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时间:2024-06-21 12:15:48 中考 我要投稿

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1

  中考历史的重点知识解读

  一、隋唐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隋文帝实行了改革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

  2、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分为三点四段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到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熟记P2,隋运河图)。隋、元两朝大运河的南北起点都相同,南起今杭州,北到今北京,都以洛阳为中心,元朝南粮北运比隋朝更有优势的理由:新开了两段运河,运河从杭州直达北京(大都),还开辟了畅通的海道。

  3、618年,李渊(唐高祖)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隋朝时李春主持修赵州桥,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石拱桥。

  4、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5、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出现“贞观之治”(23年);唐朝中期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29年)。

  6、曲辕犁和筒车的出现,表明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有了很大改进。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唐朝。

  7、唐朝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北和库页岛,南及南海。

  8、唐太宗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民族的拥护被北方各族称为“天可汗”。

  9、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六诏人是彝、白族的祖先,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10、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亲。他们为促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拉萨大昭寺有她的塑像。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进一步密切了唐蕃的友好关系。

  11、中日交往历史悠久,早在汉朝时就有往来。唐朝时,中日往来频繁,日本先后13次派遣唐使。日本到唐朝的留学生中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唐朝时期东渡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他6次东渡日本,最后一次才成功)。

  12、唐朝初年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3、755年,唐朝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后来,其部将史思明继续进行叛乱,直到763年,唐朝才平定叛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危害:使北方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初三历史的备战方法

  一、记牢教材的基础知识

  中考考察的题目都是来源于科目的,所以对于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考生一定要记牢,那要记牢所有知识,也就意味着考生要掌握教材的目录以及每个章节的正文和注释,当然还有课后习题。具体来说,就有历史概念、历史事实、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事件以及发展过程和基本线索。这些知识点考生要反复的去记,最好达到三四次,直到自己能反复运用为止。基础知识记牢了,做题的时候才不会出错。

  二、让知识系统化

  初三历史是包含了很多知识点的',而这些知识点都是零碎的,考生就需要把这些零碎的知识点专题化和系统化,自然就利用一些专题,特别是那种综合题型,考生在解题的时候就需要结合好几个知识点。而系统化就是考生构建知识结构,知识单元,让各个知识点之间准确的联系起来。总之,知识系统化之后,各种知识点都产生了联系,也就能灵活运用了。

  三、阅读和练习同时进行

  考生在复习教材的同时也是需要练习的,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考生复习的怎么样也是要看实际效果的。那考生在研读掌握好教材的前提下,就需要做题去练习。考生可以结合历年来考试题型的特点和难度,筛选出几套有代表性,有综合性模拟题型,进行实战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考生需要纠正和总结自己的错误。如果是阅读教材没有到位,考生有需要回归到教材,然后又练习,不断的重复这个过程,就会变成一个良性循环。

  四、纵向和横向交叉复习

  纵向复习就是把握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线索、特征、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横向复习就是把握同一时期历史这门学科自身发展的横断面上面的内在联系,例如政治、文化、经济这些方面的联系。而考生需要把这两种结合起来交叉复习,这样这也增强历史知识点的直观性,也会使考生有这种空间性的概念,然后记忆深刻。

  中考历史:突破难点的技巧

  一、判断成败及原因

  ⑴判断成败依据:→直接目标→主要任务→根本任务

  ⑵成败原因=(主观+客观)(经济+政治+军事+策略+……)

  ⑶成败根源=(社会条件+阶级本质)(进步/局限)

  二、如分析辛亥革命成败

  从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的直接目标看,取得了成功;

  从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根本任务看,它并没有达到。

  从成功原因分析:包括革命派的前赴后继精神、满清政府的孤立、各派政治力量的配合等。

  从失败根源分析:包括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限和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阶级局限性。

  三、初中历史答题万能公式

  1、性质分析:任务+领导阶级+主力+手段+结果……

  如辛亥革命性质分析:

  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由资产阶级领导,具有一定群众基础,采取暴力革命手段;结果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却被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由此可以分析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完全成功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2、影响或意义=(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深远影响……

  ⑴经济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如第三次工业革命影响:

  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等等。

  ⑵政治影响=格局+制度+体制+政权+政策+阶级+民族+……

  四、经验教训或启示

  ⑴政治=国情+领导+群众+武装+民主+法制+思想+策略+……

  如第一次国共合作:

  从经验看,国共两党可以合作,也取得一定成果。从教训看,必须掌握领导权和武装。由此得到启示是合作要以斗争求团结……

  ⑵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客观规律+发展战略+……

  如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现状,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注意综合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宏观调控与市场竞争结合……

  ⑶文化=批判+改造+继承+发展+……

  如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在革命或建设实践探索中不断的发展等。

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2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2、时间:1911年(旧历辛亥年)

  3、代表人物:孙中山等

  4、主张:以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主)为纲领,试图用革命的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5、革命活动: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建立中国同盟会(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标志);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6、失败标志: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7、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8、启示: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法国大革命

