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龄问题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我区人口老龄化程度也呈现出逐年加快的趋势。国外的经验告诉我们: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并非在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才会产生,要从根本上缓解老龄化问题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压力,工作宜早不宜迟。建立健全我区为老社会服务体系,已经成为构建和谐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为此,我们针对全区为老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存在主要差距及发展对策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形成以下初步认识。
一、我区人口老龄化趋势和为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一)我区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趋势明显
按照国际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人口总数的10%,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7%,即为老龄社会。根据调查,我区年60岁以上老人就已经达到总人口的10%,并且呈现两个特点:一是老龄化速度加快,到今年上半年,我区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53557人,占总人口的13.13%,16年间净增了3万多人,平均年递增0.49%。按照这样的速度,到2020年,我区老年人口将达9万人以上。而且是未富先老,缺乏经济实力支持,与国外发达国家先富后老情况大不相同。二是高龄化趋势明显。以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例,这一人口总数已从年的1016人增加到目前的5631人,16年间净增4615人,增加了4倍。其中年至现在的4年间,年均增长376人。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
(二)我区为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受到重视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为老服务体系的建设。
其一,以"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了高龄老人生活费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自年7月1日起,我区高龄老人长寿补贴标准,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其中,对100岁以上的老人,在市财政每月补助150元基础上,区财政再配套150元。对完全由区财政承担的95-99岁的老人,每人每月由50元增至100元;90-94岁的老人,每人每月由30元增至60元;补助标准步入全市各区县前列;
其二,加大了对生活困难老人的救助力度,特别针对拆迁后失去劳动能力的农转非老人,各街道开展了"关爱困难老人,共建和谐社区"活动;
其三,积极倡导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树立敬老爱老的良好社会风尚,每年春节、老人节来临之际,全区各街道、各社区都对高龄老人、敬老院、特困户、五保户进行走访慰问,为百岁老人祝寿。青年志愿者、驻地部队官兵深入到社区、敬老院开展义务劳动、义诊、法律知识讲座、健康咨询等敬老爱老活动;其四,大力发展为老社会服务事业。目前,全区共有各类养老机构16家,成立基层老年人协会118个、老年体协分会105个、老年大学2所,健身、棋牌、书画、艺术舞蹈等老年民间文体组织达152个。这些都使为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有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物质基础。
(三)我区为老社会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区在为老社会服务方面已经做出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快速发展的老龄人群对为老社会服务的要求相比,还远远不能适应需要。
一是家庭养老方式面临巨大压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逐步小型化,一代户、两代户越来越多,"空巢家庭"、独居老人数量不断增加,子女难以就近、就便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传统的居家养老方式受到较大的冲击。
二是政府养老机构资源有限。近几年各级政府出资兴办的敬老院、老年公寓数量较少,主要服务对象是城乡孤寡老人,提供的是普通的生活照料服务;另外由于几乎完全依赖政府的扶持运作,每年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经营缺乏活力,不同程度地存在高投入、低效益的问题。老龄事业的特点决定了政府的主导地位,尽管区政府逐年加大了投入,但与实际需求和发展要求相比,仍需进一步加大力度。
三是社会养老机构发展缓慢。突出表现在机构规模小、档次低。从经营规模上看,全区16家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中,100张以上床位的只有2家,50张以上床位的有8家。从业务范围来看,绝大多数只能提供基本的供养服务,能提供一般康复服务的只有3家。在从业人员结构上,全区养老服务机构在册的156名工作人员中,具有执业医生资格的有10人、护士22人,平均每家机构拥有的医护人员只有2人,其中有6家机构既无医生,也无护士,绝大多数服务人员没有经过养老服务专业培训,服务层次和水平都相对较低,供养环境和服务水平对老人缺乏吸引力。经营场所多数是利用老房子改建的,配套设施少,规模小,住地分散,各自为阵,社会公共资源难于集约利用。由于许多机构原本不是专门为老人养老而构建的,各种为老服务设施配套不到位、条件都不完善。所以这种"笼养式"的养老机构,已经越来越不适应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老人入住后感到不舒心,不到迫不得已是不愿意住进去的。
四是社区的服务功能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我区各街道的社区都是由过去的居委会或行政村转化而来,社区工作人员大多数也是由过去的居委会或村委会干部担任,社区工作管理方式都受到经济条件和人员编制的约束,虽然不少社区在为老服务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例如结对帮扶、定人照看、组织老人开展各种娱乐等,但远远不能满足老人特别是空巢独居、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群体的多元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