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海丝文化主题征文

时间:2022-02-11 09:13:59 实用范文 我要投稿

海丝文化主题征文(精选2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征文吧,征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么一般征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海丝文化主题征文(精选2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海丝文化主题征文(精选20篇)

  海丝文化主题征文 篇1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两千多年前开始逐渐形成的“海上丝绸之路”,跨越浩瀚的大海,将中国与世界各地连接起来。

  我的家乡宁波,取自海定则波宁,具有悠久深厚的海洋文化。它就是中国最主要的“海上丝绸之路”城市之一,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中国的海岸线上。

  一走进宁波博物馆一层的名为《跨越海洋》的展厅,就能感受到海洋的气息。整个展厅以大海的蓝色为主色调,陈列着各种当年的货物。有丝绸,茶叶,瓷器,香料等等。看到它们,我的眼前就仿佛出现了那一艘艘高大宏伟的货船,正拉响汽笛,准备越洋过海,将货物远销他乡。

  展厅里最多的要数瓷器了,各种形式,各种用途,看得人真是眼花缭乱。在岁月的侵蚀下,有的支离破碎,有的显得伤痕累累,有的依旧光彩照人。有的色彩绚丽,有的古朴典雅,有的雕刻精美。我不禁要赞叹我们祖先的技艺之高超。

  时间飞快的流逝,时代在改变,眨眼就到了科技发达的今天。它们几千年来默默地注视着这个世界,真是历尽沧桑。如今仿佛像我们述说着它们那不平凡的经历。在一个展台里,静静地躺着几块瓷片,瓷片上调着精美的花纹,可见它原来是件不错的艺术品。这不免让人觉得可惜,也使人展开无限的联想。它是怎么碎的?它原来将运往哪里?它是干什么用的……可能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猜想,但是这一切我们以无从考证。

  海上丝绸之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中外互通有无友好往来,各国商人获取利益,传播宗教与信仰……这一切都是大海功劳,海洋是我们人类的宝库!它还需我们继续开发和研究!

  海丝文化主题征文 篇2

  每当倾听《外婆的澎湖湾》时,我总是想起从外婆家门前流过的那条合浦湖海运河。运河从遥远的山林里,流经过我的童年,成为童年欢乐的源泉活水。

  运河是恬静的,静静地流淌,几乎听不到水声,像一个娴静的少女;运河的水是清澈的,像少女清明的眸子,没有丝毫的杂质,可以清晰地看见水底的细沙和水中游动的鱼虾。河岸边还有各种水鸟,各种昆虫,特别是河岸边还站着一排排翠绿的相思树,夏初的时候,树上开满了淡黄的可爱的小花,在微微的风中,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女孩子们最喜爱这种花香了,常常采撷几枝放在鼻子下轻轻地闻,而男孩子们却喜欢爬到相思树上,然后猛地从树上往河里一跃,平静的河面上顿时溅起朵朵洁白的水花。

  记忆中的运河是欢乐的。在大清早,我常常尾随着外婆来到河边的码头洗衣裳。清晨的河岸边,姑娘们早早就来了,充满了欢声笑语。她们边洗着衣裳边谈笑着,不时假装偷偷瞥了一下河中撑着竹排网鱼的小伙子。当看到自己喜欢的小伙子也在偷看着自己时,那一瞬间,红云满面,惹得旁边的女伴们阵阵咯咯的娇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长大后,我才从《诗经》里知道,原来有许多爱情是在水边产生的,许多情诗也常常与水有关。

  河边常常有许多孩子在游泳嬉水,我是跟着他们在运河里学会了凫水。可是,每次到河里游泳的时候,外婆都会一遍又一遍地叮嘱我千万要小心,有时还不放心,亲自站在岸边看着,那时我觉得外婆特别啰嗦麻烦。记得一次,我在河里嬉水时,恰好看见自己村的大人骑自行车经过,便跟着他回家去了。外婆找不到我,疯了似的找遍了运河的上下。母亲知道情况后,匆匆带着我回到了外婆家,并狠狠地骂了我一顿。可几乎崩溃了的外婆,却没有一点责怪我的意思,慈祥地抚摸着我的头,说:“我的小祖宗呀,你吓坏了外婆啦!”

  长大后,外婆永远离开了,而我也远离了运河。从此,外婆和童年的运河成了我永久的思念。几十年来,我也走过了许多条河流。但是,我几乎没有见过比运河清澈的。女儿曾经天真的望着我疑问:“爸爸,为什么我没有看见过河里有虾呢?是不是小虾只能养殖在池塘里呢?”我无言以对。每条河流都应该有一个清澈的源头,每个人也都应该有一个清澈的童年。这使我的心里产生了带上女儿回去,看看外婆家湖海运河的念头。

  前几天,刚一放暑假,我就带上了女儿驱车回到了久别的运河。运河依然恬静,河水依然清澈,岸边的相思树依然翠绿!我心里既兴奋又惆怅,兴奋的是运河还是那么的美丽,惆怅的是运河边少了我那慈祥的外婆的身影……“哇!爸爸,好清澈的河水呀,我还看见了水中有虾米在游泳呢!”女儿兴奋得手舞足蹈,欢呼声打断了我的沉思。

  我静静地注视着身边的女儿——一个清澈的少女,心里默默地念叨:好好看吧,这是一条清澈河流!她从爸爸的童年一直流淌到今天,仍然是当初那么的清澈,但愿女儿也像这条河流,永远都能这般的清澈动人。

  海丝文化主题征文 篇3

  炎炎夏日,烈日当头。作为一个在外读书的泉州人,我们深感家乡文化的博大精深,但由于近年来经济的发展需要,泉州传统文化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当中,显得如此黯淡无光,不论是优雅婉约的南音梨园,还是铿锵振振的高甲木偶,他们在民间的舞台已经大量萎缩,似乎只能在申报世遗、展示城市名片的时候会被当作牌子拿出来举一举,喧哗过后它们仍然寂寂无声地隐退市井,难得抛头露面了。

  作为一个泉州人,我们为家乡高速发展的经济而骄傲,但是我们深知文化是一种根源,是一个城市高速发展的根本,没有了文化作为根基,就犹如一个空中楼阁,正是因为这个家乡情结激起了我们要在暑假参加社会实践的决心,也因此我们选择了泉州--我们的故乡,将泉州非物质文化的发展及弘扬作为我们的实践课题,也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文化。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我们希望通过实践能激起家乡的青年人对于家乡文化的重视。

  泉州是一个有着浓厚民风民俗的古老城市。俗话说:"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这是泉州悠久文化历史的见证。众多文化广博而无争地并存于泉州,是我们泉州人的骄傲!

