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24-06-06 10:32:51 其他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1

  城镇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城镇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和省委、省政府今年目标任务的落实,以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战略部署,我局围绕加快推进阳谷县城镇化进程进行专题调研。我局在深入实地考察、查阅有关资料、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对我县目前城镇化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总结了发展现状和经验,分析查找了存在的问题和有利条件,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城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及推进措施等。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城镇化的发展现状

  推进新型城镇化,就要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城乡建设步伐,增强城镇功能,改善人民群众居住环境,不断提高城镇辐射带动能力。据统计,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县经济社会发生了显著变化,县城区面积扩大了7倍,人口增加了5倍,城镇化水平由改革开放之初的不足10%提高到2010年的38%,城乡建设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城乡建设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全力打造“东夷之都、千年古城、武松故乡”特色城市品牌,制订了“工业强县、农业稳县、三产兴县、城建靓县”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在工作中,坚持用工业化提升城镇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目前,我县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初步形成了以县城市规划区为中心、寿张镇、阿城镇两个中心镇为次中心、13个乡镇、中心村4个层次的城镇体系。

  我县现辖12镇3乡3个街道办事处,县域面积1064平方公里,县规划区面积64.7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8.39平方公里。2010年底全县总人口80.43万人,其中城区人口15.12万人,建制镇驻地非农人口18.44万人。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71.4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3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投入89.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7.6亿元,三次产业比为18.13∶57.56∶24.3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1486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517元。2010年累计完成城建投资4.25亿元,占GDP2.48%。

  (一)城市定位和功能分区特色显著。

  2004年,我县在聊城各县市第一个修编完成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将城市性质定位为聊城南部以发展工业为重点、以旅游为特色的生态型园林城市,提出了“东扩北展”的城市发展方向。

  “东扩”是跨越京九铁路向东依托凤祥工业园发展新工业园区;“北展”是跨越黄河路依托谷山路向北发展新的行政文化生活区。我县城市规划区的.范围是:东到闫楼镇东界,西至金线河,南到南外环南1公里,北到凤祥路北1公里,县域范围内的城市水源保护区、景阳冈景区、祝家庄景区、海会寺景区、古阿井景区和古东阿古城遗址等风景名胜区为规划区。目前,我县城区基本形成了古城区、老城区、新城区、开发区4个布局板块。

  在县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控下,近年来,我县相继编制完成北部中心区、老城区、工业园区、西部工业区等控制性详细规划,目前,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92.9%。同时先后编制完成了城市绿地、热力工程、防洪排涝、排水等专业规划。城区水系、燃气专项规划正在编制当中。

  (二)城市建设突飞猛进。

  2006年以来,以谷山路的综合改造为起点,拉开了我县城市基础设施大建设、大完善、大发展的序幕。县委、县政府在县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始终保持城建投入,每年都拿出相当资金实施城建重点工程建设,一系列涉及民生的道路建设、园林绿化、沟渠治理、排水管网、美化亮化、小区开发等工程相继实施并竣工。按照“先地下、后地上、一步到位、一劳永逸”的原则,埋设了各种管线,城市基础设施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式发展,实现了集中供水、集中供热、集中供气、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高层、小高层建筑不断涌现。改造开发了6条宋式古街,建设了3座宋式牌坊,1平方公里具有浓郁宋代风格的古城核心区初步形成。

  截至2010年底,我县城市道路总长度为131.2公里,总面积为370.6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到24.17平方米;设供水企业1个,日均供水能力2万立方米/日,供水管道长度101公里,供水普及率99.15%;共有排水管道144公里,服务面积18.39平方公里,排水管道密度7.83公里/平方公里;路灯共计6156盏,种类分为高压纳灯和节能灯两种,亮度达到200流明,年度耗电量120万度,电费总计80万元;现有3个公园、8个广场,总占地面积26.7万平方米;道路绿化覆盖率达到40%,城市绿化面积为775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6.22平方米,现有园林绿化水车3辆,机械化修剪率40%;现有2座热力发电厂,供热管道总长度45公里,集中供热面积为93万平方米,至今县内无生物发电厂;城区燃气由阳谷三山天然气公司供给,供气管网总长度为70公里,总用气户数为14040户,供气普及率为98.63%;城区建有1座污

