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就业调查报告

时间:2024-03-26 23:39:55 炜亮 其他报告 我要投稿

就业调查报告(通用16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就业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就业调查报告(通用16篇)

  就业调查报告 1

  一、内容摘要

  近年来,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大学生有效用人需求持续下降,加上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骤然加剧。大学毕业生即将走出校园,他们可以选择的,或许不只是进入一个差强人意的工作单位,解决“就业”难题。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摒弃了竞争激烈的“就业”带来的压力,开始走上创业的道路,开拓自己的精彩人生。那么,分析“就业”与“创业”这两个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截然不同的两种生存方式,它们各自在刚走出象牙塔的莘莘学子们心里占据怎样一个地位?就业形势如何?创业到底难不难?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二、基本信息

  1.调查时间:20xx年11月10日-20xx年11月24日

  2.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3.调查目的:了解当地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问题与相关对策

  4.调查方法:通过在网上设计调查问卷,以问卷形式让学生在网上作答。

  5.调查内容:

  (1)你的性别

  (2)你所在的年级

  (3)你认为目前普通大学生就业形势如何

  (4)当你毕业时你会选择什么

  (5)你如何看待考研热

  (6)你认为当前学哪些专业更易找到工作

  (7)你如何看待专业与工作不对口的问题

  (8)你现在的就业心态

  (9)你是可能会选择自主创业

  (10)面对将来就职你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

  (11)你在就业过程中更注重什么

  (12)你认为在求职前必须具备的求职知识和能力是

  (13)你能接受的月薪为多少

  (14)对现在大学生就业状况有什么看法

  三、正文内容

  1. 问卷题目设计思路

  首先确定调查的对象为在校大学生。问题一二了解大学生的基本信息所在年级和性别,这样调查起来比较有针对性。人们选择就业或创业时肯定会有自己的想法或是要求,接下来便通过问题三四了解大学生对当前就业现状的看法以及今后的就业意愿。针对当前的`时事热点,问题五六从不同角度了解大学生对“考研热”的看法以及对不同专业就业前景的看法。问题七八九进一步根据就业现状专业与工作不对口的问题来谈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以及是否会选择自主创业的新兴发展道路。问题十到十三针对当前就业问题了解大学生面对就业时最担心的难题以及在就业创业过程中自身所需具备的基本技能、最注重的问题和理想的月薪范围等。最后一个问题则从大学生的角度调查他们对未来就业状况的看法。

  2. 问卷发放/回收情况分析

  本次问卷的浏览量为109,问卷回收量为48,问卷回收率为52%,平均完成时间为1分55秒。回收来源渠道分类手机QQ为21占43.8%,微信数量为24占50%,其它为3占6.3%;按系统设备分类手机数量为46占95.8%,电脑数量为2占4.2%;按系统分类Android的数量为35占72.9%,iOS的数量为11占22.9%,Windows的数量为2占4.2%。地域分布为山西省34份,辽宁省3份,吉林省3份,湖南省2份,陕西、江苏、广东、山东各一份。

  3.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1)你的性别:

  男:20.8%

  女:79.2%

  本次调查了10个男生,38个女生。

  (2)你所在的年级是:

  大一:6.3%

  大二:6.3%

  大三:58.3%

  大四:29.2%

  本次调查中大三的同学居多,有28个人占58.3%。大四的同学次多,占29.2%,大一和大二的同学偏少。

  (3) 你认为目前普通大学生就业形势如何

  十分严峻,很难找到合适工作:52.1%

  有点严峻,但比其他低学历人群要容易:20.8%

  有点严峻,与其他低学历人群差不多:22.9%

  不了解:4.2%

  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当前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只有少部分同学认为有点严峻且比其他低学历人群要容易。

  (4) 当你毕业时,你会选择:

  先择业后就业:20.8%

  先就业后择业:33.3%

  继续深造:35.4%

  自主创业:10.4%

  由此可知有相当大部分同学毕业时会选择继续深造或者先就业后择业。只有少部分同学会选择自主创业。

  (5)你如何看待考研热?

  继续深造,可以暂时躲避就业高峰,增加就业优势:31.3%

  研究生越来越多,就业形势依然严峻:50%

  其他:18.8%

  对于当前考研热的情况,有一半的同学认为研究生越来越多,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继续深造避开就业高峰对大多数同学来说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就业选择。

  (6)你认为当前学哪些专业更易于找到工作?

  文史类:16.7%

  师范类:41.7%

  管理类:37.5%

  农林类:10.4%

  经济类:41.7%

  理工科类:50%

  其他:8.3%

  由此可知,理工科类、经济类、师范类和管理类属于大部分同学眼中更容易就业的热门专业。而选择农林类和文史类的专业相对冷门,在就业方面比较有限制。

  (7)你如何看待专业与工作不对口的问题?

  这种现象很普遍,容易适应:45.8%

  给就业造成一定困难,但易于克服:39.6%

  专业与工作不对口,根本无法就业:6.3%

  从未关注过这类现象:8.3%

  很大一部分同学认为专业与工作不对口的现象很普遍,给就业造成一定困难,但是很容易适应易于客服。说明此现象还依然存在,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障碍。只有极少数同学从未关注此现象并认为不对口根本无法就业。

  (8)你现在的就业心态?

  自信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并积极准备:25%

  没多考虑,反正最后总会有工作:29.2%

  非常焦虑:2.1%

  很茫然:35.4%

  其他:8.3%

  很大一部分同学对未来感到迷茫,就业心态较差,大部分同学目前就业心态良好,自信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所以摆脱迷茫为大学生指引一条有效的就业之路成为当务之急。

  4. 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现如今大学生越来越多,大学生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例如考研之风盛行、专业与工作不对口等现象依旧感到压力很大且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感到迷茫,而没有工作经验、个人发展空间等因素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阻碍。

  解决方法:

  (1)在经济增长的前提下扩大就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增加就业机会。

  (3)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引导大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例如给他们的工资会比一般地区的高,鼓励其到西部、到农村、到基层工作。

  (4)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

  (5)政府可以建立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筹措和扶持激励政策。

  (6)想创业的大学生可以多浏览有关创业的网站。

  四、总结分析

  通过这次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48份,通过这些问卷大致使我更了解了当前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现状,同时也发现了其中的种种问题,并且我在调查中从别人那里了解到了一些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我也自己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来一些对策。另一方面,这次问卷调查,给了我这个即将离校的大学生许多的指导,我相信在我未来的就业路上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会更加的勇往直前。我现在已懂得如何更好地为我的将来做准备,在接下来的短短的在校期间,我将会在各方面努力提升自己,使自己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未来的求职道路上我将会摒弃以前错误的就业观念,培养自己吃苦耐劳、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

  就业调查报告 2

  调查时间:

  2月11日

  调查地点:

  四川省xx市保和镇中心

  调查对象:

  保和镇中心小学部分教师

  1、 调查内容:

  (1)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2) 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

  (3) 大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2、 调查方式:

  (1) 查阅相关书籍

  (2) 登陆网站搜索

  (3) 对教师进行访问

  3、 调查结果

  通过查阅相关书籍登陆网站搜索对教师进行访问等方式,我了解到,随着社会进步,大学生也越来越多,当今社会的岗位数远远少于大学的人数,因此多数教师认为,应该控制大学生的人数,提高大学生的`质量,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提高大学生去基层就业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关于创业国家就多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资金,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环境,鼓励大学生依托专业优势开拓市场,而高校也应该把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当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手段,引导和扶持大学进行创业。

  4、 经验体会

  我是一名刚入校不久的大学生,这次调查让我感受良多,我觉得除了社会和国家要帮助大学生以为,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应该多学知识,掌握好技能,为自己出身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5、对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

