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调研报告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结构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结构调研报告1
近年来清城区大力实施市委、市政府“三化一园”的发展战略,巩固树立“工业立区、工业强区、工业富区”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大办工业园区。在抓好招商引资的同时,大力优化工业结构布局,促进了工业产业化进程。据统计,20xx年以来,我区先后建设了29个工业园区,共引进项目277个,合同投资金额247.7亿元,已落实项目199个,落实率达72,已动工项目45个,已投产项目154个。
一、成效与做法
我区在重点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注重工业结构的优化布局,按照“产业化、规模化、集群化、效益化、特色化”的要求,优化工业结构布局,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在做法上有如下特点:
1、加强领导,成立机构。为加快区工业化的建设步伐,发展特色产业,各街、镇切实加强领导,相继成立领导小组,设立招商办,源潭镇还专门成立了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主要帮助投资者协调各有关部门,解决相关问题,做好项目的跟踪服务等系列工作。
2、合理规划,明确定位。我区根据各街、镇的工业基础、区位优势和发展趋势,合理规划,明确工业发展定位,将源潭、龙塘和石角三镇定位为工业重镇,在工业发展定位上明确我区重点发展建材陶瓷、纺织制衣、汽车配件、电子电器、电线电缆、冶金制品、玩具饰物等7大支柱产业。
3、科学布局,明确发展重点。在工业布局方面,我区能够做到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根据各街、镇的资源和发展基础的实际情况,我区科学合理优化工业布局。其中,龙塘镇以发展电子电器、铝形钢材加工、汽车配件为主;石角镇重点以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和再生资源深加工为主;源潭镇以发展建材陶瓷为主;东城街办以纺织制衣为主;凤城街办以重点发展电线、电缆等支柱产业为主。
如源潭镇,该镇以清佛公路和银英公路为中心轴。规划建设清佛路两旁连片开发,形成工业走廊,把新马至大连、秀溪段约20xx亩建成为建材、五金、皮革等综合性产业为主的金沙滩工业小区;秀溪至大挞段约15000多亩建成为建陶工业小区、高桥工业小区。
4、发挥优势,打造产业集群。我区充分发挥各街、镇的区位优势,积极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打造产业集群。
源潭镇充分利用瓷土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优势,积极招商引资,通过以陶瓷产业为主导,推动其它工业项目的发展,该镇经过三年多的努力,陶瓷工业基地已初具规模,目前已吸纳11家大型建材陶瓷企业落户,签订合同投资金额30多亿元,计划150多条生产线。现建成投产有50多条,在建的有22条,预计今年下半年将陆续建成投产,初步形成了以建材陶瓷为主的产业集群。
石角镇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我省最大的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和深加工基地。目前该镇从事废旧五金、塑料拆解的企业有1000多间,开展五金深加工企业15家,其中铜材10家、铝材1家、钢材4家,企业总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52。最近该镇又引入国家供销总社投资建立了占地1万多亩的循环经济工业园,计划在2——3年内把全镇五金加工回收行业纳入统一经营和管理,加快五金深加工业发展,形成以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加工等再生资源产业集群。
5、突出重点,注重引进规模大、技术高的大项目。在优化工业布局中,区委、区政府十分强调引进规模大、技术高的大项目,尤其注重是引进“全国500强”甚至“世界500强”的大企业落户城区。
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我区成功引进了以生产钢材、不锈钢制品为主的香港圣力实业有限公司;以生产精密电子、数码相机、电子玩具为主的香港和记黄铺集团有限公司;以生产汽车配件的马来西亚杰雅帝有限公司;以生产陶瓷系列产品为主的广东汇德邦陶瓷有限公司,以生产国际体育运动器材为主的香港嘉士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等多间在国内、国际上的知名企业。这些企业的合同投资额都超亿元以上,而且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创税利大。通过对知名大企业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业结构的优化,形成“羊群效应”。
二、困难与问题
我区在优化工业结构上取得了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但从总体上来看也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引进项目规模不够大,科技含量不够高。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共引进的项目有277个,但10亿元以上规模的较少只有5个。在引进的项目中大多数都是引进劳动密集型项目,而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项目不多,缺少“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的企业。其主要原因是当前在珠三角产业转移过程中由于产业成本增加,大部分效益底、高耗能、科技含量不高的企业纷纷实施产业转移,相比之下“含金量较高的企业在当地仍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并不急于转移。此外我区的个别街、镇与这些企业欠缺联系、沟通,致使引进工作进展缓慢。
2、产业集群层次低,大多数产业集群尚未发育成熟。除了陶瓷工业城和再生资源基地外,其它的工业项目尚未能真正形成产业集 群。主要表现在:首先,集群的竞争优势大多建立在低成本、低价格、特别是劳动成本低廉基础上;其次,个体、私营企业小生产管理方式占有相当的比重,不仅工艺设备普遍落后,而且技术熟练工人匮乏,技术水平不高,低质产品比重大。再次,企业外包意识差,分工及产业链不完善。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外包意识”普遍薄弱,大量小而全企业在同一集群内,尽管行业特点明显,但行业内部却缺少细致分工。四是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易大却难强。由于高素质人才缺乏,分工配套不完善,公司产品供给不足等原因,现有的产业集群大多数没有形成集群应有的创新机制,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人才、资金、体制和环境基础。五是地方网络不健全,企业没有扎根的土壤。有的产业集群顺应了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利用当地区位优势和低成本的优势形成了竞争力,集群企业间的联系是跨国公司间联系的复制,而非建立在当地社会网络的基础上。以上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有潜力的大企业成长,也削弱了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危及集群的自我发展和集群竞争力的提升。
3、个别职能部门办事效率低,土地使用证办理滞后。一是因为国家严格用地审批,使大部分客商的土地使用证至今仍未能办好手续,阻碍了客商在本地的投资力度。二是个别职能部门服务意识不够强、服务不到位未能真正为客商解决问题,部分地区客商对此反映较大。
4、园区建设进度缓慢,基础设施未真正完善。供电、供水、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未能完全到位。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资金筹集困难,园区建设进度放慢,同时部分在建项目贷款难以到位,企业建设困难加大,影响了园区的整体进度。二是市个别部门通力合作办园区的氛围还不够浓,直接影响园区的开发建设进程。三是园区征地难,部分农民要价太高,导致街镇未能按时交地给投资者,如龙塘的富源、盈富工业小区,就是出现这样的情况。此外,个别街镇工作不到位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三、思路与建议
1、明确招商重点,提高项目质量。一是要把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作为是否引进该项目的一个重要标准,把眼光放到一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创税多的大型项目上。同时,要注重引进项目的社会效益以及成本效益;二是多与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大专院校“攀亲结对”,广泛接触,争取更多高新尖科技、知名品牌企业落户城区。
2、加强指导协调,推动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对我区优化工业结构起了重要作用,我们要通过加强与市的协调沟通,借鉴佛山、东莞、中山等地的优秀经验,制定相关政策,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一是要以大企业为龙头,以大项目建设为载体,以重点产品产业链带动中小配套企业的产业群的发展。二是通过招商引资,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外的配套企业,纳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分工协作体系和供应链,以外包产业链带动中小配套企业的发展,确保引进一个大项目,形成一个大产业,实现由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三是加快传统园区向产业集群方向转变。园区是实施产业集群的载体和平台,新发展的园区主要以产业集群为导向和目标,已有的园区要进行整合,搞好分工协作。四是在政策上鼓励产业集群的发展。大企业在区域内配套给予一定奖励,中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3、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目前我区项目的落实进度普遍不快,已签约(含0
3、04年)未动工的项目还比较多。这要求我们要增强服务意识,加大项目跟踪服务工作的力度,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积极协调市有关部门解决项目审批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使企业尽早动工建设、尽早产生效益。
4、加大资金筹集,完善园区建设。建议多向市反映,加快城区道路交通的规划建设,不断完善城区交通网络,同时对工业园区的建设要多给予支持,使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以促进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推动城区工业经济跨越发展。
结构调研报告2
农业大市,也是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近年来,玉林市供销社上下主动适应新常态,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农民合作社为主体创新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村改革发展换挡升级,对开展“三农”工作,助农增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以农民合作社率先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玉林市供销社大力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着力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263个,其中,种植业类合作社128个,养殖业类合作社118个,农资农机类合作社9个,社会化综合服务类合作社3个,其它类型合作社5个。玉林市供销社农民合作社具备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良好基础和比较优势:
一是数量众多,占全市农民合作社总数的7.54%,占全市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的46.5%,是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数量较多的一种主体;
二是辐射范围广,覆盖了全市100%以上的基层社和2/1行政村近1/4的农户;
三是总体来看已有一定的实力,20xx年销售总额达2 .1亿元。玉林市供销社系统发展农民合作社率先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法和成效主要有四点:
(一)推动合作社开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优化经营体系结构,提升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提高生产体系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1、创新农民合作社开展土地流转托管创效益。玉林市供销社大力创新农民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向规模生产要效率,向合作经营要效益。20xx年以来,玉林市供销社专业合作社与系统外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简称农合联),为联合社的各个成员社和入社农民提供技术、信息、农资、产品销售等系列服务,目前全市系统已建成“农合联”19个,通过 “农合联”引领专业合作社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已流转和托管土地面积7373亩,建立了粮食、蔬菜、水果、中药材、畜牧水产、林业等一大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如陆川县米场供销社牵头组织米场新英食用菌、米场叹可养殖、陆川县一品养殖等专业合作社共同组建成立的合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开展服务型土地托管和承租型土地托管,通过发展田螺养殖基地400多亩和食用菌种植基地85多亩,百香果种植基地520亩,返聘农民承包种、养,为农民提供一系列托管服务,20xx年就为农民实现增收800多万元;同时,该“农合联”还租用山地1200多亩,种植火龙果建设休闲农庄,发展健康养生产业,目前该项目已投资300多万元,果园、道路等设施正在加紧建设,该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每年将实现助农增收500万元。
2、鼓励合作社流转农民承包地解决系列问题。玉林市供销社鼓励合作社成员通过转包、服务、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扩大生产经营面积,解决土地碎片化和产出能力低下等问题。支持合作社通过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实现统种统收、统防统治,带动单个小农户参与规模经营。如北流市供销社通过农民专业合社开展的无人机植保飞防服务,为农民、种植大户提供水稻、水果防治病虫害、施肥等服务,通过在城区建立飞防服务中心,在乡镇建立飞防服务站,已签订和意向签订土地托管面积2、3万亩,创出了服务“三农”向社会化、系列化、规模化的新模式,为实现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农民进城打工,供销社为农民打工”目标走出了新路子,预计此项业务每年可增销售收入20xx多万元。兴业供销社通过农民专业合社与广西丰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玉林客家商会已达成,开展土地托管服务合作意向,目前,已在山心镇葵峰山托管土地7000多亩,预计将大幅增加农民的收入。
3、大力发展以合作社为主导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引导合作社为成员提供统一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社会化服务,把过去一味追求高产、过多追加要素投入、超过合理边界的一块投入降下来,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收益。目前陆川县珊罗供销社富农韭菜专业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服务、一是产前举办技术培训班,聘请农技人员免费培训社员,传授科学用肥用药知识和标准化生产管理知识。二是聘请农业技术人员指导田间管理,科学防治病虫,确保韭菜环保、安全,品质好。三是提供销售信息,收购韭菜统一外销玉林、南宁、广州、深圳、贵阳等城市。四是打造品牌,韭菜经包装后进入了玉林、南宁等城市的超市,降低了成本,实现了农超对接,增加产品附加值,既帮助会员解决了资金紧缺、技术缺乏、销售难的问题也降低了生产和销售的成本。20xx年,全市供销系统农机合作社为早稻、晚稻提供机耕、机插、机收等农机服务和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等。
(二)鼓励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改善库存结构。玉林优势特色农产品丰富,有着“南方药都”“三黄鸡之乡”等称号,也是南菜北运菜篮子基地、亚热带水果重要产区和广西粮食主产区,但产业链、价值链是短板。着眼补齐这个短板,玉林市供销社引导农民合作社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就地初级加工和优势区域精深加工,促进加工转化,加强仓储物流,从源头上改善库存结构。
1、扶持合作社加工生产能力,解决“卖难”问题。推动合作社从单一种植向综合型发展转型,玉林市供销社加大扶持有条件的合作社开展农产品加工和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着力提升合作社的加工生产能力,大力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加工能力的合作社,以加工的途径解决初级农产品因“卖难”而引发库存问题。目前,全市系统共有具有一定加工能力的合作社23个,涉及水果、粮食、中药材等产业。
2、推行合作社产业化经营模式,解决库存压力。玉林市供销社鼓励在大宗农产品优势产区的合作社建立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发展订单生产和订单加工,推行合作社“基地产+加”带动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的模式,缓解单家独户小农经营的库存压力。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建立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183个,农产品加工基地3个,订单带动农户8万户。
3、提升农产品仓储和流通能力,解决流通问题。支持有条件的合作社建设冷库和开展冷链物流,加快发展仓储物流,全面提升农产品仓储和流通能力。目前,全市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有仓库80个,其中冷库7个。大力发展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鼓励合作社直接进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参与大宗农产品流通,玉林银丰中药港是全国第三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玉林宏进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已成为年销售额超百亿元的桂东南大宗农产品重要集散中心。
