应对垃圾运输和养护保洁经费予以保证;村庄清扫保洁费用可适当由村集体(置换土地收益,建立部分集体房用于卫生所、超市等公益收益,部分土地出让所得)和农民自筹,也可设立“村卫生保洁基金”。从长远看,各级政府应将农村环保和环境卫生整治项目纳入各级财政预算,逐年提高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建立农村环保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

  (四)重视抓好项目资源整合。

  目前,国家和地方对农村环境整治投入有限且涉及多个部门,建议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以市(县)为单位,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涉农环保奖金,将农村环保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饮用水工程、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农村清洁工程、文明村镇建设、农村改水改厕、农网改造、村卫生室建设等有机结合,聚合有限财力,集中区域,统筹使用,抓好试点示范,从而产生集聚效应。

  (五)注重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建设。

  各级党委、政府应把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纳入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总体安排,抓紧制定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和农村清洁工程实施方案,将环境整治纳入市县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加强乡村环卫队伍建设,制定和完善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加大对环境整治的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逐步建立适应农村环保工作需要的监管体系和环境卫生保洁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

  (六)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环境整治。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当前,应锁定有限目标,在统筹规划建筑垃圾、污水和粪便处理设施的同时,把垃圾集中处理作为新农村环境整治的切入点,加快推进覆盖市乡村三级生活垃圾收集、中转和处理网络建设,因地制宜建立各具特色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完善收运系统,将农村生活垃圾转运到城镇垃圾处理场处理或实行垃圾分片划区集中处理;在缺乏垃圾处理场的地方,鼓励农民开展简易、有效方式处理。

  农村环境调研报告 篇8

  根据市委、市人民政府工作部署和要求,我局坚持工作、清洁两不误原则,利用20xx年2月19日、20日两天时光,组织本单位干部职工,对边贸局大院、城区清洁职责区、挂钩联系村开展一次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集中清理垃圾、杂草、卫生死角、排水沟、物品乱堆乱放等,效果十分明显。现将此次整治活动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用心参与

  我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此次环境整治活动,明确职责分工,指定两名局班子成员分别负责城区清洁职责区和挂钩联系村的环境卫生清洁工作,其他没有工作任务的局领导班子成员都用心参与。

  二、组织机关工作人员,集中整治大院卫生

  2月19日上午8时30分,我局坚持清洁环境卫生不误业务工作原则,利用事务少、外来办事少的时光节点,组织机关全体人员,对局大院办公区、宿舍区、停车场、办公楼前院的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整治,对大院区域内排水沟、卫生死角、杂草、烂草进行全面清理,为广大干部职工创造清洁整齐、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三、整改存在问题,规范建筑材料堆放

  对督查存在的问题,用心采取应对措施加以整改。分管领导、局办公室和物主对大院实地考察,为堆放在第一栋宿舍楼东边的建筑材料重新选定堆放地点,并责令物主在限期内将存放在局大院的建筑材料搬至新地点,堆放整齐,并负责清理积存的垃圾、枯枝、落叶。

  四、用心参与城区清洁职责区卫生

  我局作为城区清洁职责区(按《关于印发〈东兴市“城乡清洁工程”职责分区方案〉的通知》划分的职责区)成员单位,积极主动联系职责单位,明确时光和职责要求。2月20日,组织机关干部职工,由局领导带队,参加城区清洁职责区环境卫生清洁。认真清理街道垃圾、杂草、夜市废弃物,集中整治街道卫生死角,有理有据整顿临街商铺货物乱堆乱放现象,用心动员商家经营规范、有序,向市民广泛宣传“美丽东兴。城乡清洁”活动的重要好处,提高市民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五、深入挂钩联系村,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

  我局党员、中层干部、工作人员一行12人,在局领导的带领下,于2月20日下午,和市旅游局、市人防办、烟草局等包村单位一起,深入挂钩联系村—马路镇平丰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

  本次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主要是清洁水源,对平丰村基围组河段的河岸垃圾、水上漂浮物进行清理。在村委干部、包村单位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共清理河岸垃圾、水上漂浮物大约1.5吨。

  xx乡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紧紧围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这条主线开展各项工作,以人为本,重拳出击,以加强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整治环境卫生脏、乱、差为突破口,采取集中整治行动和常态化推进相结合的方法,全面促进了全乡环境卫生状况的根本好转,彻底扭转了此前的落后局面。自今年5月份以来,检查评比均在全县的前例,其中5月份排二系列乡镇第一名,7月份全县26个乡镇第一名,9月份迎市检获全市18个乡镇排名第六的好成绩,10月份排小组第一名,全县26个乡镇第二名,二季度综合评比获第二系列乡镇第三名,奖励3万元。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1、设立常设机构,成立以乡长为组长的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明确主管领导和整治办专干具体抓,常态化推进。

  2、采取乡主要领导和片长包片,其他片领导包所在片重点村,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长、党员包户的层层包干责任制,乡党委书记米成柱联系工作一片,乡长陈林习联系工作三片,人大主席谭毅联系工作四片,政协联工委主任刘建英联系工作二片。

  3、书记、乡长亲自抓,亲力亲为,每月的集中整治行动现场督战,市县检查时次次陪同。特别是乡长陈林习在每次现场督战途中,发现垃圾亲自捡起集中处理,感人至极,领导重视的程度可想而知。

  4、按照职责分工和“属地管理”原则,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目标任务分解到工作片、各村委会和乡属各部门单位,做到各负其责不留死角,实行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目标管理责任制,分片、分村、分部门进行严格考核落实。

  二、加大宣传攻势,营造整治氛围

  1、乡村干部大小会议和村组干部党员会议强化宣传,逢会必讲,将卫生工作作为一项硬性任务来完成。同时定期组织座谈会,共商搞好环境卫生整治的有效办法。

  2、制作高标准醒目永久性宣传牌(20块)、大型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宣传栏(35块)和标语横幅(1200余条),分别安装在公路沿线和人员集中显眼的区域进行广泛宣传,形成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宣传文化长廊。

  3、每个月的中旬出动宣传车在全乡范围内集中宣传一周,平时利用下乡的机会经常宣传;有条件的村还利用高音喇叭滚动播放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宣传录音。

  4、组织全乡中小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将《致家长的公开信》送至每一位家长,每学期举办一次以“我为创卫添彩”为主题的征文或演讲比赛,同时每个学校全年至少组织两次学生走出校外进行卫生宣传和清扫活动,由学生带动广大家长自觉形成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5、规定驻村干部、村组干部和党员每月分区域进组入户开展卫生文明大规劝活动,分院落召开户主会议和卫生评比,发放“致全乡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开信”和“环境卫生村规民约”各7000余份,张贴在全乡每个农户家最醒目的门上,统一广大群众思想,引导村民提高卫生意识,树立“讲文明、讲卫生、树新风”的良好风尚,发动群众自己动手,促进全乡环境卫生的根本好转。

  三、示范带动,整体推进

  1、专项整治,清除死角。一是采取教罚并举、疏堵结合的方式彻底整治了4个乡村集市;二是按属地管理原则,乡里安排专项资金彻底清理山塘水库、沟渠小溪与河道垃圾,确保岸洁水清,如对原韩家铺、桎木山村河边的堆积垃圾进行了彻底清理;三是组织专门队伍开展公路整治专项行动,全面清除公路沿线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现象;四是开展乡机关、乡属各部门单位包括所有中小学、村级活动中心和农户房前屋后整治专项行动,全面清除积存垃圾、卫生死角、杂物废料,确保干净整洁,如对韩家铺小学门口的成年积存垃圾清理后焕然一新。

  2、打造示范院落,带动整村推进。今年我乡调整工作思路,要求每个村必须打造2-3个高标准示范院落,以此带动整村整乡推进,通过5-7月连续一个季度的实践效果明显。

  3、提倡农户“门前三包”责任明,自家垃圾自家清。明确规定农户对自家垃圾合理分类,该卖的卖,该烧的烧,该埋的埋,确保垃圾不出户。自行能处理的'垃圾(如烂衣服、旧棉絮、柴草、烂菜及土灰等等)不准往垃圾桶里倒,违者每次罚款300-500元。

  4、常态化推行乡、村、组、农户评比活动,每月一次,并在全乡45处环境卫生宣传栏张贴公布,以此带动全乡各部门、行政村和农户逐步形成你追我赶的新局面。如匡家铺村9组村民匡寿山7月份被评为最不清洁农户,他看到评比结果后觉得很不光彩,便暗下决心,8月份屋前屋后和室内打扫得干干净净,受到了村里的公开表扬。之后他家一直保持着干净整洁,在院子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四、落实经费,确保整治工作的正常运行

  今年乡党委、政府采取内挤外筹等方式继续加大对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经费投入,确保足额经费50万元以上用于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宣传、村级保洁、兑现考核奖惩和清洁户物资奖励费用,对于各村修建垃圾池、焚烧炉、购买垃圾桶等基础设施的费用乡补助50%。另外对垃圾处理投入大、效果好的村,优先安排“一事一议”等项目用于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乡安排的基本经费原则上按各村人口数量核定分配,分大、中、小村年分别为11000元、9000元和7000元。各村所安排的经费按全年12个月平均,根据每月检查评比情况分出好(90分以上含)、中(80分含—90分)、差(80分以下)三个档次分别按100%、90%、80%计算出各村当月应得经费并按季度兑现拨付,对卫生工作没有实质措施和动作的村不予拨付经费。今年新增中小型焚烧炉35个,240升垃圾桶160个,压缩式垃圾车一辆。

  五、强化考评,重奖重罚

  今年我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考评和奖罚严格按“羊发【xx】8号”文件执行,采取“月检查、季考评”的方式进行。

  考核分组评比按得分高低奖罚,受奖单位考核得分必须在90分以上。

  20个行政村:分季度考核评比,每次奖前三名,分别奖2000元、1500元、1000元,在市、县检查中获前5名的村直接进入乡前三名。最后二名分别罚1000元、500元,在市县检查中排倒数前5名的村直接定为乡倒数前3名并定为处罚对象。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纳入村级绩效考核,与年度工作评先评优挂钩,每次评比前三名将分别加绩效考核分3分、2分、1分,最后二名分别扣减绩效考核分2分、1分。对驻村干部和连片领导按村里的一半进行奖励或处罚。每月将考核结果在全乡大会上予以公布,并对全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进行讲评。最后两名的村责成限期整改,给予通报批评;连续两次排最后两名的村由乡主要领导对村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连续三次考评排名倒数前两名的,对村支书就地免职,对村主任予以停职;在市县检查中排倒数前五名的由乡主要领导对村固补干部诫勉谈话,连续两次排倒数前五名的,村支部书记就地免职,村主任予以停职。对乡主要领导、片线领导、驻村干部的处理按县两办73号文件执行。

  17个部门单位(学校):分季度进行考核评比,每次奖前两名,分别奖1000元、500元,最后一名罚500元,排倒数前两名且考核分在80分以下的,第一次通报批评,连续两次排倒数前两名的由乡主要领导对单位负责人诫勉谈话并上报其主管部门。

  实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风险抵押金制度。所有乡干部和村固补干部每人交纳风险抵押金600元,年底总评进行奖罚。

  ①乡机关事务线包17个部门单位,年底单位总评得分在95分(含)以上,退还风险抵押金,另按交纳风险抵押金1:1的比例进行奖励;得分在95-90分(含),退还风险抵押金,另按交纳风险抵押金1:0.5的比例进行奖励;90-85分(含),退还风险抵押金,不奖不罚;85分以下,每少1分(不足1分按1分计算)扣除风险抵押金100元,直至扣完为止。

  ②片领导、驻村干部、计育联村干部和村干部包村,片领导和计育联村干部都要分配到村和驻村干部、村干部一起抓卫生整治工作。年底村总评得分在90分(含)以上,退还风险抵押金,另按交纳风险抵押金1:1的比例进行奖励;得分在90-85分(含),退还风险抵押金,另按交纳风险抵押金1:0.5的比例进行奖励;85-80分(含),退还风险抵押金,不奖不罚;80分以下,每少1分(不足1分按1分计算)扣除风险抵押金100元,直至扣完为止。