  海丝文化主题征文 篇4

  这是一条跨越大海的路,他把中国与世界连接。在这条路上,中外使臣执节往返,各国商人赍货逐利,宗教信徒舍身弘法......这条路,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起源于两千多年前,主要有两大干线组成:一是由中国通往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的东海航线,而是由中国通往东南亚及印度洋地区的南海航线。"海定则波宁。"我的家乡宁波,是一个海洋文化深厚的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在宁波博物馆一楼,我探访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美丽记忆--"留洋"回来的文物。

  "时间以一种方式悄悄流逝,但时间的记忆却会以多种的形式保存下来。"海底的记忆也是不可磨灭的,陶碟、陶碗、陶盆、瓷片、金香炉、古代钱币......在一个展柜里,一个名为"长沙窑褐绿彩奔鹿纹执壶"引起了我的关注。它的皮肤是象牙色的,在壶嘴的下方,画着一只疾驰的小鹿,褐绿相间的花纹,细小乌黑的眼睛不仔细看很容易就以为这也是鹿身上的一个花纹,蹄子撒开,使得路上扬起一阵阵尘土。头微微昂起,望着后方。只在等待落后于自己的伙伴吗?是在遥望天敌有没有追上吗?还是......引起了我的无限遐想。

  在另一个展厅的玻璃柜中,放着一个蓝白相间的瓷罐,罐身上印着一条张牙舞爪、耀武扬威的龙,弓着身子,铜铃似的眼睛直逼前方,仿佛要放射出金光刺穿乌云,冲出阴霾。两只利爪微微伸出,似乎要与黑暗势力兵戈相见。

  海洋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时间会无情的过去,但美丽的记忆会永恒。"一个文物背后必定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大海中还藏有许多美丽的记忆,等着我们去开发、研究。

  海丝文化主题征文 篇5

  在福建地区,碗糕大约是最受普罗大众欢迎的人气早餐之一。它洁白蓬松呈碗状,顶部还咧开“大嘴”形似发笑,很讨食客欢心。

  因为在材料和制作工艺上毫无门槛,故碗糕也成了市井常见之物。或许因太过寻常,“碗糕”二字在闽南语里又带有几分轻蔑的意思。特别是将“虾米”与“碗糕”连用,入耳便有睥睨天下的气势。

  发酵功夫关乎成败

  制作碗糕的材料,是家家户户皆有的普通大米。只消加水浸泡两小时后碾成米浆,加糖静置发酵后,便可以送上蒸屉。

  整个过程看似简单,但碗糕能否蒸得漂亮,还必须仰仗最关键的发酵程序。手熟的老艺人,能恰到好处地配比米浆和酵母粉的分量。如此这般蒸出来的碗糕,通体洁白如雪且气孔蓬松,一口咬下去齿颊生香,还能收获软润弹牙的体验。

  若换在过去,这米浆发酵可是要额外再费很大一番周章。严格遵从古法的老艺人,绝不肯以酵母粉简单应付了事。他们用来发酵的引子,来自于从前发酵后晒干的陈米浆。据说以这种办法发酵米浆更均匀彻底,便于碗糕疏通气孔,外观上更蓬松。

  能“咧嘴”方完美

  待发酵完成,便可以将微微发酸的米浆注入碗中,约八分满即可。若嫌白米浆太过单调,还可往面上撒点黑芝麻妆点。约莫半小时后,待蒸屉的竹盖子重新打开,扑面迎来的便都是大米天然的香气。

  碗糕蒸熟后,会膨胀溢满整个碗,顶部圆鼓鼓地膨出。发酵和火候都拿捏得极好的,顶部会自然开裂成三四瓣,活脱脱像咧开发笑的大嘴。

  过去巧妇们在蒸碗糕时,也会暗中较劲——若见到碗糕成功咧嘴,她们也喜笑颜开自鸣得意;若碗糕愁眉苦脸地窝在碗底不敢探头,她们也心情烦闷,“面忧忧”毫无喜色。没曾想,这小小碗糕的成败,竟也关系到巧妇们在厨艺造诣上的荣辱。

  人气早餐市井最爱

  从碗里剜出碗糕,美味就可以上市了。只消一杯甜豆浆搭档,一小块碗糕便能唤醒昏昏沉沉的灵魂,提供给人一早上必须的能量。

  除当做早餐外,碗糕还是闽南地区佛诞和年节祭祀场合的必备供品。因为发酵过程有个“发”字,暗暗讨了“发财”的口彩,故闽南人对碗糕青眼相加。巧妇们在制作这类祭祀用的碗糕时,会额外再以食用色素往当中点上猩红的一点,以区别于普通早餐。

  当然,无论加不加这一个红点,碗糕仍是毫无门槛的“大路货”。或许是因为太过寻常,“碗糕”二字在闽南语里便带有几分轻蔑的意味。特别是将“虾米”和“碗糕”连用,整个词语便意味着“什么东西”、“什么玩意”——居高临下的语气,分分钟能将对方呛到无语凝噎。

  海丝文化主题征文 篇6

  泉州港历史悠久,有1500多年对外开放的历史,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之一,中世纪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宋元期间,泉州港的出口货物以丝绸为主,故称泉州古港至西洋的航线为“海上丝绸之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泉州古港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并于1991年2月14日组织世界各国有关专家学者乘坐“和平方舟”号考察船抵达后渚作业区,对泉州港进行全面科学考察)。到了明清实行海禁,港口逐渐衰落。