  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4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达100%;城区设有2处垃圾处理厂,其中1处无害化垃圾处理厂正在建设中,目前日处理能力200吨,垃圾处理率为100%。城区共有垃圾清运车28台,机械化清扫95万平方米,公厕16座,环卫工人257名;城区共设置公交线路11条,公交汽车113辆,日运送能力1321人;城区建有10万平方米以上的小区5个,人均住房面积34.95平方米;建有体育馆1处,总建筑面积10600平方米,能容纳观众8000人;建有影剧院1处,总建筑面积1156平方米,能容纳观众数940人。目前我县城市会展中心还未建设,还没有购买除雪机械。

  (三)城市管理高效有序。

  县委、县政府在城市管理方面,重点实施了以“绿化、亮化、净化”为主要内容的“三化靓城”工程,狠抓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做好市政公用设施日常修复,初步形成了规范化、精细化、人性化的城市管理机制。亮化方面,城区80个主要临街单位的办公楼体全部安装了灯亮设施。大力开展了门牌广告亮化整治,统一设置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坚决予以拆除;绿化方面,积极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基本形成了“一街一景、一路一品,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绿化格局;净化方面,坚持“清扫工人年轻化、着装规范化、车辆统一化、值班轮流化”,主城区街道晚10点前基本实现了无乱倒垃圾现象,生活垃圾基本实现了日产日清。

  目前,住建局下属市政工程管理处、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园林管理处和城市公用事业管理处,具体负责城区各项管理工作。城区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卫生保洁均实行了“建管分离,管养分离”。

  (四)村镇建设稳步推进。

  近年来,各乡镇党委、政府都加大对乡镇驻地建设的投入,镇容镇貌有了较大改观,增强了聚集和辐射功能。各乡镇都加大规划编制力度,目前15个乡镇全部重新修编完成驻地总体规划,全县876个行政村拟合并为112个农村社区。启动了农村新居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目前已启动整村迁建50多个村,建设新居。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2

  按照市委办公室关于开展新型城镇化调研通知的要求,镇党委、政府组织人员对我镇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束城镇位于**市东北部35公里处,南邻尊祖庄乡,西邻米各庄镇,北邻卧佛堂镇,东与大城县接壤,面积96平方公里,辖41个行政村,人口5万,是我国北方重要的保温建材生产销售基地。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加大城镇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将以镇驻地建设为中心,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示范,以村容村貌综合整治为抓手,由点及面、梯次推进,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城镇化发展现状

  一是镇区建设主体框架结构不断优化。20xx年以来,我们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科学管理的目标对镇区规划进行了重新修编,重修了宽6米、长1700米的镇区主干道和南环路、北环路建设工程,镇区形成了“两纵三横”的主体框架,镇区面积扩大到了6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1.2万人。同时,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实施了亮化、美化、净化工程。即将完成的主干道边道3700米的彩砖铺设,开挖了下水道,安装路灯,设置垃圾箱,弱电入地等工程,这些工程进一步提升束城镇的整体形象,对全镇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

  二是农村人口向二、三产业转移步伐不断加快。近几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了人口从农业生产中分离的步伐,“农民进城”数量不断增加,把一部年轻农民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二三产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拓展农民致富空间。据统计,我镇从事二三产业人数超过了1万人,外来务工人员达到3000人,主要从事保温、密封、化工、服务等十几个行业。

  另外,农业生产劳动力的转移推动农村土地流转进程,有利于解决土地规模经营和耕地撂荒问题,使一部分土地集中到种养能手手中,不仅为集约经营、规模经营、推动农业产业化创造了条件,而且还有利于促进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应用和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的水平,增强农业整体竞争力。