  我认为此次活动开展得既有价值,又有意义,而且实践的课题非常贴近生活,也都是同学们都有所闻,但又知之甚少的事情,非常适合同学们调查研究。我更希望学校能组织一次大型的调查活动,让全校师生一起参与。

  就业调查报告 3

  前言

  1999年,我国开始实施高校扩招政策,从此“大众化教育”取代了“精英教育”,致使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屡创新高。自从20xx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了630 万,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市场上“就业难”的表面现象,到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已达到727万人,比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xx年再增加28万人,加上20xx年还未就业的毕业生,待就业人数突破800万,再创历史新高。教育部表示,20xx年毕业生总量进一步增大,同时,用人需求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毕业生就业观念仍需进一步转变。

  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虽然让更多的人走进了高校,接受了高等教育,但同时也带来了上面所提到的日益庞大的大学毕业生群体的就业问题,因为大学生和企业缺少有效沟通途径,企业用人标准和对人才的选择标准等信息没有在有效时间传递给大学生,高校对大学生培养缺少市场导向、就业缺乏足够信息,都加剧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另一方面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但是这些大学生明显缺乏创业指导,不重视市场风险意识,创业具有很大盲目性。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在高校毕业生面临如此大的就业压力下,作为政府有关方面的主导部门,我们要做的就是要破除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增强高等教育与社会需要的适应性;健全就业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推进强化政府积极扩大就业的公共职能。

  1.情况说明

  长久以来,中国的教育体制就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当大学毕业生从校园走向就业市场时,实践能力差的弊端就显露无疑,而实践能力正是企业招聘时最看重的能力之一,于是在我国长期被视为天之骄子、从来不曾被就业困扰的大学生,出现了失业问题,而且失业的范围和规模逐步攀升。大学生就业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并不能简单地用单一原因来解释和分析。

  在鼓励大学生创业方面,虽然政策上大力鼓励创业行为,但是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一是缺乏社会经验,看事情容易片面,无法统筹大局;二是缺少必要创业指导,创业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再加上政策落实不到位,很大程度上也消减了创业大学毕业生的积极性。

  2.分析结果

  2.1 政策方面的原因

  2.1.1劳动、人事制度、户籍、档案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不到位、不完善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尽管我国己进入市场经济时期,但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仍然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使不少缺位以待的用人单位受到用人的限制。据调查,不少中小型私营企业急需大学水平的技术人员,却因没有申报用人指标的途径,不能解决大学生的派遣、户口、编制、档案管理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担心丧失自己的.“身份”而望职兴叹,企业也就招不到人。

  2.1.2就业创业程序复杂、渠道不畅,阻碍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降低了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整个社会缺乏顺利就业创业的软环境,影响毕业生就业创业市场中供需主体的体制性、机制性的障碍仍存在。很多地方对于录用大学生有户口、用人指标的限制,有的还有干部身份的要求;民营、外资企业不能根据需要招聘大学生,企业的用人自主权没有到位;有些高校毕业生还面临出地出系统等要交费的障碍,缺少统一平台的互联网信息发布渠道,信息化管理手段得不到充分利用。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和到基层就业的鼓励政策落实不到位,也影响了大学生创业和到基层就业的积极性。

  2.2高校方面的原因

  2.2.1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供需结构不平衡,学生综合素质不过硬。从总量上看,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并不算多,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但具体到毕业生所学的专业,结构性不平衡的矛盾就突出起来。许多高校为了提高办学效益,盲目追逐热门专业,一哄而上,致使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在专业学习中,学校过分注重理论,而没有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践机会,造成理论脱离实际情况严重,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与社会需求脱节。另外,许多高校扩招后学校的各项软、硬件设施都不能满足需要,其中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短缺,教师队伍的素质下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能力培养质量,从而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2.2.2高校的就业创业指导力度不够。

  一些高校只是口头上重视就业创业指导,但是许多毕业生根本就不懂如何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职业倾向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而是盲目找的创业,没有经验没有指导这样自然容易失败。高校缺乏就业创业指导对学生在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等方面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2.3企业方面的原因

  企业在招人或寻求合作伙伴时,盲目提高标准,资源浪费严重。用人方面,单位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才,吸纳、储备人才本来是无可非议的事情,但有些单位不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按需求才,一味地追求高学历,人才资源消费现象愈演愈烈,极大的挫伤了毕业生的积极性,企业过分看重工作经验,明确表示不要应届毕业生,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差,招聘后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训才能正常上岗,因此,他们更青睐那些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大学生。用人单位的这种短期行为,大大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在寻求合作方面,不看产品质量,一味看轻小企业和新创企业,宁愿多花数倍的钱,也要选择名气大的合作伙伴,这也大大减少了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2.4 毕业生自身原因

  2.4.1不切实际的就业创业期望值。

  在企业就业的大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是导致就业难的主观原因,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始终居高不下。非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院所、大企业不去,希望能去的单位名声好、工作条件好、待遇好、甚至有出国机会等等。举个例子:《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对全国28所大学、3万多名大学生作过“您最想到下列哪个城市工作?”的调查。在列出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八大城市中,想到上海发展的大学生最多,获选率为32.3%,紧随其后的是北京(27.7%),两个城市的获选率之和达到了60%,成为大学生心目中发展事业的最理想城市:另外,像深圳这样的特区城市也较受欢迎,获选率为12.1%:但是一些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内陆开放程度较小的城市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很小,只有0.94%和0.52%的大学生愿意到重庆和武汉去上作。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的中小城市和基层一线的中小单位。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单位毕业生又不予选择,于是出现了“有人无业、有业无人”的现象。

  选择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容易过于盲目,一开始就定位不准确,期望值太高,空有激情,但想法过于简单,一遇到挫折或者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就容易灰心丧气,不能结合自身情况设定个实际的目标,很多大学生都倒在了创业刚开始阶段,真正能结合自己的才学脚踏实地能坚持下去创业的比例很小。

  2.4.2自身综合素质达不到就业创业的要求。

  就业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毕业生就业难度。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毕业生诚实守信,勤奋敬业,而且还要求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就业调查报告 4

  一、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

  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无论在专业理论的广度,还是在专业技能的多样化上,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预见性。面向当今社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专业建设的首要目标和前提,是专业得以发展的动力。把握社会需求状况,一方面要进行需求调查,另一方面还要进行需求预测,这样才会有的放矢,依社会发展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为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做好前期准备。提升环境品质的需求已是当代社会,更是未来社会追求的目标。目前,我国环境艺术方面建设的层面主要是在室内设计和装饰、装修等内容上,装饰艺术教育也侧重于此。但随着时代发展,装饰艺术设计的内容将大大扩展,涉及的范围也将更加广阔,展望未来,培养新时代需要的设计人才是装饰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

  2.系统性。装饰艺术设计是一项极其综合的系统性行为,包含着与之相关的若干子系统。它集功能、艺术与技术于一体,涉及艺术和科学两大领域的许多学科内容,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特点。系统性特点和要求,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体系。如何能培养出知识面宽,综合素质强,具有整体思维能力的装饰艺术设计人才,是制定专业建设计划思考的重点。

  3.特色性。这里所谈及的“特色”是指办学特色。就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建设而言,不同性质、基础的学校都有各自发展方向和目标。从行业发展和管理的角度看,高等职业的助学院校在学生拥有两年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建设以室内设计为依托,侧重于建筑内环境设计、展览展示设计和模型设计与制作的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构成开办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独特办学特色。

  4.创造性。创造是设计的灵魂。装饰艺术设计是创造对人的生活环境进行规划和提出方案的思考。设计教育中不能只满足于设计方法和技艺的传授,在艺术和设计之中,创造是它的主要特征,也是生命活力之所在。在课程建设和教学上,要充分强调创造性的特点,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为主线的设计教育思想。