  据历史记载,泉州古港与国外交往最早可追溯到南朝时期。早在6世纪初,泉州已开始和国外交往,有大船到南洋诸国通航。印度僧人拘那罗陀于陈武帝永定二年(558年)和陈文帝天嘉六年(565年)两次到泉州,在泉州西郊九日山上翻译《金刚经》,后从泉州乘船到棱加修国(今马来半岛)和优禅尼国(今印度)。

  随着我国南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泉州港的海外交通,至唐代时开始兴起。唐中叶爆发“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导致通往西域的道路被阻,“陆上丝绸之路”停滞,于是中外经济交流活动由陆转海,“海上丝绸之路”由此兴起。当时阿拉伯、波斯商人通过海上来到广州、泉州购买中国丝绸、瓷器等,尤其是泉州,还可买到日本、朝鲜的货物。于是泉州海上贸易日益兴盛,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与广州、扬州等并列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大港口。唐王朝特在泉州设参军事,管理海外交通贸易事宜。

  五代时,泉州为闽国辖地,闽王王审知很重视海外贸易,“招徕海中蛮夷商贾”,泉州的海外交通得到进一步发展。五代后期,泉州扩大了城市范围,并增辟了道路和建置货栈,以适应海外交通贸易发展的需要。

  宋元两代是福建古代水运的鼎盛时期,也是泉州港名闻海内外的时期,被誉为“世界最大贸易港”之一,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宋时,泉州与国外往来的有70余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交通畅达东、西二洋,东至日本,南通南海诸国,西达波斯、阿拉伯和东非等地进口商品主要是香料和药物,出口商品则以丝绸、瓷器为大宗。为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宋哲宗元祜二年(1087年),政府在泉州设置“市舶司”,宣告泉州港正式开港。从此,海船不需寄港广州而可直达泉州各口。同时对外商实施优惠政策,鼓励来华贸易,之后又设“来远驿”,以接待贡使和外商。为鼓励海外交通贸易,宋代的泉州市舶司和地方官员每当海舶入港或出航的季节,特为中外商人举行“祈风”或“祭海”活动,以祷祝海舶顺风安全行驶。政策上的契机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不断发展与繁荣,为泉州港的崛起与兴盛奠定基础。

  海丝文化主题征文 篇7

  凭栏远眺,只能看见那繁华都市的一角,但这已足矣。在这小小的一角中,我已看尽世间的繁华:那车与车之间的和谐相处,到处耸立着高楼大厦,每个人脸上洋溢着幸福和那一艘艘英姿飒爽的大船都更加坚定了我在这里寻找它的信念。

  “它”是什么?“它”便是那海丝起点和东亚文化之都泉州。

  纵观海丝之路,一路蜿蜒向前,虽受到阻挠,但仍不屈地向前方飞腾,从未改变过自己的初衷。

  一声汽笛把我的丝路从九霄云外给拽了回来,只见一艘轮船从港湾缓驶离,投向大海热情的拥抱,此情此景又将我引入沉思中……

  而后,我走下楼,因此楼适与海近,故我飞身扑向大海亦很快,我抚摸岸上的一艘艘小船,想从它们身上找到一些海丝的记忆,但前几艘船显然已经忘记了或是阅历太浅,直至我走到最后一艘船前,它缓缓开口说道:“海丝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航道,但是有一段时间并不为人所重视,到后面才得到保护。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我当年也随船队出国还,走过海上丝绸之路,那一带的景象甚为繁华,尤其是起点泉州,那里经济的发达早已超过了人们的想象,能够造出设备齐全的大型船舰,还开办了许多学堂,培育出许多国家栋梁,那里十分开放故得此繁荣之景,令人赞叹”。

  我的眼前浮现出一幕又一幕开拓着开创海丝之路艰辛的画面,想到它的出现给两岸人民带来巨大收益,促进了泉州的发展。

  这时几个泉州妇女走过,挑着担子谈笑风生。泉州的发展也缺不了她们呀!泉州不正是贤惠和繁荣的代表吗?

  海丝文化主题征文 篇8

  泉州的地理位置是坐落于中国福建南部,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历史上,泉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的经济开发始于周秦,西晋末年,由于战乱,大量中原士族入泉,使得泉州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展露萌芽,并逐渐完善。泉州在历史长河中的名称、行政区域频频变更。这也使得泉州的文化丰富了起来。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泉州成了众多文化在中国的汇集之地。于唐时,它是世界四大口岸之一;于宋时,它是东方第一大港。而这些,足以说明泉州作为海丝之路的起点的意义和优势,足以说明泉州作为海丝之路起点的贡献。

  海上丝绸之路,其雏形在汉代形成,在宋元时期蓬勃发展,是中国和外国跨洋交流的通道。在这些海外国家中,阿拉伯国家频频通过泉州进入中国进行贸易等活动。可以说,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凭借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建立一个“跳板”,使得泉州迅速发展。

  昔有张骞出西域,尔后便有了丝绸之路通往中东等地区。再有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使海内外的商人、使者跨洋交流。海上丝绸之路是海丝文化的象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国外的艺术、文化传入国内,与国内的艺术、文化相互交融,从而产生了新的艺术形式和文化特色。

  泉州的东西双塔、洛阳桥、安平桥等古建筑,以其宏伟的外形和丰富的内涵展示了一个时代的灿烂文明。海上丝绸之路给泉州带来的,不只有于当时的蓬勃,还有一个绚丽的未来。宋代古船、九日祈风石刻、郑和下西洋的碑刻等古文物,又见证泉州曾经有过的中外经贸文化交流的昌盛繁荣。所有这些,让人沐唐律宋韵之遗风,发思古之幽情。以上的种种,能够展现出来的,也只是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利端的冰山一角,可见海丝文化对泉的影响多么巨大。

