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

时间:2023-07-12 09:06:27 其他报告 我要投稿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20篇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农村问题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1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约有1/5的青少年儿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随着农村武功家庭的不断增多,“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日益严重,其教育和成长都存在这许多问题,生理和心理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一、留守儿童心理的现状

  以我市宿城区为例进行的调研结果显示,该区少年儿童有41000多人,其中留守儿童有9653人,特别是农村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这部分留守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1、身心不健康。受调查的1000多名学生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占33%,有8.37%青少年有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两项指均高出全国,表现为躯体化、焦虑、忧郁、强迫等。躯体化主要表现在上课时无故头晕、胸闷,精力下降,做小动作,全身不适等占20.5%;忧郁表现为自卑,做事、学习没兴趣等占18.5%;焦虑表现为不明原因的紧张、烦躁、恐怖等占10.3%;强迫表现为控制不住自己的思想,做无意义的动作等占9%。

  2、成长多烦恼。调查中有23%的感到有烦恼,1%的学生有明显的消极现象。有43%的学生采用沟通的办法解决烦恼,而有21%的学生感到想沟通而没有合适的对象,以致压抑和回避。有54%的学生认为烦恼主要来自学习压力,还有51%的学生感到被排挤,同学间的沟通困难。调查中发现还有4人,感到生活没有意义,存在想结束生命的意识。

  3、学习无目的。55%的学生选择“如父母所愿上大学有个好出路”,有27%的学生认为读书是为了学一技之长,有5.7%的学生感到学习的目的不明确。

  4、心理有障碍。在调查中,被调查的社会各界人士认为,目前青少年心理状态不理想,集中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嫉妒,自控能力差,易受外界诱惑及影响;人际关系紧张,沟通能力差,还有性早熟、早恋等。有54%的教师反映,现在的学生难教育、难管理。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一是从农村家庭现状来看,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是直接原因。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父母外出务工,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得法,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也承担不了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的任务,使家庭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二是从学校教育来看,学校教育措施缺位是重要原因。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疑惑和问题,他们需要更多的帮助和疏导,需要通过老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教育投入、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等方面教育。调研中,皂河小学提到举办了留守儿童暑期夏令营活动,参加活动的主要是期末成绩达到80分以上的孩子,这种做法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部分成绩不好的留守儿童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三是从社会角度来看,社会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社会教育制度不够完善,使得社会上存在一些品行不良少年,他们整天游手好闲,拉帮结派,偷摸拐骗,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留守儿童”们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缺乏及时的引导,很容易受不良分子的诱惑、拉拢,最终误入歧途。社会上的不良场所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目前农村小集镇上的一些公开的和隐蔽网吧,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为了赚钱,而大量招徕在校学生,甚至引诱学生。小学儿童自控力本身就不强,而“留守儿童”又缺乏父母的监管,网吧对他们的不利影响就更大。

  三、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是强化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职能,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目前,我市很多监护人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差,由老师们去管教。针对这样的错误家教观念,要创新家长学校机制,传播科学的家教理念。定期开展“留守儿童”监护人家庭教育培训,给予家庭教育的科学指导,提高监护人的家教水平和监护能力。充分利用节假日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之机,举办“留守儿童”家长培训班,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进一步更新监护人的监护观念,提高监护水平。建立家长或临时监护人培训制度,加大对外出务工家长或临时监护人的引导和教育,提高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提高对留守儿童教育特殊性的认识,提高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能力,引导临时监护人及其他亲属对孩子的文化道德教育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

  二是构建学校监管建设机制,不断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环境。学校是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因此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学校应义不容辞地发挥主导作用。一要积极发挥学校教职员工的作用,成立“留守儿童”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责任,在生活、学习、思想上给予帮助,手拉手共成长。二要完善学校“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实行动态管理。三要进一步深化德育环境,创造良好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关爱活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加心理咨询、心理矫正等教育内容。

  三是加强和完善社会呵护制度,让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落到实处。良好的社会环境是“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妇联组织要充分发挥“联”的作用,联合相关部门共同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要加强社区、村组和家庭的联系,推动形成政府、村(社区)、学校、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共同构建农村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在村(社区)可建立家教咨询站、家教服务站,由妇代会直接组织和开展家教服务工作;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队伍,动员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中来,组织他们深入“留守儿童”家庭开展帮扶活动,使他们“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有条件的村要充分发挥儿童快乐家园的作用,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开展一些集娱乐和教育为一体的活动,使“留守儿童”有地方活动、娱乐,改变单调的生活。比如经济开发区黄河社区单独拿出一定的空间设计符合当地老百姓需求的活动中心,并专门出去学习外地经验;经济开发区城中居委会采取幼儿园与妇女儿童之家整合的方法,资源共享,也进一步满足了儿童的需求。宿豫区大兴镇新建的活动中心中,充分考虑了妇女儿童的需求,配备了5D放映室、网吧、健身房等娱乐设施,并对儿童免费开放。

  总之,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是时代不断发展变化的结果,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他们,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发动多方力量,健全关爱机制,使他们享受到同其他孩子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2

  新一代综合业务网络处理系统在全市农村信用社全线开通,为农村信用社向现代金融企业过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一代综合业务网络处理系统在全市农村信用社全线开通,为农村信用社向现代金融企业过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数据大集中模式的成功建立,引导出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管理方式的全面转型,建立先进的科技管理机制,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已成为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为此,笔者就山区农村信用社实际,谈谈计算机安全管理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山区信用社计算机安全现状

  环境安全。机房基本上都配备了冷暖空调和1211灭火器,并安装了防盗门等,环境安全防范措施基本到位。设备安全。根据实际,各微机网点均配备了U电源,部分电力不足的网点还配备了小型发电机,对机房与营业室采取隔离措施,机房安装防静电地板砖或防静电保护地等,设备安全具备一定的防范能力。媒体安全。实施对纸介质资料视同会计档案保管、软磁盘采用会计专用保险柜保管等防范措施。网络安全。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市联社到县联社实行了电信帧中继线路为主干线路、移动帧中继线路为备用线路以及双路由器互为备份的防护措施;县联社到镇乡信用社实行了DDN线路为主干线路、拨号线路为备份线路的防护措施。信息安全。全市农村信用社实行数据大集中处理后,程序的开发、维护,路由的配置和加密措施都由市联社采用统一口径管理,从而将信息安全风险降至最低。计算机病毒。各联社普遍采用正版杀毒软件定期对计算机病毒进行查杀,落实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

  二、山区信用社计算机安全存在的问题

  1、通信线路故障频繁,问题较多。①电信线路老化严重,经常出现数据掉包等不稳定现象,阴雨天气尤为突出。②电信线路自然灾害频发,人为损害严重。一到雨季,山区特别是高山区山体塌方滑坡严重;全市重点项目公路建设正处于高峰期;农民偷剪电信电缆等,都可能导致线路中断而致使信用社长时间停业。③电信镇(乡)程控机房机线员人少事多,常年下村维护线路,一旦机房线路、设备出现故障不能得到及时修复,影响信用社网络畅通。④雷击灾害严重。山区多雷雨,信用社防护难,目前采取的防范措施是:在雷雨天气及时断开通信线路和电源,停业防雷,但有时雷雨突然,防不胜防,网络设备时常被雷击坏。⑤网点故障及时维护困难。山区信用社偏僻分散、交通不便,科技人员下社处理故障无专用交通车辆,网点故障突发难以及时解决,基层人员很着急,科技人员很无奈。

  2、基层员工安全防范意识差。①密码管理坚持不力,部分柜员对其危害性认识严重不足,防范意识差。其突出表现是:密码设置规律性强,喜用易记的生日、家庭或单位的电话号码作密码。密码使用保密性差,柜员休班图简省,将自己使用的柜员号与密码交由代班柜员使用。长期使用同一密码,不坚持不定期更换。②授权管理坚持不到位,形同虚设。授权柜员私自将密码告诉操作柜员代为授权,使授权业务失去监督与控制;有的会计柜员单独为自己设置一个授权柜员进行自我授权,人为增大交易风险。③操作随意,人为增大管理难度。营业期间因事离开操作终端不临时签退,留下不安全隐患;办理业务对交易输入选项不仔细审查,经常发生帐务错乱现象;营业终了柜员不正式日结签退,致使中心无法正常扎帐;日终不按正规操作关机,致使操作系统崩溃;对打印机等电子设备使用不规范、维护不到位,致使设备常出故障。④部分社有混岗现象。由于山区信用社人员较少,重要业务岗位时常由一人兼任,即所说的“一手清”,内部安全存在极大的隐患。

  3、联社计算机业务内控管理十分薄弱。新系统上线前,信用社只有储蓄业务纳入计算机管理,由于业务比较单纯,其计算机业务内控管理主要依靠科技部门履行职责。新系统上线后,信用社全部业务均已纳入计算机管理,仍然依靠科技部门来履行内控管理等职责将十分困难,而相关职能部门总是以计算机业务不熟不由,在内控管理中各自为政、相互推诿,致使基层信用社计算机业务疏于管理。

  三、搞好山区信用社计算机安全的对策

  1、狠抓科技管理,突出安全防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了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管理和领导,县级联社要从“三个到位”上做文章,首先是领导机制要到位。要把科技管理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将科技管理和计算机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单位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自上而下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其次是制度落实要到位。建立健全计算机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业务部门和科技部门要互相配合,自觉监督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为各项业务规范操作、实现“零差错”提供制度保障。第三是监督检查要到位。县联社要组建由业务、科技、稽核、保卫等部门组成的计算机安全监督检查小组,定期对计算机安全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制度不落实、执行不到位的严肃处理,有效防范计算机安全责任事故和重大案件的发生。

  2、加强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重点提高员工安全意识。计算机安全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各级联社要积极加强员工计算机安全教育培训,根据不同的侧重点,从培训对象、培训内容、教学方式入手,强化员工安全操作及管理意识。市联社要利用讲座、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县联社科技人员进行政策和政治理论、科技管理技能、安全防范等方面知识的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县联社要针对基层员工日常业务中暴露出的问题,结合市联社有关管理制度及业务操作规范,有的放矢地进行培训,其培训重点应放在:①容易出错业务交易的办理,新型业务交易的办理,错帐冲正、帐务调整等业务的办理等等,规范员工从业行为,堵塞业务差错漏洞,防范和化解交易风险。②用因密码管理不当、忽视授权管理、操作随意、混岗现象等引起的经济纠纷和经济案件,通过幻灯片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警示教育基层员工,转变观念,自觉遵守和维护密码管理与授权管理原则,严格按各岗位职责要求办理业务,人员偏少的`机构要加强事后监督力度和管理责任,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③加强电子设备维护技能培训,减少因设备操作不规范、维护不到位引起的设备故障。④介绍金融行业科技创新新业务,激发员工学习兴趣,拓展金融科技知识,培养金融创新理念。

  3、整合资源,防化并举,确保计算机网络运行安全

  (1)、防雷保护势在必行。从近几年的网络运行情况来看,雷击灾害在山区信用社尤为突出。雷击一般分为直击雷和感应雷,在放电处直接受到的雷击称为“直击雷”。建筑物的避雷设施就是防止直接雷击。山区信用社陈旧营业用房较多,一般没有安装防雷设施,周围更无安装有防雷设施的高大建筑群作保护,因此补充安装避雷设施很有必要。感应雷:又称间接雷击,雷害侵入的途径有:①电源馈线侵入②信息传输通道线侵入③地电位反击,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的雷害一般由感应雷击产生,防止感应雷击的方法通常是安装防雷保安器。根据保护设备的特点和雷电侵入的不同途径,防雷保安器分为两大类:①通信接口防雷保安器②电源防雷保安器。信用社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安装适用于自己的防雷保安器,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由于基层联社受信息所限,望市联社加强此方面的调研,为基层信用社筛选推荐电源、信号防雷等经验丰富的安装厂商。

  (2)、与电信部门友好协作。计算机网络是当今信用社计算机业务得以正常办理的生命线,计算机网络畅通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电信部门。联社科技部门要积极主动与电信业务、技术部门搞好协作关系。联社主要负责人要加强领导,经常与电信部门保持业务上的热线联系,快速解决双方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市联社也应敦促重庆市电信公司加强对山区电信老化线路的改造工作,确保线路质量稳定、可靠。

  4、推行全员科技战略,提高整体科技素质。为了解决科技服务需求日益增强而科技力量相对不足的矛盾,县联社可在辖内信用社选出一批具备一定的业务及设备故障维护能力、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业务骨干作为科技协管员,在辖内合理分配,包片到人,责任明确,以此解决因联社科技人员不足或交通不便造成对基层网点故障维护不及时等矛盾。推出以联社科技专管员为核心、信用社科技协管员为补充的科技工作分级负责管理模式,对联社科技专管员实行内部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和科技工作评估制度,对信用社协管员实行奖优罚劣、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培养科技、业务中坚能手,提高全员科技素质。各县联社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出台《科技协管员管理办法》。与此同时,市联社要落实专人分别负责基层联社的技术、业务指导,并选择部分基层联社作为重点监测对象,特别是要对边远山区联社进行重点指导和监测,及时解决和反馈应用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不断对业务系统进行优化升级。为了搞好科技管理工作,各级联社应解决科技人员工作中必备的联络设备及费用,在交通车辆等方面给予应有的支持与倾斜。

  5、明确部门职责,适应计算机业务发展需要。农村信用社实现数据大集中后,县级联社各部门除履行原定职责外,还应补充完善新的管理内容:一是科技部门要加强金融业务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加强员工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推行电子化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加强办公自动化网络向辖内网点的普及使用与管理,加强网络、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保障新系统在辖内网点正常运行,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防范计算机病毒侵入。二是财务部门要加强新系统财务核算和管理,即财务、非生息资产、股金及有价单证的管理,按市联社制定的系统业务管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规范,组织会计核算,加强科技内控管理和制度建设,防范和化解交易风险、支付结算风险等,杜绝财务违规行为和差错事故发生。

  三是信贷部门要加强新系统信贷控管工作,即对机构贷款规模和结构、机构和人员贷款权限、贷款客户资格等方面进行严格控制与管理,弱化信贷风险。四是稽核部门要积极参与各项科技管理制度的制定、检查与落实,并能熟练运用新系统业务知识进行稽核检查,进行事前控制,堵塞漏洞,防范、杜绝计算机犯罪。五是保卫部门在计算机运行环境安全、监控手段等硬件设施方面要与科技部门密切配合,保障计算机硬件环境的安全运行,防范和化解运行风险。联社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扬长避短,精诚团结,注重实效。只有这样,联社管理才能真正适应当今计算机业务高速发展的需要,促进信用社各项业务全面大发展。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3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制止和杜绝农村稻田抛荒,稳定和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今年以来,鹰潭市大力推广应用水稻种植新技术、新方法,我市农口部门工作人员抓点示范,不断改善服务,大力宣传水稻直播技术,农田抛荒现象得到了较大遏制,取得了一定成效。到目前,全市水稻直播面积达到1万亩,全市直播、机插、抛秧总面积达到45万亩,占早稻种植总面积的66%。目前在土地资源十分紧缺的形势下,基本农田冬、春抛荒情况仍然严重,要实现鹰潭市早稻丰收和夺取总产量、单产均创历史新高的胜利,当前亟待解决农村稻田抛荒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通过与有关人员的交流和自己近年来农村工作的实践,对如何充分利用支农惠农政策和水稻直播技术、增加农民收入,避免稻田抛荒,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出现稻田抛荒现象的原因

  农村稻田抛荒问题成为种植业大幅增收的一大障碍,也成为农业发展中不和谐的音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资价格上涨,种粮成本升高。据调查,今年碳酸氢氨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300%,磷肥上涨了100%,农药上涨了50%。由于农资价格上涨过速,在当前价格形势下,不少农民已经觉得种粮收益严重下滑,种植业比较效益低下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种粮积极性受到打击,部分农户仅仅是种点口粮,甚至不种粮,导致农田抛荒。

  2、农村劳动力转移,导致水稻播种面积减少。据测算,一个外出打工劳力,每月除了吃住,月收入也比种一亩农田价值高,钱也来得快。由于务农和务工收入相差太大,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农业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减少,造成农村劳动力相对紧张。特别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大部分是青壮年,留在家里的劳动力主要是妇女和老人,在我市农村目前的生产经营条件下,这部分劳动力很难把属于外出劳动力耕作的农田很好地承担下来,只好将部分稻田改作单季稻,另一部分稻田暂且抛荒。更有甚者,有些村组农户几乎全部外出,而一些农户在举家外出前,没有把农田及时发包出去,导致承包农田抛荒。农村有效劳动力相对不足,直接导致水稻播种面积的缩减。

  3、农田水利设施损坏,导致稻田抛荒。调查中,农民普遍反映农业的基础设施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一直沿用集体组织建设、集体负责管理的模式,水利设施是大集体时的老本,硬化率低,过水、蓄水能力差,大部分在超期服役、带病运行,安全状况甚忧。农民种的是责任田,用的却是“大锅水”,利益不直接,水利工程只运行不维修,一些山塘、水库、河坝、机电排、渠道等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造成蓄水、引水能力下降,灌溉面积减少,同时道路运输困难,费时又费力,造成稻田抛荒。因缺水和交通不便而抛荒的农田占总农田抛荒面积一般都在四成以上。

  4、灾害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稻田抛荒。近些年来,尤其是今年初我市遭遇了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旱涝灾害时有发生,一些在河、溪两旁的低洼农田,一旦遇上洪灾,自然损失不小,减产也是不用明言。另外,一些“天水田”一旦遇上旱灾,将颗粒无收,半年的心血将付诸东流。而这些天灾又是非人力所能预测和控制的,农民抗御自然风险的能力较弱,与其劳而无获,不如抛荒。

  5、恶意抛荒。一些农户为了获得合意的宅基地,对稻田抛荒进行了长远“规划”。对于位置较好的自家承包的基本农田,采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方式,使其成为宅基地。

  第一步,将稻田改作菜地,逐渐抹去人们心中对这块土地的“稻田”印象;

  第二步,将菜地荒上两年,其间或改为小小的预制场,或在其上取土制砖,使其慢慢变成空白设地;第三步,以空白设地的名义向国土部门申请办理建房手续。这样,本属于国家保护范围内的基本农田通过抛荒逐渐变成了宅基地,这在月湖区夏埠乡已成气候。

  二、遏制稻田抛荒现象的对策建议

  1、高度重视,排查稻田抛荒的原因并分清责任。

  粮食安全生产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全市各级各部门对稻田抛荒的问题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不能把它当作一般问题来看,应采取有力措施,迅速扭转稻田抛荒局面。一是各级政府要做好协调工作。部分农民因进城务工或是其他原因不种田,这种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各级政府的主要责任是要做好协调工作,着力解决好田由谁来种的`问题。二是市直农口部门要对全市早稻播种面积进行全面摸底,迅速组织县乡干部深入村组,逐村逐户摸清底子,认真调查稻田抛荒原因,对所有抛荒水田,要逐丘逐块提出解决办法。三是对已经查出来的抛荒问题,各县市区一定要立即进行整改,该处分的乡镇干部一定要处分到位。四是今后要从抓早稻种植面积抓起,逐丘逐块落实,确保不年年抛荒年年抓,年年抓年年有抛荒。各县市区、乡镇、村组要把制止稻田抛荒、复耕复种工作当成现阶段的头等大事来抓,成立制止稻田抛荒工作领导小组,努力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主管部门具体抓、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共同抓的工作格局。

  2、加大宣传,使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有关部门和乡镇应采取各种实用方法,千方百计拓宽宣传渠道,充分利用发放宣传单、黑板报、村务公开栏、村喇叭广播等有效形式,面对面地对农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把各项惠农政策宣传到群众,使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人人皆知。在抓好粮食生产“五大工程”,加强早稻后期管理的同时,把粮食面积、良种面积和购机补贴、农资补贴等资金落到实处,落实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切实保护农民种粮利益,激励农户扩大种粮面积。

  3、改善农田水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在争取国家对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投入的同时,各级政府应安排部分资金,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并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农户投资投劳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奖励补助,发挥好政府扶持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此外,应积极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民群众提高认识,认真贯彻落实“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政策原则,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增加对农田水利的投入,激发他们自觉投资投劳参加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4、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转移抛荒农田的权利和义务。

  对抛荒的农田,要用市场规则依法进行有序流转。通过乡(镇)、村基层组织引导和协调农地有效流转,在进一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同时,组建好乡级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促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使用效率。通过加快农地使用权的流转,使分散的抛荒农地尽可能向种田能手、种田大户和农业企业集中,并形成一定的规模。

  5、加强水稻直播技术指导,大力保护农田。

  政府有关部门应在各村建立中心示范点,应用高产栽培技术,推广金优1176、岳优9113等高产、高抗虫性、高效的优良品种,全力实施优良品种推介进村入户工作,广泛开展科技培训、科技示范、现场指导服务,及时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此外,对已抛荒的农田,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对暂时不具备条件的,要保护好农田不被挪用侵占,进行休耕以保护地力,作为粮食安全的资源储备,全面实现我市农业生产和谐发展。

  20xx年7月24日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4

  为加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更好地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协调发展,近几年来,经各级政府统一领导部署,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实施,广大农村群众积极参与,基本确立了“大病统筹、医疗救助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为切实巩固这一制度,进一步探索和建立健康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切实为老百姓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xx年12月中旬我镇人大组织代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总结概括制度实施以来的基本情况、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项目实施以来的基本情况

  1、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我镇卫生单位共有27家,其中公立医院2家、卫生室19家、个人诊所6家、全部是农合疗报销点。全镇卫生机构共有人员39名。卫生院的办公、门诊、病房和医务人员的.住宿等条件都得到了相应改善,环境良好,各个卫生院都新配备了一定的医疗设备。

  2、施行农村医疗保险之后,广大群众医疗保健意识明显增强。“小病自费,大病统筹”的惠民政策为农民解决了实际困难,免除了后顾之忧,医院的“门槛”低了,农民愿走进医院看病治疗。20xx年我镇补偿参保病人30775人次,补偿金额 3157609.63元,其中在县外就医补偿2155138.46

  元、门诊补偿868770.93元、住院补偿51398.68元慢性病补偿82301.56元。

  3、参保意识增强,农民群众参保率高。全镇19个行政村,农业总人口17927人,20xx年农村医疗保险参保率100%。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实施后,据群众反映存在以下问题。

  1、审核结算流程仍显复杂,群众在大病报销方面存在程序繁琐导致群众来回跑等多诸多不便,结报补偿手续有待进一步简化。由于制度实施时间较短,具体规定还不够完善等原因,群众对审核结算的流程和服务,意见仍然较多,尽管各地适时作了调整和完善,但审核结算流程、服务尚需进一步简化和优化。

  2、群众每一年所交的医疗保险金不能进行结转(第一年所剩金额第二年不能累计)。这一政策致使群众缴纳保险金积极性降低,部分群众由于一年之内没有用所交金额第二年又不累计,导致抱有侥幸心理,交钱不及时、托交欠缴,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不能结转和干部医疗保险的不公平待遇百姓怨言较大。

  3、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有限,对有些手术和药品不予报销,恰恰这些不予报销的手术和药品往往疗效都比较好,价格却很贵。使百姓只能选择价格比较便宜但是疗效一般的手术和药品。在这方面需要完善报销范围,切实为百姓的健康着想。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5

  近年来,**县妇联围绕妇女儿童维权,在源头参与、社会协调、整合资源、提供服务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如何做好当前农村妇女儿童维权工作?带着这个问题,县妇联工作组采取分片集中座谈、单独拉家常等形式,和农户交心谈心,了解农民群众所思、所想和所盼,开展社情民意大调查,重点了解当前农村妇女儿童维权工作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妇女儿童维权工作基本情况

  调查表明,农村妇女在政治、文化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财产、人身、婚姻家庭等权益保障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主要体现为:

  1、农村适龄女童受教育权利得到保障。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儿童义务教育阶段的性别差距逐渐缩小,女童的受教育环境不断改善,小学适龄儿童新生入学率达到99%。

  2、农村医疗条件得到改善,农村妇女和女性农民工产前检查率、住院分娩率有所提高。调查显示,新农合医疗使农村妇女受益匪浅, 20xx年,**县孕产妇产前检查率达到98。13%。

  3、农村妇女对权益保障相关法律的认知率有一定提高,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调查显示,随着法制宣传教育的不断深入,在调查涉及的与农民、农民工权益相关的法律中,农民对土地承包法的认知程度最高,对妇女权益保障法有所了解。

  4、多数农村妇女对村委会、妇代会在妇女权益保障方面的评价较高,认为妇联组织维护农村妇女权益的作用较大。

  二、 农村妇女儿童维权工作存在的问题

  1、 出嫁女土地权益保障状况堪忧。特别是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补偿时,不管户口是否迁出,居住地是否变迁,村民小组基本上不考虑出嫁女的利益分配。《婚姻法》中 妇女依法享有与男子平等的继承权的规定在农村形同虚设。如女子出嫁后,父母的遗产继承权便会被 理所当然地全部剥夺。

  2、家庭暴力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在农村农民或城市农民工家庭中,还存在着家庭暴力现象。且导致家庭暴力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困难、、婚外情、家务琐事等。其中,经济困难是引起家庭暴力的主要原因。

  3、妇女的参政议政意识有待提高。大多数妇女群众认为,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古以来都是男人的事情。绝大多数村,在村两委换届工作中,仅仅是出于工作需要,配置一名妇代会主任兼任计划生育工作主任,而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职务由女性任职的比例较低。

  4、女性就业遭受性别歧视。许多企业在招收员工时,存在性别歧视,只招收男工,拒不招收女工。即使招收了女工,也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如年龄、岗位等,在工资待遇上,女工也明显低于同工种男工,同工不同酬。

  5、农村留守妇女生活、精神压力较大。随着大量青年农民外出务工,留守妇女的丈夫常年不在身边,她们带着子女独居在家,三重(劳动强度大、心理负担重、情感流失重)、 三难(撑家难、沟通难、团聚难)问题十分突出,由此引发的农村留守妇女权益受侵害事件时有发生。

  6、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状况不容乐观。在调查中,发现因父母外出打工、经商,无法对子女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教育,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责任一般表现为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往往引发监护力度不够、职责不明、监护责任倒置等诸多问题,给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推动农村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1、大力加强维权宣传,不断优化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环境。大力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培训宣传,培育他们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提高妇女儿童的维权能力。同时,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宣传工具,广泛宣传维权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优化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的社会环境。

  2、完善学校和家庭教育,着重保障留守儿童受教育权利。学校要对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怀。适量需配备心理老师,以便及时对留守儿童进行疏导;要建立留守子女家长 (监护人)与学校的定期联系制度。父母要注意亲子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生活,应该全面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另外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3、加大扶持救助力度,积极建立农村贫困妇女儿童救助机制。政府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定助困、助医、助业、助学和司法援助等方面的救助政策。对贫困家庭的子女不仅要保障其完成义务教育,还要对其高中、大学给予补助和支持。对贫困、孤寡、伤残、痴呆等妇女儿童在患重大疾病时给予医疗补助。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农村妇女儿童生命质量。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政府应逐年增加对农村保障的投入,同步调整农村低保标准,民政部门力争把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群体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就保。加快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效解决和缓解了农村妇女儿童大病无钱可治的问题,建议政府继续对农村贫困妇女儿童家庭倾斜财政资助比例。

  5、加强维权服务,切实解决妇女儿童维权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加强对妇女的文化科技培训,提高妇女就业、创业的能力。大力实施妇女脱贫、小额信贷等项目,帮助妇女群众发展经济,提高收入,使她们拥有经济独立权,从而赢得家庭和社会的尊重。广泛建立妇女儿童维权工作、110家庭暴力报警中心、贫困妇女法律援助中心等,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迅速、便捷、多元化维权服务。广泛争取各种社会资源,开展妇女儿童救助基金、春蕾计划等多种公益活动,服务弱势妇女儿童群体,帮助妇女儿童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维权工作项目化、实事化。对侵害留守妇女儿童权益的拐骗、拐卖等违法犯罪行为要继续加强打击力度,为留守妇女儿童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6、加强维权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妇联维权能力。妇联组织要健全机制,创新载体,进一步发挥妇联组织在维护农村妇女儿童权益中的积极作用。要加大对妇联干部的法律知识培训,使妇联干部真正成为知法、懂法、用法的行家里手,真正能为妇女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要充实维权工作岗位,加大维权队伍建设。除设立专职维权工作者外,要进一步团结凝聚法律工作者、专家学者、媒体宣传和维权志愿者四支队伍的力量,加强宣传、帮教、救助等多方位合作,聚集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妇女的切身利益,为妇女儿童维权工作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聚成合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金及其服务是经济发展的血液。而目前,由于农村金融的困境日益凸显,农村金融服务落后,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掣肘因素。因此,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强化“三农”金融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必须破解的难题。

  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健康、完整的金融体系对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不可缺少的。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投入是资金投入的主渠道。而现有金融体系在为农村服务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农村金融机构退位,服务功能弱化。由于农村经济货币程度较低,农村金融赖以生存的微观经济基础脆弱,正规金融因农村的比较弱势而选择“自我纠正”,国有商业银行大量退出农村市场,导致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下降,农村金融出现“空洞化”和边缘化。首先是政策性金融缺位。对农业发展银行实行“独立核算、自主保本经营、企业化管理”与其承担的农村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存在一定的矛盾。农发行为我国目前唯一的政策性农业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太窄,主要负责粮棉油收购、储运等环节的资金提供,农业发展急需的其他贷款业务基本没有涉足,在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后又将面临业务严重萎缩的问题,没有真正起到支持农业开发的作用。其次,农业银行支农功能“边缘化”。随着农行商业化改革的深入,其“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的经营原则与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分散性、波动性、长期性”向背离,农业银行将农业资金从以农业为主转为以工商业并举,竞争视角从农村转向城市,使得贷款业务逐渐离“农”。再次,农村信用社支农有限。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占主导地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经济的资金需要,较好地支持了农村经济发展,但由于受自身经营规模和经营体制所限,其资金供给总量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存在“农信难为农”的严重问题。

  2.信贷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农民很难取得贷款。为防范贷款风险,面对农村贷款规定较为苛刻的条件。大部分农民贷款因提供不出相应的质押、抵押及不动产等担保而与农贷失之交臂;另外,由于农村贷款期限、结构、金额等方面设计与农村资金需求特点不相适应。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渐深入,农业走向产业化、现代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周期长,而现实的贷款产品金额偏小,期限一般为1年,与农村经济发展需求信息不对称;此外,浮动贷款利率制度使农民承受能力严重受挫。实行浮动利率制度后,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处于垄断地位,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对贷款一律实行上浮,在相当程度上加重了农户的利息负担。

  3.农村金融服务环境较差,金融生态断裂。由于社会信用环境差,借款人信用观念淡薄,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时有发生,制约了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农村信用体系尚不完善,金融机构考察其财务状况和信贷条件较为困难,同时贷款需求总体缺少有效的担保、抵押,使农业地区需求量大、亟须支持的大额农户、个体公商户贷款、民营企业贷款、小城镇建设贷款、水利建设贷款等难以形成需求。另外,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尚未建立,农户信用信息处于零散分布状况。