  5.适应性。在装饰艺术设计方面,它所涉及的范围应该远比现在广泛的多,对知识面、知识结构的要求将更高,它需要有相应的能力来适应并担负起这样的社会角色和责任。社会的需求就是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和方向。面对未来的人才市场,要求具备较强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来自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广的专业知识面。抓住装饰艺术设计涉及面广,要求设计者适应性强这样的特点,高职院校及助学院校在制定教学内容和培养计划时要充分认识这一点,结合其专业的特点制定有效可行的教学计划。

  结合装饰艺术专业的特点,提高职业院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水平,应根据社会市场的需要,以培养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为主。并以此为目标,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规律,师资结构、教材系列和与其相对应的实训基地。

  二、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调查现状分析

  在对开设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和相关公司的调查中发现,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现行教学计划中,课堂教学的安排和现有教学体制的种种不足,学生课堂内容偏多,长期以来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和务实性,其主要表现为,学生作业只重艺术表现,不重务实性设计;学生对以往所学知识缺乏主动的认知与贯通,缺少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更缺乏实践创新的能力。

  同时由于对“装饰艺术”概念的理解和认识的不同、学校性质和基础不同,使得在专业建设的定位和教学内容设置上存在着差异。其现状是把具有一定综合学科特点的“装饰艺术专业”仅定位在“室内设计”单一方向上,仅是偏重室内装修、装饰等美化室内环境方面。在这种教学体系培养下的学生专业面过窄,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不佳,社会适应性不强。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设计人才的培养必须加强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以适应新环境和市场的需要。可以说,书本、教材、传统课堂是该学科的基础,但永远不会创造出市场需求的东西,而这些恰恰是设计艺术专业的学生最需要学习的。所以,如何转换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们当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和需求预测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已经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在未来经济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要想使综合国力增强,一方面需要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另一方面更需要大批有文化、有知识、能够将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高级人才。重视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实现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类型,它兼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双重特性,高职教育的助学院校更应该摈弃重视层次、忽视类型,崇尚理论、鄙视技能的观念,确立能力本位思想。

  1、室内设计的发展前景:

  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就业前景非常广阔。2008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2010广州亚运会等世界关注的盛事都将在中国上演,这对我国城市建设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相关行业的跨国公司和国际机构总部也都看好这一商机,大量涌入中国。我国的装饰行业已进入平缓增长而竞争空前的阶段。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房地产业已成为我国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买房、买好房、装修房”已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中心话题。近年来,伴随着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装饰业持续升温,室内设计及装饰渐已成为新兴的热门行业。2005年初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以后,房地产业的发展回归理性,走上了一条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这也为装饰行业提供了一个适宜的发展空间。因此,如何抓住机遇,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装饰业应用型人才,成为目前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当务之急。

  2、展览业的发展前景

  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我国将在更大的范围内、更深的层次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这将对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目前各行业都在学习熟悉WTO规则,研究讨论入世给本行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展览业也不例外。从展览的环境、展览的设施、展览的种类、展览的规模、展览的水平、展览的作用、展览的影响等来看,我国已经成为亚洲的展览大国,并正逐步成为亚洲区域性的"展览中心"。我国展览业目前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加入世贸组织将有力推动中国展览业更快的发展。在展览业成熟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展览业的产值约占其国民经济总产值的0.2%左右。而目前我国展览业的总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044%,发展空间十分巨大。总之,我国展览业发展的势头很好,速度很快,潜力很大,后劲很足,大有可为,也将大有作为。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展览业必将迎来一个更加光明、更加美好的未来。这种趋势必然要求加大专业会展人才培养的力度。

  3、模型制作业的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城市规划业、建筑设计业、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建筑设计师、城市规划师、房产商、展览商青睐模型形象直观的特点,势必促进建筑模型制作业进一步发展,而投资少、入行易的特点也将吸引更多人加入到建筑模型制作员行列当中,职业前景十分看好。

  通过广泛的社会调研、与企业的交流和讨论,我们强烈感受到社会对装饰设计类应用型人才的强烈需求,看到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与市场所需求的人才之间还存在不相适应的方面。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不仅势在必行,而且迫切需要大批具有系统专业知识和先进设计理念的装饰设计人员,这在客观上为高等职业教学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也为高职教育的助学院校提出更高的要求。

  就业调查报告 5

  一、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几个特点

  1、具有较强的裙带性。经亲朋好友介绍或引路而实现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占大多数,通过政府或职业中介机构组织劳务输出实现转移的人数相对较少。特别是青年劳动力流动周期长,有的农村青年已完全摆脱了农业生产而长期在外从事流动就业,流动时间在5年以上的占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3%左右。

  2、流动区域相对集中。北湖区石盖塘镇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遍及全国各地,但是,流动区域相对集中珠江三角洲及郴州市区等地区。随着北湖区石盖塘镇镇域经济的加强,宇腾化工、裕湘面业等企业扩产,在镇区就业的农民工有增加趋势。

  3、具有明显的兼业性。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相当一部分农民既保留着土地的承包权,又加入了外出务工大潮,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外出做工经商,属亦工亦农性转移。

  4、依然以从事纯体力劳动为主。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65.4%,由于他们普遍素质偏低,技能单一,这与就业市场要求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形成反差,他们外出就业的空间逐渐缩减,大部分只能从事劳动技能低、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的行业。

  5、由单纯的打工者向个体私营业主转变。一部分外出务工人员通过自己多年在外打工单位从事管理或技术工种等工作,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积蓄了一定资金,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他们便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纷纷返乡创办经济实体,从而真正发家致富。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方式仍存在盲目性。改革开放以来,自发性转移一直是农村劳动力外出最主要的方式,同时由于基层就业信息网络尚未健全,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缺乏足够的信息渠道和就业指导,导致盲目性很大。农村劳动力无序化流动给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劳动力宏观调控、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和城乡统筹就业等工作增加了难度,降低了劳动力资源利用率,同时也给输入地的社会治安、城市交通、住房建设、计划生育等方面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收入相对偏低。据调查,外出务工劳动力整体收入偏低,其中月收入800元以下的有572人,占外出务工总人数的24.4%;800-1500元的有1480人,占63.1%;1500元以上的有284人,占12.1%。同时,他们工作存在不稳定性,据调查,长期在一个地方务工的占外出务工总人数的38%,两个以上地方的占62%。

  3、农村劳动力就业尚没有完全可靠的保障。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农村劳动力在向二、三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诸多体制性、政策性障碍。如在就业机会上,与城市劳动力相比,农村劳动力在就业机会方面受到更多的限制;在社会保障和劳保福利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法律保护及有效监督,使农民工在社会保障和劳保福利方面不仅大大低于城市职工,而且没有保障,外出务工人员中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占外出务工总人数的89.6%,其中一部分合同签订不规范;参加养老保险人员64%,少数参加了工伤保险。近几年,尽管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但完全落实到位仍需要一段时间。

  4、较低的素质制约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领域。农村劳动力素质低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特别是转移层次提高的重要因素,突出表现在低学历的偏多,高学历的极少;体力型的偏多,经过专业培训的较少。受农村劳动力素质、技能低的客观条件影响,农村劳动力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产业,转移领域也越来越窄。

  三、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和建议

  1、健全体系,不断完善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投入,加强城乡沟通的劳动力市场硬件、软件建设和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及村级信息联络员队伍建设,着力构筑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化服务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培训和管理体系,有效地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同时,要完善政策配套,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加快土地有序流转,实行土地承包权与耕作经营权的分离;支持农民进城打工和就业,实行城乡统筹就业、平等就业;积极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使农村劳动力能够享受到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并逐步过渡到城乡劳动者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2、抓好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首先要进行思想引导。引导农村劳动力不要盲目地挤大学这张门,要认识职业技能教育也是一条很好的谋生之路。其次,要加大培训力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各方面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级政府和劳动培训机构要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体系,按照市场需求,扩大社会办学的范围,积极发展职业教育、电视教育、函授教育等多样化的继续教育项目,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鼓励和帮助农民学习掌握新技能,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提升人力资本含量。