  1、背景:启蒙思想的影响;封建制度束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等级要求改革;路易十六的财政危机。

  2、爆发标志:1789年7月14日(7月14日为法国国庆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3、高潮:雅各宾派专政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1894年热月政变,标志法国大革命结束)

  4、重要文献:《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自由、平等思想。)

  5、重要人物:罗伯斯庇尔(雅各宾派)

  6、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最彻底的一次革命,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

  二、拿破仑帝国

  1、1799年,拿破仑通过政变夺取政权。

  2、1804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内颁布《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打击了封建残余势力,推动了法国以及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发动战争。

  3、1812年远征俄罗斯失败,敲响帝国的丧钟。

  4、1814年,拿破仑被欧洲反法联军赶下台,封建王朝复辟。

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3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灭亡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局面。

  2、秦朝规定全国规范的文字是小篆,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秦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宁。

  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在大泽乡爆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

  4、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5、西汉初年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帝与景帝两代,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发展迅速,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休养生息的政策实行,促进了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6、汉武帝的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促成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7、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著名学者是西汉时期的董仲舒。

  8、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定都于洛阳。刘秀在位时,政局渐趋稳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国力日益强盛,史称为“光武中兴”。

  9、西汉时的`播种工具是耧车;东汉时出现了新型灌溉工具是翻车;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内冶铁,比欧洲早1000多年。

  10、秦朝末年,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在蒙古草原建立统一的奴隶制军事政权,第一次实现了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大统一。

  11、公元前119年,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12、西汉时期汉元帝把王嫱(王昭君)出塞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从而密切了汉匈关系。

  13、西汉武帝时期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成为当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经营了30年,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奴役,恢复和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14、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往西,经甘肃的河西走廊及当今的新疆地区,远达中亚,南亚,西亚,以至地中海东岸各国和南欧、北非等地。开辟丝绸之路功劳最大是西域的使者张骞。

  帝建国,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熟记三国鼎立形势图中魏、蜀、吴三国的位置和都城)

  3、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是著名的政治家。

  4、230年,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夷洲和大陆的联系。

  5、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280年,西晋统一全国,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316年,匈奴首领刘渊率兵攻入洛阳,西晋灭亡。

  6、公元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383年,前秦苻坚率大军南下进攻东晋,在淝水之战中,东晋军队以少胜多,击败前秦军队。

  7、南朝的四个政权依次是宋、齐、梁、陈,都城均在建康。

  8、南朝时,扬州、荆州是江南生产丝织品最多的地方,涌现了建康、江陵等重要商业城市,番禺(今广州)成为海外贸易中心。

  9、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吴国境内绝大多数山越人从山区迁到平原,和汉族人民一道开发江南。农业有所发展,但仍然比不上北方。主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5个)

  10、北朝的五个政权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11、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王朝均建都于洛阳。

  12、南朝时期,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最先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的科学家,比欧洲早1100年。他的著作是《缀术》

  13、南北朝时期,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他著有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内容最完整的农书。

  14、北魏时期,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的郦道元,他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是《水经注》。

  15、汉字书法从东汉起逐渐成为一种专门艺术:曹魏时钟繇创立了楷书;东晋的王羲之,被尊为“书圣”,他的代表作是《兰亭序》,此书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16、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名人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17、石窟艺术是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中成就最高的是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

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4

  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当时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生产、生活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迁都: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气候干旱,粮食供应不足;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

  2、孝文帝改革措施包括:

  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3、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5

  一、冷战中的对峙

  1 、冷战政策

  ( 1 )含义: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了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为。

  ( 2 )内容:

  ①政治上:推出杜鲁门主义,1947年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它国家的政策,标志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开始;

  ②经济上:实施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

  ③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 、两极格局的形成:标志是苏联组织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3 、美苏争霸

  ( 1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①实力对比:苏联经济、军事实力远不及美国;

  ②领导人:赫鲁晓夫、肯尼迪;

  ③苏联意图: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④重要事件: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危机的解决表明战略优势在美国

  ( 2 ) 70年代:

  ①特点:美苏争霸达到高潮;

  ②对策:美国实行战略收缩,结束越战,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苏联采取积极进攻战略,如1972年12月出兵阿富汗

  ( 3 ) 80年代:

  ①苏联对策: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军备控制为核心的全球缓和战略;原因:经济困难;

  ②美国对策:实现有限的缓和;原因:因扩充军备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经济遇到西、日本的激烈竞争

  4 、冷战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

  二、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 、“一超多强”:“一超”指的是美国,制定了全球战略,干涉别国内政,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多强”指的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

  2 、科索沃战争:1999年3~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狂轰滥炸;多极化趋势是长期的、曲折的,联合国的主导地位受到威胁

  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1 、原因: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各国经济联日益密切

  2 、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影响增大;生产活动全球化趋势加快; 1995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3 、影响: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对中国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相关文章: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05-18

英语中考知识点归纳05-08

中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优秀05-08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03-17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02-05

中考数学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范文06-10

中考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04-26

中考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大全04-26

《乘法》知识点归纳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