  4.民间借贷缺乏规范,金融风险加大。民间借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但良莠不齐,同时,也加大了农民的负担和农村金融风险。由于对民间借贷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和正确引导,其风险、隐患日益凸现,由此引发的经济纠纷呈上升态势,间接殃及社会稳定;另外,民间借贷不规范,无借据、合同,缺乏担保,隐蔽性强,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坑蒙拐骗在所难免,甚至引发刑事案件;民间借贷利率一般高于同档次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风险集中,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此外,影响金融宏观调控。民间借贷活动在高利率的吸引下,易诱发大量资金以现金形式流出金融机构,加大现金“体外循环”,造成金融信息失真,干扰央行对社会信贷总量的监测。民间借贷投向具有一定的趋利性、盲目性,资金流向与国家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不能配套,使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落实效果不佳。

  5.农业保障体系存在许多障碍。农业保险机构运行障碍主要表现有:保险基金规模较小,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商业性保险项目界定模糊,农业险种划分及其保费标准正在探索中,理赔及风险补偿机制建立滞后,贴农、为农保险制度不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组织规模偏小,经营行为不规范;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关系不顺,行业自律以及监管不到位,风险及补赔机制尚不健全。

  二、改革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建议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要求下,现行农村金融体系需要积极地进行变革和创新,适应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农户、乡村企业多样化、多层次金融需求特点,积极构建以合作金融为主体,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和非正规金融有机结合的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形成有效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合力。

  1.构筑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金融生态环境。要建立起政府主导、横向联动和金融服务“三位一体”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机制,并构建农村金

  融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和监测,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进行量化考核,并不断健全金融生态环境法律基础,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的外部生存环境。首先,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良好的信用环境是一种无形资产,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融资成本,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健全信用文化,广泛开展诚信宣传,强化农户诚信教育,培育农户的信用道德和信用精神,提高农户的信用素质。政府采用补助的形式开展对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培训,强化新型农民整体素质。另外,深化农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完善内部治理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使企业真正成为合格的农村市场主体。尽快建设和健全企业和个人的诚信系统,加快诚信立法,实现银行、政府、执法部门间的社会信用信息数据互连互通,提高社会信用信息的共享程度。运用法律、制度、行政和经济手段,健全信息披露制度,规范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信评估等诚信机构,提升其公信力。建立农村信用的激励和惩戒机制,完善企业市场竞争和退出的公平环境,创造农村金融生态良性发展的诚信环境。其次,转换地方政府职能。政府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政府要加强对创建金融生态环境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指定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整体规划、目标、任务以及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切实转换服务理念,强化农村服务意识,严格依法行政,提高政务质量和效率。结合当地农村经济金融状况,加快支农金融相关的制度建设,并保证规章制度的完善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以有效保护农村投资者、存款者的合法权利。再次,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与支持力度。财政是农村金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支撑。构筑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金融生态环境需要以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农业产业环境,投资环境和农村经济的运行质量。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满足农村金融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农村金融生态比城市金融生态相对脆弱,因此,需要加强国家财政与政策性金融对周期长、资金需求大的项目支持力度。同时,需要积极探索工业反哺农业,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可行途径与制度设计。

  2.加快法律制定,为农村金融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农村金融立法应循序渐进,平稳推进。应重点制定农业投资法、农村合作金融法和农业保险法等专门法律,为农村金融体系的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使之有能力和动力进行金融制度创新。首先,制定农业投资法。制定农业投资法,使国家对农业的投入法律化,通过立法规定中央、地方、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对农业的投资比例及相应的责任。另外,农业投资法在法律上要规定对农业贷款实行优惠利率,中央银行对农业银行的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应低于城市的商业银行,以调整其级差收益。同时,建立农业信贷国家财政补贴制,以补偿因低息贷款而造成的损失,走农村金融“以农养农,国家保护”的路子。此外,农业银行在完成上交存款准备金后,多存可以多贷,但必须明确年度农业信贷的结构比例和投入时期。其次,制定农村合作金融法。尽快制定农村合作金融法及配套的法规,给农村合作金融以应有的法律保护。在农村合作金融法律中,要对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产权组织形式、融资渠道、经营机制、管理模式、运营规则、职能作用等做出明确规定。根据农村发展的实际,在资金、利率、税收等政策方面给予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以优惠政策,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范。在立法中应对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性质、经营目标、经营业务、权利义务、与政府的关系等内容做出规定。这样既可以为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法律的依据、规范和保障,又可以规范农村合作金融市场,为农村合作金融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础。再次,制定农业保险法。加快农业保险的立法,从法律上明确政府、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政策和财政上予以支持,建立起确保农业持续发展和农村长期稳定的保障机制。在农业保险法中,要明确农业保险的实施范围和实施方式。扩大农业保险的实施范围,农业保险应包括农作物的耕种、收获后储藏、加工及其运输的保险,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财产的保险,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身保险及各种手工艺和家庭产品的保险等。另外,要明确政府在农业保险中应发挥的作用。进行保费补贴,根据农业保险发展的需要和我国财力,规定保费补贴的参考比率;进行费用补贴,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农业保险的成功经验,由政府对农业保险的经营费用进行补贴。实行某些优惠政策,对农业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经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免税,对其经营的商业保险业务则降低税率,对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也实行免税;对农业保险的投保人提供贷款担保或对向投保者提供低息农业贷款的金融机构给予利息补贴。另外,要逐步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组织制度体系。根据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实际需要,农业保险的组织形式应多样化,包括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地方性农业保险公司、商业性保险公司、农业保险合作组织等。

  3.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首先,创新管理体制。强化内控制度,完善农村信用社经营机制。树立以改革和效益为中心的经营管理价值观,构建起涵盖农村信用社各部门、各岗位以及每个员工的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完善目标考核、真正使经营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增强其经营管理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同时要确保管理的有效性。其次,进一步改革产权制度。强化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经营机制的转换。强化内部约束和激励机制,有效地转换经营机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提高内控执行效果;强化增资扩股工作,确保信息的透明度和操作的合规合法性,逐步优化股权结构。再次,完善治理结构。在治理结构选择上,要坚持所有者控制原则及效率管理和监督原则。要做到入股农民是农村信用社的所用者和控制者,形成信用社和入股农民的命运和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制度和体制安排,创造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在组织内部结构机制安排上,既要相互统一,又要相互制衡。根据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要求,农村信用社必须坚持所有者的利益主体和他的风险主体是一致的,而在治理上和管理上也应由他们做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最后,加强风险防范。努力扩充资本金。资本充足率提高了,农村信用社抵御风险的能力自然就增强了。同时,农村信用社应抓住改革的机遇,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改善自身经营,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加大宣传力度,树立良好形象,做好服务,强化信用社与社员的联系,使入股社员得到实惠,提高人们的入股积极性。努力实施多元化战略。农村信用社的经营业务应该多样化,资金的投放领域和投放对象应该广泛化。提高信贷质量。农村信用社要提高信贷人员的素质,增强其风险意识;严格信贷审查,加强信贷管理,及时催收贷款。

  4.建立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培育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机制。应构建一个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民间金融相结合的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首先,拓宽政策性金融的业务范围。作为目前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应逐步向综合型政策性银行转变,满足不能通过竞争性金融活动而获得满足的农村金融需求。农业发展银行应当健全和完善政策性金融服务功能,继续支持国家粮油储备体系建设,履行为粮棉油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等政策性业务。在业务拓展上,农发行在目前基础上调整充实业务范围,积极开办粮油产业化经营贷款、重新对农业发展银行进行市场定位,进一步调整农业发展银行信贷结构,逐步将支持重点由农产品流通领域转向农业生产领域,使其成为支持农村发展的综合型政策性银行。同时要拓宽业务覆盖面。通过增设基层网点、接收部分基层国有商业银行网点或接收部分基层国有商业银行网点作为自己的分支机构,增强服务农业的能力。另外,逐步开办扶贫开发项目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农村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贷款业务;通过发行农业金融债券和建立农业发展基金,拓宽筹资渠道。此外,建立农村政策性保险业务,鉴于商业农业保险尚缺乏市场基础,建议在政策推动下争取成立地方性的,以政策为依托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建议建立国家和省两级农业保险发展基金,在财政补贴之外,支付农民的保费补贴和农业保险部门的超额赔款补贴,通过政府补贴或委托代理的方式,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进入农业保险市场,为农业保险提供再保险支持。其次,大力发展面向广大农户的合作金融组织。合作金融机构因自身制度设计的特点,使得为社员服务方面具有交易成本低、效率高的内在优势,在农村金融市场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应大力发展面向广大农户的合作金融组织。如由农户自愿发起的资金互助组织,这种资金互助组织应是真正意义的合作制组织,社员之间互相监督,社员代表参与合作社决策,建立社员大会控制下的法人治理机构,有效建立其自我约束和自担风险的经营机制。再次,逐步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民间金融具有信息成本低、利率弹性大、服务态度好等优点,适度、健康的发展对于活跃民间投资,促进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要通过经济手段而非行政手段来解决民间金融所存在的问题,并逐步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充分利用传统的信用资源来培育和发展民间金融主体,使金融产业逐步走向多元化和市场化。国家应尽快制定民间金融相关的法规和管理办法,加强政策引导,规范民间金融行为,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使之合法化、公开化。同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小额信贷组织和互助合作金融组织。根据市场化的原则,发展以不吸收公众存款的私营、股份、合作制的小额信贷组织和互助合作金融组织,条件成熟时可由监管部门实行备案制管理,设立民营银行,提高民间金融的组织化、规范化水平,更好为“三农”服务。

  5.建立有效的农村资金回流机制。首先,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调整县级金融服务功能。国有商业银行要合理设置县域机构,取消单纯吸储的银行营业网点。商业银行可以适度调低系统内上存资金的比例和利率,以减少和解决农村资金流向城市、农业资金流向非农业、经济落后地区资金流向经济发达地区这个资金盈缺布局不均衡、两极分化越拉越大的问题。同时,也可以适度“放权”,给予或扩大对基层行的资金授权授信额度和新增贷款的审批权限。其次,调整、完善农村邮政储蓄的功能,以改变邮政储蓄造成农村资金外流的局面。国家应制订相应的政策,政储蓄资金管理办法,必须对现有邮政储蓄制度进行改革。将县以下邮政储蓄吸收的存款,通过人民银行全额用于增加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并将此作为一项制度稳定下来。另外,降低邮政储蓄新增存款转存中央银行利率。此外,按照机构企业化方向改革邮政储蓄机构,推进邮政储蓄银行网络的建立,并设立专门的农村金融服务部门,面向“三农”开展业务;通过与农村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合作,进一步加大邮储资金支农力度,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满足度。再次,对支农再贷款要进行财政贴息,引导资金进入农村。不论在地方一级还是在国家一级,财政支农资金和信贷资金都缺乏衔接和配合,国家和地方财政可将支农资金给予财政贴息,以引导信用社和农业银行加大农业投入,降低农民的贷款成本。

  6.建立和完善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首先,建立农村信贷保险制度。积极开发农业贷款损失补偿保险品种,对商业性保险公司按照农业保险的业务比重给予相应的保费补贴及免交涉农业保险营业税等优惠政策。其次,加快农业保险制度建设,把农业保险纳入农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考虑组建政策农业保险机构,或者委托政策性银行开办农业保险业务,政府可以对参加保险的农户实行保费补贴,引导农民参保意识;也可以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开办业务,鼓励农村金融机构代理农业保险业务。也可以通过财政、税收、金融、再保险等经济手段支持和促进农业保险发展。再次,建立信用担保补偿机制。政府要建立信用担保补偿基金,,每年按照一定比例补充当年基金并牵头组建符合农村需求的评估担保机构,设立由财政、企业、农村金融机构出资的信用担保基金,发展农村互助担保组织。建立区域性信用再担保机构,以分散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最后,建立有效的存款保险机制。消除政府承担隐性担保的责任,有利于保护存款人的利益,为稳定金融体系提供事后补救措施,也有助于农村金融机构防范金融风险。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7

  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但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毒黄瓜”“塑化剂”等事件,食品安全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然而事件却频频出现。为了解现在农村食品安全情况,XX年7月日————XX年7月9日期间科技大学“关注食品安全,关注国家未来”赴赞皇志愿服务小分队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黄北坪乡的房村和石嘴头村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当地村民进行了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调查。调查问卷分析情况结合调研人员在当地的见闻形成了此次关于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调研报告。

  一、当地人民的基本情况

  (一)性别比例

  随机调查中,被调查者中男40. 6%,女59.84%。

  (二)年龄分布

  随机调查中,被调查者中8岁以下的占3.5%,8—30岁占3 .50%,3 —40岁的占23.62%,4 —50岁的占2 .26%,5 —60岁的占2.60%,6岁以上的占7.87%。

  (三)家庭月收入分布

  随机调查中,被调查者的家庭月收入在300元以下的26.77%,300—600元的占xx年龄处于3 —50岁之间的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较其他年龄段的人高。

  (二)当地的食品渠道

  日常生活中,当地居民的食品大多数在小超市购买,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食品由自家种植或养殖。当地人民在购买食品时绝大多数会选择塑料袋包装的,同时也有一部分人会选择密封或真空包装、纸质包装或无包装的食品。其中,家庭食品渠道与家庭的月收入与成员的年龄有密切联系,调查数据显示家庭月收入越高越会选择到正规的食品销售市场购买食品,同时也回倾向于选择包装良好的食品。

  (三)当地的食品安全情况

  调查结果的数据显示,当地居民经常遭受散装食品卫生问题、食品无标签、标志和假冒伪略产品的困扰。并且大多数人认为导致目前食品安全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主管部门责罚不明和购买者对假冒伪略产品的鉴别能力不高;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对失信工厂和个人惩罚力度不够和执法部门缺乏配合。

  (四)处理食品安全问题的方法

  调查数据显示,当地居民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后,仅有3.39%的人会选择向有关部门投诉,而86.6 %的人却选择不投诉。选择投诉的人中,也只有一小部分得到满意的.解决;选择不投诉的人,有37.27%的人不知如何投诉,有32.73%的人认为投诉不能解决问题,也有30.00%的人认为投诉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不愿投诉;同时,也有一小部分人表示遇到食品安全问题他们一定会投诉,但目前尚未遇到过食品安全问题,这说明在目前的农村有一部分人的认识水平很高,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也非常关注。

  (五)关于食品安全信息

  当地居民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信息主要通过电视和亲戚朋友了解,当地较缺乏报刊、宣传画等平面媒体。并且当地居民还想要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儿童食品安全知识和食品营养知识;希望有更多的渠道可以让自己了解食品安全问题等信息。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日常食品多为来自小超市的散装、塑料袋包装食品,卫生条件差,来源不甚明晰,质量不能得到保障,加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薄弱,监管力度薄弱,当地食品安全存在隐患。

  2、消费者鉴别假冒伪略产品的能力差,食品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并且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3、信息来源渠道少,当地居民不能及时掌握食品安全信息。

  4、相关部门职责不明,对食品的检查检疫不严格。

  5、相应的消费者投诉部门办事力度小,投诉程序繁杂,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不能很好地解决关于食品安全的投诉问题。

  (二)几点建议

  1、加强监管,提高颁发食品营业执照对从业者的要求。对食品营业超市、门市等进行定期排查,并且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强化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引导和促进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向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的食品。

  2、加强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科学消费知识及日常法律知识,以提高当地居民对于食品的鉴别能力,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3、加强农村信息宣传投资,拓宽信息渠道,强化广播、海报、宣传画、条幅等媒体的应用,积极拓宽电视、网络等信息渠道,积极组织文艺下乡的形式向当地居民宣传食品安全知识。

  4、强化责任,切实做好食品各环节的监管。严格按照食品生产管理规范的要求组织生产,强化企业责任,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的违法行为。

  5、在各乡镇公开设立投诉站点,简化投诉流程,合理安排,积极帮助当地消费者解决食品安全引发的问题,并与相关部门配合彻底消除该类食品安全隐患。

  6、整合资源,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一要整合监测资源。将分散在各监管部门的监测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市食品监测中心、县食品检测办公室、乡镇投诉站点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不搞重复建设,同时保证及时处理问题。二要检测资源共享。制定全市食品抽检计划,由安委会牵头对食品市场进行抽检,结果互用,信息共享,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抽样检测。三要完善联合执法、综合执法机制,集中力量彻查大案要案,遏制违法犯罪。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8

  与时俱进做好“三农”做出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为新时期“三农”指明了方向,为推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新农村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创造了条件。

  一、农业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xx街道办事处辖3个管理区、17个行政村、6500多农户、农业人口23061人,总耕地面积1391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056元。

  2、发展现代农业的制约因素:①耕地、淡水、生物资源相对匮乏。近几年,随着招商引资事业的蓬勃发展,先后有20余家项目在**建成投产,鹅庄管理区全部规划为市开发区,所辖土地主要用于工业项目发展;神洲生态乐园、济南鲍德冶金石灰石有限公司、**煤矿矸石热电厂等工业项目的开工建设,也占用了较多的土地资源,使辖区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相对紧张,发展现代农业的空间相对狭小。②农业基础薄弱。xx一直是传统的工业强镇,农业发展相对落后,农业生产主要以家庭承包、粗放经营为主,农业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缺乏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特色农业,农产品附加值低,现代农业基础比较薄弱。③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识不强。受传统经营习惯的影响,当地村民普遍存在重工商、轻农耕的思想,有个别村的个别户甚至存在土地撂荒现象,发展现代农业的思想阻力较大。

  3、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利条件:①道路畅通,交通方便。辖区内309国道横穿东西,244省道纵贯南北,驻地位于垛庄、曹范等乡镇出入市区的交通要道,即将建成通车的济莱高速路横穿**南部山区并且开有路口,明埠路、埠翟路、埠旭路以及各条乡村路网相连,交通十分方便,为人流、物流的集散创造了条件。②距中心城区近,工商业基础雄厚。**位于济南半小时经济圈内,距离明水中心城区10分钟车程,容易在信息、技术、市场、理念等方面接受大城市的辐射影响;**工商业较为发达,驻地工商个体户达到600多家,从业人员7000多人,人均收入水平较高,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③招商引资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契机。济南植物园于去年国庆节前夕建成开园,其规模和植物物种数在全省都位于前列,为发展现代农业和观光农业提供了良机;银鹭食品项目近期在**开工建设,为开发种植粮食作物,加快小杂粮、蔬菜、果树等基地建设创造了条件。④产业结构调整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物质基础。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实现了两个转变,即由“地下企业”到“地上企业”的转变和由“黑色产业”到“绿色产业”的转变,逐渐摆脱了对煤炭产业的过度依赖,开创了生态旅游、机械加工、商品物流等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经济发展一直保持了25以上的增幅,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

  按照强项提升、弱项突破,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原则,重点实施六大工程,全力开启**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局面。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充分发挥垛庄水库低压灌溉工程效能,维护好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逐渐扩大水浇地面积,稳步提高粮食总产量和亩产量。在巴漏河沿岸各村建设提水站,并修建一系列的蓄水方塘,做好雨季蓄水,计划5年内扩大水浇地面积6000亩,使水浇地总面积达到12870亩,占耕地面积的62。进行科学施肥测土施肥试验,大力推进一池三改工程,多施用有机肥,不断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单位土壤的产出率,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农民增收工程。以产业调整为动力,进一步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依托银鹭集团,发展订单农业20xx亩。大力扶持培植金燕肉鸡深加工项目,形成年加工肉鸡10万只的规模。打造品牌农业,培育一批富有**特色的有机绿色农副产品,做大做强牛羊肉、小杂粮批发等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每年新增规模养殖户10户;每年递增奶牛10头以上,争取到20xx年,奶牛养殖量达到200头的规模;建设标准化蛋鸡养殖场一处,达到每年产蛋量700吨的规模。发展庭院经济,引导农户在庭院中种植花卉、食用菌或从事小型加工业;发展劳务经济,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3、市场拓展工程。围绕新农村建设,逐步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在完善驻地商业街、**商城、美食街、中心大街等商业网点的`基础上,开展放心食品、药品、农资进村活动,深化邮政服务“三农”,在各村加快建设配送中心和连锁经营网点,建设改造规范化“农家店”。提高埠西农民公寓楼小区、杨家巷农民公寓楼小区、**煤矿西山生活区各项服务功能,增强市场的辐射能力,使市场服务网络深入到各村、各居住小区。在309国道、美食街西侧分别规划建设一处大型集贸市场,为周边镇、村服务。适时在济莱路和244线交叉路口,规划建设一处农副产品周转批发市场,带动各村农副产品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4、生态家园工程。以创建生态文明村村为抓手,大力推广“一池三改”工程,计划以埠东、埠西、杨家巷三村为主,每村每年改建50户;进一步加快生态小区建设,每年新建包括沼气池的生态养殖小区3处,争取5年内所有养殖小区都配套建有沼气池;巩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完善长效机制,引导群众养成文明卫生习惯。实施造林绿化工程,以南部沙湾村、月宫村、长青村、兴旺村为主,继续实施春季造林和雨季造林工

  程,在今年完成1005亩可视山头绿化工程的基础上,明、后两年再分别绿化荒山1000亩,3年内在“四旁”植树10万株,使境内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

  5、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结合实际,加强农民培训,抓好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管理。一是加强科技培训。利用“科普村村通”版面,建设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宣传栏,实施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科技入户等科教工程,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好送科技下乡活动。二是加强劳动技能培训。由街道劳动保障所牵头,结合引进企业的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失地农民进行劳动就业培训,健全完善“输出有组织,权益有保障”的运作体系,提高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率。三是加强法制培训。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开办法制教育宣传讲座,建立企业调委会;大力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提高群众的遵纪守法意识。四是加强文化培训。充分发挥成教中心作用,针对群众所需设置教学内容,除传授实用技术外,有计划地向农民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育新型农民。

  6、农业观光园区建设工程。依托济南植物园的建设,在其周边地区建设农业观光园区,把**街道南部建设成为济南美丽的后花园。在园区功能定位上,主要强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发展多功能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在强化生态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丰富文化生活的功能,即发展绿色环保、休闲娱乐的新型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体验农业等,并加快餐饮、住宿、车辆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把该区域真正建设成为济南及周边地区居民周末、节假日旅游度假的首选之地。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9

  一、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保护工作进展情况

  目前,该市农村留守儿童约为1.2万人。(农村留守儿童的定义标准: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与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救助保护工作,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今年以来,该市认真贯彻落实政府及省民政部门有关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文件精神,按照立足于源头保护、预防保护、主动保护和全面保护的原则,深入持续开展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着力健全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机制,提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水平,有力推动了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网络

  农村留守儿童分类保障,涉及生活、医疗、教育、监护、救助的方方面面,面广量大,政策性强,必须要强化组织领导。根据上级和我市关于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的有关要求,该市由政府主导、民政牵头,在20xx年10月建立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包括关工委)的工作职责,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促使多部门、多措施共同保障留守儿童权益。各成员单位相互协作,密切沟通,形成了工作合力。该市20xx年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将积极开展好圆梦行动、暖心行动、普法行动、维权行动、守护行动“五大行动”,深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二是开展摸底普查,建立档案台账

  根据省厅转发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三部委《关于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的通知》,按照文件要求,该市专门成立了留守儿童摸底调查小组。组长由市民政局一名正处调研员担任,组员由事务科相关同志担任。市局和个别县区专门更换高配计算机,并安装民政部留守儿童数据采集软件,通过软件分级汇总并上报。每季度对全市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归类建档,进行动态管理,准确、全面掌握留守儿童基础数据。为解决留守儿童实际问题提供有力依据。

  三是完善保障制度,落实帮扶政策

  为进一步拓宽困境未成年人社会保护服务的工作思路,加大社会化保护服务力度,使困境未成年人得到应有的庇护和更多的关爱,市救助管理站、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中心在万全县川流中学建立了“困境未成年人帮扶基地”,是该市首个“困境未成年人帮扶基地”。该基地的建立,将进一步完善川流中学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畅通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渠道,更有效地推动全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的进程。今后,将在万全县川流中学开设法律讲座,设立心理咨询点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安装亲情电话让学生多与家长沟通,并且通过其他一系列的救助帮扶行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20xx年全年在全市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民政部等八部委《关于在全国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的通知》(民发〔20xx〕198号)精神,切实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今年以来,该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文件精神,按照立足于源头保护、预防保护、主动保护和全面保护的原则,深入持续开展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具体做法:

  一是根据八部委关于“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工作的有关要求,20xx年XX月XX日全市下发了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工作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工作原则,制定了详细的工作内容,落实家庭监护责任,构建农村留守儿童保护网络;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多渠道报告机制;落实控辍保学责任,让每名农村留守儿童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等。并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步骤,包括动员部署阶段、集中行动阶段和巩固深化阶段。下一步将严格落实“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切实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帮扶工作。

  二是20xx年初,全市各县区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认真制定本区县的工作要点,细化职责分工、进度安排、组织保障等要求,严格按照既定时限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是取得的成效。各县区集中开展专项行动,1月份重新进行了摸底排查确认工作,分类型建设留守儿童花名册、将花名册报送相关联系单位;2月份各相关部门按照报送花名册的实际情况,组织和督促受委托监护人签订《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监护责任确认书》,展开部门联动,帮扶解困。

  三、全市留守儿童工作存在问题

  一是基层没有设留守儿童专员,动态管理难度较大。留守儿童在校外期间容易发生问题和风险,因此必须要在村(社区)落实专人负责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相关工作。但现阶段基层工作人员普遍数量有限,基层力量薄弱。不少基层未设专职统计人员,留守儿童数据真实性需要进一步考证。

  二是缺乏长期帮助的力量。不管社会组织或是个人,即便是都有帮扶,但帮扶流于形式,缺乏长效机制、专业的'志愿者力量等。每到春节、六一儿童节,前来献爱心的人特别多,几拨人轮流来送书包、文具,但是过了这个时间点,留守儿童鲜有人问津。

  三是缺乏专项经费的支持,在开展工作中无经费保障,工作人员无法开展正常工作,在需要救助帮扶时无法解决当事人的实际困难。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工作是项部门联合性较强的工作,要充分发挥各部门联合的力量,政府必须加强统筹协调。

  (一)加强组织领导主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社会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督导检查、效果评估、责任奖惩、完善机制等职责。

  (二)突出联合力量,发挥政府在资金投入、设施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动员和组织相关部门、基层组织、社会组织、专业机构、各类志愿者参与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明确工作职责和协作程序,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公益慈善组织、热心人士提供捐助和社会保护服务,并通过购买社会服务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建立完善监测、预防、报告、转介、处置体系,形成社会各界保护合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力。

  (三)强化督导作用,要强化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保护工作责任意识,定期开展督导和绩效评估,落实监督检查,确保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健康开展。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10

  为深入了解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切实把握好“民心工程”的真正含义,一个月来,我参与了xx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调查,通过一个月的社会时间对xx镇农村低保工作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镇共有xx户农村低保户,保障人口xx人,每季度共发放低保金xx元, 基本上做到了应保尽保。目前,该镇已经基本形成了组织健全、制度完善、措施配套、运转有序的农村低保工作机制,

  二、主要工作

  (一)领导重视,组织严密,为全镇低保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以人为本,适应形势,低保工作尽量缓解受保人员的生活压力。

  (三)低保干部,迎难而上,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四)健全制度,动态管理,积极构筑城市低保救助体系。

  三、发现的'问题

  通过调查,我发现该镇农村低保虽然取得了一定实效,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是从全镇低保工作的整体情况来看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部分群众还处于较贫困的生活环境之中。

  二是低保干部的工作压力较大,办公经费严重不足。

  三是低保干部队伍建设应进一步加充实,低保工作人员严重缺编。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11

  ——关于资源县农村问题调查报告数计学院02网络与信息管理姓名: 唐必政学号:2002075129 一年一度是暑假社会实践又来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我们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我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暑假中,我在广西资源县瓜里乡政府进行社会实践调查,跟着杨副乡长和县公安局副长对资源县农村社会治安善作了番调查。这一二十天是在一阵紧张的旋风中度过的,生活忙碌而充实。

  总的看来,资源农村的社会治安状况是稳定的。犯罪率比较低,农村基本上能安居乐业,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问题之一:少数地方村霸、地霸等流氓地痞沆瀣一气,横行乡里,直接然及农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据司法部门统计,在去年查处的团伙犯罪案中,农村籍占60%-70%,有近1/3的行政村存在着这种恶势力,有的已形一定气候,并逐步向带有性质的团伙演变。据对已破获的37个团伙189名成员分析,绝大多数是恶习不改的刑满释放分子和解除劳教人员,还有一些游手好闲的人员,他们到处称王称霸,为害百姓,横行无忌,结伙作案。他们甚至把坐牢视为“荣耀”,“进宫”的次数越多,越被视为“英雄”。这种违法活动具有很强的威胁性。一个村里只要有一个团伙,这个村的老百姓就会有一种恐惧感,社会秩序随之变乱,社会风气明显转坏。

  问题之二:社会矛盾纠纷增多,杀人伤害等暴力犯罪案件急剧增加,行凶报复村干部的案件不断出现。自去年二月起,因邻里纠纷、家庭纠葛而发生的杀人伤害案就有多起,比上一年上升了11%和14.5%。全县发生村组干部遭打击报复的刑事案件有近二十起,其中对治安工作负责、敢于支持原则,秉公办事的人员遭受报复的有十余人。当然,的确也有少数干部对群众的合理要求不闻不问,推诿扯皮,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引起多数群众的不满,激化了矛盾。这种教训也不可忽视。

  问题之三:参加封建宗教迷信活动的人多、面广,严重影响了基层政权建设和生活秩序。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非法传教,制造谣言,不满情绪,破坏安定团结。极少缺乏科学文化知识的群众,轻信谣言,被骗入教,整日热衷于宗教迷信与宗族活动。这种反动宗教组织及宗族活动,实际上与正常的行政管理相对抗,严地搅乱了人们的思想,影响了社会安定,进而引发其它种种社会治安问题。

  问题之四:城郊、地域边缘结合部治安不好,治安问题尤为突出。据调查,去年这些边缘结合部发生刑事案件百余起,占全县刑事发案的士9%。一是盗抢案件突出。在边缘结合部发生的盗窃案件,犯罪分子侵害的主要目标是牲畜、家禽和水利电力设施,其中尤以盗窃耕牛为多。去年仅一个乡就连接发生盗窃耕牛案5起。同地还发生抢劫案23起,犯罪分子胆大妄为,无所顾忌,甚至敢在白天作案,农民怨声载道。另外,边缘结合部也成了犯罪分子窝赃销赃的场所。

  这些治安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也阻碍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威胁着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社会的稳定。究竟如何加强农村社会治安工作,为农村的两面三刀个文明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司法部门有关人员认为:

  第一,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行政管理功能。这是稳定农村社会治安秩序的组织保证。农村基层组织承担着贯彻党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保证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职责。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解决社会矛盾中起中举足轻重的作用。调查表明,凡是基层行政及党团组织健全,一班人人团结奋斗,一心带领群众生产致富的乡镇,那里的社会风气就正,治安秩序就好。相反,凡是基层行政及党团组织软弱涣散,失去凝聚力与号召力,许多政策和措施就难以落实,社会治安就不好。因此,各级党委政府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农村村级治安网络,做到调解内部矛盾纠纷的工作有人做,维护社会治安的工作有人干。

  第二,必须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教育和文化宣传,这是搞好农村社会治安工作的舆论,基础和思想保证。调查发现,一些地方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薄弱,致使各种封建腐败思想抬头。遇到违法犯罪活动,许多人不敢制止。还有一些青少年信神信鬼,不敢见义勇为。由此人们感到,要在农村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现代科学文化教育,积极引导农民摒封建的、落后的'、愚昧的思想,树立共产主义道德风尚。宣传、文化部门要立足农村,面向农村,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把文化科技活动落到实处。