  3、筑巢引凤,努力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近年来,北湖区石盖塘镇通过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引来了一批企业落户北湖区石盖塘镇,吸纳了众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如宇腾化工公司共安置农村劳动力561余人,裕湘面业共安置农村劳动力519余人,全镇约有1080余人被园区企业吸纳安置。今后要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进一步制定优惠政策和鼓励政策,积极招商引资,努力拓展二、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支持县外投资企业和各种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同时鼓励有一定资金基础的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发展,给予返乡创业者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和支持,如项目建设的支持、用地、贷款等等。

  就业调查报告 6

  近年来,我市继续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力争实现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双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大幅提高。目前,汉中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0所,在校生12000余人,全市高中阶段职普比例大约为1:4,20xx年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共计毕业3340人,就业3265人,就业率达98%。

  一、就业总体情况:

  (一)就业人数和就业率

  20xx年,毕业学生数3340人,就业学生数3265人,就业率98%;直接就业人数1772人,直接就业率54%;对口就业学生数 2807人,对口就业率为86%。在就业学生中,进入各级所有制企事业单位的学生人数为1323人,占毕业学生比例为40%;升入高一级学校人数为1493人,占毕业学生比例为44%。

  (二)各产业就业分布情况

  从事第一产业的毕业生数为23人,占就业学生数的0.7%;从事第二产业的毕业生数为1182人,占就业学生数的36%;从事第三产业的毕业生数为567人,占就业学生数的17.4%。本地、异地和境外就业情况:在本省就业的毕业生数为304人,占就业学生数的9%;到异地就业的毕业生数为1468人,占就业学生数的45%。就业渠道情况:通过学校推荐就业的毕业生数为1230人,占就业学生数的38%;通过中介介绍就业的毕业生数为221人,占就业学生数的6.7%;其他渠道就业的`毕业生数为321人,占就业学生数的9.8%。

  (三)专业大类就业情况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划分的19 个专业类别标准,我市毕业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专业:

  医药卫生类:毕业生数709人,就业人数709人,对口就业人数638人,对口就业率90%

  信息技术类:毕业生数708人,就业人数677人,对口就业人数530人,对口就业率78%;

  交通运输类:毕业生数528人,就业人数515人,对口就业人数478人,对口就业率92%;

  加工制造类:毕业生数598人,就业人数581人,对口就业人数529人,对口就业率91%;

  教育类:毕业生数420人,就业人数420人,对口就业人数374人,对口就业率89%;

  从专业分类看,对口就业情况最好的专业是交通运输类,对口就业率高达92%;其次是加工制造类,对口就业率为91%;信息技术类对口就业率最低。从毕业生数量看,医药卫生类、信息技术类和加工制造类专业毕业生人数最多,毕业生数最少的是文化艺术类专业。从就业学生数量看,医药卫生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人数最多,其次是信息技术类,毕业生就业人数最少的是文化艺术类专业。

  二、就业质量基本情况

  1、签订就业合同情况

  20xx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就业学生中,有1620人签订1—3年期限就业合同,占直接就业学生91%;有557人签订1年期限就业合同,占直接就业学生31%;有461人签订1-2年期限就业合同,占直接就业学生26%;有602人签订3年期限就业合同,占直接就业学生34%。签订3年及以内期限就业合同的人数所占比重最大。

  2、毕业生就业起薪情况

  20xx年就业学生中28人起薪1001—1500元之间,占直接就业学生比例1.5%;有176人起薪介于1501元和2000元(含)之间,占直接就业学生10%;有256人起薪介于2001元和3000元(含)之间,占直接就业学生14%;有1312人起薪高于3000元,占直接就业学生74%。数据表明,起薪高于3000元以上人数所占比重最大。

  3、毕业生享有劳动保险情况

  20xx年,直接就业学生中享有三险的人数为196人,占直接就业学生比例为11%;享有五险的人数为161人,占直接就业学生比例为9%;享有三险一金的人数为182人,占直接就业学生比例为10%;享有五险一金的人数为1077人,占直接就业学生比例为60%。数据表明,享有五险的学生占比最多。

  三、毕业生获得资格证书情况

  20xx年学校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为1928人,占毕业学生比例为53.6%。

  四、就业满意度情况

  通过对20xx年就业学生3265人的调查了解,比较满意、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学生人数为1788人,占调查人数的54.8%,无法评估1461人,不满意为27人。

  五、存在的主要就业问题

  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部分专业对口率低、工资待遇不高、工作不够稳定等方面,具体列举如下:

  1、专业对口率不高,学非所用的现象比较严重。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从事生产一线操作或管理技术工作的人员,其就业的最大资本或优势就是专业特长和动手操作能力。但从实际情况看,20xx届毕业生中,信息技术类和教育类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岗位与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对口基本不对口,即使对口,在工资待遇及福利方面也较为低下,有的也只是临时工。

  2、本地就业学生工资待遇低,只有极少数学生迫于家庭或其他原因选择本地就业。大多数学生选择经济发达地区(我市所选择的企业一般集中在长三角一带)就业。

  3、工作稳定性较差。一些就业学生尚未满试用期就换了单位,很大一部分就业学生在初次就业企业工作时间不足一年,有的就业学生甚至一年内换了几个就业单位,频繁跳槽。很多毕业生做的工作与农民工做的工作并无二异,技术含量低,以简单的体力劳动为主。

  六、主要原因分析

  造成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有来自社会环境、政策措施、学校培养和家庭个人等方面的因素。

  1、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目前社会上鄙视职业教育、重视高学历文凭、轻视技术劳动的现象仍比较严重。企业普遍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加之中职学生就业年龄相对较小,吃苦耐劳精神差,导致学生就业不稳定,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2、学校在培养方面的原因。

  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学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欠缺指导。学生毕业了不知道自己该干啥,把挣钱多少做为谋求职业的唯一标准。学校教育与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学校的课程设置还难以跟上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新变化,学校教育教学中技能教育质量不高。为了给每个学生设计适合其自身条件的职业生涯,作为班主任、职业指导教师,应帮助学生设计合适的职业目标,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咨询活动,稳定其就业的选择。

  另一方面学生适应能力培养不足。学生刚刚离校,大多思想都比较单纯,对如何应对复杂、突变的事物缺少必要的思想准备,加之学生知识面窄、技能不过硬、心理承受能力差、竞争意识淡薄、人际关系紧张等,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全新的工作、生活,而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及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生存适应的能力教育有所不足。

  3、家庭或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家长和学生自身看不起职业教育或所从事的技术工作。选择职校本为无奈之举,中职学生入学时对专业和职业并不会有较多的考虑,他们的专业有许多是由老师或家长代为包办的,造成学生对专业缺乏兴趣,也不关心自己的就业前景。以至于即使在职业班学习了,学生自身也没有强烈地意识要学好一技之长,反而相当挑剔,怕苦怕累,实践环节中不愿主动去动手操作学习。

  就业调查报告 7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xx年4月12-15日,本人到福建农林大学北区学生宿舍、南区学生宿舍以及下安学生宿舍,对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活动。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书面问卷为载体,将问卷发放到宿舍,以入舍调查为主,街头随机调查为辅。其中,进入宿舍42户,随机调查18份,以较客观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60份,回收问卷52份,其中有效问卷45份,回收率87%,问卷容量为60。

