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最新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时间:2023-07-01 18:14:06 政策法规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最新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控制恶臭污染物对大气的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而制定的。如下是中国人才网给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一起来参考下。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控制恶臭污染物对大气的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本标准分年限规定了八种恶臭污染物的一次最大排放限值、复合恶臭物质的臭气浓度限值及无组织排放源厂界浓度限值。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全国所有向大气排放恶臭气体单位及垃圾堆放场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

  2 引用标准

  GB 3095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GB 1234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T 14675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

  GB/T 14676空气质量三甲胺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14677空气质量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14678空气质量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14679空气质量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GB/T 14680空气质量二硫化碳的测定二乙胺分光光度法

  3 名词术语

  3.1 恶臭污染物 odor pollutants指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坏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

  3.2臭气浓度odor concentration指恶臭气体(包括异味)用无臭空气进行稀释,稀释到刚好无臭时,所需的稀释倍数。

  3.3无组织排放源指没有排气筒或排气筒高度低于15m的排放源。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标准分级

  本标准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分三级。

  4 技术内容

  标准分级

  本标准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分三级。

  4.1.1排入GB3095中一类区的执行一级标准,一类区中不得建新的排污单位。

  4.1.2排入GB3095中二类区的执行二级标准。

  4.1.3排入GB3095中三类区的执行三级标准。

  标准值

  4.2.1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是对无组织排放源的限值,见表1。

  1994年6月1日起立项的新、扩、改建设项目及其建成后投产的企业执行二级、三级标准中相应的标准值。

  表1 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序号

  控制项目

  单位

  一级

  二级

  三级





  新扩改建

  现有

新扩改建

  现有

  1

  氨

  mg/m3

  1.0

  1.5

  2.0

  4.0

  5.0

  2

  三甲胺

  mg/m3

  0.05

  0.08

  0.15

  0.45

  0.80

  3

  硫化氢

  mg/m3

  0.03

  0.06

  0.10

  0.32

  0.60

  4

  甲硫醇

  mg/m3

  0.004

  0.007

  0.010

  0.020

  0.035

  5

  甲硫醚

  mg/m3

  0.03

  0.07

  0.15

  0.55

  1.10

  6

  二甲二硫

  mg/m3

  0.03

  0.06

  0.13

  0.42

  0.71

  7

  二硫化碳

  mg/m3

  2.0

  3.0

  5.0

  8.0

  10

  8

  苯乙烯

  mg/m3

  3.0

  5.0

  7.0

  14

  19

  9

  臭气浓度

  无量纲

  10

  20

  30

  60

  70

  4.2.2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值,见表2。

  表2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值

  序 号

  控制项目

  排气筒高度,m

  排放量, kg/h

  1

  硫化氢

  15

  20

  25

  30

  35

  40

  60

  80

  100

  120

  0.33

  0.58

  0.90

  1.3

  1.8

  2.3

  5.2

  9.3

  14

  21

  2

  甲硫醇

  15

  20

  25

  30

  35

  40

  60

  0.04

  0.08

  0.12

  0.17

  0.24

  0.31

  0.69

  3

  甲硫醚

  15

  20

  25

  30

  35

  40

  60

  0.33

  0.58

  0.90

  1.3

  1.8

  2.3

  5.2

  4

  二甲二硫醚

  15

  20

  25

  30

  35

  40

  60

  0.43

  0.77

  1.2

  1.7

  2.4

  3.1

  7.0

  5

  二硫化碳

  15

  20

  25

  30

  35

  40

  60

  80

  100

  120

  1.5

  2.7

  4.2

  6.1

  8.3

  11

  24

  43

  68

  97

  6

  氨

  15

  20

  25

  30

  35

  40

  60

  4.9

  8.7

  14

  20

  27

  35

  75

  7

  三甲胺

  15

  20

  25

  30

  35

  40

  60

  80

  100

  120

  0.54

  0.97

  1.5

  2.2

  3.0

  3.9

  8.7

  15

  24

  35

  8

  苯乙烯

  15

  20

  25

  30

  35

  40

  60

  6.5

  12

  18

  26

  35

  46

  104



  排气筒高度, m

  标准值(无量纲)

  9

  臭气浓度

  15

  25

  35

  40

  50

  ≥60

  2000

  6000

  15000

  20000

  40000

  60000

  5 排污

  5.1 排污单位排放(包括泄漏和无组织排放)的恶臭污染物,在排污单位边界上规定监测点(无其他干扰因素)的一次最大监督值(包括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5.2 排污单位经烟、气排气筒(高度在15m以上)排放的恶臭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5.3 排污单位经排水排出并散发的恶臭污染物和臭气浓度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6监测