  第三,必须努力壮大集体经济,减轻农民负担,要组织农民发展生产,尽快脱胎贫致富。这是广大农村长治久安的物质保证。调查表明,“仓廪实而知礼节”,农村中集体经济发达、农民富裕程度较高的地方,不仅刑事案少,而且社会矛盾纠纷比较少。由于许多地方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宣传教育、治安防范、计划生育、民兵训练、扶优扶贫、水利建设、修路建桥等民办公助事业所需费用,大部分靠提留、摊派来解决,导致农民负担过重。近年来,这种摊派有增无减,不仅影响生产投入,而且使党群,干群关系紧张,进行诱发各种矛盾纠纷,给社会带来诸多不安定因素。邓小平同志指出:“只靠打击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真正解决根本问题的要靠翻两番。”所以,要下决心进一步整治“三乱”,并采取实际措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引导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第四,必须落实社会性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强化打击和防范职能。这是改善农村社会治安的有力措施。应当肯定,广大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已经有一了个良好的开端,但要巩固、发展尚需努力。道德要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充实和加强农村的执法力量。据调查,一些新建乡镇的派出所条件极差,农村乡镇法庭、司法机关的力量也薄弱。不少地方发了案子不能迅速查处,出了纠纷不能及时调解,抓了罪犯不能及时处理。因此,应把基层派出所、法庭建设列入工作的议事日程,尽快予以解决。其次,要进一步加强群众性自防自治组织建设。目前,农村的治保会、调解会、治安巡逻队等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人员及其报酬要落实,保证农村执法人员的素质,提高他人瓣执法水平。此外,还要健全制度,明确职责,发挥作用,把各种不安定因素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还要切实加强农村剩答卷劳动力的管理和重点人口的帮教工作。集中力量对治安混乱的村镇、交通路段进行重点治理,狠狠打击横行乡里,欺压群众的各种流氓恶霸,严历惩办各种破坏农业生产和生活、通讯、电力设施的严重犯罪分子,力争在短期内使农村治安状况有一个明显的转变。

  总的来说,这个暑假没有白过。虽然我在这一二十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依然感受着夏日的炎热和喧嚣,但是自己在这一二十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青年学生的成才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希望以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12

  《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与思考的调查报告》 前言:社会实践的参加者:一帮大学同学。实践的主题:通过调查与分析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情况而让我们村里的子女以及干部懂得如何最优化最合理地处理这些问题,以让老年人快乐幸福地安享晚年。时间:20xx年1月27—1月31日。地点:我所居住的那个村子。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告如下。

  一、 活动内容

  (一) 活动目的: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农村养老状况,发现其中存在的优缺点,从而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建议。

  (二) 活动准备:由于我所在的农村地区人口比较多,所以我和一帮同学首先选取一个有很多老年人居住的村子作为重点调查目标。我们须向村委会那里得知目前我们这个村子的所有老人的人数;其次,我们了解了总体上老人目前生活的状态;之后打听到村干部在致力于农村养老这个问题上所做的贡献。

  (三) 活动形式:

  1.选取重点目标实地走访;

  2.询问村干部实际农村养老实际情况;

  3.查阅相关资料。

  (四) 活动过程:

  1.从资料中了解相关情况。我们首先在实践活动的第一天上网先搜索到了一些关于我国农村养老的普遍状况和一些数据以及存在的问题。接着,我们便来到了我所在的村委会向他们了解农村养老情况,同时查阅了很多资料,了解到了农村里一些特殊老人目前的生活状况。

  2.实地了解情况。接下来的几天,我和一帮同学就一个个地到农村里有老年人居住的家里,仔细询问他们当前的生活情况,儿女的赡养状况,村里的干部为此所做的努力以及他们目前对生活的态度。

  3.记录数据。我们把一些数据记录下来,之后再总结讨论农村养老中存在的优缺点,最后我们汇总出关于这个问题的意见向当地的村委会提出。

  二、调查资料

  实践活动中的调查资料分为三部分。

  (一)上网搜索到的资料。通过网络资源,我们了解到如今政府在农村养老这个问题上做出了一些惠民政策。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出,到20xx年已经在全国10%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再到20xx年开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开始逐步推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影响逐步扩大。它的主要内容是: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目前我国农村8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8000多万,占农业人口的10%以上,按照国际社会通行的标准,我国农村已成为老龄化社会。而村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家庭养老负担沉重,使得生活富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二)从村委会那里得来的资料。我们了解到了目前我们村里的老人大约有100多位,而且子女不在家的老人竟然占到了80%,“空巢”老人现象普遍存在。调查发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惠及面甚少,但是由于农村医疗合作社的建立,我们村里的只要是农村户口的人都会享有医疗保险的福利,可惜的是,资金上报比例还是很少。

  (三)实地走访所取得的资料。我们走访了很多位老人,还专门为那些“空巢”老人干了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我们发现有些老人还在以种地维持生计,有些老人则靠子女的收入生活,而有些老人因为种种原因,只能靠村里的.资助生活。同时他们的生活态度会有些消极,他们不愿意麻烦自己的子女,有的老人甚至不为了不让儿女担心,隐瞒了自己生大病的事实,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三、调查结果

  (一)农村逐步呈现老龄化,农村养老问题不容小觑。由于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安于靠种地维持生活,所以他们选择了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农村。加之如今的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改善,尤其是新型农村医疗合作社的建立后,很多老人的看病难得问题得以解决,因此农村老年人人口在不断上涨,农村老龄化的时代已经到来,随之而来的农村养老问题也接踵而来。

  (二)政府、子女在农村养老问题中的表现

  1.执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了以养老保险为主,医疗保险为辅的制度,但是在调查过程中,村干部在资金保障方面做得还不到位。

  2.实行农村社会救济。通过网上资料,我了解到很多经济发达省市如北京、浙江、广东等已经全面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当然我们省也不例外。我们村里的贫困老人都会获得村里的帮助,每个月也都会有几十元的保障。虽然这些钱远远不够他们的消费,但是至少表明了政府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后的路任重而道远。

  3.虽然金钱可以给老年人生活保障,但他们的精神活动更应被关心。调查走访中发现一般子女都会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给父母钱财让他们安享晚年,但还是有一部分老年人依然坚持在田间忙碌,靠自己的能力赚钱。大多数的老年人生活简朴,开销甚少。闲暇时由于子女不能陪伴左右,只能和其它老人一起聊聊天,看看电视,基本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而且村里对这方面也不是很重视,基本上没有开展过什么集体活动。所以,不仅是村里的干部,还有他们的子女,不能简单地认为物质上的满足就可以让老年人过的很好,其实不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他们最大的愿望还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经常回来看看他们。

  四、经验体会

  (一)我们在选择做调查实践活动时,需要将我们的视野扩大,从影响到我们身边的事情开始考虑,即取材有针对性,要有意义,同时需要从多个角度辩证的看待,从由表及里的思维着手,在这个主题上,我们不仅看到了农村老年人目前所缺的物质是什么,更体会到了他们精神领域所缺的那份情感。

  (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说明我们在做一件事情前要有充分的准备。这次活动我和我的一帮同学们就做足了准备,我们不仅在网上找到了相关的资料,更是针对我们村的情况,找到了我们村里的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资料。

  (三)我觉得任何一个政策的实施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都会存在种种问题,因此要加强从上级到下级的执行能力,真正把福利和好处带给农民。

  五、理性思考

  (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建设存在一些主要问题。

  1.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与合理,缺乏有力地监督保证。相关的《社会保障法》依然未制定出台,可见这项机制仍未被列为法律条例,所以给执行带来了困难,因此导致农民对社会保障的认识不足,对受益缺乏信任感。

  2.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覆盖范围小,但这是民生问题,需要政府加大力度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范围。据了解,大多数老年人对养老保险的了解不足,只有少部分老年人参保,就算是这样,因为缴费农民可以自由选择,不少人选择每月最低档,这样缴费10年后的农民每月也只领到很少一部分的钱,所以对于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帮助不是很大,并未起到很大的作用。

  3.农村养老资金运行低效,农民信心下降。如今的体制下,有谁能确保证国家财政拨下来的资金丝毫不偏差地到达农村老年人手中。我恐怕没有人能担保吧!因为我们深知在资金运行过程中,一些资金挪用贪污的现象偶尔会存在,这值得我们严肃审视与处理,政府人员必须要抱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一直秉持着公正廉洁的原则。

  六、问题与建议

  (一)通过立法途径的形式约束和强制执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农村社会养老必须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农村与城镇之间的差距应该通过社会多方的努力不断减小。

  (二)在给农村老人带来保障机制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每个人都会变老,每一位老人都期待拥有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所以不仅政府要给老人们应有的关心,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子女要时刻记住常回家看看。

  (三)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希望国家大力扶持并真正做到对人民负责。就以我们村为例,我们的干部们首先要大力向村民们宣传农村养老保险的益处,其次希望他们工作更具人性化,在分发养老金的同时可以主动到那些老年人的家里与他们聊聊天。平时可以想方设法得组织一些娱乐活动来丰富老年人的生活。

  以上便是我和我的同学们所做的成果,也希望那些干部们真正地明白我们的

  用意,实事求是地一心一意地为人民着想。全社会全部行动起来,农村养老问题才会得以解决。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13

  农村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关健,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但就单纯的土地管理而言,无外乎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两个方面。我基层所地处山区农村,辖区地面大,人口分布广。由于长期工作在农村,通过具体的工作实践、调查了解到农村土地的管理仍有较多的问题存在。

  一、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

  (1)农用地管理问题

  目前,我国实行土地承包30年不变,广大农村现存的农用地管理模式,基本上是按照土地下户时农户、人口的分配土地订立承包合同,明确30年不变的。这一做法给以后的工作留下了许多弊病。一是长期的人口增减,即使是原有农产不变,各户耕地的多寡已明显凸现,二是随着移民并村,新增人口入户易,种地难;三是原有的小自然村,人口迁徙已尽,耕地悉数撂荒;四是离迁居地较近的户,一户种着多户的地,粗放经营,广种薄收;五是大村少数农户由于人减地多,或是耕种不了,或是看重眼前利益,进行私下租种,甚至转让建房等。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威胁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样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2)建设用地管理问题

  建设用地问题,主要涉及到农民宅基地问题和乡镇村建设用地问题以及部分国家建设用地问题。农民宅基地问题主要表现是:一户两宅甚至一户多宅,村中旧房空占土地有增无减,村外新宅蚕食农田与日俱增;乡镇村建设占地问题,尤以公盖占地和乡村养殖园区建设占地为主,乡镇自恃政府有权,村委认为集体是主,致使乡镇村建设用地想占就占;部分国家用地更是新建设该批批、该占占,旧用地(如撤乡并镇后的原各乡政府、地税、医院、兽医站等单位)想租就租,想卖就卖。这些问题的存在和继续,一是由于少数地方干部尤其是少数乡村干部对土地法规的不学习不理解,二是由于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局限,不敢自把嘴巴。由此形成了乡镇、村、户非法赢利多多,国家土地资源流失严重。

  上述问题的存在,在地广人稀山区农村干部乃至极少数县、乡镇干部看来没什么大文章可作,可作为国土资源部门的执法者,却不能熟视无睹,听之任之。

  二、对加强农村土地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农用地管理方面

  (1)摸清家底,合理利用。以现乡、村为单位,详细核准农用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的实际数据,依法落实承包合同,层层落实承包责 任,解决实际中合同不落实,责任不明确的弄虚作假问题,对边远荒芜土地或还林还草,或栽种经济作物,如建设果园、药材基地等。

  (2)责任到户,保证质量。按农产承包合同,逐户核准承包土 地面积,明确土地质量。对少数种地过多、广种薄收粗放经营户给予适当调整,使农户真正明确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关系,解决少数农户合 同外耕种土地和空有合同,实际无地的问题。

  (3)合理规划,严格管理。要以科学合理的态度,按照土地管理要控制总量、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重新对乡村土地利用规划进行修订完善。农用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经过确定之后,严格按照各级签订的责任状,层层负责,年年检查,严格监督,严厉查处。

  (二)建设用地方面

  (1)规范建设用地审批。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之规定做到该批的依法审批,不该批的坚决不批。最好能改现在的村、乡镇和国土资源部门三级审批为用地单位(个人)申请,村、乡出具依法用地证明,国土部门独家批准,使审批权力高度集中。

  (2)规范收费标准。集体土地如本集体组织成员农户建房占用非耕地可不交费,但农用地转建设用地,因失去土地造成损失,补偿必不可少,建设用地不交费显失公平。

  (3)杜绝搭车收费。在规范本部门收费的基础上,要从根本上 杜绝乡镇村搭车收费。

  (4)盘活建设用地资源。一是要按照一户一宅的原则,妥善解决好农户住新房闲旧屋的问题,盘活空心村闲置土地。二是要处理好国家、集体单位在农村闲置的土地。三是要搞好无人村旧宅基地复垦和荒芜土地复耕、利用。

  (5)加强执法监督力度,严惩越权批地现实非法占地的问题,主要是乡镇村违法行为比重较大,由于我国现行土地法规在具体操作上的局限,基层所对乡镇村干部的违法行为的查处深感力不从心。因为,村有为集体、为群众的事实掩护,乡镇有地方经济发展的权力干扰。为此,加强执法监督力度不仅是一线执法者要提高“敢”和“勇”精神更重要的是应该在规范执法程序和提高执法的具体操作依据,提高操作手段上有一个根本的创新。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14

  我市目前农村妇女组织覆盖率已达100%。全市共有农村妇代会127个,妇女小组482个,村级妇女干部494人。

  近年来我市加大了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的工作力度,在组织发展、工作方式、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目前我市农村基层妇女组织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妇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推进妇女发展,通过有效的工作载体为妇女在更高层次、更广泛领域参与经济社会发展搭建平台。

  1、关注热点,在重大战略上切入。妇女工作必须围绕各级党委战略部署主动跟进,工作要与党委、政府决策同向同为。利用妇女创业就业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在发展农村经济上形成兴一家、带一村、兴一业、富一方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 “半边天”擎起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

  2、抓住重点,在中心工作上立足。围绕中心开展工作是妇联工作一贯遵循的原则,农村妇女组织要主动跟进新农村建设步伐,顺应现代农业发展。建立“两支队伍”,即建立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过硬的基层妇女干部队伍,建立一支妇女科技致富带头人队伍。抓好“一个培训”,即加大对农村妇女的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广大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3、聚焦难点,在关注民生上定位。“俯下是头牛,为妇女群众鞠躬尽瘁,撑开是把伞,为妇女姐妹遮风挡雨”。服务广大妇女群众是妇联组织的血脉之源、立身之本。协助党和政府多做稳人心、暖人心、得人心、聚人心的工作是新时期基层妇女工作的重要内容。基层妇联组织要切实履行桥梁和纽带职责,听民声、察民情、体民意,用最大的努力把党的关怀和温暖带到弱势妇女儿童身边!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15

  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党和各级政府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工作的重点,摆上了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工作人员的重要工作议事日程。按照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围绕着生产发展、生活宽余、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要求,在全县范围内认真、扎实地开展了新农村建设活动。

  一、我县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和全国、全省、全市其他地方一样,我县的新农村建设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受历史条件和环境因素制约,村庄规划改造难度大。主要表现在:一是村庄规划晚。截止到20__年,全县333个行政村只有173个村有规划。我县的大多数村存在的房屋建设标准高矮、宽窄、方向不一,宅基地乱占,街道不整齐,甚至没有一条象样的街道等等,都是因为缺少规划或者不按规划建设造成的。二是村庄建设不按规划执行。即使有了村庄规划,但规划型同虚设、不按规划建设的村庄非常普遍,任意占宅基,想在那里盖就在那里盖,想盖多大就盖多大,想盖多高就盖多高,还有多占宅基地的问题等,严重影响了村庄的面貌。三是人口流动造成村内闲置房。有些家庭,人员长期在外居住,或打工、或经商、或种地,房屋及院子长期无人管理,杂草丛生,房屋、院墙破旧。四是一些传统的不良生活方式造成了房前屋后、房内房外脏、乱、差。五是房台村人均住房面积小。我县沿黄河大堤的房台村,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为治理黄河而由国家投资集中搬迁建设的,已经有三十年左右的历史,房屋破旧、面积窄小,已经非常不适合现在的生活需求。据了解,这些房台村每户院落的面积是160平米,正房面积只有51个平方。这样的村在我县所占的比例很大,全市共有5万左右的人口,我县就占了56个村、8421户的3.5万人,房台村人口数占了我县农村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左右。六是村庄小而分散。全县333个行政村中,100户以下的村有125个,其中最小的村仅有49口人。现代黄河三角洲是以垦利镇的渔洼村为顶点,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入海口在垦利境内不断改道,农民种地跟着黄河走,许多种地的生产屋子慢慢地演变成村落。这些村落都没有规划,随意建设,房屋基本是低矮的泥土房,特点是散、乱、小、差、偏、远。总之村庄规划建设滞后、村庄小而分散,加之我县历史比较短,群众来自全国11个省,109个县,居民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文化背景差异很大,进行新村建设、旧村改造难度很大。

  (二)经济收入差距大。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我县20__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10700元,而同期全县农村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为4477元,差距比为2.4:1。二是乡村集体经济收入差距大。据调查,目前我县集体经济在100万元以上的村仅有14个,10万元以上的村72个,而集体经济空壳村却有133个。三是村民收入差距大。虽然我县20__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77元,但仍然还有一部分刚解决温饱甚至连温饱还没有解决好的困难户。四是境内城中村、油区村、纯农业村之间以及乡镇之间区位、资源、条件、基础差异较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三)环境卫生整治不够彻底。通过近两年小康文明村的创建和集中整治,我县农村环境卫生得到了加强,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但保持村庄整洁还没有成为广大村民的自觉习惯,卫生保洁的长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乱堆乱放现象仍不同程度的存在,整治并不彻底。

  (四)公共设施档次较低。许多村的医疗卫生服务站、幼儿园、道路、饮水等公共基础设施还不配套完善,村庄文化大院设施不配套且档次低,文化阵地作用发挥不明显,还有不少村庄没有文化大院等。

  (五)建设机制和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社会工程,涉及三农工作的方方面面,工作量大、面广、任务重,必须建立起一套高效的工作机制和完善的制度,才能更好地推动建设工作。目前,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刚进入起步阶段,工作的运行机制和制度需进一步探索与健全。

  二、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从发展经济、强化基础入手,切实增加群众和集体收入。非农收入是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怎样才能增加群众和集体收入,结合我县实际,首先要把资源开发作为农民增收的重头戏。我县可开发利用的土地多,要继续实施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要继续积极争取上级农业开发项目和土地整理项目,改善生产条件,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畜牧、水产、棉花是我县农业上最大的优势,并且潜力巨大,是农民增收的抓手,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畜牧、水产大县强县建设,而且要精、要快、要好。二是要毫不放松地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产高效农业。重点培植冬枣、蜜桃、桑蚕、蔬菜、食用菌等新兴产业,努力实现一乡一业或多业、一村一品或多品。三是要实施好能人带动战略,重点培植几个块头大、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走企业加农户、企业带产业、吸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自然人入股等多种模式的发展路子。四是要抓好对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加快农民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把增强农民劳动技能和提高劳动力素质作为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换的手段,培育技能型、高工资型劳动力队伍,如黄河口镇的栾家村输出的主要是农业机械手和农业技术员,年收入每人都在2——3万元以上。五是想方设法增加集体收入。没有集体收入和公共积累的村,新农村建设就是空架子,要鼓励有积累的村进行投资上项目,让死钱变活钱;无积累的村想尽千方百计寻求资金来源渠道,可以采取成立协会、公司、合作组织等方式,为村民搞好服务来增加收入。六是积极启动民间资本,制定优惠政策,引导有公共积累的村集体和能人积极发展二、三产业,掀起一场发展民营经济的革命。先当小老板,再当大老板,由农业经济、打工经济向工业经济、创业经济发展,使新农村建设有一个强大的经济支撑。

  (二)从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建设做起,抓好村庄规划改造。要想搞好村庄改造,一是规划必须先行。在村庄规划方面我县相对滞后,从现在开始要对各乡镇、各村庄的规划重新进行审核修编,并加快详细规划编制力度,同时搞好乡镇驻地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等各项专业规划的编制,提升规划层次。除100人以下的小村和偏远村,都应该在年内完成规划编制,越晚越被动。二是采取整体搬迁、撤并、老村改造三种模式想结合的方法,加快村庄规划改造步伐。对有经济实力和条件成熟的村,可采取整体搬迁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注意两个问题,一要高起点、大众化,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在一定时间内不落后,可以采用不同的标准,分区域建设,不搞一刀切;二要掌握建设时间,对于不能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集中搬迁的村,可分步实施,但不能再在老村内建设新房。对于小、偏、远的村,可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进行村庄的撤并。对于老村的改造,要坚决按规划进行。宅基大小、房台高低、房子高矮宽窄都要有统一的标准,不能随意建设。要坚决杜绝乱占宅基地,对村内的空宅基地要统一收回,搞好合理规划。三是对村庄改造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新农村建设不是建新村,要由群众按规划自主行动。条件好的一类村,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村改居,有条件的建设楼房,实现公寓化;二类村坚持转化升级,提高村庄道路标准,逐步消除土坯房;三类村进行整理提高,全部建有柏油路,争取在两年内全部消除危房。

  (三)从群众最容易干、见效最快的.方面切入,抓好环境卫生整治。一类村,特别是已经创建为小康文明村的村,要建立起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和保持,提升卫生环境水平;二类村要建章立制,对骨干道路、村庄道路、村内卫生集中进行治理;三类村的工作重点就是环境卫生的治理,对“三堆”进行集中清理,使全县每个村在20__年都要达到“四个一”标准:即有一条环境卫生示范街,有一批垃圾收集处理设施,有一支环卫队伍,形成一套卫生管理制度。在集中治理的基础上,抓好“一池三改”,从根本上改善卫生状况。环境建设不仅是刷刷墙,挡挡草,要多在绿化上下功夫。目前,文化大院也好,休闲广场也好,大多是全部硬化一个模式,刚一建完,已明显落后。真正的新农村应该是“人在绿中,房在树中,村在林中”,在我县尽管有难度,但这是一个努力的方向,要注重绿化和硬化相结合,宜草则草,宜树则树,提升层次,增添灵气。

  (四)从群众最关心、需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事上下功夫,抓好公共事业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是城乡最明显的差距,也是农民最迫切的需要。要采取多种融资渠道,从群众最关心、受益最直接的实事抓起,进一步加大对水、电、路、讯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不断配套完善。同时要为群众建设一批扎实、实用的敬老院、幼儿园、卫生室、文化大院、体育广场和放心店等公益设施,最大程度地满足群众不同层面的需求。要注重小学和幼儿园的建设,让农村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受到更好的教育;要加快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改造,进一步完善合作医疗、大病救助制度,让群众都能看得起病。要逐步提高对老人和失地、失业、弱势农民的保障水平,确保人人生活过得去,争取人人过得好。

  (五)从农村和谐、创造现代生活着眼,抓好乡风文明。一要进一步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增加工作的透明度。按照基层党组织“五个好”标准和要求,切实加强村班子建设;健全完善农村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落实定时定点集中办公、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务大事村民公决、村级工作“阳光操作”及村章、合同、程序“三监管”等民主管理制度,规范“一事一议”运作程序,提高村级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健全村规民约,加快推进村级管理制度建设,逐步实现依法治村。二要加强引导教育,改变农民的传统生产生活习俗。充分发挥文化大院等设施的作用,引导农民学知识、学文化,过文明健康的生活。我县的东部人口主要是三、四十年代从鲁西、鲁西南地区移民而来,中部地区主要是从潍坊、广北一带迁移来的,而西部地区是以我县的原有人口为主,思想意识、文化背景、生产生活习俗差别较大。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分别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在生活上要逐步解决那些辟如盖房不垒院墙、吃喝不讲营养、房内房外不讲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卫生、柴草乱堆乱放、人畜家禽混居等与现代文明不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在生产上要引导农民摒弃那种单纯靠地吃饭的传统农业意识,积极从事二、三产业,增加非农业收入。三要抓好活动载体,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的文化活动,组建一批村级文艺宣传队、体育队,搞好“十星级文明户”、“信用户”、“五好家庭”、“五好村民”、“好媳妇”、“好婆婆”、“好孝子”“好邻居”等一系列评选活动,倡树文明乡风,展现农村新风貌。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16

  为了依法保障农民土地合法权益,有效化解土地承包纠纷,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根据国家和省有关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综合农民土地承包上访问题,对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有关问题做以政策解释,便于农村各级干部在处理土地承包纠纷过程中有所把握和遵循。

  1、户口在人不在农民(指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下同)已参与二轮土地承包回来要地的,有地源的地方,在其承担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义务的基础上(指在外地期间),应恢复其原承包田。未参与二轮土地承包回来要地的,如果与村集体经济组织有协议自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或与当地村委会无任何联系的,按自动放弃承包经营权处理。

  2、户口在人不在农民已参与二轮土地承包回来要地的,村集体将户在人不在土地作为小调整地源,调给其它农户并签订30年土地承包合同及发放土地经营权证书的,可从现有机动地中补给同等面积的承包田。

  3、户口在人不在农民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期间,因弃耕、逃债、超生举家搬迁到外地至今,原则上按自动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处理。对于个别在外地无生活出路,举家又搬回且能长期经营土地的,如有地源可通过2/3以上村民代表会议议定后调给部分承包田。

  4、户口在人不在农民在第一、二轮土地承包期间,主动将其承包田交给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由村里按机动地长期发包的(3年以上,含3年,下同)或化解村级债务以地顶债3年以上能够收回的,归还其耕种。如发包、化债合同合法有效不能收回的,可通过利益调整,由原承包人与现经营者协商,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

  5、农户之间或经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流转,由于国家政策调整导致土地经营权双方因价格和期限引发的合同纠纷,对短期合同原则上应将因政策调整而增加的收益支付给拥有土地承包权的农户;对长期合同应通过农业承包合同管理部门仲裁或直接诉讼司法部门裁决。今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农户之间土地流转必须通过村委会,由村里备案。未经农户同意,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他人不准代为流转承包地使用权。

  6、在第一、二轮土地承包期间,村集体经济组织因欠款(含超生罚款)收回承包经营权的,如果农户要地,有还欠能力的,可一次性还清欠款,无力偿还欠款的,经2/3以上村民代表会议议定后,可与村集体签订还款计划后,归还其承包田。

  7、村级机动地要严格控制在耕地总面积的5%以内,超出部分要分到农户。具体实施方案要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交给村民大会表决,确定调给人口和数量。

  8、机动地长期发包或抵债的,大多数农民满意的,可维持原合同;大多数农民不同意,要按规定修订和完善承包合同,特别是要针对“两补一免”政策调整后,对一些未经村民议事会讨论、地价偏低的机动地发包或抵债合同可按规定调整承包费。

  9、今后机动地必须实行公开竞价发包,最长发包期限不得超过3年,同等条件下优先发包给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机动地发程、合同签订(含续签),必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2/3以上村民代表大会同意。

  10、按政策应该给地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其地源应从本集体所有或归本集体使用的机动地、林影地、开荒地和承包方依法自愿交回的土地中解决。对于应该给土地的必须保证其口粮田,以解决吃饭问题。

  11、对于户在人不在要地无地源的,以及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期间没有分到劳力责任田(包括现年满38周岁以下青壮男劳力,当时乡村企业人员、村干部,下岗民办教师)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可通过八条政策扶持措施予以解决:一是积极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包括小作坊、小饭店、食杂店、小酒坊等,地税、工商、卫生、交通、城管等有关部门要减免相应税费。同时,乡村两级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资金、技术等问题。二是把农业贷款和畜牧业中长期贷款向这部分农户倾斜,选择适宜发展的奶牛、肉牛、生猪、家禽等养殖业。三是在今后乡村范围内筹劳方面,优先考虑这部分农户,通过出劳收入缓解补充因无地而造成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四是把村集体对外发包的草原、渔池、林木、机动地等资源,在进行专业发包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发包给这部分农户。五是把这部分农户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点考虑对象,实行免费培训,定向输出,扶持政策在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放宽。六是结合项目建设,对本地已开工建设的项目,在用工上应首批吸纳这部分农户劳动力。七是通过农村现有的各类专业协会、联合体及经纪人队伍,限度地吸收这部分农户,参与到各个经营领域的活动。八是各乡村可结合本地实际,创新思维,广辟门路,造创条件,全力做好这部分农户生产、生活和稳定工作。

  12、严格清理土地承包管理违纪违策问题。对于在土地承包经营管理过程中,问题比较集中,农民反映强烈,而且确实存在着偏亲向友、仗权承包以及严重不合理发包等违纪问题,村集体必须将该部分土地如数收回,按政策妥善处理。对于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违背农村土地承包政策,且问题表现突出,影响面较大的,要按有关政策及时纠正,对违法违纪的干部,要严肃处理,并将结果向群众公布。

  13、有关征用农村土地补偿问题,对于过去拖欠农民征地补偿费的,哪级占用就由哪级负责,按当年征地补偿标准足额偿还;对于补偿偏低或违规征占农民土地的,要依法纠正。今后,凡是征占农村土地的.,必须依法征用,严格程序,依法补偿,如期到位。否则,一律不准征地,不准开工建设。

  14、对于沿江坝外地(滞洪区内)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时作为承包田已经分给农户的,由于农户弃耕被村集体收回的,或在第二轮土地承包时按规定由村收回的,必须按机动地管理。由2/3以上村民代表会议议定发包形式、底价和承包年限,同等条件优先原承包农户。对于沿江坝里低洼地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时,作为承包田已经分给农户的,由于弃耕被村收回现已长期发包的`,按规定修订合同条款,通过农业承包合同仲裁委员会调整原承包户与现经营人的利益关系,待合同到期后归还原承包户。

  15、对于取得两地户籍不在本村居住的农户,参加本村二轮土地承包并只在本村一地有承包地的,其承包地不得收回;在异地有承包田的,在本村获得承包田一律收回;未参加本村二轮延包现在回村要地的,原则上不予处理。

  16、关于婚入婚出的承包地问题,在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原居住地不得收回承包地。已婚妇女不能同时在两地占有承包地。二轮土地承包时,已婚妇女取得承包地,因离异到外村再婚,外村未分给承包地,原村应保留承包地。

  17、对二轮土地承包以来,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土地的,在签订合同过程中没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同意的,在给予相应补偿后终止合同。村干部承包机动地的,没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同意的,要予以纠正。

  18、在二轮土地承包期内,家庭成员承包中某个成员或部分成员去世的,承包地由家庭其他成员继续耕种;在承包期限内,承包方的家庭成员全部死亡后,土地承包经营权消失,由发包方依法收回其承包地。

  19、对于村集体所有或村集体使用的草原、水面、林木等资源的发包项目,群众反映强烈的仗权发包、低价发包、随意延长承包期、发包程序不合理、合同不规范等问题,要坚决予以纠正,可通过农村承包合同仲裁机构申请依法仲裁解决,也可提请人民法院依法判决。

  20、由于土地承包纠纷引发的农民上访,原则上应由该农户家庭具有行为能力的成员直接提出上访要求,不准委托他人代为上访。

  21、妥善解决好土地承包纠纷问题,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全局,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是解决土地承包纠纷问题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全权负责,不得把矛盾上交,坚决把矛盾有效化解在基层。

