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比一比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17 11:31:4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比一比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比一比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比一比教学设计

比一比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P69-72

  【教材分析】

  “比一比”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平均分与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结合对统计数据的分析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材中提供了两队投篮比赛的问题情境,遇到判断比赛双方的人数不相等时谁胜谁负的问题,引出评判胜负的方法需要借助平均数,突出平均数的实际意义与存在价值。

  “试一试”是在读懂统计图的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平均数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接触统计的知识很早,已多次经历统计数据的全过程,但对统计数据的分析观念不是很强,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见到过平均数,已经具有丰富的“平均分”的体验,推理、计算出平均数,并不太难,但对于什么是平均数,即平均数的意义,学生并不是真正理解。

  【教学目标】

  1.经历平均数的产生过程,体会学平均数的必要性,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统计图表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3.感受平均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在生活中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读懂统计图表。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冲突

  师: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最喜欢哪个项目?

  1、人数相等的投篮比赛(课件出示某小组男、女生投篮成绩)

  师:你们喜欢的项目可真多.你们知道老师喜欢哪个项目吗?

  师:老师可是投篮高手噢.小明和小丽他们经常跟老师一起训练,昨天,他们还进行男、女生投篮比赛呢。你们想知道比赛情况吗?

  师:看,这是男生队和女生队每个人在相同时间内投中篮球个数统计图。(课件逐一出示)。

  (1)引导学生读出统计图中的数据:

  (2)提出问题:

  师:请你们猜一猜哪个队实力强?说说你的理由.

  师:男生队一共投中(4+7+5+4=20)个,女生队一共投中(7+3+5+9=24)个。所以——女生队实力强。

  2.人数不相等的投篮比赛(课件出示)

  师:刚才我们通过比总数知道了女生队实力强。其实两队还有一名队员的成绩没有统计。男生队丁丁投中——(5个),哎呀女生队兰兰弃权,没有参加比赛。

  师:同学们,请比一比:这场比赛中哪个队的实力强呢?

  (板书:比一比)

  (3)学生争论,最后总结出用每组投中的平均数来比较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根据某个同学投中的个数来比较队与队投中水平的高低合适吗?

  师:人数不等,比总数,不公平,比最好成绩也不公平,那怎样比才公平合理?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和同位商量讨论一下,相信你们一定能找出好方法!

  师:平均每个人投中的个数,(板书:平均每个人投中的个数)就是每队队员投中的平均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平均数。(板书:平均数)

  二.解决问题感知意义

  师:关于平均数,你们都想知道点什么?

  预设:生1:什么叫平均数?(意义)

  生2:为什么要学平均数?(作用)

  生3:平均数怎么求呀?(方法)

  师: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先来研究男生队的平均数。

  1、研究男生队的平均数

  (1)师:男生队平均每人投中几个?先想一想,然后在草稿纸上试一试。(2)展示方法:

  展示方法时,要求学生说说怎么想的。

  师:这位同学想出一个好办法,老师将它搬到大屏幕上。她将亮亮多出来的两个,一个送给小明,一个送给田田,这样大家就变得一样多了。

  师:把多的移给少的,我们叫它“移多补少”。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预设:生1:列式计算:4+7+5+4+5=25(个)25÷5=5(个)

  生2:(4+7+5+4+5)÷5=5(个)(板书)

  师:(4+7+5+4+5)表示什么?除以5呢?这个5又表示——

  2、研究女生队的平均数

  师:刚才我们通过“移多补少”、列式计算,求出男生队的平均数,那女生队平均每人又投中几个?赶快试一试。

  方法展示:

  预设:生1:我将小丽的移两个移给小华,再将佳佳的一个给小丽,一个给小华,再移一个给小雨,这样,女生队每人都投中6个。

  师:请你来移给大家看看。还有不同的移法吗?

  生2上台移。

  师:他跟老师想的方法一样。大家看——先将佳佳多出来的3个移给小华,再将小丽多的一个移给小雨,现在大家变成一样多了,都是6个。

  生3:我是列式计算的,(7+3+5+9)÷4=6(个)(板书)

  师:(7+3+5+9)表示——,除以4呢?6呢?

  3、小结平均数的求法,师相应板书(总数份数平均数)

  师:大家看,[在()下划一红线了],这表示——(板书:↓总数),5、4呢?(板书:↓份数)6、5表示——(板书:↓平均数)。我们是把大家投中的个数先合起来再平均分,也就是把总数除以份数就得到平均数。

  4、解决问题:哪队实力强?

  师:知道了两个队的平均数,现在比一比,结果是——女生队的实力强。

  师:同学们,当比赛双方人数不等时,我们是通过比什么,比出男生队和女生队实力的高低呢?(平均数)看来,平均数就可以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或整体水平。

  三.质疑问难理解意义

  (1)师:男生队平均每人投中(5)个,女生队平均每人投中(6)个.大家将平均数5、6与小明、小华……实际投中的个数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交流。

  师:假设将这些数据来排排队,你认为平均数会站在哪?

  师:你观察真仔细.平均数在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

  (2)师:女生队的平均数是6个,这组数据中有它的身影吗?(没有)那是怎么回事?

  师:是啊,把多的移给少的,这样匀乎匀乎,大家都变得一样多.它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3)师:同学们,这是女生队每人投中的个数,平均数是6.假如老师将小华再增加4个,请大家猜一猜:这时女生队的平均数是多少?(课件出示小华增加4个)

  师:说说你的想法.

  师:假如将佳佳投中的9个球去掉8个,此时平均数会多少?(课件出示佳佳的8个)

  师:(课件出示4)你反应真快!还是这组数据,仔细观察,(课件隐去小丽2个,再给小雨增加2个)平均数是---

  师:(课件出示四种情况的平均数)大家看,同一组数据,将其中一个数字变大,平均数就变大;将其中一个数字变小,平均数也变小;一个数字增加几,同时将另一个数字减少几,平均数不变.看来,这平均数就像孙悟空的脸,说变就—(变)!

  四、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教材p71“练一练”第2题

  2、教材p70“试一试”

  同位讨论后交流.

  3、数学故事:“有危险吗?”

  五.评价反思感受成功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大家的收获都很多。看来,数学是真有趣,数学是真好玩。

  师:同学们,请把书翻到第69页,仔细阅读第69到70页的内容,将重点部分作上记号。

  板书设计:

  比一比(平均数)

  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

  男生队:(4+5+4+5+7)÷5=5(个)

  女生队:(7+3+5+9)÷4=6(个)

  总数份数平均数

比一比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量一量 比一比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的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3、感受数学在日让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具准备:米尺 软尺 卷尺 皮尺 纸尺 测量的记录单。

  教学重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游戏情境 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请大家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请看大屏幕上有一个古体字,你知道它是什么字吗?

  学生汇报,教师及时引导。

  出示:尺这个字 教师给予肯定。

  原来是个尺字,谁来说说:“尺是用来干什么的?”

  学生汇报:尺是用来度量的 尺是用来量东西的

  总结:尺是用来度量物体长度的一种工具,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用尺量一量 比一比。

  教师板书课题:量一量 比一比

  二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1、认识身上的尺

  想想古人为什么把尺字的字形写成这样呢?

  学生汇报

  同学们都说这个字形像一个人在量东西,说的好,聪明的'古人没有尺,但是他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尺来测量。想想身上哪些地方也可以当成尺呢?

  小组讨论 推荐汇报 (在汇报的同时,学生要演示怎样用身体的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师展示课件:一庹 一zha 一步 一脚 一掌 这几种都是我们常用的。

  同学们,中国古人经常会用到这些身体上的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那么外国人是怎样做的呢?教师举例:古埃及人用手臂 成年人用走几步来测量(课件展示)

  2、活动起来 探索“量”的方法

  第一次量:现在我们就用身上的尺量一量课桌的长度?用哪把尺?

  师生共同确定用zha

  学生测量后汇报:zha数

  教师书写在黑板的表格里,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提出疑问。

  每个人量出来的都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最后交流得出结论:因为每个人手的大小不同,结果就不相同。

  过渡语:教师引导:我们量的都是一样大的课桌,如果我们想要相同的度量结果,想想我们该用什么去量?学生说用尺。

  第二次量:运用尺去测量

  教师对尺做简要的介绍:有学生尺 米尺 纸尺 软尺 卷尺 钢板尺 皮尺 测量轮,教师出示尺的历史及用法。

  学生观察尺子,汇报对尺子的了解,包括怎么用。

  教师板书: 1米=100厘米 1m=100cm

  A测量小纸条,每人都测量。

  B测量桌子用哪把尺?引导学生测量,并汇报。

  学生汇报,教师书写汇报结果。

  小结:如果你用尺来量,你会发现结果原来一样,所以全世界人们用尺去量同样的东西,结果是一样的。

  第三次测量:测量身上的尺和周边的熟悉物体的长度

  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根据表格填写数据,强调先估一估,再去测量,看看估计的结果和实际测量的结果差多少,准不准?