  调查中显示,认为你现在在就业中遇到的困难,有74.7%的同学认为“目前没有工作经验”是最大的障碍,有45.2%的同学认为自己所学专业不好影响择业,30.5%的同学认为学校的档次影响了未来就业,32.6%的同学认为成绩水平和未来就业有关,还有21.2%的同学认为靠关系才能找到好工作。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生认为和未来就业有关的因素分析

  目前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方面存在着不少的矛盾,当前浮躁的社会风气使不少学生认为“关系”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对学校组织的各类社会

  实践活动的参与非常踊跃,并热情参加校内外的各种社会工作、勤工俭学、打工兼职等,其实也是为了更好的应对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工作经验”。所有这些目的都是为了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旨在更好的应对当前就业市场的挑战。

  2、大学生的职业选择目标方面

  首先,调查了关于大学生对择业方向的选择。首选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发达城市的占78.3%,首选在自己家乡的占21.4%,且绝大部分为女生,主动去边远地区的仅仅占0.3%,这个数字低得很,甚至可以忽略掉。这其实反映了大学生自身择业的期望值较高,而且比较实际。他们一方面希望能有一个较高的工资收入和舒适的工作环境,另外又关注单位和个人发展前景,都显得比较实际,没有人愿意去偏远的地方。其次,对大学生就业的理想单位进行了解,结果发现,选择到外资企业就业的比例最高,约占36.2%;其他依次为国家机关27.2%,私营企业占18.6%,高等院校10.6%,国有企业7.4%。从数据看出,目前的.同学较多的倾向于去外资企业工作,这可能与改革开放的加强,外资企业大量进入,且其有较高的福利待遇有关。国家机关,如公务员、高等院校、其他事业单位、科研单位等传统就业单位也不在少数。另外,对于大学生毕业工资选择方面,我们调查的专科生中,67.2%的人选择了1000-xx之间,13.3%的人选择了1000以下,选择20xx以上的有19.5%;

  3、大学生的就业信息获取和就业途径

  在调查中,有56.7%的学生认为 “亲自到用人单位应聘”是就业最有效的途径,有46.8%的学生主要是“通过人才市场中介或者学校网站”,这说明大学生正习惯于通过市场双向选择而求得职位。另外有相当比例的学生首选“依靠父母、亲戚关系”获得就业,占25.3%。有些硕士和博士生选择由“学校推荐”,有12.7%的大学生选择通过“网络”,(不同于校园中介网,而是社会上的中介网,有风险性)。总之,概括目前大学生就业的方式主要靠市场和父母的关系。从目前就业途径的选择看,网上择业所占比例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作为一种就业的有效途径,正越来越被大学生青睐。在大学生就业信息获取方面,网络中介成为了一种潮流。网上求职可以极大地缩短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在沟通中的时间差。由此可见,实现资源共享,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职业信息资料库,通过网络途径实现就业,是大学生乐意接受的一种方式。可以发现,在求职渠道上,社会招聘会、学校招聘会所占比例分别为31.7%和36.7%,表明招聘会作为求职主要形式之一,在现在和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

  4、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及解决对策

  由以上调查发现,在大学生就业方面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着误区

  首先,大学生就业中存在急躁的心理,即所谓的“一步到位”,就是要一次性得到自己理想中的岗位,怕麻烦,一有困难就怨天尤人;另外,不少人对自己的期望过高,不少本科生希望到工资很高的公司就业,或者担当公司的要职等,这些想法都不切实际。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轨,就业也势必由精英就业向大众就业转轨。从大城市逐渐走向地方城镇乃至广大农村,从大企业走向中小企业是当今大学生就业的客观趋势。其实大学生应该改变就业观念,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想法,注重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能力。当前人才市场竞争激烈,比较诱人的职位又有限定,但是毕业生却大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以及为数不多的大城市,广大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则少有人问津,部门方面毕业生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外资企业、政府机关等,对广大的'基层单位不愿理睬。这充分反映当前大学生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最终导致已经毕业,但是还没找到就业单位的局面,这主要是由于个人的自我设计过于理想化而与社会需求不对称。

  (二)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存在着缺陷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用人单位也都把有相关实际工作经验作为招聘的必要条件。但是对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多数大学生都缺乏实际意义上的实践经验,成为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目前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缺失,突出表现为相对缺乏社会实际工作经验,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在与人合作与沟通方面存在着障碍。通过对部分用人单位的了解,发现社会所需要的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综合素质应该包括思想健康和道德自律讲诚信、善于协调、容易与他人合作的品格,以及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目前的大学毕业生较多的只注重书面知识,兴趣范围也有限,这使得他们在竞争职位是难以胜出,所以大学生只有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努力拓展自身素质、提高综合能力,才能更加容易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三)学校在制定大学生教育发展规划,办学思路时关于市场就业情况的意识不强

  一方面,科教兴国和知识经济社会迫切需要适用人才,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却出现困难。许多学校热衷于升格改名,办学模式贪大求全,学术上急功近利,高等教育趋同性愈来愈强,竞争区间愈来愈窄。与此同时,高校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却未能怀有同样的热情去思考去应对,高校自身办学特色是什么却思考不够深入。很多高校决策不作市场和社会调查,陷入闭门造车、一厢情愿的境地,全然不顾市场需求的变化。

  就业调查报告 8

  调查目的:

  主要了解在校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助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调查结论及建议:

  一、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的比较少

  在调查中了解到,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还是比较少的,只有24%的同学表示一直在关注就业信息,而71%的同学只是偶尔关注,在看到时留意下。而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同学们都表示对未来的工作有担心,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缺少了这种基本的努力。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现。

  总结照成这方面的原因:

  1、因为学生现在仍在安逸,舒适的校园中生活,对激烈的社会生活没有足够的了解。在经济上仍依赖父母,忘却了就业压力带来的紧张感,每天仍是如中学生活,上课、下课,对就业缺乏了准确的了解和认识。

  2、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到位。同学们表示,虽然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只是泛泛的讲些道理,缺少了实际的操作能力。

  二、学生个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认识不足

  自我认识包括个人的兴趣与特长、个人的性格与价值观、个人所选定的目标与需求、个人的情商、个人的工作经验、个人的学历与能力、个人的生理情况等个方面,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部分用人单位的了解,发现社会所需要的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综合素质应该包括思想健康和道德、自律、讲诚信,善于协调、容易与他人合作的品格,以及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

  调查显示,有60%的学生认为造成就业难的状况,除了社会压力,企业用人少的因素外,主要问题还是在于自身的工作经验的缺乏,缺少实战经验是致命的因素。目前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缺失,突出表现为相对缺乏社会实际工作经验,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在与人合作与沟通方面存在着障碍。在调查中发现,有57%的同学认为自我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关系是自己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最的难题。

  职业生涯目标是指可预想到的、有一定实现可能的目标。而职业目标的选择并无定式可言,关键是要依据自我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要对自己有所了解。通过个人分析认识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确认自己的性格,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并以此来开发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然而调查表明,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兴趣、职业倾向都缺乏深度了解,自然对职业生涯目标是模糊的。

  三、学生的就业观念,职业期望状况

  影响职业期望因素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声望地位稳定性因素(地理位置与单位性质、社会经济因素),内在价值因素(是否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自己的理想),外在价值因素家庭的经济条件、薪水和福利。

  在调查中,被调查者薪酬和福利、地理位置、单位性质、自己的理想、家庭的经济条件、父母的决定、社会经济因素、是否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按自身在选择工作时所起作用从到小排序。其中在职业选择中考虑的首要因素的选择情况,薪酬和福利、地理位置、单位性质和父母的决定为同学们所所首先考虑下的,接下来是自己的理想、是否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家庭的经济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男女生没有显著的差异。

