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数学衔接讲座心得

时间:2022-11-30 20:00:14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衔接讲座心得范文(通用19篇)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衔接讲座心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衔接讲座心得范文(通用19篇)

  小学数学衔接讲座心得 篇1

  这次潍坊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会历时四天,在我十多年的任教生涯中,经历的培训也不少,可惟独这次培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这里,使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经过这几天时间的学习,使自己收获不小,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教师如何进行知识更新

  “知识也有保质期。”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伴。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也能一时地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点旧有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这时旧有的教学经验就成了阻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的障碍。所以,对于这种学习、培训,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很有必要的,是很有价值的。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

  教师要充分相信儿童,信任儿童完全有学习的能力。应变把机会交给儿童,俯下身子看儿童的生活,平等参与儿童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儿童,儿童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方法和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地开展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得难以驾驭教学的行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那么,怎样调动儿童的“思维参与”呢?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儿童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儿童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为此,教师要多给儿童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这样,儿童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也就会高起来,他们的才智就会得到大大的提高和发展。

  三、感受压力,增强信心

  在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就要不断更新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这就需要今后自己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到课堂中去实践,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小学数学衔接讲座心得 篇2

  任教多年来,经历的培训、听课、学习也不少。本学期我校数学组积极开展各类业务学习活动,并经常组织老师外出听课、学习,给了我们数学教师很好的业务学习的机会。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太多的问题,但是经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我相信自己是有所收获的。这样些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下面是我通过学习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教师如何进行知识更新

  通过几天的专业学习,我发现了自身视野之局限,犹如井底之蛙。我随即想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如果孩子固守陈旧僵化的理念,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完整的社会人,不仅仅是接受知识,还需要我们了解学生成长需求,创造各种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条件。为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教师应自觉成为教学的研究者、终生的学习者、教学实践的反思者。知识也有保质期",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绊。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也能一时地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

  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那点旧有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这时旧有的教学经验就成了阻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的障碍。在充分尊重教育者的基础上,强调打破教育霸权,用全新的、科学的、与时代相吻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武装教育者的头脑,使之打破其坚冰一样的由陈旧的知识和经验累积起来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那么,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必然充满生机和活力。通过学习,我的思维方法与思想方法都得到了转换。希望今后的我能够立足课堂,跨越时空,让我的课堂更能体现时代性和社会性。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信任儿童,相信儿童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儿童,俯下身子看儿童的生活,平等参与儿童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儿童,儿童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开展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的难以驾驭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

  那么,怎样调动儿童的“思维参与”呢?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儿童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儿童处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让儿童充分思考,给儿童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儿童说。这样,儿童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三、感受压力,增强信心

  在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而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加大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等,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

  总之,通过学习,我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业务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学习,不断升华自己的业务水平,争取让自己不断进步。

  小学数学衔接讲座心得 篇3

  参加了新教材培训,虽然时间短暂,但我的收获却是不可估量的。它让我更进一步地了解和感悟了人教版教材编写的真谛,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课程的精彩。

  首先,开阔了我的视野。平时在教学第一线,忙于应付上课,我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把具体的教学任务完成,而无暇顾及其他。因此,视野相对比较狭窄。

  其次,进一步转变了我的教学观念。应该承认,对于目前仍然还在盛行的“应试教育”我们可以说是得心应手,对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相应的处理办法上我们可以说是行家里手。但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头脑中已经不知不觉套上了旧观念的枷锁,而且这种“枷锁”制约着我们的教改。

  最后,丰富了我对全册教材知识的认识。我已经有了二十几年的教龄,平时繁忙的教学任务几乎使我们不可能有上较集中的时间来更新知识,另一方面,我对新课程又有了新的体会。

  一、转变观念仍是关键

  新教材的出台是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这要求广大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注重体验和感悟、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系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三、要善于总结和回顾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闪光的做法、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却如过眼烟云,没有积累下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

  走近新教材,我已经明显的感受到了每一个孩子、每一个老师、乃至每一个家长身上所发生的可喜的变化。但我认为还是不够,真心的希望我们现在的教师能多一点创新,多一点务实,多一点奉献,多一点眼光,多一点执着,多一点激情,让教改之路更坚实、更宽阔、更精彩!

