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旅游景区调研报告

时间:2023-07-19 17:55:38 毅霖 其他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旅游景区调研报告(精选11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十分的重要,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旅游景区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旅游景区调研报告(精选11篇)

  旅游景区调研报告 1

  一、散客户及其产生的原因

  散客户意为去异地独立旅游者,这种旅游往往预付一定旅费,没有陪同,人数多在5人以下,但在某些地方如遇游客要求,也可提供导游服务。

  有时也被称为异地个人旅游,即个人或家庭按照特别拟订的旅游计划单独进行或由一家旅行社承办,根据和旅游批发商一同制订的旅游计划进行的旅游。实际上,由于散客户没有明确的定义,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界定,如以包价形式、团队规模、委托形式、销售方式以及组团地点等为标准,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散客户旅游都具有自主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征,但旅游产品的购买上强调“点菜式”或“量体裁衣式”,游客自愿结合,自定路线,“随走随买”,而非一次性付清旅行费用或完全被动接受既定的旅游项目。

  散客户旅游的发展是旅游业进入更高层次、更新阶段的产物,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由于老弱游客、初次出游者以及语言障碍等因素的存在,团体旅游不可能完全消失,但其规模将会缩小,团体模式也将有所改变。在团体旅游与散客户旅游的并行发展中,前者会不断结合散客户特点,向后者经营方式的方向作出相应调整,产生介于团体或散客户旅游之间的中间形式,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二、我国散客户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

  当前,我国发展散客户旅游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一,回运力紧张,交通票预计周期长,变更率高,购买困难;

  其二,社会服务体系欠发达,景点缺乏规范化的标识,卫生状况堪忧;

  其三,信息和通讯服务有待改进,缺少对散客户的咨询系统等。因此,我国散客户旅游市场的开拓必须认真分析散客户需求特点,在经营思想和经营方针上切实采取行之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一)散客户旅游市场的调研。由于缺乏对我国散客户旅游市场的研究,造成了旅游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上的混乱,处于较为被动的局面。当前,应将市场调研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予以应有的重视。通过对主要客源散客户的旅游目的、社会经济特征、行为特征以及客源流向等进行深入的调查,系统地搜集有关散客户旅游供求方面的信息,从而确定旅游产品在市场上的地位,以制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营销策略和目标。

  (二)产品策略。散客户与团队游客的主要区别在于:团客购买组合完整的旅游产品;而散客户则是分散购买产品的个别项目,再加以随意组合。因此,旅游企业应努力设计多种旅游产品供游客选择,在产品结构上,可以采取零星委托式、自选式、组合式、定制式等多种模式,由散客户按其所需自由组合。以黑龙江冰雪旅游为例,可以开发出不同的专题旅游,如以冰灯游园会为中心,推出以冰雪艺术、冰雪娱乐、冰雪文化、冰雪体育、冰雪经贸为内容的哈尔滨冰雪节,游客可以不受团队旅游集合时间的限制,时间充裕,充分领略冰雪旅游的魅力。以冰雪为专题也可以组织镜泊湖、桃山、亚布力等地各具特色的冰雪旅游项目,镜泊湖的冰瀑与桃山、亚布力的高山滑雪场具有不同于平地人工冰景的意蕴,可以丰富冰雪旅游的内容,使游客有充分选择余地。

  (三)价格策略。传统的全包价旅游形式,随着旅游市场的开放和发展,已受到日益严峻的挑战,尤其是我国全包价旅游的直观报价高于海外旅游商普遍实行的半包价旅游的`报价,给海外游客以中国旅游高价位的错觉,从而影响了海外客源市场的开拓。散客户旅游的支付方式是“现付现享,零付零享”,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也高于团客。因此,散客户市场的开发在价格策略上主要应发挥好价格杠杆的良性调节作用,采用灵活的作价方式。此外,一些过去只对团队的价格策略也可以经过改造而移植到散客户市场上来。

  1.区别不同时间实行差价。如对散客户,旅游淡、旺季实行浮动价,淡季客房优惠,连续住宿越多,价格越优惠。景点门票周末价高于平时等。

  2.区别不同空间实行差价。如旅游热、温、冷点实行不同的定价。

  3.小包价团。指游客预付部分旅费,由组团社提供。指游客可以根据组团社提供的路线和浏览项目,按指定的地点和日期,汇集成团队进行旅游,汇集前费用则由游客自理。

  (四)促销策略。吸引散客户旅游,还必须对已确定的旅游项目进行形象而具体的宣传促销,将旅游信息传达给尽可能多的潜在游客。首先,必须塑造和树立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突破其特色,在人们心目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其次,要提供内容详尽的,符合散客户需要的旅游宣传印刷品,包括旅游线路说明书、目录集、导游指南、价格表、各种单页宣传品、宣传小册子,以及其它用途的信封、挂历、明信片等,介绍有关旅游地文化、地理、物产、风俗民情、风光名胜和交通、食宿、购物及其基本价格等情况,以帮助人们增加了解,消除顾虑,增添游兴。旅游印刷品具有图文并茂、实用功能强、可长时间保留,随时提供信息支持,而费用低廉的特点,在旅游促销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再次,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电台等大众传媒,以及参加旅游博览会、巡回展销会,做好广告宣传,进一步扩大影响,增加人们接触信息的频度和密度。

  (五)渠道散客户的输入渠道较为繁杂,总的原则应是既有重点又有广开渠道。

  第一,旅游社应成为散客户有求必应的咨询窗口,热情提供各种旅游信息,推荐灵活多样的服务项目。目前应逐步推广在旅游社设置“散客户部”或“散客户中心”的作法,真正将散客户业务提升到主体业务的高度,及时追踪散客户市场动态,做好信息反馈,给予散客户高质量、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

  旅游景区调研报告 2

  〔内容摘要〕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视察组为发挥咨政建言献策作用,助推我市旅游产业发展,深入到xx特区郎岱古镇、xx江,xx市娘娘山,xx县野玉海,钟山区梅花山等旅游景区,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等方式,对我市旅游景区提质增效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措施和办法。

  〔关键词〕旅游景区提质增效

  一、xx市旅游景区提质增效基本情况

  20xx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以建设大健康旅游目的地为发展目标,坚持把山地特色旅游业作为坚守“三条底线”、决战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重要举措,抢抓旅游发展机遇,发挥凉都气候优势、深挖潜力、补齐短板、做强长板,大力推进山地特色旅游景区建设,旅游产业实现了“井喷式”增长。xx江、郞岱古镇、廻龙溪、妥乐、乌蒙大草原、哒啦仙谷、娘娘山、菲菜坪等一批3A和4A级旅游景区相继建成。个人简历旅游收入增速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实现了xx从“江南煤都”到“中国凉都”的华丽转身。游客量由2011年的470万人次增长到2016年的1901.4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由32.88亿元增加到124.6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48.3%和50.1%。2017年1至9月,我市接待游客2427.72万人次,同比增长64.9%;实现旅游总收入192.44亿元,同比增长70%,其中接待外省游客1417.06万人,同比增长126.24%。经过全市上下几年的持续投入和努力,xx旅游在基础设施、产品业态,体制创新、服务环境、品牌形象等方面实现了大提升、大发展,景区提质增效工作取得到较大的进展,初步形成了xx康养胜地和南国冰雪城的品牌。

  (一)逐步完善旅游功能。

  紧紧围绕规划,突出休闲、运动、康养、野奢、度假等主题和强化旅游功能要素,按照“平台先行、PPP跟进、市场运营”的原则,加大进出景区道路及景区景点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启动了北盘江主轴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打造提升纳入省100个景区建设目录的梅花山国际度假公园、野玉海国际山地旅游度假区等12个景区,大力实施xx古镇、xx县玉舍中国特色小镇、xx市陆家寨、xx县天门村等9个中国传统村落等名城名镇名村创建工程。景区功能不断完善,品位不断提升。截止目前,全市3A级景区xx个,4A级景区4个,省级旅游度假区3个,12个景区纳入省100个重点旅游景区的建设目录。天门村等9个村落进入“中国传统村落”目录,建成21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51个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二)逐步形成康养旅游产品体系。

  按照全域生态、全域产业、全域文明、全域扶贫的要求,坚持打好中国凉都“气候牌”、做好“康养文”,着力开发医药康养、温泉康养、运动康养、文化康养,冬季滑雪、交通索道、农旅游融合等旅游产品,多层次、全方位推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康养产业链条,游客住在凉都、吃在凉都、闲在凉都、养在凉都、动在凉都、乐在凉都的康养产业体系逐步形成。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市中心城区、钟山区为旅游目的地,以xx特区、xx市为旅游辐射带动区域的格局。

  (三)逐步凸显中国·凉都品牌效应。

  通过包装精品旅游线路、瞄准客源市场开展旅游推介,打造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论坛、“世界雪日”国际儿童滑雪节、气候·养生·旅游论坛、画廊国际、马拉松体育旅游论坛等对外开放交流平台宣传推荐xx,拓展成都、重庆、广州、东盟等国内和国际市场,康养胜地·中国凉都的品牌效应逐步突显。