  以上政策解释归属市农业委员会,如本解释与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相抵触,以上级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为准。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17

  农村“空心村”的存在,浪费了国家有限的土地资源,恶化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等,为此,特以近年来建设的新村聚居点空心化问题为例进行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县农村空心化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总体部署,大力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县共建成农民新村聚居点30个,涉及农户1328户,其中:新建点16个714户,改建点14个614户。正在建设有的23个1227户,其中新建点16个974户,改建点7个253户。建成镇吊脚楼村、镇立山村新村综合体2个123户。据调查,建成的新村聚居点中住房空置率在50%以上的聚居点3个,占10%;空置率在30—50%的聚居点2个,占6.6%;空置率在10—30%的聚居点2个,占6.6%;没有空置住房的聚居点23个,占76.8%。造成其空心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举家外出户增多。

  当前,农民主要靠外出务工获得收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民进城打工、经商或谋生的人数不断攀升,导致农村人口密度逐年递减,直接导致了“人去房空”现象的出现。全县大多数村外出务工人员人数高达80%以上,其中举家外出户达30以上。县20xx年建成的镇村聚居点共25户85人,其中:村10户38人,吊脚楼村15户47人。该聚居点外出人口66人,其中季节性外出27人,占总人口的31.8%,常年外出39人,占总人口的45.9%,该聚居点新建农房常年无人居住9户,占总户数的34.6%,季节性无人居住10户,占总户数的40%。

  二是城市化进程加快。

  部分外出务工经商先富起来的村民为改善居住条件,在城市站稳脚跟后,举家迁往城镇生活。国家大力推进“一主三化”发展,城镇吸引力增加,各项就业、就医、就学、文化等环境条件良好,加之中心集镇建设步伐加快,大量村民纷纷迁到村外生活,“空心村”现象日趋加重。目前,县镇、镇、镇、镇、镇、乡等6个乡镇都在进行场镇开发,邻近场镇或有能力的农户都在集镇购房。如,镇骑龙寨村农民新村聚居点共30农户,就有7户在城镇购买房屋,占总户数的23.3%。

  三是政策执行不到位。

  部分群众对老宅一直恋恋不舍,总认为老宅基地是祖上传下来的,保存老宅就是留住了“根”。由于历史原因,农村一户多基、超标准占地,占用耕地建房,农房迁建后旧宅基地普遍闲置,致使农村长期以来“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建新房不拆旧房”,致使一户一宅的宅基地政策没能很好落实,许多村民建新房而未拆除旧房,占新基不退老基,造成一户多宅。所调查的县镇村、镇骑寨村、吴家桥村三个新村聚居点,建了新房未拆除旧房将宅基地还耕的建房户达到15户,占新建农房户数的25.4%。

  四是早期规划不合理。

  一些新村建设规划比较简单,对村庄功能分区布局、基础设施配套、群众生产生活习惯考虑不周,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再加上执行规划的法律约束力不强,村民建房存有很大的随意性。如县已建成的镇村农民新村聚居点,村组织就没考虑到农户的耕作半径,将150户农户集中到一起,造成农户生产不方便。

  二、县治理农村空心化的主要措施

  为确保新村建设“建得起、住得下、不空置”,在新村建设中坚持“四个结合”,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科学规划布局,强化产业支撑,突出乡村特色,统筹推进全县新村建设。

  一是群众申建与政府指导相结合。

  县委、县政府创新提出新村建设“申建制”,统一制定出台新村建设奖补政策,发动群众自愿申建,对30户以上群众提出申建要求,经村组申请、乡镇审查、部门评审、县级审批等流程审核通过的,纳入全县新村建设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由建房户成立业主建设管理委员会,自主选择施工单位、负责材料采购、监督资金使用和建设质量,既赋予群众新村建设的监管权和话语权,又减轻了政府工作压力,实现了政府意图与群众意愿的有机统一。目前,全县在建的23个新村聚居点的1227户农户都是采用“申建制”建设的。

  二是新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坚持产业促新村、新村带产业,产村相融互动,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着力发展优质柑橘、绿色蔬菜、现代畜禽、道地中药材和高效经济林等特色优势农业,以及乡村生态旅游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全县新发展优质甜橙、油桃等优质水果3万亩,绿色蔬菜3万亩,薄壳核桃、九叶青花椒等高效经济林2万亩,道地中药材1万亩,建成工厂化生猪繁育基地18个,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88个,发展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户5516户,发展特色家禽规模养殖户254户。初步形成了郪涪两江流域优质蔬菜产业示范区、蓬乐路优质甜橙(柠檬)产业示范区、射大路优质干果产业示范区、罗桂路优质生猪产业示范区等“四大”产业区和隆盛现代农业园区。

  三是规划引领与尊重民意相结合。

  坚持“绿色、人文、智慧、集约”的规划理念,统筹谋划新村的产业布局、生态保护及基础设施,做到新村规划、产业规划、交通规划、生态规划、旅游规划等多规融合。同时,充分尊重群众喜好,多次召开群众代表大会,征求群众对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民意调整规划,着力打造具有“田园风光、乡村情趣、农家特色、群众满意”的新农村,水村幸福美丽新村规划20xx年获得了国家住建部“美丽乡村”称号。

  四是新村建设与新村开发相结合。

  在新村建设中,县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新村建设,建设农民新村安置房的同时,打造开发新村旅游商贸等产业,着力培植新村产业,繁荣乡村经济。如在建设药香小镇新村综合体中,通过公开招标吸引永逸集团投资5亿元参与新村安置房建设、场镇开发建设,着力打造集养生、养老、旅游为一体的“全国知名药香小镇”。

  三、治理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建议

  治理农村“空心化”,是推进城乡统筹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重大举措,是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破解建设用地难题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强化政府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增加农民收入、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上下功夫。

  (一)科学规划,完善基础功能。科学规划是治理农村“空心化”的关键。要结合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趋势,精心设点,合理布局。按照集约用地、少占耕地的原则,在新村户型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确保长远发展与农民的实际需要。建议将治理农村“空心化”与农村环境整治、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宅基地复垦、城乡一体化建设及农民市民化等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农民向大中城市、中心集镇与中心村集聚,同时统筹农村的水电、道路、通信、网络、有线电视、生活污水排放等基础设施建设,延伸城市公共服务,配套文体娱乐及商业设施,既村解决民生产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又优化农村的环境质量,提升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二)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农民有了钱,才有建新房的意愿。加快幸福美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是促进农民增收。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建设一批优质水果、绿色蔬菜和道地中药材等现代农业基地和园区,构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产业支撑。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积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小规模与大群体相结合的产业基地和生产体系,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实现千家万户增收致富。同时,要鼓励引导农民积极发展交通运输、商贸服务、乡村旅游等二、三产业,拓展劳务输出,增加农民现金收入,为推进农村“空心化”治理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加大投入,加快治理进程。雄厚的财力是治理农村“空心化”的根本保障。一是将农村“空心化”治理与农村环境整治、幸福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整合各部门项目资金,向治理农村“空心化”倾斜。同时,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农村宅基地的整理置换和竞价选位,发挥农村宅基地的一部分物权功能和价值潜能,使新农村建设产生内生动力,缓解农村基础设施和公一事业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二是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向农村“空心化”治理提供低息贷款,以扩大资金筹集渠道。三是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利用民间资本,采用由工商资本与村民共同出资改造“空心村”,例如让房地产开发商介入“空心村”改造,让房地产开发商承担部分资金,然后将新建农民公寓的部分物业用房或尾房作为其收益,实现彼此之间的互利双赢,以解决改选资金不足的问题。发动在外成功人士资助“空心村”改造,调动在家村民参与积极性,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四)强化管理,构建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农房规划建设管理,坚决制止农村建房无序局面,逐步引导农民居住向新村聚居点集中,推进新村建设进程和建设水平。一是农房建设必须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制度,建新房必须拆除旧房并复垦。二是严格执行农村宅基地政策,控制农房建设用地标准,禁止违法占地建设。三是农村个人建房必须申报设计方案或选用新农村标准图集方案。四是农村个人建房不按审核通过的设计方案或标准图集建房,则取消其享受国家一切补助资金的资格。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18

  动物检疫是动物防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预防、控制动物疫病,防制疫病传播、扩散和流行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保证食品安全、人民健康。因此,政府的有关部门对动物检疫工作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关注,随着《动物防疫法》颁布实施,动物检疫工作变得更加法制化、规范化。但是,就目前来看,因为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被政府和人民群众重视,动物检疫工作在大中型城市中开展较好,而一些农村基层的动物检疫工作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一、农村基层动物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1、检疫人员的不足以及素质不高。在大部分的乡镇地区,检疫人员只是为数不多的几个或者甚至就一个兽医人员,他们出了要担负大部分的动物检疫,防治,诊断,技术指导等工作外,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好动物屠宰检疫的工作,其次他们的素质也并不是很高,这样就会造成屠宰检疫工作无法深入的进行下去,严重影响到了食品的安全。同时,大多数基层的检疫站缺乏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造成检疫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导致检疫队伍素质较低,检疫工作不能真正达到检出病害的目的。

  2、检疫方式的落后。在农村或者山区地区,基本上就是靠一把刀,或者一个温度计,其他即使有用也不会带过去的,在实际的检疫工作中,检疫员只能用通过肉眼、感官对活畜禽进行检疫,无法进行常规检查,也没有化验室可以进行专业的检验。虽然部分的基层屠宰场也有置有专门的化验室,但很少开展化验工作,并且可以检测的项目也十分有限。这样只能检测出一般性的传染病,严重影响了检疫执法工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3、动物检疫工作宣传不到位。动物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对动物从销售到产品的过程中要经过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市场检疫等检疫步骤也很不理解,影响了检疫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另外,由于一些检疫人员大多不是专门的检疫人员且素质不高,一些地方存在只收钱不检疫的问题,影响了动物检疫的整体形象,使得农村基层检疫工作不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可。

  4、基层的'动物检疫工作人员对于开展检疫工作的认识有偏差,片面的认为基层检疫工作的重点是免疫。动物检疫的一项基础工作是产地检疫,产地检疫工作是动物检疫工作中防止动物疫病传播流行的关键所在。由于基层动物养殖的方式繁杂,既有规模化的养殖,又有农户散养,并且由于养殖规模不等,数量不一,出栏时间不统一等原因,导致产地检疫所涉及的范围较广、面积较大,加大了产地检疫工作的难度;同时由于我国的产地检疫工作多数是实行报检制度,但大部分养殖户法制意识不强,导致肉食品在出售时不报检;此外,由于一些动物的收购是采用商贩上门的方式,买卖双方私自成交,使得检疫人员难以掌握而又无法到户实施产地检疫;由于以上的种种原因影响了产地检疫的到位率。

  5、基层的相关部门也存在重防疫、轻检疫的思想,尤其是在最近几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任务比较繁重的情况下,使得动物检疫监督工作很难发挥作用,使得基层动物检工作无法进行深入的开展,导致以检促防工作滞后。

  二、基层动物检疫工作的改进建议

  1、加强工作人员建设,提高检疫队伍素质。

  2、加大硬件设施建设,配备必需的设备器材。

  3、大力宣传,提高社会影响力,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去宣传动物检疫方面的知识和法律。

  4、紧密部门配合,合力促进检疫工作。

  5、以检促防,推动动物防疫工作。

  6、加强执法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在屠宰检疫的环节,要将强监管,严格控制检疫质量关。同时,加强市场上肉店的监督管理,促使经营者凭证依法经营,并定点销售,改善卫生状况。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19

  老年人口问题在我国早已存在,既表现为老年人的生存与发展,如物质保障、医疗服务、住房等问题;还表现为因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心理等社会生活的变化等等。这其中,仅仅满足老年人在年老时的供养问题就已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面对中国老年人70%以上居住在农村的现实国情,显然,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是我国养老问题中的重中之重。为了更深入具体地了解当前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现状,以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城关镇保障村的xxx位老人进行调查。结合调查所得的及自己的肤浅认识,当前中国农村养老仍是以家庭养老为主。

  一、家庭养老还存在强劲的生命力

  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社会支持能力。然而,家庭养老告别是子女养老对中国农村老人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并起着社会养老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城乡,家庭仍然是一个基本的生活单位,是老年人最后的大本营。而越是经济落后的地区,家庭养老的作用也就越大。在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和完善的条件下。家庭养老起到了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一旦家庭养老的基础遭到破坏,几千万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将失去保障。

  (一)家庭养老方式符合当前我国的现实国情。当前我国人口众多,人口老龄化趋势快、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地区差异较大。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农民支付能力相当有限,中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尚处于温饱阶段,只有小部分达到小康水平,少数农村仍处于贫困状态。不仅地区间存在差异,而且在同一地区中的不同乡镇、同一乡镇中的不同村庄、甚至在同一村庄中的不同家庭之间,农民的经济收入也有较大悬殊。在这种情况,若完全依靠建立起统一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来解决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显然是不合实际的,因为一定的保障制度必须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因而当前我们仍有必要依赖家庭养老方式来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也明确指出,我国老年人养主要领先依靠家庭,从而使家庭养老模式法律化,增强了家庭养老模式的生命力。

  (二)家庭养老方式的文化根基深夺厚悠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养老向来是中华民族恪守的传统美德。家庭养老作为一种文化在我国经历史岁月,从农业经济开始至今,大约有三四千年之久,支撑家庭养老功能是传统伦理“孝”的价值取向,孝是“天经地义”的行为的最高准则,自然也是家庭成员关系的重要行为准则。传统的中国家庭作为一个福利单位,表现在养老机制作用上是天然的养老组织,并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老年人生活在家庭中,不但基本生活有保障,而且日常还能得到应有的照料,并享有子女满堂的天伦之乐,精神上得到寄托。所以家庭养老不可能退出历史舞台,就算将来我国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极大丰富,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完善,家庭养老也不可能完全消失。

  (三)家庭养老的实际保障效果不会有很大的削弱。首先,独生子女政策对家庭养老不会有很大影响。一些学者认为,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子女减少而可能影响老年人的养老质量。但根据美国密西根大学人口研究中心林戈等人对中国老年人养老总体的研究,认为中国老年夫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同时需要子女日常生活护理的,因而所谓的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并不一定对老年人的日常照料构成重大威胁。而且,通过调查发现,单子女的老人生活还要好于多子妇女的老人,因为这时了女无法推卸自己的养老责。其次,农村外流人口增多也不会对家庭养老产生较大影响。一些研究认为农村中大量壮年外出打工,使老年人无法得到日常照料。而据调查看来,家庭养老主要由女性承担,且多国40至59岁以下的中年女性才会碰到老人生活无法自理需要经常性照料的情况。而在农村流动人口中,外出打工的女性中20岁至40岁以下这一年龄段最为活跃。40至59这一年龄段的妇女多在家中照料甥孙和老人。确有一些家庭中只有一对中青年夫妇且双双外出打工的,他们也会将年迈体弱的老人托付给亲友或请人上门照顾。最后,就家庭养老的保障水平而言,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虽只能起到满足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的作用,但这与我国大多数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且随着农民负担的减轻,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庭养老的保障水平也会相应提高。

  二、对当前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基本设想

  鉴于以上种种分析,考虑到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及人口状况的差异性,认为应建立一种有分别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过渡方案。具体来说,针对现阶段不享受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老年人口以及将来仍不能享受社会养老保险的“未来老年人口”,仍以家庭养老模式为主来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在此过程中辅以一些行政性的倾斜激励措施来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减轻家庭养老负担,继续巩固和落实家庭养老的整体功能;与此同时,要不断促进传统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变革与发展,在较富裕的农村、较富裕的家庭,当家庭养老功能出现弱化时,社会养老应及时补充,尤其是针对农村“未来老人”——农村青年一代,要加大社会养老保险的力度,全面加以推广,以切实解决他们的未来养老问题。

  三、具体措施

  应该说,这一基本设想是与我国当前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同时也符合了当前广大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通过思想工作与法律手段并重的社会干预,使家庭养老得到落实。一是持之以恒地搞好尊老、爱老、养老的传统美德的宣传。重点是做好中、青年人的思想教育,并坚持“从娃娃抓起”,把尊老、爱老、养老教育渗透到中小学生思想中去,消除少数家庭出现的严重“宠幼弃老”现象,构筑起家庭养老的优良社会环境和正确的思想基础。二是强化法制建设,走依法保障的路子。切实贯彻落实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以此法教育老年人来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规范约束家庭和社会成员自觉维护老年人权益,保持家庭内的代际和谐,建立有利于家庭养老的社会环境,同时大力推行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的活动,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效的方法。三是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机制进行改革。就调查的xxx位有子女的老年人中,其中xxx位老年人都 是由儿子赡养的,只有3位没有儿子仅有女儿的老年人,是通过招上门女婿的方式来养老。很显然,在农村家庭养老机制中是以儿子为主体的。这种机制是由历史传统自然形成的,在实行计划生育的今天,后代中无男孩的家庭比例占四分之一左右,这种机制就必须得以改革。

  (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扶持家庭养老的政策措施。家庭养老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国家的经济负担,国家也应在此问题上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从家庭养老在农村养老中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研究制定可行的扶持家庭村合作医疗事业中存在的经费、人员、设施等方面的问题养老的政策措施:一是要加大对农村资金、技术方面的扶持力度,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以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中最大的问题——经济供养问题。二是对照料老人确有困难的家庭予以经济援助。要尽量减轻困难家庭的养老负担。使这些家庭的老年人也能安享晚年,同时向照料和护理老年人的家庭成员提供各种优惠政策。三是大力发展农村合作医疗事业。解决当前农,解决农村老年人“病有所医”的问题。

  (三)强调社会的作用,扩大社会对家庭养老的支持。一是要发挥乡村老龄组织的作用,增强老龄组织的功能。强化和规范老年供养体系建设,就是要规范家庭和社会中非老人成员的行为,从而确保老年人幸福地安度晚年。因此,建立健全老龄组织机构,强化老龄机构的组织领导功能,是老年供养体系建设中起关键作用的环节。目前,农村的老龄机构从表面看,乡、村级机构健全。然而实质上则处于一种“人员无编制,活动无经费,开展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中,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组织开展老年活动方面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因此,必须重视乡级老龄组织机构建设和其支柱作用的.发挥。二是要加强老年人群体的力量,发扬自助、互动的精神,提倡低龄、健康的老人帮助年迈、体弱的老人;增强老年人在经济上的自立和生活上的自理能力,以减少对社会和家庭的养老需求。三是发展老年公益设施。充分发挥各村老年协会、老年活动场所的作用,解决老年人“老有所乐”的问题,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

  (四)加强参与社会养老保险宣传,逐步扩大社会化供养比例。从长远看,在经济方面,随着国家、特别是农村经济实力的提高,养老的责任逐渐从家庭向社会转移,家庭养老终将让位于社会养老,这是谁都无法逆转的趋势。因而,在过渡时期 我们不仅要提倡家庭养老,还要推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逐步使社会养老保险在“未来老人”群体中发挥主要作用。在的调查中,许多中青年人未投保除了经济条件不允许、害怕政策有变或没有听说过有社会养老保险这回事外,更集中的是表现为投保意识淡薄,出现年轻时无所谓,中年后又因一次性投保数额大而不得不放弃的现象。所以,在农村要大力加强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思想教育,把年轻一代的供养方式逐步引导到社会养老保险的轨道上来,立足“早”字,积少成多,筑起庞大坚固的社会保障“大坝”。

  (五)以社会养老保险为主干,逐步构筑起完善的社会化养老保障体系。完善的社会化养老保障体系应具备五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二是老年人生活照料体系。当前比较现实可行的是充分发挥农村社区的作用。可参照大连市的做法,创办“居家养老院”,组织一些闲暇在家的中青年妇女,为村中无子女、子女不在家、生活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老人提供养老福利服务,实行低收费政策,集体或国家应予以适当的补贴。三是老年医疗保障服务体系。xxxx年xx月,财政部、国家计委、卫生部出台了《关于农村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若干意见》,确定到xxxx年,各级政府增加的卫生投入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县级财政要根据实际需要和财力情况安排资金,对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家庭衽医疗救助,中央财政也将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对此给予适当支持,此项规定说明,国家对农民社保问题已日益重视起来。据调查,仙居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已于xxxx年xx月全面铺开,共有xx个乡镇(街道)的xx万人参保,参保率xx%。四是老年社会救助体系。对农村孤寡老人实行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的“五保”供养制度,提高供养水平。但调查中发现2位孤寡老人均没被纳入“五保”供养体系,甚至全乡都没有一位老人被纳入该体系,他们的生活状况相当令人担忧。此外,还应对卧病下起或生活难以自理的老人、特困家庭中的老人、子女间有严重养老纠纷的老人,他们都是老年人口中的脆弱群体,必须由国家或集体,必须由国家或集体予以特别关照,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安度晚年。五是老年精神生活体系。主要是根据老年人的兴趣爱好,以乡村为单位,建立老年文化、体育、教育、娱乐等活动场所。由于我国农村老年人数从多,地域颁布广,收入差别大,建立上述社会化养老保障体系也应体现多元化、多层次、多方式、多渠道的特点。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20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

  至200*年底,全市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446119份,签订家庭承包合同452788份,签订土地流转合同13155份,流转面积17.7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8%。主要呈现四个特点:

  1、有偿流转租金不高。尤溪县调查,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以实物支付或以实物折价支付租金为主,以实物或实物折价支付的占75%,以现金支付租金的占22%,不付租金的占3%。租金支付差距大,每亩租金最低为10元,最高为980元,多数在100元以内。

  2、流转以短期为主。据调查,全市土地流转期限在1年以内的占58%,1-5年的占37%,5-10年的占3%,10年以上的占2%。说明经营权流转的短期及非稳定性。

  3、转包和出租居多。全市转包、转让、互换、出租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分别为6.91万亩、1.28万亩、1.34万亩、7.53万亩,分别占流转总面积的38.9%、7.2%、7.5%、42.4%,其中转包和出租的占81.3%。说明农民流转的大多数是有偿的。

  4、农民自发流转为主。从承包地流转的过程看,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主要是在农户之间进行,但农户与企业连片出租、规模经营的比重正在提高。从尤溪县调查来看,农村中有90%土地流转操作是在农户与农户之间进行,且流转土地数量小,只有10%是成规模的土地流转,操作发生在农户与农业企业之间。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成效与主要做法

  去年我市在**、将乐县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信贷试点工作。至200*年底,**县农村信用联社通过公司、基金担保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等各类形式共发放15.6万元贷款支持红豆杉规模种植户,涉及土地流转187亩。将乐县已发放以140亩土地承包经营权作抵押的贷款20万元。其主要做法是:

  1、明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条件和范围。一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必须是合法流转取得或通过招标、拍卖和公开协商等其他合法方式取得,并拥有具备法律效力的权属证明材料;二是土地承包经营权产权关系清晰、合法,村委会或发包方对土地未做“禁止抵押和再流转”限制。承包经营租赁协议和手续符合国家法规政策;三是抵押期限为《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的承包期以内,同时抵押人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期限应为3年以上,截止信贷抵押之日起,剩余期限不短于2年。

  2、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价值认定和抵押登记制度。由贷款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价值进行认定,认定的一般原则: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价值=年租地平均收益×经营期限+种养物价值。同时明确了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信贷业务的抵押登记部门。抵押登记后,还要将情况抄报乡(镇)农村土地管理部门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备案,以方便农村土地管理。

  3、设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风险防范措施。一是把好贷款用途关,防范信贷风险和用地政策风险。借款人取得贷款必须用于农业开发项目及抛荒地复耕;二是合理确定贷款金额与期限。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金额不超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认定价值的70%。贷款期限由贷款人按中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期限确定;三是建立担保机制,创新贷款模式。①“公司+土地经营权抵押”,即农业产业化企业是承贷主体,并将企业拥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抵押物,同时企业负连带责任;②“基金担保+土地经营权抵押”,即行业设立基金,由基金担保和经营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共同担保以获得贷款,担保责任由基金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按约定比例分担;③“土地承包经营权作股权抵押”,即两个以上经营户以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权成立联营公司,把股权作抵押申请贷款;④直接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抵押取得贷款;⑤其他符合法规的贷款模式。

  4、政府支持,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提供组织保障。**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的实施意见》,对农村土地流转进行了规范,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介组织,在试点区域建立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以协助抵押权人对经营权抵押的土地进行管理和流转,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信贷业务试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利弊分析

  (一)有利因素

  1、增加农村融资渠道,突破农业融资的“瓶颈”制约。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突破了农村土地不能作为抵押物的瓶颈制约,使经营户认识到土地不仅是一种生产生存的资源,还可以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参与融资,既可提高农户保护土地的意识,也可为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提供有效的途径。

  2、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实现土地、金融等各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通过流转,改变了传统简单生产模式,农村土地逐步向集约和规模方向发展,有效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和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同时,一旦抵押人出现贷款违约,银行可以将经营权及附着物一起进入土地流转市场拍卖转让,土地资源的配置将更加合理。

  3、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农村金融业的发展,实现了双方互利多赢。土地经营权抵押信贷业务的开办,一方面促进了土地的合理流转和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另一方面,引导金融机构改变了过去以小额信贷为主的单一信贷模式,吸引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村经济建设中去,从而推动了集约化金融模式与小额信贷等农村金融发展多元模式的形成。

  4、解决了农民特别是种养大户担保难的问题。由于经营大户生产成本投入大,资金缺口较大,对信贷资金需求迫切,通过设定土地经营权抵押信贷,可以支持其开展生产种植,从而方便土地集中使用,使抛荒的耕地重新得到利用和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率。

  (二)不利因素

  1、金融风险加大。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农业保险业务尚未全面展开,如遇到较大的自然灾害或市场因素影响,将给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影响了金融部门对这项业务的`全面开展。

  2、办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手续繁杂。金融部门为了保障其既得利益,最大限度降低金融风险,设立了防范信贷风险的有关措施,手续繁杂。加上评估机制不健全,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农户要实现以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困难很多,部分农户宁愿以更高的利息通过商业贷款或民间融资的方式更为便捷,影响了农户参与的积极性。

  四、土地流转和抵押存在的主要问题

  1、流转程序不规范。目前,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主要以转包为主,流转形式比较单一,且大部分是在亲戚、朋友或相互关系较好的村民之间内部、私下流转,流转规模较小,且当事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合同,也未向发包的村委会或村小组登记备案,或未经发包方同意,合同条款的公平、完整、规范等也较欠缺。即使个别签订了书面合同,也都是农户间的不规范合同,极易产生土地纠纷。

  2、中介组织及流转市场发育缓慢。由于农民思想观念守旧,严重制约了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及流转市场的发育。如**县沙溪乡于20xx年组织到浙江等发达地区考察土地流转工作后,成立了土地信托服务站,但至今都没有正常运作。尤溪县反映,目前全县15个乡镇都没有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机构不健全,导致全县绝大部分农村土地流转不规范,出现自发性无序流转。

  3、乡村组织越俎代疱。一些乡村组织不尊重农民的意愿,随意改变土地承包关系,搞强制性的土地流转。有的把土地流转收益中的一部分作为乡村集体收入,损害了农民和集体利益。三元区反映,尽管国家规定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但个别地方依然以村规民约的形式规定每3-5年对承包土地进行调整。有的地方不顾客观实际,以产业化规模经营为由强行流转,严重侵害了农户利益。

  4、农村保障机制不健全。当前的农村土地担负产出农产品的经济功能和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他们不愿将所承包的耕地的经营使用权长期地转出去,而是把耕地转包给兄弟姐妹和亲戚;在转包给“非自家人”时,一般宁愿把耕地转包给外村人或同村不同组的人,也不愿给同村同组的农户。同时也造成想种地的没地种,有地的不想种的粗放式经营,降低耕地的利用率。

  5、农村土地抵押价值认定不够科学。农村价值评估权威机构尚未建立,对农村土地抵押价值认定不够科学,贷款人主观意愿成份比较大,抵押权人实现农村土地经营权这个抵押物的价值也相对比较困难。

  五、对策与建议

  1、稳妥推进,保障权益。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党的农村土地政策,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在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过程中,必须十分明确和做到:在30年承包期内,除非农民主动放弃土地的承包权,否则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通过任何手段使农民失去承包的土地(国家需要征用除外)。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民感到自己是土地的主人,才能真正使农民在土地制度上形成长期稳定的预期。要进一步明确界定农民的土地权利,让农户真正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四权统一的承包经营权,让农户对承包的土地享有转让、出租、入股、抵押等权利。同时,要采取政府、村集体和个人合理负担筹集保险费的原则,积极探索“土地换保障”的办法,逐步建立失地农民保障制度。对承包期内将承包土地全部流转进城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村居民,享受城镇居民的同等待遇,参与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保等福利待遇,并在进城镇经商或办企业或就业等方面给予优先和方便。对受让经营土地的外地经营主体,在农业技术培训、户口、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照顾。

  2、建章立制,规范运作。建议及时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法规和制度,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范围及操作程序,构建适应市场化及农村实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要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体现土地经营权流转中自愿原则。流转时必须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签订流转合同,报村集体经济组织、乡镇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备案。土地流转的期限应由双方协商约定,但最长的期限不得超过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应签订流转的合同,以合同的形式将流转双方的权利义务固定下来,流转合同应标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住址、流转期限、流转土地的用途、流转价款以及违约责任,使双方一旦发生纠纷,调处有据。

  3、创新机制,培育市场。一是建立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制度。土地流转合同签订后,业主每年应交纳一定数量的风险保证金,如合同到期无纠纷发生,风险保证金如数退还。二是要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合作制。按照“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在有条件的村组组建生产企业,以土地承包权入股的方式,组织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制的试点探索工作,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逐步推开。三是要积极培育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流转市场的培育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确立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农户作为流转市场主体的地位。乡村组织应坚持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条件和自愿、有偿原则,不应强行集中土地。政府部门应着重做好法律政策宣传、制定流转规则、发布流转耕地供求及价格信息、监督土地流转公开公正和保护正当交易,不要轻易干预农民的市场选择行为。要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建设。

  4、宏观调控,严禁包办。一是政府要对土地流转有宏观上的调控。完善产权登记制度,建立科学的农地资产评估体系,合理评价农村土地价值,逐渐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管理。二是要建立约束政府行为过度干预的机制。准确定位政府在推进土地流转中的角色,监控土地供需总量的动态平衡,而不是运用行政手段去调整土地资源,与民争利。三是加强宣传力度,增加农民对有关法规和政策的了解,使土地流转由自发逐步转向自觉。

  5、积极探索,推动抵押。要强化地方政府与金融部门互动作用,以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与创新为契机,加大试点力度。要抓紧研究制订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相互分离、用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可操作性意见,让更多的农民在稳定承包权30年不变的基础上,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的方式,使农民较为方便地获得急需的启动资金。要建立健全农村土地价值评估制度。应建立农村土地价值评估机构,可以委托有资质中介机构来承担,使土地流转、抵押、清偿等行为做到公正、合理。

  6、加强引导,优化服务。要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摆上各级党委和政府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加强党的农村政策的学习和宣传教育,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发现与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路子,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对二、三产业发达、就业门路较多、农民收入比较稳定、部分农民不再以土地收入为主要来源的地方,要积极引导,做好工作,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顺利进行。要切实执行党的土地承包政策,为土地流转及时提供法律、政策、信息服务和搞好协调服务,建立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2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02-14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研报告01-18