  小学数学衔接讲座心得 篇4

  本次培训安排了四位专家名师给我们做了精彩的讲座。各位专家的讲座,阐述了他们对学生以及小学数学教学的独特见解,对新课程的各种看法,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探讨,并向我们介绍了比较前沿的教育理论知识。这次培训,除了理论知识以外,还为我们安排了两节数学示范课。两位老师精湛的教学技艺和娴熟自如的教学手段,尤其是不拘泥于教材的教学内容而有自己的创新,思想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只有认真钻研,活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才能让课堂丰富多彩。

  通过培训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南海实验学校苏明杰老师的《圆的认识》一课。“知所以,更要知其之所以然”,苏老师在教授时从点到线,由线到图形,更是引古人的话“圆,一中同长也”,以及“大方无隅”,给“圆是怎么样的图形?”完美的定义。学生在整堂课上思维活跃,跟着苏老师的思路步步深入,一点点不自觉地就掌握了圆的初步认识。在课堂上,苏老师更是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摸索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如何找一个圆的圆心等等,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生生互动等不同形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苏老师只是在课堂上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将自己的引导地位体现地淋漓尽致。同样干练、简洁的语言则体现了数学学科的严谨性。

  小学数学衔接讲座心得 篇5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新教材的编排意图有了更全新的认识,知道了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小学阶段,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觉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学生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图,让学生充分观察每一幅插图,充分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让学生在领会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地说,可以单独说、同桌说、集体说,让学生在充分的看说基础上培养数感。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导,观察能力有限。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一定的规律去观察,从而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简单的几何现象,进行简单的测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让学生在做中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努力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自主获得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进行发现和创造。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新课标的再次学习,我体会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小学数学衔接讲座心得 篇6

  为了提高小学教师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时应该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准确把握教学重点点,精心组织数学活动,实施有效评价策略,提高数学课堂魅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下面结合自己高效课堂理论学习与教学实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柴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 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创设富有童趣的故事情景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情趣,点燃探索的欲望,自然而然就会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乐意、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关注生活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教学中能否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三、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 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新课程强调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常常对之作出片面的理解,在教学方式的转变中,只求形似不求神似,只重形式不重实质,导致了探究性学习的浅层化、庸俗化和形式化。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合理组织课堂教学结构,使各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空间组合方式更趋于合理和完善。

  四、讲究评价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首先,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兼顾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采用激励性评价,呵护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信心。

  其次,评价时要注意评价方式多样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评价的方式应当多样化,可以将考试、课题活动、撰写论文、小组活动、自我评价及日常观察等多种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科学为合理的评价机制。”

  再次,评价要有针对性。教师要根据该堂课的教学任务确定评价的主要范围,如计算为主的课,要着重放在对学生的计算评价活动上;以练习为主的课,要着重放在学生的练习效果上。要注意评价的实效性,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评价要简练、明确、到位,使评价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防止评价的形式主义。

  小学数学衔接讲座心得 篇7

  12月5日,雪花飘飘,我们到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参加了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培训。听了候老师的《素养立意的运算教学》和黄老师的《“图形认识”教学中若干具体问题的辨析与思考》,让我对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特别是候老师的运算教学,从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因为运算出错而影响解决问题,到素养立意的运算教学过程,再到研究学生,关注学生的思维,读懂学生的想法,候老师进行了精彩的讲解。学生考试在做解决问题时,运算出错,一般都会归结为粗心。

  经过候老师分析,我恍然大悟,在考试那么严肃的氛围下,孩子们怎么会粗心呢?原因还是应该归结于我们平时的运算教学。在平时教学运算时,我们应该以培养运算能力为主线,重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

  按照“理解算理—内化算理—概括法则—内化法则—迁移运用”几个步骤来进行运算教学,关注教学中的每一步。不怕学生运算出错,把学生的`错误一一列举出来,去关注学生的思维,读懂学生的想法,分析学生想法,真正理解学生错在哪里,对出现的错误进行针对、有效性地辅导。在学生技能形成阶段,也就是内化法则时,从有针对性练习(指向难点)到自主性练习(关注反思),最后对比性练习(组建认知结构),来培养学生的运算技能。

  运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我们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小学数学衔接讲座心得 篇8