(三)引导合作社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品质品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促进生产端和需求端的有机衔接,使生产切实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实际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已经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安全升级。结合市场需求的升级和供给改革的需要,玉林市供销社以农民合作社为重要载体,多措并举发展品质优质、质量安全的优势品牌农产品。
1、推动合作社大力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编制水稻、中药材、水果等10多项地方性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动合作社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发展生产或组织订单农户开展种养,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率先试点示范。全市合作社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7个,标准化生产率达80%以上。
2、支持合作社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引导合作社重视品牌建设,积极注册商标,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基地及开展“三品一标”产品认证,生产更多优质、高端农产品,满足日益增长的高端农产品市场需求。全市系统合作社注册商标86个,建设“三品一标”基地25个,通过“三品一标”认证产品26个。陆川县珊罗供销社富农韭菜专业合作社在通过“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后,以“珊罗”为注册商标注册了该合作社种植的韭菜,并按照国家级无公害蔬菜标准,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打响了“珊罗韭菜”无公害品牌,目前产品供不应求,每公斤销售价格比市场价格高出4元左右,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实保证。
3、鼓励合作社创新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支持合作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通过合作经营、统一管理的生产经营模式优势,从生产环节开始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田头到餐桌的“舌尖上的安全”。20xx年,玉林全市供销社系统例行监测合作社蔬菜、水果样品10多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100%以上。
(四)支持合作社开拓新兴业态,促进产业融合。当前,工业化、信息化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业新理念、信息新技术等涌向农村,越来越多的资源要素向农业渗透融合,现代农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迎来了多样化的发展需求。玉林市供销社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十分注重深度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产业间融合发展,更好满足社会对农业的多样化需求。
1、推行合作社“互联网+”行动。玉林市供销社以合作社为主力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通过“大数据”等先进理念、“农业云”等先进技术,让农业、农村、农产品更好地搭上电子商务“无形之网”,连上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建设“网上供销合作社”,玉林市供销社系统在全市合作社中已开展电子商务的社有企业6家,注册成立电子商务公司5家,还有2家正在申请注册中,电子商务业务也逐步开展。20xx以来,全市已实现网上购销金额120多万元。
2、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玉林市供销社引导合作社在特色种养的基础上,整合资源特色,发挥抱团优势,包装打造集生产、休闲、观光、体验等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把农业生产与休闲旅游融合起来发展,带动农民更多地参与到农业价值链之中分享增值收益。在合作社引领带动下,玉林市休闲观光农业蓬勃发展,创建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等各类农家乐350个,休闲农业从业人员7、1万人,总收入超12亿元。
二、进一步发挥农民合作社作用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玉林从农业大市走向农业强市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玉林补齐“四化同步”短板、实现“两个建成”目标的关键之举、决胜之策、攻坚之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玉林市供销社进一步发挥农民合作社作用,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一条主线”,着力“两个重点方向”,实施“四大抓手工程”。
“一条主线”:即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通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供给有效性,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增强农业资源在市场中的配置,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两个重点方向:即构建区域全产业链、发展综合型合作社。
1、着力构建区域全产业链。玉林市供销社一方面以合作社为桥梁纽带,上接市场下联农户,推进农业上下游产业、前后环节衔接,促进区域内产业间深度融合发展,形成区域全产业链,实现农业产业链延长和价值链延伸。另一方面加快探索发展系统内外合作社联合社,整合资源,集聚要素,围绕产业,突出优势,推进县域化、品牌化发展,实现同产业合作社抱团经营或区域内一二三产业合作社联合发展,破解合作社单打独斗竞争力不足的难题和产业链价值链不长的困境。
2、积极发展综合型合作社。玉林市供销社推动农民合作社由生产合作向土地合作拓展,由资产合作向资本合作拓展,由专业合作向综合性合作拓展,引导、支持有一定基础和实力的合作社由单一生产功能向产前、产后功能延伸,向加工、销售功能拓展,发展综合型合作社。加强农业项目库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集中力量扶持建设一批产业梯次合理、分工精细、合作有序的重点合作社。力争到20xx年,全市供销社系统集产加销于一体的综合型合作社达50家;农民合作社整体实力明显增强,辐射带动农户达75%以上。
四大抓手工程:即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品牌农业。
1、加快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玉林市供销社系统立足优势特色产业,力助全市加快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产业优势。推动合作社进入示范区发展,以示范区为平台集聚资源要素、整合优化产业,增强合作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综合实力。力争到20xx年,全市系统有超7个合作社成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建设主体。
2、大力创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重点扶持一批有一定基础实力的合作社发展壮大,着力培育成为有规范的章程、良好的运行机制、严谨的管理制度、合理的利益分配办法、较强的服务带动能力的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力争到20xx年,全国总社示范社达7家,自治区供销社示范社达15家,市级示范社达200家。
3、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依托广西玉林职业农民学院,和市供销社与广西丰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创办的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已于20xx年8月份挂牌成立),对全市系统合作社示范社领办人或带头人进行大轮训,培育一批有文化、知政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业CEO。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推动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进入合作社参与经营,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生力量。力争到20xx年,全市系统合作社管理人员中,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新型职业农民比例达80%以上。同时计划年将培训农民5000余人。
4、创新发展品牌农业。鼓励供销社系统合作社通过文化内涵与关联产业的融合,借助文化创意塑造品牌农业和进行品牌营销,利用品牌溢价效应最大限度地提升农业的附加值;力争到20xx年,每个产业整合推出2—3个品牌基地和知名品牌,每家自治区级及以上合作社示范社培育出1—2个知名品牌产品。推动合作社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提升农产品品质品牌;力争到20xx年,全市市级及以上合作社示范社均有“三品一标”基地或产品。在合作社中率先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体会
(一)要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认清“三农”工作在整个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定位和作用。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农业稳则基础牢。玉林市供销社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支持作用,先后运用好《中共玉林市委员会 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玉发〔20xx〕10号)、《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的实施意见》(玉政发〔20xx〕8号)、《玉林市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同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引导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主力军作用,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全市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托底支撑。
(二)要发挥好市场的导向作用。当前,农业发展普遍存在生产与需求错位、生产与市场脱节的现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要发挥好市场的导向作用,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推动农业供给侧的转型升级。玉林市供销社充分发挥合作社在市场经济中的新型经营主体作用,带动农户抱团闯市场,实现了市场需求与农业生产的有机衔接。同时,通过产业链、价值链的导向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促进产业向提质增效调整,更多的资源要素参与到农村经济发展,更多的工商资本进入现代农业开发,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要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农民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最大主体,同样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直接受益者。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了市场进行导航,还须农民进行把舵。传统的小农经济单家独户生产经营,经济实力差、市场能力弱、创新能力不足、发展后劲有限,难以支撑起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合作社既是一种经济组织、市场经营主体,又是一种农民合作组织,是农民之间最为紧密的利益联结体。玉林市供销社把准农民合作社的这种特殊地位,在农民合作社中率先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很好地发挥了农民的主体作用,赢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凝聚了强大的改革动力。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报告2:
“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要“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这意味着未来五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以稳健经营为目标,找准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改进服务方式,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益,促进金融业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更为强大的动力源泉。大厂农商行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金融新常态,着力开展资金支持农业供给侧机构性改革。
一、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情况
考虑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当以战略规划为引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管理变革为支撑,以组织重塑为保障,激发我行的创新能力和经营活力,实现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再平衡。
(一)改革信贷管理模式
将个人贷款营销主体由分部改为支行,打破存贷分管考核模式,实行存贷管理一体化。将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自身发展转型有机结合,优化发展战略、管理机制和业务模式,增强金融服务能力。为提高审批效率,缩短审批链条,促进授信审批工作良性发展,我行创新推出了授信审批官制度,即根据行长授权书权限,将授信审批工作分为一人审批、审批小组审批、审批委员会审批的三级审批模式。
(二)信贷产品“微创新”
以“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和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各支行深入各村进行前期调研,为后期开展工作做了充足的准备。为有效开展“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省联社宝系列产品为载体,推出了“易农贷” 、“安农贷”、“富农贷”、“新一贷”等特色信贷产品,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周转使用、余额控制”的原则,为农民致富提供帮助,为农村发展贡献力量。
(三)加大服务创新力度
通过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增强自身竞争实力。20xx年,经过我行与土地局沟通协商,对辖内国有土地的价值由本行自行评估,以此降低客户融资成本,从实质上支持特色种养殖、蔬菜水果采摘、农牧产品加工等行业,有效满足生产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带动了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四)加强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
我行充分发挥点多面广、联结城乡的优势,通过召开银企座谈会,入园区、入市场等拉网式营销方式,挖掘了不少潜在优质客户。20xx年,我行共召开两次银企座谈会,并组织客户经理对夏垫工业园区、陈府农业园区和潮白河工业园区的企业进行了走访,进一步推动了我行信贷投放的稳步增长。
(五)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与当地人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信息采集平台合作力度,为个人创业者和小微企业搭建集“信息咨询、创业辅导、市场开拓”为一体的创业综合平台。同时,我行积极助力省联社个人征信系统上线工作,构建完整的信用体系建设,达到真正的信息共享。在支付体系建设中,我行完成了二代支付系统顺利切换上线,涉及柜面、网银、EPOS、支票影像等多个渠道业务。
(六)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为适应个人金融业务的高速发展,我行大力积极推进消费者金融服务创新,加快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新技术和新服务渠道的运用。开通大厂农村商业银行“微信公众号”,微信号为:hbdcnsh,在线为客户提供更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拓展有效营销措施
1、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情况汇报
2、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汇报
3、20xx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报告
4、20xx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的调查报告
5、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6、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7、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8、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情况报告
9、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报告
结构调研报告3
一、总体评价
XX年,总行制定实施了信贷结构调整5年纲要,5年来,按照总行的文件要求,我行在信贷结构调整的各方面作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行业、区域、期限、业务品种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信贷风险得到较好控制。信贷结构的调整优化,为下一阶段全行的体制机制改革和加快有效发展奠定了基础。
截止XX年末,我行贷款结构按客户类型分为:优良客户11户,金额47548万元,占比64%,XX年初无优良客户,较XX年优良客户上升100%;一般客户735户,金额15309万元,占比20%,较XX年下降36%,;限制客户6户,金额3677万元,占比5%,较XX年下降15%;淘汰客户878户,金额8238万元,占比11%,较XX年上升13%。
截止XX年末,按贷款四级分类不良贷款14347万元,不良占比19%,较XX年6174万元,占比下降21个百分点;按贷款五级分类不良贷款12473万元,不良占比17%,较XX年5870万元,占比下降23个百分点。
二、我行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及实施的效果