  6.1 有组织排放源监测

  6.1.1 排气筒的最低高度不得低于15m。

  6.1.2 凡在表2所列两种高度之间的排气筒,采用四舍五入方法计算其排气筒的高度。表2中所列的排气筒高度系指从地面(零地面)起至排气口的垂直高度。

  6.1.3 采样点:有组织排放源的监测采样点应为臭气进入大气的排气口,也可以在水平排气道和排气筒下部采样监测,测得臭气浓度或进行换算求得实际排放量。经过治理的污染源监测点设在治理装置的排气口,并应设置永久性标志。

  6.1.4 有组织排放源采样频率应按生产周期确定监测频率,生产周期在8h以内的,每2h采集一次,生产周期大于8h的,每4h采集一次,取其最大测定值。

  6.2 无组织排放源监测

  6.2.1 采样点厂界的监测采样点,设置在工厂厂界的下风向侧,或有臭气方位的边界线上。

  6.2.2 采样频率连续排放源相隔2h采一次,共采集4次,取其最大测定值。间歇排放源选择在气味最大时间内采样,样品采集次数不少于3次,取其最大测定值。

  6.3 水域监测水域(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排水沟、渠)的监测,应以岸边为厂界边界线,其采样点设置、采样频率与无组织排放源监测相同。

  6.4 测定标志中各单项恶臭污染物与臭气浓度的测定方法,见表3。

  表3 恶臭污染物与臭气浓度测定方法

  序 号

  控 制 项 目

  测 定 方 法

  1

  氨

  GB/T 14679

  2

  三甲胺

  GB/T 14676

  3

  硫化氢

  GB/T 14678

  4

  甲硫醇

  GB/T 14678

  5

  甲硫醚

  GB/T 14678

  6

  二甲二硫醚

  GB/T 14678

  7

  二硫化碳

  GB/T 14680

  8

  苯乙烯

  GB/T 14677

  9

  臭气浓度

  GB/T 14675

  式中:C---恶臭污染物的浓度,mg/m3(干燥的标准状态);g---采样所得的恶臭污染物的重量,g;Vnd---采样体积,L(干燥的标准状态)。

  式中:G---恶臭污染物的排放量,kg/h;Qsnd---烟囱或排气筒的气体流量,m3(干燥的标准状态)/h。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提出。本标准由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北京市机电研究所环保技术研究所主编。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石磊、王延吉、李秀荣、姜菊、王鸿志、卫红海。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修正错误:G=C*Qsnd/10^6 (A2) G-恶臭污染物排放量kg/h Qsnd-烟囱排气流量m^3/h C-恶臭污染物浓度mg/m^3。

《最新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相关文章: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03-26

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范本03-20

郑州生育险报销标准「最新版」12-30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五阶段)》07-30

交通事故赔偿标准表(最新版)10-28

最新版说说04-21

最新版男生说说04-05

最新版励志说说11-28

qq说说最新版的12-06

最新版军训心得03-26

最新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控制恶臭污染物对大气的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而制定的。如下是中国人才网给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一起来参考下。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控制恶臭污染物对大气的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本标准分年限规定了八种恶臭污染物的一次最大排放限值、复合恶臭物质的臭气浓度限值及无组织排放源厂界浓度限值。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全国所有向大气排放恶臭气体单位及垃圾堆放场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

  2 引用标准

  GB 3095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GB 1234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T 14675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

  GB/T 14676空气质量三甲胺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14677空气质量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14678空气质量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14679空气质量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GB/T 14680空气质量二硫化碳的测定二乙胺分光光度法

  3 名词术语

  3.1 恶臭污染物 odor pollutants指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坏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

  3.2臭气浓度odor concentration指恶臭气体(包括异味)用无臭空气进行稀释,稀释到刚好无臭时,所需的稀释倍数。

  3.3无组织排放源指没有排气筒或排气筒高度低于15m的排放源。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标准分级