  12月5日清晨,天还没亮,伴着天空零星飘落的雪花,我和同事坐上了头班车,朝培训地点奔去。

  候正海老师和黄为良老师用精准的数学语言、贴切的教学建议、极具指导性的答疑解惑,分别从不同方面对苏教版教材进行了详细的、系统的解读,为我们今后的数学教学更明确了方向。通过这次培训,我有以下感悟:

  一、数学教学要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性,学生学习数学不能是碎片化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们备课时要做足功夫,要让学生所学的知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仅要把当天所学的内容与学生以往的知识联系起来,还要联系学生今后可能学到的知识。

  二、要让学生把数学计算从一种技能转化成一种能力。培训中,候老师详细地阐述了技能与能力的不同,并明确指出,运算能力是数学的内容核心。也就说明了在各个阶段的数学的教学中,我们都应该关注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三、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课堂上,我们大多数老师总是觉得动手操作有些过于浪费时间,有时控制不好,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于是淡化了操作环节。培训中,老师列举了操作的四个作用,让我明白了,动手操作可以使运算对象更明确;便于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可以使运算结果获取地更容易;也能更直观的解释算理。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还应该做一个有心人,根据课程需要,设计必要的动手环节,让学生在无意识的活动中获取知识。

  四、直面错误,提前预设。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同一道题,即使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可学生却能出现各种千奇百怪的错误,而整个纠错环节也会很曲折。而且大多数老师在教学时会有意识地回避这些错误,因为担心学生在第一印象中把错误的给牢牢记住。可候老师却建议可以第一时间收集并整理学生有可能出现的错,并把这些错题提前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分析出错的原因。从而,让正确的解题思路和答案能更清晰地呈现在脑海中。

  一天的培训,时间很短,收获很满;教育的路还很长,所学的知识还有很多,让我们所有的教育人,一路走,一路学,一路收获,一路成长……

  小学数学衔接讲座心得 篇9

  12月5日,我有幸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的美茵校区报告厅,聆听了侯正海和黄为良两位专家的讲学,受益匪浅。

  通过培训,我们深刻地意识到教师要认真地吃透教材,专业地读懂教材,要用心地读懂学生,要智慧地读懂课堂,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活力。

  通过培训,我更加细致地了解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

  一、在第一学段各册教材的主要教学单元,都安排了教学“解决问题”的例题;第二学段各册教材的大多数教学单元,也安排了教学“解决问题”的例题。这些丰富多样的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案例,不仅为培养学生“四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也有助于学生积累探索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有效策略的经验。

  二、提供丰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问题解决”的课程目标,修订教材大大丰富了解决问题方法的教学内容。

  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注意题材广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内容结合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数的运算部分仍保留传统应用题内容中合理的部分,但又注意突破传统应用题教学内容的束缚。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思维水平,选择学生将会面对且结合所学知识能够解决的问题作为例题。

  通过这次教材培训,我工作中的困惑迎刃而解:人教版的最小的偶数是0,苏教版最小的偶数是2,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应该明确版本不同,说法也不相同。同时明白了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课前注意给学生创设发散思维的情景,及时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次教材培训,收获颇多:我理清了教学思路,坚信教材的正确性;同时也解决了我教学中的困惑,对今后的教学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为我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教学理论依据,为我提供了便捷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衔接讲座心得 篇10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霍山县教研室组织的新课标培训,为了进一步搞好今后的教学工作,这段时间以来,我又对新课标进行了深入的学习,通过培训和自学,我对新课标有了新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的改变仍是主角

  新课标的出台是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对数学概念的界定更加科学;对课程的基本理念表述得更加准确;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由原来的双基变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特别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这要求广大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注重体验和感悟、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系新是新课标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课标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吃透课标,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样的激励办法,开展各项数学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三、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

  通过这次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也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总之,我们要不断总结教学方法,大胆的创新,才能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

  小学数学衔接讲座心得 篇11

  20xx年12月5日,我参加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培训。聆听了侯正海老师和黄伟良老师精彩的讲座,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深深地感染了我。

  侯正海老师主讲的内容是《素养立意的运算教学》。侯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运算教学的历史背景,讲解了运算从技能利益阶段,到能力立意阶段,再到素养立意阶段的发展过程和具体要求。使我对新时期数学运算的要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接着侯老师结合具体、生动的实例,着重为我们剖析了“素养立意的运算教学过程”和“估算教学”两方面的内容。通过学习,我明白了运算教学的总体思路是:理解算理→内化算理→概括法则→内化法则→迁移运用。