(一)、调整信贷结构,确定投放重点:
XX年我行把xx理工大学作为重点营销对象。
理工大学是我省重点高校,有着丰富的人才资源和研发优势,是我国激光行业研发的领军力量。时逢xx省构建“xx光谷”计划出台,我行领导及时捕捉到这样一条信息:xx理工大学欲进行南校区项目建设,急需银行的信贷扶植,于是他们敏锐地意识到这无疑是一个合理调整信贷资产结构,积极培植黄金客户,切实提高信贷资产盈利水平的绝好项目。经过周密准备,统筹规划,我行把“绣球”抛向了xx理工大学。xx理工大学项目的巨大效益引来了共行、建行、交行等多家实力雄厚的竞争者,均欲将其收入自家囊中。
面对这种局面,我行领导并没有浅尝辄止,知难而退,在上级行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市场营销。同时,提升服务质量,改进服务方式,优化服务设施,一次不行,就去两次,在对学校营销的同时,又巧妙地对该校的主管部门开展更高层次的营销。当我行领导第23次来到该校领导面前时,校领导终于被感动了。
XX年初总行成功与xx理工大学签定合作协议,XX年4月30日xx支行与xx理工大学建立信贷关系,为其发放3亿元7年期项目贷款。此次银校合作我行每年利息收入1752万元,保费每年收入30万元左右,提供银行卡服务,除带动存款增长外,年费收取10元,预计办卡2万张,可实现收入20万元。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现将该校基本情况及贷款情况报告如下:
1、 学院基本情况
xx理x工大学(以下简称理x工大学)始建于1958年,是中国科学院创办的一所理工科高等院校。
学校座落在xx风光秀美的x湖之畔,占地7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4.5万平方米,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渗透,文理交融,军民兼顾,技术特色明显,重点学科优势突出,博士、硕士、本科、专科培养层次齐全,工、理、文、经、管、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其前身是颇负盛名的中国光学人才的摇篮——xx精密机械学院(简称xxxx学院),XX年更为现名。建校40多年来,该校聚精会神搞教育,一心一意促发展,踏踏实实,孜孜以求,各项工作屡攀新高,累计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输送了4XX余名各类专门人才,赢得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普遍赞誉。
截至XX年末,该校中外文图书120.9万册,在校本专研学生总数22659人。xx理x工大学开设省部级重点学科11个,本科专业43个,覆盖工、理、文、经、管、法6大学科门类。
现有实验室56个,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1038台(套)。XX年,该校招生3850人,招生省份增至30个,部分或全部进入一批次录取的省份增至22个,有效地提高了生源的质量。在毕业生就业方面,由于素质过硬,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1998年以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都在95%以上。XX年一次就业率达到98.07%,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
XX年一次就业率达到95%,在xx省高校排名位居首位。此外,该校在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也取得丰硕的成果,先后与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XX年,学校招生形势喜人,录取分数线达到480分,较xx省录取分数线392分超出近90分,今年录取人数过4000人,无论是从生源质量还是招生数量上都步入了一个新的台阶,这直接导致学校人气和社会知名度的飚升,一时间,xx理工大学成为我省高校中的热门院校。
结构调研报告4
我这次通过与村支部书记以及两委干部座谈、个别农户走访的方式,对常庄村的人口数量、土地面积、主要经济来源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尤其是对我村的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了调研。下面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我于今年开始成为大张家镇常庄村主任助理,我村已多次召开规模不等、范围不同的座谈会,并深入户农户进行走访,了解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全面掌握该村生产、生活状况。在调研过程中,宣传党的“三农”政策和本镇关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动向,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现场接待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协调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矛盾纠纷,帮助解决或解答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问题,将关系到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及时与村干部探讨,在自己作为镇建设办主任的职责范围内力求加快该村的基础设施和新建工程项目的进程。
二、常庄村的基本情况
(一)经济发展状况
常庄村有村干部8人,中国共产党党员51人。全村269户,户籍人口1044人,其中劳动力832人。全村共有1100亩土地,人均1.1亩。我村近几年,响应上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号召,除了发展传统种植业外,还新建温室大棚100余亩,引进高科技技术,主要种植瓜果蔬菜,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帮助农民尽早致富发家。另外,我村发挥自己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招商引资,有陈龙食品厂、鑫达塑钢有限公司、服装厂、编织袋厂、机械加工厂等5家中小型企业,极大地促进了我村经济发展,解决了剩余劳动力再就业问题,所以我村与其他村相比,外出务工人员较少。
(二)村级组织运转情况。
村支部和村委员会运转基本正常,“两委会”班子成员团结协作,群众对他们的工作反映良好。党组织活动基本正常,党员能按时交纳党费。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
(三)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村设有幼儿园和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均达98%以上,电话、自来水均已普及。村里建有自己的电视、广播网,有2个医务所、3处文体活动场所和1个村委会图书室。我村村干部,尤其是村支部书记,不惜自己投资,大力支持村小学的教育开展,重视教育事业,认识到科技人才的重要,造福村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三、我村社会、经济、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村级班子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程度偏低。农村两委干部的文化程度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本站 )但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仍然很高。二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部分村干部只注重干一些具体的工作,忽视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三是民主、法律意识淡薄。个别村干部工作方式简单,领导方法陈旧,导致工作中干群关系紧张,矛盾增多。
(二)、招商引资不注重实效。目前,我们的招商引资务虚的成份还是比较多的,具体表现在形势多于内容,意向多于合同,合同多于审批,审批多于开工。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招商引资,应该在务实上狠下功夫,使内容更扎实、更丰富。要从客户、项目、前期洽谈等基础工作做起,宁缺勿滥,切忌贪大求多,贪外求洋的浮躁的投机心理,摒弃假、大、空的东西。实实在在地交一个朋友,谈一个项目,签一个协议。每个区县市每年能够洽谈4-5个项目,审批2-3家三资企业,开工1-2家三资企业,就可以说在实效上下了功夫。
(三)、在农村文化生活上,农民反映文化生活馈乏,在农村看电视是农民的唯一文化娱乐,农民希望有关部门重视和扶持乡村文化室、图书室、活动室的建设,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四)、科技作用得到广大农民认知,但农村科教文化事业建设有待加强。
据调查,农民对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有共同的认识。相信科学,渴望技术反映了广大农民的共同心声。但农民感到获取科技知识的渠道少,学而所用和用而所学之间还存在差距和矛盾。看电视是农民获取科技知识的主要渠道,农业频道是农民最喜爱的节目。但农民反映“电视播放农业科技知识时间短,记不住,理解不透”。农民希望村里有个固定的学习场所,能有科技人员面对面、手把手的传授知识和技术。还应该多发放一些科技书籍和科普光盘,增加致富信息来源渠道。农民希望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大对农村科教文化事业的投入,普及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多举办一些类似“科技之冬”活动。农业技术人员应经常深入农村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几项对策建议
农村产业结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产业部门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因此,需要全方位推进,各方面配合,我认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政府的有效启动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得以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政府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中的职能表现为:
(1)、确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从宏观上协调农业内部各层次、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引导农业的发展方向。政府确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以引导农业的正确发展,是政府宏观管理农业的首要职能。
(2)、制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是指政府农业职能部门在科学研究基础上向农业经营者提供的指导性意见,主要是为农业基础部门和农民进行结构调整给予科学指导。
(3)、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能。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最重要的公共产品是农业基础设施。我村基础设施十分落后,极大地影响了我村经济发展进步。加快我村基础设施建设对我村产业结构调整有多方面深远而现实的意义。
(二)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
科技创新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生产力更快发展从而带动经济和社会更快进步的强大推动力。这是历史的结论,是经过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真理。科技创新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影响产业的投入产出状况及生产要素的配置和产出效率,从而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变革。从供给方面看,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具有直接性,主要是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改善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扩大劳动对象范围,提高管理水平等途径来实现的;从需求方面看,科
技创新对农村产业结构的影响,则是通过影响生产技术、消费需求以及出口,即借助于需求结构的变动来实现的,属于间接影响。在现实经济中,这两种影响经常交织在一起,共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当前,要彻底排除科技通向农户的各种障碍和约束,如信息约束、科技转化能力约束、风险约束等,在加强农业科研的同时,把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教育相结合。
(三)实现龙头企业和小企业共同发展
我村招商引资效果显著,走在我镇前列,我们应积极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引进外资,促进我村经济发展。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对我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具有重要意义。龙头企业和小企业共同发展是乡镇企业的方向。现在,发展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成为共识,但龙头企业的发展只是乡镇企业的一部分,在乡镇企业发展比较成功的浙江等省份也是龙头企业和小企业全面开花。甚至好多企业就是家庭作坊,对此现象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因为这部分小企业是龙头企业具有生命力的重要依托,是乡镇企业活力所在。龙头企业的作用不用多说,但龙头企业的数量毕竟有限,能解决的问题也只是一部分。在扶植企业时,重心应该向小企业偏移,发展这些小的行业可以节约资金、解决就业,也更符合农村实际情况。
五、调研体会
通过这次调研,我基本掌握了我村的社会经济情况,摸清了农民的经济来源,分析了我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尤其是新形势下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接下来我需要做的就是付诸实践,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及时总结,为我村今后的经济发展工作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结构调研报告5
巴川镇是我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巴川的教育举足轻重。它既是铜梁教育的窗口,也是全县教育的主导;它既可推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也是牵动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的重要因素之一。办好巴川教育,应当是我县教育重要工作之一。为此,今年3月教体文卫专委会就巴川城区教育结构布局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走访学校,实地察看,查考数据,多次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形成了此报告。
一、巴川城区教育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㈠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致使学校超负荷运转
自1992年成立第一个城建指挥部,巴川城区已由3平方公里发展至9平方公里,人口从3万增长到5万。各类学校学生数从5468人增加到10776人(不含师范)。然而,学校数没有增加,学生数却增加了一倍,全凭挖掘学校潜力和超负荷来承受的。目前城区小学班均已达69.1人,初中班73.4人,普高69.4人。按国家规定标准,城区小学班额40-45人,初中45人(一类),高中50人,足见严重超额。据教师反映,由于超员,教室缺氧,特别是复天,室内高温不下,浊气难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无法保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无法保证教师教学和管理的质量。
㈡教学设施不达标,有碍素质教育的推进
根据重庆市普九验收细则,抽出几个数据分析就可见一斑。
县、镇学校占地面积:小学生均16平方米,初中24平方米;运动场地:小学生均2平方米,初中生均2.5平方米;实验室24个班以上五间。
而实际情况是:实验一小学生占地才9.6平方米,运动场才1.8平方米,实验室差5间以上。巴川中学生均占地才11.9平方米,运动场有3.6平方,实验室差4间以上。其它方面,其它学校也仍然存在差距,主要原因是人数增加所致。
㈢巴川城区将长期面临入学难的问题
从静态数据分析。
一是在校生人数严重超额,小学60个班,有学生4198人,超额1498人,足够另开33个班;巴川中学30个班,有学生2237人,超额887人,足够另开20个班;铜中、铜郭中学54个班,有学生3770人,超额1070人,足够另开21个班。
二是全市科学兴渝战略规划要求,10年内初中升入高中的比例应达到80%以上。我县连续12年初中毕业生数均处于高峰期,年均高达11000余人而我县现有各类高中阶段入学数是3000余人,按10年增长到80%入高中计,将达到8800人,净增5800人,年均将递增580人,足够开办12个班。
从动态数据分析。
一是小学目前各年入学基数比较,年递增25%,增加数显然是中途转入。
二是按城市发展预测,每年增加4000人入城,按20%为就学人员计,即有800人,可开16个班,由此推算,5年就将增加80个班,10年即160个班。
综上两方面数据,即使只考虑扩大高中招生和城区人口增加两个因素,巴川城区现有学校无论如何也容纳不下的。学生入学难已是当务之急。涉及千家万户,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
二、几点建议。
㈠尽快建好一所小学,规划一所小学。
目前,巴川镇已选定校址,建一所36班规模的小学,其中东郭中学转入12个班,实际净增24个班。可以解决3-5年新增入学数,3-5年以后,又将面临小学入学难问题。因此,现在还需要及时规划一所36个班规模的小学。保持与城市同步发展,不能因其它建设而打乱规划。
㈡两年内增设一个初中部,五年内建好一所高起点的高完中。
巴川城郊的三所初中,主要承担原四郭的初中教育,可适量吸纳城区学生。城区初中入学问题,建议在新建的学校投一个初中部,来暂缓解巴川中学的压力。这也是符合国家“打破各类学校彼此隔绝”精神的。
一个地区的高层教育宜设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高中学校集中于巴川城区为宜。鉴于目前高中的发展势态,只宜逐步恢复2-3所原单设中学高中部,不宜全面开花。主要缓解铜梁中学、铜郭中学的压力,起暂时过渡的作用。建议在五年内建成一所高起点的高完中,校址宜定在个私园区,并及早作好前期规划。加上铜中、铜郭中学,XX年内高中达到120个班规模。
㈢抓好多渠道,多层次办学。
1、目前巴川城区24个幼儿园点,只有一所公办园。这是一个好势头,应于鼓励和扶持。近年社会力量办的中等职业学校,虽然实力单薄,但大浪淘沙,必有生机,应给予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和指导。
2、现有的公办各类学校,可以有选择的推行股份制,或租赁,或出售。可以置换部分资金出来投入新的发展。
3、新建的党校,可以办成一所综合型学校。既办成人教育,也办普通教育、职业教育。
㈣集各方之财,办教育为人民。
邓小平同志曾强调“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全社会都应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对教育的重要论述要有深刻的认识,引起高度重视,并且付诸行动。