  ③四大家领导包片,年底按所包片干部的平均数享受奖励或处罚。

  六、重视基础工作,落实保障措施

  1、健全的组织机构。乡有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和整治办,组织、协调和考核工作井井有条;村和部门单位实行行政一把手负责制,有专门的保洁员和监督员,并落实好待遇。

  2、强有力的工作方案、卫生管理制度(村规民约)和经费投入。

  3、强劲的宣传氛围,有宣传车、永久性宣传标语、横幅和宣传栏。

  4、常态化的乡、村、组、农户评比考核机制,并定期公布,兑现奖惩。

  5、逐步完善的垃圾收集设施和处理场所。

  6、完整规范的环境卫生整治资料,受到了市检查组的好评和兄弟乡镇借鉴的样板。

  农村环境调研报告 篇9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理念在农村居民生活中的表现形式,是农村居民拥有实实在在获得感、幸福感的实现载体。年初,中央、省都对此项工作作出了安排,8月份,我市结合实际情况出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

  9月上旬,市政协组织五个调研组,分赴我市八县两区,并到山东、安徽、湖北等相邻省份,深入到乡村一线,通过实地调研、开座谈会、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等方式就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本次调研主要围绕农村垃圾治理、厕所粪污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管护机制建设等五个方面进行,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总体向好,农村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一)治理垃圾全面开展。按照农村垃圾治理“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四个环节的要求,加大了对设施设备的修建投入力度,共配置垃圾桶8万余个,修建垃圾池近2万座,购置各类垃圾收集运输车辆近8千辆。积极探索垃圾分类处置,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量,比如新县在新集金河村、陈店梅花村开展垃圾分类试点,采取“两次四分法”将可腐烂和不可腐烂垃圾进行初分,然后对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进行再分,垃圾的产量减少了70%,极大地减少了垃圾运输成本和处理成本。

  (二)粪污治理分类实施。推进“厕所革命”,排查摸底,建立台账,对验收合格厕所进行补助,引导群众主动改厕。坚决防治畜禽污染,督促环保基础较好的规模养殖场提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依法关停不达标的养殖场;禁止农户家庭畜禽粪污随意堆放,做好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场、进入合作社、进入市场的引导工作。

  (三)污水治理梯次推进。因地制宜,采取截污纳管、建人工湿地、修生态沉淀池等方式分类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比如,淮滨县已建成污水处理厂2座,收集县城区及周边农村生活污水,日处理生活污水4万吨,处理后均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进行排放,有效保护水体生态环境。同时,各县区结合“河长制”推进工作,持续开展清河行动,强化河道综合治理,不断把污水治理工作引向深入。

  (四)村容村貌明显提升。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通过规范建房、硬化亮化道路、绿化田园、净化村庄环境等多种措施协调推进,促进村容村貌改观。比如,商城县专门印发了《关于开展村容户貌“12345678”集中整治大提升活动的实施方案》,在脱贫攻坚为引领下,不断提升工作成效。

  (五)管护机制逐步完善。各县区均成立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协调督导,乡镇成立专门部门,对接落实工作,有制度、有方案、有队伍、有经费的管护制度正逐步形成。目前,全市通过直接购买或实施PPP模式,每年投资6亿元以上,引进了38家公司,创造了4万多个公益岗位,平均比例约占农村总人口的4‰,基本实现保洁服务全覆盖。

  二、存在问题

  (一)要素欠缺,投入不充分。改善人居环境,既要投入大量资金到基础设施建设之中,又要总体统筹协调各乡村打造自己的特色,所有的这些,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强有力帮助。

  现阶段

  一是缺少建设资金。投入无法做到全包全揽、面面俱到,各村镇之间竞争激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僧多粥少”的现象;全市统筹宣传不够,没有一个完整的宣传计划,城市投资者对农村现实情况了解不多,环境治理项目吸引力低,社会资本投入有限;农民收入普遍不高,自有资金投入能力不足。

  二是缺少建设人才。一方面农村很多年轻人为了赚到更多的钱,选择到城市打拼,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生活,适龄劳动力缺乏;另一方面限于公共服务不完善等因素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缺乏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农村人才缺失,尤其是污水处理技术人才严重缺乏。

  三是缺基础设施。道路、房屋、排污排水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娱乐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环保设施、教育设施等各个方面,仍然相对滞后。比如,排污管网配套不足,截污纳管集中处理率偏低,人工湿地、生态沉淀池修建数量较少,部分排水渠设计不合理,排出的污水也是流入农田和村庄外围的宅基地,带来二次污染。

  (二)力度不均,推进不平衡。

  一是党政推进和群众参与不平衡。

  各地党政能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建立领导小组,完善工作机制,出台实施方案。但是部分农民群众由于生活习惯,对改善环境参与度不高,维护环境卫生的自律意识不够,爱护村庄的基础设施设备的意识薄弱,存在“政府干、群众看”的现象。

  二是具体工作和长效机制不平衡。

  一些“专项行动”、“重点工程”成效显著,但没有形成系统的工作思路和操作办法,缺乏长效的管护机制,特别是合理的付费机制。三是乡村之间工作开展不平衡。由于历史原因各村的环境状况不一样,整体来看,南部山区县情况较好,北部平原县问题突出。

  在行动过程中,基础相似村镇因重视程度不一样,反映在工作成效上也差别明显。有的村工作组织有力、思路清晰、措施得当,亮点纷呈;有的村工作相对滞后,领导干部重视不够,把此项工作当成临时工作应付检查,推动力度不足,广度深度不够,短板弱项明显。部分村镇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化肥农药利用率低,塑料地膜等农业废弃物随意丢弃,逐年积累危害土壤生态环境;部分村镇把水产养殖作为主导产业,换水清塘时往往不经处理直接排放,造成河流和土壤污染;部分村镇存在大量不按要求治污的散养户,甚至出现“畜进人退”的现象。

  (三)整合不足,系统不完善。

  一是缺少科学规划。

  部分乡镇规划缺乏前瞻性,编制滞后于建设发展的实际,建设项目不在村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导致在规划审批中,因缺乏法定依据,制约了项目的后续建设。部分乡镇规范缺乏立体性,虽然也制定了相应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镇区控制性规划和部分村建设规划,但未结合特色产业、山水资源、革命老区等优势制定发展规划。

  二是缺少部门合力。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基层不少公共服务部门还属于垂直管理,习惯于在自己业务范围内开展工作,缺乏沟通配合,对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要求不一,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格局尚未形成。三是缺内生动力。美丽乡村最终需要产业来带动和支撑,如果没有产业带动,那么建到最后也将会是一个空壳村、空心村。目前我市农村普遍都存在着主导产业弱,产业组织化和发育程度低,知名品牌少,市场竞争力弱,产业规模效益不明显,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

  (四)疏于管理,保持不到位。环境治理改善涉及面广,直接经济效益不高,在长效管理中存在困难。

  一是管理体制不健全。

  部分县区还没有完善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主要依靠村、镇自行管理,以致出现“中阻梗”。比如随着陈年垃圾清理和日常卫生保洁工作的全面覆盖,乡镇中转垃圾量剧增,由于中转运力不足,处理不及时,垃圾外溢情况突出。

  二是购买服务岗管理难。

  政府通过直接购买服务或实施PPP模式,委托企业对农村垃圾治理进行管理过程中,一些乡镇在与中标服务公司签订合同之后,监督、管理和服务没跟上,缺乏督查考评措施。

  三是动员群众保持难。

  一些农村地区群众习惯了农村安逸平静的生活,对国家出台政策不够理解,不愿意去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配合程度不够。比如,一些农村外出人员返乡后,填塘埋田、大拆大改,修建了一些偏离农村风格的房屋,破坏了村庄原有风貌和自然环境;一些村镇除了主干公路沿线外,其余地方存在垃圾乱丢、杂物乱堆现象,特别是一些偏远的村落,陈年垃圾处理问题依然严峻。

  三、意见建议

  (一)规划引领、产业支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需要合理的规划作为指导,规划不仅是长期发展的遵循依据,也是近期投资的成本考量。要立足农村自然文化资源禀赋,随行就市、量力而行,要强化整体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科学确定建设内容、建设任务、建设方案、投资规模,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推进。同时,要明确乡村环境改善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现实体现,要注重发挥环境改善和产业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乡村环境改善并非“烧钱”,农村环境治理带来的良好生态环境,能催生农家乐民宿、养老养生、观光休闲、采摘体验等绿色文化旅游活动,推动农村众创空间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带动广大农民创业就业和增收致富。要把改善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和产业发展协调推进,狠抓“多彩田园”示范工程创建,把投入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价值,做好跟进扶持,发展农业保险,为农村产业保驾护航。

  (二)增强合力,健全机制。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首篇文章,在全域范围内,加大投入,全力推进。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合理分配公共财政对农村投入,真正让公共财政投入对美丽乡村建设起到引导、支撑和保障作用。

  二是理顺部门责权关系,相关部门应积极整合项目,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三是健全农村环境投资回报机制,吸纳社会资本。通过村企结对共建、金融资本参与、社会捐资、民间投资等方式,集聚更多的资源、资金,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村环境改善中来。将本地区的优势资源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向外推广,让投资者清楚地“看”到乡村发展的优势资源,投资乡村建设的经济回报,主动到农村投资建设,形成循环资金链,使美丽乡村建设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

  (三)明确责任,加强督导。

  一是进一步强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领导机构。设立专门的办公室,建立乡、村、组三级卫生保洁网格化管理机制,明确各级具体责任人和片区责任保洁员,切实加强对各责任辖区的环境卫生日常化监管。并鼓励各中标服务企业乡级办公地点与其同设置,以便于沟通协调和监督管理。

  二是进一步完善农村人居环境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督查、协调、考核工作机制。采取抽查、督查等办法,提升考核实效,加强考核成绩运用,奖优罚劣。建立政府购买岗位激励机制,建议中标环卫企业设立绩效工资,由乡、村两级和中标环卫企业每月对保洁员工作情况进行绩效考评,核发绩效工资,以增强保洁员责任感和积极性。

  三是进一步明确标准。建议出台《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标准》,包括垃圾收集处理标准、污水收集处理标准、村庄环境清洁标准、住房饮水用电安全标准、长效机制建设标准等方面,以促进农村人居环境评价更客观全面。

  (四)提升素质,营造氛围。村容村貌的改善与农民素质提升紧密相连,环境治理需要走入群众内心。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编写宣传材料、书写固定标语等方式,教育和引导村民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遵守村规民约、实行门前“三包”、自觉做好房前屋后的环境清洁和绿化美化建设。应当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采纳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的合理意见,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

  此外,还建议大力开展帮扶及帮建活动,动员和发动各级部门及各级干部深入村屯、农户家中了解民情民意,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形成美丽乡村共享共建的良好格局。

  农村环境调研报告 篇10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突出。据调查,农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畜禽养殖污染、农药、化肥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以及工业污染,其中农业畜禽养殖和生活垃圾是目前造成我市农村环境日益恶化的最主要原因。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一、我市农村环境污染概况

  (一)畜禽养殖污染现状

  近年来,我市农村畜禽养殖得到较快发展,给农村环境带来了沉重压力。据有关部门统计,20xx年全市生猪出栏数达195.73万头、牛出栏数41.65万头、羊出栏数30.14万只、禽出栏数8733.71万只。而这些畜禽粪便至少有三分之二以上未得到利用就直接排放,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推荐的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系数计算,20xx年我市畜禽污水产生量约为4841万吨。畜禽粪便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大高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许多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缺乏处理能力,只能将粪便倒入河流或随意堆放。这些粪便进入水体或渗入浅层地下水后,大量消耗氧气,使水中的其他微生物无法存活,从而产生严重的“有机污染”。我们在调研中还发现,有些养猪场未经规划建在乡村水源的上游。畜禽粪便要经自然晾晒15天,臭气熏天,蚊蝇滋生,遇有雨水天气,在村庄内四处横流,以致河流、沟渠及地下水源遭受严重污染,不仅造成当地村民饮水困难,而且给村民健康也带来严重威胁。这些已造成政府不投入巨资就无法治理的被动局面。