农村调研报告12-22

农村妇女儿童权益问题调研报告10-31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10-15

农村沼气调研报告01-04

农村饮水调研报告03-13

新农村调研报告03-14

农村变化调研报告12-24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20篇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农村问题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1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约有1/5的青少年儿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随着农村武功家庭的不断增多,“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日益严重,其教育和成长都存在这许多问题,生理和心理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一、留守儿童心理的现状

  以我市宿城区为例进行的调研结果显示,该区少年儿童有41000多人,其中留守儿童有9653人,特别是农村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这部分留守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1、身心不健康。受调查的1000多名学生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占33%,有8.37%青少年有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两项指均高出全国,表现为躯体化、焦虑、忧郁、强迫等。躯体化主要表现在上课时无故头晕、胸闷,精力下降,做小动作,全身不适等占20.5%;忧郁表现为自卑,做事、学习没兴趣等占18.5%;焦虑表现为不明原因的紧张、烦躁、恐怖等占10.3%;强迫表现为控制不住自己的思想,做无意义的动作等占9%。

  2、成长多烦恼。调查中有23%的感到有烦恼,1%的学生有明显的消极现象。有43%的学生采用沟通的办法解决烦恼,而有21%的学生感到想沟通而没有合适的对象,以致压抑和回避。有54%的学生认为烦恼主要来自学习压力,还有51%的学生感到被排挤,同学间的沟通困难。调查中发现还有4人,感到生活没有意义,存在想结束生命的意识。

  3、学习无目的。55%的学生选择“如父母所愿上大学有个好出路”,有27%的学生认为读书是为了学一技之长,有5.7%的学生感到学习的目的不明确。

  4、心理有障碍。在调查中,被调查的社会各界人士认为,目前青少年心理状态不理想,集中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嫉妒,自控能力差,易受外界诱惑及影响;人际关系紧张,沟通能力差,还有性早熟、早恋等。有54%的教师反映,现在的学生难教育、难管理。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一是从农村家庭现状来看,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是直接原因。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父母外出务工,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得法,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也承担不了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的任务,使家庭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二是从学校教育来看,学校教育措施缺位是重要原因。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疑惑和问题,他们需要更多的帮助和疏导,需要通过老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教育投入、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等方面教育。调研中,皂河小学提到举办了留守儿童暑期夏令营活动,参加活动的主要是期末成绩达到80分以上的孩子,这种做法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部分成绩不好的留守儿童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三是从社会角度来看,社会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社会教育制度不够完善,使得社会上存在一些品行不良少年,他们整天游手好闲,拉帮结派,偷摸拐骗,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留守儿童”们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缺乏及时的引导,很容易受不良分子的诱惑、拉拢,最终误入歧途。社会上的不良场所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目前农村小集镇上的一些公开的和隐蔽网吧,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为了赚钱,而大量招徕在校学生,甚至引诱学生。小学儿童自控力本身就不强,而“留守儿童”又缺乏父母的监管,网吧对他们的不利影响就更大。

  三、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是强化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职能,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目前,我市很多监护人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差,由老师们去管教。针对这样的错误家教观念,要创新家长学校机制,传播科学的家教理念。定期开展“留守儿童”监护人家庭教育培训,给予家庭教育的科学指导,提高监护人的家教水平和监护能力。充分利用节假日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之机,举办“留守儿童”家长培训班,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进一步更新监护人的监护观念,提高监护水平。建立家长或临时监护人培训制度,加大对外出务工家长或临时监护人的引导和教育,提高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提高对留守儿童教育特殊性的认识,提高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能力,引导临时监护人及其他亲属对孩子的文化道德教育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

  二是构建学校监管建设机制,不断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环境。学校是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因此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学校应义不容辞地发挥主导作用。一要积极发挥学校教职员工的作用,成立“留守儿童”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责任,在生活、学习、思想上给予帮助,手拉手共成长。二要完善学校“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实行动态管理。三要进一步深化德育环境,创造良好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关爱活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加心理咨询、心理矫正等教育内容。

  三是加强和完善社会呵护制度,让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落到实处。良好的社会环境是“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妇联组织要充分发挥“联”的作用,联合相关部门共同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要加强社区、村组和家庭的联系,推动形成政府、村(社区)、学校、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共同构建农村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在村(社区)可建立家教咨询站、家教服务站,由妇代会直接组织和开展家教服务工作;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队伍,动员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中来,组织他们深入“留守儿童”家庭开展帮扶活动,使他们“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有条件的村要充分发挥儿童快乐家园的作用,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开展一些集娱乐和教育为一体的活动,使“留守儿童”有地方活动、娱乐,改变单调的生活。比如经济开发区黄河社区单独拿出一定的空间设计符合当地老百姓需求的活动中心,并专门出去学习外地经验;经济开发区城中居委会采取幼儿园与妇女儿童之家整合的方法,资源共享,也进一步满足了儿童的需求。宿豫区大兴镇新建的活动中心中,充分考虑了妇女儿童的需求,配备了5D放映室、网吧、健身房等娱乐设施,并对儿童免费开放。

  总之,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是时代不断发展变化的结果,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他们,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发动多方力量,健全关爱机制,使他们享受到同其他孩子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2

  新一代综合业务网络处理系统在全市农村信用社全线开通,为农村信用社向现代金融企业过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一代综合业务网络处理系统在全市农村信用社全线开通,为农村信用社向现代金融企业过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数据大集中模式的成功建立,引导出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管理方式的全面转型,建立先进的科技管理机制,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已成为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为此,笔者就山区农村信用社实际,谈谈计算机安全管理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山区信用社计算机安全现状

  环境安全。机房基本上都配备了冷暖空调和1211灭火器,并安装了防盗门等,环境安全防范措施基本到位。设备安全。根据实际,各微机网点均配备了U电源,部分电力不足的网点还配备了小型发电机,对机房与营业室采取隔离措施,机房安装防静电地板砖或防静电保护地等,设备安全具备一定的防范能力。媒体安全。实施对纸介质资料视同会计档案保管、软磁盘采用会计专用保险柜保管等防范措施。网络安全。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市联社到县联社实行了电信帧中继线路为主干线路、移动帧中继线路为备用线路以及双路由器互为备份的防护措施;县联社到镇乡信用社实行了DDN线路为主干线路、拨号线路为备份线路的防护措施。信息安全。全市农村信用社实行数据大集中处理后,程序的开发、维护,路由的配置和加密措施都由市联社采用统一口径管理,从而将信息安全风险降至最低。计算机病毒。各联社普遍采用正版杀毒软件定期对计算机病毒进行查杀,落实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

  二、山区信用社计算机安全存在的问题

  1、通信线路故障频繁,问题较多。①电信线路老化严重,经常出现数据掉包等不稳定现象,阴雨天气尤为突出。②电信线路自然灾害频发,人为损害严重。一到雨季,山区特别是高山区山体塌方滑坡严重;全市重点项目公路建设正处于高峰期;农民偷剪电信电缆等,都可能导致线路中断而致使信用社长时间停业。③电信镇(乡)程控机房机线员人少事多,常年下村维护线路,一旦机房线路、设备出现故障不能得到及时修复,影响信用社网络畅通。④雷击灾害严重。山区多雷雨,信用社防护难,目前采取的防范措施是:在雷雨天气及时断开通信线路和电源,停业防雷,但有时雷雨突然,防不胜防,网络设备时常被雷击坏。⑤网点故障及时维护困难。山区信用社偏僻分散、交通不便,科技人员下社处理故障无专用交通车辆,网点故障突发难以及时解决,基层人员很着急,科技人员很无奈。

  2、基层员工安全防范意识差。①密码管理坚持不力,部分柜员对其危害性认识严重不足,防范意识差。其突出表现是:密码设置规律性强,喜用易记的生日、家庭或单位的电话号码作密码。密码使用保密性差,柜员休班图简省,将自己使用的柜员号与密码交由代班柜员使用。长期使用同一密码,不坚持不定期更换。②授权管理坚持不到位,形同虚设。授权柜员私自将密码告诉操作柜员代为授权,使授权业务失去监督与控制;有的会计柜员单独为自己设置一个授权柜员进行自我授权,人为增大交易风险。③操作随意,人为增大管理难度。营业期间因事离开操作终端不临时签退,留下不安全隐患;办理业务对交易输入选项不仔细审查,经常发生帐务错乱现象;营业终了柜员不正式日结签退,致使中心无法正常扎帐;日终不按正规操作关机,致使操作系统崩溃;对打印机等电子设备使用不规范、维护不到位,致使设备常出故障。④部分社有混岗现象。由于山区信用社人员较少,重要业务岗位时常由一人兼任,即所说的“一手清”,内部安全存在极大的隐患。

  3、联社计算机业务内控管理十分薄弱。新系统上线前,信用社只有储蓄业务纳入计算机管理,由于业务比较单纯,其计算机业务内控管理主要依靠科技部门履行职责。新系统上线后,信用社全部业务均已纳入计算机管理,仍然依靠科技部门来履行内控管理等职责将十分困难,而相关职能部门总是以计算机业务不熟不由,在内控管理中各自为政、相互推诿,致使基层信用社计算机业务疏于管理。

  三、搞好山区信用社计算机安全的对策

  1、狠抓科技管理,突出安全防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了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管理和领导,县级联社要从“三个到位”上做文章,首先是领导机制要到位。要把科技管理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将科技管理和计算机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单位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自上而下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其次是制度落实要到位。建立健全计算机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业务部门和科技部门要互相配合,自觉监督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为各项业务规范操作、实现“零差错”提供制度保障。第三是监督检查要到位。县联社要组建由业务、科技、稽核、保卫等部门组成的计算机安全监督检查小组,定期对计算机安全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制度不落实、执行不到位的严肃处理,有效防范计算机安全责任事故和重大案件的发生。

  2、加强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重点提高员工安全意识。计算机安全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各级联社要积极加强员工计算机安全教育培训,根据不同的侧重点,从培训对象、培训内容、教学方式入手,强化员工安全操作及管理意识。市联社要利用讲座、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县联社科技人员进行政策和政治理论、科技管理技能、安全防范等方面知识的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县联社要针对基层员工日常业务中暴露出的问题,结合市联社有关管理制度及业务操作规范,有的放矢地进行培训,其培训重点应放在:①容易出错业务交易的办理,新型业务交易的办理,错帐冲正、帐务调整等业务的办理等等,规范员工从业行为,堵塞业务差错漏洞,防范和化解交易风险。②用因密码管理不当、忽视授权管理、操作随意、混岗现象等引起的经济纠纷和经济案件,通过幻灯片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警示教育基层员工,转变观念,自觉遵守和维护密码管理与授权管理原则,严格按各岗位职责要求办理业务,人员偏少的`机构要加强事后监督力度和管理责任,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③加强电子设备维护技能培训,减少因设备操作不规范、维护不到位引起的设备故障。④介绍金融行业科技创新新业务,激发员工学习兴趣,拓展金融科技知识,培养金融创新理念。

  3、整合资源,防化并举,确保计算机网络运行安全

  (1)、防雷保护势在必行。从近几年的网络运行情况来看,雷击灾害在山区信用社尤为突出。雷击一般分为直击雷和感应雷,在放电处直接受到的雷击称为“直击雷”。建筑物的避雷设施就是防止直接雷击。山区信用社陈旧营业用房较多,一般没有安装防雷设施,周围更无安装有防雷设施的高大建筑群作保护,因此补充安装避雷设施很有必要。感应雷:又称间接雷击,雷害侵入的途径有:①电源馈线侵入②信息传输通道线侵入③地电位反击,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的雷害一般由感应雷击产生,防止感应雷击的方法通常是安装防雷保安器。根据保护设备的特点和雷电侵入的不同途径,防雷保安器分为两大类:①通信接口防雷保安器②电源防雷保安器。信用社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安装适用于自己的防雷保安器,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由于基层联社受信息所限,望市联社加强此方面的调研,为基层信用社筛选推荐电源、信号防雷等经验丰富的安装厂商。

  (2)、与电信部门友好协作。计算机网络是当今信用社计算机业务得以正常办理的生命线,计算机网络畅通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电信部门。联社科技部门要积极主动与电信业务、技术部门搞好协作关系。联社主要负责人要加强领导,经常与电信部门保持业务上的热线联系,快速解决双方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市联社也应敦促重庆市电信公司加强对山区电信老化线路的改造工作,确保线路质量稳定、可靠。

  4、推行全员科技战略,提高整体科技素质。为了解决科技服务需求日益增强而科技力量相对不足的矛盾,县联社可在辖内信用社选出一批具备一定的业务及设备故障维护能力、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业务骨干作为科技协管员,在辖内合理分配,包片到人,责任明确,以此解决因联社科技人员不足或交通不便造成对基层网点故障维护不及时等矛盾。推出以联社科技专管员为核心、信用社科技协管员为补充的科技工作分级负责管理模式,对联社科技专管员实行内部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和科技工作评估制度,对信用社协管员实行奖优罚劣、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培养科技、业务中坚能手,提高全员科技素质。各县联社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出台《科技协管员管理办法》。与此同时,市联社要落实专人分别负责基层联社的技术、业务指导,并选择部分基层联社作为重点监测对象,特别是要对边远山区联社进行重点指导和监测,及时解决和反馈应用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不断对业务系统进行优化升级。为了搞好科技管理工作,各级联社应解决科技人员工作中必备的联络设备及费用,在交通车辆等方面给予应有的支持与倾斜。

  5、明确部门职责,适应计算机业务发展需要。农村信用社实现数据大集中后,县级联社各部门除履行原定职责外,还应补充完善新的管理内容:一是科技部门要加强金融业务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加强员工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推行电子化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加强办公自动化网络向辖内网点的普及使用与管理,加强网络、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保障新系统在辖内网点正常运行,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防范计算机病毒侵入。二是财务部门要加强新系统财务核算和管理,即财务、非生息资产、股金及有价单证的管理,按市联社制定的系统业务管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规范,组织会计核算,加强科技内控管理和制度建设,防范和化解交易风险、支付结算风险等,杜绝财务违规行为和差错事故发生。

  三是信贷部门要加强新系统信贷控管工作,即对机构贷款规模和结构、机构和人员贷款权限、贷款客户资格等方面进行严格控制与管理,弱化信贷风险。四是稽核部门要积极参与各项科技管理制度的制定、检查与落实,并能熟练运用新系统业务知识进行稽核检查,进行事前控制,堵塞漏洞,防范、杜绝计算机犯罪。五是保卫部门在计算机运行环境安全、监控手段等硬件设施方面要与科技部门密切配合,保障计算机硬件环境的安全运行,防范和化解运行风险。联社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扬长避短,精诚团结,注重实效。只有这样,联社管理才能真正适应当今计算机业务高速发展的需要,促进信用社各项业务全面大发展。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3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制止和杜绝农村稻田抛荒,稳定和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今年以来,鹰潭市大力推广应用水稻种植新技术、新方法,我市农口部门工作人员抓点示范,不断改善服务,大力宣传水稻直播技术,农田抛荒现象得到了较大遏制,取得了一定成效。到目前,全市水稻直播面积达到1万亩,全市直播、机插、抛秧总面积达到45万亩,占早稻种植总面积的66%。目前在土地资源十分紧缺的形势下,基本农田冬、春抛荒情况仍然严重,要实现鹰潭市早稻丰收和夺取总产量、单产均创历史新高的胜利,当前亟待解决农村稻田抛荒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通过与有关人员的交流和自己近年来农村工作的实践,对如何充分利用支农惠农政策和水稻直播技术、增加农民收入,避免稻田抛荒,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出现稻田抛荒现象的原因

  农村稻田抛荒问题成为种植业大幅增收的一大障碍,也成为农业发展中不和谐的音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资价格上涨,种粮成本升高。据调查,今年碳酸氢氨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300%,磷肥上涨了100%,农药上涨了50%。由于农资价格上涨过速,在当前价格形势下,不少农民已经觉得种粮收益严重下滑,种植业比较效益低下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种粮积极性受到打击,部分农户仅仅是种点口粮,甚至不种粮,导致农田抛荒。

  2、农村劳动力转移,导致水稻播种面积减少。据测算,一个外出打工劳力,每月除了吃住,月收入也比种一亩农田价值高,钱也来得快。由于务农和务工收入相差太大,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农业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减少,造成农村劳动力相对紧张。特别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大部分是青壮年,留在家里的劳动力主要是妇女和老人,在我市农村目前的生产经营条件下,这部分劳动力很难把属于外出劳动力耕作的农田很好地承担下来,只好将部分稻田改作单季稻,另一部分稻田暂且抛荒。更有甚者,有些村组农户几乎全部外出,而一些农户在举家外出前,没有把农田及时发包出去,导致承包农田抛荒。农村有效劳动力相对不足,直接导致水稻播种面积的缩减。

  3、农田水利设施损坏,导致稻田抛荒。调查中,农民普遍反映农业的基础设施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一直沿用集体组织建设、集体负责管理的模式,水利设施是大集体时的老本,硬化率低,过水、蓄水能力差,大部分在超期服役、带病运行,安全状况甚忧。农民种的是责任田,用的却是“大锅水”,利益不直接,水利工程只运行不维修,一些山塘、水库、河坝、机电排、渠道等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造成蓄水、引水能力下降,灌溉面积减少,同时道路运输困难,费时又费力,造成稻田抛荒。因缺水和交通不便而抛荒的农田占总农田抛荒面积一般都在四成以上。

  4、灾害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稻田抛荒。近些年来,尤其是今年初我市遭遇了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旱涝灾害时有发生,一些在河、溪两旁的低洼农田,一旦遇上洪灾,自然损失不小,减产也是不用明言。另外,一些“天水田”一旦遇上旱灾,将颗粒无收,半年的心血将付诸东流。而这些天灾又是非人力所能预测和控制的,农民抗御自然风险的能力较弱,与其劳而无获,不如抛荒。

  5、恶意抛荒。一些农户为了获得合意的宅基地,对稻田抛荒进行了长远“规划”。对于位置较好的自家承包的基本农田,采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方式,使其成为宅基地。

  第一步,将稻田改作菜地,逐渐抹去人们心中对这块土地的“稻田”印象;

  第二步,将菜地荒上两年,其间或改为小小的预制场,或在其上取土制砖,使其慢慢变成空白设地;第三步,以空白设地的名义向国土部门申请办理建房手续。这样,本属于国家保护范围内的基本农田通过抛荒逐渐变成了宅基地,这在月湖区夏埠乡已成气候。

  二、遏制稻田抛荒现象的对策建议

  1、高度重视,排查稻田抛荒的原因并分清责任。

  粮食安全生产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全市各级各部门对稻田抛荒的问题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不能把它当作一般问题来看,应采取有力措施,迅速扭转稻田抛荒局面。一是各级政府要做好协调工作。部分农民因进城务工或是其他原因不种田,这种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各级政府的主要责任是要做好协调工作,着力解决好田由谁来种的`问题。二是市直农口部门要对全市早稻播种面积进行全面摸底,迅速组织县乡干部深入村组,逐村逐户摸清底子,认真调查稻田抛荒原因,对所有抛荒水田,要逐丘逐块提出解决办法。三是对已经查出来的抛荒问题,各县市区一定要立即进行整改,该处分的乡镇干部一定要处分到位。四是今后要从抓早稻种植面积抓起,逐丘逐块落实,确保不年年抛荒年年抓,年年抓年年有抛荒。各县市区、乡镇、村组要把制止稻田抛荒、复耕复种工作当成现阶段的头等大事来抓,成立制止稻田抛荒工作领导小组,努力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主管部门具体抓、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共同抓的工作格局。

  2、加大宣传,使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有关部门和乡镇应采取各种实用方法,千方百计拓宽宣传渠道,充分利用发放宣传单、黑板报、村务公开栏、村喇叭广播等有效形式,面对面地对农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把各项惠农政策宣传到群众,使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人人皆知。在抓好粮食生产“五大工程”,加强早稻后期管理的同时,把粮食面积、良种面积和购机补贴、农资补贴等资金落到实处,落实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切实保护农民种粮利益,激励农户扩大种粮面积。

  3、改善农田水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在争取国家对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投入的同时,各级政府应安排部分资金,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并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农户投资投劳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奖励补助,发挥好政府扶持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此外,应积极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民群众提高认识,认真贯彻落实“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政策原则,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增加对农田水利的投入,激发他们自觉投资投劳参加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4、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转移抛荒农田的权利和义务。

  对抛荒的农田,要用市场规则依法进行有序流转。通过乡(镇)、村基层组织引导和协调农地有效流转,在进一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同时,组建好乡级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促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使用效率。通过加快农地使用权的流转,使分散的抛荒农地尽可能向种田能手、种田大户和农业企业集中,并形成一定的规模。

  5、加强水稻直播技术指导,大力保护农田。

  政府有关部门应在各村建立中心示范点,应用高产栽培技术,推广金优1176、岳优9113等高产、高抗虫性、高效的优良品种,全力实施优良品种推介进村入户工作,广泛开展科技培训、科技示范、现场指导服务,及时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此外,对已抛荒的农田,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对暂时不具备条件的,要保护好农田不被挪用侵占,进行休耕以保护地力,作为粮食安全的资源储备,全面实现我市农业生产和谐发展。

  20xx年7月24日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4

  为加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更好地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协调发展,近几年来,经各级政府统一领导部署,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实施,广大农村群众积极参与,基本确立了“大病统筹、医疗救助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为切实巩固这一制度,进一步探索和建立健康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切实为老百姓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xx年12月中旬我镇人大组织代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总结概括制度实施以来的基本情况、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项目实施以来的基本情况

  1、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我镇卫生单位共有27家,其中公立医院2家、卫生室19家、个人诊所6家、全部是农合疗报销点。全镇卫生机构共有人员39名。卫生院的办公、门诊、病房和医务人员的.住宿等条件都得到了相应改善,环境良好,各个卫生院都新配备了一定的医疗设备。

  2、施行农村医疗保险之后,广大群众医疗保健意识明显增强。“小病自费,大病统筹”的惠民政策为农民解决了实际困难,免除了后顾之忧,医院的“门槛”低了,农民愿走进医院看病治疗。20xx年我镇补偿参保病人30775人次,补偿金额 3157609.63元,其中在县外就医补偿2155138.46

  元、门诊补偿868770.93元、住院补偿51398.68元慢性病补偿82301.56元。

  3、参保意识增强,农民群众参保率高。全镇19个行政村,农业总人口17927人,20xx年农村医疗保险参保率100%。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实施后,据群众反映存在以下问题。

  1、审核结算流程仍显复杂,群众在大病报销方面存在程序繁琐导致群众来回跑等多诸多不便,结报补偿手续有待进一步简化。由于制度实施时间较短,具体规定还不够完善等原因,群众对审核结算的流程和服务,意见仍然较多,尽管各地适时作了调整和完善,但审核结算流程、服务尚需进一步简化和优化。

  2、群众每一年所交的医疗保险金不能进行结转(第一年所剩金额第二年不能累计)。这一政策致使群众缴纳保险金积极性降低,部分群众由于一年之内没有用所交金额第二年又不累计,导致抱有侥幸心理,交钱不及时、托交欠缴,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不能结转和干部医疗保险的不公平待遇百姓怨言较大。

  3、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有限,对有些手术和药品不予报销,恰恰这些不予报销的手术和药品往往疗效都比较好,价格却很贵。使百姓只能选择价格比较便宜但是疗效一般的手术和药品。在这方面需要完善报销范围,切实为百姓的健康着想。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5

  近年来,**县妇联围绕妇女儿童维权,在源头参与、社会协调、整合资源、提供服务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如何做好当前农村妇女儿童维权工作?带着这个问题,县妇联工作组采取分片集中座谈、单独拉家常等形式,和农户交心谈心,了解农民群众所思、所想和所盼,开展社情民意大调查,重点了解当前农村妇女儿童维权工作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妇女儿童维权工作基本情况

  调查表明,农村妇女在政治、文化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财产、人身、婚姻家庭等权益保障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主要体现为:

  1、农村适龄女童受教育权利得到保障。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儿童义务教育阶段的性别差距逐渐缩小,女童的受教育环境不断改善,小学适龄儿童新生入学率达到99%。

  2、农村医疗条件得到改善,农村妇女和女性农民工产前检查率、住院分娩率有所提高。调查显示,新农合医疗使农村妇女受益匪浅, 20xx年,**县孕产妇产前检查率达到98。13%。

  3、农村妇女对权益保障相关法律的认知率有一定提高,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调查显示,随着法制宣传教育的不断深入,在调查涉及的与农民、农民工权益相关的法律中,农民对土地承包法的认知程度最高,对妇女权益保障法有所了解。

  4、多数农村妇女对村委会、妇代会在妇女权益保障方面的评价较高,认为妇联组织维护农村妇女权益的作用较大。

  二、 农村妇女儿童维权工作存在的问题

  1、 出嫁女土地权益保障状况堪忧。特别是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补偿时,不管户口是否迁出,居住地是否变迁,村民小组基本上不考虑出嫁女的利益分配。《婚姻法》中 妇女依法享有与男子平等的继承权的规定在农村形同虚设。如女子出嫁后,父母的遗产继承权便会被 理所当然地全部剥夺。

  2、家庭暴力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在农村农民或城市农民工家庭中,还存在着家庭暴力现象。且导致家庭暴力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困难、、婚外情、家务琐事等。其中,经济困难是引起家庭暴力的主要原因。

  3、妇女的参政议政意识有待提高。大多数妇女群众认为,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古以来都是男人的事情。绝大多数村,在村两委换届工作中,仅仅是出于工作需要,配置一名妇代会主任兼任计划生育工作主任,而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职务由女性任职的比例较低。

  4、女性就业遭受性别歧视。许多企业在招收员工时,存在性别歧视,只招收男工,拒不招收女工。即使招收了女工,也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如年龄、岗位等,在工资待遇上,女工也明显低于同工种男工,同工不同酬。

  5、农村留守妇女生活、精神压力较大。随着大量青年农民外出务工,留守妇女的丈夫常年不在身边,她们带着子女独居在家,三重(劳动强度大、心理负担重、情感流失重)、 三难(撑家难、沟通难、团聚难)问题十分突出,由此引发的农村留守妇女权益受侵害事件时有发生。

  6、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状况不容乐观。在调查中,发现因父母外出打工、经商,无法对子女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教育,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责任一般表现为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往往引发监护力度不够、职责不明、监护责任倒置等诸多问题,给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推动农村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1、大力加强维权宣传,不断优化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环境。大力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培训宣传,培育他们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提高妇女儿童的维权能力。同时,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宣传工具,广泛宣传维权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优化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的社会环境。

  2、完善学校和家庭教育,着重保障留守儿童受教育权利。学校要对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怀。适量需配备心理老师,以便及时对留守儿童进行疏导;要建立留守子女家长 (监护人)与学校的定期联系制度。父母要注意亲子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生活,应该全面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另外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3、加大扶持救助力度,积极建立农村贫困妇女儿童救助机制。政府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定助困、助医、助业、助学和司法援助等方面的救助政策。对贫困家庭的子女不仅要保障其完成义务教育,还要对其高中、大学给予补助和支持。对贫困、孤寡、伤残、痴呆等妇女儿童在患重大疾病时给予医疗补助。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农村妇女儿童生命质量。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政府应逐年增加对农村保障的投入,同步调整农村低保标准,民政部门力争把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群体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就保。加快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效解决和缓解了农村妇女儿童大病无钱可治的问题,建议政府继续对农村贫困妇女儿童家庭倾斜财政资助比例。

  5、加强维权服务,切实解决妇女儿童维权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加强对妇女的文化科技培训,提高妇女就业、创业的能力。大力实施妇女脱贫、小额信贷等项目,帮助妇女群众发展经济,提高收入,使她们拥有经济独立权,从而赢得家庭和社会的尊重。广泛建立妇女儿童维权工作、110家庭暴力报警中心、贫困妇女法律援助中心等,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迅速、便捷、多元化维权服务。广泛争取各种社会资源,开展妇女儿童救助基金、春蕾计划等多种公益活动,服务弱势妇女儿童群体,帮助妇女儿童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维权工作项目化、实事化。对侵害留守妇女儿童权益的拐骗、拐卖等违法犯罪行为要继续加强打击力度,为留守妇女儿童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6、加强维权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妇联维权能力。妇联组织要健全机制,创新载体,进一步发挥妇联组织在维护农村妇女儿童权益中的积极作用。要加大对妇联干部的法律知识培训,使妇联干部真正成为知法、懂法、用法的行家里手,真正能为妇女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要充实维权工作岗位,加大维权队伍建设。除设立专职维权工作者外,要进一步团结凝聚法律工作者、专家学者、媒体宣传和维权志愿者四支队伍的力量,加强宣传、帮教、救助等多方位合作,聚集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妇女的切身利益,为妇女儿童维权工作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聚成合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金及其服务是经济发展的血液。而目前,由于农村金融的困境日益凸显,农村金融服务落后,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掣肘因素。因此,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强化“三农”金融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必须破解的难题。

  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健康、完整的金融体系对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不可缺少的。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投入是资金投入的主渠道。而现有金融体系在为农村服务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农村金融机构退位,服务功能弱化。由于农村经济货币程度较低,农村金融赖以生存的微观经济基础脆弱,正规金融因农村的比较弱势而选择“自我纠正”,国有商业银行大量退出农村市场,导致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下降,农村金融出现“空洞化”和边缘化。首先是政策性金融缺位。对农业发展银行实行“独立核算、自主保本经营、企业化管理”与其承担的农村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存在一定的矛盾。农发行为我国目前唯一的政策性农业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太窄,主要负责粮棉油收购、储运等环节的资金提供,农业发展急需的其他贷款业务基本没有涉足,在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后又将面临业务严重萎缩的问题,没有真正起到支持农业开发的作用。其次,农业银行支农功能“边缘化”。随着农行商业化改革的深入,其“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的经营原则与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分散性、波动性、长期性”向背离,农业银行将农业资金从以农业为主转为以工商业并举,竞争视角从农村转向城市,使得贷款业务逐渐离“农”。再次,农村信用社支农有限。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占主导地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经济的资金需要,较好地支持了农村经济发展,但由于受自身经营规模和经营体制所限,其资金供给总量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存在“农信难为农”的严重问题。

  2.信贷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农民很难取得贷款。为防范贷款风险,面对农村贷款规定较为苛刻的条件。大部分农民贷款因提供不出相应的质押、抵押及不动产等担保而与农贷失之交臂;另外,由于农村贷款期限、结构、金额等方面设计与农村资金需求特点不相适应。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渐深入,农业走向产业化、现代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周期长,而现实的贷款产品金额偏小,期限一般为1年,与农村经济发展需求信息不对称;此外,浮动贷款利率制度使农民承受能力严重受挫。实行浮动利率制度后,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处于垄断地位,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对贷款一律实行上浮,在相当程度上加重了农户的利息负担。

  3.农村金融服务环境较差,金融生态断裂。由于社会信用环境差,借款人信用观念淡薄,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时有发生,制约了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农村信用体系尚不完善,金融机构考察其财务状况和信贷条件较为困难,同时贷款需求总体缺少有效的担保、抵押,使农业地区需求量大、亟须支持的大额农户、个体公商户贷款、民营企业贷款、小城镇建设贷款、水利建设贷款等难以形成需求。另外,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尚未建立,农户信用信息处于零散分布状况。