  (四)逐步构建旅游服务体系。

  推进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改革。按照“1+3+N”的思路,完成市级旅游部门“局改委”和县级部门单设工作,组建了xx旅游工商分局,梅花山等6个景区管理委员会,设立了野玉海乌蒙大草原等4个景区旅游警察中队,提升了旅游执法管理能力和应急能力。加快推进旅游平台建设。启动市、县旅游集散平台建设。实施信息基础设施“xx1”工程,构建集旅游宣传咨询、信息发布、产品预售、景区容量监控、旅游车辆调度、旅游投拆为一体的旅游平台,逐步实现旅游管理部门、涉旅企业、旅游从业人员等涉旅主体线上互联互通。以“文明在行动·满意在凉都”主题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旅游环境整治,景区景点周边环境明显改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xx市旅游景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配套设施不完善。旅游标准化建设滞后。景区水、电、路、厕所、通讯等基础配套设施不健全、不完善,满足不了“吃、住、行、游、娱、购”旅游功能保障需要。旅游公路建设等级低,景区与景区的通达率不高。旅游服务体系建设缓慢,旅游信息获知、消费引导等信息化服务水平较为滞后。

  (二)抱团发展意识不强,建设各自为阵。旅游景区建设以县区政府主导建设营运为主,各自为阵,急于求成,缺乏抱团发展理念,包装策划建设档次品味普遍不高,景区景点建设同质化现象严重,各景区建设没有唯一性,没有独特的文化符号。

  (三)挖掘和保护不够,文化支撑不足。大部分景区开发多以自然景观为主,没有结合实际,挖掘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缺乏文化元素支撑。部分景区对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民族村寨的开发过度,原有的文化挖掘保护不够,建筑风格与当地民族民俗文化和山水田园不相协调。

  (四)产品业态单一,缺乏全季拳头引爆产品。产品短缺较为明显。除了夏季休闲避暑和冬季短期滑雪产品外,春秋两季均无引领消费的拳头产品,产品季节互补性差。产品业态单一。产品多以休闲观光、农业采摘、野奢为主,吸引旅游的新业态新产品较少。

  (五)管理机制不顺,重建轻管问题突出。大部分景区由政府主导,平台公司投资建设,重建轻管问题突出。部分景区虽然组建了相应的管理机构,但市县乡管理部门、管委会、平台公司、景区管理处等多部门之间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联动管理机制,“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条块分割,缺乏信息沟通和规划统筹,人才、技术、资金、资源不能有机结合,部门之间、政企之间未形成有效合力,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六)市场主体培育不够,宣传营销滞后。目前我市旅游产品宣传营销主要以政府主导为主,各管理部门、景区和平台公司之间还未形成景区营销共识,没有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平台公司重景区建设,轻市场营销,有资源无营销经验,旅行社等旅游市场主体有市场经验无资源。大型旅游企业引进乏力,本地旅行社“小、散、弱、低”现象比较突出,加之缺乏相关政策扶持,市场运作能力弱,核心竞争力不强。

  (七)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制约服务能力提高。旅游主管部门管理任务重,人少事多,旅游管理人才缺乏。景区缺乏懂管理、会策划、善营销的领军型、高层次人才和导游人才,加之缺乏有效的人才培养手段,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严重滞后于旅游产业发展,导致整个旅游产业管理服务水平总体不高。

  三、对xx市旅游景区提质增效的意见及建议

  (一)强化规划引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全域旅游规划理念引领,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构建快旅慢游交通体系。随着月照机场、杭瑞高速、六六高速的开通,六威高速、六安高铁、xx机场即将建成,快进交通体系将要形成。但市内通往景区景点的交通瓶颈仍然存在,通达率低。要加快实施交通“383”工程,加大旅游公路的兴建、提级和改造力度,切实保通保畅,解决旅客快进瓶颈问题。严格执行旅游标准化建设,保全景区功能,构建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景区内水、电、路、厕所、酒店、信息咨询、标识标牌、旅行地接、智慧导游体系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

  (二)强化市级统筹,实现全市一盘棋发展。强化市级统筹,实现全市一盘棋发展。准确定位我市山地旅游特征和优劣势,突破行政区划藩篱,整合各县区资源,依托各县(市、特区、区)的'资源禀赋规划建设旅游景区景点,避免同质化,做到主题突出,一县(市、特区、区)一特、一景一特、功能互补,推进本市内各县区之间、本市与其他兄弟市区之间、景区与景区之间共同合作开发,实现抱团发展,互利共赢。

  (三)强化挖掘文化资源,丰富景区内涵。xx历史久远,文化多彩,景区开发中,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夜郎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三线文化、饮食文化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丰富景区解说内容,讲好凉都故事,同时强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传承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创新利用,丰富景区的文化内涵和特性,提升xx的城市品味、精神价值和人文内涵。

  (四)强化产品业态打造,做强全季式产品。聘请专家团队,全方位,多维度挖掘我市旅游资源,创新创意策划包装四季拳头产品,同时在拳头产品引领下,策划打造和培育新业态、新产品,策划一批“主题突出、亮点纷呈、特点各异、功能互补”的旅游产品业态体系,形成月月有看点,季季有引领型产品的业态体系。

  (五)强化部门联动,形成发展合力。进一步理顺管理机制。明确政府主管部门、管委会、景区管理处、乡镇(街道办)、平台公司的职能职责,确保各司其职、各尽其能,避免多头管理,多头都不管,多头都管不好的问题。充分发挥管理部门的统筹协调、业务指导作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凝聚管理合力,适时研究工作,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

  (六)强化市场营销,激活市场活力。加大品牌营销,对全市纳入贵州省100个景区建设名录的12个景区做到“一景区一提升打造方案”,尽快打造为5A级或4A级景区,发挥品牌拉动效应。创新营销机制,政府加大旅游景区推介会的力度,开展阶段性的密集式宣传,景区景点建立网站,加大广告投入,进行形象宣传,与旅游社合作,开展名片宣传、短信宣传、拓展营销渠道,扩大目标市场的客户知晓率。实施整合营销,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共同管理、共同营销”的原则,通过资源有限期无偿使用、出让、租赁等方式建立政企利益联接机制,发挥旅行社的市场营销主体作用。

  (七)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多形式多渠道加大旅游人才的培养、选拔和引进力度。采取特殊政策加大高层次管理者、新兴业态经营者和职业经理人的引进力度,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采取校企定单、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着力培养本土人才。逐步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建立健全服务管理制度,明确岗位服务规范、质量要求和奖惩措施,切实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旅游景区提质增效工作情况调研报告》是篇好范文参考,讲的是关于旅游、景区、建设、产品、旅游景区、发展、强化、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旅游景区调研报告 3

  正面因素

  旅游经济运行平稳?预计XX年我国旅游业总体上仍将平稳较快增长。旅游经济运行整体平稳为景区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在世界旅游发展中的地位愈加重要?XX年,全球境外游客总数达10亿,增长42%,其中约8000万是中国人;去年6000万人次到中国游览,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旅游目的地;世界旅游组织在中国成立了5个旅游观察站,负责监测和分析旅游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政策环境利好《国民旅游休闲纲要(XX-2020)》出台,全国进入国家主导、倡导国民旅游休闲的新时代。

  负面因素

  春节黄金周期间,热点景区容量过载,使景区、交通和安全保障面临着空前巨大的压力。规模空前的游客数量对目的地的公共资源形成挤占的态势,加上群体聚集场所的非理性行为,管理成为假日期间景区旅游工作的现实问题。

  第1季度旅游景区行业分析

  1.景区行业的总体样本分析

  从整体状况来看:XX年第1季度景区企业对于行业发展以及自身经营状况的预期比上季度相比更加稳定。

  第1季度38.82%的企业对行业发展预期表示乐观和非常乐观;超过半数企业对景区行业的发展持审慎乐观的态度,认为本季度行业发展情况一般;多数景区企业对下季度整个行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将近80%的企业对下季度景区行业发展持乐观以上态度。

  第1季度景区企业对自身经营状况的预期中,有35.29%的企业表示企业发展状况上升,而认为本季度经营状况下降的企业占比为7.06%。尽管超过半数企业认为与上季度相比,企业发展状况一般,但总体趋稳,并未出现继续下降的趋势,基本符合行业发展的季节性规律。

  从规模指标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XX年第1季度接待人数增加与持平的景区企业基本相当。同时有2.35%的企业表示1季度的接待人数比去年同期下降。本季度过半数的景区认为预订人数与去年同期持平,同时42.35%的景区企业预定人数有所增加。

  从绩效指标来看:94.12%的景区企业门票价格与去年同期持平,少数企业门票价格同比上升。本季度50.59%的企业营业收入有所增加,同时有2.35%的景区企业营业成本有所下降,而8.24%的企业营收下降。超过60%的景区企业利润水平与去年同期持平,约30%的`景区利润水平出现回升。

  从就业指标来看:88.24%的景区从业人员数量与去年同期持平,景区的用工规模更加稳定,只有1.18%的企业从业人员数量有所下降。本季度约三分之一的景区员工工资同比增加,极个别的企业工资水平有所下降,多数景区的员工工资水平与去年同期持平。

  2.景区行业的区域分析

  东中西部景区对行业的发展预期

  本季度东部和中部地区对当季行业预期持乐观以上态度的企业占比均接近或略超40%,西部地区33.44%的景区对行业发展持乐观以上态度,比中部地区高出一倍。东部及中部地区对下季度行业发展持乐观以上态度的企业占比均超过80%。

  东中西部景区对企业自身的发展预期

  对于景区企业经营发展的年度环比,东中西部景区的预期基本保持一致。XX年第1季度东部地区以及中部地区认为经营状况环比上升的企业占比均不足30%,而西部地区38.89%的企业认为本季度经营状况好于XX年第4季度。各地景区经营状况环比持平的企业占比均过半数,且各地均有少数景区认为经营状况较上季度相比有所下降。东部及西部地区80%的企业预期下季度经营状况将环比上升,中部地区这一比例略低,且6.25%的企业预期经营状况将环比下降,认为经营状况年度环比上升与持平的比例占据区域抽样总量的绝大部分,仅东部地区1.96%的企业预期年度环比下降,中部和西部地区均未出现预期年度环比下降的情况。