  三是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善了消费环境,改变了村镇居民的消费观念,提高了消费水平。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变了传统农业社会形态,小农消费观念,被市场经济冲淡,农民入住新型城镇化后,消费观念和水平向前迈了一大步,现代家具、电器、轿车走入寻常百姓之家,农民进城购买商品房需求逐步增大。20xx年建设完成的居民住宅小区——束城佳苑,20xx年投资3000万元的粮站居住小区刚刚开工建设。

  四是非公有制企业不断向镇区集中,拉动了经迅速增长。新型城镇化建设使村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城镇交通、通信、商贸、学校、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的逐步配套,城镇功能的日趋完善,为乡镇企业提供了服务保障体系,促进了工业园区的形成。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科学规划,先后完成了工业园区一、二、三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兴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吸引了50多家非公企业入驻,形成聚合优势,集结发展。目前,全镇形成了保温建材、密封材料、砂轮磨具、化工等四大支柱产业,培植了60多家年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20xx年利税达到1.25亿元。

  三、主要做法

  一是把城镇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随着新一轮经济浪潮的兴起,环境的恶劣严重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虽然我们有着相对雄厚的工业基础,但由于产业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污染环境、产品能耗高、符加值低、产品档次不高等,我们要面临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换代。鉴于此,党委、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决定要顺应时势,迎难而上,迅速把全镇上下的思想统一到小城镇建设工作上来,引导和组织群众致力于“大搞城镇建设,共建美好家园”的行动上来。

  二是全方位编制城镇发展规划。规划是城镇建设和发展的龙头。束城镇总体规划于20xx年11月委托**市规划设计院规划编制完成。20xx年初,束城镇总体规划课题小组正式成立,并进入束城工作现场。在近6个月的时间里,小组成员通过现场踏勘、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完成了现状调查和资料收集等工作。调研工作完成后,设计单位认真分析研究了束城现状,并组织院内专家审核,方案研讨,于20xx年10月份,完成《束城总体规划》初稿,后经市委、市政府审批同意。《规划》分为说明书、图则、文本三个部分,规划时间为20xx—20xx年。

  另外,严格规划实施。我们始终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思想,不管什么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是谁,都严格按规划审批,同时聘请市工程监理部门进行质量监督,并注重发挥城建执法队的作用,及时制止和拆除违规建筑,使镇区建筑始终按照规划依次有序推进。

  三是进一步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按照**市“一主三副”发展战略,我们以“先主后副、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先后对镇区镇区面貌进行了升级改造,先后投入100多万元把束城镇区路段作为改造整治亮点进行重点打造,通过完成垃圾清理、边道硬化、路灯亮化、清理广告牌匾,统一门牌、拆除残垣断壁及临时建筑、弱电入地等工程,打造束城样板一条街。清理街道垃圾300多车,主街边道进行面包砖铺设。镇区广告牌匾清理和统一牌匾安装。粉刷完成了从沙束路至束城桥公路两侧所有墙体10000平米,对镇区公路两侧的占道经营进行了治理,所有商品入店,划定了临时摊点区域,有效净化和美化了整体环境。弱电入地工程正在安装分线箱和铺设光缆,待整个工程安装完成后地面线杆全部清除。同时,投资200多万元进行了南大街翻修和东大街边道硬化,更新路灯等。

  另外,结合今年开展的“四清四化”活动为契机,对全镇41个进行彻底治理,工作中,我们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狠抓落实,确定了“5+3+33”推进模式,即先从束城、南呈各庄、**、刘九村、满中良5个重点村抓起,同时巩固第一批3个村重点,再带动全镇其它33个村的活动开展。在重点村建设过程中,坚持因村制宜,根据现有状况,村集体财力物力,群众合理诉求,制定了行动规划,镇政府在人力、财力上给予倾斜,在街道卫生整治,边道铺设,街道绿化,美化,硬化上下功夫。分期分批进行,力争农村面貌年内求突破、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