  例如:桌子的高度 伸开手臂一庹的长度 小同学身高 肩宽 黑板的长 讲台的长

  教室的长等等

  学生汇报,教师要给予肯定,在学生测量时,教师要给予指导。

  三借助身边的事物,描述其他物品的长度和高度,发展长度观念。

  A用合适的方式描述“鳄鱼身长6米”这个长度。

  (1)直观感知6米的长短。

  (2)借助熟悉的标准来描述6米这个长度,理解6米的实际意义。

  (3)直观感知6米的长度,体会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的价值。

  (4)用不同的方式描述6米的长度。

  B自主选择研究素材描述物品的长度

  四回顾与反思

  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了一些有趣的测量活动,学会了用自己的身边熟悉的事物的长度和高度来描述新鲜事物的长度和高度。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比一比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 巩固认识12个生字。

  2.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 理解"比一比"的意思,掌握"多少、大小"两组意思相反的词。

  4.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课前准备:

  1、 制作课件。

  2、 练习题"读一读,连一连"。

  3、 词语卡片和生字卡片。

  4、 准备一些数量不同、大小不一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复习导入

  1、 齐读课题。这节课,我们来比一比,看谁上课最认真,最积极?

  2、 练习:对照图,再读词语,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把词语和对应的事物连线。)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又准又快地用直线把相应的图画和词语起来? 3、 评议。

  4、 这节课,我们还要比一比,哪组获得的红旗最多!过渡:你们想知道课文里是讲什么跟什么比?它们比什么吗?

  二、 初读韵文

  1、 教师范读课文:老师读得好吗?你们试着像老师这样来读课文,一会儿老师请你来读,我相信,你们一定比老师读得更好!

  2、 学生自由朗读。提示:遇到不认识的字要看拼音,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比一比,看谁读得又准又好。

  3、 同桌对读,互相正音。请你将课文读给你旁边的同学听,比一比,你们俩谁得又准确、又流利、又响亮、又好听。

  4、 指名读。交流朗读成果。表扬读了多遍课文的同学,鼓励认真读、多读的学习习惯。

  三、 理解韵文,指导说句

  1、 大家读得这么认真,你们一定知道课文讲了哪几种事物了吧?逐一出示词卡贴于黑板上让学生认读。

  2、 究竟是什么跟什么比?它们在比什么?出示句子:一个大,一个小,一头黄牛一只猫。指名朗读。你们一边听一边想:谁跟谁比?比什么?(板书:大-小)

  3、 能把这句话背下来吗?开火车背诵。

  4、 看看课文,还有哪两样事物也是比"大"和"小"的?你能把这句话读出来吗?出示句子:一个大,一个小,一个苹果一颗枣。

  a、 指名读句子。

  b、 出示实物"苹果"和"枣"。什么大?什么小?

  c、 数枣的时候可以一颗一颗地数,数哪些东西还可以用"颗"数?相机出示生字卡片"颗",投影出示用颗表示的事物:星星图、话梅、核桃、钮扣等,指导学生看事物说数量词。

  d、 你能把这句话背下来吗?齐背诵。

  5、 事物之间可以比大比小,还可以比什么?轻声读课文,看谁发现了?交流读韵文后的发现:事物之间可以比大比小,还可以比多比少。(板书:多-少)

  a、 出示句子:一边多,一边少,一群鸭子一只鸟。

  一边多,一边少,一堆杏子一个桃。

  b、 男女同学朗读,一边读,一边想,什么跟什么比?什么多?什么少?

  c、 汇报交流。课件演示物品,认识"一颗"、"一堆"、"一只"、"一群"。相机出示生字卡片"群""堆"(学生说记字方法)。

  d、 相机引导学生理解同一种事物可以看它的数量是多还是少,用不同的`词来表示。

  e、 分组背诵句子。

  四、 开放课堂,扩展延伸

  1、 创编儿歌。

  a、 出示课件,课件上有一只老虎和一只狗。学生看图仿照课文编一句儿歌。(一个大,一个小,一只老虎,一只狗)

  b、 出示图画:一堆萝卜、一棵白菜、一堆草莓、一个橙、一个西瓜、两个桃、一堆竹笋,指导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自主选择图上的物品编儿歌。

  2、 小结:同学们真是一学就会,而且还能运用,真棒!

  3、 现在,我们来读全篇课文。鼓动学生随着节奏拍手对读(分组赛读,男女生对读,自愿请朋友对读)

  。反复几次,再让学生试着背诵。

  4、 老师出示一些物品,学生说一说。谁能按顺序说说图上有哪些物品?一朵花 一本书 一件衣服 一双鞋 等

  5、 游戏:猫捉老鼠 (课件演示)

  五、 总结评比,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读了一篇十分有趣的课文--《比一比》,学到不少知识。我们来看看,这节课,哪个小组获得的红旗最多?

  总结:同学们,我们身边的事物除了可以比大比小,比多比少,还可以比什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玩玩"比一比"的游戏,老师相信你

比一比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复习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大小、厚薄、轻重关系,体会高矮、长短、大小、厚薄、轻重相对性,建立比较的意识,能对事物进行高矮、长短、大小、厚薄、轻重的比较。

  2、能力目标:掌握比较高矮、长短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的想像、推理能力与表达与倾听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引导学生探究比较轻重、长短、高矮的一般方法,会比较轻重、长短、高矮、大小、厚薄、粗细、宽窄。

  教学难点: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比较的方法。

  教具准备:

  实物、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这个教室上课,你高兴吗?你发现这个教室与我

  们以前的教室有什么不同?

  生:这个教室大,以前教室小。这个教室的电视大,以前教室的电视小。

  师:哦,这就是在比一比大小。那你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比大

  小你还能想到哪些物体能进行比一比?生:比长短、比高矮、比厚薄、比宽窄、比粗细等。

  师: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你学会了什么?比一比,谁上课最

  遵守纪律,谁最会听课,谁最会发言。你们做得到吗?

  二、复习内容

  (一)师出示实物。

  1、比厚薄。这是一本帮助我们学习的字典,出示字典和计算书。让生比较厚薄。还可以比较什么?

  2、比宽窄。出示围巾,让生说出比较什么?谁宽谁窄。还可以比什么?

  3、比粗细。出示笔。让生判断比什么?

  4、比大小。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出示桔子,这是什么?桔子。它大吗?不大。为什么?再出示荔枝?现在它大吗?大。师小结:只有一个物体不能进行比较,需要两个以上物体才能比出大小。再出示苹果,让学生判断三种水果,谁最大,谁最小。

  师:刚才不论比大小、比厚薄、比宽窄、比粗细,都是几个物体在比?一个物体能进行比较吗?生:没法比。生:一个物体不能比。师:必须两个以上才能进行比较。

  (二)比轻重。

  师:老师最喜欢吃水果了,刚才的`桔子和苹果就是老师买的,可是我不知道苹果和桔子谁重?你们能帮帮老师吗?这是一个苹果和一个桔子,谁重?

  生:苹果重。

  师:你怎么知道苹果重。生:用手掂的。师:真不错。师:还有别的办法吗?

  师:老师呀有一个办法,就是用秤秤。出示课件:引导生观察:天平秤的一

  头是苹果,另一头是三个桔子。苹果和桔子谁重呀?生:一样重。师:为什么?生:因为秤两头一样高。

  再引导生观察第二幅图:苹果和桔子谁重?生:苹果重。师:为什么?生:因为放苹果的这头压下来了,苹果轻。桔子的那头高高在上,所以桔子轻。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呀!学会了比较轻重。那苹果和桔子除了比轻重,还能比什么?生:比大小。

  师:对了,相同的物体不仅可以比大小,还可以比轻重。

  (三)比长短。

  1、活动一

  师:比完了轻重,现在老师手里呀,有两根绳子,你知道要比什么吗?师出

  示两根长短不一的绳子。

  生:比长短。

  师: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描述它们吗?

  2、活动二:猜一猜。

  (1)再拿出两支长短不同的粉笔,错开用手捏住一端,让学生猜一猜谁比谁长?

  (2)说说为什么?

  (3)手放开给学生看,为什么与有些同学想象的不一样?

  (4)教师小结:要让人一眼看出谁比谁长,最好一头对齐比。

  3、活动三

  (1)出示课件,出现一条直绳,另一条弯曲的绳子。

  (2)你能说出谁长谁短吗?为什么?

  生:一根线是直直的,另一根线是弯曲的,拉平后比直的绳子长。

  四、比高矮。

  1、师:刚才我们把粉笔平着放,是比长短。那现在我把粉笔竖着放,可以比什么?

  生:比高矮。

  (1)师:那现在,你想跟小伙伴们比比高矮吗?

  找两名生进行比高矮。并请小朋友说一说:谁高,谁矮?他们是几个在进行比较。

  让生演示一个在台上,一个在台下,或一生踮起脚尖比,行不行?为什么?

