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畅销好书必读书目
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下面这些社科畅销好书必读书目,一起来看看吧。
《重新发现社会》
“70后”成人,时代走到它平铺直叙的状态,一切显得“本来如此”,往前看,似乎只有数字的累积,波澜不惊。同许多“70后”,熊培云因读书走出乡村,到巴黎留学,落脚大都市。可谁曾想,他们年轻的世界,装载着的却是“国家与社会”,思考着的却是“从自由到民主”。年轻一辈的表达方式,迥异于上辈。他们能找到更适合的词语,阐释更尖锐的问题。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承载更忧患的深思;熟读经典,善用经典,面对的却是每日发生的事情,不回避。其观察和洞见,实同辈人罕见。
《送你一颗子弹》
比起《民主的细节》,这部写于不同年代,主题各异的作品更能体现刘瑜风格:机警、敏感,与年龄不相称的老到,以及修辞华美但有节制的文德。
更能引起读者兴趣的是,日常生活中看似不乏常识的女人,与讲究学术方法、研究进路、论证连贯的政治学者,是如何统一在一个人身上。前者,让她故事讲的精彩;后者,使其秉持的“回到事情本身”原则,有了坚实可靠的落脚点。在人云亦云的.“常识”中发现真相,是作者为文的秘密,也是两者统一的秘密。当然,敢于诚实是首要前提——这是自由主义者一般为人处事的教条。该作无疑是这一教条保守不能再保守的注脚。
《蒋介石日记解读Ⅱ:找寻真实的蒋介石》
谈到中共党内非议孙中山的现象,毛泽东在“七大”政治报告中提出“内战时期的情绪”一解,即中共党人对孙的不满,盖源于10年内战(1927-1937)。杨天石该作,正是沿着毛的认识历史应克服“内战时期的情绪”的思路,走进因“情绪”而面目全非的蒋介石。
“历史是实证科学,无征不信”。作者坚持这一信念,对蒋在国共关系中的犹疑(联共怕共),对日斗争(战争)的策略选择(“持久战”与“和谈”),对外交往的战略定位(联英美而弃德,联合亚洲国家抗敌)等等,予以精微辨析,试图得出“取信于天下万世的结论”。比起《日记解读Ⅰ》,作品选题角度更“刁钻”,材料取舍更合理,论证也更系统,因而结论更令人信服。尤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对若干重要历史事实的发现,和历史事件的耐人寻味的重新解读,可谓“填补空白”之作。
《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
李侃如在中国大陆出的第一本书,读者知道他,但未必了解他。这部了不起的作品,1993年出英文版,2003年有过一次修订,被介绍到中国大陆,又花7年时间。作者不仅是美国对华政策要角,还是多有见地的中国政治研究专家。有人评价《治理中国》,是继费正清《美国与中国》之后又一部难得的中国研究精品。王缉思教授在书序中写道:我们未必那么了解自己,但李作中能让我们补上这一课。与我们关联如此紧密的一部作品,旅行17年抵达中国,说明李作来之不易。
《北洋裂变》
就事论事,永远不可能写好“四五”,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任何一段,都写不好。张鸣进入作战位置,选择的攻击方向,正是这一点:看似挑了个小角度射击,但张开的那只大网,恰好是“就事论事”者们不太在意的国际环境。此外,《北洋裂变》还有两点贡献,一是基本捋清北洋政府统治(的进退失据)与“五四”的关系,——国家治理本来有些眉目的段祺瑞政府,因“五四”而丧失道义基础,埋下北洋军人统治最后垮台的伏笔。二是作者着墨运动中,军警与学生关系的另一面:军警的容忍与退让。北洋政府原本武夫当国,最知武力之效,最善舞刀弄枪,可整个运动,只死了一人,且与“镇压”牵涉不上。动粗打人是有,但比想像的,少之又少。力图接近历史真相,是作品的副产品。
【社科畅销好书必读书目】相关文章:
社科论文写作规范01-04
直销产品要想畅销的法门08-18
必读的名言警句12-17
必读的面试经验02-05
好书大家读广播稿11-29
好书伴成长征文范文12-16
成人高考临考必读12-20
生育保险报销必读攻略08-16
必读会计资格考前冲刺04-11
十本热门励志好书推荐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