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鲁迅《祝福》分段大意概括
鲁迅《祝福》分段大意概括
鲁迅先生是20世纪我国重要的作家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开山巨匠。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作品,《祝福》是其小说中较为成功的一部。以下是鲁迅《祝福》分段大意概括,希望能帮到你!
中心思想:
通过祥林嫂一生悲惨遭遇的描写,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示了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揭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了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段落大意:
1~2段: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序幕)
3~33段:祥林嫂突然死去。(结局)
34~53段:祥林嫂初到鲁镇。(开端)
54~65段:祥林嫂初卖改嫁。(发展)
66~110段:祥林嫂再到鲁镇。(高潮)
111:段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尾声)
《祝福》时空处理的意义:
1、增添情节的曲折,丰富小说的内容
《祝福》并没有华彩的语言和离奇的情节,只是将人物所处的不同环境作为引发事件、建构人物关系、加强冲突的一个重要手段。
小说自始至终没有提及祥林嫂的娘家这一故事空间,是发人深省的。祥林嫂二十几岁嫁给比她小十岁的祥林,从这儿可见其娘家的家境,要么是没人了,要么是十分贫困。祥林嫂是半嫁半卖出来的,这为她的人生悲剧种下了祸根。孤苦伶仃的祥林嫂到了祥林家,上有严婆,下有小叔,在这一故事空间,若没有祥林的死,哪怕日子清苦些,还是可以混下去的,但对祥林嫂来说最重要的人物——丈夫死了,且自己也没生下一男半女,这就使得祥林嫂的处境有些尴尬了。这是情节的第一波澜处,也是以后一连串事件的起因。正因为这样,她婆婆会打起卖她的算盘。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的祥林嫂不能忍受再嫁的耻辱,最终选择了出逃,这是情节的第二波澜处。
在一到鲁镇这一故事空间,我们先为祥林嫂松了口气,因为总算暂时安定下来了,哪知婆婆打探到她的信息,把她绑架走了,更可恶的是可怜的祥林嫂自己挣的工钱一分没花,全给婆婆领走了。这是情节的第三波澜处。到贺老六家,安安静静拜堂也就罢了,可祥林嫂抱着死的决心,又嚎又骂,一头撞在香案上。这是情节的第四波澜处。接下来祥林嫂过上了普通老百姓幸福的生活,有夫有房有孩子,但随着贺老六的死,特别是阿毛的死,使祥林嫂的命运发生了逆转,又回到了祥林家一样的境遇,幸好上面没有婆婆,但房子却被大伯收走。这是情节的第五波澜处。如果说祥林嫂第一个丈夫的死,是她不幸的开始,那么,她第二个丈夫的死,儿子的死,就将一个旧世界的女性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二到鲁镇,饱受打击的祥林嫂,虽然遭受主人的嫌厌,但若没有柳妈的介入,日子还能多混几天,偏偏信了柳妈的话去捐了门槛,用光了积攒的工钱,却未能赎得自己再嫁的罪,鲁家祭祀时还是不让她碰祭品,使得祥林嫂的精神世界彻底崩塌了。我们也仿佛想见了她在所要存在的最后一个空间——地狱将要遭受怎样的折磨。生要遭受折磨,死总该解脱了吧,可祥林嫂至死都未能解脱。这是情节的第六波澜处,这也直接导致了祥林嫂被赶出鲁家,沦为乞丐,死在冰天雪地的结局。可见,伴随着祥林嫂出现的故事空间本身包含着曲折的情节,有着丰富的故事内容。作者如果按祥林嫂人生的发展轨迹来建构情节也不失为是一个波澜起伏催人泪下的旧中国劳动妇女的悲惨故事,但作者采取了倒叙的写法,这是引导学生探究的作文教学好课题。
2、凸显小说的题旨,引发人们的深思
为更好地凸显题旨,叙述者会根据故事空间对故事情节进行重新安排。小说在处理三个故事空间时,是以鲁镇为主,而在处理鲁镇空间时又着重描写了其中的祝福场景。小说题为“祝福”,文中一再提到鲁镇人的祝福情景。小说开始就呈现了鲁镇祝福前的一片喜庆景象,并且“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在“满天飞舞”的大雪和烟霭中“乱成一团糟”的“祝福”。接着写祥林嫂初到鲁家做工,“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准备祝福。祥林嫂二到鲁镇,描写“鲁镇永远过新年,腊月二十以后就忙不过来,另叫柳妈做帮手,杀鸡、宰鹅;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祥林嫂除烧火之外,没有她的事,却闲着了,坐着只看柳妈洗器具。”这是文中第三处祝福前的场景描写。
第四次是全文的结尾:“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光,接着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这是同小说开篇时“准备祝福”场景相呼应的。小说为了突出题旨,特地采取了倒叙手法。在鲁镇人即将祝福的喜庆时刻,而祥林嫂却惨死在冰天雪地里。人物的命运与祝福紧密联系,祝福把祥林嫂的人生悲剧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发展脉络。通过祥林嫂在祝福中的不同表现写出了她的地位和命运的变化,向读者展示了祥林嫂是如何步步抗争,又步步走向死亡的。祥林嫂的惨死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