  (二)农药、化肥污染现状

  农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了有毒有害物质的大量残留。20xx年,我市化肥使用量22万吨,农药使用量为4130吨。专家指出,过量使用化肥造成的污染惊人。化学肥料施于土壤中,被农作物吸收的只是其中的.极小部分,大部分在雨水的作用下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将导致水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过多,容易引起食道癌、胃癌等消化系统的癌症。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的有害物质残留非常严重,对环境生物和人类产生不良影响。调查表明,癌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与农药化肥使用量呈平行关系,农村中40-50的儿童白血病患者,其发病原因是农药残留的化学物质。

  (三)农村生活污染现状

  首先表现为垃圾数量越来越多,以保守估计,按每人平均每天产0.25公斤垃圾测算,我市农村每天将有425吨的垃圾产生。据统计,20xx年全市污水排放量约为25184万吨,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0128万吨。其次农村生活垃圾的成份也呈多样化的趋势,除了常见的塑料制品外,有机磷成份也明显增加。许多城区的垃圾向农村运送扩散,而大部分农村并没有最基本的垃圾填埋处理场地,广阔的天地成了垃圾的天然排放场,严重影响到农村土壤、水源和空气的质量,不仅损害农民健康,危及农民生存,最终将危及城市的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造成我市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由于监管不力。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既无规划,又缺乏环保监督检查力量,环保指标没有纳入有关部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未建立起以问责制为核心有效的监管机制,由此造成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管理上的缺位。

  二是由于农村环境治理资金匮乏。据了解,在乡镇级还没有设立环保专项基金,乡镇的环境治理经费主要从县级环保治理基金和乡镇财政中支出。由于目前经费紧张,因此,用于乡镇进行环境治理的资金难以落实,乡镇环境治理难以保证,更谈不上乡村环境的治理了。

  三是群众环保意识差,加之社会宣传不到位,使广大农民甚至城市居民都没有认识到农村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性,造成对已发生在身边的污染问题熟视无睹,听之任之。

  三、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立环保责任制。把环境保护纳入政府任期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将农村污染防治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和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二)合理布局畜禽养殖场(点),治理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对畜禽养殖场进行总体规划,规划后在区外新建的畜禽养殖场必须限期予以拆除,规划前已建的区外畜禽养殖场必须于20xx年底前治理达标,未按期达标的一律搬迁或关闭。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对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必须要有一定的综合利用和污染处理设施,实现畜禽粪便全部综合利用或废水达标排放。

  (三)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物质,治理农村化学污染。发挥基层土肥站、植保站的指导作用,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施药。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培育和发展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基地。引导农民形成“绿色”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四)推进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农村垃圾污染。一是对生活垃圾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大力扶持建设化废为利的生物科技企业,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推行“畜禽—沼—果(草、渔)”等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实现废物综合利用和零排放。二是建设农村垃圾清运及集中处理系统,引导农民将生活垃圾堆放到指定场所,并及时进行垃圾集中处理或及时填埋。三是工业企业达标排放,对新建企业的环保评估结果和已建成企业的排放标准和实际排放情况要向群众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未达标的要限期整改达标,决不姑息迁就。

  (五)设立农村环境治理基金,专门用于解决乡镇乡村环境治理。该基金主要来源建议为:一是可从乡镇自来水水费中的水处理费筹措;二是可从乡镇级财政划拨出一部分用于环境治理;三是企业治理基金;四是县级环境治理基金划拨一部分;五是利用优惠政策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加入。

  农村环境调研报告 篇11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事关村民福祉的实在民生。本文以xxxx镇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例,管窥当下我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有关问题,并积极进行探索。

  xxxx镇是我市经济百强镇、市级中心镇,幅员面积132平方公里,辖28个村居、168个村民小组,有户籍人口8万余人,为全县第一人口大镇。近年来,较大的人口生产生活压力和较快的经济发展,一度对该镇环境卫生状况带来不小冲击,特别是老集镇所在地及其周边村居的脏乱差现象尤为突出。为此,xxxx镇将村镇环境卫生整治列为重要工作,深入发动、全民动员、以建促治,整体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一、基本做法

  (一)认识提高度。正确、统一的认识是做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前提。为此,该镇着力在提高认识上想办法。一是严考核。连续两年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纳入重点工作,对该项工作“逢会必讲、进村必看、每月必查、每季必评”。出台村居环境卫生考核评比细则,明确目标任务。与村居签定目标责任书,于今年上升到对村居工作考核“一票否决”。二是建机制。逐步建立“政府引导、村居主体、单位联动、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即镇政府以奖代补,对国道326沿线村居、平江河、太平河等入境河流沿岸村居每年以奖代补1200元用于保洁清漂,并以召开现场会形式每季度评比一次,对工作开展较好的村居按人口多少进行1000—1500元的奖励,减轻村居在工作中的资金压力。具体工作由村居负责,企业、学校、医院等单位联动,每户每年自愿缴纳约60元的卫生管理费用,合力助推工作开展,工作推进较为顺利。

  (二)主体扩广度。广泛、有力的参与主体是做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基础。为此,该镇着力在扩大参与主体上下功夫。一是强宣传。坚持宣传教育、引导监督相结合,通过入户宣传、文艺演出等方式,提高群众知晓率。充分发挥老年协会、老年健身队作用,精心编排文艺节目,弘扬文明风尚。二是促规范。各村居因地制宜,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行量化管理,纳入村规民约,进一步规范群众卫生行为。三是造氛围。积极进行正面宣传,树立先进典型,每季度评比一批文明卫生单位、村居、文明卫生户,营造村看村、户看户、学先进的比学赶超氛围。

  (三)工作推深度。扎实、有效的工作推进是做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根本。为此,该镇努力在工作推进上求突破。一是建设带动。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改变农村面貌。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加大“一池三改”的实施力度,已建成沼气池2860口;引资2700万元动工建设天然气工程,铺设主管网23公里,将使6万余人用上清洁能源。二是创建推动。按照生态创建标准,坚持政府引导、村居自治、群众参与原则,采取“以奖代补”及“以卫生养卫生”方式,积极创建“美丽清溪”,溪西、大寨等6个环境优美的村庄脱颖而出,力争建成市级美丽村庄。实施绿化、净化、硬化、亮化“四化”行动,去年以来,全镇植树造林1842亩,清理河道、堰渠白色垃圾32公里,硬化乡村公路20公里、人行便道18公里,为11个村安装路灯628盏。三是管理联动。成立环卫工作所,建立环卫专抓队伍,在集镇聘请垃圾清运、保洁人员18名,各村居落实1-2名环卫人员。先后投入200万元,采购洒水车1辆、垃圾转运清运车11辆,安装果皮箱200个、垃圾箱30个,修建垃圾池186个。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管理,村居容貌焕然一新,脏、乱、差现象根本改观。

  二、主要问题

  该镇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不断地探索中,也发现并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无专业规划。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无一蹴而就之法,也无一劳永逸之法。要想彻底解决当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存在的缺资金、少场地、易反弹、垃圾处置不科学等具体问题,编制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管理方面的专业规划,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目前,xxxx镇尚未启动相关工作,导致该镇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处于观望或是盲目状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项工作的持续、有效发展。

  (二)缺专项资金。该镇有21个村居卫生基本实现了常态化管理,其经费支出情况为:每村平均1个保洁员,月均工资1200元,每年小计30.24万元;外加修建垃圾池、垃圾转运车及燃油费、专项整治费用,各村约为2万元,小计42万元;总支出约为72万元。收入情况为:按户均每年60元收费计算,除外出务工人员外,应收29.13万元,实收13.27万元。加上镇政府采取“以奖代补”政策,补贴资金约10万元,总收入为23.27万元。所以,21个村居有近50万元的资金缺口。

  (三)基础配套弱。据估算,全镇每日新产生垃圾15吨,垃圾中转站日均转运垃圾7.5吨,意味着全镇约50%的垃圾采取深埋或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另外,该镇每日产生生活污水约为1800吨,且未实现雨污分流,约有60%的生活污水属于直排;正规划建设的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也仅为1500吨,建成后也只能解决集镇所在地及其周边部分村居的污水处理问题。

  (四)协同管理难。比如在河道污染整治方面,该镇河道总长约86公里,太平河、平江河等河流途经该镇12个村居。今年来,该镇虽花费5万余元、先后两次对主要河道的积存垃圾进行彻底清理,但由于机制、意识等原因,部分企业、群众利用雨天、晚上、不检查之时等“特殊时段”偷排、漏排、私倒污染物的情况仍然存在,河道污染治理效果大打折扣。

  三、工作建议

  (一)借力乡村旅游,助力“基础完备化”。旅游获誉“无烟工业”,在于其效果好、可持续,加之“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等概念的出台,加快我县旅游发展势所必然;xxxx镇乃至我县景点的特点在于散、小、多,走乡村旅游之路是最佳选择,而清洁卫生的乡村环境则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要求。建议:一是借力我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之际,把村居环境卫生规划纳入正在编制的乡村旅游规划,对乡村环卫设施进行系统规划。二是抓住乡村旅游基础建设、农民新村建设、生态移民搬迁等机遇,逐步完善村居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并规划做好村居的绿化、净化、亮化、硬化等工作。在这点上,xxxx镇在今年首届油菜花节以及正在进行的“龙凤花海”景点打造中已有成功探索,星寨等村居的基础设施得以有效改善。三是加强项目论证,严格项目审批,规范项目建设,确保不增加新的污染源。

  (二)拓宽资金渠道,力争“投入多元化”。按照“县乡财政补助一点,村级集体投入一点,农村居民自筹一点”的原则,多渠道筹集整治资金。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争取农村环境保护与污染整治项目资金。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财政投入在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建设方面的资金比例,通过以奖代补、以物代补等形式,确保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转。三是全面整合资源,在不增加村民负担的前提下,适当提高村居投入比重,将每个村十万甚至百万元计的土地复垦等村级集体资金划拨部分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使其使用合法合理、有为有效。四是吸收民间资本,逐步探索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市场化运作。

  (三)建立长效机制,确保“管理常态化”。一是定调,即按照“两违整治”的模式召开一次全县性的电视电话大会,并由广大干部职工带头开展一至两次全县性的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努力营造大家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切实扩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在全县干群中的影响力。二是定责,即出台一套系统、规范、可操作的具体文件,配套出台相关考核政策,并将之纳入对相关单位和干部的考核,并实行“连续末位处罚制”,引起广大干部职工的“真正重视”。三是定向,即加快树立一批优秀典型,集中建设一批示范路、示范渠、示范小组、示范村,形成“样板效应”,在全县范围内营造比学赶超、争创先进的风气和氛围,并通过长久持续地宣传、教育、引导和管理逐步改变村民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着力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农村环境调研报告 篇12

  村庄环境整治,是加快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步伐,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工作,也是发展乡村旅游,推进旅游全域化,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县的必然要求。因此,上半年,县政协专门组织相关人员,对我县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基本情况展开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原因分析

  我县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起步较早。2003年,县委、县政府结合“生态文明塆落”创建,对全县大部分村庄环境展开过一次综合整治,取得较好成效,在全省产生了较好影响。2013年,为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县”,县委、县政府又专门召开全县动员大会,与各乡镇签订责任状,并结合开展“三万”活动,在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上又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整治效果和成果保持上仍不理想。调查发现,多数村庄塆落出现反弹,环境状况令人担忧,大部分塆落仍然是生产生活垃圾遍布,柴草杂物乱堆乱垛,电线水管交错无序,厕所畜圈乱搭乱建,道路崎岖狭窄难行,“脏乱差”现象依然十分突出,与城镇化建设步伐形成了较大落差。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习俗观念陈旧,认识存在偏差。一是传统的生产生活习性和思想观念相对落后。虽然城市文明已经开始向农村渗透和传播,并在青年人当中产生了一定影响,但这一群体基本都在外务工,而对于留守在家、且年纪较大的村民却影响不大,传统的生产生活陋习根深蒂固,老的观念和“节俭随意,自由自在”的习性难以改变,对所处环境的质量没有过高要求。二是在认识上存在一定偏差。有的村民认为,农村环境本来就如此,早已习惯,是否卫生整洁,并不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也有极少数村民认为,农村环境整治是“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其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在整治投入上,存在严重的“等、靠、要”依赖思想。