  四是多渠道为城镇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城镇建设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没有投入上的保障就难以取得较快的发展。在资金筹措上,我们积极创新思路,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方式,引入经营城市的理念,初步实现了城镇建设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一是财政投入。镇财政每年都拿出不低于1/3的财力,主要用于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二是启动法人及社会资金,盘活资产。通过制定土地出让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让利开发商,调动法人单位和社会资金参与小城镇建设的积极性。目前,束城佳苑小区已建成入住,共有住宅楼12栋190多套住房,粮站小区的.建设刚开始建设。三是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联系,争取专项资金,加大新农村建设。四是鼓励受益商户出资出力。我们本着“商户出一点,财政补一点”的方法,将道路两侧门店的标牌、门窗、立面统一标准,统一色彩进行了改造,虽然商户出资不多,但有效提高了参与意识和共建家园的责任意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保证了我镇的城镇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

  四、问题及建议

  主要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结合不够紧密,就新型城镇化抓新型城镇化的情况多。对新型城镇化拉动经济的作用认识不足,在经济建设尤其是在推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载体作用不力。

  二是政策措施不到位,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严重匮乏。在前一阶段,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由于现在都是吃饭财政,财政缺乏调节手段,镇本级财政拿不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阻碍了新型城镇化的各项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提出三点建议:

  一要统筹规划,完善功能,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做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按照“束城镇城镇建设规划”总体规划,加速商贸住宅区、工业集中区和生态农业区建设步伐,优化功能布局。搞好镇区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彻底改变镇区面貌和居住条件。

  二要制定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城镇建设投入力度。用好用足国家支持小城镇建设的各项政策,积极争取资金。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商以多种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激活民资,放宽民间资本准入领域,凡是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允许其参与与经营,吸引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城镇设施建设。

  三要创新管理机制,加大管理力度,不断提升城镇品位。坚持建管并重,把管理放在与规划、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创新管理机制,改改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消除管理死角,大搞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抓好“门前三包”制度的落实。加强对城镇居民的社会公德教育,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3

  一、城镇化建设现状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基本之策。观我国近三十年的城镇化运动,取得了很大成绩。20xx—20xx年间,我国城镇化率由35%增长为52%,年均增长率为1%。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一般在75%―80%),我国的城镇化率这些数据有所接近。但是按照政府提供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来说,中国的城镇化率大概只有35%左右,是相当低的。

  而数据背后,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科学规划,欠缺顶层设计,表现出布局不合理,区域间不协调,城镇定位不清,职能类似;缺乏产业支撑,导致空心村现象出现;将城镇化简单等同于造城运动,追求政绩而不顾成本后果,结果配套基础设施欠缺,社会保障等严重滞后。如此,农村城镇化后,土地资源浪费了,环境污染了,农村不像农村了,农民生活压力增加了。

  显然,这样的城镇化不是我们的初衷,并不能真正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源,更有悖于和谐社会的主旨,所以,必须修正更改,于此,十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二、新型城镇化内涵解读

  十明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概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把“加快城镇化建设速度”列为20xx年经济工作六大任务之一。新型城镇化之“新”,是要有别于以往的“造城运动”,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城镇质量上来,不仅是“人的城镇化”,更应生态的城镇化。

  当前,他具有重大的意义。一是扩大内需,有助于实现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同时要彻底地解决制约三农问题的根本因素,提高农民收入,转变农民生活方式,改变农民生活环境,让农民过上幸福的日子。

  新型城镇化最基础和最核心地位就是农村的城镇化。农村城镇化是要使农民向不同层次的城镇转移,逐步降低农业人口比重,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没有差别;通过置换补贴补缴,将旧址变更为耕地,增加土地的面积。一方面能够把更多的农业、农村人口转移出去,另一方面能充分实现农业土地的集约化,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三、农村城镇化建设建议