对巴川城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应有误区。它不只是巴川镇的“责任田”,也是全铜梁的“责任田”。应当举各方之财投入它。
建议:
1、新规划学校的土地或无偿划拨,或实行优惠,优惠部分由几个指挥部分摊解决。
2、在企业改制中和其它国有资产中置换出来的资金,可以安排一定比例投入教育发展。
3、可以推行股份制办学模式,引入社会资金。
4、西部大开发项目,争取国家投入或贷款。
5、走群众路线,调动全社会办学的积极性,在广泛宣传、动员的基础上搞适量的捐集资。
6、争取政策,调整学校收费,挖掘学校自身的潜力投入发展。学校政策性收费已是多年未调整。如高中每生每期学费80元、住宿费20元,改善办学条件费50元,明显偏低,可以争取调整。
结构调研报告6
(一)调研报告的构成
一个完整的调研报告通常由以下几部分所构成:调研概况、主要结论、样本概况、报告正文、营销建议、附件等。
1、调研说明
它主要对项目情况,包括项目的背景、调研区域与对象、抽样方法、主要调查内容、分析技术等主要内容;调研过程,主要对调研人员及具体操作过程的一个简单说明;质量控制,对公司的控制系统进行简单说明,为调研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佐证。
2、样本概况
主要对调研对象(即样本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口、家庭收入)等方面进行分析。
3、主要结论
它是对调研所得结果的一个简单、精练的综合性概述。
4、报告正文
它是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对调研内容的一个详细、客观的分析。
5、营销建议
是根据调研结论,对客户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可供采取的办法。
6、附件
包含问卷、图表、技术细节说明、统计输出结果显示、其他。
(二)调研报告撰写的原则
在具体的调研报告撰写中,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
1、态度必须客观调研是市场信息的一种客观、科学的收集与分析工作,其结论是建立在客观的事实与数字的基础上的,因此也要求报告撰写人员以客观的态度来阐述调研结果。
2、结论必须鲜明由于调研结论是调研科学性的直接反映,因此,含糊、模棱两可的结果只能说明调研设计的不科学及调研实施的控制不力。
3、论证必须充分结论的论证一般程序是论据论点结论。其中的论据一般为调研所得的客观事实或数字。
4、语言必须精炼由于调研报告的信息量较大,因此以最简短、精炼、明晰的语言对调研结果进行表述,将有利于减少客户进行分析时的工作量。
5、层次必须明晰它是就两方面而言的,一是论据、论点、结论之间的层次必须是明晰的;一是对调研问题的阐述必须是层次分明的,问题的阐述可以根据方案中调研问题设置的层次来进行写作。
结构调研报告7
科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当前我县"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最近,我委围绕这一课题开展了调研。
一、全县农业产业结构现状
近年来,县把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整体推进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来抓,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农业农村政策,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培育形成了畜牧养殖、茶叶、蚕桑、食用菌、高山蔬菜、干鲜果、笋竹两用林、中药材等八个农业主导产业。
到20xx年底,全县共有各类农产品基地20多万亩,其中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4个,面积2.8万亩;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17家。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533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农民从第一产业人均现金收入1903元,比上年增收568元,增幅达42.5%。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了明显进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主导产业散乱。
第一,八大主导产业规模都比较小。各个产业20xx年的产值基本在1亿-2亿之间,其中蚕桑产业年产值是0.81亿元,食用菌产业年产值是1.62亿元,茶叶产业的产值是1.41亿元,最大的畜牧产业,20xx年产值也只有2.26亿元。
第二,市场影响力不够。一方面是中药材等多个产业没有自己的品牌,即使有自己的品牌,知名度也不高,最有名的是禽业的"均得利",也仅仅是省著名商标。
另一方面像茶叶产业品牌太多,共有十几个品牌,但没有一个品牌在全国,甚至在全省有影响力。
第三,主导产业太多,有的起不到主导作用。比如中药材产业,笋竹两用林等产业,一直缺少管理和扶持,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2、农产品深加工滞后。
一方面,本县农业产业缺乏深加工,向市场出售的都是农民生产的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低,价格波动大,容易挫伤农民种养积极性。
另一方面,农产品深加工规模都比较小,起不到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如全县12家茶厂绝大部分是家庭作坊式的加工,最大的企业日产量也只有几百公斤。
3、产业发展资金缺乏。
一是财政性资金投入不足,20xx年全县的农业产业化资金仅有300万元,与产业结构调整所需求的资金投入差距很大。
二是贷款困难,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许多产业发展都存在资金紧张问题,但由于抵押担保和信贷规模等问题,缺乏金融部门的支持。
4、农业技术力量薄弱。
目前农业部门与乡镇在管理技术人员上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存在管人与管事脱节现象;农业部门、乡镇政府缺乏技术人员,有的产业根本就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直接影响对产业的技术指导和农民的收益,从而影响产业的提升。
5、产业用地制约多。
第一是缺少规划,目前农业产业用地管理无序,出现"农民想批,土地部门不敢批;发生乱搭建,土地部门不好管"的现象;第二是土地指标制约,目前整个用地指标对农业企业支持力度不足,很多企业和产业发展的瓶颈项目得不到扩大,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三、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建议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系统工程,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当务之急,须着力做好几下几项工作:
(一)科学规划主导产业。
农业主导产业,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和一定的区域影响力,要通盘考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提倡发展生产成本低,适宜全县普通农户种养的产业。继续扩大蚕桑规模,解决集中连片问题;整合茶叶品牌,打响"仙都笋峰"牌子;培育畜禽龙头企业,增强带动力;稳定菌业生产,着力开发多菌种,尤其是草腐菌;挖掘笋竹潜力,增加产业效益;提升蔬果档次,解决深加工问题;弘扬传统特色产业,如黄花菜、土索面、蕃莳片等一些传统农产品,代表着一种文化和一段历史,一定要注意保护。
(二)尽快出台农村土地流转指导意见。
农业产业只有规模发展,才具有最大的市场效应和效益,必须改变我县 "零星、分散"的现状。因此,建议县政府尽快出台农村土地流转的指导意见,切实破解农村土地流转制约农业产业规模发展的问题。
(三)尽快出台农业产业标准化生产标准。
产业发展要紧紧依靠标准化,提高产业竞争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要尽快出台农业主导产业标准化生产标准,提高全县的农业主导产业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四)重视扶持农业龙头企业。
要重视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解决他们的生产要素制约问题,尤其要优先解决他们项目发展用地。比如茧丝绸的中心茧库用地。
(五)建立农产品加工功能区。
农产品加工对空气和水等环境因素要求较高,需要一个相对独立的集中加工区,以优化农产品加工环境,引导农产品加工业集约集聚发展。同时要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导社会资金向农产品加工领域转移,增强农产品加工能力,延伸农业发展产业链。
(六)加大对低收入农户的政策扶持。
要重视低收入农户的`增收问题,尤其是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农户增收问题,增加农业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要对他们发展效益农业进行政策性扶持,鼓励农民创业创新,增加收入。
(七)加强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
除香菇和茶叶产业有规模市场外,其它主导产业没有专业市场。必须重视农产品销售问题,加大投入,加快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经营环境。
结构调研报告8
xx煤矿经过近六年来的技术改造,原煤核定生产能力由建矿时的xx万吨/年提升到了目前的xx万吨/年,而且主要生产系统具有xx万吨/年的生产潜力,市场销售形势持续看好,产销率连年稳定在95%以上的良好水平。在此条件下,如何抓住当前的良好机遇,充分利用有限的开采资源,进一步增加商品煤品种,稳定和提高煤质,提高产品平均售价,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是矿井经营和技术工作应当积极思考的一个重点问题。
本次调研从对矿井当前煤炭品种结构和市场需求情况的分析入手,结合原煤洗选厂项目的实施,对矿井商品煤品种结构的调整进行科学的规划,并初步排定了实施步骤。
一、矿井当前的原煤质量品种状况
xx煤矿目前核定生产能力已达到xxmt/a,工业储量xx亿吨;生产的煤炭具有三高(高发热量、高化学活性、高挥发)、三低(低灰、低硫、低磷)的优点,是理想的动力、化工和民用煤,近年来产品畅销不衰,深受用户欢迎。
近年来制约矿井进一步提质增效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原煤灰分较高,商品煤品种较少,附加值不高,提价能力有限,不能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原煤灰分情况:矿井田内主采煤层仅一层,局部可采2~3层,夹矸层0~10层,一般2~5层,夹矸平均厚0.75m。岩性以炭质泥岩为主,粉砂岩、泥岩次之。在实行机械化倾斜分层综采放顶煤采煤法条件下,这些夹矸煤在开采过程中无法剔除,并且在采煤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顶底板的混入,从而使原煤质量变差,造成原煤灰分相应较高。xx省煤田地质局综合试验室20xx年7月所作的《xx公司xx煤矿6-2层可选性煤样综合试验报告》显示,xx矿原煤灰分平均为7.96%。矿井20xx年煤质报表显示,原煤灰份平均达到了xx%。综合其它方面的煤质指标,加上开采中的煤质波动,仅能满足电厂等动力用户对煤质的要求,而难以达到化工用煤的煤质标准。而目前化工煤比动力煤平均售价高出xx元/吨以上,煤炭质量显然对企业提价增效形成了严重的制约。
原煤品种情况:目前我矿的原煤筛选仍采用螺旋筛分工艺,工艺系统不够灵活,分级精度低,只有大块、中块、小块、混煤四个传统品种,不但无法解决原煤质量波动,也无法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更为细致的品种分级。致使开采过程的煤质难以控制,矿井资源回收率低,人工拣矸和地面二次筛选投入大。因而商品煤提价空间狭小,只能供应市场一般动力煤用户,无法开拓更多的新用户。
二、建设原煤洗选厂是实行原煤品种结构调整的前提条件
为了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更加充分的利用矿井开采资源,不断提高矿井经济效益,我们从20xx年就开始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原煤洗选厂的构想。此后三年,我们本着促进矿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建设原煤洗选厂的可行性进行了多方考察和充分论证。我们认为,建设原煤洗选厂具有以下几方面重要意义。
1、稳定煤质、提高回采率。通过选煤厂洗选,可以使商品煤质量稳定,提高矿井采煤的回采率,最大限度的保护煤炭资源,避免了因在没有选煤厂的情况下为了稳定煤质使回采率降低,造成煤炭资源的浪费。
2、增加商品煤品种,提高经济效益。通过煤炭的洗选加工,使商品煤品种由原来的四个等级增加到五个等级以上,可大幅度提高商品煤售价,拓宽市场,争取到更多的高品质煤用户,使企业经济效益更加稳定,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3、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煤炭洗选流程能够对筛选出的矸石进行最精确的分选排放,大大减少无效运输,避免原煤混入矸石,改变矸石山自燃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达到节能减排增效的目的。
4、实现清洁环保生产。选煤厂的生产用水为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井下水,实行循环补充供给,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实现洗水闭路循环,煤泥水不外排,达到废水综合利用的目的。
5、社会效益显著。实行原煤洗选,能够有效改善矿井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企地关系的和谐。
综上所述,建设原煤洗选厂是实行原煤品种结构调整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促进矿井科学发展,实现提质增效目标的必然选择。
三、原煤品种结构调整经济效益分析
xx煤矿洗选厂初设方案将洗选能力确定为200万吨/年,初期可以满足xx矿生产的全部原煤的洗选任务,同时预留一定能力,可以入选xx煤矿或其它矿井的部分原煤产品。这里仅对xx矿自身产煤的洗选效益进行预测。
根据xx省煤田地质局综合试验室20xx年7月所做的《xx公司xx煤矿xx层可选性煤样综合试验报告》,xx矿毛煤粒度在50mm以上占45.07%,25—50mm的占15.25%,13—25mm的占10.21%,13mm以下的占32.47%,这一组数据反映出xx矿原煤块炭率理论上至少可以达到60%以上(25mm以按照目前初设方案形成的意见,根据市场需求,洗选后的最终产品可分为洗大块(80mm以上)、洗中块(80~31.5mm)、洗小块(31.5~20mm),洗子煤(20~10mm)和末煤(10mm以下不入洗)五个等级。
目前市场对精洗煤产品需求极为旺盛,精洗煤产品不仅是一些特殊行业的必须能源,如陶瓷制造业,还是紧俏的化工原料,如化肥制造、煤制气等,市场售价不断飙升。20xx年一季度,xx煤中的精洗大块、中块、小块售价分别达到380元/吨、370元/吨和360元/吨,精洗子煤达到340元/吨,分别比目前相应粒度的大、中、小、混四个普通品种高出40~50元/吨,按xx矿年产量150万吨,其中30万吨块煤进行入洗计算,实行原煤五级筛分洗选后,每年至少增加销售收入1200万元以上,同时可大大提高矿井资源回收率,减少资源浪费。由此可见,建设原煤洗选厂,实行科学先进的品种结构调整,是我矿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手段。
四、原煤品种结构调整实施步骤
根据调研掌握的情况,我们先后委托煤炭工业xx设计研究院完成了xx矿选煤厂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方案,并取得了国家有关部门的立项批文,从20xx年起将该项目列入xx公司投资建设计划,并完成了各项前期工作,今年4月底即将破土动工建设,力争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全面建成投入试运行。届时,我们将以洗选工艺为平台,正式实施矿井原煤品种结构的调整。实施步骤如下。
结构调研报告9
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生产手段,是科学技术的物化和载体。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支撑引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主导力量,是标志农业结构调整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调整农业机械化结构,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更好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章丘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根据章丘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布局,对章丘市农业机械化结构调整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基本情况
截至到20xx年底,全市农机总值达到7.5亿元,农机总动力达到124万千瓦。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大中型拖拉机总量达5230台,联合收获机总量达到2610台。农机作业水平稳步提高,预计全年可完成机耕作业面积xx7万亩、机播155万亩、机收153万亩,小麦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稳定在96%以上,玉米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主要生产环节全部实现机械化。以秸秆还田为主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农机服务业快速发展,农机合作社达到24家,其中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1家,省级明星合作社4家,入社成员526户,拥有各类农机具1650余台,资产总额6600余万元。
2、当前农机化发展进程中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主要表现在:
(1)全市农机总动力近年来持续快速增长,但装备结构还不够合理,动力机械较多、配套农具少,小型机具较多、大中型机具少,粮食机具较多、经济作物机具少,“三多三少”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2)农业机械化发展基础依然比较薄弱,在税收、金融、保险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还不够完善。
(3)农机专项资金所占比例少。
(4)农机服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
(5)基层农机工作人员的管理、编制尚未理顺,大部分乡镇农机管理站资产被平调、挤占、挪用或处置,人员老化、知识匮乏。
(6)举办专业技能培训能力弱,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受到影响。
3、加快农机化发展及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和对策
3.1、突出抓好种植业生产机械化,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从章丘市的实际来看,应主要抓好三大类农业机械的发展。
一是主要粮食作物的机械化。当前要在巩固和发展小麦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同时,着力在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上下功夫。
二是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即大葱机械化。
三是抓好大棚及高科技的设施农业机械化。
3.2、突出抓好加工业机械化,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