  据调查发现,以往的学生对自己就业后工作的要求,无论是单位性质面还是薪资方面,要求都比较高,但现在的就业形势似乎不允许初出茅庐的学生有挑工作的机会了,学生们的要求也降低了很多,部分同学都表示可以接受“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对于以后将从事非专业的工作,有61%的同学都表示可以接受,看招聘单位给出的工资待遇和发展前景。但在就业公司选择时,有58%的同学希望可以再外资企业和政府部门工作,对那些民资企业只有极少部分的同学表示会考虑,这也是学生好高骛远的表现,似乎也有点不切实际。

  几点意见:

  从调查显示目前学生对就业的态度表现为:

  1、对就业形势的关注度比较少。

  2、个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认识不足,缺少实战经验是致命因素,没有准确的目标。

  3、学生的职业期望还是比较高。

  (1)学校要切实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尽快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工作同等重要。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属于就业匹配的促进措施。其核心在解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接受职业指导,助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

  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高等院校应通过传统的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质和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和就业助。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学生就业信息系统,并与全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联网,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建立职业指导机构,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职业开发以及制定工作寻找战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信息与指导服务;建立职业指导课程,列入学校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实施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实习政策等。

  (2)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首先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当前全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除了表现在就业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的矛盾外,城镇和农村就业问题同时出现,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这为学生就业增加了困难。因此学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就业观。调整自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

  其次转变到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的动态就业上来,转变到行行出状元,“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敬业观念上来。最后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寻找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适合于自己的用人单位。毕业生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

  (3)学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

  在校期间也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社团的下乡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也可以在不影响自己学业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职,提前适应社会生活,了解现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积累一些社会经验,丰富自己的阅历。这些都是将来找工作的资本。

  就业调查报告 9

  一、对就业前景的认识

  (一)你认为当前的就业形势如何?

  目前本三学生在面临着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就业压力下,对就业形势不是很看好,只有6人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持乐观态度,认为就业没有压力;而207人认为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在就业方面有困难。近七成的学生对踏上社会心存畏惧,不看好就业形势。

  (二)你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持何种态度?

  20%的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比较乐观,68%的本三学生对就业前景持保留态度;还有7%的同学很悲观。大多数学生的就业态度还是比较务实的,认识到现状对自己就业的压力,保持一种谨慎的态度。

  二、自身准备情况

  (一)你是否有比较系统的职业规划?

  13%的学生看到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对自己的未来有很明确的规划;41%的学生抱着走一步,算一步的心态;43%的学生很模糊。这说明大学生在对待职业规划上理解还不够清楚,还不能以职业规划为有效手段,培养自己的务实精神,清楚的完成各阶段的人生目标。

  (二)你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主要是什么?

  29.69%的学生认为缺乏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是他们的最大缺陷;20.89%的认为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其它素质欠缺也有一定的比例。这说明学生能较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在就业竞争中的自身所存在的问题。

  三、择业的要求

  (一)你选择行业主要是基于什么原因?选择行业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和人生价值的实现。52%的学生选择了收入较高的朝阳行业,17%的学生选择了专业对口行业,这说明报酬依然是本三学生择业时选择就业单位时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你毕业后的打算是什么?大学生在择业上争相前往的还是那些大公司,原因是因为大公司的运行机制和用人观念有利于毕业生成长且工资待遇相对较高,社会环境较好。愿意去大公司工作的学生占36.6%;选择考研、考公务员的分别占12.70%、11.30%;选择自主创业的只有9.7%,这说明大学生在毕业后的选择有很多种,而选择直接就业的比选择继续深造的要多。

  (三)你能否接受去民营企业就业?73.48%的学生能够接受去民营企业就业。常州本三学生对民营企业的接受度还是比较高的,一方面,学生深知现实生活中的竞争压力,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对自己的'定位也比较合理;另一方面,苏锡常地区民营企业是较发达的。

  四、择业的方法和途径

  (一)你认为自己该提高哪些素质更好就业?常州本三学生认识到就业就要寻找好的就业途径。

  2.83%的人认为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实力是最有效的;18.11%的选择参加实践活动,积累实践经验;选择提高综合素质能力的占16.60%;选择提高沟通、交际能力,端正心态,参加各方面的.培训,考取各类证书,了解企业就业信息和面试技巧的所占比重也不低。可见本三学生对就业途径还是有比较深刻认识的。

  (二)你认为在求职中最困扰你的因素会是什么?每个人在面试的中都会因自身的缺点而有所困扰,23.71%的学生认为求职中最困扰的因素是缺乏工作经验,缺乏对岗位的了解;18.79%的学生认为自身能力不足,17.87%的学生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也有相当部分学生认为求职技巧欠缺。

  五、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与就业信息来源

  (一)对于高校就业指导,你最希望获取哪方面的信息?就业指导越深入,对学生来说应该是越有利的。28.43%的学生最希望获得用人单位的信息;24.58%希望掌握应聘技巧知识;接受求职心理辅导,进行职业规划也等业是本三学生所希望在学校就业指导上获得的信息。学校应大力加强就业指导信息公告、通知的力度,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利用这一有效信息资源。

  (二)如果你选择去某企业就业,你最希望从哪个渠道获得这个企业的招聘信息?信息渠道选择的不同,对企业的了解也可能不同。48.83%的学生还是比较认可招聘会、亲友介绍等这些传统的就业渠道,他们认为面对面的交流能获得更多的招聘信息。然而现在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获得招聘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近50%的学生也会选择从学校的就业指导,求职网站,专业媒体等手段获取信息。

  六、促进本三学生就业的建议

  (一)从社会环境看:

  1.部门可以加大政策上的优惠力度,提供更好的实践就业环境。比如,大学生创业可以获得贷款、减轻税负等方面的优惠。

  2.地方还可以适当的为愿意提供大学生实践安排的单位给予奖励等措施,安排应届毕业生及非应届毕业生到本地的一些企业参加社会实践,从社会的大环境上给予大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3.可以联合用人单位和高校,开展人才交流会等,行使宏观调控的职能。

  (二)从学校教育制度看:

  1.学校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获取社会信息最广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学校的就业指导,因此学校加强就业指导尤为重要。比如,学校可以加强企业和的联系,聘请企业中的知名人士或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来开展讲座,讲述近年来用人单位紧缺的人才类型,或在学校专门设立一个开放的就业指导办公室,为学生提供就业方面的咨询工作等等。

  2.学校要加大力度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让每位学生都制定出自己的人生计划,成为有理想有目标的人才。

  3.学校还应加强对专业的要求,力争使更多的专业都成为本校的或本省的特色专业,使每位学生都有过硬的专业基本功。

  (三)从学生自我看:

  1.当今社会实力决定一切,每个人的幸运都是伴随着能力的进步,因此在校期间应加强专业的学习,达到专业知识过硬的本领。参加一些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综合素质。比如,沟通协作能力、英语水平、写作能力等等。

  2.为了更好的获得就业信息,可以去学校有关部门咨询,去参加当地的人才交流会,上网查询等。

  3.应转变就业观念,期望不要过高,不要怕苦怕累,避免消极等待。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4.调整就业心态,以务实为本为标准,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以夯实知识为基础,注重实践及培养发展潜力;以增强团队精神,重视职业道德为原则,以利用就业指导,注意应试技巧,自主创业,依靠关系为辅,从现在开始为将来更好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从用人单位方面看:

  1.用人单位可以利用提供的有利条件,在学校开展一些人才交流会,从校园中选出符合单位要求的优秀人才,这样也可以省去用人单位在交流会上处理人力资源方面的复杂问题。

  2.用人单位可以和学校加强联系,向学校提出需要的人才类型,这样学校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利用现有的资源培养大批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就业调查报告 10

  一、调查时间:

  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二、调查地点(对象):

  xx

  三、调查方法:

  人物访谈,组织讨论,网上查资料

  四、调查目的:

  (一)为了对精细化工专业大学生就业岗位需求有更多的了解,学习如何在将来的就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二)了解周边化工企业现状,化工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预测化工技术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三)调查本专业毕业生在企业的就业岗位,明确岗位任务和要求

  (四)岗位工作任务,明确不同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五)调研周边典型企业对化工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和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看法和基本要求,为我校教育建设指明方向。

  五、调查内容:

  钟xx老师

  学生:老师,您对我们现在所学的行业有什么看法?