作者将主人公安排在了“祝福”的特殊情境和鲁镇的主要空间里,强化了人物命运的悲剧性和悲剧发生的必然性,凸显了小说题旨。而作者为什么要采取虚实结合,详略交融的写法来处理故事空间,也是引导学生探究的另一个作文教学好课题。
综上所述,《祝福》小说的作者很好地处理了“故事空间”与“情节结构”的关系,在有限的文本中彰显了深刻的主题。我们从中看到“故事空间”不仅是虚构故事中人物和事件的发生地点,同时也是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作品题旨的重要方式。一部作品通过谁的视角,采用什么样的话语来描述“故事空间”,不仅对小说情节结构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也会影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
人物介绍
祥林嫂
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但并不是为了自由而反抗,而是为了顺从封建礼教而反抗,祥林嫂从始至终都选择了对封建礼教的屈服,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鲁四老爷
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迂腐,保守,顽固,坚决捍卫封建思想,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在精神上迫害祥林嫂,才让她生存信心彻底毁灭,是导致祥林嫂惨死的主要人物。
鲁四婶
鲁四婶是“大户人家的太太”,头一次留祥林嫂是因为她能干。祥林嫂被绑架走后,她害怕给自己惹麻烦。之后惦念祥林嫂不是因为关心她的命运,而是后来的佣人都没有祥林嫂那么顺心。以后祥林嫂再来,已不像过去那样灵活能干了,四婶开始“不满”,进而“警告”,最后把祥林嫂赶出家门。可以说,四婶把祥林嫂当作一件工具罢了,没有把她当人看。
祥林嫂的婆婆
祥林嫂的婆婆是一个精明强干、有心计的女人,也是封建社会中自私自利的典型形象。她拿走了祥林嫂的工钱,把祥林嫂当成工具,并且不顾祥林嫂的反对,就把她嫁到偏僻的村庄来获取高额的彩礼钱。同时她也精明能干,面对鲁四爷的时候从容应对。
柳妈
柳妈和祥林嫂一样都是旧社会的受害者。虽然她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是在年节时还要给地主去帮工,可见,她也是一个受压迫的劳动妇女。 柳妈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很深,“贞洁”在她心里十分神圣!至于她讲阴司故事给祥林嫂听,主观愿望还是想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可这不但不会产生“疗效”的效果,反而给自己的姐妹造成了难以支持的精神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渊之中。
“我”
“我”并不是鲁迅,而是鲁迅虚构的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是一个对鲁四老爷充满憎恨,对鲁镇保守、冷漠的社会气氛感到愤懑的启蒙主义知识分子,虽然无力拯救祥林嫂,但却是小说中唯一深刻同情祥林嫂悲剧命运的人。相对于漠然的短工、麻木迷信的柳妈和鉴赏祥林嫂痛苦的民众,“我”依然不失为一个有正义感、有觉悟的新党。“我”的忽说有鬼神忽说没有,都是建立在对祥林嫂是否有害的担心上。
另一方面,小说写出了“我”对祥林嫂虽然深切同情,但却无力挽救的困境,深刻地表现了在封建思想、封建伦理道德禁锢着整个社会思想的情况下,少数觉醒的知识分子那种欲救拔而不能的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
“我”是小说的视角,祥林嫂的故事就是通过“我”的观察和叙述才得以展现的。“我”也是祥林嫂故事的唯一的批判者,正是从“我”的视角出发,祥林嫂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底层妇女的命运悲剧才得以被关注和审视。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祝福》是鲁迅小说代表作之一。《祝福》从不同角度表达出了封建社会对人们思想的约束和制约,导致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出现。通过祥林嫂和富人们完全不同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用富人的生活热闹忙碌来烘托祥林嫂的悲惨和痛苦,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题和思想。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读者一般把《祝福》的主题归结为以下两种:
《祝福》的主题在于揭露“四权”(政权、族权、 神权、夫权)对中国妇女的迫害。读者这样理解《祝福》的主题,与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的这段话不无关系:“这四种权力———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 基于这种理解的分析,有的读者甚至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鲁四老爷是杀害祥林嫂的刽子手。”
《祝福》的主题在于“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有的读者的观点:“《祝福》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吃人的本质。在它的全部描写中,包含着打碎这个精神枷锁,改变那不合理的社会的强烈呼吁,包含着为此进行坚持不懈的探索与追求。从中可以见到鲁迅这个伟大的现代思想家和革命家的巨大身影。”比如支克坚认为:“《祝福》属于‘为人生’的作品,它所表现的是一个关于道德的主题。旧道德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四’新文化运动向它发动了猛烈的攻击。《祝福》便是在揭露旧道德本质的同时,揭露了中国国民性的弱点,批判了中国的人生。” 而作家刘心武则表达了他对《祝福》主题的一种全新理解,他认为《祝福》的主题,就是表现人性中对于倾诉的渴望,就是表现人性中要求别人接受倾诉的渴望。他说:“我认为《祝福》的最可贵之处,还并不在于‘反封建’、‘反礼教’、或‘控诉旧社会’等层面上。《祝福》的深刻处在于表现了人性中的倾诉欲望,并沉痛地呼吁:人类应当懂得他人的倾诉,在相互承接倾诉中,逐步达到人类大同。”
文章通过祥林嫂一生悲惨遭遇的描写,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的社会矛盾以及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深刻地揭示了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了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艺术特色
语言特点
鲁迅用简洁、凝练、深刻、富有个性化的语言为读者展示了祥林嫂充满辛酸、坎坷的一生,揭示了封建礼教杀人不见血这一深刻的主题。
这篇文章语言最大的一个特点是简练而又传神,特别是描写祥林嫂的外貌变化,作者善用白描的手法,通过描写祥林嫂的眼睛,为读者展现了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变化。向读者展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反映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几个过程,也反映了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逼到绝境的,也是对罪恶的封建社会的无声的控诉。其次,《祝福》的语言不但简洁凝练而且深刻。最后,作者用个性化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典型的人物形象:“我真傻,真的....”。作者通过祥林嫂对众人的倾诉,通过祥林嫂和柳妈的对话,通过祥林嫂和“我”的对话,写出了祥林嫂的精神创伤,这正是鲁迅思想的深刻性表现: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可怕。在其他的几个人物中,鲁四老爷每次都说话极少,语气中带着冷漠甚至鄙夷,例如当他知道祥林嫂的婆婆和卫老婆子合伙劫走祥林嫂后,说道:“可恶!然而......。”言外之意,“既嫁从夫”她婆婆的做法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封建理学思想的代表人物。柳妈没话找话,俨然一个好寻开心的市井女人的形象。卫老婆子的话跟柳妈不同,她说话生动活泼,既俗气又有野趣,是一个能说会道、能言善辩的“中人”形象。
小说的语言是探寻小说主题,把握人物形象的一把钥匙,鲁迅正是用他富有个性化的语言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结构特点
小说采用了插叙的方式展现出了鲁迅的小说风格的多变性,按时间顺序来讲述祥林嫂的故事那不是鲁迅的“爱好”,这也是小说作者抛弃选择祥林嫂身边人特别是卫老婆子作为叙述者的原因。“我”这个角色做为叙述角度的合适点在于:有些故事,“我”是知道的;有些事要听过来补充;有些事实直接发生在“我”的身上。这样,文章就会呈现三个层面的内容:有直接发生的(如有无魂灵的对话);有所见的(如祥林嫂的外貌、在鲁镇生活的情况等);有是听来的(如阿毛故事等)。这样的不同类型的故事组合自然会采用“现实与过去,真与虚”的方式,使文章展现出多变的叙述方式,读起来富有跳跃感。
【鲁迅《祝福》分段大意概括】相关文章:
职称英语考试概括大意训练题10-29
2016年职称英语《理工类》概括大意习题09-26
职称英语综合类学习资料概括大意练习610-29
职称英语综合类学习资料概括大意练习1010-29
职称英语综合类学习资料概括大意练习310-29
职称英语综合类学习资料概括大意练习110-29
2017年关于职称英语《理工A》概括大意试题「附答案」08-15
鲁迅《祝福》教案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