  生:因为不在同一高度。不公平。

  师:比高比矮时必须注意:两个或两个物体以上才能比较,比的时候一定要

  在同一高度。在台上、台下、凳上都行,只要在同一高度。二是人要立正站直,可以用背靠背的办法比,也可以用面对面的办法比。

  (2)三个人进行比较。老师往旁边一站:这时问同学:这时又是谁高,谁矮呢?我们三个人,谁最高,谁最矮?

  生:老师高。师:为什么?刚才是×××高,为什么他又变矮了?

  生:因为他和老师一比,他是矮的。

  教师小结:高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2、比身高游戏。

  下面,咱们来做个小游戏,自己和同桌比一比,看谁高谁矮?全班互动参与。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次复习或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物是可以用来比较的。它

  们有的比粗细、有的比大小、有的比厚薄、有的比长短、有的比高矮、有的比宽窄等。只要我们小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是数学,处处有数学。四、课间活动休息。

  拍手唱儿歌。

  骆驼高,山羊矮,高和矮比一比。狐狸尾巴长,兔子尾巴短,长和短比一比。

  大象大,蜗牛小,大和小比一比。老虎重,猴子轻,重和轻比一比。

  五、拓展练习。

  1、今天,我们班的孩子学的真认真,那老师想考一考你们到底学会了没有,看看谁最聪明,有信心吗?

  出示课件,两个物体进行比较。

  2、出示课件,在三个物体间比一比大的、长的、高的。

  3、出示课件图片,根据主题图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吗?

  六、作业。

  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给自己的父母听。

  七、板书设计

  比一比

  粗—--细 厚——薄 宽——窄

  大——小 轻—重 长—短

  高——矮

比一比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程教材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生字“牛、羊、小、少”。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学会借助竖中线写好“竖、竖勾”,知道“竖”要写得直。

  2、对照范字,认真写好“牛、羊、少、小”4个字,写得正确、端正。

  3、让学生初步感受祖国汉字的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写出两种竖的形态特征,并写好竖勾。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把握字形结构,把字写美。

  【教具准备】课件、字卡、奖励星(观察星、认真星、小小书法家星)、作业纸。

  【课前交流】

  小朋友,你觉得今天的课堂跟以前有什么不同?

  真好,我们学习的时候,观察很重要,它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收获。

  (小游戏):师说手指名,生举出相应手指。

  (生举大拇指),大拇指有什么用?你想夸夸谁?灵活的手指可以干什么用呀?

  今天我们就用灵活的手指来写一写字!

  【教学过程】

  一、笔画练习

  导入:小朋友们,今天钟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笔画朋友,(课件出示笔画)跟它们打个招呼吧?

  1、练写“悬针竖” 和“垂露竖”

  ⑴ 悬针竖特点:(出示针图比一比,说一说)

  ⑵ 垂露竖特点:你们发现悬针竖跟垂露竖有什么不同吗?(出示图比较说)

  ⑶ 师范写:悬针竖和垂露竖的写法不同。

  悬针竖像针一样笔直,就写一个笔画时我们可以写在(竖中线上)。先右顿再往下行笔写直,最后出锋,轻轻把笔提起来。──轻顿轻提

  垂露竖也写在竖中线上,先右顿再往下行笔写直,最后向左回锋。

  ⑷ 生描描、写写:你也能像老师这样写出它们不同的收笔吗?我们来描一描写一写“悬针竖”和“垂露竖”。写字时要注意什么?(生读读写字儿歌)

  ⑸ 作业展评:老师发现小朋友都能写出轻顿轻提和回锋,真不错!

  2、练写“竖勾”

  ⑴ 认识竖勾:(课件出示笔画竖勾)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个新笔画,叫──竖勾。请你跟竖的两个笔画比一比,你又发现了什么?

  ⑵ 师范写:小朋友们真聪明!看老师给它变一变:写在(竖中线上),先右顿再往下行笔写直,最后在回锋的时候把笔向(左)勾出一点点。注意:回锋不要太回上去!

  ⑶ 生描描写写:你能试着来变一变吗?请你先描一描再写一写!

  ⑷ 典型作业展评。

  (设计意图:每一个字都由基本笔画构成。每个笔画都必须经历起笔、运笔、收笔几个过程。因此,在一开始我就把四个生字中的重点笔画拎出来着重讲解,努力引导学生把观察与生活经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以观察针的特点作为悬针竖教学的一个切入点,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再让学生练习写一写,增强笔画教学的趣味性,这既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又使悬针竖和垂露竖的特点和行笔规律变得浅显易懂,有利于学生笔画的掌握! )

  二、书写指导

  导入:小朋友的笔画写得非常好,现在它们来到了生字宝宝中,你还能把它写得更漂亮吗?(点击出示“牛、羊、少、小”四个生字),我们先把四个生字宝宝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都是独体字),你觉得 4个生字宝宝中,哪个字最难写?为什么?(因为它笔画最多)。你喜欢先写哪一个?(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再相应指导)

  1、指导书写“羊”字

  ⑴ 拼一拼

  师:下面我们做个小游戏──猜一猜!(师出示笔画):猜猜会是什么字?少了什么?一点和短撇就像小羊的什么?

  师:两只羊角该长在哪儿呢?谁来帮帮小羊?(出示笔画点、撇,一生上台拼字)

  师:请你再仔细观察“羊”字,说说你的发现!(分析三横长短及位置):两横在横中线上面,第三横要写长,舒展开来!三横之间的距离要一样。

  师:要把羊字写端正,你认为写好哪一画很重要?(悬针竖)那怎样才能把羊字写漂亮呢?(注意笔画的提、顿)

  ⑵ 师范写:仔细看老师怎么写这个羊字!

  (点和短撇要靠近竖中线,三横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悬针竖写在竖中线上。)

  师:你能看着田字格的位置像老师这样写一写吗?描一个写一个。

  ⑶ 生描描、写写,师巡视指导,随机奖励端正星。

  ⑷ 展示并纠正修改,(点、撇、三横的位置及提、顿)

  ⑸ 再练写:我们把刚才出现的小问题改掉,再来写两个,一定会有进步的!

  ⑹ 展评:你觉得自己哪个字比前一个好,就打个进步星!

  师随机拿几张展示并给予不同的表扬。(优秀奖和进步奖)

  2、指导书写“牛”

  ⑴ 出示字卡“牛”:用你的亮眼睛仔细观察说说你的发现:牛由那几个笔画组成?

  你觉得要把牛字写端正、漂亮,写好哪一画特别重要?

  ⑵ 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师:钟老师知道小朋友们都有一双会观察的火眼金睛!下面,请你仔细观察牛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记在心中,在作业纸上描一个写一个,看谁写得跟范字一样好!注意运笔的提顿,重点写好悬针竖!

  ⑶ 师选几张典型作业展示讲评。

  ⑷ 再练写:仔细观察,笔笔认真写,你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⑸ 小组评,推荐优秀的和你认为进步的展评。

  3、书写“少”字

  ⑴ 拼一拼:(渗透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师依次出示左点、右点、垂露竖和长撇)

  师:小朋友,我们再来看看,这些笔画朋友是谁呀?(生逐个说出笔画名称)

  它们可以帮我们拼出哪个生字宝宝呢?谁来试试?

  师:垂露竖放在竖中线上,这样整个字就会端正了,你真聪明!你为什么要把垂露竖右边的点放得高一点呢?笔画朋友真有礼貌,也懂得谦让!

  ⑵ 师范写:这个生字宝宝这么有礼貌,钟老师想把它写得特别漂亮?请你仔细看!

  先写(中间)第一画垂露竖要写得短一点,让给长撇,后(两边)第二画左点写在横中线靠上一点。第三画右点写在右上格中间偏下一点点,第四画长撇从右格横中线上一点顿笔向左下格撇出,撇要写长。)

  ⑶ 生描一描、写一写。

  ⑷ 自评:你觉得自己的字写得端正、漂亮的请举手!(师根据需要展示纠正)

  ⑸ 生再练写。

  ⑹ 展评:小组推选写得最好的作业展评。

  4、指导书写“小”字

  ⑴ 导入:小朋友,竖勾给我们带来了哪个生字宝宝?比一比,小和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这两个点与以前的点比有什么不同?(写长一点)

  ⑵ 生描、写:请你自己边观察边写,把小字写端正、漂亮,有信心吗?

  ⑶ 展评:你觉得有进步的字打上进步星!

  (设计意图: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法,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写字课由枯燥转变为乐趣。1、用猜一猜、拼一拼生字宝宝等游戏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 2、要求学生借助田字格来学好写字。让学生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笔画、结构,以及各部分的位置,并说说写时应注意什么?努力记住它。3、通过分析比较字形特点,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同时学会欣赏评价。)

  三、巩固练字

  导入:老师发现今天小朋友们特别能干,把4个生字宝宝的名字写得这么漂亮,那么,你们交了新朋友有没有把老朋友给忘记呀?