  老师:你们现在学的这个行业还好吧!在本校每年的就业率还是挺高的。但是比较担心招生情况,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这必然会造成整体质量下降,若停止扩招,又会对生源造成一定影响。

  学生:在您教学时,最喜欢什么,最不喜欢什么?

  老师:最喜欢的是学生能够认真听课,还有和学生沟通交流,最不喜欢的是学生上课不听讲,以及玩手机、睡觉等行为。

  学生:您是从事教师这一专业的,请问一下您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老师:因为跟学生在一起心态会得到鼓舞,还有自由时间比较多。学生:你认为当老师最大成就的是什么?

  老师:能够培养优秀的学生和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重要的是一些毕业的学生还保持着联系,他们会咨询一些有关专业前景的问题。陈焕明老师

  学生:老师您什么时候开始在这里工作的?职位是什么?

  老师:我08年1月份左右因工作上的需要而被调入xx职业技术学院,同年担任复合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学生:那您以前是从事什么工作的?

  老师:我以前在江门甘蔗化工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先后担任过车间主任和厂长助理,长期主管工艺技术管理工作。学生:老师,请问我们的所学的专业有哪些核心课程?

  老师:主要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化工原理、树脂合成、胶黏剂技术、涂料生产技术、精细化学品技术等

  学生:老师,您觉得我们专业的就业方向怎样?

  老师:你们这个专业主要从事涂料胶黏剂及日用化学品等精细化学品的生产和生产工艺控制、生产原料与检验等工作;在机械、电子仪器仪表,汽车制造等企业从事相关产品表面电镀与涂料工艺操作、技术开发与生产技术管理,镀液及助剂的、应用于开发等工作。

  学生:老师,您觉得我们的专业怎么样?

  老师:你们这个专业比较重视实践,强化职业性和开放性;本专业校内拥有省级的实训基地,实践教学设备齐全。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99%以上,毕业生就业率高达100%。

  学生:请问老师,在校期间我们应该着重掌握哪些技能?

  老师:比如胶黏剂生产和涂料生产工艺控制、胶黏剂和涂料生产原料与检验等。

  学生:我们这个学期要考高级化工证,请问老师这个主要考哪些内容的'?通过率怎么样?

  老师:这个考试分为笔试和实操两个部分,主要上课认真听讲,做实验时步骤规范,考试是没什么问题的。

  学生:老师,我们读这个专业毕业后的工作待遇一般怎么样?

  老师:按以往的来看,一开始的时候工资方面的待遇一般比较低,等你们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会慢慢的根据你们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有所提高,你们的上班时间一般都是八小时制的。

  1、我国化工行业发展现状:我们国家自80年代确定精细化工为重点发展目标以来,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发展较为迅速。“八五”期间已建成精细化工技术开发中心10个,年生产能力超过800万吨,产品品种约万种,年产值达900亿元,已打下了一定的基础。20世纪末精细化工率达到35%。这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他们仅就电子工业一项就需精细化学品1.6万种,彩电需7000多种,国内产品配套率都不到20%,其余靠进口。其它在织物整理剂、皮革涂饰剂等方面更为短缺。另外从我国精细化工产品的质量、品种、技术水平、设备和经验来看,都不能满足许多行业的需求。(摘要)

  2、就业岗位根据调查,精细化工技术专业就业范围非常广泛,面向医药行业、日用化学品、食品行业及化工行业相关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毕业后可按自己的具体情况从事制药业,化工业,自来水,环保业,塑料业,农药业,或油漆涂料胶粘剂等待业的工作,在这些单位可从事技术操作、生产管理、设备管理、产品检验和市场营销等工作。

  3、就业去向及工资待遇:该行业对人才的技术性要求较强。需求职位中以技术类、销售类、管理类职位为主。从行业来看,该专业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化工业、能源业、医药、生物制药业以及环保业,附加值高的化工新型材料、精细化工制造业等也都需要大量专业人员,由于对专业技术要求高,毕业生2-3年内转行的较多,人才相对缺乏,所有市场对此专业人才需求量都大。毕业生的就业主要面向外资企业、全国各大、中型国有和民营化工企业,工资待遇好,月薪多在2000元左右。

  六、调查总结

  总的来说,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实践型人才。通过三年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具有精细化工行业生产运行、生产管理及产品开发的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本专业培养从事化学工业生产工艺、技术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具有与本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熟练掌握化工工艺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能和正确选择工艺流程及生产设备、工艺操作条件、生产控制指标、操作要点等,能运用工具书进行化工工艺计算,能在化工生产一线从事生产操作与管理等。因此我们要好好规划自己的路,不要跟着感觉走!根据个人的理想决策安排,绝大部分都希望有一份轻松而满意的工作。那么,就需要慎重安排自己的轨迹。从哪个行业入手,逐渐对该行业深入了解不要频繁跳槽,特别是不要为了一点工资而转移阵地,要从长远来看,要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

  就业调查报告 11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当前就业市场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调查方法与样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主要面向应届毕业生、在职人员以及求职者,共计发放问卷xx份,有效回收xx份。访谈则针对企业招聘负责人、人力资源专家等,共进行了xx次访谈。

  三、就业市场现状

  1. 行业分布:调查显示,IT、金融、教育等行业依然是就业市场的热门行业,而传统制造业、农业等行业则相对较为冷清。

  2. 岗位需求:技术类、管理类、销售类等岗位需求较为旺盛,而一些基础岗位则逐渐被自动化和智能化所替代。

  3. 薪资水平:整体薪资水平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但不同行业、岗位的薪资差异较大。

  四、就业问题分析

  1. 就业结构失衡:部分行业岗位过剩,而一些新兴行业则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

  2. 技能不匹配:许多求职者缺乏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技能,导致就业难度增加。

  3. 地域差异:不同地区的就业市场差异显著,一些地区就业压力较大。

  五、建议与措施

  1. 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求职者的技能水平,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2. 优化就业结构:政府应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就业结构的优化。

  3. 加强区域合作:推动不同地区之间的就业资源共享,缓解地域差异带来的就业压力。

  六、结论

  当前就业市场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政府、企业和个人应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与沟通,共同推动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求职者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技能,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实现个人价值。

  七、展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的升级,未来就业市场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因此,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就业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就业政策和措施,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新挑战。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就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需要从更宏观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就业问题,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本次就业调查报告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全面而深入的就业市场现状分析报告,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我们期待这些建议能够得到有效实施,为我国的就业市场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就业调查报告 12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就业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就业市场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本报告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本报告将重点探讨当前就业市场的特点、行业发展趋势、就业困难群体以及建议措施等方面,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就业市场现状

  1. 就业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就业规模不断扩大。然而,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市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部分行业就业压力较大,如传统制造业、零售业等;另一方面,新兴行业和领域则呈现出较强的就业吸引力,如互联网、人工智能等。

  2. 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兴行业和领域不断涌现,如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等。这些新兴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旺盛,为求职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传统行业也在进行转型升级,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三、就业困难群体

  1. 大学生群体

  大学生作为就业市场的重要力量,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较高的就业压力。一方面,由于高校扩招和人才市场竞争加剧,大学生求职难度增加;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2. 农民工群体

  农民工是我国就业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他们在就业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工资水平偏低、劳动条件恶劣、权益保障不足等。此外,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工的就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四、建议措施