  4.民间借贷缺乏规范,金融风险加大。民间借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但良莠不齐,同时,也加大了农民的负担和农村金融风险。由于对民间借贷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和正确引导,其风险、隐患日益凸现,由此引发的经济纠纷呈上升态势,间接殃及社会稳定;另外,民间借贷不规范,无借据、合同,缺乏担保,隐蔽性强,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坑蒙拐骗在所难免,甚至引发刑事案件;民间借贷利率一般高于同档次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风险集中,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此外,影响金融宏观调控。民间借贷活动在高利率的吸引下,易诱发大量资金以现金形式流出金融机构,加大现金“体外循环”,造成金融信息失真,干扰央行对社会信贷总量的监测。民间借贷投向具有一定的趋利性、盲目性,资金流向与国家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不能配套,使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落实效果不佳。

  5.农业保障体系存在许多障碍。农业保险机构运行障碍主要表现有:保险基金规模较小,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商业性保险项目界定模糊,农业险种划分及其保费标准正在探索中,理赔及风险补偿机制建立滞后,贴农、为农保险制度不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组织规模偏小,经营行为不规范;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关系不顺,行业自律以及监管不到位,风险及补赔机制尚不健全。

  二、改革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建议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要求下,现行农村金融体系需要积极地进行变革和创新,适应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农户、乡村企业多样化、多层次金融需求特点,积极构建以合作金融为主体,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和非正规金融有机结合的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形成有效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合力。

  1.构筑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金融生态环境。要建立起政府主导、横向联动和金融服务“三位一体”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机制,并构建农村金

  融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和监测,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进行量化考核,并不断健全金融生态环境法律基础,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的外部生存环境。首先,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良好的信用环境是一种无形资产,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融资成本,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健全信用文化,广泛开展诚信宣传,强化农户诚信教育,培育农户的信用道德和信用精神,提高农户的信用素质。政府采用补助的形式开展对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培训,强化新型农民整体素质。另外,深化农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完善内部治理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使企业真正成为合格的农村市场主体。尽快建设和健全企业和个人的诚信系统,加快诚信立法,实现银行、政府、执法部门间的社会信用信息数据互连互通,提高社会信用信息的共享程度。运用法律、制度、行政和经济手段,健全信息披露制度,规范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信评估等诚信机构,提升其公信力。建立农村信用的激励和惩戒机制,完善企业市场竞争和退出的公平环境,创造农村金融生态良性发展的诚信环境。其次,转换地方政府职能。政府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政府要加强对创建金融生态环境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指定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整体规划、目标、任务以及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切实转换服务理念,强化农村服务意识,严格依法行政,提高政务质量和效率。结合当地农村经济金融状况,加快支农金融相关的制度建设,并保证规章制度的完善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以有效保护农村投资者、存款者的合法权利。再次,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与支持力度。财政是农村金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支撑。构筑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金融生态环境需要以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农业产业环境,投资环境和农村经济的运行质量。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满足农村金融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农村金融生态比城市金融生态相对脆弱,因此,需要加强国家财政与政策性金融对周期长、资金需求大的项目支持力度。同时,需要积极探索工业反哺农业,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可行途径与制度设计。

  2.加快法律制定,为农村金融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农村金融立法应循序渐进,平稳推进。应重点制定农业投资法、农村合作金融法和农业保险法等专门法律,为农村金融体系的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使之有能力和动力进行金融制度创新。首先,制定农业投资法。制定农业投资法,使国家对农业的投入法律化,通过立法规定中央、地方、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对农业的投资比例及相应的责任。另外,农业投资法在法律上要规定对农业贷款实行优惠利率,中央银行对农业银行的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应低于城市的商业银行,以调整其级差收益。同时,建立农业信贷国家财政补贴制,以补偿因低息贷款而造成的损失,走农村金融“以农养农,国家保护”的路子。此外,农业银行在完成上交存款准备金后,多存可以多贷,但必须明确年度农业信贷的结构比例和投入时期。其次,制定农村合作金融法。尽快制定农村合作金融法及配套的法规,给农村合作金融以应有的法律保护。在农村合作金融法律中,要对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产权组织形式、融资渠道、经营机制、管理模式、运营规则、职能作用等做出明确规定。根据农村发展的实际,在资金、利率、税收等政策方面给予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以优惠政策,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范。在立法中应对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性质、经营目标、经营业务、权利义务、与政府的关系等内容做出规定。这样既可以为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法律的依据、规范和保障,又可以规范农村合作金融市场,为农村合作金融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础。再次,制定农业保险法。加快农业保险的立法,从法律上明确政府、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政策和财政上予以支持,建立起确保农业持续发展和农村长期稳定的保障机制。在农业保险法中,要明确农业保险的实施范围和实施方式。扩大农业保险的实施范围,农业保险应包括农作物的耕种、收获后储藏、加工及其运输的保险,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财产的保险,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身保险及各种手工艺和家庭产品的保险等。另外,要明确政府在农业保险中应发挥的作用。进行保费补贴,根据农业保险发展的需要和我国财力,规定保费补贴的参考比率;进行费用补贴,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农业保险的成功经验,由政府对农业保险的经营费用进行补贴。实行某些优惠政策,对农业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经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免税,对其经营的商业保险业务则降低税率,对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也实行免税;对农业保险的投保人提供贷款担保或对向投保者提供低息农业贷款的金融机构给予利息补贴。另外,要逐步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组织制度体系。根据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实际需要,农业保险的组织形式应多样化,包括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地方性农业保险公司、商业性保险公司、农业保险合作组织等。

  3.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首先,创新管理体制。强化内控制度,完善农村信用社经营机制。树立以改革和效益为中心的经营管理价值观,构建起涵盖农村信用社各部门、各岗位以及每个员工的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完善目标考核、真正使经营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增强其经营管理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同时要确保管理的有效性。其次,进一步改革产权制度。强化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经营机制的转换。强化内部约束和激励机制,有效地转换经营机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提高内控执行效果;强化增资扩股工作,确保信息的透明度和操作的合规合法性,逐步优化股权结构。再次,完善治理结构。在治理结构选择上,要坚持所有者控制原则及效率管理和监督原则。要做到入股农民是农村信用社的所用者和控制者,形成信用社和入股农民的命运和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制度和体制安排,创造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在组织内部结构机制安排上,既要相互统一,又要相互制衡。根据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要求,农村信用社必须坚持所有者的利益主体和他的风险主体是一致的,而在治理上和管理上也应由他们做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最后,加强风险防范。努力扩充资本金。资本充足率提高了,农村信用社抵御风险的能力自然就增强了。同时,农村信用社应抓住改革的机遇,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改善自身经营,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加大宣传力度,树立良好形象,做好服务,强化信用社与社员的联系,使入股社员得到实惠,提高人们的入股积极性。努力实施多元化战略。农村信用社的经营业务应该多样化,资金的投放领域和投放对象应该广泛化。提高信贷质量。农村信用社要提高信贷人员的素质,增强其风险意识;严格信贷审查,加强信贷管理,及时催收贷款。

  4.建立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培育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机制。应构建一个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民间金融相结合的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首先,拓宽政策性金融的业务范围。作为目前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应逐步向综合型政策性银行转变,满足不能通过竞争性金融活动而获得满足的农村金融需求。农业发展银行应当健全和完善政策性金融服务功能,继续支持国家粮油储备体系建设,履行为粮棉油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等政策性业务。在业务拓展上,农发行在目前基础上调整充实业务范围,积极开办粮油产业化经营贷款、重新对农业发展银行进行市场定位,进一步调整农业发展银行信贷结构,逐步将支持重点由农产品流通领域转向农业生产领域,使其成为支持农村发展的综合型政策性银行。同时要拓宽业务覆盖面。通过增设基层网点、接收部分基层国有商业银行网点或接收部分基层国有商业银行网点作为自己的分支机构,增强服务农业的能力。另外,逐步开办扶贫开发项目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农村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贷款业务;通过发行农业金融债券和建立农业发展基金,拓宽筹资渠道。此外,建立农村政策性保险业务,鉴于商业农业保险尚缺乏市场基础,建议在政策推动下争取成立地方性的,以政策为依托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建议建立国家和省两级农业保险发展基金,在财政补贴之外,支付农民的保费补贴和农业保险部门的超额赔款补贴,通过政府补贴或委托代理的方式,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进入农业保险市场,为农业保险提供再保险支持。其次,大力发展面向广大农户的合作金融组织。合作金融机构因自身制度设计的特点,使得为社员服务方面具有交易成本低、效率高的内在优势,在农村金融市场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应大力发展面向广大农户的合作金融组织。如由农户自愿发起的资金互助组织,这种资金互助组织应是真正意义的合作制组织,社员之间互相监督,社员代表参与合作社决策,建立社员大会控制下的法人治理机构,有效建立其自我约束和自担风险的经营机制。再次,逐步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民间金融具有信息成本低、利率弹性大、服务态度好等优点,适度、健康的发展对于活跃民间投资,促进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要通过经济手段而非行政手段来解决民间金融所存在的问题,并逐步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充分利用传统的信用资源来培育和发展民间金融主体,使金融产业逐步走向多元化和市场化。国家应尽快制定民间金融相关的法规和管理办法,加强政策引导,规范民间金融行为,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使之合法化、公开化。同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小额信贷组织和互助合作金融组织。根据市场化的原则,发展以不吸收公众存款的私营、股份、合作制的小额信贷组织和互助合作金融组织,条件成熟时可由监管部门实行备案制管理,设立民营银行,提高民间金融的组织化、规范化水平,更好为“三农”服务。

  5.建立有效的农村资金回流机制。首先,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调整县级金融服务功能。国有商业银行要合理设置县域机构,取消单纯吸储的银行营业网点。商业银行可以适度调低系统内上存资金的比例和利率,以减少和解决农村资金流向城市、农业资金流向非农业、经济落后地区资金流向经济发达地区这个资金盈缺布局不均衡、两极分化越拉越大的问题。同时,也可以适度“放权”,给予或扩大对基层行的资金授权授信额度和新增贷款的审批权限。其次,调整、完善农村邮政储蓄的功能,以改变邮政储蓄造成农村资金外流的局面。国家应制订相应的政策,政储蓄资金管理办法,必须对现有邮政储蓄制度进行改革。将县以下邮政储蓄吸收的存款,通过人民银行全额用于增加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并将此作为一项制度稳定下来。另外,降低邮政储蓄新增存款转存中央银行利率。此外,按照机构企业化方向改革邮政储蓄机构,推进邮政储蓄银行网络的建立,并设立专门的农村金融服务部门,面向“三农”开展业务;通过与农村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合作,进一步加大邮储资金支农力度,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满足度。再次,对支农再贷款要进行财政贴息,引导资金进入农村。不论在地方一级还是在国家一级,财政支农资金和信贷资金都缺乏衔接和配合,国家和地方财政可将支农资金给予财政贴息,以引导信用社和农业银行加大农业投入,降低农民的贷款成本。

  6.建立和完善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首先,建立农村信贷保险制度。积极开发农业贷款损失补偿保险品种,对商业性保险公司按照农业保险的业务比重给予相应的保费补贴及免交涉农业保险营业税等优惠政策。其次,加快农业保险制度建设,把农业保险纳入农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考虑组建政策农业保险机构,或者委托政策性银行开办农业保险业务,政府可以对参加保险的农户实行保费补贴,引导农民参保意识;也可以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开办业务,鼓励农村金融机构代理农业保险业务。也可以通过财政、税收、金融、再保险等经济手段支持和促进农业保险发展。再次,建立信用担保补偿机制。政府要建立信用担保补偿基金,,每年按照一定比例补充当年基金并牵头组建符合农村需求的评估担保机构,设立由财政、企业、农村金融机构出资的信用担保基金,发展农村互助担保组织。建立区域性信用再担保机构,以分散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最后,建立有效的存款保险机制。消除政府承担隐性担保的责任,有利于保护存款人的利益,为稳定金融体系提供事后补救措施,也有助于农村金融机构防范金融风险。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7

  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但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毒黄瓜”“塑化剂”等事件,食品安全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然而事件却频频出现。为了解现在农村食品安全情况,XX年7月日————XX年7月9日期间科技大学“关注食品安全,关注国家未来”赴赞皇志愿服务小分队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黄北坪乡的房村和石嘴头村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当地村民进行了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调查。调查问卷分析情况结合调研人员在当地的见闻形成了此次关于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调研报告。

  一、当地人民的基本情况

  (一)性别比例

  随机调查中,被调查者中男40. 6%,女59.84%。

  (二)年龄分布

  随机调查中,被调查者中8岁以下的占3.5%,8—30岁占3 .50%,3 —40岁的占23.62%,4 —50岁的占2 .26%,5 —60岁的占2.60%,6岁以上的占7.87%。

  (三)家庭月收入分布

  随机调查中,被调查者的家庭月收入在300元以下的26.77%,300—600元的占xx年龄处于3 —50岁之间的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较其他年龄段的人高。

  (二)当地的食品渠道

  日常生活中,当地居民的食品大多数在小超市购买,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食品由自家种植或养殖。当地人民在购买食品时绝大多数会选择塑料袋包装的,同时也有一部分人会选择密封或真空包装、纸质包装或无包装的食品。其中,家庭食品渠道与家庭的月收入与成员的年龄有密切联系,调查数据显示家庭月收入越高越会选择到正规的食品销售市场购买食品,同时也回倾向于选择包装良好的食品。

  (三)当地的食品安全情况

  调查结果的数据显示,当地居民经常遭受散装食品卫生问题、食品无标签、标志和假冒伪略产品的困扰。并且大多数人认为导致目前食品安全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主管部门责罚不明和购买者对假冒伪略产品的鉴别能力不高;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对失信工厂和个人惩罚力度不够和执法部门缺乏配合。

  (四)处理食品安全问题的方法

  调查数据显示,当地居民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后,仅有3.39%的人会选择向有关部门投诉,而86.6 %的人却选择不投诉。选择投诉的人中,也只有一小部分得到满意的.解决;选择不投诉的人,有37.27%的人不知如何投诉,有32.73%的人认为投诉不能解决问题,也有30.00%的人认为投诉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不愿投诉;同时,也有一小部分人表示遇到食品安全问题他们一定会投诉,但目前尚未遇到过食品安全问题,这说明在目前的农村有一部分人的认识水平很高,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也非常关注。

  (五)关于食品安全信息

  当地居民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信息主要通过电视和亲戚朋友了解,当地较缺乏报刊、宣传画等平面媒体。并且当地居民还想要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儿童食品安全知识和食品营养知识;希望有更多的渠道可以让自己了解食品安全问题等信息。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日常食品多为来自小超市的散装、塑料袋包装食品,卫生条件差,来源不甚明晰,质量不能得到保障,加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薄弱,监管力度薄弱,当地食品安全存在隐患。

  2、消费者鉴别假冒伪略产品的能力差,食品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并且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3、信息来源渠道少,当地居民不能及时掌握食品安全信息。

  4、相关部门职责不明,对食品的检查检疫不严格。

  5、相应的消费者投诉部门办事力度小,投诉程序繁杂,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不能很好地解决关于食品安全的投诉问题。

  (二)几点建议

  1、加强监管,提高颁发食品营业执照对从业者的要求。对食品营业超市、门市等进行定期排查,并且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强化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引导和促进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向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的食品。

  2、加强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科学消费知识及日常法律知识,以提高当地居民对于食品的鉴别能力,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3、加强农村信息宣传投资,拓宽信息渠道,强化广播、海报、宣传画、条幅等媒体的应用,积极拓宽电视、网络等信息渠道,积极组织文艺下乡的形式向当地居民宣传食品安全知识。

  4、强化责任,切实做好食品各环节的监管。严格按照食品生产管理规范的要求组织生产,强化企业责任,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的违法行为。

  5、在各乡镇公开设立投诉站点,简化投诉流程,合理安排,积极帮助当地消费者解决食品安全引发的问题,并与相关部门配合彻底消除该类食品安全隐患。

  6、整合资源,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一要整合监测资源。将分散在各监管部门的监测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市食品监测中心、县食品检测办公室、乡镇投诉站点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不搞重复建设,同时保证及时处理问题。二要检测资源共享。制定全市食品抽检计划,由安委会牵头对食品市场进行抽检,结果互用,信息共享,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抽样检测。三要完善联合执法、综合执法机制,集中力量彻查大案要案,遏制违法犯罪。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8

  与时俱进做好“三农”做出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为新时期“三农”指明了方向,为推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新农村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创造了条件。

  一、农业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xx街道办事处辖3个管理区、17个行政村、6500多农户、农业人口23061人,总耕地面积1391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056元。

  2、发展现代农业的制约因素:①耕地、淡水、生物资源相对匮乏。近几年,随着招商引资事业的蓬勃发展,先后有20余家项目在**建成投产,鹅庄管理区全部规划为市开发区,所辖土地主要用于工业项目发展;神洲生态乐园、济南鲍德冶金石灰石有限公司、**煤矿矸石热电厂等工业项目的开工建设,也占用了较多的土地资源,使辖区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相对紧张,发展现代农业的空间相对狭小。②农业基础薄弱。xx一直是传统的工业强镇,农业发展相对落后,农业生产主要以家庭承包、粗放经营为主,农业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缺乏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特色农业,农产品附加值低,现代农业基础比较薄弱。③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识不强。受传统经营习惯的影响,当地村民普遍存在重工商、轻农耕的思想,有个别村的个别户甚至存在土地撂荒现象,发展现代农业的思想阻力较大。

  3、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利条件:①道路畅通,交通方便。辖区内309国道横穿东西,244省道纵贯南北,驻地位于垛庄、曹范等乡镇出入市区的交通要道,即将建成通车的济莱高速路横穿**南部山区并且开有路口,明埠路、埠翟路、埠旭路以及各条乡村路网相连,交通十分方便,为人流、物流的集散创造了条件。②距中心城区近,工商业基础雄厚。**位于济南半小时经济圈内,距离明水中心城区10分钟车程,容易在信息、技术、市场、理念等方面接受大城市的辐射影响;**工商业较为发达,驻地工商个体户达到600多家,从业人员7000多人,人均收入水平较高,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③招商引资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契机。济南植物园于去年国庆节前夕建成开园,其规模和植物物种数在全省都位于前列,为发展现代农业和观光农业提供了良机;银鹭食品项目近期在**开工建设,为开发种植粮食作物,加快小杂粮、蔬菜、果树等基地建设创造了条件。④产业结构调整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物质基础。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实现了两个转变,即由“地下企业”到“地上企业”的转变和由“黑色产业”到“绿色产业”的转变,逐渐摆脱了对煤炭产业的过度依赖,开创了生态旅游、机械加工、商品物流等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经济发展一直保持了25以上的增幅,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

  按照强项提升、弱项突破,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原则,重点实施六大工程,全力开启**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局面。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充分发挥垛庄水库低压灌溉工程效能,维护好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逐渐扩大水浇地面积,稳步提高粮食总产量和亩产量。在巴漏河沿岸各村建设提水站,并修建一系列的蓄水方塘,做好雨季蓄水,计划5年内扩大水浇地面积6000亩,使水浇地总面积达到12870亩,占耕地面积的62。进行科学施肥测土施肥试验,大力推进一池三改工程,多施用有机肥,不断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单位土壤的产出率,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农民增收工程。以产业调整为动力,进一步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依托银鹭集团,发展订单农业20xx亩。大力扶持培植金燕肉鸡深加工项目,形成年加工肉鸡10万只的规模。打造品牌农业,培育一批富有**特色的有机绿色农副产品,做大做强牛羊肉、小杂粮批发等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每年新增规模养殖户10户;每年递增奶牛10头以上,争取到20xx年,奶牛养殖量达到200头的规模;建设标准化蛋鸡养殖场一处,达到每年产蛋量700吨的规模。发展庭院经济,引导农户在庭院中种植花卉、食用菌或从事小型加工业;发展劳务经济,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3、市场拓展工程。围绕新农村建设,逐步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在完善驻地商业街、**商城、美食街、中心大街等商业网点的`基础上,开展放心食品、药品、农资进村活动,深化邮政服务“三农”,在各村加快建设配送中心和连锁经营网点,建设改造规范化“农家店”。提高埠西农民公寓楼小区、杨家巷农民公寓楼小区、**煤矿西山生活区各项服务功能,增强市场的辐射能力,使市场服务网络深入到各村、各居住小区。在309国道、美食街西侧分别规划建设一处大型集贸市场,为周边镇、村服务。适时在济莱路和244线交叉路口,规划建设一处农副产品周转批发市场,带动各村农副产品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4、生态家园工程。以创建生态文明村村为抓手,大力推广“一池三改”工程,计划以埠东、埠西、杨家巷三村为主,每村每年改建50户;进一步加快生态小区建设,每年新建包括沼气池的生态养殖小区3处,争取5年内所有养殖小区都配套建有沼气池;巩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完善长效机制,引导群众养成文明卫生习惯。实施造林绿化工程,以南部沙湾村、月宫村、长青村、兴旺村为主,继续实施春季造林和雨季造林工

  程,在今年完成1005亩可视山头绿化工程的基础上,明、后两年再分别绿化荒山1000亩,3年内在“四旁”植树10万株,使境内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

  5、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结合实际,加强农民培训,抓好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管理。一是加强科技培训。利用“科普村村通”版面,建设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宣传栏,实施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科技入户等科教工程,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好送科技下乡活动。二是加强劳动技能培训。由街道劳动保障所牵头,结合引进企业的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失地农民进行劳动就业培训,健全完善“输出有组织,权益有保障”的运作体系,提高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率。三是加强法制培训。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开办法制教育宣传讲座,建立企业调委会;大力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提高群众的遵纪守法意识。四是加强文化培训。充分发挥成教中心作用,针对群众所需设置教学内容,除传授实用技术外,有计划地向农民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育新型农民。

  6、农业观光园区建设工程。依托济南植物园的建设,在其周边地区建设农业观光园区,把**街道南部建设成为济南美丽的后花园。在园区功能定位上,主要强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发展多功能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在强化生态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丰富文化生活的功能,即发展绿色环保、休闲娱乐的新型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体验农业等,并加快餐饮、住宿、车辆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把该区域真正建设成为济南及周边地区居民周末、节假日旅游度假的首选之地。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9

  一、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保护工作进展情况

  目前,该市农村留守儿童约为1.2万人。(农村留守儿童的定义标准: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与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救助保护工作,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今年以来,该市认真贯彻落实政府及省民政部门有关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文件精神,按照立足于源头保护、预防保护、主动保护和全面保护的原则,深入持续开展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着力健全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机制,提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水平,有力推动了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网络

  农村留守儿童分类保障,涉及生活、医疗、教育、监护、救助的方方面面,面广量大,政策性强,必须要强化组织领导。根据上级和我市关于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的有关要求,该市由政府主导、民政牵头,在20xx年10月建立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包括关工委)的工作职责,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促使多部门、多措施共同保障留守儿童权益。各成员单位相互协作,密切沟通,形成了工作合力。该市20xx年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将积极开展好圆梦行动、暖心行动、普法行动、维权行动、守护行动“五大行动”,深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二是开展摸底普查,建立档案台账

  根据省厅转发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三部委《关于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的通知》,按照文件要求,该市专门成立了留守儿童摸底调查小组。组长由市民政局一名正处调研员担任,组员由事务科相关同志担任。市局和个别县区专门更换高配计算机,并安装民政部留守儿童数据采集软件,通过软件分级汇总并上报。每季度对全市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归类建档,进行动态管理,准确、全面掌握留守儿童基础数据。为解决留守儿童实际问题提供有力依据。

  三是完善保障制度,落实帮扶政策

  为进一步拓宽困境未成年人社会保护服务的工作思路,加大社会化保护服务力度,使困境未成年人得到应有的庇护和更多的关爱,市救助管理站、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中心在万全县川流中学建立了“困境未成年人帮扶基地”,是该市首个“困境未成年人帮扶基地”。该基地的建立,将进一步完善川流中学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畅通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渠道,更有效地推动全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的进程。今后,将在万全县川流中学开设法律讲座,设立心理咨询点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安装亲情电话让学生多与家长沟通,并且通过其他一系列的救助帮扶行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20xx年全年在全市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民政部等八部委《关于在全国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的通知》(民发〔20xx〕198号)精神,切实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今年以来,该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文件精神,按照立足于源头保护、预防保护、主动保护和全面保护的原则,深入持续开展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具体做法:

  一是根据八部委关于“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工作的有关要求,20xx年XX月XX日全市下发了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工作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工作原则,制定了详细的工作内容,落实家庭监护责任,构建农村留守儿童保护网络;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多渠道报告机制;落实控辍保学责任,让每名农村留守儿童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等。并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步骤,包括动员部署阶段、集中行动阶段和巩固深化阶段。下一步将严格落实“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切实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帮扶工作。

  二是20xx年初,全市各县区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认真制定本区县的工作要点,细化职责分工、进度安排、组织保障等要求,严格按照既定时限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是取得的成效。各县区集中开展专项行动,1月份重新进行了摸底排查确认工作,分类型建设留守儿童花名册、将花名册报送相关联系单位;2月份各相关部门按照报送花名册的实际情况,组织和督促受委托监护人签订《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监护责任确认书》,展开部门联动,帮扶解困。

  三、全市留守儿童工作存在问题

  一是基层没有设留守儿童专员,动态管理难度较大。留守儿童在校外期间容易发生问题和风险,因此必须要在村(社区)落实专人负责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相关工作。但现阶段基层工作人员普遍数量有限,基层力量薄弱。不少基层未设专职统计人员,留守儿童数据真实性需要进一步考证。

  二是缺乏长期帮助的力量。不管社会组织或是个人,即便是都有帮扶,但帮扶流于形式,缺乏长效机制、专业的'志愿者力量等。每到春节、六一儿童节,前来献爱心的人特别多,几拨人轮流来送书包、文具,但是过了这个时间点,留守儿童鲜有人问津。

  三是缺乏专项经费的支持,在开展工作中无经费保障,工作人员无法开展正常工作,在需要救助帮扶时无法解决当事人的实际困难。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工作是项部门联合性较强的工作,要充分发挥各部门联合的力量,政府必须加强统筹协调。

  (一)加强组织领导主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社会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督导检查、效果评估、责任奖惩、完善机制等职责。

  (二)突出联合力量,发挥政府在资金投入、设施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动员和组织相关部门、基层组织、社会组织、专业机构、各类志愿者参与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明确工作职责和协作程序,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公益慈善组织、热心人士提供捐助和社会保护服务,并通过购买社会服务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建立完善监测、预防、报告、转介、处置体系,形成社会各界保护合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力。

  (三)强化督导作用,要强化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保护工作责任意识,定期开展督导和绩效评估,落实监督检查,确保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健康开展。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10

  为深入了解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切实把握好“民心工程”的真正含义,一个月来,我参与了xx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调查,通过一个月的社会时间对xx镇农村低保工作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镇共有xx户农村低保户,保障人口xx人,每季度共发放低保金xx元, 基本上做到了应保尽保。目前,该镇已经基本形成了组织健全、制度完善、措施配套、运转有序的农村低保工作机制,

  二、主要工作

  (一)领导重视,组织严密,为全镇低保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以人为本,适应形势,低保工作尽量缓解受保人员的生活压力。

  (三)低保干部,迎难而上,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四)健全制度,动态管理,积极构筑城市低保救助体系。

  三、发现的'问题

  通过调查,我发现该镇农村低保虽然取得了一定实效,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是从全镇低保工作的整体情况来看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部分群众还处于较贫困的生活环境之中。

  二是低保干部的工作压力较大,办公经费严重不足。

  三是低保干部队伍建设应进一步加充实,低保工作人员严重缺编。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11

  ——关于资源县农村问题调查报告数计学院02网络与信息管理姓名: 唐必政学号:2002075129 一年一度是暑假社会实践又来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我们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我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暑假中,我在广西资源县瓜里乡政府进行社会实践调查,跟着杨副乡长和县公安局副长对资源县农村社会治安善作了番调查。这一二十天是在一阵紧张的旋风中度过的,生活忙碌而充实。

  总的看来,资源农村的社会治安状况是稳定的。犯罪率比较低,农村基本上能安居乐业,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问题之一:少数地方村霸、地霸等流氓地痞沆瀣一气,横行乡里,直接然及农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据司法部门统计,在去年查处的团伙犯罪案中,农村籍占60%-70%,有近1/3的行政村存在着这种恶势力,有的已形一定气候,并逐步向带有性质的团伙演变。据对已破获的37个团伙189名成员分析,绝大多数是恶习不改的刑满释放分子和解除劳教人员,还有一些游手好闲的人员,他们到处称王称霸,为害百姓,横行无忌,结伙作案。他们甚至把坐牢视为“荣耀”,“进宫”的次数越多,越被视为“英雄”。这种违法活动具有很强的威胁性。一个村里只要有一个团伙,这个村的老百姓就会有一种恐惧感,社会秩序随之变乱,社会风气明显转坏。

  问题之二:社会矛盾纠纷增多,杀人伤害等暴力犯罪案件急剧增加,行凶报复村干部的案件不断出现。自去年二月起,因邻里纠纷、家庭纠葛而发生的杀人伤害案就有多起,比上一年上升了11%和14.5%。全县发生村组干部遭打击报复的刑事案件有近二十起,其中对治安工作负责、敢于支持原则,秉公办事的人员遭受报复的有十余人。当然,的确也有少数干部对群众的合理要求不闻不问,推诿扯皮,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引起多数群众的不满,激化了矛盾。这种教训也不可忽视。

  问题之三:参加封建宗教迷信活动的人多、面广,严重影响了基层政权建设和生活秩序。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非法传教,制造谣言,不满情绪,破坏安定团结。极少缺乏科学文化知识的群众,轻信谣言,被骗入教,整日热衷于宗教迷信与宗族活动。这种反动宗教组织及宗族活动,实际上与正常的行政管理相对抗,严地搅乱了人们的思想,影响了社会安定,进而引发其它种种社会治安问题。

  问题之四:城郊、地域边缘结合部治安不好,治安问题尤为突出。据调查,去年这些边缘结合部发生刑事案件百余起,占全县刑事发案的士9%。一是盗抢案件突出。在边缘结合部发生的盗窃案件,犯罪分子侵害的主要目标是牲畜、家禽和水利电力设施,其中尤以盗窃耕牛为多。去年仅一个乡就连接发生盗窃耕牛案5起。同地还发生抢劫案23起,犯罪分子胆大妄为,无所顾忌,甚至敢在白天作案,农民怨声载道。另外,边缘结合部也成了犯罪分子窝赃销赃的场所。

  这些治安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也阻碍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威胁着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社会的稳定。究竟如何加强农村社会治安工作,为农村的两面三刀个文明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司法部门有关人员认为:

  第一,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行政管理功能。这是稳定农村社会治安秩序的组织保证。农村基层组织承担着贯彻党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保证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职责。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解决社会矛盾中起中举足轻重的作用。调查表明,凡是基层行政及党团组织健全,一班人人团结奋斗,一心带领群众生产致富的乡镇,那里的社会风气就正,治安秩序就好。相反,凡是基层行政及党团组织软弱涣散,失去凝聚力与号召力,许多政策和措施就难以落实,社会治安就不好。因此,各级党委政府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农村村级治安网络,做到调解内部矛盾纠纷的工作有人做,维护社会治安的工作有人干。

  第二,必须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教育和文化宣传,这是搞好农村社会治安工作的舆论,基础和思想保证。调查发现,一些地方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薄弱,致使各种封建腐败思想抬头。遇到违法犯罪活动,许多人不敢制止。还有一些青少年信神信鬼,不敢见义勇为。由此人们感到,要在农村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现代科学文化教育,积极引导农民摒封建的、落后的'、愚昧的思想,树立共产主义道德风尚。宣传、文化部门要立足农村,面向农村,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把文化科技活动落到实处。