  学生对形式化的运算、学习一般是从操作开始的,直观的操作,对于学生理解运算有着重要的意义。反思我的教学,常常因为嫌麻烦而省掉了很多操作过程,认为只要学生会做题就行,学生对算理是否理解不怎么关注。教学后期,为使学生熟练掌握算法总要花很多时间让学生反复练习。实际上只是训练了学生的运算技能,而学生的能力却很难得到提高。

  学生做题时,更关注的是结果是否正确,而学生出错的原因却没怎么想过。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认真分析,找到错因。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读懂学生的想法,以学生的学情为基础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黄伟良老师对图形认识教学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刻的辨析,使我对图形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我发现了很多不足,甚至有一些错误。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深入研读教材。对于自己模糊不清的知识一定要查阅资料或请教他人弄明白。课堂语言必须要反复锤炼,力求准确、精炼,牢牢把握课堂四十分钟。

  小学数学衔接讲座心得 篇12

  经过为期一天的小学数学新教材的培训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对我今后如何践行课改理念,实现教学最优化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下面就根据我自己这次的培训学习谈点心得体会: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材也在不断地整编。新教材编写特点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精心设计了教材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数学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重新研究知识之间的整合;加强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倡新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师要通过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得出有关结论。新课程小学数学教材一方面为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能力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又为我们教师指明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新教材有它的新理念、新方法。我们要把握特点,活用教材。新教材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倡导多样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活用教材。

  数学课程的理念主要体现在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运用新学到的科学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灵活运用。结合班级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引领学生贴近生活,走进自然,经历知识、能力形成的全过程。培养学习兴趣,享受学习、享受生活、享受校园生活的快乐。

  总之,通过培训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给我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宽广的舞台,我将努力践行课标新理念。

  小学数学衔接讲座心得 篇13

  11月15日至11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名师大讲堂走进赣州”观摩活动,我抓住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听,详细记,用心去体会以下是一点点感受,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此次观摩课活动我们听取了来自北京市孙贵合,段晓炜两位教师的课,给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些参评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各有所长,形式多样。

  新课程实验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学,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比如孙贵和老师的《三角形边的关系》以学生动手为主,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更好得吸收内容。这个生动有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时分的活动,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新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

  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如段晓炜老师的《密铺》一课中,就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发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五边形是否能单独密铺,再从中加深内容。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的眼界大开,领略了许多优秀老师的教学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希望今后类似的活动还能有机会参加,我会将学到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学数学衔接讲座心得 篇14

  12月4日—5日,在教科局陈书记带领下,我校教务主任、政教主任、教研主任、后勤、双语等11位教师来到拜城的学校进行参观学习,大家深感不虚此行,收获很多。

  一、服务精神,团结精神。

  来拜城的参观学习安排为两天,在第一天里我们参观了位于拜城县内的四所学校和两所幼儿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拜城县的实验中学和幼儿园,进入实验高中校园,首先我们就能看见学校的各种新兴建筑物以及校训校规,而且板报也做得非常认真和美观,校园整洁有序,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人文气息。经过参观校容校貌、设备设施、听取学校领导给我们介绍学校办学情况,对我们的触动很大,很受启发和教育。首先,是他们那种服务精神,团结精神。走进他们的学校,给我们一种感觉,不管是老师还是其他工作人员,都是那么认真。参观了两所幼儿园,不管是学校环境,还是教师和孩子们都有一种积极的精神面貌,孩子们的表现很积极,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很大方得体,让我们感觉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老师的教育下,在幼小衔接这一块做的很扎实,我们想正是他们的这种服务精神,团结精神,才让学生喜欢,让家长放心,让社会都承认。

  二、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第二天时间里,我们又去了拜城团结小学和拜城第二小学听课。特别是拜城第二小学听完课后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们学生那种自觉、自信和勤奋。课堂上,同学们动手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次序维持的很好,当老师提出问题时,他们很积极地思考和回答;当老师让他们看书并思考问题时,他们又非常地专著去思考,整个课堂显得既严肃又活泼。相比较而言,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就显得不够积极活跃。特别是听了音乐、体育整节课充分体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学生当堂做到了读、唱、思、练结合,真正做到了他们所说的堂堂清。

