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研究完善财税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政策支撑体系,开封市财政局对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展开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2011年全市各级财政在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
据统计,截止2011年11月底,各级财政在支持我市新型城镇化方面的投入约30.13亿元,其中,城镇基础设施投入约11.45亿元,主要用于道路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维护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约3.85亿元,计划支持建设公共租赁住房3495套,经济适用房4631套,廉租住房3765套;公共服务方面投入约14.83亿元,主要集中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体系建设。
二、开封市目前城镇化发展情况
“十一五”以来,我市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年平均增长1.7个百分点。2011年,全市上下以加快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为动力,大力实施开封市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五县六区积极通过加快城中村改造、迁村并居、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等措施实现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截止11月底,全市城镇化水平37.65%,比上年提高了1.65个百分点。预计年底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37.8%,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三、新型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1、镇域规划编制水平不高。规划是引领城市建设发展的总纲,由于长期以来对农村规划重视程度不够,主要工作精力都放在了市区规划上,存在村镇规划编制层次低,规划覆盖面窄,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不强等问题。
2、乡镇经济实力薄弱,产业集聚度不高。目前我市乡镇综合经济实力不高,乡镇的经济规模普遍较小,发展模式粗放、产业结构相似、缺乏鲜明特色,难以形成产业集聚。农村小城镇发展缺乏区域特色,难发挥区域发展优势。
3、城镇布局不合理,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薄弱,配套功能不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薄弱,配套功能不完善。城市交通规则、建设、管理水平跟不上发展需要,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农村村镇面貌亟待改善。
4、财政投入捉襟见肘,城乡建设投资不足。目前开封市的财力水平,除了保工资、保运转之外,很难再挤出资金用于支持城镇化建设。城中村、旧城改造改造任务繁重,保障性住房不能满足群众需求。
5、小城镇管理落后,不适应现代商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影响生产关系和资源集聚,致使乡镇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直接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而规模合理,人口较多,且相对集中的乡镇,有利于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6、农民对城镇化的认识有待提高。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农村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应该是农民,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不能也不应该违背农民的意愿。从近几年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情况看,农民对现代化生活方式是非常乐意接受的。但由于宣传不到位,大多数农民对国家的政策不了解,甚至一无所知,造成目前农民对农村城镇化的认识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现在农村居住人员基本是老人、妇幼,年轻人大多出外务工,缺乏中坚力量;二是世代在农村居住,生产生活方式都已习惯,换个新的生活方式,一时难以适应;三是大部分农民认为农村城镇化建设,是政府的事情,与己无关,没有积极地态度。以上的现象使得农民的主体作用根本没有得以发挥。
四、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别,核心是牢固树立城乡统筹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当前我们面临加快推进城镇化的重大机遇,如果能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牢牢抓住机遇,就会推动开封市城镇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1、注重提高城镇化规划编制水平,完善城镇规划管理体系。实现城镇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有机衔接,加快构建以县城为中心,小城镇为骨干,中心村和新型社区为基础的现代化城镇体系。加快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进度,扩大规划覆盖面,建立健全规划编制修订公众参与制度,增强规划的法定性、权威性和严肃性。
2、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近几年来,由于技术进步的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速度放慢。今后乡镇企业的发展思路仍应该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和为农业生产提供生产要素的工业。此外,乡镇企业的发展要向小城镇适度集中,以节约土地资源和基础设施的投资。
3、加快重点镇建设。把大力发展重点镇作为城镇化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按照“全面推进、重点培育”的原则,加快实施重点镇培育工程。我市约有90多个乡镇,可以优先选择基础条件好的乡镇,作为首批重点示范镇,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同时积极推进乡镇合并工作,促进区域资源整合和生产集聚,合并后重点镇辖区能够达到10万人以上,进一步增强重点镇的承载能力和区域辐射带动能力。
4、广开投入渠道,加大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镇功能。一要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超前、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的原则,统筹城乡水、电、热、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承载力。二要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安置补偿政策,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三要对城市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当引入市场机制,利用市场手段按照投资主体利益化的要求,形成筹资渠道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设施使用商品化和政府管理规范化的新机制。一方面政府仍要继续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要多途径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四要充分利用国家各项支农政策,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支持。
5、深化配套改革,促进城镇化的发展。一要鼓励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鼓励引导农民向城镇集聚,扩大劳务输出,组织农民到发达城市经商务工。二要改革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真正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三要广开就业门路,解决好进城农民就业难问题。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尤其是要健全县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强化中心乡镇人力资源市场和村级信息员队伍建设,促进公共就业服务向乡村延伸,推进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继续开展“春风行动”、“农民工专场招聘会”等农民工就业援助活动,同时提高职业介绍补贴标准,切实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政策咨询、信息引导和就业服务,帮助他们实现转移就业。四要完善城乡户籍管理制度。加快解决长期在城镇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落户问题。同时抓紧研究制定教育、医疗、就业、社保、住房等方面的配套政策,让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待遇,促进农村居民向城镇集中,向城市居民和产业工人转换。五是加强进城务工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工作,提高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针对不同人群分层、分类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险问题。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通过有力的政策宣传和执法检查,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为进城务工人员缴费参保。同时进一步扩大城乡统筹就业试点范围,研究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办法,将进城务工人员纳入社会保险补贴范围,使其与城镇就业困难人员享受同样的帮扶政策,进一步推动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
6、加强对农民的政策宣传力度,积极发挥农民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一是以政策为引导方向,通过对农村城镇化的方针政策宣传,进一步增强广大农民对“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二是加强对规划的宣传,要让农民知道规划设计的根据和实现这个规划的可能性,明确实现宏伟蓝图的方法措施;三是有重点有针对性选择典型事例进行宣传,为农民提供可以模仿学习的榜样,激发他们的热情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