  1、游戏“找朋友”:请你找一找,这些老朋友是哪个笔画的好朋友呀?(课件出示“找朋友”的生字:十、下、耳、禾、、巾、米、开、木、中、个,词语:小牛、小羊、大小)

  2、生巩固写,师巡视指导。

  师:下面请你各选三个自己喜欢的或还写不漂亮的字再写一写!也可以把刚才没写漂亮的字再写一写,“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努力写,难写的字也能写漂亮。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对本课学习的一个巩固和反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掌握汉字的书写方法,体会汉字的优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巩固练习设计了单个字和词语地练写,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异同,因势利导,有选择地练写,体现练习的梯度性。为切实提高写字教学的实效,在学生练习时加强个别指导,尽量抓紧时间,给每个学生都指导一次。)

  四、评比展示

  1、组内互评,推荐参评。(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优秀小书法家”和“进步奖”)

  2、(生拿作品上台参展):你觉得他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哪些地方怎样写会更好?

  (设计意图:评价指对别人书写的字,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评说。这不仅要求学生认真听别人的发言,还要求学生对此进行观察比较,得出自己的结论并表达出来。学生听的过程、比较整理的过程、表达的过程都是学习。所以评价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有相当难度但又相当重要的学习过程。在这节课中,我多次让学生观察后说发现、评作品,意在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学生在小组评价的过程中,看到了自己字的不足之处,也看到了其他同学一些优秀的字,把自己的字与他人的字作比较,能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字所处的水平,进而激发赶超的决心。同时通过观察评价,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发现、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

  五、课堂小结

  1、小结:上了这节写字课,你觉得自己有什么收获?

  师:只要我们认真去写字(做每一件事)!你就会有收获!就会感到快乐!

  2、(课件出示王羲之画像)教师讲述书法家练字的小故事。听了他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师:对呀!“提笔就是练字时”,我们(课件出示句子: “练字要持之以恒” )!希望小朋友们能像王羲之一样,坚持天天练字,成为一名“小小书法家”!

  (设计意图:有付出总会有收获,说说自己的收获,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生写字的自信心!通过听老师富有感染力地讲述王羲之的练字小故事,渗透思想教育,给学生一次提升素养的机会,使学生在写字中积累文化,积淀精神,从小立志,勤练笔。同时,教育学生写字(做事)要持之以恒,将习字由课内向生活延伸,要求学生在写字课内与课外一个样、校内和校外一个样。 )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好字对开发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培养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本堂写字课内容为人教版第一册《比一比》一课中的四个生字,在教学预设中,我努力让学生做到笔笔认真,字字端正,行行整洁,从而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课堂上学生写字的兴趣很浓,写得也很投入,更让我庆幸的.是通过指导,学生的写字姿势有了很大的改善,写字质量也得到了有效地提高。

  在课堂中,我努力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养兴趣──爱写字

  写字课是相当枯燥的,且并非一朝一夕所能练成的。要让生性好动的孩子喜欢写字,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必须重视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所以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把枯燥的教材内容融入到生动形象的情景中,努力使教学过程显得生动、活泼,较为有效。课堂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教学时我采用:

  ⑴ 猜一猜、拼一拼生字宝宝等游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有效地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

  ⑵ 通过开展小小书法家的竞赛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写字积极性,使他们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昂。

  ⑶ 在学生试写体验的基础上,再讲解,突破难点,并运用多元评价机智,(如优秀奖、进步奖……等)对学生作业及时点评、表扬、奖励,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树立学生写字的自信心。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也较为活跃!

  2、重观察──学写字

  观察和比较是学生在写字时需要学会的一个很重要的本领。一年级小朋友观察比较的能力还比较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处处尊重学生的见解,运用游戏的形式,努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会观察比较,以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进而提高写字水平!

  首先,字要写得规范、准确,减少错别字,就必须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如:牛──羊悬针竖的比较,写时牛的竖出头,羊的竖不出头!少──小第一画的观察比较等,如若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得出结论,只由老师直接灌输,学生肯定不感兴趣,印象也必定不深;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引导学生通过“细观察,找区别”,并把各自观察的结果告诉大家,学生个个爱表现自己,观察、反馈都很投入,效果也比较好。

  其次,独体字的笔画少,字形结构较难把握好,如本课的教学中,难点是把“牛、羊、小、少”四个字写端正、漂亮。所以我在课前预设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看清形、找重点、记心中、努力写”,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要写好这个字,重点要写好哪一画?学生抓住重点笔画写,这样独体字在田字格中的结构就把握好了。

  最后,仔细观察老师范写,这是最直接的指导,引导学生看清每一笔的运笔方法,并试着这样写。这既是指导书写的过程,也是巩固识字成果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掌握生字书写的笔顺及运笔方法,学生的写字水平一步步提高了!

  3、练姿势──养习惯

  要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尤为重要。为此,在写字之前,我是这样引导的:“小朋友,下面我们要开始写字了,你觉得要注意什么呀?”(生边做动作边唱儿歌:拿起笔,要注意,写字做到三个一“手握笔要一寸、头离书有一尺、胸离桌有一拳”……)。学生的表现欲强,个个坐得非常端正,自然而然地养成了坐端正再写字的好习惯!在学生写字的过程中,我至始至终地注意学生的坐姿,以奖励“端正星”和“认真星”为引导,教师提醒学生,学生提醒学生,形成师生、生生相互督促的学习氛围,以及时纠正不良坐姿。同时以争取“观察星”和“清楚星”为目标,使学生养成“看字形、记心中、再下笔”,保持纸面整洁,尽量不用橡皮擦的良好写字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螺旋上升的过程。要想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单靠几节写字课是不够的,需要长期地训练才能养成。因此,我们要使学生的习字由课内向生活延伸,要求学生在写字课内与课外一个样、校内和校外一个样。只要我们长期不泄地抓下去,不仅可以使学生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念及一丝不苟、爱好整洁等良好习惯,而且更有益于提高他们的道德、文化素养。

比一比教学设计6

  活动目标:

  1、通过目测、体验和操作感受两个物体的轻重。

  2、对学习和探索感兴趣。

  3、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类轻重不同的物品。

  2、翘翘板教具二个,小动物卡通形象若干。数字及轻重标记若干。

  3、课前组织小朋友到户外玩跷跷板,体验平衡。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轻与重的问题。

  二、感知体验引导幼儿用提一提、掂一掂等办法感知哪个物品重,哪个物品轻。

  三、交流讨论:

  1、通过幼儿玩翘翘板的经验,引导幼儿将轻重不同的物品放在翘翘板上会怎样?为什么?有何办法可以让翘起的一边沉下去?引导幼儿自由想象并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重的一头垂下去,轻的'一头翘起来。”(学习词汇:垂、翘)

  2、说一说,两个物体之间谁重谁轻?

  3、比一比,三个事物之间比较谁最重,谁最轻?引导他们将其排序。

  四、完成画册上的练习。

  五、拓展幼儿思维生活中如何知道物体的重量呢?日常生活中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师小结:大小一样,材料不同轻重也不一样、材料相同,大小不一样,轻重也不一样。

  活动延伸:

  请幼儿生活中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跷跷板,并比较三人中谁最重谁最轻,请幼儿排序。

比一比教学设计7

  【教学设计思路】

  让学生懂得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让他们感到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主动识字的愿望。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牛、羊、小、少”4个字。认识1个笔画“竖钩”和1个偏旁“提土旁”。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主动识字的愿望。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和正确使用量词。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了解运用一些量词;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和实际运用,巩固和拓展量词的积累。

  【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一个偏旁“提土旁”,理解3个量词的用法。

  2、正确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知道语文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愿意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教学准备】

  老师:生字卡片及卡片:一棵树。实物:一颗糖、小石子、粉笔头。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给你认识的动物、水果做名片。

  【学习活动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情境图,同时播放音乐。

  今天,老师带着小弟弟要到乡下奶奶家去玩,那儿可美了!你们想去吗?

  (想!)好!那咱们就现在出发!(课件出示情境图,农家小院。)

  二、认识动植物名称,初步认词

  1、认读带拼音的词。

  小朋友,你们看,奶奶家的院子里,好东西可多了。你找找,说说你最喜欢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在图上相应位置出示相应名称的词(带拼音),并读词。例:当学生说出“黄牛”这个词时,出示词“黄牛”,同时播放“黄牛”的叫声。老师说:“你想跟它交朋友吗?请你亲切地叫一下它的`名字。”学生齐读名称。注意正音:特别是“子”该读轻声。)

  2、去掉图片读词。引导学生发现。

  ⑴ (课件演示)奶奶家的院子里东西可真多。不看图,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去掉图读词语)你发现什么了?

  ⑵ 是呀!这些词宝宝可调皮了,分别是从水果之家和动物之家跑出来的,你能把他们领回去吗?根据学生回答,点击课件把词语分成两类。(不带拼音)

  ⑶ 连读词语,注意读得轻快、跳跃。

  三、自主认字和识词

  点击课件,剩下生字。这些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的生字。

  1、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学习小组交流:

  ⑴ 哪些字你早就认识了,是怎么认识的?请你教教组内的同学。

  ⑵ 哪些字你现在还不认识,向你的学习小伙伴学习,并且想个好办法记住它,好吗?