  (二)专项规划滞后,执法管理不到位。2010年以来,我县虽然加大了村庄建设规划力度,但规划覆盖率仍然很低,按照现行规划进度,全县行政村的规划编制工作将要到2016年才能完成。近些年,因农村收入普遍提高,为改善庭院条件,私人建设迅猛,任意搭建行为十分严重,“我的地盘我做主”意识强烈,村民在自己的地块上任意建设住房、厕所、猪圈、收捡屋等现象较为普遍,给村容村貌造成极大影响。因管理体制及管理队伍力量等多种原因,执法部门对此监管缺位,乡镇、村更无可奈何。

  (三)建设投入不足,配套设施跟不上。总体来看,在农村“五改五通五配套”系列工程建设及垃圾清运、处理等方面的`投入上,政府主体和社会投入等机制尚未形成,仅靠整合一些项目资金、涉农资金,部门援助和少量社会捐助,对于广阔的农村而言,可谓杯水车薪,也只能培育极少“盆景式村庄”而已。因此,农村公共性配套设施建设的覆盖面小,推进力弱,在整治工作的跟进上实为力不从心。据了解,多数村在垃圾清运、处置经费上感到压力较大。

  (四)体制机制不全,长效管理较薄弱。目前,我县还没有专门研究、制定出台《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实施办法》,也未明确综合整治牵头部门,虽然职责明确,但职能分散,难以统筹协调。在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组织机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措施要求及管理考核等体制机制上没有系统、明确要求,更无刚性约束,整治工作仅处于一般号召和“阵风式”状态,缺乏可持续性和长效性,导致工作出现较大的临时性和波动性,因此,连极少“盆景式村庄”的整治成效也难以保持。

  二、对策建议

  村庄环境整治涉及面宽泛,基础性极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因此,应从我县县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推进,治管并重,长抓不懈”的原则,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一是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充分认识村庄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县、乡两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要着眼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业经济转型,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城乡一体化,将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落到实处。二是要尽快完善相对稳定的组织体系,切实加强领导。县级应成立村庄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将各乡镇主要负责人及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纳入领导小组成员,明确工作目标,落实责任分工,形成协调合力。三是各乡镇要设立相应的工作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主抓整治工作。各村和村民小组应选定专人牵头,具体负责当地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形成机构网络。

  (二)加快规划,规范建设。要加快制定村庄发展总规和建设详规。

  一是规划应坚持“四个结合”,即:与城乡发展一体化相结合;与生态保护和发展全域旅游相结合;与历史文化和古镇古村保护修复相结合;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

  二是规划中要明确重点区域、重点地带村庄(景区、交通主干道沿线及集镇周边)建设发展的重点项目及具体标准,包括“五改”、沼气池建设、垃圾处置及公共基础设施等内容。

  三是规划中要尊重村民意愿,因地制宜,坚持投资少、见效果的原则,整体布局,分段实施,力争通过5—10年的整治、保护、建设和发展,使我县70%以上的村庄塆落达到新农村建设标准,并成为广大村民的宜居山庄及游客的好去处。

  (三)整合资源,加大投入。

  一是县财政应根据财力,每年给予一定整治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适当增加投入,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各自建设1—3个环境整治试点村庄,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三是进一步加大涉农资金的整合力度,实行“以奖促治”政策,使各项综合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利用拼盘资金,通过“以奖促改”政策,动员鼓励一部分有经济条件的农户加快“五小”规范建设。

  四是在垃圾清扫清运资金上,借鉴成功经验,可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一事一议”,采取“村集体拿一点,每户出一点,社会资助一点”的办法解决。

  五是通过政策引导,进一步拓展资金渠道,鼓励动员社会募捐,对某一地带、某一村庄或某一项目的建设进行资助。通过以上措施,逐步形成“政府引导,政策支持,村民自主,社会帮助”的综合投入机制。

  (四)完善机制,长效推进。应按照“政府主导、乡镇主责、部门协作、村组及村民主体”的工作原则,建立“县考核、乡镇督查、村管理”的三级管理体系,完善执法体制,加大监管力度,并建立“四项机制”。

  一是建立考核机制。将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纳入乡镇、村及部门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各级各部门干部考评要素。

  二是建立推进机制。根据县情,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分析,由牵头部门制定全县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总体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工作措施。各乡(镇)应担当整治工作主责,在县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根据总体整治目标任务,步骤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提出切实可行方案,制定短、中、长期整治具体计划,分期分项,逐步实施,强力推进。各村应积极组织实施,使各项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建立协同机制。应明确一个综合牵头部门主抓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发改、财政、住建、规划、交通、水电、国土、环保、能源、卫计、农业等部门通力配合,协调联动,切实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格局。

  四是建立村民自治机制。通过制订村规民约,定期与不定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组织村民参与整治运行管理和维护,使村庄环境整治成为每一位村民的自觉行动。各村组可根据实际情况,每个自然塆落都应配专人或按户轮流等方式进行长期清扫清运。同时,教育引导村民对垃圾“减量分类”,从源头控制垃圾总量,并及时分类收集,能回收的尽量回收,不能回收的,利用区域废弃土地进行垃圾堆肥或填埋等无害化处置,逐步向“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一体化模式过渡。

  (五)扩大宣传,再造氛围。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村庄环境整治的目的意义,增强干部群众生态环保理念,形成全民支持、人人参与、自觉维护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良好氛围。

  一要着力宣传整治工作的相关政策、办法、措施,让广大村民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要在乡镇开展整治工作评优和星级文明村庄创建评比活动,对先进乡镇和星级文明村庄予以资金或物质奖励,以奖代补,以奖促治。大力宣传村民当中讲文明,讲卫生,积极投身环境整治工作的先进人物、典型事例,对突出的反面典型事例进行及时曝光,及时教育和引导。

  三要积极宣传推广各地整治工作的好经验、好作法,好效果,将整治工作引向深入,使我县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轨道。

  农村环境调研报告 篇13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污染也开始向农村蔓延,并已经成为环保工作的一项现实而严峻的课题。我国明确提出,到20xx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村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这些都为我们构建生态新农村提出了方向、明晰了思路。我们只有切实解决好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才能使农村真正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道路。

  环境污染已经到了不可不解决的程度,昔日的先污染在治理的方针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在的形势。目前人类已经部分认识到了自身与环境的唇寒齿亡的关系(人类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或者任意排放废弃物等有害物质时,便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同时人类也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解决办法。现在就让我们来一起看一下有关的环境污染情况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吧。

  一、水污染

  1、概述

  地球上的水似乎取之不尽,其实就目前人类的使用情况来看,只有淡水才是主要的水资源,而且只有淡水中的一小部分能被人们使用。淡水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资源,其再生性取决于地球的水循环。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大量水体被污染;为抽取河水,许多国家在河流上游建造水坝,改变了水流情况,使水的循环、自净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80年代后期全球淡水实际利用的数量大约为每年3000亿立方米,占可利用总量的1/3。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及人均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水资源的消耗量也以几何级数增长。另外,淡水资源的分布与人口的分布并不一致。例如1980年加拿大人均取水量1500立方米,仅占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的1.2%;而埃及1976年人均取水量为1180立方米,已接近该国人均可利用总量1470立方米的极限。

  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2、水资源保护

  抽取地下水是缓解淡水不足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过度抽取地下水会使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地面沉降。在我国的苏州、无锡、上海、北京等地,由于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了明显的地面沉降,有的地方甚至损坏了地下管道和道路。因此,在发展工业,建设城市的同时,就要注意到水资源的保护。因为一旦水资源受到污染,将严重的制约工业、农业的发展。要解决水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还是在于要发动全球人民,增强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意识。同时大力研制循环用水技术、海水淡化技术、污水净化技术等,并对排放污水或污染物质严重的企业、生活区进行合理管制和必要的惩罚,以增强保护水资源意识。

  二、大气污染

  1、概述

  在干洁的大气中,痕量气体的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范围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其数量和持续时间,都有可能对人、动物、植物及物品、材料产生不利影响和危害。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所谓干洁空气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的大气(由混合气体、水气和杂质组成)除去水气和杂质的空气,其主要成分是氮气,占78.09%;氧气,占20.94%;氩,占0.93%;其它各种含量不到0.1%的微量气体(如氖、氦、二氧化碳、氪)。

  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这种影响将是很严重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燃料中含有各种复杂的成分,在燃烧后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即使不含杂质的燃料达到完全燃烧,也要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正因为燃料燃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破坏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以至可能引发“温室效应“,致使地球气温上升。所谓的”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破坏大气层与地面间红外线辐射正常关系,吸收地球释放出来的红外线辐射,就像“温室”一样,促使地球气温升高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是数量最多的温室气体,约占大气总容量的0.03%,许多其它痕量气体也会产生温室效应,其中有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还强。

  2、大气层的保护

  许多环境问题是跨国界的,甚至是全球性的,如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大气污染,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解决。人们在70年代早期开始认识到氟氯烃可能对环境有害,并且开始寻找代替品。到了80年代中期,臭氧层破坏的证据已经日益清楚,采取共同行动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到了1987年,许多国家的代表汇集在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协定书》。这个协定书是对付世界环境公害的一个开创性的国际协定,目的是控制氟氯烃和其它破坏臭氧层的物质的消费量,保护地球的“外衣”,也保护人类自己。经过修正后的蒙特利尔协定书是一个有约束力的国际协定。按照规定,工业国的氟氯烃和其他受限制物质的排放量必须立即减少,在20xx年以前逐步完全停止使用这类物品。发展中国家在1996年以前可以继续有限度的增加这些物质的消费,然后就应当逐步减少,到20xx年时必须完全停止使用这些有害物质。除了时间上的优惠以外,这一协定书还包含了两个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条款:一个是建立一项临时多边基金,帮助发展中国家采取代替氟氯烃的技术;另一个是技术转让条款,要求签字国把最好的技术按照“公平和最有利的条件”转让出去。

  我国已加入了修正后的蒙特利尔协定书,并且制定了履行国际义务的国家行动方案,包括建立保护臭氧层组织管理机构,制定有关行业的管理规范,积极开展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的研究,为企业的替代技术改造安排配套资金等等。根据我国政府制定的方案,到20xx年,所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总量至少要减少60%,到20xx年则完全淘汰这些有害物质。

  三、固体污染

  1、概述

  凡人类一切活动过程产生的,且对所有者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通称为固体废物。各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俗称废渣;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则称为垃圾。"固体废物"实际只是针对原所有者而言。在任何生产或生活过程中,所有者对原料、商品或消费品,往往仅利用了其中某些有效成分,而对于原所有者不再具有使用价值的大多数固体废物中仍含有其它生产行业中需要的成分,经过一定的技术环节,可以转变为有关部门行业中的生产原料,甚至可以直接使用。可见,固体废物的概念随时、空的变迁而具有相对性。提倡资源的社会再循环,目的是充分利用资源,增加社会与经济效益,减少废物处置的数量,以利社会发展。

  垃圾正成为困扰人类社会的一大问题,全世界每年要产生超过计划10亿吨的垃圾,大量的生活和工业垃圾由于缺少处理系统而露天堆放,垃圾围城现象日益严重,成堆的`垃圾臭气熏天,病菌滋生,有毒物质污染地表和地下水,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这种现象若得不到遏制,人类将被自己生产的垃圾埋葬掉。