  如果说海丝文化是一段冗长的数据,那么泉州就是一个加密的硬盘,现今呈现在世人面前的遗迹、民间艺术不过是共享的、数量有限的数据资料。如果说海丝文化是条源远流长的河流,那么我们所看到的泉州名胜只是一条水量不多的支流。如果说海丝文化是本厚重的史册,那么我们所听到看到的七子戏、高甲戏、白字戏、拍胸舞、歌仔戏等表演技艺也不过是记载着为数不多的文字的残本。

  正所谓,“赏古残韵,品古绝书,惜古遗文,踏古珍迹,寻古失物”。古人留下的美好事物,理应值得我们去探寻,去参观,去欣赏,去品味,去珍惜。海丝文化就像一个未完全解开的谜,还深藏着许多尚未展露出来的秘辛。古人留给我们的是底蕴,是发展创新的底蕴。海丝文化留给我们的是未来,不是过去。

  海丝文化,留下的是不灭的记忆,失去的是宝贵的财富,传承的'是永恒的瑰宝,托起的是举世瞩目的新天地。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海丝文化最大的受益者。正因如此,泉州成了首批公布的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简而言之,泉州传承了海丝,海丝兴盛了泉州。仅此而已。

  海丝文化主题征文 篇9

  一枚枚做工精美,画艺精湛的邮票,用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再现了千年之中古城泉州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更由此展现出了一条伟大航路散发出的无穷魅力。

  中国的瓷器是十分精美的,尤其是外销瓷,更展示了中国独特的文化。西方的人们十分钟爱此类瓷器,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于是,作为重要对外港口的泉州,在一个叫磁灶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座瓷窑,专门生产着外销瓷,运往海外出售。这些美丽的瓷器,成了泉州的名片,中国的名片:瓷器是西方人对中国的第一印象。因此,艺术家们把热火朝天的烧窑现场画入了邮票之中。

  中国与世界各地文化的碰撞交融,体现在泉州的街巷市井中。按图索骥,我持着开元寺的邮票来到了东西塔下。在这一偌大的寺院之中,处处都见证了各个文化的融合。在大殿的横梁上,有三十二位飞天乐伎在飞翔。她们皆面容娇好,有些面带微笑,有些在静静沉思,有些威严无比,有些慈眉善目。她们或身披羽翼,或身披蝉翼。值得注意的是她们手中拿着各种各样的乐器,飞天本是外来的文化代表,手中乐器却是南音。

  海丝文化主题征文 篇10

  中国古港口众多,像广州、宁波等不但是古代知名港口,即使到了今天仍然是对外通航的重镇。泉州虽然在宋元时期辉煌一时,但之后便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际“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兴起,泉州以其历史地位备受世人关注,并且在国际上占尽无限风光。在众古港中,泉州的成名是必然也是偶然,泉州海交馆馆长王连茂先生向记者讲述了泉州“成名”背后的故事。

  大使作媒,泉州抓住历史机遇

  上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了海上丝绸之路考察活动,分别走访了那些在古代世界海上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港口城市,泉州通过积极努力,成为本次考察活动的代表性港口,并从此成为国际上“海丝”研究的领跑者。

  据介绍,当年,联合国在选择考察地点时,广州是中国惟一的港口,且被定为国际研讨活动的主办地。正是由于当时中国驻阿曼大使的热心推荐,改变了考察团原来的计划,使泉州一跃取代广州成为此次重点考察的中国古港。

  在此次考察活动中,阿曼是重要的组织国,阿曼国王还借给联合国一艘万吨级豪华游轮,以供考察使用。在1988年的国庆节,原中国驻阿曼大使袁鲁林先生应邀出席阿曼民族文化遗产部举行的宴会,阿部长告诉袁大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准备考察海上丝绸之路,行程是从意大利的威尼斯到日本的大阪,其中,中国的考察点定在广州。

  袁大使听了,随口便问阿部长:“你们怎么没有想到泉州呢?那里有你们阿拉伯民族的清净寺、圣墓,还有阿拉伯后裔……”

  阿部长十分惊讶:“中国沿海还有这样的地方?我们还没听说过呢!能不能给我们一些材料看看?”

  这次看似无意的谈话,袁大使一直记在心里,回国后,他立即给当时的泉州市市委书记和海交馆王馆长写了一封信。接到信后,市委市政府立即批示海交馆在1个月内组织好相关材料,以便呈送给中央有关部门。

  远在千里之外的中国大使,是如何知道泉州海交历史的呢?原来,袁大使与泉州还有一段不解的缘分。解放初,袁大使曾在福建省委宣传部任职,因为工作关系常来泉州,对泉州的“海丝”文化有一定了解。之后不久,袁大使便调离福建,没想到几十年后,袁大使远在异国他乡还情牵泉州。正是袁大使的这份热情和细心,成就了今天的“海丝”泉州。要不然,泉州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还一直被掩盖在历史的长河里,不为世人所知。

  海丝文化主题征文 篇11

  泉州市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静态和动态文化遗存保留最为完好的城市,所保存的海上交通文物和遗址具有真实性、特殊性、唯一性等特点。迫切需要制定一部专门的法规或政府规章,以加强对泉州海丝遗产的保护。此外,泉州市政府目前正在积极申报“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世界文化遗产,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必须有相应的保护管理办法,专门法规或政府规章的出台将有助于申报工作的成功。针对这些问题,福建省政府法制部门和泉州市政府于两年前即联合开始了泉州海丝遗产保护专项规章的制定工作。

  此次出台的《福建省“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共36条,明确规定了泉州海丝遗产保护的原则是“依法保护、科学管理、加强监督、永续利用”。从加强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根据目前泉州海丝遗产保护管理机构的现状,明确泉州海丝遗产的保护管理机构。

  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它古时称为刺桐城,有着爱拼敢赢的泉州人民,还有着泉州人民引以为豪的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港口——刺桐港。郑和在此下西洋,泉州这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辉煌的海丝文化在这里扬帆起航。而一张张小小的邮票,也包含了这璀璨的海丝文化,现在,让我们翻开这琳琅满目的集邮册,去体验那邮票上的海丝文化吧!