  2、交流汇报。

  哪个小朋友愿意来交流一下自己的学习经验,说说哪些字你早就认识了,是怎么认识的?(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妈妈教的,有的会说是从课外书上学的等。)

  是呀!在家里不认识的字可以问爸爸妈妈,可以自己看拼音学,还可以从电视、路边的广告中学习。

  还有哪些字你是今天才学会的,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以后见面了还能认出来呢?(学生可能会说熟字带生字的方法,画画的方法,给生字编歌谣的方法等。)

  小朋友可真棒!这些都是识字方法都是宝贝,快把它藏到你的智慧背囊里,以后可以帮你学很多字。

  (课间操:齐唱字母歌。唱后老师把韵文改编成歌谣,演唱引出韵文。)边听边想,童谣里唱的是什么?同时播放课件回到农家小院。

  三、学习韵文

  1、初步看图比一比。

  童谣里唱的是什么啊?你听出来了吗?(比多少、大小)谁和谁在比呀?学生说说。同时在说时学习三个量词。

  2、强调“群和堆”两个量词。

  看课件只出示一只鸭子,说说这是什么?再出现许多只鸭子,有多少只鸭子呢?许多只鸭子在一起就可说是“一群鸭子”。还可以说“一群什么?(一群羊、一群蚂蚁、一群大雁……)

  指着图上的杏子问,想想这要怎么说呢?还可以说“一堆”什么?(一堆土、一堆萝卜……随着课件出示“堆”字,认读生字,认识“提土旁”。

  3、讨论探究:“颗”的适用对象,与“棵”的区别。

  看课件图片一颗枣。用量词颗来说说。再出示实物:一颗粉笔头、一颗糖、一颗小石子。随着出示,让学生用量词“颗”说说。看看这些东西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我们还可以说“一颗”什么呢?(有的同学会说“一棵树”,是不是这个“颗”字?为什么?卡片出示:一棵树。)

  4、比大小比多少还能唱歌呢!大家一定很想学了吧?别急!我们先得把歌词给记熟,其实它就在书本第90页,大家快打开课本看看。

  5、学生自由朗读,读不准的可请同桌帮忙。

  ⑴ 检查读,评读。(指名一生读,其余认真听,准备评。)

  ⑵ 会读了吗?来!咱们来唱拍手歌。

  齐念童谣。边拍手边念。老师参与其间,和学生拍手念童谣。

  ⑶ 谁会背了?咱们来唱唱?一边唱一边表演。指名一个学生到台上示范表演。

  四、多种形式巩固生字

  1、开双轨火车读生字

  字宝宝要出门了,大家还认识他们吗?(认读生字卡片。)

  2、游戏:过关斩将。

  咱们该回家了,可路上设置了关卡,谁能读出词语来,才能通过,咱们快行动吧!(课件出示迷宫图)逐个认读词语。

  3、应用:我的日记。

  终于到家了,小弟弟回到家写了篇日记,大家来看看他写得好不好?

  课件出示句子:

  奶奶家的院子里有苹果树、红枣树。树下有黄牛、小猫。桌上放着一堆杏子、一个桃。一群鸭子回家了,一只小鸟飞来了。

  五、拓展识字

  小朋友可真棒!跟老师到奶奶家玩了一趟,学会了那么多的字。你们还认识哪些水果和动物的名字呢?请你来介绍给大家。学习小组展示生活中认识的水果和动物名。然后指一个小组到台上展示。

  六、课堂总结

  小朋友真了不起,已经认识了那么多的字,愿你们留心观察生活,在生活中认识更多的字。

  七、课后延伸

  回家后给家里的物品贴上标签。

比一比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2个字“小”、“少”,认识1个笔画“竖钩”和1个偏旁“提土旁”。

  2、掌握“大小”、“多少”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和韵文。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红星贴纸。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识词

  1、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一个美丽的农家小院去作客。(课件出示一幅图)

  你们瞧,院子里都有些什么呢?(随机在图上出示带拼音词卡)鼓励说“怎么样的什么”,说得好给予表扬。

  2、谁能当小老师来给大家领读这些词语?(请一生领读)

  哪些音要注意,请你给大家提个醒。

  3、同桌互相读词卡,读得不好请你帮助他,教会他。

  4、开火车,读词语(词语全下来在图下排队,去拼音)

  5、(生字变红)说说怎么记住它?(同桌互说,每人三个)

  为什么“桃、苹、杏”是“草字头”或“木字旁”?(都是植物的果实)

  6、齐读8个词语。

  二、学韵文

  1、认识了小院里的.动物和果实,接下来,我们要学一首好听的儿歌,儿歌的题目是──(出示课题)抽读,齐读。

  2、谁和谁要比一比?到底比什么?你们想不想知道?儿歌里都讲得清清楚楚,请你自己读一读吧。(生自由读儿歌 ,师巡回表扬读得认真的小朋友。)

  3、(请刚才被表扬的小朋友起立)刚才大家在读时,我发现这几位小朋友读得最认真,你们愿意为大家再读一读吗 ?(每人一句接读)

  (评价表扬)请大家再象这四位小朋友一样读读儿歌,读好了请举手。

  4、读了儿歌,你知道了谁和谁比?比什么?(随意说,说到哪组老师就用箭头在课件图中标出)

  “( )和( )比( )。”句式训练

  学生说到哪句,就请他找出儿歌中的这句话读一读。(以下几步随机进行)

  *“头”和“只”换一换说行吗?为什么?一头( ),一只( ),还能说吗?

  *你从哪个字看出鸭子多?“群”表示什么?(多,在一起)

  *哪些东西也能用“颗”来说?这些东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你从哪个字看出杏子多?“堆”和“群”有什么不同?学习“提土旁”一堆( )一群( )口头练说

  5、比完大小和多少,让我们连起来把儿歌读一读。

  6、喜欢这首儿歌的小朋友给它配上动作来读好吗?(四人小组配动作)师生一起配动作读全文。

  7、小朋友读得好听,动作也很有意思,让我们一起把这首儿歌表演给所有听课的家长看,好吗?(全体起立向后 转)师报幕生表演。

  三、复习字词

  1、练习(出示四个苹果,两只梨)苹果比梨多,梨比苹果(少)

  苹果比梨大,梨比苹果(小)

  (生口头填空后出示“小,少”两字。)

  今天,我们要来学写“小”和“少”两个字。比一比,两个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请学生说说竖中线上的笔画是什 么?学习“小”、“少”的笔顺演示(先中间后两边)生书空完后描红,再把两排字写好(师边巡视边发表扬的红 星)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2、猫捉老鼠(读词语:黄牛、花猫、杏子、桃子、苹果、红枣、多少、一群、一堆、一颗)开火车比赛

  3、连一连(见同步练习第40页,手拉手,找朋友)

  4、游戏:找朋友(10人玩,数量词和名词搭配)

  一朵白云 一条小河 一棵小树 一片叶子 一只小船

  一本书 一件衣服 一块西瓜 一双鞋子 一辆汽车

比一比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

  米尺、软尺、卷尺、测量记录单。

  教学重点:

  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制造认知冲突,明确活动意义

  1、激活经验,制造认知冲突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长度单位,请你用手势来比画一下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呢?

  教师:你能用手势比画一下,60厘米有多长吗?

  学生用手势比画,教师观察,寻找典型案例。

  教师:我发现这次同学们比画的60厘米有长有短,有些同学相差得还挺多的。(教师请相差多的两位同学展示。)

  教师:如果老师告诉你,我们的课桌长约60厘米,现在你能比画出60厘米的长度吗?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看来,光记住1米、1厘米有多长还不够,我们还需要了解身边一些常见的物体的长度。如果我们对身边这些常见物体的长度熟悉了,就可以借助它们了解和认识更多事物的相关信息。

  2、作好测量前的准备

  教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曾经介绍并认识了一些测量长度的工具(出示米尺、软尺和卷尺)。

  教师:你能结合一个例子,分别说说这些尺子怎么使用吗?

  学生汇报后,教师作好学生分组、分发记录单等工作。

  教师: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测试工具来量一量我们身边的物体吧!

  (设计意图:通过比画1米、1厘米,回顾所学习过的长度单位,利用学生不熟悉的60厘米,激发学生了解身边物体长度的需求,并且让学生迅速的做好相应的思想准备,体现活动的价值。)

  (二)实际测量,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

  1、观察图片,了解测量内容

  教师用课件呈现教科书第88页图,但图中不出现测量结果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图片,说一说图中的同学们都在测量什么,这些都是你们熟悉的事物吗?

  2、以测量肩宽为例,作好测量的指导

  (1)提出测量要求,保证参与活动的全员性

  教师:下面请两名同学为一组、互相量一量各自的肩宽,记住测量结果

  (2)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测试肩宽的活动

  (3)组织反馈,合理表示测量结果

  教师:你们用的是什么工具?怎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预计学生测量的数据不完全相同。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以下3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大家测量的结果不完全相同?