  2、解决办法

  要解决固体废物的危害,惟有全体人民集体行动起来,充分利用资源,加强资源再利用,不随便抛弃固体物质。政府应出台一系列关于固体废物处理的条例,以规范大众的资源利用行为,减少废物排放。公民应该从小事做起,为人类自身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让我们生活在一个无垃圾困扰的环境里。

  四、水土流失

  1、概述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因此坡地还能保持完整。这种侵蚀称为自然侵蚀,也称为地质侵蚀。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特别是人类严重地破坏了坡地植被后,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和土地物质的移动,流失过程加速,即发生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目前水土流失总的情况是:点上有治理,面上有扩大,治理赶不上破坏。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解放初期为17.4亩,到1980年约治理6亿亩。由于治理赶不上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却扩大到22.5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涉及近千个县。全国山地丘陵区有坡耕地约4亿亩,其中修梯田约1亿亩,而另外3亿亩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损失n、p、k元素约4000多万吨亩,到1980年约治理6亿亩。由于治理赶不上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却扩大到22.5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涉及近千个县。全国山地丘陵区有坡耕地约4亿亩,其中修梯田约1亿亩,而另外3亿亩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2、水土流失的防治

  水土流失是地表径流在坡地上运动造成的。各项防治措施的基本原理是:减少坡面径流量,减缓径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冲能力,并尽可能抬高侵蚀基准面。在采取防治措施时,应从地表径流形成地段开始,沿径流运动路线,因地制宜,步步设防治理,实行预防和治理相结合,以预防为主;治坡与治沟相结合,以治坡为主;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只有采取各种措施综合治理和集中治理,持续治理,才能奏效。总之,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迅猛发展,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的繁荣,也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对此,人们产生了盲目乐观情绪,好象自己已经成为大自然的主人,可以长期掠夺资源而不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然而,这种掠夺式生产已经造成了生态和生活的破坏,大自然向人类亮起了红灯。我们必须承认面临的严重危机,但是也应相信我们可以通过共同的努力战胜它,寻求新的发展道路。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一个大的方向就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即保证现在的经济发展,又保证后代享受资源的权利,让我们世代都生活在没有污染的天空下吧。

  所以,我们要保护地球,节约资源,爱护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农村环境调研报告 篇14

  国家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卫生建设,把环境治理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但近年来农村环境卫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要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步伐,需下大气力,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力度。

  一、主要问题

  (一)垃圾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用于农业生产的农家肥料被化学肥料所代替,原先的垃圾多数是一些容易沤烂的生活垃圾,积攒一年的垃圾都会在春耕的时候运送到地里当肥料,现在种田都用化肥,很少有人使用农家肥,垃圾就越来越多。

  (二)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导致各种传染病时有发生。农民群众的个体素质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群体缺乏自我保健意识,沿袭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甚至保留一些生活上的陈规陋习等,使不少农民群众易发生皮肤病、肠炎等传染性疾病,特别是夏秋高温干燥、不良的卫生习惯等因素,对少年儿童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三)城乡建设加快,配套建设滞后。污水不能集中排放、净化处理;生活垃圾不能集中填埋、焚烧,环境治理措施滞后。

  二、建议及对策

  (一)创新农村垃圾处理处置模式

  1大力推进农村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工作。全面清除陈年垃圾,通过开展全面“大扫除”活动,我乡每月的16日定为“村居环境大整治日”,采取评级措施,有效促进“清洁工程”的整体平衡推进。积极推行散居农户自建垃圾填埋坑,集中居住区域实行固定垃圾桶,逐步建立村社区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分区包干、定责定薪、联合考核”的长效保洁机制。雨、污水有序排放,雨水就近流入自然水体,污水排入化粪池或沼气池。

  2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面消除农村露天粪坑茅厕。根据农户无卫生厕所的具体情况,指导帮助农户建造能有效处理粪便的卫生厕所,通过改厕,力争农户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90%以上;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确保每个村都实现卫生室建设标准化。

  3治理农村河道池塘水沟。全面治理农村河道和池塘水沟,做好池塘水沟清淤,清除水面有害漂浮物,恢复河道基本功能,使村域内水面得到较好保护,水质基本达标。

  4提高村庄绿化水平。以绿化美化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把村庄周围和农家庭院绿化紧密结合,扎实抓好村林、行道树、庭院绿化美化工程建设。做到村旁、宅旁、水旁充分绿化。

  (二)制定工作措施,加大垃圾治理资金的投入力度

  垃圾处理长期被视为一项公益事业,其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和地方财政下拨的农村公共服务资金。随着垃圾产量的增加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对垃圾处理的投入虽然有所增加,但只能满足垃圾的一般处理要求。一是要建立起垃圾收集转运的管理队伍;二是对于无固定的垃圾收集点,无垃圾清运工具、无处理垃圾专用场地等所有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资金的铺垫,建议引起重视,加大此项工作经费的投入;三是由村建立垃圾集中处理场,对垃圾进行填埋、堆肥或焚烧,要求每村每户对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垃圾进行分类,不可回收的全部运送到集中处理场进行处理。

  (三)提高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做好农村环境卫生保护工作,需要广大农村居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因此,普及环保知识,加强环境意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充分发挥现有广播、板报、标语的作用,让村民熟悉和掌握一些环境保护常识,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不同性质的污染物会给周围环境造成不同的危害以及常用的处理方法,并在日常工作中引导村民从自身做起,人人参与环保活动,养成不随意丢弃垃圾的好习惯,共同把农村垃圾处理好。二是可以在农村的`中小学中,加强环境意识方面的教育,使易接受新事物的学生成为农村家庭中的环保先行军,潜移默化地改变整个家庭的卫生习惯,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涉及面广、动态性强、反复性大,这一问题始终是农村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各级组织的共同努力,提高对农村垃圾问题的认识,加大投入,同时引导农民群众增强环保意识,最终建起覆盖农村的良好环境管理体系。

  农村环境调研报告 篇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环境卫生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为进一步搞好农村环境卫生,近期,我们深入全县17个乡镇30个行政村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情况来看,我们总体感觉是,虽然做了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要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仍需下大气力,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

  一、目前现状和存在问题

  我们泽州县的基本县情是农业、农村和农民,搞好爱国卫生工作,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亮点也在农村。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近年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始终坚持以东四义为典范,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全县爱国卫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从调查情况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农村环境明显改善。连续三年大打了以清除四堆八乱为突破口的农村环境整治战役,精心组织实施了以建立健全爱国卫生长效机制为重点的《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办法》。据不完全统计,全县仅2003年就清除垃圾100余万吨,清运生活用煤10余万吨,石灰消杀1000余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2000余处。二是农村改厕稳步推进。按照“行政村建公厕、行政事业单位改公厕、农户用卫生厕所”的指导方针,大打了农村改厕攻坚战,全县公厕建设走在了全市前列。三是农村改灶初见成效。通过大力推广川底乡煤球火改造和南山村沼气建设经验,目前全县农户改灶率达到了70%以上。

  虽然近年来我们通过不断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农村环境卫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少数领导认识不到位。有部分领导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加快经济发展上,认为环境卫生工作微不足道,可有可无,更谈不上组织和发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二是大卫生观念不强。少数人治理,多数人污染的问题始终未能解决。三是组织机构不全。主要表现在部分农村卫生队伍不健全,环卫设施不配套,长效机制不完善。四是资金严重不足。比如农村改厕工作政府投入资金有限,而农户又不愿投入,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此项工作的开展等等。

  二、今后工作思路

  从我县目前现状和存在问题出发,按照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我们初步确立了今后工作思路是大力实施 “151”工程。即:健全一个机制,抓好五项工作,实现一个突破。

  (一) 健全一个机制。即:建立健全爱国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根据“中心集镇建垃圾处理场,行政村建垃圾填埋场,自然村建垃圾池,农户建生活用煤煤池和乡村建环卫队”的工作要求,力争到2010年,全县卫生管理站达到20个,卫生专业队达到300个。同时,建成500个垃圾填埋场,5000个垃圾池和5000个煤池。

  (二) 抓好五项工作。

  一是改水改厕工作。中心集镇、经济条件好的行政村和重点旅游景区要突出公厕建设,五年内建公厕100座(无害化处理10座);旧村改造和群众积极性较高的村,要突出户厕建设,五年内全县改建户厕5000座(无害化处理500座),力争到2010年,全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5%,全县98%的人吃上卫生水,94%的人饮用上自来水。

  二是卫生创建工作。积极开展创建卫生村镇和单位活动,力争到2010年,创建国家级卫生镇1个、卫生村5个、卫生单位3个;创建省级卫生镇10个、卫生村30个、卫生单位15个;全县60%的村和单位达到市级卫生村标准。同时,创建东四义式卫生模范村50个。

  三是健康教育工作。全面开展健康教育,不断改善人居环境,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力争到2010年,全县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100%,农村开课率达到60-80%,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80%,卫生行为形成率达到70%,公共场所禁烟率达到80%。

  四是除害灭病工作。以疾病防控宣传为重点,全面加大除四害工作力度,把四害密度控制到不足为害的`程度。

  五是农户改灶工作。要千方百计指导和教育农民使用煤球火、沼气等炉灶,力争到2010年,全县改灶率达到80%以上。

  (三) 实现一个突破。即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目标,实现爱国卫生工作“全市闻名,全省领先,全国挂号”的新突破。

  三、主要措施

  爱国卫生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泽州小康社会的一项长期工作。为此,我们必须切实采取措施,认真做好我县的农村环境卫生工作。

  (一) 加强领导,高度重视爱国卫生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把爱国卫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十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规划,把农村改厕、除害灭病、健康教育、卫生创建等重点项目列入财政预算。要成立各级爱卫会,设立爱卫会办公室,组建环境卫生专业队,配备必要的环卫设施。特别是爱卫会成员单位要各尽其职、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确保爱国卫生工作全面开展。

  (二)因地制宜,建立健全爱国卫生长效机制。爱国卫生工作,需要发动群众,需要集中整治,更需要建立长效机制。要因地制宜推广东四义“小扫天天有、大扫三六九”和南山村“三包”责任制经验;要充实和壮大乡村卫生专业队伍,配全环境卫生专用设施;要把垃圾填埋场、垃圾池、煤池建设作为硬仗,坚持不懈地打好打胜。同时,农村改厕要把握重点,严格标准,明确分工,责任到村(户);卫生创建要乡村有目标,年年有创新;农户改灶要上档升级再出成果;除害灭病要协调配合全面铺开,从而,全面推进爱国卫生工作向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迈进。

  (三) 强化监督,严格考核爱国卫生工作。爱国卫生工作是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泽州形象,构建和谐社会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要确定标准、分解任务、定期督查、严格考核、综合排队、及时通报,从而扎实推进我县的爱国卫生工作,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做出应有的贡献。

  农村环境调研报告 篇16

  近年来,长沙县委、县政府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建设,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村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一些试点示范村镇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也有不少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长效管理机制作保障。通过本人在果园镇工作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并对有关材料的分析综合,现对这一问题提出相关思路与办法。

  一、当前农村环境整治存在的突出问题

  1、环保意识淡薄,宣传发动未真正到位。

  一些村,尤其是聚居地环境卫生脏乱差,虽为生活习惯所致,但关键仍是思想认识上的问题,目前我县大部分乡镇都相当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但是宣传发动工作仍未全面铺开,常常镇上召开大会布置环境整治工作,村上并没有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有些村虽然召开了组长和村民代表大会,但是组上农户并没有完全了解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的工作内容和整治目标,还是停留在以会议落实会议的层面上,没有真正的上门上户宣传发动,导致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无法真正落实到位。