  三、通过对比学习发现了我们和学校存在的不足

  1、学校能多给教师组织外出学习和参观培训的机会,使教师能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学习,开阔自己的视野。

  2、学校能联合党建办、政教办和少先大队,加强我校教师和学生统一服装的监督和管理。

  3、学校进一步加强对教职工的各项业务培训指导(如:钢笔字、简笔画、学习汉语、维语)提高教职工工作责任心,增强教职工凝聚力。

  4、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和管理,充分发挥好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多给有务实、有潜力的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让她们把新的教学经验和好的管理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带动一校教育的发展。

  5、学校能给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电脑,这样有助于教师教师业务知识的更新和课件的制作。好的课件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重要作用。

  以上就是我们本次外出学习的收获,能对学校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不对之处敬请领导批评指正。期待学校和自己通过本次学习活动有一个新的发展!

  小学数学衔接讲座心得 篇15

  数学概念就是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及其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在小学数学中所涉及的概念比较多,如: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统计初步知识的有关概念等(随着年级的升高会越来越多)。这些概念是“双基”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基础知识的起点,是逻辑推理的依据,是正确、合理、迅速运算的保证。因此,学生应该正确、清晰、完整地掌握数学概念。那么如何进行概念教学呢?听了杨明丽老师的讲座后受益匪浅。

  一、概念的引入

  从实际引入(也可以说是从直观引入)。小学生认识事物、理解概念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像进行的。在概念的引入教学中,教师从比较熟悉的实际事物中,提供足够的直观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看、听、摸、做等,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引出概念,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二、概念的理解

  概念的理解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采取一切手段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概念引入的基础上,以足够数量的感性材料,组织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逻辑思维活动,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以便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

  三、概念的运用

  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概念,而且还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灵活地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计算、作图等,能运用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自举实例。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所以从具体到抽象又回到具体,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使学生更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老师们经常使用这种练习方法。如,在学习射线、线段和角后,让学生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些图形?

  (2)运用于计算、作图等。掌握概念对计算有指导作用,反之,通过计算对理解和巩固概念也起促进作用。例如,在学习了乘法的运算定律后,就可以让学生简便计算一些习题。再如,在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就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进行通分、约分,并说明通分、约分的依据;学习了小数的性质后,就可以让学生把小数按要求进行化简或改写;学习了线段、射线和角后,教师安排了按要求画一画: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画一个30°的角等。

  (3)运用于生活实践。数学就是服务于生活的,只有让学生把所学习到的数学概念,拿到生活实际中去运用,才会使学到的概念巩固下来,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运用技能。

  小学数学衔接讲座心得 篇16

  在学习了“幼小衔接 我们在行动”系列讲座之后,领略到不同专家从不同角度对“幼小衔接”问题所做的分析和阐述,使我受益颇多。结合对日常工作的复盘,本次学习也使我对“幼小衔接”这个热点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新的理解:

  1.“幼小衔接”需要回归儿童本身

  华爱华老师在讲座一开始便抛出了:“一边‘去小学化’,一边‘做入学准备’,矛盾吗?”这样的问题引发我们思考:到底什么是科学的“幼小衔接”?基于儿童发展的视角,我们认为科学的“幼小衔接”应该是做好“入学准备”,而不是提前“小学化”,二者背后蕴含的教育理念有着根本的区别。做好“入学准备”反应的幼儿园教育任务是为幼儿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不仅为适应小学,更要看到幼儿终身发展的价值,这就需要成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和儿童观;而提前“小学化”折射的是一种追求短期效益和成绩的想法,正如华老师所说“‘小学化’的后果只有短期效应,但是它影响幼儿后继学习与终身发展的后劲”。所以回归儿童本身的“幼小衔接”应该是做好“入学准备”。

  幼儿园要做好入学准备,应该首先要明确幼儿园的课程目标导向,如健康领域的目标是“提高运动能力增强体能和健康习惯”,不是“单项运动技能”;语言领域的目标是“通过口语表达与阅读理解提高沟通与叙事能力”,不是“拼音、识字、写字”;科学领域的目标是“在数学与科常启蒙中提高恩维能力和科学态度”,不是“特定的知识点”;社会领域的目标是“认识自我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增进同伴合作与归属”,不是“同伴间竞争”;艺术领域的目标是“通过音乐美术等艺术启蒙活动培养审美兴趣”,不是“某项艺术技巧”。我们看到这些目标都聚焦在对幼儿本身学习品质和能力的培养上,而不是学科知识的储备上。在明确目标价值导向下的“幼小衔接”才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才能引领我们回归儿童本身。