调整农业结构的目的在于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有两个渠道,
一是面向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种植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
二是通过对农副产品的加工增值,变产品优势为经济优势。从目前来看,要抓好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就要以粮、畜、果、菜四大主导产业的产前、产后服务为切入点,引导农机服务向深度、广度发展,延长服务链,开拓新的市场领域。
3.3、突出抓好养殖业生产机械化,提高集约化经营程度。
养殖生产机械化,不仅是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更是繁荣农村经济的需要。在养殖业机械化生产方面,要继续发挥章丘市在机械化养猪、养鸡、养鸭等技术方面原有的优势,加大已成熟的工厂化养猪、养鸡、养鸭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科技投入,稳定猪、鸡、鸭生产。
3.4、突出抓好农机社会化服务,把千家万户大市场衔接起来。
农机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发挥农机在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广泛应用。
二是要加强信息中介服务。
三是要鼓励和支持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的发展。
3.5、突出抓好农机购置补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促进农机化新技术推广。
章丘市自20xx年开始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9年来累积落实各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200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9600余台(套),补贴机具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截至20xx年底,全市大中型拖拉机与小型拖拉机的比例由20xx年的1:2.42提高到20xx年的1:1.1;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达到xx20台,比20xx年增长了10倍,
二是促进了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章丘市玉米机收面积、秸秆还田面积、小麦免耕播种面积迅速增加,秋收秋种速度明显加快,农业产出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3.6、加强对农业机械化结构调整工作的领导。
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业机械化结构调整工作的领导,把农机结构调整作为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农业部门在农艺、土地经营模式调整方面,要优先考虑农业机械化调整因素,搞好农机与农艺的有机配合。各类金融机构对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购置更新农业机械要给予信贷支持;市财政要加大对全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农机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调查研究,搞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管理服务。各级各部门出台调整农业发展结构和方式方面的政策,都要将农业机械化结构调整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予以统筹安排,努力推动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从而加快全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
总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无不伴随着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农业产业化呼唤农业机械化,农业产业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将大大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结构调研报告10
一、产业结构调整基本情况
我是农业大县,农村经济在国民产值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县的农村经济同全国一样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历届县委、县政府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走了一些探索性的路子,逐步确立了蚕桑、畜牧两项主导产业,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
一是全县桑园面积达7万亩,常年发种量15万张,畜牧业生猪饲养量达49.2万头;二是产业化发展模式初步形成,蚕桑、生猪产业目标从种植到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已形成,畜牧业也通过专业市场、中介组织加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也雏形初现。三是在结构调整中,农民来自粮食的收入趋于下降,畜牧业与经济作物的比重上升,结构调整真正让农民在“看得见”中受教育,在“摸得着”中学本领,在“学得会中”得实惠,实现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收。20xx年完成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79063万元 ,按参考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7.5%,比“十一五”末期达到6.1亿元,净增加1.8亿元,年均增长7.6%,比“十一五”计划确定的年均增长7.2%左右高0.4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现价增加值45929万元,较上年增长7.2%。比“十一五”末期达到3.9亿元,净增加0.69亿元,年均增长7.3%,比“十一五”计划确定的年均增长7.2%左右高0.1个百分点。
二、我县目前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小富即安的思想障碍尚未破除
一是安于现状不愿调。一些人小农经济意识较强,习惯了“吃一点、卖一点、贮一点”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也有些人满足“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缺乏高速调整的主动性。二是怕担风险不敢调。怕种不好,没有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的经验,怕市场行情发生变化,担心普遍种植造成价格下跌。三是按部就班不愿调。面对滚滚而来的结构调整大潮,一些人消极对待,被动应付心思严重,一味求稳、求准、不愿接受一丁点风险,满足于微调、慢调,具体表现在品种选择上,只选择自己熟悉,会种、会养的品种,在调整进度上,看左右、随大流,没有一个时间表,调到几时算几时。产生上述思想的原因,主要是受传统习惯势力影响较大,思想不解放,竞争意识、风险意识、机遇意识不强,对“结构调整”这一新生事物不易接受。
2、宣传教育不到位
一是广大农民甚至个别乡、村干部对种植业、养殖业、退耕还林、还草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大调、快调、多调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对非调不可,不调不行的大趋势认识不清,对结构调整的内涵搞不清。结构调整是农、林、牧、副、渔之间的全面调整,是根据当地实际,按照宜农则农,宜牧且牧、宜林则林的原则调整,而不是种多种少的调整。三是市场波动大,在部分农民中产生了负面影响。
3、农业产业化进程迟缓
虽然我县农业产业化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我县所处地理位置,引资融资能力较弱,因而现有产业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的有力拉动,资源优势得不到有效转化,产业化进程迟缓。一是龙头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对农户的带动作用不太明显。二是产业化经营体制不完善,农户与龙头企业利益连结不紧密。三是主导产业只注重规模未充分挖掘本自然优势,主导产业无自身特色。四是品牌意识不强,虽有天然无公害绿色产品但都没有经过专业机构认证,更无叫得响的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五是创新意识不强,新兴产业挖掘力度不足,市场敏锐性不够,总是跟着别人跑,抢站不了市场先机。六是主要农产品加工环节薄弱(加蚕桑、黄姜等),科技含量低,初级产品多,高附值产品少;大路品种多,优质新品少,产品结构质量远不能适应市场需求,难以参于国内市场竞争。
三、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
根据我县的地理环境、传统习惯、自然 资源、国内外市场多种因素分析我县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为:一是继续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集中力量力把蚕桑、生猪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扶持壮大主导产为业的龙头企业,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二是立足资源、面向市场,围绕绿色农业开展开发特色产品。三是积极探索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衔接机制,促使一体化经营健康发展。
四、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
1、抓调研、宣传,切实转变观念
全面摸清,理清思路,转变观念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前提,今年以来我县狠抓农业工作调研、宣传。一是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组织县直涉农部门一把手赴常州、寿光考察农业产业化建设,进一步开拓视野、更新观念,认识到自身不足增强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是深入农村调研,县级每一名领导都有联系乡、村,使我们对本县县情有了更深刻认识。三是狠抓宣传,我县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标语、网络等形式宣传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突出其重要性,使广大干部群众意识到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要求,农业结构调整的共识在全社会逐步形成。
2、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优化区域化布局,必须因地制宜,才能促使农业规模化生产,在这方面县政府已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先后出台了《蚕桑产业化实施意见》、《畜牧产业化实施意见》,印发了高效农业示范带《实施规划》、《实施方案》,使结构调整科学合理、有序进行,促使我县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是根据我县情况在中高山重点发展畜牧业,在浅丘山区重点发展蚕桑,在川道重点发展优质粮、蚕桑。二是请省、市有关农业、气象、水文等专家对我县农业生产资源进一步合理规划,做到宜桑则桑、宜粮宜粮、宜牧则牧、宜蔬则蔬。三是规划突出主导产业,扶持后续产业,提升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3、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和产品,大力抓好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
主导产业产品是为龙头企业提供充足优质的原料,是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一是根据我县实际,确立了畜牧、蚕桑三项主导产业。在主导产业建设上我们首选项目应为畜牧业,其次是蚕桑、设施农业等。二是积极培育后续产业,后续产业既要有地方特色;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同时又要有市场前瞻性,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如我们现已开发出的蚕桑系列产品。三是主导产业的发展要有品牌意识,力争使我县的一些产业产品尽快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机构的认证,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农产品。
4、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带,突出辐射带动功能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选准项目、重点突破、依靠科技、示范带动”的发展原则,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聚集全县的人力、物力、财力倾斜投入,加快农业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农业基础条件的改善,积极开拓大中城市市场,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全力打造“绿色”品牌,促进农村经济整体效益全面提升。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上规模、五年见成效”的发展步骤,重点在池河、城关、银龙、饶峰四乡镇19个村建设三大基地、两大园区,即万亩蚕桑基地、5万头畜牧基地和设施农业示范园、观光农业示范园,使该区域内的产业经济效益在较短时期内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递增300元,对全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5、创新科技推广体制,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以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建设为契机,我们在业已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首问责任制,否定报备制,责任追究制、干部职工绩效考评制度,政务公开制度等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农技推广的实际,进一步完善并制定了石泉县农技推广责任制,农技推广管理职责、基层农技人员绩效考评制度,聘用制度,培训制度及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机制等多项制度,通过加强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建章立制管理人,考评绩效激励人,严格监督约束人,树立依靠制度管事,塑造全县农业系统技术指导员敬岗爱业,奋发有为的良好工作形象,激励广大基层农技人员建功立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建立起基层农技推广长效运行管理机制。
6、加大农业投入,强化基础地位
当前,我县农村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增强农民和龙头企业的“造血”功能。一是继续坚持金融扶持、财政倾斜、部门帮扶、科技投入的政策,把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落在实处。二是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把农业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提供和农村教育培训作为支持重点,通过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实现农产品的绿色环保、无公害化,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增强面向农户的小额贷款,通过对贷款的用途、方向限制、扶持农户扩大生产规模,引导其产业化发展,弥补其产业化经营的资金不足。四是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扶持,农业生产技术的先进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生产的质量、效率、效益,增加农业部门科技推广经费,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然要求。
7、发展生态农业,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了促使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县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结合山川秀美工程推广无公害种植、标准化种养、沼气等生态农业技术。一是推广无公害种植技术,结合市政府实施的月河川道万亩无公害蔬菜计划,在城关、池河发展无公害蔬菜4000亩,以此为重点,在全县逐步全面推广无公害种植,以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扩大生物技术使用和普及。二是推广以舍饲养殖为重点标准种养技术,狠抓标准化建圈和人工种草以实现农业内部结构良性循环,降低放牧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三是推广生态沼气技术,为彻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目前我县已建成万余口沼气池,结束了建设农户烟熏火燎、蚊蝇滋生的生活环境,在村民中反响十分强烈,极大地调动了附近农户对生态家园模式建设的积极性,从另一方面来讲又减少了柴薪使用,巩固了退耕还林、山川秀美工程来之不易的成果。
结构调研报告11
巴川镇是我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巴川的教育举足轻重。它既是铜梁教育的窗口,也是全县教育的主导;它既可推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也是牵动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的重要因素之一。办好巴川教育,应当是我县教育重要工作之一。为此,今年3月教体文卫专委会就巴川城区教育结构布局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走访学校,实地察看,查考数据,多次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形成了此报告。
一、巴川城区教育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㈠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致使学校超负荷运转。
自1992年成立第一个城建指挥部,巴川城区已由3平方公里发展至9平方公里,人口从3万增长到5万。各类学校学生数从5468人增加到10776人(不含师范)。然而,学校数没有增加,学生数却增加了一倍,全凭挖掘学校潜力和超负荷来承受的。目前城区小学班均已达69.1人,初中班73.4人,普高69.4人。按国家规定标准,城区小学班额40-45人,初中45人(一类)高中50人,足见严重超额。据教师反映,由于超员,教室缺氧,特别是复天,室内高温不下,浊气难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无法保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无法保证教师教学和管理的质量。