  东中西部景区主要经营指标的同比变动

  从规模指标来看:中部地区75%的景区企业预订人数与去年同期持平,这一比例明显高于东部及西部地区的同类指标。中部地区的接待人数较其他地区而言也更加稳定。东部及西部地区均出现少数企业接待人数与预订人数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各区域内固定资产变动的趋势整体一致,固定资产投资与去年同期持平和有所增加的企业占比在东中西部地区的占比差距并不明显,三个区域内仅东部地区2%的企业表示本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与去年相比有较大增加。

  从绩效指标来看:各区域门票价格与去年同期持平的企业占比均超过75%,东部地区门票价格同比持平的企业占到96.08%,各地区均未出现门票价格同比下降的企业。东部及西部地区的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变动趋势基本一致,中部地区营业成本同比持平的企业占比为75%,而营业收入43.75%。综合而言,中部地区的利润水平也保持相对稳定的局面,东部地区7.84%的企业利润水平有所下降,西部地区利润下降最为明显,超过15%的企业利润水平有所下降,西部地区应继续大力推动景区产品开发,并做好各项管理工作。

  从就业指标来看:XX年第1季度景区企业的从业人员数量稳中有升,三个地区从业人员与去年同期相比持平的企业占比均超过85%,且只有西部地区的少数企业缩小用工规模。各地员工工资水平多数保持与去年同期同样的水平,但各地均有企业提高了员工工资,西部地区5.56%的企业员工工资水平同比下降。

  3.景区行业的重点分析

  本季度仅有5.71%的企业认为经营状况环比下降。景区发展由淡季逐渐转入旺季,景区企业对于下季度行业及企业发展的预期均高于本季度,对今年总体发展的预期呈现审慎乐观的态度。XX年第1季度重点景区企业的规模指标、绩效指标与就业指标整体稳定,尤其是门票价格与从业人员数量指标同比持平的企业占比超过90%,多数经营指标均出现不同比例企业有一定程度下降。

  景区行业的运行动态

  1.高端旅游市场开发有望突破景区门票经济的瓶颈

  长远来看,紧跟市场需求,适时适度开发高端旅游市场有望成为景区的新选择。

  2.京广高铁贯通为景区发展带来新契机

  京广高铁的开通使广东地区的许多次热地点成为游客的新宠,陕西、山西等支线景区也在高铁的辐射效应带动下获得了持续发展助力,游客旅途时间缩短相应增加了其自由活动的空间。此外,京广高铁开通为沿线目的地的旅游资源整合带来了机遇,相邻或同类景区通过主题联合与资源共享开发更加有层次感和更有内涵的旅游产品成为可能。

  3.体验式旅游是市场发展的新趋势

  旅游景区行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持续进行特色主题产品开发,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

  我国旅游市场也正朝着大众化、散客化趋势发展。近年来,旅游方式更加灵活,景区为保持对游客持续的吸引力,应逐渐改变单一的观光产品模式,主题旅游产品的开发可以帮助景区更好地打造核心竞争力。

  2.善用社会媒体进行旅游营销

  景区应充分利用社会媒体这一广泛的平台开展营销活动。具体而言,除了确立合理有效的品牌营销策略外,还应设计一个与该品牌信息一致并能让中国用户产生文化共鸣的网站;在主要社会媒体网站(包括几大视频分享网站、社交网络和微博)建立网页,发布与产品相关的内容,扩大产品的影响范围;推出具创新性的社会媒体宣传活动来驱动流量并捕获消费者数据。

  3.旅游经营,诚信先行

  景区企业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诚信经营是其必须要遵循的宗旨和第一要义。“旅游投诉与质监系统”的建立有助于进一步畅通旅游投诉的渠道,规范市场秩序,提升全行业的服务水平。

  旅游景区调研报告 4

  一、两村的基本情况

  板固村位于罗樟源的中部,距离市区约30公里,地处海拔800米的山涧峡谷地带,森林覆盖率达到96%以上,整个板固村就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自然生态优美。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竹林面积5000余亩,同时也是衢州市的野生兰花保护基地。全村46户228人,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农家乐经营和毛竹、高山蔬菜、土种牛羊养殖等。现从事农家乐经营户13户,能同时接待680人就餐和100余人住宿,直接从业人员近40人,间接从业人员80余人,20xx年接待23600余人,实现经营收入120余万元。

  下呈村坐落于紫微山国家森林公园境内,由5个自然村组成,245户农户761人。境内有年接待游客达到10万人次的国家aaaa级旅游区————天脊龙门风景区,是衢州市重点旅游景区。依托旅游景区开展“农家乐”,现共有26家,可提供床位500张,直接就业人数60余人,日平均接待游客3000人次。20xx年该村年“农家乐”收入达到3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3142元。在“农家乐”的发展带动下,村民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茶叶、高山蔬菜种植和土鸡、土鸭养殖业发展迅速,农副产品的销售产业也初具规模,带动了村民的经济发展。

  二、体验衢江区乡村旅游的感受

  1、各地乡村旅游如火如荼。20xx年,在村支书傅梅英的动员下,板固村的3户农户自发开始农家乐经营,经历了怕经营到试经营再到爱经营,从不懂服务到学服务再到提升服务的转变。村民从观望到积极参与,20xx年底发展到13家,而且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农家乐迅速发展,并向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经营状况明显高于农户预期,并保持稳定的增长。下呈村由于依托景区,起步较早,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一半农户从事农家乐,全村农家乐的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30%。原来游客依靠单一的衢州市区和衢化职工发展到金华、杭州等周边地市;促销方式由口碑传销发展到旅行社组团旅游,旅游方式由原来的单一自驾游逐步提高了团队份额;从消费方式上由原来的定额价为主发展到以自报价为主,经营状况日趋成熟。由于农家乐更适于短途旅游,两村预计“五一”的长假变成3个短假将使当地农家乐更趋火爆。

  2、乡村旅游给农民带来真正的实惠。

  一是农民致富了,板固村大部分农家乐经营户年收入超过10万元,不少农户放弃既辛苦又不稳的来料加工,投入到乡村旅游;

  二是农村发展了,板固村的农家乐不仅带动了周边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江西农村定期送土鸡,丽水的遂昌农村定期送猪肉过来,形成了乡村旅游的产业链;

  三是不出远门当地就业了,板固村的`秋兰馆农家乐不仅夫妻当家,而且将外出打工的女儿也叫回来,忙时还动员亲戚帮忙,生意红红火火,村民安居乐业;

  四是环境改善了,农家乐的开办使村民认识到良好的环境是其收入的源泉,村民主动放弃造纸等污染环境的项目,还青山绿水本来面貌。

  3、发展乡村旅游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两个村充分利用各自的环境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板固村利用自然生态优势发展小桥流水型农家乐,主要为衢州市民提供休闲度假场所;下呈村则利用天脊龙门景区的独特优势,主要为中短途旅游者游玩天脊龙门景区提供吃农家菜的服务。

  三、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旅游接待设施有待完善。住农家屋是城市居民返璞归真的追求,但由于有些农户缺乏热水器无法洗澡、卫生间窗户没有窗帘布以及棉被厚度不够等原因,住宿条件还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农户的碗筷消毒土法上马,洗净后用开水沸煮,缺乏消毒柜等消毒器械和措施;景区小卖部出现销售过期食品的现象。为此,农家住宿设施设备要从方便游客出发,以人为本,根据城市居民的需求和生活习惯合理安排设施和提供服务,增加舒适度和私密性,让游客真正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餐饮方面,既要在菜肴上突出“农”字,更要在碗筷等器具上讲究食品卫生,适当引进消毒柜等现代化卫生设备,让游客吃得放心。

  2、乡村旅游环境有待改善。虽然农家乐经营户已经注意只身周边的环境卫生,但一些没有从事农家乐的农户仍然维持原有的生活陋习,一时难以改变,加上游客的不断增加,环境保护矛盾日益突出;村庄整治使农民过上洁净的生活,但一些农户新建筑过于城市化,而且楼间距越来越小,房屋越造越高,缺失了农家特有的韵味,农家特色在逐步淡化。因此,要向农民灌输“建设好自己家园就是增加收入”的理念,乡村旅游的环境是发展农家乐的根本,城市居民绝大部分就是来感受乡村的山清水秀,合理布局农家屋,避免城市化,垃圾收集制度化,创造一个整洁的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3、乡村旅游管理有待加强,管理部门服务有待提高。压价竞争、争相拉客等无序竞争现象在农家乐发展早、竞争相对激烈的下呈村已经开始出现苗头,小商小贩在通往景区道路随意占道设摊;板固村后的火山湿地虽然很美,但囿于资金匮乏,一直没有得到开发,上山道路是砍竹人运输毛竹的通道,几乎无路可走,游客上山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安全亟需加强。此外,一些部门缺乏服务意识,如衢江区地税局在减免农家乐经营户5000元经营额的税收后,不再提供发票,农户经营额超过后要去衢州城里的区地税局开发票,不仅来去坐公家车要一天,而且每月10日后开发票还要收取滞纳金,限制了农家乐的做大做强。为此,要加强农家乐协会等自律组织的建设,制定规则避免恶性竞争;要加强行业管理,引导乡村旅游有序发展;要加强安全检查,避免旅游事故的发生;要增强管理部门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行政管理部门服务农家乐的意识,彻底改变官僚作风,主动上门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做好服务。