  在“幼小衔接”落实过程中,我们除了需要正确价值目标的引领,还要看到儿童当下的生活世界,正如胡华园长分享的“强化儿童的具身投入,注重身心融合的整体性学习过程”,引导儿童用身体和心灵来认识世界,用自己全身心的投入来建构对世界的理解和信念,从而不断建构对自我的认识,这样的理念正好体现在“探秘小学生活”中。

  总之,“幼小衔接”需要我们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既看到对幼儿未来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学习品质和能力,又注重幼儿的具身投入,从身体到心灵做好“入学准备”。

  2.“幼小衔接”需要回归日常工作

  《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让我们明晰:幼小衔接应该常态化、生活化、游戏化、综合化,而非以额外的“衔接课程”去增加幼儿、教师和家长的负担。由此可见,幼儿日常的生活和游戏就是“幼小衔接”最好的途径,而教师要做到也就是要回归到日常工作继续深耕,使幼儿做好“入学准备”。

  反观日常工作,由于不明晰科学“幼小衔接”概念和内涵,的确常常陷入了“幼小衔接”的误区,比如在个别化学习中投放一些学习性质的操作材料、带大班孩子体验一些具有小学形式的活动、在与家长交流中也会和家长讲一些大道理等,究其原因还是自身的专业“内功”没有修好。

  通过这次讲座的学习,给了我很多修“内功”的启发。如华爱华老师在讲座中分享的孩子记录天气预报和玩规则游戏的例子,反应了孩子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是怎么自然获得思维的发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师要做的是观察、倾听、解读孩子的行为,教师要敏感捕捉到孩子当前行为和未来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向家长解释幼儿行为与入学适应的关系。又如,胡华园长在介绍“探秘小学生活”的系列活动中,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课程的鲜活和灵动,正是基于孩子自己的生活和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建构起丰满的自我认识,而教师经常做的事情是和孩子待在一起,和孩子聊天,倾听孩子,一步一步追随和支持孩子的发展,给孩子最温暖的陪伴。最后,余琳园长分享的瓶盖雨和多米诺游戏,揭示了游戏对入学准备的意义和价值,启示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的将幼儿混乱失控、简单重复的游戏推向有目的、复杂的、能够让幼儿聚精会神的游戏,让幼儿自然而然地学习。

  通过本次讲座的学习,我认识到科学“幼小衔接”需要我们更加注重幼儿的生活和游戏,教师需要将幼儿当前行为和未来学习之间进行链接,如角色游戏和涂鸦能促进幼儿的叙事和表征能力发展,从而对语文学习有帮助;积木游戏能促进幼儿思维与科学探索能力的发展,从而对学习数学有帮助;运动性游戏是幼儿身体健康的保障,是学习的生理基础,同时当下对户外运动的研究也表明,运动不仅增强体质,而且促进幼儿认知、社会、语言等各方面的发展。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也可以经常有意识的反问自己:是不是源自儿童真实的生活和游戏经验?同样的学习能否在游戏和生活中自然习得?儿童在活动中是否全身心的投入?儿童是否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思考获得了相应的成长?

  总之,对日常工作的不断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也是教师螺旋式成长的必经之路。

  小学数学衔接讲座心得 篇17

  20xx年5月9日,我有幸参加了贵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举办、六枝特区教育局承办,并在六枝煤机厂电影院举行的“中小学有效衔接”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活动。经过过本次活动的培训,我觉得获益匪浅,主要体会如下:

  首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后连贯非常紧密。小学数学是学生进入高一级学府学习的基础。因此,除了要把这个基础打牢之外,还必须注意到知识间的衔接,特别是与初中的衔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发展出发,用“教小学想中学”这种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意识,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迁移规律,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作一些有利于知识衔接上的铺垫和渗透,使中小学能顺利有效地“对接”。如:小学主要学习算术知识,上到初中就转变为代数知识。代数知识是在算术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它是学习初中代数的基础,如果学生学不好,那么初中数学的学习就困难了。为了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我认为其一:应该让学生了解字母表示数的重要性。以小学中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为例,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加法的交换率、结合率,乘法的交换率、结合率和分配率要用字母来表示,不用字母行不行?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让他们明白用字母表示数,简洁明了,含义广泛,这样对小学生逆向思维有好处,为学生代数的打好良好的基础。