  第二,要不要把每个不同的数据都记录下来?

  第三,如何记录测量的结果?

  随着学生讨论,教师板书如下肩宽大约30厘米

  3、分组实践,积累直观经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确定测量的对象后分别展开测量,如两臂展开的长度,学生一步的长度,讲台的长度,教室的长度等。测量前,教师再提出要求,如请学生先估一估、再进行测量。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测量的`机会,并记下测量结果

  在学生交流反馈的基础上,形成如下板书。

  肩宽 大约30厘米

  一步的长度 大约40厘米

  两臂展开的长度 大约1米30厘米

  讲桌长 大约1米

  教室长 大约10米

  身高 大约1米35厘米

  课桌高 大约70厘米

  4、利用所学知识,积累更为丰富的直观经验

  教师: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测量过一拃的长度、手掌的宽度,你们还记得吗?如果忘记了,我们可以再量一量。

  补充板书: 一拃长 大约15厘米

  手掌宽 大约7厘米

  5、用多种方式建立所测物体长度或高度的表象

  (1)闭眼想——教师读板书中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学生闭眼想象实际物体有多长

  (2)用手比——学生读板书中物体的长度或高度,边读边用手比画长短

  (3)说关系——课桌要比肩宽长一些;两臂展开的长度比讲桌长一些;教室的长要比两臂展开的长度长得多等。

  教师:刚才我们了解了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和身边一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到底有多长或多高我们很难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有时直接测量也不是很方便,你们能不能试着用我们身边的这些事物来描述呢?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测量身边的事物,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在头脑中形成所测量事物长短高矮的表象。)

  (三)借助身边的事物,描述其他物品的长度或高度、发展长度观念

  1、用合适的方式描述"鳄鱼身长6米。这个长度

  (1)直观感知“6米”的长短。

  教师:看!小精灵也来参加我们的实践活动了,让我们来听一听小精灵带来了什么信息

  教师用课件播放小精灵的话,具体如下。

  有一条鳄鱼身长6米。

  教师:听了小精灵的话,你对这条鳄鱼的身长有什么感觉?

  教师:如果将它与我们家里养的小金鱼比,怎么样了

  (2)借助熟悉的标准描述“6米”这个长度,理解“6米”的实际意义。

  教师:同学们都认为这条鳄鱼很长,到底有多长呢?谁能到前面来用手势比一比、表示出鳄鱼的长度?

  教师:他表示的是不是6米?为什么?

  教师:这位同学已经完全展开双臂了,怎么还不是6米呢?

  教师:估计一下,几名同学手拉手,就和鳄鱼的长度差不多了?

  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让5名学生手拉手试试,另外两名学生测量,看看是否大约是6米。

  (3)直观感知“6米”的长度,体会用不同方式描述的价值。

  教师:看看5名学生手拉手的总长度,你对这条鳄鱼的长度有什么感觉了你能告诉大家,这条鳄鱼到底有多长吗?

  学生回答,突出两点:以什么作为标准,量得的结果大约是6米。

  教师:看来用我们熟悉的物体的长度作标准,去表示新的事物的长度,我们就能更清楚地知道新事物到底有多长。

  (4)用不同的方式描述6米的长度。

  教师:如果请同学们并肩站立,大约需要多少名同学才能有6米长昵?

  根据学生发言,组织学生站队,一次不成功可以通过测量进行调整

  教师:看来20个同学并肩站着的长度和鳄鱼的长度差不多,大约是6米。也就是说你们的肩宽大约是30厘米,20个同学并肩站着的长度大约是6米

  教师:你还能用其他的方式来描述鳄鱼的长度吗?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并实际比一比。

  学生可以采取走步、摆课桌等方式描述鳄鱼的长度。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鳄鱼长度的直观感觉到多角度描述,将抽象的“6米”与自己熟悉的事物的长度联系起来,既在应用中进一步加深了对所选物体长度的认识,又达到了对“6米”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也积累了测量、描述等多方面的经验、为后面的实践活动积累了活动经验。)

  2、自主选择研究素材描述物品的长度

  教师:利用我们刚才描述事物长度的方法,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描述表中一种物体的身高或身长。可以先估一估,再实际比一比、量一量。

  长颈鹿的身高 6米

  鸵鸟身高 2米50厘米

  壁虎身长 12厘米

  足球门的长 7米30厘米

  游泳池的宽 25米

  汽车的长 4米

  (设计意图:在多种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测量本质的体验,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初步建立长度观念。)

  (四)回顾与反思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了一些有趣的测量活动,学会了用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的长度或高度来描述新鲜事物的长度或高度。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比一比教学设计10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前预习要求】

  1、从文中找出本课要学的生字,做上记号。

  2、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3、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熟为止。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完成预习任务。)

  【课前准备】

  1、本课挂图

  2、词语卡片:黄牛、花猫、鸭子、小鸟、杏子、桃子、苹果、红枣 熟字卡片:棵

  3、录音带:儿歌《一边大,一边小》

  4、把本课生字卡片贴于黑板上。(拼音部分折叠起来。)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词

  1、昨天你们在家预习时都作了哪些工作?本课的生字都会认了吗?老师把生字上的拼音都去掉,再把他们从书上搬到黑板上,你们还会认吗?自己认认看。哪些字你记不起来了,你可以看看书,或者向你的同座请教一下。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检查,发现不足之处及时弥补。老师向学生提示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初步培养学生遇到困难主动查资料,自我解决困难的能力。)

  2、再读这些生字时可能会发现有些字音不容易读准,提示一下同学们。

  (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己找出难点,并提示其他同学,培养其成就感。)

  3、认读生字卡片。

  4、问:这些生字组成词语以后,你还会认吗?(读词语卡片,读完后贴于黑板上)

  (初步建立字词概念;给生字变换语言环境,巩固识字。)

  5、(出示挂图)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初步渗透看图方法──从整体到部分 )

  6、对照图,再读词语卡片,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把词语卡片贴于对应的事物旁边。)

  (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并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文字与图画相对应,词义自然理解。)

  7、用一句话说说,图中都有些什么?

  (进行初步的语言训练。)

  二、学习量词

  1、问:图中的这些事物各有多少呢?

  ⑴ 当学生用上“群、堆”时,先引导学生从生字卡中找出来,再相机点拨,了解“群”和“堆”表示的数量较多。

  ⑵ 当学生说到“一棵红枣树”时,出示“棵”字,引导学生说出“一颗枣”后,比较“棵”与“颗”。

  (教师的提问中避免了“数量词”的术语;充分利用图画帮助理解课文,进行语言训练;在说句的过程中不断复现生字,加强语言和文字的联系。)

  2、师引:我们的课本把这些都编进了一首有趣的儿歌里,不信,你读读看。(学生自由朗读)

  三、指导读文

  1、指名读短文。访问其中一名学生:是看汉字读的还是看拼音读的?提示学生:读书时,会读的要看汉字读,遇到困难再借助拼音读。

  (此教学过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读准字音,培养其良好的读书习惯。)

  2、听儿歌录音,鼓动学生随着节奏做拍手游戏。

  (这一安排既可作为课中游戏活动,消除疲劳,又营造了儿歌的朗读氛围。)

  3、这个孩子(指录音)读得好吗?你们可以比她读得更好。同桌同学互相读读看。

  (激发朗读欲望,促进合作学习)

  4、指名读、齐读,老师、学生拍手伴奏。

  (拍手伴奏的方法既可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又可帮助学生掌握朗读节奏,符合本课特点。)

  四、理解短文,指导说句

  1、问:看看课题,“比一比”,到底是比什么呢?

  (在充分的'读文后,学生很容易找到答案──比大小,比多少。)

  2、指导说句:------比-------多, -------比--------少。

  -------比-------大,--------比--------小。

  (此练习既可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又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时,我力求将此理念贯穿其中。

  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由于学生的知识能力不同,思维特点各异,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在教授新课之前,我组织学生课前独立预习,创设情境让学生自行检测(读字卡),并给时间让他们自行纠正。在这些环节的教学中,我没有强求学生步调一致,在相对自由的空间里,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重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才能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根据学生学习需求确立教学重点

  一开课,我就让学生自己认读老师贴在黑板上的本课生字(无拼音)。这样,学生可以发现自己还未完全掌握的难点,及时进行再学习;教师也可以了解到学生在本课生字部分的学习需求,并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进行教学。之后,我又请学生当小老师,自己找出字音上的难点,加强训练。这样根据学生需求来进行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三、倡导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既指师生合作,也指生生合作。在学生认读生字遇到困难时,我告诉他们可以向你的同座请教;当学生很想和录音机里的孩子比比谁读得好时,我请他读给自己的同桌听,听听同学的评价;当一名学生起来朗读时,我带领其他同学为他拍手伴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别人的帮助下克服了困难,得到了认同,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四、引导学生探究、发现,体验成功的乐趣

  本课字音上的难点是学生自己发现的,图画与词语的联系是学生自己发现的,儿歌的朗读方法(节奏)使学生自己发现的,课题“比一比”的含义也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通过探究学习,有了如此之多的成功体验,必然会使学生树立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并激发起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

比一比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 认识几个生字,会写“牛、羊、小、少”4个字,认识1个笔画(竖勾)和一个偏旁(提土旁)。

  2、 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比一比这节课中的生字词,在这些生字词中,我们还学了很多反义词,现在我们来对对反义词歌。

  远对( ) 高对() 黑对( ) 有对( )

  2、游戏:请高的同学和矮的同学比身高,哪个高?哪个矮?高的同学和老师比身高,哪个高?哪个矮?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二 第一课 比一比》。

  二、看图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想去吗?(生:想!)那我们就出发吧!(课件出示农家小院)看着碧绿的禾田,闻着泥土的芬芳,听着青蛙的鸣唱,我们已经来到一户农民伯伯的'家,轻轻推开院门,走进小院。看,都有哪些动物在欢迎我们!