  2、生活垃圾处理不当,垃圾分类处理缺乏长效机制。

  由于农村千百年来生活习惯的影响,人畜混居、乱丢垃圾的现象仍然存在,生活垃圾在水塘沟渠、道旁地头,随意乱倒堆积,基本是处于自生自灭的无组织状态,虽然果园镇在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分户收集、分类处理、村民自治、政府补贴、合作社运营的模式,很多乡镇也给农户修建了垃圾池,成立了环保合作社和环保队伍,但是缺乏长效的运行机制,部分镇村的环保合作社形同虚设,许多农户的垃圾池也从未投入使用,并没有真正的从源头上减少了农村的垃圾产出量,部分村组采取应付检查的短期行为,没有很好的建立长效机制。

  3、畜禽污染治理措施效果不佳,污染仍然较严重。

  由于前几年我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养殖专业户越来越多,规模逐渐扩大,确实增加了农民收入。近年来,长沙县大力开展畜禽污染治理工作和四池净化工程,但效果并不明显,大多数养殖专业户对畜禽场排放废弃物的处理和贮运能力不足,畜禽产生的固体粪便随意露天堆放,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无害化处理,臭气四溢,粪水横流;畜禽场产生的废液污水,多数就直接排入水沟渠塘,导致农民生产和生活环境和污染加剧,饮用水源也受到严重影响。

  4、水资源保护措施不多,植被保护监管不力。

  今年以来,全县集中开展了以捞刀河、浏阳河为主的两河流域整治,各责任单位也在县直部门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打捞水葫芦、革命草等河道漂浮物,但由于河水流动性的特点,导致镇与镇之间工作不平衡,虽然花费了大量的经费,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由于工业生产、日常生活、畜禽污染、农药化肥等方面造成地下水污染,使得群众的饮水安全不能得到保障。同时,我县的森林植被保护措施不力和小型木材加工厂较多,造成树木滥砍滥伐现象严重,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水体流失。

  5、环保部门公共服务有所欠缺,信息公开不够。

  环保局作为全县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全县废气、废水、粉尘、固体废物、化学品以及噪声、机动车尾气等污染的防治工作,但是环保部门在做好饮用水源、空气质量、企业排污、牲畜排污等相关指标测试的同时,并没有将测试结果进行及时公开公示。由于无法了解实际情况,人民群众也并不知道自己所处的生态环境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多大的影响。

  6、环保资金投入不足,与实际需要存在差距。

  当前我县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投入了一定的经费,但仍存在明显不足。例如果园镇虽然给予每个村1.5万元每年的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经费,但由于农村垃圾涉及面广,垃圾种类多,大量的生产生活垃圾需要进行收、运、销处理,这使得经费压力日益增大。由于城乡二元化体制的阻碍,公共服务投入的不均衡,导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保队伍自身建设难以跟上形势需要,环保机构设置滞后,缺乏有效的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二、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对策建议

  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应明确相应的领导协调机构,以乡镇为业务主体,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落实机构、人员、经费,实行典型试点示范,逐步推开,建立起一套长效管理机制至关重要,必须坚持常抓不懈,才能达到新的层次和水平。

  1、正确宣传引导,增强环保意识。

  坚持舆论先行的原则。改变农村落后现状和农民的习惯生活方式,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村党支部、村委会长期的宣传引导和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因此,要脚踏实地,广泛发动机关干部和村组干部经常性的到农户住所去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环境保护写进《村规民约》,推动农村环保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2、加大环保投入,完善公共服务。

  将农村环境整治经费纳入县财政年度预算,进一步加大垃圾处理、畜禽治理、污水处理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条件,确保污染排放达到标准,减少污染源头。同时,环保部门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对工业排污、土壤、饮用水等环境监测指标进行检测,并将结果如实的进行公开,推行农村环境质量公告制度,定期发布农村环境质量,确保农村环境整治的成果能够人人知晓,人人共享。

  3、加强畜禽治理,防止水体污染。

  加大畜禽转产扶助的补贴力度,对于禁养区内的养殖大户责令搬离该区域,对于散户争取在一定期限内引导转产,并进行生态补偿;

  考虑引进1-2家有机生态牲猪养殖公司,引导农户采用零排放技术进行订单式生态养殖;要求有关部门对全县范围内所经销的饲料品牌进行重金属检测,对于重金属超标的饲料不能进入我县市场销售,防止畜禽污染引起的水体、土壤污染,确保畜禽治理工作取得真正成效。

  4、明确部门职责,建立长效机制。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系统工程,涉及各个层次,方方面面。各部门之间要明确责任,加强协调配合,充分发挥部门自身的行业优势和专业特长,根据自身的特点,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森林保护、饮用水保护、生活垃圾处理等环境治理工作的相关制度,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标准,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是将河流水域、森林保护、生活垃圾处理等工作按照属地原则明确责任主体,将任务分解到各个职能部门和各个乡镇,并建立一把手负责制,确保各项工作责任主体明确,考核对象确定。

  三是采取监管和打击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环境治理工作取得成效,例如林业部门要加大对滥砍滥伐行为的监管,加大对木材运输的管理,必要时对全县范围内的小型木制加工企业进行清理,严厉打击偷树、贩树行为。

  四是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将城市保洁机制引入到农村,对农村垃圾实行分类处理,逐步取消垃圾集中处理方案;探讨实行垃圾废品特许经营制度,采取市场化运营的方式引导有实力的公司进行卫生保洁、垃圾收购等工作,降低生活垃圾处理成本。

  农村环境调研报告 篇17

  目前,镇党委、政府在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将农村规划布局、村容村貌、环境整治摆在了十分重要位置,要求大力加强环境整治和保护工作,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并以多种形式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部分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但由于经费、人员及村民素质等因素制约着多项工作的总体推进。

  一、当前农村环境整治面临的问题

  (一)农村生活垃圾不断增加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垃圾种类、数量也持续增多,大部分未经处理及垃圾分类,就随意丢弃、倾倒,成为鼠、蟑、蚊、蝇等病媒生物孳生地及细菌、疾病的传染源,给当地村民带来很大的健康隐患。20xx年4月起,镇农村垃圾清运由县执法局统一招标的第三方公司承包,但该公司对我镇农村垃圾没有及时清理,导致垃圾堆放过多、异味重,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低

  目前我镇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率约占总户数xx%建成无害化厕所约占总户数xx%,宝塘村220户和五丰村173户“厕所革命”正在推进,大部分村民生活污水都是顺着自制排水沟流到田里,处于无序排放的状态,造成土地污染日趋严重,地下饮用水安全难以保障。

  (三)农村环境整治设施、人员配套不齐全

  农村住房大多着力于主体工程建设,而对道路、绿化、排污、卫生等附属设施大多没有同步建设、及时配套,部分村级卫生队伍不健全,公共卫生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甚至部分村建立的公共卫生设施也因打扫不及时、管理不当、资金缺乏等造成设施设备经久失修,长期未纳入使用。

  二、主要原因分析

  (一)村民环保意识不强

  农村生产技术落后,信息资源匮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不少村民对环境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缺乏必要的环卫知识指导,尚未养成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习惯,相关部门宣传教育未能全面进村入户,达到家喻户晓的效果,导致农民参与环境整治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二)环境整治投入不够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及环境整治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村级卫生队伍、环卫人员等需加强,在加上缺乏有效投融资机制和政策,导致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工作开展难度较大。

  (三)环境监管力量不足

  镇村两级分别建立了环境整治领导小组,设立相关负责人,但因农村具有范围广、地势多样、人员分散等特点,宣传教育及监控管理等难以全面普及和随时管控。

  三、加快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的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环卫队伍建设

  各级党组织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之一,因地制宜制定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和农村清洁工程实施方案,制定和完善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加强乡村环卫队伍建设,积极发动群众主动参与环境整治工作,逐步建立适应农村环保工作需要的监管体系和环境卫生保洁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同时,建议县执法局加强对第三方公司的'管理,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更好地服务。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环保意识

  充分利用海报、广播、宣传单、微信微博等,通过坝坝会、入户走访等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无害化处理等措施,调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和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强农业生产指导,抓好项目资源整合

  积极向村民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帮助解决农村产业布局不合理、农药等化学物质使用过多等问题,有效减轻水源污染及土地污染。同时,将农村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文明村镇建设、“厕所革命”、村卫生室建设等有机结合,抓好环境整治试点示范,从而产生集聚效应。

  (四)多渠道整合资金,加大环境整治力度

  将农村环保和环境整治项目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逐年提高生产总值的比重,建立农村环保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可适当通过村集体和农民自筹的方式增加农村环境整治资金,设立“村卫生保洁基金”,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并公开透明资金使用方向。

  农村环境调研报告 篇18

  按照县政协xx年重点工作安排,近期,由副主席带队,抽调县政协有关委办、环保局、住建局、农牧局负责人和部分政协委员组成调研组,先后深入到太极镇下古村、盛邦牧业有限公司,盐锅峡镇污水处理厂施工现场、垃圾集中填埋场,王台镇中心卫生院、xx回中,三塬镇废旧地膜处理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12个点,通过现场察看、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对全县农村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同时,召开全县农村环境整治情况议政协商会,县环保局、住建局和农牧局汇报了全县农村环境整治情况,县发改局、刘家峡镇等20个单位和乡镇作了交流发言。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并结合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州创建,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全县农村环境面貌和人居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主要表现在:

  一是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县委、县政府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与重点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牵头抓,部门组织协调,乡镇为责任主体的工作格局。各乡镇和部门高度重视,把城乡环境整治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细化工作方案,靠实工作责任,狠抓工作落实,扎实开展环境整治各项工作。县委、县政府督查室适时跟踪督查,掌握工作动态,及时通报督查情况,督促整改落实,确保环境整治稳步有序开展。

  二是污染治理成效明显。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和禁烧工作,集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百日大会战”行动,实现秸秆饲料化利用16万吨,利用率达75%;

  建成刘家峡、太极镇等秸秆饲料化利用示范乡镇7个,示范点52个,利用率达到90%以上。积极探索废旧农膜“以旧换新”回收机制,按照1:10的兑换比例,去年共回收废旧农膜1880吨,回收率达65%。全面开展乡村燃煤小锅炉污染整治,完成乡村企事业单位燃煤小锅炉提标改造27台。集中对古城新区周边禁养区畜禽污染进行专项治理,21家养殖场全部关停、转产或搬迁,农业白色污染和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明显,农村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三是基础建设重点突出。投资亿元和1800万元,先后动工实施了古城新区、盐锅峡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项目。配备玉米秸秆加工机械212台(套),新建秸秆饲料化永久性窖池万立方米,累计达万立方米。鼓励兴建废旧塑料回收加工企业5家,回收站点35个,机动回收点16个。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修建垃圾分拣站5处,购置垃圾压缩车、转运车13辆,手推式垃圾清运车359辆,户用分类式垃圾桶3500多个。实施清洁能源工程,安装天然气管道64公里,刘家峡、太极镇和三条岘乡10个行政村用上了干净、方便的天然气。

  四是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大力实施危旧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刘盐八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搬迁避让等安居工程,全县农村d级危房得到全面消除,先后建成搬迁点42个,搬迁安置困难群众6860余户。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36个,环境整洁村48个。集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拆违排危专项行动,排查登记认定违法建筑259处,危墙、危房、废弃院落等6883处,已拆除1260余处。大力实施农村垃圾清运工程,县财政按照1:1的比例配套补助资金523万元,用于农村垃圾收集转运处理,探索出了“五个一”农村环境治理新模式。以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州创建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大整治,排查清理城乡陈年垃圾6万余吨,农村人居环境大为改观。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我县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一是环保意识有待提高。部分乡(镇)、村干部政治站位不高,对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综合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认为环境整治就是突击打扫环境卫生,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不强,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多数群众环保意识淡薄,主动参与意识不强,乱扔乱倒、乱采乱挖、乱搭乱建等现象仍然存在。

  二是管理机制亟需完善。农村环境整治涉及内容多、范围广,乡镇和相关部门在监管治理方面协调联动机制不健全,不同程度存在“各自为阵”的现象。乡镇作为农村环境整治责任主体,工作中行政执法权有限,对私搭乱建、乱倒乱烧等违法违规行为监管执法难度大。城乡结合部、乡镇交界处环境卫生存在监管盲区和卫生死角。大多村“两委”班子作用发挥不充分,组织动员群众能力弱。村庄建设缺少统一规划布局和管理,无序建设普遍存在。