  其次,要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促进学生的后续发展。

  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建立合理而有效的思维结构的有效工具。在小学数学阶段,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思想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素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小学衔接的重要步骤。学生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知识都明显地写在教材中,是有“形”的,而数学思想方法却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里,是无“形”的,并且不成体系地散见于教材各章节中。教师讲不讲,讲多讲少,随意性较大,常常因教学时间紧而将它作为一个“软任务”挤掉。对于学生的要求是能领会多少算多少。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从思想上不断提高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重要性的认识,把掌握数学知识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同时纳入教学目的,把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要求融入备课环节。其次要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可以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各种因素,对于每一章、每一节,都要考虑如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怎么渗透,渗透到什么程度应有一个总体设计,提出不同阶段的具体教学要求。在这方面我平日渗透的有些偏少,今后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内容。

  最后,针对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与各位同行共勉:先进的教育理念——高效的前提;丰厚的专业素养——高效的基础;基本的教学规范——高效的保障;乐观的专业态度——高效的催化剂。

  当然如何顺利地完成中小学教学的衔接,让学生自然平稳地由小学阶段的学习过渡到初中阶段学习,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探索,积累经验,共同努力。

  小学数学衔接讲座心得 篇18

  20xx年九月,我校开始进行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衔接性研究,经过几个月的教学,我深刻的体会到中小学数学知识衔接的意义,以及如何衔接都有一些想法、做法。法国著名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妨碍才能的发挥。”所以在这里希望与大家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如何能使得中小学课堂教学衔接发挥最大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从小学进入初中,学习环境的改变,新知识的增加,教学组织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引发了许多新的变化。同时,视野的扩展,思维方式改变,使刚刚步入中学七年级门槛的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数学成绩一般会出现明显地下降。

  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对数学学习感到很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学习成绩不稳定。

  七年级数学是中学数学的基础,要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开始抓起。所以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街接自如,是摆在我们初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当把小学与初中数学内容,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搞好新旧知识的架桥铺路工作,掌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质量。

  二、衔接点

  1、教学内容的衔接

  认真研究中小学数学教材的联系,找出衔接点,是做好中小学数学衔接的基础。如在数与代数方面,小学初中教学内容的衔接,主要体现在由数的认识与运算过渡到代数式的认识与运算;在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主要体现为由直观几何、实验几何向论证几何逐渐过渡。这种飞跃给学生认识带来了困难,迟迟内化不了老师所讲解的内容。集中复习一些与初中数学紧密联系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2、教学方法的衔接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讲得细,练得多,直观性强;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讲得精,练得少,抽象性也比较强。从实际情况看,小学生是以机械记忆、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从六年级开始,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识结构和认识规律出发,有效地改进教法,搞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以便学生进入七年级后能够很顺利的适应学习。

  3、学习方法的衔接

  小学数学教学是建立在简单、直观、可塑的形象思维基础之上,通过教师直观形象的引导产生对比、分析,进行简单的归纳,而初中数学教学则在于培养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维并不是把知识的结论简单告知学生,让学生去记、去背,然后再去套模式,想套路去解决数学问题,而是通过构建,形成知识点,蕴含或产生知识的背景,让学生相互讨论,自我尝试,归纳、总结知识特点和规律,自主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4、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衔接

  继续保持小学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刚从小学升上七年级,小学里的许多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应该继续保持.如:上课坐姿端正,答题踊跃,声音响亮,积极举手发言等。其次,小学阶段学科少,内容浅,而到了中学,学习科目倍增,内容不断加深,故此,从六年级开始就必须注意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指导学生顺利由小学数学过渡到中学数学。