  本标准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分三级。

  4 技术内容

  标准分级

  本标准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分三级。

  4.1.1排入GB3095中一类区的执行一级标准,一类区中不得建新的排污单位。

  4.1.2排入GB3095中二类区的执行二级标准。

  4.1.3排入GB3095中三类区的执行三级标准。

  标准值

  4.2.1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是对无组织排放源的限值,见表1。

  1994年6月1日起立项的新、扩、改建设项目及其建成后投产的企业执行二级、三级标准中相应的标准值。

  表1 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序号

  控制项目

  单位

  一级

  二级

  三级





  新扩改建

  现有

新扩改建

  现有

  1

  氨

  mg/m3

  1.0

  1.5

  2.0

  4.0

  5.0

  2

  三甲胺

  mg/m3

  0.05

  0.08

  0.15

  0.45

  0.80

  3

  硫化氢

  mg/m3

  0.03

  0.06

  0.10

  0.32

  0.60

  4

  甲硫醇

  mg/m3

  0.004

  0.007

  0.010

  0.020

  0.035

  5

  甲硫醚

  mg/m3

  0.03

  0.07

  0.15

  0.55

  1.10

  6

  二甲二硫

  mg/m3

  0.03

  0.06

  0.13

  0.42

  0.71

  7

  二硫化碳

  mg/m3

  2.0

  3.0

  5.0

  8.0

  10

  8

  苯乙烯

  mg/m3

  3.0

  5.0

  7.0

  14

  19

  9

  臭气浓度

  无量纲

  10

  20

  30

  60

  70

  4.2.2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值,见表2。

  表2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值

  序 号

  控制项目

  排气筒高度,m

  排放量, kg/h

  1

  硫化氢

  15

  20

  25

  30

  35

  40

  60

  80

  100

  120

  0.33

  0.58

  0.90

  1.3

  1.8

  2.3

  5.2

  9.3

  14

  21

  2

  甲硫醇

  15

  20

  25

  30

  35

  40

  60

  0.04

  0.08

  0.12

  0.17

  0.24

  0.31

  0.69

  3

  甲硫醚

  15

  20

  25

  30

  35

  40

  60

  0.33

  0.58

  0.90

  1.3

  1.8

  2.3

  5.2

  4

  二甲二硫醚

  15

  20

  25

  30

  35

  40

  60

  0.43

  0.77

  1.2

  1.7

  2.4

  3.1

  7.0

  5

  二硫化碳

  15

  20

  25

  30

  35

  40

  60

  80

  100

  120

  1.5

  2.7

  4.2

  6.1

  8.3

  11

  24

  43

  68

  97

  6

  氨

  15

  20

  25

  30

  35

  40

  60

  4.9

  8.7

  14

  20

  27

  35

  75

  7

  三甲胺

  15

  20

  25

  30

  35

  40

  60

  80

  100

  120

  0.54

  0.97

  1.5

  2.2

  3.0

  3.9

  8.7

  15

  24

  35

  8

  苯乙烯

  15

  20

  25

  30

  35

  40

  60

  6.5

  12

  18

  26

  35

  46

  104



  排气筒高度, m

  标准值(无量纲)

  9

  臭气浓度

  15

  25

  35

  40

  50

  ≥60

  2000

  6000

  15000

  20000

  40000

  60000

  5 排污

  5.1 排污单位排放(包括泄漏和无组织排放)的恶臭污染物,在排污单位边界上规定监测点(无其他干扰因素)的一次最大监督值(包括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5.2 排污单位经烟、气排气筒(高度在15m以上)排放的恶臭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5.3 排污单位经排水排出并散发的恶臭污染物和臭气浓度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6监测

  6.1 有组织排放源监测

  6.1.1 排气筒的最低高度不得低于15m。

  6.1.2 凡在表2所列两种高度之间的排气筒,采用四舍五入方法计算其排气筒的高度。表2中所列的排气筒高度系指从地面(零地面)起至排气口的垂直高度。

  6.1.3 采样点:有组织排放源的监测采样点应为臭气进入大气的排气口,也可以在水平排气道和排气筒下部采样监测,测得臭气浓度或进行换算求得实际排放量。经过治理的污染源监测点设在治理装置的排气口,并应设置永久性标志。

  6.1.4 有组织排放源采样频率应按生产周期确定监测频率,生产周期在8h以内的,每2h采集一次,生产周期大于8h的,每4h采集一次,取其最大测定值。

  6.2 无组织排放源监测

  6.2.1 采样点厂界的监测采样点,设置在工厂厂界的下风向侧,或有臭气方位的边界线上。

  6.2.2 采样频率连续排放源相隔2h采一次,共采集4次,取其最大测定值。间歇排放源选择在气味最大时间内采样,样品采集次数不少于3次,取其最大测定值。

  6.3 水域监测水域(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排水沟、渠)的监测,应以岸边为厂界边界线,其采样点设置、采样频率与无组织排放源监测相同。

  6.4 测定标志中各单项恶臭污染物与臭气浓度的测定方法,见表3。

  表3 恶臭污染物与臭气浓度测定方法

  序 号

  控 制 项 目

  测 定 方 法

  1

  氨

  GB/T 14679

  2

  三甲胺

  GB/T 14676

  3

  硫化氢

  GB/T 14678

  4

  甲硫醇

  GB/T 14678

  5

  甲硫醚

  GB/T 14678

  6

  二甲二硫醚

  GB/T 14678

  7

  二硫化碳

  GB/T 14680

  8

  苯乙烯

  GB/T 14677

  9

  臭气浓度

  GB/T 14675

  式中:C---恶臭污染物的浓度,mg/m3(干燥的标准状态);g---采样所得的恶臭污染物的重量,g;Vnd---采样体积,L(干燥的标准状态)。

  式中:G---恶臭污染物的排放量,kg/h;Qsnd---烟囱或排气筒的气体流量,m3(干燥的标准状态)/h。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提出。本标准由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北京市机电研究所环保技术研究所主编。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石磊、王延吉、李秀荣、姜菊、王鸿志、卫红海。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修正错误:G=C*Qsnd/10^6 (A2) G-恶臭污染物排放量kg/h Qsnd-烟囱排气流量m^3/h C-恶臭污染物浓度m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