  第三,必须努力壮大集体经济,减轻农民负担,要组织农民发展生产,尽快脱胎贫致富。这是广大农村长治久安的物质保证。调查表明,“仓廪实而知礼节”,农村中集体经济发达、农民富裕程度较高的地方,不仅刑事案少,而且社会矛盾纠纷比较少。由于许多地方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宣传教育、治安防范、计划生育、民兵训练、扶优扶贫、水利建设、修路建桥等民办公助事业所需费用,大部分靠提留、摊派来解决,导致农民负担过重。近年来,这种摊派有增无减,不仅影响生产投入,而且使党群,干群关系紧张,进行诱发各种矛盾纠纷,给社会带来诸多不安定因素。邓小平同志指出:“只靠打击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真正解决根本问题的要靠翻两番。”所以,要下决心进一步整治“三乱”,并采取实际措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引导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第四,必须落实社会性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强化打击和防范职能。这是改善农村社会治安的有力措施。应当肯定,广大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已经有一了个良好的开端,但要巩固、发展尚需努力。道德要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充实和加强农村的执法力量。据调查,一些新建乡镇的派出所条件极差,农村乡镇法庭、司法机关的力量也薄弱。不少地方发了案子不能迅速查处,出了纠纷不能及时调解,抓了罪犯不能及时处理。因此,应把基层派出所、法庭建设列入工作的议事日程,尽快予以解决。其次,要进一步加强群众性自防自治组织建设。目前,农村的治保会、调解会、治安巡逻队等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人员及其报酬要落实,保证农村执法人员的素质,提高他人瓣执法水平。此外,还要健全制度,明确职责,发挥作用,把各种不安定因素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还要切实加强农村剩答卷劳动力的管理和重点人口的帮教工作。集中力量对治安混乱的村镇、交通路段进行重点治理,狠狠打击横行乡里,欺压群众的各种流氓恶霸,严历惩办各种破坏农业生产和生活、通讯、电力设施的严重犯罪分子,力争在短期内使农村治安状况有一个明显的转变。

  总的来说,这个暑假没有白过。虽然我在这一二十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依然感受着夏日的炎热和喧嚣,但是自己在这一二十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青年学生的成才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希望以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12

  《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与思考的调查报告》 前言:社会实践的参加者:一帮大学同学。实践的主题:通过调查与分析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情况而让我们村里的子女以及干部懂得如何最优化最合理地处理这些问题,以让老年人快乐幸福地安享晚年。时间:20xx年1月27—1月31日。地点:我所居住的那个村子。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告如下。

  一、 活动内容

  (一) 活动目的: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农村养老状况,发现其中存在的优缺点,从而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建议。

  (二) 活动准备:由于我所在的农村地区人口比较多,所以我和一帮同学首先选取一个有很多老年人居住的村子作为重点调查目标。我们须向村委会那里得知目前我们这个村子的所有老人的人数;其次,我们了解了总体上老人目前生活的状态;之后打听到村干部在致力于农村养老这个问题上所做的贡献。

  (三) 活动形式:

  1.选取重点目标实地走访;

  2.询问村干部实际农村养老实际情况;

  3.查阅相关资料。

  (四) 活动过程:

  1.从资料中了解相关情况。我们首先在实践活动的第一天上网先搜索到了一些关于我国农村养老的普遍状况和一些数据以及存在的问题。接着,我们便来到了我所在的村委会向他们了解农村养老情况,同时查阅了很多资料,了解到了农村里一些特殊老人目前的生活状况。

  2.实地了解情况。接下来的几天,我和一帮同学就一个个地到农村里有老年人居住的家里,仔细询问他们当前的生活情况,儿女的赡养状况,村里的干部为此所做的努力以及他们目前对生活的态度。

  3.记录数据。我们把一些数据记录下来,之后再总结讨论农村养老中存在的优缺点,最后我们汇总出关于这个问题的意见向当地的村委会提出。

  二、调查资料

  实践活动中的调查资料分为三部分。

  (一)上网搜索到的资料。通过网络资源,我们了解到如今政府在农村养老这个问题上做出了一些惠民政策。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出,到20xx年已经在全国10%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再到20xx年开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开始逐步推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影响逐步扩大。它的主要内容是: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目前我国农村8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8000多万,占农业人口的10%以上,按照国际社会通行的标准,我国农村已成为老龄化社会。而村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家庭养老负担沉重,使得生活富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二)从村委会那里得来的资料。我们了解到了目前我们村里的老人大约有100多位,而且子女不在家的老人竟然占到了80%,“空巢”老人现象普遍存在。调查发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惠及面甚少,但是由于农村医疗合作社的建立,我们村里的只要是农村户口的人都会享有医疗保险的福利,可惜的是,资金上报比例还是很少。

  (三)实地走访所取得的资料。我们走访了很多位老人,还专门为那些“空巢”老人干了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我们发现有些老人还在以种地维持生计,有些老人则靠子女的收入生活,而有些老人因为种种原因,只能靠村里的.资助生活。同时他们的生活态度会有些消极,他们不愿意麻烦自己的子女,有的老人甚至不为了不让儿女担心,隐瞒了自己生大病的事实,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三、调查结果

  (一)农村逐步呈现老龄化,农村养老问题不容小觑。由于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安于靠种地维持生活,所以他们选择了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农村。加之如今的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改善,尤其是新型农村医疗合作社的建立后,很多老人的看病难得问题得以解决,因此农村老年人人口在不断上涨,农村老龄化的时代已经到来,随之而来的农村养老问题也接踵而来。

  (二)政府、子女在农村养老问题中的表现

  1.执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了以养老保险为主,医疗保险为辅的制度,但是在调查过程中,村干部在资金保障方面做得还不到位。

  2.实行农村社会救济。通过网上资料,我了解到很多经济发达省市如北京、浙江、广东等已经全面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当然我们省也不例外。我们村里的贫困老人都会获得村里的帮助,每个月也都会有几十元的保障。虽然这些钱远远不够他们的消费,但是至少表明了政府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后的路任重而道远。

  3.虽然金钱可以给老年人生活保障,但他们的精神活动更应被关心。调查走访中发现一般子女都会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给父母钱财让他们安享晚年,但还是有一部分老年人依然坚持在田间忙碌,靠自己的能力赚钱。大多数的老年人生活简朴,开销甚少。闲暇时由于子女不能陪伴左右,只能和其它老人一起聊聊天,看看电视,基本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而且村里对这方面也不是很重视,基本上没有开展过什么集体活动。所以,不仅是村里的干部,还有他们的子女,不能简单地认为物质上的满足就可以让老年人过的很好,其实不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他们最大的愿望还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经常回来看看他们。

  四、经验体会

  (一)我们在选择做调查实践活动时,需要将我们的视野扩大,从影响到我们身边的事情开始考虑,即取材有针对性,要有意义,同时需要从多个角度辩证的看待,从由表及里的思维着手,在这个主题上,我们不仅看到了农村老年人目前所缺的物质是什么,更体会到了他们精神领域所缺的那份情感。

  (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说明我们在做一件事情前要有充分的准备。这次活动我和我的一帮同学们就做足了准备,我们不仅在网上找到了相关的资料,更是针对我们村的情况,找到了我们村里的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资料。

  (三)我觉得任何一个政策的实施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都会存在种种问题,因此要加强从上级到下级的执行能力,真正把福利和好处带给农民。

  五、理性思考

  (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建设存在一些主要问题。

  1.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与合理,缺乏有力地监督保证。相关的《社会保障法》依然未制定出台,可见这项机制仍未被列为法律条例,所以给执行带来了困难,因此导致农民对社会保障的认识不足,对受益缺乏信任感。

  2.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覆盖范围小,但这是民生问题,需要政府加大力度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范围。据了解,大多数老年人对养老保险的了解不足,只有少部分老年人参保,就算是这样,因为缴费农民可以自由选择,不少人选择每月最低档,这样缴费10年后的农民每月也只领到很少一部分的钱,所以对于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帮助不是很大,并未起到很大的作用。

  3.农村养老资金运行低效,农民信心下降。如今的体制下,有谁能确保证国家财政拨下来的资金丝毫不偏差地到达农村老年人手中。我恐怕没有人能担保吧!因为我们深知在资金运行过程中,一些资金挪用贪污的现象偶尔会存在,这值得我们严肃审视与处理,政府人员必须要抱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一直秉持着公正廉洁的原则。

  六、问题与建议

  (一)通过立法途径的形式约束和强制执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农村社会养老必须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农村与城镇之间的差距应该通过社会多方的努力不断减小。

  (二)在给农村老人带来保障机制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每个人都会变老,每一位老人都期待拥有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所以不仅政府要给老人们应有的关心,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子女要时刻记住常回家看看。

  (三)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希望国家大力扶持并真正做到对人民负责。就以我们村为例,我们的干部们首先要大力向村民们宣传农村养老保险的益处,其次希望他们工作更具人性化,在分发养老金的同时可以主动到那些老年人的家里与他们聊聊天。平时可以想方设法得组织一些娱乐活动来丰富老年人的生活。

  以上便是我和我的同学们所做的成果,也希望那些干部们真正地明白我们的

  用意,实事求是地一心一意地为人民着想。全社会全部行动起来,农村养老问题才会得以解决。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13

  农村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关健,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但就单纯的土地管理而言,无外乎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两个方面。我基层所地处山区农村,辖区地面大,人口分布广。由于长期工作在农村,通过具体的工作实践、调查了解到农村土地的管理仍有较多的问题存在。

  一、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

  (1)农用地管理问题

  目前,我国实行土地承包30年不变,广大农村现存的农用地管理模式,基本上是按照土地下户时农户、人口的分配土地订立承包合同,明确30年不变的。这一做法给以后的工作留下了许多弊病。一是长期的人口增减,即使是原有农产不变,各户耕地的多寡已明显凸现,二是随着移民并村,新增人口入户易,种地难;三是原有的小自然村,人口迁徙已尽,耕地悉数撂荒;四是离迁居地较近的户,一户种着多户的地,粗放经营,广种薄收;五是大村少数农户由于人减地多,或是耕种不了,或是看重眼前利益,进行私下租种,甚至转让建房等。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威胁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样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2)建设用地管理问题

  建设用地问题,主要涉及到农民宅基地问题和乡镇村建设用地问题以及部分国家建设用地问题。农民宅基地问题主要表现是:一户两宅甚至一户多宅,村中旧房空占土地有增无减,村外新宅蚕食农田与日俱增;乡镇村建设占地问题,尤以公盖占地和乡村养殖园区建设占地为主,乡镇自恃政府有权,村委认为集体是主,致使乡镇村建设用地想占就占;部分国家用地更是新建设该批批、该占占,旧用地(如撤乡并镇后的原各乡政府、地税、医院、兽医站等单位)想租就租,想卖就卖。这些问题的存在和继续,一是由于少数地方干部尤其是少数乡村干部对土地法规的不学习不理解,二是由于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局限,不敢自把嘴巴。由此形成了乡镇、村、户非法赢利多多,国家土地资源流失严重。

  上述问题的存在,在地广人稀山区农村干部乃至极少数县、乡镇干部看来没什么大文章可作,可作为国土资源部门的执法者,却不能熟视无睹,听之任之。

  二、对加强农村土地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农用地管理方面

  (1)摸清家底,合理利用。以现乡、村为单位,详细核准农用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的实际数据,依法落实承包合同,层层落实承包责 任,解决实际中合同不落实,责任不明确的弄虚作假问题,对边远荒芜土地或还林还草,或栽种经济作物,如建设果园、药材基地等。

  (2)责任到户,保证质量。按农产承包合同,逐户核准承包土 地面积,明确土地质量。对少数种地过多、广种薄收粗放经营户给予适当调整,使农户真正明确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关系,解决少数农户合 同外耕种土地和空有合同,实际无地的问题。

  (3)合理规划,严格管理。要以科学合理的态度,按照土地管理要控制总量、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重新对乡村土地利用规划进行修订完善。农用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经过确定之后,严格按照各级签订的责任状,层层负责,年年检查,严格监督,严厉查处。

  (二)建设用地方面

  (1)规范建设用地审批。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之规定做到该批的依法审批,不该批的坚决不批。最好能改现在的村、乡镇和国土资源部门三级审批为用地单位(个人)申请,村、乡出具依法用地证明,国土部门独家批准,使审批权力高度集中。

  (2)规范收费标准。集体土地如本集体组织成员农户建房占用非耕地可不交费,但农用地转建设用地,因失去土地造成损失,补偿必不可少,建设用地不交费显失公平。

  (3)杜绝搭车收费。在规范本部门收费的基础上,要从根本上 杜绝乡镇村搭车收费。

  (4)盘活建设用地资源。一是要按照一户一宅的原则,妥善解决好农户住新房闲旧屋的问题,盘活空心村闲置土地。二是要处理好国家、集体单位在农村闲置的土地。三是要搞好无人村旧宅基地复垦和荒芜土地复耕、利用。

  (5)加强执法监督力度,严惩越权批地现实非法占地的问题,主要是乡镇村违法行为比重较大,由于我国现行土地法规在具体操作上的局限,基层所对乡镇村干部的违法行为的查处深感力不从心。因为,村有为集体、为群众的事实掩护,乡镇有地方经济发展的权力干扰。为此,加强执法监督力度不仅是一线执法者要提高“敢”和“勇”精神更重要的是应该在规范执法程序和提高执法的具体操作依据,提高操作手段上有一个根本的创新。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14

  我市目前农村妇女组织覆盖率已达100%。全市共有农村妇代会127个,妇女小组482个,村级妇女干部494人。

  近年来我市加大了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的工作力度,在组织发展、工作方式、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目前我市农村基层妇女组织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妇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推进妇女发展,通过有效的工作载体为妇女在更高层次、更广泛领域参与经济社会发展搭建平台。

  1、关注热点,在重大战略上切入。妇女工作必须围绕各级党委战略部署主动跟进,工作要与党委、政府决策同向同为。利用妇女创业就业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在发展农村经济上形成兴一家、带一村、兴一业、富一方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 “半边天”擎起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

  2、抓住重点,在中心工作上立足。围绕中心开展工作是妇联工作一贯遵循的原则,农村妇女组织要主动跟进新农村建设步伐,顺应现代农业发展。建立“两支队伍”,即建立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过硬的基层妇女干部队伍,建立一支妇女科技致富带头人队伍。抓好“一个培训”,即加大对农村妇女的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广大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3、聚焦难点,在关注民生上定位。“俯下是头牛,为妇女群众鞠躬尽瘁,撑开是把伞,为妇女姐妹遮风挡雨”。服务广大妇女群众是妇联组织的血脉之源、立身之本。协助党和政府多做稳人心、暖人心、得人心、聚人心的工作是新时期基层妇女工作的重要内容。基层妇联组织要切实履行桥梁和纽带职责,听民声、察民情、体民意,用最大的努力把党的关怀和温暖带到弱势妇女儿童身边!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15

  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党和各级政府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工作的重点,摆上了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工作人员的重要工作议事日程。按照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围绕着生产发展、生活宽余、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要求,在全县范围内认真、扎实地开展了新农村建设活动。

  一、我县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和全国、全省、全市其他地方一样,我县的新农村建设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受历史条件和环境因素制约,村庄规划改造难度大。主要表现在:一是村庄规划晚。截止到20__年,全县333个行政村只有173个村有规划。我县的大多数村存在的房屋建设标准高矮、宽窄、方向不一,宅基地乱占,街道不整齐,甚至没有一条象样的街道等等,都是因为缺少规划或者不按规划建设造成的。二是村庄建设不按规划执行。即使有了村庄规划,但规划型同虚设、不按规划建设的村庄非常普遍,任意占宅基,想在那里盖就在那里盖,想盖多大就盖多大,想盖多高就盖多高,还有多占宅基地的问题等,严重影响了村庄的面貌。三是人口流动造成村内闲置房。有些家庭,人员长期在外居住,或打工、或经商、或种地,房屋及院子长期无人管理,杂草丛生,房屋、院墙破旧。四是一些传统的不良生活方式造成了房前屋后、房内房外脏、乱、差。五是房台村人均住房面积小。我县沿黄河大堤的房台村,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为治理黄河而由国家投资集中搬迁建设的,已经有三十年左右的历史,房屋破旧、面积窄小,已经非常不适合现在的生活需求。据了解,这些房台村每户院落的面积是160平米,正房面积只有51个平方。这样的村在我县所占的比例很大,全市共有5万左右的人口,我县就占了56个村、8421户的3.5万人,房台村人口数占了我县农村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左右。六是村庄小而分散。全县333个行政村中,100户以下的村有125个,其中最小的村仅有49口人。现代黄河三角洲是以垦利镇的渔洼村为顶点,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入海口在垦利境内不断改道,农民种地跟着黄河走,许多种地的生产屋子慢慢地演变成村落。这些村落都没有规划,随意建设,房屋基本是低矮的泥土房,特点是散、乱、小、差、偏、远。总之村庄规划建设滞后、村庄小而分散,加之我县历史比较短,群众来自全国11个省,109个县,居民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文化背景差异很大,进行新村建设、旧村改造难度很大。

  (二)经济收入差距大。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我县20__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10700元,而同期全县农村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为4477元,差距比为2.4:1。二是乡村集体经济收入差距大。据调查,目前我县集体经济在100万元以上的村仅有14个,10万元以上的村72个,而集体经济空壳村却有133个。三是村民收入差距大。虽然我县20__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77元,但仍然还有一部分刚解决温饱甚至连温饱还没有解决好的困难户。四是境内城中村、油区村、纯农业村之间以及乡镇之间区位、资源、条件、基础差异较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三)环境卫生整治不够彻底。通过近两年小康文明村的创建和集中整治,我县农村环境卫生得到了加强,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但保持村庄整洁还没有成为广大村民的自觉习惯,卫生保洁的长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乱堆乱放现象仍不同程度的存在,整治并不彻底。

  (四)公共设施档次较低。许多村的医疗卫生服务站、幼儿园、道路、饮水等公共基础设施还不配套完善,村庄文化大院设施不配套且档次低,文化阵地作用发挥不明显,还有不少村庄没有文化大院等。

  (五)建设机制和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社会工程,涉及三农工作的方方面面,工作量大、面广、任务重,必须建立起一套高效的工作机制和完善的制度,才能更好地推动建设工作。目前,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刚进入起步阶段,工作的运行机制和制度需进一步探索与健全。

  二、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从发展经济、强化基础入手,切实增加群众和集体收入。非农收入是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怎样才能增加群众和集体收入,结合我县实际,首先要把资源开发作为农民增收的重头戏。我县可开发利用的土地多,要继续实施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要继续积极争取上级农业开发项目和土地整理项目,改善生产条件,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畜牧、水产、棉花是我县农业上最大的优势,并且潜力巨大,是农民增收的抓手,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畜牧、水产大县强县建设,而且要精、要快、要好。二是要毫不放松地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产高效农业。重点培植冬枣、蜜桃、桑蚕、蔬菜、食用菌等新兴产业,努力实现一乡一业或多业、一村一品或多品。三是要实施好能人带动战略,重点培植几个块头大、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走企业加农户、企业带产业、吸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自然人入股等多种模式的发展路子。四是要抓好对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加快农民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把增强农民劳动技能和提高劳动力素质作为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换的手段,培育技能型、高工资型劳动力队伍,如黄河口镇的栾家村输出的主要是农业机械手和农业技术员,年收入每人都在2——3万元以上。五是想方设法增加集体收入。没有集体收入和公共积累的村,新农村建设就是空架子,要鼓励有积累的村进行投资上项目,让死钱变活钱;无积累的村想尽千方百计寻求资金来源渠道,可以采取成立协会、公司、合作组织等方式,为村民搞好服务来增加收入。六是积极启动民间资本,制定优惠政策,引导有公共积累的村集体和能人积极发展二、三产业,掀起一场发展民营经济的革命。先当小老板,再当大老板,由农业经济、打工经济向工业经济、创业经济发展,使新农村建设有一个强大的经济支撑。

  (二)从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建设做起,抓好村庄规划改造。要想搞好村庄改造,一是规划必须先行。在村庄规划方面我县相对滞后,从现在开始要对各乡镇、各村庄的规划重新进行审核修编,并加快详细规划编制力度,同时搞好乡镇驻地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等各项专业规划的编制,提升规划层次。除100人以下的小村和偏远村,都应该在年内完成规划编制,越晚越被动。二是采取整体搬迁、撤并、老村改造三种模式想结合的方法,加快村庄规划改造步伐。对有经济实力和条件成熟的村,可采取整体搬迁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注意两个问题,一要高起点、大众化,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在一定时间内不落后,可以采用不同的标准,分区域建设,不搞一刀切;二要掌握建设时间,对于不能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集中搬迁的村,可分步实施,但不能再在老村内建设新房。对于小、偏、远的村,可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进行村庄的撤并。对于老村的改造,要坚决按规划进行。宅基大小、房台高低、房子高矮宽窄都要有统一的标准,不能随意建设。要坚决杜绝乱占宅基地,对村内的空宅基地要统一收回,搞好合理规划。三是对村庄改造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新农村建设不是建新村,要由群众按规划自主行动。条件好的一类村,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村改居,有条件的建设楼房,实现公寓化;二类村坚持转化升级,提高村庄道路标准,逐步消除土坯房;三类村进行整理提高,全部建有柏油路,争取在两年内全部消除危房。

  (三)从群众最容易干、见效最快的.方面切入,抓好环境卫生整治。一类村,特别是已经创建为小康文明村的村,要建立起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和保持,提升卫生环境水平;二类村要建章立制,对骨干道路、村庄道路、村内卫生集中进行治理;三类村的工作重点就是环境卫生的治理,对“三堆”进行集中清理,使全县每个村在20__年都要达到“四个一”标准:即有一条环境卫生示范街,有一批垃圾收集处理设施,有一支环卫队伍,形成一套卫生管理制度。在集中治理的基础上,抓好“一池三改”,从根本上改善卫生状况。环境建设不仅是刷刷墙,挡挡草,要多在绿化上下功夫。目前,文化大院也好,休闲广场也好,大多是全部硬化一个模式,刚一建完,已明显落后。真正的新农村应该是“人在绿中,房在树中,村在林中”,在我县尽管有难度,但这是一个努力的方向,要注重绿化和硬化相结合,宜草则草,宜树则树,提升层次,增添灵气。

  (四)从群众最关心、需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事上下功夫,抓好公共事业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是城乡最明显的差距,也是农民最迫切的需要。要采取多种融资渠道,从群众最关心、受益最直接的实事抓起,进一步加大对水、电、路、讯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不断配套完善。同时要为群众建设一批扎实、实用的敬老院、幼儿园、卫生室、文化大院、体育广场和放心店等公益设施,最大程度地满足群众不同层面的需求。要注重小学和幼儿园的建设,让农村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受到更好的教育;要加快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改造,进一步完善合作医疗、大病救助制度,让群众都能看得起病。要逐步提高对老人和失地、失业、弱势农民的保障水平,确保人人生活过得去,争取人人过得好。

  (五)从农村和谐、创造现代生活着眼,抓好乡风文明。一要进一步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增加工作的透明度。按照基层党组织“五个好”标准和要求,切实加强村班子建设;健全完善农村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落实定时定点集中办公、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务大事村民公决、村级工作“阳光操作”及村章、合同、程序“三监管”等民主管理制度,规范“一事一议”运作程序,提高村级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健全村规民约,加快推进村级管理制度建设,逐步实现依法治村。二要加强引导教育,改变农民的传统生产生活习俗。充分发挥文化大院等设施的作用,引导农民学知识、学文化,过文明健康的生活。我县的东部人口主要是三、四十年代从鲁西、鲁西南地区移民而来,中部地区主要是从潍坊、广北一带迁移来的,而西部地区是以我县的原有人口为主,思想意识、文化背景、生产生活习俗差别较大。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分别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在生活上要逐步解决那些辟如盖房不垒院墙、吃喝不讲营养、房内房外不讲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卫生、柴草乱堆乱放、人畜家禽混居等与现代文明不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在生产上要引导农民摒弃那种单纯靠地吃饭的传统农业意识,积极从事二、三产业,增加非农业收入。三要抓好活动载体,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的文化活动,组建一批村级文艺宣传队、体育队,搞好“十星级文明户”、“信用户”、“五好家庭”、“五好村民”、“好媳妇”、“好婆婆”、“好孝子”“好邻居”等一系列评选活动,倡树文明乡风,展现农村新风貌。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16

  为了依法保障农民土地合法权益,有效化解土地承包纠纷,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根据国家和省有关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综合农民土地承包上访问题,对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有关问题做以政策解释,便于农村各级干部在处理土地承包纠纷过程中有所把握和遵循。

  1、户口在人不在农民(指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下同)已参与二轮土地承包回来要地的,有地源的地方,在其承担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义务的基础上(指在外地期间),应恢复其原承包田。未参与二轮土地承包回来要地的,如果与村集体经济组织有协议自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或与当地村委会无任何联系的,按自动放弃承包经营权处理。

  2、户口在人不在农民已参与二轮土地承包回来要地的,村集体将户在人不在土地作为小调整地源,调给其它农户并签订30年土地承包合同及发放土地经营权证书的,可从现有机动地中补给同等面积的承包田。

  3、户口在人不在农民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期间,因弃耕、逃债、超生举家搬迁到外地至今,原则上按自动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处理。对于个别在外地无生活出路,举家又搬回且能长期经营土地的,如有地源可通过2/3以上村民代表会议议定后调给部分承包田。

  4、户口在人不在农民在第一、二轮土地承包期间,主动将其承包田交给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由村里按机动地长期发包的(3年以上,含3年,下同)或化解村级债务以地顶债3年以上能够收回的,归还其耕种。如发包、化债合同合法有效不能收回的,可通过利益调整,由原承包人与现经营者协商,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

  5、农户之间或经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流转,由于国家政策调整导致土地经营权双方因价格和期限引发的合同纠纷,对短期合同原则上应将因政策调整而增加的收益支付给拥有土地承包权的农户;对长期合同应通过农业承包合同管理部门仲裁或直接诉讼司法部门裁决。今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农户之间土地流转必须通过村委会,由村里备案。未经农户同意,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他人不准代为流转承包地使用权。

  6、在第一、二轮土地承包期间,村集体经济组织因欠款(含超生罚款)收回承包经营权的,如果农户要地,有还欠能力的,可一次性还清欠款,无力偿还欠款的,经2/3以上村民代表会议议定后,可与村集体签订还款计划后,归还其承包田。

  7、村级机动地要严格控制在耕地总面积的5%以内,超出部分要分到农户。具体实施方案要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交给村民大会表决,确定调给人口和数量。

  8、机动地长期发包或抵债的,大多数农民满意的,可维持原合同;大多数农民不同意,要按规定修订和完善承包合同,特别是要针对“两补一免”政策调整后,对一些未经村民议事会讨论、地价偏低的机动地发包或抵债合同可按规定调整承包费。

  9、今后机动地必须实行公开竞价发包,最长发包期限不得超过3年,同等条件下优先发包给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机动地发程、合同签订(含续签),必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2/3以上村民代表大会同意。

  10、按政策应该给地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其地源应从本集体所有或归本集体使用的机动地、林影地、开荒地和承包方依法自愿交回的土地中解决。对于应该给土地的必须保证其口粮田,以解决吃饭问题。

  11、对于户在人不在要地无地源的,以及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期间没有分到劳力责任田(包括现年满38周岁以下青壮男劳力,当时乡村企业人员、村干部,下岗民办教师)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可通过八条政策扶持措施予以解决:一是积极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包括小作坊、小饭店、食杂店、小酒坊等,地税、工商、卫生、交通、城管等有关部门要减免相应税费。同时,乡村两级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资金、技术等问题。二是把农业贷款和畜牧业中长期贷款向这部分农户倾斜,选择适宜发展的奶牛、肉牛、生猪、家禽等养殖业。三是在今后乡村范围内筹劳方面,优先考虑这部分农户,通过出劳收入缓解补充因无地而造成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四是把村集体对外发包的草原、渔池、林木、机动地等资源,在进行专业发包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发包给这部分农户。五是把这部分农户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点考虑对象,实行免费培训,定向输出,扶持政策在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放宽。六是结合项目建设,对本地已开工建设的项目,在用工上应首批吸纳这部分农户劳动力。七是通过农村现有的各类专业协会、联合体及经纪人队伍,限度地吸收这部分农户,参与到各个经营领域的活动。八是各乡村可结合本地实际,创新思维,广辟门路,造创条件,全力做好这部分农户生产、生活和稳定工作。

  12、严格清理土地承包管理违纪违策问题。对于在土地承包经营管理过程中,问题比较集中,农民反映强烈,而且确实存在着偏亲向友、仗权承包以及严重不合理发包等违纪问题,村集体必须将该部分土地如数收回,按政策妥善处理。对于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违背农村土地承包政策,且问题表现突出,影响面较大的,要按有关政策及时纠正,对违法违纪的干部,要严肃处理,并将结果向群众公布。

  13、有关征用农村土地补偿问题,对于过去拖欠农民征地补偿费的,哪级占用就由哪级负责,按当年征地补偿标准足额偿还;对于补偿偏低或违规征占农民土地的,要依法纠正。今后,凡是征占农村土地的.,必须依法征用,严格程序,依法补偿,如期到位。否则,一律不准征地,不准开工建设。

  14、对于沿江坝外地(滞洪区内)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时作为承包田已经分给农户的,由于农户弃耕被村集体收回的,或在第二轮土地承包时按规定由村收回的,必须按机动地管理。由2/3以上村民代表会议议定发包形式、底价和承包年限,同等条件优先原承包农户。对于沿江坝里低洼地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时,作为承包田已经分给农户的,由于弃耕被村收回现已长期发包的`,按规定修订合同条款,通过农业承包合同仲裁委员会调整原承包户与现经营人的利益关系,待合同到期后归还原承包户。

  15、对于取得两地户籍不在本村居住的农户,参加本村二轮土地承包并只在本村一地有承包地的,其承包地不得收回;在异地有承包田的,在本村获得承包田一律收回;未参加本村二轮延包现在回村要地的,原则上不予处理。

  16、关于婚入婚出的承包地问题,在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原居住地不得收回承包地。已婚妇女不能同时在两地占有承包地。二轮土地承包时,已婚妇女取得承包地,因离异到外村再婚,外村未分给承包地,原村应保留承包地。

  17、对二轮土地承包以来,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土地的,在签订合同过程中没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同意的,在给予相应补偿后终止合同。村干部承包机动地的,没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同意的,要予以纠正。

  18、在二轮土地承包期内,家庭成员承包中某个成员或部分成员去世的,承包地由家庭其他成员继续耕种;在承包期限内,承包方的家庭成员全部死亡后,土地承包经营权消失,由发包方依法收回其承包地。

  19、对于村集体所有或村集体使用的草原、水面、林木等资源的发包项目,群众反映强烈的仗权发包、低价发包、随意延长承包期、发包程序不合理、合同不规范等问题,要坚决予以纠正,可通过农村承包合同仲裁机构申请依法仲裁解决,也可提请人民法院依法判决。

  20、由于土地承包纠纷引发的农民上访,原则上应由该农户家庭具有行为能力的成员直接提出上访要求,不准委托他人代为上访。

  21、妥善解决好土地承包纠纷问题,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全局,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是解决土地承包纠纷问题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全权负责,不得把矛盾上交,坚决把矛盾有效化解在基层。

