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优秀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优秀,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优秀1
教材分析: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课文虽然篇幅短小,但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教材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进一步训练学生默读的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并结合课文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学生分析:
三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在阅读时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问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前面三篇精读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掌握了默读方法,能边读边想,抓住文中主要人物的描写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自主探究,在学习中巩固和提高。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默读课文,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明白在日常生活中,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很喜欢听故事,所以今天又带来了一个,想听吗?
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非常喜欢画画。每当选拔人才的时候,他常常会让前来考试的人根据他所出的一句诗画一幅画。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皇帝没有一个满意的。但是,当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同学们,为什么皇帝刚开始不满意,当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又连声叫好呢?
师:对,因为最后一幅画的作者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画法,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一个《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板题)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参照课文前面的提示语首先进行三读:(读准确、读流利、读感情)
大屏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意。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师:老师看大家已经把生词画出来了,请同学们看大屏上的词语,你能准确地读出来吗?
大屏出示:召集连绵不断连绵起伏半截
恰好若隐若现恍然大悟称赞
师: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
师:刚才同学们都已经读了课文,有谁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聪明,老师根据大家刚才讲的归纳整理了一下(大屏出示),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三、默读课文,分组讨论
师:画师让三个徒弟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骆驼,看谁画的多。那么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呢?倒底是谁画的多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并完成这个表格。
1、小组讨论交流,完成表格。
考题:
徒弟
画了什么
自我感觉
画师评价
大徒弟
二徒弟
小徒弟
2、小徒弟的画为什么得到画师的称赞?
3、你们还有其他的办法也可以画出更多的骆驼吗?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呢?
师: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这不恰恰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变换句式)
师:谁知道“若隐若现”是什么意思?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这样画有什么妙处?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扮演画师,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评价三个徒弟的画好不好?
师: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师: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师:让我们齐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师:如果你是大徒弟或二徒弟,你会对小徒弟说什么呢?谁来表演一下。
3、你们还有其他的办法也可以画出更多的骆驼吗?
师:同学们,课文中作者不急于告诉我们该怎样画出最多的骆驼,而是一步步地展示三个徒弟所画的画,让人迫不急待地往下读,最后揭开奥秘,说明小徒弟画的是最好的,这种写法是:设置悬念的写作手法。
四、感悟道理、升华主题
师: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把你的感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好吗?
师:同学们,通过这个故事后,其实大徒弟和二徒弟并不服气,纷纷要求师傅再出一道题,于是画师又出了这样一道题——深山藏古寺。假如是你你准备怎么画这幅画?可以小组同学商量一下。
出示三个徒弟的画,分小组讨论点评,再指名点评。
大徒弟:一座茂密的森林里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二徒弟: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小徒弟::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师:画师的小徒弟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事,你们平时是不是也有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呢?或者谁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哪些课文是写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师:其实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课下请同学们也收集一些创新故事,和同学们交流好吗?
五、全文总结
师:同学们,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限的,而小徒弟不仅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板书设计:12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许多小骆驼不满意
二徒弟许多骆驼头不满意
小徒弟两只在山谷中走称赞
(妙在创新)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优秀2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召集、骆驼、得意、禁不住、恰好”等词语;正确理解“密密麻麻、连绵不断、若隐若现、恍然大悟”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师父(画师)的话,来体会小徒弟画的巧妙之处。
教学流程
一、情趣导入,引出课题。
师:谁能讲一讲大家都熟悉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指名讲故事,要求讲得清楚、简洁。)
说说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或者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多动脑,遇事不慌张等等)
师:这节课,老师又带了一个与动脑有关的小故事。
(板书: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二、感知课文,简单讲述。
1.师:现在老师再请大家快速地大声朗读课文,把课文里面的一些你认为比较重要的词语划出来。
(生默读课文,划词语)
2.师:看看有没有跟老师划的一样的,我们来见见他们。
出示生词:召集骆驼密密麻麻得意禁不住弯弯曲曲
连绵不断连绵起伏若隐若现恰好恍然大悟
(1)请同学读词语,正确跟读,错误指正。(选择普通的学生)
(2)请学生运用词语简单地讲述故事,先自由练习,再个别发言。(选拔尖的学生)
三、抓住重点,深入探究。
1、师:从刚才的故事中,我们知道画师要考徒弟画骆驼谁最多。徒弟们考得结果怎样?
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出示句子: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师:读一读这句话,你有哪些问题想问的?
(预设):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2、带着问题去默读课文
(1)、大徒弟画了什么?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比大徒弟多?
(3)、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
生交流随机板书:大徒弟画满;二徒弟许许多多;小徒弟两只。
3、细读多
师:文中中哪些句子是大徒弟和二徒弟骆驼画的多的句子,请画出来。并思考哪些词语中可以感觉到他画的很多?
相机出示句子:
大徒弟用细笔密密麻麻地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
纸只又这么大,要画出最多的骆驼,该这么办呢?于是他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
师:哪里可以看出画的很多?(密密麻麻、画满、许许多多)
4、细读少
师:小徒弟画得多吗?也画出来。
出示句子:原来,小徒弟只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不断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
师: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出示课文插图)
5、读画师的话
师:是呀,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我们看看画师是怎么评画的吧。
出示: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的群山里走着,若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⑵理解“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迷迷糊糊);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读画师的话。(师生配合读,个别学生读,齐读)
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了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那你能自己说说小徒弟的画中的骆驼是最多的呢?
