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是不愿意让中学生接触金钱的,认为从小持币会使孩子思想受到铜臭气的不良影响。这种消极防范导致中学生缺乏经济意识,出现盲目消费,不会理财等现象。其实,作为家庭成员之一,中学生不可能不和钱打交道,试图给中学生创造一个真空的消费环境是不切合实际的。因此,中学生适当地注意增强经济意识,对健康成长十分有利,也便于提高辨别和分析能力,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大部分中学生家长都固定地给他们一些零用钱,数量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但每次还未到月末,同学们早已将零花钱用年完了。很多同学对“钱该怎么用”这一理财的基本问题存在着种种偏见和误解,甚至在他们“身无分文”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的钱到底花到哪里去了。
一、当前中学生理财认知水平、理财能力基本状况
本课题以长沙市XX中学高中部部分学生为对象,组织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共抽取了4个教学班,发放调查问卷210份,收回有效问卷190份。其中:分性别来看,男同学106名,占558%,女同学84名,占442%;分生源地看,城市同学171名,占90%,农村同学19名,占10%。通过问卷汇总分析,可以反映出当前中学生理财认知、理财能力的基本情况。
1、金钱观取向基本正确。问卷调查表明,当前绝大多数中学生对钱的认识基本清楚,对钱的欲望比较理性。受调查同学每月的花销在200-1800元不等,多数同学位于400-600元之间,尽管月开支根据各自家庭条件不同有多有少,但与学生在学校生活开支项目、长沙地区物价水平基本相符;在“对于每月600元的花销够不够”的问题上,回答“够用”和“多了”的合计122人,占642%,说明多数同学日常开销有金额限制,基本适度。
2、对理财知识有一定了解。调查表明,当前中学生对一般的理财知识有所了解,对基础金融产品比较清楚。比如听说过银行定期存款的有183人、占963%;听说过股票的有182人、占958%;听说过债券的有159人、占837%;听说过基金的有151人、占795%;听说过保险的有182人、占958%;以上几种产品认知度较高。对理财产品的认知程度稍逊,听说过银行理财产品的有101人、占532%。
3、不少同学开始了初步的理财行动。尽管大家还没有意识到,但事实上,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已经开始规划自己的钱财――也就是说在理财了。如对“平时多余的钱是怎么处理的”问题上,回答“自己攒起来”的86人、占453%,“交给家长保管”的84人、占442%,两项合计占895%。在这方面,女同学的自主性强于男同学,女同学自己攒起来的占512%,交给家长的占369%;男同学分别是406%、50%。与此同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产生了一些与理财相关的行为,比如有136名同学有打工挣钱的经历,占716%,其中绝大多数挣钱后有一种收获的喜悦;有114个同学占60%)在银行开立了存款账户或银行卡),其中25人占132%)经常使用账户;有100人到银行存过款,占526%;与同学发生借贷行为的有186人、占979%;用余钱投资的有28人、占147%;进行某种收藏如集邮、集币等)的有64人、占337%;与人交换物品的117人、占616%。
4、养成了初步的理财习惯。记账是理财的基础,调查发现,有部分同学养成了记账的好习惯,能够把自己的日常开销记录下来,有89个同学占468%)坚持记账或曾经记账或大的开销记账,其中超过半数的女同学有记账习惯,比例为572%。省钱也是理财的重要方式,如果要购买较贵重的物品,多数同学能够货比三家,回答走几家卖场比较价格、在便宜的地方买的有97人、占51%。在这个问题上,性别和家庭条件的影响显露出来,男生相对于女生对价格更为敏感,男生的比例566%,高于女生的44%;农村同学相对于城市同学更节省,农村同学的比例684%,高于城市同学的491%。网络购物具有省时、省钱的特点,多数同学对这种新型购物方式进行了尝试,有158名同学有网购经历、占832%,其中有54人表示经常网购、占284%,女生网购的比例905%,大于男生的774%,而在这方面,城乡差别并不大。
5、消费行为比较理性。绝大多数同学能够量入为出、理性消费,对于自己想要的商品,如果价格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表示放弃的有52人、占274%,先作计划等时机成熟了再买的52人、占274%,与父母商量再决定的73人占384%。在交通工具选择上也是应时而需,摆阔气、装门面的不多见,出门打的的只有8人、占42%;有15人表示等普通公交、占79%;更多的是先来先上,有81人、占426%,还有68人表示路途不远就步行、占358%,其中农村同学步行的占比达632%。在就餐问题上,也少有铺张浪费的,买差不多份量的170人、占895%,其中女生比男生控制得更好,占比分别为94%和858%,还有12人表示尽可能少花钱、占63%。