  新,体现在要把城镇化本身的过程与解决过去城镇化出现的问题的纠偏方案结合起来,推进更高质量高效率的城镇化,而最终落脚到人和生态上,却不能搞一刀切、搞大冒进,要有条件的先行,无条件的创造条件,逐步推进。在具体实施中,有以下建议:

  1、顶层设计,科学规划

  要搞好建设,规划首当其冲,新型城镇化规划,将是每一个城镇即将面对的核心课题。

  国家层面制定出战略规划目标,地方政府基于区域整体发展制定区域综合发展战略规划,这组规划是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也是社会发展的规划,同时还要包含城市建设规划。规划要以城镇化率与城镇化质量的双提升作为主线,整合社会、生态、经济、人文等重大问题,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的综合协调发展;要着眼于整个城镇群的协调发展,以对原有城镇群的优化整合为主,在有条件的地方要有效地实行就地城镇化,依据本地区特点构建特色城镇,要以产业为中心;规划出的各类城镇,职能类型要明确,每个城市都要有独特的特点,彼此之间要相辅相成,不能替代,有分工,更有合作。

  2、以产业支撑为前提

  产业是新型城镇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产城(镇)一体化,成为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中一种广泛认可的模式。农民无论以哪种形式城镇化,最终要能解决他们变为居民后的生活压力。所以必须让产业来牵引城镇化。

  农村城镇化要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构建现代化大农业。在具体产业选择上,须因地制宜,依据本地域的资源禀赋选择合适的产业群,招商引资要以低污染、高就业、高附加值、本地资源优化、产业集群化等作为选择的主要标准。

  3、完善土地确权

  农村城镇化中,土地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指出:“农村土地制度关乎农村的根本稳定,也关乎中国的长远发展。”同时也强调要“始终注重保护法律赋予农民的财产权利”。进行了确权后,农民才能清楚自己的家底。才可以通过有偿转让、流动或抵押,使这些资产流动起来。也才会使土地真正得到集约化运作,一方面农民可以脱离农业,另一方面,可行的方式是农民以自己的土地确权进行股权投资,这样,变为居民的`农民可以依托本地产业获得生活来源,同时通过获得分红,实现带资进城,这个是解决他们生活的根本依靠。

  4、解决户籍问题

  户籍成为农民工进城的重大拦路虎。户籍体现了不同区域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的差别。更多的农民工进城了,缴纳的与市民一样,贡献的不比市民少,但是难以真正享受到的市民福利待遇,如医疗、子女就学等。

  户籍制度改革是一系统过程,包括教育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福利制度的改革,所以要配套协调,而不能头痛医头。同时还要进一步放开农民进城落户的限制,更要降低农民落户的迁移成本。最终使各地的户籍可以随便流通,使劳动力资源、农民工和城镇化有机衔接起来。让农民进城“进得来、留得下、有尊严”。

  5、以生态化为目标

  新型城镇化是生态化的城镇。这种生态不仅是自然环境的生态,还有人文、社区环境的生态。不仅包括硬件上面的生态,还包括软件的生态。是由外延到内部纵深演绎的。

  要依据本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地建设生态城镇,生态产业。要优化配置,合理利用,节约资源,提倡绿色利用。要加强环境治理,将被动的生态治理,转化为主动的生态建设,并融入到生态产业中,进一步实现生态产业型城镇。

  四、结语

  本届政府高层在大量的实地调研基础上,强势提出的新型城镇化,与往日的有了更新的内容,更具前瞻性,也更具科学性。有了新思路,新规划,具体的要求后,将遵从“公平共享”、“集约高效”、“可持续”三个原则,按照“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要求,推动城镇化发展由速度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引自“十二五规划”)如今,新型城镇化已经拉开序幕,我们对之充满期待。(作者单位: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10-17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02-07

2016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10-20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03-23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本04-07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精选22篇)01-29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15篇02-14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15篇)02-14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14篇02-18