㈡教学设施不达标,有碍素质教育的推进。
根据重庆市普九验收细则,抽出几个数据分析就可见一斑。县、镇学校占地面积:小学生均16平方米,初中24平方米;运动场地:小学生均2平方米,初中生均2.5平方米;实验室24个班以上五间。而实际情况是:实验一小学生占地才9.6平方米,运动场才1.平方米,实验室差5间以上。巴川中学生均占地才11.9平方米,运动场3.6平方,实验室差4间以上。其它方面,其它学校也仍然存在差距,主要原因是人数增加所致。
㈢巴川城区将长期面临入学难的问题。
从静态数据分析。一是在校生人数严重超额,小学60个班,有学生4198人,超额1498人,足够另开33个班;巴川中学30个班,有学生223 人,超额887人,足够另开24个班;铜中、铜郭中学54个班,有学生3770人,超额1070人,足够另开21个班。二是全市科学兴渝战略规划要求,10年内初中升入高中的比例应达到80%以上。我县连续12年初中毕业生数均处于高峰期,年均高达11000余人,而我县现有各类高中阶段入学数是3000余人,按10年增长到80%入高中计,将达到8800人,净增5800人,年均将递增580人,足够开办12个班。从动态数据分析。一是小学目前各年入学基数比较,年递增25%,增加数显然是中途转入。二是按城市发展预测,每年增加4000人入城,按20%为就学人员计,即有80人,可开16个班,由此推算,5年就将增加80个班,10年即160个班。
综上两方面数据,即使只考虑扩大高中招生和城区人口增加两个因素,巴川城区现有学校无论如何也容纳不下的。学生入学难已是当务之急。涉及千家万户,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
二、几点建议。
㈠尽快建好一所小学,规划一所小学。
目前,巴川镇已选定校址,建一所36班规模的小学,其中东郭中学转入12个班,实际净增24个班。可以解决3-5年新增入学数,3-5年以后,又将面临小学入学难问题。因此,现在还需要及时规划一所36个班规模的小学。保持与城市同步发展,不能因其它建设而打乱规划。
㈡两年内增设一个初中部,五年内建好一所高起点的高完中。
巴川城郊的三所初中,主要承担原四郭的初中教育,可适量吸纳城区学生。城区初中入学问题,建议在新建的学校投一个初中部,来暂缓解巴川中学的压力。这也是符合国家“打破各类学校彼此隔绝”精神的。一个地区的高层教育宜设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高中学校集中于巴川城区为宜。鉴于目前高中的发展势态,只宜逐步恢复2-3所原单设中学高中部,不宜全面开花。主要缓解铜梁中学、铜郭中学的压力,起暂时过渡的作用。建议在五年内建成一所高起点的高完中,校址宜定在个私园区,并及早作好前期规划。加上铜中、铜郭中学,10年内高中达到120个班规模。
㈢抓好多渠道,多层次办学
1、目前巴川城区24个幼儿园点,只有一所公办园。这是一个好势头,应于鼓励和扶持。近年社会力量办的中等职业学校,虽然实力单薄,但大浪淘沙,必有生机,应给予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和指导。
2、现有的公办各类学校,可以有选择的推行股份制,或租赁,或出售。可以置换部分资金出来投入新的发展。
3、新建的党校,可以办成一所综合型学校。既办成人教育,也办普通教育、职业教育。
㈣集各方之财,办教育为人民。
邓小平同志曾强调“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对巴川城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应有误区。它不只是巴川镇的“责任田”,也是全铜梁的“责任田”。应当举各方之财投入它。建议:
1、新规划学校的土地或无偿划拨,或实行优惠,优惠部分由几个指挥部分摊解决。
2、在企业改制中和其它国有资产中置换出来的资金,可以安排一定比例投入教育发展。
3、可以推行股份制办学模式,引入社会资金。
4、西部大开发项目,争取国家投入或融资。
5、走群众路线,调动全社会办学的积极性,在广泛宣传、动员的基础上搞适量的捐集资。
6、争取政策,调整学校收费,挖掘学校自身的潜力投入发展。学校政策性收费已是多年未调整。如高中每生每期学费80元、住宿费20元,改善办学条件费50元,明显偏低,可以争取调整。
结构调研报告12
近年来清城区大力实施市委、市政府“三化一园”的发展战略,巩固树立“工业立区、工业强区、工业富区”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大办工业园区。在抓好招商引资的同时,大力优化工业结构布局,促进了工业产业化进程。据统计,xx年以来,我区先后建设了29个工业园区,共引进项目277个,合同投资金额 247.7亿元,已落实项目199个,落实率达72%,已动工项目45个,已投产项目154个。
一、成效与做法
我区在重点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注重工业结构的优化布局,按照“产业化、规模化、集群化、效益化、特色化”的要求,优化工业结构布局,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在做法上有如下特点:
1、加强领导,成立机构。为加快区工业化的建设步伐,发展特色产业,各街、镇切实加强领导,相继成立领导小组,设立招商办,源潭镇还专门成立了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主要帮助投资者协调各有关部门,解决相关问题,做好项目的跟踪服务等系列工作。
2、合理规划,明确定位。我区根据各街、镇的工业基础、区位优势和发展趋势,合理规划,明确工业发展定位,将源潭、龙塘和石角三镇定位为工业重镇,在工业发展定位上明确我区重点发展建材陶瓷、纺织制衣、汽车配件、电子电器、电线电缆、冶金制品、玩具饰物等7大支柱产业。
3、科学布局,明确发展重点。在工业布局方面,我区能够做到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根据各街、镇的资源和发展基础的实际情况,我区科学合理优化工业布局。其中,龙塘镇以发展电子电器、铝形钢材加工、汽车配件为主;石角镇重点以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和再生资源深加工为主;源潭镇以发展建材陶瓷为主;东城街办以纺织制衣为主;凤城街办以重点发展电线、电缆等支柱产业为主。 如源潭镇,该镇以清佛公路和银英公路为中心轴。规划建设清佛路两旁连片开发,形成工业走廊,把新马至大连、秀溪段约xx亩建成为建材、五金、皮革等综合性产业为主的金沙滩工业小区;秀溪至大挞段约15000多亩建成为建陶工业小区、高桥工业小区。
4、发挥优势,打造产业集群。我区充分发挥各街、镇的区位优势,积极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打造产业集群。 源潭镇充分利用瓷土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优势,积极招商引资,通过以陶瓷产业为主导,推动其它工业项目的发展,该镇经过三年多的努力,陶瓷工业基地已初具规模,目前已吸纳11家大型建材陶瓷企业落户,签订合同投资金额30多亿元,计划150多条生产线。现建成投产有50多条,在建的有22条,预计今年下半年将陆续建成投产,初步形成了以建材陶瓷为主的产业集群。 石角镇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我省最大的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和深加工基地。目前该镇从事废旧五金、塑料拆解的企业有1000多间,开展五金深加工企业15家,其中铜材10家、铝材1家、钢材4家,企业总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52%。最近该镇又引入国家供销总社投资建立了占地1万多亩的循环经济工业园,计划在2——3年内把全镇五金加工回收行业纳入统一经营和管理,加快五金深加工业发展,形成以废旧五金、塑料拆解加工等再生资源产业集群。
5、突出重点,注重引进规模大、技术高的大项目。在优化工业布局中,区委、区政府十分强调引进规模大、技术高的大项目,尤其注重是引进“全国500强”甚至“世界500强”的大企业落户城区。 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我区成功引进了以生产钢材、不锈钢制品为主的香港圣力实业有限公司;以生产精密电子、数码相机、电子玩具为主的香港和记黄铺集团有限公司;以生产汽车配件的马来西亚杰雅帝有限公司;以生产陶瓷系列产品为主的广东汇德邦陶瓷有限公司,以生产国际体育运动器材为主的香港嘉士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等多间在国内、国际上的知名企业。这些企业的合同投资额都超亿元以上,而且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创税利大。通过对知名大企业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业结构的优化,形成“羊群效应”。
二、困难与问题
我区在优化工业结构上取得了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但从总体上来看也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引进项目规模不够大,科技含量不够高。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共引进的项目有277个,但10亿元以上规模的较少只有5个。在引进的项目中大多数都是引进劳动密集型项目,而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项目不多,缺少 “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的企业。其主要原因是当前在珠三角产业转移过程中由于产业成本增加,大部分效益底、高耗能、科技含量不高的企业纷纷实施产业转移,相比之下“含金量较高的企业在当地仍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并不急于转移。此外我区的个别街、镇与这些企业欠缺联系、沟通,致使引进工作进展缓慢。
2、产业集群层次低,大多数产业集群尚未发育成熟。除了陶瓷工业城和再生资源基地外,其它的工业项目尚未能真正形成产业集群。主要表现在:首先,集群的竞争优势大多建立在低成本、低价格、特别是劳动成本低廉基础上;其次,个体、私营企业小生产管理方式占有相当的比重,不仅工艺设备普遍落后,而且技术熟练工人匮乏,技术水平不高,低质产品比重大。再次,企业外包意识差,分工及产业链不完善。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外包意识”普遍薄弱,大量小而全企业在同一集群内,尽管行业特点明显,但行业内部却缺少细致分工。四是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易大却难强。由于高素质人才缺乏,分工配套不完善,公司产品供给不足等原因,现有的产业集群大多数没有形成集群应有的创新机制,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人才、资金、体制和环境基础。五是地方网络不健全,企业没有扎根的土壤。有的产业集群顺应了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利用当地区位优势和低成本的优势形成了竞争力,集群企业间的联系是跨国公司间联系的复制,而非建立在当地社会网络的基础上。以上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有潜力的大企业成长,也削弱了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危及集群的自我发展和集群竞争力的提升。
3、个别职能部门办事效率低,土地使用证办理滞后。一是因为国家严格用地审批,使大部分客商的土地使用证至今仍未能办好手续,阻碍了客商在本地的投资力度。二是个别职能部门服务意识不够强、服务不到位未能真正为客商解决问题,部分地区客商对此反映较大。
4、园区建设进度缓慢,基础设施未真正完善。供电、供水、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未能完全到位。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资金筹集困难,园区建设进度放慢,同时部分在建项目贷款难以到位,企业建设困难加大,影响了园区的整体进度。二是市个别部门通力合作办园区的氛围还不够浓,直接影响园区的开发建设进程。三是园区征地难,部分农民要价太高,导致街镇未能按时交地给投资者,如龙塘的富源、盈富工业小区,就是出现这样的情况。此外,个别街镇工作不到位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三、思路与建议
1、明确招商重点,提高项目质量。一是要把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作为是否引进该项目的一个重要标准,把眼光放到一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创税多的大型项目上。同时,要注重引进项目的社会效益以及成本效益;二是多与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大专院校“攀亲结对”,广泛接触,争取更多高新尖科技、知名品牌企业落户城区。
2、加强指导协调,推动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对我区优化工业结构起了重要作用,我们要通过加强与市的协调沟通,借鉴佛山、东莞、中山等地的优秀经验,制定相关政策,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一是要以大企业为龙头,以大项目建设为载体,以重点产品产业链带动中小配套企业的产业群的发展。二是通过招商引资,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外的配套企业,纳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分工协作体系和供应链,以外包产业链带动中小配套企业的发展,确保引进一个大项目,形成一个大产业,实现由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三是加快传统园区向产业集群方向转变。园区是实施产业集群的载体和平台,新发展的园区主要以产业集群为导向和目标,已有的园区要进行整合,搞好分工协作。四是在政策上鼓励产业集群的发展。大企业在区域内配套给予一定奖励,中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3、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目前我区项目的落实进度普遍不快,已签约(含03、xx年)未动工的项目还比较多。这要求我们要增强服务意识,加大项目跟踪服务工作的力度,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积极协调市有关部门解决项目审批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使企业尽早动工建设、尽早产生效益。
4、加大资金筹集,完善园区建设。建议多向市反映,加快城区道路交通的规划建设,不断完善城区交通网络,同时对工业园区的建设要多给予支持,使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以促进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推动城区工业经济跨越发展。
结构调研报告13
今年3月以来,xx公司对xx的林木资源和板材市场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深入调查,并有两名相关人员来到我县进行了实地考察。据他们调查了解,xx板材市场巨大,市区内的板材销售商多达七千家以上,其中的板材市场经销商就有二千多家,所经营的木工板、刨花板、层板等系列产品主要来自山东、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广西、上海等,甚至有部分依赖进口。为此,该公司决定来xx投资,兴办年产10万立方米的板材加工厂满足重庆板材市场需求,拓展公司发展目标。他们对我县的土壤、气候、招商环境等进行考察后认为,他们引进的速生美国三角叶扬杂交品系很适合在我县生长,拟把10万立方米的板材加工厂建在我县,并在我县配套造林10万亩。
我们也对该项目进行了深入调研,建议以xx公司入驻我县为契机,尽快启动我县速生丰产林项目的建设,加快推进我县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速生丰产林建设具备良好的启动背景
1、国内市场需求量巨大
我国森林资源匮乏这是不争的事实。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5和1/8,每公顷蓄积量也只有70.38立方米,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70%。在现有森林资源中,中幼龄林的面积和蓄积分别占全部林分的71%和41%,全国近60%的木材采伐利用来自中幼龄林,木材供给能力持续下降。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木材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进口量逐年递增。20xx年进口木浆375万吨,是1990年进口量的11倍;20xx年我国进口原木2500多万立方米,为1996年进口量的7倍多;木材及其制品已成为继钢材和化肥之后的第三用汇大户。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木材需求将继续增长,供应缺口还将进一步扩大。据预测,到20xx年,国内木材缺口将达0.6―0.7亿立方米,20xx年缺口更是将达到1.4―1.5亿立方米。在我国现有人工林中,杨树林只有1,200万亩,其中30%是防护林,年可采伐量不足300万亩,远远不能替代其它木材。而据20xx年杨木市场预测资料显示,20xx年木材总需量为24,400万m3,比1999年增长69.4%,平均递增5%左右。其中,杨木总需求为10,000万m3。
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木材难以在短期内大幅度增产,随着世界范围内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限制和禁止木材特别是原木出口的国家日益增多,进口市场难以长久依赖。所以,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曾说,满足木材需求,“必须立足增加国内木材产量”,“大力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才是最终解决我国木材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
2、符合宏观林业规划
20xx年新春,国家林业局吹响了新世纪林业发展的号角,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在未来十年,努力实现新世纪林业的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在全国兴起一场绿色革命,植树造林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经国家林业局规划,国家计委批复,已于20xx年8月正式启动。它是我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中唯一的产业工程,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时间最长的速丰林建设工程。根据规划,整个速丰林建设工程建设期为20xx年一20xx年;工程总投资为718亿元(其中国家注入资本金144亿元,占20%;银行贴息贷款502亿元,占70%;其它72亿元,占10%),建设范围主要是在400毫米等雨量线以东,自然条件优越,地势较平缓,不易造成水土流失,不会对生态环境构成不利影响的18个省(区)的886个县(市、区)和114个林业局(场);基地建设总规模为1,333万公顷,其中新造人工林618万公顷、改培现有林715万公顷。在全部基地建成后,每年可生长林木蓄积量19,958万立方米,出材13,337万立方米,可提供国内生产用材需求量的40%,加上现有森林资源的采伐利用,到20xx年,可使国内木材供需基本趋于平衡。可见,速生丰产林是林业产业体系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业产品的需求,增强和发展林业实力的一项“希望工程”。
xx市委、市政府在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实施意见中,根据我市目前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人造板、造纸企业生产现状,提出了要在全市建成万公顷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的目标,要求大力发展好用材林、竹林和工业原料林,基本实现木材供需平衡,减轻生态压力。我县地处xx区,已属全市规划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的区县之列,具有发展速丰林的难得机遇和条件。