  小动物们这么热情地欢迎我们,小院的小主人也是非常的热情啊,早就为小朋友们准备好了一些果子,有(生:苹果)师:有(生:红枣)师:有(生:桃子)师:还有(生:杏子)。

  三、自主识字

  1、你们想认识这些动物和水果的名字吗?(生:想。)那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吧!

  2、 齐读词语。

  huáng niú huā māo

  黄 牛 花 猫

  yā zi xiǎo niǎo

  鸭 子 小 鸟

  xìng zǐ táo zi

  杏 子 桃 子

  píng guǒ hóng zǎo

  苹 果 红 枣

  3、 老师来考考你们,我指到哪个你们就读哪个。

  4、小朋友们读得真热闹,词语朋友也玩热了,瞧,它们把拼音帽子摘掉了,你们认识它们吗?(生:认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5、其实啊,这八个词语中还藏着一个秘密,擦亮你的小眼睛仔细观察第一排和第二排,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第一排都是动物,第二排都是水果。

  6、这课中有12个生字宝宝在等着你们,我们快去认识认识吧!

  7、出示生字。

  (1)自读生字。

  (2)说说你早就认识了哪个字?

  (3)你能给这些生字找好朋友,组组词吗?

  四、学习儿歌,积累量词

  1、生自读儿歌。小朋友们刚才认识了这么多生字宝宝,这些淘气的生字又跑到一首儿歌里去了,咱们去找一找吧,自己把这首儿歌读一遍。

  2、儿歌读完了,那你们能告诉老师这首儿歌里有几句话吗?

  3、细读儿歌,学习反义词及量词。

  4、现在我们把这首儿歌从头到尾读一遍。

  五、指到书写“牛、羊、小、少”

  1、出示正确坐姿图片,指导学生写字的正确姿势。

  2、请学生拿出铅笔,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正确的握笔姿势。

  握笔姿势儿歌:食指拇指捏着

  三指四指拖着

  小指在后藏着

  笔尖向前斜着

  笔杆向后躺着

  3、出示“牛”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右手书空牛的笔顺,指导学生认清“牛”在田字格中十个点的位置,给“牛”组两个学生认识的词。

  学生在练字本上书写两个“牛”。

  4、出示“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笔顺,请学生上台来讲述“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给羊组两个词。

  学生在练字本上书写两个“羊”。

  5、写字课进行到这里,学生做手指操——拍手歌。

  6、出示“小”,学生观察该字在田字格的位置,然后跟老师一起书空,认识新笔画——竖勾。教师范写,学生仿写。

  7、出示“少”,学生观察与“小”的区别。师范写,生仿写。

  8、展示学生作品,全班评议。

  六、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到农家小院游玩,收获真不小,我们认识了12个生字宝宝,知道“大——小”、“多——少”是一组反义词,还认识了不少的数量词。小朋友在农家小院玩得开心吗?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比一比

  大 (一头)黄牛 (一个)苹果

  小 (一只)猫 (一颗)枣

  多 (一群)鸭子 (一堆)杏子

  少 (一只)小鸟 (一个)桃子

比一比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生、羊、小、少”4个字。认识1个笔画和一个偏旁。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量词。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识字和写字,学习正确使用量词,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词卡和图片。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看图识字,记忆生字;学习韵文,认识量词;指导书写。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识词

  看图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一个农家小院)里面有哪些动物植物?

  词卡与实物对应。

  1、学生将带拼音的词卡贴在相应的动物和植物旁边。

  2、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准这些音节、词语。

  认读带拼音的词语。

  先请个别学生认读,在全班跟读,最后开火车读。(苹果的“苹”、杏子的“杏”、黄牛的“黄”是后鼻音;“少”是多音字)

  开展男女生对抗赛,比一比哪一队又快又准。

  二、学习韵文

  1、自己读韵文。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朗读成果;交流读韵文后的发现。(有四句话,两句比大小,两句比多少。)

  3、比一比,认识量词。

  图上的杏子和桃子有多少?(一堆杏子、一个桃)

  杏子可以一堆一堆数,还可以怎样数?桃子呢?(个、箱、筐……)

  图上其他动物或植物到底有多少,哪个小朋友能准确介绍一下?

  提出疑问,是不是这些东西就只能使用一种量词,还有别的吗?

  三、记忆生字

  有自己适合的方法记忆。

  选择生字进行组词、说句的练习。

  四、指导书写和作业

  课件演示 “牛、羊”的`笔顺,说说要注意什么?试写一个。

  出示“小”、“少”,认识新笔画“亅”,跟老师一起书空,观察该字练写。

  每个生字练习三个。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并能正确运用。根据课文创编儿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看图说说动植物的数量、名称。

  二、扩展延伸

  1、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准确使用量词“群、颗、堆”。

  数枣用颗,数哪些东西也用颗?你发现这些东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东西都比较小)

  数鸭子用群,数哪些东西也用群?你发现这些东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数量多,聚在一起)

  数杏子用堆,数哪些东西也用堆?你发现这些东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数量多,紧紧地叠在一起)

  2、老师出示物品,学生说一说。

  一朵花 一本书 一件衣服 一双鞋 一把扇子 一辆汽车 一块西瓜 一个杯子 一双手 一台电视机 一孵化 一座房子 一台电脑 一双筷子 一张桌子

  一座桥 一列火车 一架飞机 一排椅子 一篇文章 一本书 一杯水 一纸币 一份报纸 一扇窗户 一棵树 一把尖刀 一个书包 一条绳子 一串香蕉

  3、根据课文创编儿歌(课件帮助)

  三、作业

  用量词说说家庭用品。

  板书

  大──小 多──少

  一头黄牛 一只猫 一群鸭子 一只鸟

  一个苹果 一颗枣 一堆杏子 一个桃

比一比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识12个生字,会写“小、少”两个字.

  2.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结合课文学习,学习运用语言积累和生活经验仿编韵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量词“颗、群、堆”的意思,结合生活经验使用一些量词并能仿编韵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大小、多少等都是通过比一比才能知道的,这节课,我们继续上《比一比》,然后,我们小朋友之间也比一比,看谁上课最认真、最积极、最会动脑筋。(出示课题)

  2、复习生字、词语

  a齐读

  b对号入座(帮词语找对应的图)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并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文字与图画相对应,词义自然理解。]

  3、读课文(指名读、打拍子齐读)

  [设计说明:拍手伴奏的方法即可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营造了儿歌的朗读氛围,又可帮助学生掌握朗读节奏,符合本课特点。]

  二、昨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刚才我们又朗读了课文.现在请你看着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引入出示数量词)

  [设计说明:整体感知,进行初步的语言训练;给生字变换语言环境,巩固识字。]

  1自选读数量词

  2相机引导准确使用“颗、群、堆”三个量词

  a颗:出示实物(一颗黄豆、一颗纽扣、一颗石子),随着出示,让学生说说数量名称,这些东西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较小且接近圆形),我们说一颗什么呢?

  b群:出示一只鸭子,说说这是什么?再出示许多只鸭子,许多鸭子在一起就可以说是什么?(一群鸭子),还可以说一群什么?(一群羊、一群蚂蚁、一群大雁)(渗透同一种物品可以使用不同的'量词的辨证思想)

  c堆:看老师演示,一颗星星堆成一堆星星,一颗石子堆成一堆石子(学生感知,数量多,紧紧地叠在一起时用堆),还可以说一堆什么?

  1、课后练习:我会说

  (同桌互说、开火车说)

  2、观察教室,练说量词

  你还能用数量词说说教室里的东西吗,比一比,看谁找得多说得准。

  希望同学们课间和同学说说校园里的设施,回到家里和爸爸妈妈说说家里能看到的东西,好吗?