  三是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全县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基本以简易填埋方式处理,部分填埋点选址不科学,也没有无害化处理设施,二次污染风险较大,如盐锅峡镇垃圾填埋场,垃圾和污水沉淀池长期处于裸露状态,如遇暴雨天气,很有可能造成盐锅峡集镇和黄河水质的二次污染。全县除县城周边部分村庄外,其他村均未建设排污管网、污水集中处理池等污水处理设施。大部分乡村社没有配备垃圾清运车、垃圾箱等基本保洁设施。农村文化、体育、娱乐、休闲等公共基础设施普遍不足,绿化、美化、亮化等基础建设整体滞后。

  四是资金投入十分有限。全县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主要依靠涉农、环保项目建设资金带动开展,县级财政投入有限,民间资本带动不足,资金投入缺乏针对性、连续性和稳定性,整体进展缓慢。

  五是整治力度仍需加强。全县拆违排危量大面广,综合整治任务依然艰巨。西河镇等高原夏菜主产区,大量尾菜堆积田间地头,缺乏大批量处理的有效途径。畜禽养殖污染仅完成了县城周边禁养区的治理任务,大部分乡镇禁养区养殖户转产搬迁工作进展缓慢。乡镇卫生院医疗垃圾仍然以简单焚烧方式处理,达不到彻底无害化的要求。村庄废品收购站杂物乱堆乱放,环境卫生差,安全隐患大。农药化肥施用粗放,流失过量,造成农田及周围环境交叉污染。白色污染、秸秆随意焚烧现象依然存在,控制与治理任重道远。

  三、对策建议

  根据调研了解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注重建立长效机制,着力提升环境整治水平。一要坚持规划引领。结合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及现有各项行业专项规划,科学编制乡村建设规划和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合理安排空间布局、整治任务,突出规划引领作用,确保乡村建设和环境整治健康有序推进。二要加强监管执法。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加深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对农村环境整治的认知和重视程度,树牢“一盘棋”思想,落实“一把手”责任,加强联合监管执法,切实形成上下联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下放部门行政执法权,利用乡镇现有的行政执法框架体系,创新乡镇行政执法体制,整合乡镇辖区内具有行政执法和管理职能的机构、编制、人员及财政等资源,在乡镇建立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全面加大日常综合监管执法力度。三要推行自治管理。充分发挥村级阵地作用,积极推行村民自治管理,制定村规民约,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将环境整治责任落实到村社干部,细化到背街小巷、村民院落。优先选择有劳动能力、热心公益事业的低保户和发放报酬的社干部、生态护林员等担任村社保洁员、环境监督管理员,调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四要狠抓制度建设。严格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精神,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研究制定出台“禁塑令”,在全县开展“禁塑”工作。完善落实环境违法举报奖励、处罚、信息公开制度和乡村垃圾收集清运管理、环境检查评比等日常工作制度,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制度化、常态化。

  (二)大力推进集中整治,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要加大村庄整治力度。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拆违排危专项行动,继续整顿空心村、废弃危房和棚圈等残垣断壁,并结合此次专项行动,对道路两旁、村庄周围、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的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整治,彻底消除卫生死角,全面清理陈年垃圾;

  对农村废品收购站点进行集中摸排整治,依法查处关停无照经营和拆迁、整改不规范不达标的废品收购站点,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二要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在开展农膜“以旧换新”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推广使用生物降解农膜,从源头上减少农业白色污染。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推进农作物秸秆饲料化、肥料化、燃料化、原料化,不断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积极引进、示范推广成熟的田间堆沤肥和尾菜还田等经济实用型处理技术,引导鼓励农户开展尾菜资源化利用,达到尾菜清理、养分还田的目的。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农药化肥。三要推进养殖污染治理。结合实际,科学划定禁养、限养区域,集中精力扎实开展村庄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治理行动,对剩余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和规模养殖户限期搬迁、转产或关闭,彻底改变人畜混居现象。严把新建畜禽养殖项目审批关,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规模化养殖场,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从源头防止污染源的产生。四要规范医疗垃圾处理。设立乡村医疗垃圾回收站,由乡镇卫生院负责辖区内医疗垃圾回收、暂存,回收站负责统一转运、集中,并交有资质的机构销毁处置,实现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

  (三)积极拓宽投入渠道,切实增强资金保障能力。

  一是强化项目带动。紧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三区三州”脱贫攻坚规划和“三农”政策导向,提前做好项目策划,及时对接争取项目资金向环境整治重点区域、重点乡镇和村社倾斜,以项目建设带动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质量改善。

  二是打造整治亮点。在积极争取专项资金的同时,将农村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景区景点打造、易地扶贫搬迁等工作相融合,有效统筹整合资金,集中财力重点抓好美丽乡村示范村、旅游村镇、易地扶贫搬迁点的环境综合整治,高标准、高质量打造一批农村环境整治的典范和样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撬动社会资本。坚持“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研究制定优惠补贴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生产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领域。充分运用“一事一议”政策规定,在做好群众工作、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用足用活政策,做好筹资筹劳。

  (四)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加快实施刘家峡库区农村生活垃圾综合治理工程及贫困村环境综合整治后续项目建设,配齐配强农村垃圾清运车、分类式垃圾箱、户用垃圾桶等环卫设施,开展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和建设,推进全县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二是统一谋划,科学选址,按照垃圾就近处理原则,在全县范围内分片建设3-4个标准化垃圾填埋场,乡镇负责拉运集中填埋处理,彻底杜绝垃圾二次污染;

  积极谋划建设标准化垃圾处理厂,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三是加快实施县城周边和盐锅峡片区为重点的农村污水管网建设,争取早日并入古城新区、盐锅峡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在其他有条件的.乡(镇)村逐步计划实施排污管道、污水集中处理池等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截污收集到位、安全有序排放。四是大力实施清洁能源工程,继续扩大天然气通村面,争取有条件的乡村早日使用天然气;

  制定出台奖励和补助政策,鼓励农村实施“改气、改电、改炕、改灶、改暖”工程;

  全力加快乡村企事业单位燃煤小锅炉改气、改电、除尘等提标改造进度;

  尽快建设县城煤炭集中交易中心、乡镇煤炭销售配送网点,加强民用煤炭市场管控,从源头减少农村大气和面源污染。

  五是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体育、娱乐、休闲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安全饮水、道路、绿化、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五)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大力提升全民环保意识。一要注重面对面宣传。将农村环境整治与精准扶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发挥相关部门、乡(镇)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帮扶责任人的优势,面对面向群众宣传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并经常性督促指导农户搞好自家环境卫生,不断提高群众环境意识,形成讲文明、爱卫生、树新风的良好习惯。二要坚持全方位覆盖。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微信、手机短信等媒介多视角、全方位强化宣传,加大舆论监督和曝光力度,注重树立和推广典型,通过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三要开展集中式活动。妇联、团委、文明办、文广局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开展各种鲜活生动的主题教育和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的文明道德素养;

  乡(镇)村社要定期组织村民参加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切实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努力营造大家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四要重视青少年教育。在中小学广泛开展以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创建美丽家园、建设生态文明排头兵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多形式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监督治理活动,在教育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环境意识的同时,通过学生影响家长及周边群众,形成“小手拉大手,小手管大用”的良好效应。

  农村环境调研报告 篇19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11年工作要点安排和市人大常委会要求,9月30日,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德平带领区人大城环委委员和部分人大代表,对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视察调研,听取了有关镇街、部门的工作汇报,实地察看了镇、街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情况,就如何搞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座谈。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六大重点工程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在全市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通知》精神,以加快农村环卫体系和基础建设为重点,以整治环境脏乱差为着力点,集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观,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加强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全市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和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现场会召开后,区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落实,召开了全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暨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建设动员大会,部署安排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组建了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指挥长,纪委、组织部、综合执法、公安、工商、卫生等部门负责人和各镇街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市中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专门负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印发了《济宁市市中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将任务目标细化量化,责任到人。重点解决垃圾围城、围村、围田、围路以及粪堆、垃圾堆、柴草堆“三大堆”等镇街村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彻底消除村级环境卫生管理“无机构、无人员、无设施”的三无状态,打造清洁舒适、整洁优美、文明和谐、宜居宜业的城乡环境。

  (二)强化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区政府制定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宣传方案》,开辟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在行动”专题专栏,在黄金时段连续播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标语口号、济宁市十大不文明行为等宣传内容。在《运河之都.济宁中区》、《运河传媒网》开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专栏,集中报道工作进展、经验做法和优秀典型,曝光不良现象。印制了份《关于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通告》宣传材料,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张贴、发放。各镇街和村居、社区制作悬挂宣传标语,出动宣传车巡回宣传,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

  (三)突出重点,推进综合整治。坚持“抓长效、见实效”的原则,理顺镇(街)村环卫管理体制,组建环卫保洁队伍,健全管理机制,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一是健全完善机制。设立管理机构,组建专业保洁队伍,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成了“竖到底、横到边、全覆盖、无缝隙”的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网络。为两街一镇211个行政村配备了508名村级专职保洁员,统一配发服装和工具、保洁车辆。推行环卫保洁市场化,通过公开招标外包给专业保洁公司,保洁质量与城区同标准、同要求。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区财政列支2000万元用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购置车辆、工具等环卫设备,并按时定额配发服装、工具,有力地保障了农村环卫体系的正常运行。三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按照“户清扫-村收集-镇运输-集中处理”的原则,规划建设了一批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3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6处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站,新建垃圾池975个、垃圾箱1537个,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的全覆盖。四是开展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治理行动。自2月份开始,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月行动,对镇街驻地、村庄、国省道及沿线、河道等重点区域、部位,进行了大规模、全方位的环境卫生综合清理,彻底清除了可视范围内的积存垃圾。五是搞好环境卫生示范村创建活动。启动实施了环境卫生示范村创建活动,制定了《环境卫生示范村标准》,研究确定了6个区级、6个镇街级环境卫生示范村,实行区级领导包保制度,并拨付专项资金用于示范村建设。健全完善环卫保洁制度,加强文明卫生宣传阵地建设,树立起“村美街净人文明”的.示范村良好形象。

  二、存在问题

  一是多数镇街、村居财力有限、环卫基础设施欠账多;二是部分村居群众卫生意识较为淡薄;三是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创新。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树立良好风尚。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教育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规范村(居)民的行为。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墙报、专栏、宣传牌等多种形式,引导农民树立起清洁乡村意识,着力转变农民生活习惯、树立环保意识,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通过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和载体,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好宣传教育工作,为扎实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程取得成效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完善保障机制,加大扶持力度。把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区财力的增长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加快、规模扩大、任务增加及管理手段更新适度增长。加强对上级有关农村环境整治财政扶持政策的研究,积极向上协调争取资金扶持。制定相应优惠政策,运用市场机制,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城乡公用设施的建设、经营和管理。

  (三)健全长效机制,改善环境面貌。健全完善“精细化、网格化、市场化”的环卫保洁新机制,高质量推进城乡环卫管理一体化。探索推行农村垃圾收集分类制度,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完善农村环卫保洁作业标准和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一日两普扫、坚持巡回保洁、垃圾随产随清”和“六净八无”的道路保洁标准。建立农户自我约束管理机制,全面落实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积极引进市场化竞争机制,鼓励专业保洁公司、物业公司通过竞标参与村庄保洁。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水平。按照属地管理重心下移原则,突出镇街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配强城市管理执法力量,增加执法人员编制,满足区划调整后管辖范围大幅度扩增的现实需要。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加强业务指导及监督协调等工作,全面提升农村环境卫生执法水平。

  (五)加大创建力度,提升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大对环境卫生示范村创建的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确保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和效率。按照“精品化示范、专业化改造、综合化利用、物业化服务”的要求,对示范村改造建设实行整体规划设计,切实抓好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两方面的建设,全面提升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及时总结研究示范村建设成功经验,并及时推广铺开。