3、有着良好的政策优势
(1)林业产业发展的引导和调控得到进一步加强。《决定》指出,要加快建设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工程,鼓励培育名牌产品和龙头企业,推广公司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形式,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对农民生产的木材允许产销直接见面,拓宽农民进入市场的渠道,增强林业产业发展活力。去年全市林业工作会议也指出,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林木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对于重点公益林,要严禁采伐;对于一般公益林,要严格实行限额采伐管理;对于商品林特别是速生丰产用材林,要大胆改革,逐步实现经营者按市场需要自主采伐。
(2)产业准入进一步放宽。《决定》指出,对目前仍由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山林,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积极探索有效的经营形式。对除经营状况良好的股份合作林场、联办林场等其他集中连片的有林地,可采取“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形式,将产权逐步明晰到个人。对零星分散的有林地,可将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合理作价后,转让给个人经营;对宜林荒山荒地,可直接采取分包到户、招标、拍卖等形式确定经营主体,也可以由集体统一组织开发后,再以适当方式确定经营主体;对造林难度大的宜林荒山荒地,可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将一定期限的使用权无偿转让给有能力的单位或个人开发经营,但必须限期绿化。在明确权属的基础上,国家鼓励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各种社会主体都可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划拨等形式参与流转。
(3)投资政策更加优惠,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决定》指出,对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和珍贵树种用材林建设中的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和优良种苗的开发推广等社会性、公益性建设,由国家安排部分投资。逐步规范各项生态工程建设的造林补助标准;抓紧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将补偿基金分别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并逐步增加资金规模,中央将根据林业建设的特点,实行长期限、低利息的信贷扶持政策。适当放宽对造林育林者的贷款条件,扩大面向农户和林业职工的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允许林业经营者依法以林木抵押申请银行贷款等。市委副书记聂卫国在去年全市林业工作会议上也曾指出,要调整林业税费,取消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经营者的负担,要改革现行育林基金征收、管理、使用办法,切实做到还利于民。
二、我县发展速生丰产林的有利条件
1、自然条件优越。我县位于xx平行岭谷区,东部边缘为华山山脉、草山山脉,西部边缘为xx山脉,南部为xx台地,中部为丘陵区,幅员面积xx平方公里,总人口xx万人。气候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xx℃,多年平均日照时数xx小时,多年平均降水量xx毫米,无霜期xx天,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光、热、水配合协调等特点。
土壤主要有黄壤、石灰土、紫色土和冲积土四种类型,以紫色土居多,土壤肥沃,质地深厚,坡耕地面积xx公顷,其中15度以上坡耕地面积达xx公顷。森林植被以马尾松、柏木为主,杉木、青杠、桉树、杨树、洋槐、柳树、桑树、竹类也有分布,森林覆盖率为xx%。县内流程在5公里以上的大小溪河xx条,纵横交织,水资源总量为xx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为xx亿立方米,水资源十分丰富,适宜多种速生树种,特别是杨树的生长。
2、技术力量雄厚。全县有林业专业技术干部xx余人,高级工程师xx人,工程师xx人,林业助理工程师xx余人,具有丰富的营造林、规划设计、封育管护经验,曾承担过长江防护林、生态环境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组织实施、检查验收等工作。曾开展69黑杨新品种的引种试验,经国家验收取得引种成功,荣获科技进步二等奖,69黑杨在我县已大面积推广,现长势良好,能够保证原料基地建设的业务指导。同时,还具有一支业务能力强、公平、公正执法的森林公安、林业行政执法队伍,能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xx公司具备担当产业龙头的能力。该公司注册资金xx人民币,是以人工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公司,从事林业项目的开发与投资和各种营林项目的建设及林业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聘有国内林业方面的造林、育苗、病虫害防治、化学除草、微生物肥料及规划设计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为本公司的技术顾问与工程师。公司在xx有三个大型育苗基地,在xx、xx、xx、xx等地投资和建设有大、中、小型的林业项目。这也为该公司来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
3、所选树种特性较好。xxxx公司所选择的美国xx树是我国培育和引进的优质速生树种,在xx、xx、xx、xx一带大面积的用于营造工业用材林。该公司在xx、xx、xx等地建有育苗基地和配套林,培育推广经验丰富。该树种具有以下特性:一是具有易生性,有土即长,当年扦插,当年成林;二是具有速生性,当年高达x-x米,地径每年能长x-xcm,一年八个月的树高度xm,地径xcm,胸径xcm;三是具有再生性,杨树采伐后,幼苗可以从根桩上萌发起来,可多次轮伐;四是具有适应性,在最低气温-x摄氏度―-x摄氏度、ph值x―x,含盐量高达xxppm(地即海水盐分的三分之一)的土壤中均可生长;五是木材品质好,纤维含量高,纤维长度长(抗压、抗弯、抗拉、抗剪等能力),不空心、不黑心。
4、市场前景广阔。据该公司的相关人员到xx的实地考察了解,xx境内板材厂较少,林木资源严重不足,经销商多从外省进口销售板材,且由于运输等原因造成其价格相对较高。公司xx万亩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能为年产xx立方米的板材加工厂提供充足的原料,巨大的市场也可为公司的良好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三、公司拟进行的项目规划
1、项目内容及地点:在县境内建设人工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以提供造板工业原料林为主。
2、项目规模:xx万亩
3、建设期和采伐期:建设期为两年,即从xx年―xx年;采伐期采取从种植后第三年开始间伐,四年一个周期,需两个以上的轮伐期,即从种植到终止其砍伐期限为xx年。
4、基本的经营模式:以“公司+基地+农户”为基本模式,实行业主出资出技术,农户出土地出劳动力,合作造作,定单收购,利益分享,企业加工的动作方式,实现育苗基地化、造林管护专业化、经营管理集约化、出售与收购合同化的管理。
由于市林业局目前正在向国家林业部报送《速生丰产林规划方案》和《速生丰产林建设方案》,估计要等到9、10月份才正式批下来,所以应支持公司先期在高安镇租赁500―1000余亩土地建育苗基地,今年秋季在高滩河、大沙河、龙溪河两岸等栽种近5000亩的杨树,完成全县今年的“长绿长防”建设任务,为明年的宣传发动提供样板工程和为启动林间饲养创造条件。20xx年完成5万亩的栽植任务,20xx年再完成5万亩的栽植任务。
5、投资概算:项目建设总投资12160万元(按10年计算)。其中:
①种苗款:2元/株×220株/亩×10万亩=4400万元
②管护及抚育费用:376元/亩×10万亩=3760万元
③建加工厂费用:约4000万元
6、资金筹措设想:主要利用速生丰产林相关政策、长绿长防工程政策、业主投资及银行信贷等。
7、农民经济效益分析:一是前两年农民可进行间种产生部分收益;二是两个轮伐期(10年),可产生收益44立方米(每亩出材量)×10万亩×400元(公司保底收购价)=17.6亿元,按公司在其他省市的与农民三、七利益分成算,则10年农民可收益17.6亿×0.7=12.32亿元。三是10年公司林产全部交还农民或国家后,每年产生收益近2亿元。
8、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分析:项目建成后,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条件将有很大改善,森林植被覆盖率将提高10个百分点,减少土壤侵蚀量120.3万吨/年,减少泥沙入江量15.7万吨/年,土壤的保水、保土、保肥能力增强,年可增蓄水量380万立方米,年保土70.0万吨,洪灾、旱灾减轻,将进一步改善我县农业生产条件,同时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四、公司提出的有关意见
1、提供优惠政策及投资环境:
(1)政府引导和协调xx公司与有关村社农民签订合作造林、定单造林协议。
(2)政府协助部分专款投资以及成林后的抵押贷款的落实。
(3)实行轻税薄赋的税率扶持政策。原来的林业税赋主要是针对采伐天然林木形成和建立起来的。现在面对人工商品林,为能起到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人工林的营造上来,应尽快出台针对人工商品林的优惠税赋政策和大力减少各级政府部门的不合理收费。
(4)在投资造林过程中,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在林地使用、林产权、采伐权等审批上给予提供快捷的保障。
(5)稳定和完善林地使用制度,特别是对速丰林用地,结合林业生产周期长的特点,赋予和保障使用者有不少于2-3个轮伐期以上的林地使用权,及允许其随林产权继承转让抵押等。
(6)改革现行的限额采伐管理办法,在商品林建设过程中,允许投资经营者按经营方案和定向培育的要求,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采伐规程条件下,自主经营,自主采伐林木,自主转让,实行“谁造林,谁所有,谁管护,谁受益”。
(7)实行长周期、匹配资金、较长宽限期和低利息以及财政贴息贷款等信贷扶持政策。为继续坚持走全民参与、全社会办林业的路子,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和优惠鼓励的原则,在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长期不受侵犯的基础上,鼓励社会各界向林业投资、投工、投劳和进行其它投入,政府要对造林给予更多的资金配套和补贴支持,以贷款贴息和造林补助为手段,把闲置的林地资源和富余的劳动力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把城乡居民的存款合理引导到林业建设项目上来。
(8)给投资企业以充分的投资自由度,即允许投资企业在xx县境内任何宜林地或允许造林地、采取不同形式(在合法的前提下)投资造林。
2、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确立林业产业发展规划。一是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林业宣传力度,确保国家有关政策的落实和实施,对农民进行正确的引导,为投资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二是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规划出几个乡(镇)作为造林专业乡(镇);三是充分调动社会各行业和广大林农发展速生林的积极性,最终达到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经营的目的;四是建立林苗、林地评估机制及操作办法,为公司的以下运作创造条件。(1)解决贷款抵押的问题;(2)解决企业与农户合资合作造林创造条件,解决资金投入问题;(3)解决限制林木资产变现问题,缩短林木变现周期,减少投资风险及扩大再造林的资金问题。
五、对县委、政府决策的有关建议
1、及早启动项目论证。在公司有合作诚意的前提下,尽快召集县林业局、农业局、水利农机局、供销社、招商局、旅游局等相关单位和部门就该项目进行专题调研,进一步论证该项目的可行性;
2、及时争取规划项目。据了解,市林业局20xx年规划给xx的速生丰产林面积只有5万亩,与xx公司要求的10万亩有5万亩缺口,建议县林业局积极与市林业局协调,抓住xx公司在xx投资的有利时机,争取10万亩以上的速生丰产林规划,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
3、加强规划、引导和协调。把xx公司的资本金投入和示范基地建设资金到位作为支持其发展的重要前提,以减少政府、企业和农民三方的风险。坚持“订单”农业,扶持产业规范发展。对xx公司与有关村社农民签订的合作造林、定单造林协议要积极引导和协助,尽可能的保护双方合法的权利和义务,促进项目的顺利进行;
4、明确相关优惠政策。我县已出台的招商引资相关优惠政策应充分给予xxx公司享受。
一是严格执行税收优惠政策:即新办投资企业和兼并、收购企业,从企业实现销售之日起,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由同级财政按以下比例奖励给企业;
①生产性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地方实得部分第一至第二年全额、第三至第五年50%;增值税地方实得部分第一年全额,第三至第五年30%;营业税地方实得部分第一至第五年40%。
②非生产性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地方实得部分第一至第二年全额、第二年至第五年50%;增值税地方实得部分第一至第五年30%。
③对xx市级以上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和科技创新项目、出口创汇企业、利用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企业、农产品加工和出口企业采取更加灵活、优惠的财税扶持政策。
二是减免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
①在县内投资的生产性建设项目,县级部门有权减免的行政事业性规费一律减免,无权减免的按最低标准收取。
②板材加工工业项目建设证照办理,有关部门只收取工本费。
三是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
①严格按县委、县政府《关于设立影响发展环境投诉电话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由外来企业投诉中心受理xx公司的相关投诉,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②未经县委、县政府同意,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强制组织xx公司参加各种培训,评比、赞助、协会。
③对xx公司发放“绿卡”或“优惠卡”,在县内享受多项优惠政策。
5、启动一批速丰林政策。待xx市上报国家林业部的《速生丰产林规划方案》和《速生丰产林建设方案》审批后,及时与市林业局衍接,在相关政策范围内,出台我县人工商品林的优惠税赋政策。如,稳定和完善企业林地使用制度、赋予和保障企业2个以上的轮伐期、科学宏观的规划全县的速生丰产林建设乡镇、提供快捷保障的林权证、采伐证的审批等,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等;
综上所述,在相关政策法律范围内,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化动作方式,充分利用国家发展速生丰产林工程的机遇,建设规模化的速生丰产原料林基地,打造林板一体化的“林材xx”,是我县目前推动“三农”工作的又一条较好路子。
结构调研报告14
**煤矿经过近六年来的技术改造,原煤核定生产能力由建矿时的**万吨/年提升到了目前的**万吨/年,而且主要生产系统具有**万吨/年的生产潜力,市场销售形势持续看好,产销率连年稳定在95%以上的良好水平。在此条件下,如何抓住当前的良好机遇,充分利用有限的开采资源,进一步增加商品煤品种,稳定和提高煤质,提高产品平均售价,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是矿井经营和技术工作应当积极思考的一个重点问题。
本次调研从对矿井当前煤炭品种结构和市场需求情况的分析入手,结合原煤洗选厂项目的实施,对矿井商品煤品种结构的调整进行科学的规划,并初步排定了实施步骤。
一、矿井当前的原煤质量品种状况
**煤矿目前核定生产能力已达到**mt/a,工业储量**亿吨;生产的煤炭具有三高(高发热量、高化学活性、高挥发)、三低(低灰、低硫、低磷)的优点,是理想的动力、化工和民用煤,近年来产品畅销不衰,深受用户欢迎。
近年来制约矿井进一步提质增效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原煤灰分较高,商品煤品种较少,附加值不高,提价能力有限,不能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原煤灰分情况:矿井田内主采煤层仅一层,局部可采2~3层,夹矸层0~10层,一般2~5层,夹矸平均厚0.75m。岩性以炭质泥岩为主,粉砂岩、泥岩次之。在实行机械化倾斜分层综采放顶煤采煤法条件下,这些夹矸煤在开采过程中无法剔除,并且在采煤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顶底板的混入,从而使原煤质量变差,造成原煤灰分相应较高。**省煤田地质局综合试验室20xx年7月所作的《**公司**煤矿6-2层可选性煤样综合试验报告》显示,**矿原煤灰分平均为7.96%。矿井20xx年煤质报表显示,原煤灰份平均达到了**%。综合其它方面的煤质指标,加上开采中的煤质波动,仅能满足电厂等动力用户对煤质的要求,而难以达到化工用煤的煤质标准。而目前化工煤比动力煤平均售价高出**元/吨以上,煤炭质量显然对企业提价增效形成了严重的制约。
原煤品种情况:目前我矿的原煤筛选仍采用螺旋筛分工艺,工艺系统不够灵活,分级精度低,只有大块、中块、小块、混煤四个传统品种,不但无法解决原煤质量波动,也无法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更为细致的品种分级。致使开采过程的煤质难以控制,矿井资源回收率低,人工拣矸和地面二次筛选投入大。因而商品煤提价空间狭小,只能供应市场一般动力煤用户,无法开拓更多的新用户。
二、建设原煤洗选厂是实行原煤品种结构调整的前提条件
为了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更加充分的利用矿井开采资源,不断提高矿井经济效益,我们从20xx年就开始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原煤洗选厂的构想。此后三年,我们本着促进矿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建设原煤洗选厂的可行性进行了多方考察和充分论证。我们认为,建设原煤洗选厂具有以下几方面重要意义。
1、稳定煤质、提高回采率。通过选煤厂洗选,可以使商品煤质量稳定,提高矿井采煤的回采率,最大限度的保护煤炭资源,避免了因在没有选煤厂的情况下为了稳定煤质使回采率降低,造成煤炭资源的浪费。
2、增加商品煤品种,提高经济效益。通过煤炭的洗选加工,使商品煤品种由原来的四个等级增加到五个等级以上,可大幅度提高商品煤售价,拓宽市场,争取到更多的高品质煤用户,使企业经济效益更加稳定,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3、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煤炭洗选流程能够对筛选出的矸石进行最精确的分选排放,大大减少无效运输,避免原煤混入矸石,改变矸石山自燃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达到节能减排增效的目的。
4、实现清洁环保生产。选煤厂的生产用水为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井下水,实行循环补充供给,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实现洗水闭路循环,煤泥水不外排,达到废水综合利用的目的。