  20XX年,中国与葡萄牙联合发行了一套邮票《古代帆船》,邮票一共有2张,面值为80分。虽然只有两张,但是,它有着巨大的意义。它象征着中国和葡萄牙从古代到现代友好的海上交流,也象征着中国和葡萄牙各自辉煌的海丝文化。而这一套邮票不仅象征着中国还象征这泉州的海上文明。为什么这么说呢?细细留心一看,不难发现,在“中国古代帆船”这张邮票中不只有着古代帆船,右边还有着一座塔——没错,它就是着名风景名胜——泉州十八景开园寺的东西塔中的东塔。而东西塔就是为古代泉州帆船指明方向的高塔。看到这一张邮票,我不禁联想到了贸易船只来来往往,客商,华侨络绎不绝,港口上停泊着些许船只,西方的文明通过海丝之路传到中国。好一幅“万人聚集刺桐港”的图画!再来看看邮票上这一艘帆船,它正张开大帆,在海面上航行,与短小快捷的葡萄牙帆船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对比,中国古帆船相对比较大,这也说明在古泉州,就有着造大船的水平。当时郑和下西洋时,主船也是泉州建造的,泉州古时登峰造极的造船术,为泉州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小小的邮票包含着璀璨的海丝文化愿一张张邮票传播五湖四海,让更多人了解这泉州的海上丝绸文化!

  海丝文化主题征文 篇12

  保留时间性、历史性和文化性,使古城永葆‘海丝文化’魅力。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海交馆、开元寺、清源山、南少林,营员们的足迹遍布了泉州古城的名胜古迹;赏南音、南戏、提线木偶,他们领略古韵悠长的泉州文化。千年历史底蕴与自然山水相融合的风华,令营员们惊叹不已。

  在德化陶瓷博物馆,他们不仅欣赏到栩栩如生的陶瓷作品,还兴致勃勃地动手制陶、上色。在惠安雕刻展示馆观看石雕作品的现场制作时,大家被精细雕工折服,感慨“一件件石雕作品仿佛具有魔力”。

  北京汇佳中学的张宸语最喜欢掌中木偶,虽然听不懂闽南话旁白,但丝毫不减古老绝技的艺术魅力。台上的提线木偶表演,让台下的营员们都跃跃欲试,山西曲沃中学的同学在师傅的教导下成功让手中的“小沙弥”走起路来了。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泉州,那就是海纳百川。古朴与现代在这里碰撞、交融,兼容并蓄,这座城市有海洋一样的胸怀。”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牛美春同学感慨道。泉州给成都七中的张毅沐雪同学的印象是,“这座城市的文化已经融入生活中,从红砖大厝、风味小吃等各个细节中,我都能体会到泉州不一样的个性和风格”。

  海丝文化主题征文 篇13

  几千年前,第一艘船载满货物,从东方驶向遥远的欧陆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历史就是在这一天被创造。他们走过的那条路,被后人称为“海丝之路”。

  大海,一直以一种人们所敬畏的形式存在着,因为他的神秘与未知。但人们总是在害怕着的同时,又会想着探索。因为这种好奇以及无数次的尝试之后,人们才发现,海的彼岸,还有着更加广阔的天地。他们扬起了帆,载着梦想驶向了远方。

  海上丝绸之路,就这么,一步一步的将中国连通世界。泉州,也慢慢的在人们的视野中扎了根。在人们记住丝路的同时,也记住了泉州。作为海丝之路的起点,泉州亲眼见证了历史上人们无数次的远行。

  泉州不拒绝外来文化,就像他不阻拦传扬中国文化一般,以其无限的包容,渐渐接纳了世界。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能见到越来越多的洋文化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文化在交流中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为我们的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没有这条路,我们或许不会知道什么是肯德基、麦当劳,不知道什么是微软,什么是苹果。因为海丝之路,让东西方文化得以融合。让海洋彼岸的人们知道,中国,不是一个只会自我封闭的蛮夷国家,我们的文化,是那么的独一无二。因为海丝之路,让我们知道,我们不是唯一,同一片天空下,还有着很多同为人的存在。

  时间转到今天,因为海丝之路的存在,泉州用他独一无二的优势,泉州早已经成长成为了一个经济先进的城市。科学技术的提高,交通更加的便捷,使得泉州作为丝路起点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但这并不意味着丝路就要被放弃。丝路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今天美好生活的起源,他应该作为一种精神,烙在我们的心里。

  丝路文化,也是丝路精神。它象征着百折不挠的顽强,象征着敢闯敢拼的坚强。因为这些精神的存在,才能驱使无数人面对位置的海域,勇敢的站上船,去征服,去闯荡。这种精神,永不褪色,它会一直它们为我们面对艰难困苦时的动力来源。

  感谢“丝路”,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的色彩。更感谢泉州,孕育了“丝路”,也孕育了“丝路精神”。

  海丝文化主题征文 篇14

  孝道,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许多和“孝”有关的故事,例如“卧冰求鲤”、“黄香温席”等,都被传为佳话。而我们家的家风,也正是这样的。

  我的奶奶今年62岁,已是年逾花甲的老人了,而前不久发生的事,完美地诠释了我们家的“孝道”。

  大概是去年吧,那会儿奶奶的母亲,也就是我的太姥姥,正在享受她人生最后的时光。那时候太姥姥的两个儿子都已过世,除了尚在外地赶不回来的三女儿之外,只有我奶奶和二姨奶两个人在身边,她们俩轮流侍奉老人,每月一轮。

  当太姥姥住在我家之后,日常生活已完全不能自理,吃饭,洗漱,拉屎撒尿都需要有人侍候。吃饭时,奶奶总是用一个小勺子一小口一小口地喂太姥姥吃,就象是在照顾一个婴儿一样,太姥姥吃完了坐到沙发上了奶奶才吃。上卫生间时,奶奶会小心翼翼地扶着太姥姥,生怕她摔倒。晚上睡觉时,奶奶基本上都是一个小时就醒一次,给太姥姥搭好被子,掖好被角,才重新躺下再睡。