  (六)严格考核奖惩,推进任务落实。对环卫保洁机构建立考核和评议问责制度,强化正负激励,形成严查严管、奖罚分明的奖惩机制。进一步加大考核力度,采取明察暗访和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群众代表评议等多种形式,对整治工作进行考核。对整治活动成绩突出的予以奖励,对工作推进不力、任务落实不到位的予以惩戒,确保各项整治任务的圆满完成。

  农村环境调研报告 篇20

  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局。为促进我县卫生事业的发展,年初,县人常会把农村卫生工作列为今年一项重要的审议议题。审议前,组织了调查组,在县人常会副主任张建平的带领下,对我县农村卫生工作进行了调查。

  先后听取了县卫生局有关工作汇报,深入走下各、福应等12个乡镇、街道,实地走县人民医院等5家县级医疗机构和8家乡镇(中心)卫生院,分别召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13个相关部门及相关医疗机构负责人座谈会,听取意见,了解情况。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及卫生部门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党和国家一系列关于农村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一)农村卫生工作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近年来,县政府把农村卫生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县“xxx”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先后制订出台《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试行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省、市、县重视农村卫生事业投入,xx年共投入4450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1895万元,加了对公共卫生和医疗事业的投入力度。积极开展卫生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各乡镇(街道)重视卫生工作,明确分管领导,建立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落实,抓好本区域内的农村卫生工作。

  (二)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扎实推进。

  一是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成效显著。“农民健康工程”是xx年省、市、县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我县全面开展农村公共卫生三类12项服务,xx年为13万多名农民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分类管理。该工程受到了上级有关领导的肯定,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进行采报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转有序,三年来,已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框架,初步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xx年,全县参保人数33万多人,参保率达78%,累计有近40万人次享受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参保农民患者的医疗负担。

  二是农村疾病预防控制有效开展。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高度重视非典、人禽流感等传染病的预防工作,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实施免疫规划,儿童“五苗”接种率均达95%以上。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全县无重疫情发生。

  三是积极做好农村妇幼保健工作。扎实开展“母婴健康工程”工作, xx年孕产妇首次实现零死亡,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四是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以改水改厕为重点的卫生环境整治力度加。目前,全县共有560个自然村建起了自来水站,19万多人用上了自来水,拆除露天粪坑8000多只,建成公厕349座,完成4.7万户厕所改造。五是无偿献血工作成绩突出。全县无偿献血工作6次被评为省、市“无偿献血先进县”。xx年10月,县政府作为全国唯一的县级单位荣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

  (三)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一是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形成了7家县级医疗卫生机构、18家乡镇(中心)卫生院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2个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

  二是对乡镇(中心)卫生院推行股份责任制,在中心卫生院全面实行经济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改进服务模式,乡镇(中心)卫生院经营状况得到了一定的好转。

  三是农村卫生人员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严把人员入口关,严格要求,考录优秀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医疗机构。实施了乡村卫生技术人员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开展“十佳驻村医生”评选、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组织各类学历教育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四是全力抓好医疗质量建设。制订了《仙居县医疗质量建设工作方案》,加强医疗单位自身能力建设,通过开展等级评审,提高了医院的管理层次和服务水平。

  开展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争创百日无事故”活动,切实加强医疗安全教育,实行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制订完善了乡镇(中心)卫生院医疗质量考核标准,建立每月督查通报制度,抓好督查落实。五是卫生监督工作不断加强。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和《职业病防治法》,抓好食品安全、卫生许可、职业卫生等专项整治,加农村卫生综合执法力度,促进食品卫生和用药安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卫生工作的氛围还不浓。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做好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社会发展以人为本、人的发展以健康为本的意识及卫生理念还不强,未形成农村卫生工作合力。卫生法律法规政策及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还不够,广群众卫生主体意识不强,缺乏保健康的理念和基本卫生保健知识,预防为主的思想还没有形成共识,重治疗轻预防的观念仍然没有改变。

  (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还不够强。

  一是医疗机构基础建设滞后。我县医疗机构普遍缺少发展规划,经营场所十分紧张。县人民医院作为全县最的综合性医院,占地面积仅40亩,医疗用房十分拥挤,远远满足不了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xx年医院迁建工程完成了工程立项和土地报批,但由于各种原因,至今未动工,严重制约了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中医院、妇保院、精神病院等县级医院和横溪、白塔、下各等中心卫生院的经营场所不足,精神病院房屋紧张、条件简陋,县疾控中心、池医院至今还在租用房屋办公;多数医疗单位普遍存在设施设备落后等问题,乡镇卫生院还没有配备救护车,难于开展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是医疗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相适应。全县医疗卫生人才缺乏,特别是高学历和高职称人才严重缺少,在全县1350名卫生技术人员中,本科学历仅占14.9%,高级职称只占6.8%;乡村卫生技术力量更加薄弱,514名卫生技术人员,本科学历只有16人,高级职称仅有6人,中级职称也只有96人,人才问题严重影响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质量和医疗可信度;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环境差、压力、工资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基本社会保障还未落实。

  三是医疗质量仍需提高,医疗秩序有待规范。医务人员服务意识不够强,病人外流现象不少;医疗纠纷发生呈上升趋势,医~件时有发生,处理难度较;个体医疗单位数量多,管理较难,打击非法行医难度。四是村级卫生服务网络薄弱,全县722个行政村只有42个村级服务站,群众就医不便映较。

  (三)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缓慢。

  一是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还有薄弱环节。各类传染病预防及重疾病防治任务依然很重,群众疾病预防观念不强。

  二是食品安全隐患和药品监管问题映较。农产品调入问题越来越突出,农产品检测体系不健全,检测设施设备落后,粮食、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突出。农村药品供应网络不够健全,药品监管相对薄弱,群众用药安全难以保障。

  三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任务艰巨。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较为突出,横溪、白塔等乡镇及周边平原村、城郊结合部等没有集中供水设施,直接饮用地下水,由于地下水污染,饮水安全问题突出,群众呼声较;露天粪坑仍普遍存在,改厕任务较重,有的村虽然建了公共厕所,但后续管理工作跟不上,没有发挥作用;县生活垃圾处理工程进展缓慢,城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运作机制缺乏,环卫设施缺少,垃圾处理问题突出;排污问题没有引起重视,排污设施没有配套,地下污染严重。上述公共卫生问题的`存在,致病返贫现象突出。

  (四)农村卫生投入相对不足。县财政虽然每年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但卫生事业经费所占同级财政支出比例却不断下降。社会资金投入卫生事业渠道不宽,数量不多。由于投入不足,制约着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执法监督、改水改厕等公共卫生建设以及医疗卫生单位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影响了我县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速度。

  (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不够完善。

  一是对农医保的政策宣传不够,部分农民对农医保的认识存在偏差,群众参保积极性还不高。

  二是农医保政策还不够完善。群众对门诊报销、在外地看病报销手续、额度、参保率任务指标等意见较多。

  三是筹资难度较。我县外出人口较多,以户为单位收取难度较,部分乡村干部存在畏难情绪。有集体经济的村由集体支付,影响村经济发展,干部响较。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保健康促发展理念,营造全社会共同做好农村卫生工作的良好氛围。健康是人生最的财富。做好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造福人民的一件事,使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任务,是各级党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县政府要从落实执政为民的职责出发,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重意义,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卫生工作的综合领导。要深入贯彻、省、市关于农村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制订农村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落实相关部门及乡镇(街道)在农村卫生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加强组织协调,形成相关部门、乡镇(街道)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要重视和加强对卫生法律法规政策及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卫生主体意识,增强预防保健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农村卫生工作,营造保健康、促发展的社会氛围。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建设,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

  一要加强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要对各医疗机构发展作出统筹规划,明确发展规模。要高度重视县人民医院建设,尽快研究,科学确定建设方案,积极组织实施,加快解决目前县人民医院用房紧张的突出问题。重视县级医疗机构和乡镇(中心)卫生院的发展,抓紧县疾控中心、池医院的迁建工程建设,积极助解决县中医院、妇保院和横溪、白塔、下各等中心卫生院的扩建问题,重视解决县精神病院用房紧缺、医疗条件落后、经费缺少等实际问题和一些乡镇卫生院的危房问题。更新医疗机构的设施设备,提高医疗检查可信度,适应医疗发展需求。

  二要加强医疗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医疗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取决于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技术人才决定着医疗技术水平。因此,要加医疗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改进人才引进和考录政策,合理配置人才。加强在职医务人员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中、高级医师及执业医师的从业比例,进一步提升医疗技术人员整体素质。重视解决医疗卫生人员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基本社会保障问题。

  三要加强医疗质量建设,规范医疗秩序。县人民医院要培养和集聚高、精、尖医疗专家,不断推进全县医疗卫生技术上新台阶,减少病人外流。乡镇(中心)卫生院要加强医疗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全科医术水平。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要重视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卫生服务中的优势和作用,积极挖掘、收集和整理民间医药技术及祖传秘方。要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抓好医德医风,增强医务人员服务意识和职业自律意识。加强对个体医疗单位管理,发挥个体医疗单位方便山区群众就医的积极作用,坚决打击各类危害农民群众健康的非法行医行为,规范医疗秩序。

  四要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要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转换机制、加强监管的原则,从解决群众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完善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强化公共服务职能,规范服务行为。要推进乡镇(中心)卫生院,合理配置资源,改进服务模式,形成有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提高效率。加强村级卫生社区服务网络建设,担负常见病初诊治及预防保健任务。发挥社会个人举办的医疗机构作用,完善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提高整体效能。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为农民健康提供基本保障。公共卫生是人民健康的源头。

  一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重点传染病、职业病等重疾病的预防控制,健全农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处理重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要加强妇幼保健工作。要认真实施母婴健康工程,重视产科、儿科建设,加强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提高出生人口基础素质。

  三要加强药品、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要建立健全农村药品供应和监督网络,加药品购销监管力度,组织对农村卫生机构的药品采购渠道、质量、期限及药价的检查,保证农民用上安全、有效、价廉的药品。要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为载体,积极开展卫生综合执法监督,加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及餐饮业的监管力度,加对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和生长激素等农业投入品整治力度,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尽快建立县药品农产品综合检测中心。

  四要进一步重视以改水改厕为重点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要加快横溪水厂建设,及早解决横溪、白塔等乡镇的饮用水问题,加强城郊结合部的自来水管网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城郊居民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要加强农村卫生户厕建设,公共厕所建设要因地制宜,发挥已建公共厕所的作用。要抓紧县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力争如期建成使用。改善农村垃圾处理设施,提高处理能力,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城镇、乡村垃圾分级处理运作机制。要重视乡村排污设施建设,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要充分发挥居民、村民的主体作用,引导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提高生活质量。

  (四)进一步加投入,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要严格按照、省级有关农村卫生工作政策规定,增加对农村卫生的投入,其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卫生事业经费投入占同级财政支出的比例逐年有所提高,每年增加的卫生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保证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经费及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资金。

  要合理安排乡镇(中心)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经费和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建设资金,加强农村卫生经费管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卫生事业,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投入体制。

  (五)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广干部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认识,广泛深入地开展政策宣传和典型引导,提高农民的自我保障意识、互相共济意识和健康风险意识,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提高参保率,减轻村级经济负担。

  二要认真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从管理制度上加以完善。对医疗报销、手续办理、报销额度、参保率任务指标、定点医院设置等问题,要专题研究,加以改进。

  三要积极做好农医保的筹资工作,形成有效的筹资机制,用好、管好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保证合作医疗资金有序运转,发挥农村合作医疗的最有效的作用,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农村环境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农村环境调研报告11-21

农村环境卫生调研报告11-21

农村环境调研报告14篇02-10

农村环境调研报告(14篇)02-21

农村环境调研报告(通用26篇)12-30

农村环境整治调研报告(通用12篇)01-03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调研报告(精选8篇)06-08

农村环境治理报告11-02

农村环境卫生报告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