  总之,发展农家乐

  一要突出“农”字,充分挖掘农村特色,展示农耕文化;

  二要突出“家”字,让旅游者不仅宾至如归,更要感受到农家的淳朴、热情和温馨;

  三要突出“乐”字,要开发出一批参与性广、娱乐性强的农事活动,使旅游者在农家感受到开心和快乐。

  发展乡村旅游,主要抓好几件事:

  一要整合资源,农家乐经营户要走合作化道路,发挥集体作用,在发展中还应与村庄整治相结合,做好环境保护的文章;

  二要发挥协会功能,加强安全、服务和价格等方面的自律,从简单地提供餐饮逐步发展到提供住宿,再发展到娱乐,最后让游客带走当地土特产,使农家乐形成产业链;

  三要提升服务和技能,要从学好普通话着手,提高经营能力和经营水平;

  四要齐抓共建,旅游、交通、林业、公交、宣传等部门要相互合作,整合力量,合力抓好乡村旅游。

  旅游景区调研报告 5

  一、旅游现状

  20xx年,我乡开始实施“旅游兴乡”战略,几年来,通过内部挖潜和招商引资,使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xx支柱产业之一,初步形成了“浏河人家”,“浏阳河第一湾”,“湘东第一洞”等带有农业休闲气息的旅游品牌。目前,共有以“浏河人家”为品牌的农家休闲山庄56家,每日可接待游客4000多人,日营业额可达2万多元,安置当地农村劳动力近400人,并有效地促进了种养业和招商引资地发展。

  二、存在不足

  xx农家休闲发展到今天,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不足,表现为客源不稳定,外地游客少,经营方式单一等。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没有形成特色,不论是老式土砖瓦房,还是红砖楼房,都没有经过造型,没有农家特色,缺乏景区建筑风格。没有菜园、果园、花园、池塘等,不象农家,而象农村的都市,游客来过、吃过、玩过、住过以后,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不知什么是真正的“农家乐”。

  2、服务质量不高。由于配套设施跟不上,服务项目单一,不能为游客提供娱乐休闲、健身运动、商务会议等方面的服务。大多数来农家休闲的游客主要停留在吃一餐饭,打一阵牌。同时,大多服务人员受文化、素质、涵养、见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且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导致在形象礼仪、经营理念、创新意识、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缺陷。

  3、缺乏统一规划。大多农家休闲项目是当地群众利用自有的住屋,自发兴办的,都没有进行统一规划,随意性较大。加上政府投入小,部门介入少,调控乏力,对农家乐的数量控制、质量把关、地域分布、配套功能设施、层次类型、宣传筹划等没有一个整体规划,难以形成规模品牌,产生整体效应。

  4、相关服务缺乏。一是缺乏交通工具,沿线没有公共汽车,附近也没有出租车,游客乘车不方便,游客有急事需到浏阳租车,耗时费力,极不方便。二是缺乏医疗条件,游客身体偶有不适,求医、购药困难,健康缺乏保障。三是居住条件不优。多数农家乐饮食卫生、环境卫生、厕所卫生、居住条件都存在较大差距。

  三、发展优势

  我乡位于风景秀丽的浏阳河中上游,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距离浏阳市区22公里,现有森林26万亩,其中国家生态效益林8万亩,森林覆盖率80以上,绿化率90以上,境内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境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揭开她迷人的面纱,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有湘东第一溶洞—古风洞、浏阳河第一湾漂流、浏阳湖等蓍名的旅游景点,还有“地下迷宫”空岗山,峭壁千仞的天岩寨等尚待开发的`景点,今年年底,双江电站将建成蓄水,形成“浏阳河第一湖”的美景。不久,华南虎将放归xx,将使xx闻名海内外,极大的促进xx发展,除自然景观外,xx人文景观也非常丰富,有李志民、张凯和叶子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也有江大仙人庙等道教文化色彩浓厚的传统庙观。近年来,我乡不断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无公害蔬菜、绿色水果、栀子花、黑山羊、科学试验田等产业已具规模,并初步形成了农业产业观光带。游客来到xx,浏阳河沿岸风光和风味独特的浏阳河农家休闲可以怡情,可以忘情,让人留连忘返。

  四、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加大对我乡农业旅游的投入,实现“旅游兴乡”。

  (二)工作目标

  1、我乡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速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进程,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农业生产的观赏性,合理规划,形成农业观光带,同时加大对农业观光带配套设施的投入,由政府对“浏河人家”农家休闲品牌统一规划设计,重新定位,实现农业观光游与农家休闲共同开发,让旅游与农业齐头并进,比翼双飞。

  2、招商引资4—5千万元,对我乡两个较大的旅游项目“古风山庄”,“天人绿谷”进行“二次开发”,将它们建成集农业观光,民俗体验,娱乐休闲,商务会议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旅游服务项目。

  3、双江电站建成后,招商引资2—4千万元,利用电站库区近郊,交通方便的优势,将双江电站库区建成我市最大的“水上乐园”,为都市休闲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将双江水上乐园与浏阳河第一漂联合,丰富浏阳河第一漂的内涵,对大溪河和小溪河沿线进行全方位立体开发。

  4、借助世界濒危种—华南虎即将落户我乡这一全世瞩目事件,以及长沙引水工程即将启动,进一步向外推介“绿色、生态xx、清新xx”。以此为核心,利用xx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打造“xx农业休闲观光区”,使xx农业观光旅游融入浏阳市域经济,服务“长株潭”。

  五、工作措施

  (一)政府组织,统一规划

  为全面推进我乡旅游开发,由乡政府出面组织,为旅游开发创造条件、营造环境、牵头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在发展思想观念方面做好对群众的引导工作的同时,对旅游项目,政府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规划,明确重点;二是建立规范,明确要求;三是适当投资,建好基础;四是抓好宣传,开发市场。

  由市领导牵头,会集旅游、国土、规划、建设、农业等相关职能部门,按照打造“xx旅游区”发展模式,对我乡旅游项目的规范、设计、管理、分布、档次进行统一规划,力求布局科学合理,整体呈现农家特色。农业观光带与农家休闲要整体开发,小型农家休闲按照笼中有禽,栏中有畜,塘中有鱼,园中有菜的庭院经济进行布置,中、大型农业休闲项目可以考虑采用庄园开发的模式进行整体布置。

  (二)加强管理,提升质量

  制定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管理细则,定期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整顿、检查、验收,对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符合要求方准挂牌营业,达不到要求的予以整改。对新办的要求经过相关职能部门验收、审批后方能挂牌营业。

  旅游景区调研报告 6

  一、景区旅游资源:

  乌镇拥有两大成熟型景区:东栅景区和西栅景区是国家五A级景区,占地面积4.3平方公里;其中东栅景区主要以“一日观光游”为主,西栅景区主要以“休闲度假商务游”为主。其中著名旅游景点有江南百床馆、江南民俗馆、江南木雕陈列馆、余榴梁钱币馆、文昌阁、宏源泰染坊、茅盾故居、古戏台、昭明书院、汇源当铺、乌镇大戏院等。

  二、部门概括

  乌镇旅游景区下属现有景区销售公司、景区管理公司、景区经营公司、景区配套建设公司及其他行政职能部门。景区销售公司分为四大中心:酒店管理中心、咨询预订中心、宾客接待中心、市场营销中心。酒店管理中心含有:前厅接待员、厨师、餐饮服务员、酒水收银员、客房服务员、礼宾、传菜员、PA等岗位;咨询预订中心含有:前厅接待员、话务员、咨询员、网络预订员、计调、行李员、PA等岗位;宾客接待中心含有:导游、售票、接待员等岗位;市场营销中心含有:市场销售员、商务销售员、品牌设计、媒体接待、网络销售员、网络维护员等岗位。

  三、景区接待服务:

  乌镇景区接待包括宾客接待中心、咨询预订中心、前厅部三大板块12个业务部门,涉及导游、售票、预订、社区、网络、咨询和CCO接待等业务。为符合巾帼创建理念、充分考虑游客需求,突出岗位创建特色,实现一岗一品的主题,特增设有人性化特色服务如:景区大前台24小时服务,CCO(首席礼宾官),代售车票、飞机票、火车票,旅游网购服务等。在这一方面,我认为乌镇景区还是比较合理的,无论在餐饮、住宿、交通、娱乐、购物、咨询、投诉处理情况等方面都有专门的部门负责,而且在服务态度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

  四、景区的人员的解说服务:

  ㈠、乌镇景区培养景区讲解员要求:

  ①、熟记导游词:

  1、导游要熟记导游词,以便顺畅的讲给游客;

  2、发挥个人本身的特色,有个人的风格。

  ②、对景区讲解员的礼仪接待、语言表达、对客服务态度也有相应的培训。

  ③、加强了解企业文化,对企业增强信心。

  ㈡、导游讲解体验和经验:一次偶尔的机会,正好由乌镇的景区讲解员为我讲解导游词,在调研的过程中,她向我说了有关于她的讲解体验和经验。这是一位工龄三年的讲解员,她说:在第一次为游客讲解的`过程中,她十分紧张,总是说话不流畅,但是由于不断的培训,讲解,渐渐地也对讲解有了一定的经验。况且公司的培训也有着严格的要求。

  五、景区的环境和安全情况:

  乌镇景区环境优美,有古桥72座,河道密度和石桥数均为全国古镇之最,景区内保存有精美的明清建筑25万平方米,横贯景区东西的西栅老街长度达1.8公里,两岸临河水阁绵延1.8公里余。关于安全方面,景区设置了许多的提示牌,在每一处有安全隐患的地方都有标志,考虑十分周到,除了标志牌以外,景区内有安保队进行巡逻。也给员工入职培训时都会对安全情况进行培训,要求景区每位员工都能熟记安全求救电话,也定期进行安全模拟培训。因此,景区的安全情况做的还是十分到位的。

  旅游景区调研报告 7

  一、我县旅游资源基本情况

  (一)自然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我县境内有被誉为世界溶洞博物馆的乌龙山大峡谷;有被誉为岩溶地质百科全书的乌龙山国家地质公园;有被誉为中国南方呼伦贝尔的八面山空中草原;有被誉为南方长白山的印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尤其是我县洞穴资源极丰富,著名画家黄永玉曾赞云龙山二千二百洞,洞洞奇瑰不可知,其中乌龙山大峡谷溶洞群规模居全国之首。

  (二)文化旅游资源璀璨夺目。我县有以里耶古城、古井、秦简为代表的秦文化;有以洗车河流域为代表土家民俗文化;有以茨岩塘湘鄂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有以佛教圣地太平山为代表的佛教文化。特别是20xx年在里耶出土的37000多枚秦简,被专家誉为21世纪以来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里耶古城遗址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耶古镇也因其厚重的历史文化传承和舒适的人居环境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宜居小镇。

  (三)民俗旅游资源古朴浓郁。我县是土家族发源地之一,全国使用土家族语言的仅有5万余人,龙山就占4万余人。其中坡脚、靛房及洗车河流域土家语言文化、民俗民风至今保存完好,是全国土家族语言及土家民俗保存最完好的地方,仍保存有大片完整的土家特色古民居建筑群。特别是其中保存最为完好的`惹巴拉,有武陵土家第一寨之称。我县有国家、省、州、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84项,其中土家族梯玛歌、打溜子、咚咚喹、摆手舞、茅古斯舞、织锦技艺等6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即土家族溜子之乡(靛房镇)、土家族摆手舞之乡(农车乡)、土家织锦之乡(苗儿滩镇)、三棒鼓之乡(兴隆街乡)。

  二、我县全域旅游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政府主导,确立旅游产业主导机制。近年,我县确立了生态文化旅游兴县战略发展思路,把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我县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和推动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成立了生态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确立了旅游产业发展机制,县财政每年按上年度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的标准安排旅游产业发展基金。

  (二)注重顶层设计,编制旅游发展系列规划。坚持规划先行,近年编制了《龙山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龙山县里耶古城商业及休闲发展规划》、《龙山县旅游品牌定位与传播策划》、《八面山旅游区重点项目产品策划及落地实施规划》、《惹巴拉旅游区重点项目产品策划及落地实施规划》、《里耶古城旅游区重点项目产品策划及落地实施规划》、《里耶文化生态景区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里耶镇城市总体规划xx》等一系列旅游规划。

  (三)着力招商引资,推进资源资本有效结合。政府主导投资撬动社会资本投资,积极对接战略投资者。其中,和重庆汇邦旅业合作开发的里耶文化旅游小镇项目已完成施工设计,进入评审阶段;和北京消费宝集团合作的惹巴拉影视旅游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和重庆恒悦公司签约的农车汝池河漂流项目正在走相关程序。

  (四)突出交通发展,加快旅游交通瓶颈破解。近年,我县着力破解交通瓶颈,改善旅游通达条件。一是加快推进1条铁路、2条高速、1条高速连接线等旅游进入通道建设:龙永高速实现部分通车;龙桑高速(龙山段)工可通过省评,预计年内开工建设;张花高速里耶连接线已开工建设。二是加快推进2条二级路、3条高速连接线等县内旅游环线建设:龙里二级路7月可全面通车;洗里二级路预计年底通车;龙永高速县城、洗车、茨岩连接线已竣工通车。三是启动了景区旅游路建设:洛塔阿亏至楠竹旅游公路已建成通车;里耶至八面山、S315洗车至火岩、苗儿滩至永顺勺哈、惹巴拉旅游路4条旅游公路已进规划。

  (五)强化项目建设,加快重点景区景点建设。里耶古城景区:完成了古城遗址本体保护(一期)、考古遗址公园、秦简博物馆、历史街区整治、秦朝墓葬群、战国墓葬群、溪口新石器遗址保护展示、秦风大道等工程,完成投资近7亿元。惹巴拉景区:完成了特色民居改造、冲天楼、摆手堂、游步道、停车场、游客中心、旅游厕所,拉拉渡、造林绿化、家庭客栈、农家乐等项目建设。洛塔石林景区:投资1000万元的地质遗迹保护一期工程全面完成;二期工程20xx年项目投资1865万元,完成了科考游道、保护围栏、排水沟、景点解说牌、温馨提示牌、景区介绍牌等项目建设,完成进度90%;二期工程20xx年项目投资1141万,完成进度30%。乌龙山大峡谷景区:完成了景区总体层面设计,启动了鲢鱼洞停车场、洞口广场、鲢鱼洞至两岔河游步道及洞内灯光改造工程。惹迷洞景区:完成了景区总体层面设计,完成了洞内灯光设计。茨岩塘景区:完成了湘鄂川黔省委、省政府旧址一、二期(龙家大屋、红军兵工厂、红军医院、蒋家大屋)抢救性维修、基础设施建设及周边环境改造。太平山景区:实施了部分栈道修建及庙宇修复,正启动旅游规划编制、旅游绿道建设及遗留问题的解决。

  三、我县发展全域旅游存在的短板

  (一)景区建设水平不高,核心景点打造不足。由于资金投入有限,景区景点建设难以形成精品。里耶古城景区仅有秦简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明清古街三大核心景点,八面山还没有实质性开发;惹巴拉景区除土家凉亭桥和冲天楼外没有其他核心景点,旅游景观单一;乌龙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设施老化,近几年仅仅修建了部分游道,无专门的游客中心,旅游厕所数量过少,标识系统不完善。

  (二)交通瓶颈制约严重,旅游发展速度不快。一是旅游大通道不畅:龙永高速还没有全线贯通,张花高速里耶连接线刚开工建设,黔张常铁路预计20xx年建成通车,龙桑高速还在规划之中。二是县内环线没有形成。龙永高速洗车连接线、龙里二级路、洗里二级路还没有开通。三是景区道路严重不足。景区道路普遍等级不高、路况差,旅游路里程少。

  (三)配套设施严重滞后,旅游接待能力不高。我县绝大部分景区还没有游客中心、停车场、公共厕所、标识标牌等配套服务设施。目前,县内还没有一家高星级酒店,现有农家乐、民俗客栈档次不高,接待水平低下,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四)旅游产品开发不够,旅游业态单一粗放。商务游、休闲游、健身游、康养游、研学游、探险游、体验游、亲子游等新兴旅游业态还没有形成,民族文化挖掘、节庆品牌打造、演艺节目提质还刚刚起步,旅游商品主要集中在土家织锦、霉豆腐、腊肉等传统产品,还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需求。

  四、下步工作建议

  (一)加快完善规划设计,构建全域旅游规划体系。着眼全域旅游,结合旅游总规、修规及各行业专项规划,围绕一心、一核、一带、三区(一心:主城区休闲服务中心;一核:里耶古城文化体验核;一带:洗车河民俗风情带;三区:里耶-八面山休闲度假区、乌龙山地质科普旅游区、茨岩印家界旅游区)总体布局,突出自然山水、民俗风情、厚重文化,把旅游与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城市建设、美丽乡村结合起来,策划具有龙山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

  (二)加快景区景点建设,推进全域旅游景观打造。以秦文化和土家文化为引领,高品质推动景区景点建设,重点打造秦文化研学展示基地和土家民俗风情园。

  1.恢复乌龙山大峡谷景区开放,力争建成国家4A景区。按照两线七区布局把峡谷内溶洞群联合打造:两线即景区主干路、景区次干路,形成机动车道、自行车道、步行道、紧急救援车道共存的交通体系;七区即综合服务接待区、溶洞深度体验区、景观文化展示区、营地休闲度假区、小镇休闲体验区、土家原始部落区、生态观光度假区。力争到20xx年,建成3A景区,到20xx年建成4A景区。

  2.重点加强惹迷洞景区提质,力争建成国家4A景区。立足奇特景观,高起点、高水平规划设计,既保持原始的韵味又体现出溶洞的恢弘气势,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给人留下一步一景,一步一心情的深刻印象。洞内景观照明设计,注重应用声光电等科技手段,让色彩饱和度、层次表现感更强,通过对景点命名,让洞景变得有景有情,更加富有梦幻色彩。力争到20xx年建成3A景区,到20xx年建成4A景区。

  3.启动实施县城城市公园建设,打造休闲旅游复合体。以绿道建设为重点,依托多样山地,设计休闲健身项目,打造绿色休闲天地皇仓坪公园、宝塔公园;复原佛教建筑,营造香火氛围,打造武陵佛教中心太平山宗教文化公园;推进果利河、酉水河综合治理,打造绿色走廊、滨水空间。力争到20xx年,太平山建成3A景区。

  4.加快推进里耶古城景区建设,力争建成国家5A景区。以读秦简、寻秦郡、游里耶、访百家为主题,建设穿越千年的历史文化古镇,重点实施一水(酉水河)一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城(明清古城)一郡(秦郡)工程。近期全面实施一镇一区一线两个中心三个改造8项重点项目建设:即旅游文化小镇(一期),安置区,张花高速连接线,南、北游客中心,道路改造,棚户区改造,遗址公园提质改造。力争通过一年努力,实现景区形象明显改观,成功创建4A景区,到20xx年建成5A景区。