  每天我放学回到家里,总感觉有一股臭味在屋里飘荡,那大概是太姥姥身上的味道吧。我对此很厌恶,但奶奶却依然尽心尽力地侍候她老人家。我就问奶奶:“她一个快死的人了,你还这么用心干什么?”那时的我不懂忌讳,“死”字脱口而出。“你呀你,”奶奶对我说,“真不懂事,即使她再怎么样,那也是我妈妈,总不能不管不顾吧?”“那么,送到养老院不行么?”我很迷惑。“养老院哪儿有家里条件好,去那儿是受苦。”奶奶很自然地说。

  这一刻,我着实被震撼了。奶奶虽然文化不高,但是她的举动,却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试想如果有一天,你的母亲也变成这样,你能尽心尽力地做到这一切么?可能大多数答案是否定的。

  孝,是我们家的家风,也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别每天光说不做,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让孝融入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孝道,就能够发扬光大。

  海丝文化主题征文 篇15

  “蓝蓝泉州湾,青青戴云山,海上丝路从这里铺向世界……”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会想起我的家乡泉州来。我的家乡历史悠久、古迹遍布、文化多元,是个可爱的地方。今天,请大家随着我走进文都泉州,感受海丝魅力。

  泉州历史悠久。宋代时期,泉州就和70多个国家有通商往来。到泉州来贸易、旅游、侨居、传教的外国人如天上的星星一样数也数不清。泉州港也逐渐兴旺起来,成为当时全国的第一大港。马克·波罗认为当时的泉州港比埃及的亚历山大港还要繁荣。今天,在泉州海交馆里陈列着的宋代大木船、石刻、瓷器等大量文物和图片,生动展现了当年泉州港的繁华;数百外文的墓碑、石雕等珍贵文物古迹见证了当年泉州和海外各国的友好往来。

  泉州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在这里,峰峦起伏、绿树与石刻盎然成趣的清源山浅唱着古城之歌;凌空矗立的东西双塔诉说着开元寺源远流长的历史;庄严肃穆的清净寺赞叹着泉州多元的宗教文化;势如飞虹的洛阳桥是,跨江接海,历数着千年沧桑;古朴醇厚的红砖古厝讲述着优美动人的故事……在众多的名胜古迹中,我独爱老君岩。它屹立于清源山脚下,像一位慈祥的老人,静静地守护着泉州人民。泉州,像一位画家,手拿妙笔,轻点丹青,在东亚尽情描绘。

  泉州文化长河,灿若星辰。在这里,动听婉转的南音弹奏着意味深长的人间百态;精彩绝伦的提线木偶演绎出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富有地方特色的梨园戏、高甲戏向我们讲述着这座古城的佳话;浔埔女、蚝壳厝彰显着浔埔文化,诉说着浔埔女的美丽与善良,勤劳与智慧;南少林武术博大精深,传播海内外……泉州,如一位音乐家,手执乐器,口诵佳音,在东亚低吟浅唱。

  现在,每当听到《蓝蓝泉州湾》,我就会想起我的家乡泉州,想起这个历史悠久的古港,这个名胜古迹遍布的地方,这个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她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东亚,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泉州,我可爱的家乡,我将发扬“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努力学习,长大把您建设得更有魅力。

  海丝文化主题征文 篇16

  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它古时称为刺桐城,有着爱拼敢赢的泉州人民,还有着泉州人民引以为豪的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港口——刺桐港。郑和在此下西洋,泉州这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辉煌的海丝文化在这里扬帆起航。而一张张小小的邮票,也包含了这璀璨的海丝文化,现在,让我们翻开这琳琅满目的集邮册,去体验那邮票上的海丝文化吧!

  2001年,中国与葡萄牙联合发行了一套邮票《古代帆船》,邮票一共有2张,面值为80分。虽然只有两张,但是,它有着巨大的意义。它象征着中国和葡萄牙从古代到现代友好的海上交流,也象征着中国和葡萄牙各自辉煌的海丝文化。而这一套邮票不仅象征着中国还象征这泉州的海上文明。为什么这么说呢?细细留心一看,不难发现,在“中国古代帆船”这张邮票中不只有着古代帆船,右边还有着一座塔——没错,它就是著名风景名胜——泉州十八景开园寺的东西塔中的东塔。而东西塔就是为古代泉州帆船指明方向的高塔。看到这一张邮票,我不禁联想到了贸易船只来来往往,客商,华侨络绎不绝,港口上停泊着些许船只,西方的文明通过海丝之路传到中国。好一幅“万人聚集刺桐港”的图画!再来看看邮票上这一艘帆船,它正张开大帆,在海面上航行,与短小快捷的葡萄牙帆船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对比,中国古帆船相对比较大,这也说明在古泉州,就有着造大船的水平。当时郑和下西洋时,主船也是泉州建造的,泉州古时登峰造极的造船术,为泉州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小小的邮票包含着璀璨的海丝文化愿一张张邮票传播五湖四海,让人了解这泉州的海上丝绸文化!