(请学生来当师父,用“虽然……但是……”或“因为……所以……”来评评小徒弟的画。)
6、师:同学真厉害不仅明白了为什么小徒弟的画画的骆驼是最多的,还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原因呢,真是了不起啊!那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呢?你从哪个字看出来?
生:恍然大悟
师: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小徒弟画图“以少代多”)
五、总结与拓展
师:学习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师: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平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不仅如此,还要多读书,拓展知识,开阔视野呢。老师这里推荐一个小故事,同学们可以课后找来看看。
《踏花归去马蹄香》
六、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画满
二徒弟许多小徒弟
两只——以少代多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优秀3
一、教材简说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画面却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的情境,让人拍案叫绝。课文的题目揭示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插图揭示了小徒弟画面的内容,教学时,要利用好插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课文引人入胜是因为采用了悬念的手法。文章并不急于告诉我们究竟该怎样才能画出最多的骆驼,而是一步步地展示三个徒弟所画的画,让人迫不及待地往下读,最后揭开奥秘,说明为什么小徒弟的画是最好的。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进一步训练学生默读的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并结合课文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画师的话虽然只有一句,但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要帮助学生认真领会。
二、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建议
1.这是一篇开发学生智力的有趣故事。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或者从类似的民间故事入手,或者营造一个相同或者类似的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充分调动的基础上,导入本课的学习。
2.课文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较浅显,但讲述的道理很有启发性。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可以先让学生参照课文前的提示语,明确学习的要求,独立阅读、思考,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为什么小徒弟的`画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要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尽可能多的骆驼,大徒弟想到的办法最简单,也是常人一般的画法,那就是把骆驼画小。当然,骆驼画得越小,画出的骆驼就有可能越多。二徒弟的方法与大徒弟相比,有一定的进步,他用骆驼的头来代表整个骆驼,这样,他画出的骆驼数就比大徒弟多了。不过,无论是大徒弟还是二徒弟,他们画出的骆驼数毕竟都是有限的,都没脱出俗套。与他们相比,小徒弟的办法之所以最好,是因为他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了无限的可能,谁也说不清究竟会有多少只骆驼,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他的画最好。教学中,老师也可以问问学生,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也可以画出更多的骆驼。
3.课文最后学习伙伴说:“我也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的事。”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学习中拓展开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也可以从生活实际中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提出改进或解决的办法。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把自己随时想到的一些好点子记录下来。
4.教师可以在学生广泛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提示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可以回忆一下学过的课文,比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聪明的华佗、爱迪生救妈妈的故事。也可以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讲画家作画的一些巧妙的构思。
四、参考资料
画家作画的构思
绘“藏”有人给画师出了一个题目:深山藏古寺。画师们煞费苦心,精心制作──有的画出群山绵延,林木繁茂,露出古寺一角;有的画了群山逶迤,森森古木之中露出了古寺似的塔尖;有一位画师也画了山,画了树,却不见古寺,只画了蜿蜒的山道和一位在山下小溪旁汲水的老和尚。
提示:老和尚与古寺紧相关联,他下山取水,寺必在山中,藏的意思出来了。第一、二幅或露寺角,或露塔尖,说不上是“藏”了。
画“声”据说著名作家老舍曾经给画家齐白石出了一道画题:蛙声十里出山泉。画蛙声,也许只要画出鼓起鸣囊的青蛙就行了,但要画出“十里”,还要“出山泉”,就并不容易了。齐白石思来想去,终于完成了──他以青山为背景,从山中流出淙淙泉水,水中欢快地游动着好几条蝌蚪。老舍看见了,十分赞赏。
提示:山泉中既然游动着蝌蚪,由画面展开联想,不难推出泉里边必有青蛙,透过画面,一片蛙声似乎远远传来,萦绕耳际呢。
传“香”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以后,特别设立了翰林图画院,并用考画来取仕。考题都是一句诗,让考生根据诗句的内容作画。有一年,考画的内容是“踏花归来马蹄香”。这里“花”“归来”“马蹄”都好表现,唯有“香”是无形的东西,用画很难表现,这就得考生们动一动脑筋了。有的画是骑马人踏春归来,手里捏一枝花;有的还在马蹄上画上沾着的几片花瓣,只有一位考生别出心裁,他画了几只蝴蝶绕着马蹄翻飞。主考官一见之下十分欣喜,当众表扬了他。
提示:既然“踏花归来”,再画花,与题不合;但直接在马蹄上画花,又显得太直露了。而蝴蝶绕蹄翻飞,恰恰暗示踏花归来,马蹄上花香犹存,引得蝴蝶前来凑热闹,含蓄而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十分精妙。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优秀】相关文章: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01-16
《想别人没想到的》的教学设计02-22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02-22
北京版《想别人没想到的》优秀教学设计04-11
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的教学设计12-02
关于《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05-11
《想别人没想到的》的教学设计范文12-04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7篇)02-13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7篇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