  5.全面加强惹巴拉景区建设,力争建成国家4A景区。以惹巴拉区域捞车河村、六合村、黎明村、树比村、星火村等村为核心,完善功能分区,实行统一租赁,统一打造。在招商引资、利益联结机制上求突破,推进优势资源、战略资本有效结合,通过和北京消费宝集团合作,实施集土司王宫建筑群落和特色民宿酒店为一体的影视旅游项目,力争把惹巴拉建成中国土家第一村、全国知名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4A级景区。

  6.分步实施茨岩印家界景区建设,打造红色教育基地。修复湘鄂川黔省委省政府旧址,重点建设龙家大屋、红军兵工厂、红军医院、蒋家大屋等红色遗迹,打造红色教育基地;依托多样的地形、茂盛的植被、珍惜的动植物,打造印家界立体化山地休闲度假区、科普体验区。力争到20xx年建成3A景区。

  7.有序推进洛塔石林景区建设,力争建成国家4A景区。加强地质遗迹保护,依托山水石林景观及独特高山气候,凸显科普教育、浪漫爱情、运动拓展三大元素,重点实施科普游道、遗迹保护、景点介绍等建设项目,打造世界级地质公园。力争到20xx年建成3A景区,到20xx年建成4A景区。

  8.梯次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打造土家探源精品线。抓好全域生态、民族文化、传统村落的保护及大地景观和林相改造,按照一村一主题,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商品的格局,全面推进捞车河村、六合村、乌龙山村3个示范村建设,同步实施茨岩社区、太平村、楠竹村、洗车村、新建村、星火村、杨家村、长春村、大板村、比耳村10个重点村旅游开发,分步实施万龙村等53个特色村寨整治。通过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特色村寨等品牌,包装一批风情小镇、特色乡村,加快融入大湘西土家探源精品线。

  旅游景区调研报告 8

  一、调研概述

  工业旅游是以工业企业为基础开发出来的新兴旅游产品,而西峡作为南阳市乃至国内著名的工业城市,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生命力。

  本次调研针对西峡工业旅游的调研,调研内容涉及游客对工业旅游景点的意见、对工业旅游开展的了解以及工业旅游的发展的看法。

  二、调研目的

  西峡是南阳市著名乃至国内有名的工业城市和观光旅游目的地,工业旅游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本次调研为制定旅游业发展方向、区域价格类型、工业旅游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工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和意见。

  三、调研内容

  1)了解游客对工业旅游景点的满意程度

  2)旅游发展前景

  3)游客建议解决情况

  4)如何进行价格定位

  5)突发情况及应急措施

  6)如何实现景点的可持续发展

  四、调研对象

  1)宛西制药工业旅游部分游客

  2)工业旅游负责人

  3)宛西制药厂工人

  五、调研单位

  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六、调研方法

  1)对厂方负责人访谈

  2)同工人们的交流

  3)对游客的问卷调查

  七、调查结果

  1)对卫生状况的满意程度如下:

  满意、能接受、不满意分别占65%、25%、10%。

  2)对景区服务人员态度的满意程度如下:

  满意、一般、不满意分别占90%、10%、0%。

  3)对该景点设施的安全保障满意程度如下:

  非常安全、比较安全、不满意、不清楚分别占:72%、15%、5%、8%。

  4)对景区的了解程度如下:

  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不了解分别占:65%、20%、13%、2%。

  5)通过朋友、报纸、杂志、其他途径了解该景点的分别占:40%、25%、10%、25%。

  6)认为西峡有必要、可以考虑、没有必要、不清楚必要开展工业旅游分别占:80%、10%、5%、5%。

  7)季节旅游人次:暂无统计,但前往人数逐渐增多。

  8)旅游发展前景:前景良好。

  9)游客来源统计:一般是大、中小学生,以及同行业人员。

  10)游客建议解决:根据具体情况满足游客需求。

  11)如何进行价格定位:暂无价格,但根据发展规模,制定一个工业旅游项目,完善工业旅游体制。

  12)突发情况及应急措施:有医护人员、完善安全体制。

  13)如何实现景点的可持续发展:和谐是关键,沟通联系其它友厂为重点。

  八、调查人员主要建议和意见:

  1)游客注意安全,参观人员要有组织有计划的前去;提前做好参观的准备。

  2)积极与学校联合,以工业旅游为载体,以强化科普知识教育为目的,涵养学生消费群体,充分发挥旅游育人的功能。

  3)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广泛发动群众前去参观,了解工业生产的流程,从而起到环保作用和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4)提高宛西旅游服务质量,规范企业内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

  5)树立品牌意识,打响宛西旗帜。

  九、建议与思考

  1.树立旅游形象、发挥特色优势

  西峡县是以我国中原地区新型的工业城市矗立于世,工业观光旅游可主要围绕着龙成集团和西保集团等进行。

  工业观光旅游对促进全民的教育素质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要提高工业旅游的质量,增强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和全面性,宣传企业形象,建立配套的工业博物馆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2.交通通达性

  西峡县位于豫西南。西达陕西,北达洛阳,南达湖北,东达南阳。通往西峡四通八达的交通有:沪陕高速、霍山高速、宁西铁路、g312国道、g311国道、g209国道以及诸多省道、县道、乡道纵贯其中。便捷的交通使西峡发展工业旅游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再加上距离大中城市比较近航空业也很比较便捷。

  3.提高服务质量

  西峡县拥有独特的工业旅游资源的优势,在工业旅游资源发挥优势的同时,不断的完善其服务质量,不仅仅提高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还要建立完备的服务管理系统,开辟多种生活服务设施,如游乐场、休闲度假村,以及建立完备的公共设施,如停车场,厕所等。但较高级别的旅游设施不宜一哄而上,而应按照科学的规划逐步实施。

  同时,实施工业旅游的质量提升战略,着力提高工业旅游项目的规划质量、工业旅游线路的设计质量、工业旅游产品的组织质量和工业旅游服务质量,以质量作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扩大客源市场,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提高消费水平。

  十、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必要性

  西峡县的工业型城市,工业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整个工业系统处在一种良好的动态平衡之中,如果整个工业系统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也必然导致整个工业旅游链失去平衡,也必然影响工业旅游的发展。

  而西峡县的工业也在可持续的发展,工业旅游的前景也非常客观,工业旅游给西峡县带来的旅游收入不断的增长,会发展到产业的规模,给西峡县的经济的影响也在不断的加大,因此工业的的可持续发展也非常的必要了。

  2.可持续发展措施

  1)树立工业大旅游战略

  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打破地域和行业的壁垒,发挥社会各个部门和行业的力量,共同参与,实施工业大旅游战略。具体来说,工业大旅游战略的思想体现在:“大资源”、“大合作”、“大市场”、“大品牌”的概念。“大资源”的概念,即要改变传统观念,扩大工业旅游资源的概念,挖掘潜在资源。第一在时间概念上形成历史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三种类别的资源;第二在存在形式上注重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的合理搭配。“大合作”的概念,即第一在工业企业之间开展合作;第二在旅游产业内工业旅游企业与旅游餐饮住宿业、旅游交通业、旅行社业、旅游观赏娱乐业、旅游购物品经营业五大行业进行合作,整合“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第三在社会组织上,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组织要加强合作;“大市场”的.概念,即第一针对上海本地客源,要从学生市场、老年人市场向普通公众拓展;第二在客源的地域分布上,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策略,吸引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全国甚至国外的游客。“大品牌”的概念,即要加大宣传和推广的力度,培育几个在全国和全世界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2)精品战略

  实施工业旅游精品战略,突出重点和特色,树立工业旅游品牌。旅游品牌特别是知名旅游品牌的创建,一是要注重要着力优化工业旅游产品,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对资源的深度开发,进一步提升特色,形成内涵丰富、参与性和观赏性强的拳头产品;二是要注重包装,加大对外宣传和促销的力度,提高工业旅游项目在消费者中的知名度;三是要积极组织更多的单位投入到创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的行列中,发挥精品项目的带动作用。

  3)景区带动型模式

  景区带动型模式,是以重点旅游景区为依托,对位于旅游景区内或周边的工业企业进行旅游项目开发,积极发展工业旅游产品。一是可以凭借重点旅游景区的吸引力和充足的客源,扩大工业旅游在游客中的影响力,从而带动工业旅游的发展;二是通过工业旅游项目的开发,可以进一步完善旅游景区的旅游产品体系,满足游客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延长游客在景区的逗留时间,提高游客的消费水平。

  景区带动型模式的主要条件:一是依托的旅游景区一定要具有较大的知名度和客流量,这样才能带动工业旅游的发展;二是工业旅游的特质要与旅游景区的整体氛围相吻合,绝对不能破坏景区的整体性。

  4)政府主导型模式

  政府主导型模式,就是适应攀枝花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要求,以政府为主导大力推进工业旅游的发展。政府主管部门要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制定攀枝花工业旅游的发展规划,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该模式的意义在于:一是可以明确攀枝花工业旅游发展的定位、发展目标、开发途径、空间布局、产品结构以及市场营销;二是引导和扶持精品工业旅游产品的开发;三是制定工业旅游发展的政策,规范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四是可以将工业旅游的发展纳入到攀枝花旅游业总体发展的框架中,在市场营销、宣传、资源整合、组织合作等各方面为工业旅游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运作平台。