  1. 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

  针对大学生和农民工等就业困难群体,应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同时,鼓励企业开展内部培训和技能提升计划,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和适应能力。

  2.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政府应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创新和发展。同时,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提高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3.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的'就业服务体系,为求职者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包括加强就业信息发布和招聘平台建设、开展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提供职业培训和实习机会等。同时,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监管和预测,及时应对市场变化和挑战。

  4. 加强劳动权益保障

  加强对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提高他们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建立健全的劳动保障制度,加强劳动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关注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五、结论

  当前就业市场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来推动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通过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以及加强劳动权益保障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就业质量和数量,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就业调查报告 13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市场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就业市场的状况,本次调查旨在分析就业市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为求职者、企业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数据分析等多种方法。问卷调查主要针对求职者,了解其就业意愿、需求和困难;访谈则针对企业招聘负责人,了解企业的招聘需求和难点;数据分析则基于相关部门的就业统计数据,分析就业市场的整体趋势。

  三、调查结果

  1. 就业市场现状

  根据调查数据,当前就业市场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就业需求与供给不匹配,部分行业存在人才短缺现象;二是求职者普遍重视薪资待遇、职业发展和工作环境等因素;三是新兴行业和技术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增长迅速。

  2. 求职者面临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求职者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缺乏实践经验、技能不匹配、竞争激烈等。同时,部分求职者对于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也存在困惑。

  3. 企业招聘需求与难点

  企业招聘负责人表示,他们更倾向于招聘具有实践经验、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求职者。然而,在实际招聘过程中,企业面临着人才短缺、招聘成本高等问题。

  四、发展趋势分析

  1. 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的影响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产业逐渐衰退,新兴产业和技术领域崛起。这将带来就业市场的.变革,求职者需要关注新兴行业的发展趋势,提升自身技能和竞争力。

  2. 远程就业和灵活就业的兴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远程就业和灵活就业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这种就业方式将带来更加灵活的工作时间和地点,但同时也需要求职者具备更强的自我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政策对就业市场的支持

  政府将继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来支持就业市场的发展,包括鼓励创业、提供职业培训、优化就业服务等。这些政策将为求职者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就业环境。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当前就业市场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求职者和企业都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机遇。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和把握机遇,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求职者应关注新兴行业的发展趋势,提升自身技能和竞争力,制定明确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

  2. 企业应加强与高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合作,共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降低招聘成本。

  3. 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就业市场的支持力度,出台更多有利于就业的政策措施,促进就业市场的稳定发展。

  六、总结

  本次就业调查报告通过深入分析当前就业市场的现状、问题和趋势,为求职者、企业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我们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就业市场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就业调查报告 14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就业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势。本次就业调查报告旨在深入了解当前就业市场的现状,分析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政府、企业和求职者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数据分析等多种方法,共收集了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数千份问卷数据。同时,我们还对部分企业和求职者进行了深入访谈,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三、调查结果

  1. 就业市场现状

  当前,就业市场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就业总量稳步增长: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就业总量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2)就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3)就业竞争日益激烈: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许多求职者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

  2. 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就业市场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人才供需矛盾突出:一方面,部分行业存在人才过剩的情况,求职者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一些高端职位和新兴产业领域的人才短缺现象严重。

  (2)求职者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许多求职者的技能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他们在就业市场上难以获得竞争优势。

  (3)就业信息不对称:部分求职者和企业之间存在就业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导致双方在就业市场上难以找到满意的匹配对象。

  四、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求职者的技能和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2. 建立完善的人才信息库和就业服务平台,促进求职者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缓解就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3. 鼓励企业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 政府应加大对就业市场的监管力度,打击非法用工和就业歧视行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五、结论

  本次就业调查报告显示,当前就业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势,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完善就业服务平台,促进求职者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应对当前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同时,政府、企业和求职者也应共同努力,推动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就业调查报告 15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就业市场呈现出日益复杂和多元化的趋势。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的就业状况,本报告基于广泛的调查和数据分析,对当前的就业市场、就业趋势、就业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进行了深入探讨。

  二、就业市场概况

  1. 行业分布:目前,信息技术、金融、教育和医疗等行业是就业市场的热点。这些行业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薪资水平也相对较高。

  2. 地域分布:一线城市仍然是就业市场的主要集中地,但随着二三线城市的快速发展,这些城市也逐渐成为就业的新热点。

  3. 学历与技能要求: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一些技能型岗位也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

  三、就业趋势分析

  1. 灵活就业成为新趋势:随着互联网和共享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成为自由职业者或从事兼职工作。

  2. 创业创新成为就业新动力: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创业创新的政策,使得创业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3. 跨界融合成为就业新特点:随着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跨界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四、就业问题分析

  1. 就业结构不平衡:一些传统行业面临着用工荒的问题,而一些新兴行业则人才过剩。

  2. 职业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部分求职者的职业技能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就业难度增加。

  3. 就业歧视现象依然存在:性别、年龄、学历等因素在某些情况下仍然成为就业的障碍。

  五、解决方案与建议

  1. 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2. 促进就业结构调整: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优化就业结构,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3. 加强就业法律法规建设: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消除就业歧视现象。

  4. 鼓励创新创业:加大对创业创新的支持力度,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六、结论

  当前就业市场既有机遇也有挑战。面对新形势下的'就业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通过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促进就业结构调整、加强就业法律法规建设以及鼓励创新创业等措施,共同推动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求职者也应积极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

  七、展望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的升级,就业市场将呈现出更加复杂和多元化的特点。我们将继续关注就业市场的动态变化,为求职者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就业信息和指导。同时,我们也期待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开放和充满活力的就业环境而努力。

  就业调查报告 16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革,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次调查旨在深入了解当前就业市场的状况,分析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为政府、企业和求职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二、调查方法与样本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收集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有效问卷XX份,访谈了XX位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和求职者。

  三、就业市场概况

  1. 行业分布:调查显示,信息技术、金融服务和制造业是当前就业市场的三大热门行业,占据了较大的就业份额。

  2. 地域分布:一线城市仍然是求职者的首选,但随着国家对二三线城市的支持力度加大,这些城市的就业机会也在逐步增多。

  3. 薪资水平:整体薪资水平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但不同行业、地域和职位之间的差异较大。

  四、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

  1. 教育背景:高学历求职者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更高的竞争力,但实践经验同样重要。

  2. 技能需求:随着技术的发展,企业对求职者的技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具备创新能力和跨界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3. 招聘渠道:网络招聘成为主流,但校园招聘、人才市场等传统渠道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4. 政策环境:政府对就业市场的政策支持力度、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对就业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五、求职者心态与期望

  1. 求职者普遍关注薪资待遇、发展空间和工作环境等方面,同时越来越注重个人成长和职业规划。

  2. 求职者对新兴行业和领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愿意尝试跨界发展。

  3. 部分求职者对就业市场持乐观态度,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支持,就业机会将不断增多。

  六、建议与展望

  1. 政府应加大对就业市场的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政策,为求职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 企业应加强对求职者的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3. 求职者应关注市场需求,积极提升自身能力,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以实现个人价值。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就业市场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政府、企业和求职者应共同努力,推动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七、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就业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教育背景、技能需求、招聘渠道和政策环境等因素共同影响着就业市场的格局。同时,求职者心态与期望也在发生变化,对薪资待遇、发展空间和工作环境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出发,加强政策支持、企业培训和求职者自身能力提升,以应对未来就业市场的挑战和机遇。同时,我们也应关注新兴行业和领域的发展,鼓励求职者跨界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就业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就业形势调查报告02-27

关于就业调查报告04-01

青年就业调查报告04-17

就业状况调查报告07-11

就业状况调查报告(经典)12-26

就业意向调查报告04-26

2022年就业调查报告03-29

毕业就业形势调查报告02-23

就业率调查报告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