  以上政策解释归属市农业委员会,如本解释与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相抵触,以上级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为准。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17

  农村“空心村”的存在,浪费了国家有限的土地资源,恶化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等,为此,特以近年来建设的新村聚居点空心化问题为例进行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县农村空心化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总体部署,大力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县共建成农民新村聚居点30个,涉及农户1328户,其中:新建点16个714户,改建点14个614户。正在建设有的23个1227户,其中新建点16个974户,改建点7个253户。建成镇吊脚楼村、镇立山村新村综合体2个123户。据调查,建成的新村聚居点中住房空置率在50%以上的聚居点3个,占10%;空置率在30—50%的聚居点2个,占6.6%;空置率在10—30%的聚居点2个,占6.6%;没有空置住房的聚居点23个,占76.8%。造成其空心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举家外出户增多。

  当前,农民主要靠外出务工获得收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民进城打工、经商或谋生的人数不断攀升,导致农村人口密度逐年递减,直接导致了“人去房空”现象的出现。全县大多数村外出务工人员人数高达80%以上,其中举家外出户达30以上。县20xx年建成的镇村聚居点共25户85人,其中:村10户38人,吊脚楼村15户47人。该聚居点外出人口66人,其中季节性外出27人,占总人口的31.8%,常年外出39人,占总人口的45.9%,该聚居点新建农房常年无人居住9户,占总户数的34.6%,季节性无人居住10户,占总户数的40%。

  二是城市化进程加快。

  部分外出务工经商先富起来的村民为改善居住条件,在城市站稳脚跟后,举家迁往城镇生活。国家大力推进“一主三化”发展,城镇吸引力增加,各项就业、就医、就学、文化等环境条件良好,加之中心集镇建设步伐加快,大量村民纷纷迁到村外生活,“空心村”现象日趋加重。目前,县镇、镇、镇、镇、镇、乡等6个乡镇都在进行场镇开发,邻近场镇或有能力的农户都在集镇购房。如,镇骑龙寨村农民新村聚居点共30农户,就有7户在城镇购买房屋,占总户数的23.3%。

  三是政策执行不到位。

  部分群众对老宅一直恋恋不舍,总认为老宅基地是祖上传下来的,保存老宅就是留住了“根”。由于历史原因,农村一户多基、超标准占地,占用耕地建房,农房迁建后旧宅基地普遍闲置,致使农村长期以来“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建新房不拆旧房”,致使一户一宅的宅基地政策没能很好落实,许多村民建新房而未拆除旧房,占新基不退老基,造成一户多宅。所调查的县镇村、镇骑寨村、吴家桥村三个新村聚居点,建了新房未拆除旧房将宅基地还耕的建房户达到15户,占新建农房户数的25.4%。

  四是早期规划不合理。

  一些新村建设规划比较简单,对村庄功能分区布局、基础设施配套、群众生产生活习惯考虑不周,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再加上执行规划的法律约束力不强,村民建房存有很大的随意性。如县已建成的镇村农民新村聚居点,村组织就没考虑到农户的耕作半径,将150户农户集中到一起,造成农户生产不方便。

  二、县治理农村空心化的主要措施

  为确保新村建设“建得起、住得下、不空置”,在新村建设中坚持“四个结合”,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科学规划布局,强化产业支撑,突出乡村特色,统筹推进全县新村建设。

  一是群众申建与政府指导相结合。

  县委、县政府创新提出新村建设“申建制”,统一制定出台新村建设奖补政策,发动群众自愿申建,对30户以上群众提出申建要求,经村组申请、乡镇审查、部门评审、县级审批等流程审核通过的,纳入全县新村建设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由建房户成立业主建设管理委员会,自主选择施工单位、负责材料采购、监督资金使用和建设质量,既赋予群众新村建设的监管权和话语权,又减轻了政府工作压力,实现了政府意图与群众意愿的有机统一。目前,全县在建的23个新村聚居点的1227户农户都是采用“申建制”建设的。

  二是新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坚持产业促新村、新村带产业,产村相融互动,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着力发展优质柑橘、绿色蔬菜、现代畜禽、道地中药材和高效经济林等特色优势农业,以及乡村生态旅游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全县新发展优质甜橙、油桃等优质水果3万亩,绿色蔬菜3万亩,薄壳核桃、九叶青花椒等高效经济林2万亩,道地中药材1万亩,建成工厂化生猪繁育基地18个,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88个,发展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户5516户,发展特色家禽规模养殖户254户。初步形成了郪涪两江流域优质蔬菜产业示范区、蓬乐路优质甜橙(柠檬)产业示范区、射大路优质干果产业示范区、罗桂路优质生猪产业示范区等“四大”产业区和隆盛现代农业园区。

  三是规划引领与尊重民意相结合。

  坚持“绿色、人文、智慧、集约”的规划理念,统筹谋划新村的产业布局、生态保护及基础设施,做到新村规划、产业规划、交通规划、生态规划、旅游规划等多规融合。同时,充分尊重群众喜好,多次召开群众代表大会,征求群众对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民意调整规划,着力打造具有“田园风光、乡村情趣、农家特色、群众满意”的新农村,水村幸福美丽新村规划20xx年获得了国家住建部“美丽乡村”称号。

  四是新村建设与新村开发相结合。

  在新村建设中,县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新村建设,建设农民新村安置房的同时,打造开发新村旅游商贸等产业,着力培植新村产业,繁荣乡村经济。如在建设药香小镇新村综合体中,通过公开招标吸引永逸集团投资5亿元参与新村安置房建设、场镇开发建设,着力打造集养生、养老、旅游为一体的“全国知名药香小镇”。

  三、治理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建议

  治理农村“空心化”,是推进城乡统筹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重大举措,是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破解建设用地难题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强化政府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增加农民收入、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上下功夫。

  (一)科学规划,完善基础功能。科学规划是治理农村“空心化”的关键。要结合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趋势,精心设点,合理布局。按照集约用地、少占耕地的原则,在新村户型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确保长远发展与农民的实际需要。建议将治理农村“空心化”与农村环境整治、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宅基地复垦、城乡一体化建设及农民市民化等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农民向大中城市、中心集镇与中心村集聚,同时统筹农村的水电、道路、通信、网络、有线电视、生活污水排放等基础设施建设,延伸城市公共服务,配套文体娱乐及商业设施,既村解决民生产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又优化农村的环境质量,提升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二)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农民有了钱,才有建新房的意愿。加快幸福美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是促进农民增收。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建设一批优质水果、绿色蔬菜和道地中药材等现代农业基地和园区,构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产业支撑。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积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小规模与大群体相结合的产业基地和生产体系,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实现千家万户增收致富。同时,要鼓励引导农民积极发展交通运输、商贸服务、乡村旅游等二、三产业,拓展劳务输出,增加农民现金收入,为推进农村“空心化”治理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加大投入,加快治理进程。雄厚的财力是治理农村“空心化”的根本保障。一是将农村“空心化”治理与农村环境整治、幸福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整合各部门项目资金,向治理农村“空心化”倾斜。同时,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农村宅基地的整理置换和竞价选位,发挥农村宅基地的一部分物权功能和价值潜能,使新农村建设产生内生动力,缓解农村基础设施和公一事业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二是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向农村“空心化”治理提供低息贷款,以扩大资金筹集渠道。三是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利用民间资本,采用由工商资本与村民共同出资改造“空心村”,例如让房地产开发商介入“空心村”改造,让房地产开发商承担部分资金,然后将新建农民公寓的部分物业用房或尾房作为其收益,实现彼此之间的互利双赢,以解决改选资金不足的问题。发动在外成功人士资助“空心村”改造,调动在家村民参与积极性,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四)强化管理,构建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农房规划建设管理,坚决制止农村建房无序局面,逐步引导农民居住向新村聚居点集中,推进新村建设进程和建设水平。一是农房建设必须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制度,建新房必须拆除旧房并复垦。二是严格执行农村宅基地政策,控制农房建设用地标准,禁止违法占地建设。三是农村个人建房必须申报设计方案或选用新农村标准图集方案。四是农村个人建房不按审核通过的设计方案或标准图集建房,则取消其享受国家一切补助资金的资格。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18

  动物检疫是动物防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预防、控制动物疫病,防制疫病传播、扩散和流行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保证食品安全、人民健康。因此,政府的有关部门对动物检疫工作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关注,随着《动物防疫法》颁布实施,动物检疫工作变得更加法制化、规范化。但是,就目前来看,因为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被政府和人民群众重视,动物检疫工作在大中型城市中开展较好,而一些农村基层的动物检疫工作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一、农村基层动物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1、检疫人员的不足以及素质不高。在大部分的乡镇地区,检疫人员只是为数不多的几个或者甚至就一个兽医人员,他们出了要担负大部分的动物检疫,防治,诊断,技术指导等工作外,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好动物屠宰检疫的工作,其次他们的素质也并不是很高,这样就会造成屠宰检疫工作无法深入的进行下去,严重影响到了食品的安全。同时,大多数基层的检疫站缺乏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造成检疫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导致检疫队伍素质较低,检疫工作不能真正达到检出病害的目的。

  2、检疫方式的落后。在农村或者山区地区,基本上就是靠一把刀,或者一个温度计,其他即使有用也不会带过去的,在实际的检疫工作中,检疫员只能用通过肉眼、感官对活畜禽进行检疫,无法进行常规检查,也没有化验室可以进行专业的检验。虽然部分的基层屠宰场也有置有专门的化验室,但很少开展化验工作,并且可以检测的项目也十分有限。这样只能检测出一般性的传染病,严重影响了检疫执法工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3、动物检疫工作宣传不到位。动物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对动物从销售到产品的过程中要经过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市场检疫等检疫步骤也很不理解,影响了检疫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另外,由于一些检疫人员大多不是专门的检疫人员且素质不高,一些地方存在只收钱不检疫的问题,影响了动物检疫的整体形象,使得农村基层检疫工作不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可。

  4、基层的'动物检疫工作人员对于开展检疫工作的认识有偏差,片面的认为基层检疫工作的重点是免疫。动物检疫的一项基础工作是产地检疫,产地检疫工作是动物检疫工作中防止动物疫病传播流行的关键所在。由于基层动物养殖的方式繁杂,既有规模化的养殖,又有农户散养,并且由于养殖规模不等,数量不一,出栏时间不统一等原因,导致产地检疫所涉及的范围较广、面积较大,加大了产地检疫工作的难度;同时由于我国的产地检疫工作多数是实行报检制度,但大部分养殖户法制意识不强,导致肉食品在出售时不报检;此外,由于一些动物的收购是采用商贩上门的方式,买卖双方私自成交,使得检疫人员难以掌握而又无法到户实施产地检疫;由于以上的种种原因影响了产地检疫的到位率。

  5、基层的相关部门也存在重防疫、轻检疫的思想,尤其是在最近几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任务比较繁重的情况下,使得动物检疫监督工作很难发挥作用,使得基层动物检工作无法进行深入的开展,导致以检促防工作滞后。

  二、基层动物检疫工作的改进建议

  1、加强工作人员建设,提高检疫队伍素质。

  2、加大硬件设施建设,配备必需的设备器材。

  3、大力宣传,提高社会影响力,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去宣传动物检疫方面的知识和法律。

  4、紧密部门配合,合力促进检疫工作。

  5、以检促防,推动动物防疫工作。

  6、加强执法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在屠宰检疫的环节,要将强监管,严格控制检疫质量关。同时,加强市场上肉店的监督管理,促使经营者凭证依法经营,并定点销售,改善卫生状况。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19

  老年人口问题在我国早已存在,既表现为老年人的生存与发展,如物质保障、医疗服务、住房等问题;还表现为因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心理等社会生活的变化等等。这其中,仅仅满足老年人在年老时的供养问题就已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面对中国老年人70%以上居住在农村的现实国情,显然,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是我国养老问题中的重中之重。为了更深入具体地了解当前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现状,以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城关镇保障村的xxx位老人进行调查。结合调查所得的及自己的肤浅认识,当前中国农村养老仍是以家庭养老为主。

  一、家庭养老还存在强劲的生命力

  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社会支持能力。然而,家庭养老告别是子女养老对中国农村老人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并起着社会养老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城乡,家庭仍然是一个基本的生活单位,是老年人最后的大本营。而越是经济落后的地区,家庭养老的作用也就越大。在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和完善的条件下。家庭养老起到了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一旦家庭养老的基础遭到破坏,几千万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将失去保障。

  (一)家庭养老方式符合当前我国的现实国情。当前我国人口众多,人口老龄化趋势快、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地区差异较大。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农民支付能力相当有限,中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尚处于温饱阶段,只有小部分达到小康水平,少数农村仍处于贫困状态。不仅地区间存在差异,而且在同一地区中的不同乡镇、同一乡镇中的不同村庄、甚至在同一村庄中的不同家庭之间,农民的经济收入也有较大悬殊。在这种情况,若完全依靠建立起统一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来解决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显然是不合实际的,因为一定的保障制度必须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因而当前我们仍有必要依赖家庭养老方式来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也明确指出,我国老年人养主要领先依靠家庭,从而使家庭养老模式法律化,增强了家庭养老模式的生命力。

  (二)家庭养老方式的文化根基深夺厚悠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养老向来是中华民族恪守的传统美德。家庭养老作为一种文化在我国经历史岁月,从农业经济开始至今,大约有三四千年之久,支撑家庭养老功能是传统伦理“孝”的价值取向,孝是“天经地义”的行为的最高准则,自然也是家庭成员关系的重要行为准则。传统的中国家庭作为一个福利单位,表现在养老机制作用上是天然的养老组织,并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老年人生活在家庭中,不但基本生活有保障,而且日常还能得到应有的照料,并享有子女满堂的天伦之乐,精神上得到寄托。所以家庭养老不可能退出历史舞台,就算将来我国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极大丰富,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完善,家庭养老也不可能完全消失。

  (三)家庭养老的实际保障效果不会有很大的削弱。首先,独生子女政策对家庭养老不会有很大影响。一些学者认为,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子女减少而可能影响老年人的养老质量。但根据美国密西根大学人口研究中心林戈等人对中国老年人养老总体的研究,认为中国老年夫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同时需要子女日常生活护理的,因而所谓的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并不一定对老年人的日常照料构成重大威胁。而且,通过调查发现,单子女的老人生活还要好于多子妇女的老人,因为这时了女无法推卸自己的养老责。其次,农村外流人口增多也不会对家庭养老产生较大影响。一些研究认为农村中大量壮年外出打工,使老年人无法得到日常照料。而据调查看来,家庭养老主要由女性承担,且多国40至59岁以下的中年女性才会碰到老人生活无法自理需要经常性照料的情况。而在农村流动人口中,外出打工的女性中20岁至40岁以下这一年龄段最为活跃。40至59这一年龄段的妇女多在家中照料甥孙和老人。确有一些家庭中只有一对中青年夫妇且双双外出打工的,他们也会将年迈体弱的老人托付给亲友或请人上门照顾。最后,就家庭养老的保障水平而言,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虽只能起到满足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的作用,但这与我国大多数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且随着农民负担的减轻,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庭养老的保障水平也会相应提高。

  二、对当前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基本设想

  鉴于以上种种分析,考虑到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及人口状况的差异性,认为应建立一种有分别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过渡方案。具体来说,针对现阶段不享受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老年人口以及将来仍不能享受社会养老保险的“未来老年人口”,仍以家庭养老模式为主来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在此过程中辅以一些行政性的倾斜激励措施来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减轻家庭养老负担,继续巩固和落实家庭养老的整体功能;与此同时,要不断促进传统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变革与发展,在较富裕的农村、较富裕的家庭,当家庭养老功能出现弱化时,社会养老应及时补充,尤其是针对农村“未来老人”——农村青年一代,要加大社会养老保险的力度,全面加以推广,以切实解决他们的未来养老问题。

  三、具体措施

  应该说,这一基本设想是与我国当前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同时也符合了当前广大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通过思想工作与法律手段并重的社会干预,使家庭养老得到落实。一是持之以恒地搞好尊老、爱老、养老的传统美德的宣传。重点是做好中、青年人的思想教育,并坚持“从娃娃抓起”,把尊老、爱老、养老教育渗透到中小学生思想中去,消除少数家庭出现的严重“宠幼弃老”现象,构筑起家庭养老的优良社会环境和正确的思想基础。二是强化法制建设,走依法保障的路子。切实贯彻落实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以此法教育老年人来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规范约束家庭和社会成员自觉维护老年人权益,保持家庭内的代际和谐,建立有利于家庭养老的社会环境,同时大力推行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的活动,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效的方法。三是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机制进行改革。就调查的xxx位有子女的老年人中,其中xxx位老年人都 是由儿子赡养的,只有3位没有儿子仅有女儿的老年人,是通过招上门女婿的方式来养老。很显然,在农村家庭养老机制中是以儿子为主体的。这种机制是由历史传统自然形成的,在实行计划生育的今天,后代中无男孩的家庭比例占四分之一左右,这种机制就必须得以改革。

  (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扶持家庭养老的政策措施。家庭养老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国家的经济负担,国家也应在此问题上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从家庭养老在农村养老中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研究制定可行的扶持家庭村合作医疗事业中存在的经费、人员、设施等方面的问题养老的政策措施:一是要加大对农村资金、技术方面的扶持力度,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以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中最大的问题——经济供养问题。二是对照料老人确有困难的家庭予以经济援助。要尽量减轻困难家庭的养老负担。使这些家庭的老年人也能安享晚年,同时向照料和护理老年人的家庭成员提供各种优惠政策。三是大力发展农村合作医疗事业。解决当前农,解决农村老年人“病有所医”的问题。

  (三)强调社会的作用,扩大社会对家庭养老的支持。一是要发挥乡村老龄组织的作用,增强老龄组织的功能。强化和规范老年供养体系建设,就是要规范家庭和社会中非老人成员的行为,从而确保老年人幸福地安度晚年。因此,建立健全老龄组织机构,强化老龄机构的组织领导功能,是老年供养体系建设中起关键作用的环节。目前,农村的老龄机构从表面看,乡、村级机构健全。然而实质上则处于一种“人员无编制,活动无经费,开展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中,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组织开展老年活动方面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因此,必须重视乡级老龄组织机构建设和其支柱作用的.发挥。二是要加强老年人群体的力量,发扬自助、互动的精神,提倡低龄、健康的老人帮助年迈、体弱的老人;增强老年人在经济上的自立和生活上的自理能力,以减少对社会和家庭的养老需求。三是发展老年公益设施。充分发挥各村老年协会、老年活动场所的作用,解决老年人“老有所乐”的问题,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

  (四)加强参与社会养老保险宣传,逐步扩大社会化供养比例。从长远看,在经济方面,随着国家、特别是农村经济实力的提高,养老的责任逐渐从家庭向社会转移,家庭养老终将让位于社会养老,这是谁都无法逆转的趋势。因而,在过渡时期 我们不仅要提倡家庭养老,还要推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逐步使社会养老保险在“未来老人”群体中发挥主要作用。在的调查中,许多中青年人未投保除了经济条件不允许、害怕政策有变或没有听说过有社会养老保险这回事外,更集中的是表现为投保意识淡薄,出现年轻时无所谓,中年后又因一次性投保数额大而不得不放弃的现象。所以,在农村要大力加强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思想教育,把年轻一代的供养方式逐步引导到社会养老保险的轨道上来,立足“早”字,积少成多,筑起庞大坚固的社会保障“大坝”。

  (五)以社会养老保险为主干,逐步构筑起完善的社会化养老保障体系。完善的社会化养老保障体系应具备五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二是老年人生活照料体系。当前比较现实可行的是充分发挥农村社区的作用。可参照大连市的做法,创办“居家养老院”,组织一些闲暇在家的中青年妇女,为村中无子女、子女不在家、生活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老人提供养老福利服务,实行低收费政策,集体或国家应予以适当的补贴。三是老年医疗保障服务体系。xxxx年xx月,财政部、国家计委、卫生部出台了《关于农村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若干意见》,确定到xxxx年,各级政府增加的卫生投入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县级财政要根据实际需要和财力情况安排资金,对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家庭衽医疗救助,中央财政也将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对此给予适当支持,此项规定说明,国家对农民社保问题已日益重视起来。据调查,仙居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已于xxxx年xx月全面铺开,共有xx个乡镇(街道)的xx万人参保,参保率xx%。四是老年社会救助体系。对农村孤寡老人实行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的“五保”供养制度,提高供养水平。但调查中发现2位孤寡老人均没被纳入“五保”供养体系,甚至全乡都没有一位老人被纳入该体系,他们的生活状况相当令人担忧。此外,还应对卧病下起或生活难以自理的老人、特困家庭中的老人、子女间有严重养老纠纷的老人,他们都是老年人口中的脆弱群体,必须由国家或集体,必须由国家或集体予以特别关照,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安度晚年。五是老年精神生活体系。主要是根据老年人的兴趣爱好,以乡村为单位,建立老年文化、体育、教育、娱乐等活动场所。由于我国农村老年人数从多,地域颁布广,收入差别大,建立上述社会化养老保障体系也应体现多元化、多层次、多方式、多渠道的特点。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20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

  至200*年底,全市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446119份,签订家庭承包合同452788份,签订土地流转合同13155份,流转面积17.7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8%。主要呈现四个特点:

  1、有偿流转租金不高。尤溪县调查,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以实物支付或以实物折价支付租金为主,以实物或实物折价支付的占75%,以现金支付租金的占22%,不付租金的占3%。租金支付差距大,每亩租金最低为10元,最高为980元,多数在100元以内。

  2、流转以短期为主。据调查,全市土地流转期限在1年以内的占58%,1-5年的占37%,5-10年的占3%,10年以上的占2%。说明经营权流转的短期及非稳定性。

  3、转包和出租居多。全市转包、转让、互换、出租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分别为6.91万亩、1.28万亩、1.34万亩、7.53万亩,分别占流转总面积的38.9%、7.2%、7.5%、42.4%,其中转包和出租的占81.3%。说明农民流转的大多数是有偿的。

  4、农民自发流转为主。从承包地流转的过程看,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主要是在农户之间进行,但农户与企业连片出租、规模经营的比重正在提高。从尤溪县调查来看,农村中有90%土地流转操作是在农户与农户之间进行,且流转土地数量小,只有10%是成规模的土地流转,操作发生在农户与农业企业之间。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成效与主要做法

  去年我市在**、将乐县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信贷试点工作。至200*年底,**县农村信用联社通过公司、基金担保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等各类形式共发放15.6万元贷款支持红豆杉规模种植户,涉及土地流转187亩。将乐县已发放以140亩土地承包经营权作抵押的贷款20万元。其主要做法是:

  1、明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条件和范围。一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必须是合法流转取得或通过招标、拍卖和公开协商等其他合法方式取得,并拥有具备法律效力的权属证明材料;二是土地承包经营权产权关系清晰、合法,村委会或发包方对土地未做“禁止抵押和再流转”限制。承包经营租赁协议和手续符合国家法规政策;三是抵押期限为《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的承包期以内,同时抵押人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期限应为3年以上,截止信贷抵押之日起,剩余期限不短于2年。

  2、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价值认定和抵押登记制度。由贷款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价值进行认定,认定的一般原则: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价值=年租地平均收益×经营期限+种养物价值。同时明确了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信贷业务的抵押登记部门。抵押登记后,还要将情况抄报乡(镇)农村土地管理部门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备案,以方便农村土地管理。

  3、设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风险防范措施。一是把好贷款用途关,防范信贷风险和用地政策风险。借款人取得贷款必须用于农业开发项目及抛荒地复耕;二是合理确定贷款金额与期限。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金额不超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认定价值的70%。贷款期限由贷款人按中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期限确定;三是建立担保机制,创新贷款模式。①“公司+土地经营权抵押”,即农业产业化企业是承贷主体,并将企业拥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抵押物,同时企业负连带责任;②“基金担保+土地经营权抵押”,即行业设立基金,由基金担保和经营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共同担保以获得贷款,担保责任由基金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按约定比例分担;③“土地承包经营权作股权抵押”,即两个以上经营户以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权成立联营公司,把股权作抵押申请贷款;④直接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抵押取得贷款;⑤其他符合法规的贷款模式。

  4、政府支持,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提供组织保障。**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的实施意见》,对农村土地流转进行了规范,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介组织,在试点区域建立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以协助抵押权人对经营权抵押的土地进行管理和流转,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信贷业务试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利弊分析

  (一)有利因素

  1、增加农村融资渠道,突破农业融资的“瓶颈”制约。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突破了农村土地不能作为抵押物的瓶颈制约,使经营户认识到土地不仅是一种生产生存的资源,还可以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参与融资,既可提高农户保护土地的意识,也可为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提供有效的途径。

  2、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实现土地、金融等各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通过流转,改变了传统简单生产模式,农村土地逐步向集约和规模方向发展,有效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和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同时,一旦抵押人出现贷款违约,银行可以将经营权及附着物一起进入土地流转市场拍卖转让,土地资源的配置将更加合理。

  3、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农村金融业的发展,实现了双方互利多赢。土地经营权抵押信贷业务的开办,一方面促进了土地的合理流转和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另一方面,引导金融机构改变了过去以小额信贷为主的单一信贷模式,吸引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村经济建设中去,从而推动了集约化金融模式与小额信贷等农村金融发展多元模式的形成。

  4、解决了农民特别是种养大户担保难的问题。由于经营大户生产成本投入大,资金缺口较大,对信贷资金需求迫切,通过设定土地经营权抵押信贷,可以支持其开展生产种植,从而方便土地集中使用,使抛荒的耕地重新得到利用和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率。

  (二)不利因素

  1、金融风险加大。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农业保险业务尚未全面展开,如遇到较大的自然灾害或市场因素影响,将给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影响了金融部门对这项业务的`全面开展。

  2、办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手续繁杂。金融部门为了保障其既得利益,最大限度降低金融风险,设立了防范信贷风险的有关措施,手续繁杂。加上评估机制不健全,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农户要实现以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困难很多,部分农户宁愿以更高的利息通过商业贷款或民间融资的方式更为便捷,影响了农户参与的积极性。

  四、土地流转和抵押存在的主要问题

  1、流转程序不规范。目前,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主要以转包为主,流转形式比较单一,且大部分是在亲戚、朋友或相互关系较好的村民之间内部、私下流转,流转规模较小,且当事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合同,也未向发包的村委会或村小组登记备案,或未经发包方同意,合同条款的公平、完整、规范等也较欠缺。即使个别签订了书面合同,也都是农户间的不规范合同,极易产生土地纠纷。

  2、中介组织及流转市场发育缓慢。由于农民思想观念守旧,严重制约了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及流转市场的发育。如**县沙溪乡于20xx年组织到浙江等发达地区考察土地流转工作后,成立了土地信托服务站,但至今都没有正常运作。尤溪县反映,目前全县15个乡镇都没有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机构不健全,导致全县绝大部分农村土地流转不规范,出现自发性无序流转。

  3、乡村组织越俎代疱。一些乡村组织不尊重农民的意愿,随意改变土地承包关系,搞强制性的土地流转。有的把土地流转收益中的一部分作为乡村集体收入,损害了农民和集体利益。三元区反映,尽管国家规定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但个别地方依然以村规民约的形式规定每3-5年对承包土地进行调整。有的地方不顾客观实际,以产业化规模经营为由强行流转,严重侵害了农户利益。

  4、农村保障机制不健全。当前的农村土地担负产出农产品的经济功能和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他们不愿将所承包的耕地的经营使用权长期地转出去,而是把耕地转包给兄弟姐妹和亲戚;在转包给“非自家人”时,一般宁愿把耕地转包给外村人或同村不同组的人,也不愿给同村同组的农户。同时也造成想种地的没地种,有地的不想种的粗放式经营,降低耕地的利用率。

  5、农村土地抵押价值认定不够科学。农村价值评估权威机构尚未建立,对农村土地抵押价值认定不够科学,贷款人主观意愿成份比较大,抵押权人实现农村土地经营权这个抵押物的价值也相对比较困难。

  五、对策与建议

  1、稳妥推进,保障权益。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党的农村土地政策,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在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过程中,必须十分明确和做到:在30年承包期内,除非农民主动放弃土地的承包权,否则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通过任何手段使农民失去承包的土地(国家需要征用除外)。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民感到自己是土地的主人,才能真正使农民在土地制度上形成长期稳定的预期。要进一步明确界定农民的土地权利,让农户真正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四权统一的承包经营权,让农户对承包的土地享有转让、出租、入股、抵押等权利。同时,要采取政府、村集体和个人合理负担筹集保险费的原则,积极探索“土地换保障”的办法,逐步建立失地农民保障制度。对承包期内将承包土地全部流转进城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村居民,享受城镇居民的同等待遇,参与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保等福利待遇,并在进城镇经商或办企业或就业等方面给予优先和方便。对受让经营土地的外地经营主体,在农业技术培训、户口、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照顾。

  2、建章立制,规范运作。建议及时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法规和制度,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范围及操作程序,构建适应市场化及农村实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要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体现土地经营权流转中自愿原则。流转时必须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签订流转合同,报村集体经济组织、乡镇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备案。土地流转的期限应由双方协商约定,但最长的期限不得超过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应签订流转的合同,以合同的形式将流转双方的权利义务固定下来,流转合同应标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住址、流转期限、流转土地的用途、流转价款以及违约责任,使双方一旦发生纠纷,调处有据。

  3、创新机制,培育市场。一是建立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制度。土地流转合同签订后,业主每年应交纳一定数量的风险保证金,如合同到期无纠纷发生,风险保证金如数退还。二是要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合作制。按照“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在有条件的村组组建生产企业,以土地承包权入股的方式,组织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制的试点探索工作,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逐步推开。三是要积极培育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流转市场的培育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确立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农户作为流转市场主体的地位。乡村组织应坚持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条件和自愿、有偿原则,不应强行集中土地。政府部门应着重做好法律政策宣传、制定流转规则、发布流转耕地供求及价格信息、监督土地流转公开公正和保护正当交易,不要轻易干预农民的市场选择行为。要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建设。

  4、宏观调控,严禁包办。一是政府要对土地流转有宏观上的调控。完善产权登记制度,建立科学的农地资产评估体系,合理评价农村土地价值,逐渐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管理。二是要建立约束政府行为过度干预的机制。准确定位政府在推进土地流转中的角色,监控土地供需总量的动态平衡,而不是运用行政手段去调整土地资源,与民争利。三是加强宣传力度,增加农民对有关法规和政策的了解,使土地流转由自发逐步转向自觉。

  5、积极探索,推动抵押。要强化地方政府与金融部门互动作用,以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与创新为契机,加大试点力度。要抓紧研究制订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相互分离、用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可操作性意见,让更多的农民在稳定承包权30年不变的基础上,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的方式,使农民较为方便地获得急需的启动资金。要建立健全农村土地价值评估制度。应建立农村土地价值评估机构,可以委托有资质中介机构来承担,使土地流转、抵押、清偿等行为做到公正、合理。

  6、加强引导,优化服务。要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摆上各级党委和政府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加强党的农村政策的学习和宣传教育,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发现与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路子,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对二、三产业发达、就业门路较多、农民收入比较稳定、部分农民不再以土地收入为主要来源的地方,要积极引导,做好工作,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顺利进行。要切实执行党的土地承包政策,为土地流转及时提供法律、政策、信息服务和搞好协调服务,建立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