  海丝文化主题征文 篇17

  泉州,一颗闪耀于祖国东南方的明珠,一座有着丰富历史人文底蕴的城市,再加上那火红的刺桐花独具一格的衬托,无不让世间的文人墨客,倾倒于她的优美景色与文化底蕴之下。“苍宫影里三州路,涨海声中万国商”,这里,记载着刺桐曾拥有的繁华热烈;这里,曾刻下郑和下西洋的文明历史;这里,便是我们魅力的泉州。

  诗人说,泉州是沉睡在深海里的宝船,时间贬不低它的价值;游子说,泉州是宝盖山顶的万寿塔,永远映衬在海外游子的心中;从南宋至今,西街斑驳的老树根记载了这座城市从海丝之路到如今的满城霓虹的璀璨历史。

  曾与亚历山大港齐名的泉州港,在历史的舞台上无比耀眼。精湛的造船工艺,先进的航海技术,无不令全世界瞩目。那些被中国历史所铭记的杰出人物,至今依然在泉州的历史名册上熠熠生辉;那些尚存的历史古迹,依然长存于泉州??“刺桐花谢刺桐城,法界桑莲接大瀛。石塔双擎天浩浩,香炉独剩铁铮铮。”这是郭沫若老先生抒发对泉州辉煌历史的礼赞,也寄托他对未来泉州发展的希冀。从开元寺桑树花开游鱼戏水的典故,再到泉州西街可口的美食;从泉州著名的东西塔,到大殿里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铸献的千斤铁香炉;从泉州出发到世界各地著名商务港口,最后引出了历代外国友人来泉州贸易的光辉历史。其历史记录之长,地域范围之广,都令人感到拔地参天,激昂振奋。

  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对外开放的城市,泉州早在唐朝建国伊始,就已对外开放,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迎接各样的外国游客、商人,繁荣昌盛早已成为了泉州的代名词。中国的东南海,这片蔚蓝的热土,锻造了泉州人“爱拼才会赢”的传奇故事!

  这座古城,至今仍然遗留着许多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历史印记,它们散落在泉州的每一个角落默默地诉说着流传千年的历史故事,寄托着对泉州的喜爱与不舍;那藏身九日山摩崖石刻群中的祈风石刻,那横卧在入海口的阳古桥,那文兴古渡头的古老石碑,那高耸山巅的万寿塔、六胜塔,还有那在海底沉睡多年才被打捞上岸的古船,都甘愿做泉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姻缘的千年铁证。泉州悠久的造船历史,奠定了她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基础。早在春秋战国时代,聪明的泉州人就开始研习造船技术,所以隋唐时期,泉州就成为了全国最主要的造船基地;宋元时期,泉州的造船业极其发达,援引宋朝谢履诗云:“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可见其之兴盛。当时泉州人所造的海船质量长时间居于全国之首。正如吕颐浩所曰:“南方木性与水相宜,故海舟以福建为上,广东船次之,温、明船又次之”。同时古代履责于海外的船只,很多都到泉州来招募舟师与水手。无论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护送阔阔真公主远嫁波斯所使用的四桅船,还是郑和下西洋的宝船,都是“泉州制造”的。

  然而,历史年轮的有力印记,从另一方面又证明精湛的造船工艺绝非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唯一因素。“北人善骑,南人善舟”’

  这是对我国古代地域先人使用交通工具形式的简要概括,基于这一历史,泉州一直不乏驾舟爱海之士。千百年来的东南海上经济的繁荣昌盛,使得泉州成为古代当之无愧的航海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并为全国航海业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技术高超的航海家,正是有这些人才凭借自己过硬的航海技术,加之于罗盘、指南针、量天足、灯旗等科学工具的合理利用,才有了海上丝绸之路搏击惊涛骇浪,穿梭于近百个国家之间的历史传奇,这也为泉州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兴旺发达,刻上了不可磨灭的里程碑。

  海丝时代,泉州作为东南方的侨居圣地,有着数以千百万计的亚洲、非洲、欧洲等世界各地的商人、传教士、使者、旅行家、贵族和平民,他们接受着泉州文化的洗礼,同时他们也将他们各自的文化、风俗、宗教信仰传播到泉州这片文化热土,促使泉州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保护中外历史文化交融重要印记的自然博物馆。究竟是刺桐花开的火红热烈,还是清源山上虫鸣鸟叫的音乐合唱;是西湖畔上默默待放的荷花,还是闽台缘博物馆上的缕缕阳光,都是泉州的热烈、泉州的合唱、泉州的荷花、泉州的阳光。

  如今我热爱的泉州,继续以一种独占鳌头的气势,屹立在中国的东南角,闪着光,发着亮,向全世界各族人民展示泉州的风采、福建的风采、中国的风采!

  海丝文化主题征文 篇18

  2007年,我国成功打捞出充满神秘色彩的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2014年,在位于广东海陵岛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里,在水下沉睡800多年的南宋商船“南海一号”,经过整体打捞、淤泥清理,诸多“海丝路”遗留文物终于重现人间。这些发掘出土的文物中包括了大量产自德化窑的宋瓷和国内传世不多的德化窑大盘,全部出水文物80000余件中德化瓷器占到20%之多,以绝对优势证明了泉州陶瓷业的曾经和辉煌。其中作品上印有花纹的多达20多种,荷花纹、牡丹纹、菊瓣纹……大量的富有西域色彩和样式的德化瓷器中国白更是见证了,古时德化制瓷业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

  德化瓷器承载着泉州宋元时期“海丝”的繁荣盛景,作为“海丝”贸易的重要的瓷器,扬帆海外数百年。那么,深藏闽中大山中的大量德化瓷是如何运出山外的呢?2014年,德化组织相关部门在毗邻城关的高阳村通往永春吾峰的山路中发现一条古驿道——瓷帮古道。经专家证实,这就是德化早期外销瓷器的必经之路,始于德化,终于永春县许港,全长27.5千米,其中,途经高阳村的路段长约4000米,约占全长的1/7。古道虽是驿道,但其陶瓷的元素和意义所占份量更多,千百年来,深藏闽中大山中的大量德化瓷,就是沿着瓷帮古道,通过肩挑手背扛运出山的,经永春乘船顺流而下,直抵南安、泉州,有的再装上泊于泉州港口的远洋船舶,走上“海上丝绸之路”的漫漫旅程。元二十七年(1290年),马可波罗一行从泉州沿古驿道,经高阳村到德化考察,著有《马可波罗游记》一章“泉州港与德化市”,详细记载了沿路陶瓷生产状况及沿路所听到的闽南话。