6、对理财知识普遍渴求。绝大多数同学对理财知识表现出了学习意愿,在是否有必要了解理财知识的问题上,认为有必要的168人、占884%,还有20人认为现在没必要但以后有必要、占105%,只有2人认为没必要、占11%。这说明总体上大家对学习理财知识是认可的,只是迫于现实压力,不能分心和分身,即便如此,以后还是愿意补上这一课。
7、家校媒体是获得理财知识的主要渠道。调查反映,在现有理财知识的获得渠道上,排前3位的依次是家长、媒体、老师,分别有147人、112人、80人,分别占774%、589%、421%,表明家庭、学校、媒体是同学获得理财知识的重要场所。除此之外,从熟人等处获得65人、占342%,从阅读书籍获得42人、占221%,从其他渠道获得12人、占63%。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学生对理财知识有所了解,有的还具备一定的理财行为和习惯,但也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和行为上的误导,具体表现为:
1、少数同学金钱概念模糊。调查中,一些同学表现出对钱的概念似是而非,不知钱从何来,一定数目的钱是多是少缺乏感性认识。比如在是否知道父母或家里)的确切收入问题上,回答知道的只有56人、占295%,不知道的53人、占279%,不敢确定的81人、占426%,后两项合计134人、占705%。对于一个月600元的开销,还有68人认为太少,占比358%。部分同学没有体会过挣钱的艰辛,调查中,没有打工挣钱经历的同学有54人、占284%,其中女同学的比例要高,为345%,男同学比例为236%。在有这种经历的同学中,还有8人表示太辛苦不再想干。
2、个别同学花销大手大脚。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多家庭比较宽裕,对子女用钱不加限制,只要开口,一般都尽量满足,个别同学用钱比较随意。调查表明,个别家庭每月给孩子的生活费较多,最高达1800元;多数家庭给孩子的生活费比较宽松,所给生活费有富余的有91人、占479%,排第一位。少数同学有钱就用掉,在平时多余的钱怎么处理问题上,找个机会花掉的有20人,占105%。
3、缺乏基本的理财习惯。多数同学没有记账的习惯,调查中,从不记账的有101人、占532%,其中,男同学从不记账的比例达613%,高过女同学的428%;即使在记过账的89名同学中,每笔都记的仅8人、占9%,曾经记过但未坚持的50人、占562%,只记大数的31人、占348%。
4、没有与钱打交道的经历。有的同学学习以外的事情基本不做。调查发现,有76个同学占40%)没有自己的银行存款账户或银行卡),有的即使开立了个人银行账户,但也很少使用,在有银行账户的114名同学中,很少用的89人、占781%。没有到银行体会过基本的存取款业务的有90人,占474%。个人日常生活用品都由家里准备的47人、占247%,大多家里买的95人、占50%,两项合计占748%;还有一些同学没有体验过网上购物,全部同学中没有网购经历的32人、占168%。
5、消费行为不够成熟。调查中,在“看到自己梦寐以求的商品如IPHONE)时怎么办”问题上,有7人不管价格买下再说,占37%;有6人认为价格贵但还是要买,占32%;还有73人与父母商量再决定占384%,这部分同学心底还是希望父母能够帮他们买下。在日常购物习惯方面,有的还不会比较价格,或者没有货比三家的习惯,对于较贵重的物品,有15人直奔最上档次的商场、占79%,有78人到自己熟悉的商场买、占411%,两项合计占49%。在交通工具的选择上也是如此,有 8人出门就打的、占42%。在就餐问题上,也有同学浪费,8人表示买多点、吃不完就倒掉,占42%。
三、提出建议:
第一,学会消费,懂得必要的消费规矩,形成正确地花钱算账的观念,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生活中需要购买东西时,需明白哪些该买,哪些不该买,哪些买了划算。
第二,懂得钱来之不易,要正确认识钱的作用和地位,懂得钱是劳动成果,珍惜父母劳动成果,不奢侈浪费,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第三,找机会参加储蓄存款,增加金融知识。如将逢年过节,过生日,长辈或亲友送的压岁钱,贺礼等进行零存整取,自己计划管理,体验理财的滋味.。
第四,掌握一些基本的投资知识。可以集邮、集币等、有机会可以学习购买基金、债券。
第五,合理利用好零用钱,用于购买学习用品,交通费,以及同学间小额募捐等。
现今世界,理财能力是一个人得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要培养和锻炼这种能力。我们向家长和教师建议:在孩子八九岁就应当注意培养其理财意识,而到了中学是学生理财观念的形成和定型时期,家长和学校更应积极做好引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