5、社会效益显著。实行原煤洗选,能够有效改善矿井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企地关系的和谐。
综上所述,建设原煤洗选厂是实行原煤品种结构调整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促进矿井科学发展,实现提质增效目标的必然选择。
三、原煤品种结构调整经济效益分析
**煤矿洗选厂初设方案将洗选能力确定为200万吨/年,初期可以满足**矿生产的全部原煤的洗选任务,同时预留一定能力,可以入选**煤矿或其它矿井的部分原煤产品。这里仅对**矿自身产煤的洗选效益进行预测。
根据**省煤田地质局综合试验室20xx年7月所做的《**公司**煤矿**层可选性煤样综合试验报告》,**矿毛煤粒度在50mm以上占45.07%,25—50mm的占15.25%,13—25mm的占10.21%,13mm以下的占32.47%,这一组数据反映出**矿原煤块炭率理论上至少可以达到60%以上(25mm以按照目前初设方案形成的意见,根据市场需求,洗选后的最终产品可分为洗大块(80mm以上)、洗中块(80~31.5mm)、洗小块(31.5~20mm),洗子煤(20~10mm)和末煤(10mm以下不入洗)五个等级。
目前市场对精洗煤产品需求极为旺盛,精洗煤产品不仅是一些特殊行业的必须能源,如陶瓷制造业,还是紧俏的化工原料,如化肥制造、煤制气等,市场售价不断飙升。20xx年一季度,**煤中的精洗大块、中块、小块售价分别达到380元/吨、370元/吨和360元/吨,精洗子煤达到340元/吨,分别比目前相应粒度的大、中、小、混四个普通品种高出40~50元/吨,按**矿年产量150万吨,其中30万吨块煤进行入洗计算,实行原煤五级筛分洗选后,每年至少增加销售收入1200万元以上,同时可大大提高矿井资源回收率,减少资源浪费。由此可见,建设原煤洗选厂,实行科学先进的品种结构调整,是我矿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手段。
四、原煤品种结构调整实施步骤
根据调研掌握的情况,我们先后委托煤炭工业**设计研究院完成了**矿选煤厂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方案,并取得了国家有关部门的立项批文,从20xx年起将该项目列入**公司投资建设计划,并完成了各项前期工作,今年4月底即将破土动工建设,力争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全面建成投入试运行。届时,我们将以洗选工艺为平台,正式实施矿井原煤品种结构的调整。实施步骤如下。
结构调研报告15
近年来,XX县紧紧围绕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坚持走少种精养的路子,不断提升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效益和水平,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金融机构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不断加大信贷投入,取得了推进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和自身效益的双赢。本文通过对正镶XX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进程的调查,探析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的对策建议。
一、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服务呈现“双赢”。
近年来辖区金融部门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紧紧围绕全旗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扶持了农牧业基础建设、草原生态植被建设和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在支持农牧业项目上,人民银行有效发挥支农再贷款的调控作用,全力推进和改善对农村牧区的金融服务工作,引导农村信用社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20xx年至20xx年末人民银行累计向辖内农村信用社发放支农再贷款26400万元,年均3771万元,极大地增强了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投放能力。农村信用社牢固树立服务“三农”的经营理念,不断创新信贷支农方式,在支农中发展壮大,20xx年末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达18655万元,较20xx年增加14795万元,年均递增14.28%。使辖区内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覆盖面达到有贷款需求户的80%以上,为辖区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金保证。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从20xx年至20xx年连续七年实现赢利,共创利润569万元,年均递增37.42%。
畜牧业开始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20xx年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67.2万头,比20xx年下降21.22%,从20xx年以来,大小牲畜总头数每年以5.9%的速度递减,虽然牲畜头数呈下降态势,但是大多数效益指标增幅明显。20xx年,农牧业总产值突破20500万元大关,占全旗生产总值的26.5%,牲畜出栏率52.7%,商品率达到50.5%;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31个,固定资产总额6450万元,产值22300万元,实现利税2200万元,分别比20xx年增长727%、359%和817%。产业化组织的发展带动农牧户增收,20xx年牧民人均纯收入2238元,增长16.0%;农业人均纯收入2120元,增长7.7%。
农业加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压减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获得了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以西瓜、南瓜、蔬菜和订单农业为主的绿色、特色、优质、高效种植业规模达到8.34万亩,占到全旗总播面积的43.2%;小麦、莜麦等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仅为4.87万亩,共联系种植订单2750亩,目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料构成比为24:27:49。农产品销售收入由“九五”末的2765万元增加到20xx年末的4333万元,增长56.7%,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效益正逐步显现出来。可见信贷资金的大量投入,推动了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银企双赢的效果。
二、存在问题
1、农牧业结构调整资金需求大,资金供给不足的矛盾突出
20xx年XX农业方面加大了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牧业方面畜种改良引进良种的力度也继续加大。据调查,全旗计划引进西门达尔良种牛3000头,按每头牛平均价格是4500元计算需资金1350万元,新建棚圈1.8万平方米,需资金396万元,新建温室大棚200座,需资金120万元,仅这三项就需资金1866万元,预计全旗农牧业生产资金需求总量为6500万元。从统计资料上看,农牧业贷款占用余额较大,截至6月末,全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20969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79.99%,但农牧业生产资金使用周期长,流动性慢,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少,尤其是在生产旺季,农牧业生产资金需求大,自筹资金不足,金融机构又很难满足需求。据测算农牧民自筹后,尚有3500万元资金缺口,资金供给不足的矛盾突出。
2、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的瓶颈,制约了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
目前,在边牧地区旗县普遍存在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形成仅靠农村信用社“一农支三农”的金融格局。国有商业银行在县级机构的撤并,弱化了对畜牧业的支持。在过去,XX农行和信用社按乡、苏木划分,几乎每个乡苏木都有网点,随着农行机构改革力度的加深,网点全部撤出了乡苏木,只剩下信用社,而信用社由于受规模、效益等制约,部分牧区信用社撤消、降格,弱化了对当地农牧业的支持。由于缺少信贷投入,缺乏政策资金扶持,龙头企业不能做大做强。金融对全旗经济支持力度明显不足,直接影响全旗产业结构的调整。
3、良种母牛引进成本高,良种比率低。
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在全旗存栏的4.8万头牛中,实际良种牛比率仅为10.47%;存栏的41万只羊中,实际良种羊比率为95.12%。可见牛改良慢。一是引进成本高,要加快土种牛的良改步伐,关键是大量引进西门达尔母牛,据调查,按现行价格计算,引进良种母牛每头需4000-4500元;二是改良养殖成本大,养殖一头西门达尔牛平均一年的支出是1860元,而养殖一头土种牛平均一年的支出是794元,两者相差1066元;三是农牧民收入水平低,20xx年末,全旗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238万元,比全盟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209元,低1971元,可见,如此低的收入水平难以负担改良所需的较高费用支出。
4、落后的生产资源及生产能力制约了种植业结构调整。
一是种植蔬菜等受水源缺的影响,规模难度大。20xx年末全旗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9.3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仅为1.3万亩,占6.73%;二是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农业作业仅以“小四轮”为主,生产能力很弱;三是农产品深加工能力有限,农民从中获益不明显。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农产品产量的增长空间,制约了农民有效增收,更制约了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
5、信贷资金沉淀问题突出,农牧业生产资金紧缺。
全辖到6月末,各项存款余额为29107万元,较年初增加XX5万元,增长了4.1%,各项贷款余额为20683万元,较年
初增长了39.9%,存贷比例是71%,较为适中,但由于贷款增幅与存款增幅差距太大,贷款增幅高出存款增幅35.8个百分点,辖内贷款存量大,不良率偏大,6月末不良贷款余额为6190万元,不良率为30%,很大一部分资产难以有效运作,导致辖内信贷资金相当紧缺,特别是春耕备耕,绒毛等农副产品上市之际,信贷形势紧张的局面相当严重。
6、农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产业化程度低。
畜牧业是XX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据调查,畜牧业在全旗农牧业中的比重为51.7 %.全旗奶牛、肉牛、肉羊优良品种少。肉牛大部分是本地黄牛,而且70%左右的肉牛、肉羊分布在牧区,一方面给生态环境的改善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制约了畜牧业特别是牛羊育肥的发展。另外,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仅为草原伊盛公司,对广大农牧民生产经营的拉动幅射作用不够,如全旗20xx年出栏羊45万只,而该公司仅加工10万只,占全旗出栏总数的22.2 %,不能够满足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7、农牧业抗风险保障机制滞后。
农牧业是弱质产业,农牧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强,生产周期长,投资风险大,收入预期稳定性差。近年来,正镶白旗种植业和养殖业受自然灾害、瘟疫侵蚀造成的损失非常大,但苦于没有保障机制,使农牧民的损失得不到补偿。目前,农业保险业务发展严重滞后,这与迅速发展的养牛、养羊、养鸡业成为明显的反差。由于受保险业务滞后的影响,农牧民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另外,政府部门至今也没有出台农业抗风险保障制度。这些问题客观上阻碍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三、建议
1、加大金融信贷支持,满足农牧业结构调整资金需求。
针对全旗三农三牧资金需求大,投入不足较为突出的问题,建议一是整合国家通过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等项目投入的资金,发挥最大的资金效用;二是商业银行尽快溶入农牧业产业化的进程中,积极参与大力支持;三是修改完善再贷款的投放方式。针对再贷款期限与畜牧业生产周期不适应的情况,建议上级行贷款结构能适应畜牧业生产周期,许可由中长期周转,真正落实金融信贷政策促畜牧业经济生产发展的作用。四是农信社进一步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改进放贷方式,在牲畜良改、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草原生态保护、饲草料基地建设、畜产品加工、牧区小城镇建设等方面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以优质的金融服务和充裕的信贷资金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2、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资金紧缺问题。
进一步推进农牧区金融体制改革,积极设立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牧区金融机构,并对民间融资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利用,使其成为牧区融资的合理补充,切实拓宽融资渠道,不断增加信贷资金投入。农村信用社要充分发挥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以改革试点为契机,农村信用社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优化资金配置、产权关系明晰、法人治理结构规范、风险责任明确的管理体制。农村信用社要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服务功能,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快捷、优质的金融服务。做到农村金融服务与订单农业相结合,与农业科技进步和技术推广相结合,与市场化的农村经济运行体制相结合。此外,要限制其他金融机构在农村的网点,防止把农村资金转移到其它地区或产业,这样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资金紧缺问题。
3、加大科技支牧的信贷投放力度,提高牲畜良种改良比重。
一是对于牲畜良种改良基地建设按照优先扶持项目进行信贷支持。二是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简化贷款手续,降低抵押条件,延长贷款周期,扶持养殖大户引进和繁育良种牛。三是加大对延长肉牛育肥业产业化链条项目的扶持。以龙头企业的带动,引导和辐射农牧民加大畜种改良力度,使之成为畜牧业产业化的生产第一车间,巩固和发展壮大黄牛改良的基础地位。
4、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加强信贷支持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
一是充分发挥央行支农再贷款货币政策“窗口”指导作用,合理引导农村信用社为缺少购买生产、生活资料的农户提供资金保障。二是农村信用社要立足“三农”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帮助农民调优品种,调整结构。三是调整现有邮政储蓄存款政策,将邮政储蓄新增存款中来源于农村资金以支农再贷款形式返还当地农村信用社,以确保农村资金来源于农村,用之于农村。四是要进一步发挥金融部门信息广的优势,为农民增收出谋划策,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当好农民的金融顾问,切实支持农民增收。
5、加大清收不良贷款的工作力度,缓解农牧业生产资金紧缺问题。
增加信贷的有效供给,盘活存量尤为重要。首先金融部门要积极寻求当地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与合作。对一些沉淀贷款的回收,能通过行政手段催收的,不用法律手段催收,营造一个银企和谐的局面,齐抓共管,对钉子户、赖债户要争取执法部门的支持,促其协助金融机构清收贷款,通过与执法部门建立协调机制,改变“赢了官司、输了钱”现象的不利局面;其次农村金融机构要完善收贷、收息激励政策,制定贷款收回的奖励措施;总之,通过逐渐盘活资金存量,增加信贷可用资金量,扭转目前生产旺季信贷形势较为紧张的局面。
6、全力支持地方龙头企业,加大对XX县农村牧区经济的拉动作用。
建议当地金融部门加大对当地农牧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紧紧抓住龙头企业培育、基地建设、利益联结机制三个关键环节,重点支持肉食品加工的龙头企业走深加工之路,对于其合理的资金需求要优先解决,在规避风险的前提下,对信贷资金、利率等方面要予以倾斜。这样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后,一方面能解决牧民卖难问题,另一方面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就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7、开展农业保险,建立保障机制,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
一是建立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由地方政府、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户共同出资,建立农村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解决农户贷款的风险补偿问题,消除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支农的后顾之忧。二是发展农业保险业务。应建立政策性保险和商业保险相结合的机制,以规避风险。政策性保险主要指因自然灾害、瘟疫形成的损失。政策性保险费率要低于商业性保险费率的50%,这块资金由财政贴补。三是建立农村信用担保机构。按照市场运作的办法,成立自助性担保机构,由相关企业共同出资,集体运营,为出资企业借款提供担保。四是地方政府要把风险补偿基金损失按比例纳入财政预算,定期予以补偿。这样,就能调动农牧民种养业的积极性,从而推动农业产业化迅速发展。
【结构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调研报告的结构12-19
调研报告基本结构10-20
教育结构布局的调研报告07-07
信贷结构调整调研报告12-21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的范文04-19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报告02-28
开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调研报告06-20
关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调研报告03-10
清远清城区优化工业结构布局情况的调研报告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