  悠悠古“瓷道”,由青石板砌筑,遇水搭桥,逢山铺梯,蜿蜒错落地分布于高阳的山岭田野间。沿着古道一路向上,瓷片、陶片、少数青花瓷脆片清晰可见,石板上,光滑的石面上留下“堵槌”(闽南话就是省力棍)深深的痕迹,有的被磨得顺滑,表面尚有明显的凹痕,呈椭圆,这是以前挑夫们途中使用“堵槌”留下的印迹。据有关资料显示和老挑夫回忆,高阳村作为永德两县的交通要塞,也成为泉州沿海通向闽中西内陆的重要中转站,每日商旅行人络绎不绝地从永德古道的青石路面上穿行。村中的瓷人们至今留有前人谚语:“瓷路那俏络(销路好的意思),一头面条一头肉;瓷路那煞(停),一头葭芷(面装食物等用的草编袋,闽南话发音“嘠志”),一头仑钵(农村做饭的器皿),还有‘德化有瓷铁纸,未(不会)富也未死’的说法。”

  从古沉船到印花瓷,从瓷帮古道到存留至今的破碎的瓷片,诸多的史书资料与出土文物,都验证着德化瓷与海丝的关系有着非比寻常的关系。

  海丝文化主题征文 篇19

  由于国外影视间近年来出现的体制“合流”大趋势,特别是美国出台《1996年联邦电信法》后,以此为标志的信息产业媒介“空前大整合”潮流风起云涌,电影电视之间的分野已极其模糊(即产业形态和媒介壁垒正在打破和消融)。

  因此,本文在提及和使用“影视”概念时,一是多用影视合流的“泛指”;二是所提及和使用“影视文化传播”概念时,多限于“影视艺术作品”的范畴。 加入WTO,中国的市场将进一步开放,影视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从中美签署的WTO双边协议的内容来看,在文化领域电影业是受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中国加入WTO影视业作出的承诺主要是:在电影上,增加“国外大片”的进口数量和逐步放开服务贸易领域的市场。假如我们此时用“帝国文化的侵略”来谈论中国即将加入WTO的问题,那将十分刺激。这种刺激,很大程度上在于用我们意识形态的思维定势来看待“帝国文化”一词,很容易带上政治“大批判”的眼光。

  实际上,“帝国文化”一词,根本不是我们的“发明”与“创造”。在学术界,哲学领域的法兰克福学派60年代末就涉及此问题。作为政府间文化政策的主张,是法国文化部长雅克·郎于1982年,在联合国所作题为《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的演讲中就曾提出的。这种提法出自法国,直接的原因似乎是法国的视听业,特别是影视业受到了美国的巨大冲击,但更为深刻的原因,应当是法国文化的高度自觉与文化渊源的极其深厚,加之法兰西的独特个性。

  诸种因素的合力,共同促使了这种被称之为“文化愤懑”首先在法国,而后在欧洲的喷发。很快,这一问题得到了众多国家,主要是文化渊源丰厚,工业化程度很高,视听业(特别是影视业)非常发达的国家的响应,并引发了一场颇具声势,颇为激烈的论战,对这一问题的学术大讨论,甚至形成了学术流派。

  在中国即将加入WTO之际,这一问题陡然“再现”(我们毕竟要履行所签署的入世公约)。我们如何不是简单地,甚至只是感性地研究影视业中的“帝国文化”问题,而是深入地,在学理层面上对这一问题进行持久的研究,已成为影视界一个十分突出的课题。这问题也应当成为中国文化战略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丝文化主题征文 篇20

  我怀着好奇心观看了CCTV—4《文明之旅》之《海纳百川闽南韵》专题片。随着黄书记娓娓道来,我不禁对闽南文化特别是泉州文化叹为观止,被泉州精神所感动。闽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独特,是中华历史文化的精彩遗存,为人类文明的瑰宝。

  节目在泉州提线木偶《钟馗斩妖》表演中拉开序幕。提起泉州木偶真是家喻户晓,老少皆喜,奇特复杂的木偶雕刻艺术,精湛的表演技艺,到过联合国和许多国家演出,受到世界各地观众的高度赞赏。

  “太空朋友,恁好,恁食饱末?有闲著来阮遮坐哦。”地道的闽南话被“旅行者”号宇宙飞船选为55种地球语言之一,向太空朋友发出问候。《爱拼才会赢》喝响世界的每个角落,不仅华人会唱,连外国人也会唱。“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唱出了闽南人的“爱拼敢赢”的精神,道出了闽南人不服输、不言败的人生信条。

  唯美的惠女服饰,不仅表现了外在美,更是惠安女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坚韧品质的生动写照,是闽南文化的一种代表符号。寓意吉祥、富丽堂皇的闽南古大厝,“红砖白石双拨器,出砖入石燕尾脊”。

  这一独特的“皇宫起”建筑特色诉说着这座有着数千年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而古香古色的南音,帮我们记录了中原古代历史,是中原古典音乐的遗响,成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活化石”。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促进了内陆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泉州成了“世界宗教博物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丝文化,泉州当选为“东亚文化之都”实至名归。

  通过观看专题片,我深切地感受到勤劳坚韧、开拓进取、爱拼敢赢的闽南精神,敢于冒险、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洋精神的巨大魅力,正是这种精神推动着泉州的快速发展。

  历史代表着过去,实现闽南梦,泉州梦需要我们珍视历史,努力传承与创新。我们应努力学习知识,全方位了解掌握闽南文化,应尽力维护一些正确的、有道理的观点,对于政府的宣传应大力支持,并动员周围的人一起支持并理解,积极向外人介绍闽南文化,让我们的闽南文化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让闽南文化成为实现闽南梦、泉州梦的助推器。

【海丝文化主题征文(精选20篇)】相关文章:

关于宿舍文化征文11-19

师德主题征文范文11-30

感恩教育主题征文12-15

环保主题的征文范文(精选5篇)06-03

学雷锋主题征文范文(精选39篇)03-07

我爱我宿舍主题征文11-19

安全生产月主题征文范文(精选6篇)05-31

足球文化节征文范文12-04

关于文化传承的作文征文12-21

关于中华魂主题征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