  3、回顾全文,根据板书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4、运用语言积累,仿编韵文

  a出示图片:葡萄和桃子。学生看图仿照课文编一句儿歌(一个大,一个小,一串葡萄一个桃)

  b出示一组图片:一群山羊和一只兔子一个西瓜和一个梨一只老虎和一只兔子。指导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自主选择图上的物品编儿歌

  [设计说明: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实物,仿照课文,自编韵文,使学生尝试发现问题,实现从模仿到创造的飞跃,培养创新意识。]

  小结:同学们真是一学就会,而且还能运用,真棒!我们身边的事物除了可以比大比小,比多比少,还可以比什么?(长短、高矮等)可用师生互比身高提醒

  [设计说明:此练习既可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又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教学分析:

  《比一比》这篇课文的课题就充分说明了教材的特点,提示了学法,那就是要让学生在比较中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并能正确地使用一些量词。这一课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特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量词说身边的事物,进行“颗”“堆”“群”的拓展说话,都是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机会。本课的设计还体现了一个创新性的语文实践活动,那就是请学生仿编韵文。通过前一部分的教学使学生对常用量词的适用范围有了初步理解,然后先齐读课文,再出示葡萄和桃子,学生练说“一边( ),一边( ),”。然后出示三组图片,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组或几组练说“一( ),一(),”。这些有目的、有层次的训练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和弹性,满足了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教学反思:

  在《比一比》这篇课文中,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兴趣----自主、探究学习的源泉。在教学中我以激趣为手段,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情境。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呈现了教学内容,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呈现形式,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二、鼓励发现----自主、探究学习的动力。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三、交流、合作----实现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途径。新课标指出:课堂上,要留给学生较为充裕的自读自思、同桌互学和小组讨论”。指导一年级的孩子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学习语文的兴趣。

比一比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联系生活,了解更多可用大小、多少、高矮、长短作比较的事物。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懂得大小、多少是要在比较中确定的。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入

  开课前,先组织大家做正说反做的游戏。如:教师喊起立,学生就坐下。教师喊向左转,学生就向右转。

  刚才,小朋友根据游戏的要求做出了意思相反的动作,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组意思相反的词。揭示课题:比一比。

  二、在观察比较中学习意思相反的词

  1.初步学会比较。出示插图:小朋友,咱们都有一双手,一双脚,谁来说说手指和足趾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教师小结:手指、脚趾数量一样多,长短可不一样,引出手指长,足趾短。教读,齐读,

  注意足是平舌音。

  2.引导学生多角度进行比较。老师和大家一起开展我会比的活动,让一高一矮对比鲜明的两位学生站在讲台上,比一比,他们有什么不同,看谁观察最仔细,找出的不同点最多。

  如:从个头上看,一高一矮;从体型上看,一胖一瘦;从年龄上看,一大一小;从所站的位置上看,一左一右

  师相机用红笔板书:高、矮、大、小、长、短、多、少等词语,边板书边教大家读生字。

  当学生比出一高一矮时,师相机引出哥哥高,弟弟矮的句子,并让两个学生分别拿哥哥和弟弟的卡片贴到高和矮的.前面。

  学完高和矮这对反义词后,教师站到高的学生旁边,让学生观察谁高谁矮,你从中明白什么?

  师小结:高、矮是在比较中确定的,不是固定的,比较的对象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结果。你也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师相机引导:地球与太阳比,谁大谁小?出示太阳大,地球小的句子。那地球同月亮比呢?就变成地球大,月亮小。

  3.联系生活说一说可用大小、多少、高矮、长短作比较的事物。小朋友,在周围的事物中还有什么高、什么矮,什么多、什么少,什么冷、什么热?请先说给同桌听,然后再说给全班听。

  师相机引导汉字和字母的对比。并出示句子汉字多,字母少。并读一读句子。

  三、认读生字,指导朗读

  1.谁能看着拼音把四个句子读一读?其他同学当小评委。

  2.小朋友,这些戴小红帽的字娃娃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我们叫叫它们的名字。(齐读10个生字。)

  3.在这些新朋友中,哪些字娃娃的名字容易念错?你给大家提个醒。(少、手、长是翘舌音,足是平舌音。)

  4.生字娃娃脱掉拼音小帽了,你还认识它们吗?(生抢读。)

  5.这些生字娃娃想回家,我们来帮帮它们。

  做送生字娃娃回家的游戏。(部分学生手拿字卡,把生字送回课文句子中去。其余学生跟教师一起读或背句子。)

  手指 足趾 哥哥 弟弟

  太阳 地球 汉字 字母

  6.教师引读句子,再背诵。

  四、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1.孩子们真能干,很快就背熟了课文,老师要奖励大家,只要你用鲜花上的字组一个词或用字说一句话,鲜花就送给你。

  2.小朋友得到了鲜花,心里可高兴了,我们不仅会认,会给生字娃娃找朋友,还要会美美地写字娃娃,怎样才能把字娃娃写得美美的?细心观察的孩子,请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小的竖钩写在竖中线上,手的竖钩也写在竖中线上,第三画横写在横中线上)

  3.指导写字。

  师相机指导长、足的书写,生书空,师范写,认识。

  学生按笔顺描写一个,然后仿写一个,再独立写一个,同桌互相评价。哪个字写得好就奖朵

  小红花,并说出好在哪里。

  五、拓展训练

  展示带有反义词的成语。请学生读一读,记一记。

  七(上)八(下) (东)倒(西)歪 (南)来(北)往

  (前)仰(后)合 (左)思(右)想 (大)同(小)异

  像这样带有反义词的成语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查找带有反义词的词语。

比一比教学设计15

  【教学要求】

  1、能认识12个生字和1个偏旁“提土旁”。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生字卡片、一颗小石子、一颗珠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老师要考考你的眼力。看,(出示铅笔)这两支粉笔,比一比,一支粉笔──长,一支粉笔──短,对!那这两本书呢?这个本子呢?(师随手拉过一位学生)那我们俩呢?

  刚才,大家通过比一比发现了这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板书:比一比)齐读。

  二、看图读词

  1、看图

  老师带来一幅画,找找看,说说你最喜欢什么?(点击课件:黄牛)你呢?你还喜欢什么?

  例子:学生说苹果,点击出现“苹果”(带拼音),什么样的苹果?(红通通的苹果)齐读:苹果(好吃的杏子,可爱的鸭子,红红的`桃子)

  2、认读带拼音的词

  ⑴借助拼音,你能读准这些词语吗?试试看。(学生练读带拼音的词语)齐读。

  ⑵(课件演示:去图不带拼音的词语)没有拼音宝宝的帮助,你也会读吗?(学生练读词语)

  教师指读,分组赛读。

  仔细观察,你发现什么了?(词语分成两类:动物和水果)

  3、看图比一比

  那这些动物和水果也可以比一比吗?说说看。

  (课件:牛和猫,鸭子和小鸟,苹果和红枣,桃子和杏子)

  比如,牛大,猫小;鸭子多,小鸟少……

  三、读韵文

  1、其实大家说的就在课本的76页,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找得快。(打开书)

  快读一读吧。(学生自读课文。)

  2、谁敢第一个站起来读?(指名读课文)多勇敢的小姑娘!

  3、你知道吗?老师想和小朋友玩个拍手的游戏,好不好?

  (教师边拍手边朗读示范:一个大,一个小,一头黄牛一只猫。)

  谁能接着往下说?(请3个学生尝试)自己练一练拍手读课文。(学生拍手读课文)

  男女生拍手读,齐读。

  4、学习量词:颗

  ⑴刚才老师发现这个字读得不太准,读什么?“颗”谁有好办法记住它?(学生介绍记字方法)

  ⑵那你还知道“一颗──”(学生说,一棵树)师板书:棵这个字才是“一棵树”的棵,(板书:颗)比一比,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

  ⑶我们还可以说“一颗”什么呢?出示实物:一颗小石子、一颗珠子。还有夜晚在天上一闪一闪的──一颗星星

  5、学习量词:

  老师还想读课文,注意听听老师说得对不对?

  一个大,一个小,

  一只黄牛,一头猫。

  一边多,一边少,

  一堆鸭子,一个鸟。

  咦?怎么错了?那应该怎样说呢?

  (课件:课文中的量词变红)是啊,像这样的词就叫量词,量词可不能乱用,用错可要闹笑话。

  6、强调“群和堆”两个量词。

  (课件只出示一只鸭子)说说这是什么?(再出现许多只鸭子)现在可以说一什么鸭子?许多只鸭子在一起就可以说是“一群鸭子”。(出示“群”字)你怎么记住它?

  还可以说“一群什么?(一群羊、一群蚂蚁、一群大雁……)

  (课件出示一堆杏子)可不可以说“一群杏子”?应该是“一堆杏子”,动物可以说一群,水果可不行。(在一堆杏子旁边,课件出示“堆”认读生字,认识“提土旁”。)还可以说“一堆”什么?(一堆土、一堆萝卜……)

  7、量词练习

  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么多的量词,现在我要考考你,会不会正确使用量词,会不会像老师这样闹笑话?

【比一比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比一比》教学设计03-22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学设计09-14

教学设计的设计07-17

ai教学设计 ai的教学设计05-29

蝉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设计04-05

流程设计教学设计12-09

《鸟岛》教学设计小岛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11-11

教学设计07-11

教学设计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