  5)工业企业加旅游公司模式

  工业企业加旅游公司模式,是在具有旅游规划、项目开发经验的旅游规划公司和线路组织、市场经营能力的旅游公司以及景点经营能力、旅游纪念品设计能力的企业的指导下,制定工业企业旅游的发展规划,指导工业企业进行资源的深入挖掘、配套设施的建设、项目的设计、市场的开发、产品的促销、服务的实施、旅游纪念品的设计,真正实现“工”和“游”的无缝对接。具体方式可以有四种:一是自主管理,即一些大型企业利用多年积累的公务接待经验,通过引进旅游专业人才,自己成立工业旅游经营部门;二是旅行社可以将工业旅游项目纳入到其经营的常规线路中,确保工业旅游的客源,同时丰富了旅行社的产品。

  旅游景区调研报告 9

  一、第2季度我国旅游景区整体景气状况

  1.旅游景区运行状况的总体判断

  与1季度相比,我国旅游景区行业第2季度景气指数继续上升,并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景区行业的景气指标呈现乐观的态势。

  第3季度,由于一些旅游行业利好的重要政策即将出来,以及暑假的来临,各景区的预期比较乐观,同时对未来6月的预期同样乐观。相对来说,东部和中部的景区企业比西部的景区企业要更为乐观。

  2.旅游景区行业运行的外部影响因素

  正面因素

  行业外部环境利好

  城市居民是旅游消费最主要的群体,因此,旅游业高增长将伴随着整个城市化进程。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中,因此,对于旅游行业来说,将是一个极大的推动力。高铁等交通设施的改善将对旅游产业形成新的推动力。

  高铁的建设,尤其是城市客运专线的开通,使居民的出行极为方便,旅游的半径也随之拓展。未来旅游业将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周期。

  政策利好

  在旅游行业“十二五”规划、《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xx-20xx年全国红色旅游规划纲要》等国家层面的旅游产业政策的带动下,更多地方性的旅游利好和优惠政策也不断出台,成为助推旅游业发展的强力催化剂。例如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省政府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战略合作备忘录》,13项重点政策措施助力国际旅游岛建设。江西省地税局近日推出《加快旅游大省建设,支持旅游业发展税收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30条》。

  节假日推动

  在第2季度中,有清明、五一、端午等多个小长假,再加上今年诞生的“中国旅游日”,节假日为大众的旅游出行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也为商家的宣传促销及赢利带来了机遇。中国旅游日的诞生,对旅游行业未来10年向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迈进具有里程碑意义。

  负面因素

  在通胀的背景下,旅游价格增长受到抑制,也使得景区的运营成本有所增加。

  运营成本有所增加

  同时旅游规模增速,尤其是长途游,将相对放缓,进而带来盈利空间的收缩。此外,端午节的升温以及部分地区的旱情都不同程度抑制了旅游规模的增长。

  二、第2季度旅游景区行业分析

  1.景区行业的总体样本分析根据20xx年第2季度对全国85家企业进行样本数据分析,从整体状况来看:由于清明、五一和端午三个小长假和中国旅游日等假日因素的带旺,本季度总体形势继续表现出良好的运行势头,但略低于第一季度;

  下季度由于学生暑假的带来,旅游旺季持续,景区企业对行业和自身发展都更为乐观;

  预计未来6个月旅游景区行业也会比较乐观,企业对自身的发展预期都将较为正面。

  20xx年第2季度有近58.8%的企业对行业发展预期表示乐观和非常乐观,但比此数据去年第4季度的66.6%下降了7.8%。其中可能由于第2季度天气渐热,加上局部省市出现旱情和洪涝现象,导致居民出游受到一定的影响,未能达到预期。景区企业对下季度的预期有所上升,预期乐观以上的比例升至75.3%,而预期一般的则下降为23.5%。

  与第1季度相比,20xx年第2季度景区企业对自身经营状况的预期中,有近74%的企业表示上升和较大上升,34.1%的景区表示持平,仅有不到4%的表示下降,比上一季度的经营状况更为良好;

  而下一季度有与本季度相比,景区企业对经营状况及发展预期更为乐观,81%的企业表示会有上升和较大上升;

  景区企业对未来6个月的企业发展预期也呈现乐观态度,并略低于对第3季度的预期。

  与1季度相比,2季度景区企业的主要经营指标也更为向好。

  从规模指标来看:接待人数和预定人数都有较大幅度的回升,其中本季度有64.7%的景区表示预定人数增加或较大增加,63.5%的景区表示接待人数会增加或较大增加。而固定资产投资,有近66%的景区选择增加,表示持平的景区则有32.9%,1.1%的景区表示会减少投资。

  从绩效指标来看:60%的景区企业表示门票价格持平,40%企业表示增加。随着旅游旺季的持续,超过71.6%的景区企业预期营业收入增加,仅有不到2%的企业表示可能收入将下降。而营业成本方面也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长。因为旺季景区企业可能增加人员和营销方面的投入。有近53%的景区预期利润上升。

  从就业指标来看:从业人员数比上季度有所增加,有55.3%的景区表示从业人员人数持平,也有43.5%的景区企业增加了员工数量。另外本季度员工工资也有一定比例的增加,有近53%的景区表示增加或较大增加,有44.7%的景区表示基本不变。

  2.景区行业的区域分析

  本研究将调研样本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其中东部景区占60%,中部景区占25.9%,西部景区占14.1%。

  东中西部景区对行业的发展预期

  东、中、西三个区域的景区对本季度行业的发展的乐观程度继续上行,尤其是东西部景区所检测的样本企业乐观的预期水平均上升10%以上,中部地区的乐观水平则较上季度有所回落,为46.8%;

  随着暑假的到来,三个区域对下一季度的预期都更为乐观,尤其是西部景区,有超九成的企业表示乐观或非常乐观;

  受整个大环境利好因素的推动,三个区域的景区预计,未来6个月景区行业的发展更为乐观。

  东中西部景区对企业自身的发展预期

  本季度三个区域的景区企业对自身经营状况的预期也有一定程度的回升,其中东部景区有近73%的景区认为本季度的指数将上升;

  而中西部预期则略低,但仍有超过半数的企业认为本季度。

  旅游景区调研报告 10

  按照县“走基层、转作风、促工作”主题调研活动要求,以承办旅发会为契机,推进我县全域旅游实现跨越发展,我们抽调部分人代表组成调研组,先后听取了县旅游局的情况汇报,组织旅游企业及重点乡镇座谈,深入重点景区和在建旅游项目,对我县旅游业发展进行专题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旅游产业的基本情况

  1、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我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总面积797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20、1万人。境内旅游资源丰富,集山、水、洞、林、文物遗址遗存及生态观光农业等资源于一体,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厚的优势。以1990年崆山白云洞的对外开放为标志,拉开了全县旅游发展序幕,现已开发开放景区景点7个:崆山白云洞、天台山、蝎子沟、岐山湖、普利寺塔、丰乐园、绿岭核桃基地。先后获得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等九项国家级荣誉。全县有各类宾馆饭店以及农家乐200多家,旅行社和营业部6家,旅游从业人员5000余人。全年接待能力达50万人,客源市场以三小时经济圈为主,辐射到京、津两市及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四省的13个地市。22年来,先后接待各地游客近千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500万元,带动社会效益5亿多元。今年十一黄金周和中秋节期间,全县共接待游客6、7万人次,同比增长69、7%,再创历史新高。

  2、主要工作成效和措施

  (一)重视规划编制,指导科学发展。县政府投资70万元聘请浙江远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临城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该规划是我县历史上第一个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全县旅游开发建设提供科学指导和法律依据。

  (二)多方争取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自筹资金688万元完成崆山溶洞景区生态停车场和天台山旅游专线硬化工程及后续工程,溶洞景区新停车场占地30000平方米,天台山旅游专线总长5.3公里。已于“五一”小长假期间投入使用。二是在县城主干道和景区内增设指示牌和说明牌38块,在崆山溶洞景区投资40万元新建四星级厕所一座。三是争取国家发改“崆山白云洞自然遗产地保护工程专项资金”600万元,争取国家地质公园专项保护资金430万元。与石家庄客商徐子林签订投资4000万元的天台山合作开发协议,并参加省旅游局组织的深圳旅游招商发布会,对投资3800万元的邢窑文化博览园项目进行发布。四是对天台山景区步游路改造,新建步游路2507米。五是在景区周围栽植柏树、雪松、国槐、杨树、火炬等树木3406棵,栽植花卉3030株,在天台山旅游专线两侧栽植杨树10000棵。

  (三)加强宣传促销,提升临城品牌知名度。一是每年春节期间开展“临城人游临城”惠民活动,临城人凭身份证游溶洞20元。通过电视宣传、张贴海报、马戏演出等方式进行宣传推介,扩我县景区知名度。二是在省台天气预报节目投放景区广告,继续在省内七个重点地市的28家县级电视台开展常年宣传,同时在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移动电视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春季宣传。三抒泛与省内外206家旅行社合作,制定专项奖励政策,巩固和拓展市场。四是开展中秋、国庆双节促销。实施景区与超市互动,围绕景区周边半径200公里,联合河北、河南、山东等省的41个县市区型超市,通过超市海报、购物赠票等形式发放优惠门票50000张,推出“50元游遍临城”优惠促销活动。

  二、影响制约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1、旅游开发缺少拳头产品,核心竞争力有待形成。