  三、后一阶段展望

  1.从数与代数角度看。鉴于六年级这一学期包含大量的应用题,所以后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放在怎样衔接中小学的方程以及应用题。小学里的应用题大部分是用算术法去求解,是把未知量放在特殊的位置,用已知量求出未知量。进入初中后,用列方程来解应用题,把未知量用字母来表示,且和已知量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设法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未知量。刚开始,学生由于习惯用算术法来求解,不重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学习,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用列方程解此算术法简便的应用题作为范例,用两种方法对此讲解,使学生逐步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对学生的作业,有些应用题也要求用两种方法去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重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图形角度看。六年级这一学期我们接触到位置、圆的知识。由于在中学阶段的知识中含有有序数对,所以在六年级的教学中适当渗透有顺序的数对,以便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能够很好的衔接。学习圆的知识时,在练习题中出现的求阴影部分面积的题目,与中学的题目类似。所以我把求阴影面积这一专题课的知识进行扩充,在教学中教会学生思想方法,解题技巧,这样能够补充学生对图形认识这一领域的空白。学习扇形统计图时,我把相关初中的统计题做过一遍,把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提前渗透,这样能够将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理解更深入,也能减轻初中阶段综合统计图的教学难度。

  总之,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值得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去更进一步地去探讨和研究。

  小学数学衔接讲座心得 篇19

  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才系统工程的第一个环节。学前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在环境设置、学习安排和生活制度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在我国,幼儿园的教育(包括学前班)是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学校教育则以正规的课业学习为主要形式,并以严格的学习与作息制度来保证,这种差异在客观上形成了幼小衔接中的坡度。

  从儿童身心发展上看,从学前进入小学是儿童身心发展的过渡期。这个时期的儿童保留了幼儿的某些特征,又拥有学龄期刚刚出现的某些特征。因此,如何使学前班的儿童入小学而能较快地适应小学数学的学习,使之过渡衔接的合理、科学,确实是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问题。通过调查、实验,仅在教材方面如何搞好幼小衔接谈一点认识。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内容中包括:1~20以内的基数、序数、邻数、单双数、数的组成;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减法、乘法的初步认识;应用题教学等。学前班教学内容包括分类、排序、量的比较;1~20数的认识;邻数、序数、单双数;10以内数的组成;加减运算,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口头应用题教学;认识几何形体;时钟;等分;认识人民币等等。从教材内容来看,幼小教材存在着数学知识重复,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造成了部分儿童对知识失去了新鲜感,使小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为教师组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小学数学的能力发展和初入学时的数学能力水平有密切关系。初入学时,对数学概念,对数的关系进行合理的运算,那么他们入小学后对整数中的多位数,对小数和分数,对于自觉地运用数的关系和运算法则进行计算,都表现出较高的理解能力,因此,在教材方面必须搞好两个方面的过渡。

  1、直观的图示运算向抽象的数学运算的过渡。

  在分类与计算教学中,先教师引导,后儿童独立操作,先易后难;通过分类训练,帮助儿童构建一个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分与合的思维结构。掌握分类关系的同时,初步渗透连续再分的思想、分合可逆的思想、逻辑排除的思想,有意识地培养儿童进行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初步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逐步做到实物分类操作、图示分类操作、数的分解组成操作。数的计算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建立数的分解组成与相应的计算之间双向联系。

  2、从图画表示的应用题到文字叙述的应用题过渡。

  在应用题教学中,帮助幼儿在教师的实物演示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说出计算式和解答结果,按照教师演示实例,口头仿编相似题材内容的应用题,进一步仿编不同题材内容的应用题,培养幼儿从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的初步抽象能力,按算式口编应用题的能力。训练一式多题的口编应用题,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逐步做到图画表示的应用题发展到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再发展到文字叙述的应用题的过渡。

  为了帮助儿童入学以后扫除学习新知识的障碍,较好的过渡和适应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应给他们做好“搭桥”、“铺路”的工作。在幼儿园数学的基础上略有提高,面向小学,突出衔接。因此,切切实实地做好数学教学的幼小衔接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小学数学衔接讲座心得】相关文章:

幼儿衔接讲座家长心得11-26

小升初衔接讲座家长心得(精选13篇)11-29

小升初衔接讲座心得范文(通用16篇)11-28

幼小衔接讲座有何心得体会11-18

幼升小衔接讲座家长心得(精选8篇)11-25

听幼小衔接讲座的心得范文(通用18篇)11-28

小学衔接培训心得11-26

幼小衔接讲座教师观后感11-15

小初衔接数学心得体会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