  目前,我县旅游资源开发档次不高、规模偏小且分布散乱,旅游资源优势挖掘不够。岐山湖旅游度假区的“核心”作用尚须进一步发挥,基本上还是以观光游览为主,深层次的特色产品很少,没有形成具有轰动效应的拳头产品和具有较强吸引力的精品旅游线路。在乡村休闲游方面,由于乡村旅游同质化的问题突出,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和旅游线禄有吸引力,加上受季节等因素影响,特色不够鲜明,消费链条短,很难吸引游客的眼球,往往是“过路客多、过夜客少”。

  2、旅游产品业态单一,旅游配套有待完善。

  目前,我县旅游资源开发仍以景区景点开发为主,基础设施还不完备,旅游产品业态较为单一,区域发展不平衡性和旅游产业链不发达等状况突出存在。在“住”的方面,没有一家国际知名的品牌酒店或型集团式旅游饭店,个体饭店接待能力有限,吃、住主要靠县内消费为主;在“行”的方面,尚未开通城际及境内特色旅游公交专线,景区内没有专门的旅游车辆,不利于游客游览观光;在“游”的方面,旅游人才短缺,导游、讲解员学历偏低,业务水平不高,涉外导游目前还是空白,同时,旅游交通引导标识设置不规范,没有形成覆盖全县的旅游交通引导和标识系统;在“购”的方面,旅游纪念品等配套开发尚未形成规模,缺少能为散客提供咨询、报名、购物、旅游等一条龙服务的旅游集散中心;在“娱”的方面,旅游娱乐项目还比较薄弱,缺少能够映特色的代表性文娱节目及其与旅游景点相衔接的演出场所,难以满足游客视听需求,与旅游目的地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3、旅游产业要素制约有待突破。

  旅游管理体制有待健全。目前,我县旅游景点投资主体多且各自为政,旅游建设、管理的职责不够清晰,投融资能力相对较弱,与城区资源融合不够充分,没有形成统筹全县旅游资源、合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难以统筹全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受经济下行形势影响,政府无论是在旅游项目的投入上,在旅游发展的政策扶持上,在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和形象包装、宣传促销上,还是在旅游人才培训上,与其他地区相比,都处于较低水平,土地、资金等要素对我县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制约较为明显。

  4、旅游资源与文化的融合有待挖掘。文化资源本应是我县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所在,我县历史悠久,西汉初年置县,唐天宝元年改称临城县,有5000年的文明史和2200多年的建县史,文化积淀深厚,但目前,我县的旅游景区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未能将历史人物、历史遗迹和特的文化有机融合和利用起来,旅游发展重资源轻内涵的现象比较普遍,文化内涵挖掘不深,缺乏有效的载体支撑。古迹资源较多,禀赋条件较好,但没有很好的开发与保护,可视性不强,有文而少景,有景而少物,没有很好的开发为旅游产品。

  三、几点建议

  1、实施规划引领。

  规划是先导。旅游业发展必须以规划为引领,随着形势与情况的不断变化,要对现有的旅游发展规划布局进一步修编优化。规划修编要聘请有成功案例经验、市场嗅觉灵敏、实力雄厚的旅游规划专家和团队,在充分调查了解我县旅游资源禀赋,在确立“旅游目的地”发展方向的前提下,突出比较优势,高起点、高标准,提炼出切合实际、个性鲜明、能引领我县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迅速成长的品牌主题,编制具有科学性、特色性、实用性的旅游发展规划。规划要明确旅游产业发展定位,着重突出留住游客的功能,完善山上游和住地游客娱乐要素,全力破解我县景区内游客滞留时间过短和季节性旅游难题。

  2、发展产业联动。

  要进一步创新旅游发展理念,跳出旅游来发展旅游,充分利用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其他行业中蕴藏的丰富资源,通过发展工业旅游、城市旅游、商贸旅游、乡村旅游,最限度地把相关产业的资源有效转化成为特色旅游产品,积极推动旅游业与一、二、三产形成联合发展的格局,与城乡建设、环境整治互动促进,拓展旅游发展空间,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推动我县旅游以文化观光旅游为主的单一领域向文化、休闲、生态、运动、体验等多领域旅游转变。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的景区化改造,发展农业观光旅游。

  3、配套完善战略。

  4、打造品牌拉动。

  一要突出生态品牌。生态旅游资源不可再生、不可复制,是我县旅游业发展的“家底”和“金字招牌”,必须保护好、利用好、发展好、发挥好。首先,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旅游开发建设过程中遵循“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自始至终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放在首位,要尽快研究制定“保护政策”,加对生态景区、古建筑、古民居、古树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特别是对目前开发规划未敲定、开发条件不具备的,一定要先保护起来不被破坏,确保我县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按照县平原绿化的要求,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切实加强林地的管理保护,不断提升森林覆盖率,下力气从严控制工业污染,切实保护好“蓝天、碧水、青山”这一宝贵资源。二要打造文化品牌。文化是旅游之魂,旅游有了文化,就有了灵气,就有了品位,就有了竞争力。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要把我县特的山水文化、邢窑文化、文化文化、民俗文化、古代历史文化融入到旅游产品中去,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要突出文化唯一性和差异性,深度挖掘民俗风情、地方戏曲、民间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民间传说,凸显富有我县特色的文化元素。对于旅游项目,要主动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各种旅游资源,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推出以文化特色为主的购物游、休闲度假游、文化游、康体运动健身游等多种线路,联合绿岭核桃、旅游美食节等型主题活动,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核心吸引物和精品工程。

  5加强政策扶持。

  县政府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加快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切实保障并逐步增加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加奖励扶持力度。同时每年应安排一定的用地指标,专项用于休闲旅游项目建设,并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重点支持“、好、高”项目。要创新投融资机制。要按照市场化模式进行投融资运作,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支持本地企业参与旅游开发,积极引进国内外的战略投资者、知名的旅游投资公司或品牌经营公司参与我县旅游开发,多元化、多方面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旅游经济发展机制,合力建好旅游投融资平台,为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旅游景区调研报告 11

  一、基本情况

  石湖景区是国家级太湖风景名胜区十三个景区之一,是集吴越遗迹、江南田园山水风光一体的山水型自然风景名胜区,规划面积约为26平方公里,距苏州古城区仅4.6公里。但是景区外围环境的现状仍然极其恶劣,交通管理混乱,环境脏乱不堪,地痞流氓及违法事件不断,与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优美的自然和历史景区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景区行政区划隶属于高新区、沧浪区、吴中区和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造成管理体制混乱,规划范围内的景区与实际的行政属地管理严重脱节,游客和当地市民怨声载道。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景区的发展和建设面临非常有利的机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朱市长及政府相关部门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建设和保护工作。但石湖景区仍然面临着三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尽快加以解决。

  (一)理清景区土地权属的问题。

  石湖景区行政范围涉及沧浪区、高新区、吴中区多个辖区,区域内土地权属情况复杂,虽然08年调整的总规修编确定我景区总面积约为26平方公里,但现实情况是规划范围内大部分土地隶属于友新街道、越溪街道、长桥街道、横塘街道及景区管理处,景区管理处持有用地较少,导致整个景区违章搭建众多,环境脏乱无序,景区形象大打折扣,给统一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在目前推进的石湖景区北入口建设和即将进行的吴越路道路改造项目中,我处发现所有工程的推进均需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与土地权属方协调解决租地、地面附属物拆迁补偿等问题,这将是未来的其他项目开发同样存在的制约。

  (二)景区内外部道路交通体系问题。

  目前穿行于景区间的吴越路和环山路在规划中为7米至9米的景区游览道路,只适用于景区内部交通。而该条道路现行交通主次等级混乱,存在着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因此势必要求外围市政道路与景区内部道路各成体系、有效对接,才能更为高效、便捷地服务于广大市民和游客。只有改善交通体系,将石湖核心景区吴越路段功能转变为景区景观道路,减少过境交通穿行,才更利于完成游览路线的组织。

  (三)管理体制不顺,矛盾交结产生混乱局面,形成制约景区保护建设发展的'瓶颈。

  由于土地权属与管理权属的不统一,加之相关管理部门工作的不到位,使得景区内违章建设、外来人口无序流动,地方经济利益的驱动占用土地等现象都在潜伏蔓延,这些现象愈演愈烈,对未来的景区保护建设工作将造成不可预测的资源、资金成本浪费。

  三、加快景区开发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由市政府牵头,尽快协调景区相关行政区责任单位与土地相关部门等,实质性地解决土地单位补偿预期与国家标准的差距问题,早日完成石湖景区征地工作。为石湖景区的全面开发打好基础,铺平道路。

  (二)在南北教育园之间打通山体隧道,与环山路连接,实现教育园区间师生的互穿,形成贯穿景区南北交通的过境的主要道路。同时改善整个吴越路和环山路状况,增加公共交通线路,提高景区的可达性,更利于市民游览。

  (三)借鉴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等地设立景区管委会的经验做法,理顺管理体制,对景区实行独立的行政管理,统一思想,整合景区及周边资源。在石湖总体规划指导下,统筹开发建设,全面打造“人间天堂,新西湖”。

  我们相信,只要石湖景区的开发建设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景区具有的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美的自然山水风光、深厚的人文积淀、便利的交通优势,必将焕发巨大潜力,成为苏州市民的旅游休闲胜地。

【旅游景区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景区调研报告01-05

景区调研报告8篇02-19

景区调研报告(8篇)02-19

旅游调研报告01-02

乡村旅游调研报告07-24

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12-04

文化旅游调研报告02-12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03-17

旅游工作调研报告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